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5:09
序論:在您撰寫生產安全風險評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字:企業生產;安全隱患;現狀;分類;風險評估;排查治理;辨識方法
引言
本文從我國企業生產安全現狀出發,對企業生產常出現的安全隱患進行幾方面的分類,然后對風險評估的要點進行分析,最后得出安全隱患的辨識方法。通過本文的指導和思考,對企業以后的安全審查工作提供一點借鑒和參考。
一、企業安全生產隱患的現狀
企業的安全生產隱患指的是生產單位由于違反相關規定或者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漏洞增加事故發生概率的現象,企業作為生產主體,生產過程中有些特殊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企業安全生產隱患的成因。造成企業安全生產隱患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人事疏漏,一種是生產過程中材料的疏漏,這二者都是不可避免的。企業的安全隱患的排查一般可分為三方面:隱患分級、隱患排查、隱患治理,而企業會把生產安全隱患分為兩種: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以便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不同的處理。
就我國當前對企業生產安全隱患的態度來看,大部分企業都意識到了企業生產安全隱患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正在有針對性的規避,大部分企業都建有生產安全隱患排查系統,來對生產之中的隱患進行有針對性的排查,從而能夠有效避免一些安全書谷帶給企業的損失,在源頭上消滅威脅安全的因素,從國家法律層面上也有專門的法律規定,將生產安全的重點落實到對企業安全隱患的排查消滅之上,另外對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的具體開展都有政策性的指引,在企業安全生產事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二、企業生產安全隱患歸納
影響企業生產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人的隱患和物的隱患,人的隱患主要體現在操作失誤和管理缺陷,物的隱患只要體現在裝置缺陷、設備缺陷、生產環境缺陷上,除此之外,一些客觀原因例如氣候原因也會影響企業生產的安全,下面就來一一分類。
首先是很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將事故隱患由起因物、致害物等因素進行詳細分類,主要有二十多種,筆者經過分析,粗略分為以下幾類:第一是生產設備帶來的安全隱患,尤其是高空作業的一些機械設施、車輛等,往往會造成安全事故;第二是人由于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安全隱患,如外力擊打、出點、溺水、灼燙、火災、中毒等等;第三是建筑中的一些建筑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隱患,例如建筑坍塌、漏水等等;最后是一些原因引起的爆炸,例如瓦斯爆炸、容器爆炸、爆破作業等等。
其次是根據職業原因進行分類,有一些生產總也具有極大的危險性,衛生部將危險有害因素過節為以下幾類:為生產性粉塵、毒物、噪聲與振動、高溫、低溫、輻射、其他危害因素。
最后是根據事故產生的原因進行分類,主要分為物理方面的危害、化學方面的危害、生物方面的危害、心理方面的危害、行為方面的危害以及其他因素。
三、企業風險評估的注意要點
要有效對企業安全隱患進行預防和治理,就要對工廠各處進行風險性評估,找出安全隱患,對其帶來的后果嚴重程度進行分類,從而在多處隱患的治理中分出輕重緩急。在對安全風險進行評估的過程中,要通過以下幾點要素進行評估:
首先是企業生產的地址選取,在進行風險評估之前,要對生產廠址的各項信息,例如地理位置、氣象條件、自然災害、交通程度、災害發生時的處理度進行分析,另外還要對廠區的布局進行完整規劃,將各區域所對應的功能布置詳細列出來,結合廠區各種危險品的防止、建筑物的布置還有廠區周邊運輸線路的分布進行安全隱患的風險評估。
其次是生產中的各項需求,包括生產方式和生產設備,對生產方式而言,要牢牢掌控生產過程中各種安全隱患,包括物料的溫度、生產所需的壓強、速度、作業及控制條件、是估計失控狀態等等都要進行風險評估;另外對生產設備也要進行安全評估,化工設備的應急準備情況、機械設備的誤操作幾率、電氣設備對電力的把握、粉塵及有害氣體的釋放設施等方面都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另外,輻射、高低溫等因素也會影響企業的生產安全。
最后是對企業的管理制度進行風險評估,包括企業的工時制度是否合理,是否會造成工人由于過度疲憊而造成安全事故,另外,女職工也要保證適當的勞動強度,工人的勞動強度要和體力掛鉤;企業的管理設施也要進行風險評估,驗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事故發生的同時能否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的事故應急搶救設施,還有輔助生產生活的衛生事實也要進行風險評估,來避免安全隱患。
四、企業安全隱患的辨識方法
企業安全隱患一直是企業生產中所面臨的難題,企業生產中所要面臨的安全隱患有很多,在上文已經詳細列出,要想明確掌握安全隱患的種類及帶來后果的嚴重性,就要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來以防萬一,但是,如何在企業安全生產中隊風險隱患進行辨識呢?下面就來說明一下。
(一)直接經驗法
直接經驗法指的是運用前人所留下來的資料進行參考,按照以往的經驗來對可以辨識的危害進行防范,主要應用與有所借鑒的系統中,其操作方法主要由以下兩種:
首先是對照法,對照法指的是通過直接記錄過的參考資料,通過分析人員的分析或者記靠自己的判斷能力對對象的風險或者危害進行直接評價,來對安全風險進行辨識,這種操作方法簡便但易受過去的經驗所限制,出現一定的遺漏和判斷失誤;其次是類比法,指的是根據過去的資料照出相似的情況或者經驗來對未來要發生的生產活動進行安全隱患的辨識,從而對對象的危害因素進行評價分析,有效規避風險。這兩種方法都是運用過去的經驗直接判斷,雖然簡便但是過于依賴原始資料,容易導致判斷失誤或者安全隱患的疏漏。
(二)系統安全分析法
系統安全分析法指的是運用系統安全工程的評價方法中的一些操作模式來對新開發出的安全隱患排查系統進行操作,由于新系統大多沒有經歷事故的經驗,所以分析起來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事件樹法(ETA)和事故樹法(FTA),這兩種方法的才做原理都是通過各種分散的要點將各種詳細情況羅列出來,以方便風險的排查和預防。
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生產安全隱患對企業的生產的安全在成了極大的威脅,為了有效控制和避免安全隱患,就要詳細了解安全隱患的種類,通過風險評估知道各種隱患對企業造成的后果,進而明確對企業生產安全隱患進行辨識的方法,從各方面了解企業生產安全隱患,才能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有效規避各種或威脅到生產安全的因素,促進企業生產的發展,進而促進企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述亭,李夏書. 企業生產安全隱患歸納及風險評估[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4:320+287.
[2]李玉偉. 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7.
[3]劉東東. 我國工業企業安全生產隱患管理體系標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
[4]劉毅,楊曼. 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治理體系[J]. 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1,04:106-110.
【關鍵詞】生產安全;應急預案;風險評估
1.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的變化及安全管理的發展,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政府部門在安全監管上對企業應急管理的要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出臺并開始實施,標志著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進入“從有到優”的新階段,國家在對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經將提升應急預案質量作為了工作重點。新《導則》針對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編制應急預案時缺少風險評估導致預案針對性、實用性不強這一問題,進一步規范了企業應急預案的編制程序,明確將“風險評估”作為應急預案編制步驟之一。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印發2014年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要點的通知》(應急綜合[2014]4號)中進一步提出應急預案編制需深入開展危險因素辨識,注重將風險評估報告納入備案內容。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更是明確提出將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風險評估報告作為應急預案備案審查的必要條件之一。由此可見,風險評估對應急預案編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業在編制應急預案時由于編制人員專業能力的限制,極少進行真正有效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事故風險描述部分,均是憑主觀經驗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寬泛的概述,在具體的應急預案編制上存在兩個極端:一是不分主次,對所有危險源均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二是與風險描述相脫節,僅編制一個綜合應急預案。
企業編制的各種應急預案,最終均要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包括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應急預案編制之初,“要編制哪些預案”是企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進行風險分析,盲目的對所有危險源均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沒有重點和主次,導致預案缺乏針對性、很多專項預案只是作為文本被束之高閣,而真正有用的專項預案也不能得到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重視,從而預案也就喪失了其有效預防、降低事故影響的作用。
針對此問題,筆者在近期做應急預案咨詢工作的基礎上,以某地勘企業為例,闡述通過風險評估從而進行應急預案體系優化的過程,探討風險評估對應急預案編制的重要意義。
2.應急預案體系優化
2.1風險評估前的應急預案體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業屬高流動分散的行業,其工作條件多變,環境惡劣,涉及的事故風險較多。進行風險評估前,企業僅憑經驗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了概述,包括火災、人身傷害事故(觸電、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車輛傷害等)、野外作業事故(溺水、人員失蹤等)、基坑坍塌、自然災害等,并針對所有風險均編制了專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體系如圖1所示。
企業在專項預案中按照常規模板將火災專項預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體的預案中分析了辦公室火災、施工現場火災等,但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并沒有分情況進行編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而火災事故對該企業來說并非多發事故;野外作業事故專項預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員失蹤,但是考慮到該企業的作業活動范圍,人員失蹤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傷害事故專項預案力求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人身傷害類型,個體傷害類型和群體傷害等混在一起,沒有分重點和主次,接下來的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的編制很難較好的進行;自然災害專項預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關于自然災害方面,企業的主要職責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好防災工作。圖1的應急預案體系,針對性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讓企業確定自身生產活動過程中的應急防范重點,具體實施起來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風險評估
根據該地勘企業作業特點,選擇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對該企業歷年的事故情況分析及對同類企業事故情況進行調研,以“以往事故發生頻率”(曾經發生過、未發生過、經常發生、其他單位曾經發生過)這一指標來輔助確定相應的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值,編制風險評估表(如表1所示),對企業主要生產活動(鉆井施工作業、巖土施工作業、野外地質調查)進行風險評估,得出各類危險因素的風險度值,從而進行重要性排序。
2.3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
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對原有應急預案體系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優化:
1)因野外地質調查作業各項危險因素的風險等級為“可能危險”,等級較低,因此無需單獨編制專項預案。
2)企業鉆井施工作業過程中,高處墜落和觸電的危險等級最高,為“高度危險”,鉆井施工中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因發生頻率高,達到“顯著危險”,其次是起重傷害、車輛傷害等,因此得出人身傷害事故是企業應高度關注的風險,因此將人身傷害專項預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編制高處墜落和觸電現場處置方案。
3)巖土施工作業過程中基坑邊坡失穩坍塌的風險等級為“高度危險”,觸電、機械傷害風險等級為“顯著危險”,因此巖土施工專項預案明確為基坑坍塌專項預案,其他風險的應對在人身傷害專項預案中已經包含。
4)自然災害方面,根據企業的作業范圍和特點,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業直接有影響的是大風和雷電天氣,因為將自然災害專項預案確定為“防風、防雷專項預案”,重點針對大風、雷電天氣進行預防,編制事故發生前的防范措施。
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如圖2所示,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體現了企業的生產作業特點,也使后續的具體應急預案內容編制更具針對性。
3.結論
通過風險評估進行于應急預案體系優化這一過程,總結其對應急預案編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解決了企業“要編制哪些預案”的問題,企業的應急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過風險評估,對企業潛在的危險源進行梳理,評估出各類事故的風險等級,有針對性的對高風險的事故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才能最大的發揮應急預案降低事故損失的作用,針對性強了,企業的重視度就高了。
2)應急預案體系確定后,由于風險評估確定了各類危險源的具體風險等級或分志,企業在預案內容編制過程中,也能進一步突出主次和重點。
3)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的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業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產經營活動中潛在的各類事故風險,進而加強相應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風險評估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增強了員工安全防范知識的同時,也會在一定意義上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GB/T29639-2013.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2]樊運曉.應急預案編制實務――理論實踐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嚴晗,李明.建筑企業應急預案編制范圍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關鍵詞】安裝工程;安全生產;風險評估;工業經濟
對任何正規的社會組織而言,安全管理是其運行的重中之重,保證生命、財產安全是其他環節和系統得以發揮功效的關鍵。對建筑安裝企業來說,安全生產便是其管理的主體,同時也是其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因此,在其運行的過程中,要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對安裝生產工作進行預防,在涉及到安全生產的問題上要聯合多種參與主體對其進行綜合治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防患未然。隨著我國工業經濟的不斷進步,基礎設施和各類建筑工程建設正處于極為繁榮的歷史時期,如何在加快工業社會建設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證前進的步伐是穩健的和安全的,成為時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選取安裝工程這一視角,對其安全生產和風險評估問題進行了系統的討論,旨在通過本文的工作,為我國安裝工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可供借鑒的信息。
一、安裝工程的生產特點與安全生產的關鍵環節分析
1.通過危險性分析確保施工安全。在安裝行業中,因其工種較多和工藝相對復雜多變致使其流動性較大,為此,需要通過危險性分析確保施工安全:(1)對施工或者工程系統中存在
的危險性進行識別,對其類別、出現的條件和可能導致的事故進行宏觀性的分析,并通過分析比較的方式將明顯的或者潛在的危險因素尋找出來,查清問題出現的根源,并以此為基礎,最終將需要控制的項目和工序以及部位等確定下來,對事故發生的頻率或者概率進行測定。(2)對相關關的工程資料進行搜集,內容涉及到圖紙、施工工藝和驗收標準以及施工器材的配備等。(3)以上述分析的結果為依據,對工藝、設備和生產周期等進行充分的調整,以便將安裝工程置于危險能夠被控制或者消除的級別。
2.通過細分保證各專業工種的安全運行。安裝工程的結構較為復雜,主要涉及到機械設備的管理、工藝管道的布置、電氣工程的設計、自動化儀表和鋼結構的制作以及保溫油漆材料的選擇與使用等。在這些專業中,不同的工種需要以已經確定的施工工序和作業因素以及設備條件等為依據,對其進行預先的危險性識別與分析,以此找到所有工序中的潛在的不安全因素,同時也應該將其已經存在的內、外部的明顯性破壞性因素尋找出來,并對其加以處理。
二、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對策分析
1.強化和規范建設主體的行為。(1)政府部門要發揮其作用,對安裝市場的招投標活動進行嚴格的監管,對與那些在安裝工程中出現的墊資、帶資的情況,要通過法治與行政的干預進行有效的處理。(2)對安裝之前的策劃論證工作進行重點準
備,對于那些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安裝工程要堅決的避免開工。(3)安裝施工的各個環境都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施工,只有得到工程許可之后才能進行施工,同時要最大限度的保證安裝工程的建設資金充足,對于那些資金短缺或者資金不到位的安裝工程,要暫緩開工.
2.通過安全責任制規范市場行為。(1)要對安裝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制度進行重點關注,在各個環節進行總、分包安全責任的準確劃分,以此來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行為的出現。(2)強化責任人制度,對“法人代表是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意識進行強化,同時,也要對安裝過程中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貫徹的力度。(3)對施工企業的安全資質進行重點評價,把安全生產所必須的條件要納入到安裝施工企業的資質測定范圍,來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資質。
3.加強安裝工程安全施工管理。在安裝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的任何一件安全防護設備或者器具都應該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清理工作,目的是避免因長期的污垢或者損壞而導致設備或者工具的防護功能缺失,致使在安全施工中產生一些危險性的行為。此外,在安全用具使用完畢之后,還需要把這些用具或者設備置于特別的存放空間之中,以此保證該特定空間中安全用具不會出現質量問題。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安全用具的使用應該按照規范、合理的方式進行。
4.借助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保證安裝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安裝施工過程中,相關的監管環節應該將同類施工項目進行關聯,對以往安全事故的資料進行調查、分析與總結,同時,要對安全隱患相對多的施工部分進行重點監督與把控。此外,還應該最大限度的推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安裝工程的不同環節進行細化和分解,目的是將安全生產責任最終落實到每個崗位和每一個工序之中。對于那些已經發現和確定的安全生產問題,要以具體的責任劃分為依據,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重點查處,以此來杜絕違規和違章的事件發生,將相關的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證安裝工程施工的安全進行。
三、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風險評估
1.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評估方法。對安裝工程而言,安全生產的評估方法以“故障樹”法為主,該法采用樹形結構,其原理是依照演繹法的邏輯,從事件的最上端開始,逐級的將每一事件的直接原因進行自上而下的梳理,直到每一個事件都內梳理清晰完畢時為止。其分析步驟和工作過程為:(1)對安裝工程所處系統所涉及的內容和邊界范圍進行全面的,對于分析的對象而言,應該首先確定其是系統的一個顯著類別,明確其系統功能,使人能夠較好的理解。(2)對將要進行分析的系統進行熟悉和了解,在必要的情況下,要將相關的工藝流程圖和布置圖描繪出來,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為安裝工程的故障樹編制提供一定的基礎與依據。(3)對安裝系統中發生的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調查或者預測,確定故障樹的原始事件,也就是說要確定所要分析的對象事件。然后以事故發生的頻率與事故造成的損失為基本參數。(4)對故障樹進行定性分析,這項工作被認為是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該類事故的發生規律和發生的特點、特征等,并以此尋找控制事故、減少事故發生頻率的可行方案。(5)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內容涉及到確定各個基本事件或者故障發生的概率,并把計算結果同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事故發生概率進行比對,以此來評價該類事故的危險性程度。
2.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風險管理。(1)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講,任何事故的發生都與風險的存在有關,因此,需要從源頭抓起,對相關的安全生產環節進行事故控制。(2)對安生生產中需要完成的危險評價與危險控制加以重點關注,因為這是預防事故發生最為有效的措施。(3)按照黨與國家安全生產方針的要求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積極強調安全生產預防的主導性地位,因此需要有預見性的眼光,積極參與,提前預防,將風險管理的思想應用其中。
從生產運作管理的角度講,任何社會組織的生產安全都與該生產系統中人們難以承受危險的傷害有關。在安裝工程領域,施工項目的生產周期相對長,加之人員的流動性較大,有些項目需要在露天或者高處進行作業,多以手工操作為主,對體力勞動的要求較高。此外,安裝工程的產品差別較大,在規范性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只有最大限度的排除施工現場或者其他環節中的不安全隱患,才能使得高處作業、交叉作業、垂直運輸或者其他與電氣等有關的安裝操作,得以安全順利的進行,才能消除對人員和財產的傷害,確保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得以全面的實現。
參 考 文 獻
[1]程杰.建筑安裝工程施工安全風險評價與管理[J].現代管理科學.2002(9):42~43
[2]翁伯豪.金融危機下建筑安裝工程安全管理的思考[J].建筑安全.2010(1):31~33
1.強化和規范建設主體的行為。
(1)政府部門要發揮其作用,對安裝市場的招投標活動進行嚴格的監管,對與那些在安裝工程中出現的墊資、帶資的情況,要通過法治與行政的干預進行有效的處理。
(2)對安裝之前的策劃論證工作進行重點準備,對于那些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安裝工程要堅決的避免開工。
(3)安裝施工的各個環境都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施工,只有得到工程許可之后才能進行施工,同時要最大限度的保證安裝工程的建設資金充足,對于那些資金短缺或者資金不到位的安裝工程,要暫緩開工.
2.通過安全責任制規范市場行為。
(1)要對安裝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制度進行重點關注,在各個環節進行總、分包安全責任的準確劃分,以此來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行為的出現。
(2)強化責任人制度,對“法人代表是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意識進行強化,同時,也要對安裝過程中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貫徹的力度。
(3)對施工企業的安全資質進行重點評價,把安全生產所必須的條件要納入到安裝施工企業的資質測定范圍,來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資質。
3.加強安裝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在安裝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的任何一件安全防護設備或者器具都應該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清理工作,目的是避免因長期的污垢或者損壞而導致設備或者工具的防護功能缺失,致使在安全施工中產生一些危險性的行為。此外,在安全用具使用完畢之后,還需要把這些用具或者設備置于特別的存放空間之中,以此保證該特定空間中安全用具不會出現質量問題。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安全用具的使用應該按照規范、合理的方式進行。
4.借助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保證安裝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安裝施工過程中,相關的監管環節應該將同類施工項目進行關聯,對以往安全事故的資料進行調查、分析與總結,同時,要對安全隱患相對多的施工部分進行重點監督與把控。此外,還應該最大限度的推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安裝工程的不同環節進行細化和分解,目的是將安全生產責任最終落實到每個崗位和每一個工序之中。對于那些已經發現和確定的安全生產問題,要以具體的責任劃分為依據,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重點查處,以此來杜絕違規和違章的事件發生,將相關的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證安裝工程施工的安全進行。
二、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風險評估
1.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評估方法。
對安裝工程而言,安全生產的評估方法以“故障樹”法為主,該法采用樹形結構,其原理是依照演繹法的邏輯,從事件的最上端開始,逐級的將每一事件的直接原因進行自上而下的梳理,直到每一個事件都內梳理清晰完畢時為止。其分析步驟和工作過程為:
(1)對安裝工程所處系統所涉及的內容和邊界范圍進行全面的,對于分析的對象而言,應該首先確定其是系統的一個顯著類別,明確其系統功能,使人能夠較好的理解。
(2)對將要進行分析的系統進行熟悉和了解,在必要的情況下,要將相關的工藝流程圖和布置圖描繪出來,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為安裝工程的故障樹編制提供一定的基礎與依據。
(3)對安裝系統中發生的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調查或者預測,確定故障樹的原始事件,也就是說要確定所要分析的對象事件。然后以事故發生的頻率與事故造成的損失為基本參數。
(4)對故障樹進行定性分析,這項工作被認為是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該類事故的發生規律和發生的特點、特征等,并以此尋找控制事故、減少事故發生頻率的可行方案。
(5)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內容涉及到確定各個基本事件或者故障發生的概率,并把計算結果同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事故發生概率進行比對,以此來評價該類事故的危險性程度。
2.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風險管理。
(1)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講,任何事故的發生都與風險的存在有關,因此,需要從源頭抓起,對相關的安全生產環節進行事故控制。
(2)對安生生產中需要完成的危險評價與危險控制加以重點關注,因為這是預防事故發生最為有效的措施。
1.強化和規范建設主體的行為。
(1)政府部門要發揮其作用,對安裝市場的招投標活動進行嚴格的監管,對與那些在安裝工程中出現的墊資、帶資的情況,要通過法治與行政的干預進行有效的處理。
(2)對安裝之前的策劃論證工作進行重點準備,對于那些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安裝工程要堅決的避免開工。
(3)安裝施工的各個環境都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施工,只有得到工程許可之后才能進行施工,同時要最大限度的保證安裝工程的建設資金充足,對于那些資金短缺或者資金不到位的安裝工程,要暫緩開工.
2.通過安全責任制規范市場行為。
(1)要對安裝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制度進行重點關注,在各個環節進行總、分包安全責任的準確劃分,以此來最大限度的避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等行為的出現。
(2)強化責任人制度,對“法人代表是企業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意識進行強化,同時,也要對安裝過程中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貫徹的力度。
(3)對施工企業的安全資質進行重點評價,把安全生產所必須的條件要納入到安裝施工企業的資質測定范圍,來提升企業的安全生產資質。
3.加強安裝工程安全施工管理。
在安裝工程的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的任何一件安全防護設備或者器具都應該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清理工作,目的是避免因長期的污垢或者損壞而導致設備或者工具的防護功能缺失,致使在安全施工中產生一些危險性的行為。此外,在安全用具使用完畢之后,還需要把這些用具或者設備置于特別的存放空間之中,以此保證該特定空間中安全用具不會出現質量問題。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安全用具的使用應該按照規范、合理的方式進行。
4.借助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保證安裝工程的順利進行。
在安裝施工過程中,相關的監管環節應該將同類施工項目進行關聯,對以往安全事故的資料進行調查、分析與總結,同時,要對安全隱患相對多的施工部分進行重點監督與把控。此外,還應該最大限度的推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對安裝工程的不同環節進行細化和分解,目的是將安全生產責任最終落實到每個崗位和每一個工序之中。對于那些已經發現和確定的安全生產問題,要以具體的責任劃分為依據,對相關的責任人進行重點查處,以此來杜絕違規和違章的事件發生,將相關的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之中,最大限度的保證安裝工程施工的安全進行。
二、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風險評估
1.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評估方法。
對安裝工程而言,安全生產的評估方法以“故障樹”法為主,該法采用樹形結構,其原理是依照演繹法的邏輯,從事件的最上端開始,逐級的將每一事件的直接原因進行自上而下的梳理,直到每一個事件都內梳理清晰完畢時為止。其分析步驟和工作過程為:
(1)對安裝工程所處系統所涉及的內容和邊界范圍進行全面的,對于分析的對象而言,應該首先確定其是系統的一個顯著類別,明確其系統功能,使人能夠較好的理解。
(2)對將要進行分析的系統進行熟悉和了解,在必要的情況下,要將相關的工藝流程圖和布置圖描繪出來,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為安裝工程的故障樹編制提供一定的基礎與依據。
(3)對安裝系統中發生的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進行調查或者預測,確定故障樹的原始事件,也就是說要確定所要分析的對象事件。然后以事故發生的頻率與事故造成的損失為基本參數。
(4)對故障樹進行定性分析,這項工作被認為是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其目的在于分析該類事故的發生規律和發生的特點、特征等,并以此尋找控制事故、減少事故發生頻率的可行方案。
(5)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定量分析,內容涉及到確定各個基本事件或者故障發生的概率,并把計算結果同通過統計分析得出的事故發生概率進行比對,以此來評價該類事故的危險性程度。
2.安裝工程安全生產的風險管理。
(1)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講,任何事故的發生都與風險的存在有關,因此,需要從源頭抓起,對相關的安全生產環節進行事故控制。
(2)對安生生產中需要完成的危險評價與危險控制加以重點關注,因為這是預防事故發生最為有效的措施。
(3)按照黨與國家安全生產方針的要求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積極強調安全生產預防的主導性地位,因此需要有預見性的眼光,積極參與,提前預防,將風險管理的思想應用其中。
三、總結
【關鍵詞】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分級風險動態評估;風險動態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事故總量依然很大,生產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隨著企業生產任務的加重,安全生產同樣面臨巨大挑戰。企業安全管理模式經歷了事故管理模式、缺陷管理模式、風險管理模式三個階段。企業有效開展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能夠促進決策的科學化、合理化,減少決策失誤的風險,能為企業提供安全的經營環境,保障企業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促進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探索性地恰當運用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已成為關注的一個熱點,其對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加強安全保障、創造更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安全生產風險管理
安全生產風險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與勞動作業息息相關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突然發生的,可能對員工的人身造成傷害、對設備造成損壞或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因素[1]。企業在生產作業過程中面臨著許多安全生產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日常的生產活動,也可能來自突發的環境變化,這些風險都有可能危害到員工的人身安全、設備及財產的完好,甚至會影響到企業、國家的利益。因此,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成為了企業實施預防為主的重要手段之一。風險管理是以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為對象的全面風險管理[2]。而實際生產過程中,風險管理具有生命周期性,在實施過程的每一階段,均應進行風險管理,并根據風險變化狀況及時調險應對策略,實現全生命周期、全過程的動態風險管理。
2風險動態管理
目前,國內企業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安全監管工作模式,但在這樣的模式中,企業的少數監管人員難以切實有效的管理好多數的員工,因此采用“由下至上”的風險動態評估思想,從根本上轉變企業現行的被動式的“從上而下”的安全監管工作模式。在風險動態評估過程中,引入了“標準初始風險等級”概念,即假設人的行為良好和作業環境改善后的安全狀態(可認為僅指設備設施的安全狀態)。運用風險矩陣法評估確定最基層辨識點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在此基礎上,逐級確定企業各班組、各工段、各車間,直至整個企業的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同時,將目前企業實行的“自上而下”、相對靜態的安全生產控制指標量化和考核制度相結合,形成了上下聯動、動靜結合的分級動態評估及控管網絡。通過以上所述的風險動態管理過程,各級組織管理層都能清楚掌握本級風險發生變化是由下級的某個或某幾個基層辨識點風險變化造成的,為其安全監管提供最有效的基層動態監控數據;同時,也讓基層作業人員清楚了解自身處于何種風險狀態,強化其風險意識和認知。風險動態管理主要包括風險動態分析、風險動態評估和風險動態控制三個過程,企業進行動態風險管理的流程。
3風險動態分析
風險辨識的目的是確定危險的種類和危險的來源,是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的主要依據,更是風險管理成敗的基礎,如果風險辨識不全面不細致,風險管理就會留下死角,而這些風險管理上的盲點必將導致風險管理的失敗。根據事故致因基本理論,企業根據人因失誤的危險、設備的危險、物質的危險、環境的危險和管理的危險五個方面對企業歷年事故進行事故致因因素辨識與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踏勘分析、滾動修改完善的形式,設計出人、機、物、環、管等五個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項目[3],科學制定切合企業自身特點的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同時,采用風險矩陣法評估確定各辨識點的風險等級[4-5],不同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例如將風險等級劃分為三級,即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
險動態評估
4.1建立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
由于客觀情況是在不斷的變化,風險的性質和情況也會隨之變化[1],因此在充分認識和了解研究對象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在不同條件下,選定最佳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并在運用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評估,以達到預期的風險管理目標效果。按照辨識點、班組、工段、車間、企業五個級別搭建風險評估體系,即由最基層辨識點風險開始,逐級構建不同的評估模型和計算方法,推進風險管理進班組到崗位。不同企業的組織結構分級情況及生產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因此,科學且切合實際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建立如下:設Ri為各級風險值(i=1代表班組級,i=2代表工段級,i=3代表專業廠級,i=4代表公司級,下同),Xi為各級總辨識點中上升為中風險的辨識點數量(且僅為導致人員輕傷而非物損壞的辨識點)(Xi=Ni-Mi),Yi為各級總辨識點中上升為高風險的辨識點數量,Z剩i為各級分階段剩余指標數Z剩i=Z0i-Z'i(其中Z0i為分階段總指標數,Z'i為前期累積已發生指標數),Mi為各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的中風險點數量(與企業階段性計劃整改相關聯),Ni為各級階段風險狀態的中風險點數量。(1)在實際運用時,應從下至上逐級求得各級風險動態值,并將已評估出的下一級的風險值作為評估上一級整體風險時的一個辨識點,例如由班組中各崗位辨識點風險值求得班組整體風險,又由工段中各班組風險值求得工段整體風險(即評估班組時辨識點為各崗位,評估工段時辨識點為各班組),以此類推,最終得出企業整體安全生產風險動態值。(2)當Xi<0,即通過相應整改,各級別中某些風險點的風險級別下降。(3)當Z'i>Z0i時,應對Z0i指標進行修正,修正后的指標為Z'oi,則:本級修正:Z0i<Z'i≤Z總i,則Z'oi=Z總i-Z'i,此修正為必須修正;上級修正:Z'i>Z總i,可向上級申請機動指標。
4.2確定各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
根據第3節中的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在假設人的不安全行為處于良好狀態的前提下,結合設備設施安全狀態、作業環境可改善后的安全狀態,確定辨識點、班組、工段、車間、企業的標準初始風險等級,以此為標準,通過建立的模型可動態監測到風險的偏離。在確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時,采用了關聯及組合風險評價方法。風險等級相同:如有關聯或組合的若干個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相同,則最終的風險等級為該相同的風險等級;風險等級不同:如有關聯或組合的若干個風險因素的風險等級不同,則最終的風險等級取單一風險中風險等級最高的。如有必要,還應再升高一級。若按照以上兩種情況確定的風險等級仍然不能完全體現出該風險整體的嚴重程度,仍可繼續升級風險等級[6-7]。
4.3分解各級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
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是對安全生產情況實行定量控制和考核的有效手段[8]。在企業的年總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數的基礎上,提出了本級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Z0i),即根據本級生產飽和度(如安全生產工作目標、生產任務、季節特點等),同時結合歷年安全生產事故發生規律統計分析,按時間(月份或季度)分階段分解年總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指標,如圖2。通過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管理網絡。在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結合作業層實際情況的同時,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則結合了管理層的實際情況,使最后建立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4.4評估各級動態風險等級
在確定各級標準初始風險等級和分解各級階段性安全生產控制指標的基礎上,再次運用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對最基層的各風險辨識點的風險等級進行動態評估,得出各風險辨識點的動態風險等級,然后,根據4.1中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進行逐級的動態評估,從而得出各級的動態風險等級。
5風險動態控制
通過逐級、動態的風險評估,企業將得到不同時間段各級的風險狀態:高風險、中風險、低風險。企業可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編制不同等級的風險控制實施方案。通過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和風險控制實施方案,企業各級管理人員不僅能夠清楚風險狀態及風險具體存在的地方,同時也能明確應采取的針對性措施,從而進行有效的風險動態控制,從而提高了企業各級的風險控制水平,且使各項風險控制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6實例分析
基于某生產企業真實背景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動態管理研究。針對每個評估對象的特點,采用現場觀察、詢問、交談、查閱有關記錄、工作任務分析等方法,通過踏勘分析、滾動修改完善的形式,設計了人、機(物)、環、管等事故致因因素的信息采集項目,分別從如何正確選擇工器具、合理選擇作業方法、確定現場安全防控重點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并辨識出其生產過程中實際和潛在的危險源,共22個風險辨識點,通過一線人員工作經驗和風險矩陣法,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風險發生的后果以及風險等級進行了初步判定。結合每個風險辨識點初步判定風險狀態,根據關聯及組合風險評價方法,綜合判定該企業的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為中風險。通過統計該企業往年安全生產事故情況,分析出該企業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段為5~8月和10~11月兩個時間段。根據該企業已確定的年總安全生產控制指標情況(4個輕傷),結合該企業生產任務實際情況以及易發生安全生產事故時段,確定該企業分階段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再次通過辨識點風險動態分析表分析,對最基層的各風險辨識點的風險等級進行動態評估。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生產運行后,該企業共有2個下降為低風險的辨識點,4個上升為中風險的辨識點,沒有上升為高風險的辨識點。結合對應的分階段安全生產控制指標,將動態風險等級和標準初始風險等級相對比,按照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計算得出:Y=0且0<X<Z因此,該企業在該階段的風險等級為:中風險。此時,企業應綜合考慮生產任務和管理等因素,調動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致因因素排查和整改,在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風險的情況下,立即與一線工作人員協商積極、迅速展開措施使之降低或恢復初始風險狀態;如不能有效降低風險,開風險控制小組會議,提出強化的管理措施,達到風險動態控制的目的。
7結論
根據風險管理基本理論,緊密結合企業實際生產及管理情況,運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最終建立了科學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級風險動態評估模型。通過風險管理全過程,企業根據自身的組織結構和各級風險等級,采取風險控制實施方案進行分級控制,提高整個企業的風險警惕敏感性,并使得安全生產目標分解,各級安全責任分明,實現了企業的整體風險控制,有效減少了企業事故發生數量,減小了企業和社會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陳少榮.安全生產風險管理與控制[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2]羅云,樊運曉,馬曉春.風險分析與安全評價(第二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孫華山.安全生產風險管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4]李樹清,顏智,段瑜.風險矩陣法在危險有害因素分級中的應用[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4(20):83-87
[5]黨興華,黃正超,趙巧艷.基于風險矩陣的風險投資項目風險評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140-143
[6]何學秋,林柏泉,田水承,等.安全工程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0
[7]隋鵬程,陳寶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風險評估;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度判定準則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 (2010)24-0163-03
0引言
風險是指可能導致傷害或疾病、財產損失、工作環境破壞或這些情況組合的根源或狀態。危險是可能產生潛在損失的征兆。它是風險的前提,沒有危險就無所謂風險。風險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危險事件出現的概率;二是一旦危險出現,其后果嚴重程度和損失的大小。如果將這兩部分的量化指標綜合,就是風險的表征,或稱風險系數。
危險是客觀存在,是無法改變的,而風險卻在很大程度上隨著人們的意志而改變,亦即按照人們的意志可以改變危險出現或事故發生的概率和一旦出現危險,由于改進防范措施從而改變損失的程度。認識存在的風險是保障生產安全的重要手段,安全生產風險評估體系是一個動態的系統,它是對社會經濟組織及其生產經營活動、生產經營場所的安全構成因素的作用進行評估量化,再經過一定的計算方法,得出一個量化結果,這個結果既能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安全現狀,又能預測其一旦發生事故的后果。
在企業生產領域,風險評估目的則是是將危險轉化成為安全的過程,是將危險帶來的挑戰作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的有效治理措施。它的最終目標通過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實現安全生產。
風險分析技術引入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之中,作為一種新興的預防生產安全事故手段,具有跨學科的特點。風險評估包括的內容很廣泛,例如可靠性工程學、失效分析、失效預測和預防、結構完整性評價和工業經濟預測與決策等盡在其中。不僅如此,由于工業領域危險源各式各樣,危險事故發生機理千差萬別,防范措施也因不同對象而異,經濟投資和決策方式也不盡一致,風險分析技術的研究內容和方法也隨不同工業類別或工藝過程、裝置的不同而迥異。
風險分析技術做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預防生產安全事故手段,有針對性地研究生產領域風險的個性問題,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和實用價值。
1企業安全風險評估組織的建立
安全風險評估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量大而且責任業大。首先應確定企業分級負責的安全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建立企業內的安全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廠級風險評估組織機構可由企業廠長或分管副廠長負責,生產、機動、技術、安全等職能部門代表組成風險評估小組,負責企業內的風險評估及危險源分級工作。其它部門或單位根據構成情況,由具有多種知識和能力的人參與,有助于提高評估的效果。
2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中開展安全風險評估范圍
企業內安全生產工作中風險評估的范圍應包括:
發現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后果的風險時,應進行風險評估。
針對動火作業、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破土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盲板抽堵作業、設備檢修作業、斷路作業、高處作業、起重作業、拆除作業、施工作業等特殊作業活動的風險評價,在作業開始前進行。
新建、改建、擴建、技改項目。
針對每一項檢修內容開展的風險評估。
針對各種變更開展的風險評估。
針對日常生產活動、異?,F象處理開展的風險評估。
針對日常管理活動(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危險化學品的裝卸、運輸和使用過程;作業場所的設施、設備、車輛、安全防護用品的使用、檢查和維護活動)中開展的風險評估。
針對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包括氣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災害等),開展的風險評估。
3 企業內安全生產工作中幾種常用的安全風險評估方法介紹
企業內安全生產工作中幾種常用的安全風險評估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法)、預先危險分析法(PHA)等方法。
3.1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
將一項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過程。
對每個過程的所有潛在風險進行識別。
針對每一個風險制定控制措施。
3.2安全檢查表(SCL)分析方法
先對一個檢查對象加以分解,確定需要檢查的若干個小項。
針對每一個小項,查找有關資料,確定檢查標準。
針對每一項檢查標準,確定未達標準的后果。
針對每一個后果,確定現有的控制措施。
針對每一項現有的控制措施,制定改進控制措施。
3.3作業條件危險性(LEC)分析方法
(1)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認為影響危險性的三個主要因素是:發生事故或危險事件的可能性,用符號L表示。人出現在這種危險環境的時間,用符號E表示。發生事故可能產生的后果,用符號C表示。作業條件危險性,用符號D表示。其關系式如下:
D=L×E×C
D值大,說明該系統危險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變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或減少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或減輕事故損失,或調整到允許范圍。
(2)L、E、C的分數值如下:
表1發生事故的可能性(L值)
發生危險的可能性 分數值
完全可以預料 10
相當可能 6
可能,但不經常 3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1
很不可能,可以設想 0.5
極不可能 0.2
實際不可能 0.1
表2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頻繁程度(E值)
出現于危險環境的情況 分數值
連續暴露 10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6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幾次暴露 1
非常罕見地暴露 0.5
表3事故發生后可能結果的分數(C值)
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 分數值
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100
災難,數人死亡 40
非常重,一人死亡 15
嚴重,重傷 7
重大,致殘 3
引人注目,需要救護 1
(3)危險性分數:根據經驗,危險性分數在70以下的因素被認為是低危險性的,一般說來可以被人們所接受,定為4、5級。危險性分數為70以上,定為1、2、3級,是不可容許的風險。危險性程度分級分數見表4:
表4危險性分數(D值)
總分 危險程度 等級
320以上 極其危險,停止工作 1
160~319 高度危險,要立即整改 2
70~159 顯著的危險,需要整改 3
20~69 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4
20以下 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5
3.4預先危險分析(PHA)
找出分析對象存在的所有風險。
分析每一個風險產生的原因。
針對每一個原因,確定主要后果。
列出現有控制措施。
判定風險等級(按風險評價準則判定)。
提出建議糾正/預防措施。
3.5風險評價準則
風險評價準則是判定風險大小級別的準則,除作業條件危險性(LEC)分析法外,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檢查表分析法(SCL)、預先危險分析法(PHA)等方法辨識出來的風險,均需依據制定出的風險評價準則來判定風險級別,風險等級的大小用風險度來確定。
風險度等于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事件后果嚴重性的乘積,常用R表示風險度,L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S表示事件后果嚴重性。
各企業應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制定風險評價準則,一般應依據以下內容制定: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設計規范、技術標準;企業的安全管理標準、技術標準;企業的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通常風險等級的判別準則如下例:
(1)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判別準則
等級 標 準
5 現場沒有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或控制措施;
或危害的發生不能夠被發現;
或在正常情況下經常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
4 現場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或控制措施,但措施不當;
或危害的發生不容易被發現;
或在異常情況下必然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
3 現場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或控制措施,措施得當,但多數未得到執行或執行的偏差較大;
或危害的發生容易被發現;
或在異常情況下可能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
2 現場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或控制措施,措施得當,僅偶爾未得到執行或執行的偏差較小;
或危害的發生能夠立即被發現;
或在過去曾發生此類事故或事件,但很少發生。
1 現場采取防范、監測、保護或控制措施,措施得當,全部得到執行且無偏差;
極不可能發生事故或事件。
(2)事件后果嚴重性S判別準則(三種情況綜合判別時取其最大值)
等級 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人身傷害 財產損失/萬元
5 違反法律法規和標準 死亡 >50
4 違反行業的標準或規定 喪失勞動能力 >25
3 違反相關方的規定或要求 傷殘或慢性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10
2 違反公司的制度、規定、操作規程 輕微受傷,很快治愈 ≤10
1 完全符合 無傷亡 無損失
其中財產損失部分應根據企業的規模、形式、運行方式等具體確定。
(3)風險度R(=L×S)判定準則
風險度 風險等級 應采取的行動和控制措施 實施期限
20~25 特大風險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評估 立即
15~16 重大風險 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建立運行控制程序,定期檢查、評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風險 建立控制目標和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和檢查 2年內治理
4~8 可接受風險 可考慮建立控制目標和操作規程,但需定期檢查 有條件時治理
1~3 可忽略風險 無需采取任何措施
(4)風險接受準則。對于風險分析和風險評價的結果,人們往往認為風險越小越好。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減少風險是要付出代價的。無論減少危險發生的概率還是采取防范措施使發生造成的損失降到最小,都要投入資金、技術和勞務。通常的做法是將風險限定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根據影響風險的因素,經過優化,尋求最佳的投資方案?!帮L險與利益間要取得平衡”、“不要接受不必須的風險”、“接受合理的風險”等,這些都是風險接受的原則。
制訂可接受風險準則,除了考慮人員傷亡、建筑物損壞和財產損失外,環境污染和對人健康潛在危險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美國國家環保局和國際陌生組織頒布的致癌風險評價準則、健康手冊、環境評價手冊、環境保護的優先排序和策略、空氣清潔法的風險管理等,都是風險可接受準則制訂的依據。
風險可接受程度對于不同行業,根據系統、裝置的具體條件,有著不同的準則。由于風險評估技術還存在不少問題。在基礎研究、方法和模型的建立,可信度和特殊化學物質數據庫的建立等都是目前各國竟相開發的領域。特別值得提及的是風險規范、標準的制訂,這是大勢所趨,無疑地應該引起重視。
4結語
本企業自將風險評估應用到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以來,收到明顯效果,2009年全年計發生廠控事故13起,較2008年18起下降27.7%。事故直接損失15.75萬元,較2008年281.85萬元下降了94.4%。事故總損失349.03萬元,較去年652.5萬元下降了46.5%。設備完好率大幅提升,故障率明顯下降,備品備件消耗從2008年的2871萬元下降到2009年的1989萬元,減少費用800余萬元,同比降低27%。
安全生產,重在預防。說明安全預防的重要性。做好企業內安全生產工作中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對提高安全生產的預控能力,從源頭上防范事故的發生,消除生產安全事故帶來的損失,實現安全生產將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羅云,等.現代安全管理原理[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 吳宗之.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重大事故預防對策[J].中國勞動,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