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1:59
序論:在您撰寫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智力是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發展水平要符合實際年齡的智力水平。
二、情緒的穩定性與協調性
兒童青少年經常保持輕松、愉快、穩定、協調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使整個心身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從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發揮自身的內在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如果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潛能的發揮,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標志著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較快地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包括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自然環境及人際環境等。既使突然發生意外變化或身處惡劣環境中,也能較快地順應環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獨生子女由于早期社會化的嬌生慣養,形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處理與現實環境的關系,往往導致適應。
四、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與同齡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處的伙伴關系。
如果早期社會交往被剝奪,家庭不和睦、接受較多消極影響,易形成孤僻、敵意、敏感、過度警覺、自我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個性,而導致人際關系的不協調。
五、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為協調
健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和諧統一。對外部刺激反應適度,表現既不異常敏感也不異常遲鈍,并具有一定應變、應對能力。
六、心理年齡符合實際年齡
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具有與其實際年齡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并形成與年齡階段相適應的心理、行為模式。如果心理、行為嚴重偏離相應的年齡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發育問題。表現為發展嚴重滯后或超前,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七、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動自控能力強的兒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記憶和意識活動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難集中,缺乏專注性,其記憶和意識活動有效水平低,往往導致學習困難。
八、健全的個性特征
個性(人格)是每一個人獨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為模式,具有相對的傾向性和穩定性。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和后天環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總和。自幼培養兒童青少年客觀而積極的自我意識,能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使其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形成良好、健全的個性是個體適應環境的重要保證。
九、自信心
自信心是對自我的客觀評價,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如果自我評價過高、自命不凡,會因盲目自信導致意外失敗而沮喪,產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緒;若自我評價過低,會產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氣不能充分發揮自
身潛能而失去機遇而一事無成。恰當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問題
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1.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環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2.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3.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4.打造優質校園文化,發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5.持續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心理狀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6.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顒釉乱蚤_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7.開通心理網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落腳點是學會做人。如何引領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已成為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青少年作為承載著家庭和社會高期望的特殊群體,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因其身處社會大變革的變遷時期,加之其自身心理發展不成熟、發展的欲望強烈,其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向來重視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徑,并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重要文件,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來了明確要求。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一、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環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二、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四、打造優質校園文化,發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五、持續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心理狀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顒釉乱蚤_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七、開通心理網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為時展的風向標,電腦和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廣泛使用給當前嚴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網絡、電話等媒介因其具有隱蔽性、自由參與性、便捷性,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相連,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輔助點。通過開辟網絡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熱線等,給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當面咨詢的青少年一個平臺,供其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心理BBS,由心理學工作者主動發起討論話題,與青少年在線進行互動交流,積極引導青少年客觀看待當前的種種社會現象,鼓勵青少年積極發表個人見解,從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實心理需求,為現實中開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參考,多方位收集信息,為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保駕護航。 轉貼于
八、建設學生心理社團,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時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方興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卻一直存在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親和力不夠等問題。為有效應對上述情況,學生心理社團應運而生。學生心理社團一般有心理衛生協會、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等,是經過精心選拔并予以培訓合格的主要負責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的學生干部群體,以此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其與周圍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興趣愛好、目標和追求,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親近、更容易理解和溝通,且其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經驗也使得他們成為朋輩心理輔導的最佳載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親和力不夠、涉及面不細等不足,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的重要手段。學校如能真正把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有效開展,必將極大促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開展學科教學滲透,加速構建全員育人新局面。
學科教學滲透是指教師在進行常規的學科教學時,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心理健康培養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特別是諸如情感、意志、個性品質等方面。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順利開展可以保證在不給學校增加課時、人力的情況下,有效實現知識—心理教育的相互促進,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實踐證明,學科教學滲透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具體操作時可采用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方法進行滲透。大力開展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會進一步凝聚全體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質量和效率,構建新時期背景下,多學科、多角度育人成長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陳良,張大均。近20年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與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麗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
[4]盧勤。心理健康課程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0, (5)。
[5]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問題亟待解決[N].中國教育報,2004.
[6]袁紅梅,趙嶷娟。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落腳點是學會做人。如何引領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已成為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青少年作為承載著家庭和社會高期望的特殊群體,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因其身處社會大變革的變遷時期,加之其自身心理發展不成熟、發展的欲望強烈,其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向來重視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徑,并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重要文件,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來了明確要求。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一、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環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二、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四、打造優質校園文化,發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五、持續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心理狀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顒釉乱蚤_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七、開通心理網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為時展的風向標,電腦和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廣泛使用給當前嚴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網絡、電話等媒介因其具有隱蔽性、自由參與性、便捷性,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相連,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輔助點。通過開辟網絡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熱線等,給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當面咨詢的青少年一個平臺,供其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心理bbs,由心理學工作者主動發起討論話題,與青少年在線進行互動交流,積極引導青少年客觀看待當前的種種社會現象,鼓勵青少年積極發表個人見解,從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實心理需求,為現實中開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參考,多方位收集信息,為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保駕護航。
八、建設學生心理社團,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時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方興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卻一直存在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親和力不夠等問題。為有效應對上述情況,學生心理社團應運而生。學生心理社團一般有心理衛生協會、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等,是經過精心選拔并予以培訓合格的主要負責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的學生干部群體,以此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其與周圍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興趣愛好、目標和追求,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親近、更容易理解和溝通,且其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經驗也使得他們成為朋輩心理輔導的最佳載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親和力不夠、涉及面不細等不足,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的重要手段。學校如能真正把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有效開展,必將極大促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開展學科教學滲透,加速構建全員育人新局面。
學科教學滲透是指教師在進行常規的學科教學時,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心理健康培養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特別是諸如情感、意志、個性品質等方面。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順利開展可以保證在不給學校增加課時、人力的情況下,有效實現知識—心理教育的相互促進,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實踐證明,學科教學滲透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具體操作時可采用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方法進行滲透。大力開展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會進一步凝聚全體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質量和效率,構建新時期背景下,多學科、多角度育人成長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陳良,張大均。近20年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與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麗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
[4]盧勤。心理健康課程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0, (5)。
[5]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問題亟待解決[n].中國教育報,2004.
[6]袁紅梅,趙嶷娟。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落腳點是學會做人。如何引領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已成為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青少年作為承載著家庭和社會高期望的特殊群體,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因其身處社會大變革的變遷時期,加之其自身心理發展不成熟、發展的欲望強烈,其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向來重視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徑,并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重要文件,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來了明確要求。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一、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環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二、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四、打造優質校園文化,發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五、持續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心理狀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動月以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七、開通心理網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為時展的風向標,電腦和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廣泛使用給當前嚴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網絡、電話等媒介因其具有隱蔽性、自由參與性、便捷性,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相連,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輔助點。通過開辟網絡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熱線等,給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當面咨詢的青少年一個平臺,供其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心理BBS,由心理學工作者主動發起討論話題,與青少年在線進行互動交流,積極引導青少年客觀看待當前的種種社會現象,鼓勵青少年積極發表個人見解,從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實心理需求,為現實中開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參考,多方位收集信息,為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保駕護航。
八、建設學生心理社團,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時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方興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卻一直存在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親和力不夠等問題。為有效應對上述情況,學生心理社團應運而生。學生心理社團一般有心理衛生協會、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等,是經過精心選拔并予以培訓合格的主要負責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的學生干部群體,以此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其與周圍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興趣愛好、目標和追求,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親近、更容易理解和溝通,且其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經驗也使得他們成為朋輩心理輔導的最佳載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親和力不夠、涉及面不細等不足,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的重要手段。學校如能真正把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有效開展,必將極大促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開展學科教學滲透,加速構建全員育人新局面
學科教學滲透是指教師在進行常規的學科教學時,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心理健康培養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特別是諸如情感、意志、個性品質等方面。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順利開展可以保證在不給學校增加課時、人力的情況下,有效實現知識―心理教育的相互促進,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實踐證明,學科教學滲透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具體操作時可采用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方法進行滲透。大力開展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會進一步凝聚全體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質量和效率,構建新時期背景下,多學科、多角度育人成長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陳良,張大均.近20年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與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麗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
[4]盧勤.心理健康課程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0,(5).
[5]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問題亟待解決[N].中國教育報,2004.
[6]袁紅梅,趙嶷娟.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職業與教育,2007,(17).
1.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特點
(1)政府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支持,并且起步早。
美國政府部門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非常關注。在國家和政府的努力下,美國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全國性的探討,2001年美國衛生部提出了青少年信息健康教育的辦法。針對當時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可以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并且能夠對已經產生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進行及時地治療。
(2)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范圍廣、規模大
經過數十年的反戰,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規模已經非常大了。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分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最大分支。該分會在學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機構中都有他們的工作崗位,很多學校都安排了專門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社會支持的心理學專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機構從學校發展到了社區和家庭。
(3)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手段先進,形式多樣
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非常關注手段的現代化,在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服務時,通常采用具有較高精度的神經科學研究儀器,比如,腦電記錄儀等。美國為青少年設計了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比如,學校生活適應、情緒波動不定、人際關系緊張等,利用以上活動能夠有效地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并且能夠將學校、家庭、社區緊密地結合起來。
2.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特點
(1)對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目前,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經濟體制改革也不斷深入,社會競爭越發激烈。一方面,勞動力的重新組合、過去的社會支持網絡的下降,引起了青少年不同心理應激因素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生活環境的變化和經濟條件的改變導致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青少年自殺現象明顯增加等問題。中國產生心理問題的青少年不斷增多,而中國心理健康研究相對美國比較晚,目前,我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給予了非常高的關注,并且將其作為了中國急需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年來,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學術論文和專業書籍不斷增加,一些教育類期刊或醫學類期刊紛紛開辦了心理教育版。另外,中國各級政府都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中國政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三級甲等醫院設立心理科,大、中、小學設置心理咨詢中心,并且聘任具有專業資質的心理咨詢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青少年心理素質具有較大的提升。
(2)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內容不斷豐富
目前,中國并沒有像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一樣的心理健康研究機構,但是我國中科院心理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卓越的貢獻。他們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情緒抑制對青少年的環境適應影響、診斷和干預等等,除了這個機構,中國還有許多其他有關心理健康研究的機構。
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②青少年心理健康測量表的編制和借鑒,比如,心理健康測查表、心理健康量表等等。
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模式的相關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
④青少年腦-認知-心理健康的相關探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學者希望能夠利用核磁共振等先進的技術分析腦的機制,從微觀的角度來進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支持。
⑤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疾病的預防。重要通過轉變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從而能夠有效地防止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生,并且對一些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進行及時的治療。
二、美國和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比較研究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美兩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以及社會支持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提高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采用心理健康狀況自評量表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中美兩國青少年進行調查,并采取隨機選取、網絡發放的方式進行,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38份,回收698份,其中有效問卷為690份。有350位美國青少年參加了問卷調查,占50.7%的比例;有340位中國青少年參加了問卷,占49.7%的比例。問卷結果利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如下:
1.美國和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的差異比較
分析結果顯示,美國青少年和中國青少年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強迫、焦慮和總分上存在顯著的差異(p
2.美國和中國青少年社會支持及支持利用度的比較研究
分析結果顯示,在主觀社會支持、客觀社會支持以及社會支持總分上,美國青少年和中國青少年存在著顯著的差異(p0.05)。通過比較不難看出,美國青少年在出現心理問題時能夠獲得較全面的幫助,這和美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資金投入、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完善等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還不具規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資金投入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因此,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支持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地加強。
三、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對中國的啟示
1.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不斷提高其社會支持水平。
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力度,采取多種途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從而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更具專業化應為今后發展的主要方向,這有利于提高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效率。
2.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其他機構的溝通與合作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應充分地體現職業性、合作性和廣泛性。中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很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機構僅僅是形式。隨著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不斷深入,應該意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環境健康以及生活態度健康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應該不斷增強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3.青少年應該增強自身心理健康意識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工作過程中,應該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應該關注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素質,有效地避免青少年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重點是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善于調節自己,學校、社區和家庭可以聯合起來多組織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正處于發展階段,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地解決,中國應該借鑒美國等國家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學校、社區和家庭的社會支持系統,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力度,從而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婁文靜,李義安.人格特點影響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路徑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9,30(2).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提高公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衡量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本市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初期,人們對此項工作重視不足,“中心”教育指導工作只能面對本校具有不同程度殘疾的學生開放。為了營造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我們利用板報、廣播、媒體,廣泛宣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走進社區、家庭、學校,介紹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通過走訪,我們發現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遠遠超過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許多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非常關注,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精神需求及思想道德培養,一些青少年心理存在著嚴重的不健康因素,使我們更加認識到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走進學校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情況進行調查,下發心理測試題和輔導資料,對青少年心理健康予以教育指導。經過不懈的努力,在市委市政府、市文明辦的大力支持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一個又一個來訪者,從中我們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廣泛的宣傳,滿腔熱忱的工作,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為我們贏得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和氛圍,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真情溝通,讓青少年不再迷茫,牽手愛心,讓孩子們走出困境
1. 以人為本,深入調查研究,從源頭上解決心理問題。據調查統計,有26%的學生心理出現問題,有的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我們發現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學習壓力、青春期逆反、交友早戀、臉上長青春痘等,而學習壓力大、缺少最佳的學習方法、青春期逆反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我們分別召開了家長面談會、學生座談會,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家長的困惑,我們發現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溺愛、粗暴、放任不管、事無巨細、期望過高、挖苦諷刺,還有一些家庭父母離異、留守兒童、隔輩管理,這些都是引發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我們在全市開展了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導,各學校征訂了家教指南,堅持每周五下午家長接待日接待家長的來信來訪,通過熱線電話、網上答疑等形式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堅持每月一次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下發講座材料、反饋教育信息、及時調整工作思路,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進家庭、走進學校、走進社區,成為青少年學生的良師益友。
2. 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活動,讓青少年正確面對現實、正確認識自己。青少年年齡小,簡單地說教、乏味地勸說達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生動有趣的活動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拓寬他們的視野、啟迪他們的心智、疏導他們的心理。
我們針對學生學習壓力過大,開展了“我的青春我做主,學習方法大比拼”活動;針對孩子與父母對立,青春期逆反,開展了“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親情互動”活動;針對師生關系緊張,開展了“教師心語、學生感言師生交流”活動;針對學生交友、早戀等心理問題,開展了“走進花季,青春宣言”主題教育活動;針對學生青春期生理變化,開展了“健康知識講座”。各項活動緊扣主題、抓住問題、設計新穎、參與面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收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