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3 11:22:28
序論:在您撰寫低年級數學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認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努力激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現將自己的點滴體會淺談如下:
一、在游戲活動中,輕松自如的學習
游戲、玩樂,是兒童的天性。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適當的游戲活動,既有助于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內外的實踐也證明,科學的采用游戲教學將大有稗益。,我就經常在教學中采用做游戲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數字5的讀寫》時,授課前,設計“搶凳子”這一游戲來導入所學知識:5名學生圍著4張椅子繞圈,其他學生們唱歌,歌聲停下來后,學生們奮力搶屬于自己的座位,看誰的反應快。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直觀的建立了數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復習了上節課有關“4”的知識,又引發了學生們學習新課的興趣,一舉數得。
又如,教學“數的組成與分解”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參加游戲的小朋友頭戴數字卡,伴隨著“找呀找呀,找到一個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頭飾上的數能組成需要分解的數,就是一對好朋友。(如:2和7組成9;3和6組成9 中,“2”和“7”是一組好朋友,“3”和“6”是一組好朋友。)
學生們在感性直觀、輕松自如的游戲中,感知了抽象的數學的理念,其樂融融,教師又何樂而不為呢?
二、在數學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學習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習陶醉于數學情境之中,樂不思蜀。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師通過講故事、創設生活場景、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使學生置身于學習數學的氛圍中。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愛聽故事。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常把書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復習10以內的加減法”時,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題:小兔子的好朋友給他過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處,一大早就趕來了。他帶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給小兔子???,隔老遠,他就喊起來了,“小兔,小兔,快開門,你看我給你送什么來了?”小兔子早就聞到蜂蜜的甜味了,她趕忙迎出來,“謝謝、謝謝,快屋里坐吧!”不一會兒,小花貓也來了,送給小兔5個蘋果,小猴也趕來了,他從果園里摘了6桃給她。小雞也趕來了,但她什么也沒送,還偷吃了3個蘋果,小兔子不高興了,請小朋友們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還有幾個蘋果?學生們聽完了這個栩栩如生的故事,學習積極性可高了,很快他們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結果:5+4=9 5-3=2教后,我又鼓勵學生用編小故事的方法,利用書上的圖片編故事,學習算術,學生們學得興高采烈,主動積極。
小學生低年級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往往難以掌握,但教師如能根據條件,因地制宜的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尤其利用多媒體圖、文、聲、像并茂這一優點,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把抽象的數學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將更有利于教學。低年級很多數學知識都適宜制成多媒體課件,如:口算、乘法口訣等口答類題目。具體細節就不一一再談了。另外教師還應努力拓展學生的眼界,促使學生主動的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思考數學問題,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例如我們可以在教室里設立“生活數學欄”,展示學生采集的生活數學題??傊@種在情境中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競賽中,緊張積極的學習
現行的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充分運用插圖等形式,把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接觸到的生活運用數學語言提出問題,諸如做飯買菜、做游戲、乘車、買東西、爬山、植樹等等素材就是從學生熟悉的家庭、學校、社會生活中提取出來的,極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些素材,讓低年級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學有趣味,學有收獲。如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教材中配有一張學生熟悉的校園學生活動圖,我利用多媒體放大這張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從這張圖中找出相應的角,并形成角的概念。對于農村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從房屋、家具、操場等實物中對角有一定的認識,因此圖畫中,教學樓的四角,足球場地角、教學樓匾上的直角很容易找到。其次,教師手中的三角板的直角也容易被學生找到,到此教師引導學生在圖畫中找出除直角外的角還有哪些,讓學生把隱藏在圖畫中的其他角也找出來,經過學生仔細觀察和一番交流,能找出剪刀、大表上的銳角和鈍角,連單杠雙杠、足球網等里面不易找出的角也能找出來。從學生熟知的直角再過渡到銳角、鈍角,符合學生從生活中認知的規律,又因為這些內容是從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來的,因此不但學生學習的興趣高,而且也容易讓學生形成抽象的角的概念。學完之后讓學生再到學校操場上找出各類的角,學生的興趣高漲,也檢驗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運用情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
二、運用農村學生的生活資源進行課堂教學
教材中的生活素材盡管很好,但有些素材農村學生接觸得少或者沒有接觸過,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可以變通教材的素材,大膽利用學生熟悉的農村生活素材進行數學教學。例如,學習表內乘法,我就利用農村現實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教學。像8的乘法口訣,我就以農村小畦種菜為例,一個小畦中,寬可以種八棵西紅柿,長可以種十棵西紅柿,讓學生畫出示意圖編寫8的乘法口訣。又如,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我用這樣的素材:菜園內有20個成熟的冬瓜,媽媽摘走了5個,還剩幾個?學習“長度單位”時,除了運用教材上的素材認識長度單位外,我還讓學生測量學校操場小樹之間的距離,單杠的長度和高度,小學生的身高,還讓學生到家里測量家里諸如玉米等糧食,大蔥等蔬菜的長度,還讓學生對文具、玩具、糧食蔬菜的長度,還有身高、旗桿、房屋等高度的比較,充分認識厘米、米等長度單位的不同,避免農村學生出現小明身高106米,房子高3厘米的常識性錯誤。
三、讓生活情境再現數學課堂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生活服務。運用農村低年級學生已有的農村生活經驗進行課堂教學,必然能夠激發農村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提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從生活中提出問題
數學教學是解決問題的,因此數學課堂教學要從疑問開始。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課來說,用從現實生活來的問題導入必然會讓他們學習興趣大增,解決問題的欲望增強,學習的注意力便會更集中,學習的效果也就會更好。學習“100以內加法和減法”中的“進位加法”,我用這樣的生活情境導入:“同學們,菜園里西紅柿熟了,小明家收了35千克西紅柿,小紅家收了27千克西紅柿,他們兩家共收了多少千克西紅柿呢?你能幫老師計算一下嗎?”又如,學習“100以內加法和減法”中的“退位減法”,我用這樣的生活情境導入:“同學們,小明的媽媽從集市上買了25只小雞,小紅的媽媽從集市上買了17只小雞,誰買的多?多幾只呢?您能幫他們算一算嗎?”再如,學習“100以內加法和減法”中的“連加連減”,我用學生熟知的游戲導入:同學們,彈琉璃球是我們最愛玩的游戲,小明、小紅、小麗三個小朋友玩完彈琉璃球游戲后,小明說:“我手里有12個琉璃球。”小紅說:“我手里的琉璃球比小明少3個。”小麗說:“我有15個琉璃球。”同學們你們能幫助他們算出他們三個共有多少琉璃球嗎?你能列出算式嗎?
(二)教學內容農村生活化
農村生活中包含了好多數學知識,深入挖掘農村低年級熟知的農村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結合點,有助于學生感受生活和數學的聯系。像上一個琉璃球的例子,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后,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內三人自由結合,自主進行實地演練,說出各自的琉璃球數進行驗算。
(三)練習生活化
學會數學知識是用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了數學知識,我在讓學生進行練習的時候絕不是讓學生只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而是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解決。如學習了“長度單位“,我讓學生回家測量家里的桌子沙發的長度,家庭成員的身高,估計家里房子的高度等,還讓學生說明自己是怎樣測量的,有沒有好的辦法等。這樣的作業既鍛煉了學生實際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觀察和思維能力。
四、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雖然適合農村低年級學生解決的實際問題不多,但我們要積極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感悟數學在現實的魅力。例如,學了“小數”的有關知識后,讓學生到集市上調查各種蔬菜的價格,用小數記錄下來,然后幫媽媽找到既便宜又新鮮的蔬菜,還要幫媽媽算好賬,做媽媽的好幫手。通過活動,學生不但復習了小數的寫法,還鞏固了小數比較方法;不但訓練了學生觀察能力,還訓練了學生比較能力和計算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勤快節約的習慣。
五、結語
1.1.生活情境,讓課堂更豐滿
創設精彩的生活情境就是數學教師根據教學需要,依據教材內容創設以形象為主題,富有感彩的具體情境,吸引學生主動探究數學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運用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獲得數學知識,在實踐中學會贊賞、分享、互助,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在生活中學數學。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教師拿出面值不同的錢幣讓學生認識,讓學生準確掌握各種錢幣之間的換算關系。教師創設生活情境,帶領學生去“寶貝商店”購物。學生一聽說購物,頓時興趣濃厚。教師在教室里設地攤,掛牌營業,學生自主購物,討價還價,在一付一找中學會了購物,小小的課堂成了自選商場。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了商品的價格,學會理財。
1.2.演示情境,讓學生更自信
生活中處處用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深入挖掘數學素材,創設演示情境,讓學生更自信。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感到數學真奇妙,從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如果你想買單價是25元的兒童童話,你會怎么付款啊?請聽要求:你必須一次把錢付清又不用收銀員找錢,該怎么付款,你有好辦法嗎?”大家在小組里用用學具紙錢演示后,討論得出最佳答案,小組代表發言。有的小組選擇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25,也有的小組直接選一個20和一個5元。學生想出了各種辦法,發展了智力。把數學問題與低年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讓學生知道學數學是有用途的,能用數學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2.營造互動氛圍,彰顯數學魅力
2.1.游戲情境,讓課堂魅力無限
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方式,是獲得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基本方式。低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游戲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減少疲勞,在玩中學數學知識,產生極大的興趣。興趣是人對有趣的事物給予優先注意,積極探索,并產生向往的心情。教師運用“互動工具”軟件進行數學游戲教學,給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創設了最佳情境,課堂不斷,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在教學《搭配衣服》時,教師用軟件出游戲規則:“狐貍小姐今天要去參加動物演唱會大賽,她想把自己打扮得最漂亮,衣柜里的實在是衣服太多了,怎樣搭配穿才能最漂亮呢?大家來幫狐貍小姐的忙吧?!苯處熃榻B課件,講解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用2種不同顏色搭配的方法。學生很快掌握了要領。教師出示:“狐貍小姐又拿出黃、黑2件上衣,紅、藍、綠3條褲子,能有幾種穿法?你們幫狐貍小姐迅速搭配一下吧,你認為哪種穿法最漂亮?”游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問題的逐漸深入,學生的興趣越來越濃,在游戲中學生得出了“先穿衣服再搭配褲子”或“先穿褲子再搭配衣服”的結論。游戲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最愛,盧梭認為,兒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學習,學習不脫離生活,不脫離游戲。這樣的數學學習才有趣、更易懂。注重游戲過程,關注低年級小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引導低年級小學生在玩玩、做做中體驗獲得數學知識的成功和快樂。
2.2.媒體情境,張揚學生個性
1.1賞識教育能夠讓低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樹立自信。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都有優點和長處,教師賞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會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一般教育低年級學生的方式是當其在數學學習有過錯的時候,明確指出,讓其改正,這樣不僅會降低低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時間長了還會使其感覺自己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因為在其幼小的心靈中,老師的夸獎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和鼓勵。而采用賞識教育的方式,通過耐心的講解,給其留足時間進行更正,最后給其表揚,從而讓學生產生“我可以”的自信,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動力。
1.2賞識教育能夠使低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到快樂。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真摯的愛與熱情的期望,可以使一個人獲得新的生命和動力。適當的夸獎是低年級學生快樂和進步的源泉,而且在學生學習數學出現錯誤后采用賞識教育,更能顯示其作用,比如共有十道題,但是學生只做對了其中一道,如果按照常規,老師肯定要對學生橫加指責,這會嚴重打消其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可能產生抵觸心理,如果采用另外一種方式:“你真不錯,這么難的題,很多學生都不會,你竟然還能做對一道”,這是在學生學習受挫的情況得到了夸獎,會使其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其能在快樂中自覺進行學習。
1.3賞識教育也可以使得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通過適當的夸獎,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建立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信任關系,學生有什么愿意跟老師說,這樣老師才能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動態,更能達到教育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和理解學生的目的。
2賞識教育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要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好賞識教育有如下幾種途徑:
2.1賞識教育亦不能缺少嚴格要求和批評教育。
對于賞識教育來說,并不是應用賞識教育就沒有批評,就要永遠的和藹可親,這里面也離不開嚴格要求。但是在傳統的教育方法中,一些老師將嚴格誤理解為嚴厲,對待學生態度野蠻,當學生有嚴重錯誤的時候,動則訓斥和責罵,甚至采用體罰的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完全站在嚴格與夸獎鼓勵的對立面,這種片面的過激化的行為只能讓學生產生抵觸、懼怕心理,不僅不會對其成長產生推動作用,甚至會使其幼小的心靈畸形發展。而賞識教育強調從正面對其進行鼓勵,在嚴格要求的同時給予其賞識和激勵,但這并不是說不管學生犯什么錯,都不給其批評,而是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根據情況給予一定的處分。但是作為一名教師,這里要明白,批評和處分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嚴重性,提升其自主鑒別能力,確保其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而不是背道而馳。這里要把握批評和嚴格的度,而且要少批評多鼓勵,要私下批評當眾表揚,要在批評過程中表現一種愛心和關懷,讓學生感覺老師批評,并不是討厭你,不是因為你是差學生,而是因為老師很喜歡你,很關心你。通過這種將批評、表揚和愛相互融合的教育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維護低年級學生脆弱的自尊心,充分激發其學習上的上進心,提高其融入集體和勤奮學習的熱情。
2.2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要時刻注意向學生表達一種科學的愛和真誠的愛。
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說沒有壞孩子,也沒有學習差的學生,不管對于哪種類型的學生,只要我們用愛的角度去尋找,肯定可以找到其具有的優點,就是其犯了錯誤,也能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從而用一種積極的觀點去激勵他,也才可以給學生的成長營造一種被接納、被支持、被關注和被理解的寬松氛圍。這種愛并不是無原則的遷就也不是縱容,其應是一種包含有信賴、嚴格要求、理解、熱愛、期望和尊重在內的情感,作為數學老師,也只有真正的認識到這種愛的內容和重要性,并不斷將其應用到學生中,才能將自己的事業融合到學生的教育中。
2.3賞識教育必須在講究分寸的前提下進行正面強化。
這主要是要求老師在表揚學生過程中要講究方法方式,不能一味的表揚或者事事表揚,要切實使得表揚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要做到如下三點:一是表揚不要太籠統。如果表揚比較空泛且沒有特指,會讓學生產生迷惑而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二是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增強學生的自信和相互之間的信任,這樣更能促使學生對老師恰當表揚的肯定。三是表揚不能太過虛假,要真實。這里所說的就是要讓學生發現,表揚并不是為了討好他們,其做的事情確實是應該得到表揚,其做了其他同齡學生不能辦到的事情。而刻意的夸獎學生,會在學生之間產生不良的影響,也會使得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四是表揚要有度。這里所說的度就是表揚不能太過泛濫,不要學生做任何事情就給其表揚,要引導學生在不斷探索中逐步體驗到被獎勵的快樂,而關鍵就是學生要取得值得肯定的成績。
3結語
(一)數學閱讀的意義。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字化、數學化,人們只有語文閱讀能力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以及未來社會要求,取而代之的將是以語文閱讀能力為基礎,包括數學閱讀能力,科技閱讀能力,外語閱讀能力在內的綜合閱讀能力。
(二)數學閱讀的內容。
數學已成了所有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等領域的工具和語言。數學閱讀過程同一般閱讀過程基本是一樣的,也是一個完整的心理活動和信息載體吸納加工的過程,包括語言符號的感知和閱讀,閱讀材料的理解和記憶,新概念的同化和順應等心理活動因素,數學閱讀主要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語言轉換能力、概括聯想能力、直覺創新能力和有效猜測能力。這樣學生在閱讀中依據一定的個人體驗還和一定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為基礎,通過感悟、猜想合情合理發掘等直覺的認識活動,理解活動與發現活動,對要解決的問題從邏輯意義上的認同過渡到心理意義上的認同,進而超越已有的數學思想方法,逐漸形成一定的直覺思維能力。
(三)數學閱讀的作用。
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和知識、技術不斷更新的內在要求,是新形勢下貫徹落實教育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新課標——《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數學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在小學生的數學學習中,適當運用閱讀方法,有利于克服學習中的依賴性、增強獨立性;有利于規范學生語言,加深其對數學解題方法和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體現終身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也有利于溝通不同學科的學習,使學習方法具有更普遍的指導意義,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二、低年級數學閱讀的現狀
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一個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肯定是一個潛在
的“差生”。目前低年級數學閱讀還未被引起足夠的重視,數學閱讀的現狀令人堪憂。
(一)數學閱讀還未被學生所接受。
只有語文才閱讀的觀念根深蒂固,大多數低年級小學生幾乎不懂什么事數學閱讀,也不會閱讀,因此,根本不把數學閱讀當做一回事。大部分學生覺得數學枯燥,沒有什么可閱讀的。一次上數學課時,老師提出先預習一下課文或自己看一會兒書,此時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拿出童話、故事等別的讀物,只有極個別孩子會認真看一些數學。
(二)閱讀不認真成為做錯題的主要原因。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體會到,考試中凡是錯題,80以上的學生缺乏閱讀,沒有通過閱讀來理解好題意。往往丟三落四,問非所答,問其原因回答是“看錯了”,沒有把題目讀仔細。從而,導致認真閱讀與潦草閱讀的學生間成績的差異。
(三)缺乏最基本的數學常識。
在華羅庚、祖沖之、劉徽、陳景潤等名字中,你認為有幾位是數學家。[3]A、一B、二C、三D、四,近80%的學生選擇D。因為陳景潤在數學書中出現的極少,所以學生認為他不是數學家,缺乏閱讀導致學生連最基本的數學常識都不懂。
(四)數學教材經常被遺棄。
不論是公開課還是隨堂課,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教師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循循善誘,課上得非常精彩,然而在上課時要求學生看教材的時候很少,有的甚至一學期下來,學生未好好地閱讀過自己的數學課本,對其中的概念、例題出自何處一概不知、不了解。存在這種情況的原因,除了數學閱讀被長期忽視外,學校、學生和教師普遍對數學閱讀的認識存在有一定的誤區,對數學閱讀的興趣不大,對學生的數學閱讀培養不到位。數學歷來被認為是一門“難學”的學科,由于“難學”導致了學生的苦惱而厭學、不學甚至棄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端正教學的指導思想,即教學的重點放在“學”上。目前,捕捉數學閱讀的痕跡很難,對于數學的課內外閱讀指導和讀物也少之甚少,某種情況下學生對于數學試卷的閱讀理解的能力直接影響到了考試結果。因此,不管要學生的成績,還是要學生的素質,都離不開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培養。
三、引導學生重視數學閱讀的幾點思考
數學閱讀和語文閱讀是有很大區別的。語文閱讀重整體,數學閱讀重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正確引導小學生重視數學閱讀,講清閱讀意義,明確閱讀目的,向閱讀語文一樣,漸漸養成喜歡數學閱讀的良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數學閱讀的興趣和意識。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意識是一種具有明確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覺的心理活動,只有當學生具有了數學閱讀的興趣和意識,才能自覺地去閱讀,快樂地去閱讀,持之以恒地去閱讀。長期以來,很大一部分人對數學的理解存在片面認識,認為學好數學關鍵在于定義、法則和各種題型的反復練習,閱讀不閱讀一個樣。這種缺乏數學閱讀的意識,殊不知對數學的理解首先源于對題意的理解。因此,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培養其數學閱讀的興趣和意識非常重要。
(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一種行為如能成為習慣,就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3年級以下的學生仍處于習慣養成期,要使數學閱讀成為習慣,必須從一年級甚至幼兒抓起,要經過長時間反復訓練,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做表率。教師堅持閱讀,會直接影響學生并使之效仿。因此,教師首先從自身做起,認真閱讀課本、大綱、有關的課外讀物,既充實自己,又能感染學生。多鼓勵。好習慣是夸出來的,教師要堅持不懈地指導閱讀,并在此過程中,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贊賞,常常體驗到閱讀與成功的聯系。擠時間。不管課程有多緊,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指導閱讀、進行閱讀,久而久之,必成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有心人,堅持不懈,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指導學生進行正確數學閱讀。
數學語言和數學符號比較嚴謹、抽象,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需要進行方法的指導。常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若讓學生對數學閱讀感興趣,并喜歡數學閱讀,必須首先讓學生知道和掌握數學閱讀方法和技巧。在教學實踐中常見于以下幾種:
1、課堂預習性閱讀。
課前預習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環節。正確的課前預習,有助于加深對閱讀內容的認識和理解,能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讓學生帶著預習中的疑問和不懂的問題聽課,往往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前預習離不開閱讀,教師要事前讓學生明確預習的重點、要求和范圍,以提高預習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必要的話還應設計相應的懸念或有趣練習題,使新舊知識不脫節,前后聯系緊密結合,促使學生主動預習。講新課之前,還要檢查預習的情況。上課時教師不用費勁,學生就能吃透和理解所學內容,并饒有興趣。
2、課堂提示性閱讀。
這種閱讀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對教材的理解能力,具體方法是教師要事先列好閱讀提綱,明確重點和問題,由學生按提綱的提示進行閱讀,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使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提示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為學習新知識、領會新內容和解決新問題做準備。提示性閱讀應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閱讀要由易到難。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探索解題思路的過程中,須逐漸加深,引導閱讀教材,使學生突破定勢、激活思維,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收到豁然開朗的效果。二是設置問題要合理。一定要從教學大綱、章節特點、教材性質和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不迷信、不盲從,鼓勵學生敢于發問,大膽質疑。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疑點,引導他們去閱讀教材中的關鍵部分。三是做好現場指導。對于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不當的閱讀方法,應及時給予指導和糾正,以提高閱讀效率。恰當地安排一個閱讀環節,能激發學生好奇、好問的探究心理,引發學生求知欲望。
3、課外延伸性閱讀。
【關鍵詞】小學
識字
教學策略
識字是小學生學習知識和認知世界的第一部曲,也是小學生進行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所以說識字教學是小學階段教學,尤其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靈活地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巧妙地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樂趣中識字,不斷地豐富學生對漢字的積累,從而提高小學生識字學習的課堂教學效果。我們作為一名從事基礎教育的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探索。
一、激發學生識字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原動力。正如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在識字課堂教學中,通過不斷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觀察發現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特點大多表現為:年齡比較小,好動、好玩,集中注意力持續的時間不長,天真活潑等。在一堂課40分鐘里面,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10分鐘,而其他的時間我們又不能讓它白白的浪費掉,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只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識字學習興趣,才能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要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首先得讓學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使他們在識字課堂上敢于暢所欲言,所以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在老式的教學方法中,我們教師總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一副十分嚴肅而威嚴的臉面,這就會自然而然給學生一種壓抑的情緒,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折,最終使課堂成了老師“自唱自演”的舞臺。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教師只有放下身段,采用和藹可親、面帶笑容的方式去親近、接觸學生,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受知識。與此同時,在上課時,老師可以適時的利用一些識字游戲來激發學生們的識字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這樣做同樣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使其在這種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孩子們的主動性、積極參與性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對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二、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識字的教學效果
利用有利于學生識字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直觀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來說就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教學方法。所謂直觀教學,即是利用教具作為感官傳遞物,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學生展示,達到提高學習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它通過運用真實事物標本、模型、圖片等為載體傳遞教學信息,進行具體的教學活動。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先利用實物、圖畫、活動、猜謎、幻燈等相關的直觀景象導入,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景中。這樣,不僅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為后面的識字學習作好鋪墊。如在教學生字“人、口”等字時,教師可以在講臺上面示范演示:雙腳跨開站著就表示是一個“人”字,把嘴張得大大的就表示是一個“口”字。通過直觀教學的示范演示,學生們對漢字的理解更加深刻,記得更牢。再如在教生字“葡、萄”時,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先在大屏幕上出現了一株茂盛的葡萄樹,樹上結了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生字寫在上面)。當我說:“誰愿意將這些香甜的葡萄帶回家呢?”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有幾個學生激動地離開座位來到講臺邊要求進行演示操作。通過一系列的優化教學手段,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識字教學的效果就得到了穩步的提高。
三、多鼓勵,有利于學生的識字效果
在校園里營造良好的美術氛圍,激發了小學低年級孩子們參與美術活動的激情。學校每年秋季舉行的校園藝術節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參與學生眾多,“我設計的藝術掛盤”、“可愛的拼貼”、“我喜歡的海底寵物”這些項目貼近學生生活。春季舉行的科技節中的“科幻畫大賽”、“科技小制作”、“我愛小發明”等項目,讓低年級的孩子有一個充分想象、展示自己才藝的機會,也給校園里帶來了濃濃的美育氛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才有好的學習效果。學習興趣很多時候并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教師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采用一系列的獎勵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小小的貼畫、可愛的書簽等都可以作為獎品,來激勵學生。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運用學過的繪畫知識技能,設計出有創意的作品,在教學安排上,要求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圖片,聯系周圍熟悉的氛圍和環境,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意識,從而也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完成創意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調整內容,多樣教學形式
教師針對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適度對內容進行調整,選擇孩子們喜愛的教學形式,可以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在低年級美術教學中,不能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范學生,應正確把握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的特點采取合理的啟發、引導,保持他們的童心、童趣。如在第一冊14課《像什么呢》教學時,將非常好看、生動形象的云朵引入課堂,有的像狗,有的像愛心、梅花鹿、地圖等,由于孩子們熟悉,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大膽想象,自由創作。課堂上教師的及時指導,孩子們把奇形怪狀的云朵與生活中熟悉的形象緊密聯系起來,展開想象,有的像地圖、像公雞、像梅花鹿、像小狗、像愛心……活躍了課堂氣氛,為后面的作業做了有效鋪墊。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臨畫”、“仿畫”為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缺乏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開發。如何讓低年級的孩子敞開心扉、大膽著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在一年級的《水墨游戲》一課教學設計時,我創設了孩子們散步的情境,如,經過草地、樹林、小河、山坡,結合不斷變化的天氣——下雨了、下雪了、電閃雷鳴,讓學生用枯、濕、濃、淡、粗、細、連、斷等形式的墨線去表現,還可以用變化的墨線去表現各種情緒。引導他們先從心理上握住墨筆,在想象的世界里暢游,在不經意的“涂鴉”中,會帶來神來之筆,起到意想不到的獨特效果。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年人的是不一樣的,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也不能以太規范的準則來評價學生,主要看所表現的作業和所參與的活動的態度和熱情,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