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8 17:26:01
序論:在您撰寫市場監管行政執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正確處理好治標與治本的關系
加強監管執法工作,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這是工商行政管理根本目的現實需要。治標與治本是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體,治標是治本的前提和基礎,治本是治標的深化和發展,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我們必須科學統籌,把治標與治本內在地統一起來,貫穿到監管執法具體工作的各個環節。監管與執法的實踐再次表明,治標只能暫時遏制問題的發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些年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問題之所以禁而不止、查而不絕、打而不死,往往與重視治標、忽視治本有直接關系,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常有不滿的反映。因此,在注重治標的同時,應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治本上。在提高執法隊伍素質方面,既要加大各種培訓力度,切實提高監管執法能力和素質,又要針對監管社會主義大市場的要求創新執法理念,堅決摒棄一些簡單、粗暴、不文明的執法行為;既要使具體工商行政行為法治化、透明化、文明化,又要徹底改掉以往個別執法人員執法時的“霸氣”、“吃拿卡要”的匪氣以及拿腔拿調的“習氣”。在抓源頭方面,既要從產生問題的關鍵環節抓,把好市場準入關,又要健全各項制度和規范,堵住源頭,清除隱患,讓違法者無空子可鉆。在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方面,既要加大查處力度,又要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使違法者在受罰時不感到“山窮水盡疑無路”,而是在既受罰又受教育過程中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既要使其知法、懂法,知曉由違法產生的嚴重后果及應負的法律責任,又要使違法者在心悅誠服地接受處理過程中切實感受工商部門雪中送炭的溫暖,從根本上幫助受罰者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畏具心理的陰影中擺脫出來,變“冤家”為“親家”,引導廣大經營者加強自律,守法經營,贏得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偠灾?,要通過標本兼治,真正讓合法規范的經營活動在市場中如魚得水,讓違法違規的經營活動在市場中寸步難行。
二、正確處理好重點查處大案要案與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關系
重點查處大案要案與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問題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各有側重,但目標一致,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我們必須把重點查處大案要案與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統一于監管執法的全過程。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時期,誘發制假售假的諸多因素依然存在,違法案件仍會出現階段性高發的趨勢。因此,要繼續保持監管執法和從嚴查辦違紀違法案件的強勁勢頭,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一批大案要案,依紀依法從重從快打擊違法分子。要通過加大監管執法力度,讓群眾有安全感;要通過案件查處,遏制假冒偽劣商品蔓延的勢頭,積極促進損害群眾切身利益問題的解決。人民群眾非常贊成和支持我們工商部門重點查處大案要案,同時也迫切希望解決好他們身邊的、損害他們切身利益的合法權益問題。我們一定要站在“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政治高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對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群眾反映強列的難點、熱點問題,如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電信強制、就醫收費過高、食品衛生臟亂差、欺詐消費問題突出、售后服務難以保證、“三包”責任難以落實、馬路市場和流動攤點清理難、防火安全有隱患、劣質化肥農藥和裝飾裝璜材料充斥市場等問題重點加以解決。要通過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到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實際成效,從而充分調動人民群眾與工商部門攜手共同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積極性,激發人民群眾參與投訴和舉報的熱情,為監管執法和大案要案查處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正確處理好監管執法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
工商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工商監管執法這種特殊的行政手段來為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監管執法與優質高效服務不是簡單的“白臉”、“紅臉”、“笑臉”,它們兩者之間是辯證的統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沒有監管執法就會缺少優質高效服務的貼近度,因為優質高效服務是監管執法本質的體現,而沒有優質高效服務,就會出現監管執法的盲目性,因為監管執法是優質高效服務內容的延伸。只有通過嚴格執法監管與優質高效服務才能維護規范有序的市場運行機制,才能為發展營造出良好的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講優質高效服務,但絕不能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由,對當地的經濟違法行為大開綠燈,對地方保護主義熟視無堵。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從維護法律尊嚴、維護統一的市場經濟秩序的角度,嚴格監管執法,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強力推進地方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堅持執法與服務同步,監管與規范并舉,樹立大服務理念和大服務意識,確立規則導向型、市場導向型的“服務型工商”新理念,真正把監管執法過程變成為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為企業排憂解難的過程,寓監管執法于高效服務之中。當前在監管執法上,要盡快實現“五個轉變”:即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監管執法理念向現代監管執法理念轉變;由監管集貿市場向監管社會主義大市場轉變;由監管單一經濟主體向監管多元主體轉變;由著重微觀管理向運用法律和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管理轉變,由運用現行的法律法規監管向遵循國際通用法則轉變。該管嚴的一定不能放松,不該放的要堅決堵住,始終以忠于職守的職業風范、清正廉潔的高大形象、勇于負責的可貴精神、執法如山的堅強威力,為企業公平競爭托舉一枚紅色盾牌;以責無旁貸的無私奉獻精神,為經濟振興保駕護航;以義不容辭的神圣使命感,為經濟繁榮竭盡全力;以丹心昭明的博襟,為服務經濟發展撐起一片萬里晴空。
一、實施市場巡查分析辦法的背景與意義
所謂市場巡查分析,就是對管轄區域的各類市場主體進行動態化、綜合性的日常巡查,通過每月定期召開分析會議,對匯總的巡查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定性研究,掌握市場主體發展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措施,為科學決策提供前瞻。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市場巡查“巡不到位”,發現問題“查而不細”,現場處置“開花無果”等問題,分局多次組織對《市場巡查分析辦法》(下稱《辦法》)進行論證、指導和修正。該《辦法》于2009年11月正式出臺、2010年試點實施、2011年全面推廣。實踐證明,它是新形勢下帶好隊伍,干好工作,全面落實《基層工商所工作規范》的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是對“網格責任模式”、“經濟戶口”管理的補充和深化、完善和配套,具有可行性、實用性與操作性。
(一)創新工作模式,實現科學監管的必然要求
面對多層次市場體系、多元化市場主體和紛繁復雜的市場行為。工商部門必須改革固有的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工作模式,實現監管領域由低端向高端轉變、監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細轉變、監管方法由突擊性整治向日常規范監管轉變、監管手段由傳統型向現代化轉變,逐步實現監督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實施市場巡查分析辦法,用動態的檢查方式對各類市場主體進行不間斷、全方位的流動巡查,及時發現和處理市場中出現的各種矛盾,查處違法違章行為,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促進職能到位,服務經濟發展的有力舉措
市場巡查是工商部門獲知市場主體動態信息的手段?;鶎庸ど虣C關尤其是工商所,把市場巡查作為履行市場監管職責的切入點,運用科學高效的巡查模式,對市場主體的各種行為進行動態化監督檢查。巡查分析就是對巡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的思路與對策,形成分析報告,為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和工作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實現工商部門服務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
(三)強化日常監管,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途徑
市場巡查具有基礎性、綜合性的特點,是維護市場秩序的基礎性工作。全面實施市場巡查分析辦法,有利于及時掌握市場運行中帶有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采取相應措施,防患于未然,使監管效能最大化。
(四)整合行政執法,創建“五無”監管區的有效手段
市場巡查分析辦法是對“網格”監管模式、《基層工商所工作規范》和“經濟戶口”管理的延伸與細化,是整合行政執法資源,推進“五無”創建的有效手段。只有通過全面實施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市場巡查分析,澄清底子,建立臺賬,完善“經濟戶口”,才能實現創建“五無”監管區的總目標。
(五)規范監管行為,打造高素質隊伍的重要平臺
全面實施市場巡查分析辦法,要求監管人員必須具備較全面的業務能力,包括對工商法律法規的熟悉、巡查記錄表格的填寫、法律文書的使用、現場處置手段的運用、巡查情況的搜集、數據資料的錄入、監管情況的歸納判斷以及巡查分析報告的撰寫等。
二、實施市場巡查分析辦法的做法與要求
市場巡查分析辦法涵蓋內容多,條文聯系緊,操作要求高。在實施過程中,分局注重科學性、嚴肅性和規范性,從大處著眼,從小處人手,著力做細、做實、做好實施前、中、后的一系列T作。
(一)巡查堅持“五統”
1.統一組織與領導。分局、工商所分別設立市場巡查分析領導小組,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組織領導機制,明確巡查監管工作目標,建立實施市場巡查分析的兩級監管機制。2.統一對象與形式。巡查的對象統一為轄區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個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巡查的內容是各類市場主體的經營資格、經營行為和義務責任、自律制度。巡查的形式采取日常巡查、重點巡查和專項巡查相結合。3.統一操作與要求。市場巡查流程包括:擬定計劃、確定人員、明確責任、巡查錄入、現場處理、分析報告、立卷歸檔、建立臺賬等八個環節。每個“網格”責任區組成兩人以上巡查小組,圍繞工作主題開展巡查。巡查堅持統籌兼顧,將市場巡查貫穿于市場監管全過程,各項監管工作通過市場巡查來體現。4.統一表格與報告。為了減輕巡查人員的工作量,分局統一設計了《市場巡查監管登記表》,并對市場巡查分析報告的形成、撰寫要求作了統一規定。在局所兩級市場巡查分析會議的基礎上,形成市場巡查分析報告。5.統一考核與考評。分局統一制定了《市場巡查分析考核評分表》,對單位和個人的考評進行細化和量化,并將考評結果與年度績效考核、評先評優、職務晉升掛鉤。
(二)分析把握“三性”
1.分析會議的及時性。每月最后一個星期,工商所召開巡查分析會,對“網格”監管責任區反映上來的巡查情況進行分析、判斷,找出問題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議,寫出書面分析報告。分局及時召開巡查匯總會,匯總巡查信息,撰寫分局市場巡查分析報告,提出解決的思路與對策,并報送當地黨委、人大、政府和市局。2.分析報告的規范性。分析報告由基本情況、問題與原因、措施與對策、建議與請求四個部分構成,要求做到講情況、擺問題具體明了,分析原因深入透徹,采取的對策切實可行,建議與請求合乎實際。3.分析結論的應用性。對市場巡查分析報告中反映的個案問題實行跟蹤問效。責令糾正的,在下個月巡查回訪前整改到位,立案查處的,跟蹤調查處理結果。對市場分析報告中反映的普遍性問題,制訂工作方案,整合執法資源,明確整治目標,開展專項整治。對市場巡查分析報告中反映的屬于其他部門職責的問題,報告相關部門。對分析報告中涉及社會穩定、社情民意的重大事項,抄報地方黨委和政府。同時,根據市場主體發展運行動態,形成專題分析報告,為政府宏觀經濟調控和決策服務。
(三)認真落實“三嚴”
1.組織嚴密。分局成立市場巡查分析領導小組,工商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2.操作嚴謹。工商所按照市局、分局的工作目標和專項整治行動,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市場巡查工作計劃。按照“網格”責任區劃分若干巡查小組,巡查人員緊緊圍繞工作主題開展市場巡查。要求巡查人員整理好巡查監管資料,按主題立卷歸檔,完善動態監管檔案,建立巡查工作臺賬。3.考核嚴格。分別制定單位和個人的考評細則,層層簽訂責任狀,一級對一級負責,確?!掇k法》推行工作的落實。
(四)黨委做好“五保”
1.人力安排確保到位。分局黨委根據精局強所的
總原則,全面調整充實股所班子力量,轉崗換崗85人,為想干事的人創造機會,為能干事的人搭建舞臺,為干成事的人爭取位子,給不干事的人提出要求,使分局上下呈現出勤奮務實,敬業奉獻,積極進取的良好風氣,為做好市場巡查分析夯實了組織保障。2.財力經費確保到位。在2010年的基礎上,根據各所的工作量,酌情增加基層工商所經費預算,工作經費分別增加10%-15%。同時,打破財務預算常規,把獎勵經費作為專項經費列入預算,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做好市場巡查分析工作。3.督查落實確保到位。通過研討會、市場巡查分析會,促使干部加深對《辦法》的理解。同時,建立和完善十三項制度,形成環環相扣,科學合理的工作機制,確保市場巡查分析落到實處,收到實效。4.獎優罰劣確保到位。按照獎優、治庸、罰懶的原則,出臺了《績效考核辦法》,由分局班子考核股所長,股所班子考核一般干部。建立獎勵和問責制度,充分發揮督查、問責、激勵和約束作用。5.問題解決確保到位。制定《市場巡查手冊》,規范巡查行為,規定巡查程序和內容,做到日有巡查記錄,周有巡查安排,月有分析報告,年有巡查分析總結。成立市場巡查分析領導小組,對巡查中發現的疑難問題把脈會診、提出解決方案。做到發現問題不積壓,解決問題不拖延,處理問題不過月。
三、實施市場巡查分析辦法的收獲與成效
2011年,分局在試點運行的基礎上,對《辦法》進行了充實和完善?!掇k法》的實施優勢明顯,效果凸顯。
(一)拓寬了監管領域
通過市場巡查分析,找到了市場監管的“真空”和“盲區”,延伸了監管觸角,巡查范圍已拓展到了經紀人、建筑、房地產、交通運輸、物流、金融、保險、勞動力市場等領域;巡查內容上更加深化了對商標、廣告、消費投訴、合同等方面的監管,分門別類建立了轄區食品經營、農資經營、高危行業經營、注冊商標等監管臺賬和檔案。
(二)提升了執法效能
分局通過多次巡查分析,認為傳銷禁而不止、打而不絕的原因錯綜復雜,必須實行綜合治理。區政府審定分局提交的專項巡查分析報告后,決定構建政府主導,工商、公安牽頭,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社區和居民參與的禁傳打傳機制,并召開創建無傳銷區動員會,著力做好“大宣傳、大創建、大整治、大監管、大回訪”,有效地遏制了傳銷蔓延勢頭,全省首個“無傳銷區”落戶珠暉。
(三)推進了專項整治
無照經營的查處是市場監管執法的一大頑疾。分局通過反復市場巡查與分析,找到了難以根治的內外原因,除了當事人因違法逐利之外,辦理前置許可審批門檻高、手續繁、收費多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基于此,分局報請區政府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查處取締無證無照經營行為工作機制的通知》,成立珠暉區查處取締無照經營行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政府統一組織領導的綜合治理工作機制,把職責劃分到區屬15個職能部門。至2011年7月,引導辦照478戶,限期辦照194戶,抄告相關部門162戶,整治取締48起,立案查處58起,規范懸照1500余戶。
(四)破解了監管難題
分局通過市場巡查分析,針對農資經營場地分散、季節性強、監管難度大的特點,實行“工商主導、協會倡導、主體參與、社會監督”和“統一模式、統一要求、統一制作、統一實施”的監管模式,引導和督促轄區38家農資經營戶建立了行業自律、信用等級評定等制度,使承諾書、公開信、監管信息欄全部上墻。幫助個體私營經濟協會率先在城區成立了珠暉區個體私營經濟協會農資行業分會,加強行業自律,推進誠信建設,為實現農資市場“五無”目標奠定了基礎。衡州工商所積極聯系行業協會,通過創建“食品安全監管示范市場”、“食品安全示范經營戶”活動,增強行業自律意識和經營者的誠信意識,規范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五)加強了隊伍建設
市場巡查分析辦法既對干部職工的日常工作該干什么、怎么干提供了菜單式服務,又對工作效果、紀律要求作出了明文規定。廣大干部職工思想上得到了洗禮,作風上得到了砥礪,能力上得到了錘煉,心系發展想干事,勇于擔當敢干事,提高素質會干事,創先爭優多干事,為民謀利干好事已成為一種精神追求,涌現了一批學習標兵、服務標兵、監管能手、辦案能手。近兩年來,分局共獲得各種獎勵和榮譽稱號16(項)次。
現代經濟實質上是市場經濟、創新經濟、法治經濟。
第一,市場經濟。現代經濟的基礎是市場經濟。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就須進一步簡政放權:向市場、企業、社會放權。三中全會決定通篇是放權,是可以、能夠、允許,而不是禁止、不能、限制,充分調動企業、公民創新、創業、創造的積極性。今年3月開始的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全面展開的,成效顯著。截至9月底,新登記注冊企業223.29萬戶,同比增長57.9%。
第二,創新經濟?,F代經濟的核心是創新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關鍵靠創新,需要激發市場、社會創新活力。第三,法治經濟?,F代經濟的本質是法治經濟。自然經濟是人治經濟,計劃經濟是權力經濟,市場經濟說到底是法治經濟。應把市場主體放出管制的“籠子”,放進法治的“池子”。
改革的動力、紅利實質上就是制度的動力、紅利。
10月1日開始實施的《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看似條文不多(共25條),但是第一次通過建立企業信息公示制度來創新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對企業的信用約束,保障交易安全。這樣既鼓勵創新創業,激發市場活力,又加強了自律和監管,以一項具體制度撬動了整體市場活力,釋放了改革紅利,十分重要,作用也將很大。
二、重視“三項監管”
市場經濟不是放任自流、不要監管,放松審批后更須加強監管。
第一,事前監管。之前,一講事前監管就是審批,實際上事前監管不限于審批。當然,審批制度改革不是全盤否定審批,而是由于審批大多擴張了行政權力、窒息了市場活力,必須大幅削減。真正關系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網絡安全、生產安全、食藥安全、環境安全的還是應保留審批,但市場競爭機制可以調節的,公民、法人可以自主決定的,行業組織、中介機構可以自律管理的,行政機關事后監管能夠解決的,應堅決削減。同時,應善于運用標準等方式代替審批,不符合標準的依法處置。
關鍵詞:監管制度;信息紕漏制度;市場自律管理
中圖分類號:D912.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36-0130-02
證券市場是個高風險市場,也是一個涉及眾多社會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特殊市場,證券發行是開展證券活動的源頭,規范證券發行市場是證券市場有序、合理、高效運行的有力保障,有利于促進經濟的活躍飛速發展。
一、我國證券發行市場管理的現狀
《證券法》第5條規定:證券的發行、交易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第7條規定: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依法對全國證券市場實行集中統一監督管理。而我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即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是國務院的直屬機構,是全國證券期貨業市場的主管部門。可見,我國目前實行政府集中管理模式的監管模式。
第一,雖然集中型監管模式的監管機構脫離于證券市場的當事人之外,避免了沖突,能夠兼顧證券業和投資者的利益,可以促進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提高資本的流動性和證券市場的國際競爭力,使政府管理具有嚴肅性、公正性和權威性,但是該模式使市場的獨立運行缺乏足夠的保證,同時使監管活動與市場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監管機構難以對市場變化做出及時的反應,自律性組織缺乏發揮其獨特功能與作用的空間和環境,使自律監管與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無法做到相互協調與配合。
第二,我國股票發行的主體是股份有限公司,債券發行的主體是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但《證券法》確立的核準制度只是針對股票的發行,對公司債券卻保留了公司債券發行的審批制,形成了核準制與審批制并行的制度結構。這種造成審核機構分立,導致股票發行和債券發行使用不同的程序,股票發行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核準,公司債券向國務院授權的部門申請審批。然而,這種二元結構卻欠缺合理性:因為通常投資公司債券的安全性要比投資股票的安全性大。證券發行審核制度的二元結構,需要用兩套內容職責基本相同的機構、內容相差不大的監管體系管理證券發行市場,這不僅加重了證券市場的監管者的管理者對證券市場監管費用的負擔,同時也加重了證券發行人的發行成本及相關人員的費用負擔,成倍地增加了發行人的信息公開成本。此外,按照《證券法》規定,證券發行的核準權或審批權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國務院授權的部門行使。這里所說的“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是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部門。可見,目前我國在證券發行市場即一級市場,由證監會、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共同行使監督權。證券的二級市場,統一由證監會負責監督。這種做法割裂了證券市場監管的統一性。
第三,我國《證券法》規定發行證券的條件有: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有符合《公司法》《證券法》的法律條件;具有持續盈利能力、良好的財務狀況的經濟條件,還有兜底條款即國家批準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但是《證券法》并沒有規定怎樣的產業政策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雖然依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可以判斷一般的產業政策是否屬于國家的產業政策,但對有些邊緣產業的發展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就很難判斷,這給發行人、投資人以及執法部門留下法律的空白,不利于法制的統一。而且持續盈利能力、良好的財務狀況這一經濟條件是需要信息披露制度實現的,而我國目前信息披露制度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披露信息的內容過于程式化,缺乏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應具備的行為習慣,對披露制度的及時性、完整性、真實性、準備性標準模糊不清,沒有良好的實施機制以及缺乏相關的責任制度。
第四,我國《證券法》證券發行的方式有多種,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不同的發行方式。按照證券承銷機構是否承銷發行為標準,分為直接發行和間接發行。按照發行對象的范圍不同分為公開發行和間接發行。根據過節通行的做法,證券發行實踐中存在“公募”和“私募”兩種方式。所謂“私募發行”是指發行人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以募集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許多國家規定向五十人以上募集基金的,如沒有其他特殊情況,應視為“公募”。我國證券法對非公開發行的證券的發行未做明確界定,造成了法律適用上“私募”未做出明確的規定。事實上,我國股份公司私募發行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例如B股大部分是私募發行,“大眾交通”向“大眾科創”定向增發A股也屬私募發行。但目前監管部門對私募發行仍按特例操作,其應按何種程度報經批準,如何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以及如何控制風險等問題均缺乏法律的明確規定。
第五,在證券發行的程序中,我國《證券法》明確規定,發行證券必須經過制作發行方案、申報、受理、審核四個程序。其中制作發行方案中,必須有券商的推薦函、會計師事務所的財務報告、評估事務所的評估報告以及律師事務所出具描述公司所有問題而做出的律師建議書。因此,在證券市場中,中介結構發揮著重要作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是判斷上市公司資產質量、經濟效益與發展前景的最重要依據;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是判斷上市公司設立及運行合法性的重要依據。然而,凡是存在利益的地方,就存在利用非法手段獲取利益。因此,有些將股票發行市場作為獲取資金的唯一動機,為獲得在證券市場上公平發行股票的資格,他們利用各種手段打通社會關系,騙取中介機構出具虛假材料或饋贈公司股票的方式行賄使驗資機構違背事實甚至幫助其編造事實出具虛假報告。
二、針對我國目前發行市場的監管問題采取的措施
以上從證券監管模式、證券發行的主體、條件、方式、程序等方面論述了我國證券發行市場監管的不力,應采取以下措施:
1.實行證券行業監管為主,國家證券管理機構監管為輔。經濟法是在市場失靈和國家干預失效的情況下應運而生的。李昌麒教授認為:市場自身可以解決的問題,國家就不應去干預;市場通過自身內部組織可以克服的,國家也不應該去干預。只有那些市場通過自身的運作規律和相互作用無法克服的,國家才應該干預。而證券法作為經濟法部門的一個下位法,在實行證券監管過程中,我認為應采取證券交易所和證券業協會等證券業自律組織調整證券業市場的監管,在證券業自律組織無法實現或出現自身無法克服的證券問題時,再依靠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的國家證券監管機構管理。雖然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是政府為了消除當時證券交易所遍地開花的分散狀態,實現集中交易的制度安排,是從分散的柜臺交易到集中的交易所交易的強制性制度變遷,但在這種自律精神的嚴重缺失的制度下,我們恢復市場運行的一般規律,加強證券業自律管理,證券發行市場才會有序合理穩健運行。因此,在股份制有限公司在發行股票,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在發行公司債券時,應先符合本行業規定的各種條件,然后國家證監會進行必要的復核,對符合條件的公司允許其發行證券。這有利于既保護證監會作為中央政府的直屬機構的權威性,又保護證券發行的效率性和專業性。
2.界定產業政策范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規范證券發行市場的條件。首先,證券業協會應依據法律法規以及現實經濟情況,對國家的產業政策適時地作出明確的界定。比如可以借鑒經濟學社會學各界對產業政策進行界定:它是相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由各個生產條件,生產要素包括資源、勞動力)確定一個有利本國經濟發展的方式。我國的產業政策有:優先發展傳統產業(包括加工業、采掘業、農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公路、橋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產值如煙草業、發電廠、化工廠等,社會保障性如保障性房地產市場進行的扶持等等。
然后,完善我國證券發行市場上的信息披露制度。證券市場的基本功能在于為融資提供一個直接的渠道,而影響這一功能正常發揮的關鍵因素首先是市場價格是否能根據有關信息而自由變動,其次是證券的相關信息是否能充分披露和均勻分布,而信息披露制度是這兩個因素的決定性因素。目前,我國信息披露制度的價值有點扭曲。信息披露只要把影響市場價格的信息及時、準確、真實、完整給予披露即可。但我國的投資者很不成熟,由政府先判斷哪一企業是“好”的企業,再由投資者去投資,這不利于投資者對其投資風險的承擔,不利于證券發行主體信息披露的意識以及不能充分調動社會的力量,不利于證券發行信息披露行為的監管。因此,應細化承擔信息披露的主體、內容以及根據社會經濟情況適時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同時增強證券發行主體信息披露意識,實行國家監管和社會監督相接合的信息披露監管制度。
3.明確規定私募發行證券方式,同時強化中介機構的自律管理。雖然我國很多證券業中介機構實行嚴格審批制有利于規范對中介機構的監管,但它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介行業的做大做強。因為行業準入容易造成一個壟斷利益階層,人為的壟斷使得同行業間的競爭變得相對寬松,從業者就缺乏較強的動力去提高業務水平,缺乏開拓新業務的類型,缺乏尋找如何發展壯大增強競爭力的方式,容易形成規模小、業務領域有限、業務水平低、服務意識差的局面。所以應強化中介機構的自律,取消行業準入制度,保障中介機構自由充分競爭,實現公平競爭機制。同時,建立完善的行業內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保障機制,保障證券業中介機構自身的權責統一。
三、結語
經過對我國證券發行市場簡短的分析,我們不得不認識到注重以證券業自律監管為主,以證券國家監管為輔的經濟法律依據和制度設計的必要性。同時從證券法對證券發行的主體、條件、方式及程序方面規定的不確定性造成監管的不力出發,得出我們必須完善立法的有關規定,確定國家監管的可操作性,在確保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證券發行市場的權威性的同時加強證券業自律管理的證券發行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1]劉春竹.證券發行監管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2.
[2]李松霖.證券發行監管法律制度比較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5.
———我們在治理整頓農資市場監管中的幾點做法
為推進“三農”問題的解決,維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村社會的穩定。我們__工商局結合工作的實際和農資市場的發展現狀,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以查源頭、抓重點、促實效的工作思路,大膽探索農資市場監督管理的新路子,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農資連鎖經營,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農民群眾
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級貧困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0。如何促進我縣的農業生產,保護農民群眾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打擊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營造農資生產經營發展的良好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們從實際出發,注重調查研究工作,深入全縣各鄉鎮走訪,收集第一手資料,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出現的結癥,尋求解決辦法。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在農資經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營市場過亂、價格過高、質量無法保證、出現了農資糾紛無法投訴等問題。為更好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好務,切實解>:請記住我站域名/農業生產中的具體問題。一是我們積極與縣供銷社、農資部門聯系在全縣范圍內推行農資連鎖經營;二是加強對農資銷售的宣傳,使農民群眾購買到合格、有質量保證、正當渠道的農資產品;三是建立銷售網絡,我們與農資企業和農業主管部門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則,在每個鄉、鎮、村有經營能力的個體工商戶或群眾中建立經銷點,實行產前產后一條龍的服務,由農資經營企業與愿意從事農資經營的群眾或個體工商戶簽訂經營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權、利關系,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服務規范和統一銷售價格的連鎖經營農資的模試。既保證了農資銷售的質量,方便了農民群眾,又使農民群眾發現購買的農資有問題有了索賠的具體對象,從而對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對農資經營的入口關,規范經營行為
為了搞好農資銷售經營,確保農民群眾利益不受侵害,我們從一開始就對農資經營的入口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將其排除在關口之外。由我們牽頭組織技監、農業部門在縣上的重點集鎮集中召開農資連鎖經營暨農資市場管理工作現場會,大力宣傳農資連鎖經營、農資市場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進行連鎖經營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體的工作中,要求從事農資經營的個人或企業,按照農資經營的要求,提供《農資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的復印件和代銷協議,到所轄區工商所辦理經營《營業執照》方可從事農資經營活動。我們這樣做,既可使從事農資經營的經營戶大膽地進行經營活動,為農民群眾提供良好的農業生產方面的服務,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無利可圖,失去發展的空間,防止了假冒偽劣農資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凈化我縣農資市場的經營環境。
三、加強對農資市場的治理整頓工作,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
一手抓農資市場的網絡建設,一手抓農資市場的治理整頓,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保證我縣農資市場的健康、穩定、有序的發展。在此我們利用春耕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并結合我縣農資市場的實際,對我縣農資市場進行治理整頓。特別將種子、農藥、化肥等春耕農資重點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管理和監測的力度。深入鄉、村、銷售點、重點市場和經營企業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取締。我們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農資規定的資格要求;二查是否有《農資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三查進貨渠道、進貨數量、經營品種和出廠合格證、是否建立了銷售臺帳等。在進行集中檢查的同時,我們還注意了平時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加強平時巡查和監測,充分發揮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嚴厲打擊銷售和生產假農資、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縣共查處違法經營戶12家;受理消費者投訴65起;為農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5萬余元。
四、充分發揮“12315”投訴舉報的作用,積極為農民群眾辦實事
在目前經濟生活中,作為農民還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護,是關系到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關系到工商行政管理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為此我們始終把農民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積極受理農民群眾的投訴,并限定時間完成。二是把受理群眾投訴與辦理經濟違法案件結合起來進行,不僅要讓農民群眾受到的經濟損失得到補償,而且要使違法者由于經營偽劣、假冒農資給農民群眾造成的危害得到應有的懲罰;三是建立舉報網,公開舉報電話。隨時隨地接受群眾舉報,讓群眾投訴有門,舉報有望,使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們要求“12315”舉報中心的工作人員要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保護神。做到人民群眾利益無小事,通過“12315”投訴舉報中心的工作,來樹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和執法的權威,努力把“12315”職能運用好,發揮好,成為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一、推行農資連鎖經營,更好地服務于廣大農民群眾
我縣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級貧困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0%。如何促進我縣的農業生產,保護農民群眾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打擊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營造農資生產經營發展的良好環境,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我們從實際出發,注重調查研究工作,深入全縣各鄉鎮走訪,收集第一手資料,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出現的結癥,尋求解決辦法。通過調查我們得知,在農資經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營市場過亂、價格過高、質量無法保證、出現了農資糾紛無法投訴等問題。為更好地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好務,切實解決他們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問題。一是我們積極與縣供銷社、農資部門聯系在全縣范圍內推行農資連鎖經營;二是加強對農資銷售的宣傳,使農民群眾購買到合格、有質量保證、正當渠道的農資產品;三是建立銷售網絡,我們與農資企業和農業主管部門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則,在每個鄉、鎮、村有經營能力的個體工商戶或群眾中建立經銷點,實行產前產后一條龍的服務,由農資經營企業與愿意從事農資經營的群眾或個體工商戶簽訂經營協議書,明確雙方的責、權、利關系,實行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服務規范和統一銷售價格的連鎖經營農資的模試。既保證了農資銷售的質量,方便了農民群眾,又使農民群眾發現購買的農資有問題有了索賠的具體對象,從而對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對農資經營的入口關,規范經營行為
為了搞好農資銷售經營,確保農民群眾利益不受侵害,我們從一開始就對農資經營的入口進行嚴格的審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將其排除在關口之外。由我們牽頭組織技監、農業部門在縣上的重點集鎮集中召開農資連鎖經營暨農資市場管理工作現場會,大力宣傳農資連鎖經營、農資市場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和進行連鎖經營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體的工作中,要求從事農資經營的個人或企業,按照農資經營的要求,提供《農資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的復印件和代銷協議,到所轄區工商所辦理經營《營業執照》方可從事農資經營活動。我們這樣做,既可使從事農資經營的經營戶大膽地進行經營活動,為農民群眾提供良好的農業生產方面的服務,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無利可圖,失去發展的空間,防止了假冒偽劣農資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凈化我縣農資市場的經營環境。
三、加強對農資市場的治理整頓工作,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
一手抓農資市場的網絡建設,一手抓農資市場的治理整頓,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保證我縣農資市場的健康、穩定、有序的發展。在此我們利用春耕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并結合我縣農資市場的實際,對我縣農資市場進行治理整頓。特別將種子、農藥、化肥等春耕農資重點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管理和監測的力度。深入鄉、村、銷售點、重點市場和經營企業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取締。我們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農資規定的資格要求;二查是否有《農資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三查進貨渠道、進貨數量、經營品種和出廠合格證、是否建立了銷售臺帳等。在進行集中檢查的同時,我們還注意了平時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加強平時巡查和監測,充分發揮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嚴厲打擊銷售和生產假農資、坑農害農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縣共查處違法經營戶12家;受理消費者投訴65起;為農民群眾挽回經濟損失8.5萬余元。
四、充分發揮“12315”投訴舉報的作用,積極為農民群眾辦實事
在目前經濟生活中,作為農民還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護,是關系到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關系到工商行政管理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為此我們始終把農民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高興不高興當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積極受理農民群眾的投訴,并限定時間完成。二是把受理群眾投訴與辦理經濟違法案件結合起來進行,不僅要讓農民群眾受到的經濟損失得到補償,而且要使違法者由于經營偽劣、假冒農資給農民群眾造成的危害得到應有的懲罰;三是建立舉報網,公開舉報電話。隨時隨地接受群眾舉報,讓群眾投訴有門,舉報有望,使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我們要求“12315”舉報中心的工作人員要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保護神。做到人民群眾利益無小事,通過“12315”投訴舉報中心的工作,來樹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和執法的權威,努力把“12315”職能運用好,發揮好,成為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五、我們在抓農資監管工作中的幾個特點
一是局領導一班人十分重視農資監管工作,把農資監管工作列入工作的議事日程,經常研究和關心農資監管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抓好對農資監管工作的領導,并從人員調配、車輛使用、工作協調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推動了農資監管工作開展。二是著強調了為農民群眾服務的思想,一切為了群眾,并把它貫穿于我們工作的始終。三是注意了對農資經營工作的網絡建設,在全縣的重點鄉鎮和村進行布點、建點,保證了銷售渠道的暢通和銷售農資的質量。四是積極發揮工商行政管理的職能作用,加強了對農資生產經營的監督管理和日常巡查工作,嚴厲打擊坑農民害農的不法行為。五是發揮“12315”舉報投訴中心的積極作用,積極為農民群眾排憂解難,切實保護好群眾利益。
關鍵詞:市場環境;藥品行業;監管;法律規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對于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藥品行業,人們也逐漸給予了一定的重視與關注。在市場競爭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加強對藥品行業的監管與法律規制顯得至關重要,其不僅影響本行業的發展,且對公眾的健康安全具有密切的聯系。
1 藥品行業市場監管的重要性
在現代化的藥品行I領域中,市場監管主要是指對市場上的主體行為現狀進行一定的限制、約束,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市場的發展。當前,在市場競爭意識不斷增強的情況下,如何加強藥品行業的監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在實際生活中,藥品行業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進行藥品監管的操作中,其要求相關藥品監管部門對藥品企業的生產、藥品銷售的行為等進行科學合理的限制與約束,以進一步促進藥品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于藥品行業市場來說,其本身便具備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特點,加之在整個藥品市場中其經常發生相關信息不對應的現象,而這便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藥品行業的監管顯得至關重要。國家通過對藥品市場的必要監管,可以有效地維護整個市場秩序,并有效地保障市場的正常競爭秩序,維護公眾的合法權益。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對藥品行業進行監管也是有效實現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一條規定:“為加強藥品監督管理,保證藥品質量,保障人體用藥安全,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和用藥的合法權益,特質本法。”這是我國藥品監管執法的法律依據,也是我國藥品監管立法的目的,而為了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我國藥品監管部門及其相應的工作人員則需切實履行相應的職責,并在藥品的研制過程中對其進行合理、合法的監督管理,以進一步保障藥品市場的有序發展。
2 藥品行業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國家部門對藥品行業領域的監管作業已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與關注,但是在實際的經濟市場運行過程中,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影響著我國藥品行業的發展。目前,就我國藥品行業市場監管的現狀來分析的話,其中存在的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相應的分析。
2.1 缺乏明確的藥品監管主體職權
在藥品行業領域中,其監督管理機關及其職權是法定的,而對于其相關的職權我國相關法律對此也作出了相關的規定,但是對于其中某些執法主體的權限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例如,一些國家規定的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其他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無權設立行政許可會存在互相違背的現象,而這種藥品行政許可設定部門權限的不明確會給藥品監管行政法工作帶來極大的困擾。同時,在對藥品廣告的監管方面中,其往往會有藥品監管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同時對此執行相應的管理,從而極易造成兩大部門在執法時產生分歧,致使藥品廣告的管理無法落實到實處。由此可見,在我國藥品的監管過程中,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藥品行業的發展,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藥品監督管理體制還無法適應我國現代化的基本國情,加之各個不同的部門在職責上都存在相互交叉的部分,或者各部門職責銜接不到位問題,從而容易使實際的監管工作受到影響。
2.2 藥品行業市場監管法律監督力度不夠
在藥品行業領域中,法律監督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藥品執法監督體系,以加強依法監管能力的建設,促進藥品行業領域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作業過程中,藥品行業市場監管法律監督力度不夠則是其中存在的一大問題。對于我國藥品監管系統來說,其未明確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職責,且對監督管理部門也沒有設置專門的法制機構,法制人員的缺乏、法制機構的不協調等問題都嚴重影響到藥品行業的監管作業。此外,由于整個藥品行業缺乏一定的監管監督體系,因此工作人員之間也便缺乏良好的溝通,對于監督檢查中存在的問題也不能及時地進行交流與解決,從而嚴重滯后了藥品行業的發展。總體上來說,在對藥品行業進行監管作業時,我國缺乏強有力的法律監督力度,且對該項工作也缺乏一定的重視與關注,從而使該項作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問題與挑戰。
2.3 藥品行業市場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
在整個藥品行業的市場監管作業中,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監管人員素質的質量決定著藥品行業的發展效率。其中,我國藥品行業市場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在處理相關作業時,我國藥品監管執法人員的觀念較為弱后,因此具有較為隨意的工作態度,而這極易在工作中造成一定的偏差,影響該項工作的正常開展。其中,對于監管人員來說,其本身對醫藥管理和藥檢等技術就缺乏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且在實際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工作經驗,對相關法律法規條例缺乏一定的理解,這些方面的存在便導致監管人員的監督水平相對低下。此外,一些監管人員由于對相關法律法規缺乏一定的認識,從而在罰款數額上其就隨意決定,且多數監管人員在具體工作中還會出現的現象,而這些都是由于監管人員個人的因素而造成的結果,體現了藥品行業市場監管人員缺乏良好的綜合素質。
3 完善藥品行業市場監管的有效策略
在市場競爭環境不斷增強的情況下,為了有效地完善我國藥品行業市場的監管作業,以進一步促進我國藥品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藥品行業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已成為相關人員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下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
3.1 完善藥品行業的市場監管機構
在藥品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相關國家部門應正確履行藥品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責,以通過完善一個統一、明確的藥品監管體制來實現相關的市場監管作業。例如,我國在此方面可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在藥品監管機構方面的設置,以采用從分級管理向垂直領導發展的方向來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藥品監管體系,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上下級交流溝通的問題,且對提高藥品監管的效率也具有極大的作用。
3.2 加大藥品行業的市場監管力度
在藥品行業領域中,增強市場監管力度,其首先應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執法監督的機構,以通過設置專門的法制機構、確定法制工作人員的職責來保障監管機構的正常運行。其次,相關人員需對監管內容進行一定的分析與研究,其不但要對各種監管行為進行一定的監督,還需嚴格按照相應的原則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分析與解決,以進一步提高該項工作的質量。此外,保障監督體制的完善性、加強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的監管力度在其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 提高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藥品行業領域中,相關人員需加強提高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例如,由于不同工作人員的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其可通過建立一套完整、規范的準入制度來提高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已在崗的監管人員,其可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基礎知識等內容的培訓,以使其充分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從而可以為監管工作的正常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監管人員自身也需加強提升素質水平,以進一步促進自身良好的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場競爭環境下,加強對藥品行業的監管作業對促進藥品行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人員需對此給予一定的重視與關注,以加強對此問題的研究,并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促進藥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君亭.論市場競爭背景下藥品行業的監管與法律規制――以“非法疫苗案”為視角[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8:112-113.
[2]苗京楠,張博源.臨床安全用藥監管法律規制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5,0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