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54
序論:在您撰寫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語文;創意教學;理解;實踐
一、什么是語文創意教學—語文創意教學的概念和發展
語文創意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的會教、活教、創造性地教,引導學生會學、活學、創造性的學”。語文創意教學源于古代先賢“寓教于樂”的思想,結合了發現學習、創造教育、生活教育等教育理論和情境教育、主體教育、活動教學等教學思想,是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大語文的教學觀念也給語文創意教學提供了豐厚的沃土。
二、語文創意教學的原則—創意應注重什么
(1)注重教師有創意的教的原則。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駕馭者和參與者,聞道在先,術業專攻,無限的教學創意正是我們教學智慧的體現。我曾經借鑒中央電視臺《詠樂匯》節目的創意,設計了一堂《走近李白的詩酒人生》的公開課。這堂課中,我化身為詩人李白,與由學生擔當的主持人開展人生對話,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堂課沒有師生的界限,詩歌的玩味和人生的問答,激發了學生研究作家作品的濃厚興趣。在大語文的世界里,每個教師都是語文教學的創意者、實踐者、享受者,教學即創新,我的課正是在契合這一思想的基礎上形成的。
(2)注重學生有創意的學的原則。卿平海老師說,大語文視野里的創意教學,重視激活學生思維,使其在創造中學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在交際中學語文,在研究中學語文。在大語文世界的里,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我教過一個音樂班的唐詩宋詞選讀課,我讓學生先跟錄音學唱詩詞,然后各小組選擇詩詞改編成歌曲,小組試唱到最佳效果后在全班展示并教唱。這一創意讓學生對詩詞產生了濃厚的興致,當枯燥的詩詞變成了美妙的歌曲,而精彩的改編又深化了對詩歌的理解,就可以達到文藝雙修的效果。
(3)注重有創意編制和使用教學材料的原則。教學材料主要有課本、讀本、習題、印發的學案和學習資料等,怎樣把這多種教學資料結合起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在于教師的教學創意了。至于學案的編制和使用,那些注重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引導小組高效合作的學案,就是貫穿創新教學意識的學案。
三、語文創意教學的方法—創意的方法從哪里來
(1)語文創意教學來自一個好的教學角度。名著教學可以從人物、情節、環境、語言等多角度切入,教師要做到由淺入深給學生一個全新的視角。我給文科學生講紅樓人物之林黛玉,就是從紅樓詩歌的角度切入的,從課題——“冷月葬花魂”,到對林黛玉代表作《葬花詞》《秋窗風雨夕》《題帕三絕》等詩歌的探討,再到師生為林黛玉作詩并交流,學生在詩歌中認識了黛玉的詩魂,又通過黛玉學習了古典詩歌,提升了創作能力。
(2)語文創意教學來自一個好的教學專題。專題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以拓展性和綜合性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的極大提升,選擇和設計一個好的專題就能開啟一個好的創意。我曾設計了“從雨霖鈴走進古代送別詩”的專題課,我和學生一起收集并交流了以《雨霖鈴》為主的眾多離別詩,總結了長亭、古道、折柳、飲酒等常見送別意象,分析了現代人“輕離別”和古人“重離別”的心態,最后在一句“愿天下有情人永不分別”中結課。通過這樣的專題課,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思維鑒賞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3)語文創意教學來自一種好的教學方式?,F代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多樣化大大豐富了語文教學中的創意。我在教古代詩文的時候,很注重詩文之美與書法之美的結合,組織學生以所學詩文為內容進行書法比賽,選出優秀作品貼在墻壁上或利用投影進行展覽。學生用各種字體、格式創作的鋼筆小楷、詩文條幅和精致扇面競相生輝,不僅提高了書法水平,而且對詩文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陶冶了高雅的意趣。
當然,語文創意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首要的是吃透教材,從多種教學方案中選擇最具創意的方案,才能真正做到創意無極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現狀分析 改進策略
伴隨新課改的深入,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在小學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識字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只有識字學得好,語文的后續學習――閱讀、寫作才會有可能學得更好。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教好學生識字,當做是自己的教學職責,努力培養他們學習寫字的興趣,促進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動力。下面筆者分析小學生的識字教學的現狀,并提出改進的策略,望同行批評指正。
一、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語文在小學生的學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重要性不言而喻??梢哉f,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而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和前提。
(一)教學方法缺少新意。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主要就是按照課文后面的生字教學,很少將漢字放到課文情境中,只是單調地講解漢字的讀音、筆順,這種教學方法缺少新意,對學生的吸引度不夠,不能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這樣的教學過程顯得枯燥乏味,不能實現識字教學目標。
(二)課堂的規劃不科學,不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漢字教學涉及漢字的音、形、義,如果教師對每個漢字都給予同樣的講解,不分輕重,就不能突出某些漢字的重要性,使得整個課堂沒有重點。由于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不長,易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疲勞感,不能有效學習。
(三)學生的學習負擔重。
為增強課上新學習漢字的識記效果,教師會給學生布置一些復習的作業任務,讓學生重復、機械地抄寫漢字,這樣簡單枯燥的作業形式讓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甚至會對教師布置的作業持應付的態度。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感受不到識字學習的樂趣,相反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只是在機械地記憶所學,根本談不上對漢字的理解。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改進策略
面對以上提出的問題,必須使教師引起重視,繼續按舊的教學方法教學,不但達不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還會使學生越來越不喜歡識字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學習必然受到影響。所以,為改善教學現狀,我提出以下改進策略。
(一)設計游戲引入識字教學。
由于識字教學本身是比較枯燥的,而小學生正好處于喜歡游戲的年齡段,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個特點,將游戲引入識字教學中,使學生喜歡上識字教學。游戲可以使沉悶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使學生更積極地學習識字,這對高效課堂的建立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教師可以采取猜謎語的形式,將漢字的書寫變成簡單的謎語,讓學生在課堂上猜,猜出后再講解漢字的具體書寫等問題。
(二)在課文的情境中教學漢字。
識字是為了未來的寫作和閱讀打基礎的,學生并不是單純為學習識字而識字,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把漢字放到課文情境中教學。這樣學生在學習一個漢字時學到的不僅是這一個字的讀和寫,還包括漢字所在的詞語和句子的理解。對于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不但更有樂趣,而且更有效率。除了將漢字放回課本上的語言情境中學習外,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課外文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識字數量,降低他們的遺忘速度。
(三)引入多媒體技術,讓課堂內容更豐富。
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引入多個科目的教學中,同樣,我們也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聲像俱全的特點,將漢字的讀音和表示意思的圖像一同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遺忘,還讓學生覺得有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同一偏旁部首的漢字組合在一起,讓學生共同記憶,不僅效果好,還幫助學生記憶更多的字。同時,教師在多媒體上講解完畢后可以挑選學生代表來黑板上書寫,讓大家監督看他寫得是否正確。小學生都爭強好勝,都會在講解時認真地學習和書寫,這對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總之,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一定要重視小學識字教學方法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將教學與游戲、多媒體等媒介結合起來。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對識字教學的學習興趣,更可以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打造高效的課堂,是一舉多得的事。所以,教師一定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摸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將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作為檢驗自己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
參考文獻:
[1]王建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法創新[J].求知導刊,2013(4).
(一)“教”與“學”時間分配不合理。目前,我國語文教學課堂仍以理論教學為主,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與“學”面臨著時間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在實際課堂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會利用較長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一節課僅45分鐘,教師指導結束后,學生幾乎沒有多余時間自己動腦思考,導致學生應用能力偏低。
(二)過分強調授課形式,忽視了授課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過分注重授課形式,忽視了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導致學生應用能力偏低。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通常會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改變傳統說課教學模式,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過分注重授課形式對學生探究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課堂內容缺乏理解,其應用能力仍有待提高。
(三)教學探究目標不明確。探究能力是學生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基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教學探究目標不明確,導致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偏低。語文教師在開展探究教學時,將課堂主體變成了探究和探究行為的養成,忽視了教學重點,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實際理論知識了解甚少,導致應用能力偏低。另外,語文應用能力較差還因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讀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導致教學質量偏低。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措施
(一)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應用能力。語文學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社會交際性,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進行的經驗交流、思想感情的表達、工作任務的布置、新聞時事的傳播、親人朋友之間的閑聊等都離不開口頭的表達??谡Z交際能力則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重要工作。一般來說,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往往先于讀寫能力。要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得到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針對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語文是一門語言藝術,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在傳統的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很多都是以老師單方面的教授為主,學生很少有發言、交流的機會,這樣很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我們要改變這種教學情況,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上要積極的引導學生相互的交流、分析問題,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應用能力。
(二)語文教學的課堂教材注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教學的主要目標?,F代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也都是圍繞著這樣的目標去完成的。在中學語文課本中,古文學習是學生必需要學習和掌握的,雖然現代人在交流中已經不再使用文言文了,但是文言文的學習對于學生掌握漢語知識,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除了要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之外,培養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古文的閱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區分現代文和古文在使用和閱讀上的不同,注重古文的閱讀能力培養,盡量讓學生在自由閱讀和自由討論中學到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語文教學應用文章教學注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語文是一種交流的工具,這種交流不僅僅表現在口語交流上,還表現在書面的交流和應用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要綜合培養,哪一個方面都不能忽略。相對于過去語文寫作課程的教學,現作更注重實際性和實用性。在初中的寫作訓練中,要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先讓學生根據教材設置的內容,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寫作知識中,掌握基本的寫作要素和寫作規范,再對學生進行寫作技巧和寫作分析的教學。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差別,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練習寫作,積極引導學生貼近實際生活進行觀察和寫作,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認識生活感受生活,逐漸能更加合理地表達出自己心聲和情感。
(四)通過改變教學方法、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1.采用探究式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探究性學習著力于學生的學,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索、體驗和創新。探究性學習能鍛煉初中學生有效搜集和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以探究課題為主題,學生依據課題研究的需要,遴選對語文學習有用的信息,在不斷揚棄的過程中體會這些信息對最后解決語文問題的幫助,從而提升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用語文的能力。
關鍵詞 語文教學 加涅 學習結果分類理論 教學目標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Enlightenment of Gagne's Result Categorizing of Study to the
Teaching Object Design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 Wenjie
(Literature Departmen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AbstractThe teaching object is "conductor's bat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an guide the align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also is the important way that raises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New course standard suggested 3D teaching object system which gave the object design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a direction. But the language teaching object design still exist a lot of questions in the fulfillment. And this to a large extent affected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of language teaching. This text aim is in analyzing to apply Gagne result categorizing of study. And qu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object design.
Key wordslanguage Teaching, Gagne, Result categorizing of study theory, The teaching object designs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掀起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新浪潮。但在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的問題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意識到教學目標的實踐性。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指導課堂教學的走向,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 加涅學習結果分類理論簡介
加涅把學習的結果看作為學習心理狀態或能力和傾向的改變。加涅所談的能力和傾向包括五個方面,所有的學習有且僅有這五種學習結果,它們分別是:
(1)言語信息是指能夠對某種關鍵或某組概念進行陳述的才能,即通常說的“陳述性知識”。言語信息以命題網絡的形式貯存在記憶中,借助適當的線索即可提取出來。
(2)心智技能是指學習者借助符號在與環境發生相互作用的習得才能。心智技能就是“知道應如何”或稱“程序性知識”。
(3)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記憶和思維等內部過程進行管理的習得才能。認知策略在信息加工模式中起著執行監控的功能,控制行為主體對環境的應付行為。
(4)運動技能,這是通過一系列有組織的運動執行活動的習得才能。運動技能是由一系列聯系緊密的動作程序所組成,它很少用言語影響或線索提示得以掌握,只有靠活動本身的練習。
(5)態度是指影響學習者選擇個人行為的心理狀態。態度一般包括感情成份、認知成份和行為后果。態度指向獲得,個人對某類事物、事件或人物采取某種行為均受態度的影響。
2 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對語文教學目標設計的啟示
2.1 知識與語文教學目標設計
自語文獨立設科以來,人們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在不斷發生變化。它在語文課程中曾與“語文能力”一起被視為教學的兩大目標。但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出臺,“語文知識”被剔除在課標之外,其“基礎”地位似乎不復存在。但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語文是一門注重知識積累的學科,沒有知識的積累,一切語文活動都無從下手,也毫無意義。能否學好語文關鍵在于語文知識的積累。當代學生,思維活躍,對新人新事新概念反應快速,易于接受。但知識積累少,語感差,這是語文素養難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語文教學目標設計中應注意對語文知識的傳授。
依照加涅學習結果分類理論,語文知識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也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有三種外部條件可以促進知識的掌握,首先是刺激, “認知結構”在刺激的影響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因而新的知識更容易被納入較大的意義結構。其次是訴諸學生學習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學生的學習會更加理性,更加高效。最后是復習,復習對促進學習的促進作用已經通過無數的實踐得以證明。
2.2 心智技能、認知策略與語文教學目標設計
心智技能、認知策略與語文教學目標設計 心智技能、認知策略不僅僅限于記住特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使用信息。語文新課程標準把“實踐性”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特點,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踐……”心智技能、認知策略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這對語文教學目標設計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首先,“概念學習”,具體到語(下轉第83頁)(上接第75頁)文教學實踐中,“概念”包括聽說讀寫知識的概念,還應包括交際技能知識的概念以及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概念。其次,“規則運用”,規則是概念的組合,是對概念之間關系的說明。通過對這類知識的學習能使我們對多種事物或現象進行預測、解釋及控制。規則知識的學習結果,通常是通過“如果――那么”的方式來表達。學生能運用特定規則解決特定類型問題是在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的預期行為表現類型。學生只有理解規則中的每一個概念,才能恰當運用規則。如果學生的學習結果,只能停留在簡單地復述或寫出定義并非運用規則,這能稱作為知識。只有學生實際去應用并且得出某個結果才能稱為規則運用。最后,“問題解決”。這是最高層次的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問題解決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通過對概念和規則(原理)的運用來解決問題。例如,在了解會話交際中不同風格和實用技巧的基礎上,解決會話中出現的交際沖突問題。學生能選擇與運用正確的規則解決特定問題是在教學目標設計時的預期行為表現。
2.3 動作技能與語文教學目標設計
動作技能是指通過一組肌肉協調動作來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動作技能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一般成人一生中要學得成千上萬種動作技能,由于大部分動作技能掌握得較好,幾乎可以在自動化的情況下進行的,例如騎自行車等。同時,在不同的領域對動作技能的要求也不一樣,在語文學習領域,動作技能主要是指正確書寫漢字,準確朗讀文字材料,準確表達思想,在交際活動中體態語言的準確運用等等。
摘要:教育制度改革熱潮在我國掀起之后,引起了教育觀念及教育模式的改變,我國各大院校的語文教育工作也越來越被重視,語文教學在隨后幾年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在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對接上,還存在一定差距。應該看到,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實現對接不僅是提高語文教育水平的發展需求,也是適應新時期,新文化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語文教育 漢語言文學 對接性 實踐能力 多媒體技術
漢語言文學應該說,它本身就屬于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但是,我國的教育制度,應試教育模式下的語文教學并沒有重點把握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反而更多的是為考試而學習而不是為文學而學習。加上我國語文教育的師資水平整體來說還沒有滿足新時代漢語言文學的教育要求,因此,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應該實現更多方面的共通和交流,應實現語言教育和漢語言文學的對接性教育,這樣才能夠重建我國現代語文教育的高素質和高質量,也才能更好地弘揚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精髓。現代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其實不會存在什么不良的沖突,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對接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比如在語文知識的運用上,教學方式或者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的運用上,都要進行對接性思考,這樣才能夠把漢語言文學的一些信息反饋到語文課堂教育中去。另外,我們應該抱著開放的心態來看待漢語言文學與語文教育的對接,特別是現在教學理念越來越寬容,開放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以樂觀,積極的心態來正確理解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的對接問題。
一、關于漢語言文學與語文教育的對接,在實踐能力方面的思考。
不管是語文教育還是漢語言文學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實踐能力,二者都能夠對學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認識觀念等產生一定的影響,都能夠豐富人的見識,并重塑自我。漢語言文學和語文教育要實現很好的對接,要能夠形成結合性發展模式,首先要實現二者在實踐能力方面的對接。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應該尋找他們的共通點,雖然語文和漢語言文學在本質上有區別,但是語言教育從根本上來說是包含漢語言文學教育這個模塊的,因此,二者在教學內容或者一些理論指導上其實是有相通之處的,在實踐方面,應該抓住這些共通的東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育的最終目的還是要為社會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積極地探索提高實踐能力的方法,挖掘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對漢語言文學中,詩詞歌賦的品讀和學習也是要重視的,漢語言文學的實踐能力主要體現在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探索和運用方面。而在語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漢語言文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方向,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創作詩詞歌賦的能力進行培養。比如開設一些實踐性課程就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實踐課程相對語文教育來說是比較少的,因此,應該加大漢語言文學教育實踐課堂的創設和開展。漢語言文學實踐課堂的開展形式可以參考語文教育的實踐課程,比如通過開展一些漢語言文學實踐講座,或者讓學生做一些相關知識的社會調查等,參考語文教育的一些有效的實踐方法,更好地實現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的對接。另外,語言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二者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這樣,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才能滿足對接要求。
二、實現多媒體技術或者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對接。
在科技時代,語文課堂教學一般都會運用到計算機信息技術或者是多媒體教程,遠程教育也被廣泛地運用到語文教育中,各種各樣的新型教學形式,教學活動被廣泛地開展起來。實現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對接其實就是強調語文教育應該更多地利用這些渠道從漢語言文學中收集更多的教學素材,或者更多地借助多媒體或者網絡等渠道從漢語言文學中汲取更多的語文教學內容,漢語言文學作品庫就像一個巨大的圖書館,可以滿足語文教學的許多素材收集及發展。另外,現在我國很多中小學或者是大學的語文教育已經基本能夠實現多媒體教學,特別是高等院校,在漢語言文學多媒體教學方面,發展的比較完善。但是由于漢語言文學教育涉及到較多的專業性知識,所以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涉及到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內容相對較少,高等教育階段才會開展這方面的專業課程,這樣就導致漢語言文學教育的斷層,即初中等教育階段斷層,而高等教育階段突然拔高,因此,漢語言文學教育有必要更多地融入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去。在多媒體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就為將漢語言文學教育融入中小學語文教育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平臺,事實上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運用于語文課堂教學,因此可以探索更多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把漢語言文學的知識更多地帶入到語文課堂中去,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之間,實現多媒體技術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對接,通過多媒體技術架起二者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
三、更多地實現人文關懷方面的對接。
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對接性思考,不僅僅體現在二者關系的對接,還應該考慮語文,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課堂,與教師或者學生之間的對接。這種對接主要體現在對人文關懷方面的對接。人文關懷一直是現代教育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在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這兩個方面,人文關懷更應該被重視。不管是語文還是漢語言文學,他們都是屬于文學化的東西,文學要融入學生的生活或者走進他們的心靈,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語文或者漢語言文學教育時,更多地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語文和漢語言文學可以說,都充滿一定的情感意識或者二者都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和豐富人的情感,但是,實現這些功能,不管是漢語言文學教育還是語文教育,都需要增加教師教學中的人文關懷,這主要體現在教師對學生情感的關懷,或者是采用有效的方法來增加教學情趣,活躍課堂氛圍等方面,建立學生和課堂的互動,促進學生和老師的交流,溝通。
總的來說,人文關懷可以提升學生的人文品格,另外,人文關懷對促進語言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對接發展來說,也是很有利的。
參考文獻:
[1]蔣黎欣.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對接性思考[J].科教文匯(上旬).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知識學無止境,教師當與時俱進!目前,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就是“輕負、低耗、全維、高質”,而信息技術有其獨到的作用,能為教學手段的改進提供一個新載體,能讓語文課堂教學更高效、更精彩。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簡要談談對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融合的理解與認知。
一、信息技術掌握與運用對打造語文高效課堂的作用
1.讓沉悶的課堂“動”起來,動感十足
人獲取信息知識絕大部分是通過多種感官器官刺激,其中視覺器官是最重要的認知器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改變了“滿堂灌”的傳統,靈活穿插具有直觀性和美感的設計,如動畫、視頻、圖片等,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如學習《安塞腰鼓》一文,我們可先連續播放一段粗獷豪放的演出畫面,讓學生看到了“一群茂騰騰的后生們,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黃土高原上人們的旺盛活力,體會腰鼓的火爆熱烈風格,一邊引導他們傾聽鼓聲,那能“使冰冷的空氣變得燥熱,使恬靜的陽光變得飛濺,使困倦的世界變得亢奮”的鼓聲,必是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學生情緒瞬間升溫,激動與興奮之后,再來研習課文,自然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2.讓平淡的課堂 “味”起來,妙趣橫生
學生面向平淡的教材和呆板的黑板,難免有枯燥乏味之感。利用信息技g,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展示、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這些直觀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東西,就可讓平淡的教材變成有生命、有聲音的物件。電子白板在師生的調控、點擊下妙趣橫生,往往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春》這篇抒情散文時,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制作課件,在課中向學生展示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雨圖、春風圖、迎春圖,下課前又點擊樂曲《春天在哪里》,這樣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教學過程妙趣橫生,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3.讓有限的課堂 “寬”起來,穿越時空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的深度融合,可以解決許多傳統教學手段無法解決的問題。如學習魯迅先生的《社戲》,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觀看制作的課件,學生津津有味地欣賞江南的小橋流水、月下行船、水鄉社戲、歸航偷豆等情節畫面,那淳樸的鄉情、可愛的伙伴,那帶著露珠的羅漢豆給學生們留下深刻印象,一下就拉近了文本內容與學生心理的距離,通過老師的講解,他們很好地理解了“我”的思鄉之情。之后展開合作探究,學生對課文精髓的理解和重點的把握自然水到渠成,實現了教師講讀與課件展示的互補,既增加了教學信息量,讓課堂“大”了、“寬”了,結果內容也更豐滿,教學更精致,三節課要講完的內容兩節課就完成了。
二、信息技術掌握與運用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教學中,我們知道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而對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我們往往容易陷入一個使用誤區,就是把本該屬于輔助地位的多媒體展示平臺,替代教師的主導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教師變成課件的解說員與播音員,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效果打了折扣;“優質高效”的競賽課堂變了味,本末倒置,“主導人”被輔助教學的物件牽著鼻子走。要知道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是活生生的人,能洞察課堂中的問題,及時輸送、反饋課堂教與學的信息,教師可以對制作好的課件及時進行調整、改進,甚至大膽跳過、舍棄一些內容,教師和課件服務的始終是主體學生。一切要圍著主體轉,如果教師的作用只限于“授業”層面,圍著課件轉,生搬硬套,就談不上真正的“傳道,授業,解惑”,其知識水平與課堂駕馭能力就無法體現,高效優質的教學自然無從談起。
當然,對于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的話題,有許多人極有見地地評論過。以上看法不過是筆者的膚淺之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教師,只要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參考文獻:
[1]張家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改善[J].教學研究,2001(10).
1 教師對經典的理解
對問題“您認為經典誦讀教學中涉及的‘經典’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的回答,通過問卷調查能夠看出,絕大多數教師認為經典指的是古詩詞,其次是古文,再次是古典小說和現代文,最后是外國作品,其他選項主要包括《三字經》《大學》《孟子》。其中低年段選擇古詩詞的比例大于中高年段,而中高年段選擇古文、古小說、現代文、外國作品的比例則高于低年段。在語文傳統教學領域的閱讀教學中,古文、古典小說、現代文、外國作品都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課外閱讀中更是多有涉及,尤其是對中高年段而言。
2 教師對誦讀的理解
對問題“您怎樣理解經典誦讀中誦讀的含義”的回答,絕大部分教師都將吟誦看作誦讀的主體內容,其次是背誦、朗讀。在這里,教師將吟誦當做誦讀的主體,說明教師主要還是將經典誦讀看成一種學習方法,界定為學生的個體行為。由此可見,教師對經典誦讀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但并不清晰。教師受語文傳統教學領域的閱讀教學的影響很大,并沒能真正厘清當前學校開展的經典誦讀教學與語文傳統教學領域的閱讀教學的區別。
3 教師對經典誦讀性質的理解
對問題“您認為經典誦讀是”的選擇結果可以看出,65.8%的教師都認為經典誦讀是一種學習方法,而28.8%的認為是一種特殊課程,21.07%的教師認為是一種教學方法。這說明教師對經典誦讀性質的理解是有差別的,其中以經典誦讀是一種學習方法這種認識居主體地位。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既定的教學任務,師生共同活動的方式、手段、辦法的總稱。學習方法廣義的理解指在學習過程中,一切為達到學習目的、掌握學習內容而采取的手段、方法、途徑,以及學習所應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則、組織管理等環節。大部分教師還是將經典誦讀看成一種學生的個人行為,認為經典誦讀是學生個人的選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服務。這說明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還不夠。經典誦讀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既是學習者學的方式,也是教授者教的方式。
4 調查結果分析
經典誦讀教學要想真正成為一種學校行為,就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因為教是經典誦讀教學開展的主體力量,只有教師對經典誦讀及其教學有了正確清晰的認識,才能保證經典誦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4.1 提高教師對經典誦讀的認識
目前,教師對經典誦讀含義的理解還不十分清晰,這必然導致教學中目的不清,目標不明。教師對經典的理解也還主要集中于傳統的課外閱讀的內容上,教學目的依然是為常規的語文課堂服務,在他們眼里,經典誦讀僅僅是語文課的衍生物,不具有獨立品格。因此,他們大多認為學的經典應該是學生可理解的,是符合學生認識水平的,是容易看到成效的,而這其實是經典誦讀外衣下的語文古詩教學,并非完全的經典誦讀??梢?教師對于經典誦讀的本質目的要么還沒有真正把握,要么就是雖然已經認識到了,但由于真正經典誦讀開展與否并不對自己的教學成績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于是就算學校要求開展,他們也會有意無意地傾向于讓學生學會學懂。當他們面對學生理解不了的經典時,就顯得很困惑,并且建議選擇簡單易懂的經典內容進行教學。
面對這種情況,學校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專題講座,從思想上為教師厘清什么是經典誦讀,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教學的價值追求,以及教學中應該遵循的原則;可以請有經驗的教師進行座談,了解其進行經典誦讀教學的心得體驗以及如何處理教學中到的問題;還可以派相關教師去經典誦讀教學開展得比較成熟的學??疾臁W習。
4.2 加強教師專業素質的培訓
由于經典誦讀教學內容的文化含量較高,又無固定的教學參考內容與教學方法,教師自我對教學內容的認識與把握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此,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文化素養。這對已經適應于統編教材教學的教師而言是一項挑戰。在經典誦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應該會教、會背,還應該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學校要有意識地加強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培訓,使教師有足夠的涵養應付經典誦讀教學的開展,可以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可以組織教師在假期集中學習,還可以鼓勵年輕教師繼續深造。學校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查,促使教師自覺地進行專業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