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5 16:54:57
序論:在您撰寫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課堂;教學設計
教師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講授來實現,因此,教師專業素養、業務水平的高低,能夠直接決定新課標下小學生音樂學習知識量的多少。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教學相長,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音樂創新性。
二、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
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除了要在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的基礎上進行設計、開展,還應該以學生為出發點,把學生的基本情況、學習能力水平、興趣高低等方面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從而因地制宜地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
1.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小學階段的音樂學習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出發。興趣是做一切事情最好的老師,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也不例外。新課標下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著重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采用活潑有效的教學語言、教學模式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陶冶學生的情操
小學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要陶冶學生的情操,使音樂藝術形式成為學生一生的基本素養。因此,在進行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時,要以音樂教學的最終目標為方向,積極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及課堂模式,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讓音樂融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使音樂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中,要首先注重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并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陶冶學生音樂方面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調節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關鍵詞:音樂教學 教學途徑 審美能力
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的價值體現在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文化傳承四個方面。新課標的內涵在于以音樂的審美體驗為核心,鼓勵帶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學生終身喜愛、學習、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小學音樂教學普遍存在教學方式單一、音樂課堂缺少樂趣、教學目標與實際課堂脫離等問題,不能有效地實現新課標賦予小學音樂教育的價值。因此,只有創新小學音樂教育的新途徑,才能更好的發揮音樂課程在素質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一、注重音樂審美,提高欣賞能力
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由此看出審美體驗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創新教學方式、采取多媒體教學等手段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創新學習方式,進行審美體驗
音樂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的“學科本位”思想,同時也倡導構建“以人為本”的新課堂。[1]構建“以人為本”的課堂需要教師改變教學思想,由傳統的關注課本轉向為關注學生興趣需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作為音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綜合學習方式來面對音樂課堂,從而有效地避免課堂結構所帶來的重復單調。同時要淡化音樂技能、知識和枯燥訓練的過程,引導學生感知所學歌曲的外在美,之后在學生反復傾聽與理解過程中,從整體上領略音樂所具有的內在美,逐步學會體驗音樂情緒與節奏、內容、等方面的聯系。
(二)運用現代設備,豐富審美感知
在現代教育手段多元化的今天,多媒體教學已普及到小學音樂課堂,成為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對小學音樂進行教學,不僅提高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形式,而且大大激發了學生對音樂的課堂的興趣和熱愛。[2]音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加強自我培訓,只有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才成充分利用多媒體中的聲、像、圖等優勢,渲染課堂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在教學中發揮其優勢作用。未來的音樂教育將是豐富多彩的,只有將這些現代教學設備引入課堂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帶動課堂、豐富課堂的作用。教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多媒體技術已成為現在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3]構建多媒體支撐的課堂環境,使音樂藝術與科學手段融入到一起,才能更好的拓寬音樂教學途徑,為音樂課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注重音樂引導,培養綜合能力
音樂課程的價值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審美體驗,更體現在通過音樂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社會交往等綜合能力。
(一)結合音樂審美,激發創造思維
音樂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藝術,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沒有正確與否,只有是否更合適。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審美,同時鼓勵學生創造性的發揮自己對歌曲的態度與見解,不要對學生的意見進行直接的肯定與否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還可引導對音樂有濃厚興趣的同學對歌曲進行改編與創造,這將增加學生的創作樂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通過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能夠理解、體驗歌曲,而且能夠把新改編的歌曲表現的更加生動活潑,把音樂的內在美表現的淋漓盡致,最終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二)結合音樂活動,鼓勵學生交往
新課標要求音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因此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也要創新教學方式。課堂上,教師可以將鋼琴、大小提琴、口琴、等不同的樂器帶入課堂,讓學生加深對這些樂器的認識。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鼓勵學生團隊合作研究這些樂器的不同特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的意識。同時,教師也可把音樂教學搬出教室,在操場上采取游戲、集體舞、運動操等形式,這樣有助于豐富音樂教學形式,也有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也體現了音樂的社交價值。
三、注重音樂拓展,彰顯音樂文化
音樂課堂是一門綜合的學科,它不僅包括對音樂的品味與感受,還應包括與不同學科的綜合。音樂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文化傳承的價值,因此,音樂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只有和其他學科進行融合、與其他文化相互影響,才能體現音樂課堂的人文價值與內涵。
(一)結合生活體會,拓展音樂外延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樂也是來自于五彩的生活當中的。因此音樂課堂要注重與社會、生活的緊密接觸。當今社會傳播途徑廣泛,電視、公園、影院處處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音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處處留心,感受生活中的音樂,養成善于聆聽、善于感受生活中的音樂美。同時,教師還應積極組織學生走近自然、社會,感受自然與社會的美,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搜集身邊所感受到的民俗音樂,如“豫劇”、“懷綁”,把自己聽到的說出來,和大家交流分享,之后教師予以補充。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交流能力,而且為學生熱愛傳統音樂文化、民俗文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貫穿音樂精神,融合其他課程
學生在校期間,以語文、數學等專業課學習為主,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所學其他學科與音樂進行聯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綜合的思維能力。只有將音樂感受與科學知識進行融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感悟能力,豐富學生對音樂藝術形象的理解。最終才能使音樂成為陶冶學生情操的有利途徑。
音樂教學的新途徑在先進教育思想的指導下,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將會有助于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只有堅持以新課程標準為核心,積極探索音樂教學新途徑、創新教學思路,才能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路宇珍.用新理念創設小學音樂新課堂[J].教學與管理,2005,(07).
[2]楊晗譽.多媒體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03).
[3]張英梅.小學音樂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科學,2011,(10).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音樂;有效教學
【中國分類號】G623.71
新課標本著“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內涵,更加關注“人”的發展。其中,《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則以“注重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為基本理念。與傳統音樂教育相比,“新課標”無論是從音樂教育的理念,還是教材的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這對于已習慣了傳統音樂課教學的廣大音樂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場“革命”。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標”,盡快成為“新課標”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將關系到“新課標”實施的成敗。對此,我想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同行們商榷。
1.加強師生合作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就要在音樂教學中和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既能建立起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又能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1.1參與到學生當中
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在音樂課堂上,他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師。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環節,積極主動地做他們的朋友,要讓他們感到教師是他們的知心朋友。
1.2與學生一起合作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而且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又可以互相彌補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所不能單獨完成的任務,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與教師一起學習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1.3靈活引導學生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從“教”變“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引導學生學會借助工具書、參考資料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教師教給的學習方法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知識社會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學能力、技術能力。例如在教學西洋樂器時,有些學生經常把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搞混淆。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討論會,讓大家談談根據自己的理解怎樣來區分這兩種樂器,讓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說出很多自己的見解,然后教師可以把學生的這些想法總結、綜合起來。經過這樣的討論學習,使學生們對中西樂器的區別留下很深的印象。
2.改進教學方法
2.1創設好的教學情境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積極定勢,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因此,最佳教學情境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包括教室、教學設備、儀器和掛圖等,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心理環境。其表現為教師愿意教、善于教,學生喜歡學、勤于學。所以,當教師進入課堂后,必須要有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以此感染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2.2靈活運用課堂語言
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如在上課時,教師課堂語言如果說“老師聽到幾句唱得很不好”“還不太好”“你們想不想再唱一遍”,學生在這種語言的引導下變得有些失去信心,對一遍遍重復欣賞音樂產生了審美疲勞,最終導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課下來,不僅歌曲沒學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受到了打擊。因此,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羞于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通過“誰敢來試一試”、“老師想請一個舞伴”等各種引導和激勵的語言,使學生一步步進入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最終,使學生放下羞澀跟著教師一起學習,這樣在整堂課中,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2.3充分利用課堂評價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主要可從以下方面做起:一是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小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或沒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這時教師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并通過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是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三是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3.結束語
音樂教育首先并不完全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為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避免那種生硬的、繁難的技巧技能性訓練,而應從學生出發,多為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以激發起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從而使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成長、壯大。惟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需求,我們的音樂教育也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肩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王秀珍.淺議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的愉快式教學[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S2)
一、 豐富的教學手段,從單一向多樣的轉變
教學活動使借助于一定的手段或是工具開展的。可以說,不斷把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新技術,新設備加以改造并運用到教學活動中,這是教學活動在整體上得到不斷提高的物質保障。我認為,音樂課其實就是一項審美活動,它培養人的美感,所以生動鮮明的形象對于學生來說印象會尤為的深刻。過去的音樂課就是“一架鋼琴,一本書”,現在新課標下則需要我們根據教材、學生的不同特點,運用上一切有效媒體,讓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有機的結合起來。
例如我在教《放牛放到小河邊》課時,我在課前就做了大量充足的準備工作。課一開始,通過大屏幕向同學展示小牛在河邊吃草的動畫,我繪聲繪色的給學生講解牧童放牛的故事。學生會立即被我的吸引,有了興趣學習任何知識就很快了。在歌曲的處理環節中,我讓同學們觀看三頭牛的圖片,通過牛的胖瘦讓學生形象的理解歌曲每段的強弱規律。多媒體的運用可以讓我的每一節課都富有了生命力,學生能真正得到美的感受,還可以使零亂的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新課標下教學手段的豐富多樣給我的音樂課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二、精心設計情景,從枯燥無味向豐富多彩的轉變
記得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想象力是所有力量的源泉”,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力更是驚人的好。怎樣利用好學生的想象力為我的音樂課堂所用是我每一節課前都要仔細想想的問題。如果在上課之初所創設的情境就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那么我相信這節音樂課的學習效率就會大大的提高。就如我在一次公開課上的準備的《理發師》這節課,怎么樣讓學生理解理發師這個職業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后來我在上課之初設計了一個百寶箱的環節,讓學生來摸摸百寶箱的理發師工具。每拿出一個工具我就會向學生滲透一點理發師這個職業為什么需要這個工具,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不僅很快就被我吸引而且對于工具的使用學生也掌握的非常好?,F在的
三、重視律動,從嘴到全身的轉變
律動就是用織體語言在音樂的情感和意境的啟迪下,用身體演繹出它的節奏。小學生天真活剝、好動,在一節課中,單純的唱歌教學已經不符合現在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只會讓他們覺得這節課很乏味很枯燥,音樂課中的律動教學采用愉快互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伸臂展腿,扭頭擺臀,營造歡快、活潑、生活、有趣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F在我的每一節音樂課,爭取在環節設計上都加入律動的內容,例如每次進教室時,我會讓學生伴隨著之前學過的歌曲或是好聽的旋律,自主做動作的進入教室。讓他們在沒上課前就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例如我在《苗家兒童慶豐收》這一課的教學中,我自學了苗族的舞蹈,雖然不是很專業,但學生們學的也非常認真,表演出的效果也很好。這樣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新鮮感,還可以使學習音樂的興趣更濃,受到的感染和熏陶更強。
四、創編音樂活動,從無到有的轉變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音樂;教學思路;探索
音樂課堂是一個傳遞快樂感覺的天堂。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必須舍棄一切單調、枯燥、使學生感到厭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解放學生,讓他們在平等、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體驗音樂,在游戲、律動、歌唱、表演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以良好的心態快樂學習。
一、創新教學方式,構建唱動結合的課堂教學結構
老師都希望能夠讓孩子快樂的上音樂課。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那就應該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唱為主的陳舊的教學方式,創立新的課堂教學結構,留給學生大量的空間,去想、去說、去聽、去演、去感覺和體驗。瑞士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達爾克羅滋說:“人類的情感是音樂的來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體動作表現的;音樂學習的起點不是鋼琴等樂器,而是人的體態活動。”創立以唱、動結合的課堂結構,使學生在唱中感知,在動中展現自己的創造。歌曲《小拜年》充滿著過年的歡樂氣氛,小朋友們又特別喜歡過年。在教學中,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會聞歌起舞。在按歌詞內容做各種動作的基礎上,讓小朋友們自由表達過年時的各種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學唱《如今家鄉山連山》時,讓學生當導演,把歌曲編成音樂劇,學生各抒已見,有的編出了割草、播種、趕羊的動作,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來越高,有的表演家鄉各種動物的叫聲。學生千姿百態和充滿真情的動作,既是他們對音樂的感受,也是他們創造音樂的結果。誠然,動的內容是很豐富的,它應包括游戲律動、演唱演奏、欣賞活動、思維辯析、創作想象等,活動的形式也是多樣的,如個人、小組、集體、自由組合、指定安排。“動”符合兒童的特點,有助于學生理解樂曲中的音樂語言和音樂形象,有助于啟迪、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力和創造美的能力,而學生在“動”的過程中也更加熱愛自己的音樂課堂,快樂的學習。
二、創造寬松民主氛圍,促進師生情感交融
新課程理念表明:“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開發潛能、弘揚優勢、增強自信,學生自主的重要前提?!苯處熢谡n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識上的平等,而不應居高臨下,整天牽著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師情緒化的傾瀉對象,他們也有尊嚴,他們不喜歡老師經常用命令式的口氣跟他們說話。比如我們在課堂上就應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說怎么辦?”一類的話語,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們的意見,又激發了他們學習和思考的興趣。在練習演唱歌曲的時候,老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級教學時老師應多給孩子一些親密的語言與動作。當他們表現出色的時候,我們可以摸摸他們的頭,貼貼他們的臉,說一聲“你真棒!”;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拍拍他們的肩,說一聲“要加油!”。我們要讓低年級的孩子感覺我們像媽媽,讓高年級的學生感覺我們像朋友。
三、改革評價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善于應用激勵性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在教完一首新歌時,我常常用小組競賽的方法來熟悉和鞏固歌曲,小組競賽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歌曲興趣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競賽前,我要求學生要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演唱,并提供評分標準,讓學生自己擔任評委相互評議。然后引導他們從歌曲的情感、音準、速度、力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后還評出一位最佳評論員。這樣,學生在歡樂激烈的氣氛中,不僅提高了音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知道了自己的優點,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評價最重要的是對學生音樂成績的評定,大多數的老師都以一首歌或一個曲子來評定學生的音樂成績,而這也必定要挫傷一些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同特長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按教材內容選用唱、奏、跳等方式來進行表演,學生自己選出代表組成評委,分組進行比賽,在分組比賽后進行個人才藝表演。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考核過程中同學十分投入,課堂既輕松活潑又井然有序,不僅培養了合作意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編排能力。
四、巧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開闊學生音樂視野
隨著高科技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教學已逐漸普及。制作色彩鮮艷、形象生動的教學課件,創造有效的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多媒體教學顯示了它獨有的優越性:它給孩子創設了一個融聲、圖、文于一體的認知環境,它讓無聲的作品顯得更為多姿,它大大擴大了課堂容量,這些都是常規的教學手段所無法企及的,并且它能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個體差異作選擇、編排,大大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并改變了以往單調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視覺感受到了教學的豐富性,讓學生“立體”地認識事物,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快樂有效地掌握知識與技能。如音樂欣賞教學中必須營造一種學生易于接受、感性取的意境氣氛,學生對樂器、樂曲、歌曲的感受有了美的音響和美的畫面后,直接對大腦產生印象,并進行聯想,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如欣賞民樂合奏曲《江南好》時,課件首先向學生展示了江南優美的風景:青磚白墻、小橋流水、煙雨蒙蒙、小舟搖曳、漁歌飄響,讓學生仿佛已經到達了美麗的江南水鄉,然后在播放樂曲《江南好》。悠揚的笛聲響起,學生陶醉在如詩如畫的意境中,陶冶學生情感,開拓學生視野。
總之,在實行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我們要認真解讀新音樂課程標準,采取各種形式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每每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孩子們便會“學海無涯‘樂’作舟”,音樂課堂便成為了學生精神上的家園。音樂將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中,成為其心靈里美好的東西,從而使他們快樂的上好每堂音樂課。
參考文獻:
關鍵詞:音樂;教學方法;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2)11-0217-01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現行音樂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較大的進步和改善,本文就近兩年來在音樂新課標下的新的教學方法作以小結。
一、音樂感受與鑒賞教學法
新課標在音樂欣賞部分表述了四方面內容:音樂表現要素欣賞、音樂情緒與情感欣賞、音樂體裁與形式欣賞、音樂風格與流派欣賞。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每一內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1、在欣賞音樂表現要素時,我們可以采取發現法和練習法,通過聆聽某首樂曲,找到其中的一些簡單要素,如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讓學生識別什么是音樂,什么是非音樂,然后通過演奏、演唱、音樂創作等方式,練習鞏固已發現了解并掌握了的音樂表現要素;
2、在欣賞音樂情緒與情感時,采用情境法和演示法,因為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往往需要通過借助情境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等手段,是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情感體驗和情緒,才能完成對教材的理解,同時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在欣賞音樂體裁與形式時,采用講授法和討論法,講授法的優點是能夠使施教者有較充分的主動性,易于把握所講內容,使受教者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較多較系統的知識。但如果處理不好就可能變成“滿堂灌”,因此還需要結合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討論辯論,各抒己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4、在欣賞音樂風格與流派時,采用問題法和研究法,通過老師或是同學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聽賞―提問―假設―推理―驗證”等過程,對問題反復地持續地進行探究、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音樂表現教學法
1、演唱教學方法
演唱時音樂表現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種中小學校中的基本的音樂活動形式。演唱教學的方法主要應該通過科學性、趣味性、示范性來體現。提倡鼓勵式教學,強調演唱中情感的抒發,選擇音域適中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和美感價值。用科學的方法訓練演唱的技巧技能,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教師的范唱要完整有感染力。應注意指導學生正確表達歌詞,繼承我國聲樂演唱字正腔圓的優良傳統,但因是普通教學不宜做理論上的闡述和分析。
2、演奏教學方法
演奏教學也叫器樂教學,在普通中小學中主要是豎笛、口琴等小型樂器的教學,它是一種易被學生接受并喜愛的音樂藝術教育形式。器樂教學應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使學生初步掌握一至兩件常用樂器的演奏方法和技能。中小學器樂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樂器演奏中體驗到樂趣,表達音樂的美感,而不要因為涉及技能技巧訓練問題造成機械枯燥大量的重復操練,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范奏,也可以讓學生欣賞優質樂器演奏的音樂錄像或錄音,也可以在教學中恰當的進行競賽或獎勵等練習方式,還可以選擇學生熟悉并喜愛的流行音樂進行練習,以保持學生對器樂學習的持久樂趣。
三、音樂創造教學法
新課標中提到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音樂創造包括探索音響與音樂、即興創造、創作實踐。有些人把音樂創造教學看得很神秘很復雜,以為是從事音樂專業創作人員的事,其實不然,在我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學生編排音樂節目,利用樂器即興演奏一段旋律和隨口哼唱的自編自曲的歌謠都屬于音樂創造的范疇。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制打擊樂器,將成語、短句、詩歌或歌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力度加以表現,或即興做舞蹈動作編排音樂故事和音樂游戲,這些都是常用的音樂創造教學法。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教學法
音樂與相關文化是新課標中對音樂學習提出的新的要求,音樂教學中貫徹綜合原則,把音樂與舞蹈、戲劇、美術等在內的其它藝術形式進行教學。如讓學生通過舞蹈、律動表現音樂,音樂與美術結合使學生更形象理解音樂。音樂與文學的關系密切,音樂教學可與語文教學中的詩詞、戲劇等溝通。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有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背景音樂、實用音樂,從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傳統的音樂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學生被動地、完全地接受,學生不能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另一方面,小學生又被學習成績所牽絆,學生只好在音樂學習中用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音樂失去了原本的魅力。這樣,在這種粗鄙的教學模式之下,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有的音樂老師甚至將音樂課變成了自習課,除了按照教材宣讀音樂知識外就是播放音樂打發時間。這樣一來,小學音樂課就成了擺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這些教學模式違背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規律,忽視了小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要求,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且扼殺了一些學生的音樂天賦。
二、新課標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初探
1、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舞蹈進行教學
小學生因其自身的特點,愛動不愛靜,因此,音樂與舞蹈結合符合了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音樂配合舞蹈,不僅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而且能夠刺激學生全身的感官。首先,音樂配合舞蹈能夠促進學生身體的協調發展,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夠翩翩起舞,不僅調動了學生全身的肌肉,而且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平衡度,愉悅了身心。其次,在音樂配合舞蹈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跳舞美化了學生的形體,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在音樂課中進行一些簡單的舞姿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的坐姿、站姿和走姿,不僅促進了學生骨骼的發展,而且還提升了學生的氣質。最后,舞蹈是創造性的藝術,通過舞蹈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和創造欲,進而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在跟著音樂跳舞時,自然而然地就發揮了想象力,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舞蹈。例如,學生們非常喜歡看《熊出沒》,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扮演熊大和熊二,讓他們跟著音樂模仿熊一樣跳舞,讓學生在歡樂中學習了音樂和舞蹈。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選取音樂的時候盡量避免選擇較為激烈的音樂,以免學生在跳舞時給自己造成創傷。
2、在游戲中學習音樂
小學生說到底還是屬于孩子,孩子天生愛玩。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學生愛玩是一種不良的表現。隨著現代教學理念的不斷豐富,“玩”越來越受到重視,成為了小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領悟“玩”的真諦,將“玩”帶入到課堂中,帶領學生“玩”。教師要把游戲帶到音樂課堂,做好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音樂。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到戶外,讓學生排好位置,模仿在船上,教師站在學生的前面唱這首歌,讓學生模仿劃船,老師一邊唱,學生一邊劃船,很有意境,不僅讓學生脫離了枯燥的室內教學,而且讓學生掌握了歌曲中的音符和節拍。
3、利用音樂加強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也越來越高,創造力成了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音樂課堂,在學生懵懂時期為他們上好具有創造性的音樂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除了普及基本的音樂知識外還要做好文化的傳承工作,把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積淀的智慧結晶傳授給學生,為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從根本上認識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把音樂當成學生人生的一門大課,摒棄將音樂課作為副科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謹慎自己的言行,避免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音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充分利用網絡,積極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