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 14:47:21
序論:在您撰寫海綿城市的特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海綿城市;水生態;山地城市
2015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該意見確定了各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時間表,貴州作為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更需抓住國家對海綿城市建設大力支持的政策機遇,結合貴州特點,統籌推進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本文主要分析了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及貴州海綿城市建設的特點。
1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1.1貴州省城市水生態環境不容樂觀
隨著貴州省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各大小城市出現了很多“城市病”,在水生態方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城市水環境變差。目前貴州省很多城市的主城區的排水系統主要采用雨污合理制,每遇暴雨,合流制管段的大量污水會隨著雨水溢流至自然水體;其次,部分城市污水收集率不高,城市生活污水溢漏至自然水體的現象十分嚴重;再次,由于貴州建設用地緊張,部分城市綠化率不高,暴雨時節,城市路面、屋面雨水未經足夠的生態凈化,直接匯入城市河流,徑流污染嚴重。以上因素導致許多城市的河流和胡泊水環境較差,甚至為黑臭狀態,如現狀的安順市的貫城河、六盤水的水城河等。(2)城市內澇時有發生。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區面積的增大,城市下墊面較建設前發生了較大變化,原有的城市防洪排澇系統的負荷越來越大,某些本身排水條件較差、排水系統建設滯后的城市頻繁出現城市內澇,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如2014年7月18日,貴陽主城區24h內降水量達201.7mm,內澇受災人口近1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7307.5萬元。
1.2貴州喀斯特地貌發育、城市水生態環境脆弱
貴州省大部分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地區,地形破碎、土層較薄、地表滲漏強、有水留不住、環境容量小,水生態環境穩定性差、生態環境一旦被破壞,其修復難度較大。貴州的生態環境總體偏好,但是城市水環境并不樂觀,由于大部分城市建設于喀斯特地貌發育地區,環境風險較大。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系統的提出了針對水環境、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的一系列工程建設方法和措施。通過加強對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修復已破壞的水生態環境以及實施低影響開局,達到改善水環境、保障水安全,利用水資源、修復水生態的目的。因此,在貴州各城市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十分必要,而且國家已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的時間表,海綿城市的建設刻不容緩。
2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特點
2.1貴州海綿城市的建設方向
海綿城市的建設涉及的部門多、需解決的問題也多。涉及的部門有建設、環保、規劃、水利、園林、國土等部門,解決的問題有水環境修復、水安全改善、雨水資源利用等問題,因此在多部門、多專業、多問題導向的復雜環境里,需重點提出建設方向。根據前述分析,貴州省大部分城市已經面臨嚴重的水污染問題,部分城市應及時解決水安全問題,只有少部分城市需要對水資源加以利用。因此,貴州省各城市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首先主要解決水污染問題和水安全問題,只有在部分缺水城市,可結合經濟條件酌情實施雨水資源化利用。
2.2貴州省城市建設方法和特點
海綿城市是個宏觀的概念,需要大大小小的工程措施進行有機的組合和布局來完成。海綿城市的建設核心是低影響開發,通過各種工程措施有機組合模擬雨水在城市里的自然循環,恢復水生態的自然修復功能,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因此,與傳統的建設的方式不同,海綿城市并非講究“規模效應”,更講究“生態效應”。針對不同城市,其建設方法不同、工程布局也有差異。結合貴州城市發展的特點,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方法和布局有以下特點:
(1)貴州省城市規模小、發展速度快,海綿城市的建設以城市新區建設為主,舊城改造為輔。海綿城市建設主要考核指標是年徑流控制率,《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在2020年及2030年,城市建成區20%及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即年徑流控制率達到70%以上),其中“城市建成區”既包括城市新建區,也包括舊城區。貴州的城市規模較小,僅貴陽市中心城區人口大于100萬,其余大部門城市城區人口在25萬人以內,根據國家城鎮化的總體要求,未來一段時期內,貴州省絕大部分城市的城市新區的建設力度較大,發展速度相對較快,規劃也更加科學合理,因此,海綿城市建設的條件較好;而對于老城區,由于貴州用地條件較差,城市的建筑密度較大,綠化率偏低,在老城區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改造難度偏大。所以,要完成在2020年及2030年分別達到“城市建成區20%及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應積極在城市新區開展海綿城市的建設,而對于舊城區,僅僅以問題為導向,結合舊城改造實施低影響開發實施的建設,不宜大拆大建,大面積鋪開進行海綿城市的改造。
(2)貴州省城市形態以山地城市為主,海綿城市的建設需結合山地城市的特點進行設施布局。①山地城市的建設用地平均坡度較大,決定了雨水在城市建設區域的平均流行速度比平原型城市要快。因此,要將一定降雨量的雨水“留”下來,需加強“滯”方面的工程措施,延緩雨水在城市內的流行時間,同時增加“滲”的功能和效果,緩解洪峰的峰值,降低內澇風險。②許多山地城市往往是“群山環抱”,其城市內河就是城市山體匯水面積的收納水體,每逢暴雨,城市內澇風險極大。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內澇風險。因此,與平原型城市不同,對于貴州山地城市的海綿城市建設,除了解決好“高頻率,小暴雨”下的雨水存儲問題,更應解決好“小概率,大暴雨”的內澇風險問題,在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需同時建設城市規劃建設區域外的雨水防洪設施。
(3)伴隨貴州城鎮化進程,海綿城市的建設尤其應重視規劃引領、示范引領。貴州省快速的城鎮化率必將帶來大量的城市小區建設、城市道路和廣場建設、城市公園建設以及城市水體建設。這些建設項目恰恰是海綿城市建設實施的重要載體,但是以上項目往往涉及到多專業、多部門的協調與合作,實施起來相對復雜。因此,要將海綿城市相關項目有機有序的進行建設,規劃引領十分重要和必要,在編制各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道路、綠地、水等相關專項規劃時,應將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其剛性控制指標。另外,目前“海綿城市”作為一種全新的建設模式,全國范圍內都在不斷的學習和探索,甚至在某些建設理念上仍然存在著觀點分歧。如何能從技術上創新、從管理上創新、從融資上創新,開辟出一條符合貴州實際的海綿城市建設體系和方法,是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部門正在努力探索的目標。因此,要全面推進貴州省海綿城市建設的步伐,還應加強示范引領,尤其是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之一的貴安新區,可將其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好的經驗進一步總結,為貴州省其他城市建設提供科學的方法,加快推進全省海綿城市的建設步伐。
3結語
[關鍵詞]棉紡織業;明代;上海地區;販運
一、形成原因
首先,從自然條件看,上海地區氣候和土壤適宜種棉,這一地區夏季炎熱,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很大,符合棉花的生長需求;此外,這一地區陸地形成時間較晚,由于河口位置的侵蝕沉積作用,形成了優良的沙質土壤,這些都為棉花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其次是技術和工具的推動作用,松江地區初期技術比較落后,“初無踏車、錐弓之制,率用手剝去籽,線弦竹狐,置案間振掉成劑,厥工甚艱?!保?)直到元貞年間,黃道婆將在海南崖州生活三十余年所學到的紡織技術帶回家鄉,進行改革,制成了一整套的扦、彈、紡、織等工具,極大地提高了當時的紡紗效率。她還變革織造工藝,用錯紗配色、綜線契花的工藝技術,織制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烏泥涇自此聲名遠播?!瓣P陜、閩廣、首得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海通舶商、關陜壤接西域故也。然是時猶未以為征賦。故宋、元史食貨志、皆不載。至我朝(明)、其種乃遍布于天下。地無南北、皆宜之。其利視絲麻、蓋百倍焉?!保?)棉紡工具的更新換代也是技術普及和日臻成熟的關鍵因素,趕車的出現就體現了這一進步。“凡棉春種秋花”,“其花粘子于腹,登趕車而分之,去子取花。懸弓彈花(為挾纊溫襖者,就此止功。)彈后以木板擦成長條,以登紡車。引緒糾成紗縷,然后繞籰牽經就織?!保?)
第三,政策因素的影響。明初即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擴大經濟作物種植范圍的政策,至明中葉以后形成了沿江瀕海的大面積植棉區,保證了充足的原料供應。經濟作物所占比重有所增長,雖然實際種植面積相較糧食相距甚遠,但打破了歷代封建政權推行的糧食為本的單一的農業經濟結構。“折色”的施行也間接促進農民將目光轉向谷糧以外的作物,賦稅可以以多種形式上繳。明初,夏秋兩稅原征本色;洪武九年,首開“拆色”先河,準民以銀、鈔錢、絹代輸。正統元年,又仿洪武折納稅糧、解京充傣之制。折色的實行,使農民在經營上有了一定的主動權,免遭轉運之苦,有利于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使商業性農業能夠得到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貨幣的流通,為貨幣地租的實施打下了基礎。但是以銀代輸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弊端,造成一部分人放棄糧食種植轉投其他作物,從而引起糧食產量下降?!爸T方賦入拆銀,而倉廩之積漸少矣”。人口日增,而糧食日少,糧食供應更為緊張。特別是由于官府所征賦額,歲有定數,不得減少,甚至有增無減。而民間米價波動頻繁,時起時落,農民處于交易鏈的最底層,只能被動接受價格動蕩造成的影響,這也為后來遭受更大程度的盤剝埋下隱患。
第四,繁重的賦稅迫使農民投入到棉花種植上來。正如明代何良俊所說,“自四五十年來,賦稅日增,徭役日重,民命不堪,遂皆遷業”可見棄糧遷業這一現象并非局限于松江。但這一變化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江浙地區和上海地區,這兩處沿海地帶經濟發展相對較快,承擔的布解也更重。時人的評說:“邑之民業,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際、養生、送死之費,胥從此出。”(4)清初葉夢珠曰:“民間賦稅,公私之費,亦賴以濟”。(5)
此外,上海一帶勞動力素質較高,加之紡織農戶能夠根據市場需求,改進技術、工藝以適應市場的品種繁多的棉布產品和不同時段的需求。如明代標布盛行,而清初發生轉變,標布客商銳減,中機布興盛,紡織農戶便轉向中機布,謂之“新改布”。上述這些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上海棉紡業的大繁榮。
二、歷史特點和局限
(一)普遍、高效并與農業緊密結合
隨著棉花種植的逐步推進,農業與手工業的結合也日益密切。 “男耕女織,外內有事。田家婦女,亦助農作,鎮市男子,亦曉女紅?!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家庭內部手工業生產鏈條。婦女脫離農業,專門從事生產,城鎮的牙商、布商提供原料,婦女領取之后可在家中完成紡織,再將成品、半成品交售出去。許多人因此精于紡織布,獲得一技之長?!疤煜轮癯銎溧l則無所容其身,蘇松之民出其鄉,則足以售其巧。”,(7)說明即使脫離農業后,還可以充當雇工。
松江植棉到明中葉進一步推廣,萬歷年間,棉花種植面積已有很大規模,《閱世編》卷七中記載:“上海,棉花種植之廣,與稻相等?!?,“官民軍灶墾田凡二百萬畝,大半植棉當不止百萬畝”,《皇朝經世文編》補卷《高晉疏》中也曾提及,松江各縣以至“農田種稻者不過十之二三。圖利種棉者,則有十之七八?!绷硗?,在分工上也有老幼、青壯的明確區分,由于一部分人缺乏織布工具和資金,或技術質量不如人,亦或精于紡紗,導致一些農家婦女專門從事紡紗工作,這也導致紡與紗的地區性分工,金山一帶,“織布粗,不及松人,故紡木棉為紗者,市錢不自織”(8)。這種分工十分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資源優化,技術提高。
不僅如此,棉紡織業已經開始向城市滲透,“紡織不止村落,雖城中亦然……織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9)并且在效率和規模上都有巨大飛躍。“自二三十年來,松江之民多倚織布為生?!保?0),據明代嘉慶《松江府志》,“鄉村紡織,尤尚精敏,農暇之時,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女紅有力焉?!保?1)高效的織布效率使得每日的產量也十分可觀。
(二)販運產生
當時主要產棉區為長江中下游及河南、山東等地。但是紡織業卻多集中在江南,故南北棉、布交換量大。“顧棉則方舟而鬻諸南,布則方舟而鬻諸北?!保?2)雖然此時棉布已經遍及許多地區,但松江之地仍以其精良的品質被廣為接受。“他處皆有,然土地之宜,種植之勤,紡織之精,運售之廣,吾邑獨甲于天下。每歲當八、九月,郭東南隅兒于比戶列肆,捆載通海市往萊陽者為子花;售洋商及閩、廣、漢陽、關東諸口者皆棉花,歲不下數萬云。”(13)
嘉靖以后,上海地區的棉紡織業已具出口能力,對日本的民間貿易一直在暗暗進行?!按蟮秩毡舅?,皆產自中國,如室必布席,杭之長安也;婦女必須脂粉,漆扇諸工必須金銀箔,悉武林造也;他如饒之瓷器,湖之絲棉,漳之紗絹,松之棉布,尤為彼國所重?!保?4)上海地區商人不僅與日本有貿易往來,而且還開辟了南洋海外航線。當時,“湖絲百斤,價值百兩者,至彼得價二倍?!保?5)即運至南洋各國的利潤非常豐厚。明中后期,棉花、棉布成為上海港重要的大宗貨物,隆慶、萬歷后,安徽來的小木匠“爭列肆于郡治中”郡治東蒲鞋店“幾百余家”,郡治兩郊則“廣開暑襪店百余家”,生意火爆,“遠方爭來購之”(16)
(三)衍生行業和市鎮的興起
與此種蓬勃的貿易景象相適應,當時北京和松江之間已有匯票的使用,是后來匯兌業務的先聲,對于去遠處進行大宗貿易的商人來說,有很大幫助。安全可靠。嘉靖時,來上海做生意的商人,“無慮數十萬人特以俗尚甚奢”(17),忙碌景象不難想象。由于此時商品經濟活躍,貿易交換頻繁,為方便收購原料,松江布商深入各鄉縣鎮開設行莊,收購棉花,由此出現許多布市;同時,為棉紡織服務的染踹坊也大批出現,“數百家布號皆在松江、朱涇樂業,而染坊、踹坊,商賈悉從之?!保?8)與貿易行為適應的相關行業已經初露端倪。
商業市鎮的發展也很顯著,明代手工業與商業交匯中心的市鎮,即是本地農產品、棉布的國內貿易集散地,也是外地原料、消費品輸入的中心。明末,這些市鎮甚至有了專業的區分,如,下砂鎮精于刺繡,金山衛長于紡紗,朱涇鎮與楓涇鎮善于染布……甚至運往國外,“來比販運布匹的商賈,帶來大量白銀”,“動以數萬計,多或數十萬兩,少亦已萬計?!保?9)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嘉定外岡鎮,“外岡布之名特諸,明萬歷間,人間繁庶,四方商賈之貿販花布者,群集于此,遂成雄鎮。”(20)清浦朱家角“朱家角鎮在五十保,“商賈輳集,貿易花、布,京省標客,往來不絕,今為巨鎮。”(21)
三、局限
封建統治者為榨取棉花,早在元就設“木棉提舉司”,“責民歲輸木棉十萬匹”(22),至成宗時,把棉花納入常賦。洪武三年(1370),“戶部奏賞軍用布,其數甚多,責令浙西四府秋糧內收布三十萬匹,”其時,明太祖有言,“松江乃產布之地,止令一府輸納,以便其余民征如故。”(23)迫使農民只能增加產量以應對政府的壓榨,技術條件較好的家庭尚可依賴更新設備提高效率,那些無力更新棉紡工具的家庭只能通過不斷的延長勞動時間來勉強增加產出。引明末人張鴻磐“請照舊永折疏”曰:嘉定縣“僅種木棉一色,以棉織布,以布易銀,以銀來米,以米充兌?!保?4)玄扈(徐光啟號)先生曰:“陶宗儀稱松江以黃嫗故,有棉布之利。而仲深先生亦云,其利視絲枲百倍。此言信然。然其利,今不在民矣。嘗考宋紹興中(1134年左右),松郡稅糧十八萬石耳,今平米九十七萬石,會計、加編,征收,耗剩,起解、鋪墊,諸色役費,當復稱是。是十倍宋也。壤地廣袤,不過百里而遙;農畝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共百萬之賦,三百年而尚存視息者,全賴此一機一杼而已。非獨松也,蘇杭常鎮之幣帛枲,嘉湖之絲纊,皆恃此女紅末業,以上供賦稅,下給俯仰。若求諸田畝之收,則必不可辦?!保?5)天啟初年,在上海、嘉定等地從事布教活動的葡萄牙人耶蘇會傳教士魯德昭,就當地的棉業,留下了下面的記錄:
“南直隸最東邊的地區,殷富肥沃,出產大量的棉花。據當地人們肯定的說法,只在廣大的上海城鎮及其所轄區內,有以這些棉花為原料的二十萬臺織機。因此,僅以此處一地每年就要向皇帝繳納四十五萬杜卡特??棛C和布匹同樣是窄幅的,所以在一間屋內可放置多架。幾乎全部是婦女從事此項工作?!保?6)極盡盤剝后,“田家收獲,輸官償息外,未卒歲,室廬已空,其衣食全賴此?!保?7)在出售棉花或者以布易米的交易過程中,往往由于糧價上漲給百姓帶來帶來痛苦。一則商人從中操縱,由于糧食需要從外地供應,遠商不至,導致價格上漲,商人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以求暴利。二則銀谷價格折算變化莫測,對糧農也大為不利。
四、沒有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深層原因
盡管棉紡織業內部分工和專業化有所加強,卻沒有產生資本主義萌芽,始終是小農經濟“男耕女織”的家庭副業,沒有出現過獨立的商品小作坊,更不用說手工工場了。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首先,小農經濟家內分工合作紐帶十分堅韌,手紡與手織以及軋花、彈絮等一系列工序,也都在家庭內部進行,農家全體參加勞動。即使出現一些狹小的紗商品市場,出現少數專業的經紗人員,也難以撼動內部這種緊密結合,紗、布等生產上的社會專業分工,還遠遠沒有形成。
其次,農手工業與手工業各工序緊密結合,有其調節與節省勞動的合理性,這是使之難以專業分化的內在原因。同時,農民承擔繁重的租稅負擔,給這種結合帶來很大強制性,使他們耕作之余,不得不藉手工紡織以圖生存。因此,不論該地區是否植棉,紡織都成為江南大多數農民家庭的主要副業。
第三,小農根本無力也不可能革新生產工具,上海地區自元中葉吸收海南少數民族的先進技術后,雖有改進,但此后500年,鮮有大的進步,這都是手紡織業是始終停留在個體經濟范疇的主要因素。
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時,正處于兩種生產形式的交匯點,我們應該看到棉紡業發展的多面性和進步性,棉紡織行業內部開始出現分工、棉布品種也有所增多,產生了具有特色的棉布生產加工系統。這種變化促使蘇松地區市鎮日益專業化,加速了棉貨貿易的繁榮,但隨之而來的賦稅,成為當地百姓的沉重負擔。同時,以棉紡織行業為代表的帶有商業性農業的迅速興起,加之新谷物和番薯的引進。明中葉以后,糧食仍處于主導地位,但在整個生產中的作用和比重已經明顯下降,特別是江浙東南沿海商品經濟發達地區。這些變化,加快了我國農村經濟由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過渡的歷史進程,有重大意義。
入清以后,美洲白銀涌入,解決了貨幣供應不足的難題,增加社會對松江棉花的有效需求;清中葉以后,海禁廢除,洋布的大量傾銷,上海地區的棉布市鎮在同治光緒年間逐漸衰微。
結語:明代上海地區的棉紡織業是在整個封建制度處于上升和完善時期產生的,必然帶有明顯的封建性質,即小農經濟的狹隘和固步自封,而此時西方世界的大變革卻悄然醞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思想開始被一批開明人士所接受。這些進步思想的實踐首先發生在以棉紡織業為代表的手工業上,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和進步意義。
注釋:
(1)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24。
(2)[明]丘睿.大學衍義補·卷二十二《貢賦之?!?。
(3)[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上,乃服,頁12一未3。
(4)正德.松江府志·卷四。
(5)閱世編·卷7。
(6)[明]屠隆.由拳集·卷16。
(7)周忱.與行在戶部諸公書。
(8)正德.金山衛志(下)卷二 《風俗》。
(9)[明]正德.松江府志。
(10)[明]方岳貢,修.陳繼儒,纂.松江府志·卷10,賦稅下.崇禎三年(1630)刻本。
(11)嘉慶.松江府志。
(12)[明]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利部,第二冊,首頁.崇禎(1628——1644)刻本。
(13)[清]應寶時,等.上海縣志·卷8,物產。
(14)姚述祥.貝織編。
(15)葉夢珠.閱世編·卷三。
(16)嘉慶.上??h志。
(17)姚廷逵.歷年記。
(18)顧公燮.消夏閑記摘抄。
(19)閱世編·卷7。
(20)[明]殷聘尹,編.外岡志.上海史料叢編·卷2,頁42,1961年版。
(21)[明]方岳貢,修.陳繼儒,纂.松江府志·卷3 市鎮,頁116 崇禎三年(1630)刻本。
(22)元史·卷十六《世祖本紀》。
(23)天下郡國利病書。
(24)嘉慶.南翔鎮志·卷十二。
(25)[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校注·卷35(中)頁969。
(26)[日本]西嶋定生.中國經濟史研究.頁619一620。
(27)[明]陳威,顧清,等.松江府志·卷4 風俗;11。
參考文獻:
[1]李伏明.制度、倫理與經濟發展——明清上海地區社會經濟研究(1500—1840).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3.
[2][日本]西嶋定生.中國經濟史研究.
[3][明]徐光啟.農政全書校注.
[4]嘉慶.南翔鎮志.
[5][明]徐光啟.農政全書.
[6][明]方岳貢,修.陳繼儒,纂.松江府志.
[7]閱世編.
[8]姚廷逵.歷年記.
[9]嘉慶.上??h志.
[10]姚述祥.貝織編.
[11][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上.
[12]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24.
[13][明]丘睿.大學衍義補·卷二十二.
[14][清]應寶時,等.上??h志·卷8,物產.
[15][明]殷聘尹.外岡志·上海史料叢編·卷2.1961:42.
[16][明]方岳貢,修.陳繼儒,纂.松江府志·卷3·市鎮.崇禎三年(1630)刻本:116.
[17][明]陳威,顧清,等.松江府志·卷4 風俗.11.
[18]周忱.與行在諸公書.明經世文編·卷二十二.
[19]道光.川沙府民廳志·卷十一.
[20]正德.金山衛志(下)·卷二 《風俗》.
[21]元史.卷十六《世祖本紀》.
關鍵詞:海綿城市;城市園林設計;理論運用
正文:
海綿城市主要是一種較為創新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可以有效的防止治理城市發生內澇或者雨洪現象,此方法有一點的“彈性”,所以我們把海綿城市也可以理解為“水彈性城市”。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各類資源的大力開發利用導致了很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而海綿城市的建設發展可以把城市變成海綿那樣,適應氣候環境的變化,在下雨時吸水,在需要水資源時防水,所以對其應用發展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1海綿城市建設基本原則
1.1優化規劃
在城市園林設計中對于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其主要組成部分是城市雨水、雨水管渠以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他們三個是相互配合應用的,所以對于城市園林設計中海綿城市的建設規劃尤其重要,要保證城市雨水系統、雨水管渠以及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的協調統一、銜接到位。具體規劃過程中還要做到:并綠色結合灰色、源頭減排結合末端調節,切實注重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的發展性和復雜性特點,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其他部門要全力配合,加強合作,保證海綿城市規劃的科學有效性。
1.2注重生態性
對于城市園林設計中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發展,其主要要求以及具體出發點就是注重城市的生態性。之前我們總會將城市的管道工程、溝渠工程以及泵站工程等的建設叫做灰色設施,而海綿城市的設計建設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對城市系統低影響的綠色雨水設施,以此為城市的建設發展創造出社會以及環境效益。特別是在一些老城區,由于雨水設施都比較陳舊和落后,所以通常會出現雨水徑流現象,所以要建設低影響開發的雨水設施和系統,以此保證雨水設施取得更好的效果。海綿城市的設計發展就是在生態性原則的指導下建設出低影響開發的城市雨水系統。
1.3安全第一
安全第一,無論是什么工程的建設。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發展也是如此,要以城市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生命安全為重。在設計海綿城市的過程中,要切實了解當地的水資源情況以及具體降水特點,嚴格按照本城市對水環境保護及對城市內澇治理的實際要求,設計規劃出科學合理的海綿城市。
1.4注重設計的系統性
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發展,其系統性比較強,所以對其具體設計施工要認真分析好城市水循環的各個環節以及城市現有水設施和之前城市水資源的開采程度等等,進而按照本城市的實際發展要求,對海綿城市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比如英國的排水系統,主要以全面綜合的規劃設計為其基本前提,以保證城市排水系統和本城市整體環境系統的協調性。
2海綿城市角度來看城市園林設計分析
2.1城市道路規劃
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發展,其道理規劃方法主要有道理的景觀綠化以及人行道雨水排放等。其中針對城市道路的景觀綠化,對于道路的本凹陷綠地,其主要有將路面雨水徑流到城市綠化帶的作用,以此形成一個綠色的存儲系統,來降低降雨入滲和凈化。對于城市道理滲透便道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化道路的雨水滲透功能,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城市道路的路面污染比較嚴重,就要特別仔細的考慮是否使用滲透路面。除此之外,對于城市道理人行道的路面雨水徑流消化,通常對其使用LID樹池型的方式。
2.2海綿城市景觀設計的技術方法
2.2.1自然排水系統自然排水系統其主要原理是從現有的排水系統,使雨水在街上成集水管不同,則直接排放到河流或湖泊,但將按地下水補充浸潤過濾保留雨水,土壤和植物。包括有植物、地表洼地和滲透空間、人工改良土壤、本地土壤以及排水管道組成。在這其中,植物的抗澇可以切實有效的增強過濾和雨水滲透。
2.2.2雨水花園在海綿城市的建設發展中國,雨水花園主要是指在淺凹陷種植灌木、花木,以及其他工程措施植物中的區域,雨水花園注意利用了過濾器土壤和植物,保證雨水的滲透,切實降低徑流。雨水花園把雨水管理系統和城市景觀的設計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在解決雨水問題的同時又美化了城市環境?,F階段我們主要研究的問題是怎樣保證雨水花園建設的針對性,有效減少雨水污染。
2.2.3可滲透路面城市園林設計中對于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可滲透路面主要是通過不同技術手段的應用將之前不可滲的路面變為可滲透的水面,是一種直接減少地表徑流的工程性措施。對于可滲透路面的應用是一種對現有雨水環境的緩和措施,可以很好的減少對其他雨洪水技術的應用,以此源頭性的解決所存在的問題?,F階段主要有水泥磚塊以及可滲透瀝青、可滲透混凝土等滲透材料的應用研究。總而言之,在城市園林設計過程中,海綿城市理論的應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減少城市園林建設成本,降低園林運行管理難度,促使所設計的城市園林更加自然、美觀,充分展現城市園林具有的多元化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書影.園林生態學研究進展——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風景園林規劃中的應用研究[J].農技服務,2016,05:248.
關鍵詞:海綿城市;理念;規劃
海綿城市,下雨時吸水,干旱時放水,自主調節城市干濕度。較為官方正式的海綿城市概念是指全新的城市雨澇管理概念,是城市適應環境變化、應對雨澇災害的一種城市建設方式。
1海綿城市的優勢
(1)滲、排:通過透水鋪裝、下洼式綠地、滲渠等滲透措施可以使部分雨水滲入城市地下,補充城市地區的地下水資源,有效緩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的問題,提高城市的地下水位。(2)蓄、滯:在城市缺水問題突出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雨水罐、蓄水池蓄積部分清潔雨水。同時,通過建造調蓄池和雨水花園還可以滯留部分雨水,減少峰值流量,緩解排水管道的壓力,減少城市內澇問題和控制溢流污染。(3)凈、用:貯存下來的雨水可以用于城市綠化和澆灑道路,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缺水問題。通過合理的凈化措施凈化貯存的雨水后,還可以將雨水用于沖廁、洗車等,從而減少自來水的用量,進一步緩解了城市缺水問題。
2海綿城市規劃原則
2.1以實際出發為原則
對于每一個城市建設來講,都有著屬于自己地域和環境的特點,而海綿城市理念的提出,需要依靠于城市建設的先天環境問題,在相關的規定中也明確了實現海綿城市建設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例如城市的經濟狀況、當地的水環境、雨水資源等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2.2生態優先安全為重原則
生態優先是海綿城市建設當中最為重要的基本原則,也就意味著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時刻以當地的生態問題作為重點考慮的對象,安全為重不僅僅意味著水資源的保護問題,最為重要的是海綿城市建設需要得到一定的安全保障,在構建海綿城市的基礎上要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保護。
2.3規范化建設原則
任何一個項目的建設都需要依據科學合理的規范化目標與方案,對于現代城市建設來講,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依靠于一個完整的城市規劃方案,設計的方案不僅要著眼于生態與建設的平衡,還要根據當地的水文和水利的數據進行分析,針對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各項功能或設施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將來會面臨的問題都要考慮其中,例如建造的費用、是否與城市經濟發展保持平衡、維護問題等等。
3海綿城市規劃方法
3.1水系濕地規劃
水系濕地作為城市的凈化器對城市環境保護、氣候調節、生態平衡有著重要作用。(1)劃定限建區和禁建區,通過法制等強制手段劃分藍線和綠線,讓這些天然海綿體保持良好的調洪能力以及海綿吞吐能力。(2)修復自然生態,通過淤泥疏浚、生態砌岸、水植物培育等來修復綠色生態系統。但要注意重建設的同時更要重管理,充分發揮自然與人工水系濕地的蓄水、補水、凈水作用,建設海綿城市,保護生態環境,減少旱澇災害,造福城市居民。(3)生態走廊的構建,有利于海綿城市發展的生態走廊,例如河流、水渠和植物等,并通過生態走廊來加強多個生態板塊之間的聯系,形成系統性的生態海綿體;另一方面也使得生態環境形成必須的網絡和通道,方便搜集和利用雨水。
3.2城市道路
現如今城市道路越建越寬廣、越建越氣派、越建越堅實,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道路并不滲水,甚至嚴重阻礙雨水的排泄,造成城市內澇。因此城市道路在建設中應該注意完善下水道系統,牢固井蓋安全,充分利用透水透氣材料建設城市交通道路,減少旱澇災害,真正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近年來,深圳市開始大力提倡完善城市下水管道系統,建立完善的小水管道體系,減少城市內澇,充分利用雨水,緩解城市用水緊張等問題。
3.3地塊內部
作為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塊內部的規劃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地塊規劃應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每一部分用地。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注重綠化、園林、濕地、湖泊等方面的建設,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在保證城市正常有序運行的基礎上,應把此部分作為重點建設對象,實現合理規劃海綿城市。
關鍵詞:海綿城市;生態環境;雨水花園
中圖分類號:S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8016203
1引言
中國是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之一,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問題在城市發展過程當中尤為突出。在城市生態系統中,某些城市存在城市供水不足,城市建設用水安全等問題,而有些城市的工業污水也造成城市生態系統惡化,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2]。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資源,緩解城市用水壓力,優化水資源利用、排放、凈化模式就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問題?;诖?,本文就針對海綿城市建設過程對雨水的處理利用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見和建議[3]。
2海綿城市的內涵
海綿城市是指在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道路、城市水系、建筑以及綠地等設施對雨水的吸收、滲透、儲存、凈化和緩解作用,控制雨水徑流,如同“海綿”一樣,對于環境的變化和突發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也就是“彈性”?!昂>d城市”一詞的提出是在新時期下,為了緩解和解決我國飛速發展的城市化與脆弱的城市水體矛盾而提出的,“滲、蓄、滯、用、排”五位一體,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原則。
海綿城市的發展理念在國外提出較早,主要思想是解決城市雨水問題,它包括:低影響開發(LID)、最佳管理措施(BMP)、綠色基礎設施(GI),相關理論研究的目的是有效控制農村以及城市的面狀污染源\[3、4\],隨后逐漸發展成為控制降雨徑流量和水質的生態可持續的綜合性措施。而其中又以低影響開發理論為核心,即基于生態文明和景觀建設為主的雨水管理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區域內利用軟工程技術,通過植被自身的特點實現就地處理降水,直接減少地表雨水徑流量[5]。也就是說從源頭控制雨水徑流,其具體的方法包括建設雨水花園、綠色屋頂、城市下凹綠地等設施;發揮城市綠地、道路、建筑對雨水的吸收、蓄存和緩釋作用,有效改善城市內澇,削減地表徑流,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6]。
3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相對于國外而言,我國海綿城市建設起步較晚,目前處于試點階段[7]。但“海綿城市”的發展理念已成為新型城市價值轉型的重要標志以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必經之路。正因為如此,在其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3.1海綿城市的建設要以保護城市生態系統為前提
雨水降落到地表以后,經過截留、滲透、調蓄形成地表雨水徑流,最后流入匯渠。其中,滲透過程和地表雨水徑流管理是核心問題,其影響因素為地表植被土壤和地面坡度大小。在提出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之前,城市規劃考慮更多的是用地功能,對于雨水主要考慮的是排泄,即地下管網基礎設施建設,而對于路面建設等,則是人為地割裂了雨水與地下的天然聯系。在城市開發過程當中不透水的硬質路面會導致徑流系數增加\[8、9\],通常情況下,林地的徑流系數約為0.1~0.2,農田地的徑流系數為0.5~0.6,城市的徑流系數一般為0.9~1.0。因此,降水到達地表后難以下滲,形成了地表徑流,造成了城市內澇。海綿城市就是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將雨水利用的幾個基本功能綜合起來進行考慮[10]。不過,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對雨水的截留和調蓄設施是建設重點,在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尊重自然環境變化規律,最大限度地保護城市生態系統[11]。
3.2海綿城市建設應充分認識南北方自然環境差異
南北方城市建設差異較大,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當中,需結合城市的地理環境因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宏觀建設角度出發,南北方城市開發的著重點有所不同。對于北方城市來說,降雨量小,蒸發量大,如何存蓄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時地加以再利用是關鍵問題[10]。而南方城市因降雨量較大,河流、湖泊眾多,排洪量遠小于降水積蓄量,造成了地表徑流,容易誘發城市內澇。因此,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該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建設方案[12]。
3.3做好基礎性研究和合理規劃論證工作
對當地生態環境、城建分區應該注重基礎性的研究和合理規劃,這樣才能使海綿城市建設具有系統性、基礎性的準備,也會讓海綿城市建設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很多城市都將海綿城市的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范疇之內,但是,如果海綿城市的規劃不合理,將會導致城市功能區混亂,綠色海綿設施之間無法協調,喪失了海綿的“彈性”功能。如果對當地自然地理概況缺乏全面研究的話,更會使綠色海綿設施無法充分解決城市水體問題,嚴重的會使海綿城市建設徒勞一場。
4建議和對策
4.1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蓋率
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應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蓋率。基本原則是城市生態建設和自然力的復原 \[8,11\]。而傳統的城市發展理念強調城市的經濟職能和社會職能,以“堅固耐用、經濟美觀”為原則,忽視了城市水體涵養功能和生態環境的作用,在建設中偏離了正確的發展模式。例如,硬質的街道不利于雨水的下滲,不合理的溝渠開發,城市河道縮減,對湖泊等水體圍填侵占等。因此,建設海綿城市就需要增加綠化面積,從環境保護入手,改善城市生態系統[15]。地表綠化是對降水的就地直接吸納,這是發揮城市“海綿”功能的最重要的一步。海綿城市的建設不僅僅是一個工程問題,更是一個環境問題。從工程學的角度來看,工程手段可以提高對降水的利用率,而從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才能從開發戰略、指導思想上徹底轉變思路,把海綿城市的建設當作永久性的,戰略性的事業去發展\[15、16\],總體來說就是要保證城市綠地的覆蓋面積并使其得以有效保護,例如江蘇省城區用地規劃就充分考慮了這些特點。
4.2重視地理環境要素,將蓄水和雨水再利用作為重點針對南北方差異問題:在北方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時,應將蓄水、降水再利用作為開發的重點。例如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就合理地解決了雨水的收集、調蓄、排泄,不僅合理利用了雨水資源,而且較好地解決了水污染問題。通過簡單的挖方和填方,緩解低洼地積水問題,實現高地與低地相結合,高地種植旱生植被、低地建設魚塘并種植喜濕植被,建設新穎的農業景觀\[17,18\],緩解雨洪壓力。此外,公園四周建造大小不一的水坑,收集城市降水,經過自然匯集、過濾后在低洼地匯聚供給魚類飼養,將多余降水轉移到調蓄地區,尤其是城市污水,在向異地轉移過程中實現過濾和匯集來解決城市水污染問題\[18,19\],建立發達的地下管渠,實現蓄水地區與城市之間水體的自由調動。
對于南方城市建設而言,由于降水較多,應采用降水就地吸納的方式,如貴州六盤水明湖濕地公園的建設理念就是典型代表,其核心是通過減緩城市排水速度來實現“海綿性”,傳統的城市排水排洪工程主要以快速排水為主,而新型海綿城市的建設打破了這一束縛,明湖濕地公園位于市區內,通過恢復水城河兩岸的植被減少地表徑流,增加水體中的氧氣含量。種植各種植物,促使富營養化的水體被生物吸收,緩解城市水體污染,同時,建立梯田式濕地\[20,21\],有效的減緩地表徑流、削減洪峰、調節季節性降雨和城區空氣質量\[22,23\]。
4.3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基礎性研究,完善相關政策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之初,要對該城市自然地理概況做出分析,如城市地貌特征、降水量、地下水水情、地質概況等,這也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基礎工作,具有海綿效應的城市綠色設施,如對綠色屋頂、冠層截流、綠色街道、生態溝、雨水花園、蓄水池等建設做到心中有數。
在保障措施上,首先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出臺相應的指導意見,引導各地區建設符合本地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設方案,并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法律體系,通過法律來保證海綿城市建設的落實和維護\[15,24\]。轉變城市發展的觀念,將城市發展和自然融為一體,劃分合理的城市功能,實現城市建筑、排水、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的銜接\[25,26\]。
5結語
本文主要闡述了海綿城市的概況、提出背景以及國內外發展現狀。探討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問題,這些問題是不同角度、不同的發展階段對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影響海綿城市發展的問題主要為自然環境因素,明確自然環境與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促進海綿城市的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陳獻, 尤慶國, 張瑞美,等. 試論我國城市雨洪資源綜合利用[J]. 水利發展研究,2016(3):3~7.
[2]鞠茂森. 關于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技術和政策問題的思考[J]. 水利發展研究,2015(3):7~10.
[3]吳丹潔. 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新興趨勢與實踐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16(1): 79~97.
【關鍵詞】 海綿城市 給排水建設 注意問題
隨著世界環境的逐漸惡化以及城市建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建造海綿工程,提升城市應對雨水的能力,留住雨水資源,為城市供水做出貢獻。但是,我國的海綿工程建設的能力還存在不足,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多,為此,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闡述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和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我國的城市建設做出貢獻。
1 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的意義
1.1 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眾所周知,我國土地面積廣闊,既有較為干旱的西北地區,又包含雨水充足的沿海地區,同時,隨著氣候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國城市大多會經歷雨水的考驗,當雨水量較大時,城市的排水壓力會比較大,大多數城市會出現內澇問題,為此必須要做好給排水建設工作,提升城市應對風險的能力。我國目前開始建設海綿工程,其主要的作用是提升環境適應能力,降低雨水的不良影響,保留雨水資源,利用防、排、蓄、滲、滯等方法,不但可以減少內澇問題的產生,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1]。
1.2 恢復受損害水體
海綿工程的作用不僅在于提升環境適應能力,其還能有效地恢復和凈化受損的水體,在海綿工程中,通過利用專業的技術和自然途徑,能夠將自然水文特征維持在城市開發前狀態,提高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效率。海綿工程中的生態手段對粗放式城市建設環境進行優化,能夠恢復前期受損壞的水體,使其能夠降低污染程度,在海綿工程的給排水建設工作中,應當首先對城市的水體情況進行細致的檢查,找出問題較為嚴重的區域,并集中加快海綿工程建設,提升水體的恢復速率,政府部門應當將海綿工程與其他的工程進行聯合。
1.3 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由于客觀環境的限制,我國大多數地區處于缺水的狀態中,但是,我國城市建設正處在高速發展的階段,對水資源的需求非常強烈,如果僅靠地下水源,很難滿足發展的需要,為此,我國城市需要更多的水資源供應渠道,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其中,海綿工程能夠有效地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讓水資源通過自然滲透、自然積存以及自然凈化等過程,重新被人們所利用,從而降低城市建設的成本,提高城市發展的速度。
2 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依據科學性低
目前,我國在海綿城市的建設方面經驗較少,發展的思路主要來源于少數的科研單位和政府部門,因此導致我國海綿城市的科學性較差,這也導致我國海綿城市在運營過程中出現諸多問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并沒有明顯的提高。這說明,科學程度對海綿城市的建設尤為重要,每個城市在建設過程中,要結合自身城市的特點,做好給排水的規劃和方案,掌握各項建設指標,尤其是要做好水量預測與水平衡分析。
2.2 排水體系不合理
雖然現如今我國城市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是,我國城市發展的時間較短,發展的經驗相對不足,其中給排水建設工作一直為社會所詬病,例如我國大多數城市使用的雨水分流機制應用效率非常低,尤其是在西北地區,雨水管道長時間閑置,而且雨水資源往往是直接排放到目的區域,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因此,我國的海綿城市應當避免上述問題,實現對雨水的分流儲存,使得雨水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2]。
2.3 給排水體系影響大
我國的城市建設者已經認識到地下設施建設的必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地下的構筑物數量逐漸增加,城市的給排水系統更加優化,但是其對城市的影響也隨之增大,同時現有供水管道長度、 質量以及建設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不能完全滿足城市建設需求。因此,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應當對給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進行優化,降低其建設對已存自然水體系的影響。
3 對海綿城市給排水建設提出的建議
3.1 基于具體情況進行給排水建設
我國土地面積廣闊,這也導致我國城市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為此,在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避免盲目地學習其他城市的成熟經驗,要做到因地制宜。例如濟南海綿工程中,其主要的海綿道路分布在城市的南邊,這是因為濟南以“泉城”而聞名,其需要雨水作為補充,而且濟南的南邊地勢較高,海綿工程中的水資源能夠逐漸滲透到泉水聚集區,從而滿足泉水噴涌的需要。
3.2 注重專業性技術方面的研究
海綿城市的給排水建設工作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為了提高建設的質量,相關單位應當加強專業性技術的研究,提升技術的科技水平,保證建設出的海綿工程具備較好的質量,使用更長的時間,尤其是在海綿城市的建設目前處于初級階段,一定要一邊建設一邊摸索著前進,無論是相關政策還是施工經驗均比較少,對系統設計提供的依據支持較低,因此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
3.3 落實責任體系機制
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比較漫長,而且我國在這方面的經驗較為缺乏,在建設工作中,一定要將責任進行明確,落實責任體系機制,以現有的基礎設施為對象,對其進行統籌分析、規劃與設計,提高各類基礎設施運行的安全性,且滿足其與給排水系統協調運行的要求。
總之,海綿城市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城市建設的主要方向,其中給排水工程是最為重要的建設內容,每個城市在建設工作中,要立足自身的實際,以城市自身發展基礎為依據,統籌各項影響因素,提升海綿工程的技術水平,對其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通過海綿工程的建設,提高雨水資源的利用效率,為城市的健康發展提供建設的基礎。
參考文獻:
目前,我國99%的城市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從管道中集中快排。但是,強降雨一來就感覺修多大的管道都不夠用,而且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么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這個年均降雨量1935毫米、汛期暴雨集中的城區,一方面有26個易澇點,內澇嚴重;另一方面又嚴重缺水,70%以上的用水靠從區外調水。這說明城市排澇抗旱的思路必須調整,把雨水這個包袱變成城市解渴的財富。
【關鍵詞】海綿城市 排水 雨水 管網
1.海綿城市的概念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建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海綿城市,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2.海綿城市建設的要求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今后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城市不同,特點和優勢也不盡相同。因此打造"海綿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經驗做法,而應在科學的規劃下,因地制宜采取符合自身特點的措施,才能真正發揮出海綿作用,從而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3.為什么要建設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建設海綿城市,首先要扭轉觀念。傳統城市建設模式,處處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根據《指南》,今后的城市建設將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劃設計理念。
建設海綿城市就要有“海綿體”。城市“海綿體”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綠地、花園、可滲透路面這樣的城市配套設施。雨水通過這些“海綿體”下滲、滯蓄、凈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徑流通過管網、泵站外排,從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標準,緩減城市內澇的壓力。
建設海綿城市,關鍵在于不斷擴大“海綿體”的規模并提升質量。
原有的“海綿體”要有效保護。過去,城市建設追求用地一馬平川,往往會填湖平壑。根據《指南》,各地應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湖、濕地、坑塘、溝渠等“海綿體”不受開發活動的影響;受到破壞的“海綿體”也應通過綜合運用物理、生物和生態等手段逐步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
有條件的還應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根據《指南》,海綿城市建設要以城市建筑、小區、道路、綠地與廣場等建設為載體。比如,讓城市屋頂“綠”起來,“綠色”屋頂在滯留雨水的同時還可以起到節能減排、緩解熱島效應的功效;道路、廣場可以采用透水鋪裝,特別是城市中的綠地應充分“沉下去”。
海綿城市經濟效益不可小覷
海綿城市建設非常注重對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大大減少了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調蓄設施又往往與城市既有的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相結合,‘凈增成本’比較低,還能大幅減少水環境污染治理費用,降低城市內澇造成的巨額損失。
對于老舊城區占比較大的特大型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是否現實?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城鎮水務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謝映霞認為,相對于新城區,老舊城區確實面臨空間條件有限、改造難度大等問題,但與建設大型地下調蓄池、大規模改造雨水管線等方案相比,多添置一些“海綿體”反而更具可行性。
在設計建設過程中,既有的老舊建筑可通過雨水管斷接技術,利用社區內部的花壇、綠地等空間布置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市政道路可結合道路綠化帶、樹池等綠化空間布置生態樹池、植草溝等低影響開發設施;也可將老舊社區雨水管線接入周邊公園、水體、集中綠地。
4.海綿城市的發展將會促進的產業
1) 園林、生態修復產業
根據各個城市特點進行生態建設和修復是海綿城市的核心之處,直接對園林和生態修復產業產生大量需求。
2) 管道、滲水材料
海綿城市的宗旨在于最大可能的吸水、蓄水、滲水及凈水,前三者需要城市小區道路盡可能采用透水鋪裝,并完善配套的管網設施,這直接放大了透水混凝土及管材市場需求。
3) 市政工程及污水處理行業
海綿城市的宗旨在于最大可能的吸水、蓄水、滲水及凈水,整個排水系統的建設直接拉動市政工程的需求,同時凈水部分有一定程度的進入門檻。相信現有水務環保公司會憑借其工程建設以及污水處理的經驗優勢切入該市場。
5.海綿城市的建設展望
(1)城鎮是水體污染最重要的源頭,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使城市成為應對水污染的主戰場,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希望之地。
(2)海綿城市)概念內涵仍在發展之中,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海綿城市理論、規范、標準任重道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已經頒布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但這還遠遠不夠,需要大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并適時修訂。
(3)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規劃與智慧水務是協調海綿城市各單元有效運行的兩大系統工程。如果說海綿城市規劃是“推”,海綿智慧則是“拉”,“一推一拉”能夠將整個海綿系統有效地協調起來,既不產生浪費,也不至于出現信息孤島。因此,“一推一拉”兩大系統是非常重要的系統設計。
(4)要把海綿城市系統從大到小劃成四個子系統,即區域、城市、社區、建筑,這四層次系統低影響開發的側重點不同,需要上下結合推進系統創新。
參考文獻:
【1】仇保興: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