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6 17:05:53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中的關系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關系;數學關系;關系思維
簡單地講,關系就是描述在事物之間用什么來聯系、這種聯系怎么樣來表述、如何處理的學科。我們在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探討關系的問題,數學中的思維,其實是一種關系的思維。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總是感覺到問題無法入手,沒辦法解決,這里邊反映出的問題實際是學生的思維定式的問題。學生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每次思維定勢的重大突破,都伴隨著一個階段的求異思維訓練。改變過去習慣了的思維模式,對學生而言有時是很難接受的,甚至是痛苦的。實質上,數學的思維是一種關系的思維。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會遇到提問后冷場的場景,這種情況的出現有多重原因,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建立起來一種思維模式。思維模式的建立可以使許多問題的解決方式變得程式化,并且很容易找到問題的突破口。數學里有這樣的一種思維模式,我們稱為關系的思維模式,關系思維模式一旦建立,很容易找到數學問題的突破口,數學將向你打開一個新的窗口。下面筆者用一些具體的例子,從淺入深來說明這種關系思維模式。
先看這樣的例子:八年級某班組織春游活動,租車費用300元由參加者平攤。后來參加的人數增加了一倍,但租車費用不變,這樣每人少交了10元。請問這次活動共有多少人參加?
在這樣的題目中,關鍵的問題是找出題目中體現的關系。數學關系簡單的講無非是等于和不等于兩大關系。我們就在這個問題的敘述中尋找,可以很清楚看出這里出現了這樣一句話“租車費用不變”。仔細琢磨一下,其實可以列出這樣一個關系:人數變化前的租車費用=人數變化后的租車費用,將這個關系一步一步地數學化來看看問題的變化:
1.將“人數變化前的租車費用=人數變化后的租車費用”這個等式進行變化得到:人數x每人交的費用=2x人數x(每人交的費用-10).
2.假設人數為x,每人交的費用為y,則上述的公式變化為x×y=2x×(y-10)(1).
3.在仔細看看題目發現還存在一個關系,那就是人數變化前的租車費用=300,變化為數學關系為x×y=300(2).
4.將(1)和(2)兩個式子綜合就可以求解了。
下面我們再看一個高等數學的例子:求解∫xsinxdx.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積分問題,我們利用關系思維的模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看到這是一個積分題目,聯想和積分計算相關的關系,發現積分的計算共學習了兩種常見求解方法,一種是換元積分法,一種是分部積分。仔細分析一下發現,這是一個乘積的積分式子,聯想關系,發現可以利用分部積分的辦法進行關系模式的思維。
1.分部積分的公式:∫uvdv=uv-∫vdu
2.將這個題目的具體實例代入:∫xsinxdx=-∫xdcosx
3.進行計算化簡:
∫xsinxdx=-∫xdcosx=-(xcosx-∫cosxdx)=-xcosx+sinx+C
從上邊的例題中可以看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出數學關系。為了降低思維的難度,這種關系的描述一開始可以是中文的習慣思維的描述,然后再一步步將這種關系抽象成為數學符號的描述,最后進行求解。
關系的思維模式可以在很多數學問題的探討當中使用,這種思維的模式可以使問題的分析變得簡單,我們可在復雜的問題敘述中抓住關系這個關鍵點,很快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建立起來數學關系。
目前師生人際關系中普遍存在著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嚴重地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不滿和抵觸情緒,師生關系時常處于沖突和對立之中?,F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試想一下,經常處于沖突和對立之中的雙方如何能產生正常的交往,又如何能產生真正的互動教學呢?!稊祵W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苯虒W活動的本質應該是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學生才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活動的教與學不僅形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形成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等多重的網狀關系,而整個教學過程就是在這網狀關系中進行的。教學分析表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交互主體性的合作伙伴關系,教學過程既不是單純的學生的事情,也不是單純的教師的事情。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的中心人物。那么,怎樣提高師生交往的有效化,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睅熒慕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沒有師生的交往互動,就不存在真正意義的教學?;邮墙處煹慕膛c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交往是雙方或多方的接觸、往來、對話、溝通,教學中交往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它原始的語言學的意義,它已成為人們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方式?!墩乙幝伞芬徽n。我精心創設了一個快速記憶比賽環節,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感知規律。找規律重在“找”,找到規律的價值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找規律”和利用規律解決問題上。素材精選了生活中按規律擺放的桌椅、彩燈等,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對不同物體擺放的規律觀察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交流,經歷探索規律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現象,星期,月份,四季,生肖等等,拓展規律,豐富了學生對規律的認識。再通過師生玩一玩游戲,引發學生的思考,揭示游戲里就蘊含著周期規律,鼓勵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開動腦筋感悟規律,創造規律。在“找規律”的過程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的生成資源,突出了學生探索規律中的數學思考,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改進評價方法,力求使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有所提高,學習更有自信,更有興趣。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關注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行為,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評價缺失和評價不當的現象。如只重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忽視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只重視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激勵和價值觀的引導等。只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忽視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等等。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全面、科學、合理地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這是值得研究的課題。評價要具有激勵性、導向性、客觀性,課堂評價不應拘泥于形式,要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教師應全身心投入,創造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用我們的評價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每一個學生在評價中獲得自尊和自信,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從而對數學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體特征,表現在認知方式和思維策略的不同、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等方面。尊重個體差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既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又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看法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教育追求的理想。新教材強調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發展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富有個性的學習,以便為發展學習而學習,為終身繼續學習而學習。從教育發展的整個態勢來看,教育民主化已日益成為當代教育的主要趨勢。教育民主化主題之一即教育的平等,包括接受教育的平等性和個性發展的平等性,尤其是個性發展。因此,保證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
總之,教與學的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能再以知識形態來呈現教學,而要以行為的方式來呈現,所以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地探索研究,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教育教學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構成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會有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高質量地完成對學生的塑造和培養。教育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因此,它的順利進行,不僅取決于教師,也取決于學生,能否充分調動二者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師生關系好壞的影響。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對于學生來說,凡是和自己關系好、感情深的教師所給予的教育教學影響,即使是較嚴厲的批評,他們也認為是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因而能愉快的接受。反之,假若師生關系不好或者沒什么感情,同樣的教育教學影響,學生往往不理不睬,沒有參與教育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樣,師生關系好壞對教師工作也有很大的影響師生關系好,教師工作起來心情愉快,教師會更加努力,并從工作中體會到一種特殊的幸福。相反,教師會感到內心失衡,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進程。所以,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我們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一、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隨著新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敢于懷疑的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總是對科學知識充滿熱愛,對缺乏可靠證據的結論保持懷疑,對出現的新事物表現出好奇和探求的渴望。創新型教師善于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思維特點,結合教育情境,隨機應變地對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進行迅速巧妙的處理,并能創造性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歸納出自己獨特的學習心得,只要言之有理,都給予充分肯定和欣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實現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轉變,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師生關系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親其師而信其道?!痹趥鹘y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絕對權威,問題是老師提出來的,方法是老師想出來的,老師的答案才是最正確的。為了追求全班一致的聲音,為了追求那看似唯一的標準答案,教師不惜犧牲學生的真實感受和豐富的想象,學生完全被視作知識的附屬品。要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多給一份關愛,溫暖學生心靈。
2.多給一份尊重,健全學生人格。
3.多給一次機會,鍛煉學生膽識。
4.多給一個榮譽,激發學生自信。
把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使學生消除拘束感,能自由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材使用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教學,就是幫助或形成學生智慧及認知的生長;教師的任務,是要把知識轉化成一種適應正在發展著的學生形式?!?/p>
依靠平時的學科教學和引導學生課后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通過長期的思維鍛煉才可能實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能使學生投入多向思維,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充分體現指導性、權威性和基礎性,為教師的再創作留有極大的發揮空間。教學引入是關鍵,引入必然涉及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情景”應是真實的、自然的、現實的、為學生學習所需要的。同時應充分利用生動直觀的、富于啟發感性的材料,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靜態圖象動態化,為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創造條件。
四、思維方式與創新能力的關系
創新思維是創新過程的核心環節。思維的基本類型大致有三:一是直線思維。這種思維常常是按固有的觀念慣性思維,習慣于因循守舊,無視客觀的變化。二是網狀思維。較之于直線思維有其寬泛性,但是卻多了黏滯性,其特點是遇事前思后想不得要領,猶豫躊躇沒有主張,習慣于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當斷不斷,作繭自縛。三是發散思維。是一種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思維類型,其特點是克服了上述兩種思維類型的慣性和黏性,顯然這是一種創新思維的類型。創新性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提倡思維方式的新穎、新奇、靈活、多變。
1.引導學生大膽、合理地進行猜測、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對事物的瞬間頓悟與反思。
2.訓練學生由正及反、由反達正、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遷移辨析能力和創新能力。
3.引導學生在不同中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學數學教學 幾對關系 學生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教育已經逐步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從傳授知識為主變為培養能力為主;這種教育思想的轉變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我們數學教師不斷清除陳舊的傳統教育思想,樹立現代教育思想,我想正確處理數學教學中的如下幾對關系,已經成為每個數學教師無法回避的問題。
一、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認識能力的復雜過程,而不是簡單地“教”與“學”的和。在這個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積極性,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但由于受舊的教育思想的束縛,不少數學教師仍然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對教材的教法上、只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去考慮學生應該如何學;教師講學生聽,習慣于滿堂灌,注入式、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的教學活動方式一堂課下來,教師精疲力盡完成了“教”的任務。學生似乎也獲得了一些感性認識,但由于沒有把它深入理解和掌握,不多久便忘卻了。這種只管教師教多少,不管學生學了多少的教法從根本上顛倒了教與學的關系。大家知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因此,在重視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生的學法,不管教師講了多少,要看學生學了多少,要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去評判教法是否得當。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里的主導體現“教”與“導”,寓導于教,以導為教,核心是導。體現出教師的編導、引導和輔導作用。這里的主體體現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目的物,是學習的主人,體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地位,把思維權交給學生,核心是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受。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應該注重對教學活動的分析。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把教學從教學生“學會數學”轉到教學生“會學數學”“想學數學”上來。然而,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要防止只追求形式,不顧學生實際,不論教材內容的易難,一味讓學生去自學的放鴨子式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把教與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師導之有方,學生學得有法。
二、知識與能力的關系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在高科技產業的今天,社會要求學校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以適應面臨的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然而在當今的教學中,不少數學教師常常單純地著眼于增長學生知識,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持著知識多了能力就一定高的片面觀點,事實上,知識是能力的基礎,但不能代替能力,所以我們教師不僅給學生提供“黃金”,而重要的是給學生以“點金術”,不僅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在重視知識的同時。必須更加重視能力的培養,樹立“立足于知識教學,著眼于能力培養”的新觀念。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能力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首先培養學生以下四種能力:(1)自學能力,(2)運算能力,(3)推證能力,(4)抽象能力,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結果與過程的關系
人們對數學教學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在“重知識、輕能力”的思想指導下,把數學教學理解為數學知識即數學活動結果的教學,另一種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把數學教學理解為數學活動的教學;前者著眼于活動的結果,后者著眼于活動的過程。當前數學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還較為突出,忽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定理、公式的推導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主要表現在:(l)重結論應用,輕發生過程,學生常常機械地記憶大量的公式,定理、法則,忽視其產生推導過程。(2)重正確解法、輕分析過程;教師在課堂上總是有啟必發,有發必對,缺乏必要的分析、探索。(3)重機械模仿、輕聯系變化,采取題海戰術,搞針對性訓練,有的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題怎么問就怎么設,怎么解,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極小的范圍內;這種削弱思維活動的結果,不僅使教學質量下降。而且容易造成學生思維僵化,扼殺其創造性,直接影響學生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在重視結果的同時,更要重視導致結果的過程,樹立“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的新觀點,當前在教學中應特別注重知識結構的建立、拓寬、發展過程,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解題方法的概括,發展過程,在過程中展開學生的思維并加以指導。
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學習活動是一種復雜的活動,任何認識的形成不僅要靠由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多種智力因素的綜合作用,還要有與之有關的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如理想、感情、興趣、愛好等。在促進教學效果方面,智力因素固然起著重要的作用、但非智力因素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有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前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只重視智力因素而忽視非智力因素,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差生大量涌現,教學質量排徊不前。因此教師在認真備教材的同時,一定要備好學生,因人施教,要盡最大限度調動起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喜歡教師進而喜歡教師所講的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五、興趣與質量的關系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新與舊 部分與部分 深與淺 板書與課件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數學教學實質上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上課,是實施教學活動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充分進行思維活動的過程。為此,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必須恰當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一、處理好新與舊的關系
有兩層含義,一是新教法和舊教法的關系,我們現在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自學―研討―展示―檢測的“四環節教育模式”。新的教學方法是對舊教學方法的完善和提升。同樣的教學內容,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我在講分式方程這一課時,在一班我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把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題步驟給學生,結果全班有許多同學掌握不太好,作業出了很多問題。方法是我強加給他們的,學生沒有真正地動腦筋,只是被動地接受。在二班我采用新的教學模式,讓他們自己動手尋找各種解題辦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通過獨立自學,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解決了本節課的難點,在作業中全班只有極少數學生出現了錯誤。過去一言堂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下應被我們摒棄,將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教學的改革,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中青年專家邱學華老師說的話,一堂好課,不在于老師講了多少,而在于你讓學生怎么去學,學了多少。
二則是新知識與舊知識的關系。初中數學的系統性非常強,是一條線,像一個網絡,而不是一個孤立的點。新知識都是從舊知識發展而來的,例如:人教版八年級數學,在我們學習過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之后緊接著就會學習因式分解,聯系十分緊密。因此,在講解新課時,一般都是從復習舊知識入手,通過比較、聯想,引入新課題,講解新知識。同時,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聯想到舊知識,新舊知識達到完美結合。但是舊知識何時復習、如何聯系,其深度和廣度如何,應根據一節課的教學目的,新舊知識之間的關系,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及當時的教學進程情況而靈活確定。
二、處理好部分與部分的銜接關系
數學中部分與部分的銜接關系就是要處理好數學課堂教學中知識點間的過渡,要做到這點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要參考別人已有的過渡再不斷完善,力求做到水到渠成,不露痕跡,將前后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學生的思維也不會因某個教學環節的突然中斷或突兀的轉折被打斷。好的過渡,需要深思熟慮,從上一環節到下一環節,給學生一個容易接受并且完整的知識,備課時我們就要注意尋找各環節之間的邏輯聯系,然后用簡潔凝練的語言將它們穿起來,形成一條主線貫穿整個課堂。如果直接說下面咱們講下一個問題,這種過渡有些生硬,學生有可能不太喜歡,這就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興趣,也不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則就難以形成系統的認識。因此,數學老師就需要努力做到知識點間的完善過渡。
三、處理好深與淺的關系
一是知識講解的深與淺的關系,我們知道人的認識是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從外部聯系到內部聯系的認識規律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學應該遵循這樣一個規律,教學要從學生的實踐經驗和舊知識出發,“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薄皵祵W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這是新《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師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見,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從生活入手,由淺入深尤為重要,講淺了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講深了學生聽不進去,一定要妥善處理好深與淺的關系,做到“由淺入深”,“深入淺出”。淺是深的基礎,深是淺的發展,只有著手于淺,才能立足于深,二者不可偏廢。至于深淺的程度和比例如何,這要因人而異,即要根據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當前,要想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認為應該立足于基本要求,立足于淺,要面向大多數或全體同學,盡量爭取每個學生都能聽懂。
二是題目講解的深與淺的關系,我們出示的題目應力求緊扣教學大綱的重難點,以生動靈活的形式出現,設計的練習中各個題目要有相應的梯度和明確的目的性,難度要適中,有層次性,使成績較好的學生能進一步提高,即所謂的提優、拔尖,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跟上全體的步伐,即所謂的補差。這樣既能增強好學生的學習欲望,又能增強后進生學習的信心。這既適應了當今素質教育的要求,又提高了教育質量。
四、處理好板書與課件的關系
關鍵詞:教師環境;數學環境;人文環境;探究環境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標準與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也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中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也是建設和諧社會、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基本要求。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古爾曼認為獨立人格是人進入社會的立身之本。獨立人格包括;矢志不移、堅定信仰、求真務實、理性思維、勇于探索、敢于負責的處事態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質,很難想象在只有師道尊嚴的課堂中能形成這些優良品質,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礎。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當學生離開學校時,應該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專家。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把講臺當作自己表演的舞臺,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有被動接受的義務。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倉庫,是活的教科書,沒有教師的傳授知識,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教代替了學,學生在課堂上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創新意識喪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數學難學,由此產生厭學,甚至與教師產生敵對情緒,使師生關系形同陌路。
《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們應營造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改變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和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大膽地把個性展現出來,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交流中升華,使學生自主、和諧、全面地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數學的知識、技能,以及它們體現的思想和方法,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對數學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提高數學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為將來的發展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在數學教學中,應當注重數學課堂的“四境”的營造:溫馨活力的教室環境;恰當引人的數學環境;優美形象的人文意境;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良好持續的心境。
1、溫馨活力的教室環境
(1)規劃整潔的教室布置。環境育人,是大家的共識。因此,課前,要求學生整理好課桌,整理好桌面物品。課本、筆記、草稿紙擺放有序。文具一應俱全,潔凈的黑板,營造了展示數學活動的良好氛圍。
(2)活潑、輕松的課堂過程環境。良好的課堂過程環境本質是和諧的課堂文化,這種文化體現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即師生是學習的共同體,在課堂上不只是學生學到知識,得到成長,其實教師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斷進步。因此,教師要轉變角色,從過去的課堂主宰者變成現在的課堂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由學會到會學,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2、恰當引人的數學環境
在教學中,注意挖掘教學內容的和諧因素。如數學史、人物傳記、故事、趣事等的引用,可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社會實踐,挖掘實際生活素材,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數學知識結合起來,從而使其產生自覺地主動性,激發求知欲,感受到數學內容的趣味性,努力去探索數學王國的無窮奧妙。
在教學中注意引導性,對學生的情緒、態度、優缺點及時調節、引導,利用口頭表揚、學生鼓掌等方式,激勵學生形成好的學習風氣、習慣,以達到情緒上的和諧。同時教師的體態、手勢、語言、表情等都起著積極的情緒渲染作用。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達到全身心和諧。注意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口、動手、動腦,在群體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合作交流,尋找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我表現。在學生的表現中,教師創造一個充滿活躍,愉快地教學氛圍,發揮好情感教育的活躍性、愉快性的作用。
3、優美形象的人文意境
數學,作為人類文明的一種文化,在其孕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也積淀了眾多的人文內涵,關注數學的人文意境,體會數學的本質,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親切可近,而不是鐵面般的冷酷無情。數學中的人文意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概念的描述,如對極限的概念的描述,除了數學的嚴格闡述外,用“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來描繪,使學生在優美的人文意境中,加深了對極限這個抽象概念的理解。
(2)性質的展現,如探討函數性質時,畫出圖象其性質就一覽無余,如畫出三角函數的圖像,其圖像可概括為:“長江后浪推前浪,不盡江水滾滾來,奔流不息到東方”。
(3)問題的陳述,如利用古代的詩歌呈現的數學題:遠望巍巍塔七層,紅燈向下成倍增,共燈三百八十一,試問塔頂幾盞燈?想以上的數學知識通過人文意境的渲染,使數學知識不再枯燥無味,而是生動活潑,溫暖人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有好處的。
4、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良好持續的心境
心境是一種持久而微弱的情緒狀態。課堂上,學生心情愉快,學習積極性就高,學習效率就高;反之,學生失望焦慮時,學習就失去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心境,提供能夠使學生產生滿足感的學習任務,可以清除學生在學習中消極的情感因素,還可以布置一些開放性的探索性問題,讓學生去探索,培養良好的心境。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新型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從教育者的教育觀念入手,一改以往重視知識積累的僵化式教學,而提倡平等、民主和相對自由的教學模式,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播撒者,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宣講者,而應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作為一名老教師,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下我也開始考慮以什么樣的姿態面對學生,以什么樣的語氣對待學生,以什么樣的關系引導學生。下面我就把有關中學數學教學中師生關系的思考做一個大概的梳理。
一、傳統數學教學中的師生關系
首先,師生關系緊張。以往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所要做的只是如何把教材詳盡地、形象地、有效地講給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僅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而漠視了學生的存在,忽略了接受者的學習個性,沒有充分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學習性格和思維特點,忽視了他們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師生關系緊張。
其次,教師低估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忽略了他們的主動性。時至今日,當下的中學生智力已和過去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樣的年齡段,生活在科技時代、伴著智能電視和網絡而生的90后們,他們的所見所聞遠比在缺少見識、閉目塞聽的舊時代中成長起來的教師更廣泛,其思維也更活躍和敏捷。如果教師仍然用我們那個時期的水平去認識他們的話,就低估了當下中學生對數學的想象能力、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另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大多更喜歡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而這恰恰造成了學生主體地位的被忽視。教師在講課中不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不關注他們對數學知識的接受情況,也不鼓勵學生提出學習中的異議,這種教學模式只能培養出唯唯諾諾、思維僵化的學習者,而難以培養出頭腦敏捷、視野開闊、思維活躍的研究者??上攵?,師生關系又能好到哪里去。
再次,師道尊嚴讓教師神圣不可侵犯。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是威嚴的,要講師道尊嚴。他們往往用“威”來維護自己的“嚴”,不能夠放下身段和學生做平等的交流,也不能包容他們的許多淺見和陋識。正如魯迅在文章中寫道的那樣,“問題問得多了,老師就惱怒起來,說道:‘不知道’?!彪m然我們不會說不知道,但也很忌諱學生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殊不知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問題正體現了學生的求知欲和他們思維的活躍性。這樣的師生關系是緊張和不協調的,不利于問題的探討,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更不能培養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二、新型師生關系的幾個特點
新課程改革下,新型師生關系主要體現在:教學相長、平等交流、自由民主。
首先,教學者要充分尊重教學相長的教學規律,理解到教師的教學不是知識的宣講,而應該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萍既招略庐?,數學學科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化,在真理面前,師生處于同一位置。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和學生都是知識的學習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認識,而學生也在此過程中不斷地獲得知識和能力。換言之,即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都是真理的學習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善于和學生做平等的交流,聽取他們對教學方法、手段和模式的意見。只有這樣,師生平等交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被激發出來,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其次,再來談一下什么是自由民主。這是個相對概念,我認為在中學數學課堂上,學生享有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解題方法、學習習慣的權力。對中學數學教師來說,尊重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習慣就是給予他們學習的自由。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創造性,就要在課堂上充分發揚民主的精神,讓學生實現學習的自我管理。如通過民主的討論與選舉來選擇本學科的管理者,并制定出相應的學習制度。
三、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幾點策略
首先,改變觀念。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必須拋棄舊有觀念,樹立起“雙主”意識,即教師和學生共同主導課堂,一起占有主體地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方法和機會,使他們在自主討論中獲取新知。
其次,構建穩定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形成比較穩定的教學模式。雖然我們一直追求變革,但課堂教學不是試驗田,不能朝三暮四。教師和學生形成比較穩定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師生間的默契,彼此可以很好地配合。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小組。教師教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可以獨立進行學習,并最終超越老師。教師應充分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探討中獲得新知識,發展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呂欣玲.淺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5).
[2]李麗麗.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3]謝秋鋒.論數學教育中現代師生關系的建立[D].湖南師范大學,2005.
[4]楊二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呼喚構建新型師生關系[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