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6:06
序論:在您撰寫海綿城市基本理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TU984;TV21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9-0195-02
一 海綿城市的相關概述與相關概念
1. 海綿城市概念
城市擴張過程中,路面面積不斷增加,導致城市綜合徑流系數增大,城市洪澇災害與地表徑流污染日益嚴重。海綿城市的出現,為解決這種突出的城市問題帶來了不錯的方案。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2. 海綿城市措施
低影響開發(LID)指在場地開發過程中采用源頭、分散式措施維持場地開發前的水文特征。其核心是維持場地開發前后水文特征不變,包括徑流總量、峰值流量、峰現時間等。LID/GSI典型措施有:雨水花園 (生物滯留)、屋頂綠化、植被淺溝、滲透鋪裝、雨水塘/雨水濕地、植被緩沖帶、多功能調蓄設施等。在道路設計中有推廣低影響開發和綠色雨水基礎設施理念的巨大潛力,可以根據城市道路空間條件、橫斷面形式以及道路縱橫坡度等合理選擇和布置一些 LID 措施,如植被淺溝、生物滯留設施、低勢綠地、雨水塘/濕地等,在不影響道路交通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滯留凈化雨水,削減峰流量,提高匯水區域的綜合排水能力。
(一) 研究內容
1. 研究目的與意義:
鑒于傳統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積澇災害和道路排水問題,而國內的海綿城市和 LID 發展和研究較為薄弱,因此,對于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進行規劃設計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過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與分析,探討海綿城市與 LID、海綿城市道路與 LID 的關系,采用文獻調研的方法系統地對城市道路進行了 LID 設施的選擇。目的是建立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規劃設計的基本理論框架,研究其具體的設計方案和技術。意義是為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規劃設計提供借鑒與參考,對解決城市洪澇問題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研究內容與方法:
①研究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分析其與 LID 的關系及對 LID 設施的組合設計。②構建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完整體系,從路網規劃和道路設計兩個層面進行具體研究。其中,道路設計重點研究機動車道、人行道、綠化帶的LID 設施組合設計,道路與用地銜接設計。
一、 海綿城市道路規劃
(一) 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設計框架
論文構建了海綿城市道路系統規劃與設計的體系,基本框架如圖所示,其中包含海綿城市路網規劃和海綿城市道路設計兩個層面:在路網規劃層面,主要研究其規劃思路和規劃原則;在道路設計層面,分為城市道路設計和道路用地銜接兩個部分研究,道路設計的研究對象包括機動車道、人行道、綠化帶等,道路用地銜接的研究對象包括與建筑銜接、與綠地銜接、與水系銜接。(見圖1)
(二) 規劃思路與方法
1. 規劃思路:
論文認為海綿城市路網的規劃思路應該是:在滿足城市道路交通通達和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總規、城市排水防洪、城市水系、城市綠地等專項規劃,采用一般城市路網規劃方法,合理選擇路網結構模式,確定道路功能,并配套相應的基礎設施。
海綿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建設應從城市規劃的源頭著手,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到城市各層級規劃中,涉及到規劃、園林、水利、市政、道路等多部門、多專業之間的相互協調運作。海綿城市理念下的新型城市規劃方法對設計人員的要求已遠遠超過了傳統城市規劃專業,主要體現在它需要多規合一,即強調不同專業和部門的協調運作;區域規劃,即強調城鄉統籌和流域綜合治理;新型城市化,即強調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生態文明,即強調綠色理念、科學技術和路徑。與營造城市空間的傳統規劃不同,海綿城市規劃關注的是城市與生態環境尤其與水的關系,這就需要打破城市規劃、園林、道路、市政等專業的被動配合與有限交互局面,解決不同專業技術協調性的困頓?;诤>d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見圖2: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方法[8]
2.規劃原則:第一,滿足城市交通運輸的要求。第二,滿足城市功能布局的要求。第三,與相關規劃相協調。第四,與城市用地性質相協調。第五,與城市水系相協調。第六,與城市綠地系統相協調。
二、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一)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思路
海綿城市道路設計的原理是讓城市道路生態排水,即雨水先流入道路綠化帶中,經截污設施處理后,流入綠地中設置的LID設施,消納多余的道路雨水徑流。海綿城市道路的設計思路是在滿通功能和安全的基礎上,結合道路的縱坡和路拱橫坡,利用道路車行道、人行道、停車場和綠化帶設置透水鋪裝、植草溝、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等 LID 設施,經過滲透、凈化、調蓄,生態排水,實現城市道路的“海綿”功能。
海綿城市道路與LID設施
1.LID設施
透水路面在海綿城市道路中有著大量的應用,效果也是非常的明顯。透水鋪裝按照面層材料不同可分為透水磚鋪裝、透水水泥混凝土鋪裝和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嵌草磚、園林鋪裝中的鵝卵石、碎石鋪裝等也屬于滲透鋪裝。采用透水鋪裝路面時,為避免雨水浸入路基,影響道路強度,在路面結構的基層與級配層間采用土工布或粘土封水,在上面層采用透水瀝青混凝土,雨水進入透水瀝青混凝土面層結構的內部,從不透水頂面沿橫坡排至盲溝或路側分隔帶中,若與人行道相接時,在基層埋設排水管,縱向收集雨水,每隔一段距離排至雨水檢查井內。
透水瀝青路面面層材料一般采用多孔瀝青混合料,由高粘度的改性瀝青、粗集料、細集料、填料和添加劑組成。透水基層材料可選用級配碎石,或者選用多孔水泥穩定碎石等材料。墊層材料可選用開級配集料,除了隔離地基和基層,同時可以傳遞荷載、擴散應力。路基材料應該選用砂性土,如果是粘性土應該換填。除了上述典型路面結構形式,透水路面現在通常的做法是引入土工布等材料做隔離層,結構類型更加多樣。
2.LID路緣石
路緣石作為城市道路邊緣排水設施,平緣石的標高與周圍地表齊平,雨水徑流通過地表漫流分散地流入綠地或集中流入雨水口,如圖 所示;立緣石的標高大于周圍地表,雨水一般通過漫流集中流向雨水口。立緣石既夠有效地將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分隔開,但不能使路面雨水快速進入綠化帶。
3.LID綠化帶
LID綠化設施可以使路面雨水徑流進入綠化帶內儲存,并且入滲能力強,有雨水凈化功能。分車綠帶受城市道路空間大小的約束,可以采用的LID設施有下沉式綠地、植草溝、雨水花園等;行道樹綠帶可以采用生態樹池。
狹義的下沉式綠地指低于周邊鋪砌地面或道路在200 mm以內的綠地;廣義的下沉式綠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調蓄容積,且可用于調蓄和凈化徑流雨水的綠地,包括生物滯留設施、滲透塘、濕塘、雨水濕地、調節塘等。下沉式綠地對于徑流污染嚴重、設施底部滲透面距離季節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巖石層小于1 m及距離建筑物基礎小于3 m(水平距離)的區域,應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結語:通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規劃設計,力爭做到城市像海綿體一樣,遇雨吸水、蓄水,需要時“釋放”利用,實現雨水資源化、涵養地下水、降低面源污染、減輕城市洪澇和排水系統壓力、改善和修復城市水環境,使得“逢雨必澇,雨停即旱”的狀況將得到有效改善。從長遠意義上看,保護城市水文環境、減少市政雨水設施規模建設,有利于雨水管網的長期運行,其節約的資金和提供舒適的城市環境意義重大,其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成本。
參考文獻
[1]申麗勤,車伍,李海燕,等.我國城市道路雨水徑流污染狀況及控制措施.中國給水排水,2009,25(4):23~27
[2]呂放放.杭州城區雨洪控制利用及道路應用研究:[學位論文].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0
[3]唐邵杰,瞿艷云,容義平.深圳市光明新區門戶區―――市政道路低沖擊開發設計實踐.建設科技,2010,13:47~55
[4]馬敏杰,姚敏,李英豪,等.昆明市市政道路雨水資源化利用的研究.林業建設,2011,5:49~52.
[關鍵詞]海綿城市;園林工程;應用研究 文章編號:2095-4085(2017)02-0165-02
水資源分布失衡的狀況在我國的表現非常突出,一些區域經常會由于供水失衡出現缺水狀況,所以說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城市內澇問題,就應當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海綿城市理念的問世迅速緩解了該問題,并且加快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城市園林綠地作為城市居民平時互相溝通、娛樂的關鍵場地,在其建設過程中引入海綿城市建設模式有助于改善園林建設中的欠缺之處,增強園林綠地的整體性能。
1海綿城市理念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研究
所謂“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在迎合環境變換以及應對自然災害等一系列問題上具備良好的“彈性”,并且在降雨的時候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必要時把自身存儲的水分釋放并加以利用。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即為把自然渠道同人工措施有機結合,同時秉承生態優先的原則,在保證城市排水防洪安全性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完成雨水在城區的積存、滲透以及凈化工作,進一步推動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及布局,最終為生態環境穩定性的保持提供保障。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在我國園林工程建設中早已獲得了一定應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其使得水資源的分布更加廣泛,這給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F如今,由于國內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進步,國內很多地區的水環境污染現象越發嚴重,再加上眾多工廠企業的興起,給水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在引人海綿城市理念進行建設后,則有效緩解了水污染、局部缺水等問題;其次,海綿城市建設方法的引入,使得園林景觀綠意盎然、山水交融。近來,國內政府更加注重生態文明的構建,在城市建設環節中突出了對綠色生態的構建。隨著城市綠地規模的迅速擴展,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閑地點。除此之外,這一建設格局也更好地反映出了海綿城市的景觀氛圍,進而為地區經濟進步提供了重要保障。
2海綿城市理念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
2.1居住用地選取逐級單元式網狀徑流控制對策
一般而言,居住區都是在那些地勢相對緩和、海拔不高的地方修建起來的,所以說綠地和住宅布局容易構成組團式,這種布局也會對住宅區的徑流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令徑流的產流點上升,同時十分分散。在居住區的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增加凈水設備、改善水質,并且還應當采取針對性措施令雨水的滲透量得到提升,然后按照基本狀況適當增添緩排設施。例如,基于LID的雨水徑流控制模式是為滿足各級居住綠地形成的組團式而專門設計的,以小單元為區域劃分出的網狀徑流管理系統。降水前期,屋面一些水分會消失,之后部分雨水通過落水管滑落到外部高位花壇或者生物滯留地帶,地標徑流飽和后一些溢出的降水會經由地面引流槽等專門的引流路線流入滯留池或者多功能的調蓄場所,最終實現多元化的根本目標。各組團的LID設計理念各異,然而,它們一致的功效均對更有效地處理當地汛期降水的緩排工作和雨水的充分利用起到積極作用。
2.2廣場用地選取逐級滯留滲透對策
依據廣場地形的基本情況,臺地式廣場的地表徑流量相當大,因為廣場的人類活動較為頻仍,所以徑流水質狀況相對較差,并且由于上下臺地的落差非常大,又無形中提高了徑流的沖刷力度。我們在對廣場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需要改變傳統直排、快排的方式,按照各臺地的基本特征,采取層疊式、分散式的雨水管控策略,這樣做能夠有效地對當地25mm及以下的中小雨徑流量做出有效處理,從而強化雨水滲透能力,提升廣場周圍徑流的水分質量。此外,我們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廣場內部的植被存在一定的遮陰作用,所以在工程建設實施中應當種植各類植被,為階梯式景觀群落的達成提供有力保障。比如說,像停車場及步行廣場等地可采用滲水性較強的面層進行鋪裝,除了能夠削弱地面熱量反射的影響外,還能夠使土地的生態功能更強,為城市排水設施壓力的進一步減輕創造良好條件。
2.3公園綠地選取分級調蓄緩排對策
這一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內容。首先,分級濕塘模式。這一模式主要是指按照基本需求在山頂及山腰等地段構建起濕塘,目的是減緩徑流速度。在陡坡處則按照LID技術措施進行改善,坡度低平的地段可以增加多個坡面,同時按照地形地勢特點對徑流采取分層控制,進而構建起自上而下的水景和雨洪調蓄系統;其次,階地式生物滯留設施模式。這一模式原理為在滿足土地理化性質的前提下,在山腰等地段設計配置階地式的生物滯留設施,以盡量削弱雨水侵蝕作用。在坡度低平區可以種植普通的綠色植物,不僅能夠減輕雨水對土壤的侵蝕,也可以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
1海綿城市理念的基本內涵
在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和規劃,而這些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又會對自然環境產生無法避免的影響,部分城市會在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下,發生城市干旱或是內澇等問題,這就會大大制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及人民的正常生活,在這一城市發展背景下,海綿城市理念也就應運而生,并為城市發展問題提供一種新的思路和途徑。海綿城市理念指的是以尊重自然環境和生態優先的原則為基礎,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與城市灰色基礎設施的相互結合,保證城市能夠如同海綿一樣,有效應對洪澇和干旱等問題,從而保證城市能夠自行凈化、滲透和積存雨水,實現城市雨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逐步提高,最大限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安全。
2城市規劃中的常見問題
第一,城市建設者沒有關注城市的豎向規劃,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常常忽視豎向規劃的作用,導致,豎向規劃偏離實際,最終誘發城市發生雨后的嚴重內澇問題。第二,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存在專項規劃與用地規劃相互脫鉤的問題,城市管理者需要同步考慮用地規劃與專項規劃,然而實際情況確實,在城市規劃過程中僅僅關注城市的功能分區,而沒有同步考慮專項規劃問題,最終導致開發強度與周圍基礎設施配套之間的相互脫鉤。第三,缺乏定量分析,在進行海綿城市規劃建設之前,需要對城市進行全面的定量分析和調研,從而選擇適當的天然海綿體保護措施以及土地的開發強度,現階段,較為常用的定性方法表現形式為文字描述型,這一方法相對較為簡便,但其缺點在于容易偏離實際、嚴謹度較差。
3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規劃方法
第一,城市規劃理念的轉變。城市規劃設計人員需要摒棄以往的城市規劃理念,對海綿城市的基本作用、內涵以及應用方法進行全面的把握,并在海綿城市理念的引導下,關注城市生態環境的建設。在城市化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以可持續的生態觀為基礎,重點規劃城市排水防澇系統、城市與生態的空間關系等內容。在海綿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做到尊重客觀實際、因地制宜,對海綿城市理念加以靈活、深刻的把握,從而提高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合理性。第二,仿生人工海綿體的構建。以海綿城市理念為指導,在海綿體人工構建與保護的同時,通過仿生人工海綿體來增強城市的雨水儲存和收集能力,常用方法包括: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科學分析城市洪澇情況,使其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發揮最大作用;利用城市市政試點或大型停車場,對再生水的專用通道和設施加以建設,從而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以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為基礎構建仿生海綿體,從而實現節約用水的目標。第三,建設和改造生態海綿體。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的一種有效途徑為生態海綿體的人工改造和建設,在城市生態海綿體相對缺少的情況下,可以利用人工的方式建設和改造海綿體,從而調節城市的生態環境,增加其生態海綿體的數量。常用的生態海綿體人工改造建設方法包括:改造城市園林綠地,利用下凹式或滯留塘等形式收集雨水,并將其與綠地景觀資源相互結合;對城市水系加以改造和構建,從而最大限度發揮自然水資源的調節作用;對傳統的綠地布局形式進行調整,在有效控制投資成本和城市建筑面積的基礎上,以面積更小、更為分散下沉式綠地取代以往集中的綠地建設形式,從而促進雨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設置人工綠地和園林,增強城市的洪水彈性應變能力[1]。第四,天然海綿體的修復和保護。城市規劃建設中常用的天然海綿體恢復和保護措施包括:一是利用生態走廊的構建,加強天然海綿體保護措施,從而促進海綿城市的發展,構建起生態海綿體系,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出天然海綿體的作用;二是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包括生態砌岸、水植物培養以及淤泥疏浚等措施,從而有效修復綠色生態系統,保證天然海綿體的調洪能力得到有效發揮;三是對非建區和建區進行準確劃分,利用強制性的方法對天然海綿體加以保護,避免其受到破壞[2]。第五,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城市管理者需要從整體上對城市進行規劃設計,并做好城市規劃之前的資料收集整理工作,進行專項的城市規劃研究,并以相關研究結果為依據,對城市的水資源承載能力加以評估,從而確定城市的水資源承載和處理現狀以及潛在能力,而這也是未來城市發展目標和方向確定的基礎,會對城市的開發策略和開發原則產生直接的決定性作用,經過城市水系和道路之間的相互協調發展,能夠為海綿城市的構建,以及城市用地的合理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城市規劃需要根據地塊的地質地貌等特征來劃分匯水分區,對城市建設進行控制性詳細規劃[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海綿城市理念能夠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對海綿城市理念形成深刻的認識,轉變管理理念,保證城市規劃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關注天然海綿體在海綿城市構建中的積極作用,同時充分構建仿生人工海綿體和人工改造的生態海綿體,從而增強城市的雨水處理能力。
作者:王艷海 單位:聊城市規劃局
參考文獻:
[1]蘇義敬,王思思,車伍,等.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J].南方建筑,2014,(3):39-43.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問題;要點
1、海綿城市理念分析
“海綿城市”主要是根據海綿進行命名的,目的是能夠促進城市的建設發展與海綿相似,能夠對水資源進行吸收和凈化。但是根據我國的生態水資源的使用狀況,我國的水資源的儲存呈現下降的趨勢。所以,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和規劃的過程中,運用高效的技術措施,進行雨水的收集工作,提升生態水資源的使用率?!昂>d城市”的建設理念主要是以城市的水系統為核心進行分析的,將高效的技術進行結構網的建立。在進行雨水的收集過程中,需要循環的對其進行凈化和過濾,從而降低城市的自然災害發生的概率。只有通過對綠道進行開發、加強可滲透路面的采用,進行透水停車場的建設等,從而實現對城市可持續發展。
2、基本原則
2.1、規劃引領、系統布局
在進行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建設中,需要進行其詳細化的設計,對于修建性規劃進行全面的落實,同時需要將海綿城市的環保理念和比較低影響的開發理念等進行落實,同時對建設海綿城市的目標進行明確,重點堅持首先進行規劃,隨后進行建設的原則,對于集中連片布局需要給予重視,從而防止項目出現的碎片化問題,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規劃對于海綿城市的影響。
2.2、生態為本、自然循環
務必按照水循環的脈絡進行雨水的處理,對于雨水的排放過程中,需要按照自然坡降的原則,同時結合生態環保的理念進行雨水資源的存儲,通過對植被等自然下墊面的充分利用,對雨水進行滲透和凈化,從而提高其城市的自身調蓄能力。
2.3、示范帶動、統籌推進
務必遵循“先建設樣板、再全面推進”的建設標準,對于示范性比較大的項目進行優先建設,及時的進行建設經驗的積累,從而促進試點的建設開展。在進行新區建設時,需要以目標為建設知道,進行優先實施建設,全面的運用海綿城市的建設技術。對于老城區的建設問題,則需要根據改造規劃結合舊城的實際情況進行海綿城市設施的全面推進。
3、當前海綿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建設資金匱乏
一般而言,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資金主要是由我國的政府進行撥款的,建設資金量是比較大的,但是在短時間內,不能及時的將建設的價值進行體現,如果政府的資金鏈出現問題,資金供應不足,勢必影響海綿城市的正常建設進度。對于海綿城市建設的初期,社會各個層面對于海綿城市都會存在一定的質疑,因此增加了資金籌備的難度,從而大大影響海綿城市的建設效率和質量,造成工程項目的難以開展。
3.2、海綿體缺失,技術能力不足
對我國的城市建設設施而言,我國的基本建設設施主要是以混凝土和水泥等為主,該些設施不存在吸收水分的能力,再加上很多城市對于綠化建設的重視度不高,僅僅靠綠色植物是很難進行維持吸水能力的,從而嚴重的影響海綿城市的建設。工程建設都是受建設材料的影響的,外加我國的建設技術水平不高,很難對海綿體進行成功的研制。以上影響因素都是嚴重阻礙海綿城市建設的關鍵部分。
3.3、人們對建設海綿城市的意識相對薄弱
對于多數人員而言,如果城市的洪澇災害發生時,需要進行排水操作,可是當前我國的水資源遠遠不足,同時,很多人對水資源的使用概念存在一定的誤解,其對于海綿城市的建設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海綿城市的資金不足的狀況,很難通過自身的能力進行海綿城市的正常建設。
4、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對策
4.1、確立先進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中,需要引進先進理念,從而提升建設的成功率。在推動全國的海綿城市建設時,需要將五大發展理念進行應用。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不斷對其體質和管理方式進行創新,從而確保海綿城市建設的質量。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其發展理念進行貫穿,同時加強城市的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性,不斷提升海綿城市建設能力;需要將城市的地面工程進行科學的協調和配置,保證城市建設的海綿彈性;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注重和日常管理之間的協調;將海綿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進行明確,朝著方向進行高效的建設,將硬性和軟性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的處理。
4.2、不斷完善海綿城市建設設計體系,推廣低沖擊開發技術
在進行海綿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政府需要加強和規劃單位之間的合作意識,不斷的引進國外比較先進的建設方案和技術,不斷的提升自身設計的標準性和規范性,其設計人員務必不斷的進行學習,要嚴格的遵循設計的規范和標準進行技術的改進和創新,加大對低沖擊開發技術的應用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海綿城市的設計困難,從而不斷的促進海綿城市的建設進度和效果。
4.3、增加現有的海綿體的數量
對于海綿城市而言,如果海綿體的數量不是很多,勢必影響城市的海綿吸水效果,所以很有必要加強其海綿體的建設數量,一般是通過對草坪進行一定的改進,保證其排水系統的科學管理和安裝工作,降低存在的積水現象,促進其滲透的速度,增加城市園林的景觀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提升其綠色植物的吸水效果,實現加強對城市空氣的更新度和美觀性。總之,在進行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提升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升海綿城市的環保功能,提升其城市的存儲水的能力,保證其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性,以便最終促進我國海綿城市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嚴萍,王磊.海綿城市建設面臨的潛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7,19(01):36-38.
[2]孫立,靳林強.城鄉規劃層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的路徑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S1):101-104.
關鍵詞:城市道路;海綿城市;透水路面;綠地
近年來,全國多個城市頻遭雨襲擊,引發嚴重內澇。城市發生內澇,從根源上說,是大量硬化的建設和建筑減小了雨水下滲,增大了地表徑流量,造成了雨天全民“看?!钡哪J?。當雨水地面徑流量得到有效控制時,城市內澇現象將減少。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正是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的六字方針,統籌解決城市內澇、雨水資源化利用等多個問題。
1 海綿城市建設理念
海綿城市就是能夠像海綿一樣吸水的城市,具體來說,就是在城市內布置若干地塊,用吸水材料建設,作為海綿體,平時是市民的休閑、生活區域,暴雨的時候就作為蓄水的地方。無論是道路、公園、綠地還是樹林、濕地,都能吸收大量雨水。這樣,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匯集到一起形成洪水。當大量的雨水都被海綿體吸收之后,城市的積水也就無從談起。那些被海綿體充分吸收的雨水還可以再次利用,如澆花、洗車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
海綿城市把雨水的滲透、滯留、集蓄、凈化、循環使用和排水緊密結合,統籌考慮內澇防治、徑流污染控制、雨水資源化利用和水生態修復等多個目標。海綿城市建設既要實現生態目標,也要滿足城市功能。因此,其建設必須要以建筑與小區、綠地與廣場、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礎設施作為載體,規劃、設計、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各部門、各專業統籌配合,突破傳統的設計理念,通過多種生態化技術,構建新型生態系統。
2 市政道路建設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是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中,道路硬化用地面積能占到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15~20%。道路面積如此廣泛,道路路基范圍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觀。如果能在保證道路功能的基礎上,采用更為生態的設計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徑流作為地下水、路邊綠化帶的補充水源,對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利于修復城市生態環境,還可以帶來綜合生態環境效益。
3 海綿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設計
市政道路建設提出“海綿+城建”的加法理念,在滿足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海綿為主,所有配套設施一并建設。這種做法既能提升居民滿意度,也能帶來綜合生態環境效益。在這一理念下,保定市將恒源路作為試點,進行海綿城市道路設計。
恒源路位于保定市北部,為東西向的城市次干路,道路紅線為50米。道路紅線北側主要為居住區以及規劃為居住和商業金融用地的基本農田;南側為植物園以及學校。項目定位為海綿城市道路,同時結合道路兩側打造景觀帶。
3.1 道路橫斷面的設計
在滿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道路橫斷面盡量布置較寬的綠化帶(生物滯留帶),道路范圍內的雨水可快速匯集入生物滯留帶內,有效減小地表徑流量。以恒源路為例,橫斷面形式為三幅路,由中央向兩側依次為:機動車道24米+綠化帶2×4.0米+非機動車道2×6.0米+人行道2x3.0米。其中,道路綠化帶設計為生態滯留帶;道路北側的紅線外設計為下沉式綠地與現狀鋪裝銜接;道路南側的紅線外結合植物園景觀設計為植草溝,與植物園一起形成路邊景觀帶。
3.2 道路路面材料的選擇
為城市建設需要、改善生態環境,2012年建設部先后了《透水瀝青混凝土技術規程》和《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規范規定透水混凝土路面應滿足道路路面使用功能,并滿足透水、抗滑、降噪要求。海綿城市建設的設計理念中,也提出了選用透水路面的方法。
3.2.1 車行道路面。車行道可選用透水瀝青路面。透水瀝青路面又分為全透水式瀝青路面和半透水式瀝青路面。全透式瀝青路面,即透水瀝青面層下不設防水層,瀝青下面層、基層均為可透水層,地表降水最終滲入路下土基。這種結構主要應用在園路、廣場等處,在市政道路車行道中應用較少。
3.2.2 人行道路面。人行道可以采用透水磚鋪砌,基層采用透水混凝土鋪砌,墊層采用碎石層。
透水人行道具有多孔結構,自然降水能迅速透過人行道到達地表,適時補充地下水源;發揮土壤調節城市溫度和濕度的優勢,消除城市熱島效應;由于表面粗糙,透水性高,路面不積水,可有效提高行人安全性。
3.3 生態滯留帶、生態樹池的設計
滯留式綠化帶和生態樹池設有種植土,種植土的下部依次設有過濾土層和礫石,礫石的下部設有滲水管,種植土的上部設有陶粒。這樣的布置結構能使滲透管發揮巨大的作用,使土壤長時間保持濕潤。建議將綠化帶做成低于車行道5~10cm的凹型形式,以便于收集雨水,在綠化帶下方設置碎石盲溝,在盲溝底面,超過路基工作區深度范圍后設置碎石層,反向路基底滲流??紤]凹形綠化帶可能對車輛通行造成的安全隱患,在綠化帶周邊加設低矮柵欄。
3.4 其他低影響開發措施
3.4.1 下沉式綠地。下沉式綠地典型結構為綠地高程低于周圍硬化地面高程5~25cm左右,雨水溢流口設在綠地中,雨水口高程高于綠地高程且低于硬化地面高程。下沉式綠地可以在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周圍設置,用以匯集周圍硬化地表產生的降雨徑流,截留和凈化雨水徑流,超過綠地蓄滲容量的雨水經溢流口排入雨水管網。下沉式綠地可以起到削減徑流量、減輕城市洪澇災害、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的作用。
3.4.2 植草溝。植草溝設計包括雨水花園、雨水濕地等生態雨水設施。通過采取與亭臺、堆土等結合的方式形成微地形景觀,增加植草溝的可達性、觀賞性與實用性。種植植物優先選擇具有一定耐澇性的鄉土植物,采用喬、灌、草結合的多種群落結構,形成季相變化豐富的綠地景觀。恒源路道路南側紅線外37米范圍內設計為植草溝,與周邊的植物園銜接,形成廣闊的景觀。植草溝本身具有滲透功能,在降雨較大或高坡綠地滲透飽和時,來不及下滲的雨水會順坡匯入植草溝,水借助縱坡沿植草溝流向下游。
4 結語
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于2014年10月實施,為深入開展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指導和依據。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建設涉及到整個城市系統,應該通過當地政府把涉及到的規劃、排水、道路、園林、交通、業主、施工單位和其他單位協調起來,明確目標,落實政策和具體措施。力爭做到城市像海綿體一樣,遇雨吸水、蓄水,需要時“釋放”利用,實現雨水資源化、涵養地下水、減輕城市洪澇和排水系統壓力、改善和修復城市水環境。作為城市的建設者,需及時汲取設計新理念,并在工程項目中合理運用,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更加自然、更加生態。
參考文獻
[1]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DD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S].
>> 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湖南省農業用水收費現狀及分析 湖南省高職教育專業結構現狀分析 湖南省高校公共體育現狀研究與分析 湖南省“碩師計劃”政策執行現狀調查 湖南省開展休閑體育旅游現狀研究 湖南省揚琴教育及創演現狀調研 湖南省使用境外資金現狀分析 湖南省定制式義齒使用現狀調查 湖南省全民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湖南省推行環境責任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 湖南?。?24所) 以海綿城市理念指導湖南城市綠化建設 湖南省3+5城市群發展的政策措施 淺論湖南省如何創建國家級金融生態城市群 湖南省職業技術學院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研究 湖南省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現狀與管理 湖南省普通高校學費及居民負擔現狀分析 湖南省普通高校體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基本經驗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車生泉,謝長坤,陳丹,等.海綿城市理論與技術發展沿革及構建途徑[J].中國園林,2015,31(6):11-15.
[3]李愛平.中國打造"海綿城市"的"專利模板[EB/OL].(2015-12-20)[2016-11-24]. .
[5]冉小平.河南8個城市入選海綿城市試點 詳細名單公布[EB/OL].(2016-05-31)[2016-11-24]. .
[7]何莎,曾婷,易洪,等.以海綿城市理念指導湖南城市綠化建設[J].天津農業科學,2016,22(4):146-150.
[8]尹麗萍,劉衛兵.“海綿城市”理念下綠色基礎設施對城市雨洪管理的指導[J].建筑與文化,2015(11):160-161.
[9]蔣歡軍,朱萍.城市規劃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J].中華建設,2016(4):76-77.
觀規劃角度提出建議,以期更好地推動海綿城市的研究與發展。
【關鍵詞】:海綿城市;水生態基礎設施;生態優先;雨水利用
1、海綿城市的提出背景
城市化的不斷加深則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其中水生態危機尤為突出。城市面臨的水生態問題遠不止洪澇災害,還有水資源短缺和水安全問題與之并存。反觀我國傳統城市建設模式,在應對內澇洪災和水安全問題的能力卻存在明顯不足。
因此,在我國水生態環境惡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海綿城市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有效途徑,被專業領域學者提出和推廣,并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解決城市雨洪綜合管理的指導方針和戰略目標。
2、海綿城市概念及意義
我國《指南》中對海綿城市的概念進行明確定義: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該簡單概念背后隱含的深層內涵,可以具體分解為:一是,海綿城市面對洪澇或者干旱時能靈活應對和適應各種水環境危機的韌力,體現了彈性城市應對自然災害的思想;二是,海綿城市要求基本保持開發前后的水文特征不變;三是,海綿城市要求保護水生態環境,將雨水作為資源合理儲存起來,以解城市不時缺水之需?,F代化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海綿城市的應用有利于解決水資源短缺、內澇頻繁發生、水生態惡化等突出問題,為建設海綿城市提供重要保障[1-2]。
3、海綿城市發展歷程
3.1國外研究發展歷程
通過國外文獻研究發現,海綿城市的概念最早被澳大利亞研究學者用來隱喻城市對周邊鄉村人口的吸附效應。近年來,多有學者運用該概念來形象比喻城市吐納雨水的能力。Ignacio F. Bunster-Ossa用海綿城市來形容城市像海綿一樣處理雨洪自然事件問題的彈性能力,并以三個案例說明了從規劃到設計不同尺度的具體雨洪管理設計方法,包含雨洪滯留和過濾等景觀手法的應用。2015年 1 月,美國《晨報》(Morning Edition)也展_了建設海綿城市的討論 。國際上關于“海綿城市”的相關理念與政策很多,盡管這些理念的名稱不同,但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基本涵蓋:透水鋪磚、雨水花園、綠色屋頂、植草溝等雨水滲透、滯留設施,以及生物滯留池、濕地等雨水貯存設施。
3.2國內研究發展歷程
通過研究國內文獻研究發現,國內關于海綿城市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北京大學俞孔堅和李迪華教授共同出版的《城市景觀之路:與市長交流》一書中最早將“海綿”的概念比喻自然濕地、河流等對城市旱澇災害的調蓄能力。
在我國海綿城市概念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出現了多種概念名稱叫法,主要有綠色海綿、海綿體城市、生態海綿城市等,這些概念在改變傳統雨水排放模式、提高城市自然蓄水排水的能力、運用生態途徑解決城市水環境問題等方面展開了不同程度的探討研究,與海綿城市有著異曲同工的緊密聯系,最終在國家政策層面確定了海綿城市概念的統一和完善[1-2]。
4、海綿城市構建途徑與措施
主要分為水生態系統功能主體保護與修復和源頭管理與控制技術(區域低影響開發)。其中,水生態系統功能主體保護與修復主要包括:識別水資源保護生態斑塊、保護水系網絡及生態系統、修復已破壞的水生態斑塊及網絡、源頭管理與控制技術(區域低影響開發)等。根據城市降雨過程,區域低影響開發技術主要分為截留技術、促滲技術和調蓄技術3種。其中,截留技術是通過材料或者結構,將降雨過程中雨水形成徑流的速度減緩,通過增加雨水匯集的面積來達到延緩徑流目的的技術,如綠色屋頂及植物群落冠層截留等 [1-2]。
5、研究進展現狀概述(共識與爭議)
5.1三點共識
海綿城市理論產生至今,學術界達成了以下三點共識:
(1)海綿城市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2)內澇和水體黑臭等一系列問題雖然最終表現在水體上,但是其產生原因涉及人類活動特別是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不能“就水論水”。解決問題必須在統一規劃的引領下完成,不是單一部門。(3)國外經驗是值得借鑒和總結的,但同時要注意的是,國內外城市規模、密度、居住習慣和發展水平不同導致的差異值得重點關注。
5.2七點爭議
2014年10月,《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的頒布,使海綿城市圈形成了“灰色”“綠色”“灰-綠結合”三派鼎立的局面。爭議焦點大致總結為以下七點:(1)城市海綿概念可行性(2)綠地用來調節徑流的可行性(3)綠地承擔滯洪作用的可行性(4)城市保存雨水和充實地下水的方式(5)海綿城市解決水質污染問題的可行性。(6)建設海綿城市是否更省錢。(7)海綿概念是否可發展。
積極利用綠色海綿體保護和儲留雨水是一項積極善意的發展,但前提條件是城市擁有充足的綠地,雨水沒有被污染。城市海綿體對治理洪澇能起多大作用,需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分析。我們不能把海綿城市當做是解決城市洪澇問題必須且唯一的靈丹妙藥,應該打破僵化的思維方式,站在更高的層面、更大的時空尺度上來觀察雨洪管理的問題
結束語
雨水不是負擔,而是寶貴的資源。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將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生態平衡納入設計理念中,建立海綿城市是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我國當前所面臨的資源
問題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進一步表明我國建設海綿城市的必要性,因此,只有更好的將海綿城市設計與城市景觀設計結合起來,才能有效解決城市地表水存儲問題,減少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現象,進而促進我國現代化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仇保興.海綿城市 (LID) 的內涵、途徑與展望 [J]. 給水排水,2015,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