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5:00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重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初中文言文教學要重視“讀”,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沒有異議。?文言文課堂教學,教師們把“讀”都看得很重。每堂文言課里一定會安排一些“讀”的環節,讀的形式也頗豐富,有齊讀、個人讀、角色讀;有領讀、范讀、媒體演讀等等。不僅如此,教師在課堂上還很注重“讀”的指導,也關注“讀”的評價,力求在課堂上能夠表現出“讀”的一定效果。客觀上講,教師們在課堂上呈現出的許許多多“讀”的方式以及對“讀”的指導等,對于初中生文言文學習而言既有必要,也一定能增進學生“讀”的效果。
但事實同時表明,初中文言教學要加強“讀”的三個方面的研究:
一是“讀的要求”要合乎實際。許多教師在文言教學中“讀”的意識很強,但提出的“讀的要求”往往很隨意,缺乏針對性。文言文的“讀”有其文本特殊性,學生由“不會讀”到“能夠讀”再到“會讀”最后至“讀得好”,這需要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初識文本、了解文本、理解文本、融入文本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讀的要求”合乎這個過程實際,讓“讀”成為促進這個過程不斷深入的有效方式。
二是“讀的指導”要追求實效。一種課堂事實是:教師沒指導的時候學生還能夠讀一讀,教師一指導學生反而不知道怎么讀了。之所以形成這種局面,是學生不斷被口頭要求“這里重讀”、“這里慢讀”、“這里延長音”等等,可學生卻不知道“為什么這樣讀”,結果學生的讀成了一個類似調試弦音的發音行為,讀得戰戰兢兢,讀得無所適從。教師這種“讀的指導”純粹是“為讀而讀”,純粹是為了完成“讀的指導”這個動作。我們認為,“讀的指導”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讀”,要從詞句表意的角度讓學生體會到“這樣讀”的必要,使學生的“讀”成為一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表達;同時我們認為,與其給學生一些說教式的讀法指導,不如多給學生一些讀的示范,領讀、教讀應該依然是增進學生誦讀效果的經典方式。
三是“讀的環節安排”要合乎規律。有一種現象值得討論:文言課堂很多時候似乎分成了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讀課文”,后一部分是“理解課文”,“讀課文”的時候不涉及課文理解,“理解課文”時很少安排“讀”,將“讀課文”和“理解課文”人為分開,成了兩個互不兼容的學習環節。這種課堂現象不應該是文言教學的良好規劃,無助于增進學生課堂學習文言的效果。文言文“讀”的目的是什么?在促進學生識記積累文言的同時,促進學生把握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文言課文的“好”?!白x課文”、“理解課文”應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學習過程,通過“讀課文”促進“理解課文”,又因為“理解課文”了而使“讀課文”有更好的表現。將“讀”融入到“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去,這樣的讀更符合學生學習文言的規律。
二、初中文言文教學要把“積累”落到實處
就初中文言學習而言,“積累”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背誦一定量的文言文,二是掌握一定量的常用文言虛詞和實詞,三是初步形成文言語感,四是了解一些文言文化常識,五是掌握一些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等等。
客觀地說,初中教師普遍重視文言積累,只是重視的重點值得討論。教師們強調的積累重點往往是兩點:一是背誦文言文。背誦的內容是教材中規定的背誦課文以及課程標準中規定的背誦篇目,背誦的要求在許多教師看來就是默寫,要求默寫出規定背誦的文言內容。二是掌握常見的詞句?!霸~”是指常用文言虛詞和常見實詞,如之乎者也、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句”是指常見文言句法詞法,如倒裝句、省略句、詞類活用等。“積累”這些內容是符合初中文言學習實際的,問題是積累的重點為什么只是這些?原因很分明,我們的教學與考試的關系是那樣的密切,“考什么就教什么”在這里表現為文言文考試考什么我們就重視什么;在考試的強力導引下,文言積累的重點集中在背誦默寫、常見詞句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適合考試也常見于試卷考題當中,而相對忽視了語感、方法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內容,盡管這些內容對于文言文學習而言意義非凡。
三、初中文言文教學要以文本學習為主,把文本學習“做”充分
文本學習是指對文言文本身的了解、把握和體認,包括掌握字詞、理解內容、弄清文意、熟讀成誦等等。文本學習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定位,因為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是起步階段,只有通過文言文本身的學習不斷積累文言知識、文言字詞和文言語感等等,才能為進一步提升文言素養奠定基礎。
以《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為例。許多教師教授這篇文章時確立了兩個教學目標:一是理解文章內容,是重點;二是體會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是難點。.
在我們看來,這篇文章教學所確立的兩個目標涉及到《記承天寺夜游》的兩個層面:第一個目標“理解文章內容”是基于“文本學習”層面的內容,強調的是詞句的掌握、內容的把握以及對文章精彩的體味等等;第二個目標“體會作者樂觀曠達情懷”是基于文學層面的學習內容,是基于作品與作者關系的探討,是基于作品并超出作品,在一個更大的空間內形成對作者的某種認識。第一個目標的確應該是文本學習的重點,是這篇文章的教學主體,教師教學該文的主要任務就是帶領學生把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做”充分,“做”扎實。第二個目標盡管是學習這篇文章的難點,但這個難點不一定甚至沒必要成為教學的主體內容。
一、教學中引導學生夯實基礎是關鍵
學文言文難,表現在諸多方面,如在實詞方面,有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綜合、比較、歸類,使學生能舉一反三。如《童趣》中,有兩句句子出現到“觀”:“昂首觀之”“作青云白鶴觀”,這兩個“觀”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看的意思,后者是名詞,景象的意思。詞類活用上,“鞭數十”中的“鞭”,在這里是名詞活用作動詞,用鞭子打。文言文虛詞教學更是難點,這就需要幫助學生找出規律,促其牢固掌握。如出現頻率很高的“之”字,情況比較復雜,常見的有:作代詞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他(們)、她(們)、它(們)等;其次作助詞,可作結構助詞“的”,有的時候無實在意義,可不譯;三是作動詞,這種情況不多見。教學或復習這些知識時,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并要求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舉出例句,這樣就能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目的。
二、在掌握文言知識、理解詞句大意的前提下賞析文章
對文言詞、句意思的準確理解,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因而它應當成為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僅此而已還遠遠不夠。入選我們教材的文言文大多是文學作品,《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是不折不扣的文藝散文;《曹劌論戰》《出師表》《唐雎不辱使命》等雖節選自古代史書,但也是具有很強的文學性的,作為課文是取其文學性而入選的;《愚公移山》《陋室銘》《愛蓮說》等能傳誦后世、膾炙人口,其文學價值不言而喻;至于文言文的詩詞曲就更是文學作品了。既然這些文言文都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只有讓學生弄懂文章大意后再去賞析才是符合實際的。只有這樣去做,文言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態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學生才能夠真正理解、領會。因此,只有走進去弄明白文義才能談得上去領會文章精神主旨,否則一切將是空談。
總之,文言文教學重點應放在讀和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帶領到經典文學的殿堂,讓他們慢慢喜歡上這些經典之作,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當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會繼續尋求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期使學生由會學達到樂學。
在五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師生對文言文學習目標認識不清晰;主要以誦記為中心,重點強調記憶卻忽略了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課堂上教師是主體,挨個講知識點,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濃厚,甚至疲于應付等等。針對以上這些問題,經過五年的語文教學和摸索,我總結出了在文言文教學中的一些經驗。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每篇文言文的導入和課堂講解中,老師要根據需要創設情境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盡快融入課文情景中,創設教學情境時可以用圖片、電影片段、音樂等。如我在講《三峽》時,在網上搜集了很多關于三峽美景的圖片,并根據課文內容和景象的變化配上不同的音樂,在欣賞一幅幅美景時使學生陶醉其中,興趣盎然。
二、反復誦讀。培養語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比缭谥v劉禹錫的《陋室銘》時,我的做法是:(1)全班齊聲朗讀,注意生字和詞語;(2)音頻朗讀,注意正音;(3)小組競賽朗讀,注意節奏和停頓;(4)再次播放音頻朗讀,注意節奏、語氣、感情變化;(5)個人大聲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好;(6)全班再次齊聲朗讀。在文言文教學中,朗讀應該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棄形成一定的語感。
三、自主討論,筆譯課文
現代教育模式提倡“自主、合作、創新”。在文言文教學中也要以學生為主體,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在翻譯文言文時老師要避免逐字逐句去翻譯,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同時分組時既要有優生也要有差生,每組確立組長。每組安排不同的任務,對課文進行討論和筆譯。在我的文言文課堂中班級有點“熱鬧”,學生都參與到課文的討論中。每組討論過程中,我深入每組的討論中,討論結束后,每組展示討論結果。為了展示每個小組的實力,學生不得不“逼”著自己去看注釋、查工具書、動腦筋。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時刻享受到辯論的開心,同時也消化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
四、教學中須“授之以漁”
古語云:“授之魚不如授之漁?!痹谖难晕慕虒W中,最主要的不是能背誦課文,也不是能流暢地翻譯整篇課文而是要教會學生閱讀和分析文言文的方法。比如在講《木蘭詩》這篇課文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卡片,如實詞卡、虛詞卡、一詞多義卡、通假字卡、修辭卡等。課堂上留出120分鐘學生自己整理歸納。如這篇課文的修辭卡上可以分為比喻、擬人、排比、反復、回環、對偶等幾項分別歸類,所以設計卡片進行歸納整理是交給學生積累知識的最好方法。學生也可根據卡片尋找文言文知識的規律,這樣才能學得更扎實,才能學以致用獨立分析文言文。
1 改變觀念 創新方法。
在課改的浪潮中,教師要深刻鉆研課標精神,把精髓貫穿在教學中。終生學習,學習國際國內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正如唐弓所說"平生不羨黃金屋,燈下窗前長自足"。多思考,多揣摩,結合他人和自己的教學實踐,形成獨特教學模式。
2 激趣導入,引人入勝。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源于興趣。因此,抓住學生思維的興趣點,有效激發學生求知內驅力,促使學生上課開始就進入積極,愉快的學習狀態。例如學習《岳陽樓記》可引入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學習《狼》可用故事屠戶用肉鉤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記》可用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3 搭建平臺 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運用自己的理解去研讀課文,用自身的體驗和感情解讀作品,對作品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和探索,多角度觀察,提出質疑。具體表現在
① 學生有權選擇文言文課文學習順序。傳統的方法是老師規定學習哪篇課文,現在任由學生決定學習哪篇課文。比如初二語文上下冊五六單元(人教版)都各集中5篇文言文,學生決定上課文順序,尊重他們的選擇,會調動他們的興趣。
② 學生自主討論課文學習目標,在積極的討論中明確學習課文的任務,讓他們有方向性。
③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借助課文下的注釋和工具書了解。自己實在沒有辦法可由小組其他同學幫助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提出在班上解決,學生用盡辦法也不能解決的,老師才給予提示性的幫助。
④ 反復誦讀課文,利用音頻指導朗讀,給古典音樂伴讀,齊讀,男女交叉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段重點讀,老師讓同學讀去掉標點的課文,舉行朗讀比賽,看誰讀得有感情(學生評價學生)。朗讀將課文無聲的語言變為感情的音響,增加活力,跳躍生命,讓學生全方位,立體化感受課文。再則朗讀可以加深記憶,豐富詞匯,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葉圣陶精辟指出"吟誦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錢夢龍也說應重視學生的"自得、自悟和語感"的培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自能逐漸領會文章的大意,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陶冶學生情操,感染心靈,進而提高人文素養。
⑤ 學生筆譯或口譯課文,加深理解課文。課程標準要求"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初中的文言文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基本大意是能明白的。實在弄不清楚的,可先在小組內同學討論完成,很難的提出來由班上其他同學和老師共同解決。
⑥ 對文言文課文進一步探究,對課文質疑。例如有同學提出《口技》不要文章的第一段是否更好,那樣會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挑花源記》中為什么村中人和漁人的服裝是一樣的呢,不是說村中人從秦朝就來此了嗎;《觀潮》中為什么"旗尾略不沾濕";《三峽》中"猿鳴三聲淚沾裳"是誰的衣服濕了。同學討論得出結論:《口技》的確可以刪第一段,增加文章說服力。《桃花源記》為了說明桃源是真實的?!队^潮》中"旗尾略不沾濕"是運用夸張的修辭?!度龒{》中的"沾裳"應該是到這里的人都會有這種感覺。這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無不閃耀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問題的出現反映著學生在自主學習并思考探究著。
4 運用媒體 重視整合。
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使得現代信息技術飛速進步。視頻,FLASH,PPT等教學手段豐富了教學內容。合理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習文言興趣,拉近學生與課文距離,多媒體網絡環境中文言文教學將豐富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力為文言文教學所用,國外心理學家研究成果證明,人類學習1.0%是通過味覺,1.5%是通過觸覺,3.5%是通過嗅覺,11.0%是通過聽覺,83.0%是通過視覺,可以看出,人類通過聽覺和視覺獲得信息是他們獲得所有信息94.0%,利用聲音、圖像、文字、顏色、光彩、聽覺等,向學生頭腦中輸入鮮明生動的立體表象,由此傳遞情思信息,語文信息,形象具體,學生能耳聞其聲,目睹其形,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廣泛的興奮點,使之身不由已,被吸引并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口技》可由洛桑學藝的錄象導入,《三峽》、《觀潮》、《觀滄?!吠ㄟ^網絡找到相關的視頻,音頻和圖片,展示壯美的畫面。教師通過這些素材不僅可以很好的帶領學生進入課文,走進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體,生動活潑的特點給學生審美愉悅,提深對課文的理解。
5 注重拓展,豐富想象。
康德說:"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認識功能"。語文學科有廣闊的想象拓展空間,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這一特點,積極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蛾惔笄鹋c友期》可以結合現實社會,談談誠信,《石壕吏》排演成戲劇,《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根據詩意,產生想象并繪畫在紙上,比比看誰畫得最好,最能體現詩意?!墩撜Z十則》可根據自己切身學習經驗,談談體會?!缎∈队洝泛汀度龒{》可作對比閱讀訓練。
6 激勵評價 挖掘潛能。
一、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幾個環節
1.重視導入。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尤為重要。設計簡單而又能聯系了學生關注的問題的導語,激起積極思維的浪花,為課堂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還要能起提綱挈領、提示教學難、重點的作用,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2.注重朗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探究知識的活動,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使外部的學習活動逐步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協同提高。例如教學《愛蓮說》一文時,在聽完錄音范讀后,引導學生觀察蓮花圖,依圖說出蓮花特征,再從文中劃出描寫蓮花特征的語句,這樣圖文結合,融觀察、口述與朗讀為一體,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口頭表達能力、聽說能力,又訓練了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對課文內容有了表層的把握。再反復引導朗讀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思考文章題為《愛蓮說》,難道作者僅僅是為了描寫蓮花的特征嗎?又為何寫、牡丹呢?學生發揮主觀想象力,探究出作者的真正意圖是“托物言志”,理解了這一思路和文章的難點、重點,再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這些任務的完成是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的。
3.淡化對課文的照譯,采用多形式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詞句。在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和對主題有了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可采用提示、自學、討論、比較、幫助理解、整理等形式,讓學生識記文中的一些重點字、詞、句、段。例讓學生找出帶有通假字的原句,摘抄在筆記本上,養成平時積累知識的習慣,對于古今異義的字,可采用比較法識記,對于虛詞的理解,教師可先提出虛詞的一般用法和意義,讓學生在所學文中找出帶有該虛詞的語句,并選擇其用法,對一些重要語句,可采用幫助理解法(優生幫后進生,教師幫學生)。這樣又把課文化整為點,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4.明確寫法,引導背誦。學生背誦古詩文時是十分吃力的,其問題的關鍵是教師忽視了背誦的指導,把它留成了課后作業。我認為對一般的短小段文,采用研討寫法D明確作者思路D理清背誦線索D自由背誦的形式,是當堂可以完成的。例如:對《陋室銘》一文的背誦,在明確了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之后,引導理解開頭作者是用山水類比突出主題的,結尾是用諸葛廬、子云亭作比的,文章思路即已明確,學生參照教師的板書,再讀幾遍便能背誦了。
5.課后拓展,由學習語文知識而轉化成學生的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質。結合所學知識,最好能舉一反三,加深印象。例如:學過了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明確了文章的主旨是“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與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做比較理解。還可采用寫讀后感、擴寫、改寫等形式,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將原文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和認識。
二、語文教學尤其文言文教學要把應有權利還給學生
1.把課本研讀權還給學生。語文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基本的學習方式是什么?我認為應當是研讀課本,必須把課本研讀權還給學生,變教師講讀為主為引導學生研讀為主。
2.把自主學習的時間權還給學生。留有時間為學生先學自學提供時間保障。學生“多學”的主要方式應該是教師指導下的“自學”和“訓練”。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有“三種意識”:其一,“學為主”意識;其二,“學而會”意識;其三,“學在先”意識。
3.把問的權利還給學生。與“多學”相伴的是“多問”,學校在課堂評判上要設定“三個一”的評價標準:一是沒有學生發問的課算不上好課;二是“答必正確”的課不是真正的好課;三是把學生教得“提不出問題”的課也不能算是好課。
三、文言文教學要把定位“教”和“學”的規則真正進入課堂
1.教師遵循“五要五杜絕”。一要讓學生腦、眼、耳、口、手、筆交相動起來,以杜絕“滿堂灌”;二要摒棄缺乏思維價值的提問而激勵學生發問,以杜絕教師“滿堂問”;三要減少單一“看”屏幕的時間,以杜絕“滿堂投影”;四要讓學生動起來,以杜絕“滿堂靜”;五要給學生留出恰到好處的思考“空白”,以杜絕“滿堂鬧”。
關鍵詞:新課標;文言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在初中階段,學生要學習多篇文質兼美的古文。傳統的文言文課堂教學強調“字字落實”,采用逐句講解的方法,講清每一個文言實詞與虛詞的確切意義,以及各種文言特殊句式的用法。這種方法從文言文閱讀的特點出發,把造成閱讀主要障礙的字義、詞匯、語法知識作為教學重點,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點也很明顯,由于教師的講解占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在課堂上以被動接受為主。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缺乏興趣,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應該“以學生為本”、“教育的一切都是為了培養學生成為國家的建設人才”。所以,結合新課標理念和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 我總結所教班級的教學實踐,認為新課標背景下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實效性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誦讀涵泳,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薄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就提醒我們在文言文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經典名篇和課文的誦讀,讓學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導下,熟讀或背誦一定數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對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養語言感知、直覺、積累、頓悟能力,從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培養獨立閱讀和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誦讀是感知課文的必要手段,是理解課文的必由之路。有經驗的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思索 、讀中聯想,從而獲得體驗,悟明道理,受到熏陶。如果忽略了讀這個環節,再高明的講解分析也難見成效,因為它違背了認知的規律。因此,中學生要想學好文言文,首先要掌握怎樣進行正確的誦讀。注意語言文字的音樂美,不但可以讓讀者閱讀起來瑯瑯上口,而且,還可以增強作品藝術感染的力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限時訓練,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限時達標訓練是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的訓練內容,并要求收到一定的效果,達到目標。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葉老說得很清楚:“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 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教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教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717頁)每一個班級都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后進生,這些后進生是讓教師頭痛的,課堂上他們無心聽課,做練習的速度極慢,拖拖拉拉,優生用5分鐘能完成的練習,他們往往會拖上20分鐘甚至還沒完成。自從我實施“限時達標訓練”后,這種現象慢慢減少甚至后來完全消滅了。原因是我在“限時達標訓練”中,采取了競賽的形式,由于有了競爭意識,學生們的好勝心驅使中下生也提起勁來學習,拖拉現象很快就杜絕了,每一節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都很濃,學習效果就更明顯了。
三、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文言文課堂教學應倡導自讀――質疑――討論,教學的立足點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在討論質疑中換位。教學的重心應該放在促進學生的“學”上,以實現“不教”為目的。每個教學環節都是先鼓勵學生自主的學,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相互討論,最后解決問題。
課堂學習中,借助課文情景,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意識。我們應在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大膽探究,要聯系生活實際富于創造性地解讀文本,提出新觀點、新看法,體現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課標要求,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如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主交流,不僅理解鄒忌的諷諫藝術有怎樣的特點,更歸納出他的這種說話的藝術特點在今天我們的人際交往中的現實意義。學生通過探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印象更為深刻。
四、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越發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極其重要的手段?,F代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增強了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實效性。將信息技術和文言文課堂教學相整合,可以有效地突破桎梏,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使古老的文言煥發生機與魅力。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源于興趣。在多媒體網絡環境中,以其廣闊的材料來源渠道,為生動的課堂教學氣氛提供了保證。通過信息技術平臺,文言文課堂教學可以將豐富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等素材引入語文課堂,使枯燥的文言文描述變得更鮮明、更強烈、更集中,從而創設出色的教學情境,豐富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習的興趣。
如在學習《醉翁亭記》時,教師可以播放配樂朗誦,再通過多媒體展示醉翁亭的秀美景色,在遷移拓展練習中,通過視頻展示當今領導者與民同樂的畫面與文本鏈接,這些信息技術的運用從視覺、聽覺上引起學生的審美興奮,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并對文本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比教師單純的說教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要做到以閱讀為主,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線。教師應充分整合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不斷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爭初步實現文言文課堂教學與計算機網絡結合,通過多媒體讓文言文課堂教學形象化、生動化,培養和提高學生文言文閱讀解題能力,從而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在講授完《公輸》一課后,筆者便對墨家的思想與主張又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他們不僅有“俠義”,更具備“實力”!若將“俠義”比作這篇文章的內容與思想,那么“實力”便是這篇文章的語言文字的力量。于是,筆者便有了下文的思路。
作為在教材中首篇亮相的先秦諸子散文,《公輸》成功地展示了《墨子》的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尤其是它那出彩的、雄辯的語言更是給我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針對出現的社會問題,各種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于是,歷史上便出現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精彩一幕。而其中的“墨家”就是一門追求和平、崇尚儉樸、意志堅忍、務實能干的學派。創始人墨子(名翟)出身貧賤。據記載,他的生活是“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公輸》這篇課文就是記敘他憑借自己高超的辯論技巧和機智果敢的應變能力,阻止強大的楚國進犯弱小的宋國的這件事,集中反映了墨家“非攻”的政治主張。我們看到:墨家對于諸國統治者的影響無不展現著“俠義”與“實力”的交融。
作為語文課的文言文教學,我們在為達到認識和了解古代社會歷史和傳統文化思想這一目標時,首先應對其語文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目標予以重視。因為“語文畢竟首先姓的是‘語’”!這也是語文學科教學的起點,也是本質屬性所在。
以本課為例,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應當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一)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尤其是特殊句式的用法
文言語匯的積累是文言文教學的基礎,也是我們更好地進入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感受作品精神實質的基礎。作為經典的《墨子》,它的藝術價值,毋庸置疑,也便源于此。
1、文言常用詞匯:如“以”“為”等。
例句:“將以攻宋”,“以牒為械”、“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2、特殊的短語:如:“不可謂……”“猶……之于……”“以……為……”“雖然”“所以……”。
3、特殊的句式:如:“夫子何命焉為?”“宋何罪之有?”“胡不已乎?”“胡不見我與王?”“此為何若人?”
以上列舉的這些文言現象都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只有帶領學生扎扎實實地弄懂這些細微的文言知識,要求他們掃清文字障礙,積累貫通,文言文今后的閱讀道路才會走得平順,在此基礎上感知文意,領會思想,探究手法才具有“發言權”,提高閱讀能力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談。
(二)理解文章說理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一邏輯方法的巧妙運用。
在與公輸盤的這場交鋒中,墨子先誘使公輸說出“吾義固不殺人”,于是墨子以此為前提,推論攻宋的不合邏輯,指出對方“義不殺少而殺眾”是何等的矛盾與荒謬。在與楚王的這一回合中,他同樣也是先誘使楚王說出“舍好求次”的人犯有“竊疾”,于是墨子立即以此為前提,并將這種現象與楚國攻宋做類比,指出楚王也是犯了“竊疾”。正是由于前提都是對方親口說出的,對方便自然難以逃脫“必然的結論”。這種善于讓對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的辯論機智,的確增強了辯論語言的說服力?!赌印匪急嫘浴鸲沸缘恼Z言實力確實叫人拍手稱絕!
(三)探究墨子的勸說的語言藝術,體會比喻、排比、對比、類比等寫作手法的運用。
本文在形式上以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對話又以言理為主,通過假設的方式,運用大量比喻,充分展示了先秦散文“連譬帶喻”的語言風格。尤其是將楚國的富饒比作“文軒”“錦繡”“梁肉”;而將弱小的宋國比作“敝輿”“短褐”“糠糟”,三次夸飾不僅取悅了楚王,也達到了勸阻的目的。另外,排比句的運用,也使文章的說理極富氣勢,增色不少。
其次,文章的文字簡潔明快,典雅含蓄,形象生動。例如墨子一連串的質問使公輸盤無可辯駁,一個“服”字寫出了公輸的一副尷尬相。而墨子與公輸模擬攻守,使其無計可施,只得表示“詘”了。這個“詘”與“服”相應成趣,既宣布了公輸的徹底失敗,又將他失敗后的泄氣、沮喪的神態描繪得淋漓盡致。這些寫作中高超的“煉字”手法,很是值得學生的借鑒。
總之,離開語文的知識與能力,空談作品的思想與價值永遠是不現實的。作品中墨子的最終獲勝,就已經鐵證了“俠義”離不開“實力”的真理,即具備“實力”的語言才是經典的真正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