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4 16:41:41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專業訓練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中職學校 會計專業 技能訓練
一、引言
會計這門學科的特點是實踐應用性強,所以要求在教學上不僅要注重傳授基本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還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應用會計理論和方法、解決會計實踐問題的能力。然而,現行會計專業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培養”的傾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會計人才綜合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同時傳統會計教學手段比較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無法完成必要的會計專業技能訓練,其結果必然導致會計專業學生的業務技能難以勝任會計實務工作。所以,當前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內容之一就是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會計教學必須貫徹“理論以夠用為度,強化操作技能訓練”的教育理念,按照“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實現由注重傳統理論教學向突出操作技能教學的轉變,把實習階段才進行的技能教學,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二、中職學校會計教學技能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關系不明晰,教學計劃修訂太慢,導致課程設置表現出了強烈的不適應性,專業面的狹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單一、專業技術的陳舊等等,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就業。
(二)忽視了會計模擬實習的重要性
中職學校學生在3年時間里除了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統計等一系列專業課外,還要學習英語、計算機、數學等一系列基礎課程,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完這些課程,并且要考試及格,順利畢業,壓力很大。由于學校理論教學占用了很大的比重,學生學習的重點就自然而然偏向于理論學習,而對實習環節不重視,在實習過程中往往缺乏主動性。再加上學校一般來說實習課安排時間緊,任務重,學生尚未真正體會到角色,實習就結束了,這樣,就會造成一些學校的會計模擬教學環節只停留于形式,沒有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配套實訓教材缺乏
現階段教材市場上理論教材多,實訓教材少,很難找到比較系統、完整的實訓教材。因連年使用同一版本的實訓教材,致使教材中一些錯漏的地方未能及時訂正,也沒有新的內容補充。有些實習資料則與實際業務相差甚遠,特別是作為證明經濟業務發生的原始憑證有的已嚴重過時、失真,遠遠跟不上社會實務發展的需要,而且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的會計模擬實習是以產品制造業單一的會計實習項目為主,而其他行業的譬如商品流通企業、房地產開發業、交通運輸業、飲食服務業、旅游業、金融業等的會計實習項目還有待開發。
(四)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視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目前,學生實訓基本上是每人一套實習資料,一個人充當企業的各種人員的角色,整個實習過程是在老師指導下完成“憑證——賬簿——會計報表”的流程,學生只知道拿到原始憑證就編記賬憑證,至于什么是不真實的、不合法的、不正確的、不完整的原始憑證,學生卻無法接觸到,實習內容只局限在會計核算上,忽視了與之相關的審核、監督等環節,這樣缺乏完整性的實習很難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五)教師缺乏實際工作經驗
學校的會計模擬實習指導老師一般由從事會計專業教學的老師來擔任,而目前在我國中職學校大多數從事會計專業教學的老師是畢業后直接進入學校教學的,他們雖然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卻缺乏必要的會計實踐經驗,因此在指導實習時只能紙上談兵,其指導與解釋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
三、會計專業強化技能訓練的途徑和對策
(一)強化技能訓練目標
任課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確定實訓目標,把不同的實訓任務安排在不同的學期中,采用隨堂訓練、階段性訓練、連續性訓練等方法,使實訓任務完整、連貫、多元化。如有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理論課,加大實訓課的課時。
(二)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設計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學生則通過小組協作、案例研究、模擬操作等方式,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課堂教學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任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用實物教學法、演示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引進來,走出去”
關鍵詞:中職學校 會計專業 技能 訓練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特色在于既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還要使他們具備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作為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經濟理論基礎和初步的經濟管理知識,更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谶@樣的培養目標,如何科學地組織會計專業學生技能的訓練,就成為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一、日常教學對會計專業學生技能的培養
在日常會計教學中,對于剛從初中畢業的中職學生來說,一些從未見過的名詞、術語以及處理經濟業務的方法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比如對會計中的憑證、賬簿、操作流程缺乏感性認識。如果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實物,將演示和學生自己動手相結合,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把抽象的理論通過具體的實體表現出來,就能既增強學生學習專業課的興趣和欲望,又使學生獲得正確處理財會業務的實際能力。
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重于教會學生的理論知識,忽略了教會學生如何應用這些知識。學生不能適應會計崗位的需要,不能很快進入角色。會計理論和實踐的差異很大,各種行業具體業務不同,會計處理形式差別很大。
二、強化技能訓練
1.明確技能訓練的目標
(1)分階段確定目標。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校三年可劃分為基礎課教育和專業課教育兩大時間段?;A課教育主要是使學生打好理論基礎,提高基礎性技能,如語言、寫作、數學與計算機等技能;專業課教育則是在掌握基礎教育的基礎上,掌握專業知識,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如對基礎會計課的要求,學生應重點掌握如何審核、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筆者學校的畢業生近幾年主要從事銀行接柜、超市收銀、企業出納、庫管等工作。根據此信息,可以壓縮基礎文化課程,開設收銀實務、出納實務及銀行前臺實務等課程,更好地適應就業
需要。
(2)分階段開展實踐性教學。會計課程實踐技能的教學與訓練,按進行的時間與場所可分為三種方式。第一,課堂實訓。是指學生在平時上課接觸到的實踐內容,是教師將技能傳授給學生的教與學過程。如在《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分別進行原始憑證的填制和審核實踐,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和傳遞實踐,會計賬簿的開設和登記、試算平衡表的編制,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審核等。第二,課程實訓。課程實訓包括與財會專業相關的學科課程實訓,如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在基礎會計課程組織簡單的過程實訓,實訓的經濟業務是最為基本的,涉及的憑證也是最常見的,目的在于突出會計核算從填制原始憑證到編制會計報表全過程,加強學生對會計工作的感性認識,掌握會計工作的基本規范。第三,校外企業實訓。由學校組織專人或學生自己聯系到校外企業進行畢業實習,該階段是以前兩個階段的實踐教學以及理論教學為基礎,更加突出技能的綜合運用,訓練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打好基礎。
2.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1)演示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涉及到有關業務的操作技術時,教師可采用在黑板上逐項演示、在真實物品上操作的方法引導學生演練,使其掌握操作要領,如填制憑證、記賬、編制報表等。
(2)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中通過選用部分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進行剖析后引導學生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靈活地消化吸收所學知識,這種方法在審計教學中尤為有效。
(3)模擬教學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選用類似某一單位經營活動全過程的系列資料,在模擬實驗室讓學生扮演某一崗位的工作人員進行業務處理,以增加其真實感與新鮮感。
(4)實物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涉及具體實物時,均準備真實物品,如各種原始憑證、賬冊、報表等,輔以授課,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3.通過綜合模擬實驗培養學生的會計業務素質
職業學校財會專業的初步階段實習一直是在企業里進行的,有一定的效果,也培養了一大批財會人才。但時間一長,實習學生在企業中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如企業體制的轉變等,使接收單位顧及“商業機密”“財務機密”,不愿意非本單位專業人員接觸這些經濟資料和原始單據,更不會讓他們參與這些經濟活動的會計處理過程,學生的實習技能得不到全面的鍛煉。而企業在招收會計人才時一般要求至少有一至兩年工作經驗,因此,學校必須通過校內培訓,使學生畢業時能達到相應要求。在這種背景下,模擬實習逐步進入職業學校財會專業的教學中,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逐步轉變為以校內模擬實習為主,社會實踐為輔,多環節相結合的形式。
會計模擬實驗是企事業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以發生的實際經濟事項、會計核算程序、會計憑證傳遞程序作為模擬實驗對象,按照會計制度和政策的要求,用直觀、真實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和報表,進行的會計業務模擬實務演練。在具體的實施中,這種模擬實驗可與開設的專業課程結合,如在企業財務會計課程開設的同時模擬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及成本計算的手工記賬訓練,最后再進行一次綜合模擬訓練(手工和電算化)。這樣通過幾輪的模擬訓練,使得學生具備相當于一至兩年的工作經驗的實習經驗,為畢業后順利就業打好基礎。
三、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保證實訓的有效進行
中職教育是一種職業針對性非常強的教育,而實踐一項職業必須掌握其相應的技術知識。所以辦好職業教育,培養出滿足生產和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須依賴于具有“雙師型”素質的教師。教育部在2005年修訂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評估指標體系》中對“雙師型”教師進行了界定:“教師有和自己所授課程相關的職業資格證、職稱證或技能證”。這一解釋可以理解為“教師+專業證”,即“雙師型”教師。
會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所提供會計信息的重要性,為了防止會計信息外流,嚴守商業秘密,許多企事業單位都不愿意接受學生實習,不愿意讓外來人員知道真實的會計資料和財務狀況。這就使得財會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模式與其他專業有所不同,可以向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聘請有實踐經驗的財務人員、審計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幫助指導學校的會計教學工作。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專業資格的技術職稱考試,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安排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為了提高專業教師理論和實踐聯系的能力,學校可以每學期安排教學輪空,要求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一定時間的專業實踐鍛煉。
參考文獻:
[1]李橋英.中職會計專業實踐課教學探析[J].職教通訊,2008 (8).
[2]郭映芬.論師德建設與高校和諧發展 [J].科學時代,2008 (8).
[3]穆華榮.加強會計專業課技能訓練的思考[N].科海博覽,2007 (10).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高職會計;專業技能;實踐教學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興起,國際職業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模式也逐漸引入,只注重教材內容的“學科化”引起的問題逐步為人們所認識,發達國家在職業教育中提出“非學科化”,高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突破傳統的課程設置“學科化”束縛,重建新的課程體系已迫在眉睫。“模塊化教學”是近幾年教學實踐中的一個熱門而流行的教學改革話題,隨著對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全面改革與創新,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及各類學校的關注。
一、模塊化教學理論
模塊化教學理論是一種注重現場教學實訓和核心技能培訓的科學教學模式。在該教學模式指導下,我們一般把相關職業技能學習參照其活動順序和性質劃分成幾個活動板塊,劃分后的學習活動板塊存在內部聯系的同時又互相獨立,任何一項學習活動成果只是完成其中某一項任務。模塊化教學模式就是按照專業培養目標,按職業崗位群,將所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劃分成各項技能,依此建立若干個教學分模塊或子模塊,從而使每個模塊對應有目標能力、課程設置和技能訓練,將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來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同時,每一個板塊都是職業技能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習完相應板塊才能擁有相應的職業技能,如果某一板塊成績不佳,只要專攻該模塊即可。如此設計,有助于學生有重點地進行靈活學習。
怎樣使學生改變被動的學習方式,怎樣讓不同基礎的學生掌握不同層次的技能,怎樣在短期內高效率地培養出優秀的會計人
才,增加就業率,模塊化教學模式值得探討?,F在,我國不少的高職院校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如湖南邵陽職業技術學院提出的
會計專業“六模塊”教學模式,衡陽技師學院提出的“模塊式教學與一體化教學”模式等。
二、模塊化教學理論在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根據會計專業核算崗位化的特點,我國的高職學校應大膽地借鑒國外職教廣泛推行的模塊化教學模式,專業教材的編寫實現模塊式結構,教學與實踐深層次地緊密結合。同時,應注意理順專業課程之間、專業課程與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與層次,以模塊式的教學基本要求與教材作為構建模塊式教學的重點。
模塊化教學理論在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實踐內容方面的模塊化。實踐活動不要求必須與課程教學一一對應,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理論不同的課程的教學實踐活動部分搭配,組合成相互補充的教學實踐模塊,當然還可以將相同理論的教學實踐活動分解成幾個教學實踐模塊。另一方面是實踐崗位模塊化分工。就是在會計教學實踐中,我們參照企業會計崗位的實際工作情景和崗位職能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并據此安排學生實訓中試著交替扮演各種角色的財會人員,讓學生通過扮演相關角色,熟悉相關的財會崗位對從業人員工作能力的要求。
三、構建高職會計專業模塊化實踐教學體系
要想建構高職會計模塊化教學實踐體系,我們就要打破固有的狹隘的課程理論導向,就要注意突出實訓內容模塊化和崗位分工模塊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及其應用能力,注重課程的情景性,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工作過程之中,讓學生把學習模擬演練和日后的工作實際操作相統一,實現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
(一)模塊化構建程序
1.參照高職會計專業相關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
2.根據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構建課程實踐
模塊。
3.專業實習模塊(包括畢業實習)。
(二)高職會計專業模塊化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設想
就目前的教學實踐情況和模塊化教學理念分析,我們可以將高職會計專業課程實踐劃分為以下幾個模塊。
1.專業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是學習專業模塊的基礎,分為會計專業教育和專業基本技能兩大模塊。
2.專業技能應用模塊。首先學生要掌握會計電算化操作技能,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其次要具備最基礎的核算技能;第三,具備稅額計算和納稅申報的能力,每個企業都要面對納稅申報工作,如果能有與稅務機關良好的協調和溝通能力,那么就能為企業贏得優越的納稅環境。另外,投融資知識、審計知識、財管能力等對高職會計人才也很重要。
3.專業實習模塊。專業實習模塊以讓學生熟悉企業會計知識為目的,培養能勝任企業各種會計崗位工作相關能力。專業實訓課程涵蓋工資核算崗位模擬實習、出納崗位模擬實習、往來核算崗位模擬實習、收入核算崗位模擬實習、固定資產核算崗位模擬實習、利潤核算崗位模擬實習、稅務會計崗位模擬實習、成本費用核算崗位模擬實習、報表編制模擬實習、總賬會計崗位模擬實習、會計電算化模擬實習等。
4.畢業實習模塊。畢業實習是對實踐教學的總結和提高,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采用畢業論文的方式來進行。
上述四個模塊構成了會計專業新課程的教學體系,它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崗位職業能力的形成意義重大,更踐行高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目的的培養宗旨。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改革又以教材革新為中心,它將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需要會計理論的學者、會計職業的專家、會計教學的教師共同參與并組織實施,而由此引起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建立等都需要在實踐中得到研究和解決。
參考文獻:
[1]朱芝洲.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思考.教育與職業,2002(01).
[2]許久霞.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24).
[關鍵詞] 公民教育語境 中職 財會專業 技能訓練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逐步走向深入,技能訓練工作之于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的重要意義也與日凸顯。特別是在近年來各級各類技能大賽的推波助瀾下,不少中職學校更是將技能大賽的成績直接視同為同普通高中高考升學率一樣關乎學校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技能訓練工作的重視程度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各個學校在備賽的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不少學校不少專業在組織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盲目性、應急性和零散性等特點,個別項目的技能訓練甚至還出現了背離技能大賽初衷的現象。為此,本文擬就嘗試在公民教育語境下推進中職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這一話題,結合本校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實踐談一點粗淺的看法,以就教于有關專家。
一、中職會計專業技能訓練工作存在的現實問題
根據省市財經類專業的競賽項目――珠算、手工賬務、會計電算化的競賽方案要求,中職財經類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主要集中于珠算、點鈔、會計電算化、傳票翻打等方面。當前,中職財會專業技能訓練最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技能訓練與專業課教學相脫節。觀察當前財會類專業課教學,不少教師依然存在著重理論輕實務的傾向,教學中理論知識講解過度,而必要的配套技能訓練未能及時跟進,甚至出現理論和技能兩張皮現象。第二,技能訓練目中無“人”。與前者相反,如今隨著各級技能大賽指揮棒意義的日益顯現,技能大賽成績已經成為不少學校考量專業課教師教學質量的核心指標,并逐漸和評優、評先相掛鉤。受此影響,不少專業課教師日常工作的重心開始逐漸由課堂理論教學轉向課外的技能訓練。極個別教師甚至為了追求訓練成果,置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于不顧,利用一切能夠利用的時間,調動一切能夠調動的資源,技能訓練的功利化色彩日益濃厚,學生淪為技能競賽的機器,并成為博取個人名利的籌碼。第三,技能訓練的價值定位存在偏差。技能訓練作為專業課教學的應有之義,理應成為培養學生會計專業綜合職業素養的基本訴求。然而,個別教師對技能大賽成績的頂禮膜拜卻使得技能訓練工作在價值定位上出現了錯位,以至于本末倒置。技能大賽設置的本意是為檢驗和展示日常專業課技能教學成果提供一個平臺,通過技能比賽,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技能競賽的成績應該是日常技能成果的自然呈現,是一種水到渠成式地技藝水平的匯報展演。其內在邏輯應該是以學生綜合職業素養養成為出發點,先有日常的技能訓練積累,后有技能大賽上的開花結果,而非相反。
二、在公民教育語境下推進中職會計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價值訴求
盡管當前中職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技能訓練的價值定位存在錯位。是為中職學生會計專業綜合職業素養形成而訓練還是為技能大賽奪取金牌而訓練,就成了評估不同專業課教師技能訓練工作內在不同價值取向的核心觀察點。主張將中職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置于公民教育語境之下,其初衷就是要解決技能訓練工作的“為什么”問題。中職學生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瑕疵”,但作為社會公民,他們是和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平等一員,他們和同齡人一樣擁有憲法賦予各項權利和義務,因此我們在技能訓練過程中應該一視同仁,不應該厚此薄彼,有所選擇。換言之,我們在日常的技能訓練過程中,應該始終做到目中有“人”。只有深刻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真正地解決好“訓練什么”和“怎么訓練”問題。與此同時,作為訓練另一端的專業課教師同樣也是和其他公共課教師一樣,是學校事業發展的根本依靠力量。我們同樣要避免眼中只有“專業”,沒有“人”的工具化傾向。因此,公民語境下的中職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應該是訓練是為“人”的發展服務的,而非人為“訓練”服務,其核心價值訴求是使技能訓練工作成為專業課教師和中職財會專業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三、優化中職會計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路線圖
在公民教育語境下的技能訓練工作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著眼于每一位學生的會計綜合職業素養的養成。為此,我們必須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求實質性地突破:
1.在理念上,應準確把握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價值定位
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作為財會專業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職學生專業目標達成的必要環節,是實現財會理論向財會實務能力轉化的關鍵,是財會專業特質得以體現的必經途徑,因此財會專業技能訓練的出發點和歸宿只能定位在促進中職學生財會綜合職業素養的養成上,否則即為錯位。換言之,我們所進行的所有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只能定位在促進中職學生的發展上,即促進“人”的發展上。另外,在延伸意義上,財會專業技能訓練也必將惠及專業課教師的專業成長,從而真正使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價值在人本意義上得以回歸。
2.在動力上,應科學處理好內生原動力和外在推動力的關系
在當前各級技能大賽影響力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值得注意。不少學校為了出成績,拿金牌,往往自上而下,層次加壓,作為技能訓練的直接“經辦人”――專業課教師更是壓力重重,不堪重負。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作為技能訓練和比賽的主角――學生,卻鮮有如此焦頭爛額的,訓練中頗有局外人感覺。因此,要優化財會專業技能訓練過程,提升技能訓練成果,必須要理順技能訓練雙方的角色。技能訓練作為財會專業綜合職業素養形成的重要環節,應該成為中職財會專業學生的一種內在自覺,應該成為該專業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唯有此,才真正找到了做好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第一動力。與此同時,我們應設法調動專業課教師的訓練積極性,同樣要努力變“要我訓練”為“我要訓練”。當前,要在保證物質激勵的前提下,努力從精神層面調動專業課教師育人教書的職業自覺性。需要強調的是,專業課教師是做好技能訓練工作的第一資源,是中職學校專業建設的根本力量。我們必須要從技能大賽的浮躁心境下走出來,對待專業課教師不能只見“專業”不見“人”,避免從學生“工具主義”一端倒向教師“工具主義”一端。
3.在保障上,應做好政策、經費、組織的配套建設工作
公民教育語境下的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不能幻想著專業課教師和學生像清教徒式地自覺修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拋開必要的物質激勵是不切實際的。在政策上,應由學校職能部門起草并以學校名義出臺專項政策,用學校文件形式肯定技能訓練在學校教學和實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經費上,應列出專項保障資金,并涵蓋從日常訓練工作量核算到技能大賽獎勵核算的各個環節,真正做到對從事技能訓練工作的教師和學生全覆蓋。在組織上,必須明確學校校長室、職能部門、系部、專業教研室以及班主任在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上的職責權限,努力形成以專業教研室為核心,處室、系部、班主任服務的組織架構,切實發揮專業教研室在專業技能訓練上的話語權,客觀上促成專家治理的格局。
4.在機制上,應著力探索建立財會專業技能訓練的長效機制
當前的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帶有強烈的被動應付色彩,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除了要從政策、經費、組織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外,我們還必須努力探索促進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走向規范化、常態化的長效機制。首先,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級技能大賽的倒逼機制。技能大賽的競賽方案是指引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不斷規范化的基本依據和綱領,是指導日常訓練工作的基本指標體系。與此同時,在技能大賽中斬獲金牌的選手們所展示的精湛技藝和超長心理素質也是日常訓練中不可多得的寶貴樣板,以他們為目標必將有利于實現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跨越式發展。另外,我們應跳出技能訓練看技能訓練,努力走出單純的技能訓練主義。要真正實現技能訓練工作惠及本專業全體學生和專業課教師,就必須在制度建設上下功夫。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一班一技”制度、技能訓練培優補差制度、技能訓練集訓制度、技能大賽訓練制度、專業教師外出培訓和下企業實踐制度、與合作企業建立“引進來”和“走出去”制度等。與此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主題班會、校內技能節、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平臺,借助圖片、影像、現場操作等形式,集中進行技能訓練成果展示活動,努力促成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不斷向財會專業技能訓練文化邁進。
總之,將中職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置于公民教育語境之下,就是要扭轉當前技能訓練工作中的種種錯誤傾向,還原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本色,努力從價值定位、發展動力、后勤保障和長效機制等方面探索出中職財會專業技能訓練工作的新局面,真正實現技能訓練成為廣大師生一種生活方式的理想愿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z].教職成[2008]6號,2008.12.10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會計;實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高職院校會計培訓引入“互聯網+”的這一概念,是由國家主導的,發展方向明確、思路清晰的教改原則。這一指導的出現,開拓了“互聯網+”的發展環境,為新興的技術型產業拓寬了發展的空間。其中新媒體、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興的信息技術被推廣,進一步的加快了會計之一行業處理信息的速度,讓會計核算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規范性,同時與傳統的會計信息處理技術手段相比“互聯網+”環境下的會計技術手段更加的便捷高效。當代互聯網技術不斷的被各行各業所采用,財務管理這一行業的管理體系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制度體系也逐步的完善,并向著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快速發展。在之一環境之中,“互聯網+”使得會計的決策、分析、預測等等功能有了完全的發揮,也讓會計工作有了質的變化。所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對高職會計實訓進行教改,是實現會計行業完全現代化的必要方式。
一、“互聯網+”環境下的高職會計教學現狀
所謂的“互聯網+”就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通過移動網絡、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對較為傳統的行業進行相應的改進和變革,使傳統的行業趨于現代化,推動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隨著“互聯網+”這一概念的引入,使得會計這一行業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許多的企業對會計需求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需求發生了變化。這就使得高職院校在對會計人才進行培訓的時,要積極的適應“互聯網+”發展方式,制定相應的會計教育體系,實現會計專業、會計教師的全面轉型,緊跟“互聯網+”時代的腳步,培養企業需求、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
二、高職院校的會計教育現狀
顯然我國對于高職院校的專業實訓進行了不斷的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的良好效果。但是從綜合的角度來看,高職院校的會計教育還有幾個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1.重視理論教學,忽略實訓教學
教學的基礎為理論教學,只有通過理論知識的培養才能有效的發展知識的專業性。但是會計專業與其他專業不同,與理論理論性的知識相比,專業的操作性知識更為總要。當代的高職院校的會計教學中,教師普遍以講解傳授理論性知識為主,通過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然后在進行實訓操作。這一教學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會計專業的學生,在前期對會計知識的理論性認知較強但是知識體系又過于抽象,對實際操作中的借貸技能不能很好的掌握,對后期更為復雜的會計操作造成極大的阻礙,甚至導致學生厭學棄學的情況。在國家指導改革之下,很多高職院校開始構建專業的會計模擬實訓室,但是實際情況中,專業會計模擬實訓室的使用次數十分少。使得專業實訓的預期效果無法達到。
2.會計實訓中過于注重范圍和數量,忽視了工作程序與規范性
企業的規模和人數,決定了企業使用會計人才的數量。通常來講一個企業中會計的數量最少為兩人,便于相互的監督與管理。而作為一個大型企業來說,部門繁多,人數龐大,則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配備會計人員,同時會計人員需要相互的合作相互的監督。而國建對于會計人員的配備方面也有著相關的明文規定,出納人員不得做與出納無關的會計工作,如債權債務賬目等級、會計檔案保管、稽核等。但是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訓課往往為了讓學生全面學習崗位知識,都會選擇工業企業,這類企業內容繁雜,學生為了完成任務,也只顧趕做實訓資料,而忽略工作程序與內部制度,學生無法在這一過程中體會這一職業的嚴肅性。
3.實訓質量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中匯會計專業中,引入“雙師型”的教師團隊可以有效的提高會計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高職院校中,教師的工作量十分的巨大,工作內容也十分的復雜,再加上教師團隊參與實踐學習的機會少之又少,導致教師的實訓能力較差,大型企業內部財務部門保密嚴格教師沒有機會在大企業中進行實踐學習,只能偶爾參與到小企業中進行實踐學習,相較于大企業,小企業的會計制度還不完善,而且存在著很多的弊端,沒有相對先進的硬件設施,并不能從真正的意義上達到培訓教師的目的,這樣一來教師的實際經驗就會大打折扣。
4.實訓教材雖多,但內容滯后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實訓教材數量雖然很多,但是教材內容,卻沒有進行及時的更新,沒有與時代的變化相適應,不能滿足當代學生的教學需求,造成了學生掌握的知識與企業需求不相符合的情況。教材的內容滯后主要體現在很少提及成本核算業務,而且資料內容十分簡單,不注重會計的核算與監督這兩個重要的職能。并且,在教材內容中并沒有針對于出現錯賬以及不合法記賬方式的材料借鑒,無法給學生提供鑒別指導,無法從正確的方向對學生進行引導。
5.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嚴重缺位
在我國的高職院校中對人才的培養過程,政府與企業對高職會計的培養并不重視也沒有參與到這一過程當中,這就導致了會計教學無法與社會企業接軌,無法培養出適用于當代企業需求的會計人才。與國外的會計教學相比較,政府與企業的參與度非常的高,在整個會計人才培養過程當中提供教學指導、實踐指導,從真正意義上培養了符合省會需求的會計人才。我國政府與企業也應該積極的參與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培養過程當中,為高職院校的會計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助推力量,使得高職院校的會計實訓制度更加的完善。
三、構建符合 “互聯網+” 時代要求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體系
1.高職院校在“互聯網+”時代下創新教學理念
會計實訓教學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同時也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持。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學生基本的知識,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實訓基地,例如:影像資料、圖片等豐富課堂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校內硬件建設,提高教師隊伍自身素質
師資力量的大小是決定培養人才質量的關鍵因素。構建實力雄厚的師資團隊對于高職院校會計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針對現在高職院校中師資團隊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這一現狀,學校應該積極為學校提供參與企業學習培訓的機會,同時完善校內的硬件設施,給教師提供校內實踐的手段,同時也方便學生學習的實訓,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為教師提供新興的教學方式。
3.編寫符合實際的實訓講義,不斷更新內容
高職院校內的會計實訓教材應緊跟時展的腳步,謹遵國家的指導方針,反之則會與社會和時代的需求相脫節失去了實訓的意義。對于教材內容而言,其編寫內容是通過大量的經驗積累編寫而成,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所以更新的內容不一定要通過教材來體現,這些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過程合理的加入。所以在培學教師的時需要讓教師掌握新的實訓內容,讓教師可以合理有效的將這些內容添加到教學的過程中來。
為了讓教師能夠有效的插入新內容,首先,需要將實訓的單一性與綜合性結合。單一實訓指某一專業課程的實訓,如財務會計課程、基礎會計課程的實訓。這一實訓過程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訓相結合,著重于學生對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綜合實訓則指將所有的會計知識整合在一起對某項較為復雜的會計工作的實訓,需要構建一個模擬會計部門,讓學生根據會計的不同職能進行分崗位實訓。如成本核算崗位、出納崗位、利潤核算崗位等常見會計崗位。在實訓過程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作為單位進行配合,組內的每一位學生都有相應的職位,在根據實訓計劃進行職位調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全面的了解會計工作。例如,當學生被分配到出納崗位時,其在實訓過程中可以了解到出納的主要職責以及工作任務。實訓過程中,學生了解到了出納工作主要負責現金盤點、收入、支出,保管庫存先進等工作。另外,綜合實訓還要讓學生了解基本的工作流程。例如,收入現金后要清楚現金來自哪里,為什么收取該現金以及現金數是否正確,除此之外還要辨別現鈔真偽,然后再保管好現金并開具收據,加蓋“現金收訖”的印章,以此方便會計記賬員的相關工作的開展。綜合實訓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會計工作基本流程,讓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實訓后有所提高,繼而幫助其今后走社會中能更快、更好的適應工作環境。
其次,可以將電子化實訓與手工實訓相結合?;ヂ摼W的出現使得信息之間的傳播速度更加的快速便捷,電子檔取代了傳統的紙質憑證,大量的會計工作從紙質的形式轉變為電子形式,實現了會計工作資料在電子平臺上的傳播與保存。不久之后,會計工作將會實現全面的電子化。而且,“XBRL”技術普及,其強大的匯總、比較與分析的功能也讓會計信息也由原來的人工識別轉化被計算機識別所取代;信息錄入也由多次錄入變為一次性編報;原來的單一信息被整合為系統信息。這些都讓會計信息的集成度、準確性以及時效性都有了質的飛躍。所以在會計模擬實訓中應該重新處理會計信息,讓手工實訓與電算化實訓相結合,實現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目標。
四、“互聯網+”環境下實現高職會計實訓教改的具體途徑
1.明確“互聯網+”環境中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人才的目標
“互聯網+”環境中企業從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轉變為新的管理理念,對于會計核算能力的需求也不斷的提高,傳統的在室內進行賬目核對記錄的模式,如今轉變為動態的工作模式,需要對正進行的業務進行跟蹤記錄,工作內容的不斷增加也使得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不斷的增多,結合“互聯網+”環境中企業的變化與需求,明確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人才的目標。
2.增強教師實訓技能、完善教學設施
針對“互聯網+”環境下高職會計實訓體系的完善,首先需要加強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形成新興的互聯網思維,實現教師教學理論的全面轉型。教師具備相應的互聯網思維,使傳統的教學課堂轉變為“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學課堂,依據學生的興趣和社會的需求為依據,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創新教學理論等,全面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實訓活動時,聘請企業內專業性人員進行教學指導。再者需要高職院校加大對相關新興技術設備的投入,建立相應的網絡交流平臺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及時的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監管,也可以為師生交流互動提供快速便捷的通道,教師可以快速的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3.政府加強支持力度,實現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機制
政府需要加大對高職院校會計實訓教改關注力度,積極的參與到高職院校培養會計人才的過程當中,給予學校最大力度的資金投入,使學校教學設備更加的完善,制定有效的合作政策,吸引鼓勵企業參與到高職院校會計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來,進一步的促進企業與學校的合作關系。通過政府與企業合力作用之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將會更加的健全,學生也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企業實習。
五、結論
當今互聯網的極速發展給社會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巨大影響,對各行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技術、經營方式等也帶來全面的革新。因此應對高職院校會計實訓的教改,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企業的需求,通過教師、院校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企業的大力支持,實現“互聯網+”環境下的高職院校會計實訓制度的不斷健全。
參考文獻:
[1]劉莉.“互聯網+”條件下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會計專業為例[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02:125-128.
[2]楊建平.西南地區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研究――以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個案[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15-40.
[3]王炳志.高職會計專業“校企同步核算”實訓模式探討[J]. 財會月刊,2010,06:108-110.
【摘 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會計的作用是十分明顯的。特別是近幾年以來“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為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新的機遇。但是在中專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導致正常教學工作難以開展。基于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對中專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就“互聯網+”背景下中專會計實訓教學工作具體開展情況進行了闡述,以此來指導相關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中專會計;實訓教學;“互聯網+”
引言
當今社會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消費方式。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會計行業的現代化以及信息化。在這樣的情況下,運用“互聯網+”思維指導中專學生的會計實訓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他們就業的籌碼,滿足社會對人才需求。
1.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體系還有待完善
現階段在中專會計實訓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大部分中專學校的專業課程或者是實訓課程基本上都是在實訓室里面完成的,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知識點。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忽視了實訓教學的根本目標。同時在實訓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形式單一、沒有教學創造性,學生長時間重復著同一種實訓操作技能,這樣不僅會降低學生會計實訓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同時也難以取得顯著的實訓教學成果。
由于各個地區之間經濟水平發展的情況不一致,在中專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差異性較大,實訓教材沒有相應的針對性,難以將現階段會計教學工作的重點與社會實際的人才需求相結合起來,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知識點更新慢,無法滿足正常的中專會計教學需求。最后就是教學工作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部分中專學校并沒有將會計手工實訓以及“互聯網+”背景下的電算化充分結合起來,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同時也未能真正理解手工實訓以及電算化這二者之間的關系。
1.2實訓教學質量不高
中專生的知識基礎比較薄弱,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吃力。同時部分中專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導致了會計實訓質量不高。同時,由于中專老師的教學任務較重,教學內容十分復雜,這在無形當中就增加了中專老師的負擔。在日常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中專老師參加實踐學習的機會較少,導致部分中專老師的實訓能力未能達到相應的教學要求。又由于部分中專學校教學資金緊張,沒有先進的硬件設施以及軟件設施,導致中專會計實訓教學質量就不能取得顯著的成果。
2.運用“互聯網+”提高中專會計實訓教學質量的途徑
2.1明確教學的目標
在中專會計實訓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應提高教師實訓教學的意識,明確實訓教學的質量。會計實訓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強、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教學工作具體開展的過程中,中專會計老師除了要讓學生充分基本的會計理論知識,而且還要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能力。
2.2手算和電算相結合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實現了數據處理以及信息傳遞的迅捷化,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傳統的會計資料整理過程中,采用是人工手算、紙質歸檔的方式,這樣的方式不僅降低了會計工作效率,增加了人為性操作失誤的可能性,影響了會計數據的準確性。而且由于是紙質檔案存檔管理,對會計數據的查找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利用“互聯網+”技術會使會計數據變為電子形式。同時現階段“XBRL”技術廣泛運用于會計電算化當中,“XBRL”技術的主要特點就是較強的數據匯總能力、數據比較能力以及數據分析能力,同時傳統的人工識別也被“XBRL”強大的計算機識別能力所取代。在會計信息的錄入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變化,傳統的信息錄入主要是多次錄入的,現階段“XBRL”技術的運用就業能夠對會計數據進行一次性編報,以前分散的信息通過“XBRL”技術都會整合在一起,使會計數據以及信息的集成度、及時性以及系統性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在中專會計實訓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會計信息數據以及信息進行整合,能夠實現會計手算和電算化有效結合,能夠大幅度提高中專會計實訓教學的效率,提高中專學生的會計成績。
結語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中專會計實訓教學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以及新的發展途徑。雖然在實訓教學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只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分析,同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手段、改變教學模式,中專會計實訓教學質量就會得到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董書俊.提高中職會計實訓教學效果之我見[J].財會研究,2008.07:53-54
關鍵詞:金融會計專業;專業技能;實訓平臺;信息技術
高職金融會計專業始終貫徹的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理念,目標是培養技能型的實用人才和面對生產第一線的操作者。專業技能課程是高職金融會計專業實操培養的重中之重。珠算、小鍵盤數字錄入、點鈔這三項技能是金融會計專業的核心技能,每一個金融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都必須練就一手過硬的專業技能。
一、傳統專業技能教學與訓練中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效率較低。小鍵盤數字錄入(傳票)訓練由于設備(翰林提)固有的局限性,比如系統不可靠、續航能力弱、需人工回收成績等情況的存在,造成一節課的測試次數不超過2次,達不到高效的訓練水準。另外,點鈔訓練中發點鈔券、發答卷、測試、收卷、批改整個過程繁瑣費時,訓練效果較差。
2、缺乏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資源。由于任課教師課堂演示的局限性,造成學生看不到、不理解、吃不透、記不住的情況比較多,課堂教學效果比較差。所以,急需成體系的專業技能教學視頻,包括標準動作的3D演示,真人操作視頻等,以供學生隨時觀看學習。
3、教師無法有效的監控訓練過程。由于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無法對學生的訓練過程進行監控,所以學生不按規定進行訓練的情況發生的幾率比較高。
4、訓練結果的統計和分析能力薄弱。每次測試完畢只能統計到每位學生當次的成績,無法做到實時對全班的成績進行處理分析。由于沒有橫向、縱向的比較,反映不出來學生訓練中的問題。
5、訓練過程乏味,無法調動學生訓練熱情。重復、機械的枯燥練習,無法做到實時評價。急需開發新穎的訓練方式,比如游戲闖關、在線比賽等多種手段來點燃激情,這是平臺開發的原動力。
6、統測過程繁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月測和統測,同時匯總的結果和評比的排名也無法做到及時、準確。
二、信息技術在金融會計技能綜合實訓平臺中運用的可行性
金融會計技能綜合實訓平臺不只是簡單的模擬仿真平臺,它跟其他的實訓平臺最大的不同是它結合了學生日常的技能訓練,將傳統的技能訓練模式完全放在實訓平臺上進行,在不完全改變訓練習慣的基礎上,提高了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逐步提升任課教師對于課堂的管理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在合理分析可行性的基礎上開發出適合師生共同使用的軟硬件,并通過在課堂中使用、反饋、修改,最終完善成型。
做可行性評估時,有兩個重要的關鍵點:1、如何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對珠算技能訓練的輔助?經過不斷的努力,花了二年多時間不斷實踐和探索,設計出了帶的智能電子算盤(帶USB接口),該終端能夠及時反饋學生的測試結果并對成績進行統計和分析。2、對點鈔券上使用的二維碼或條形碼如何進行識別?通過使用掃描槍進行讀取,或者手動輸入點鈔券條形碼信息。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我們就有了軟硬件的支持,才能最終實現平臺的搭建和使用。
三、金融會計技能綜合實訓平臺的設計和搭建
(一)點鈔實訓模塊。1、每把點鈔券張貼條形碼或者二維碼,防止學生記得鈔票編號,杜絕了作弊情況的發生。系統獲取條形碼或者二維碼的信息后,測試成績的批改和分析自動進行。2、學生每次只需要用平板電腦上的掃碼軟件掃描條形碼或者二維碼,測試完成后在測試平臺輸入自己的答案就可以實時得到自己的成績。3、數據庫保存學生每次測試的成績,以便系統形成多角度的評價和分析。
(二)傳票實訓模塊。比目前只能單機使用的翰林提增加了成績收集、數據分析、作業布置等功能。
(三)珠算實訓模塊。1、電子算盤終端(帶USB接口):該硬件通過上位機功能的完善,將學生珠算測試結果的對應數值通過串口在電腦上進行顯示,實現人機對話。2、與電子算盤終端相匹配的系統:(1)智能接收終端傳來的數據,并進行統計和分析。(2)系統功能的現實意義:
①隨堂測試中,該系統能實時匯總學生個人和班級的測試成績,自動統計平均成績和合格率,智能分析和評估測試結果;多媒體資源可以輔助學生進行珠算基本指法訓練;學生在系統中可以自行進行四則運算的初中高級訓練,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加減乘除單項訓練,并可模擬進行珠算技術一、二、三、四、五級模擬定級測試。
②題型完整的題庫資源,任課教師可以從容的處理命題、糾錯、備課等問題,徹底從辛苦的批閱試卷和繁瑣的成績分析中得到解脫。
③與電子算盤終端的連接,實現了課堂教學數據的信息化處理。學生的課堂練習和家庭作業都可以通過網絡傳輸,打破了校園內外的時空限制,系統可隨時監控到學生訓練的時間和強度,達到技能訓練的多元化、機動化、個性化。
④在珠算技能統一測試中,教師批改試卷的工作量減為零,同時杜絕了學生作弊和教師批改試卷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可能性。
⑤該系統通過在職業學校技能大賽珠算項目的日常訓練中的使用,一方面能夠節省教練命題、閱卷、分析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訓練的熱情,提高訓練效率,激發選手的積極性和潛能的挖掘,培養力爭上游、接受挑戰,勇于進取的競技精神。
四、金融會計專業技能綜合實訓平臺的效果與思考
通過一段時間對該平臺使用,初步對使用的效果和相對應的改進措施進行了思考:
1、傳票模塊:此模塊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多,通過測試成績的收集和分析模塊的改進,提高了課堂效率。作業布置功能的開發,解決了監控課后技能練習這個問題。
2、珠算模塊:由于電子算盤連接在臺式機上,學生需要改變日常珠算練習的習慣,往常的方式是試卷壓在算盤下,學生一邊打算盤一邊往下抽試卷,而現在需要學生抬頭看電腦屏幕上的試題,影響了練習的速度。所以,我們考慮在電子算盤下放置平板電腦,顯示題目,徹底代替臺式機。這里我們需要將算盤抬高,優化電子算盤的底部結構,逐步改變學生的練習習慣。從技術上來說,臺式機可以提供算盤的電壓,但使用平板電腦后,為了保證電壓,我們會改進整個系統的電路設計。
3、點鈔模塊:學生能夠很快的熟練使用掃描槍對條型碼進行掃描,也能很快適應手動輸入。但學生要當心的是,掃描完成后,對輸入結果時務必要對應好次序,千萬不要搞錯,否則成績會無效。將來,我們希望能夠對多把鈔票進行一次性批量讀取,不用單把鈔票逐一掃入編碼。最重要的就是目前暫時不能對回家進行點鈔訓練進行有效的監控,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們后續開發所需要思考的。
五、總結
高職金融會計專業綜合技能實訓平臺的設計,是依據傳統的高職技能實訓中出現的問題為依據,根據實際需要研發而成。整個開發過程結合了任課老師的經驗、教訓以及學生的意見、建議,最終設計出讓師生較為滿意的平臺。由于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使技能課程的形式更為豐富、課堂的教學效率更高。通過創建個性化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自主訓練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取得了更好的訓練效果。
參考文獻:
[1] 朱h:論信息化教學對財會核心技能教學的影響.好家長 2016.9
[2] 周衛東:多媒體網絡教室環境下的教學模式探討.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