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05:55
序論:在您撰寫水利水電工程創新創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自專業設置以來,領導曾多次外出調研,組織省內專家對專業的優勢、特色與不足進行評估和總結。主要有以下兩方面:(1)本專業是吉林省為數不多的水利類專業之一,目前我省只有長春工程學院開設,每年畢業生僅150人,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在吉林省供不應求。(2)本專業的主要不足:實習經費存在明顯的不足,校外實習場地基本缺乏,實驗設備不到位,導致部分課程實驗以計算或設計代替,致使實習內容以及時間大打折扣,缺乏綜合的實訓項目,從而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二、專業的發展機遇
挑戰與總是機遇并存,新辦的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發展適逢建專業以來最好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1)為了配合我省提出“糧食增產百億斤”計劃,我省計劃在全省開展六項水利重點工程:中部城市松花江調水工程、哈達山水利樞紐“、引嫩入白”工程、老龍口水利樞紐、大安灌區、四湖溝水利樞紐工程,從而對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2)我院于2011年順利通過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學校增大了對各專業尤其是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驗室的建設投入力度。
三、教學和實踐的改革
只有認清了專業的優勢、特色與不足,才能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教學體系建設、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各個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嘗試,從而力爭將水利水電工程專業上新臺階、新水平。
(一)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養方案應注重基本知識和工程能力的有機結合,主要培養面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一線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我校的水利水電工程人才專業培養方案應以現場施工技術應用和管理等專業崗位為主,構建合理實用的人才培養方案;優化和調整現有的專業教學模式,對傳統的課程設置進行改革,把相關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突出以專業的核心知識為中心線,以能力鍛煉和就業導向為本合理設置課程,構建實具有實用技術的理論課程體系與實踐課程體系。
(二)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
打破原來以學科為主線的課程教學體系,突出各項基本技能的綜合應用,根據水利施工企業一線的技術進步改革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探索新的課程體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的培養,打破原有的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三段式”課程結構。新的課程體系模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專業技術、專業選修及綜合實訓,以上五部分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運行來看,個人建議將所有的專業課程前提至第六學期來教學,第七學期主要是選修課,這樣調整才能保證重要專業課的課堂教學效果。從2011屆學生的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發現有這樣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部分學生出于畢業找工作或考研的需要,往往在第七學期幾乎放棄了與自己考研或就業不相關課程的學習;大部分同學即使在校也是心不在焉,從而課堂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對專業課的教學時間作出適當的調整,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準備找工作或是考研復習。
(三)積極進行實驗室建設
由于本專業2011年開始招生,實驗設備不足或是根本無相關的設備,導致部分實驗項目根本無法按時在實驗室正常開出,有的即使能夠開出也因為設備數量不足和實驗環境的限制達不到實驗預期效果。為此應結合“國家和省財政實驗室專項”的大好時機,積極爭取學校對實驗室的建設,使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能夠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對于學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匯知識、培養思維和創新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強化實習、實踐工程能力
實習是學生對各種水利工程設施建立感性認識,并運用專業知識來對各種水利工程設施進行再認識并深化理解、升華專業知識的重要步驟,尤其是畢業實習是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專業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重要環節。
1實習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方面,隨著近年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加,實習經費投入力度大大降低,致使實習地點較少,實習時間短,即使到達一個實習地點也僅僅是看與聽,幾乎沒有讓學生在實習現場動手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特點與功用;再加上實習高水平講解人員少,實習學生人數較多,只能所有學生一起參觀、聽講,加之實習內容少,項目單一,致使實習效果不理想,沒有較好的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實習實踐教學成為形式,沒有完全達到預期實踐教學的目的。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學科的實踐教學往往需要與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進行直接聯系,作為教研室教師具有局限性,聯系起來很不方便,從而影響了實習的順利安排和實施。
2實習實踐教學中的改進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大類招生;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近年來,不少學校將相同、相近的學科門類,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進行招生。大類招生模式下,學生入校先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進行專業分流[1-2]。石河子大學水利建筑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將原有的土木工程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合并為“土木工程類”;將原有的水利水電工程和農業水利工程合并為“水利工程類”,在2019年招生的過程中就按照上述兩個專業類開展招生工作。新的招生模式決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課程體系必須進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如何設置,有待深入探究[3]。本文以我院“水利工程類”大類招生下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優化為例展開具體論述。
一、大類招生背景下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原則
改革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原則,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研教相長的原則,全面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以開放辦學的原則,擴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空間;以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舉的原則,促進文理滲透、理工融合;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原則,注重實踐能力提高。
二、大類招生背景下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策略
(一)修訂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2019版水利工程專業基于“立足兵團,服務新疆、面向全國、輻射中亞”的辦學定位,堅持“以兵團精神育人,為維穩戍邊服務”的辦學特色,著眼于國家及邊疆地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發展的需要,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掌握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理論和知識的,具有計算機和外語應用技能的,具備扎實水利水電工程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寬廣專業知識的,實踐能力突出的,能夠承擔社會責任的,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創業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一定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其能在水利水電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同時,畢業后經過5年左右實際工作鍛煉,具備解決復雜水利工程問題的工作能力,能夠在工作團隊中作為技術骨干或管理者有效地發揮作用。
(二)優化課程體系我院水利工程專業采用2+2培養模式,即學生在大一、大二的時候主要完成通識類課程和部分專業基礎課
程的學習。到二年級第二學期末,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及職業規劃選擇專業方向。如將來有志從事農業節水、新農村建設、高效用水工作及研究方向的學生,可以選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將來有意愿從事水工結構工程、寒區水利工程、水電站建設工作及研究的學生,可以選擇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我院水利工程學科本著“強基礎、重能力、高素質、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教學指導思想,制訂了“寬口徑、厚基礎、多樣化、多途徑”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1.調整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包括思政、自然科學、英語、大學計算機、軍體、創新創業等。思政課由原來安排在一、二、三、四學期調整為一、二、三、四、五學期內靈活設置;同時,在第四學期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課程,并在第2~5學期靈活設置形勢與政策教育課程。大學英語課程實施目標管理、分級教學的方式;課程分為大學英語甲A、B、C類;大學英語乙類、大學日語、大學俄語和甲類A級大學英語提高階段課程18門,要求學生選修大學外語1、2、3、4或甲類A級大學英語提高階段課程共計10學分,160學時。除了大學開設的自然、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必修課程外,我們還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和第二課堂兩門與水利工程相關的課程作為通識類選修課程。2.構建多元化專業課程體系。大類招生下水利工程培養方案需要與之配套的新的教學計劃和專業課程體系。為此我們制訂了適合大類培養的多元化專業課程體系,將專業課程分為專業教育必修和專業個性教育選修兩大模塊,并大幅度增加了選修課和實踐類課程的比例。新的專業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3.構建專業基礎平臺課。依據學生知識、素質、能力的形成規律和學科內在邏輯的原則,我院構建了水利專業課程。在大一、大二設置了水利工程概論、水力學、建筑材料、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一)等專業基礎課程,或者稱大類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可以獲得水利工程最為基礎的知識、能力、技能和方法,建立學科知識的主要框架,為今后的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奠定寬厚的基礎。4.多元打造集中實踐課程。對于水利工程專業而言,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學校必須根據專業的特點,緊緊圍繞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認真制訂實踐性教學環節方案,科學打造實踐課程,促進學生多方位協調發展。我們根據水利教指委建議課程,將集中實踐環節分為:課內實驗、專業課課程設計、專業課課程實習、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四個部分。為了強化學生實踐學習與應用能力,新培養方案增加了集中實踐環節學分,由原來的24學分,增加到32學分。此外,還增加了學生第二課堂實踐學分,讓準備考研的學生可以積極參與SRP等科研項目的研究,為今后科研奠定較好的基礎。5.開設豐富的專業選修課程。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科、行業特點,新培養方案在專業選修模塊中,開設了豐富的體現學科特色的個性選修課程,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個性選修課程包括專業發展模塊和自主選修模塊。在專業發展模塊開設了水利工程施工、地下水利用、水利工程監理等側重于應用方面的課程。在自主選修模塊開設了側重于水利研究、新興領域及前沿領域簡介的水利工程講座,以及側重于反映地域水利工程建設需要注意的工程問題的工程抗凍技術課程等其他多樣化的選修課程。
關鍵詞:工程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培養方案
2006年我國正式啟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試點工作,2016年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標志著我國工程教育邁入了新的階段,同時也為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隨著工程教育認證工作的不斷深入,其先進的理念已融入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過程,成為“五位一體”評估體系中重要組成,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另外,高校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專業內涵建設和特色建設,并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近期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擔當起為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培養人才的重任。2013年我校提出修訂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結合我校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目標定位,堅持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理念,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分類培養,制定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我校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在2009年和2015年兩次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于2013年也通過認證,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認證工作也在積極準備中。如何在工程和創新創業雙背景下制定新的培養方案,改革教育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既深入貫徹工程教育的持續改進理念和要求,也貫徹了創新創業教育和學校制定的新培養方案指導思想。本文結合我校水利類專業2014版培養修訂工作進行了探索改革,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工程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內涵比較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由專業性認證機構(協會)組織工程技術專業領域的教育界學術專家和相關行業的技術專家,以該行業工程技術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資格為要求,對工程技術領域的相關專業的工程教育質量進行評價、認可并提出改進意見的過程[1]。工程教育認證是在自愿前提下開展的,是工程教育質量的最低要求,屬于合格評估。正因為是合格評估,所有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就應該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要求制定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滿足工程教育認證標準提出的畢業要求基礎上,建立適應自己學校定位、學科優勢、人才類型和體現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為保障”等教育教學理念,無論是否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否是工程教育類專業,其思想對人才培養質量提高都有積極借鑒價值。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戰略規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經濟新常態對高等學校賦予的歷史使命,是高等學校所培養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2,3]。創新創業教育并非我國獨創,在20世紀中葉美國高等學校就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隨后日本、英國也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創業教育[4]。創新創業教育是目前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的重心所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無疑是人才培養中核心內容。通過以上內涵分析可以看出,工程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既有區別,也有統一的地方。下面進一步來分析。第一,二者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工程教育是以工程師素養養成為目的的教育過程,與其他高等教育一樣,需要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構建課程體系,探索教育教學模式。最新的工程認證標準提出的畢業要求主要內容包括[1]:具備識別復雜工程問題應具備的數理化和工程基礎知識、掌握項目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具有分析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并能提出或設計出滿足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倫理的解決方案;具有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具有應用現代工具對提出的解決方案進行驗證、預測和評價等能力;具有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具有終身學習能力;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遵守職業規范、具有國際視野??梢钥闯?,工程教育主要培養的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知識、能力、素質,側重于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潛能的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第二,培養模式并不存在矛盾。工程教育強調基礎理論和工程知識,更重視面向具體工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即重在實踐育人,重在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同樣強調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素質[5]。第三,教育的層次不同。工程教育是根據行業對人才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提出的最低要求,是學生步入社會應具備的基本要求。而創新創業教育則是在基本要求基礎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二者層次不同,而且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要大于工程教育。第四,二者面向的本科專業類型稍有差異。工程教育主要是面向工科專業,同時也包括一些需要培養工程素養的專業,而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向高校所有專業。第五,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提出的教育理念與《教育部關于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思想完全一致。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于工科專業來說,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目的是所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行業基本要求,是專業培養目標的最低要求,體現出了人才培養方案對社會的適應性,而創新創業教育則是在工程教育基礎上,更加強化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二者應該深度融合,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和教育教學過程等。
二、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一)培養方案修訂原則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教育教學的綱領性指導文件,根據我?!巴怀霎a學研緊密結合辦學特色、創建世界一流農業大學”戰略目標和“雙一流”建設規劃,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則以“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原則,構建起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工程實踐和科研創新結合,專業能力培養與通識教育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和行業需求,實行分類培養[6]。同時,將工程教育和創新創業的理念和要求融合,貫徹于新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人才培養目標體系
構建多元化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目標體系包括培養目標、畢業生應掌握的知識、應具備的能力三個方面。專業目標包括基本培養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九囵B目標分別包括學校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專業目標分別包括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與專業素養三個方面。并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實施分類培養。畢業生應掌握的知識、應具備的能力、應養成的素質也分別按基本和專業分別提出要求。培養目標和畢業生應掌握知識和能力既體現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也要體現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要求。譬如:我校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基本目標是:培養的學生身心健康、知識結構合理,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人文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有一定的批判思維與創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團隊合作精神。專業培養目標:培養的學生主要學習水利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得到工程制圖、力學分析、工程計算、工程測量、實驗設計及綜合分析問題等能力的基本訓練。掌握水利水電工程、水文水資源工程、水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專業技能,成為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基礎,具備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掌握水利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水利水電工程、水資源開發、水利防災減災和水環境保護等領域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畢業后5年能夠成為水利水電工程行業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
(三)科學構建課程體系
1.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和學科特點,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人才培養修訂原則,整合課程資源、厘清課程邊界、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科學構建課程支撐體系?!≡谡n程體系中,通識類課程學分占到41%左右,其中數理化類課程學分占通識類課程的總學分的40%左右;集中實踐教學每32學時計1學分,占總學分的21.8%和21.3%,再加上理論課附帶的實驗課學時,則實踐教學學分超過30%;同時,在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中建立了較為寬廣的課程,學生根據個人的學業規劃、工作方向選修,選修比例50%左右;同時在專業課又分為研究型和工程應用型兩類,體現分類培養。2.優化選修類通識課程,加強誠信與社會責任感教育。按照國家對大學生“德、智、體、美”教育的要求,優化通識課程體系,加強通識課程建設,積極引進優質教學資源,改革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高尚人文情懷、社會責任感、批判性思維、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體做法是:第一,按模塊化開設人文素質課。具體分為“科技發展與文明傳承、文明對話與國際視野、人文素養與人生價值、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經濟管理與社會科學”5個模塊。每個模塊又提供多門課程供學生選修,每位學生在每一個模塊內至少修1學分的課程。第二,開設新生研討課。新生研討課由學術造詣高的教授來承擔,講授的對象面向全校學生,不限定專業,內容以科技創新為主,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式思維習慣、對科研研究的熱情和追求真理的信念,并通過教授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學生潛心學習。第三,抓好課外人文素質教育。開設講座等活動,每年要舉辦100場素質報告會,即“百場素質報告”。先后邀請李嵐清、李肇星、李開復、于丹等社會知名人士為學生做報告,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積極地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先后邀請國家芭蕾舞團、國家京劇院、滿天星交響樂團來學校演出。結合農林院校的特點,以科技支農、環保宣傳等等這些活動為載體,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教育活動,打造了田園使者、村主任助理等等這樣一些品牌社會的實踐活動。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和團隊專門開設《職業素養提升》等課程,不定期舉行就業大學堂講座,聘請社會上成功的企業家和創新創業做出成績的畢業學生開展講座,分享他們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提高參與度。3.按照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強化數理化、計算機、外語等課程同時,增加管理和環境類課程。目前數學類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11學分)、《線性代數》(2.5學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4學分)。物理類分為《大學物理》(5學分)、《大學物理實驗》(1.5學分)。計算機類課程開設《計算機基礎》(2.5學分)、《程序設計基礎》(VB,3.0學分)、《MATLAB與工程計算》(1.5學分,其中實驗16學時)。每個專業均增加《工程化學》(2學分)、《水利法規與工程倫理》(1學分)兩門課程。對于農業水利工程和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增加《農業水利工程管理》(1.5學分)、《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1.5學分)、《水利工程建設監理》(1.5學分)、《工程項目管理》(2.0學分)等管理課程;對于水文與水資專業增加了《水化學分析》(2.5學分)、《水化學分析實驗》(1學分,32學時)、《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1.5學分)、《水利工程運行與管理課程設計》(1.0學分)、《水務管理》(1.5學分)等課程。
(四)搭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和平臺
除加大實踐教學學分外,更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做好頂層設計。具體體現在下面幾點:第一,壓縮培養方案額定總學分到160學分,騰出較多時間讓學生參與素質教育和科技創新創業活動,并將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素質提升歸并到素質與能力拓展模塊,納入培養方案,在額定學分外最少再完成8學分。為此,學校專門制定了《本科生創新創業與素質教育學分管理辦法》,按創新創業素質教育、創新創業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三個模塊分別計算學分,并建立了學分積累和轉換制度。第二,建立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做好創新創業理論教育教學,開設新生研討課、創業類通識課程、科學研究方法、學科專題等課程。加大創新創業計劃資助,每年學校投資300多萬元用于創新創業計劃資助,覆蓋近50%學生。積極推進各類學科競賽,不僅支持學生參加校外各類學科競賽,同時打造學院的“一院一品”競賽項目。通過以上三個方面,使得每一位學生在畢業前能夠受到創新創業教育,且至少參加一項創新創業訓練。第三,搭建創業平臺。學校建設大學生創客空間、創業孵化園,與陜西微軟創新中心、韓國惠人集團、北京萬學集團、陜西榮華集團等單位深化合作,借船出海。同時,學校大力組織創新創業論壇,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
三、存在問題
新的培養方案已運行2年多,工程教育的理念逐漸在新的培養方案和教學過程中體現,持續改進保障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加大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成績顯著,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充分肯定,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工程教育認證要求與分類培養和因材施教的人才培養理念存在沖突。專業認證中培養目標達成度評價是依照全體學生的成效來評價,但目前培養方案中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實行分類培養,在課程體系中設置了較多課程供學生選修,部分學生也許不會選修某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補充標準規定的課程,造成知識結構的殘缺。另外,實行分類培養模式中,學科勢力強的專業則設置了研究型人才定位,其課程設置并不能完全滿足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從管理層面有何解決辦法,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較多的問題,尤其是創業教育方面。目前在學校的不同層面還存在對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認識不清,片面割裂創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的現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還不夠,創新創業教育還不能夠很好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雙創性師資短缺、創新創業課程質量不高、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同樣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林?。こ探逃J證與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10-19.
[2]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思[J].中國高教研究,2015(7):75-78.
[3]曹震,劉震.進階循環式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索與構建[J].中國農業教育,2016(3):20-23.
[4]劉雋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現狀與突出的問題[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6(2):1-4.
[5]李志義.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2(20):30-34.
1.1畢業設計團隊的組建
1.1.1教師團隊的構建團隊培養模式下指導教師團隊的構建是保證教學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的前提和基礎.不同于傳統單一畢業設計指導方式,基于團隊培養的水利類畢業設計指導模式轉變為團隊指導,即由多名水利類專業教師組成教師團隊對學生進行指導,有利于實現師資的整合與共享.指導教師團隊的組建,應根據選題的類型采取不同的組建方式,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1)科研團隊建設比較成熟的院??蛇x擇以科研課題組為畢業設計指導團隊;(2)校企合作比較密切的院??刹捎糜尚人惛鲗I教師和校外企業導師組成的畢業設計指導團隊;(3)科研團隊尚未形成青年教師居多的新興本科院??捎煽蒲信d趣或科研方向相近、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畢業設計指導團隊.指導教師團隊一般由2-3名不同的學科專長教師構成,以達到優勢互補;同時確定1名負責人,負責人由責任心強、專業業務素質高的教師擔任,并由其負責組織協調團隊內指導教師及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在構建教師團隊的同時,也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以老帶新”激勵青年教師積極投身生產實踐,增加工程實踐經驗,進而完善教師梯隊建設.鑒于我校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占的比重較大,且尚未形成科研團隊,故采用后一種方式組團.
1.1.2學生團隊的構建學生團隊是水利類專業畢業設計團隊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團隊的組建,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1)以教師科研團隊為背景的畢設團隊,該種模式下先由學生自愿報名,然后由指導教師團隊再從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學生進入設計團隊;(2)以賽制項目團隊及科研訓練等課外科技活動團隊為背景組建畢設團隊,如學校立項的科研訓練計劃、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大學生挑戰杯等,以這些課外科技活動項目構建的團隊組建畢業設計團隊;(3)以學生研究興趣為基礎的自組團隊,學生選擇團隊成員,自己聯系指導教師,自己構思項目整體研究思路,該模式下學生參與程度最廣的.水利類畢業設計團隊一般由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等多學科多專業組成,學生設計團隊具體構成需根據項目內容及項目工作量來確定,可以同專業,也可以跨專業、跨學科組建團隊,同時安排溝通能力好、責任心強的學生為作為團隊負責人,負責整個項目的協調.由于學校水平及學生能力限制,我校水利類專業畢業設計團隊組建一般是采用前面兩種方式進行.
1.2團隊畢業設計的選題畢業設計課題的選擇是畢業設計教學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團隊畢業設計的最終效果.好的選題應具有綜合性、應用性與創新性,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也能較全面的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在進行團隊畢業設計選題時要做好總課題與子課題的設計工作,每個子課題既要符合學校關于畢業設計選題所做的要求,同時各子課題之間要有密切聯系,使得以團隊畢業設計選題工作較傳統方式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團隊畢業設計的選題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1)以教師在研或剛結題的科研課題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來源,設計出團隊畢業設計選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團隊畢業設計課題的新穎度,同時又能較好地反映各學科的前沿技術;(2)以賽制項目及科研訓練等課外科技活動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來源,設計出團隊畢業設計選題,課外科技活動的可持續性、綜合性強的特點,能調動學生興趣、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3)以與地方施工單位或設計院所合作的實際工程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來源,這種選題面向實踐項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4)由教師根據生產實際自擬畢業設計課題,該類課題一般多為校企合作的水利工程設計,如水庫工程初步設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在具體選題時,應根據學生的畢業去向有針對性定制相應課題,同時優化畢業設計課題內容.
1.3團隊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與傳統畢業設計一樣,團隊畢業設計其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畢設前期階段、畢設中期階段和畢設后期階段.團隊畢業設計需對每一階段提出具體的任務和要求:(1)畢設前期階段,以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熟悉課題研究背景為主,總課題負責人組織團隊成員進行研討學習,明確總課題與子課題的關系;分課題的指導教師按要求布置并詳細講解畢設任務,同時要求學生通過集中討論的形式深入研讀學習(.2)畢設中期階段,團隊安排專門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并督促各個子課題的研究進度,學生要定期匯報工作進展;學生每天做好工作日志,同時,指導教師對工作日志給出評語;團隊成員要定期進行討論,尤其是對畢業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共同討論,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對仍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相應的指導教師以畢業設計講堂的形式進行專題講解畢設后期階段,指導教師要督促學生按照學校要求認真撰寫畢業設計論文,期間可安排一場科技論文寫作講座,以更好指導學生撰寫科技論文;撰寫完論文后,先交具體指導教師進行審閱,再由評閱教師評閱,只有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都認可后,才能參加答辯.
1.4團隊畢業設計的成績考核團隊畢業設計模式中,學生成績的評定既要考慮學生個人的貢獻和工作水平,又要兼顧學生在團隊中的協調配合能力和團隊整體工作質量[3].因此,在團隊畢業設計中,學生成績由平時成績、團隊協作成績、評閱成績及答辯成績4部分組成.團隊畢業設計平時成績根據該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的學習態度、紀律、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并由具體指導教師給予評分;團隊協作成績主要由指導教師團隊根據學生日常匯報、平時討論情況、中期評估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進行評價;論文評閱成績包括由指導老師對學生畢業設計完成情況和質量進行評價給予評分,以及由不同評閱老師給出評閱成績;答辯成績由答辯教師根據團隊成員在答辯過程中的表現給予成績.上述四方面成績按一定比例加權得出該學生的綜合成績.
2水利類專業團隊畢業設計的實踐
南昌工程學院是一所水利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的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既要體現寬口徑、厚基礎的特點,又要體現應用型的特色.其下屬水利與生態工程學院擁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等四個水利相關專業.我校配置完善的專業群為開展水利類專業團隊培養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筆者在多年本科生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一直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完成畢業設計,不論是本專業的課題,還是跨專業的課題.在此過程中每人負責課題中的一部分,由于課題之間的聯系,在做畢設過程中,學生為完成畢設,就需要主動交流、互相討論,相互協作.以筆者所帶的水利類跨專業團隊為例,為了能使畢業設計課題更科學,指導教師團隊在第7學期初就開始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工作.經過多次討論,最終確定畢業設計團隊的題目為“留金壩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該課題來自工程實踐.然后,將大題目拆分為兩個子課題,分別為“留金壩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水工設計”、“留金壩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水文水利計算”.同時為方便學生選擇,在各子課題下標明難易程度和具體指導教師.通過雙向選擇,最終組建了學生團隊.該團隊共有9名學生,3名學生來自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簡稱水文組),6名學生來自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簡稱水工組);團隊指導教師有2人,由一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師和一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組成,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是該項目的負責人.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老師具體指導3個學生,其課題主要任務是通過對留金壩壩址處歷史流量資料進行設計洪水及調洪演算,得到留金壩水庫設計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為水工組壩體設計計算提供數據支撐,除此之外,水文組還需自行編程,實現水文計算程序化.一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指導6個學生,其課題主要是通過水文組計算出的設計洪水位數據進行壩體設計,包括壩線、壩型的選擇、樞紐布置方案比較、溢流壩的剖面設計、非溢流壩的剖面設計、細部構造設計等.由于本次團隊畢業設計項目工程大、涉及的專業多,在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團隊都安排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如查閱文獻、熟悉課題研究背景、專題講解、撰寫畢業論文及畢設答辯等;同時,為督促學生畢設進度,要求學生每周做好工作日志,指導教師每周一對周工作日志給出評語,并現場就畢設做的情況進行提問,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平時通過見面、發郵件或QQ進行指導,解決畢設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通過團隊各專業師生團結合作及相互配合,最終該團隊較好地完成了畢業設計任務,其中,4人畢業設計成績獲優秀,5人獲良好.通過這種基于團隊培養模式的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通過這種團隊培養模式,也鍛煉了團隊中的年青教師,使青年教師指導水平得到較大提升.總得來說,本次畢業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3結語
[關鍵詞]節水灌溉;農田水利;鄉村振興;高職教育;創新
1研究背景
1.1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全國共有耕地面積12786.19萬hm2,全國耕地灌溉面積為6916.05萬hm2,其中廣西為173.10萬hm2[1]。與此同時,我國還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根據2021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我國水資源總量31605.2億m3,但是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239.8m3/人[1],遠少于世界平均水平。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是十分必要的。進入21世紀以來,在農業節水措施上得到大力發展,據統計,有效灌溉面積由2000年的5382.00萬hm2持續增加至2019年的6760.00萬hm2[2],與此同時,盡管每年全社會投入節水農業的資金高達50億元以上,但是農業部門的節水成果與預期仍有較大差距,農業用水量的降幅僅為2.9%[3]??梢?,農業水資源短缺目前還是我們仍需面臨的一大難題,農業節水工作還任重道遠。
1.2廣西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現狀
廣西耕地面積為441.94萬hm2,截至2020年底,廣西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73.10萬hm2,占全區灌溉面積的95.66%;全區工程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18.93萬hm2,占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的68.70%。在廣西全部工程節水灌溉面積中,以低壓管灌為主,達19.46萬hm2;其次為噴、微灌,面積達13.33萬hm2,其他工程節水灌溉面積達67.18萬hm2,廣西全區設計灌溉面積達萬畝以上的灌區共計3525處。廣西有效灌溉面積自2010年以來呈現逐年穩步增長的趨勢,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在廣西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應用。新時期廣西水利任務艱巨,全區農田水利工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節水灌溉技術也勢必會得到更廣泛、更科學、更合理的應用。
1.3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節水灌溉技術課程教育現狀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以水利、電力等工科類專業為主的創新型高職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全國優質水利高等職業院校、全國水利高等職業教育示范院校。2021年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入選全國水利人才培養基地,并入選廣西首批節水型高校。作為水利高職院校,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為主。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力發展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可幫促產業振興,實現以產業振興推動鄉村振興。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對于農田水利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能力,學院面向水利工程專業、水利水電工程智能管理專業、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學生開設了灌溉排水工程技術、水利工程管理、灌溉與管理、水利水電工程管理技術等專業課程,并結合課程實訓,以理論加實踐的教學,緊跟行業發展趨勢,最大滿足行業及企業對學生專業技能的需求。此外,在學生的技能競賽方面,學院鼓勵在校生積極參與各類技能競賽,并鼓勵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中充分應用節水灌溉技術原理制作模型開展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激發創新潛能。
2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與高職教育有效融合
2.1理論結合實踐育人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開設節水灌溉技術相關課程的同時,注重節水灌溉實訓實踐教育。2021年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與廣西勇越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校內成立校企合作節水灌溉技術協同中心,進一步促進節水灌溉技術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及實習實訓等方面的融合發展。學院校內建設的節水灌溉實訓基地為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項目認定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節水灌溉相關課程實訓提供了良好的實訓平臺。在學習任務安排上,主要結合地區常用的灌溉排水工程措施以及以后的發展趨勢,重點講述渠道灌溉和現代節水灌溉規劃設計。校內可開展節水灌溉相關課程實訓地點包括了節水灌溉技術展示長廊、節水灌溉技術實操室、節水灌溉產品及模型展示室、節水灌溉示范實訓場(智慧農莊、無土栽培實訓室)等。實訓學生可在節水灌溉技術展示長廊認識節水灌溉技術科普知識,情景式實地認知節水灌溉管路鋪設、灌水器種類及效果等知識;可在節水灌溉技術實操室模擬進行微灌系統首部樞紐設計、田間管網模擬鋪設實操及微噴灌系統的組裝等實訓內容;可在節水灌溉實訓場的無土栽培實訓室開展水肥一體化原理及應用、田間管路鋪設、微灌智能控制系統設計與安裝等實訓內容;節水灌溉產品及模型展示室內陳列節水灌溉相關管材、管件、過濾器、各類閥門及灌水器等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實際應用相關器材。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節水灌溉相關實訓內容多樣,注重學生技術技能實踐教學,多方法多手段培養學生對于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崗位需要。
2.2以技能競賽促進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教學
職業素質及專業技能是從業人員必備的綜合素質,通過職業技能大賽,在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技能競賽是加強技能人才選拔培養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全國性水利職業教育學生競賽活動,自舉辦以來,旨在提升水利職業院校學生實操能力,加強水利行業后備技能人才培養,促進水利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行業發展。賽項選擇有利于水利事業發展和水利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所涉及的技術技能也是水利行業需要的。第十四屆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置了《節水灌溉技術》賽項,第十五屆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設置的《節水技術》賽項對于農田水利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的職業教育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賽項的設置不斷提升學生節水灌溉技術的專業綜合技能水平,也促進了節水灌溉技術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的發展。《節水技術》賽項整體分為理論和技能操作兩部分,理論部分涉及到水利職業道德、新時代水利行業精神、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及節水灌溉相關的專業知識,包括噴微灌工程設備基本知識及系統設計、噴微灌工程系統施工安裝、噴微灌工程的運行管理、低壓管道灌溉技術、雨水集蓄利用技術、水肥一體化及節水灌溉自動化基本知識。技能操作部分則涉及到微觀系統的識圖及安裝與運行。大賽全方面鍛煉了學生在節水灌溉系統設計、施工安裝與運行維護等方面的綜合性實踐與創新能力,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起到引領作用,也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養高技能人才。
2.3農田水利節水灌溉
工程技術與創新創業實踐融合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可增強高校學生創新能力。近年來舉辦的各類大學生創新項目鍛煉了大學生創新的意識及能力,并且提高了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執行力[5]。近年來,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各項舉措推動創新創業優勢資源集聚[6],于2021年入選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典型示范基地。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系與美國亨特綠友集團、上海華維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建了節水灌溉創新創業中心,由校內專業教師及校外的企業專家共同指導學生利用節水灌溉技術原理參與創新創業項目,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能力。水利工程系學生參與了《旋轉式魚菜共生模型》《柬埔寨智慧生態示范村》《自主感應灌溉系統》《淋致80°——一種純凈水自熱裝置》《植物管家》等創新產品的研制,所研制產品在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廣西賽區、“挑戰杯”廣西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中獲得不錯成績。學院依托職業教育集團及八桂水利產業學院等校企合作平臺,結合節水灌溉實訓基地,校企協同培養節水灌溉技術應用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21[Z].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
[2]徐依婷,穆月英,侯玲玲.水資源稀缺性、灌溉技術采用與節水效應[J].農業技術經濟,2022(2):47-61.
[3]徐濤,趙敏娟,李二輝,等.技術認知、補貼政策對農戶不同節水技術采用階段的影響分析[J].資源科學,2018,40(4):809-817.
[4]武建玲,趙文靜.推進鄉村振興留住美麗鄉愁[N].鄭州日報,2022-01-08(5).
[5]張家玲,周倩薈,鄭一帆,等.大學生創新項目與大學生培養目標的關系分析[J].科技與創新,2022(2):113-115.
關鍵詞:供電公司 創新提升 農電企業 財務一體化
按照國務院國發[1999]2號文《國務院批轉改委和國家經貿委關于加快農村電力體制改革加強農村電力管理意見的通知》精神,縣級供電企業要實行“政企分開”,即躉售縣供電企業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對躉售縣供電企業,原則上應上劃由?。ㄗ灾螀^、直轄市)電力公司直接管理;暫時不能上劃的,可以在產權關系不變的前提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力公司代管。在產權關系上看,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受地方政府委托,對躉售縣供電企業(以下稱“農電企業”)行使出資人職責、履行出資人義務,實行“代管”,其所屬的綏化供電公司按照要求,認真履行的代管職能,并針對農電企業財務管理狀況,確立了“夯實基礎,狠抓落實,講求實效,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從強化財務管理和監督入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使農電財務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規范。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集約化、扁平化、規范化”管理理念,為深入落實“加強縣供電企業管理,按照‘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和實施縣供電企業及供電所管理提升工程”的目標要求,綏化公司以堅持深化應用“六統一、五集中”為主線,打破“代管”壁壘,緊扣專業延伸管理主旋律,把握統一、規范關鍵點,制定財務集約化管理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時間節點和實施步驟,將省公司規定動作落實與管理創新有機結合,與國網專業工作同檢查、同部署、同總結,創新財務管理,創造性地提出了“1+2+3”的財務管理目標,一個中心:財務管理集約化;兩個目標:風險防控、價值引領;三個落腳點:夯基礎、改狀況、穩增長;輔以實施“四維”財務管模理式,即:一維信息系統建設、二維基礎工作創優、三維要素集約管控、四維同步評價提升(同業對標),農電企業一體化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為深化農電企業體制改革和實現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實施背景
(一)農電企業面臨的形勢分析
1.外部環境因素
按照國家戰略部署,農電體制改革將在“十二五”末完成,這意味著農電企業的管理體制實施上劃管理改革勢在必行。如何在代管的過渡階段進一步理順管理關系,穩步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將是擺在代管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由于電力生產經營關系到國計民生,屬于基礎性行業,具有公益事業特點,受國家政策制約影響較大,在履行企業盈利職能的同時,還要履行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和電力行業的經濟特征使得社會各界對電網企業的監督逐步強化,規范有序的經營理念的植入和有效實施成為必然。
2.內部環境因素
綏化公司農電企業的生產經營在多年的“代管”中逐步走向規范,但其財務狀況也存在“二高三低”(資產負債率高、財務風險高、盈利能力低、資產運營水平低、融資能力低)的問題。資產規模龐大管理效率低下、內部控制虛而不實、經營風險加大、盈利能力走弱、權益被虧蝕,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使得電網持續穩定發展困難重重。依筆者之見,農電企業在謀劃企業生存與發展問題上要從著力抓好財務管理入手,要更加注重財務基礎管理,更加注重成本費用控制,更加注重財務風險防范,更加注重財務資源運作。
(二)創新農電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意義
多年來,通過各級財務部門的共同努力,綏化公司代管縣供電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由于基礎差、底子薄、體制機制復雜等多種原因,代管縣供電企業在依法治企、規范經營、財務管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農電企業財務管理要實現取得根本性的變化,必須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是政策原因的爭取政策支持,是內部體制原因的深入推進體制改革,是管理因素的規范精益管理,關鍵是根據客觀環境的變化,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推進財務管理機制創新。
對農電企業實施財務管理創新,是貫徹國家和網省公司戰略部署的重要實踐,是夯實代管縣供電企業財務管理基礎、防范和規避經營風險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代管縣供電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現實需要。
二、成果的內涵和做法
綏化公司本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評價總結閉環管理思維實施農電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結合農電企業的實際和網省公司加強農電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在抓深、抓實、抓細、抓嚴上下功夫,打破“代管”壁壘,創新農電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引入了“四維”管理模式(圖1),提出了“1+2+3”的財務管理目標(圖2)。
經過一年多實踐運行,綏化公司對農電企業財務集約化管理取得了實效,拓展了現階段財務專業延伸管理的維度,加快了實現農電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與國網接軌的步伐,實現了預定的管控目標。具體做法如下:
(一)信息系統建設
1.農電企業財務管理軟件現狀
2013年以前,綏化公司農電企業財務核算軟件是遠光核算系統2.1(單機版),地市公司不能及時地掌握各代管農電企業的財務核算信息和經營狀況,對農電企業月度財務快報、年終財務決算的審核也只是達到“以表審表、層層匯總”的狀態,無法行之有效地行使對農電企業的財務管理職能。
2.農電企業應用財務管控系統的必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代管縣供電企業實施財務管控項目,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先進的財務核算系統,實現對代管縣供電企業財務數據的動態實時穿透查詢,促進地市公司有效提升對代管企業資產、負債、收入、成本等全要素的財務管理水平。既是推動農電企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依法規范經營的現實需要,也是做實地市公司、切實履行對農電企業財務管理職能的重要舉措,更是農電企業管理提升要求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全省范圍內農電企業應用財務管控系統十分必要。
3.農電企業財務管控系統應用實踐
(1)項目啟動
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從項目籌劃、制定實施方案到制定全省統一的會計科目體系,綏化公司全程參與了財務管控系統建設的各階段工作。由于農電企業會計核算區別于國網系統的核算內容,在創建科目體系的業務中沒有成型的體系可以借鑒。綏化公司充分發揮對農電企業會計核算內容全面掌握的優勢,將業務經驗與會計核算規則有機結合,構建有農電企業特點的統一的會計科目體系,為在全省開展會計集中核算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綏化公司將財務管控系統核算理念與遠光2.1版會計核算軟件的差異和“管理對象”以及業務分類”等財務管控系統術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歸結出來,為系統應用的關鍵工作――靜態數據的收集和動態數據的對應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和理論支持。并在2013年6月至7月,綏化公司組織所屬農電企業開展了72人次有針對性的業務培訓,明確了工作要點。
(2)項目運行
綏化公司集中轄屬的農電企業開展項目應用試運行工作,有序開展了系統應用環境的搭建、關鍵用戶權限的收集、報送、導入、使用、統一會計科目下靜態數據的收集、整理、植入(共收集了單體工程451個、往來單位3125個、組織機構487個、銀行賬戶57個,共計4120條靜態數據)、2013年動態期初數據的對照、錄入、核對、2013年已發生業務的憑證補錄、數據核對、報表關鍵數據來源的設置,順利實現了農電企業財務管控系統的成功上線運行。
(3)項目總結
綏化公司通過對2013年會計業務在財務管控系統(圖3)試運行工作的實踐,有效開展了運行過程階段性分析評估,一方面查補財務管控系統功能需補充、調整、完善的內容,另一方收集農電企業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完成了項目試點應用總結,共提出包括靜態數據收集、動態數據對應、會計科目正確使用等10余項注意事項,有效避免“進去一串垃圾數據,出來一張垃圾報表”的狀況,為下一步的推廣應用打好了基礎。
(二)基礎工作創優
會計基礎工作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隨著管理提升、依法治企等工作的開展,綏化公司實施了“四步工作法”,實現了農電企業的會計基礎與國網同步推進。
1.深入調研摸清狀況
不打無準備之仗。綏化公司按照省公司財務集約化管理要求,開展了以會計政策的執行、會計科目的使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制定實施等主要內容的農電企業會計基礎工作調研工作。在調研中發現,農電企業在計提壞賬準備的會計政策方面不統一,有的農電企業是按“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有的農電企業采用“直接核銷法”核算壞賬,即平時不計提壞賬準備,發生壞賬損失直接核銷。通過調研摸清了農電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現狀,結合“六統一、五集中”財務集約化管理進行了差異分析,為執行統一政策、規范管控夯實了基礎。
2.整章建制貫通應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財務集約化管理的精髓是“集約”,嚴格執行通用制度和標準是實施集約管理的有效途徑。綏化公司在貫徹執行國網公司通用制度的同時,集中組織培訓了《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代管農電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創造性地針對農電企業的管理需求,制定并執行有特色的適合管理實施的綏化供電區財務通用制度,對指導、規范農電企業經營行為管控和經濟業務處理,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促進作用。
3.費用核銷典型設計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根據會計核算規范性和報銷管理的有關要求,針對近年來內外部檢查提出的費用報銷手續不完備問題,綏化公司對成本費用報銷和工程其他費用報銷業務進行規范,實行典型設計,即結合信息化環境下的會計核算管控,研討形成了農電企業“成本費用業務核銷規范”和“工程其他費用核銷規范”,并將上述兩項規范作為“操作指南”深度融合了原始憑證規范化、費用審批、流程管控的要求,形成了以規范促提升的良性機制。
4.嚴格審核防控風險
居安思危,才能防患未然。在農電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管理實踐中,綏化公司在統一規范了29種原始憑證單據樣式的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財務審核規范,做到“四不通過”:沒有業務預算的不通過;審批手續不全的不通過;原始憑證不齊全、不合規的不通過;業務流程不規范的不通過;通過完善內部監督機制,規范經營秩序,建立和完善以日常稽核和定期稽核為重點的財務稽核常態運行機制,對公司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跟蹤稽核監督,確保公司在資金運營、核算管理、資產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依法合規,從而進一步規范經營秩序,有效防范了財務風險。
(三)要素集約管控
國網公司提出的農電企業“雙提升”工程,從財務專業角度看,貫穿了財務集約化實施的過程。綏化公司在現有的體制下,以“五集中”的內容為要點,創新財務管理工作,實現了資產、負債、成本、收入及利潤的全要素管控,推動了農電企業財務管理集約深化。
1.率先生成“一鍵式”報表
按照國網公司要求,2013年度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20%的代管縣供電企業要應用財務管控系統生成“一鍵式”報表。綏化供電公司轄屬10家代管縣供電企業作為試點單位首批開展此項工作,并于2013年8月24日正式生成“一鍵式”報表,對農電企業會計集中核算的改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綏化公司結合農電企業的會計核算業務的實施,充分研討,統一了科目體系,并在此前提下靜態數據的收集和動態數據的對應以及財務管控系統的應用進行的“一對一”的集中培訓,應用“數據收集與業務核算相結合”、“會計核算與集約管控要求相結合”機制,確保了系統如期上線?!耙绘I式”報表生成后,省、地公司可以通過財務管控系統這個平臺,進行實時數據查詢,實時生成該試點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會計報表,簡化了數據生成、歸集、傳遞流程,在“統一”的前提下,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耙绘I式”的生成,跨越體制限制,實現了農電企業會計集中核算的“準集約”(圖4)。
2.嚴控預算執行
一是嚴控可控費用。綏化公司針對可控費用的經濟特點,本著“厲行節約,勤儉辦企”的原則,細化了預算集約調控工作,制定并實施了《國網綏化供電公司農電企業可控費用預算考核管理辦法》,加強了可控費用預算的執行管控工作,實行了月分析、季通報、年考核制度。二是動態監控預算執行。通過實時生成的“一鍵式”財務報告信息為反映基礎,動態監控農電企業預算執行,確保預算管控落到實處;通過財務建立健全預算指標管理的績效考核和監督評價制度,杜絕了預算外支出,提高了可控費用管理的實效性,提升了成本管理水平,維護了預算的嚴肅性、剛性原則,實現了農電企業預算集約調控的“準集約”。
3.資金集約管控
綏化公司嚴格落實省公司資金管理工作要求,著力推進資金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創新。一是嚴格控制銀行賬戶數量,加強賬戶開立審批和撤銷備案制度執行,持續壓降農電企業銀行賬戶數量,農電企業銀行賬戶數量由最初的145個壓降到目前的65個。二是依托中電財結算平臺和服務力量,研究搭建農電企業資金池,提高了農電企業資金集團化管理水平,實現資金歸集率95%以上。三是加強農電企業資金運作,提高資金效益。2013年以來,鼓勵供電區內的農電企業積極參與省公司的資金運作,使得閑置資金的收益在無風險條件下實現最大化。四是持續應用農行“三級賬戶”管控,加強資金在線監控,在財務管控系統全面應用的基礎上,優化資金月報,提升了農電企業月度資金分析功能,加強日常在線稽核和監控,強化預算管控,防范了資金風險,實現了農電企業資金集中管理的“準集約”(圖5、圖6、圖7)。
4.資產精益管理
綏化公司從農電企業實際情況出發,在實現財務管控系統成功上線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農電企業的財務狀況,創新資產管理業務,全面開展了清產核資工作。清產核資工作按照“清查、規范、發展”的原則,遵循“尊重歷史、依法確認、實事求是”的總體工作思路,經過制定方案、前期準備、組織實施、現場鑒證、報告出具、賬務處理6個階段,從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底,歷時7個月全面完成,共計清查所屬農電企業資產盤虧、資產盤盈及資金掛賬的凈損益共計280.31萬元。通過清產核資,在改善財務狀況的同時,實現了賬實、賬賬、賬證的“三對照”,為下一步實施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礎。綏化公司在不斷改善優化農電企業財務狀況的基礎上,引入并適應性調整“電網投資能力測算模型”,測算電網投資能力趨勢,為投資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實現了農電企業資本集中運作的“準集約”。
5.風險集約管控
農電企業由于現有的治理結構影響,經營風險在一定程度普遍存在。綏化公司在客觀分析農電企業風險管理狀況的基礎上,突破體制限制,利用現有資源,借助內控系統平臺,實施資金支付管控和在線稽核,積極構建適合農電企業特色的風險防控機制。創新應用“三級賬戶”管控系統管控重大事項業務的資金支出,通過制度固化農電企業沒發生金額5萬元以上的大額資金支付業務,農電企業資金支付在履行內部集體決策后,上報地市公司審批執行,并要求農電企業在重大資金支付業務發生時,須提供經過審批的單據,地市公司財務部門復核人員方可辦理業務復核,款項才得以形成支付。這是一種將業務發生與系統應用相結合的管控方式,創新性的業務實施和風險防控的常態融合機制,實現了農電企業風險在線監控的“準集約”。
(四)同步評價提升
綏化公司深入實施財務集約化管理工作的同時,以專業延伸管理為契機,建立激勵與約束機制,創新開展了農電企業財務評價。以同業對標為手段,有效促進各項集約管理工作在財務管理實踐中的融合和轉換,切實促進“雙提升”、切實服務于“三集五大”體系建設,切實為農電體制改革奠定基礎。
第一,堅持科學有序開展。前期工作突出了“兩個到位”即認識到位、宣傳到位。首先按照網省公司的專業延伸管理要求,確定適合的管理對標體系架構,實現管理對標的目的;其次,就管理對標體系的應用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對指標定義、計算方法、統計口徑、數據來源和具體提升措施等相關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做好了管理對標工作的深入到位宣傳;最后建立了定期聯絡、信息報告、督導檢查、管理提升、工作評價考核機制等五個工作機制,確保農電企業同業對標工作有序展開(圖8)。
第二,堅持促進管理提升。綏化公司以縣供電企業及供電所管理提升工程為有效載體,克服基礎差、底子薄、體制機制復雜等困難阻礙,全面強化財務專業延伸管理,促進農電財務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強化財務管控系統應用水平,集中組織了農電企業財務人員20余人進行了程序的培訓、測試,為對標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術保障;二是持續動態監控日??己说年P鍵指標的完成情況,積極提出完善提升建議,找短板、強管控,同步提升對標水平。
第三,堅持積累典型經驗。在農電企業財務管理對標體系建設過程中,綏化公司充分發揮農電企業管理提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抓重點、找難點,深入剖析,全面總結,努力在同業對標深入實施過程中認真總結工作亮點,樹標桿、抓典型,實現以對標促管理提升,以管理提升促對標水平提升的雙保雙促機制。
三、成效
綏化公司通過創新財務管理模式,實現了預期的財務管理目標,農電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財務管控系統成功上線后,提升了財務集約化管理水平,充分發揮了管理手段的導向、約束、凝聚、融合和輻射作用。
第一,會計基礎進一步夯實。統一了科目體系和會計政策,進一步夯實財務管控基礎;以財務管控系統成功應用為依托,逐步實現財務核算規范化;對農村低壓電網維護費等重點業務規范會計核算進行了逐一分析,有效地保證了省公司“一本賬”會計信息質量。
第二,財務狀況進一步改善。經過清產核資,摸清了家底,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全面清理處置低效無效資產,提高了農電企業資產質量和資產運營效率。深入開展資產清理處置,加強資產效用分析,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加強不良資產管理,重視賬銷案存資產清理追索,建立健全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通過“提質量、調結構、保安全”的資產集約管理手段的實施,農電企業的財務狀況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全區綜合的資產負債率由2012年的75%優化到2014年6月30日的37%(不含農網改造因素)。
第三,預算行為進一步規范。綏化公司在農電企業樹立全面預算“一盤棋”的理念,逐步強化損益性預算管控,全面完成省公司下達的損益性預算指標,并同步嚴把資本性預算的“立項關”。對農網工程項目預算的管控引入并適應性調整“電網投資能力測算模型”,從測算結果出發,綜合平衡規劃需求、利潤目標、后續效益因素,優化投資結構和時序安排,2013年投資計劃比2012年下降1.69億元,2014年投資計劃比2013年下降0.53億元,以量化數據引導預算行為,使農網工程投資決策更科學、更合理。
第四,風控水平進一步提高。制度完善為保障、系統實施為手段,形成了資金管控與業務管控常態風險管控機制,強化了風險管控意識,2013年綏化公司共受理重大事項報告涉及的資金支付申請188份,進一步明確了經濟業務處理的管理責任,有效提高了風險管理水平。
一、對接市場需求,選優選對專業
學校立足涉農專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和個人需求的新變化,堅持“多條腿走路”,做強做大傳統專業,培育新專業。
如充分利用中國汽車行業發展迅猛的趨勢,開設汽車運用與維修以及汽車美容與裝潢專業,通過深化課程改革,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幾年來,培養了4 000多名實用型汽修人才。又如利用云南省豐富的水能資源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開設水利水電專業,培養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技術人才。
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背景下,紅河州具有加速發展外向型經濟的良好條件。學校牢牢把握時代賦予的機遇,著眼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需求,新開設電子商務、農產品營銷與儲運等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專業,今年還準備申報養老服務專業,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為地方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校還與阿里巴巴集團簽訂了“百城千校、百萬英才”電商人才培訓的合作協議,著重培養學生外貿實戰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并為學生提供外貿企業就業機會。學校圍繞市場需求,以推動城鎮失業人員和大學生創業培訓為重點,定向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16年共計培訓16 000余人,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技術業務骨干和熟練工人。
二、接企業崗位,推進產教融合
職業教育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最重要的環節。
學校通過教學實習、工學交替、社會實踐、頂崗實習等多種模式,與彌勒唐氏特種養殖場、福建冠捷科技集團等省內外多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
根據專業設置和實習教學需求,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建立了云南牛牛牧業、鑫馳汽車修理廠等2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采用訂單培養,與企業合作開設冠名班,與蒙自老寨鄉政府、天安果業公司合作的“蘋果班”,與廈門冠捷集團合作開設的“冠捷班”,有針對性、有重點地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培養學生,為學生畢業后迅速投入工作狀態,適應工作需求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學校與國內30多家知名企業聯合辦學,與 10余家省內龍頭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使學生與用人單位、學校與社會之間互惠共享,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
三、對接產業升級,服務地方經濟
依托地方經濟,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是職業教育實現高效辦學的最根本保證。學校以紅河州發展“百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為契機,充分發揮人才、科研、教學資源的優勢,積極擔當政府與社會改革發展的“智囊”,為地方政府提供行業規劃和技術咨詢服務。通過生物組培、高原山區蘋果種植、畜牧養殖、玉米良種等“四大產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2016年,先后參與省教育廳組織的到怒江進行產業調研,省委宣傳部組織的到大理劍川指導蘋果種植等活動,并主動為州內外縣市提供團隊技術咨詢服務,得到社會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