時間:2023-08-20 14:47:32
序論:在您撰寫城鄉規劃專業知識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145-02
一、“讀書報告”活動的緣起
1.低年級專業教育的弊端。城鄉規劃專業歷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但創立城鄉規劃學科及專業教育,迄今不過百年。我國開辦城鄉規劃專業的高等院校由1998年的不足30所猛增到2013年的近200所。其中,脫胎于建筑學專業的城鄉規劃較多,約占65%。而西安科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恰恰就是在建筑學專業創辦10年的基礎上,于2008年開設了城鄉規劃專業。由于我校依托于建筑學而創辦的城鄉規劃專業,在低年級(大學三年級之前)所設置的專業課程幾乎等同于建筑學專業,如《建筑初步》、《建筑設計原理及其設計》等,且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基本一致,即過于注重建筑設計功底與形體塑造能力。而面向城鄉規劃專業特點的訓練缺失,規劃專業中強調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社會洞察力以及規劃專業知識較為欠缺。從而,造成學生重專業設計、輕背景知識,對城鄉規劃專業學習的迷茫和迷失,并有盲目和動力不足等問題,還有一部分同學總想放棄城鄉規劃專業而轉向建筑學。
2.“讀書報告”模式的提出。面對城鄉規劃專業越來越寬泛的研究領域,城鄉規劃專業人才需具備系統觀與辯證觀,能夠立足于整體、系統全面把握所面對的規劃問題,這與建筑學專業強調形象思維與個體創造大為不同。雖然城鄉規劃是從建筑學衍生而來,但它并不是建筑學專業的附屬品,因而不應只在高年級的教學中體現出專業的側重與不同。誠然,兩個專業在1~2年級期間可進行相同的專業基本素質教育,但決不應等同視之。且1~2年級是城鄉規劃專業學習中較為重要的時間段,除完成專業基礎技能訓練之外,還需開始接觸本專業的理論知識。
由于在低年級教學體系中,城鄉規劃專業并沒有像建筑初步課程中包含“建筑導論”,而設置城市導論之類的專業理論初步認知內容?;谀壳暗湍昙墝I課程較為單一的培養模式以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采用“讀書報告”這一啟發、開放、互動的模式,將其納入城鄉規劃專業傳統的培養體系中,以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彌補專業、人文、社會知識的不足,消減由于課程體系的不完善而造成的上述一系列問題。
二、“讀書報告”活動的實施
積極倡導學生開展讀書活動,為使讀書報告能在城鄉規劃專業教學中落到實處,規定學生必須作讀書報告,并列入教學計劃。做讀書報告的時間從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即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建筑概論知識后進行,并要求每月至少舉行一次,每學期至少完成3次。
讀書報告模式并非一般書面意義上的讀書報告,而是以一種活動的形式呈現出來。讀書報告活動要求班級內所有學生共同參加,可劃分成由4~5個學生組成的小組,由專業任課教師主持。該活動的實施共分4個階段,即選題、撰寫與制作、匯報與討論、總結。
1.選題。學期之初,專業任課教師給出學生讀書報告的內容、要求及形式,擬定讀書計劃。在老師的指導下,基于學生的興趣、知識構成及知識點的缺漏等,確定本學期的必讀和選讀書目。其中,所讀書面的內容即為讀書報告的內容,即為學生感興趣的專業書籍,建筑設計、城鄉規劃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變化、熱點問題和典型案例等;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同時,可請圖書館老師講述文獻的檢索方式和方法,以便更加充分地使用校園數據庫及網絡資源。
2.撰寫與制作。在確定主題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上述所讀書目為基礎,同時通過大量文獻的查找和閱讀,可將其中感興趣的或印象深刻的內容作為切入點,架構讀書報告的框架,為讀書報告做準備,并進行分工書寫、制作及匯報。書寫格式不做過于機械的要求,不拘泥于論文的形式,但必須明確報告的主題、關鍵詞和參考文獻(即閱讀書目)。注重所選擇的某一專題或某一內容在所讀書目和查閱一定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綜合小組所有成員的內容、方法和結果,并明確小組的觀點和分歧。
3.匯報與討論。根據計劃要求,讀書報告必須進行匯報與討論,也可以采用頭腦風暴或者案例分析的形式,每次由小組中的一名同學介紹其報告主題的基本內容,并著重闡述小組觀點,以及在閱讀過程中的困惑和不解。其他同學則可對其提出個人見解,對其中有異議的部分展開討論。同時,由2~3位專業任課教師組成評議小組,在聽取并查閱該組報告后,評定成績;每組報告時間為15~20分鐘,教師和學生提問和討論約5分鐘。提出的問題,由小組其他成員給予回答,根據學習態度,報告內容;文獻資料,檢索能力,對文獻資料綜合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條理是否清楚,主題是否明確,回答問題時對問題的理解力及回答的正確性,思維是否敏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4.總結。在匯報與討論結束后,每個小組需進一步撰寫、整理并上交讀書報告,這是該活動的最后階段,也是學生收獲讀書成果的階段。其內容必須包括所選主題或內容的全部資料,展現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與思考,特別要對在匯報與討論過程中同學及教師所提出的異議和觀點,進行深入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從而收獲有科學性、創新性和應用性的專業知識。最后由多名(2名以上)教師對報告內容進行評定,并列入期末考核。
三、開展“讀書報告”活動的意義
1.培養學生專業知識與人文素養的“新平臺”。城鄉規劃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和物質環境建設的綜合、交叉學科。其專業知識的范圍廣、內容多,需要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礎上,使學生獲得較系統、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強化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之間的平衡,是全面提升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讀書報告這一新穎、開放的活動,促使學生在閱讀與交流中,通過對思維方式、知識積淀和處理問題的方法等的融合和碰撞,拓展其專業知識、人文知識、社會知識,從而為專業思維、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形成,以及專業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新方法”。創新思維作為衡量城鄉規劃專業培養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讀書報告使學生能夠在把握所讀書目的脈絡和核心之余,提出對該類問題的思考和見解。因此,學生在該活動中,需時刻保持專業的敏銳性,積極展現其逆向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進而形成個人的專業意識和創新思維模式。
3.培養學生養成讀書習慣的“新形式”。城鄉規劃已從物質形體規劃擴展到社會、經濟、環境規劃;從孤立的城鄉規劃走向城市與區域融合的協調規劃;從規劃藍圖的制定走向圖紙與規劃政策、法規結合等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應具有寬厚的人文社科基礎、敏銳的創新思維、健康的心理素養和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讀書報告既可拓展和更新學生的專業知識、人文知識;同時,該活動的定期舉行,將有助于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并將讀書納為自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4.挖掘學生智慧和潛力的“新途徑”。讀書報告活動要求學生從報告內容的確定、匯報的方式、多媒體的采用等方面,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準備,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中,報告活動內容的自行選定,可提高學生專業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在整個活動中的主體性。學生通過對所讀內容和多種匯報方式的選擇,以及對于某一問題的探討,可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從而充分展現學生的智慧和潛力。
5.完善專業教育與學科建設的“新契機”。讀書報告活動的開展,在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專業素養的同時,可以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專業的培養體系、促進學科的建設。讀書報告這一啟發性的活動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促進學生專業知識的更新、擴展和積累,并顛覆了以往以填鴨式為主的教學模式。結合城鄉規劃專業教育對學生知識與技能、人文素養、創新精神的要求,通過讀書報告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建立專業素質與人文素養并重的新型培養模式,有助于學習型學科組織的建立,有助于為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對城鄉規劃專業學生開展讀書報告活動的情況來看,這一啟發式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造了全面交流的機會,學生不僅展示了自己對所讀內容的思考,同時也開拓了視野,拓寬了閱讀面,并從中學會閱讀,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思考。該活動對于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對城鄉規劃專業低年級傳統培養體系的補充,可隨時在專業培養中進行應用。
參考文獻:
[1]崔英偉.我國城鄉規劃教育體系創新構想[J].規劃師,2004,(04):12-15.
[2]岳邦瑞,段德罡.城鄉規劃專業低年級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09):71-73.
【關鍵詞】城鄉規劃;實踐教學;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經濟發展至21世紀,中國的城鎮化率已超過50%,城市化進程開始增速減緩,因此城鄉規劃建設市場變化,城鄉規劃人才需求量減少;同時在此新形勢下,城鄉規劃類型也開始由增量規劃轉至存量規劃,城鄉規劃專業的知識重點也需要調整。就業人才需求減少和專業知識重點調整,地方高校城鄉規劃專業面臨辦學挑戰。順應時代變化,并且形成專業自身特色,才是地方高校的生存之道。
1 新形勢下地方高校的特色化教學之路
相較于教育部屬重點高校的優勢資源,地方院校特別是中西部院校,受限于地方經濟財政等原因,資源優勢不明顯,則更需要突出其專業教學特色化理念,才能使學生在就業市場和執業初期具有一定競爭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根據《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的指導,城鄉規劃專業的課程體系框架已定,相應的知識點與指導教材也已達到共識,那么基于不同高校不同辦學背景條件下的專業建設,唯有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才能形成差異化及特色化的發展之路。
2 以“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強能力、專方向”的實踐教學理念
長沙理工大學城市規劃專業于2002年在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開始四年制招生。2008年由于學校進行院系調整,城市規劃專業劃歸于土木與建筑學院,同時開始五年制招生。同一學院的相關專業有建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等,因此依托于建筑學與地理學專業背景下的城鄉規劃專業,結合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要求,形成“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強能力、專方向”的實踐教學理念。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長沙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實踐教學通過理論課程的實踐環節、設計課程的課題實踐、實習課程的專題實踐三個層次逐步深化實踐教學,并形成“詳細規劃+建筑設計”的微觀設計特長,以及“社區規劃+村莊建設”的基層管理特長。
3 優化實踐教學,突出辦學特色
根據《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以下簡稱《城規專業規范》)要求,城鄉規劃專業實踐包括認識調研、規劃設計、規劃管理三個領域。每一個實踐環節有相應的知識點和技能要求。通過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具有現狀調研、規劃設計和規劃管理的能力。
3.1 實踐教學體系調整
長沙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在《城規專業規范》基礎上,通過多樣化的實習課程提供,讓學生根據自己興趣與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發展方向實踐課程。
通過古建測繪實習、認識實習、社會調查,以及總規實習及詳規實習調研等階段,訓練現狀調研能力;通過美術實習、總規實習、詳規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訓練規劃設計能力;通過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社會綜合實習等階段,訓練規劃管理能力。其中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是根據實習單位實習項目要求,既可能是規劃設計能力的培養,也可能是規劃管理能力的培養。
表1 長沙理工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實習實踐領域構成
而由于專業教學是由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組成,且相輔相成。理論課程為實踐課程提供理念基礎和內容支撐,而實踐課程的設置將為理論課程的實踐提供可能。結合實踐課程的前置理論課程也為其特色化奠定了理論基礎。
我校結合建筑學辦學背景,就業崗位適應性,以及面對往屆學生的就業實際,設置中國建筑史、建筑力學、建筑材料、建筑構造等課程的選修,以突出學生的建筑設計能力。通過規劃時序的調整,在高年級階段強化城市詳細規劃實習、景觀設計等課程選修,著重鍛煉學生的微觀規劃設計能力。通過第二課堂公共課、公務員基礎知識、名城名鎮名村、房地產開發與經營、鄉村發展與村鎮規劃等選修課程,強化學生的社區規劃與村莊規劃與管理能力。
3.2 實踐教學內容調整
在設計課程實踐階段結合教學大綱,根據現階段實際工程項目,在詳細規劃課程里面,安排社區規劃與建筑設計的內容;在城市設計課程里面加入景觀規劃的內容。一方面能保證到高年級階段因大部分學生選修學分已滿,而致使一些專業選修課因為選課學生少而不能開課的情況下,這些專業知識能夠在一些相關設計課里面體現。同時也是因為學科知識的關聯性,且更能體現實際規劃項目發展的需要。
在實踐實習課程內,在社會調查內引導學生關注社區規劃。在生產實習階段,針對非規劃設計或管理崗位的情況,學生也能結合建筑設計知識,能夠從事小型公建或住宅方面的設計。
3.3 實踐教學方法調整
目前的教學方法分為教師中心法、相互作用法、個體化方法、實踐法。而實踐教學方法中大部分校內實踐采用教師法、作用法與個體法;而校外實踐則多采用實踐法。
關鍵詞:城鄉規劃學 課程體系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 - 8181.2015.03.051
1 引言
我國目前處在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聚集效應使得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迅速,但同時城鄉二元矛盾也表現得愈加明顯。隨著新型城鎮化政策的實施,新時期的城鎮發展戰略將更注重實現城鄉統籌和地區平衡發展,將中小城鎮及鄉村地區作為承載轉移大城市人口和產業的重要地區,旨在建設規模結構合理、功能分工明確的城鎮體系。同時,強調科學合理的城鎮發展模式,以及生態環境、文化特色等的有效保護。
因此,以城鄉建成環境為研究對象的城鄉規劃學科,其研究對象的范疇與深度、研究方法等均隨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原屬土建類專業下的二級學科城市規劃學科發展現狀與專業教學顯然落后于這種變化,以建筑學為基礎建立的相對單一學科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已難以適應新的城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求。隨著我國城鄉建設中出現面臨的一系列新的規劃和建設問題,要求城鄉規劃學科有著更加廣泛的知識體系?;谶@一宏觀背景的轉變及學科發展的迫切需要,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將城市規劃學調整為城鄉規劃學,列為一級學科,下設區域發展與規劃、城鄉規劃與設計、住房與社區建設規劃、城鄉發展歷史與遺產保護規劃、城鄉生態環境與基礎設施規劃、城鄉規劃管理等六個學科研究方向,學科與專業內涵得以進一步拓展與深化,城鄉規劃教育事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契機。2013年,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出臺了新一版《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指導性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對城鄉規劃專業的發展方向、目標、內容,以及人才培養的要求、層次、計劃及教學方法、手段等都相應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城鄉規劃專業教學體系是建立在建筑學專業大平臺之上的,現行的培養方案是在2011年學分制改革背景下進行修訂的版本,其知識體系設置涵蓋了普通教育、專業教育、綜合教育三大部分。其中,專業教育包括學科基礎、專業特色和專業實踐訓練等知識體系。一、二年級專業課程設置以建筑學類理論和設計課為主;三、四年級以城鄉規劃類專業課程為主,如城市規劃原理(一、二、三)、城市規劃設計(一、二、三)、中外城市發展與規劃史、城市設計概論、計算機輔助規劃設計等;五年級以規劃師業務實踐和畢業設計為主。
現行的城鄉規劃專業課程教學側重于物質形態設計,重視建筑設計、城市詳細規劃設計等內容,設計訓練類課程在專業必修課程中占到一半以上的學時,學生接受的設計訓練較多,因而具有較強的構思能力、設計技巧以及圖面表達能力,動手和操作能力比較強,但對涉及城鄉規劃與建設的其它要素如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的知識與分析方法則重視不夠,難以支撐起對龐大而復雜的城鎮體系的規劃和研究。
現行的課程體系與《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指導性規范》對照后表現為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核心課程中缺少與人居環境與生態保護、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地理信息系統、地區文化傳統與特色等有關的課程,難以滿足專業教學廣泛知識基礎和完成實踐項目的需求;其次,對部分工程技術類課程重視程度不夠,如基礎設施規劃、城市道路交通規劃等課時將相對較小,屬于相對薄弱的教學環節,在學生走人工作實踐時成為知識體系中的短板;第三,相關知識類課程僅開設了城市社會學、地理學、工程測量等,對《規范》中重點要求的區域經濟與產業分析、社會實踐調查方法等知識點涉及甚少,遠不能滿足專業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知識要求。
因此,依據城鄉規劃專業發展背景與專業教育教學要求對現行的課程體系進行修訂與改革,調整并補充原有的知識體系框架,完善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學科人才培養方案。這是我校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培養體系和目標滿足新形勢發展的需要,也是突出應用型大學培養本科人才的專業特色的要求。
3 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針對新版《規范》和學分制改革的實行,結合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學院自身的辦學特點,本次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的目標為探索城鄉規劃復合型和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構建相應的課程體系。
3.1 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思路
3.1.1 符合學科發展及專業評估的新要求
我專業建設一直是以建筑學大平臺為基礎來構建設專業課程體系結構。課程教學中重視規劃設計層面,即由建筑設計階段到城市總體規劃設計階段的各種規劃設計培養,側重于動手能力、設計表達的訓練。
為適應學科研究領域的拓展,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應與時俱進。應該緊密結合《規范》,在滿足城鄉規劃專業本科教育培樣方案要求的基礎上,調整現行課程,增設有關村鎮規劃、城鄉生態環境、城鄉技術與信息以及城市開發與規劃控制等方面的專業核心知識課程;同時,開設有關社會經濟類、景觀環境工程類、規劃專題類等專業特色課程,實現“寬口徑、厚基礎”的課程教學體系。
3.1.2 體現傳統特色及專業地域性,適應地區需求
我校城鄉規劃課程教學并且一直致力于發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城鄉規劃與設計。因此,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修訂時,應該注重發揮專業自身地域特色,強化實踐環節,在課程體系中體現地區特色和傳統保護等,并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強化北方地區城市規劃設計特點等內容。旨在培養既能勝任大城市規劃編制、管理和研究工作,又能承擔急需規劃人才的內蒙古地區中小城鎮城市規劃和管理工作的專業人才,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專業培養方案。在教學中,鼓勵教師針對課程內容與方法進行適度的改革,使其更符合專業培養與課程建設需要。
3.1.3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城鄉規劃專業的特色之一。在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的背景下,新形勢下的城鄉規劃專業人才,需要構筑全面的專業知識結構,熟練地掌握專業的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在畢業后能盡快融人到規劃實踐中去。專業課程體系應設置多種方式和不同層次的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環節。
同時,面對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城鎮系統的復雜化,城鄉規劃專業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方式、訓練創新的技能和手法,鼓勵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應對新問題和新現象的創造性解決能力,提高專業綜合素質。
3.1.4 城鄉規劃類課程向低年級滲透
現行的城鄉規劃專業課程設置在一、二年級以建筑類理論及設計課程為主,三、四年級開設城鄉規劃類課程。由于學科思維不同,狹隘而相對簡單的建筑設計轉變為廣泛而復雜的規劃設計時,學生在這一過渡時期往往表現迷茫。因此,適當壓縮建筑設計類課程學時,逐步在低年級開設城鄉規劃專業理論及設計類基礎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盡快樹立城鄉規劃專業思維,縮短適應學科思維轉變的過渡期。
3.2 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具體措施
3.2.1 增設學科基礎課,加強薄弱環節,完善相關知識
首先,在學科基礎環節中增設涉及村鎮規劃、城鄉生態與環境規劃、地理信息系統應用、舊城更新改造、城鄉社會綜合調查研究等知識點的課程;其次,針對原課程體系下的教學薄弱環節.增加相應課程的學時,如基礎設施規劃和道路交通規劃等課程;第三,完善城鄉規劃相關知識課程,在專業特色環節增設如區域規劃與區域分析、社會實踐調查方法、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課程,以彌補建筑學平臺課程體系在這些方面的不足,逐步建立起符合城鄉規劃專業發展需要的專業而廣泛的知識體系。
3.2.2 適當調整課程設置,配合學生對外交流機會
課程設置中,針對某些常態化的重要專業競賽,適當調整專業課程的開課學期和教學內容進行配合。如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組織的社會調研類和設計類作業競賽、城鄉規劃學會組織的“西部之光”大學生暑期規劃設計競賽、與其他高校共同舉辦的“聯合畢業設計”等,將專業課程中的城市總體規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畢業設計等課程開設時間進行調整,配合各類設計競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可以有更多對外交流學習的機會,開拓學科視野,提升其對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2.3 以課程專題形式,將專業相關知識融人設計主線
在作為城鄉規劃專業教學主線的設計類課程中,穿插與設計內容密切相關的理論專題,以授課教師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課堂上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相關理論知識與專業設計課程教學實現有機融合。如在城市總體規劃設計課程中,加入《城市環境與歷史文化保護》、《城市道路交通與空間結構》、《城市人口與城市化預測方法》、《城市產業分析方法》等專題,將專業理論知識有效融人設計實踐環節中。
4 結語
我校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的調整和教學改革的目的是對現行本科課程體系進行逐步的重新梳理和優化整合,以期構建組成完整、聯系緊密、功能明顯的學科基礎課程體系,形成完善的專業人才課程教學體系,培養具有扎實的基本功、熟練的技能、敏銳的思辨能力、較強的協作能力的新一代城鄉規劃專業人才,滿足專業培養為城鄉建設服務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吳良鏞.關于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同列為一級學科的思考【J】.中國園林,2011,(15):11-12.
【2】趙萬民,趙民,毛其智.關于“城鄉規劃學”作為一級學科建設的學術思考【J】.城市規劃,2010,(6):46-54.
【關鍵詞】城市規劃分析方法;城鄉規劃;綜合素質提升;實踐意義
《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是一門年輕且正在發展中的課程,在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當前,城鄉規劃轉型背景下,西部地區適應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訴求的《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的開設院校較少,多數學校都在摸索相應的教學內容與模式,以期能夠實現教學內容、考核、方法等方面建立完善、獨特的課程體系。這對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且在城鄉規劃轉型背景下對于推動學生就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也符合社會發展對綜合專業人才發展的需求。
因而,本文將從課程發展現狀和課程發展背景兩個方面對《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的教學實踐意義展開探討。
一、課程發展的現狀透析
通過對陜西省《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的開設情況及對西安科技大學城鄉規劃專業學生學習狀況的調研與了解,總結出現階段該門課程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課程設置與學生學習均注重物質空間設計而輕視前期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建設實現了快速發展,對城鄉規劃人才的需求也急劇攀升。從高校教育角度來看,表現為各高校紛紛開辦城市(鄉)規劃專業,或進一步擴大原有規劃專業招生規模。通過調研,了解到各高校規劃專業辦學背景包括綜合性大學、建筑類大學、理工類大學、農林類大學、師范類大學等,學科背景涵蓋了建筑學、地理學、藝術學等,形成了色彩紛呈的課程設置與辦學模式。
就西安科技大學城鄉規劃專業的成立與發展來看,其專業課程設置與學生專業學習呈現出以下特征。
(1)從課程設置角度來看目前,在專指委設定的專業知識體系中,西安科大在城鄉空間規劃方面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教學體系,包括區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村鎮規劃、城市設計等課程,在物質空間規劃的課程設置方面已較為完備。
城鄉規劃專業是基于工科學校土建類學科背景而設置的,其課程設置借鑒了建筑類大學的課程體系,表現為學生在大一、大二的專業課與建筑學基本相同,而面向城鄉規劃分析能力的訓練缺失。具體表現為在城市與區域發展的分析類課程上還有所欠缺,包括規劃中經濟與產業的分析方法、人口與社會的分析方法、城市系統工程以及信息技術在規劃中的應用等內容。而這些分析能力正是土建類背景城鄉規劃專業學生所欠缺的。因而積極完善規劃分析類課程的內容對于優化《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體系、進而增強整個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大有裨益。
(2)從學生角度來看,一方面,通過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了解,發現學生普遍存在注重城市物質空間的規劃O計而忽視定量分析的問題,表現為在規劃設計理念與圖紙中出現錯誤、與現實情況不符、設計的隨意性較大以及未遵循規范等系列問題,這都是理論基礎不扎實、不牢固的表現,也是缺乏必要、可靠的前期分析,尤其是定量分析的表現。另一方面,通過對近幾年學生在就業和實習過程中的調研獲知,在實際參與項目過程中,學生都會遇到規劃前期分析,但他們往往無從下手,認為定量分析比物質空間規劃更有難度。可見,此方面知識欠缺或基礎不牢固已對學生的工作信心和積極性產生一定影響。
2、課程開設與授課內容參差不齊
針對本課程的開設及教學內容,筆者對陜西省內開設城鄉規劃專業的高校做了調研,發現開設此門課程的學校并不多。有的學校開設了《城市規劃系統工程》課程,主要講授統計數據的定量分析、決策分析方法、線性規劃方法以及GIS空間分析方法等;有的學校開設了《城市分析方法》課程,課程內容以基于excel的數據分析為主;有的學校在研究生階段才開設此類課程;還有的學校則尚未開設此門課程,但鑒于對這門課程重要性認識程度的提高,也正在積極籌備開設。可見,在陜西高校中,《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的開設及授課內容情況參差不齊,且已開設此課程的授課內容也相差較大。究其原因在于,基于多學科背景的城鄉規劃專業要求學生具備寬廣的知識面,而該門課程的知識點在專指委的專業體系中也比較分散。因而將與《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內容相關的散落在城鄉規劃學科和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應用數學等相關學科中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與整合,形成適用于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的課程內容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3、課程教學大綱已不能滿足社會對城鄉規劃專業學生素質提升的需求
西安科技大學上一版制定的《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教學大綱將本課程定性為“培養學生對城鄉規劃基礎問題的搜集和分析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調查分析方法的理論和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課程。該課程性質明確了社會調查在城市規劃中的地位。誠然,社會調查是城市規劃分析方法中的重要內容,但將其列為該門課程的全部內容似有不妥,且與專業課程設置中的《城市規劃社會調查》課程內容重復較多。
二、課程革新的背景探析
1、專指委明確了城鄉規劃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結構
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下簡稱專指委)作為國家城鄉規劃專業教育指導部門,近年來圍繞城鄉規劃專業教育改革開展了廣泛的研究,特別是在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統一把握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其制定的《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明確提出,“城鄉規劃專業是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理念,以城鄉社會、經濟、環境的和諧發展為目標,以城鄉物質空間為核心,以城鄉土地使用為對象,通過城鄉規劃的編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建設實施的管理,實現城鄉發展的空間資源合理配置和動態引導控制的多學科復合型專業”,其目的是培養適應國家城鄉建設發展需要,具備堅實的城鄉規劃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能力,富有社會責任感、團隊精神和創新思維,具有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傳承理念的高級專門人才。
因而,復合型專業性質背景下對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的訴求就要求本專業的畢業生在其知識結構中不僅要具備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更要具備地理學、統計學、應用數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和分析方法;在能力結構上要具備剖析城鄉發展現狀和預測社會經濟未來發展趨勢的基本能力。
2、城鄉規劃一級學科的設置提出了人才培養標準亟需提高的訴求
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中將“城鄉規劃學”增設為一級學科,這就意味著城鄉規劃教育要從傳統的建筑工程類教育教學模式轉向為社會培養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社會綜合管理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模式。即要求城市規劃教育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更應重視綜合技能的訓練。綜合技能的訓練既包括基本空間設計素養的培養,更應包括規劃實踐分析能力的提升。規劃分析是規劃設計的依據,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分析,規劃設計將會是紙上談兵、不切實際,最終會導致規劃成果落空,造成資源的浪費。因而在一級學科設置背景下,城鄉規劃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絕不是只會表達物質空間的“畫圖匠”,而應是具備綜合分析和設計能力的專業人才。誠然,綜合分析離不開具體分析方法的學習和掌握。
3、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給傳統城鄉規劃分析帶來巨大沖擊
隨著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城鄉規劃行業迎來了分析方法在內容上的革新,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傳統分析方法,還要掌握運用新型分析工具快速收集、處理、使用大量數據的方法,如ArcGIS在城鄉規劃中的應用。這使得城鄉規劃定量分析的層次和地位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城鄉規劃教育角度來看,教師要注重分析方法課程內容的建立與新方法動態的跟蹤,學生要注重從課堂和課下實踐中提升自身的規劃分析水平,使自己具備科學、精準、前沿的綜合分析能力。
4、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明確了該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西安科技大學于今年開展了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緊抓這一契機,城鄉規劃教學團隊對人才培養方案展開了多次討論與修改。該工作進一步明確了《城市規劃分析方法》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明晰了該課程的先導和后續課程,有利于下一步制定更為清晰、明確的課程內容體系,避免與其他課程的相關內容出現重復而造成的教學資源和時間上的浪費。
三、課程完善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城鄉規劃專業;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
現階段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城鄉規劃作為城鄉發展建設的依據和藍圖,其作用愈發重要。
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蘭州交通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在原蘭州鐵道學院土木建筑學院相關專業的基礎上,由鄧延復、陽世B、劉純翰三位著名建筑師領銜創建的。
1 我校城l規劃設計類課程現狀分析
城鄉規劃學一級學科設立以后,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通用標準,我校的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性和操作性特征表現更為明顯,作為城鄉規劃專業主干課程的設計類課程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經過多年教學改革,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為在城鄉規劃專業階梯式教育平臺中建構課程體系,我校城鄉規劃專業的設計類課程體系設置仍然存在以下急需解決的問題:
(1)專業基礎教育課程存在問題分析
按照目前城鄉規劃專業培養計劃,我校城鄉規劃專業前三年教學的專業基礎教育課程,包括《建筑設計基礎1》、《建筑設計基礎2》、《建筑設計1》、《建筑設計2》、《建筑設計3》,分別開設在入學第1、2、3、4、5學期,即從入學開始進行專業基礎教育,每周學時在6-8學時之間,以上課程總學時數為512學時。
(2)專業設計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城鄉規劃的設計類核心課程基本已納入我校的教學體系,但設計基礎課程還普遍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缺乏系統而扎實的城鄉規劃設計的基本功訓練,導致學生在進入高年級時無法建立較為宏觀層面設計概念。同時,以上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缺少城市設計相關的教學內容, 這與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編制的《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的專業知識體系中推薦核心課程內容不相一致。
(3)專業實踐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分析
城鄉規劃專業的設計實踐類課程,主要包括學時各為2周的《城鄉規劃課設1》和《城鄉規劃課設2》,分別開設在第6、8學期;學時各為16周的《設計院實習》和《畢業設計》,分別開設在第9、10學期;學時各位2周的《建筑設計基礎課程設計》和《建筑設計強化設計周》,分別開設在第2、6學期;學時為4周的《專業方向強化設計》,開設在第期。
2 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
(1)堅持人才培養方向與特色,構建完善的設計類課程教學體系
結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通用標準,借鑒學習國內城鄉規劃教育知名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完善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大綱和培養模式,使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的主干課程體系的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層次關系更加清晰,課程體系更加完善。
(2)以城鄉規劃實踐為中心,重構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計劃
通過開展充分利用我校現有資源,進一步加強設計類課程教學的整合力度,以城鄉規劃專業實踐為中心,重構各門設計課程的教學計劃,以避免各學科片面強調自身特點而各行其是,努力形成合力以整體提升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成效。
(3)以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優化設計類課程教學安排,逐步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和多元化。
通過以上目標的實現增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體系改革的實施策略
(1)構建適應我校師資力量的城鄉規劃專業教育設計類課程的教學體系
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我院的城鄉規劃專業教育采用的2.5+2.5的兩階段模式,現已不再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要求,鑒于各種原因,我校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人才培訓計劃每年都在修訂,一輪改革后的培養計劃還未得到有效的實踐和反饋,又使用了新版的培養計劃.
(2)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城鄉規劃專業教育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內容
目前,我院城鄉規劃設計類課程教學內容不夠完善的問題。我校城鄉規劃教育應結合以上各方面的變化,重新修訂新版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確立各個教學階段學生的專業基礎和教學目標,對規劃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重構,以構成連貫、漸進式的教學內容體系,即對規劃設計課程進行規劃。
(3)以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設計實踐類課程體系
按照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要求,城鄉規劃學科的實踐性決定了設計類課程教學的根本目標的實現和學生的設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與提升。多年來我校設計類課程教學的一個最大缺憾是課程與實踐脫節,學生的設計專業實踐能力卻沒有得到明顯提升,仍無法適應專業業務的實際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因為學生設計基礎不扎實,實踐環節薄弱,近些年以來,我院對設計類實踐課程進行了改革嘗試,開設新課程,拓展設計教學領域。如在2016年畢業設計選題階段選取了省內著名設計院所的實際課題,答辯時邀請這些知名設計院所的院長、總工采用模擬評審的方式進行,使得學生可以直接與專家、學者一同交流,同時獲得了向用人單位展示的機會,學生普遍感覺受益匪淺,提高了設計能力。今后,我院應繼續堅持以設計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加強與設計一線的單位的聯系和交流,聽取企業對人才的各種需求,把我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的一致性,以需求為導向設置教學實踐類課程體系,強化學生設計基本技能與思維方式的訓練,并積極為學生創造各種設計實踐機會。再者,在第期應嚴格要求學生利用此次機會進行全面的鍛煉,幫助學生協調好找工作單位、考研復習和設計院實習之間的相互關系,即應加強《設計院實習》等實踐類課程教學環節的全程管控。
4 結語
關鍵詞:網絡教學平臺;多維互動教學體系;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6)05-0176-06
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是全國高等學校城鄉規劃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在《高等學校城鄉規劃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2013年版)》中明確規定的10門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師執業資格考試必考的科目之一。
長期以來城市規劃①一直強調以物質空間形態規劃為本體的實用技術,在教學中重視規劃設計類課程,忽視政治、法律、社會、經濟、環境等多方面的理論課程,造成城市規劃專業的師生普遍認為城市規劃只要做好空間規劃方案,把圖形繪制美觀就可以了。教師也都愿意承擔設計類課程,對理論類課程的積極性不高,課程改革動力不足。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作為一門理論課程,教師多采用理論講授+案例教學的課堂講授方法,只是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對課程內容的講授,很少安排實踐及其他形式的教學。由于本身法律法規條文都是很枯燥的條條框框,加之學生對理論類課程興趣較低,不能積極進行思考并回答問題,最終為了應付考試突擊記憶重點內容,課程結束后對該門課程所學內容幾近空白。傳統教學沒有真正起到對學生管理知識、管理思維和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培養。
一、多維互動教學的內涵
多維互動教學是一種創新性教學過程, 致力于構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新型關系[1-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多渠道傳授知識點,多系統地激勵、開拓學生思維,著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判斷和遷移運用等綜合能力。在多維互動教學中信息傳遞、師生交往不再是單向的,而是從多角度展開,采用多種方式融合的教學模式[3]。
二、網絡教學平臺助力多維互動教學的實現
網絡教學平臺適應信息化時代學生學習和溝通的新需求[4]?;跓o線網絡和大數據的發展,在傳統的課堂媒介外,年輕一代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也更容易通過網絡進行溝通和學習[5]。充分利用移動網絡,通過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來建設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在線學習、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協作學習[6]。
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將原來在課堂上講授的基本內容轉移到課下[7-8],課堂上才能留出充足的時間用于講解自主學習中遇到的難點,以及如何對知識進行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等高級別學習目標內容的深入探討。在探討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維互動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積極擴展和創造深度知識,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實現課堂時間的高效利用。
三、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多維互動教學體系的構建
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多維互動教學體系的構建貫穿于課前、課堂和課后的整個過程,三個環節的內容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一)以指導自學完成課前預習
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以指導自學法為主,引導學生完成課前預習,保證課堂多維互動教學的順利開展。
在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網絡教學平臺中,精心設計有課程信息、教學資源、教學互動、教學評價與反思和課程管理五個課程教學模塊(圖1),通過課程信息、教學資源和教學互動三個模塊,引導學生完成識記和理解層面的基本知識學習,完成相關的作業練習,并擴展學習相關知識,為課堂多維互動做好基礎。各模塊所包含的詳細內容及主要功能如表1所示。
(二)以多維互動開展課堂教學
根據課程各章節的內容特點和學生課前的自學情況,開展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
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可分為四部分:一是行政法學基礎;二是城鄉規劃法律法規體系、方針政策;三是城鄉規劃管理的運作;四是城鄉規劃行業管理和職業道德。其中城鄉規劃法律法規體系和城鄉規劃管理運作是核心內容。根據各部分內容特征和學生自學問題反饋,課堂內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研討會和情景模擬的互動教學方法[9](表2)。
1.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是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對實踐性較強的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而言,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不僅能將所學法律及管理理論知識融入逼真的情境之中進行具體化應用,讓學生感受實際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且也能省去完全依靠實地調研所需花費的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等[10]。
案例研究法在課程中的應用主要在“城鄉規劃管理的運作”部分,圍繞建設項目選址、建設用地選擇及管理、建設工程管理、鄉村建設用地規劃管理和臨時用地、臨時建設管理等內容,選取較為典型的違法案例,對案例進行違法原因和處理意見的討論,在大量案例討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總結加深對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內容和方法的理解。在“行政法學基礎”和“城鄉規劃法律法規體系、方針政策”等方面也有所應用。在“行政法學基礎”部分主要是通過簡單的舉例以說明各抽象概念的含義,在“城鄉規劃法律法規體系、方針政策”部分,可分別挑選總規、控規、修規及村莊規劃等規劃的經典案例或結合學生已完成的各類型規劃的課程設計作業,對照《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所規定的編制內容來加深理解。
2.研討會
課程用到的研討會形式主要有小組討論發言、法規知識競賽、主題演講和專家講座[11]。研討會形式的教學主要運用在“城鄉規劃管理的運作”“城鄉規劃法律法規體系、方針政策”和“城鄉規劃的行業管理、職業道德”三部分。在“城鄉規劃管理的運作”部分,會針對案例分析進行多次“小組討論發言”,對教師或學生所提出的規劃管理案例,先進行小組內討論,形成基本觀點,再統一進行觀點的分析評論。在“城鄉規劃法律法規體系、方針政策”部分,為強化學生對《城鄉規劃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內容的記憶,會以各小組為單位,組織“城鄉規劃法規知識競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對課程的興趣。在“城鄉規劃的行業管理、職業道德”部分,針對行業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問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關城鄉規劃職業道德重要性的演講,演講內容要理論聯系實際,具有時代性和說服力。在學習過程中,還會邀請2~3名在規劃局工作的專家或掛職過的教師,針對管理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專題講座。通過一系列研討會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也鍛煉了他們的溝通表達能力。
3.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12]主要用于“城鄉規劃管理運作”內容中各項規劃許可證書的申請、審核、核發程序,要求各小組根據抽簽獲得的任務要求,虛擬一項具體的申請項目,并制作完成審批過程所需的相關材料(內容可適當簡化,但材料要完整),小組成員分別扮演申請者和不同的審批單位,在課堂上完整模擬該證書從申請到核發的整個過程。教師和其他小組則作為評委,對整個過程各環節的專業性及綜合表現進行打分。通過情景模擬法,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轉變為一種真實的場景,不僅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通過自身參與,牢固記憶了相應內容。
(三)以實習實踐進行課后拓展
根據課堂的深入交流探討,課后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及時進行知識鞏固,并通過問卷調查(圖2)等環節進行課堂學習反思和交流。在對課程知識進行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實習實踐,充分深化拓展課程內容。
通過實習實踐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進行具體化的分析應用,加強對學生技術和能力的綜合培養。課程的實踐調研主要針對兩部分內容:一部分為城鄉規劃管理問題調研,要求學生根據課內外的學習和平時積累,對當前城鄉規劃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實地調研,調研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要有具體的調研提綱、調研問卷和詳實的調研數據,最終提交一份圖文并茂的調研報告,提交的調研報告擇優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立項或參加城鄉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作業評優。另一部分為城鄉規劃管理實習,這部分內容放到課程結束后的假期,要求學生在假期到規劃管理部門完成3周的實習,了解規劃管理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進行實踐體驗。
可以看出,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構建多維互動教學體系需要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環節的緊密配合,課前的預習是基礎,課堂互動是核心,課后的鞏固實踐是深化,各環節根據任務要求和內容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表3)。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都將影響多維互動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最佳教學效果的實現。
四、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多維互動教學方法應用中需注意的問題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多維互動教學是一種較新的教學方式改革,需要教師、學生和院校三方的共同努力。缺少任何一方的配合,教學過程的實施都會遇到障礙。
首先,教師課程改革的決心和恒心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前提。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和課堂的互動,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全心投入,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反應能力、分析總結及表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增加大量有形和無形的工作量,所以教師是否有強烈意愿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13]。
學生是多維互動教學改革的主體,學生配合改革的意愿是否強烈,直接影響課程改革的順利開展。如果學生沒有強烈學習的意愿,則多維模式改革的目標就無從談起。
學院與學校的支持是多維互動教學方法實施的保障?;诰W絡教學平臺開展的多維互動教學翻轉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理念,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和課程考核方式將會和學?,F有的一些
條條框框產生沖突,這給學院與學校的考核制度帶來挑戰。所以高校課程考核方法改革項目的推進是教學方法改革實施的保障。
五、結語
多維互動教學是一種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過程。利用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將原來在課堂上講授的基本內容轉移到課下,才能在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互動教學,對知識點進行深入探討。
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的多維互動教學體系構建貫穿于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環節,以指導自學完成課前預習,以多維互動開展課堂教學,以實習實踐進行課后拓展。大量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便于知識的傳授。在多次交流研討、情景模擬的互動中,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分析表達能力。通過實習實踐環節的開展,擴充了學生的實踐知識,培養了學生參與規劃決策的信心與興趣。網絡教學平臺與多維互動教學方法的結合,充分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滿足了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課程的教學目標要求,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多維互動教學是信息化時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推行過程中需要教師、學生和院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教師課程改革的決心和恒心、學生強烈的學習意愿和院校的技術及政策支持,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順利開展多維互動教學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張美芹.基于信息化資源的多維互動教學模式分析[J].教育教學研究,2014,10(12):67-69.
[2]孫艷芹,等.基于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醫學基礎學科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2015,10(2):4-5.
[3]畢胭.設計課堂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初步探討[J].科教文匯,2013(5):63,65.
[4]李凱旭,李玉紅.教學信息化背景下互動教學與TBL教學的綜合應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23):253-255.
[5]王小丁,王雪琴.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多維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平面設計 CAD”課程建設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13,28(2):150-153.
[6]李金華.“多維互動”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以德育課教學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3(13):127-129.
[7]楊俊宴,史宜.基于信息化平臺的微教學模式探索[J].城市規劃,2014,38(12):53-58.
[8]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8):17-20.
[9]陳桂,陸鋒,盛黨紅.互動式教學方法在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215(4):47-49.
[10]馬文軍,李旭英.案例研究方法在城市規劃與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兼論城市規劃案例學的建構[J].2008,24(8):89-92.
[11]喬桂芬,陳國良,梁海飛.師生互動法在獨立學院課程教學中應用研究――以《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為例[J].統計與管理,2015(1):180-181.
關鍵詞: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8-0104-02
隨著我國城市化發展,城鄉規劃專業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逐漸得到重視,城鄉規劃專業人才主要分為人文地理類和工程應用類,我校城鄉規劃專業(本科、五年)培養目標是以應用型人才為主,設置的課程以建筑設計及規劃設計類課程為主?!俺鞘泄こ滔到y規劃”課程是一門知識面廣、工程應用性強,具有課程內容專業跨度大的特點,其研究的主要內容有:給水工程、排水工程、電力工程、熱力工程、燃氣工程、通信工程、防災及環衛等工程規劃。城市工程規劃應用在不同規劃層面(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中,屬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內容,是保障城市生活、生產的基本條件,在城市發展建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據城鄉規劃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以我校五年制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大綱及培養目標為指導,在我校城鄉規劃專業2017級培養計劃重新修訂前提下,依托城鄉規劃專業課程綜合改革對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的教學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一、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是城鄉規劃專業核心課之一,是我校城鄉規劃專業本科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內容屬于城鄉規劃專業的專項規劃部分。“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開設的目的是通過學習掌握城市工程系統中的各R倒婊,為后續的城鄉規劃設計中的專項規劃奠定基礎。“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教學基本內容是講述六大管線工程規劃(給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供熱)及城市防災、環衛工程規劃,因此該門課程具有專業方向多、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對本課程有較系統的認識,通過學習掌握工程系統規劃中三大主體內容,即各專項工程規劃設計容量規模、各專項工程設施布局規劃及六大管線敷設規劃,并且能將工程規劃內容運用到不同規劃層面的規劃設計中。“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目前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聯系不夠緊密。我校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重點是在城市規劃設計中具有實踐應用能力,而該課程在教學中存在學生對工程規劃分析實踐應用能力缺乏的問題,在教學中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現象。我校“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在大三開設,前期學習的相關課程有城市規劃概論、城市規劃原理,后期開設的相關課程主要有城市道路與交通、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等課程,該課程是學生較早學習的專業方向課,學時為56課時。我校針對目前城鄉規劃專業課程體系比較分散、課程設置的學期聯系不緊密問題,進行了2017級城鄉規劃專業教學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及教學計劃調節工作。在此次教學計劃調整中,將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時數進行調整,由原來56學時的理論教學課程,調整為理論教學40學時,實踐教學16學時,在總學時、總學分未變的前提下,壓縮理論教學學時為實踐教學學時,提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二、理論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優化。由于“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的內容跨專業方向多,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有一定難度。在教學改革中,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的理論教學內容優化應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該課程自身的內容體系建立,另一方面是該課程在城鄉規劃課程群體系建設中內容體系構建。在課程的教學內容優化中要與其他課程進行協調,注重與前導課程、后續課程的銜接,明確課程主干內容,將基礎理論的講授與規劃設計實踐培養相結合,在授課過程中增加規劃案例講解,貫穿“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工程規劃應用能力?!俺鞘泄こ滔到y規劃”課程內容講授中需對各專項規劃內容結合城市規劃的層面進行知識點分類整理,不僅僅是進行分專業講授,即需要結合總體規劃層面和詳細規劃層面(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進行工程規劃課程內容優化,有利于學生在城鄉規劃中對專業知識點的學習與掌握。同時隨著城市發展建設,在工程規劃方面出現了新的理論及應用知識內容,如針對我國城市內澇現象和排水問題,2014年1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指導我國城鎮排水防澇系統的建設,住建部2016年3月印發了《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暫行規定》,將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納入到城市規劃體系中,且規定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可與城市總體規劃同步編制,也可單獨編制。學生還應對工程規劃的發展趨勢及理論應用進行了解、學習和掌握,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學中,應結合國家工程規劃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規范進行教學內容的補充、完善與更新。
2.教學案例與素材庫建設?!俺鞘泄こ滔到y規劃”是一門工程應用性的課程,其教學目的是學生在學習后能將各種工程(如城市給水、城市排水、城市供電等專業)運用到城市規劃專業中,而不僅僅是研究不同的工程專業內容。因此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需要有豐富的教學案例及素材庫進行支撐,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案例與素材庫的建設應結合工程規劃的專業及城鄉規劃特色構建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各種專業工程量的預測;第二部分為地上可見的各種工程設施布局規劃;第三部分為地下不可見的各種工程管線規劃設計。通過案例庫和素材庫的建設,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并進行跨學科專業內容整合優化。
三、實踐教學改革
城鄉規劃專業“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能否勝任不同規劃層面的專項規劃工作的意義重大,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適應日益發展的城鄉規劃專業需求,因此應在教學中開展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部分完成是通過采取設計類課程、工程案例及項目驅動“三位一體”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實踐機會與能力。以課程設計為基礎、以工程案例為手段、以項目驅動為切入口,在課程群內形成教師團隊與學生團隊相結合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及輔導。培養學生相互溝通與協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工程規劃應用實踐能力。
四、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改革
1.教學模式改革。為了提高學生工程規劃應用實踐能力,進行了研究性教學模式探索,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結合城鄉規劃發展現狀及問題進行專項規劃設計應用,將學生獨立學習與團體創新結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職業素養和精神,同時提供本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互動學習的途徑。
2.考核方式改革??己朔绞绞菣z查學生對課程學習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徑,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傳統的考核(期末考試)形式單一,對于工程實踐應用性強的“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學習內容的考核僅用單一的試卷形式存在缺陷。在考核方式改革過程中,探索了由傳統的終結性考核評價(期末考試)向形成性評價(50%)與終結性評價(50%)考核的轉變,其中形成性評價包括平時作業(10%)、平時考勤(10%)、課后小組實踐調研(20%)、課后小組實踐設計(10%)。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調動了學生對該門課程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考核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和團隊協作的綜合能力。
五、結語
“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教學改革結合課程教學計劃及城鄉規劃專業培養方案修改,結合課程自身特點和城鄉規劃專業培養人才的需求進行探索。在教學改革中,理論教學改革應積極采用信息技術,以我校的信息化教學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方法,加大教學改革的手段,實現城市工程系統規劃教學改革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實踐教學改革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單一的課堂教授方式,增加團隊的實踐教學,創新教學模式,為城鄉規劃專業培B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孫洪偉.關于《城市工程系統規劃》課程教學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04):26-27.
[2]夏宏嘉,姜云.城市工程系統規劃動態深化式教學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3,(19):228-230.
[3]李妙伶.市政工程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182-183.
[4]白云,鄭藝鴻,張遠兵,謝晶晶.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廣東化工,2016,(02):148.
[5]郭炎,唐鑫磊.城鄉規劃轉型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應對[J].教育現代化,2016,(3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