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7:29
序論:在您撰寫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嚴,即嚴厲、嚴格、威嚴之意。慈,即仁慈、慈祥,含惻隱之心。家庭教育中的嚴慈相濟,既指父母親的相互配合,又指嚴格要求與慈愛的相互交融。
2、嚴慈相濟,它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之所以能成功的基本奧秘,也是對一切家庭教育,尤其是對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攀比心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創設良好氣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140-01
一、個人主義,攀比奢侈心理
青少年中存在自私、內向、孤僻、自尊過分強烈,挫折承受力極低等現象。在校園里,學生的異常行為也時有發生,一句話不投機或一件小事有矛盾便惡言相向甚至拳打腳踢,遇到困難便畏縮不前。唯我獨尊,攀比奢侈心理:由于當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這種家庭塑出許多畸型心理的學生,表現在只是片面強調自我,忽略了“我”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看不到自我的價值正是通過他人和社會的認同來確定的,從而使自我意識得不到鍵康的發展。由此而出現的任性、依賴、脆弱、無視他人與社會的自我中心等心理傾向。許多學生不懂得節約,亂花錢,浪費很嚴重,學生攀吃攀穿心理嚴重。因此,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只有重視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才能使素質教育全面有效的得以提高。
二、心理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教師應將心理素質教育當作學生成長的第一需求
開展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這是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二是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培養合格的跨世紀的接班人,這是心理素質教育要達到的核心目標。開展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這是心理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二是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培養合格的跨世紀的革命接班人,這是心理素質教育要達到的理想目標。要實現以上兩個目標無疑對教師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心理素質教育工作對大多數教師來說還只是處于嘗試階段,在師范院校所學的教育心理學等知識還遠遠不能滿足現實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還有待于教師在工作中去進一步學習、探索、歸納、總結出一套對現實工作行之有效的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知識、方法和技巧。
2、家庭教育應成為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堅實基礎
按照傳統觀念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有意識地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一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學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續。家庭教育必須遵循青少年兒童發展的可能和特點,要求在具體實施家庭教育時,重視孩子的道德品質教育,尊敬長輩,文明禮貌,培養良好意志和性格;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樂觀進取、朝氣蓬勃,與他人建立正常友誼,做事有條理,適應環境變化,并能采取相應措施去對待各種問題;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和體育鍛煉,培養孩子多種興趣、愛好和能力。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各種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懂得社會規范,追求社會目標。學會社會生活方式;會學習,會勞動,會生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是新時期國家公民的素質要求,是我國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是家庭教育基本的、總的目標和任務,該目標在教育方針統一下與學校教育相一致的。因此,學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就會徒勞無功。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錯位和反差會使學校教育辛辛苦苦得來的教育效果得不到鞏固,甚至會被沖銷。只有優化家庭教育實現雙向配合,教師克服追求分數的“功利”心態,將心理素質教育當作學生成長的第一需求,家長重視孩子的做人培養,使家庭教育成為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堅實基礎。
三、創設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心理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心理素質教育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智力因素培養,而且更應重視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愉快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向上;同時要防止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發生,善于解決存在于學生身上的心理疾病,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教育應以育人,教師要充分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能力做好他自己的事情,逐漸改變傳統教育片面的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的教育方式,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提供更多一點的時間和機會去鼓勵和啟發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獨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獨立思維和獨立操作過程中對自己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產生自信,逐步消除我不如人的自卑感,從而對自己完成任務,取得更好的成績有足夠的信心,并樂于自我表現,達到開發學生智力潛能和處理問題潛力的目的。
四、創設良好的和諧氣氛,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
每個班級會由于集體目標和集體領導的影響,以及集體成員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班級集體自身的氣氛。這種氣氛對于小學生具有直接的影響。一個具有積極向上的良好氣氛的班集體,會促使其成員奮發上進、不甘落后;而如果班上多數人都消極怠惰,那么即使少數同學想要好好學習,也會因為難以抗拒壓力和誘惑而最終陷于“同流合污”境地。
一、“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
(一)現實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是加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促進素質教育,堅持“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學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體現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徑,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體性,突出了對廣大家長的素質要求;同時也把家庭,特別是家長的教育作為育人工程的前提。從而營造了學習型家庭的良好氛圍,達到兩代人學習,兩代人提高,兩代人雙贏的效果。
(三)社會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主題鮮明、要求明確。這項活動不是一般的創先達標活動,標準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準則為依據,普通家長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動計劃,從而促進社會群體的進步,這一活動抓住宣傳、教育、實踐三個環節,能夠得到廣大家庭的積極參與。
(四)創新性。“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創新。這一活動與“六個一”工程、原創:“五小”活動結合在一起,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果。“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還為家長學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長學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時,拓寬了企業家長學校、新市民家長學校、流動人口家庭學校的空間。
(五)指導性。家庭教育工作經過20多年努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知識健全、理念更新、宣傳普及等方面都有了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引起關注:社會的炒作、商業化的運作、家庭教育誤區也還困擾著家庭教育。“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無疑是一個適合廣大家長教育實踐的良好平臺,對指導家長科學教子,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差距
“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由于我國的地區、城鄉、職業等諸多生存狀況不同,也造成了明顯的差異,制約著這項活動的發展,表現出這項活動的不平衡性和間斷性。
(一)認識差距?!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在一些地區還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的問題,缺乏廣泛宣傳。不少群眾、不少家長還不甚或不了解“雙合格”的活動要求。有些地方這項實踐活動還僅限于婦聯組織實施落實。黨委、政府部門還沒有將這項活動與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學習型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缺乏應有的重視。
(二)城鄉差距。“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在城市開展較為廣泛,在農村卻不盡人意。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約有六成家長外出打工,這些為父母者,迫于生計基本上或完成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給兒童衣食上照顧。一些農村除貧困外,受到重男輕女和讀書無用論影響,使兒童、特別是女童輟學,家庭教育出現弱化或虛化現象。由于農村基層干部的壓縮,有些農村村一級婦聯組織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成了空中樓閣。
(三)實踐差距。“教無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異,它只能有普遍的認知規律,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近來,由于媒體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簡單化、教條化的趨勢。如媒體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狀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學。我們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導所有的家庭,成為教育兒童一成不變的模式。
(四)理論差距。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論呈多元化態勢,也不乏商業運作,有意作秀,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出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理論“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協議書”等等。這里在有的僅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論目前還存在著“老方法不靈,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讓家長有普遍的認同感就要建立科學的理論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斷章取義,使家長處于難辯真偽,無所適從的境地。
(五)家長差距。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家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現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流動人口兒童家庭、特困兒童家庭等,這些家庭在一些地區約占兒童家庭總數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兒童更需要關愛,一些單親家庭缺少父愛或母愛,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計,兒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條件。一些失去雙親的家庭,有的與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據;有的與叔叔等親戚生活,受到歧視等等,更談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對獨生子女教育特點缺乏足夠重視,這些捧出來的兒童往往感情脆弱,經不起挫折。
(六)兩種教育差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應對,始終對家庭教育的形成新的挑戰。應該說: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兩種教育,素質教育更側重人的德與才的培養,而應試教育注重識記、理解力的培養、缺乏一定的創新性。目前,兒童學習沒有徹底減負,過重的升學負擔使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顯得蒼白無力。
一、“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的意義
(一)現實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是加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促進素質教育,堅持“為國教子,以德育人”的有效途徑,對提高國民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
(二)科學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體現了育人工程的基本途徑,反映了家庭教育育人工程的主體性,突出了對廣大家長的素質要求;同時也把家庭,特別是家長的教育作為育人工程的前提。從而營造了學習型家庭的良好氛圍,達到兩代人學習,兩代人提高,兩代人雙贏的效果。
(三)社會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主題鮮明、要求明確。這項活動不是一般的創先達標活動,標準不是高不可攀,它是以家庭和做人基本準則為依據,普通家長和孩子都能做得到的要求制定活動計劃,從而促進社會群體的進步,這一活動抓住宣傳、教育、實踐三個環節,能夠得到廣大家庭的積極參與。
(四)創新性?!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家庭教育工作又一創新。這一活動與“六個一”工程、原創:“五小”活動結合在一起,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果。“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還為家長學校增添了活力,使家長學校不再流于形式。同時,拓寬了企業家長學校、新市民家長學校、流動人口家庭學校的空間。
(五)指導性。家庭教育工作經過20多年努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在知識健全、理念更新、宣傳普及等方面都有了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引起關注:社會的炒作、商業化的運作、家庭教育誤區也還困擾著家庭教育。“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無疑是一個適合廣大家長教育實踐的良好平臺,對指導家長科學教子,促進兒童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差距
“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但由于我國的地區、城鄉、職業等諸多生存狀況不同,也造成了明顯的差異,制約著這項活動的發展,表現出這項活動的不平衡性和間斷性。
(一)認識差距?!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在一些地區還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的問題,缺乏廣泛宣傳。不少群眾、不少家長還不甚或不了解“雙合格”的活動要求。有些地方這項實踐活動還僅限于婦聯組織實施落實。黨委、政府部門還沒有將這項活動與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學習型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缺乏應有的重視。
(二)城鄉差距?!半p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在城市開展較為廣泛,在農村卻不盡人意。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約有六成家長外出打工,這些為父母者,迫于生計基本上或完成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而祖父母大都受文化局限,只能給兒童衣食上照顧。一些農村除貧困外,受到重男輕女和讀書無用論影響,使兒童、特別是女童輟學,家庭教育出現弱化或虛化現象。由于農村基層干部的壓縮,有些農村村一級婦聯組織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家庭教育實踐活動成了空中樓閣。
(三)實踐差距?!敖虩o定法”家庭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因人因家庭而異,它只能有普遍的認知規律,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近來,由于媒體的炒作,家庭教育有簡單化、教條化的趨勢。如媒體炒作“哈佛女孩”、“高考狀元”,把成才和家庭教育成功局限于升名牌大學。我們不能用特定教育方法去指導所有的家庭,成為教育兒童一成不變的模式。
(四)理論差距。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教育理論呈多元化態勢,也不乏商業運作,有意作秀,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狀況,出現了一些值得探討的理論“瞎教育不如不教育”、天津“郝氏協議書”等等。這里在有的僅僅是自我感知,家庭教育理論目前還存在著“老方法不靈,新方法不明”的特征,要讓家長有普遍的認同感就要建立科學的理論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斷章取義,使家長處于難辯真偽,無所適從的境地。
(五)家長差距。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家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現了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家庭、流動人口兒童家庭、特困兒童家庭等,這些家庭在一些地區約占兒童家庭總數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這些家庭比一般家庭的兒童更需要關愛,一些單親家庭缺少父愛或母愛,一些特困家庭忙于生計,兒童缺少基本的教育條件。一些失去雙親的家庭,有的與祖父母生活,生活拮據;有的與叔叔等親戚生活,受到歧視等等,更談不上家庭教育。
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對獨生子女教育特點缺乏足夠重視,這些捧出來的兒童往往感情脆弱,經不起挫折。
(六)兩種教育差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應對,始終對家庭教育的形成新的挑戰。應該說: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不是對立的兩種教育,素質教育更側重人的德與才的培養,而應試教育注重識記、理解力的培養、缺乏一定的創新性。目前,兒童學習沒有徹底減負,過重的升學負擔使家庭教育和素質教育顯得蒼白無力。
一、目的任務:
家長學校是對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理論知識與方法、提高家長素質的業余學校。家長學校的任務是: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素質,溝通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系,提高家教水平,促進少年兒童的全面和諧發展,推動家庭和社區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教學目的是:通過向家長講授兒童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營養學等有關家庭教育知識,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介紹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從而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和科學性,促進家長主動配合學校把孩子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組織領導:
社區書記、主任巢鳳英任組長,社區副書記葉明芳任副組長,同時由轄區退休老教師和志愿者等擔任組員,切實加強家長學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教學內容:
1、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學習《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家長教育行為規范》等有關法律、法規,明確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點,掌握在家庭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2)了解新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基本內容,知道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懂得如何配合學校搞好孩子的品德教育。
(3)知道對孩子進行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規范訓練,掌握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家庭禮儀行為的方法,教育孩子熱愛集體、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守社會公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2、中學生的智育
(1)知道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的重要性,明確加強對孩子進行學習指導的意義,掌握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2)掌握培養孩子正確學習態度、良好學習習慣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減輕過重學業負擔。
(3)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課余生活,指導孩子過好雙休日、寒暑假。
3、中學生的健康教育
(1)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了解中學生常見的心理衛生問題,掌握預防和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2)知道中學生睡眠、衛生、飲食和用眼等方法及生活習慣的要求和內容,掌握良好生活習慣養成訓練的方法。
(3)知道為孩子選擇適宜的體育鍛煉項目、時間和運動量,知道體育鍛煉時應注意的事項。
4、中學生的審美教育
(1)知道中學生衣著打扮要整潔、美觀、大方、有中學生特點,并幫助選擇適宜的影視、書籍、音樂等。
(2)了解中學生審美教育的內容,掌握家庭中審美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5、中學生勞動教育
關鍵詞:孝文化;傳承;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在思想領域外來文化的不斷融合使得我國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發生很大的變化。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之下,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家庭教育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如何使得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的話題。
近來,越來越多的研究和現象表明:在我國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劇,其帶來的諸多難題影響家庭和諧的建設;家庭生活之中尊老不足的現象增多;各種利益的爭奪沖淡濃濃的親情關系;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偏移問題突出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從最為基礎的家庭教育入手。
家庭是以婚姻為基礎、以血緣為紐帶組成的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家庭教育是人類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主要表現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影響活動,也包括家庭中各成員間發生的各種互動。人的一生從生到死都離不開家庭生活,家是社會的最小最基本單位,而家庭教育在人生教育中是至關重要的,它既是非正式的同時又是終身式的,從始至終不斷地影響著教育著人的各方面。
中國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文化的生生不息傳承之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而豐富的歷史文化,這些都是我們進行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優秀資源。但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傳承就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孝文化的傳承??鬃釉f:“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痹谥袊奈幕瘋鞒兄?,孝文化無疑是最傳統的,最古老的也是最為根本的,幾千年來歷史上的各朝各代都把孝文化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核心內容。為了更好地建設和諧社會,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思想教育,孝文化是我們必須吸取和借鑒使用的根本內容,其對家庭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我們應當教給青少年孝文化的精髓內容,使孝的中國傳統深埋于心。
何為孝文化?清代王永彬在《圍爐夜話》中提出:“百行孝為先”。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边@里將孝字從結構上分析開來,“孝”是由“老”與“子”組合成的,意思就是下面的“子”侍奉上面的“老”人。孝文化是指包括古今關于孝的所由概念、觀念、法律、規范以及行孝的行為方式的社會內容存在的總結。在傳統的孝文化中,其指孝道以及它所涉及的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家庭倫理關系的處理問題。孝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其內容大體分為幾方面。首先,尊親敬親的思想。子女對父母的尊敬是天經地義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次,養親的思想。對父母的侍奉,使父母在物質生活上滿足的最基本的孝行要求。最后,貴生博愛的思想。珍惜生命,愛護身體,并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結合起來。對孝文化加以取舍,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孝文化加以弘揚和傳承,在家庭教育中的影響是巨大的,對當代青少年學生的德育、道德、精神建設是十分重要的。
孝文化的傳承對家庭教育的影響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第一,孝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有利于形成感恩意識。孝文化的核心是有感于恩,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形成感恩意識。由感恩父母而推廣至感恩他人,感恩社會,由感恩小家而至感恩大家。孝文化的傳承使得他們理解感恩、學會感恩、誠信感恩他人。
第二、孝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有利于解決養老問題。作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情況最嚴重最特殊的國家,人口老齡化提高到基本國策的問題高度。中國養老體制運行十多年,對深化改革開放,穩固社會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積極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養老制度實施時間不長,不是很成熟,快速的老齡化又使我國的養老問題雪上加霜。孝文化的傳承?;疽笊剖赂改?,對父母的物質供養是基礎,為父母提供生活幫助,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是子女應盡的義務,進而對父母的精神照顧是關鍵部分。尊親、敬親、養親的孝文化使青少年心系父母,為父母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養成良好的行為和品質,有利于我國養老問題的解決。
第三、孝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有利于社會和諧建設。孝文化中的平等、互敬、互愛原則,可以使自己與父母平等的交流溝通,使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歷程,與孩子一同成長,彼此尊重;平日對父母的電話問候,節假日的探望,回家的真心交談等,有利于代際間的隔閡疏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痹谛⑽幕袑弁萍八耍虝嗌倌曜鋈说幕緶蕜t,尊重自己,尊重父母,尊重他人,尊重生活,有利于解決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建設和諧健康的人際關機,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
第四、孝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有利于形成責任意識。自古以來,孝與責任相輔相成,總是相伴而生。孝幾乎被認為是華夏文明責任的發源點,孝的精髓既是培育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F在的青少年只關心玩樂享受,對父母對家庭淡漠,不對自己負責,不對家人負責,更不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孝文化中的貴生博愛思想,要求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愛惜自己的生命,熱愛生活,守護自身的品質和節操;對父母家庭負責,承擔起子女應盡的義務;對社會負責最后對國家負責,培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钡娜松I悟,以責任感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找到屬于自己的歸屬感。
第五、孝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傳承有利于豐富精神世界。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著許多優良傳統,孝文化正是這些優良傳統的集合體,孝文化以其巨大的影響力不斷傳播這華夏文明的精神世界。
家庭教育伴隨一生一世,人離不開家庭教育,我國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內容應當是孝文化,孝文化以其尊親、敬親、養親、諫親、貴生博愛等諸多中華民族的傳統精華思想屹立于華夏幾千年文明傳承長河中,對于自身,家人,社會,國家都有莫大的有利影響。孝文化的精髓精華需要我們在家庭教育中不斷傳承和發展。(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繆建東:《家庭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當前的道德教育到底存在什么問題呢?不僅學校教育存在問題,而且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都存在問題,不僅在內容上存在問題,而且在形式上和方法上也都存在問題,以致嚴重影響了道德教育的效能,使得社會的一些領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惡、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有所滋長,見利忘義、損公肥私行為時有發生,不講信用、欺騙欺詐成為社會公害,、腐化墮落現象嚴重存在。
1 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1 社會各方面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關心不夠,措施不力。
1.2 現階段,一些學校教育的功利性強,追求升學率,對學校工作的評估,對教師工作的評價,對“好學生”的評定還沒有一套科學、完整的體系和方法,從而使社會、學校、家長甚至教育管理部門都是以“升學率”來評價教育單位的優劣和教育工作者的成績.
1.3 家庭教育薄弱也是影響學校德育教育的一個主要因素。家長過分溺愛孩子,不進行教育或教育不力,教育不當。有的家中無溫暖,使孩子總想到社會上尋找代替家庭溫暖的場所,過早步入社會,上當受騙,最終害人害己。有的家庭對孩子嬌生慣養,孩子從小形成狹隘的思想意識,任何事都以我為中心。家長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引發了孩子抵觸和怨恨情緒,有些孩子甚至逃離家庭,浪跡社會。
2 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應當從基本的行為規范教育抓起
2.1 重視預防教育。學生可塑性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但是他們觀察事物是表象的,看問題比較孤立和片面,抵制不良風氣、防止上當受騙的意識薄弱,道德觀念不明確。有些人對不良的誘惑缺乏應有的警惕,往往會陷入泥潭。因此,我們要經常對學生講革命傳統和英雄模范事跡,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組織課外活動,開展辯論會、演講會等活動,同時聯系司法部門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講典型案例,幫助他們提高辨別力,形成一定自我保護意識。
2.2 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調動社會、家庭教育功能,為學生營造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應責無旁貸地擔起青少年思想教育的重責,社會和家庭應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形成一個良好的教育網絡體系。因為不良的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會沖淡甚至抵消學校的教育效果。
2.3發揮社會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整體的教育網絡。學校和當地有關部門聯系,不定期到學校對學生進行法律、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同時和所在地的黨政機關、群眾團體密切聯系,加強學生校外生活的管理。
“全面發展、以人為本”,這是多少所學校的校訓不敢肯定,可一點可以承認,肯定有許多學校的墻上、醒目的地方都寫有這幾個字。各級領導講話中對學生的重視也是洋洋灑灑、擲地有聲。落實到行動上的又有多少?“以人為本”首先以人的生命、尊嚴為本??稍趯嶋H生活中,有些人的做法確實差強人意。
人無信不立。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讓中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品德,是中小學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務??砂l生在中小學生身邊的事,讓我們的德育教育顯得有些蒼白,缺乏說服力,精心建造的德育體系,有時在實際生活中一觸即潰。以現行的《語文課程標準》為例,就是評價方式的改變。這不僅又讓人聯想到今天的評價環境,不敢說全部,只能說這種現象很多,就是在高考、中考中,那些能夠為考生加分的榮譽證件的級別是與學生家長的行政級別、財富級別是成正比的。即便不是這樣,有例外,學校的領導也是在反復斟酌后,給在成績前幾名中篩選出來沖擊名牌大學或狀元桂冠有把握的,為學校的日后宣傳加重砝碼。往往到了關鍵時候,就以德育不好評價等等敷衍過去。政治體制改革中難以根除的腐敗現象在教育領域滋生,無形之中腐蝕了德育大廈中誠信這根基柱。誠信的缺失,可以使一個民族失去健康向上的精神。有大德才有大智,有崇高的人格才有崇高的智慧,擁有愛滿天下的胸懷才能做出卓越的貢獻。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回歸到為學生做人的基礎上,在社會轉型時期,讓學校德育教育在社會道德和價值體系的重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