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5:13
序論:在您撰寫與老師溝通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班主任事務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門藝術,要用心去對待,要起到銜接與溝通的橋梁的重要作用。
假如有一天,我做了某個班級的班主任,我該如何與任課老師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呢?因為我們都知道,任課老師不僅是這個班的“教書先生”,給學生們傳授各個課程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們進行更好的理解與掌握知識,他們也是班集體重要的管理者,是協助班主任完成各項班級活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所以,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須要學會如何與任課老師交流,處理好與任課教師的關系,讓他們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
首先就是良好的交流,交流才能互通,才能加深了解,才能有共同完成班級事務的可能性。作為班主任應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比如課后問問任課教師學生的課堂反應與聽課效果,互相提出提出意見,以使班級更好發展。
其次要協助任課教師的教學工作,對于他們提出的意見要采納,不能置若罔聞,置之不理。班主任還要教會學生尊重、感激任課教師,不能因為某門課程的不重要就忽視這門課的任課老師,也不能因為不是班主任就覺得任課教師沒權利管理班級,教導學生。(班主任 banzhuren.cn)這樣,任課教師在班上和課堂上受到學生的尊重,就便于更好的溝通,任課教師就能夠積極主動的管理好班級。
同時,在班上也要樹立好任課教師的威信,有的課程不是主課不是重要的課,學生就容易忽視,乃至不尊重任課教師,而只是學習班主任所帶的科目。有的班主任甚至會在課堂上公然指責任課教師,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這樣一來會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進而影響整個班級的綜合考核,更嚴重的是會出現集體偏科現象,班風不正,勾心斗角。
一、概述
溝通是人們關于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一種傳遞過程。良好的溝通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高校中的師生溝通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和重要環節。師生課外溝通是指發生在課外,師生之間關于學習、興趣愛好、情感、生活、工作、理想、人生、價值觀等問題所進行的一種意見和想法的交流活動[1]。良好的課外溝通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關系,延續課堂教學過程,完善課堂教學活動,最終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活動的持續進行。
二、師生課外溝通現狀調查分析
本文對浙江水利水電學院企管專業的兩個年級學生進行了抽樣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放了共11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104份,回收率達到94.5%。問卷共有20個問題,其中包含16個單選題,4個多選題。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關于學生進行師生課外溝通的程度、意愿和主動性的分析
有66.35%的學生沒有或者幾乎沒有在課外時間與老師進行過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客觀上沒有與老師進行過接觸,溝通程度較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有78.85%的學生愿意在課外時間與老師進行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主觀上愿意與老師進行溝通,不會排斥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
在溝通的主動性上,只有25.96%的學生表示會主動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有22.12%的學生表示不會主動進行溝通,51.92%的學生表示要看情況而定是否主動與老師在課外進行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都不會主動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
2.關于學生進行課外師生溝通的內容、方式和場所的分析
在溝通內容上,學生選擇最多的前三位分別是學習、就業和興趣愛好,選擇比例分別達到了66.35%、56.73%和49.04%。其他選項及比例分別是心理(47.12%)、個人情感(34.62%)、其他(19.23%)和信仰(9.62%)。這說明學習是學生最關心的,也是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最多的內容。
在溝通方式上,69.23%的學生選擇以面談的方式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57.69%的學生選擇以網絡的途徑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34.62%的學生選擇電話這種方式,還有13.46%的學生選擇書信這種方式。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喜歡面對面或者網絡(QQ、微信、微博、郵件等形式)這兩種方式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
在溝通場所上,學生選擇最多的前三位分別是辦公室、教學樓和校園,選擇比例分別達到了53.85%、50%和48.08%。其他的分別是學生宿舍(23.08%)、食堂(17.31%)和其他場所(15.38%)。這說明與教學環節相關的場所適合進行師生課外溝通。
3.關于學生進行課外師生溝通的技巧、知識和效果的分析
在溝通技巧的運用上,有49.04%的學生表示,偶爾會借助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輔助自己的溝通表達,31.73%的學生表示有時會,只有10.58%的學生表示經常會借助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輔助自己的溝通表達。還有8.65%的學生表示從不借助手勢、表情等肢體語言來進行溝通。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不善于用肢體語言來更好的進行師生溝通,從而影響了溝通質量。
在溝通知識的學習上,有48.08%的學生偶爾會去學習與溝通有關的理論知識,有46.16%的學生有時會去學習溝通知識,只有5.77%的學生會經常去學習溝通方面的理論知識。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溝通的重要性,缺乏主動學習溝通知識的積極性。
在溝通效果上,49.04%的學生認為通過與老師的課外溝通,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會略有改善,42.31%的學生認為學生與老師的關系會有所改善,只有8.65%的學生認為通過課外溝通,師生之間的關系沒有變化。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師生課外溝通的效果還是認可的,有助于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這將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 結論
1.學生與老師在課外所進行的溝通是很少的,學生是愿意與老師進行課外溝通的,但又不會主動進行課外溝通。
2.課外師生之間的溝通,學習方面是交流的首要內容,同時學生喜歡在辦公室與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3.學生沒有意識到合理運用肢體語言等技巧對加強師生課外溝通的作用,也缺乏學習溝通理論知識的積極性,但對溝通改善師生關系的效果持肯定態度。
參考文獻:
[1] 倪春麗.民辦高職師生課外溝通障礙內容結構模型研究[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3:51-54.
基金項目: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科研重點課題成果(xkyzd201208)
作者簡介:
一、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發展概述
我國正在發展國際化的教育事業轉型,需要更多的更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創造了一些新方法,這些方法幫助我們成功轉型做出了貢獻,在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許多國內著名學者付出了辛苦的研究努力,在教學方式上探索出了一條以:"探究、合作、交流、協作"為主的道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將以往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缺點所摒棄,忽略對教學過程中起到阻礙作用的"一人堂"模式,加強了那些思想陳舊,保持封閉觀念的老師的培訓與輔導,讓他們改變觀念,以學生為重,以實際性為主,以互動性教學為首要目標,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和更新過程中通過不斷修正和更新,真正的符合我國發展的教學路線和模式正在形成。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障礙分析
1、學生與老師不能充分溝通
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過分注重老師的地位,尊師重道被一貫應用與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與老師溝通和交流,只是背著手在那里聽,光是聽怎么能把知識學到手呢?腦子里面都是老師一直在灌輸,沒有自我的思想與老師溝通,老師也根本不會想到學生腦子里在想什么問題,課堂交流的缺失導致課堂中學生逆反情緒和被動思維的產生過多,讓學生失去了主動性,讓老師與學生的差距變大,讓學生的心理背負了太多的壓力和困惑,導致了有問題的學生長時間不交流就放棄了學習。濰坊廣文中學案例值得我們學習,在2004年教學過程中因為忽略學生的自主成長,沒有關注學生的角色定位,沒有加以正確的引導,導致了學生與老師的思想差距過大,不能很好的融為一體,事后濰坊廣文中學積極調整教學戰略方向,加強課堂師生互動,有效的進行了教學轉型。
2、初中語文教材內容缺乏靈活性
初中語文教學在課堂內容上與西方先進教學方式相比缺乏相對應的內容靈活性與多樣性,內容缺乏"對話概念"其實對話概念在許多人眼里有些不對稱性,覺得學生就是應該扮演一個被動角色,巴赫金的對話理論改變了這一理解,他認為學生與老師在對話中才能對彼此更加了解,才能有深入的認識,對現狀才會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初中語文教學對13--16歲的青年有一定的語言文學引導意義,但是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引導期,這一點關系到未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分析能力,學者在不斷探索中分析出每一個年輕人需要對現存學習知識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初中語文教材中應該加入一些靈活性元素,讓學生和老師有更近一層次的交流。
3、學生學習存在被動性
學生在初中階段雖然接受能力強,但是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能力都在儲蓄過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程度的方式和方法來進行轉變,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有主動性,但是學生現階段大多沒有主動性傾向,原因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地位不被重視。學習過程中老師占據著重要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輕視學生的地位,導致了學生心理的怯懦和被動,在知識交流上沒有信心與老師交流,越是這樣就越循環向不好的方向,轉變的可能性也就越低,使學生完全失去了學習動力。 轉貼于
三、初中語文教學障礙性的解決措施
1、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
我們在改進教學目標時應該注意改進教學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可以通過加強溝通使課堂的互動性得到彌補,課堂的交流和互補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時與老師進行潛意識的溝通,將自己心里所想的一些東西分享出來,與同學和老師交流,使內心的知識得到新的領會和記憶,在交流過程中可以利用交流時的過程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在學習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相應的補償,現在的老師經過最新的教師培訓都喜歡和具有交流思想的學生進行互動和溝通,在新課程要求下,溝通變得非常重要。溝通時可以以學習分組來進行溝通,這種方式使同學互相溝通的交流加強,也可以使同學和老師的溝通加強,在國外被稱為協作式教學方法。
2、增加教材內容的靈活性
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最好利用教學內容來增強學習方式的靈活性,學習的靈活性可以幫助學生的思維得到擴展,教材的實質是為了讓學生進行讀和理解,所以按照陳舊的觀念設計課本得到的還是以前陳舊的學習觀念和分析觀念,沒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缺乏正確的方式和方法。我們現在要強調教材的靈活性,設立一些新內容進去,幫助老師掌握課堂靈活性和新秩序,幫助老師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讓教學無障礙性,教材中的新章節內容可以設立些小組討論和自主研究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發現學習的樂趣。
3、學生學習要由被動變為主動
關鍵詞:家長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督促幼師做好家長工作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4-283-02
一、我們得讓老師認識家長工作的重要性
從事幼教工作很多年的老師都知道家長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新一界的畢業生老師沒有工作經驗,所有的工作對她們來說都是零。如果說給她們時間,讓她們自己摸索,可能會碰到無數次家長投訴,委屈的直讓她們掉眼淚。她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已經很努力了,為什么還得到家長的批評?來自家長社會的壓力,總會讓很多幼師換行。
家長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文化素質也千差萬別。他們會站在他們的角度想:我交了錢了,老師就得管我的孩子學好、吃好、玩好等。只要稍有不慎,家長的怨氣就來了。
家長的投訴很多種,列舉以下幾項:
我的孩子說老師沒給他吃飯?
我的孩子說在幼兒園天天吃白菜?
我孩子剛來上學讀大班,以前沒上過幼兒園,老師應該照顧他,不能給他和別人孩子一樣的學習內容?
我的孩子得了腮腺炎在家一個星期了,現在還說不能上學,要康復證明。那誰能證明他沒康復?要是我孩子沒事,檢查費用誰來出?
我的孩子褲子每天都有尿濕,有幾次還穿濕褲子回家?
孩子總是回家說有同學打他?
孩子說老師不喜歡他?
我的孩子自從上幼兒園后,回家就會說臟話了?
老師的英語單詞讀音教錯了,我教對的,可是孩子總是說老師說得對?
孩子自從上了幼兒園,總是感冒,我要讓孩子退學?
問他什么他總說不會,問老師教了沒有,他說沒有?
老師太不負責任了,跟老師講了今天孩子帶了藥,可老師還是忘記給孩子吃藥,弄得我的孩子已經在兒童醫院住了一個月了?
我的孩子回家不愛跳舞,不愛學習?
帶了四條毛巾到幼兒園,一條沒有帶回來過?
我的孩子很多次不是手受傷,就是臉受傷?
家長的投訴很多,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造成的社會影響就不好。一傳十,十傳百,幼兒園的口碑自然就不好。
幼師的工作,家長說好就好,家長說不好,再好也不好。當家長與老師經常保持聯系與溝通,老師的家長工作做得好的時候,一旦真正有事情發生,比如孩子磕到頭到醫院縫針、孩子發燒老師未發現等小問題,家長就不會責怪老師,很理解老師。
二、研究如何做好家長工作
家長工作既然這么重要,那么我們如何做好家長工作呢?
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有家長認為,幼兒園的孩子不應該寫字,有家長認為幼兒園的孩子要布置家庭作業。那么老師應不同家長的要求,解決家長問題也有難度。
讓老師把問題最多的家長交給園長。平時園長特別注重與這些家長溝通,成立家長委員會,聽取采納他們的建議,讓他們參與幼兒園的管理。
園里也組織老師進行“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的培訓”。
老師家長工作的成功經驗分享。
把自已平常在工作中與家長溝通的好方法向大家介紹,供大家參考學習:
老師在開學第一天由于坐園車的孩子提前上車,所以老師沒有時間給XX孩子梳頭發,然后老師對XX家長說:“XX的媽媽,您把XX的頭發扎得好漂亮呀,我們老師不敢動,怕拆了后還不了原啦?!北緛硎菦]時間給孩子梳頭發,結果變成了和家長的溝通,對家長的贊美。家長也非常開心。
老師各自說一說自己在工作中遇到哪些家長工作難題,把平時在工作中遇到的家長意見做個匯總。
互相角色扮演開展“如何做好家長工作”研討會。
我當“家長”,你當“老師”,或者我當“老師”,你當“家長”,把問題互相用電話或者面談的形式溝通,試著解決這些家長工作難題。
大家從兩位老師的角色扮演中得出許多結論,做為老師,不管家長言辭如何,語氣如何,都不可以對家長動怒,應有老師的師德與修養。
在家長面前還要敢于承認錯誤,敢于承認錯誤也是優點。要把“不好意思”、“抱歉”掛在嘴邊。就算是沒有錯誤,也認真傾聽家長的話,待家長情緒稍穩定時,再做溝通。
如果小班新生家長問:“我孩子是否哭了一天,一天沒吃飯,沒喝水呀?”真實情況差不多就是孩子哭了一天,一天沒吃飯,沒喝水,但老師也不能直接告訴家長,要幫助家長和孩子渡過開學的恐慌期。回答應該講究語言藝術:“今天是他上幼兒園的第一天,許多幼兒園的小朋友他不認識,其實也看得出來,他也好喜歡與小朋友玩的,明天,后天,慢慢地,他熟悉老師與小朋友了,與老師小朋友一起游戲,他就會喜歡上幼兒園的?!?/p>
把老師們匯總的家長工作難題一一演示,集合大家老師智慧,找到最好的回答方法。老師再做好記錄,把回答的方法技巧匯總。
老師通過“角色扮演”活動的開展,知道了站在家長的立場說話,讓家長感受到老師是愛孩子、關心孩子、重視孩子的。
評價老師與家長的現場電話溝通。
大家隨意從班級花名冊當中抽取一位家長,每位老師都與被抽中的孩子家長現場電話溝通。其她老師認真聽該老師的溝通,做筆記,并對該老師的電話溝通做評價。老師都有與家長現場電話溝通和聽其她老師與家長電話溝通的機會,老師有被評價和評價她人的機會。通話“現場電話溝通”活動的開展,促進老師們的電話溝通技巧。
有些老師拿起電話手發抖,不知道講什么。有老師反應,許多家長,你跟他說話,他理都不理睬,沒法溝通。要不就說有事,忙。要幫助這些老師樹立自信,鼓勵她們大膽與家長溝通:就把家長當你的同學,年紀也比你大不了多少,其實這些家長不是不愿意與老師說話,是他自己以前讀書的時候最怕老師,所以現在看到孩子的老師,都繞道而行,或者害怕與老師講電話。只要老師大膽地、真誠地與家長說話,慢慢地是可以架起家長與老師之間友誼橋梁的。
三、督促幼師做好家長工作
因為家長溝通工作重要,所以平時園長有要求老師要做好家長工作。但老師的家長工作做得好否,平常是否經常跟家長溝通,好像也無法檢查。記錄家長投訴多少,是評價班級家長工作做得好與壞的一個方面,但不是全面。如果沒有一個方法檢查老師家長工作做得好否,老師們也有惰性,知道家長工作重要,但又沒有去家訪,平時也少了電訪,也少了與來園接送孩子的家長面對面的交流。所以就必須有一個家長工作做得好與壞的檢查方法。
通過電話詢問家長從各班隨意抽取一部分孩子抽樣調查,電話咨詢一下家長,請家長談一下該班級老師有沒有經常與他電話溝通談一談孩子在園的情況?
或者與家長面談,了解該班級老師的家長工作情況。
來園離園時的家長接待記錄。
把以上三種收集到的家長工作情況公布到全體老師,但不說明是哪個班,請全體老師公平公正地做評價。最后告訴該班級老師班級的家長反應情況,老師能認識自己的家長工作問題,解決家長工作問題。通過家長工作的檢查,老師平常也不會疏忽與家長溝通,促進老師做好家長工作。
家庭和學校以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為目標,家庭參與學校教育,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雙向活動。
二、為什么要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1、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家庭,學校,社會在這個大系統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各自的任務,任何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應當實現優勢互補。家校合作,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趨勢。研究證明,家校合作較多的教育項目能使學生在各方面表現出色,而同樣的幾乎沒有家校合作的項目中,學生的表現則一般;與家庭社區保持經常聯系的學校,其學生的表現優于其它學校;與學校經常保持聯系得父母,其孩子的成績一般高于那些具有相似家庭背景但缺乏家校合作的家庭的孩子;當父母對其孩子的教育顯示出興趣,并能對他們的表現保持高期望時,他們在激發孩子的成績感;在學校表現欠佳的孩子,一旦其父母參與轉化工作,往往進步顯著。良好的家校合作,同樣能密切師生和親子關系,從而強化他們的權威形象和影響力。
2、教育一致性原則的要求
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和諧的全面發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能發生分歧?!K霍姆林斯基
3、和諧的家校關系,積極的師長合作是教育成敗的前提。
學校和家庭是未成年人學習生活的基本環境,家長教師共同承擔著對他們的教育責任,和諧的家校關系,積極的師長合作,是教育成敗的前提,相反必然會減弱教育的合力,影響教育活動的正常展開,對孩子身心發展產生極大的消極作用。
三、怎樣進行家校合作
良好的師長溝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礎父母如何與老師有效溝通?
1、與老師溝通的基本要求
我總去找老師,老師會不會認為我打擾了她?
①態度要主動
②時機要適合
③頻率要適度
經常主動適時適度
經常:教育無小事,蝴蝶效應。不能忽視針對孩子的點滴進步與老師交流,更不能等到問題成堆再去和老師聯系。經常有助于事半功倍,簡短有效,增進了解,發展友誼。
主動;有的家長有一種誤解,認為主動聯系老師會打擾老師工作,擔心老師工作繁忙不歡迎父母主動聯系,其實老師忙的就是教育孩子,父母主動來交流情況,商討如何配合教育,怎么會不歡迎呢?首先會給老師帶來便利,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任務重,有時想找一個家長就要耗費很多時間,工作一沖突,往往就把聯系放下了,如果父母主動,許多孩子發展中的重要信息就能及時交流,立即展開有效配合。其次,也是一種態度,表明自己是個負責任的父母,愿意拿出更多的時間和老師交流,老師有時也同樣擔心父母的態度,父母的主動使老師感到心靈相通。第三,父母的主動介紹孩子的變化有助于老師改變心理定勢,甚至成見,幫助老師更全面了解理解孩子。適時適度,頻率因孩子情況和老師意見而定,一般一至兩周一次,過密沒必要,還會增加雙方的負擔,間隔太長則失去了經常的優勢。老師的工作就是教書育人,當然希望在父母的配合下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所以積極和老師取得聯系是每個家長的責任。
2、溝通方式①記事本②面談③電話④書信⑤E-mail關鍵是要有與老師勤于溝通的準備和意識,充分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一般電話較好,何時打電話要觀察老師的工作和生活規律,先問:我現在和您交談方便嗎?或提前確定時間面談。不要在課間,匆忙交談效果不好。
3、如果孩子在學校沒發生什么問題,需要和老師溝通嗎?
①與學校和老師溝通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做的事情
②溝通不僅是解決問題,還包含對孩子的了解,父母和老師之間的了解
有的家長對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比較滿意,功課不錯,也不惹禍,沒什么需要父母出面和老師進行溝通和解決的問題,他們就認為沒什么找老師的必要,頂多再家長會上問問孩子的情況。不可取,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他們在學校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是父母不能了解的,只有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因此,溝通是必要的。最容易被老師忽視的群體正是學習還不錯,又不犯錯的學生,如果家長也忽視,不加強溝通,無疑是加重真空狀態。
4、什么情況下要和學校老師及時溝通
①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
②孩子在學校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
5、父母如何為老師提供自己孩子的信息全面準確,實事求是無論出于什么考慮,對老師隱瞞孩子的實際情況都是不應當的。
6、家長會重要嗎?
了解班集體的情況,了解學校的要求,自己孩子在班的情況。找人替開家長會但要和老師溝通,會后及時補上
7、父母和老師在某個問題上態度不統一各抒己見,尋求最佳辦法
由于角度角色和對事情的看法不同,市長難免會產生分歧,正常,但關鍵是要明確分歧尋找恰當的方式消除分歧,而不是我行我素,讓分歧一直存在下去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8、老師“請家長”時,父母的態度應是:
①冷靜不要與老師正面沖突,聽老師把話說完。委屈自己當一會學生,要知道讓老師不痛快自己的孩子也不會有應有的和藹對待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不分時間場合對孩子大聲訓斥。棍棒相加只能破壞親子關系,師生關系,不僅不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還可能怨恨老師,學校,同學。
②仔細分析盡可能多的了解情況,詢問細節,也可與其他老師和同學溝通
③充分肯定和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
④如果確認老師錯了,應巧妙的告訴老師
態度要真誠,姿態要低一些,給老師足夠的尊重,不然就沒有溝通的基礎
⑤用積極的語態和表情反饋老師的負面信息給孩子
9、您的孩子對老師信任嗎
利用孩子對老師的信賴要建立在良好的溝通之上,老師和父母的口徑要盡量一致。老師幫助克服在家里很難克服的缺點
千萬不能當著孩子批評老師,埋怨老師,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師,這樣才能樹立老師的威信,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10、師生出現矛盾時,父母站在哪一邊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孩子的錯,對孩子的缺點批評;老師的過失,應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學會化解矛盾
11、孩子的話怎么聽
孩子有時會避重就輕,有時為逃避懲罰而傳達錯誤信息
孩子謊報軍情的原因之一就是家校溝通不到位
12、有問題要先找校長嗎
①直接找校長有時會產生誤會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溝通方法 師生關系
溝通是一門藝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溝通在處理師生關系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雙方進行平等對話,拉近師生關系的重要方式。但是如果溝通中出現問題,那么不僅不能改善師生關系,反而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解決好溝通問題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溝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溝通是教師與學生之間聯系的橋梁,通過良好的溝通更能夠了解學生的心理,并通過掌握學生心理進行思想教育,可以讓學生更輕松地接受,并理解老師的用意,有利于老師與學生之間情感的建立,最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一)溝通有利于師生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老師傳達的思想能夠被學生理解并接納才是達到了教育的目的,這個過程需要有效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接受程度,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等,在這一過程中雙方能夠做到相互理解,拉近彼此的距離。
(二)溝通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總是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命令感,老師和學生的地位不對等,而現在大學生更加具有個性,這種命令性的教育方式,學生并不買賬。溝通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雙方地位平等的前提下,學生沒有壓迫感,老師沒有身為長者的架子,雙方能夠坐下來愉悅交流,交換意見,采納意見,并通過溝通消除雙方思想上的隔閡和分歧,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溝通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師和學生通過溝通能夠更加進一步了解彼此,在了解的基礎上建立信任,這有利于學生與老師分享一些苦惱和困惑,進一步增進師生感情,達到情感上的認同,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當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的溝通問題
(一)溝通不夠及時。由于老師的工作性質,需要給學生上課和為課程做準備工作,學生有問題時無法及時與老師溝通,不能獲得老師的幫助,這就導致學生的反饋不及時,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師生之間存在語言障礙。老師和學生之間在溝通過程中可能存在語言表達方面的障礙,雙方在年齡上存在差距,這就導致師生之間溝通需要跨過一個代際的障礙。學歷和人生經驗方面也存在差距,這些差距就使得學生不容易理解老師的意思,老師很苦惱學生不理解的問題,導致理解上出現矛盾和偏差,甚至有的學生會產生排斥和抵觸心理。這樣,學生的思想問題不能解決,還會影響師生感情的培養。
(三)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不夠。當前在應用型教育背景下,很多高校以培養學生的應用技能為重點,忽視對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過于表面化,往往流于形式。導致很多學校雖然有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實效性不強,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自然不會很重視,一些老師在工作中缺乏溝通技巧,不但沒能達到教學目的,反而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影響師生情感的建立,甚至還會引起彼此之間的矛盾。
三、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師生溝通問題的途徑
(一)改進溝通方式。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除了非正式的溝通模式之外還應該多運用一些其他溝通方式,多種方法綜合利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處理好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系,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出現。同時,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還應該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進行優化升級,教學內容和方法要不斷根據新形勢、新情況進行更新補充,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采取多樣化的溝通。溝通就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義,并從中達到老師和學生的思想認同。因此,在溝通過程中,老師應該以學生理解和接受為目標,避免使用一些專業性的詞匯,造成學生的困擾甚至排斥。應該盡量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聯系其學習情況和整個大的環境背景,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和溝通方法進行交流和疏導。同時,還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利用網絡媒介和學生建立溝通渠道,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并通過學生經常用的社交軟件等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開展。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當前一些高校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這就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匱乏,教學效果自然不會很好,很多教師在溝通中總愛擺架子,以長者的口吻采取命令式的教學,這樣學生和老師很難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甚至會排斥與老師的交流,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因此,為了改變現狀,高校應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定期派年輕骨干教師參加研討會和講座,掌握最新的教學方法和理論知識,教師要提高溝通能力,掌握更多的溝通技巧,在與學生溝通時,要注意地位的平等,尊重學生的想法和情緒,并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有利于學生問題的解決,同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溝通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經常運用的方法,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消除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隔閡和障礙,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因此,找出溝通中遇到的問題并找到解決辦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聽到這個消息后,北京某中學初一年級的小汪同學“遺憾”地對媽媽說:“7月14日開學不是挺好的嗎,干嘛要提前?”
小汪說,他覺得“空中課堂”的老師講課比本校老師講得好,關鍵還在于,在家呆著自由,不用和老師打交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中小學生都有小汪這種心理?!吨慕憬恪冯s志社最近完成的一項讀者調查的結果就說明了這一點:三分之二的被訪中小學生害怕與老師交流;75.8%的被訪中小學生(以下簡稱“學生”)很少、從來沒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動找老師說話。這表明現在很多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不暢,甚至存在誤區,這直接影響了孩子們對學習、對學校的興趣。
國內外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有三類:交往動機、成就動機和求知欲。其中交往動機是指學生獲得家長、老師和同學等人的贊許、認可和親近而努力學習。老師熱愛學生、公平對待學生是交往動機賴以形成的重要感情基礎,特別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而言,他們之所以愿意學習,常常是因為他們喜歡自己的老師?!拔蚁矚g這位老師,所以我喜歡他教的這門課?!边@是學生最普遍的心理。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首先有賴于師生之間的友好交流。在《知心姐姐》此次調查的8省市227名中小學生中,49.8%的學生很少主動找老師說話,24%的學生經常主動找老師說話,18%的學生想找但不敢找,7.9%的學生選擇了“從來沒有”。
天天和老師在一起,除了聽老師講課外,難道就沒有什么內容需要與老師交流嗎?顯然不是。在很少、從來沒有或想找但不敢主動找老師說話的被訪學生中,32%的學生覺得“和老師沒有什么好說的”,其余68%的孩子“不敢”或“不愿意”與老師交流。
之所以“不敢”或“不愿意”與老師交流,68%的人認為自己膽小,61%的人怕自己說的話使老師不高興,30%的人認為老師太嚴肅,24%的人覺得老師不喜歡自己,還有14%的人怕同學說自己拍馬屁??梢?,各種原因產生的害怕心理,是阻礙學生主動與老師交流的關鍵因素。有個被訪學生說:“雖然我未做任何虧心事,但在老師的注視下,還是心里發毛,不停地反思自己做錯了什么。”
青少年教育專家、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盧勤說,《知心姐姐》的這一調查結果真實地反映了當前我國在校中小學生和成人,主要是與父母和老師之間溝通的實際情況。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張雨青博士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和日常觀察,認為這一調查結果比較符合真實情況,可信度較高。
盧勤說,從她這么多年從事青少年教育的經驗來看,當前廣大中小學生和成人之間的溝通存在5個方面的矛盾,包括成人過高的期望和孩子的無望之間的矛盾,成人過度保護和孩子的無能之間的矛盾,成人過多關心和孩子的無情之間的矛盾,成人頻繁的干涉和孩子的無奈之間的矛盾以及成人過多的指責和孩子無措之間的矛盾。
調查結果顯示,46%的學生最怕老師和自己說學習不好或成績下降了的話題,14%的學生最怕老師批評自己的錯誤,13%的學生最怕老師說自己的作業不認真,11%的學生最怕老師了解自己的家庭情況,10%的學生最怕老師讓自己請家長來。
盧勤說,學生們喜歡從老師平常的言談舉止中判斷老師的性格、喜好甚至優缺點,特別是老師曾經讓自己害怕的言行更讓他們刻骨銘心。這些判斷最后就形成了一種交流障礙的起因?;蛟S孩子們有判斷不準確的時候,但他們盡量用回避來避免給自己帶來傷害。
盧勤認為,只有愉悅的溝通才能刺激孩子和成人交流的欲望。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不能和學生換位思考,一味強調希望、成績,吝于表揚和肯定,當然不可能贏得孩子的信任和理解。
張雨青也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與我們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有較大的關系。一般來說,中國的師長對孩子的關注度高,但鼓勵性的關注少,往往更多地看到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問題、缺點,這樣孩子從老師那里得到的多是負面評價。不愉快的體驗逐漸累積也就漸漸使孩子從心理上離開了本應該是親密朋友的老師,從心理學角度看,就是負強化太多,良好的行為就相對減少。另外,師生關系也是人際關系的一種,只有不斷地良性互動才能促進發展,而良性互動的關鍵在于平等、尊重而且給予更多的理解。
學生們不愿和老師交流,事實上能主動和孩子交流的老師也不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3%的學生說老師“很少主動找我說話”,9.7%的學生說老師“從來沒有主動找我說話”。只有27.3%的學生說“經常主動找我說話”。
針對調查中反映的一些問題,盧勤建議廣大老師和中小學生家長注意培養孩子溝通的欲望和興趣,這對于幫助孩子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十分必要。
對于“因為膽小而不敢和老師交流”的孩子,家長要把師生交流的重要性告訴孩子,不管是學習上有疑問,還是老師誤解自己,或者是想請老師幫忙,以及想和老師拉近關系、增進互相了解和師生情誼,都需要孩子主動去和老師溝通。孩子如果不主動,那么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就會成為自己的困擾。同時,應該鼓勵孩子養成一種平和的心態,用平等的身份去和老師交流。對老師需要尊敬,但不必對老師恐懼和害怕。
對于“害怕自己說的話讓老師不高興”的孩子,家長應該教給孩子一些技巧,比如給老師提建議或消除老師對自己的誤解時,要注意場合和方式,要在和老師單獨相處的時候和老師交流,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
對于“認為老師偏心或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家長首先要鼓勵孩子先去主動接近老師,表達自己想和老師交流的愿望和交流的內容。這樣的交流多了,才能從老師的言談舉止中判斷老師對自己到底是不是有偏見。情況很可能是學生越主動,越能引起老師的注意,越增加老師對自己的了解。
對于“害怕別人說自己‘拍馬屁’”的孩子,家長需要給孩子說清楚:與老師接近、交往、請教,就像與父母、同學或其他人交往一樣,是正常的人際交往,沒有什么不對。當然也要告訴孩子,不能去“打小報告”,去“邀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