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41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音樂教學后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想當初,剛從大學校門走出來的時候是干勁十足,勇于實踐。也樂衷于將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什么博客、論壇都是自己經常光顧的地方。在工作上也大有將自己一切都奉獻在講臺上的風范,恨不得將自己知道的知識都傳授給學生,當課余時間還不夠的時候還常抽出自己的午休時間來輔導那些分批進行排練的同學們。那時的我,不知道什么是累,好像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兒一樣。那時的熱情,那樣的心態,曾給我帶來了不少收獲,出去學習的機會也自然多了起來。
然而,另人遺憾的是,出去學習機會次數的漸多并未為我的教學帶來多大的改善。相反,常常是把別人的勝利經驗實踐在自己的課堂上時,結果變得一塌糊涂,甚至可以說是挫傷了自己的一次次信心。
去學習別人的優秀教學經驗,本是一件好事,為何用在我身上卻適得其反呢?是我不適合別人的經驗還是其它原因導致了這種結局?
新課標的實施在東莞最初階段,還是一個懵懂的階段,大家都在追求、探索,課堂越來越復雜,內容越來越豐富、甚至五花八門、樣樣齊全,然而大家都在作秀。大家每每聽完課,心里感覺太做作,但心照不說,評課的時候評的都是表面上的顏色多鮮艷,或者說如何更鮮艷。而沒有提供一些真正意義上有指導意義的思路給大家。實際上也無法從一堂作秀課中提煉出有價值幫助的思路出來。而自己,依然在困惑中彷徨。
當自己的腳步停歇不前時,別人的腳步沒有停下來。尤其硬件條件比較好學校,新課標的頭緒已漸露鋒芒。
而我們,卻在學校的“雜工”當中表現異常突出。在學校里,“課件制作能手”的稱號讓我極度厭惡與反感,這代表著我更多的是做著與自己的學科無關的東西
失去了鉆研的空間和時間,加上氣氛又不夠,雖有頻繁的教學交流,卻被疲憊的教學心態否決了一切上進之心。歲月一直這樣流逝著……
當某一些思路頓悟時,發現我們錯過了很多時間。
教師也形同醫生為病人開處方,只是醫生是為了恢復原貌,教師是為了革新面貌,但發現,自己老了。很多東西我們做不出來了。
關鍵詞:天津市中小學 音樂教師 職后教育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觀念的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在提高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學音樂教師責無旁貸的成為普及基礎音樂教育,實施音樂教育改革發展的執行者、組織者。面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持續改革和發展,加強音樂教師入職后的再教育以及終身教育就成為不斷地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素質,全面提高基礎音樂教育教學水平的必要保障和途徑。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現狀,制定有效的培訓計劃將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職后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教育是對教師培養和教師培訓的統稱,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首先要通過職前教育既高等師范的學習獲得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從事音樂教學的基本能力如音樂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所要求的相應的學歷學位。職前教育為新任教師進入教學角色做好了專業準備,然而再好的職前教育也不能替代真正的教學,尤其是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職后的教師教育通過對知識的必要的補充和更新以及教學能力的有針對性的提高,成為教師教育中更為重要的一環,它與職前教育構成了完整的教師教育機制,是教師教育必要的組成部分。
2、加強音樂教師的職后培訓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是知識爆炸的世紀,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小學音樂教育已經在學科發展、教育觀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變革。教師作為未來人才的締造者,自身的專業素質,教育理念,教學能力,知識結構直接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人。因此教師加強職后的再學習和終身學習,不斷地更新教育思想,接受新知識,研究新問題,探求新成果,才能跟上教育改革、發展需要。
3、音樂教師職后教育是強化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
首先,筆者對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進行調查顯示,在119人在職音樂教師中,專科學歷10人,本科學歷106人,研究生學歷3人,本科以及以上學歷占總調查人數的90%以上,其中70%是通過職后教育提高的學歷層次。其次,現階段的高等音樂師范教育在職前教育階段,雖已取得從事教學相應的學歷,但教學更側重的是學生音樂專業能力的培養以及教育教學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不足,職后教育則提供了大量機會通過教學科研讓教師在實踐過程中理解,消化,補充,更新教學理論,對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職后教育更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職后的繼續教育是教師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徑,因此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學質量的提高都直接建立在教師職后教育的基礎上。
二、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現狀分析
知識經濟時代,課程的創新與發展和教師自身的終身發展都是以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與科研為基礎的。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能不能迅速地調整觀念,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職后教育能否跟上就成為了重要一環。為此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在職音樂教師職后教育和科研狀況,能夠更好地明確音樂教師在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上有哪些需求和不足之處,以求更好地組織和實施繼續教育工作。
1、本次調查的119位受調者全部為專職中小學音樂教師,其教齡10年以上的教師達到84%,中、高級職稱分別為60%和30%,本科及以上學歷占到90%,調查顯示出我市音樂教師師資結構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等方面均比較合理。結果還表明,調查中60%的教師對自身學術水平有繼續提高需求,有90%的教師經常參加學科專業會議,有93%的教師定期參與學校及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一線中小學音樂教師們非常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認識到繼續教育的必要性,有接受繼續教育的意愿,并積極參與其中。
2、調查也顯示了職后繼續教育客觀方面存在的不足。首先教育內容覆蓋面的狹窄,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與教師專業化發展及教師的內在需求有所脫節。對音樂教師的培訓內容,以教材教法和教育理論培訓的居多,而調查顯示現代化的教學技術、音樂制作技術如計算機音樂課件制作以及國外的教育音樂信息等是教師職后教育的最大需求。其次,由于各地區,各學校條件不同,教育培訓內容和形式參差不齊,缺乏多樣化,不利于職后教育的持續發展。對于音樂教師的職后教育應因地制宜,根據音樂教師對繼續教育的不同需求,不同接受能力,采用多樣的,多途徑的培訓形式,如脫產進修與不脫產進修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面授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等。具體的如音樂教學公開課,音樂教育專家講座,音樂教學論文交流演講,進修性質的教學研討等等。
三、天津市中小學音樂教師職后教育的實施對策
1、加強職后教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學以致用是教師職后教育的重要目標。在職的教師希望通過教育和培訓可以針對性的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并將學到的新方法,新技術,新理念立竿見影的運用于課堂教學實踐當中。美國成人教育教授達肯沃爾特所認為的“學習與生存密切相關是成人教育的特征,……也是成人教育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①充分說明了教師的職后教育更多注重的是它的實用性和應用性。作為培訓的組織者,實施者就應當密切關注在職教師的不同需求,關注當前教育的熱點、難點,關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問題,有的放矢的加強教師職后教育環節。這種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教育培訓,可以極大調動教師再學習的動力, 提高工作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2、注重職后教育的時效性
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的時代到來,知識翻新速度不斷加快。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層出不窮。而教師接受新知識是有過程的,這就容易出現教育滯后的現象。所以,對于在職教師的培訓要關注當前,關注國內外最新的行業動態,反映本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通過實時有效的培訓,以最快的速度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使其教學能跟進時代的步伐,永不落伍,才能確保完成21世紀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3、教育形式要多樣化
教師職后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特殊教育活動,他的內容必須是實用的,科學的,完善的,和教學前沿密切相關的。多樣的內容必須要有多樣的形式與其相互配合,才能發揮更好的教育作用。所以形式不要局限于教研活動,公開課等單一的形式,要擴寬思路, 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因地制宜,將多種教育形式相結合,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如脫產進修與不脫產進修相結合;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與專題研討相結合;面授與遠程教育相結合等。
教師的職后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事關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大工程,做好音樂教師的職后教育工作是保證學校基礎音樂教學的關鍵。
注釋:
①吳立寶、宋維芳、曾意:《教師繼續教育的特征》,《繼續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頁
參考文獻:
[1]劉麗主編潘海燕副主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模式研究》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年版
[2]時偉:《當代教師繼續教育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伴著激動人心的音樂,迎著絢麗多彩的燈光,我和其他獲獎選手依次走上了領獎臺,面對臺下的掌聲和鏡頭,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難以抑制的感動、喜悅和幸福……只有自己知道,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后,有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任何一次比賽,只要努力,認真對待,都會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成績。意外的是,這次比賽我以436.23分的總成績排在了所有參賽選手的首位,并獲得理論與鑒賞、合唱指揮兩個單項獎。細細想來,這成績和多年來的工作經歷是分不開的。
從教十五年來,我先后在鄉鎮、城市不同條件的小學工作過,與課改一同成長,目睹了城鄉教學的差異,也感受到音樂教育十多年來的巨大變化。我深知每一項基本功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在此,也想告訴更多人,音樂教學實踐就是最好的大學。
苦中作樂,憶苦思甜
古人云: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一種不平凡。1997年,畢業于江蘇省戲劇學校音樂教育專業的我,被分配到一所鄉鎮小學工作。面對一雙雙渴求音樂的眼睛,我恨不得把所有本領都教給孩子們。當時教學環境簡陋,上課時只能用腳踏風琴。要想開展豐富的音樂活動,需要老師自己創造條件。工作之余我自學了手風琴,還學會了自制簡單的樂器?,F在想來,這是一段值得回憶的經歷,因為,在逆境中能夠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
不斷學習,自我完善
當時的鄉鎮小學比較閉塞,和城市溝通少,學校間缺乏教學交流。要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就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從《中國音樂教育》等雜志中,我獲悉最前沿的教學動態,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從優秀教師那里,我學到了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第一陣地,要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及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之后的日子里,我讀完了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函授??坪捅究普n程,并積極參加各項繼續教育活動,用學習武裝自己。2005年,我調至市區工作,積極參加各項教學比賽,通過比賽不斷磨煉自己。
參與實踐,不斷積累
在本次比賽中,有很多選手在聲樂、鋼琴方面表現比較突出,可在即興伴奏、合唱指揮和理論鑒賞的項目中卻發揮平平。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師在大學往往忽視了這些科目的學習,以至比賽前“臨時抱佛腳”。來自廣東的小學組選手劉琪老師,他嫻熟的即興伴奏能力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流中,劉琪老師說:“因為喜歡,所以愿意多聽、多思考、多練習。這里學一點,那里學一點……”即興伴奏,不是課本里能學到的,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不斷總結。一句話:興趣加實踐,積累加反思。對合唱指揮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合唱指揮可能是大部分選手的冷門,大學里的合唱指揮課程多半是在唱,就算是學習指揮,也不可能人人配備一個合唱團供練習??此坪唵蔚闹笓]動作,其實必須有長期實踐的積累。2005年我開始接觸童聲合唱,并長期擔任童聲合唱團鋼琴伴奏,參加過多次比賽和交流。隨著合唱團的逐漸成熟,我也慢慢成長。在與合唱指導老師合作的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地學習:在比賽中對比其他參賽隊,汲取他人長處;排練過程中鉆研曲譜、分析和聲、學習伴奏手法;一有空就向老師請教指揮上的問題。正是由于對合唱的喜愛,才讓我業余時間加入了社會合唱團體,參與交流演出,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行!
從教學中來到教學中去
在我看來,教師的基本功與教學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記得2011年在省里參加選拔時,還有另外五項基本功,分別是:粉筆字、即興演講、教學設計、課件制作和現場教學。這五項不在全國比賽的范圍內,但是對于一個全面發展的教師來說,這些一樣重要。教師的主陣地是課堂,在課堂里,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學”?;竟拖褚话褞椭鷮W生學習的寶劍,苦練基本功,這把劍會越來越鋒利。但如何揮舞好這把利劍,就要看教師如何教了。一個優秀的教師,既要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更要有靈活多變的教學能力??傊?,一切源于教學,也回歸于教學。
音樂教育 實踐能力 綜合素質
師范音樂教育擔負著為小學、幼兒園培養合格教師的重任?!昂细瘛币巡辉偈歉咚降膶I知識和技能,而是新世紀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和敬業精神,僅僅上好專業課已達不到新的教學目標。因為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靠的是中、小學的基礎音樂教育,高質量的中、小學音樂教育靠的是合格的音樂教師,合格的小學、幼兒園音樂教師靠師范音樂教育所培養,因此,師范音樂教育重任在肩。
一、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特有的優勢及其在今后教學中的重要性
師范的學生大多都有良好音樂基礎,但近幾年師范生源嚴重下滑,這也是擺在我們音樂教師面前的難題,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耐心,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要了解學生自身優勢,比如;有的學生從小就會吹笛子、拉二胡手風琴等樂器,學生自身的特長和學校教育造就學生實踐中的教學優勢。但如果學生自己沒有意識到樂器在小學、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的優勢作用,勢必會限制他們教學設計的思路,又走回過去簡單教唱幾首歌的舊教學模式中去。在農村學校教學設備簡陋,有的學校勉強開設音樂課,卻沒有一件鍵盤樂器,在這種情況下又要適應國家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如果能把學到的教學方法和自己特長相結合,同樣能設計出新穎、生動、豐富、有趣的課。如在竹笛教學中的運用,可以用作伴奏樂器穿插在歌唱課中,既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音準,又培養了學生絕對音高的感覺,還可以在器樂教學中加以運用,教會孩子們簡單的吹奏方法,練習吹奏學過的歌曲旋律,這不但可以豐富他們的課外生活,同時借助樂器提高孩子們綜合的音樂活動能力,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情感;在欣賞課教學中,先讓學生吹奏部分主題旋律,增加感性認識,然后再欣賞,以增強師生合作的空間,豐富課堂內容。通過樂器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可以揚長避短,豐富音樂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認知能力、審美能力、音樂情感、合作能力等。
二、引導學生更新觀念,拓展課堂教學空間
音樂教學中除了利用樂器、民俗文化充實教學設計外,最重要的還是教師觀念的改變。以前的音樂教學模式是單一的,或枯燥的教唱或繁鎖的樂理灌輸,曾一度抹殺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創造力。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曾說過:“學校里教音樂和唱歌所用的方法務必要讓學生感到不是一種折磨,而是一種樂趣,向學生逐步灌輸一種優美音樂的渴望,一種持續終身的渴望?!蔽覀儙煼秾W校要培養出新時期的合格音樂教師還應在觀念上對學生加以引導。
1.變知識性教育為審美教育。著名音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边@種表述明確地提出,基礎音樂教育不是專業教育或職業教育,它的目標是育人,而要實現育人的目的就要真正把美育作為目標,體現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育的全過程應是一種自覺的審美過程,應貫穿所有的審美因素、并以美感的發生為根本內容,這樣在長期的、多次的美感發生和發展中,音樂教育才會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和意向,形成審美情操,從而完善人格發展。對于中小學來說,音樂教育的魅力不在于知識的傳授,而是表現在啟迪、激勵、喚醒、感染和凈化等效應上,因而教師應轉變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幫助學生發現美感。
2.變填鴨式教學為合作式教學。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音樂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傳統音樂教學只注意教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學”,片面地把“過程與方法”視為教學法手段,而這種不以孩子音樂學習的角度考慮的教學模式,是不適應素質教育“以人為本,以人的發展為本”的原則和要求的。在《音樂課程標準》中,把過程與方法視為課程目標之一,指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音樂教育應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主動獲取知識。在教學方法上要注重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氣氛要和諧、民主、平等,把學生作為一種教學資源,讓他們把從其他渠道獲得的東西帶到課堂,通過合作學習,把教材、教師、學生三方面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可以增大教育的信息量,豐富教育的內容。基礎音樂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合于法則,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是音樂教學藝術的境界,師范音樂教育應本著面向未來,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新《音樂課程標準》指導下的音樂課堂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
三、應加強“說課”的基本功
1.鉆研教材,真正把教材弄懂弄通,熟悉大綱精神和課標理念以及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說準課的特點、難點、重點,研究學生(招聘單位)的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來確定設計意圖,并根據課型(單一課、綜合課或唱歌課、欣賞課等)來抓住課的基本環節,沿著課堂教學思路這一主線,講究“說法”、把握“說點”,有針對性地說課。
2.對于音樂師范學生,沒有多少教學經驗,說課容易“想當然”,因此,可用“逆向練習法”,即從“先做后說”到“先說后做”,如把實習已經上過的課寫成說稿進行練習,從“回憶性說課”到備課與上課之間的“預見性說課”。
關鍵詞:兒童智力;大腦;開發;音樂
兒童智能的開發和提高,是當代綜合國力競爭趨勢下的各國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課題。從93年秋至今,我一直擔任著中師及小學的音樂教學工作,并且在少年宮作了幼兒園鋼琴培訓的實踐,發現音樂是提高和開發兒童智能最具動力的因素。音樂對兒童智力的開發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能夠開發右腦的潛能
音樂的欣賞和演奏能開發右腦潛能,調節大腦兩半球的功能。那么如何開發右腦的潛能呢?
我們知道,左右腦與軀體的神經聯系是一種對側聯系,即左腦半球支配左手、右腳的感覺和運動,右腦半球支配左手、左腳的感覺和運動。而在一般實踐活動中,右手右腳用得多,左手使用較少。鑒于這一關系與現象,我積極鼓勵同學們進行器樂的學習,無論是演奏西洋樂器的鋼琴、弦樂和長笛、單簧管、雙簧管及圓號,還是民族樂器的拉弦樂器和彈撥樂器,左手的作用都很突出,這對左手靈敏度的訓練極有好處。左手的經常運用及靈敏又可以大大促進大腦右半球的發展以及喚起其潛能的發揮。故在小學的音樂課教學中實行穿插性電子琴教學、音樂欣賞教學,使所有同學有機會在學校音樂教學中得到智力開發,調節大腦左右半球的活動節奏,使其有規律、有節奏地交替運動,協調工作,達到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促進兒童感知覺能力的發展
音樂通過有規律的音響運動可以培養兒童對不同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的辨別力,對音樂結構形式的綜合感受能力以及旋律感、節奏感和多聲部感。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視唱練耳訓練,且在各班組織小組合唱隊,有條件的音樂班組建民樂隊,使同學們在音樂的環境和音響的刺激下逐步提高聽覺能力的敏銳性、選擇性和整體感覺性。另外,音樂表演實踐活動融入課堂教學中能更加促進兒童在視、聽、觸、動覺和能力上的發展。因為在表演的過程中手指觸覺、運動覺的反應要與視覺對樂譜各種符合的把握相一致,而聽覺則檢驗這三者的準確程度,多種器官同時反應,相互配合,協調運動,表演出正確、完整的音樂。
三、培養兒童多種注意力素質和增強記憶力
音樂的欣賞過程中使得同學們既要聽主旋律,又要注意襯托和聲;既要注意力度、速度對比,還要感受音色的對比變化。一位參加合唱隊的五年級同學,在排練合唱的過程中,既能控制自己的發聲,使自己的音高、音色與本聲部協調,又要傾聽其它聲部,還要注意指揮的手勢及要求,通過一次次的全唱訓練,使得他具備了突出的注意分配能力。
從小受到音樂訓練的兒童,不僅具有較好的音樂記憶力,而且記憶其它學科知識的能力也比較強,一位空司大院學鋼琴的楊雨茜小朋友學琴后記憶力大大增強,在學校背詩、背課文,讀幾遍就記住了。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任教師的外語老師、語文老師都發現這里的學生比一般中學的同年級學生在記憶英語及語文知識的能力上要強。
音樂的對象是聽眾,音樂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我的學生是盲人學生,他們在盲校進行各科目學習,在老師、社會、家長的關愛中也是一朵朵吐露芬芳的鮮花;依然能迸射出耀眼的火光。
我在盲校擔任1至9年級義務教育段音樂課教學,下面就選用中小學兩個班級的兩節音樂課的片段來表述。
紅河谷
選自人教版音樂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環球之旅――北美略影第1課時)。
盲校初中三年級學生通過九年的音樂課學習、課外音樂興趣小組的訓練與培養,已形成一定的音樂技能與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充滿自信及自我參與的渴望。通過聽覺效果的作用來彌補視障不足,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與滲透,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想象力,加深對音樂內涵的理解。
【教學重點】
聽學二聲部歌曲《紅河谷》(加拿大民歌);學生要以自然、流暢、和諧的聲音來背唱歌曲。
【教學難點】
要求初中三年級學生掌握好歌曲中的弱起節拍;體會《紅河谷》單聲部與多聲部合唱的不同意境;二聲部旋律學習時,采用聽記旋律的方法學習,這是音樂課堂中“視唱練耳”訓練的一個深化。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播放老師制作演唱的歌曲《紅河谷》,并隨著歌曲給學生介紹這首著名的世界民歌。
……
三、教學擴展
課堂擴展學習:
1.聽記并模唱《紅河谷》二聲部旋律及歌詞。
2.通過聽賞與演唱歌曲,將全班學生分成小組,互相交流從這首歌曲中所獲得了怎樣的體會?用如同朗誦詩歌般的音調、和諧的聲音,更加深入地理解與表達這首歌曲,從而體現集體合作創造音樂之美的快樂,充分調動音樂作品的流動感與生命力,享受音樂給我們帶來的和聲之美。
音樂在空中回蕩
選自盲教版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五課。
五年級共有12名學生,三名女生,九名男生(其中有兩位學生五音不全)。這個班級的學生很喜愛音樂;音樂感覺比較好;能進行兩個、三個聲部的演唱。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本課學習,學唱美國歌曲《音樂在空中回蕩》;結合本課內容介紹音樂知識“弱起小節、見強漸弱”;聽記二聲部旋律,提高“練耳”的深度。
2.情感認知: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體驗自然純樸的美;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讓學生用自然流暢的聲音演唱美國歌曲《音樂在空中回蕩》。
【教學難點】
在學習演唱中要留意弱起小節、漸強與漸弱旋律線的表現;大音程跳進時音準的把握;兩個聲部音準、節奏與和諧的把握。
【教學過程】
……
(三)課堂擴展
1.聽記二聲部旋律;形成二聲部合唱,使歌曲更加豐滿美好。
2.音樂擴展聯想:(根據學生的回憶,演唱一兩首這類風格的歌曲)
【案例反思】
一、兩課后記
1.《紅河谷》
這是一節為長三角特教老師開的一堂展示課。初中三年級這個班級的學生對音樂頗有興趣,聽到老師的范唱開始,那種自我表現音樂的情緒就一觸即發。兩個聲部的速記令聽課老師竟然不敢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音樂的和聲之美表現得令人交口稱贊。
2.《音樂在空中回蕩》
通過二聲部的聽記學唱,將《音樂在空中回蕩》這首歌曲表現地比較完美豐富了。同時,在和諧美好的音樂氛圍中,心靈得到了進化與提升。
二、提高自身的音樂水準及專業技能,給學生更高更美的范例
通過案例反思,深深感到要想做一名具有新的教學理念,具備先進教學手法的優秀特教音樂老師,必須從理論與實踐中提取更多的養分,充分閱讀教育家的專著,用老師的知識與專業能力,培育出有獨特芬芳的花朵。
三、給盲生更多的擴展空間,讓思維插上創新的翅膀
我們的盲孩子從小就有一個音樂之夢:希望將來長大成為一位“演奏家”、“歌唱家”。作為一名特教音樂老師,要從技能與素質方面給他們提升的空間,給他們創造機會,幫他們搭建各種舞臺,讓他們在“音樂之夢”中找到快樂與尊嚴。
四、注重整合,促使提高綜合素養
學生從小學大學都可能在一個學校讀書成長。因此,我們有時間通過課堂、課外輔導、各類舞臺來提高整合他們的音樂素質與音樂技能,給他們實現夢想的機會。
五、始終貫穿柯達伊音樂教學方法,使盲校的音樂教學得到進一步提升
柯達伊教育體系內容非常豐厚,其中以歌唱教學為主要教學內容,能夠使孩子們的歌喉日臻完美。柯達伊的音樂教學體系中注重“基礎――多聲部音樂教學”,他認為“只有人聲――這個人們生而有之的、最優美的樂器,才是使音樂屬于每個人的沃土?!?/p>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融合
多媒體技術廣泛地進入小學語文課堂,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深刻的影響,讓語文課堂更加多姿多彩。那么在一節課中,多媒體技術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具備怎樣神奇的魅力,以《桂花雨》一課為例,多媒體技術是如何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適度完美交融。
一、適時呈現,在想象中激感
教學時利用多媒體的形象性特征,抓住文本關鍵詞句品讀,挖掘教材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激感。(1)激發想象,感悟“樂”。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想象,桂花紛紛落在我們的頭上、頸上、身上,有什么感受?在再現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充滿詩意的想象,引起心靈和情感的共鳴。(2)情景再現,喊出“樂”。出示動畫和音樂,教師激情敘述。于是師生一起進入桂花飄落的情境中。學生紛紛舉手,喊得入情:?。≌嫦裣掠?!好香的雨??!在想象中美讀,和作者同搖同樂,師生臉上洋溢著幸福,課堂上滿載著快樂。
二、補充出示,在對比中體味情感
多媒體技術在理解課文重點,突破難點等方面有著特殊的優勢。引導學生理解母親的話時,課件出示補充資料,把家鄉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進行比較。學生在一次次的傾聽和解讀文本中,讀懂桂花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它們。接著課件出示語言訓練,引導學生:假如我們來到作者母親的身邊,我對她說:這里的山真美,她會說……課件的呈現,讓學生在感悟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從文本中走出去,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從而體味母親的思鄉之情。
三、拓展延伸,在訴說中觸動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