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6:07
序論:在您撰寫計量經濟學與統計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教師存在對計量經濟學的不合理認識
在本科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經濟學教師不能熟練掌握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的理解產生偏差。很多高校本科生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主要介紹理論方法,除了一些課后習題和文中例題外,幾乎沒有關于結合理論進行應用的專門章節,即使有也特別老舊。有很多經典著名的國外教材也是如此設計。然而國內的很多高校教師仍然是不加修改的照搬國外的經典教材。此外,這些教材中很多例子適用于歐美的經濟情況,很多教師上課的時候不能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加以修改和補充。而且計量經濟學作為一門孤立的課程,看不到它與經濟學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就更加難以理解它在整個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甚至會覺得它是一門應用數學類課程,這種想法無形中會影響到學生,致使部分學生反感這門課程。由于計量經濟學的學習需要數學、統計學、線性代數等數學基礎知識,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數學推理,使得學生將計量經濟學當作一門數學課進行學習,因此達不到這門課程應有的效果和目的,無法使學生認識到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作用和地位。過多的強調理論公式的推導,使得計量經濟學很難被經濟學類的學生接受,陷入理論推導的怪圈,降低了經濟現象方面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計量經濟學的理論部分的理解又需要較好的數學基礎。而目前我國大部分需要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學生屬于經濟學類專業,此專業中的絕大多數的學生是文科生。而對于文科生而言,數學基礎會稍微差一些,對數學敏感性較差,邏輯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能力也較低。因此,當接觸到計量經濟學這門學科時,若得不到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不難很難理解到理論計量的精髓而且也很難將計量經濟學理論應用于實證研究。大部分學生就會認為計量經濟學就是統計學或者數學,對其自身經濟學科而言是不需要的。這種負面思想也會影響到下屆學生。
1.2教學安排不合理
一般情況下,計量經濟學每學期54學時,因為課時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著重理論課程方法的介紹,而并著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當前,我校計量經濟學在授課過程中以基礎課程為主,而對于處理實際經濟問題涉及較少。原因總結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介紹理論及其推導;第二,如果講授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則需要如下過程:首先建立或選擇需要的模型;然后收集相應的數據;其次對模型進行檢驗并進行異方差、多重共線性和自相關等計量經濟學檢驗,然后使用學到的計量經濟學理論估計模型中的待估參數;估計參數后,利用模型的估計結果進行實際問題的分析,例如,經濟現象的分析,政策建議,經濟預測等。而計量經濟學設定的課程學時較少,課時有限,故不能完成此種程度的教學任務。Eviews等相關計量經濟學軟件是在實際應用分析常用的統計軟件,在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由于課時有限,學生上機進行實際軟件操作的機會少,訓練不足,這使得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后出現不會應用的問題。實驗環節在高校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最重要的部分,經濟管理類的實驗環節比理工類要薄弱很多。另外,為了滿足社會進步的需要,近年各高校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不斷地提高和改善。絕大多數高校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教學應用。由于多媒體的廣泛應用,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以多媒體為主,板書為副,這雖然加快了教學進度,但無形中加大了學生的思考負擔和思維強度,使得學生對必要的需要數理推導的理論部分無法理解深刻。
1.3教材內容分布不合理
現階段計量經濟學教材的內容主要側重于計量經濟學方法和理論知識的介紹,對實際問題的分析研究介紹的較少。學生在剛接觸計量經濟學時,就會看到大量的公式和數學符號,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較大的困難。在學完計量經濟學后,學生不知道如何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另外,大量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的符號并沒有統一,同一術語不同的教材用不同的符號,使學生眼花繚亂,不知從何入手。
2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解決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方法論的學科,具有應用性較強的課程。計量經濟學強調理論、案例和實驗三者的有機結合。為了加強學生對計量經濟學的了解,知道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該課程的教學達到預定的效果,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筆者根據自己數年的教學經驗,有下面幾點建議。
2.1教師應正確理解
計量經濟學在整個經濟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理論與應用并重首先教師應該正確的認識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的位置及重要性。挪威的經濟學家RagnarFrisch作為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933年曾經在計量經濟學雜志中對于經濟學數量方面的研究進行了評述:即使部分經濟理論有數量特征的,但經濟統計學、一般的經濟理論和計量經濟學是不可以混為一談的。也不能將計量經濟學簡單地看作是數學在經濟學上的應用。只有真正的清楚經濟問題的數量關系并將其結合著理解,我們才能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內涵及本質。計量經濟學是一門由統計學、經濟學和數學相互結合的交叉學科,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將計量經濟學看作是經濟學、統計學、或者應用數學在經濟學上的一種應用,而應將其看作一門在經濟學科中占舉足輕重地位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其次,計量經濟學教學應當理論與應用并重。計量經濟學籠統的可以分為理論和應用計量經濟學兩部分。理論計量是以計量經濟學的方法為主,以數學推理為基礎,強調理論的數學證明與推導;應用計量側重理論的應用,以經濟學為基礎而對實際問題進行處理。在這方面的教學中,尤其應側重結合我國國情,設計相關的實例分析教學,使得學生能夠結合應用模型,加深對計量經濟學理論的應用理解和訓練。教師應當將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作為經濟學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方法論來設計。如果學生能夠掌握這些基本的方法論原理,就具備了解決經濟學中的相關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科計量經濟學的課程內容的設計中,應當堅持應用和理論并重,著重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案例,加深對計量理論的理解程度。再次,對于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方法,思路是優于數學過程而更加需要重視的部分。描述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離不開抽象的數學語言敘述過程,但讓本科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這些數學過程,一方面是具有難度的,另一方面,也是不必要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從而掌握詳盡的數學推導過程。而有限的時間內,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理解整個學科的發展脈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需要學生建立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和思路。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這種思路。例如,某一種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其思路的關鍵是什么?計量經濟學是一門不斷發展壯大的學科。在冗繁的模型和方法中,能夠建立整體的框架和思路尤為重要。是學生能夠提綱挈領的感受到淘汰舊的理論方法的原因以及發展新的理論方法的驅動力,這需要教師的引導和灌輸。比如新產生的方法怎樣突破舊的理論框架,解決了原來沒有考慮或者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教學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這些框架和思路,因為思路不僅反映了方法論產生的原因和發展的動力更主要的是學生如果能夠深刻理解這些,才可能在原有理論基礎上加以發展和創新。所以,在整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應該秉承這一思想,給學生介紹整個計量經濟學體系的脈絡。掌握好這個總的脈絡,就能夠提綱挈領,提高對計量經濟學的整體認識。
2.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合理改革
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驗軟件,積極挖掘學創造力和主觀能動性。教師應當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從而安排相應的結合其專業的案例和實驗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掌握計量經濟學原理的同時,能夠很好的將計量理論應用于解決本專業的實際問題中去,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理論計量的理解和認識。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時間在課堂上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并且切身體會到計量經濟學在其相應專業的應用價值和意義,學校應該在原54課時的基礎上增加課時,增加的課時用于是學生掌握必要的經濟和統計學軟件的使用。使得同學不僅學完統計檢驗、參數估計等理論基礎知識,而且能夠在掌握這些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應用這些基礎知識解決與自身專業相關的實際應用問題。由于當前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是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與實際的經濟例子、軟件操作,經濟理論分離,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授課時應選用一種軟件,比如Eviews,在講授完基本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后,結合具體的經濟實例,首先教學生如何使用軟件來實現相應的理論結果,不需要解釋為什么使用軟件,只是讓同學知道軟件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簡單的工具。比如,在學完前幾章的參數估計和檢驗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然后使用Eviews軟件完成參數的估計和檢驗,最后讓學生對所得到的估計和檢驗結果做合理的解釋,這樣不僅使學生深刻掌握了所學習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而且也提高了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和分析能力。
2.3教材內容存在問題的合理改善
首先市面上不同的教材應該進行符號和內容統一,對于一些內容不同的理解應該給于詳盡的解釋。;其次,教材的編寫應該按照不同的層次進行區分,對于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建議刪除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結論所需要的數學推導過程,主要側重于學生對計量經濟學方法的應用;而對于研究生教材,不僅要著重詳盡數學推導過程,也要注重對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和內涵的理解,同時也不能放棄理論方法與實際相結合。最后,無論本科生教材,還是研究生教材都要引進最前沿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3結語
【關鍵詞】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實踐教學
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這兩門課程是經管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充分順應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以經濟理論和現實經濟問題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各種統計計量軟件對現實經濟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更準確地判定經濟形勢和預測經濟發展趨勢,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本文主要思考如何將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實踐教學相互融合補充,結合漓江學院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的目標,以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整理、分析統計數據,用各種定性、定量統計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較深層次的分析與預測,進而對經濟學理論進行實踐檢驗的能力。
1.教學目標
1.1基本目標
旨在培養學生在充分理解經濟學相關原理與基本數學知識的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搜集、整理、分析統計數據,用各種定性、定量統計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較深層次的分析與預測,進而對經濟學理論進行實踐檢驗的能力。
1.2具體目標
1.2.1理論目標
掌握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科學的經濟學分析方法。
1.2.2能力目標
實踐調查的設計和實施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理論知識轉化能力;軟件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實際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領導與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
2.教學依據
時刻圍繞經濟管理專業的培養特色,以“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在大一大二從經濟理論和數學基礎方法的講授開始抓,將實踐教學理念貫穿于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在講解基礎理論時強調與現實經濟問題的結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用數字去研究經濟問題的興趣。在大三大四以“重技能、顯特色、強素質”為主。在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講授過程中,更多地注重如何解析現實經濟問題,如何尋找和整理經濟數據,同時學會用各種功能豐富的軟件進行實證研究。將整個大學課程教育整合成一個緊密的體系,有目的有計劃的灌輸實踐教學理念和執行實踐教學過程。
3.教學思路
4.教學實踐方案
4.1課堂教學實踐
4.1.1環節一:理論教授,思維滲透
本環節主要在大一、大二實施,重點圍繞學生經濟學理論的學習、經濟學思維的培養以及數學方法的靈活運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適時結合案例分析、專題研討、角色扮演、調查與訪問等方式進行課堂實踐,逐漸滲透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思維。
4.1.2環節二:理論與方法的整合,將經濟現象具現化、簡單化
本環節主要在大三上學期實施,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將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數字化,同時從數字表現出的關系、特點、變化趨勢中了解和認識經濟發展的現狀。具體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以統計年鑒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內在結構特點的分析、數據的測算為主線,針對《統計學原理》課程中包括的內容理論性偏強而實踐性薄弱的特點,以《中國統計年鑒》、《經濟統計年鑒》、《旅游統計年鑒》、《交通統計年鑒》等各類型統計年鑒作為研究的范本,將年鑒的主要模塊、各模塊之間的關系、各模塊包括的主要經濟指標的內容和測算方法以及所反映的經濟現實作為研究案例,有針對性地將課程中涉及的公式、原理對照講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所學的不是枯燥的數字、公式和理論,而是一些生動的現實的經濟數據和經濟事實。在講解的同時穿插Excel、SPSS等統計軟件的使用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對統計年鑒的分析,既能讓學生將理論進行實際轉化,也能解決同學在寫畢業論文時關于數據難找難分析的問題。
第二,以實踐調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準備、實施、整理、分析、撰寫報告等環節為基線,結合《統計學原理》的相關章節內容,將整個學習過程分解成六個學習任務,具體有:調查方案設計、調查問卷設計與實地調查、調查數據的統計與匯總、研究對象的歷史數據匯總分析、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撰寫調查報告。同時以學習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和帶動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和實踐中,強化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自主領悟和學習統計學的有關內容和方法。
4.1.3環節三:實證分析,檢驗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象
本環節主要在大三下學期實施,旨在讓學生掌握兩三個計量分析軟件,能夠用環節二中掌握的數據結合計量軟件進行實證分析,進而用實證分析方法檢驗經濟理論、分析經濟現象。
(1)針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在講解理論的同時重點專注于計量軟件在實證研究中的使用,結合現實經濟案例讓學生學會如何用軟件進行計量操作分析,并理解計量結果所表示的經濟學意義,從而將計量結果用于驗證經濟理論,指導經濟實踐。
(2)針對實際運用方面,結合政府、金融機構、公司等所涉及的計量領域,以案例說明、角色扮演、情景設計、專題研討等方式向同學們介紹相關的知識和使用的方法,讓學生在出校門前對本門課的應用領域有所認識。
4.2課后實踐教學
4.2.1課后輔助練習
以學習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和帶動學生參與到課程學習和實踐中,強化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自主領悟和學習統計學、計量經濟學的有關內容和方法。
4.2.2暑期實踐調查
組織大二、大三學生在暑期進行實踐調查活動,指導學生將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方法聯系調查實施的過程,切實在實踐調查中掌握調查工作的準備、實施、整理、分析、撰寫報告等各個環節所涉及到的理論、方法,最終通過調查結果的分析了解、認識某個現實經濟問題,學會如何將理論見諸于實踐。
5.實踐教學效果的評估
課程評價是保證理論和實踐性課程實施質量的的一個重要方面,介于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實踐性較強的特點,計劃改革傳統理論考試模式,設計創新性考核方式??己朔绞讲捎冒垂ぷ魅蝿盏膶W習過程進行考核,并根據學生寫的學習實踐日記進行平時成績的考核,其成績納入總成績,結課后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匯報時,每個學生們走上講臺,通過演講的形式,把調查與統計分析的工作過程展示給大家??己藳]有統一答案,通過學習成果的評價表,學生自評、互評,學生參與評定成績的做法,可以更加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及教師教學的質量。具體評價指標有:第一,調查問題、對象選擇的新穎、時效性;第二,調查實施方案的完整性;第三,調查問卷設計的合理性、規范性、科學性;第四,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第五,實踐調查參與的主動性及貢獻;第六,調查團隊協作能力;第七,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第八,Excel、Eviews、SPSS等軟件的操作能力;第九,數據的總結分析能力;第十,文字的組織和文章的撰寫能力;第十一,成果匯報的現場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真.計量經濟學——經濟學數學和統計學的結緣[J].科技與經濟,2006(13):16-18.
[2]鄭紅玲.對經管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的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1(11):229-230.
關鍵詞:概率論;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教學設計
從1998年教育部把計量經濟學列入高等學校經濟學門類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計量經濟學已經成為現代高校經管專業必不可少的核心課程[1],它和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一起構成了中國經濟管理類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核心理論課程[2]。近20年來計量經濟學課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中國大多數經濟與管理相關的專業的教學大綱中,計量經濟學作為本科公共必修基礎課,一般都要求學生已經修完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前期課程。事實上計量經濟學的基礎知識主要來自于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研究過程與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是一致的,先設定模型,然后通過樣本抽樣,參數估計和假設檢驗[3]。
在計量經濟學實際教學中發現,許多同學對統計學中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依然無法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內容。主要的原因是已有的計量經濟學教材缺乏引導學生從概率論和統計學過渡到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知識銜接。由于學生在學習這兩門課的過程中,缺失了知識點的過渡和遷移,常常用孤立和割裂的視角來看待計量經濟學的內容,這無疑提高了學生學習計量經濟學的困難程度。學生不知道將已有的數學知識與計量經濟學相互結合,形成完整的邏輯體系。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將論述從概率論和統計學過渡到計量經濟學過程中出現的知識點相互割裂的主要問題,闡述造成學生理解困難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方法。
一、從概率論與統計學過渡到計量經濟學出現的教學問題
雖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前,已經學過計量經濟學的基礎課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但學生在計量經濟學學習的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是如何將已有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知識和計量經濟學中的知識點相串聯。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許多計量經濟學中的重要知識點,在概率統計中只是簡略的介紹,甚至一帶而過,并未引起學生的重視。第二,許多計量經濟學的教材常常忽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知識點,這可能是由于在歐美的計量經濟學課程,并不要求學生前期修過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所以中國在引進的國外的計量經濟學教材后,也沒有在課程上復習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為了具體說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本文以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大綱中最主要的教學內容:經典線性回歸的最佳線性無偏性質和違反基本假設造成的后果兩個重要的知識章節作為案例說明。
(一)經典線性回歸估計的最佳線性無偏性
經典線性回歸估計的最佳線性無偏性是小樣本理論下的普通線性回歸的最重要的性質,大多數本科計量經濟學教材最前面的2-3章都是介紹這一內容,例如國內最常用的教材李子奈的教材《計量經濟學》[4]和國外的伍德里奇的教材《計量經濟學導論:現代觀點》[5]等。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理解程度也將直接影響到計量經濟學的后續學習。然而對于學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同學來說,雖然他們學過隨機變量的數字特征,包括期望和方差,還有n階原點距以及n階中心距的內容。但他們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課程中并沒有接觸過無偏性和有效性的概念,事實上,就計量經濟學的本質來說。無偏性就是用一階中心距來計算,有效性則用二階中心矩來衡量。而這兩個概念在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課程中都已經學過,但如果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不特別加以說明,學生很難意識到兩者之間的聯系。學生難以理解的另一個原因在于,在數理統計課程中,關于中心矩的介紹很簡略,許多學生可能并沒有意識到其在計量經濟學中的重要性,而計量經濟學教材中往往忽視對概率統計的中心矩的介紹,導致學生采取一種割裂的視角,無法建立一個統一的思維框架。
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中,常常遇見許多同學難以理解為什么要用最優線性無偏性來衡量最小二乘法的優劣?因為大多數計量經濟學教材往往直接介紹最小二乘法種種優良性質,在同學們不熟悉無偏性和有效性與中心矩之間關系的前提下,直接引入這兩個概念往往顯得突兀,學生在學完了線性最小二乘法的最優線性無偏性之后,仍然會產生為什么要用這兩個指標來衡量的疑問。更合理的方法是,可以在介紹最小二乘法的內容之前,先介紹均方誤差的概念來引入無偏性和最小方差兩個概念,這與數理統計中如何衡量參數估計的性質等內容部分是一脈相承的,學生如果學過了數理統計學,就很容易理解均方誤差的概念。關于這種過渡知識的介紹,已有計量經濟學教材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改進,例如陳強著的計量經濟學教材[6~7],與許多其他的計量經濟學教材不同,他并不是在計量經濟學教材中直接介紹最小二乘法具有最優線性無偏性的性質。而是在還沒有引入最小二乘法之前,先介紹了如何評價參數估計的優劣,即介紹均方誤差的方法,均方誤差可以進一步分解成方差和偏差平方之和。偏差平方等于零就是無偏性的證明,方差最小就是有效性的證明,這種分解方法可以直觀的表示為什么線性回歸的最小二乘法估計會得到最佳線性無偏的優良性質。因為這種對參數估計優劣的評價是通用于所有的參數估計,而不僅僅是對最小二乘法。同學在理解了評價參數估計的方法之后,就不會再對最小二乘法最優線性無偏性的證明過程感到難以理解了,這有助于同學們理解如何從數理統計過渡到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知識。
(二)違反基本假設對最優線性無偏性的影響
當違反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假設時,其最優線性無偏性會如何受到影響?許多同學常常依靠背誦的方法記住違反了每一條假設產生的后果,正如已有研究中所指出的[8]。這會導致學生混淆違反不同基本假設與產生后果之間的關系。古典線性回歸模型是基于以下四條假設而得出的最優線性無偏的優良性質,第一,線性假定;第二,嚴格的外生性;第三,不存在嚴格多重共線性;第四,球形擾動項。事實上,在對于無偏性的證明當中,并沒有用到第三條和第四條假定。第一條假定可以通過設定線性方程的形式來保證實現,一般我們可以假設其滿足。所以,影響無偏性最重要的假定是第二條嚴格外生性。第二條假設也是最容易違反的,而且直觀上并不能看出是否違反了第二條假設,也很難使用計量的統計方法來檢測第二條假設是否被違反。事實上我們所有關于線性回歸方程內生性的討論,都是基于違反的嚴格外生性的假定而展開的。只有違反第二條假設,最終的估計才是有偏的,而違反第三條和第四條假設,并不會對估計結果的無偏性產生影響。在教學中發現,許多同學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他們常常認為違反多重共線性或者球形擾動項的假設都會影響無偏性的估計。以至于他們認為所有變量之間不可以存在任何相關性,或者認為不可以存在異方差和自相關,否則他們認為會導致估計結果有偏,這都是錯誤的觀念。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沒有理解在推導無偏性中所使用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的相關知識。這里所需要期望的概念,同學們在數理統計中已經學過,但是另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迭代期望定律,在本科生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課程中一般并不會介紹,如果在推導普通最小二乘回歸的無偏性之前,先介紹迭代期望定理,則可以讓同學們很容易理解整個推導過程,從而理解得到無偏性所需要的假設,并可以推導出違反不同假設對最優線性無偏產生的影響。二、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相結合的教學改進方案
上述介紹的從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過渡到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這些是高校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常出現的現象。結合教學實踐和相關教學研究,筆者提出以下改進的方法和建議。
總體而言,在計量經濟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推薦多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對于一些非常新的概念和知識點,先讓同學分組討論,由此可以了解他們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礎,并且讓同學們嘗試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推導出計量經濟學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知道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缺口,同時能夠很好的將計量經濟學的新知識和他們的知識儲備相連接,幫助學生從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知識點過渡到計量經濟學的知識點,建立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計量經濟學教材的選擇
在計量經濟學教材的選擇方面,最好選用計量經濟學教材在介紹最小二乘法內容之前,先復習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雖然有些教材將這部分知識放到了附錄部分,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對這一部分基礎知識的介紹。所以更合適的方法是先介紹完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比如,最重要的知識點包括條件概率、條件分布、數字特征,迭代期望定理,隨機變量的性質、假設檢驗、統計推斷、大數定理和中心極限定理、隨機過程等。讓同學們在學習計量經濟學之前能夠回憶起已經學過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基礎知識。尤其對學生后期進一步學習最小二乘法的性質的數學推導過程和性質非常有幫助。
(二)課堂教學的改進方案
在課堂教學方面可以采用“學生分組討論+教師講解+課后習題演練”三者相結合的方法,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重視教師的講解和課后的習題演練。而忽視學生的分組討論,雖然學生分組討論在學生較多的時候很難開展,尤其是在總學時有限的情況下。但是,如果在課堂上給出五分鐘,讓同學們能夠自行討論,并反饋他們對于計量經濟學推導過程的理解,將有助于老師掌握學生真實的基礎知識,尤其在不知道他們掌握了哪些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一味的介紹計量經濟學的相關知識,往往無法在他們已有知識庫和新的知識之間建立很好的鏈接。造成學生在理解計量經濟學的推導過程中采用孤立的視角,無法跟他們之前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知識點形成有效的聯系,最終無法建立更加統一的知識框架和體系。
(三)教學大綱的優化方案
對于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現有的教材在不同教學知識點的安排上并不十分合理。應該根據學生掌握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礎情況,提出更合理的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大綱。比如,從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計量經濟學教材來看,往往會花很多筆墨來介紹小樣本理論的普通最小二乘法的推導過程和相關性質,尤其是在違反了不同假設之后所導致的不同后果。許多教材都會介紹當擾動項存在異方差和自相關時,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并提出多種不同的解決方法。但在計量經濟學的實際應用當中,這兩種違反假設產生的后果并不十分嚴重,在使用計量軟件進行回歸處理的方法非常簡單。這與實際教學中所花費的學時不相符。另外,在計量經濟學的理論教學中,往往會花很多時間來介紹多重共線性對于回歸結果產生的影響,但在實際應用當中,我們并不經常討論多重共線性的問題,除非是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因為當建立回歸的模型時,我們就會考慮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盡量避免使用多重共線性很嚴重的變量。而不是通過后期的測量多重共線性的方法來刪除相關變量,因為如果該變量納入到回歸方程中,一般情況下我們首先應考慮其理論意義,而不是為了降低多重共線性將其刪除,如果刪除一個相關的變量,則有可能會因為刪除一個重要的控制變量,導致最終的回歸結果產生偏誤,最終反而得不償失。
上述內容越來越被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者所認識到,目前,計量經濟學正發生可信性革命性[9]。傳統的計量經濟學教材需要在相關的教學內容上做進一步的調整,以適應計量經濟學的不斷發展和變化[10]。所以對于在一些理論上推導復雜,但是實際應用中簡單的相關知識,應當在教學中多介紹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來推導模型,并說明推導過程中違背假設所導致的后果以及實際處理方法,如果學生能夠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相關知識來理解不同的假設條件下的推導過程,將對他們在實踐中處理各種計量經濟學的相關問題大有裨益。
在中國,統計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于2011 年成為一級學科,這標志中國的統計學正進入一個新的全面發展階段。與此同時,不少人對統計學的一些分支,特別是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這些學科的定位、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發展前景的認識并不一致,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認識誤區,甚至將經濟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發展對立起來。這些認識誤區的產生,有其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因素的影響。但是,這不利于統計學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厘清統計學科內部分支,特別是經濟統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理論等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發展前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從統計學與經濟學統一的視角,論述統計學各個分支,特別是數理統計學、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各自的學科定位、作用,以及這些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本文的分析表明,作為現代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數理統計學在中國正在迅速興起。在經濟學中,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由于與經濟理論的密切結合,在量化描述經濟現象并透過現象揭示內在經濟規律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者一起構成了經濟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完整的方法論,其中經濟統計學作為測度方法論是經濟實證研究與計量經濟學的前提條件與基礎,有其深厚的學科根基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可替代。
作為統計推斷的一般方法論,數理統計學的發展不會弱化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方法論作用,相反地,隨著這些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將得到迅速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實證研究的水平與科學性。本文的結構如下: 第二部分分析并論述統計學、概率論、數理統計學、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以及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等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特別是它們的區別與聯系。第三部分討論經濟統計學的主要特點,以及其在經濟研究與經濟管理中發揮的基礎性作用。第四部分討論發展經濟統計學的主要途徑。第五節是結論。
二、經濟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相互關系
統計學是一門關于數據的科學,是關于數據的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畫及分析的一般方法論。統計學就其研究范疇來說,包括描述統計學(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與推斷統計學兩大領域。描述統計學主要是數據搜集、整理、加工、表示、刻畫和分析等,包括概括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 而推斷統計學則是基于樣本信息,對產生樣本數據的母體或系統進行推斷的方法論科學?,F代統計學的迅速發展有兩個主要歷史原因,一是各個國家、政府和社會部門基于管理目的搜集社會經濟信息的客觀需要; 二是數學學科中的概率論的發展。在人類社會中,數據搜集的歷史非常悠久,描述統計學特別是數據搜集、整理、描述、刻畫與分析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數據的搜集及數據質量本身是任何有意義的數據分析的基礎與前提。沒有高質量的數據,任何數據分析及其結論將毫無意義。在當今信息爆炸時代,如何用簡潔、方便、易于解釋的方式,從大量復雜數據中概括其最有價值的信息,也是描述統計學的一個重要作用。
但是,現代統計學的發展及其在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中很多領域的應用,主要是由概率論的產生與發展推動的。概率論的產生最初主要是對賭博研究的需要,后來成為研究不確定性現象最主要的數學工具,廣泛地應用于自然、工程、社會、經濟等各個領域。在統計應用中,人們一般無法獲得整個母體的信息,而只能搜集到母體的一部分信息,即樣本信息,其主要原因是因為獲取整個母體信息的成本太高、時間太長或者因為客觀原因而無法獲得。因此,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樣本信息推斷母體的規律特征。在這個推斷過程中,概率論對描述樣本信息與母體規律特征之間的關系提供了一個非常有用的數學工具; 更重要的是,它對基于樣本數據的統計推斷所獲得的結論能夠給出某種可靠性描述。這奠定了推斷統計學的科學基礎,也是統計推斷區別于其他形式的推斷( 如命理師根據手相或面相等樣本信息推斷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的最為顯著的特點。
因為這些原因,概率論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推斷統計學的發展,特別地,概率論提供了很多數學概率模型,可用于對母體的概率分布進行建模。因此,統計推斷就轉化為從樣本數據推斷數學概論模型參數值以及其他重要特征等信息。這樣,推斷統計學就主要表現為數理統計學的形式。數理統計學有兩個主要內容,一個是模型參數的估計,另一個是參數假設的檢驗。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數理統計學發明了很多推斷理論、方法與工具。這些推斷理論、方法與工具能夠從樣本信息推斷母體特征、性質與規律,并提供所獲結論的可靠性判斷。由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大多是從實驗數據或觀測數據推斷所研究的系統或過程的內在規律,因此,數理統計學被廣泛而迅速地應用于各個學科和領域的實證研究。數理統計學之所以成為現代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就是因為它作為一門嚴謹的實證研究方法論,符合人類科學探索的過程與需要,即從有限樣本信息推斷系統或過程的性質與規律。隨著中國科學的發展與研究水平的提高,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在內的各個學科,對實證研究的方法論的需要將與日俱增。
因此,統計學特別是數理統計學今后將得到日益廣泛的應用與迅速的發展。描述統計學幾十年來也有長足的進展,在包括實驗或調查方案設計,數據的搜集、整理以及分析,無論在方法論、調查手段還是工具方面,都有極大改進。數據挖掘作為一門關于數據分析方法與技術的新興學科,可視為描述統計學的范疇。在描述統計學和推斷統計學之間,描述統計學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因為描述統計學牽涉到數據的搜集、解釋、整理、測度、表示、刻畫與分析,而數據及其質量是推斷統計學結論科學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描述統計學在刻畫數據特征時所使用的一些統計方法與統計量,也是推斷統計學的基礎工具。與描述統計學相對應,經濟統計學是對經濟系統中各個主體、部門、變量和各種經濟現象的一種數量描述。經濟統計學的本質是經濟測度學。經濟統計學可視為描述統計學的一個分支,但不是描述統計學在經濟學領域的簡單應用,而是描述統計學和經濟理論的有機結合。前蘇聯以及中國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統計,特別是部門統計,就是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和實踐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著中國經濟從計劃經濟模式轉為市場經濟模式,部門統計乃至計劃統計越來越不適用于描述中國經濟的實際運行。經濟統計學需要經濟理論的指導。這其實是著名經濟統計學家錢伯海( 1997)在他的晚年將精力從研究經濟統計學轉向研究社會勞動價值論的主要原因,因為傳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理論已經落后于中國經濟轉型以及中國經濟統計學發展的需要。經濟統計學主要是在描述統計學和經濟理論兩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具有統計學與經濟學雙重學科屬性。
由于研究對象經濟系統的復雜性,經濟統計學中量化描述經濟現象與測度經濟變量的理論、方法與工具,比描述統計學標準教科書所介紹的理論、方法與工具要豐富和復雜得多。這也是經濟統計學的魅力所在。同經濟學可劃分為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一樣,經濟統計學也可劃分為宏觀經濟統計學、中觀經濟統計學和微觀經濟統計學。所謂宏觀經濟統計學就是國民經濟統計學,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整個國民經濟運行全過程的所有數據信息,對包括存量與流量、總量與結構、國內與國外,靜態與動態等各種方面進行量化描述與分析。
微觀經濟統計學也稱為企業經濟統計學,主要是對企業本身各種經濟活動、經濟行為、經濟現象進行量化描述。以企業財務為主要對象的會計學,在某種意義上是微觀經濟統計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企業財務統計學。所謂中觀經濟統計學,是指對介于整個國民經濟與企業之間的中觀部門,如政府部門、產業部門,不同地區的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進行以數據為基礎的量化描述。與經濟統計學密切相關的一門學科是計量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假設經濟系統是一個隨機過程,服從某一客觀運行規律; 任何觀測經濟數據,都是從這個隨機經濟系統產生出來的。計量經濟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基于觀測經濟數據,以經濟理論為指導,利用統計推斷的方法,識別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揭示經濟運行規律。有關計量經濟學的學科定位與方法論作用,可參看洪永淼( 2007,2011),李子奈和齊良書( 2010)。
可以說,計量經濟學是推斷統計學在經濟學的應用,但并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統計推斷理論和經濟理論的有機結合。
首先,在數理統計學中,統計推斷是通過數學概率模型對樣本數據建模。在計量經濟學中,計量經濟模型不僅僅是數學概率模型,其模型設定需要經濟理論的指導( 如選擇哪些經濟解釋變量) 。
其次,數理統計學的一些方法論并不能直接用于對經濟數據的統計推斷,因為經濟數據有其特殊性。比如很多高頻金融數據,有所謂的波動聚類現象( volatility clustering) ; 在勞動經濟學中,很多數據存在所謂的內生性,這種內生性對識別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造成很大困擾。另外,一些計量經濟模型,如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的動態資產資本定價模型( Hansen、Singleton,1982),是通過歐拉方程條件矩刻畫的,其中經濟理論( 如理性預期理論) 并沒有假設相關經濟變量的概率分布已知。因此,數理統計學沒有現成的方法可用于估計、檢驗這個模型。這就是為什么2013 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Hansen( 1982)提出廣義矩( GMM) 估計方法的原因。
第三,使用什么樣的計量經濟模型,要由所研究的經濟問題來決定。什么時候需要用回歸模型,什么時候需要用波動模型,什么時候需要用整個概率分布模型,這并不是由研究者個人隨其偏好而定,而是取決于所研究的經濟問題的本質。例如,用歷史數據研究市場有效率理論以及資產收益率的可預測性時,合適的計量經濟模型是時間序列回歸模型( 即條件均值模型) 。這是因為預期收益率可由條件期望來刻畫( 陳燈塔和洪永淼,2003)。
第四,計量經濟學是經濟計量模型的推斷方法論,包括如何估計參數和進行檢驗參數假設,判斷模型是否正確設定,以及如何進行經濟解釋。參數假設與原始的經濟假說既密切相關又有區別。經濟學家關心的是經濟理論、經濟假說的正確與否,為此必須首先將經濟理論和經濟假說轉化為可檢驗的計量經濟模型的參數假設,然后利用經濟數據進行參數假設檢驗,并解釋參數假設檢驗結果的經濟含義。計量經濟學建立在經濟觀測數據的基礎上,即建立在經濟統計學的基礎上。經濟統計學對經濟變量和經濟現象進行量化測度,這些測度首先表現為經濟數據。經濟數據是計量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原材料。計量經濟學的推斷結論的科學性很大程度取決于原材料即經濟數據的質量優劣。
絕大多數經濟數據是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觀測數據,不能用可控的實驗方法獲得,因此經濟數據的測度具有巨大的挑戰性。同時,由于經濟觀測數據的不可實驗性,計量經濟學需要一些基本假設,如假設經濟系統是一個隨機過程,經濟觀測數據是經濟隨機系統的一個( 偶然) 實現,經濟隨機系統滿足某種平穩性或同質性條件,等等。這些假設是否符合客觀經濟現實也會影響計量經濟實證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對經濟變量、經濟現象的準確測度,是經濟實證研究的先決條件與基礎。沒有高質量的經濟數據,任何經濟實證分析及其結論將毫無意義。
與此同時,經濟統計學可以揭示、刻畫重要經濟變量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也就是通常說的典型經驗特征。這些典型經驗特征實際上是經濟實證研究與經濟理論創新的重要基礎與出發點。測度與刻畫經濟變量的數據特征,包括它們之間數量關系的特征,是經濟統計學的范疇。如何更進一步地揭示經濟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內在規律,則需要經濟理論與統計推斷。經濟理論在某種意義上就像概率論一樣,可以指導對經濟現象的建模。因此,在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基礎上,以經濟理論為指導,對經濟現象進行建模( 所建模型即為計量經濟模型) ,并基于經濟觀測數據對計量經濟模型進行統計推斷,從中找出經濟變量的因果關系及經濟運行規律,并解釋經驗典型特征事實。這是計量經濟學的范疇??梢钥闯觯嬃拷洕鷮W是經濟統計學、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與數理統計學三者的有機結合,是一個交叉學科。正如著名計量經濟學家Goldberger( 1964)指出的,計量經濟學可以定義為這樣的社會科學: 它把經濟理論、數學和統計推斷作為工具,應用于經濟現象的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學研究從定性分析為主轉為定量分析為主,特別是轉為實證研究為主,可以預計,計量經濟學作為實證研究最主要的方法論,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有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疇。經濟統計學是對各種經濟現象、經濟行為和經濟主體的一種量化描述,其本質是經濟測度學。而計量經濟學是在觀測經濟數據的基礎上以經濟理論為指導進行計量經濟學建模與統計推斷,從而檢驗經濟理論和經濟假說的有效性與正確性,并揭示經濟變量的因果關系和內在經濟運行規律。
很明顯,經濟統計學是計量經濟學的重要前提與基礎。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兩者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經濟實證研究的完整的方法論。經濟統計學是經濟研究的基礎方法論,是整個經濟研究過程中的一個前置環節。計量經濟學的推斷方法,包括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構建( 由經濟理論指導) ,模型參數的估計、檢驗及其經濟解釋,是經濟實證研究的主要內容。1970 年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薩繆爾森曾說過,計量經濟學可以定義為實際經濟現象的數量分析,這種分析基于理論與觀測的并行發展,而理論與觀測又是通過適當的推斷方法得以聯系。換言之,計量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理論和經濟測度兩者基礎上的,而經濟理論和經濟觀測又是通過統計推斷方法,即通過數理統計學而聯系在一起。與經濟統計學一樣,計量經濟學同樣具有統計學與經濟學兩種學科屬性,并不是數理統計學的一個分支。以上各個相關學科之間的關系,可用圖1 表示。
三、經濟統計學的地位與作用
前文分析指出,經濟統計學是對經濟現象的量化描述與對經濟變量的測度,而計量經濟學則是在觀測經濟數據的基礎上,以經濟理論為指導,結合統計推斷,揭示經濟變量的因果關系與經濟運行規律。經濟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一起,構成經濟實證研究完整的方法論,其中,經濟統計學是經濟實證研究與計量經濟學的重要方法論前提,它起著一種基礎性方法論的作用。那么,經濟統計學在社會經濟管理和經濟研究中具體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首先,作為經濟測度學,經濟統計學用數字描繪經濟系統的各種經濟現象、各個經濟主體、各個經濟部門、各個經濟層面在不同時間的動態立體圖景。Samuelson 和Nordhaus( 2000)指出,雖然GDP 和國民經濟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們是20 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如同人造衛星探測地球上的氣候,GDP描繪出一幅經濟運行狀況的整體圖形。這種對經濟現象的數字描述,為經濟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以及社會公眾了解整個經濟現狀以及進行相關的經濟決策,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可以說,在現代經濟學中,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理論的基礎,而在經濟統計學中,國民經濟統計學是宏觀經濟學的統計版本,企業經濟統計學則是微觀經濟學的統計版本。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是對經濟系統的理論描述,而宏觀經濟統計學和企業經濟統計學是對經濟系統的一種現實描述,以數量的形式描繪了整個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
第二,統計學有一個重要思想,是通過構造簡單、方便、易于解釋但又具有科學性的統計方法與統計工具,從大量數據中概括其最主要特征與最有價值信息。經濟統計通過收集每時每刻都在產生的大量經濟數據并且進行分析,從中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這是經濟統計的最主要任務與最主要功能。在信息爆炸時代,從海量數據中總結有價值的信息,并及時地以簡單、方便、易于解釋的方式將信息傳遞給政府官員、經濟學者、企業家、社會公眾,這些重要經濟信息是政府宏觀經濟管理與決策、企業微觀管理與決策及社會公眾了解社會經濟現象的重要基礎。舉幾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各國中央銀行的一個重要任務,是控制通貨膨脹。根據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央行的貨幣政策,而通貨膨脹率,主要是CPI 的測度,其有效性、精確性與科學性是央行制定政策的依據。第二個例子是經濟增長率。GDP增長率是政府進行宏觀經濟決策與經濟管理的一個主要目標,是衡量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如何測算GDP 是一個重要問題。第三個例子是如何測算中國的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 ,這也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一段時間以來,社會公眾對官方的經濟統計數字經常表示質疑,這種質疑一方面表明,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與經濟統計工作者還需要做大量的解釋工作和改進工作,另一方面也表明經濟統計學知識在中國的普及勢在必行。
第三,經濟統計學是經濟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的前提與基礎。經濟統計學提供的數據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實證研究結論的科學性。眾所周知,經濟學研究的最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所觀察到的各種經濟現象進行理論思維與理論創新,揭示經濟運行規律。經濟統計學可以從觀測經濟數據中找出重要的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這些數量關系構成經驗典型特征事實。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是對復雜經濟現象的一種概括性刻畫,是經濟學實證研究與理論創新的重要基礎。在宏觀經濟學中, Phillips( 1958)從英國宏觀經濟數據中發現貨幣工資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負相關的關系,這后來被轉化為刻畫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間的負相關關系并稱為菲利普斯曲線。菲利普斯曲線作為宏觀經濟學的一個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構成了凱恩斯以后宏觀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基礎。所有宏觀經濟理論都必須能夠解釋為什么通貨膨脹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上個世紀70 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陷入了滯漲階段,菲利普斯曲線變為正斜率,這個新的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推動了后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的發展。另一個例子,是由Mehra 和Prescott( 1985)提出的所謂證劵風險溢價之謎( equityrisk premium puzzle) ,即美國證券市場收益率遠高于無風險債券市場收益率。這一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對宏觀經濟學與金融學領域的資本資產定價理論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在微觀經濟學中,有所謂的恩格爾曲線,即一個家庭消費所占的比例隨收入的增加而逐漸減少。這是恩格爾通過微觀經濟統計數據發現的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在金融學方面,早在1960 年代,金融經濟學家就發現,股票市場存在波動聚類現象,即今天一個大的波動,明天常常伴隨另一個大的波動; 今天一個小的波動,明天常常會伴隨一個小的波動,這兩種變化交替進行,而不是大小波動均勻分布。2003 年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Engle( 1982)提出的著名的ARCH 波動模型之所以流行,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可以解釋金融市場波動聚類這個重要經驗典型特征。在中國,引起中國經濟學者、政府官員和社會公眾關注的很多重要經濟問題,其實都有經濟統計學的貢獻。
例如,經濟學家在分析中國經濟統計數據過程中發現,勞動收入在整個國民經濟收入中所占的份額在過去近20年中逐步降低。這個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成為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經濟學者的熱門研究課題。中國經濟研究特別是實證研究水平的提升,關鍵就是要能夠在細致、準確地搜集與分析中國經濟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反映中國經濟在轉型期的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在此基礎上提出經濟轉型理論解釋中國經濟的運行及發展趨勢,并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驗證經濟理論的有效性。如果中國經濟學能夠遵照這種研究范式,那么中國經濟學的研究水平將得到很大提升,并對經濟轉型理論做出自己創新性的貢獻。但是,目前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計量經濟學家和經濟學家在總結中國經濟經驗典型特征事實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對重要經驗典型特征事實在經濟研究與理論創新過程中的作用與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第四,經濟測度對計量經濟學的學科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經濟測度的質量決定了計量經濟學實證分析結論的科學性。其次,經濟數據,特別是經濟數據的類型,對計量經濟學學科發展影響巨大。舉幾個例子: 首先是經濟數據觀測的誤差( measurement errors) ,對計量經濟學的推斷,包括參數估計和參數假設檢驗,有很大的影響,如導致不一致的參數估計。為了研究測度誤差的影響,計量經濟學很早就有了一個分支,即變量誤差的計量經濟學。當然,變量誤差也可能由其他因素而非測度誤差引起。第二個例子是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的發展。Nelson 和Plosser( 1982)在一個實證研究中發現,絕大部分宏觀經濟時間序列,包括GDP、CPI和股票價格,都是非平穩時間序列。這對當時以平穩時間序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提出了挑戰,因為平穩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不適用于分析非平穩時間序列。
后來的單位根和協整等現代時間序列經濟學理論,就是為了研究非平穩時間序列而發展起來的。第三個例子是不完全識別計量經濟學( partialidentification econometrics) 。在微觀經濟數據中,有一些經濟變量不能獲得精確測度,比如在美國問卷調查一個人或家庭收入時,因各種原因只能調查收入處于哪個區間,不能獲得一個精確測度。這種不精確經濟測度,對計量經濟學實證研究造成了很大影響。特別地,在估計計量經濟模型參數值時,不能獲得點估計,只能得到區間估計。這種統計推斷的方法催生了一個新的計量經濟學分支,即部分或不完全識別計量經濟學。第四個例子,在大數據時代,各種以前沒辦法獲得的數據,現在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得到,比如在金融市場,可以獲得每筆交易數據,即tick by tick data,每次交易的價格、交易量以及交易的時間點,都可以完整地記錄下來。這種新型的交易數據,包含很多交易行為和市場微觀結構的信息。除金融市場外,超級市場或商店通過信用卡完成的交易,其交易以及交易者的信息,也同樣可以獲得。對這種實時交易數據進行計量經濟學建模及推斷,產生了一個新的計量經濟學分支超高頻數據計量經濟學( econometrics ofultra-high frequency data ) 。更多討論參見Engle( 2000)和Engle Russell( 1998)。
最后一個例子是面板數據。以前大部分經濟數據,要么是時間序列數據,要么是橫截面數據?,F在,越來越多的二維數據,即對每個橫截面單位( 如個人、家庭、國家等) ,可以在不同時期跟蹤并測度。這種二維數據稱為面板數據。一個很著名的例子,是美國密歇根大學PSID 調查數據。這個數據庫調查了很多美國的個人和家庭,而且在不同時期跟蹤測度,對研究美國勞動力市場與收入分配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數據推動了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實際上,不僅是面板數據,現在也可每天觀測到一個曲線,如IBM 股票價格每天從開盤到收盤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又如不同城市每天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這些在統計學上稱為函數數據,有相應的統計模型,更多討論參見Ramsey 和Silvema ( 2005)。上面幾個例子表明,數據的類型,即經濟測度的類型,在很多方面都推動了計量經濟學學科的發展,這其實是經濟統計學對計量經濟學發展的影響和重要貢獻。第五,一個多世紀前,有一位美國學者說過,統計思想與統計思維總有一天會和要求一個人能夠讀、寫一樣,是一個人在現代社會中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培養大量具有經過系統訓練的經濟統計人才,對完善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與提高治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經濟統計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大量高素質、具有系統的經濟統計學訓練的專門人才,推動中國市場化經濟轉型、提高宏觀與微觀經濟管理水平,提高國家社會治理水平。尤其是,現代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需要培養大量懂得搜集數據、分析數據、解釋數據、基于數據進行決策與管理的經濟統計人才
四、如何推動經濟統計學的發展
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升與發展經濟統計學?第一,堅持經濟統計學是經濟測度學這個基本學科定位。經濟統計學用數字描繪各種經濟現象、各種經濟主體、各個經濟部門和各個不同層次在不同時間的動態全景圖像。經濟統計學的最主要任務是經濟測度方法論的創新,發展能夠更精確地測度經濟現象、經濟行為和經濟變量的理論方法與工具,并應用于實踐。這個基本定位將保證經濟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基礎地位,從而不會受到包括數理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在內的其他相關學科在中國興起的可能沖擊與影響。一些學者曾提出廣義經濟統計學的建議,將作為推斷方法論的計量經濟學作為其中一部分。
這種想法符合統計學的范疇定義,即如統計學分為描述統計學和推斷統計學那樣,經濟統計學也可分為經濟測度學和計量經濟學。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計量經濟學作為一個學科在國外已有80 多年歷史,在中國也有30 多年發展歷史。如果將計量經濟學作為經濟統計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可能會出現計量經濟學取代經濟統計學的情形。因此,堅持經濟測度學的基本定位可以更加明確經濟統計學的學科特色,有利于經濟統計學的長遠發展。在這方面,邱東( 2013)對國民經濟統計學科的定義與內涵、外延發展,做了精確闡述。
事實上,在國外,經濟統計學主要也是定位在經濟測度學方面。第二,發展經濟統計學必須立足本土化。在中國,經濟統計,特別是現代統計學意義上的經濟統計,歷史不是很長。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與不同群體或階層之間差異巨大,經濟統計不但水平較低,而且面臨的挑戰與困難也特別巨大。這種基本國情為在中國發展經濟統計學提供了一個很大的空間,比如,關于宏觀經濟數據的構建,一個重要問題是處理季節性因素。在西方的經濟統計工作中,季節性因素對經濟變量的影響,比如感恩節、圣誕節、元旦等等,其處理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并不完全適合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季節性因素。比如中國的端午節、中秋節、春節,都是根據中國農歷而定,而不是根據西方公歷而定的季節性因素。這些季節性因素的處理方法將與國外季節性因素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這是中國特色。
又如,中國在過去30 多年,成功地從計劃經濟模式轉為市場經濟模式。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市場經濟發育、成熟的程度還比較低。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能否提出一套刻畫中國市場經濟發展成熟程度的指標,以測度中國市場經濟完善的程度? 還有,中國過去30 多年,以要素投入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面臨一個轉折點。中國經濟必須經濟轉型,以確保持續穩定發展。對中國過去30 多年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所帶來的一些不可持續的因素制約,如對環境污染的經濟成本,在統計方法上還沒有一個系統的、有說服力的量化描述與估計。最后,中國正處于實現以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夢過程中,對中國夢的量化指標的構建,包括對人民幸福感指數的構建,也是中國經濟統計學家,計量經濟學家與經濟學家可以做的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的研究工作。總之,立足本土、立足國情、服務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將使經濟統計學煥發出巨大的發展活力。第三,大力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通過學科交叉與融合,推動中國經濟統計學的發展與現代化。上文在描述經濟統計學的重要作用時,討論了經濟統計學對發展其他學科,特別是計量經濟學的重要作用。同樣地,包括經濟理論、計量經濟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在內的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對發展經濟統計學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前面提及,著名經濟統計學家錢伯海在他的晚年,集中精力從事社會勞動價值論的研究,他從經濟統計學研究中深深感受到要發展經濟統計學,特別是國民經濟綜合平衡核算體系,必須有新的經濟理論作為指導。作為經濟測度學,經濟統計學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統計抽樣調查。
在這方面,數理統計學特別是抽樣理論的最新發展可以提供很大幫助。在國民經濟統計學中,對宏觀經濟變量的測度,以及對宏觀經濟變量之間數量關系的描述及解釋,也需要經濟理論的指導。宏觀經濟變量是微觀經濟變量在一定時期內的加總( aggregation) 。由于微觀個體的異質性,加總以后的宏觀經濟變量的性質,以及宏觀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與原始的微觀經濟變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在微觀經濟學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需求函數,即微觀個體需求與個體收入之間的關系,如果對微觀層面個體的需求函數加總,所獲得的總需求與總收入之間的關系與原來個體的需求函數將有所不同,除非微觀個體消費者的效用函數滿足所謂的hypathetic utility function 假設。由此可以看出,對宏觀經濟變量的測度( 類似加總) 之后,如何理解宏觀經濟變量的性質以及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需要有微觀基礎,而這就涉及到經濟理論。另一方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學對理解宏觀經濟變量的性質也是很有助益的。例如,Granger( 1980)討論了微觀消費函數的加總問題。他假設個體之間的邊際消費傾向系數有所不同,而且微觀個體的邊際交易傾向的數值可視為是從 分布中產生的實現。
加總以后的宏觀消費變量與原始個體消費變量的統計性質將出現本質區別: 雖然微觀個體的消費是一個短記憶的時間序列,但是加總以后的宏觀消費變量將具有長記憶( longmemory) 的時間特性。總之,推動各個統計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將促進各個學科的發展,包括經濟統計學。不管是計量經濟學、經濟統計學或是數理統計學,這些相關學科都有它們共同的基礎,即統計思想與統計思維。因此這些學科完全能夠在互相交叉融合中不斷完善。同時,也有可能因此產生一些新的交叉學科。例如,實驗產生的數據與現實觀測經濟數據有很多不同特點。特別地,經濟觀測數據是各種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而且具有不可實驗性( 即不能通過重復實驗獲得) ,因此一般情況下沒有辦法將其中某一或某些因素所產生的經濟后果準確地分離測度出來。而實驗經濟學則借鑒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控制實驗條件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可以較精確地測度所關注因素所產生的后果。實驗經濟學實質上是通過可控實驗改進經濟測度,從而可以更好地研究經濟行為與經濟規律,包括經濟因果關系。
事實上,實驗經濟學與經濟測度學及計量經濟學的交叉與融合,正在產生一個新的交叉學科,即實驗計量學( experimetrics)。第四,為了發展經濟統計學,必須大力推動國際化,通過國際化推動經濟統計學的發展。在中國,經濟統計的歷史相比西方國家短得多,特別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只有30 幾年歷史,而西方成熟的市場經濟已有幾百年歷史,我們在統計資料搜集、統計方法與工具等各個方面,還有較大差距。上個世紀70、80 年代,中國國家統計局和廈門大學合作,提出了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這是西方經濟統計學、現代經濟學和中國經濟實際相結合的一個范例。今天中國的經濟統計學同樣可以從國外相關學科學到很多有益于自己學科發展的知識。例如,眾所周知,GDP 大體反映了一個經濟體社會財富水平。但是GDP 作為描述經濟發展的指標,有很多缺陷,既不能精確地反映總量,也不能反映經濟活動的質量與效益,更不能反映經濟結構、社會分配、民生改善、以及對環境破壞的程度等等。
認識到GDP 的種種缺陷,國外學者,包括經濟統計學家、經濟學家,過去幾十年提出各種指標,試圖修正GDP 的缺陷,比如Nordhaus 和Tobin( 1972)提出了去除環境污染和交通堵塞等成本的凈經濟福利指標; Repetto等( 1989)提出了扣除資源損耗成本的國內生產凈值; Daly、Cobb( 1989)提出了將財務分配狀況、社會成本等因素計算在內的所謂可持續經濟福利指標; Pinter、Hard( 1995)提出可持續發展指數; VonWeizsacker 等( 1997)提出了綠色GDP 概念,等等。這些對構建適合刻畫中國宏觀經濟增長與發展水平的指標都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第五,必須順應時展潮流,與時俱進地發展經濟統計學。我們正處于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大數據提供了極其豐富的信息。如何有效地獲取大數據中的有用信息,統計學無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理論與工具。與此同時,大數據也為包括經濟統計學在內的統計學等分支學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廣闊空間。例如,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電子商務,正在中國蓬勃興起,深刻地影響了貿易、購物、消費乃至生產形態。如何統計電子商務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經濟統計問題,這也為經濟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又如,大數據使得以較高頻率測度宏觀經濟變量成為可能。目前絕大多數的宏觀經濟變量( 如CPI) 最高頻率只有月度數據,在大數據條件下,完全有可能獲得更高頻( 如每周) 的宏觀經濟數據,這樣可更及時反映客觀經濟運行情況。第六,加速經濟統計學教材更新換代,盡可能地全面反映幾十年來中國乃至世界上經濟統計學和現代統計學的研究成果。在國外,不論是統計學還是經濟學相關專業,大都沒有經濟統計學課程設置,因此也就沒有相應的教材。這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其他經濟學課程有很大不同。因此,中國經濟統計學教育必須更加注重教材建設,在明確學科定位的基礎上,總結國內外各個相關學科以及經濟統計的理論與實踐,盡量汲收國內外所有有用的研究成果與經驗,爭取使經濟統計學的研究與教育不但成為中國經濟學教育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成為引領世界前沿研究的國際化學科。
五、結論
本文從統計學和經濟學統一的視角出發,分析論述了現代統計學若干分支,特別是概率論、統計學、描述統計學、數理統計學、經濟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以及經濟理論( 包括數理經濟學) 之間的內在聯系,包括它們的區別與聯系,以及發展前景。分析表明,統計學的這些相關學科,各自定位非常清晰,在各自學科發展方面,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發展空間。其中,經濟統計學既是統計學的分支,也是經濟學的分支,是統計學與經濟學結合的交叉學科,具有統計學和經濟學雙重學科身份。經濟統計學本質是經濟測度學,是經濟測度的方法論,是經濟學實證研究的前提與基礎。這是經濟學其他任何相關學科,包括計量經濟學,經濟理論,數理經濟學等無法替代的;也是統計學的其他相關學科,包括數理統計學無法替代的。
隨著中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作為推斷方法論的數理統計學與計量經濟學,因為有日益增加的需求而得到迅速發展。作為從樣本數據推斷母體特征的一般方法論,數理統計學因為符合科學研究與探索的過程與需求而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很多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作為經濟實證研究的推斷方法論,計量經濟學在中國過去30 多年來有了巨大的發展。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管理世界》等國內頂尖學術期刊,可以看到大量應用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實證研究,而專門研究經濟測度的經濟統計學的文章的數量則相對減少,這主要是因為經濟實證研究對推斷方法論日益增加的需求。計量經濟學方法的大量使用,顯著地提升了中國經濟實證研究水平與規范程度。
張 娜
摘要:本文探討了FDI與山西省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山西利用FDI與經濟增長存在很強的相關關系,它們之間存在著長期的穩定關系,并且它們之間的關系為正向相關。通過格蘭杰因果檢驗,表明當期的FDI對當年GDP的產生的作用不明顯,而長期來看則對GDP的影響明顯。
關鍵詞:FDI,山西省,經濟增長,格蘭杰因果檢驗
中圖分類號:
1 山西利用FDI的狀況
山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歷程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從1984年批準成立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到2005年底全省累計批準設立“三資企業”2506家,項目總投資128.8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金額為51.7億美元,外資實際到位27.9億美元?!笆濉睍r期累計利用外資10.7億美元,其中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達到2.75億美元。進進“十一五”起來,山西的招商引資更是取得突破性進展,2006年全年新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50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4.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71.5%。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山西的FDI已經呈現出投資規模不斷增加,盡管從1985~2006年間山西的實際利用外資額產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但遞增的趨勢非常明顯。從圖1中可以看出,1999年和2006年山西出現了兩次利用外資的高峰,1999年當年實際利用FDI達到39129萬美元,比1998年增長60%;2006年當年實際利用FDI達到47199萬美元,比2005年增長71.53%。
圖1 山西1985~2006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
資料來源:山西省統計局。
2 計量模型與檢驗
筆者將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對FDI與GDP的關系進行定量分析,基本步驟如下:①由于本文各變量均為時間序列數據且具有非平穩性,因此我們先對各變量進行單位根平穩性檢驗;②存在若為非平穩,就采用協整檢驗分析各變量之間的關系;③最后用格蘭杰因果檢驗進一步確定GDP和FDI兩個變量之間到底有沒有確切的因果關系。
2.1平穩性的單位根檢驗(ADF檢驗)
(1)模型的建立
對變量進行協整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對變量的平穩性作檢驗,只有變量在一階平穩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協整分析。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經濟變量都是非平穩的,應用回回分析往往會導致偽回回現象,從而導致分析的結論無效,應先進行單位根檢驗。
對時間序列的平穩性運用統計量進行統計檢驗是比較正確與重要的。單位根檢驗是統計檢驗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檢驗方法。對單位根過程進行假設檢驗主要包括兩種方法,一種是迪基—福勒檢驗法(Dickey-Fuller),簡稱為DF檢驗法;另一種是菲力普斯—配榮檢驗法,簡稱為PP檢驗法。
早在20世紀70~80年代,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教授Dickey,D.A和衣阿華州立大學教授Fuller,W.A在他們的一系列文章中,建立了一種用來檢驗單位根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檢驗時間序列數據的天生過程中是否為單位根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
為了保證DF檢驗中隨機干擾項的白噪聲特性,Dickey和Fuller對DF檢驗進行了擴充,形成了ADF(augment Dickey-Fuller test)。ADF檢驗是通過下面三個模型完成的:
模型一: (1)
模型二: (2)
模型三: (3)
模型三種的 是時間變量,代表了時間序列隨時間變化的某種趨勢(假如有的話)。虛擬假設都是 ,即存在一單位根。模型一與另兩種模型的差別在于是否包含常數項和趨勢項。
實際檢驗時從模型三開始,然后模型二,模型一。何時檢驗拒盡零假設,即原序列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序列,何時停止檢驗。否則,就要繼續檢驗,直到檢驗模型一為止[2]。
本文采用 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方法檢驗變量的平穩性。假如ADF統計量為負且盡對值很大,表明序列是平穩的。假如ADF統計量的值比報告的臨界值大,可得出序列非平穩的結論。
(2)數據的選取
本文分析所采用的樣本數據為1991~2005的年度數據(表1),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資累計額,取實際利用外資額,GDP代表國內生產總值,反映宏觀經濟總量,其變化反映經濟增長。
表1 山西1991~2005年相關經濟數據
單位:萬美元
年份 GDP 累計FDI 國內投資 進口總額 出口總額
1991 862164.152 2368 274735.423 50944 8096
1992 991133.519 7752 295015.861 58334 12356
1993 1173120.690 14790 426168.897 63830 22707
1994 978411.646 17960 341131.101 80264 17740
1995 1293460.752 24343 348900.087 115600 21300
1996 1557134.249 38145 388065.920 134800 25300
1997 1782824.013 64737 454625.538 163964 31268
1998 1945983.814 89188 621387.869 145204 34091
1999 2013648.991 128317 537716.030 83951 44799
2000 2229669.002 150789 639716.935 123687 52751
2001 2451715.390 174181 832412.243 147000 47098
2002 28087 47.131 199097 987854.327 166161 64993
2003 3449595.264 221132 1307987.955 227202 81811
2004 4317978.479 230153 1736717.121 403447 134802
2005 4965301.205 257669 2212604.482 352900 201700
資料來源:《山西統計年鑒》,其中GDP美元值按中國外匯通提供的歷年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換算所得。
(3)檢驗結果及分析
由于對數變換并不影響原始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而且對數變換往往可以消除異方差現象,所以對GDP與累計利用外資額進行對數變換,并分別用LGDP和LFDI表示對數變換后的國內生產總值和外商直接投資額。
表2 對變量GDP和FDI單位根的ADF檢驗
變量 ADF檢驗統計量 (C,T,K) 1%臨界值 5%臨界值 10%臨界值
LGDP 0.406541 (C,0,0) -4.0113 -3.1003 -2.6927
-1.084825 (0,0,1) -2.7989 -1.9725 -1.6307
-5.300783 (0,0,1) -28270 -1.9755 -1.6321LFDI 3.321671 (0,0,0) -2.7570 -1.9677 -1.6285
-1.626868 (0,0,1) -2.8989 -1.9725 -1.6307
-3.446008 (0,0,0) -2.7889 -1.9725 -1.6307
檢驗結果表明(表2):LGDP,LFDI在 =10%的明顯性水平下是非平穩序列,一階差分后的序列 、 在 =10%的明顯性水平下是非平穩序列,二階差分后的序列 、 在 =l%的明顯性水平下是平穩序列,即為二階單整序列。由于檢驗統計值均小于不同明顯性水平時的臨界值可以對兩個變量之間的長期關系進行下一步協整檢驗。下面我們對GDP與累計利用外資FDI進行協整檢驗。
2.2 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的條件是假如兩個變量都是單整變量,只有當它們的單整階相同時,才可能協整。當兩個變量協整時,則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比例關系;反之,當兩個變量不是協整的,則它們之間就不存在著一個長期穩定的關系,由表4.2的檢驗結果可知LGDP與LFDI同階,下面對LGDP與LFDI是否協整做進一步檢驗,若二者協整表明它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若不協整則不能證實他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關系。
下面對LGDP與LFDI用OLS方法做回回: ,其中 、 為待定參數, 是LGDP的估計值,應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計得 =4.63, =0.35。
則所得方程為:
LGDP=4.63+0.35*LFDI (4)
(23.5) (8.5)
設e為LNGDP與LNFDI回回模型的殘差,下面對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
表3 對模型4的殘差e進行單位根檢驗的結果
變量 ADF檢驗統計量 (C,T,K) 1%臨界值 5%臨界值 10%臨界值
e -4.370170 (0, 0, 1) -4.8870 -3.8288 -3.3588
單位根檢驗結果(表3)表明:殘差e在5%臨界值水平下為平穩序列。即LGDP,LFDI為(2,2)階協整,存在長期穩定關系。檢驗結果及分析:從回回方程的數據可以看出,1991~2005年山西省FDI增長l%,帶動GDP均勻增長0.35%,外商直接投資對山西經濟增長的作用是積極的、明顯的。
2.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自回回分布滯后模型旨在揭示變量的變化受其自身及其他變量過往行為的影響。然而,很多經濟變量有著相互的影響關系。首先考慮FDI與經濟增長之間可能存在的雙向關系。一方面,FDI的引進可能會促進東道國的經濟增長,即先有FDI增長后有經濟增長;另一方面FDI可能會先被吸引到經濟增長快速的地區,由于增長遠景使這些地區對FDI更有吸引力。這時的情形是先有經濟增長后有FDI。這里用Granger因果性檢驗方法來分析上述因果關系。該檢驗的基本依據是:假如變量X是變量Y變化的原因,則X的變化先于Y的變化。因此,在做Y對其他變量的回回時,假如把X的過往或滯后期包括進來能明顯地改進對Y的猜測,我們就可以說X是Y的格蘭杰原因[3]。為了揭示FDI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本文將構造如下的計量模型:
和 (5)
運用軟件檢驗結果如下表(表4):
表4 LFDI和LGDP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零假設 滯后期數 F統計量 概率
LFDI對LGDP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1 0.00050 0.98261
LGDP對LFDI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1.91323 0.19404
LFDI對LGDP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2 0.25465 0.78124
LGDP對LFDI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0.35571 0.71122
LFDI對LGDP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3 12.6750 0.00698
LGDP對LFDI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0.70363 0.58946
LFDI對LGDP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4 1.98293 0.36220
LGDP對LFDI不存在Granger因果性 0.44369 0.77894
檢驗結果及分析:在檢驗過程中,滯后期數分別取1~4來考察LGDP和LFDI的關系,當確定10%的明顯性水平時,滯后期數為1、2和4時,LGDP與LFDI彼此獨立,相互間沒有影響。滯后期數為3時,LFDI在0.698%的水平上為LGDP的Granger原因,是一種單向的關系。表明滯后期不同,FDI與GDP之間存在不同的Granger因果關系。這就說明當期的外商直接投資對當年GDP的產生的作用不明顯,而長期看則對GDP的影響明顯。
3 結論
從以上的實證分析結果,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利用FDI與山西省經濟增長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關系。固然它們各自得增長是非平穩的,但是假如從長期來看的話,它們之間卻構成均衡關系。
(2) 利用FDI和山西省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的穩定關系,而且它們之間呈現正向相關關系,表明FDI對山西省的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具體而言,1991~2005年間山西省FDI存量增長l%,帶動GDP均勻增長0.35%。
(3) 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則表明當期的外商直接投資對當年GDP的作用不明顯,但從長期來看則對GDP的影響明顯。
參考文獻
[1] 馬樹才、郭萬山等,宏觀經濟計量分析方法與模型,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摘要: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本文從經濟學的角度,根據歷年統計資料,以國民生產總值為因變量,建立與交通客運量、客運里程、貨運量、貨運里程的多元關系模型,來闡述交通對國民生產總值的影響。使用Eviews進行數據分析進而得出國民經濟與交通發展的相互關系。
關鍵詞:交通發展;國民經濟;White檢驗方法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飛速,“要致富,先修路”我們耳熟能詳,然而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非常復雜。我國關于兩者關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種看法,第一種: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引致需求;第二種:交通運輸的發展能促進經濟發展;第三種:交通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經濟的增長也促進了交通的發展。交通運輸是經濟建設的基礎。它是社會經濟最重要的紐帶和基礎結構之一。因此我收集相關數據,采用經濟學的方法進行探究,從而挖掘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理論分析與模型研究
我選擇國民生產總值代表國民經濟,選擇以下幾個指標代表交通運輸狀況。構建多元函數如下:(均為我國1970年到2009年六個方面40年的數據)
模型設定:Y――GDPX1――客運周轉量X2――貨運周轉量X3――公路里程X4――鐵路里程X5――民航里程
令Yi=β0+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μi
利用EViews,生成Yi、X1i、X2i、X3i、X4i、X5i模型,并對模型進行OLS回歸,如下
R-squared0.978260Mean dependent var65053.67
Adjusted R-squared0.975063S.D.dependent var90150.37
S.E. of regression14236.04Akaike infocriterion22.10242
Sum squared resid6.89E+09Schwarz criterion22.35575
Log likelihood-436.0485F-statistic305.9886
可決系數R2=0.978260,即模型擬合很好;F為305.9886,且F檢驗的伴隨概率很小,方程顯著。而某些t檢驗伴隨概率大于5%或者更大,這些條件都與一般經驗規律極為相符則說明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其中X1,X4,X5的系數t檢驗不顯著,并且X1,X4的系數符號與預期的相反,這都表明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
(一)用逐步回歸法消除多重共線性
先分別做Y對X1、X2、X3、X4、X5的回歸,以R2最大者為基礎,一元回歸結果整理列表如下
X1X2X3X4X5
T統計量23.2561435.9651523.9250914.3551014.95538
T值的概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R20.9343520.9714610.9377470.8443060.854775
F統計量540.84831293.492572.4098206.0690223.6635
F值的概率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二)逐步加入變量進行回歸
由上表可以看出X2的方程的R2=0.971461最大,故先以X2為基礎,依次加入其他變量,進行逐步回歸,發現X1,X4,X5與其他變量之間高度相關,這說明主要是由于這幾個變量引起的多重共線性,予以剔除。所以得到的模型是:
Y=2.268377X2+0.022995X3-43482.53
這說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當貨運周轉量每增加一億噸公里,國民生產總值增加2.268377億元;當公路里程增加一公里時,國民生產總值就增加0.022995億元。
四、異方差性檢驗
(1)利用White檢驗法
由概率值小于0.05,因此應該拒絕原假設,表明模型存在異方差性。
F-statistic14.48958Probability0.000023
Obs*R-squared17.56868Probability0.000153
(2)用加權最小二乘法修正
以權數W1=1/X3 W2=1/X3^2 W3=1/E1 W4=1/E2(其中E1=ABS(resid),E2=E1^2)。我選取W3為權數進行WLS,得到R2=0.978192;調整后R2=0.977618。很顯然,可決系數由0.9372增加到0.9782.模型的擬合優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nR2的伴隨概率為0.064718,大于0.05,故接受原假設,經過加權之后模型消除了異方差。所以如果只是以國民經濟總量與公路里程建立一元線性模型,那么經過以上的修正之后,我們可以得到模型是
Yi=-67323.67+0.095027Xi∧R2=0.978192
運用WLS消除異方差性后參數的t檢驗均與F檢驗均顯著,說明公路里程每增加一公里,平均國民收入增加0.095億元。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公路里程數的增加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因此“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傳達給我們的是一個能夠用計量經濟學模型進行量化評價的指標。
五、總結與建議
當這些變量單獨對國民經濟進行回歸時,影響是顯著的,我們要剔除那些相互之間有共線性的,因為在存在多重共線性時,參數的置信區間會擴大,而這樣就會很容易導致接受一個本該拒絕的假設的概率增大。并且在對回歸系數的原假設中(比如β=0),由于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參數方差的增加比較快,這就會導致t值被低估,而使得本來應該否認“系數為0”的原假設被錯誤的接受。因此在進行經濟模型的設定時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讓有效的數據來指導經濟意義。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的關系是相互促進并且相互影響的,因此在我國的國際化,城市化過程中,都不能忽視交通運輸的作用,從我們所得的模型中就告訴了我們增加一單位的公路里程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都是很大的,當然這也并不是說就是毫無節制的增加。凡事都要有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就會產生反作用的。
(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山東;濟南;250100)
參考文獻:
[1] 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啟示.姜大偉.現代商業2011.第15期
[2] 交通運輸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探析.姜大偉.中國集體經濟.2011.第15期
[3] 試論交通運輸業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金益秀.企業導報.2011.第8期
[4] 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姜勇.民營科技.2010.第11期
[5] 淺析交通運輸與經濟的發展.尚素琴.商代化.2010.第608期
[6] 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研究.萬華;江淵.商場現代化.上旬刊.2008.第5期
[7] 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發展關系研究.胡優.藍萬煉.許友梅.山西科技.2006年第6期
[8] 我國交通運輸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之研究.楊正國;陳向東.管理世界.1986.第6期
內容摘要: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一系列挑戰,煤炭工業對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影響重大。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煤炭工業的發展思路主要有兩條:一是發展煤炭清潔生產與利用,減少煤炭生產、加工轉化和利用階段的碳排放;二是發展以煤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推進煤與共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關鍵詞:低碳經濟 煤炭工業 清潔生產 循環經濟
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困難與挑戰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因其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而成為全球經濟發展和技術革新的熱點。發達國家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并在產業政策、能源政策、技術政策以及貿易政策等領域進行重大調整,以搶占低碳經濟發展的先機。低碳經濟的爭奪戰已在全球悄無聲息地打響,這對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挑戰之一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目前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都在加快推進的過程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停止,對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停止。另外,目前中國正在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致力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也將會持續提高對于能源的消費量。怎樣既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又避免重蹈西方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發展的覆轍,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難題之一。
挑戰之二是中國的能源結構是以高碳排放的煤炭為主。煤炭為高碳能源,燃燒一噸煤炭能夠產生4.12噸的二氧化碳,比燃燒一噸石油或者天然氣多產生30%和70%的二氧化碳。中國的資源條件是富煤、少氣、缺油,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限制了中國低碳能源資源的選擇空間。目前中國電力中火電占比達77%以上,而水電占比只有20%左右,高碳能源占絕對統治地位。有專家測算,中國能源部門在未來二十年中電力投資額將達到1.8萬億美元,解決火電發展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也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難題。
挑戰之三是中國的高耗能行業比重較大。目前,第二產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工業是中國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而工業生產技術水平的落后又加重了中國經濟的高碳特征。有資料表明,從1993年到2008年,中國工業能源消費量平均每年增長5.8%,工業能源消費量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約70%,其中,采掘、鋼鐵、建材、水泥和電力等幾大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費量占了工業能源消費量的64.4%。調整產業結構,降低高耗能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以及提升工業生產的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又一個難題。
挑戰之四是中國難以承受技術引進的高額花費。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的最大制約是總體科技水平落后以及新技術的研究開發能力不足。盡管《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規定了發達國家有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轉讓的義務,但在實際操作中障礙重重,中國目前還主要依靠商業渠道獲得先進技術。有專家根據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估計,中國由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變每年需要投入資金大約250億美元。這樣的巨額投入是中國難以承受的沉重負擔。
中國能源資源的賦存狀況決定了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難以改變。因此,中國在向低碳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煤炭工業對于節能降耗、降低碳排放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為應對低碳經濟的挑戰,文章認為煤炭工業應該沿著兩個思路發展:一是發展煤炭清潔生產與利用,推廣應用煤炭綠色開采技術,提高原煤洗選率,淘汰煤炭利用中的落后工藝和設備;二是發展以煤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建設以煤炭資源開發綜合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建立煤炭產業鏈延伸發展機制,推進煤炭深加工轉化,促進煤與共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的再利用。
發展煤炭清潔生產與利用
(一)加強煤炭生產過程管理
加強這一環節的管理能夠有效提高資源回收率,控制或減緩地面沉降。管理的重點是推廣應用煤炭綠色開采技術體系,主要包括“煤炭高效開采”、“充填開采”、“保水開采”以及“煤與瓦斯共采”等綠色開采技術。通過綠色開采技術的推廣,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利用煤矸石充填巷道與采空區,能夠從源頭上減少礦區的環境污染;采用房柱式與條帶式采煤法開采礦井淺部煤層,采用間歇式開采和煤層配采方式開采其他煤層,能夠控制或減緩地表下沉和保護地表水體漏失;采用煤與瓦斯協調開采配套技術以及煤礦瓦斯利用技術,能夠大幅度提高瓦斯抽采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濃度,從而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的保障程度。
(二)加強煤炭加工轉化過程管理
加強這一環節的管理,能夠提高原煤洗選率和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強這一過程的管理,一方面是要加大對原煤的洗選比重,使商品煤中的硫分、灰分和其他有害物質的含量顯著減少。據統計分析,我國原煤中矸石的平均含量大約為20%,經過洗選加工排矸之后,每年可以減少鐵路運力2到3億噸;我國原煤平均硫分為1.01%,原煤硫分高于2%的中高硫煤及高硫煤占煤炭產量的13%左右,通過洗選加工,平均硫分可以降至0.68%左右,如果全國原煤入洗選率能夠達到50%,每年就可排出硫分近5百萬噸,這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硫排放近8百萬噸;原煤經過洗選加工降低灰分后,能夠使工業鍋爐和窯爐的燃燒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是要加大煤炭深加工轉化技術研發與工程示范,提高煤炭的工業原料屬性,充分挖掘煤炭的加工利用價值。此外,我國油氣資源比較貧乏,研究和開發潔凈煤技術,通過深加工把煤炭轉化為清潔、高效的能源和石油化工替代產品,降低我國對于油氣資源的依賴程度,這對于緩解我國大量油氣進口壓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三)加強煤炭利用過程管理
加強這一環節管理的目的是加快淘汰高能耗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大幅度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重點是加大力度調整電力、冶金、建材和化工四大耗煤行業的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耗能高、效率低、污染嚴重的小機組、小高爐、小窯爐和小化工等落后產能。目前,我國燃煤工業鍋爐平均運行效率只有60%到65%,比世界先進水平低大約15到20個百分點。我國自主開發研制的新型高效煤粉鍋爐,由于采用了密閉運行、自動控制、高效燃煤和爐內脫硫等多項先進技術,運行效率可以達到86%以上,和傳統鍋爐相比能夠節約煤炭30%以上。在我國煤炭總消費量中,火力發電耗煤占50%以上,因此,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一個關鍵措施是支持發展大型高效、低煤耗和節能環保發電機組和熱電冷聯產,大幅度地降低電廠發電單耗。此外,在冶金行業推廣干熄焦、余熱、廢氣等二次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和工藝,在建材行業淘汰落后的立窯生產工藝,推廣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鼓勵煤炭企業發展大型煤化工和煤炭轉化技術,推進煤炭液化和煤炭深加工轉化項目示范工程的建設。
發展以煤炭為核心的循環經濟
(一)延長煤炭產業鏈
發展煤炭深加工,延長煤炭產業鏈。據專家預測,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在未來的數十年中將會不斷提高,到2020年就會超過60%,世界石油市場的波動將會對我國經濟的安全和穩定產生較大的影響。從經濟安全的角度來看,通過發展煤炭深加工產業,利用煤炭深加工產品來替代部分石油產品,能夠緩解國內石油緊張的局面,減輕我國對世界石油市場的依賴程度,從而提高我國的能源安全水平。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煤炭行業產業鏈條短,產品品種單一,產品附加值低。開發和生產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煤基液體燃料和煤化工產品,可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提高煤炭行業的經濟效益。
延長煤炭產業鏈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發展煤電聯營。煤礦企業辦發電廠,特別是利用礦區的低熱值燃料辦坑口電廠,變輸出煤炭為輸出電力。目前,國有重點煤礦每年耗用電力近30億度,通過辦電廠,煤礦企業可以就地供應大部分電力,既減少了煤炭的運輸量,又能夠充分把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燃料利用上,而且還能夠幫助煤炭企業實現減輕環境污染、提高綜合效益的目標。在煤電聯營的基礎上,運用高新技術和適用技術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跨行業發展煤―電、煤―電―化、煤―電―熱―冶、煤―電―建材等產業模式,改變過去單一的資源型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延長煤炭產業鏈的第二個途徑是發展能源轉化與化工產品多聯產。這是近年來新提出的生產技術體系,通過建立多種產品的生產網絡結構,能夠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污染物的低排放。更廣義的多聯產概念是把煤化工、合成工藝和冶金還原冶煉等組合成一個綜合產業網絡,或者是在煤礦區將煤炭直接轉化成化工產品,并把電力或熱力輸送綜合形成為一個整體。在多聯產系統中,原來一些獨立的生產系統在重新整合中可能被簡化,新的生產工藝也可能會降低對原料的要求,不同工藝之間的互補作用也能夠提高資源的總體利用效率,多聯產系統的這些特點使產品生產成本降低,經濟效益有所提高。多聯產系統具有跨部門、跨行業的特點,政府除加大投資力度外,還應從能源、環境和經濟協同發展的戰略高度協調各主體之間的關系,搞好多聯產基地建設。
(二)對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
煤炭開采過程中的各種伴生物,如煤矸石、礦井水、瓦斯等,甚至在煤炭加工利用過程中產生的粉煤灰、灰渣、尾氣等都是寶貴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綜合開發和利用:一是加強煤系共生和伴生資源的開發利用。煤系共生和伴生的礦產資源儲量可觀,而且品質較高,特別是高嶺土、鋁礬土、膨潤土等資源大部分都是與煤共伴生的。應當以煤系高嶺土的超細化、增白和改性為突破口,帶動煤系共生和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和深加工。二是加強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煤矸石的一個重要用途是發電,我國目前每年產生大量的煤矸石、煤泥等低熱值燃料,這些資源按熱量折算相當于2千萬噸左右的標準煤,利用好這些低熱值燃料,不但可免去每年數十億元的煤矸石處置費,還可用作潔凈、方便、高效的優質燃料。三是加強煤層氣的利用。我國擁有豐富的煤層氣資源,據專家估計,在埋深2000米以內的煤層氣資源總量約為35萬億立方米,大致相當于450億噸標準煤。目前我國在煤層氣勘探開采技術、儲備運輸方面上還比較落后。應加強這一領域的技術研發投入,解決好煤層氣的回收和利用問題。四是加強粉煤灰的應用。在農業和建材行業,粉煤灰有著廣泛的用途。粉煤灰可用于改良土壤,能夠提高土壤的滲透性、有效磷及多種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并能夠防止水土流失;此外,粉煤灰還可在淤地造田、填坑造地、改良鹽堿灘等方面發揮作用。在建材行業,粉煤灰可以制空心燒結磚、水泥,還可用作混凝土的摻合料。對廢棄物要進行資源化的再利用,應該配套建設洗煤廠、煤矸石熱電廠、礦井水處理站等。
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應該探索兩個創新,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制度創新??萍紕撔聻槊禾抗I發展循環經濟提供技術支持,制度創新使煤炭行業發展循環經濟能夠有內在的動力??偟膩砜?,在煤炭開采利用方面發展循環經濟,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破解,包括煤炭的勘探、開采、運輸、使用和使用后的廢物的處理等。減少瓦斯的排放和加強瓦斯的利用是另外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應該研究相關的技術,推廣高效瓦斯排放技術,研究低濃度瓦斯的回收、壓縮技術等,通過新技術的采用來減少瓦斯的直接排放;還要研究生產適合我國瓦斯地質條件的鉆井、壓裂和其他工藝技術以及相關設備,探索發展瓦斯發電、瓦斯生產炭黑以及用于民用的技術,使其化害為利、變廢為寶。還應該探索煤矸石發電、生產建筑材料以及提取化工產品等。
參考文獻:
1.莫笑萍,陳定江,胡山鷹,周齊宏.我國煤炭資源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現代化工,2005(11)
2.楊中林,湯鵬,毛曉歌.煤炭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探析[J].中州煤炭,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