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8:19
序論:在您撰寫中小學輔導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考試焦慮;焦慮原因;心理輔導
一、考試焦慮的界定
考試焦慮是中小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它指的是由于面臨考試而產生的一種特征的心理反應,它是在應試情境刺激下,受個人的認知、評價、個性、特點等影響而產生的以對考試成敗的擔憂和情緒緊張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應狀態。有些學生一到考試就出現心慌意亂、情緒緊張、記憶卡殼等現象,考不出應有的水平,尤其是一些重大考試更是如此。這種現象就是考試焦慮,指的是由考試而引起的過分緊張不安、恐懼、擔憂、厭惡等情緒性心理狀態。
二、針對中小學生考試焦慮的心理教育輔導
分析引起中小學生考試焦慮的諸多因素,我們可以得出中小學生的考試焦慮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針對考試焦慮具體原因,可采用下列心理輔導方法克服考試焦慮。
(一)考試焦慮心理的認知嬌正
對于考試焦慮,認知矯正是一種重要的輔助途徑。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影響學生對考試的知覺和評價,使學生對考試獲得一種現實合理的態度,進而對“即將面對考試”這一情景產生一種控制感。教師要指導他們進行認知矯正,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優點,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從而對考試情景產生一種控制感、減輕考試焦慮。
第一,考試動機的調整。中學生對自我的認識經常是模糊而搖擺的,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源自內心的期望,還受家長、老師、社會等外在因素的制約。心理輔導的任務就是要幫助高焦慮的考生客觀、全面地了解自身能力與發展空間,理性聽取來自他人的意見,清晰而確定地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和“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第二,考試觀念的認知矯正??忌鷮荚嚜毺氐恼J知是多次考試經驗積累的結果,消極經驗會使考生形成對考試相關事物的片面認知,如“考試前不把所有的知識點看完,我肯定考砸”,當這種錯誤不為其意識所察覺,往往就成為焦慮的根源。認知矯正能幫學意識到自己的偏執,與非理性信念辯論并重構理性信念,從而緩解焦慮。通過一系列自我質問與反思,考生能將引發焦慮的部分因素清除,從而降低焦慮程度;第三,自我教導訓練與暗示。自我暗示是通過自己的認識、言語、思維等心理活動。在平時要注意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的性格。心中感到焦慮時,要會釋放,找自己的朋友、親人傾訴,或者大哭一場也未嘗不可。要會轉移,聽音樂、參加些勞動、去大自然散步等等,將注意力轉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久而久之就能逐漸形成自信、樂觀的性格。
(二)考試焦慮的行為矯正
中小學生考試焦慮心理的行為矯正包括學生自我放松練習和系統脫敏、幫助學生切實搞好應考復習和考前輔導等幾個方面。南非心理學家沃爾浦早期研究發現人在肌肉放松條件下的情緒狀態與焦慮狀態是互相對抗的,二者不能相容。一種狀態的出現必然抑制另一種狀態,這一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作“交互原理”。依據這一原理就可以通過誘發肌肉放松達到對緊張焦慮反應的抑制。放松練習和系統脫敏都是以這一原理為治療依據。放松訓練對克服考試焦慮有一定的療效,因此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放松。放松訓練是一套使人身體肌肉放松的練習。最正規、最易掌握的一種方法是“緊張――松弛漸進放松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局部一組一組的肌肉群的放松,循序漸進地擴及全身。這是一種既科學又適合個體掌握學習的方法,它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即使個別要領、動作不很準確也不影響放松的效果。它的放松順序是:手臂――頭――軀干――腿。當考試焦慮嚴重地影響著考生目前的準備狀態,這種專門的放松訓練非常有效。
其二,自我系統脫敏。系統脫敏綜合了好幾種獨立的方法,如放松、身體意識、思考與想象等。利用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癥焦慮的情景,并通過心理放松的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癥焦慮的目的。采用系統脫敏法對考試焦慮者進行行為矯正應包括三個步驟:建立考試焦慮等級層次,進行放松訓和要求考試焦慮者在放松的情況下按某一焦慮的等級層次進行脫敏治療。首先,要幫助學生搞好考前復習,加強學生的考前指導。許多中小學生產生考試焦慮的原因之一就是考前復習不充分,知識準備不足。對應試科目的學習沒有一定的把握,惟恐不會以致產生考試焦慮心理。因此,教師要教導他們平時要刻苦學習,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按各科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不要憑僥幸心理靠壓題取勝;其次,要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考前學習計劃,注意勞逸結合;再次,要加強對學生的考前指導,幫助他們提高應試技能,做好心理上、知識上、物品上的準備,對防治考試焦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對于克服考試焦慮,使學生發揮應有的水平,取得考試的成功也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加強考前集體和個別心理輔導
中小學應積極創造條件,聘請有關心理專家為學生進行集體心理輔導或做講座,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另外,學校應開展一些心理訓練活動,讓學生掌握解除焦慮的方法,降低或消除焦慮。最后,學校要給學生“松綁”,把學生從題海之中解放出來,推廣“愉快教育”,寓教于樂,這是預防和減輕學生考試焦慮的根本途徑。另外,通過個別輔導,可以幫助考生正確對待考試,正視自我,培養積極的心態,正確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以良好的心態迎接考試,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 潘根春.初中生考試焦慮心理的調查與思考.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1,(1):78-82.
[2] 秦安蘭.中學生考試焦慮內在成因及應對策略[J].中國學校衛生,2004,(4):105-107.
[3] 王少華.關于初中生考試焦慮情況的調查研究[J].教書育人,2001,(19).
[4] 汪小琴.中學生考試焦慮心理成因分析及其輔導策略[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1,(22):55-58.
[5] 楊小微.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國防教育出版社,2012.
【關鍵詞】課外輔導 英語學習 教育學
倒回幾十年前,課外輔導并不普遍。然而如今這類輔導機構不僅存在,而且還十分火爆,特別是英語輔導。可以說,在今天,補習班、家教的學習經歷,幾乎已經成了每一個學子的必備經歷。
1.現象成因
其實這種現象的出現原因是復雜的,從社會學角度這與經濟利益的驅動、社會流動的需求以及就業形勢的逼迫不無關系,但在教育學領域,則更有其深層次原因和值得思考之處。
1.1教育資源不均衡
為更快更好的培養出高質量的精英人才,我國政府制定了相應的教育培養模式,重點學校集中了優勢教育資源,重點班級更是其教育資源的精華所在。為使孩子成為重點學校里重點班級的一員,家長間的爭奪從未停止過。升學考分,英語這門學科,無論中考還是高考都有舉足輕重的分量,家長希望孩子從輔導中能學到更多的外語知識和答題技巧,從而增加一份進入重點的勝算。
我國的教育資源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傮w來看,農村教育資源貧乏,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城市的重點中小學,為了接納這些借讀生,學校里的班級被迫擴充人數,學生太多,教師便很難兼顧好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許多學生課堂上聽的云山霧罩,校外輔導便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成績好的孩子家長為了保住孩子的領先地位,也將孩子送到輔導班。
1.2教師觀念陳舊
很多教師認為“嚴師出高徒”。學校教師往往不太注重給予學生人性化的關懷,對學生進行無所顧忌地指責,學生因此會對老師產生反感情緒而影響該科目的學習成績。為找回課堂上失去的知識,不得不進行課外輔導。學校教師的另一陳舊觀念,便是成績是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往往會建議家長對孩子進行課外輔導,“補比不補強,多補比少補強”。布迪厄的場域理論認為,場域的特性之一就是集體成員之間的競爭性。家長聽了教師的建議,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班級這個場域里面取得優勢地位,送自己的孩子進行課外輔導也就不足為奇了。
1.3 考試制度不完善
我國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即是考試。考試是社會出現了強制性社會分工,特別是腦體分工之后的產物,主要是為了選拔出作為管理人員的腦力勞動者。然而,現今的考試制度卻已偏離這一初衷,成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科舉考試起源于隋唐,一直是我國選拔人才的相對最公平與主要的手段。如今,考試成績是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考試分數的高低體現著學生學習的好壞、能力的大小,決定著學生的升學。而有些模擬測試題目超出學生學習范圍的現象,更促使學生選擇課外輔導。也有的學生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而在課外輔導班那里提前學習了高年級的知識。可以說,現行的考試制度促進了課外輔導的迅猛發展。
2.家長影響
課外輔導,究其根源是以家長的行為為根本歸宿的,畢竟價格不菲的輔導費用源于家長的口袋,所以,學生家長的因素不容小覷。
2.1家長過度偏愛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向來都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度纸洝分姓f,“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孩子教育成功與否,家長承擔了較大的責任。有的家長把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使家長對孩子的智力教育十分關注。面臨全球化的大趨勢,家長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為國際化的人才,而國際化的前提即是國際化的語言:英語。同時,英語也是孩子以后升學、考試的重要科目,所以,不管家里有沒有條件,都要送孩子進輔導班,期待以此作為孩子考高分、上好大學的保障。課外輔導熱的直接推動力正是由此。
2.2家長過于繁忙
學生家長大體分為兩類:上班族和商人。上班族中普通職員工作時間規律,但沒有寒暑假,假期無人看管或是輔導功課,便會送孩子進行課外輔導;而經商的家長則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更不用說輔導功課了。出些錢送孩子去輔導班,既不影響自己打理生意,又可以讓孩子在專業的指導下學習,兩全其美。
2.3 家長文化貧乏
很多家長感慨自己文化匱乏,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轍。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經濟的時代,誰受的教育多、掌握的知識資源多,誰就更有可能、更有實力在社會等級體系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如今,許多中小學在寒暑假期間都留有大量的作業,這些作業的布置本意是好的,為使學生假期也能不荒廢學業,但無形中卻給學生造成很重的負擔,給部分家長也帶來一定的壓力。受其文化水平的限制,許多家長也難以解答學生不懂不會的問題。家長為了讓孩子保質保量地完成假期作業,對其進行不同形式的課外輔導便是很好的選擇。
中小學英語課外輔導熱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參加各類的課外輔導也已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延伸。社會需要它、家長需要它、教師學生亦需要它,它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新興事物,而它發展和繁榮的驅動力則是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逐利心態使然。中國的學生普遍埋首書本,很少關注社會與生活,在教師與家長的引導下,他們的唯一目標便是考得好分數,升入好學校,以期以后獲得好工作,有更好的發展。似乎考試早已成為實現成功的捷徑而令所有人都趨之若鶩。中國的中小學生的課外英語輔導何時能不以考試為導向,而切實以提高學生英語興趣和綜合水平為宗旨,那的確令人期待,也才是真正的英語學習輔導的王道!
參考文獻:
[1]成力,成云. 對“假期輔導班熱”的現狀分析及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2).
[2]王從慶.關于中小學生假期輔導班的社會學透視.當代教育科學,2005(20).
[3]王有升.補習教育:一類不可忽視的教育現象[J].上海教育科研, 1997, (6).
關鍵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輔導
隨著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頒布,更多的中小學校正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綱要》頒布以來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來看,不少專任教師簡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學科課程,仍不太了解它的特性,把握不準教學與輔導的要求和要領,出現了《綱要》所要求力戒的學科化教學、傳統化教學等不良傾向,未能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及其教學與輔導的基本特性和要求等問題,尚有必要進一步研究與宣傳。
一、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
1.1心理健康教育的醫學化
心理健康是每個學生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如果把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對少數學生的心理咨詢,心理疾病的治療,心理障礙的疏導,用治療取向代替預防、發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個別化、醫學化的傾向,就會忽略全體學生的身心發展。心理咨詢僅僅面向個別學生,它只是學校健康教育的一個方面,不能成為健康教育的全部內容。
1.2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化
因為缺乏心理健康知識,把學生表面的行為“上綱上線”到品行不良的高度,而忽視了行為背后潛藏的真正原因――學生的心理需求,所以只理解為是班主任和政教、團隊工作者的任務。誤將心理問題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代替心理教育。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形式和內容上,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單純地開設心理課,或開展心理咨詢,或進行心理測驗。首先,學校這方面工作者大多為半路出家,專業性不是很強,其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許多屬于非知識性的內容,需要通過活動、實踐、訓練等親身體驗的方式才能實現,而且心理課程只能解決一些共性的或一般性的問題,很難能解決個性的或特殊性的問題。常常因措施不當以致公開結果,人為分類,結果無意中傷害了學生,更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疾病。
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1教師的表率作用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的人格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質量。”教師完善的人格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并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有理想,有抱負,對事業兢兢業業,刻苦認真。有正氣,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行為等,體現出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學識廣博,思維敏捷,良好儀態,充沛精力,開朗性格,樂觀幽默,愉快的表情和文雅的風度,有較強的承受挫折能力,有較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與他人和睦相處,寬容友善等。教師的人格魅力悄悄打動學生的心,足以使學生心悅誠服,達到效仿療法的目的。對學生人格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2課堂的滲透作用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主要活動場所,學生在課堂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最多。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的主渠道。
2.2.1選擇恰當教學內容
強加給學生的心理教育是枯燥無力的,是很難被學生接受的。每一堂課所要“滲透”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是該堂課的教學素材中所蘊涵的,是份內的、自然的。例如通過介紹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如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做出巨大貢獻,我國勞動人民在商代就會制造出精美的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期就會冶鐵和煉鋼等古代的化學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在講純堿時,向學生介紹我國的化學家、制堿工業的先驅和奠基人侯德榜為打破外國技術壟斷,投入全部身心完成了氨堿法,并將其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公布與眾的高尚人格。通過“化學與社會發展”的教學,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與現代社會密切相關。從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到人造衛星上天,從現代海洋開發到合理利用資源,從現代化工業發展到人類環境的保護,從人的衣食住行到衛生保健,都離不開化學知識,從而使學生適時產生社會責任感。同時,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時機,向學生展示學習化學的價值。使學生明顯地感覺到,學好化學能夠培養科學情感和科學態度,提高科學實踐意識,優化思維品質,培養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知難而進勇于探索堅忍不拔的毅力。
2.2.2營造良好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是教學環境中無形的方面,是教師和學生共處于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可感的某種心理氣氛和情景,是教學過程中對師生產生“共振性”即整體傾向性的心理情緒。創設良好的育人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和理智感,培養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以平易近人的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落落大方的教姿融入學生的主體,體現出與學生的平等。善于觀察、了解學生,多賞識,少責備,多表揚鼓勵,樹立每位學生的威信,寬容學生,善待他們的錯誤。一次測驗中,有個基礎較好的學生做得很不好,該做的都沒有寫。在評講試卷時,其中有一道比較難的習題讓他講解,結果講的很好。我接著說:“試卷上其他部分做的都很好,如果這道題沒有錯的話不是更完美了嗎?”這種心理的溝通給了他很大的鼓舞,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一直保持優異的成績。
1.1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相似性
由于生活環境的單純,大部分中小學生產生的心理困擾都是相似的,家庭方面主要是與父母間的溝通問題,學校方面主要是人際交往與學習壓力等問題。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這些類似的問題困擾,把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困擾通過團體輔導加以疏導既可以降低學生單獨參與輔導的精神壓力也可以高效的對團體成員具有的心理困擾進行解決,能更有效率的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1.2中小學生思維的簡單性
中小學生相比于成年人思維更簡單、單純,并且樂于參加團體活動,這也使團體輔導的有效實施有了更多可能。在團體輔導開始后大部分兒童便能全身心投入到團體輔導中,并能積極踴躍參與其中,不帶有過多的戒備之心,這也是中小學生適宜做團體輔導的原因之一。
2.團體輔導的重要作用
中小學生生活在學校這樣一個環境中,不可必免的存在于團體生活中,而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有重要影響的。開展團體輔導不僅使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的機會增加,而且同伴的正向積極地感染力也能通過有效的團體輔導傳遞給彼此,使正能量在團體中得到關注。除此之外,團體輔導過程使學生產生共性,找到被人接納的感覺。在無人交流、或單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有問題困擾的學生本人會認為自己是怪異的與其他人不同的,因而情緒低落,自卑情緒很強烈。但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大家會發現每個人都存在類似或完全相同的困擾因素,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低落情緒,并能接受自己遇到的生活困擾,而積極面對并解決問題,避免了因不理解這些困擾只是正?,F象而自暴自棄的情況。在中小學生間同伴效應是很明顯的,同齡人間的交流更容易,提出的意見也更易于被接受,因此開展團體輔導增加了同齡人間的糾正與支持的可能性。讓完全受教師、家長教導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更多同齡人的建議,并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3.團體輔導時的注意事項
中小學生的團體輔導是很有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開展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對以下問題加以注意。
3.1團體心理輔導應圍繞相應的主題展開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把握好活動的主旨,并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活動。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活動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活動能否給學生啟示,使團體輔導真正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點。
3.2指導教師在團體輔導中角色的界定要清晰
指導教師在團體輔導過程中不是一個老師更不是一個心理治療師,要做一個傾聽者、指引者。傾聽同學們的困惑,然后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親自發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3.3要做好時間的分配
不可把前半程的活動堆積的很飽滿,而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后期活動戛然而止,同學們的看法與意見均未表達清晰團體輔導便結束了。團體輔導中最重要的環節便是學生的自我發現與醒悟過程,如果因為課程安排的不合理而達不到輔導效果,那么輔導就是無意義的,也會使學生誤解團體輔導的真正目的。
4.總結
不可諱言,當前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心理輔導室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心理輔導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學校在心理輔導室建設上投入不足,心理輔導人員待遇和培訓仍是久拖不決的“老大難 ”問題,以及缺乏適合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篩查、檢測的標準化測評工具等。有鑒于此,教育部在心理輔導室建設目標、功能定位、基本設置和管理規范等方面進行規定是必要的。在這里,我們把上述要求整合后劃分為心理輔導室建設的軟件要求和硬件要求。
《指南》中就中小學心理輔導室軟件建設而言,包括學生成長管理、心理輔導教師資質要求及心理輔導室的崗位規章制度等。第一,教育行政部門要明確規定按師生比配備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數量至少在1人以上;對他們的任職資格和培訓經歷應有要求,原則上須具備心理學或相關專業本科學歷,并將師資培訓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年度經費預算;對專職教師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納入統一的歸口,并規定統一的工作量和業績考核標準,各種待遇不低于班主任,保證每年接受規定學時的專業培訓或學術會議,并定期接受專業督導。第二,加強心理輔導室的制度建設,明確規章制度、工作規程、輔導程序、職業道德和倫理規范等,建立健全的心理輔導預約、咨詢、反饋、追蹤調查等規則,明確規定心理輔導室的服務群體、開放時間以及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每周需進行心理輔導的時數。第三,心理輔導室對心理輔導工作中的學生成長信息,如心理輔導面談記錄、熱線輔導記錄、網絡輔導記錄、心理危機信息及危機干預記錄、與家長溝通記錄、與教師溝通記錄、團體心理輔導記錄等,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加以規范和管理。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配備符合我國學校實際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能反映學生成長過程中心理困擾的、科學權威的心理測評系統和學生成長管理系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信息庫,動態監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為進一步開展心理輔導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建立學校心理輔導網頁,開展網絡心理健康輔導。
《指南》中就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硬件建設而言,包括場地建設、環境要求、基礎設施等。第一,學校心理輔導室應有專用場地,選址適當,本著安靜又方便尋找的原則,盡量避開集體活動區等熱鬧場所。心理輔導室的使用面積要與在校生人數相匹配;根據各校實際情況設置個體心理輔導區、團體心理輔導區、辦公來訪者接待區和心理測評區、自主自助活動區等,有些區域可以互相兼容,但不應少于3個區域。第二,心理輔導室的周圍環境應整潔、幽雅和清靜,室外張貼宣傳展板、歡迎圖標等;內部環境應溫馨、舒適,讓來訪者有足夠的安全感,特別是個別輔導等區域要保障私密性。第三,心理輔導室的設備分為基礎設備和心理學硬件設備。常用的基礎設備包括電腦、錄音筆、電話機、攝像設備、隔音設備等;心理學硬件設備的配備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避免使用對學生健康成長不利的設備。如,有的心理輔導室配備“宣泄人”工具,讓學生采用毆打“宣泄人”的方法調節情緒,這不利于學生學會適應性的情緒調節方法,應避免使用。
《指南》作為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對引導、規范、管理全國中小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區學校差別很大,就是同一地區城鄉之間學校差別也很大。為了確保《指南》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除了嚴格遵循《指南》中的共性問題與配置標準外,還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
第一,正確認識心理輔導室建設的重要性。心理輔導工作是連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的樞紐。一方面,只有具備良好的個案心理輔導經驗的教師,才可能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則這項工作很容易流于表面。另一方面,心理輔導過程有助于識別并及時發現潛在的心理危機,提供專業支持或及時轉介到??漆t院,把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向前移,減少危機事件出現的概率。如果缺少這樣的一個工作場所和接觸學生的機會,一些需要得到特殊幫助的學生就有可能逐步走向嚴重的心理危機通道。然而,目前有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心理輔導室建設的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團體輔導的功能,通過讓學生在真誠、安全和接納的團體氛圍中,感受來自同伴的關心和支持,在團體動力的影響下探索自我,發展適應的行為,重建理性的認知。
第二,宜采取多種多樣的心理輔導室的服務形式。在學校教育實踐中,由于心理輔導的專業性要求較高,有些學校根據自身實際,采取與校外的專業機構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個體心理輔導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個別輔導是心理輔導室最常見的工作形式,其優勢是能夠在較深的層面上提供個性化服務。團體或小組輔導,也是比較常用的形式,比較適合解決一些人際關系、新生適應或者學生具有相似問題的情況,其優勢在于同時面對多人,并且團體創造的實際人際接觸體驗,尤其適用于人際適應障礙類的主題。另外,推進自主自助、同伴互助、朋輩輔導對于心理輔導室建設也具有重要價值。如同伴互助、朋輩輔導對于解決學生的學習和適應問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朋輩之間更容易理解和共鳴;朋輩輔導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人際關系也是學生現實人際關系的一部分,擁有這樣一份相對融洽、親密的人際關系,本身就具有心理上的積極意義。
第三,心理輔導室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心理輔導室的場所、需要配備的設備、對環境的要求等,短期內就可以達到較高的普及率。然而,如果要真正發揮作用,一方面需要能夠提供專業的服務,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使學生愿意主動地使用心理輔導室的服務。更重要的,是要切實加強心理輔導室的軟件建設。這反映出我國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人員配備、功能定位、專業人員的個人發展空間考量,制度建設、軟件建設、評估制度、回訪制度以及倫理規范和使用規則等。這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系統工程,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就。
團體心理輔導開始于心理治療領域。這種依據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咨詢學背景的特殊方法因其獨特的方式和高效的功能,不僅被廣泛運用于心理治療,而且也被大力推廣到學校教育、社區工作和食業培訓中。團體心理輔導將成為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學校實現教育目標,增強育人功能。
一、關于團體心理輔導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含義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團體領導者運用團體動力的作用,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需要,依據基礎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理論的支持進行的不同層面和深度的心理輔導,以促進團體成員心理障礙的消除、問題的解決和個人的成長與發展。
與一般的團體活動不同,團體心理輔導是以心理障礙的消除和心理成長與發展為目標,有意識地組織起來的特殊的團體活動,需要一個領導者在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與成員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并善于運用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創設團體氛圍、覺察成員的心理變化、掌控成員間互動的方式等等,有效地帶領團體發展,促進成員成長。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
團體輔導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各種練習,設計不同的場面,帶動不同的感官,來觸發成員的各種感覺、情緒、思維和行動,吸引成員的參與,協助自我表達和探索,促進思考和領悟。這些練習包括:
紙筆練習:通過繪畫、完成句子、自我描述等反映內心世界,如自畫像、生命線等。
身體運動:體操、呼吸訓練、肌肉放松等。
接觸練習:成員間的身體接觸來增強彼此的信任和溝通。如信任跌倒、盲行等。
團體討論:通過言語溝通來進行自我表達和相互了解與反饋。如戴高帽、熱座等。
制作練習:通過單獨或合作進行手工制作,探索自我,加強溝通與協作。如搭紙塔等。
閱讀練習:閱讀一些書籍、畫報等視覺資料以引發思考和討論。
媒體應用:聽錄音、看錄像和攝像等活動。
角色扮演:用心理劇等方式來設計出類似真實生活內容和人物的環境,讓成員直接扮演其中的人物,以獲得感受、思考和領悟。
二、團體心理輔導在學校教育中的運用領域
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決定了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學校教育和學生工作,他在體驗式和互動式的活動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觸及學生的認知、情感,帶動學生的思考、體驗和行為改變。對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根據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和工作層面,一般在學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從以下幾個領域來進行。
(一)心理素質訓練
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面臨一系列的心理成長任務,比如如何認識和對待自己、如何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如何學習、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活、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等,需要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經驗的積累來完成。家庭教育的影響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往往有很大的隨機性,而學校教育是最主要的教育場所,可以運用一系列規范而科學的教育方法來對學生進行訓練。其中團體心理輔導在幫助學生探索自我、提高人際溝通的技巧、改善學習方法、學會自我管理、探索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有著獨特的效力。因而在中小學可以根據學生年齡和發展階段的要求來設計各種不同的心理素質訓練。
這些心理素質訓練包括:自我調適能力訓練,如自我認同、情緒調節、壓力管理;人際共同能力訓練,如傾聽、表達、共情、同理等能力的訓練;自我管理訓練,如自我規劃、時間管理、理財訓練;學習方法訓練,如了解自己的思維、記憶和氣質類型,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成長小組,如探索自己的情感模式,進行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訓練,個性調整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現代人健康的重要指標,它不僅與人們日常行為和個性特征密切相關,甚至很大程度地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是一個人生存質量、生活幸福、學業和事業成敗的重要前提。團體心理輔導在幫助維護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在學校進行心理健康的團體輔導主要包括兩大類:
一是成長性輔導:通過各種成長小組學會合情合理地對待自己,學會表達需要和自我滿足,增強自我價值感,提升自尊:發現內在沖突,處理消極情緒,增強自我接納,調整偏差認知,改善不良行為。
二是矯治性輔導:中小學中也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因為童年經歷和家庭環境等因素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尤其是到了中學階段,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比如“同一性危機”、人際關系障礙等,需要通過團體咨詢來改善。甚至有的學生還出現輕度的精神障礙,一些抑郁癥、強迫癥等神經癥和青春期常見的一些精神病也常有發生。在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通過團體咨詢來進行矯正和治療。
(三)特殊人群的行為矯治
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影響學生成長的各種因素復雜,難免使一些學生受到消極的影響,比如電子游戲成癮、網絡依賴等,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而學??梢葬槍@些特殊人群,在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改善特殊人群的心理和行為。比如:
“我是勤勞的蜘蛛”:網絡依賴團體輔導,教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游戲帶給我快樂還是憂慮”:游戲成癮團體輔導,幫助學生處理游戲成癮的情緒危機,并幫助他們學習如何選擇和控制玩電腦游戲的方法。
“我不用你們督促”:增強學習動機的團體輔導,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增強自覺學習的主動性,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和科學規劃內容等。
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根據其行為和心理特點,設置不同的輔導目標,運用不同的輔導策略和方式,在學生充分自主的情況下,從知、情、意、行等不同的方面同時引導學生,會收到特殊的效果。
(四)團隊建設
學校是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梁,也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的實驗場所。在學校學習依托團隊生活和學習,通過愛集體、愛學校到愛國家、愛社會,可以幫助學生滿足歸屬需要,從“小我”發展到“大我”,體驗社會價值,為將來的社會生活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如果忽略團隊建設,學生之間勾心斗角、惡性競爭,或孤僻自閉,抱小團,不僅會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必要的阻力,更會傷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為未來的生活埋下隱患。因此,團隊建設是學校學生工作的重
要環節。
團體心理輔導在形成良好的團隊氛圍,增強團體凝聚力方面有著突出的功效,把這種技術和方法大力推廣到各種團隊建設中,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寢室文化等。
三、合理運用團體心理輔導加強學校的育人功能
團體心理輔導在提高中小學育人功能中具有特殊作用,但在使用這種技術時需要合理運用,注重其科學性,并懂得使用時的條件,積極與其他育人方式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科學育人的目標。
(一)注重科學性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方式,帶領團體心理輔導的老師一定要經過不同程度的專業訓練,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工作需要和工作目標來進行不同層面的工作。如果不經過訓練,不知深淺,依葫蘆畫瓢,不僅不能帶來應有的效果,弄不好還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團體心理輔導與一般的團體活動相似,領導者會帶領團體成員進行很多游戲和練習(如前所述),但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游戲和練習具有特殊的含義,主要在于引導成員開放內心世界,不像課堂學習和一般的活動,不僅僅帶來成員認知上的思考,大多會觸及成員的內心情感,這些情緒情感多數是積極的,但也難免會引發一些人童年經歷中的不愉快的感受甚至觸發其創傷經歷。團體輔導還會引起成員間的情感互動,有友好也有沖突,因此,團體輔導的帶領者就要知道如何應對這類情況的發生,及時處理消極情緒,帶動和培養積極的情緒情感,避免由于活動的引發和成員的互動帶來成員的心理創傷,或在引發了成員記憶中的消極體驗后沒有適當的保護和處理而造成成員的二度創傷。所以,在學校大力推廣團體心理輔導的同時還須對帶領團體輔導的老師加強培訓,以確??茖W性。
(二)注意條件性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技術性較強的育人方法,運用時有一定的條件性,不具備條件會影響輔導效力甚至適得其反。運用團體心理輔導,需要一些設施和技術條件,因為團體心理輔導不是一般的團體活動,其目的是要營造安全的人際氛圍以打開成員的內心世界,觸動較深的情感體驗,因此,需要有相對封閉的、隔音狀況良好的、易于組織活動的場所(團體輔導室),然后一定要有經過不同程度專門培訓的老師來帶領,這是保證科學性的前提。
(三)注意與其他育人方法的有機結合
雖然團體心理輔導的作用大,用途廣,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可以完全代替傳統的育人方式,比如前面提到的德智體美勞的課堂教學方式和課外實踐鍛煉。只有在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科學的教育理念的正確指引下,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將這一心理輔導技術有機地結合到傳統教育中,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增強學校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自我成長小組中,往往需要成員進行自我探索,這就包括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等各種精神領域的內容,因而特別需要將教育方針和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進來,既有利于學生主動思考,又有利于教育方針的貫徹。真正起到輔助和增強育人功能的作用。
〔關鍵詞〕半結構式團體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6)14-0013-03
一、引言
團體輔導的應用開始于20世紀初, 隨著行為主義與人本主義心理學流派的興起, 團體輔導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發展。目前團體輔導已經廣泛應用于治療、教育、職業訓練等眾多領域,而學校開展團體輔導的實踐證明,團體輔導具有強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團體輔導主要通過體驗式的游戲與活動激發團體的力量,聚集團體的資源,從而達到影響學生的心理與行為、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并最終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實踐證明,團體心理輔導尤其適用于青少年,他們都處于相似的發展階段,有共同的發展課題和成長困擾,在成長過程中,對同伴的需求與依賴感日益增強,他們更關注同伴對自己的評價,更容易接受來自同齡人的建議[1]。
(一)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團體輔導
按照團體輔導結構化程度來劃分,大致可以分成兩種類型:結構式和非結構式團體輔導。 鐘志農[2]認為,所謂結構式的團體輔導, 一般表現為以問題為中心, 有明確目標導向, 有具體的討論主題, 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輔導主題,輔導進程有嚴密的組織環節; 所謂非結構式的班級團體輔導, 一般則表現為以活動或游戲為中心,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向,組織結構比較松散,由輔導教師根據學生現場的分享和感悟來靈活加以引導 。姚本先和伍新春[3]認為結構式團體是以某種核心主題為特征的團體,旨在幫助成員發展某種特殊的技巧,認識特定問題,如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壓力管理等,而非結構式團體則是松散且定義不明確的,只是為了“個人一般發展”的團體 。也有研究者認為結構式團體是指為了幫助成員在團體中學習與成長,輔導者事先做了充分的計劃和準備,根據團體所要實現的目標來設計相應活動程序和引導成員積極參與。非結構式團體是指不刻意安排有程序的固定活動,強調成員自主性的團體。可見, 這兩類團體輔導活動的主要區別在于目標和計劃(或組織結構)。
(二)問題:結構化還是非結構化?
結構式和非結構式團體輔導的定義不難理解,結構式和非結構式的團體輔導也各具優勢,結構式的團體輔導有一系列固定程序的團體活動,團體領導者的身份易于辨認,能夠有效降低團體成員的焦慮,聚焦特定問題。而非結構式的團體輔導雖然沒有固定的程序,但能減少團體成員的依賴性,促進自我挖掘和自我成長。
從團體輔導的文獻來看,一些研究者認為,結構式的團體輔導更適合兒童和青少年,而非結構式的團體輔導則更適合年齡較大,心智更為成熟的人。也有一些學者持有較為折中的觀點,如美國心理學家科瑞主張團體要有結構,但要把握一個尺度。缺乏結構會導致團體成員過度焦慮,結構太強則會導致團體成員的依賴。
在現實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中,一般以班級為單位,班級的人數約在40~60人的范圍內,屬于人數較多的團體輔導;且團體輔導在每個班級開展的次數也有限。在這種少課時、大班額的情況下,心理健康教師必須提供結構化的設計,而結構式團體心理輔導是最便于推廣與復制的團體心理輔導方式。但如果團體輔導太過于結構化,又會導致學生無法挖掘和運用自身的資源;如果讓學生充分的挖掘,采用非結構化的設計,難度大,對教師的要求高,也勢必消耗大量的時間,深入的分享和挖掘并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4]。
從學生的發展來看,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學生的思維不斷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創造性思考的需求不斷增強。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團體通常以一個班級為單位,主要是一種發展性的團體,團體輔導不僅要解決具體問題,也要促進個體的自我成長。結構化的設計固然易于操作,但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及其多元化的需求。
在課程改革和關注學生的背景下,究竟采用結構式還是非結構式團體輔導使心理健康教師陷入兩難困境。
二、嘗試:半結構式團體輔導
除了結構式和非結構式團體輔導的劃分,還存在一種中間類型,即半結構式團體輔導。于凱荔[5]研究了結構式與非結構式團體輔導對中專生自信心的作用,發現結構式團體與非結構式相結合的輔導方案效果顯著,其效果優于單一使用結構式團體輔導 。虞悅[6]采用半結構式的團體輔導方案(文中又稱之為部分結構式主題團體活動)探討心理資本,發現半結構式的團體輔導使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水平提升。其半結構式團體輔導有一定的主題,但也給予成員大量的自由互動空間,領導者配合成員的需要,依據團體動力的發展狀況及成員彼此的互相關系來推動團體進程及運作,主要涉及自我效能感、人際融洽、挫折體驗等內容 。張麗明等[7]探討半結構式團體心理輔導對惡性腫瘤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的影響,發現半結構式團體心理輔導可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 。譚永紅、陳潔和向貴平[8]探討了半結構式團體心理輔導對惡性腫瘤患者的影響,發現半結構式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明顯改善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情緒狀態和社會支持 。在他們所使用的半結構式團體輔導中,指導者努力聚焦于預設的討論議題,鼓勵參與者自發、積極的反應,不過多介入和引導,增加參與者的互動。
從文獻來看,存在半結構式團體輔導,且半結構式的團體輔導可以發揮其積極作用。而在這些文獻中,只是提到半結構式的團體輔導,但鮮有文獻對半結構式團體輔導進行界定;這些文獻強調了半結構式團體輔導的積極作用,但沒有明確提到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半結構式團體輔導及其效果?;谇懊嫣岬降慕Y構化與非結構化團體輔導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半結構式團體輔導兼具結構式和非結構式團體輔導的優勢,在弱化結構的同時關注個體成長與發展,可以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并結合文獻綜述與實踐經驗,初步界定半結構式團體輔導,探討其優勢。
三、探索:涵義和類型
結構式團體輔導強調結構,非結構式團體輔導忽略結構,而半結構式的團體輔導則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團體輔導形式,可以有明確的目標,但結構比較松散;也可以有嚴密的結構,但無明確的目標;還可以是具有不太嚴密的結構和近于明確的目標的形式等。半結構式團體輔導與結構式和非結構式團體輔導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三者是同一體系中的不同狀態。
根據前人的文獻對結構與非結構式團體輔導的劃分,主要依據目標和組織結構的有無,可以將半結構式團體輔導界定為具有一定目標和組織結構的團體輔導形式。根據這一界定,半結構式團體輔導又可以粗略分為完全目標型、完全結構型和中間型三種類型。
(一)目標型
此類半結構式團體輔導有明確的目標,但沒有嚴謹的結構。如讓參與者將行動聚焦于特定主題,指導者不做過多的干預、解釋,讓參與者自行挖掘資源,澄清價值,建構心理世界,指導者協助參與者達成活動目標,起支架作用。這種類型適用于高年級學生。
(二)結構型
此類半結構式團體輔導有明顯的結構,可以是預先設定好的活動環節,或是指導者建構的故事背景和情節(象征性的情境),但沒有明確的目標?;顒拥哪繕艘揽繀⑴c者自行挖掘,對整個活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從象征到現實,最后匯集成為活動的目標。這種類型適用于中高年級學生。
(三)中間型
此類半結構式團體輔導有一定的目標但比較模糊,有一定的計劃,但在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隨時更改計劃或結構。如指導者給出一個大致的主題,并引導參與者進行某些活動,參與者再根據這一大致的目標或主題去探索其他活動,既明確了參與者的方向,減少焦慮,又給出思考的空間,促進進一步的探索。這類半結構式團體輔導介于完全目標型和完全結構型半結構式團體輔導之間。這種類型適用于中低年級學生。
四、半結構式團體輔導優勢分析
通過文獻綜述和實踐總結,半結構式的團體輔導具有一些明顯的優勢,在客觀上適應了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也同時滿足了團體輔導指導者和參與者的實際需求,使團體輔導更具實效性,更進一步也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實效性。
(一)滿足了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少課時、大班額的客觀需要
采用結構化的團體輔導可以迅速推進活動,但過于結構化,容易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和機械化;采用非結構化的團體輔導則需要較多的次數才能達到效果;而使用半結構化團體輔導可以通過一兩次活動達到活動目標,并不是沒有結構,而是弱化“結構”,讓團體輔導更具吸引力和實效性。
(二)指導者更為機動靈活
在半結構式團體輔導中,指導者可以不直接拋出主題,避免空喊口號,也能根據團體的特點,建構符合他們心理世界的故事背景,讓團體成員在象征性的情境中自我探索,給參與者留下思考空間。參與者不需要過多介入、解釋和評論,讓成員更自由地思考。讓成員明白一個好的團輔活動并不是指導者說好就是好,而是有賴于成員自己的感悟與提升,使活動更好地發揮其效果。
(三)促進參與者自我探索
參與者在結構化的團體輔導中容易依賴,在非結構化的團體輔導中容易焦慮,而半結構化的團體輔導是在結構與非結構之間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強調參與者的自我探索與挖掘,解決參與者焦慮和依賴的矛盾。在半結構化的團體輔導中,既有一定的目標結構,有時結構和目標又不完全清晰,讓參與者有方向,但又需要自我探索,從而激發參與者的內在力量,促進心理成長,這與心理健康教育注重體驗的目標是一致的。
四、總結
半結構式的團體輔導具有適應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觀需求、讓指導者更為機動靈活的開展團輔活動、促進參與者的自我探索等優勢。平時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多以班級為單位,實則是團體輔導的變式,我們通常稱之為班級團體輔導,在班級團體輔導中也可進行半結構式班級團體輔導的嘗試。另外,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其心智的成熟程度不同,可選用不同程度的半結構化團體輔導活動,如何確定半結構化的程度,如何把握和實施等問題還有待探討。最后,半結構化團體輔導與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團體輔導的實施效果的比較研究基本空白,這些都是下一步可以進行探索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傅宏.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操作[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8-69.
[2]鐘志農.結構式班級團體輔導活動的目標設計[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7(7):37-39.
[3]姚本先,伍新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65.
[4]鐘志農.心育活動課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4(15):18-20.
[5]于凱荔.團體輔導對中專生自信心培養的應用研究[D]. 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2.
[6]虞悅.積極取向團體輔導對提升大學生心理資本及主觀幸福感的作用[D]. 金華:浙江師范大學, 2014.
[7]張麗明,楊娟,蔣利民,馬修敏,孫君重.以“半結構化團體心理輔導”對惡性腫瘤患者實施心理干預的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月刊,2013, 23(5):1035-1036.
[8]譚永紅,陳潔,向貴平. 小組心理干預對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1,33(2):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