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45
序論:在您撰寫長期臥床病人護理要點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類型,是一種致死率和致殘率非常高的惡性疾病。臨床有效的護理可減少患者的并發癥,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本文就SAH典型病例做以下護理查房:
1 病情簡介
患者,曹××,男,56歲,以“頭痛、間斷惡心嘔吐15天”為主訴于2010年1月1日19:20入院。15天前外出時突然出現頭痛、意識不清,在當地醫院行CT檢查示SAH,對癥治療后神志轉清、頭痛減輕,為求進一步治療來診,查CT示大部分出血已吸收、左側基底節區腔隙性梗塞。入院時患者神志清,言語清晰,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mm,對光反應靈敏,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頸強明顯,克氏、布氏征均陽性。醫囑給予止血、脫水、降顱壓、防治腦血管痙攣等治療。于1月5日行CTA檢查示前交通動脈瘤。于1月7日09:10咳嗽后出現面色青紫、意識障礙、呼吸心跳驟停,立即給予心肺復蘇,5分鐘后恢復自主呼吸、心跳,神志轉清,給予留置導尿。1月8日復查CT示:第三四腦室新鮮出血,輕度腦水腫。1月11日在介入科行股動脈全腦血管造影術示左前交通動脈處動脈瘤大小約4mm×3mm?,F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訴頭痛可忍受,體溫波動在36-39.4℃之間,頸強,克氏、布氏征均陽性,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食欲好,每日間斷睡眠約6-7小時,小便正常,大便干結,必要時給予開塞露應用,應用后能自行排便,于1月19日再次出現頭痛后呼吸停止、意識喪失,經心肺復蘇神志轉清,于1月20日轉往神經外科行腦室引流術、動脈瘤夾閉術。
2 護理診斷及觀察要點及護理措施
2.1急性意識障礙
2.1.1預期目標 病人能夠保持良好的意識水平。
2.1.2要點 患者的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的變化。
2.1.3措施 (1)評估和記錄意識障礙的程度;(2)病床安裝床檔,加強基礎護理;(3)必要時使用約束帶;(4)保持呼吸道通暢;(5)定時測量生命體征,做好病情動態變化的記錄。
2.1.4效果評價 患者神志清楚。
2.2疼痛
2.2.1預期目標 病人主訴疼痛緩解或能應付尚未完全緩解的疼痛。
2.2.2要點 疼痛的性質、部位、發作次數、程度、持續時間、伴隨癥狀及應用止痛劑效果。
2.2.3措施 (1)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3-4周,減少探視,保持情緒穩定;(2)評估和記錄疼痛發作的部位、時間、發作次數、程度、持續時間;(3)對病人主訴疼痛立即給予反應,表示關心;(4)盡可能減少刺激,減輕疼痛;(5)提供安靜的病房環境。
2.2.4效果評價 患者主訴頭痛減輕可忍受。
2.3體溫過高
2.3.1預期目標 患者的體溫保持正常。
2.3.2要點 熱型伴隨癥狀降溫后的效果。
2.3.3措施 (1)測量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突然升高或下降時應隨時測量記錄,遵醫囑靜脈補液;(2)觀察熱型及伴隨癥狀,選擇合適的降溫方法;(3)定時翻身叩背,做好尿管護理,應用抗菌藥物時注意霉菌感染;(4)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注意保暖;(5)給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協助口腔護理。
2.3.4效果評價 體溫趨于正常。
2.4便秘
2.4.1預期目標 病人排出成形軟便,能掌握預防便秘的措施。
2.4.2要點 患者排便的次數、性狀、量及應用緩瀉劑的效果。
2.4.3措施 (1)進食富含纖維素的新鮮蔬菜水果,早餐前半小時喝一杯熱水刺激排便;(2)鼓勵病人多飲水;(3)每日順腸蠕動方向按摩腹部數次;(4)遵醫囑使用緩瀉劑,必要時灌腸;(5)排便時勿過度用力,以防意外。
2.4.4效果評價 患者每4-5天排大便1次,能掌握預防便秘的措施。
2.5生活自理缺陷
2.5.2要點 評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及心理接受能力。
2.5.3措施 (1)向其講解絕對臥床及在床上進食,大小便、洗漱的必要性;(2)幫助其接受必要的輔助;(3)在病人大小便時提供隱蔽性環境,并在大小便期間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及體征;(4)根據病情為病人制定相應的飲食原則;(5)協助洗漱、梳頭。
2.5.4效果評價 患者能接受長期臥床的生活方式。
2.6恐懼
2.6.1預期目標 患者主訴恐懼感較少或消失。
2.6.2要點 及時了解病人的感受,重視病人的主訴。
2.6.3措施 (1)給病人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誘發再出血的因素,使病人得以了解,從而減輕心理壓力;(2)給病人講解DSA檢查的必要性及DSA的相關知識,減輕恐懼感;(3)鼓勵病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對病人的恐懼表示理解;(4)鼓勵病人,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5)在病人恐懼時或治療過程中,留在病人身邊以增加安全感;(6)在診斷性檢查或手術過程中,簡明扼要的進行解釋。
2.6.4效果評價 患者主訴恐懼感減少。
2.7潛在并發癥
2.7.1要點 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觀察有無突然出現再出血的表現。
2.7.2措施 (1)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2)為病人提供安靜、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3)告訴病人及家屬易誘發再出血的各種因素,指導病人配合;(4)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5)遵醫囑準確應用脫水劑,并觀察其療效及副作用。
脊柱結核占全身骨、關節結核病的首位,其中尤以腰椎結核多見。腰椎結核多發于青少年,且病程長、致癱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護理工作的好與壞對治療效果是至關重要的?,F將我科的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3年中,共收治腰椎結核病人10例,最大年齡45歲,最小年齡16歲,平均22歲。入院時已伴有截癱者2例,伴有寒性膿腫者7例,竇道形成者2例,10例患者均經病灶清除術或加以植骨、竇道切除術等治療護理,而得到較好的療效,無1例并發癥發生(自帶截癱并發癥者除外)。
2護理
2.1制定護理方案,明確護理要點。
病員入院后通過與病人及病人家屬的細心交談,了解病史及以往就醫和家庭情況,以判斷患者的身心情況。再經過醫護交流和對檢查結,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果的分析等全面收集資料,根據資料分析找出病人的護理問題,確定護理方案,明確護理要點。即:解除憂慮、恐懼的心理狀態;重視疾病知識宣教;強調基礎護理在該病中的重要地位;作好觀察和出院指導工作。
2.2護理措施。
2.2.1心理護理:結核在舊社會稱為“癆病”,曾一度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如今結核病雖得到了很好的預防和控制,但是病人仍存在著被別人厭棄的心理。尤其是對截癱的恐懼更使他們郁郁寡歡。還有一部分病人為經濟情況而愁眉不展。針對這如此復雜的心理壓力,護士除了對待病人的態度要親切熱情外,還要多給病人例舉一些成功病例,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要作好病人家屬的思想工作,取得他們在情感、經濟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患者緩解心理壓力,能夠安心的治療與休養。
2.2.2術前指導及用藥護理:很多患者因缺乏對疾病的認識,所以入院后就要求盡快手術,認為做手術疾病方可治愈。針對這種患者,護士必須認真進行相關的知識教育,使患者認識到術前積極的抗結核治療的重要意義。對于不能安心臥床休息的患者,應講解臥床休息的目的是減少對脊柱的壓力,減輕畸形,防止發生截癱,有利于病變的穩定和修復。在臥床休息期間,應訓練床上飲食和大小便,以避免術后不適應而造成的痛苦。對于截癱臥床的病人應協助其適當的活動,促進機體代謝,增加食欲,提高抗病力。
抗結核藥物的應用原則是早期、聯合、長期、不間斷用藥。護士應在監督用藥的同時認真觀察和詢問用藥后反應,及時發現藥物的不良反應,根據情況調整劑量或更換其它藥物。并應向患者說明有些藥物服用時的注意事項和用后可能發生的反應。如有異常應及時反映,避免毒副作用的發生。
2.2.3加強基礎護理,減輕病痛:對腰椎結核病人要求長期臥床休息,有些患者已發展至截癱,生活失去自理能力。所以,護士應主動熱情地進行生活護理。預防褥瘡、便秘、泌尿系和呼吸道的感染等并發癥。對于入院時已發生并發癥的患者給予積極治療,使之在短時間內痊愈,減少病人痛苦。
病人長期臥床,易發生壓瘡、消化不良、便秘、肌肉萎縮等,應定時變換,以預防并發癥的發生[1]。隨著我國城鄉醫療條件的改善,大部分腦血管疾病、截癱、脊椎骨折等患者經及時治療能存活下來,但隨后的康復和恢復過程不可能全部在醫院完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我們把為長期臥床的病人提供家庭護理,特別是翻身的指導和隨訪作為重點進行了一些探索。現將作者對50例居家照料的長期臥床病人進行家庭護理翻身的指導和隨訪情況報導如下。
1一般資料
50例長期臥床的病人全部經醫療機構確診、住院治療,病情穩定后居家照看、護理,均需在外力協助下方能翻身或變換。其中腦出血、腦梗死等腦血管疾病28例,占56%;截癱11例,占22%;骨折6例,占12%;植物人狀態2例,占4%;其他3例,占6%。體重60kg以下10例,占20%;60-75kg12例,占24%;75kg及以上18例,占36%。臥床時間最長5年,最短4個月。
2翻身方法
在病人準備出院前或出院回家后,教授病人家屬學習并熟練掌握“一人分步翻身”的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及步驟是:操作者站于病人右側。第一步,翻上半身;將仰臥的病人雙手放置腹部、去枕,用左手從病人右肩部伸入到左側肩胛部,右手同時從病人左肩部伸入,雙手向上托,用力將病人的上半身完全抬離床鋪并移到靠操作者的床鋪近側。第二步,翻雙下肢;操作者雙手分別從病人右側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處伸入,向上托起雙膝移到靠近操作者的床邊,并使雙膝關節微彎曲;第三步,翻臀部;操作者先用左手協助右手伸入病人左側臀部下,再把左手伸入右側臀部下,雙手盡可能相對,雙臂同時用力上抬病人臀部,使之完全離開床鋪并移動到靠近操作者的床緣;第四步,安放病人,操作者雙手分別扶住病人的肩部和臀部,輕輕地將病人翻向對側,使病人保持側臥位,并在其背部、胸前和兩膝關節間放置軟枕。
3效果觀察
50例病人的家屬經1-3次的現場示范和指導,均熟練掌握了上述分步翻身的方法,且全部按時為病人進行翻身;最長隨訪時間3年6個月,最短為3個月。結合周到的生活照料和合理的治療,50例病人無一例合并壓瘡等并發癥。
4討論
長期臥床病人的照料給其家庭帶來了很大的負擔,居家照料面臨著生活照料和護理問題。為預防病人長期臥床而出現壓瘡等并發癥,需要結合實際向家屬傳授和指導翻身的方法并要求按時為病人翻身。在教授和指導病人家屬學習和實施為病人翻身時,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是對肥胖或體重較重的病人,機械地按照教科書上的“二人協助病人翻身側臥法”[2]為病人翻身,病人家屬在人力上不能保證每次翻身都有2人在場;而且安放病人的房間、床鋪也不一定能同時站立2人。二是對體重較輕、適合“一人協助病人翻身側臥法”為病人翻身的,家屬在不能熟練掌握翻身方法及其要點為病人實施翻身的情況下,既存在牽拉導管,引起導管脫落的問題;還存在不能掌握合適力度的問題,力度過小,不能使病人的身體完全離開床鋪,從而拖拉病人易擦傷病人的皮膚;力度過大,暴力翻身,會造成病人不適,甚至形成一些不必要的身體或心理傷害。作者傳授和指導的“一人分步翻身法”,在方法上是基于臥位時人體重量主要分布在肩背部、臀部和雙大腿部,翻身時分步搬動病人身體能做到分散用力;在實際上是考慮到不論病人身體長短、體重高低,也不論病人家屬的力氣大小,均能隨時實施,易懂好學,既適宜在病人準備出院前對家屬進行培訓,又能在社區衛生服務開設的家庭病房和社區護理服務工作中推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骨科病人; 臥床; 便秘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339-01
便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癥狀,病因較為復雜,骨科臥床患者由于創傷打擊大,臥床時間長,傷口疼痛等原因,導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變,多數患者會出現便秘,長期便秘不僅讓人很難受,生活質量下降,更是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便秘會誘發痔瘡、肛裂,損害肝功能,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這些危害都是極為可怕的。筆者在骨科長期工作中探索骨科臥床便秘患者的護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臥床患者發生便秘原因
骨折病人多屬意外傷害,發病突然和對預后擔心,使病人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變化。損傷疼痛、情緒緊張等應激反應均可引起交感神經興奮, 出現胃腸蠕動減弱。
骨折病人臥床時間較長,尤其是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胃腸蠕動減慢,食欲下降,攝入食物及水分較少,腸內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動。
骨折后的老年人較易發生便秘。老年人牙齒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細飲食,因而缺少纖維素對腸壁的刺激,使結腸運轉糞便的時間延長;加之老年人腸肌收縮力普遍下降,提肛肌和括約肌松弛無力,造成糞便嵌塞在直腸窩內而成便秘。
排便習慣及姿勢的改變: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內壓促進排便。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不能適應在床上平臥使用便盆排便,以致便秘。
環境的改變:有的病人在感覺到有便意的時候,因害怕大便的臭氣會彌漫于整個病房,引起他人滿,強將大便忍了回去。時間長了,大便的水份會被大腸重吸收,從而變得干燥,繼而引發排便困難。
2 護理方法
2.1 加強健康教育,注意觀察臥床病人有無腹脹,腸鳴音是否正常。腸蠕動減弱者要暫禁飲食。指導患者每天早上起來可空腹喝溫水沖的一勺蜂蜜加一勺陳醋水、蜂蜜對腸道有作用,陳醋幫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全天都應多飲涼開水以助潤腸通便。飲食應該增加含植物纖維素較多的粗質蔬菜和水果,如大蕉、火龍果、芹菜、地瓜等。禁止食用酒、濃茶、咖啡、辣椒、咖喱等刺激性食品。
2.2 適當運動:病情允許,鼓勵患者利用床上吊環鍛煉身體;教會其做提肛收腹運動;順腸蠕動方向行腹部環形按摩;做腹部熱敷(注意防止燙傷)以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要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不管當時有無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時不要忍,馬上給予便盆大便,這樣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條件反射。
2.3 單側下肢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使用坐便器在床旁大便,期間注意避免患肢負重。
2.4 保持心情舒暢,盡情開懷地大笑,大笑時,震動肚皮,有利于防止一、二天內的便秘。這對腸子有按摩作用,能幫助消化,且能緩解壓力與緊張;為消除顧慮,在排便時,為患者提供隱蔽的環境,如拉上屏風,防止干擾,及時的通風換氣。
2.5 對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護士可戴上手套,在食指處涂上石蠟油,插入病人,轉動2周,從而刺激肛管,引起排便;或服用一些緩瀉藥物,我科臨床常用的有果導片、麻仁軟膠囊、乳果糖、開塞露等。超過5天無大便者,可給予液體石蠟油+甘露醇灌腸,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甘露醇50ml、消毒液體石蠟油50ml,作為灌腸液,連接一次性吸痰管做肛管,協助患者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用石蠟油吸痰管,插入15~20cm,緩慢灌入灌腸液,囑其20~30分鐘后排便。此方法既能軟化大便,促進腸蠕動,引起排便,且一次性吸痰管較為細軟,減輕插管時引起的不適,方法更為簡單、安全。
3 小結
通過對骨科臥床病人中的便秘病人進行健康指導和治療,經臨床觀察,效果滿意。骨科長期臥床病人引發的便秘,不僅給病人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對疾病康復產生負面的影響。在護理病人過程中,要求我們護理人員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全過程地認識問題,不斷更新知識,從而提高我們自身的護理認識、護理技能,提高了患者對我們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朱亞芳,陳淑娟,何巖. 骨科臥床病人便秘的護理[J]. 中國醫藥導報,2008(17)
【關鍵詞】 慢性心功能不全 護理
心功能不全又稱心力衰竭,是指在靜脈回流正常的情況下,由于原發的心臟損害引起心排血量減少,不能滿足組織代謝需要的一種綜合征。臨床上以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以及組織血液灌注不足為主要特征,故亦稱為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上按心功能不全發展的速度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慢性居多。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32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年齡42-68歲,3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經治療和精心護理,臨床癥狀減輕28例,加重2例,死亡2例?,F將臨床護理措施報告如下。
2 護理要點
2.1合理安排作息。對心功能Ⅲ級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時間應臥床休息,并以半臥位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動和自理生活,適當進行戶外散步,減少由于長期臥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體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級的病人,必須絕對臥床,避免任何體力活動,以減輕心臟負擔。
2.2 護士應了解病人入院原因,引起心衰的誘因,如有無發燒、咳嗽、咳痰;詢問病人既往史,包括是否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風心病、心肌炎等;是否有夜間睡眠中憋醒,日常生活及體力活動后心慌、氣短甚至休息狀態下也會發生呼吸困難;是否伴有咳嗽、咳粉紅色泡沫痰,以上癥狀常是左心衰病人的主訴。對于右心衰的病人,應了解是否有食欲不振、體重增加及身體低部位如雙下肢、腰骶部水腫。
2.3生活中的應激事件也是引起心衰的誘因,護士應詢問病人近期生活中是否有較強的應激原和較大的生活事件發生。慢性心衰病人面臨的最大難題是體力活動受限,心衰程度越重,體力活動受限越嚴重,甚至不能從事任何體力活動,因此,久病的病人常易處于絕望、不安、悲觀等心理狀態。而長期活動受限也易使家屬忽略或漠視病人的病情。
2.4對于左心衰病人應評估是否有紫紺、雙肺底濕啰音,心臟向左擴大、心率增快等體征;對于右心衰病人應評估頸靜脈充盈情況、肝臟腫大、水腫的部位及程度。
2.5了解心電圖、X線胸片、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結果,有助于判斷病人是否有心衰客觀的證據。對使用利尿劑的病人還應定期評估電解質平衡問題。
3 護理措施
3.1休息:休息是減輕心臟負擔的重要方法,心功能I級者應避免重體力活動;心功能
Ⅱ級休息應充分,增加午睡及夜間睡眠時間;心功能Ⅲ級以臥床休息為主,可下床排尿、排便;心功能Ⅳ級應絕對臥床休息,自理活動需他人照顧。臥床期間大多數患者愿意采取坐位或半臥位,以緩解呼吸困難。
3.2飲食護理:以低鹽低脂軟食為宜,少量多餐,在服用排鉀利尿劑時,若排尿過多,限鈉不要過多,每日鈉鹽攝入
3.3吸氧:遵醫囑給予2~4L/min低流量持續吸氧。
3.4長期臥床的護理:長期臥床者應鼓勵經常變換,在床上做深呼吸運動及下肢被動或主動性活動,以防止褥瘡、肺部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
3.5病情好轉后活動量的護理: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長期臥床者可首先坐起或床邊靜坐、幾天后可室內活動、室外活動的順序以鍛煉活動耐力。病人每次活動時間、每日活動次數要依據病人對活動的反應及病情決定。活動中出現心悸、呼吸困難應即刻停止活動,采取坐位或半臥位休息,且向醫護人員報告,便于調整活動量。
3.6藥物護理:遵醫囑給病人服用地高辛、利尿藥,以改善心衰癥狀,提高活動耐力。服用地高辛注意事項:①護士發給病人地高辛時,應先數心率,若
3.7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向病人、家屬說明心力衰竭是引起活動無力的原因,心衰是多種心臟病的最后發展階段,重視治療原有心臟病,減輕心臟負擔(如低鹽、休息、服利尿劑等)、加強心肌收縮力(服強心藥)是治療心衰的基本原則。此外,避免呼吸道感染、情緒激動、過度體力活動等誘因,可預防心衰再犯。
3.8出院指導:堅持低鹽飲食、休息與適量運動相結合,遵醫囑服用地高辛、利尿藥、定期門診復查,有納差、惡心、心悸、視覺改變應及時來院就診。重視預防心衰誘因。
4 健康教育
慢性心力衰竭預后不佳,患者應注意治療、控制原發病,防止心衰的反復發作。避免引起心衰的誘發因素,如過度勞累,過度激動,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鈉鹽攝入過多等。應根據心功能情況合理安排工作、活動與休息。對于需長期服藥的患者,護士應在病人出院前列出所服藥物的注意事項,并囑病人嚴格按醫囑堅持服藥,當出現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尿少、體重短期內迅速增加、浮腫等表現時應及時就診。
參 考 文 獻
[1]侯巖芳,劉玉英.慢性心力衰竭控制癥狀發作的自我護理策略[J];護士進修雜志;2002年09期.
【關鍵詞】 老年臥床病人;便秘;相關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3)12-0283-01
1 便秘的相關因素
1.1臥床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創傷等原因制動等,臥床時間長、活動受限,使胃腸蠕動減慢,食物在腸道中停留時間延長,從而引起便秘。
1.2手術因素 老年臥床病人手術多采用硬脊膜外麻醉,使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受阻滯,胃腸蠕動消失,內外括約肌、肛提肌等松弛,增加胃腸張力,胃內容物不易通過大腸而導致便秘。
1.3 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多為意外創傷,由于發病突然和對預后的擔心,患者通常會感到緊張、恐懼、焦慮等,從而抑制了胃腸運動,導致抑制便意的情況。
1.4 年齡因素 老年臥床病人中飲食過于精細,高纖維素食物少,腸道內水分缺乏,菌群失調,排便肌群收縮力下降,排便動力減弱,腸內容物在腸內的停留時間長,使水分吸收過多等,引起便秘。
1.5 飲食因素 骨老年新入院、術后病人,因禁食或進食量不足而導致的內容物缺乏,而術后進食時間過度推遲,老年病人食欲減退,只進少量流食或半流食,飲水量減少,這些都可以導致便秘。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對新入院患者做好入院宣教,緩解其緊張情緒。耐心向患者講解便秘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及其重要性。指導患者床上排便,做好家屬及陪護人員的思想工作,并協助做好生活護理。
2.2合理使用緩瀉藥物 對于3天未排大便者,服用緩瀉藥物。應用開塞露40~60ml,以刺激腸蠕動、軟化糞便。超過4天未排便者,給予灌腸。
2.3 創造良好的排便環境 患者在床上排便時,應保護其隱私,用屏風遮擋;給患者提供充足時間,避免在排便時急于完成護理及治療工作而催促患者,導致患者未完全排干凈大便,使大便過長時間貯留于腸內而產生便秘。
2.4 健康教育
2.4.1排便訓練指導 每天定時引導病人排便。指導患者進行腹式運動,可伴腹式呼吸進行, 4~6次/min,持續5~10 min,以增加腹壓,增進腸蠕動,有利于糞便向下移動。排便訓練法對于骨折臥床病人發生便秘,具有更為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效果[2]。
2.4.2飲食教育 指導患者飲食有節、定時定量,不能饑飽無常,軟硬冷熱相宜;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多添加富含纖維素及維生素的水果、蔬菜、粗糧等;經常食用蜂蜜、核桃仁、山楂、香蕉等,以起到自然導瀉的作用。鼓勵患者多飲水,在無疾病禁忌的情況下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 ml。
2.5.腹部按摩 每天早晨起床前、夜晚臨睡前或排便前20 min自行按摩臍周。方法:患者取平臥位,雙膝屈曲, 腹部放松,雙手掌相疊,掌心向下,以大魚際肌和掌根著力,于下腹,繞臍周呈順時針方向按摩, 使腹部下陷1 cm,力度以自己能承受為準,每日1 次, 每次10~15min。
3 小結
近年來對老年臥床患者便秘的研究有了許多新的進展。護士應轉變觀念,對長期臥床患者進行預防便秘教育。對發生便秘的患者,能夠做到及早發現和分析發生原因,盡量少用藥物治療,采用按摩、濕熱敷等方法,減少藥物對腸道的影響,既能有效解決便秘癥狀,又能增加患者舒適感,有利于患者的徹底康復。
參考文獻
護理工作是一項既平凡又偉大的工作,但護理人員必須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工作中細致精心,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據長期臥床患者并發癥多,這些并發癥與原發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影響治療,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預防并發癥是治療長期臥床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F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歷共20例。男12例,女8例,年齡34―46歲6例,55―80歲14例,腰椎骨折10例,髕骨骨折6例,頸椎損傷4例。
2 護理要點
2.1心理護理 截癱病人由于病程長,恢復較慢,常常對治療缺乏信心。要經常與病人談心,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病人早日康復創造條件。
2.2對心理障礙嚴重的病人,護理工作應有所側重,對拒絕治療和護理有輕生念頭的病人,應根據其心理狀況,耐心講解、勸慰、多方面關懷,請恢復較好的病友言談互教,取得家屬的共同支持,讓病人面對現實,鼓起生活的勇氣,堅持康復訓練,早日重返社會。
2.3應加強“暗示”的心理引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動仍是消極的,只是作了某些掩飾,有很大的可塑性,可向積極轉化,也可一直為消極。因此,通過暗示來引導心理狀況的轉化是重要的。
2.3.1有計劃地同病人談話,接受他們的要求,理解他們的苦衷,引導他們的發泄,了解他們的困難,借助語言的直接暗示來解除其思想苦悶,安撫其思想痛創。
2.3.2有步驟地安排病人的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的陽光、新鮮空氣、花草樹木,以轉移其注意,舒暢其胸懷,激勵其對生活的向往。
2.3.3有意識提供有積極意義的文藝作品給病人閱讀,從美的形象中得以啟發,從英雄形象中求得學習的目標。
2.3.4有組織地解決好病人與周圍人之間的關系。消除某種歧視與情感的疏遠,解決朋友之間的矛盾,消除夫妻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動員其親友給他予熱情與溫暖,通過組織給予解決某些經濟困難與家庭糾紛,這些都是促進心理積極轉化所不可少的。
3 預防各種并發癥。做好病人的生活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定時翻身,可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褥瘡、肺炎、泌尿系感染與結石等并發癥。
3.1預防肺部感染 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活動受限,血液循環差,機體免疫力下降,咳嗽咳痰無力,墜積的痰液不易咳出,易造成墜積性肺炎。老年人發病率高,愈后差,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因素。要預防肺部感染,應及時翻身,扣背,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吸痰。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增加抵抗力,鼓勵患者深呼吸,逐漸增加胸廓運動,增加肺活量,促進痰液排出,每日行霧化吸入2―3次(0.9%生理鹽水50mL慶大4萬U,地塞米松5mg,沐舒坦15mg,)。注意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空氣新鮮,定時行空氣消毒。注意保暖,防止受涼,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后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鹽水漱口。
3.2預防泌尿系感染 長期臥床的患者易并發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應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防止泌尿系感染和泌尿系統結石,長期下尿管的患者,應給予行膀胱沖洗,每日1―2次(9%生理鹽水500mL、慶大8萬U)。
3.3預防褥瘡 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受阻,局部組織持續缺血、缺氧引起的皮膚紅斑、破潰、甚至壞死,嚴重者可深達肌層或危及生命。定時翻身,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1小時翻身一次,并用手按摩受壓部位及骨突出部位,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保持床鋪平整、干燥、無碎屑。經常擦浴、更換清潔衣褲,使用便器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皮膚,如有皮膚損傷,要及時清創換藥。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經常用溫水清洗會陰、,然后涂油性軟膏給予保護。使局部保持干燥。
3.4預防便秘 截癱病人由于括約肌不協調,加之長期臥床,腸蠕動減慢,常發生便秘。所以要從飲食上進行調節?;颊邞喑运?、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不能依賴緩瀉劑和栓劑。另外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及營養,防止暴飲暴食,避免因飲食不當而導致腹瀉。因為截癱病人對大便失去控制能力且行動不便,一旦發生腹瀉,會給病人及家屬造成很多麻煩。要安排病人進多種纖維素飲食;訓練病人定期排便,以養成習慣。適當做腹部按摩,以刺激增加腸蠕動。
3.5預防關節攣縮 由于長期臥床,患者四肢關節長時間不活動,易出現攣縮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對肢體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我們每天協助患者做被動運動,鍛煉肢體,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肌群無力和萎縮。對肢體能夠活動的病人,指導在床上加強自主運動,每天堅持做屈、伸、旋轉、手的握力、抬離床面等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建立起康復的信心,以樂觀的心態配合治療。3.6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長期臥床的病人易發生靜脈血栓,應早期做主被動功能鍛煉,即有利于關節的功能位恢復,也可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必要時使用下肢功能鍛煉儀或足底靜脈泵輔助治療,主要是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上述20例患者,由于我們護理措施正確及時,避免了并發癥的發生,達到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彩云,趙銀連.外傷性截癱病人的心理護理[J].實用骨科雜志,2002,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