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1 16:56:33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行業的發展前景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農業信息服務平臺;Android系統;功能模塊;運行模式;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 S126;TP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9-0340-02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 System
FANG Yu 1 HUANG Liang 2 CHEN Shi-ping 1 *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Anhui 230031; 2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research background of handheld agricultural system,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was expounded,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function module and more precis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were introduced,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were forecas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roid system;function module;operation mode;development prospects
1 研究背景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最大的基礎產業。近年來,農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增長,行業發展突飛猛進。信息與通信技術在當今的各行各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同樣也對推動當代農業發展意義非凡。結合目前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發展進程,不斷加速農業信息化發展,將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傳統農業之中,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但由于目前大部分農村地區基礎經濟條件較差,且廣大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受諸多不利條件的影響,農業信息共享受到限制[1]。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目前智能手機已經在廣大農村地區大量普及,且由于Android系統對4G網絡的良好支持,使得手機成為可供選擇利用的農業信息最優傳播平臺,據此而開發出了一款智能手機客戶端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掌上農業(該系統已獲得軟件著作權,證書號:軟著登字第0468385號),其中集成各種農業業務模塊,通過該服務平臺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業生產者均可受益,從而拉近了智能農業與實際農業生產的距離,極大地降低了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風險和農業技術支持的成本。
2 Android系統簡介
Android系統的主要優勢為免費為第三方軟件提供完全開放的服務平臺,使得第三方軟件在Android系統平臺的運行具有充分的自由空間。Android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應用層、應用框架層、運行層和Linux內核層[2]?!皯脤印边\行時使用“應用框架層”提供的類和可用服務;“運行層”包括Android內核庫和虛擬機;“Android內核層”管理內核服務(包括設備驅動、存儲管理、安全和網絡等)。Android系統中的各組件通過應用程序框架使用框架下的C/C++函數庫,包括標準C函數庫、多媒體庫、瀏覽器引擎、2D與3D圖形庫及SQLite引擎和外觀管理器等。核心庫與Dalvik虛擬機有效地優化了Java程序的運行過程[3]。
隨著“后PC時代”的來臨,Android系統正在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應用平臺之一。根據Google公司官方數據,自2010年推出Android平臺以來,已經超過9億部搭載這一系統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被激活。因此,開發基于Android平臺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
3 系統功能模塊設計與實現
掌上農業系統由Android客戶端、Web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等主要組分組成。Android客戶端為前端簡單數據的處理提供平臺,并通過網絡訪問Web服務器,用戶登錄輸入用戶名與密碼便可直接訪問后臺數據庫。該系統的體系構架如圖1所示。
系統客戶端采用MVC模式構建,其中View向用戶展示模型的狀態以及控制信息,Controller作為控制器,負責View和Model之間的流程控制。在Android系統中,視圖層的用戶界面通過定義XML文件進行設計,數據模型層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類來屏蔽底層具體的存儲設備細節,從而保證系統具有較好的數據遷移性??蛻舳碎_發技術為Java語言。系統Web服務器采用免費開源的Tomcat服務器,其中客戶請求響應使用Servlet技術,網絡通信使用Apache HTTP協議[4]。系統后臺數據庫采用MySQL,后臺數據庫訪問使用JDBC技術。同時Android前端的數據存儲在本地的SQLite數據庫中。掌上農業通過Android 2.3 SDK來開發。圖2為掌上農業運行界面。
用戶通過下載安裝掌上農業客戶端程序到手機,實現與服務器端的連接并實現對服務器端的訪問,系統采用4/3/2G或WiFi等無線網絡實現無線請求。為了保證數據庫的信息安全,同時便于實現對相關數據信息的管理,服務端管理員通過瀏覽器執行后臺維護,由JSP網頁提交服務請求,通過JDBC-ODBC實現與后臺數據庫的連接與操作,同時將請求結果返回到客戶端[5]。
4 更為精準的農業信息服務模式
掌上農業系統區別于傳統的組合式農業信息平臺,從用戶進入系統的第一步,就和用戶產生互動交流,可以由用戶自主進行選擇定制,其中包括近40個種養殖品類。通過定制用戶真正感興趣的品類,初步做到了信息資源的精準化推送,從而針對某一大區域,積累了種養殖品類的分布數據資源。每個品類下面都會有6個信息欄目,分別是行業快訊、求醫問藥、資料書架、供求信息、互幫互助和專家在線。6個欄目分為3種類型:行業快訊和供求信息為傳統彩信和手機報類型的延伸;資料書架為新媒體應用的嘗試,將豐富的多媒體資料整合分類實現在線檢索,查詢和下載;同時包括網上交流論壇類的移動端移植,將每個品類的種養殖戶、專家和相關參與者加入進來,在求醫問藥、互幫互助和專家在線這3個欄目中實現有針對性的互動。這樣的互動形式,區別于網絡大論壇里的交流和討論,它將信息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和級別,重要的是將權威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為實名化信息提供渠道。一方面使信息的可信度增加,另一方面為以后的會員制定制信息提供可能[6]。圖3為一些軟件運行界面截圖。
同時,系統還提供用戶管理、信息反饋和用戶收藏模塊。分別提供用戶個人資料、密碼修改、定制信息修改,同時可在線反饋實際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并具備收藏特別感興趣的文章和資料等功能。設計之初,基于用戶的實際感受出發,最大可能地提供舒適的在線體驗??紤]到無線網絡的匱乏,系統主要還是運行于三大移動運營商的數據網絡中,所以系統后臺和數據庫一開始就放在云端,只為提供更加高速的接入體驗,同時也為系統運營降低了不少硬件方面的費用。
該系統目前已經在各個Android應用市場提供下載,并提供給用戶免費使用所有功能,方便用戶的同時,也更好地測試了系統的兼容性和穩定性。
5 前景展望
未來隨著移動互聯的發展,進一步的研究將借助于掌上農業系統平臺,開發一些遠程服務,利用移動嵌入式終端設備,致力于解決數據遠程采集,并通過無線傳輸的方式發送到本地以及通過C/S,B/S模式在客戶端的信息綜合平臺里查看和了解數據。此類設備可應用在范圍廣、分布散的養殖場、圈舍監控、塑料大棚、農產品加工廠等眾多場所[7]。圖4為遠程數據采集概念圖。
當前,隨著農業信息化的高速發展應用,智能感知芯片、移動嵌入式系統等高新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逐步拓寬。農業生產模式將逐漸從以人力為中心轉變為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生產設備也將逐漸得到廣泛應用。安徽省廣大農村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即將迎來千載難逢的機遇[8]。尤其是新生代農民群體對移動互聯網具有較大的需求,對4G應用的時效性、先進性等也有較高的要求,當前市場在新生代農村群體中也已經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和孵化。隨著4G網絡在國內規?;逃玫牟粩嗤七M,以及智能手機在農村地區的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將帶動農村信息化應用的全面升級。最終將出現以信息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并且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
6 結語
因此,目前設計實現的這一基于Android系統的農業綜合信息平臺――掌上農業系統不僅提供了經過細致劃分的多媒體資料,還改變了傳統的單向信息服務模式。針對農業種養殖戶的不同群體,該系統能夠進行精準化的信息推送。作為農業信息服務的一個新媒體,通過將傳統的網站交流模式遷移到移動智能終端,該系統充分滿足了種養殖戶、農資企業、科研群體之間的溝通需要,并且推動了現代農業信息化發展。
7 參考文獻
[1] 李應博.我國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2] Google公司.Android SDK Tools,Revision 22[EB/OL].[2013-11-03].http://.
[3] JAMES KEOGH.J2ME開發大全[M].潘穎,王磊,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4] 靳巖,姚尚朗.Android開發入門與實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5] 張海峰.基于Android智能手機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應用展望[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4(8):126-127.
[6] 付琪.農業短信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08.
關鍵詞 DBS系統;農業機械;應用
中圖分類號 S2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4-0184-01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是我國“十二五”期間要達到的目標。為實現上述目標,除引進國外成熟的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外,我國已形成一套自主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田間作業的精確定位、自動導航,以及農業機械智能化。
1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簡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國自主研制的全球定位與通信系統,縮寫為BDS,標志如圖1所示。BDS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兼容共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并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稍谌蚍秶鷥热旌?、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并兼具短報文通信能力。BDS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中國正在建設的BDS系統由空間段計劃由35顆衛星組成,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27顆中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5顆靜止軌道衛星定點位置為東經58°45′、80°、110°30′、140°、160°,中地球軌道衛星運行在3個軌道面上,軌道面之間為相隔120°均勻分布。提供2種服務方式,即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屬于第二代系統)。授時精度為10 ns,測速精度0.2 m/s。截至2012年10月25日,我國成功發射北斗二代的最后一顆衛星,至此,我國北斗導航工程區域組網順利完成。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統向衛星I和衛星II同時發送詢問信號,經衛星轉發器向服務區內的用戶廣播。用戶響應其中一顆衛星的詢問信號,并同時向2顆衛星發送響應信號,經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中心控制系統接收并解調用戶發來的信號,然后根據用戶的申請服務內容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對定位申請,中心控制系統測出2個時間延遲:即從中心控制系統發出詢問信號,經某一顆衛星轉發到達用戶,用戶發出定位響應信號,經同一顆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的延遲;和從中心控制發出詢問信號,經上述同一衛星到達用戶,用戶發出響應信號,經另一顆衛星轉發回中心控制系統的延遲。由于中心控制系統和2顆衛星的位置均是已知的,因此由上面2個延遲量可以算出用戶到第一顆衛星的距離,以及用戶到2顆衛星距離之和,從而知道用戶處于一個以第1顆衛星為球心的一個球面,和以2顆衛星為焦點的橢球面之間的交線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統從存儲在計算機內的數字化地形圖查尋到用戶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戶處于某一與地球基準橢球面平行的橢球面上。從而中心控制系統可最終計算出用戶所在點的三維坐標,這個坐標經加密由出站信號發送給用戶。
2 DBS系統在農業機械上的應用
2.1 在無人駕駛拖拉機上的應用
無人駕駛拖拉機是由固定操作站控制的無人駕駛農業機械。裝在DBS系統后,拖拉機上的攝像機把傳回的畫面顯示在監視器上,操作人員通過觀看屏幕可對遠處的拖拉機進行導航,拖拉機上的車載計算機存儲一幅田間的數字化地圖[1]。通過DBS導航,在無人駕駛的情況下,能夠沿著直線和不規則的曲線自動行駛,完成各種任務,通過自動導航可減輕駕駛員的工作強度和難度,提高作業質量,對于夜間作業更具有優越性。同時節約燃料,減少化肥用量。
2.2 在農業收割機與播種機上的應用
GPS系統在裝載聯合收割機與播種機這種精確的生產方式,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使用多年,形成比較成熟的作業方法。我國現有的DBS技術完全可取代GPS。聯合收割機收獲農作物是利用DBS技術和產量傳感器,獲得農田作業區內,不同區域、不同地塊的農作物產量分布,把這些數據經處理后可生成產量分圖。利用農作物產量分布圖,可控制收割速度、脫粒喂入量,已達到最佳的收割效果和最大的收割效率[2]。根據分布圖得出數據設計出的智能軟件。在農田作業時可根據按需投入的原則,進行分布投入,確保在農田作業收獲時,按科學方法作業。還能確保播種機、插秧機等農機實現高精度,與設定誤差達到厘米計,這樣使播種機播種均勻、精良播種、深淺一致,這種精確的播種技術既可節約大量種子,又能使作物在田間獲得最佳分布,從而提高作物對營養如太陽能的利用率[3]。
2.3 在農業航空上的應用
DBS在航空作業中時,通過SSM中不同區域(較小的面積單元)所需農藥、肥料的用量進行變量噴灑,當飛機到達作業區域時,DBS能實現將作業區域的信息用圖像傳送到控制平面,達到作業位置精確定位與自動導航最終實現精確施藥及噴灑精確對接。DBS與航空農業結合是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延伸,其優勢是可以省時省力不誤農時,可完成地面機械無法完成的項目,節約種子、農藥和化肥,降低成本。
2.4 在農機管理上的應用
在農業機械上安裝DBS衛星導航接收機和發射機,農機的位置信息就能在幾秒內自動傳到中心站,監控中心實時全天候監控所有農機的位置、行駛方向、行駛速度、發動與熄火狀態,還能隨時回放和記憶以前的軌跡、行程,然后通過計算機軟件進行數據采樣、分析可判斷農機在哪個區域行程、往返的時間長,以此判定耗油量大、易磨損的區域。在這些區域建立加油站、維修站,不僅可以提高農機作業時的可靠性,還能便于配備DBS接收機的維護人員精確查找中途斷油、損壞的農機。DBS系統裝備農機還可以全天候、高精度地實現農機自動報警功能、鎖車功能。農機可以像車輛一樣執行超速報警、防盜報警,被監控所有農機超出監控中心的預設的速度報警值及超出或駛出指定的區域向監控中心響應出響應的報警。在農用飛機上,最基本的要求是確保農業飛機之間或與農作物間的安全距離。利用DBS系統的精確定位與測速優勢,可實時確定農業飛機的瞬時位置,有效減小飛機間及與作物的安全距離,甚至在大霧天氣情況下,可以實現自動盲降,極大地提高飛行的安全和作業質量。
3 DBS的發展前景與展望
DBS系統不僅在農機方面具有潛力,在精準農業中,用DBS生成圖像,利用這些圖像數據再配合精準農業,計算農田綜合信息,查出土地的濕度、化學成分、排水溝位置,還能計算出最佳的種植方案及所需肥料、種子、農藥的數量,還能應用在農業氣象監測,提高天氣預警業務水平,合理選擇最佳種植時間,避免在農業上耽誤農時。
衛星導航產業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信息體系,是直接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關鍵性、系統級的技術平臺。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中,美國的GPS遙遙領先、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正在恢復建設中、歐盟的伽利略遭遇資金困境。DBS系統雖面臨著競爭,但具有巨大的市場優勢。不僅可直接為用戶提供服務區內全天候、高性能定位、授時和通信基本服務,還可根據用戶需要提供從系統級到用戶端的全方位增值服務。DBS系統應用通過授權具備行業背景的系統運營商進行商業經營,逐步形成行業優勢[4]。DBS系統取代GPS系統裝備農業機械,是未來中國農業實現自主化、現代化的必然結果,打破GPS對中國農機導航的長期壟斷,提高國家農業產量分布、農業信息的安全性與保密性,中國農業的發展將不依靠國外,如果國外對中國衛星導航技術封鎖,可以自如從容地應對,在這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5-6]。2020年左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形成全球覆蓋能力,并完成全球的定位與服務工作,將繼續推動我國科技、經濟的發展[7]。
4 參考文獻
[1] 羅成.無人駕駛拖拉機[J].南方農機,2009(4):18.
[2] 楊根華.淺述 GPS 系統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J].硅谷,2010(6):133.
[3] 田珂,周衛軍,龍小輝,等.GPS在精準農業中的應用[J].農業科技資訊,2008(8):26-29.
[4] 竇長江.北斗導航衛星應用產業化研究[J].全球定位系統,2006(5):46-47.
[5] 朱偉康,張建飛,傅俊璐.北斗衛星系統在遠洋船舶上應用的研究[J].無線電工程,2008(9):35-38.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策略
一、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內涵及特點
(一)中間業務的內涵
中間業務與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共同構成了商業銀行的三大支柱產業,其具有成本低、服務品種多、收費彈性大的特點,可為銀行帶來巨大利潤。中間業務占比較低,一方面不利于銀行利潤的增長,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對風險的分擔與控制,因此發展中間業務具有必要性。另外,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與發展,企業與個人融資渠道不斷拓寬,金融脫離媒介趨勢日漸顯性化,而利率市場化步伐加快、存貸利差不斷縮小也使得商業銀行傳統業務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二)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特點
1.發展迅速,但占比較低
我國主要農村信用社的中間業務收入近年內得到了較快的增長,但其收入規模相比較與傳統的存貸利差收入,仍比較小,2014年,我國農村信用社中,中間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最高的是工商銀行,達到22.95%,與西方商業的50%以上的占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2.中間業務產品層次較低
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國民財富的不斷增長,客戶對銀行中間業務需求日益強勁,加上存貸利差收入口漸變窄,中間業務在農村信用社中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各銀行正在逐步加大中間業務產品和服務的開發和創新力度。但是在目前我國農村信用社中,傳統的中間業務如結算、銀行卡、代收代付、代客債券買賣、代客外匯買賣、擔保等的業務收入仍占絕對比例,其他中間業務諸如代客衍生金融工具、商業銀行、轉貸費收入等業務種類少,層次低,無法滿足企業和個人口益增長的多層次的金融需求。
二、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現存問題
(一)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現狀
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從發展之初到現在,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產品發展方面,缺乏創新機制,各部門開發自己的產品,導致重復勞動,系統產品繁多,產品復制性較強,相似度較高。對客戶不能進行有效全面分析,無法充分利用銀行的系統優勢,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大量的重復開發現象,造成銀行資源浪費。
(二)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國內市場有待開發,思想認識及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目前,由于我國農村信用社對中間業務觀念上的不重視,所以導致我們在中間業務功能、范圍、發展戰略、風險控制、創新研發等眾多方面沒有系統的研究,缺乏相應的中間業務創新理論支持和指導。近年來,我國農村信用社在中間業務創新方面雖有一定發展,但在農村信用社內部卻缺少與之相對應的總體規劃,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遵循,有些時候還會因為機構設置不合理,造成管理的真空現象。
2.對中間業務重要性認識不足
目前,我國農村信用社由于這種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多年以來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創新一直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從而造成我國農村信用社目前在中間業務產品方面種類單一,業務覆蓋面相對狹窄的狀況。因此,可以說觀念上的偏差直接制約了中間業務未來的發展與創新,削弱了中間業務創新在農村信用社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3.資源投入不足,專業人才不足
我國目前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創新人才不足,創新能力相對比較薄弱,而且在銀行內部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缺乏中間業務創新的動力,明顯制約了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創新。
我國農村信用社中所謂的營銷人員多半都認為營銷就是推銷,對二者區別不甚了解,而且缺少專業知識,不知道推銷僅僅是營銷的一個環節而已,所以說我國農村信用社目前的市場營銷過于片面化,缺少專業化的營銷團隊,阻礙了中間業務的創新。
三、我國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發展對策
(一)轉變觀念,提高發展中間業務重要性的認識
現代企業的經營主要遵循市場經營理念,勇敢面對市場競爭,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國有農村信用社作為金融企業,也要遵循這一經營理念,勇于改變經營結構,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改革創新,將經營理念向時刻以客戶為中心轉變,要以創新為主導,以客戶為中心。
(二)加大技術支持,優化服務手段
農村信用社提供的各種產品和服務都是由強大的電子結算能力作保障的?,F代電子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農村信用社中間業務的開展,提高了中間業務的處理效率和規范程度。中間業務是一種科技含量高、現代化金融的服務業務,它的發展必須以相應的軟硬件為依托。因此農村信用社需要購置業務發展所需要的軟硬件設施,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等技術,使得中間業務服務更加快捷、方便、安全。
(三)正確評價和有效防范中間業務風險
雖然中間業務成本低、風險低、收益高,但低風險并非零風險。因此,風險的識別和監管也需要相應的創新,以滿足產品創新的需要,不但對于單個業務產品進行風險防范和監管,更需要對于產品組合進行有效的風險識別和監控。只有完善的風險識別和管控機制下的產品創新才能給農村信用社帶來良好的回報,不受監管的創新必將給銀行帶來災難,給經濟秩序帶來影響。
結論
本文從宏觀方面對中間業務進行了研究,主要是從中間業務大的類別上進行分析,沒有具體到某一類中間業務下的特定業務和產品該如何發展,所提的對策和建議也是從宏觀層面出發,因此,對中間業務發展的微觀層面有待進一步研究和考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新形勢 農業經濟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6)12-0050-01
在新形勢背景下,國家經濟發展不斷深化,但農業經濟所占比重日益減少。此種情況下,要想良好的發展農業經濟,就應當積極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所暴露的問題,如農業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業資源態勢不佳等。才能保證農業經濟緊跟時代步伐,逐步向國際化發展之路邁進[1]。那么如何有效解決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呢?本文筆者將在下文對此部分進行重點的分析與討論。
1 目前發展農業經濟的現狀
新形勢對農業經濟的沖擊較大,使農業經濟發展之中顯現較多問題,導致目前農業經濟發展現狀不佳。具體表現為:
1.1 農業經濟基礎薄弱
農業經濟基礎薄弱是導致目前農業經濟發展不佳的主要因素。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農業生產設施需要及時更新,良好進行農業生產,創造較多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良好發展。但實際情況則不然,大多數地區農業生產依舊采用傳統的、落后的生產設施,其性能不佳、作業效率慢、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等,知識生產設施應用效果不佳,導致農業經濟難以提升。另外某些生產設施已經被時代所拋棄,加之年久失修,其應用于農業生產之中,不僅不能為農業生產創造經濟效益,還有可能阻礙農業經濟的發展[2]。
1.2 農業生產方式落后
目前多地農業生產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對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停留在較為原始的加工食品方面,極大的削弱了農業生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造成此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方式比較落后。在講究規?;a的今天,多地農業生產方式依舊是六七十年代的產物,將其運用到農業方面,自然難以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業經濟良好發展。
2 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此,筆者建議通過以下途徑來解決農業經濟問題,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1 科技創新,迎合市場需要
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生產設施比較落后,影響農業生產,進而難以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持續發生,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要注重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農業經濟能夠長足發展的重要保障, 并且在農業科研的過程中, 科學創新是科學規劃的重要基礎。為了創新科技,優化農業生產,使之迎合市場需要,首先要明確新形勢特點及市場發展趨勢,進而優化調整農業管理機制,以便維護好農業方面,構建良好的農業經濟環境,為良好的發展農業經濟奠定基礎。其次積極與企業、單位合作,以此來增強農業生產實力,以便可以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設施、工藝等,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之中,以此來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最后強化高新技術人才培養工作,如對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農業技術培訓、素質教育等,提高技術人員的整體水平[3]。通過一系列的工作的落實,必然能夠改善農業生產現狀,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2.2 優化產業結構,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可以使各地區農業生產多元化發展,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推動我國農業良好發展。我國傳統農業種植主要以糧食為主, 因此在對其改革的過程中, 要對傳統產業的種類進行豐富, 改變單一的產業格局。因為不同地區土壤條件、氣候條件、農業資源等方面不同,所以各地政府應當明確當地農業生產的優勢及缺點,進而引進適合的農作物,擴大農作物種類,通過種植不同農作物,進行不同種類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可以提高當地農業經濟,間接促進我國農業良好發展。所以優化產業結構,因地制宜也是促進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手段。
2.3 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
目前農業經濟發展不佳,與農村勞動者素質較低有很大關系。我國廣大農民群眾依舊存在“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觀念,在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一直沿用傳統的種植方法、采用傳統的生產設施,致使農業生產未能跟上時展步伐。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各地區政府應當注意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如大力宣傳和推廣農業先進技術,讓農村勞動者認識到農業生產設施更新的重要性;定期的開展農業知識培訓活動,使農村勞動者能夠掌握更多的農業知識,可以科學的、合理的進行農業種植;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農業專家講座活動,以便系統的講解農作物種植技術、病蟲害治療方法等,如此可以使農村勞動者的農業生產技術增強等[4]。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或培訓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農村勞動者的整體水平,使其更加科學、合理的進行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結語
從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來看,農業經濟發展處于弱勢地位,存在較多問題,如農業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業資源態勢不佳等,致使其向際發展的步伐比較緩慢。針對此種情況,筆者建議通過科技創新, 迎合市場需要、優化產業結構, 因地制宜、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等途徑來改變農業經濟發展現狀,那么農村經濟將在新形勢下良好發展,逐漸向國際化邁進。所以,新形勢下有效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暴露的問題,可以促進農業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強,張萌,崔文艷等.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799-801.
[2]張鳳榮.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新農村(黑龍江),2016(6):30-30.
關鍵詞 立體農業;發展前景;主要栽培形式;遼寧瓦房店
中圖分類號 S34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128-01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農業不再是種植玉米、大豆的簡單種植業生產,而是發展到時間與空間的多元化生產,即立體農業生產;也不再是簡單的低效農業生產,而是發展到高效的農業生產。所謂立體農業,就是利用自然條件的時間和空間,運用間套復種等各種農業生產的手段,形成最大的生產效益的一種栽培形式??偨Y多年從事立體農業的實踐經驗,淺略剖析瓦房店市立體農業發展的前景與主要栽培形式[1-2]。
1 立體農業的發展前景
立體農業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產出率,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產量和經濟效益,比單一種植糧油作物增加產量1倍以上,增加經濟效益1倍以上,高者可達到幾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3-4]。在瓦房店市采取立體農業的栽培形式,比單一種植玉米作物增加收入7 500元/hm2以上,多者增加15萬元/hm2以上。
2 立體農業的主要栽培形式
立體農業的類型可劃分為具有層次感的空間立體農業和具有先后順序的時間立體農業。每個不同類型包含不同的栽培形式。
2.1 空間立體農業
空間立體農業栽培形式是指在同一塊地上利用不同空間,栽培多種作物的栽培形式。
2.1.1 辣根、玉米套種的立體農業栽培形式。此種栽培形式是利用辣根植株矮小、耐陰、前期生長量小及玉米喜光的特點,在正常栽培辣根的前提下套種玉米,既保證了辣根的正常生產,又額外獲得玉米的產量,而且玉米的產量也不低于常規生產的玉米產量??墒斋@辣根 15 t/hm2、玉米7 500 kg/hm2,產值共3.75萬元/hm2,比單一種植玉米增加效益2.25萬元/hm2。
2.1.2 辣根、玉米、菜葫蘆立體栽培形式。此種栽培形式中的辣根和玉米的種植形式與前面所提大體相同,增加了菜葫蘆的栽培。利用辣根、玉米前期生長量小的有利條件進行菜葫蘆生產,額外增加了菜葫蘆生產的效益。產值可達5.25萬元/hm2,比單一種植玉米增加效益3.75萬元/hm2。上述2種栽培形式中的玉米應選擇大穗型品種,以發揮其產量優勢。
2.2 時間立體農業
時間立體農業栽培形式是指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先后栽培同一種作物或多種作物的栽培形式。
2.2.1 保護地多茬生產。保護地多茬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打破了原來生產的季節界限,實現了周年生產或反季節生產。由開始的單一黃瓜生產向蔬菜多品種、多茬口生產發展。在保護地多茬生產中要注意作物類型和作物品種的多元化,注意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茬口,不斷創新栽培管理方法,實現提早上市,巧打時間差,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2.2.2 陸地時間立體農業。陸地時間立體栽培的主要形式有2茬或多茬復種。
(1)地膜覆蓋馬鈴薯下茬復種鮮食玉米的栽培模式。一是馬鈴薯栽培要點。選擇優質高產的品種,要選擇具有高產、抗逆性強的脫毒馬鈴薯品種,主要有中薯1號、荷蘭3號等中、早熟品種。根據提早上市和均衡上市的原則,選擇幾個不同生育期的品種同期播種,或選擇1個品種分期播種。下茬鮮食玉米選用中糯1號、香糯1號。要想獲得較高的產量,就必須打破常規的栽培方法。采取深種橫向覆膜的方法。覆土厚度在12 cm左右,地膜采取橫向覆蓋。深種可在早期低溫條件下形式成薯塊,薯塊生長發育的時間長,有利于形成大薯塊,提高產量。一般產量在45.0~52.5 t/hm2,高者可達60~75 t/hm2,常規栽培只能達到30 t/hm2。采取單壟種植橫向覆膜,可增大膜下空間,有利于提高地溫,促進幼苗生長,也有利于膜下澆水。播種時間在3月中下旬,保苗在6.0萬~6.9萬株/hm2。二是下茬鮮食玉米的栽培要點。上茬馬鈴薯收獲后及時播種鮮食玉米。一般播種期在6月末至7月初,保苗4.05萬~4.35萬株/hm2。下茬鮮食玉米種植不能過密,以防穗小價低。播種時施三元素復合肥300 kg/hm2??茖W施肥,馬鈴薯是喜肥作物,而且需鉀量較大。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配合施用生物肥。施用優質有機肥37.5~45.0 t/hm2,三元復合肥600~750 kg/hm2,硫酸鉀300~450 kg/hm2,尿素75 kg/hm2。也可以施用馬鈴薯專用肥(總含量65%)1 500~2 250 kg/hm2。有條件的地區可增施生物鉀肥112.5 kg/hm2。
(2)地膜覆蓋2茬復種鮮食玉米的栽培模式。一是上茬鮮食玉米的栽培要點。鮮食玉米應選擇以粘玉米為主。上茬品種可選用金星糯和掖單20;采用單壟種植或大壟雙行種植。無論是哪種種植形式,保苗在4.05萬~4.35萬株/hm2。播種后覆土時要使播種溝形成“V”形,以便在覆膜后形成一定的空間,以利于幼苗生長。播種時間為3月中下旬,可采用不同生育期的品種同期播種,或同一品種錯期播種,實現均衡上市??茖W施肥,施用有機肥30.0~37.5 t/hm2,三元素復合肥450~600 kg/hm2,有機肥在整地時撒施,化肥在播種時施入。當幼苗長至大部分葉片接觸膜面時,要及時破膜引苗,以防燒苗。待幼苗出膜后煉苗3~4 d,葉色由黃轉綠,再進行定苗。二是下茬鮮食玉米的栽培要點。下茬玉米品種要選用中糯1號和香糯1號。下茬鮮食玉米要在上茬收獲后及時播種。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可采取復種的方式。若上茬收獲較晚,可在6月下旬在前茬的壟肩上進行套種。播種時株距與前茬相同,保苗4.05萬~4.35萬株/hm2。施三元素復合肥300 kg/hm2。
3 參考文獻
[1] 秦紹云.對重慶市云陽縣發展立體農業的思考[J].吉林農業:學術版,2012(7):5.
[2] 葉永紅,熊小利.渝北蠶區立體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的探討[J].蠶學通訊,2010(3):52-53.
[關鍵詞] 低碳農業 必然性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F30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4-0049-01
低碳農業是當今國際上有關低碳經濟研究的主要領域,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農業大國更不可忽視農業發展對于我國整體經濟模式的作用。
一、我國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性
1.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是我國農業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傳統農業中粗放式生產方式破壞生態環境,生態問題突出,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在我國,由于過去多年粗放式的掠奪性開發,致使水土流失太快、土壤沙漠化、森林草原退化現象嚴重;草地資源退化、沙漠化、鹽堿化不斷蔓延;天然林面積大量減少,林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等生態功能不斷下降,這些都迫切要求我國農業生產發展方式急需轉變,切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其次,嚴格執行相關規定,有利于保護農業生態系統,以低碳農業經濟為中心,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預防環境污染的形成,要積極利用資源,追求可持續利用的循環模式。要摒棄傳統農業中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實施低碳化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我國農村存在著大量不合理的經營方式,特別在使用化肥、農藥、添加劑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造成水、土的富營養化以及動植物的品質質量下降。這些因素都要求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必須走低碳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2.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是提高農業現代化生產效益的必然要求
我國傳統農業現代化科技含量低,生產方式落后,綜合生產效益差。大力發展低碳農業,努力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低碳化轉變,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生態和社會綜合效益,大力提升農業現代化綜合生產水平。首先,低碳農業生產方式能加速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減少農業生產要素投入,提高能源、土地等要素的利用率,從而能有效從根本上減少農業源溫室氣體的產生,有效治理農業源污染,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凸顯農業生態效益。其次,在低碳化農業生產方式中,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勞動的綜合生產率以及資源的循環利用率都能得到有效提高,從而能夠有效實現農業生產的節能減排降耗,以此促進農業生產綜合經濟效益的有效提高。再次,農業生產方式低碳化轉變不僅能夠有效滿足人們對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借助低碳化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生態措施,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安全水平、品質水平,同時增強農產品生產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
3.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是破解農業內涵式發展困境的必由之路
我國傳統農業發展方式比較粗放。在粗放型發展方式下,農業產出主要依靠土地、勞動等生產要素數量投入的增加獲得,而不是依靠農業生產要素投入效率的提高來實現。生態農業是目前農業生產的發展趨勢,它是生態學和經濟學的結合,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建立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在生態農業的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國植物覆蓋面積,在預防水土流失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土地的沙漠化,充分保護了我國的后備土地資源,也有效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農業的生產率,也建立了低碳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保證了農業發展的經濟效益。我國現代農業生產必須轉變發展方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在內涵式農業生產發展方式中,農業產出的獲得將主要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創新管理方法來實現,主要依靠減少生產要素投入,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來實現,是一種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式。這就要求努力改變以前低效率的資源利用方式,努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改變以往農業發展單純依賴資源大量投入的粗放型發展思路,努力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不斷破解資源和環境的約束壓力問題,走內涵式農業生產發展之路,從而切實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低碳化轉變。
二、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實施策略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低碳化轉變必須走一條投入成本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低、產出效益高的現代化農業發展之路。
1.提升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理念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低碳化轉變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大力強化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理念。首先,要樹正確的現代農業發展觀。農業的發展是一種全面的發展、科學的發展和可持續的發展。其次,要走正確的現代農業發展路?,F代農業發展要在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之上,努力探索出一條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效益高的現代低碳農業經濟發展之路。再次,要做正確的現代農業發展大事?,F代農業的發展就是要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型農業、資源節約型農業,充分利用好農業資源,降低農業能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避免以前農業發展的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
2.優化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結構
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低碳化轉變必須建立和優化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結構。第一,要建立農業低碳生產結構。其中主要包括要科學核定單位面積草場的載畜量,建立合理的畜群結構;要種養結合,建立合理的用地結構;要統籌規劃,強化農村工業科學布局,建立合理的農村工業結構。第二,要建立農業生產低碳能源結構。在農村要努力開發和利用新型能源,以此大力減輕對傳統的石化能源的依賴。第三,要建立農業生產低碳技術結構。大力發展高效集約化農業、有機化農業、無公害低排放綠色農業。
3.創新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模式
第一,全力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我國目前人口眾多,農業生產效益低土地資源沒有得到較好的利用,污染也相當的嚴重,人口在不斷的增加土地資源卻是沒有變的,要想在這有限的資源里來養活眾多的人口,就必須轉變農業經濟的發展方式,只有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體系,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循環農業經濟主要是節約資源、良好環境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這是發展農業經濟的必然需要,同時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共贏。
第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經濟。生態農業就是生態學和經濟學的結合,利用先進的農業技術進行生產,將各種生產技術結合起來,最終建立人類生產和自然環境共同發展的生產體系。合理開發利用生態發展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好自然環境,控制一些不合理的開發活動,并做到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可用資源,減少裸地面積,大量生產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增加農產品出口。
第三,深入發展有機農業經濟。有機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有機農業強調以有機物質自我循環為基礎,在遵循自然規律以及生態學和生態環境系統運行規律基礎上,避免在生產中使用農藥、化肥、添加劑等化學合成物;主張建立作物輪作體系,強化秸稈還田、施用動物糞肥等土壤培肥措施,以此保持農業生產的低碳、環保、可持續化。
總之,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低碳化轉變是我國農業進一步現代化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有著充分的外在必然性。為此,在大力推進我國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過程中,必須努力提升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理念、大力優化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結構、全力創新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以此有效形成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低碳化轉變的長效機制,從而切實促進和深入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現代化、可持續化發展。
參考文獻
一、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目前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抗風險能力低。由于國家現行的農業保險政策扶持對象是原承包戶,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享受不到扶持優惠政策,相當部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沒有辦理保險,遇到自然災害、市場風險往往出現虧損,抗風險能力低。據調查,2013年種植煙葉的部分大戶因受水災減產,出現經營嚴重虧損;種植花生的大部分大戶因市場價格回落呈現虧損局面。
(二)擴大生產規模融資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要擴大生產規模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無論是合作社或者是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都缺乏貸款抵押條件,往往因資金瓶頸阻礙了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進一步發展。
(三)設施農業用地存在困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經營、加工、倉儲等環節需要一定的配套設施,需要占用一定面積土地,但是大多數經營大戶承包的都是基本保護農田,國家的《基本農田保護法》、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法律法規政策都對設施農業用地提出了嚴格要求,需要當地政府和國土部門調整規劃解決設施農業用地問題。
(四)缺乏管理和技術型人才。目前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牽頭人,大多是一些農村能人和專業戶,多數屬于傳統農民,學歷不高,缺乏專業知識。直接影響到市場競爭力的提高,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
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
(一)大力培育發展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提高農戶生產經營的產業化水平。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是農業經營的基礎,因此,農民家庭經營是農業產業化最基本的經營模式。要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引導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村致富帶頭人,通過土地依法流轉等多種形式,擴大生產規模,培育更多的種養大戶,并在此基礎上成立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條件成熟的可申領工商企業營業執照,按照“生產有規模、產品有標牌、經營有場地、設施有配套、管理有制度”的要求,規范家庭農場的發展。
(二)完善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分散的農戶按照產業鏈、產品和品牌組建專業合作社,興辦生產、加工、銷售等不同類型的合作組織,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農村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農技推廣等耗費人力、財力較大的涉農項目,更加適合由合作社承擔。根據上級精神,在全縣選拔評選出一些農民合作社作為五星級合作社創建對象,按照經營高效、硬件完備、帶動有力、服務統一、運行規范五星級標準進行培育發展。提高辦社質量,加強規范運作,嚴格建章建制。通過五星級合作社的引領,使全市合作社發展規范化,走向完善壯大,更加有效地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三)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它們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帶動作用。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積極為農戶提前、產中、產后服務,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促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升它們對農業產業化的帶動能量;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的準入和監管制度,遏制糧地“非糧化”、農地“非農化”現象。同時,還要建立、健全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比如,完善訂單農業,規范合同內容,明確責任權利,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真正實現保底收購;又如 ,支持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緊密型共同體等,讓農民真正得到實際的好處。
(四)加強對規模經營主體用地支持。面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施農業用地難問題,建議對流轉期限5年以上、流轉合同規范、規模經營面積6.67萬平方米以上的規模經營主體,在不影響耕作層恢復的前提下,允許其在流轉土地范圍內按流轉面積3‰~5‰比例的土地,建造生產需要的簡易倉(機)庫、生產管理用房、曬場等農業生產配套設施,不得改變用途。其用地視作農業生產用地,按農用地管理,經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由鄉鎮國土所協調用地選址,并到縣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備案。具體實施辦法由各區、縣(市)政府根據本意見精神制定。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標,專門用于經營規模大的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就地建設農產品加工等永久性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