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8:20
序論:在您撰寫新生兒怎么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新生兒醫保辦理 孩子一出生,家長一定要記得先給孩子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給孩子取名,第二件事是給孩子戶口,第三件事是給孩子買醫療保險。
新生兒醫保必須回戶籍地辦理嗎
如果新生兒在出生后90天內申請醫療保險,新生兒的費用可以部分報銷。辦理新生兒醫??ê芎唵?,只需持父母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新生兒照片到當地街道社區申請即可。
新生兒醫療保險卡不必在戶口所在地辦理,根據新的醫療保險規定,取消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戶籍限制,也就是說,居住證持有人可以參加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并按照當地居民的相同標準支付費用,各級財政也將按照當地被保險居民的相同標準給予補貼。對無居住證的新生兒,可隨父母在居住地參保。
注意:如果異地申請新生兒醫療保險卡,新生兒父母需要持有居住證并在當地購買醫療保險。 新生兒醫保怎么辦理
1、為新生兒辦理入戶手續。只有在新生兒取得當地戶籍后,才有資格參加新生兒醫療保險;
2、到當地醫療保險服務點為新生兒辦理保險手續,并支付相應的費用。家長在辦理保險手續時,應向工作人員提供戶口簿、出生證明等材料的原件和復印件;
3、領到醫院門診診療的就診憑據。這一憑據包含《社??ā泛汀毒驮\記錄冊》;
4、領取住院醫療的就醫憑證。這個憑證是指《少兒住院基金醫療證》。
注意: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最好在孩子出生后三個月內為他申請新生兒醫療保險。這是因為你越早為你的孩子申請醫療保險,你就越早享受相應的優惠待遇。此外,新生兒的醫療保險待遇從出生之日開始享受。因此,父母可以在參保后報銷參保前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 新生兒醫??ń煌曩M多久能用
如果新生兒醫療保險卡在出生后3個月內支付,則可立即使用,出生后可報銷的醫療保險費用可享受報銷;如果在出生后3個月內完成,則可在支付后的下個月使用,以前的費用不予報銷。
此外,由于不同地方的醫療保險政策不同,不同地方規定的新生兒醫療保險卡可以立即享受不同的治療期限,實際上以當地的醫療保險政策為準。
關鍵詞:新生兒護理;母嬰皮膚接觸;早期
新生兒在分娩后會有體溫降低的現象出現,并且對于母乳的喂養也會有不成功現象的出現,因此這個時候新生兒的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曾有調查研究發現,對于新生兒進行早期母嬰皮膚的接觸能夠有效防止新生兒出現低體溫的現象,同時可以提高首次進行母乳喂養的成功率,然而對于母嬰皮膚的接觸應控制在較為合理的時間內[1]。本文通過對母嬰進行早期皮膚接觸對于新生兒的體溫以及首次母乳喂養成功率產生的影響進行探討,以促進母嬰早期皮膚接觸可以科學合理的在臨床得以推廣和應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婦產科進行分娩的孕婦中隨機抽取92例,孕婦均產下單胎兒。將產婦以及新生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類。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9.6歲,其中獲得大專及以上學歷的產婦有61例。約有82%的產婦曾經參加過過于母乳喂養活動的訓練,并且是非常支持用母乳進行喂養的。產婦的平均產次為1.4次,平均孕次為1.9次。將兩組中產婦一般資料里所有的指標進行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新生兒中,85%的新生兒沒有出現宮內窘迫的現象,73%的新生兒在出生之前沒有出現胎膜早破的現象。新生兒的平均胎齡是278.6天,平均體重是3371.6克,平均體溫為35.4℃。將所有新生兒的體征進行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于對照組中新生兒的護理 對新生兒實行常規性的護理。在其出生之后對呼吸道進行清理工作,斷臍帶并進行消毒和包扎。把新生兒放于輻射臺,溫度為28℃—30℃,使用溫水輕輕洗掉新生兒身上的血跡,并且用嬰兒的潤膚油擦掉胎脂,為新生兒注入維生素k1[2],并且按腳印,測量體重與身高,最后用嬰兒的毯子將嬰兒包裹好,將其放于嬰兒車里。
1.2.2 對觀察組中的新生兒進行護理 對于觀察組的新生兒,則除了常規護理之外,還要增加一些干預性的措施,這些措施要在產婦同意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產婦分娩之前要幫助產婦將內衣脫掉,在分娩之后產婦要以較為舒適輕松的仰臥姿勢將上衣解開。而新生兒經常規護理之后要,以俯臥的姿勢放于產婦敞開的胸前,將室內的溫度調成28℃左右。將新生兒的頭放于產婦的中間,臉則偏向于一側。新生兒的后背要覆蓋著嬰兒的毯子,與此同時,引導著產婦使用一只手將嬰兒的臀部托住,另一只手則要放在嬰兒的后背上以保護其安全。產婦與新生兒進行皮膚接觸的時間大約要持續一小時。在進行接觸的過程中,要多鼓勵產婦同新生兒進行一定的交流,包括對嬰兒輕聲的說話,呼喚新生兒的名字,撫摸以及親吻新生兒的頭部。后背等等。
1.3 療效標準
1.3.1 對新生兒的體溫進行觀察 對兩組新生兒在不同的時間段里的腋窩體溫進行測量和記錄。
1.3.2 對新生兒進行喂養的情況進行觀察 對新生兒首次進行母乳喂養的具體狀況進行評估,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個為護士或者產婦將新生兒包起來進行喂奶的時候新生兒的狀態怎么樣;第二個為新生兒接觸到產房的時候具體表現怎么樣;第三個是新生兒對于母乳進行吮吸的情況;第四個為新生兒對進行含接的具體姿勢與方法如何。進行評估時,每一項的最高分數為三分,最低分數為零分,總分若是大于八分則表示母乳進行喂養的情況為成功。
1.3.3 對嬰兒開始進行母乳喂養的時間以及整個吮吸持續的時間進行觀察和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文所得的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2.0統計學軟件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檢驗,以P
2.結果
由表3得知,觀察組中首次進行母乳喂養的成功率是94.44%,明顯優于對照組中的55.00%,兩組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由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在對新生兒的護理過程中增加母嬰早期皮膚接觸的環節可以有效的提升新生兒的體溫,優化母乳喂養的情況,提升首次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值得在臨床中大力的推廣。
參考文獻:
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江蘇省宿遷市223800
【摘 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生產的產婦180例,將其隨機分成2組,每組90例產婦,分別命名為A組和B組。2組產婦均給予產科常規護理,對A組產婦在此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對比2組產婦的護理效果。結果:A組產婦健康知識知曉率、護理技能掌握率高于B組產婦,且A組產婦風險問題發生率低于B組產婦。結論:健康教育在產科護理中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產婦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及新生兒護理技能,實現產婦產后的順利恢復,促進新生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 健康教育;產科護理;應用效果
在產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其主要的護理對象為產婦及其新生兒。由于很多產婦沒有分娩經驗,對于分娩的方式、在分娩前及分娩后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照顧新生兒等非常不了解,導致分娩的過程中存在著危險,在分娩后產婦身體恢復不佳,新生兒沒有得到有效照顧等問題。因此,對產婦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關鍵的。通過對產婦實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夠全面的了解分娩知識以及新生兒護理技能,有助于產婦順利的分娩及產后快速的恢復。因此,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主要針對于健康教育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臨床觀察,其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好產科護理工作,提高產婦護理的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生產的產婦180例,將其隨機分成2組,每組90例產婦,分別命名為A組和B組。A組產婦年齡在26歲到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3士1.4歲。B組產婦年齡在25歲到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1士1.2歲。
1.2方法
對2組產婦均進行產科常規護理,根據產婦產前的情況實施環境護理、胎兒日常檢查、產后產褥病預防護理、對新生兒進行護理等等,對A組產婦在此基礎上進行健康教育,具體的健康教育措施如下。
1.2.1產前健康教育
在產婦分娩前,護理人員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其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對產婦進行分娩知識教育。由于很多產婦為初產婦,沒有分娩經驗,對于分娩過程不了解,也不知采取怎么的分娩方式最為合適,護理人員可以為產婦介紹分娩的過程,并且通過對產婦各項身體指標的檢查,對分娩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議,以確保產婦順利的分娩[1]。
(2)指導產婦進行自我觀察。產婦在分娩前,會出現腹痛加劇、陰道流血等產前征兆,產婦應該注意自我觀察,當出現此種情況的時候,應該及時的告知護理人員,以提前做好準備。
1.2.2產后健康教育
在產婦分娩后,其主要的健康教育措施包括:
(1)飲食教育。在產后,產婦在飲食方面需要重點注意,產后的前幾天應該以流質食物為主,然后逐漸的過渡到普食。在飲食上需要注意營養的搭配,確保產婦產后能夠快速的攝取營養,以促進產婦產后的恢復。
(2)對產婦進行預防產褥病教育。產婦在產后容易出現產褥病,進而給產婦造成較大的傷害,影響到產婦日后的生活質量。因此,需要對產婦進行預防產褥病的教育,護理人員應該要求產婦注意保持下陰的干燥、清潔,勤換內褲,注意做好自我的防護等等。
1.2.3新生兒護理教育
很多產婦沒有照顧新生兒的經驗,不知如何進行新生兒護理。因此,護理人員還應該對產婦進行新生兒護理教育,確保產婦能夠快速的掌握新生兒護理技能,更好的照顧新生兒。首先,在對新生兒哺乳的過程中,產婦需要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確保新生兒的舒適。其次,做好對新生兒臍部的護理工作,要保證新生兒臍部的干燥和清潔,避免尿糞污染臍部,示范新生兒更換尿布的手法。再次,對新生兒的體溫進行觀察,如果出現異常,應該及時的告知護理人員,以便于及時的解決,確保新生兒的健康成長。
1.3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標準
對2組產婦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護理技能的掌握率以及風險問題的發生率進行對比。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在本次的臨床研究中,針對于A組產婦在產科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從結果上看,A組產婦健康知識知曉率、護理技能掌握率高于B組產婦,且A組產婦風險問題發生率低于B組產婦。A組產婦的護理效果明顯的優于B組產婦。在對產婦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其主要的健康教育內容有分娩知識教育、指導產婦進行自我觀察、飲食教育、預防產褥病教育、新生兒護理教育等等,通過采取如上的健康教育措施,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產婦對于健康知識的掌握率顯著的提高,并且快速的掌握了新生兒護理技能,實現了產婦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在產科臨床護理中,對產婦實施健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健康教育在產科臨床上值得廣泛性推廣。
我們醫院新生兒病房對住院的每個新生兒家長都進行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一般采取口頭講解、電話指導的方法,電話教育的內容如下:
1 指導家長正確面對疾病
新生兒病人有些來自產房,孩子一生下來就轉入兒科治療,對于年輕的父母來說表現為焦急、無助、不知所措.此時我們應該認真細致地護理孩子,講解有關護理孩子方面的知識,如新生兒的生理、病理、心理特點,疾病的原因、癥狀、治療、護理以及疾病的發展與轉歸等。使家長對孩子的疾病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積極配合孩子的治療和護理。
2 使家長理解檢查的必要性
孩子有病,為明確診斷,做一些檢查和化驗是必要的,但是有的家長“心疼”孩子,拒絕抽血、化驗等,以至于延誤治療,檢查前護士向家長詳細講解檢查和化驗的目的、意義、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
3 指導家長認識新生兒特有的生理現象
護士要告知家長什么是生理性體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是怎么回事,何為假月經,哪些屬于正常反射等,指導家長如何辨別正常和異?,F象,使家長護理孩子時充滿自信,避免驚慌失措。
4 指導家長如何對新生兒進行日常護理
新生兒的皮膚角化層較薄,表面缺乏溶菌酶,若稍護理不周到,即可擦爛感染,接觸孩子前要洗手,患感冒、腹瀉、皮膚感染者不要接觸孩子,喂奶時注意衛生,奶具用具定時消毒。新生兒衣著應柔軟寬大、舒適,尿布及時更換,做好臀部護理,防止紅臀,做好臍部、口腔護理,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洗澡時注意水溫,動作輕柔,防止水濺入眼、耳、口鼻中,及時擦干皮膚,撲爽身粉,多對孩子進行撫觸,促進孩子的正常發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6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334-02
新生兒科的健康教育對新生兒的康復起著延續性的推動作用,大多數新爸爸新媽媽,面對寶寶不知所措,缺乏新生兒護理知識,許多經驗是靠親屬的指點,并不科學。如何幫助新生兒從醫院過度到家庭的安全護理,我們進行了歸納和總結,并在臨床工作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法
1.1 語言教育 語言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一般采取個別交談,交談的內容根據家長的文化素質而定,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態度誠懇,善于舉例,使家長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長思想上高度重視,是要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1.2 文字圖畫教育 主要印發簡單易懂、圖文并茂的防病育兒的小冊子。如母乳喂養,新生兒沐浴、新生兒撫觸的彩色圖片,下面配以適合的文字說明;正常新生兒的護理常識、各種常見疾病的病因、防治、治療和護理知識等。
1.3 行為教育 主要是示范法,如指導一位母親進行母乳喂養,讓其他母親模仿學習。沐浴時讓親屬觀看,并講解沐浴的步驟和相關注意事項
1.4 入院宣教 接收患兒后,對病情做初步了解,然后向親屬發放防病育兒知識小冊子,介紹主管醫師,介紹科室的治療護理程序,告知親屬探視時間、電話咨詢時間及電話號碼、醫院規章制度、出院時注意事項,并指導母親如何保持泌乳。視孩子病情讓親屬了解各種檢查化驗知識,如血常規、大小便常規、肝功能和其他生化檢查等。對其進行醫學知識教育,講解一般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的規律,并給予安慰、鼓勵,使其信任我科醫生護士能治療并照顧好孩子。
1.5 住院期間宣教 親屬按制度每天15:00-16:00探視,護士先向他們發放住院收費一日清單。在探視前做好基礎護理,親屬看到自己的孩子整潔、舒適,就會增強對醫護人員的信賴,這對培養親屬的遵醫行為是很有幫助的。對每位親屬詢問孩子的病情都逐一解答,對一些懂醫學知識的親屬提出的詳細疑問要耐心解答。對于問的很籠統的親屬,以對比的形式展開講述孩子的整體情況。親屬對某些治療護理手段不理解,如孩子輸液已完而頭上仍有留置針時;用呼吸機全身插滿管道時,他們會覺得很痛苦,有的甚至要求撤走這些管道,對此情況從利弊兩方面分析,使他們認識到這些管道對孩子是利遠遠大于弊,自然接受。對收費有疑問的逐一解釋。
1.6 出院指導 進入新生兒科的孩子有的是剛出生,有的是父母剛帶了幾天就住院,親屬都缺乏護理經驗,擔心出院以后難以勝任角色,有些要求孩子多住幾天。根據這些情況出院時指導親屬如何護理嬰兒,疾病康復知識,出院帶藥,定期復查等。
2 健康教育內容
2.1 指導家長正確面對疾病 新生兒大多來自產房,也有部分來自外院轉入。孩子一生下來就轉入兒科治療,對于年輕的父母來說,表現為焦慮、無助、不知所措。此時,護士認真細致地護理孩子,講解有關護理孩子方面的知識,如新生兒的護理、病理、心理特點,疾病的原因、癥狀、治療、護理以及疾病與轉歸等,使家長對孩子的疾病有一全面、正確的認識,能理解及積極支持配合孩子的治療和護理。
2.2 指導家長正確觀察孩子的生命體征 新生兒各項功能發育不成熟,易發生呼吸暫停、青紫、嘔吐、腹脹、腹瀉、便秘、低溫和發熱等。護士從解剖、生理、免疫等方面向家長講解各系統的特點,觀察時應注意哪些變化,出現哪些情況視為異常,怎樣解決等。循環系統又有哪些特點,血液是怎樣分布的,正常心率是多少等一系列問題,使家長做到對疾病早發現、早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2.3 指導家長認識特有的生理現象 護士要告知家長什么是生理性體重下降,什么是生理性黃疸,乳腺腫大是怎么回事,何為假月經,哪些屬于正常反射等,指導家長如何辨別正常與異?,F象,使家長護理孩子時充滿自信,避免驚慌失措。
2.4 指導家長如何對新生兒進行日常護理 新生兒的皮膚特點:新生兒的皮膚角化層較薄,表面缺乏溶菌素,若稍有護理不周,即可擦爛、感染。接觸孩子要洗手,患感冒、腹瀉、皮膚感染者不要接觸孩子。喂養時注意衛生,奶具、用具應定時消毒。新生兒衣著應柔軟、寬大、舒適。尿布及時換,做好臀部護理,防止紅臀。做好臍部、口腔護理。室內空氣流通,溫濕度適宜,定期進行空氣消毒。洗澡時注意水溫,動作輕柔,防止水濺入眼、耳、口、鼻中,防止吸入,及時擦干皮膚,防止著涼。護士教會家長對孩子進行撫觸,以確保孩子出院后得到一個正確的護理,促進孩子的正常發育。
一、新生兒黃疸什么時候消退?
新生兒出生3~5天可出現黃疸,一般來說足月兒在2周內黃疽消退,早產兒在3周內黃疸消退。在此期間新生兒吃奶、睡眠反應均正常,這稱為生理性黃疸。如果黃疸存在的時間延長,超過以上所說的時間;或者黃疸出現得早,即在出生后1~2天內就出現,皮膚、鞏膜黃染明顯;或者黃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現,這就要考慮是病理性黃疸了。
二、新生兒是怎樣傳染上巨細胞病毒肝炎的?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肝炎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本病的病原是巨細胞病毒(CMV)。巨細胞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育齡婦女感染率約50%,多數為無癥狀的隱性感染。感染途徑有:①宮內感染即垂直傳播,當婦女懷孕時病毒通過胎盤經血流、淋巴循環或污染的羊水感染胎兒;②產時感染,經過產道傳播,因一些婦女的產道帶有病毒,這些病毒對婦女機體本身無害,但卻可污染產道分泌物,而且在妊娠期病毒排出率可以增高,胎兒經產道娩出時接觸到污染分泌物而致?。虎鄢錾蟾腥?,主要是護理人員的手、飛沫、用具、奶具、衣物等與患兒密切接觸,其中攜帶病毒的母親是最主要的原因。以上傳染方式中,以宮內感染為主要傳染途徑,可導致孕婦流產、早產、死胎。
三、新生兒巨細胞病毒肝炎有哪些臨床表現?
患有新生兒巨細胞病毒肝炎的胎兒出生后可出現低體重、黃疸持續不退、皮膚出現小疹子、呼吸困難、肺炎、肝脾腫大、肝功能損害、喂養困難、體重不增、小頭、智力低下、聽覺障礙、發育遲滯、癱瘓等表現。進行血液和尿液檢查就可明確診斷。
為探討新生兒心理需求,做好新生兒心理保健,對37例新生兒進行語言、目光注視、撫觸、音樂等情感交流,觀察新生兒面部表情變化、對周圍環境的適應、情緒的變化,吮奶及體格發育情況。結果對37例新生兒進行語言、目光注視、撫觸、音樂等情感交流,能增加新生兒愉快情緒,避免不愉快情緒產生。剛出生的新生兒有心理活動,新生兒在良好的環境刺激下,情緒反應、體格發育均好,良好的環境刺激有利于情商和智商的提高?,F將研究情況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1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阿氏評分1分鐘均9分及以上,5分鐘和10分鐘評分均為10分,出生體重均在3.0kg及以上。
方法:測試者通過統一標準培訓,寶寶父母參與,測試在病房進行,病房光線適宜、安靜,無干擾物,寶寶不餓。
標準:新生兒愉快情緒表現:呼吸、心跳平穩,“微笑面容”,睡眠好,睡眠時肌肉放松,醒著時肌力正常,握持力好,消化功能好。新生兒不愉快情緒:寶寶睡眠不穩,緊張面容,易激惹、易驚,肌肉緊張,易出現消化不良等。
結 果
31例哭鬧的新生兒測試者用手握住寶寶的手、用目光注視著新生兒的雙眼、用溫柔的聲音輕喚寶寶,30例新生兒在1分鐘內哭聲停止、情緒穩定。
30例易驚嚇的新生兒在睡眠時肢體抖動,測試者用手握住寶寶的手在胸前擁抱狀輕拍、輕喚寶寶,這樣增加了新生兒的安全感,30例新生兒肢體抖動立即停止,睡眠安穩。
37例新生兒在哺乳時,其母溫柔地注視寶寶,37例新生兒在吮奶時心跳、呼吸平穩,面部出現滿足的表情;37例新生兒出生周內在輕音樂環境中,其母、家屬和測試者等,經常和寶寶進行語言、目光的交流,皮膚撫摸,21例新生兒未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15例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不明顯;35例新生兒會出現“微笑面容”。
討 論
有文獻報道,大多數人認為新生兒不會說話,談何心理,其實語言并不是心理活動的惟一表現,人的心理是客觀世界在人腦中的主觀映像,腦是心理的器官,而客觀現實是產生心理的源泉,新生兒具有心理的器官-腦,并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而產生心理現象[1],因此,新生兒具有新生兒心理活動,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在照顧新生兒方面除了照顧孩子的生理需求,更應照顧孩子的心理需求,為以后新生兒智商、情商發育打下基礎。
新生兒的心理特點:具有多種感覺和記憶功能: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有聽覺,有人說話會向說話聲音的方向轉動身體,有和成人幾乎一樣的觸覺神經,新生兒的觸覺很靈敏,尤其是眼、口周、手掌、足底等部位,觸之即有反應,新生兒嗅覺特別發達,出生后即有對客觀發生視覺固定的能力,特別對人臉感興趣;母子相依;新生兒具有的情緒反應,情緒的狀態主要取決于需要的滿足和身體的健康狀況[2];本文31例哭鬧的新生兒測試者用手握住寶寶的手、用目光注視著新生兒的雙眼、用溫柔的聲音輕喚寶寶,30例新生兒1分鐘內哭聲停止、情緒穩定,30例易驚嚇的新生兒在睡眠時肢體抖動,測試者用手握住寶寶的手在胸前擁抱狀輕拍,這樣增加了新生兒的安全感,30例新生兒肢體抖動立即停止,睡眠安穩;新生兒哭鬧說明寶寶除了身體生理有需求,心理方面也有需求,抱起新生兒握住新生兒的手,用目光注視新生兒,用溫柔的聲音輕喚寶寶,從新生兒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綜合滿足了新生兒的心理需求,使新生兒出現愉快情緒。
有文獻報道,孕婦在保證充足營養與休息的條件下,對胎兒實施定期、定時和適宜的音樂刺激,可促進嬰兒的感覺神經和大腦皮層中樞的更快發展,使嬰幼兒智商發育得到提高[3]。音樂使新生兒的神經舒緩,消除緊張,使新生兒出現愉快情緒,增加新生兒的食欲,促進消化,利于新生兒生長發育。
綜上所述,新生兒有心理需求、心理活動;音樂有助于新生兒智商情商的發育;良好的刺激能促使新生兒神經系統和大腦發育,在新生兒生活環境應充滿溫柔美妙的輕音樂,新生兒護理人員包括其父母、家屬和醫護人員應注意做好新生兒的心理保健,經常為對新生兒撫觸尤其是雙手雙腳、和新生兒擁抱,并進行目光和語言交流,增加新生兒愉快情緒,避免不愉快情緒產生。
參考文獻
1 王樹莊.嬰幼兒心理和早期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