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16:17:38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化學職稱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結構化學課程教學中設置課程論文作為激勵學生學習知識和課程評價的手段。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的結構化學理論知識應用于課程論文研究中,達到學以致用效果。論文指導過程中,注意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培育,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課程論文研究的過程上,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道德,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 結構化學 課程論文 創新思維
《結構化學》是理科院?;瘜W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理論專業課。這門課程以嚴謹的數學邏輯推導為基礎,建立比較抽象的理論概念,學生一般感到難學難懂。因此,學生易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到教學效果。根據結構化學教學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設置課程論文作為激勵學生學習知識和評價教學效果的手段。對此, 我們在教學實踐中, 在掌握學生基本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設置與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相適應的,注重理論研究和解釋實際實驗現象的課程論文題目,引導學生嘗試應用結構化學/量子化學的理論計算結果來解釋化學實驗,深入了解分子結構和理論性質,揭示其內在規律性。從而在應用理論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 設置課程論文的重要性
與其他化學專業課程不同,《結構化學》的內容主要是抽象理論,缺乏合適的配套實驗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加深、拓寬和鞏固。該門課程的對象一般是大學三年級學生,具有相當的化學專業知識。設置課程論文可以讓學生在搜尋研究對象或者范圍時,對以前專業知識進行回顧和分析,思考大學一年級以來學習的知識是否存在可以采用結構化學理論解釋的地方,引發學生對化學知識、原理和現象進行思考,在自由選擇題目范圍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在指導學生進行課程論文研究時,注意講述一般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步驟及科學工作者所應當具備的科學道德,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指導學生進行課程論文撰寫時,著重講授一般論文的寫作格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形成一定論文寫作規范。這對于一般理工科學生尤其重要。設置的課程論文同時為四年級畢業論文研究階段所需要的邏輯思維和論文寫作打下基礎。
2 理論化學計算軟件的講授
讓學生進行課程論文研究,首先必須先教導學生使用理論化學的計算軟件,讓計算軟件成為學生進行課程論文研究的工具,所以教師本身需要對該類軟件非常熟悉,同時具備利用該類軟件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和經驗,這對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在眾多量子化學理論計算軟件中,HyperChem比較適合一般學生使用??梢暬浖股願W的理論計算結果形象化、直觀化進行表達,讓學生好學易懂,同時操作簡單,適合用來作為課程論文研究的計算軟件。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只需要1學時就能教會學生有關HyperChem的基本操作和應用于簡單的理論計算。譚君[1]介紹了HyperChem軟件的一些使用操作和特點,這里不再重復敘述。
3 科學研究思維和步驟的指導
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所以我們在課堂上,教導學生一般的科學研究思維和步驟。課堂上以苯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作為計算例子,采用Hyperchem軟件計算各原子電荷并解釋定位規律的實驗現象。眾所周知,苯環上的取代基分為鄰對位定位基和間位定位基兩類。這里選擇了氨基和甲醛基分別作為鄰對位定位基和間位定位基兩類代表,通過計算其量子化學指數,討論其計算結果,從理論上解釋定位效應。
首先分析影響親電反應的因素。一般認為碳原子的電子云密度是主要因素,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計算苯環上的碳原子電荷來解析親電反應規律。
在Hyperchem構造并以PM3分別計算氨基苯和苯甲醛,按display中的labels,選定charge項,在分子中顯示各碳原子的電荷分布。
電荷分布顯示氨基苯上鄰位和對位的C原子帶負電荷,分別為-0.191和-0.169,均大于間位C原子電荷(-0.05),所以對于氨基苯來說,親電基團會首先進攻鄰位和對位。而在苯甲醛的情況恰好相反,間位C原子電荷為最負,為-0.119。親電基團會首先進攻間位。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和討論,應用原子電荷的規律變化很好地解釋了親電取代定位規則。
轉貼于 4 擬定結構化學計算題目
自由選擇題目范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興趣,教學中,我們設定以下方向(題目):
① 藥物分子的結構與活性關系
通過對分子的結構計算,討論結構與活性關系,尋找分子活性中心和主要影響活性的因素。
② 化學反應原理與規律解釋
以理論方法計算和解釋常見化學反應的產物與規律,如丁二烯的加成反應。
③ 分子結構與性質
計算出分子的量化指數,尋找量化指數與分子性質的關系,如HOMO、LUMO與顏色的關系。
④ 光譜的移動
研究分子結構與光譜移動的關系,如分子中的鍵長的變化直接影響紅外吸收峰的移動。
⑤ 分子的結構/構型/構象
以理論方法研究分子的結構、具體構型和構象。
⑥ 分子間的相互作用
分子間的作用一般為氫鍵和范德華作用,與化合鍵作用相比,屬于弱作用,是生物大分子主要相互作用。
5 論文指導與創新思維模式的培育
創新思維的特征是求同與求異的統一、發散與收斂思維的統一、敏銳的直覺與理論思維的統一。課程論文布置下去以后,學生在對課題的思考會有許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想法,我們要鼓勵學生在對新的問題進行創新思維。安排課程討論,將學生的想法在課堂上討論,尊重學生的新想法,引導學生將課堂學習的結構化學理論知識應用于課程論文研究中。
具有獨立思考判斷能力是學生創新思維模式的主要表現。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缺乏互動的教學模式已表現出許多弊端,影響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的素質及其能力的形成。學生自己選題,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跨出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獨立開展課程論文研究,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因此,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課程論文研究的過程上,而非結論。教會學生從抽象的數理推導中評選出適合個體所需的條件。同時,學生只有具備獨立的思考判斷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在終身教育過程中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不斷實現知識的更新[2]。
【參考文獻】
1 譚君. HyperChem 在結構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4,17(6):20~22.
論文摘要: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當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欠缺不無關系。本文借鑒信息系統面向信息的建模方法IDEFI及目標管理方式對職業決策過程進行了流程式設計,并以此為依托,沿著職業決策的基本過程,探討每一環節可能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典型問題,分析得出大學生自我決策和管理能力包括職業決策能力的缺失是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最后指出目前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針時性、有效性的重要意義,并提出推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針對性、有效性方面的建議。
一、緒論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生了歷史性變化。職業選擇自由使絕大部分畢業生找到了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但是嚴峻的就業形勢卻讓他們感到了巨大的就業壓力。不容樂觀的是,今后大學生就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就業問題的產生,一方面是由全社會整體就業環境不寬松造成的,另一方面則與當今大學生自身的職業規劃不足有著相當的關系。因此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對于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本論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選擇實現這一目標的職業以及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并按照一定的時間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
1.認識自我
認識自我指的是從興趣、特長、性格、價值觀、品德,能力等方面深人認識自我。具體包括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個人的特長、優缺點、學歷和能力、實踐的經驗,還有智商、情商、性格、生理情況等方面。
1.1興趣
調查表明,從事與自己興趣相關的職業,能夠將工作做得更完美,更充分地展現個人才華。因此興趣特別是職業興趣也就成為了個人職業生涯規劃中認識自我這一環節中的重要因素。但是對于畢業生們,常常碰到難以將自己的興趣與職業發展聯系起來的困擾。
l.2價值觀
個人的職業價值觀是工作穩定性和忠誠感的來源。當代部分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價值觀出現了偏差,如只從個人功利主義、實惠性主義出發的思想,以及典型的眼高手低的作風。因此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個人價值觀并將其融人自身的工作實際中就顯得相當的重要了。
1.3個人能力、技能
關于個人能力、技能方面。個人職業能力即自己能做什么是個人職業成就感的來源。目前在關于大學生就業的過程中,有如下現象:一種是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卻眼高手低;另一種卻是自信心不強,低估了自己的水平;第三種情況是高估了自己的綜合能力,而忽視了職業對專業素養的要求。以上所舉的現象是由于大學生對自身職業能力認識不到位造成的。
要準確地認識自己的職業能力,除了要考慮自身的特長、優缺點、技能外,必要的實踐的經驗還是必不可少,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能力,進行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為成功就業作好準備工作。
2.了解社會
了解社會是指通過與親友、老師、同學的溝通,了解他們對自己的看法與期望,了解社會就業形勢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使大學生認識社會環境對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主要涉及以下兩個方面:外圍宏觀環境—家庭的期望、社會的需求、科技的發展、經濟的興衰、政策法律的影響;微觀環境—企業單位對應聘人員的要求、企業的文化、工作崗位的要求等。
2.l對于就業政策和社會環境的認識
隨著就業制度的改革,大學生就業引人了“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機制,大學生可以在國家的就業方針、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特長、目標和理想選擇職業。因此,大學生應該全面認識和了解目前所處的社會環境,客觀地分析自身條件,把握就業形勢,進而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才能在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自身的價值。
2.2關于對企業和崗位的認識
在就業初期,經常出現大學生不適應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或者工作作風,用人單位抱怨大學生要么稚氣未脫、動手能力差,要么試用下來并不是企業所需的人才。對此,一方面大學生在選擇崗位時要充分了解應聘單位的用人要求、工作風格是否與自己所擁有的或所期待的一致;另一方面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提高人際溝通的能力、實際操作能力等綜合素質以縮短適應期,在社會的大坐標中找好自己的定位,畢竟對應聘者某些品質和能力上的要求是大多數企業都共通的。
3.確定職業目標
確定職業目標是指在認識自我,了解社會的基礎上,引導大學生從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出發,確立職業發展的方向,明確達到職業目標所需要具備的素質及實現目標所擁有優勢和可能面臨的困難。
主要涉及下幾個方面:設定該目標的原因;達到目標的途徑;達到目標所需的能力、訓練及教育;達到目標可能得到的助力;達到目標可能遇到的阻力。
大學生在確定職業目標過程中所可能產生的兩種情況,即目標過分高于自身能力和目標過分低于自身能力。在此只把目前就業市場中普遍存在的“高期望值”的現象及原因作一分析。造成近幾年來就業壓力較大的原因,有一部分是由于畢業生就業目標過于集中而產生的相對過剩。如在就業地區方面,絕大多數畢業生希望能夠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城市工作;在單位類型方面,畢業生們仍然期望進人大企業工作;而在工資待遇方面,僅有三成左右的學生可以接受2000元以下的底薪。
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寧做鳳尾,不做雞頭”的心理怪圈,放不下思想包袱;二是對目前形勢的錯誤估計,高學歷和高人才并不能劃等號,取得學歷只是取得了某種就業的資格,能否順利就業,以及就業質量如何,要視宏觀環境、個人的才能等方面而定。
4.制定實現目標的計劃
制定實現目標計劃是引導大學生在先前已設定的職業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制定大學學習生活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目標、步驟、措施,增強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使長遠職業目標與大學學習有機銜接,增強學習的目的性。
落實目標措施方面:教育、訓練的安排;獲得發展的安排;排除各種阻力的計劃與措施;爭取各種助力的計劃與措施。
因此大學生要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正確考察要達到目標所需的要素特征及自身優勢,制定一套具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的,有利于職業生涯發展的計劃。
5.采取行動
采取行動是指在確定職業目標并對完成對實現職業目標的措施設計后,落實所決定的或寫簡歷找工作,或考研,或出國深造,或進行職業培訓等一些活動。
6,生涯評估
生涯評估是指引導大學生結合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和父母、同學、朋友,教師的評價(反饋)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分析,評估,修正。
職業決策過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循環,可能每次的循環所達到的結果不盡相同,可能是進步,可能是倒退。因此在生涯評估的過程中心態要平穩,明確得失,總結經驗教訓,而不是沉迷于一次循環的悲與喜、失與得之間。
三、結論
關鍵詞 城鎮化 城郊農村中學生 文化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城郊農村中學生,就是指城市郊區的農村中學生。由于生產方式等未發生實質性變化,他們與“農業型”非城郊農村中學生有較大的同質性,但地域的特殊性使城郊農村處于城鎮化的最前沿,城郊農村中學生與城市發生更為頻繁的相互作用,市場、權力對他們的影響更為具體直接,這導致他們的生活、思想方面更為不同。在這種背景下,城郊農村中學生隨生活環境的異變而引起的文化價值觀的變化,又對教育提出了怎樣的需求,都成為探討我國農村薄弱地區教育不得不研究的問題。
1 文化價值觀
1.1 文化價值觀內涵
文化價值觀作為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指“客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質或者能夠反映一定文化形態的屬性,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和靈魂”。①中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能充分的體現出他的活力與青春,在社會快速發展的今天,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就傳統而言有許多變化,研究城郊農村中學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對完善文化價值觀的理論、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核心價值觀甚至是促進農村學生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1.2 文化價值觀內容
以裴娣娜為代表的研究者認為文化價值觀是“關于傳統文化、外來文化、民族、宗教、倫理、道德、科學等的價值觀”。②由于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是城郊農村中學學生,民主與宗教在對象的文化價值觀中并非是主要內容;而倫理作為一種對道德現象的哲學思考,可以將其歸于道德方面。所以本文主要從文化價值觀中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外來文化價值觀、道德文化價值觀和科學文化價值觀四方面來研究。
2 城郊農村中學生文化價值觀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傳統文化價值觀
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觀主要集中于對人的問題的探討,包括對人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論述,同時又兼有怎樣為人、怎樣實現個人價值的觀點與看法。隨著時代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主流文化的轉變和大眾文化的侵蝕,更多人將目光集中于個人能力的培養,努力追求的也是個人自身的發展與自身利益的實現,這也就造成了現代文化價值觀與傳統文化價值觀產生了巨大落差。
處在成長階段的中學生對追求目標方面更容易產生迷茫、失落等情緒,而處于城郊的農村中學學生更甚。在一項關于學習目的調查中,有80%的農村初中生“認為是為自己將來的生活工作和家庭而學習的,為祖國的富強和社會的發展而學習的只有20%”。③他們身上體現著國家意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歸屬感不強,傳統優秀文化淡薄,缺乏對自我個人價值的認同。
2.2 外來文化價值觀
我們除了本身的主流文化之外,又要接觸許多外來文化。外來不良文化對中學生的社會自我意識和責任感產生了很大影響,社會主義價值觀受到了多方面的價值觀念的沖擊,不利于青少年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形成。如網絡上的黃色圖像、廣告;電視上的暴力、偶像、愛情的影視劇等等,宣傳著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及與道德相悖的價值觀。對城郊農村中學生來說,由于家長的疏于管教、教師的消極對待,他們更能輕易接觸到這些不良文化,問這些中學生他們崇拜的英雄人物時,他們說不出多少,但當問到影視明星時,他們卻能說出一連串的明星名字。
2.3 道德價值觀
道德價值觀是價值觀中關于道德價值的觀點和看法,是文化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德價值觀是主體根據自己道德需要對各種社會現象是否具有道德價值作出判斷時所持有的內在尺度,是個體堅信不疑的各種道德規范所構成的道德信念的總和”,④作為一種評判尺度而存在的道德價值觀實際上是相應的道德規范內化的結果,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
2.4 科學價值觀
科學價值觀主要指的是對科學活動價值的把握,包括對科學價值的目標、追求、評價等方面。科學成為知識合理性與合法性的評判標準,形成一種科學知識的文化權威,同時對科學價值的認識也僅僅是認為實用至上,青少年的成長中逐漸排斥人文知識與關懷,將文化進行自我物化,農村學校這種現象更甚。
經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1年我國流動人口達到2.6億,80后新生代農民工勞動力卻占流動人口近一半。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城郊農村中學生并不愁沒學上,但還是有更多的農村學生在初中畢業之后就選擇進城務工。在這種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和物質享受主義的觀念下,城郊農村中學生科學價值觀念在世俗化、功利化中迷失,學到的也只是有用的知識、能賺錢的技能,而關于人成長中所需要的理想、價值、道德、信仰等幾乎被排斥在外,他們只是能成為知識與技能的“工具”而已。
3 針對城郊農村中學學生文化價值觀的教育對策
城郊農村中學生在文化價值觀方面主要體現出忽視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教育;吸收歪曲的外來文化價值觀;道德價值觀方面缺乏道德感和公德心;對科學價值觀自我物化等特點。這些學生的文化價值觀更傾向于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物質享受主義,沉淪于拜金主義、拜權主義、拜名主義,陷入教育“科層制”⑤的誤區,由此不利于學生的健康而全面的發展,更有可能影響社會的正常秩序。所以必須針對這些特點,提出可行的教育政策,引導他們構建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加強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展戰略的實行,努力做到“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3.1 社會方面
(1)促進社會價值體系合理化,加強正確文化價值觀滲透力度。城郊農村中學生文化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社會環境,所以,作為社會價值體系一部分的文化價值觀也必然會受到社會上各種觀念的影響,如人才觀、就業觀、職業觀等。文化價值觀在社會上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人們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漸追逐著實用、能力、功利與效益,這無形中使城郊農村中學生及家長的觀念變得更為復雜,他們或者像“農業型”農村中學生與家長那樣對學歷盲目追求,或者是堅持“知識無用論”、掙錢才重要,對教育造成不良影響。這就要求必須改變社會觀念,削弱環境中存在的效用價值,才能使教育的真正價值在學生中得以發展和實現。
(2)建構良好的社會環境與進行有效的教育體制改革并行。我們在建構良好的社會環境的同時,體制方面的改革也應該同時展開。應該促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運行,完善素質教育體系;轉變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重點關注“教育目標、課程設置、學校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方法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改革”。⑥
3.2 教師方面
由于農村教師師資嚴重缺乏,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鼓勵優秀畢業生到農村學?;虮∪鯇W校任教,提高城郊農村中學教師素質,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1)完善教師人事制度,對教師的資格制度和聘任制度進行嚴格把關。向全社會進行的教師資格考試,要保證教師的學歷和素質水平。
(2)教師培訓。要想對城郊農村中學教師隊伍進行徹底更換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走培訓這條道路。各級政府加大對培訓的經費投入,充分發揮中學的主體地位,加強指導中學展開校本培訓,促進教師的自主發展。
3.3 家長方面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人的素質發展受到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學是兒童向成人過渡階段,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多數居住于城郊的農村家長由于知識欠缺和一些錯誤價值觀的引導,使他們忽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家長必須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觀點,積極引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2)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隨著社會對人才需要的標準越來越高,開始注重選拔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以能力高低來評定人才已經成為一種共識。素質教育推進的時期,家庭教育首先要注重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引導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而綜合的發展。城郊農村家長由于為生計奔波,很難做到時時陪在孩子的身邊,更何況要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父母應該至少有一人能就近工作,對孩子及時關注,積極鼓勵,根據孩子的興趣來培養孩子的愛好特長,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新時期下,中學生處在一個變革與發展的時期,城郊農村中學學生更是受到物質文明的嚴重影響而精神匱乏,無理想或理想無法實現,越來越消沉與麻木。由于“能夠影響人的行動的邏輯一是信仰,二是利益,三是感情”,⑦所以要努力實現信仰、利益和感情的平衡,不能推進“唯利主義”,堅持主流文化,理性認識大眾文化,拒絕庸俗精英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從教育的各個方面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努力真正實現“中國夢”。
注釋
① 姜佳男.新時期下青年的文化價值觀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3):28.
② 王子君.城鄉初中生教育價值觀比較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09.
③ 蒲建華.農村初中生社會責任感調查研究――以S縣農村初中為例[D].四川師范大學,2011.
④ 黃希庭,張進輔,李紅等著.當代青年價值觀與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5.
⑤ 科層制即根據人的學位的高低、知識的多少、能力的大小來安排工作,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茖又频淖畲蟮奶攸c和實質在于按人的職位的高低來實行控制。(劉濟良.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129.)
⑥ 王子君.城鄉初中生教育價值觀比較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09.
⑦ 姜佳男.新時期下青年的文化價值觀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9(3):29.
參考文獻
[1] 甘永祥.青年社會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87.
[2] 李連科.價值哲學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 劉濟良.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5] 袁貴仁.價值學引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6] 珍妮?奧克斯,馬丁?科普頓.教育與社會變革[M].程亮,豐繼平等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7] 張進輔等著.青少年價值觀的特點[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8] 李亮.改革開放以來青年道德價值觀變遷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1.
[9] 羅書偉.中學生學習價值觀結構及其特點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7.
[10] 童衛紅.初中生價值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