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6:05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教育課課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在引領中點點撥
學生每走進一個新的項目,總是懷著好奇和憧憬,陌生的項目也總是給他們帶來一種心理上的忐忑。專業教師每每都要以飽滿的熱情歡迎到來的同學們,介紹本項目的基本情況,同時也要提出相應的一些規則使學生明白。比如,在教室里的電教設備、教室內的作品及裝飾品,都要愛護,提高愛護公物的意識;介紹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材料要物盡其用,不能浪費,工具要規范使用,注意安全;優秀學員的評比也要看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全程的表現,不僅要看作品完成情況,更要看在制作過程中的紀律、衛生、勞動、互助等方面的表現。通過教師在學生實踐活動之前進行的引領提示,可以在學生心里面產生一種自律意識,為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行為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在操作中規范
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對養成教育也不只是學校、家庭責任重大,更多的應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與關注。實踐活動課的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只要專業教師在操作中有意識地規范學生的行為,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在教師講解技法的時候,讓學生轉過身體面朝黑板坐著,這樣學生可以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和老師形成一定的互動,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工具的使用上,要先讓學生明確如何規范地使用各樣工具,工具不用的時候要放到工具盒里面,特別是有危險性的工具一定要按老師要求的規范使用,既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也有利于使學生養成自覺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在繪圖的過程中,學生只有認真規范地描出點,才能畫出規范的圖,在此教師要不斷強化學生自我檢查糾正錯誤,使之產生一種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在制作過程中,在桌面上為學生準備了盛放垃圾的塑料盒,制作中產生的垃圾直接放到收納盒里面,不要扔到地面上,這對學生養成講衛生、愛勞動的習慣也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
三、在創意中激勵
實踐活動的魅力就在于創意無限,學生參加這樣的實踐活動也是樂此不疲。專業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抓住學生每一個小小創意的閃亮點,激勵他們產生自信心,并將此轉化成為一種約束自己不良習慣的內心動力,使之成為正能量的外在表現,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當學生能運用廢舊材料制作可愛小景,并能將剩余可用的材料進行分類回收時,教師要對這樣的行為進行表揚,激勵學生不斷優化在實踐活動中的其他行為。
四、在評價中強化
新課程改革遵循“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倡導先做后導、自主合作、問題引領的學習方式?!秶揖拍炅x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指出: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征的學習領域。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應當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因此,先做后導的學習方式適用于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實踐,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
一、先做后導的本質
先做后導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通過創造真實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實踐,激發創新意識。強調學生擺脫教師的依賴,獨立開展學習活動,自行解決現有發展區的問題。勞動與技術教學中先做后導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從“做”(自主學習)到“導”(有效指導)再到“做”(自主創新)的螺旋上升過程,以“做”為中心,先“做”后“導”,以“做”定“導”,為“做”而“導”,體現“做中有導、導中有做”,讓學生在教師有效指導下學會學習,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的能力。
二、先做后導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先做――激發興趣,掌握技能
先做,不是放手讓學生去隨意做,而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提出活動目標和要求,進行簡單的問題、任務指導后,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
1.預習中明確學習內容。課前預習是“先做后導”的前提,又是實現主體先行的關鍵環節。教學中可以采用直接在教材上記錄問題,也可以設計使用“導學單”的形式,把一兩個預習要求事先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要求進行預習,解決相關問題,養成良好的材料準備、工具準備、方法準備的習慣。
如在教學《可愛的掛件》一課中,筆者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生活中的各種掛件,通過查找探尋掛件的歷史、種類、編法等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在相互的信息共享中,學生對所要制作的掛件有了直觀認識,為設計提供了借鑒,又激起了創造性的求異思維,也為動手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制作參考。
2.情境中激發制作欲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心理發展尚不完善,感覺、知覺以具體形象為主,以后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發展。創設恰當的情境,形象地將所要學習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能讓學生從感受、體驗形象開始,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產生創新的欲望。
在教學《制作紙塑花籃》一課中,筆者事先出示了幾個制作完成的花籃請學生欣賞。學生在觀察中發現花籃的兩邊都是對稱的,有的小組認為可以先畫線再剪,但是馬上有同學說這個方法太麻煩了,而且兩邊不能完全對稱。于是在爭論中,筆者讓學生思考,怎樣做才能做到既簡單又對稱呢?經過討論,有的小組就提出了可以將卡紙對折后進行畫線裁剪的方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師生互動,學生對課堂學習要點有了初步的認識,激發起了他們深入學習的欲望,為接下來的“做”奠定了基礎。
3.模仿中掌握制作技能。學生進行模仿操作是先做后導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直覺地、感性地、綜合性地把握研究對象的內部和外部聯系,把握對象的本質,同時也是學生學習操作技能行之有效的途徑。
制作時要先讓學生明確制作要求,繼而在小組學習中由組長分工,明確制作任務,按要求開展設計制作,做到人人都有操作實踐的機會。通過同學之間互相輔導、相互討論、互助互學,讓學得較好的同學幫助學得較慢的同學,以此縮短學習進程,增強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精神。在《制作水火箭》一課中,學生按照教材提示,順序制作水火箭的箭頭、箭身、尾翼、降落傘,最后完成組裝。在此過程中,有的小組能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順利完成,而有的小組則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無法完成制作。但學生在自行探究中已經學會了一定的剪切、粘貼等技術,同時又對制作中的問題產生了思考,為教師的“導”提供了依據。
(二)后導――針對問題,導出創新
后導,不是教師漫無目的、面面俱到地導,而是在學生做的思考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中展開,學生能講的讓學生去解決,學生能做的讓學生去示范,教師要有節制地導、巧妙地導,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1.針對性。教師要根據學生“先做”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在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指導時,教師不能包辦代替,而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合作研討能力。一方面可以從他人處獲得幫助,解決自身的疑難;另一方面也能運用個人智慧幫助同學,解決同伴的難題。教師則要以活動參與者的身份加入討論,為學生做“引路人”,幫助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如在《制作水火箭》一課中,有學生提出:“水火箭的箭身和箭尾如何組裝在一起?”有的同學說:“可以將用作箭尾的可樂瓶開口大的部分套入箭身。”“可以用透明膠多纏繞幾圈?!薄袄蠋煟墒俏业目蓸菲考羧チ祟^部和尾部,只剩下中間的一段,沒辦法套入箭身,用透明膠又不牢固。”筆者請全體同學幫助想辦法,有的用備用瓶做起了試驗,有的則比畫著、爭論著,不一會就有同學說:“老師,我們知道該怎么辦了!”原來他的做法就是將可樂瓶一端平均分成四份剪出小口,拓寬瓶身后套入箭身,再用膠帶粘住。因此,教師在針對問題進行指導時,凡是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則要啟發、引導、組織大家一起在討論互動中解決。這樣做不僅節省了教師枯燥講解的時間,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和自我探究等學習能力。
2.創新性。先做是學生創新的前提,學生通過先做,將做中產生的問題、思考、建議帶進課堂,使課堂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碰撞、產生創新意識的有效載體。這也要求教師在解決學生制作疑難后超越模仿的范疇,導出創新,實現從會做到會創的過程。如在《風力車》一課中,有的小組在完成制作后開始試車,發現行駛速度很慢。于是,筆者請同學們停下制作,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有的提出要把車輪做圓,有的提出要增大風斗,還有的想要增加風斗數量……學生在討論中表現出來的奇思妙想給予了學生更多的實踐操作與思考的空間,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自覺、自動地參與實踐探究教學過程。
3.拓展性。勞動與技術“先做后導”中的課內探究和課外拓展,是連接學校教育和家庭、社會教育的有效載體。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外學習資源,不斷激起學生的創造欲望,激發學生更多的“靈感”和“頓悟”,并化為多種形式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勞動與技術》教材中的種植部分內容有別于其他勞技內容,它需要經歷一段較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經過勞動實踐,才能取得相應的勞動成果。學生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與知識,它不是在課堂上能立即完成的教育任務,也不局限于教室、學校內完成,而是以某一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來實施的。要掌握這些技能和知識,需要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查閱相關信息,開展設計實驗、收集資料等活動。因此,教師要與家長取得聯系,發揮家長的指導作用,體現家校合力,使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親身實踐與體驗。
三、先做后導促師生共同發展
“先做后導”以學生為主體,促進了學生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又使教師克服了傳統勞動與技術教學和指導方式的不足,從而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1.先做后導――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傳統勞技教學一般采用“教師示范―學生制作―展示評價”這一體現教師的教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中不加探究,機械接受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模仿性學習,使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教師強調單純技能的傳授,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的發展,不結合實際生活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導致學生制作的作品變成流水線加工產品,成為范例的“翻版”。
先做,能讓學生運用多種思維更全面地獲取知識,并且在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中使學習變得更活躍,更具個性特點;后導,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動手、動腦,發揮想象,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創造性的制作加工,形成具有特色的作品,最終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先做后導――教師教學方式得到創新。在先做后導的勞動與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變,由知識講解者轉變為問題引導者,由課堂權威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服務者。由此,教師備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分析教材、設計教案,而是對動態生成的預設、規劃;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的知識灌輸,而是主動構建;課后評價不再是教師的主導點評,而是多元評價。
首先,教師要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把師生、教材之間生成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在有效的課堂對話中感知、體驗、生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教師要超越課程局限,把握教學范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要素的開放性,引導學生生成多元問題,豐富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內涵。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
一、上課伊始,采用合適的導入
合適的導入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的教學內容上來,也可以讓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產生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欲望,而且對于提升學生的情感素質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上課伊始,我們首先要選取合適的導入方法。當然,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故事導入、討論導入、音樂導入、示范導入或者談話導入等。不論是哪一種導入的方法,只要是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都可以稱之為合適的好的導入方法。因為導入只能占用課堂剛開始的幾分鐘的時間,不能因此改變了教學的主體,所以,我們在設計導入的時候,一般都是采取短小精悍、極其獨特或者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這樣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會有更強烈的效果。
二、告訴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
對于學習的目標,小學勞動與技術課和其他的科目是一樣的,就是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因此,在講解教學內容之前,要明確告知學生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目標的設立,需要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做好充分的準備,采用準確精煉而又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的語言,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教學的目標。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以及學生所處年齡段不同,告知學生學習目標的方式也不同。一般來說,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要把學習目標書寫在黑板上,便于學生記憶;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理解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強一點,因此可以采取口頭宣誓的方式表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告知學生教學目標,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并且還可以促使學生提高學習的注意力。
三、讓學生對教材進行初步的了解
無論是什么樣的知識,什么類型的人來學習,無一例外地都要對學習內容先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內容同樣如此。學生初步了解教學內容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進行閱讀,也可以由教師出示問答題,讓學生在思考中閱讀。一般來說,初步了解的內容主要包括本節課要學習什么知識或者技能,學習這些知識或技能需要做哪些課前的準備工作,學習這些內容有怎樣的價值等等。學生在初步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他們的閱讀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自學的能力都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四、教師要對教學的內容給予講解和示范
學生的積極性對教學的完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生經過自學對教材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就要對知識給予詳細而精準的講解和示范,以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講解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一般要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精準簡練,既要保證所講解的內容是科學的,又要保證讓學生聽得懂并且理解透徹。在示范時,教師一定要按照科學的順序安排示范動作,并且盡量干凈利落、清楚明白,不僅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看見教師的操作,還要保證每一個學生能夠認真仔細地看清每一個動作步驟。而關于講解和示范的關系方面,二者之中的任何一個在前面都可以,二者同時進行也可以,只要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就可以。
五、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示范之后,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僅僅通過聽和看,學生很難完全掌握這一知識或者技能,還需要學生自己親自動手進行實際操作。通過親身的實踐,學生不僅可以完全掌握勞動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的動手和動腦的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對于實際操作,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般的步驟學生可以獨自完成,當遇到自己有疑問或者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給予相應的幫助,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不能表現出一副“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姿態,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地發現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給予指正。如果學生對教學的內容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教師就可以下放自己的權利,給予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制作出獨樹一幟的作品,還可以積累豐富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技能,從而促進多方面素質的提升。
六、課后重視講評和總結
學生操作完成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一定的講評。比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講評,講出作品的優缺點分別是什么,值得提倡和保持的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讓學生對勞動的成果有正確的認識,有益于學生勞動技能和勞動認識的提升,也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在講評之后,教師還要注意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主要是讓學生說明自己學習這節課有什么樣的收獲,既要有知識層面的,也要有思想層面的。通過教師講評和學生總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促進,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還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為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3-157-02
一、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建設的需求分析
在勞動力市場上,勞動者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取更多的報酬,而資方則期望以最小的勞動力成本來達到最大限度的資本增值,這就使得勞資雙方會為維護自身利益而產生糾紛,并最終影響到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特別是,在經濟不景氣的背景下,勞資糾紛更加凸顯。如2009年,法國工會號召工人舉行罷工,參與人數達250萬之眾。此外,希臘、葡萄牙等國家近兩年都發生了工人罷工事件。這種龐大的勞動糾紛案例為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的建設提供了足夠的素材,從而使得整個資源庫的建設有了可能。
實際上,當前,對于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建設的需求已經變得異常的迫切,這表現在規模龐大的學生就業群體、就業大軍以及企業家群體都需要有完善的教育資源庫來為他們提供參考,以便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應對各類糾紛。
1.龐大的待就業學生群體需要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
在我國,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人數、畢業生人數達到相當大的規模,這些學生未來必定要走向勞動力市場,因此,了解勞動糾紛問題產生的本質,發生勞動糾紛時如何進行處理等都應該成為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2009年,我國普通本??粕⒅械嚷殬I教育在校生人數分別達到21446570人、21951663人,畢業生人數分別達到5311023人、6251904人,規模相當龐大。但這兩類人才大多社會經驗缺乏,急需勞資糾紛這類教育資源庫來幫助他們了解勞資糾紛的現實情況,以幫助其成長。此外,還有研究生、成人本??粕?、網絡本專科生、高中階段教育生等,這些學生同樣也是勞資糾紛教育資源庫的使用者。
2.規模龐大的勞動者需要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
近年來,我國勞動力就業人數不斷增多,2009年達到了77995萬人,如此龐大的就業大軍,在面對勞資糾紛時如何維護他們的利益,需要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為他們提供案例指導。特別是,我國當前就業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農村轉移勞動力,以及大量沒有系統地接受過法律教育的勞動力,因此,在工作過程中,面對資方提出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以及過低的薪酬,勞動者都可能束手無策,甚至只能被動地接受自身的利益被侵犯的事實而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建設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能夠讓這些勞動者有學習的載體,幫助他們了解如何處理勞動糾紛。因此,一旦能有效地提供資源庫供給,他們也會成為使用者。
3.數量眾多的資方需要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
與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相伴隨的是,大量的企業興起。目前中國中小法人企業數量超過1000萬戶,占到企業總數的99%,其中300人以下的小企業占95.8%。這類中小型企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族式企業,其管理者大多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對勞資關系的研究不夠深入,對相關法律不甚熟悉,也沒有實力單獨聘請法律顧問,這就使得他們在實施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各種規章制度的制定缺乏理論指導,個別條款可能會與現行的法律相違背。建設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集中研究與勞動者有關的案例、法規,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法律條款,從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
二、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建設的實現路徑
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的建設,主要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技術上要能夠達到資源庫使用的要求,二是在內容上應該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1.技術的成熟性使得資源庫建設變得可行
技術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益發展,數據庫技術也變得成熟起來,各種類型的資源庫已獲得廣泛的運用,如維普數據庫、中國知網數據庫等。因此,從技術上,可以采取外包等形式,直接將將整個數據庫系統的建設承包給相應的軟件開發商。這種技術處理還使得數據庫的維護變得更加簡單,建設單位只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整個系統進行日常的維護,而重大問題可以依托專業公司來進行處理,從而降低整體運營成本。
總體來看,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必須達到能幫助管理員對各類信息進行便捷的處理和更新,幫助用戶進行快捷的檢索,并且要具備一定的識別能力,以幫助用戶進行信息篩選和進行簡單的判斷等目標。此外,整個系統還必須能方便地進行擴容,以及在異地設立子站點,以提升訪問的速度。
2.素材組織的多方性使得資源庫建設變得可行
在我國,不僅有大量專門從事市場信息搜集的從業人員,還有咨詢公司,高校教師等也可以從事相關的工作。實際上,在資源庫建設之初,建設單位要組織編寫整個資源庫的邏輯框架圖,并向勞動者、學生以及專家廣泛征詢意見,特別要注意與資源庫程序編寫的技術人員進行溝通協調,以保證技術上的可行性、操作上的便利性。在資源庫建設的初始時期,可以依托大量的市場中介公司來進行案例的收集和資料的整理,為資源庫的建設提供基本的素材。然后,可以依托咨詢公司、高校教師以及社會研究機構對勞動糾紛的常見形態進行分類,研究整個勞動糾紛資源庫中資料的具體歸類存檔,以保證使用者能方便快捷地進行查詢。最后,將前期調研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并由專家對資料進行詳細的說明,特別是對一些典型的案例、勞動過程中存在爭議之處以及法律對爭議的處理的說明,以此來提高資源庫的應有價值。
3.資金籌措的多渠道使得資源庫的建設變得可行
勞動糾紛資源庫的建設,具有公益性等社會職能,因此,可以采取多方籌資的方式來保證資金的供給。首先,可以爭取政府勞動管理部門的撥款。當前,國家為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劃撥了大量的資金推動相關的工作。勞動糾紛資源庫的建設,可以爭取這類資金的支持。其次,可以爭取社會資金的支持。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基金的規模不斷擴大,對公益事業的贊助力度也不斷加大,這就使得勞動糾紛資源庫的建設可以向社會基金籌集部分資金。此外,隨著資本市場的完善,銀行等金融機構也可以作為勞動糾紛資源庫建設資金的重要來源。當前,不僅五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放貸范圍不斷擴大,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機構對于放貸條件更是相對寬松,只要教育資源庫能實現贏利,并作出相應的抵押,資金的來源將變得相對廣闊。
三、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建設需解決的若干問題
1.推廣運用問題
勞動糾紛資源庫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要推廣運用。要實現這個剛示,首先要做好推廣方案,要選擇目標群體進行試運營,以檢驗是否達到設計目標,并對試運營的效果進行評估,根據試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對資源庫進行修改;其次,要實施品牌經營策略,通過廣告的方式對勞動糾紛資源庫進行推廣,并根據不同層次的消費者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以提高整個資源庫的使用率;再次,要解決好用戶信息保密等問題。由于勞動糾紛資源庫的使用者是網絡用戶,這就要求整個系統必須處于一種保密狀態,不能泄漏使用者信息,以保護使用人權利。如果資源庫采取付費有償使用的方式,則還需采取有效手段保證資金賬戶的安全,并建立網絡支付等付費方式,以達到徹底信息化的目標。
2.動態更新問題
開發高質量的、全面的、使用方便的勞動糾紛教育資源庫,需要相當高的成本,這就需要不斷提升其使用價值,延長其生命周期,從而降低單位時間內的運營成本。保持內容的動態更新是延長資源庫生命周期的有效辦法。首先,要建立質量評價機制,根據用戶的使用評價、訪問記錄等對資源庫的現實水平作出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資源庫進行改進。其次,要保持內容的動態更新,要根據勞動糾紛出現的新情況,面臨的新問題,以典型案例等形式予以分析,并及時添加到資源庫中。此外,對于原有的知識、案例,也要不斷地進行更換,以增強使用者的新鮮感。最后,要對資源庫本身的運行界面等進行更新。根據最新計算機技術,基于不斷提升訪問速度、美觀程度和使用的便捷性,對資源庫進行更新和維護。
關鍵詞:實踐;探究;學習
勞動與技術教育這一課程在新課改中成為國家指定的,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課程項目,給予學生一個可以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空間,在實踐中獲取課程的意義與真諦。勞動與技術這一課程在新課改中成為非常必要的一門科目,是國家指定的,擴展學生學習科目到綜合實踐的一個領域。幫助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親身實踐中開拓創新精神,感悟勞動與技術的融合,提升學生自主操作的實踐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這樣一個自主學習,親身實踐的課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且也能夠在實踐中獲取寶貴而又豐富的經驗。新課標改革中的這一舉措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同于以往枯燥課堂的新穎平臺,激發了學生面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相較于其他傳統的授課方式,學生可能更喜歡更加容易接受這種自己也投入到其中成為課堂內容的一部分這樣的授課方式。教師在講臺上強硬進行灌輸式的講課其實并沒有讓學生親自參與課堂實踐所收獲到的效果好。教學實踐往往能夠點燃學生面對新鮮事物的熱情,使他們全部都置身于課堂中去享受勞動的樂趣。在教學中適當運用探究教學方式,引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引導他們實踐操作,會大大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何為探究性學習呢?其實探究性學習就是從學科領域或者是社會生活領域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實踐操作,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表達和交流,合作與協作等一系列的活動內容。本文就是從社會生活中的眾多行為活動中挑選出的一個活動來讓學生在勞動與技術課堂上完成實踐的過程,充分感受勞動與技術的相互配合以及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方式的一些收獲。
本次勞動與技術課程安排的實踐活動是蛋撻的制作,課前已經向學生說明由于時間等問題的限制,我們利用兩個課時的實踐只能進行蛋撻液的配比制作。而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是掌握蛋撻液的配置技術,并且每組完成15-16個蛋撻所需蛋撻液的制作,在最后每組還要完成一盤蛋撻的烤制。教師首先展示蛋撻圖片,并提問蛋撻制作的幾部分,揭示課堂實踐制作的主題。學生通過思考,得出蛋撻制作的兩個部分,明確制作主題。接下來進行的就是探究新知部分,教師要學生明確安排意圖和職責。根據市場售賣情況,定出每組準備15-16個蛋撻皮。給出學生處理每組多余蛋撻的合理建議,引導學生尊師重道。下一個步驟是播放蛋撻液制作視頻,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準備特色蛋撻所需的輔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帶著問題從視頻中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制作西點所需的工具比較專業,很多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所以要學生自己去發現和認識。學生根據視頻,記錄做蛋撻液所需要的工具。學生通過教師的問題引導,通過層層深入,一步一步階梯式上升,有的放矢總結蛋撻液的制作流程。引導學生養成自己思考的習慣,真正做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同時,學無定法,方法和流程都是根據自身情況優化的。學生填寫流程表,進行分工討論,填寫分工表。學生通過直觀獲得的感受,經過思維內化后,經過筆頭落實到紙上,對于學生掌握技術技能是非常有幫助的。鋪墊完前面的工作,接下來就是實際操作步驟了。
第一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銹鋼盆將事先準備好的鮮牛奶量取100mL,倒入不銹鋼盆里;
第二步,用剪刀、量杯和不銹鋼盆將事先準備好的淡奶油量取200mL,倒入不銹鋼盆里;
第三步,用量勺、筷子和不銹鋼盆將事先準備好的糖粉量取50克,倒入不銹鋼盆里。在這里要注意的是如果用白砂糖,必須打勻;
第四步,用事先準備好的雞蛋取3個蛋黃,倒入不銹鋼盆里。有條件可先打勻;
第五步,用到準備好的工具:筷子和不銹鋼盆,將前幾步準備好的蛋液原料全部打勻,要求是糖粉要全部融化掉,蛋黃要不結塊;
第六步,將打勻的蛋液放置到量杯中,再用量杯將蛋液灌注到蛋皮里,要求是留邊一厘米;
第七步,將事先準備好的油紙平整鋪在烤盤上,將蛋撻的半成品有序排列在烤盤上;
第八步,帶好手套,將蛋撻的半成品小心搬動,送去烤箱,不要打翻,也要小心不要燙傷;
第九步,同樣的帶好手套,將蛋撻的成品搬出烤箱,過程中還是一樣要小心,不要燙到手,脫掉手套,再戴好一次性手套,將蛋撻的成品裝入包裝盒。
以上就是學生實踐蛋撻制作的全過程。在進行完上述基本蛋撻制作過程后,還要完成后續的一些收尾工作。也是勞動與技術學科中實踐部分的一個拓展延伸,每組的個性化蛋撻點綴以及精美包裝,這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完成以上步驟之后,就是最后的課堂整理,填寫記錄表,將桌椅歸位,這是要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責任意識。其實在進行所有蛋撻制作過程之前,學生還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填寫分工表,具體內容如下:分為工具材料和項目兩類,在工具材料的分類下,有蛋撻皮、純牛奶、淡奶油、糖粉、蛋黃、輔料、一次性桌布、一次性手套、垃圾袋、包裝盒、還有剪刀。第二欄分別標明它們的數量。而在項目那一分類欄下面,分別有:量勺、量杯、筷子、不銹鋼盆、烤盤、抹布、操作臺、用餐區、桌椅、還有垃圾,而在它們之后,要標清針對這些項目器具的衛生要求,量勺要沖洗干凈,保持干燥,量杯要用洗潔精清洗干凈,倒置,筷子要用洗潔精清洗干凈,不銹鋼盆要用洗潔精清洗干凈,倒置,烤盤要保持干燥,油紙干凈整潔,抹布要用洗潔精清洗干凈,攤平晾干,操作臺要臺面擦拭干凈,地面清掃干凈,用餐區要臺面擦拭干凈,地面清掃干凈,桌椅要求要桌子放整齊,椅子歸位,垃圾的要求是將一次性桌布和垃圾袋帶出教室,扔到垃圾桶中。這些細節性的要求,都是希望學生通過這些實踐后的小舉動來培養出好的勞動習慣,也透過這些小細節從另一個視角明白做任何事都要細心,并且要有責任感。
在本次勞動與技術實踐課結束之后,學生也都表示受益良多,與其他學科的上課模式相比,對于本次課堂實踐的收獲與反思是非比尋常的,學生也更傾向于這種能夠自己動手實踐的課堂模式。在本次課程結束之后,通過總結學生課后提交的課堂反思與收獲,我也總結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在現今社會中,人類已經步入了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的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同時帶動了各門學科的發展,使學科內部更加細化,也讓學科與學科之間互相交叉融合,出現了許多交叉學科綜合學科。知識總量的激增,學科門類的分化增長,促使學生獲得跨學科的知識,但是同時現代經濟、社會問題錯綜復雜,如何合理運用跨學科知識,掌握自主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教師的引導是培養學生注重精神和態度的重要一環。勞動與技術就是可以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能力的一門科目,學生在新興課堂上的實踐對于他們獨立思維和獨立處事的能力是有所裨益的。在蛋撻制作這一課中,學生通過教師前期引導,視頻的啟發,有了對于行動的初步想法,與同學在一起分工明確地規劃蛋撻的制作過程,在制作過程中與同學互相協作完成,從而讓他們明白彼此協作的重要性。制作結束之后,收拾整理好工作臺,從點滴小事就塑造學生注重細節的品格,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從整體來看,學生的實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還有最后收尾時的蛋撻點綴環節中的創新能力都在實踐中有所提升,勞動與技術在學生實踐中有所融合??傊?,教學實踐探究實現了它的教育價值,也實現了它作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載體的作用,從實際應用中實施了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實現了勞動與技術相結合,社會和學術相結合。
本文是北京聯合大學人才強校BPHR2014B02項目、北京聯合大學生化學院勞動關系與勞動法核心課程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勞動關系與勞動法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權威數據揭示:2013年是人口紅利消失轉折點,中國發達地區“用工荒”大潮出現,勞動者的就業要求不斷提高。勞動關系管理的法制化、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和勞動用工的復雜化(勞務派遣、HR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形式大量出現)逼迫人力資源管理轉型。當前社會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重視實踐能力。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課程改革迫在眉睫,如何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對人力資源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需求,是任課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筆者通過與學生座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在教學實施中所遇到的現實情況;以郵寄調查函、電話采訪等形式向企業勞動關系從業人員、人力資源畢業生進行調查;對相關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共同探討研究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難點與重點問題。收集第一手資料,了解企業實際需求的能力是什么,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為教學改革提供依據,總結出當前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
第一,仍偏重理論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環節方面較為薄弱。實踐教學環節是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保證。據調查,畢業生反映最多的問題是感到自己在大學學習過程中,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有效鍛煉。導致大多數畢業生缺乏動手能力,難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在針對企事業單位的調研中,筆者發現目前畢業生具備的基本素質與實際需求不符。雖然不同類型單位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能力要求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但勞動法律法規的應用能力與溝通與協調能力是所有類型組織均十分看重的核心素質與能力。
第二,實踐教學課時過少,實踐指導老師匱乏,實踐教學手段單一,實踐教學過程中缺乏創新性和靈活性,理論教學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實踐當中,造成理論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脫節的現象。
第三,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案例教學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以及促使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在實踐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及有限教學資源的限制,學生對案例教學的滿意度并不高。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課程案例教學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老師認真學習金字塔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金字塔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最早它是由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1946年首先發現并提出的。根據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1,聽講,保留5%;2,閱讀,保留10%;3,聲音、圖片達到20%;4,示范,記住30%;5,小組討論記住50%;6,做中學或實際演練,達到75%;7,教別人或馬上應用,記住90%。這與富蘭克林的名言“告訴我,我會忘記;讓我看,我可能記??;讓我參與,我會明白”不謀而合。即聽講的學習效果最差,教授給他人的學習效果最好。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這種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
因此,教師急需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綜合利用研討式、參與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種教學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提升案例教學的實際效果。以下是筆者在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課程教學改革中進行的探索與建議。
一、讓學生自己選擇和分析案例,在課堂上展示
學生對某方面的知識掌握到一定程度時,就想躍躍欲試,展示自我。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和分析案例。然后專門抽出一定的上課的時間,讓學生到臺上把自己選擇的案例和分析的結果公布于眾,讓全班學生參與討論。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其牢固掌握相關知識,更有利于增進教學相長。把單一的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主動發展的生動活潑的“學堂”,變成師生共同研討的“論壇”。為此學校提供專門的案例圓桌教室非常重要,以便營造良好的討論環境,確保案例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組織模擬法庭
這種模式一般在勞動法課程的后半段運用的比較多,因為課程過半,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勞動法理論知識后,為學生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創造了一個“真實”的環境。讓學生充當原被告雙方的律師和法官或仲裁員,能夠親身體驗到法律職業不同角色的要求。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案例的選擇一定要有典型性和可辯性,能有讓各個角色充分發揮自己才能,施展才華的空間。這需要教師做足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否則根本達不到應有的課堂教學效果。具體而言,教師首先要精心選擇教學案例。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讓學生置身于案例之中,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案例的探討之中。第二,選擇角色,布置任務,分頭準備。這是模擬法庭教學活動的重要階段之一。在這一階段,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分析案情,制作需要的各種法律文書,熟悉相關法律條文、訴訟程序等。第三,模擬法庭結束后,教師組織對模擬法庭庭審活動進行討論,盡量讓每位學生對該案發表意見。在此基礎上,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評,如案件事實是否清楚,運用法律是否正確等。
三、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開放性”教學模式
“開放性”教學模式是針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而創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為此要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專家走進課堂?!罢堖M來”是邀請實務界人士講學,如邀請一些企業人力資源經理、知名律師和資深法官來學校講授部分勞動關系與勞動法實務課程?!白叱鋈ァ笔桥月犝鎸崉趧訝幾h案件仲裁或訴訟庭審。在“勞動法”的教學內容中,“勞動爭議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勞動爭議處理有三個環節:即勞動爭議的調解、仲裁與訴訟。其中勞動爭議仲裁是最重要的環節。勞動爭議仲裁、訴訟的程序與證據的搜集是筆者講授“勞動法”的重點與難點。通過旁聽案件審理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帶領學生到北京市朝陽區勞動人事仲裁院和北京大興區法院旁聽了勞動爭議案件的庭審。學生們全面清晰地了解了勞動爭議案件的審理過程,對勞動法知識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有很大幫助。在現場的感覺和看書看視頻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和看電視劇更是差距很大,現場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法律的嚴肅和嚴謹。他們也意識到必須有深厚的勞動法專業知識與素養,才能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和做好勞動關系工作。同時認識到學習勞動法知識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更為重要,不是為了拿學分,而是它和將來工作息息相關。旁聽案件審理必須重視的環節是:讓學生事先了解一下案件的背景與內容,提前查閱一些相關法律知識,在旁聽庭審的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好地思考,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庭審結束后可以馬上與法官、仲裁員、老師一起討論,把案件的重點梳理,把疑問及時解決,旁聽學習的效果才能更好。與傳統的“一間教室,一位教師,一班學生,教師講,學生記”的“封閉性-灌輸式”課程教學模式相比,“開放性”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更加活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教學空間更加廣闊,教學效果更加好。
實踐教學環節由專業教師擔任,但專業教師往往理論知識充足,實踐經驗不夠。因此,需要積極鼓勵教師取得雙師型任職資格后到企業兼職,或者聘用律師、企業中經驗豐富的人力資源主管擔任實踐教學環節課指導老師。
四、創新實踐教學平臺
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選擇恰當的校外實習基地與學生的課程學習對接,使學生能夠及時進入實習基地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全方位地感知勞動關系管理的實務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在這方面,有的學校嘗試與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共同建立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專家委員會,通過適當的組織形式與有關部門建立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實現現場教學活動和專題教學活動的規范化、制度化。這樣就可以在約定的時間內到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參觀、見習等實習活動,保障實踐教學的順利推進。還可以隨時聘請相關單位的勞動關系專業人士進行專題演講、座談、答疑、研討,保持學生與社會專業人士之間交流,隨時掌握行業動態。此外,可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輔以電子郵件、網絡聊天工具等網絡信息通信工具,搭建信息化、網絡化的技術平臺,使學生與專業實務人員之間形成有效互動。因此需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創設廣闊的實習基地。
參考文獻
[1]伊海燕,劉艷.HR轉型背景下勞動關系與勞動法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4(1)
[2]秦敏,朱亞男.“勞動關系管理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市場,2012(11)
關鍵詞:課堂氛圍;師資力量;教學評價
目前,高中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開展深入到各個學校,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有很大幫助,但是,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勞動技術課堂績效的發揮。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從實踐出發,從課堂實施教學、師資力量建設等各方面出發,提出一些有益于課程建設的意見。
一、創設良好課堂氛圍
目前素質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相關的教學實踐也在全面鋪展開來,但是很多地方還因為高考指揮棒的牽引作用,存在應試教育的導向,這就導致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程不夠重視,導致課堂氛圍不夠好。不夠好的原因在于,學校對課程投入的資源少,教學條件有限,師資力量的傾斜不夠明顯。因此,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重視,認識到雖然它不是主課,但是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為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造好的條件。
二、加強師資力量培養和培訓工作
勞動技術教育師資力量不夠強大是一個通病,往往是能力不強的教師或者專業不對口的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或者專業對口的教師在多年的教授后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與顯示需要不相符,導致師資力量跟不上。這個問題的解決,一方面要依靠高校多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讓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跟得上高中課程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對目前的教師隊伍加強二次培訓,少一些理論性知識,多一點實踐教學知識的培訓,讓他們能夠細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資源,進一步開發課本資源,做好教學工作。
三、構建豐富的課程教學資源庫
目前的教育理論是強調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性,這就對教學資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按照教材來還要去補充豐富的課外教學資源,這對勞動技術教育課程更是難點和教學焦點。學校和科任教師要充分發掘資源,積極開發校內外、課內外、網絡內外的資源,因地制宜地開發、挖掘好的教學資源。同時,要鼓勵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發揮主動性,參與到教育資源開發的實踐中。除了理論性和書本上的教學資源之外,各方面要尤其注重實踐資源的開發和挖掘工作,要多強調實踐對學生能力的鍛煉作用,對實踐性尤其是生活中易采用、易貼合教學要求的資源尤其給予重視。
四、加強教學評價工作
一門課程教學好壞,評價和反饋是關鍵。只有考查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才能評判這門課的教師是否盡心盡力、課程開展得是否有效。因此,要加強對教學的評價工作。一是要拋棄以高考評價一切教學成果的唯一性標準,因為高考對勞動技術教育基本不考查,因此要把勞動技術教育的過程性和結果性、階段性和日常性評價結合起來,考查這門課是否鍛煉了學生各方面能力,培養了他們各種良好的素質,促進了其他課程的同步發展等。二是要加強對學生的評價工作。目前的評價是單向性的,主要針對教師,而忽視了教學另一個主體――學生。因此要做好教學評價配套工作,把對學生的全方面考查納入課程評價的視野中來。比如可以考查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是否有意識地運用了各種技術方面的思想,是否使用了技術工具,還可以考查學生在物理學習中是否有意識地利用了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等等。只有通過這些更加多元的評價,才能讓評價體系更加科學有效。
總之,勞動技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的發展也存在很多問題,有待于各位同仁在教學中加以認真解決,這樣才能教好學生,做好課程建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