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7 06:29:34
序論:在您撰寫科技類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前在中國技術信息飛速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成為這個社會發展的主流??刂乒こ虒儆谛畔⒓夹g一種,在我國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小編在對控制工程在機械工程中應用的一些相關內容,進行了篩選、分析和參選。希望帶領大家一起步入控制工程,給予大家一定程度上的幫助,以此提升。控制工程論文題目如下:
1.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礎》課程中的應用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動態實踐教學的探索
3.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設探索
4.水污染控制工程綜合效益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5.控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6.黃土丘陵溝壑區溝道土地整治小流域控制工程設計標準研究
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8.培養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的思考
9.“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標準”中課程體系的制定研究
10.控制工程虛擬實驗平臺的研究與開發
11.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質量評估的方法與實踐
12.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課程建設探討
13.環境工程專業“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建設
14.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探討
15.控制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標準的制訂與實施建議
16.基于建筑設備節能優化的控制工程研究
17.試論控制理論和控制工程的應用及發展前景
18.《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計算機應用方法
19.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定位以及發展方向的探討
20.長江口北支咸潮倒灌控制工程水動力數值模擬
21.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和過程工程
22.談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23.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探討
2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5.控制工程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
26.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
27.淺談設計階段如何控制工程造價
28.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引領下的控制工程課程實驗改革
29.基于卓越計劃的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認證探索
30.控制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探析
31.自適應理論在控制工程中的應用研究概況
32.《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
33.淺析MATLAB在《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3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3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改革與實踐探索
36.淺談工程造價咨詢對控制工程造價的影響
37.Matlab仿真在《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38.控制工程立體化教材建設
39.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
40.強化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41.控制工程數學基礎”課程內容體系改革研究
42.MATLAB軟件在《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43.《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44.控制工程在機械電子工程中的應用
45.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4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引入計算機模擬方法教學的研究
47.沈陽工業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改革
48.金融工程視角下B-S模型與金融期貨價格研究
4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改革實踐
50.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51.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52.基于LabVIEW和Simulink的過程控制工程虛擬實驗平臺開發
53.基于MATLAB/GUI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數字仿真系統研究
54.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55.對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背景的認識
56.控制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57.基于環保設備工程專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建設初探
58.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生產實習的探索與實踐
59.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60.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體系改革探討
61.我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62.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建設
63.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64.CDIO指導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65.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6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3+4”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探討
67.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68.關于“指揮與控制工程”學科的初步探討
69.蘇支河實施控制工程后對湖北省洞庭湖區荊南四河生態影響分析
70.控制工程技術及MCAI的設計
71.探析控制工程理論及工程應用
72.控制工程數學基礎”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73.電磁流體控制工程中的電磁環境特性研究
74.現代控制工程基礎虛擬實驗系統的研究
75.Flash技術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76.緊貼行業需求,校企協同培養控制工程領域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77.基于LABVIEW軟件開發的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軟件的研究
7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思考與探索
79.“控制工程數學基礎”教學中Matlab仿真的輔助應用
80.應用型本科“控制工程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81.機械工程類“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研究
82.我國機械加工技術與控制工程概述
83.探索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的發展與應用
84.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建設與特色的探索
85.《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
86.鄱陽湖控制工程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8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初探
88.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礎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探索
89.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
90.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思考
91.典型案例仿真技術在《控制工程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92.廣西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就業與定位分析
93.控制工程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
94.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立體化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95.過程控制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96.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CAE模塊化教學改革探索
97.關于機械制造與控制工程之間的聯系
98.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伴隨著中國食品工業的高速發展和食品科技的不斷進步,中國國內食品類科技期刊也得以空前繁榮。據筆者不完全統計,中國與食品相關的期刊數超過150種。僅收入《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2013版)的食品類科技期刊就有53種,北京大學圖書館1編寫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版)“食品科學技術”中收錄的刊物有21種。筆者抽查了9種主要食品專業類中文核心期刊,均有英文題名、摘要、關鍵詞,其中7種期刊有中英文對照的圖題、表題,種沒有。從這7種期刊中隨機抽查了100篇食品類科技論文,逐一檢查這100篇論文的中英文圖題表題,對其中出現的錯誤進行了歸納分類,并對圖題表題的寫作方法進行了探討。
1.圖題表題英文翻譯的規范化標準
圖表是科技論文中最為形象具象的語言,可以起到語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圖表的形式可以把科研成果和科學試驗的內容準確、形象、直觀地表達出來。
科技論文中的圖可以直觀地展示事物與事物之間、量與量之間的內在關系,無須借助繁瑣的文字描述,就可以把目標物的形貌、結構、性質以及變化的規律、發展的趨勢清楚地呈現出來。Apictureisworthathousandwords(—圖勝千言),圖可以直觀高效地表達復雜數據,以及這些數據所蘊藏的規律和趨勢。
表格則可以將試驗過程中獲得的各種結果(數據)按照統計學的規律,進行科學的分類,或排列或組合在一起,讓讀者可以進行直接的對比、分析,以便從中發現某些邏輯性、規律性的東西。
中國科技論文作者在對圖表進行處理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中國GB/T7713—1987標準[2]。該標準對圖題表題的撰寫規范性標準主要有4個基本原則:
(1)圖題表題是試驗過程及其相關數據等內容的集中反映,因此要具體貼切,忌空泛、模糊。
(2)圖題表題所表達的內容必須服務于論文的主題,文字闡釋與圖表構成完整的一體。
(3)圖表應該具有自明性與自含性,即讀者僅僅通過圖題、圖例、縱橫坐標單位、圖形等,無需閱讀正文即可理解該圖所表達的試驗考察目標、目的與結果;同樣,僅需通過表格的表題、表頭、表內的數據等,就能準確理解表格所闡釋的目的和意義。因此,圖題表題應盡可能全面精確表述該試驗的目的、方法,同時要簡短確切。這一點與對英文標題(篇名)的要求基本一致。
(4)圖題表題要忠實于試驗的結果,不得進行夸大渲染,要科學準確。
由此看來,圖表的中文題名和英文題名要求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英文翻譯應該完整準確表達圖表中文題名的內容[3]。
2.食品科技論文中圖表英文錯誤分類
從抽查的100篇食品類科技論文中,筆者共發現圖題表題翻譯錯誤128處,主要是專業術語用詞錯誤、表述錯誤以及語法錯誤。洋見表1。
表1食品科技論文圖表英文翻譯常見錯誤分析
由表1可知,7種食品類科技期刊中平均每篇存在1.28個錯誤。由此可見,食品類核心期刊中的圖題表題的英文翻譯水平亟待提高,其他非核心、非重點食品類科技期刊中的英文翻譯可能存在更多錯誤。對128處翻譯錯誤進行歸納分析可以發現,專業術語用詞錯誤是最為常見的問題,究其原因應該是作者和英文編輯尚未掌握專業術語,面對同一個名詞的不同英文詞匯無從選擇。比如:獼猴桃的英文究竟是Kiw丨還是Planch?實際上獼猴桃的學名是八ctinidiachinen-sisPlanch..英文名是YangtaoKiwifruit。再比如,飲料是beverage還是drink?至于表述錯誤和語法錯誤,只能說明作者的語法知識、英文文獻的閱讀量以及寫作經驗方面的欠缺。
3.食品科技論文圖表英文錯誤分析
3.1專業術語錯誤
所謂的專業術語是指在某一個特定領域對一個事物或者行為的統一稱法或簡稱,這個稱法在該領域中是公認的、通用的。就食品科技領域來說,專業術語的中文和英文基本上應該是一一對應的單義性關系,所以在對圖題表題進行英文翻譯的過程中,面對較多相似的英文單詞,要仔細辨識,分清口語與書面用語、專業術語與曰常用語。否則,就會出現誤解、誤譯、漏譯。
例一:圖2酶解初始pH對直鏈淀粉含量及回生值的影響
原譯:Figure2EffectofpHonamylosecontentandset?backvalue
分析:“回生值”應譯為retrogradationvalue;setback原意為“挫折”不是專業科技英語“回生值”的表達方式;酶解初始pH未做翻譯。
改譯:Figure2EffectofinitialpHonamylosecontentbyenzymatichydrolysisandretrogradationvalue例二:圖1直鏈和支鏈淀粉參比波長分析原譯:Figure1Thepreparationanalysisofamyloseandamylopectin
分析:“參比波長”應譯為referencewavelength。
改譯:Figure1Thereferencewavelengthanalysisofam-yloseandamylopectin
例三:表33種不同處理方法的料水比原譯:Table3Ratioofdrymatterandwaterfrom3dif?ferenttreatments
分析:料水比”應譯為materialtowaterratio改譯:Table3Materialtowaterratioof3differenttreat?ments
3.2語法錯誤
3.2.1語序不當漢語和英語在語序上存在不小差異,這也是科技論文中英文部分經常出現錯誤的重要原因。在漢語中,定語都是前置的。在英語中,定語如果是名詞、形容詞、數量詞、分詞、復合詞等單詞,往往是前置的;定語如果是短語(如動詞不定式短語、分詞短語、介詞短語等),一般都要后置。而且英文里中心詞前面的定語還要按順序先后進行排列:限定詞(指示代詞、冠詞)—表示大小、長短、高低—表示形狀—表示新舊、歲數—表示顏色—表示出處、國籍、區域—表示物質的材質—表示類型、用途—被修飾的名詞。所以,在翻譯中文圖題表題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這樣的語法要求進行。根據漢語語法結構進行直譯就有可能產生語序錯誤。
例一:表4主要的4種細菌種類
原譯:Table4Dominatingfourtypesofbacteria分析:主要的”與“4”的譯文順序應當調換。
改譯;Table4Fourdominatingtypesofbacteria例二:圖4不同乳化劑用量和種類對乳液性能的影響原譯:Figure4Influencesofdifferentspeciesanddosageofemulsifieronpropertiesofemulsion
分析:不同乳化劑用量”屬于名詞性短語,英譯時應后
置;species常指物種種類,應替換。
改譯:Figure4Influencesofdifferenttypesofemulsifierwithdifferentdosageonpropertiesofemulsion
3.2.2 詞形的選擇不當這也是在圖題表題翻譯過程中常見的錯誤,其根源在于作者或英文編輯不熟悉動詞的用法導致的。
例一:圖1蓮藕切片機工作原理
原譯:Figure1Workprincipleoflotusrootslicingma?chine
分析:工作”是動詞,應當用“-ing”形式。
改譯:Figure1Workingprincipleoflotusrootslicingmachine
例二:圖2仿真開環圖
原譯:Figure2Simulatingopenloopgraph
分析:仿真”與“開環圖”構成的是被動關系,應用過去分詞形式。
改譯:Figure2Simulatedopenloopgraph
要避免產生語法錯誤,作者或英文編輯要加強對英語語法知識的學習,深入分析漢語和英語在語法結構上的差異,在行文過程中應當多考慮詞與詞之間的邏輯關系,避免將漢語按照漢語的語法或習慣直接生搬硬套譯成英文。
3.2.3 表述錯誤
(1)表意不清。根據語言學研究,英語從形態上被稱為語法型句子,是以綜合性為主要特征的語言;而漢語從形態上被稱為語義型句子,是一種以分析性為主要特征的語言。英語句子的建構注重形式,句法特征是呈開放性的形合,其詞性可通過詞形來辨識,其語態、時態以及語氣都有明顯的符號標記;漢語句子的建構則注重意念,句法特征是具有隱含性的意合。在對食品科技論文的圖題表題進行英文翻譯時,必須充分考慮這兩種不同的語言在句法結構上的差異,理清漢語語句的深層結構,明辨語句中的邏輯結構,再根據英語的語言形態學特點進行二次創作。如果僅僅簡單地根據漢語詞句的字面意思,用相應的英文單詞或術語堆砌起來,往往無法真正表達漢語圖題表題所蘊含的意義。
例一:圖4改進后的小型化分子篩膜
原譯:Figure4Modifiedminimizedzeolitemembrane
分析:改進后的”與“熱處理”的“-ed”分詞疊放容易產生歧義。
改譯:Figure4Minimizedzeolitemembraneaftermodifi?cation
例二:圖3菌體不同生長階段基因表達動態變化
原譯:Figure3Kinesisofgeneduringdifferentgrowthphase
分析:“動態變化”變化的是“基因表達”并非“基因”。該譯文明顯混淆了二者的關系,導致詞不達意;“動態變化”用詞不準;“菌體”未表達。
改譯:Figure3DynamicChangesofgeneexpressiondur?ingdifferentgrowthphaseofculture
(2)重復翻譯。圖題表題的翻譯不能僅僅將單詞一一對應,或者用詞準確、語法正確,還要力求簡潔明確?!皹祟}除了精確、精彩之外,還要講究精練,切忌拖泥帶水。只有精練才能醒目,才能富有效力。為了精練,譯者有時可以改變原文的表達方式,有時可以刪除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內容。”[5]這是對科技論文篇名翻譯的要求,對圖題表題的英文翻譯也有同樣的要求。從翻譯的信達雅來說,圖題表題的英文翻譯不僅要能表達完整的意思,還要用詞精確、簡短,甚至能產生語言上的節奏感。
例一:表5酵母菌凝聚性
原譯;Table5Theflocculabilitydetectionresultsinmi-crozyme
分析:detectionresults多余,應去掉;in介詞聯接不正確。
改譯:Table5Theflocculabilityofmicrozyme例二:表3DPPH法測定海紅果多糖與Vc對自由基清除結果對比
原譯:Table3ComparisonofthescavengingeffectsofPMMresultandVcresultonDPPHfreeradicals
分析:“結果”重復翻譯;“清除結果”指的是“自由基”,混淆句意;使用“DPPH法”不應用介詞on;二者比較時通???/p>
以用between。
改譯:Table3ComparisonofscavengingeffectsonfreeradicalsbetweenPMMandVcbyusingDPPHmethod
(3)內容漏譯。對圖題表題的英文翻譯,要做到讀者不需要閱讀正文或圖表相關的文字論述即可抓住圖表所表達的內容,就必須顧及題名中的中心詞以及修飾或限定詞語?,F在有很多作者為了圖省事,隨意地漏譯某些核心詞語,必然導致讀者無法全面正確領悟圖表的意圖。
例一:圖4無動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設備分割和包裝平臺俯視圖
原譯:Figure4Theverticalviewofsegmentationandpackagingplatform
分析:未譯出“無動力集成化小型屠宰設備”。
改譯:Figure4Theverticalviewofsegmentationandpackagingplatformofasmall-sizedunpoweredintegratedslaughterfacilities
例二:圖2引發劑用量對聚合微球性能的影響原譯:Figure2Influencesofinitiatoronpropertiesofmi?crosphere
分析:“聚合”漏譯。
改譯:Figure2Influencesofinitiatoronpropertiesofpo?ly-microsphere
川大新聞系擬取消 用畢業設計代替
本報訊 據《成都商報》報道,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擬從2010年起在教學計劃中刪除畢業論文,而以在報上發表新聞作品、評論等有具體篇目及質量要求的畢業設計來代替。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主任張小元介紹說,本科論文已成雞肋。“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只好大量復制、粘貼,等于把學生往剽竊上趕;老師呢,只是反復強調一點:‘不要抄,抄了你脫不了手,我也脫不了手’。因此,畢業論文不僅學生寫起來痛苦,指導老師棘手,社會又指責論文太水,可以說是‘人神共怒’,不如放棄?!?/p>
張小元表示,取消畢業論文后,將以與業界接觸的畢業設計代替。“比如加大新聞采寫、評論的課時量;加大和業界的對接,每門課程盡量往實踐上靠?!?/p>
傳統的機械類教學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師、教科書為中心,以教、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機械類教學方法以知識傳授為目標,對課程結構進行嚴格劃分。它的主要特點是:①知識傳授為目標的教學觀念。在傳統的機械類教學模式中,高校往往僅僅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其主要任務是對書本中的知識進行傳授,并反復通過考試對學生進行考核。老師把學生視為接納知識的容器,具體地對學生實施教學知識、發展才能、德性培養,但仍以教學知識為主。②老師為主導的應試教育方法。在傳統的機械類教學模式中,老師作為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這一廣大群體在教學中的巨大作用。教師指導學生在教室中埋頭學習,教師一味地傳授,學生一味地接受。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去聽取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不移至理”,從不去舉一反三、問個為什么,久而久之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提高。③考試成績作為對學生評價的唯一量度。在傳統的機械類教學模式中,高校一貫用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質量的唯一標準,從而致使學生把成績看得至關重要,由于機械性地接受老師所授予的知識,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能夠對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但都是對所學知識的機械性掌握,無創新可言。這種傳統機械類教學模式把學生對書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為衡量學生質量的唯一標準顯然存在著不足,它終究會使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缺乏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臺對機械類院校教學的促進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培養優秀的教學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實習實驗基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教師教學為高水平科研平臺提供了科研理論知識與優質的學生。因此,教師教學與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是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1.高水平科研平臺能夠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當今高校以教學為中心,不段提高教學質量為永恒不變的重要任務。而擁有高水平科研平臺是能夠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高水平科研平臺能夠提高現有的國內學科水平,提高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豐富當下的學科內涵,發掘并培養邊緣新型學術帶頭人。本著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態度,山東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在科研工作中積累經驗,不少導師已經出版了具有特色的書刊、發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論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臺為憑借的相關論文作為課外閱讀資枓。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學生對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進行探討研究,加深了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臺促進優質師資隊伍建設。
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國內外歷史經驗表明:沒有高質量的科研平臺,就很難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沒有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同樣也不可能擁有優質的教育質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臺。要想深入了解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就必須了解自己專業在整個國際環境的學術動態,準確地把握自己所授課程在整個專業中的地位,將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臺中獲得的經驗及科技新成就及時反映到教學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近幾年,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先后承擔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合作等科研項目30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3000余萬元。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臺有利于優質的師資隊伍的建設,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現有教職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級實驗師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學者”特聘教授2名、國家突出貢獻專家1名、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6名、山東省突出貢獻專家3名、省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大學生素質的提高。
大學的成長階段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時期,一個人的學識水平、思維方式、人生價值觀、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這一階段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質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敗,教育水平的優劣,往往取決于大學階段對學生的培養。因此,機械類院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擁有高水平科研平臺的活動,提高他們的學術水平,增強他們的卓識,努力讓這一措施成為他們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專業,本科階段已有開設各種實習課程,如鞏固與增強本科生知識的課程設計、開闊學生眼界的生產實習、提高本科生創新能力的畢業設計。在研究生階段,研究生除了上他們的基礎課程之外,還額外地去從事導師下的一些科研活動,來增強自己的素質和學術能力。
三、如何實現科研反補教學
1.以高水平科研平臺為基礎,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臺有利于優化教師教學內容并存在著可行性,學校應當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引入與教學相關的高水平科研平臺課題,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具體措施如下:(1)指導教師將高水平科研平臺的相關內容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設立教學評估制度。(2)嘗試建立科研平臺研究成果改進教材的工作機制,并將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面。(3)嘗試開設一些反應現代前沿科技的選修課,建立將高水平科研平臺項目轉化為課程的工作機制。(4)嘗試通過結合高水平的科研課題指導機械院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畢業設計,使他們對自己專業的發展有進一步的認識。(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內容,邀請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團隊進入課堂進行面對面的授課,與學生們進行互動,解決他們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臺實踐制度。
經過反復思量與探討,高水平科研平臺實踐制度的實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展開:(1)嘗試建設高水平科研開放平臺,讓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通過平臺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與科技實踐,使平臺與學生所學的知識相呼應。(2)嘗試組織一些與高水平科研平臺相關的科研活動,科研活動要求對參加活動的小組進行競賽選拔,并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相應的獎勵。(3)嘗試建立輔助型的師資隊伍,對于難以理解、較為深奧的課題,學校應當組織相應的老師來幫助學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動反哺教師教學”的保障體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養的學生擁有參與高水平科研活動的經歷,并通過其經歷能夠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能夠對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學校在給專業學生安排課程時,要保證學生的專業課時與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此同時安排與專業相關的科研活動,實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第三,學生可以跟隨老師參與老師所從事的科研活動,以加深自己的學術見解。通過以上措施來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動反哺教師教學”方案的具體實施。探索建立與教師教學等價的科研活動評價制度:(1)在教師科研活動中建立與教師教學等效的評價系統,其評價結果參與教師各種評優選舉等活動。(2)在建立科研活動評價制度的同時,不要忘記對教師教學評價制度的進一步優化。(3)保證教師育人質量,對于教師另一主要方面的評價來源于學生,培養學生質量的高低是對教師最直接的評價,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學生評價老師系統,以提高教師育人的積極性。
四、結論
我校化工專業課程設計安排順序是在大二學完《化工原理》課程后做《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大三學完《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后做《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但是《化工設計》這門課后沒有課程設計,《化工原理》著重于介紹工藝流程操作條件優化和設定,而《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著重于設備的介紹,在學習完《化工儀表自動化》、《化工反應工程》、《化工工藝學》后學習《化工設計》。《化工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化工設計知識的介紹,把以前的設計知識融合為一體,所以在《化工設計》課程后安排一個《化工綜合設計》可以讓學生把以前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通過設計學生明白了以前所學的課程知識的真正用途,知道了怎樣利用理論知識去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對以后的畢業設計在心理上也有了一定的準備[4]。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上也應有所調整,專業課程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環節,每一個化工工藝和化工設備等方面的設計問題的解決要想讓學生達到理想的設計效果,需要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計算畫圖,所以一個星期的設計周期太短,完成不了工作量。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兩種途徑解決:第一在課程設置上,理論課結束后安排兩到三周的時間讓學生做設計。第二授課老師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根據所授內容把設計內容安排給學生,讓學生邊學習理論知識邊進行設計,帶著目的去學習,效果更好。
2本科院化工類教師隊伍的建設
2.1教師知識體系的調整
作為理科出身的教師要拓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從理科思維模式里面跳出來,可以從兩個方面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首先作為高校教師肯定要有自學的能力,通過自己學習拓展化工方面的知識,第二學院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模式?!罢堖M來”就是請相關院校經驗豐富的老師來授課,“走出去”就是讓教師到外面辦學成熟的工科院校去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或者到相關企業掛職,積攢實踐和工程經驗,培養工程和創新思維[6]。教師的知識體系的完整和實踐經驗的豐富才能提高化工類學生課程設計的能力。
2.2建設一個以化工類課程設計為中心的教學團隊
作為化工類課程設計的指導老師,一般一門課程實踐最多只能指導20人左右的學生,一門課程設計就需要5個左右的老師進行指導。要想達到一個很好的指導效果,指導老師必須對所指導的內容和相關知識有很深的專業功底。而化工類課程設計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比如說《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著重于設備的計算設計[7],《化工原理》著重于工藝流程條件的優化[8],指導老師可能只上其中的一門課程,那對其它課程體系和主要內容的掌握可能就不夠。這樣在指導過程中就不能夠全面的解決學生的問題?;谶@種情況,我們可以建設一個以化工類課程設計為中心的教學團隊。在這個團隊里面,每個人都要講授與化工類課程設計相關的每一門課程。這樣教師不僅可以在授課的過程中做到真正的集體備課,采他人之長,避己之短[9]。團隊里每一個教師還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掌握所有與化工類設計相關的知識,在指導每一門課程設計的時候都能做到把握大局。只有你對這門課程有深入的了解,你才能夠很好的指導化工類課程設計。
3教學方法的改革
傳統的化工類課程設計的教學方法就是在理論課結束后老師布置課程設計的題目,一般設計周期為一周,一周時間類學生進行設計計算,中間有問題隨時和老師交流,設計結束后交給老師檢查。這樣的課程設計題目單調重復,學生在設計的過程中沒有形象的設備工藝流程實體概念,只是教條的按照書本知識計算模擬,很難達到化工課程設計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也應該有所調整。
3.1授課過程中的加大案例分析與實踐的部分
在授課過程中的加大案例分析與實踐的部分,我校從單一師范性院校轉型為應用型本科學院后加大了與企業的合作,走產學研發展的道路。每年都有很多老師到企業掛職,也提供了很多實習見習的基地,在發展產學研的同時也給教學提供了一定的優勢。以《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為例,《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主要是對三種典型化工設備換熱器、塔設備、反應釜的設計,在講解它們結構的時候,帶學生到企業里面變看實物變講解,這樣學生才能對法蘭、對裙座、對換熱器的不同管板有形象的認識,這樣面對相關設備的設計時就能有很好的把握[10]。另外在傳統化工設計的設計書和圖紙完成后可以根據具體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分組做與設計相關的模型。比如《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可以讓學生做一個工藝流程模型,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設備的模型,我們所在的課程小組就用卡紙做過相關的設備模型和工藝流程模型,極大激發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學生為了能做好其中的附件和主體設備,會自主的去查閱大量資料。在課程設計答辯后做一個模型展覽,既能增加設計者的自豪感,也會激發下一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2以參加化工類設計比賽帶動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
國內現在以化工設計為主的大賽很多,比如“華南化工設計大賽”、“中國石化-三井化學杯”等化工設計大賽[11]。對于化工專業的學生,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傳授一些相關賽事的內容,展示一下以往參賽者的作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指導過程中,可以采用專兼職教師同時指導的模式,由學校的教師指導專業課基礎的學習,由企業的工程師進行課程設計專項訓練,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在2013年的“中國石化-三井化學杯”材料與化工學院學生第一次參賽就獲得華中賽區一等獎,國家二等獎的好成績,不僅讓參賽學生的綜合實踐工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還給下一屆的學生樹立了好的榜樣。很多化工專業的學生從大二就開始著手為化工競賽打基礎,學習相關軟件和繪圖工具,提高自己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參加比賽很好的帶動了化工課程設計能力的培養。
4結語
1.1學生的思維觀念問題
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普遍認為機械類學科應該以機械設計和機械制造為核心,主要學習機械的設計以及與之相關的加工技術,其它與機械“無關”的課程學不學無所謂。所以,在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同學表現消極,僅求考核過關。有的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甚至認為計算機控制類的課程,應該是計算機專業或者控制專業的課程,這些課程與自己的專業方向不相關,花時間在這些課程的學習上,浪費自己的時間。
1.2計算機控制類課程設置上與專業結合生硬
普通的本科學生在大學課程期間會學到很多的計算機類課程,但真正把計算機控制類課程與機械類主干課程相關聯的課程卻幾乎沒有。比如,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都學習了機械設計課程,課程中對于絲桿的設計與計算進行過講解;同時他們也學習過單片機或者PLC之類的計算機控制課程,對伺服或者步進電機控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我們教學過程中缺少將兩者有機結合的主干課程,所以,但在大多數同學的眼中,這兩門課程沒有任何的關聯,是獨立的兩門課程。由于機械和控制類課程的生硬結合,也導致學生在進行機械設計的過程中,對于設計中需要考慮的機械傳動與動作部分,都用一個方框替代,認為這是計算機專業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就使得有些機械設計成為了“空中樓閣”,無法運行。
1.3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針對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實踐
與創新環節尚未形成實踐和創新環節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組成部分,機械類學生的實踐環節多是針對某個零件的生產工藝或者設計過程進行的,而對于其生產制造過程中的動作及工藝自動實現部分卻視而不見,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實踐環節,更進一步地加深了學生對其課程學習的偏見。針對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實踐和創新環節目前大多數的學校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2.機械專業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法與實踐
2.1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
大學生進入學校后,專業教育很重要。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老師不僅需要強調其未來四年需要學到核心專業知識,同時,要進一步強調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減輕勞動強度,控制類的課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不能讓學生在思想上對該專業開設計算機控制類課程存在偏見。其次,在機械類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課程教學的老師,在提及到電機和控制之類的素材時,也需要提示同學們在今后的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會進一步說明和講解,這樣可以使得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逐步認識到該專業課程不僅僅是機械設計和制造等機械類課程組成,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同時也有計算機和控制之類的課程。這樣不僅可改變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在大學期間的思想觀念,同時也會影響其今后的設計和制造工作,使其對事物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某一個方面,而會從系統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和研究。
2.2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有機結合
為了改變傳統的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生硬疊加的教學模式,大學本科教學的老師有必要從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的內在聯系出發,提取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類課程的關聯因素,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對兩類課程之間的空缺進行有益的補充,形成比較完善的機械專業知識體系結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分解為知識點、章節和教材的三種結合模式,形成點、線、面的三級結構,將機械類課程與計算機控制類課程真正做到此有機地結合,形成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結成部分和重要的學習環節。
2.3針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計算機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研究
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驗證的手段,也是學生進行創新設計的重要基礎,因此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計算機類課程的實踐環節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學環節中,需要從機械的部件、功能、組成和接口之間的聯系出發,將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實踐教學分解為設計類實踐教學、工藝類實踐教學和控制類實踐教學三個組成部分,從而形成實踐教學中的三大核心模塊。實踐教學的內容緊緊圍繞三大模塊展開,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既能體現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三大核心模塊的獨立性,又能強調三大模塊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實踐教學環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機械是一個系統工程的認識。此外,在注重學生實踐環節訓練的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與機械和控制相關的設計大賽,如全國的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通過參加各類大賽,不僅可以提高參賽學生對本專業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同時也可以激發本專業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熱情,在整個院系形成一點帶面的學習效果,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控制類課程真正融入到機械類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之中,為培養知識全面的新時代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3.結束語
根據職業教育特點,采用了“行動導向”的“工學結合”項目化教學模式,即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工作和學習是一體化的。在教學過程中,遵照學生的一般認知規律和工作過程順序進行設計。學生通過對自身經驗的反思和批判性檢查,驗證、豐富和更新自己的行動模式和認知結構,達到提升行動能力、解決職業活動中的問題的目的。在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中,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沒有教師直接幫助的情況下圍繞已經明確的學習目標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獨立學習起起咨詢和輔導的作用。項目教學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是指以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工作任務。
2根據機械制造類專業課程教學設計的指導規劃教學內容
可將教學資料內容規劃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教學方案、工作任務單、課程引導文、引導性教學PPT、學習參考資料清單。
2.1學習者特征分析
高職學生已經學過了獨立的和分散的專業課程。如何將這些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相銜接,將學過的知識系統化,是目前高職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F在學生已經具備了以下的能力:能夠完成中等復雜零件圖的制作和輸出,手工編制較簡單的CNC程序,操作數控銑、數控車床,應用一種CAD/CAM軟件完成零件的三維建模,手動檢測零件的尺寸精度,編寫數控加工工藝文件,使用專業術語交流,借助技術手冊閱讀圖紙的相關技術要求。
2.2教學方案設計的主要內容
課題名稱:低碳環保風力裝置機械部件創新設計與制造。教學時間安排:10課時。學習/工作任務描述:學生根據低碳環保風力裝置的部分圖紙,在“理實一體化”教學區內,以低碳環保的設計和制造方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產品的設計、制造和調試工作,并及時記錄和總結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完成該項任務,需要進行必要的分工和合作,最終實現低碳環保產品的設計和制造。每組學生在此過程中,需要與設備管理員、工具管理員做好交流溝通,安排好加工時間段。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學生要明確低碳環保設計理念,注意使用現有設備、工裝夾具、刀具和量具完成加工制造任務,注意設計的零件與現有零部件的配合關系,在幾何精度方面查閱相關技術手冊。該任務需要嚴格遵守國家標準和安全準則,規范設計制圖和設備操作。在任務結束時要歸納整個設計和加工過程,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自覺保持安全作業,遵守“5S”的工作要求。教學/學習目標:學生以小組的團隊形式,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根據低碳環保產品設計理念和思路以及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機床設備使用安全準則,提出對低碳環保風力裝置的產品設計方案,并能夠在小組內進行比較和評價,得到最佳實施方案。學生要能夠對比和評價產品的數控加工工藝方案,最終確定最佳的解決方案,并實施加工。根據產品的裝配和調試的相關技術標準,學生要對已完成的任務進行總結、評價和匯報。學習完本項目后,學生應能夠完成低碳環保小型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包括設計原理分析、機械零件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數控加工工藝方案的優化與制訂、數控程序的編制與調試、中等復雜零部件的數控車與數控銑配合的操作加工。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學生更加關注低碳環保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其相關的環保意識也有所增強。教學對象:高職教育制造類專業的第五學期學生(制造類專業,例如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精密機械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等專業)。教學內容:根據低碳環保的理念,某企業設計出了低碳環保風力裝置?,F給定一風能,根據能量轉換原理,創新設計與制造一風能驅動葉輪轉動,進而帶動傳動機構和驅動機構,實現物料傳送的機械裝置。物料尺寸Φ25mm×10mm,物料材質為塑料或尼龍;頂桿作直線往復運動,行程范圍為30~50mm。教學過程:僅提供該裝置部分工程圖和部分零部件,讓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產品工程圖(部分),分析、討論該低碳環保產品的設計理念和使用場合,編寫產品設計說明書。在掌握新產品的整體結構后,完成缺少的零部件設計,遵照國家標準完成工程圖的制作;完成該產品的三維實體圖的繪制,實現虛擬樣機的裝配;對設計零件進行工藝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工藝方案,按照工藝文件完成零件的數控加工制造;最終將產品所有零部件裝配,進行裝置調試。教師需要參與學生的設計方案和工藝方案的討論過程,指出關鍵問題所在,如對于CAD/CAM軟件使用能力、標準件的選用方法、數控加工工藝的制定思路、數控加工操作尤其是數控車/數控銑的組合加工、裝配調試的注意事項等。
2.3教學環境設計與資源配置
教學車間,學習討論區與加工區以玻璃幕墻隔開,一是避免噪聲,二是保護學習討論區設備。中間區域為小組學習和討論的主要場所,需要配備電腦和電源插座。該設計模式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的實施,學生可以在加工現場旁進行討論和學習,這很好地解決了實踐與理論分離的問題,有利于綜合性教學課程的開展。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