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8:07
序論:在您撰寫農業產業發展趨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貴州納雍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1-0324-02
納雍縣地處貴州高原喀斯特地貌山區,農業基礎薄弱、農村人多地少,屬于幾不延的內陸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納雍縣創新發展機制,立足資源優勢,逐步發展特色產業,如草地生態畜牧業、特色經果林、高效特色蔬菜、高山生態有機茶、優勢中藥材等,探索出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納雍縣也由此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高山生態有機茶之鄉”。
1 發展現狀
近年來,納雍縣不斷創新發展模式,轉變發展理念,采取資金扶持、政策引導、技術服務等多種措施,建設發展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推動該縣特色農業產業化經營。
1.1 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增強
全縣已培育地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家,通過QS認證企業8家。在組織建設多元并舉的條件下,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企業與農戶建立了穩定的聯系,通過多種形式帶動生產基地建設,且特色基地不斷擴大,幫助農民融入農業產業化經營,極大促進了畜牧、經果林、茶葉、蔬菜等產業的發展。因此,不斷涌現的龍頭企業已經成為主要帶動力量。
1.2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全縣已注冊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15個,擁有成員3 825個,注冊資產23 411.47萬元。涵蓋多個行業,如蔬菜、茶葉、中藥材、糧食、畜牧經果等,形成了縣、鄉、村多級組織網絡,技術服務領域涉及種植、養殖、加工和銷售等各個方面。納雍縣農業特色產業化經營已經進入了提升層次、加快發展和重點突破的新階段。
1.3 產業特色優勢進一步凸顯
采取強有力措施,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和扶持力度,進一步塑造“高山生態有機茶”品牌,“貴茗翠劍”、“府茗香翠龍”、“康苠銀針”等茶葉產品多次獲得國際、國內大獎,“姑箐牌”、“府茗香牌”、“康苠牌”先后被評為“貴州省著名商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瑪瑙紅櫻桃”享譽省內外;沙包“布朗李”、“凹梳核桃”深受消費者青睞;納雍“糯谷豬”、“黑山羊”、“牛肉干”等產品銷售前景看好;反季節蔬菜、納雍辣椒、脫毒馬鈴薯、旱半夏等在省內外占有一席市場。具有納雍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品牌效應逐漸凸顯。
1.4 農村土地流轉進一步規范
全縣25個鄉鎮均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合理引導土地流轉面積8 053.33 hm2,其中家庭承包耕地流轉面積2 633.33 hm2,“四荒”土地流轉面積5 420 hm2,合同簽訂率達70%以上,為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土地支撐。
2 存在的問題
2.1 特色農業產業投入不足,產業基地標準化程度較低
納雍縣是國扶貧困縣,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地方財政相對困難,對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投入十分有限,特色產業名優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力度還不大,個別區域品種老化,商品性能差,嚴重影響特色農產品的產量和農業效益。此外,產品科技含量和檔次低,市場開拓能力不足。
2.2 特色農業產業鏈條較短,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較弱
農業龍頭企業雖有很大發展,但缺乏產品覆蓋面大、市場知名度高的大規模企業,總體表現為數量和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強,在帶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面的作用不顯著,“基地大、企業少,生產多、加工少”。龍頭企業總體規模偏小,尤其是重點龍頭企業數量較少,就馬鈴薯來說,種植面積達到3.33萬hm2,但是無加工龍頭企業,特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能力較弱,未實現農民收益最大化。
2.3 特色產品品牌培育不夠,企業與農戶間缺乏有效連接
特色農產品種植比較分散,集約化程度較低。農產品知名度較低,品牌效應不明顯。中介組織發展相對滯后,規模不大、覆蓋面較小、凝聚力較弱,沒有與廣大農戶建立起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農業生產大多仍處于分散經營狀態,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比較松散。
2.4 農業產業化發展機制不夠完善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機制方面還不夠完善,這是特色農業產業的薄弱環節。農村生產要素包括農、林、水和土地等,其經營權的市場化流轉機制滯后,有待改革,農業產業化領域在激活民間資本、吸引工商資本、促進農村金融改革等方面進展緩慢。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上多數仍屬于松散型,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較弱。
3 對策
3.1 加大項目扶持力度,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
納雍縣特色產業總體標準化、規?;潭容^低,影響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建議上級政府和部門加大項目扶持、擴大扶持補助范圍,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技術、新品種引進和集約化育苗,通過改造和擴大特色產業現有規模,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種植科技含量,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突出科技先導,著力提高農業科技水平。科技是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1-2]。要逐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廣體系和農業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加強農村科技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研發、引進、推廣和轉化力度。
3.2 加大龍頭企業資金投入,配套落實優惠政策
資金不足是農產品加工企業普遍存在的最大難題,化解資金瓶頸,必須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籌融資體系。建議省、市加大農產品貯藏保鮮庫及加工企業建設項目資金投入,整合捆綁使用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貼息等農業項目資金,重點扶持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積極協調和引導銀行和社會資金投入農產品加工業。簡化貸款抵押、擔保手續,降低評估費用,擴大授信額度,實行優惠利率。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已經出臺的扶持農業產業化的各項優惠政策,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著力營造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逐步形成精深加工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突出做強龍頭,著力提高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推進產業化關鍵是要引進、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大、輻射范圍廣、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按照“高水平、大規模、專業化、帶動強”的原則,采取政府扶持、招商引資等措施,抓好龍頭企業的培育。一是引進與培育并重,不斷壯大龍頭企業群體;二是提升素質,不斷增強龍頭企業實力;三是發揮作用,帶動農民收入增長。通過龍頭企業發展來帶動基地建設、產品開發、產業發展。
3.3 健全完善市場體系,拓展農產品流通網絡
納雍縣農產品銷售網絡還不夠健全,流通的組織化程度較低。建議貴州省加大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對產地批發市場、農貿交易市場進行扶持,重點用于配備檢測設備,完善市場交易功能。扶持在終端市場設立營銷窗口,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3.4 強化農民專業組織建設,增強農業產業競爭力
著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從而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完善產業鏈條,并且有利于提高農民素質、組織引導農民參與市場競爭[3-4]。充分發揮納雍縣生態優勢,突出生態特色,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不斷提升傳統農產品品質,打響納雍縣特色農業品牌。把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尤其做好機制創新、規范運作、典型帶動等方面的工作。
3.5 突出品牌帶動,提高市場開拓水平
品牌建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十分重要的措施。要樹立質量意識、品牌意識和名牌意識,圍繞“質量塑造品牌,品牌開拓市場”的思路,做好、做響、做大品牌。一是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不斷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二是深入實施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納雍縣良好的生態優勢,打響生態高山品牌。三是加快拓展農產品市場。四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4 參考文獻
[1] 袁久和,祁春節.西部特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成長研究[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1(5):60.
[2] 劉繼華.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化步伐[J].農業知識:致富與農資,2011(8):15-16.
1.1產業結構中農業經濟占主體,并且農業形式多樣化
湖北省在農業產業結構上,呈現出一個比較明的特點,那就是在整個農業產業結構中,農業經濟構成了整個經濟結構的中堅力量。但是湖北省在農業經濟中并非單純的以種植業為主,在湖北省的農業經濟中,種植業、牧業、養殖業呈現出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局面。這是一種良性的經濟發展形勢,這種多樣化的經濟結構在市場經濟中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湖北省的農村產業結構以種植業為基礎,并且在農業經濟中又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不僅有種植業還有養殖業和畜牧業。這種多樣化的產業結構呈現出一種良性的發展狀態,并且能夠適應社會對農產品的需要。
1.2農業產業在區域發展呈現不平衡狀態
湖北省憑借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了以農業為特色的經濟建設活動,各產業的總產值數額較大。但是這些產業在各個區域中并不是均衡發展的,呈現了一種不平衡的狀態。這種不平衡的現象不僅表現在產值的差異上,還表現為區域間農業產業的相互合作上。區域之間產業發展的不平衡也加深了區域之間在農業上的差異,由于經濟水平發展不一,各地對農產品種類和農產品數量的需求也不盡一樣。這導致了湖北省在不同的區域種植的作物種類和種植的數量上也有很大的差異,這種量和種類的差異也進一步使湖北省在產業結構的不平衡表現的更加明顯。
1.3農村產業結構和市場的關聯更加緊密
湖北省的農業產業結構在宏觀上表現為有的農業產值增加,有的產業產值在減少,有些產業發展充滿活力,而有的產業則漸漸不被看好。比如棉花產業在近十年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水產養殖業則保持著上揚的活力。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市場的變化導致了湖北省在農業經濟結構上的調整,這種調整直接導致了各種農業產業在近年來產值的變化。很顯然,經濟的增長促生了消費者對較為高端的服務業的需求,這種市場的導向使湖北省在農業產業的發展上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其改變了原有的憑經驗憑個人喜好進行生產活動的情形。這些改變,都是在市場發揮作用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有理由認為湖北省的農業產業結構和市場的關聯更加緊密了。
1.4特色農業以及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
在眾多的產業中,除極少數產業產值在下降外,水產養殖、特色農業和服務業產值都在走上坡路。其色農業作為新出現的一種產業,其發展則表現出了很強的生命力。與此同時,發展態勢較好的的服務業也同樣在產值和發展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提高不僅表現在發展的規模上,而且還表現在發展的程度上。相比較之前的經濟結構,新增加了特色農業和農業方面的服務業之后,湖北省的經濟發展更加有活力。這種良好的產業現狀,也極大的促進了湖北省的就業,進一步使湖北省的經濟結構趨于合理并且促進了省內經濟的發展。
2湖北省產業發展趨勢
2.1農業經濟將繼續占據重要地位
農業經濟是目前湖北省重要的經濟來源,也是目前湖北省內產業種類較多,且發展速度較快的經濟。農業經濟將進一步發展,并且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農業經濟的重要地位不會改變。但是湖北省的農業經濟會朝著科技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并且科技和科學的管理將能夠在農業經濟上發揮重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說湖北省的農業以往是靠擴大農業規模來實現的話,那么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湖北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將能夠擺脫以擴大規模來實現增長的現狀。未來的時間里,湖北省的農業將能夠在科技的應用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并且在有科技支持的情況下,還會加入科學的管理方法,這將推動湖北省在經濟呈現出高效率的特點。
2.2特色農業和服務業將能夠有長遠的發展前景
湖北省的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呈現出一種適應市場、面向市場的特點。這種現狀將會引導省內的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并且進一步促進湖北省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產業結構在經濟的不斷發展中趨于合理,并且在特色農業和服務業發展的推動下,產業結構的升級將更加快速。在產業結構在升級之后,特色農業和服務業的重要性將表現的更加明顯。并且由于經濟的長遠增長,湖北省的消費能力將能夠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保持上揚的姿態。這種良好的消費狀態必然能夠帶動湖北省在特色農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因此,就湖北省而言,省內特色農業和服務業是有長遠發展潛質的。
2.3農業產業和第二產業密切結合
就目前而言,湖北省在第二產業的發展上相對較弱。但是總體來說,由于農業產業的發展,第二產業也在農業產業的發展下得到資源的補充。因此,隨著農業產業化,大量的農作物產出必然會帶來農產品加工業的興盛。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將能夠帶動周邊的一些鄉鎮企業發展。鄉鎮企業的發展,將能夠為湖北省工業產值作出相應的貢獻。而工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促進農業產業的發展。
2.4農業產業發展將呈現技術化和科學化趨勢
湖北省產業結構正處于一個轉型的階段,這種趨勢將科技的力量帶上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茖W的管理和新進技術將會在省內得到資金上的支持,并且將能夠有較大的進步。在這個階段,湖北省的農業和工業發展都將表現出一種用科學的方式管理,用新進的技術生產的趨勢。因此,科學化和技術化將會是湖北省未來在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這個方向不僅會促進省內經濟的發展,并且科技的力量將會使湖北省在產業在整合上表現的更加內涵,并且在經濟的發展上,湖北省將能夠通過提高效率的方式來促進經濟的發展。
3結語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據較大比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農業的發展。要結合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加以修正和改善,并分析我國農業產業化未來發展的趨勢,以便更好地順應發展潮流開拓農業市場,促進我國農業未來更加科學合理地發展。
1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事實上,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首先,我國農業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農業在市場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農產品加工和營銷企業之間,雖然農產品加工業在公民經濟的發展中呈現出極強的勢頭和潛力,但其與我國農業產值的比例仍處于較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的差異[1]。這與我國農業產品加工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工藝技術及設備落后、企業規模較小等有很大關系。其次,雖然我國農戶有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愿望和熱情,但總體來說農戶參與的程度不高。農民希望通過參與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化體系來增加自身的經濟收入,并得到實質意義上的幫助比如法律上、技術上和資金上的支持,但目前,我國的許多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的服務局限于信息層面,組織運行的規范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適應和滿足農戶的需求,導致農戶實際的參與程度偏低。
2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未來趨勢
2.1繼續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以帶動農戶進入市場,有利于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就說政府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實質上是對農民經濟收入增加和致富的支持。從2000年開始,國家先后認證了幾批龍頭企業,其中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以及小型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的多樣化發展。在以后的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需要繼續培育經濟實力更加雄厚、經營機制更加靈活、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的龍頭企業,帶動全國的農戶在農產品精深加工、良種繁育、現代營銷和新技術推廣等發面取得更大發展與進步[2]。
2.2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帶動農民就業致富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多樣化道路。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組成上以農戶作為經濟主體,合作社中農戶人數至少占總人數的80%以上,這就保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相關信息、政策掌握的比較全面,真正為農戶自身爭取利益。在管理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民主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通過民主決策的方式進行經營管理,更具有創新潛力。與一般的股份公司制企業不同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是為社員即農戶提供農業交易所需服務,交易產生的盈余只留一小部分作為公共積累,其他大部分按照交易額和股份結合的形式分配給社員[3]。各級政府應該在未來穩步辦好一批具有示范性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而引導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下而上、循序漸進的規范發展。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堅持農戶為主,注重體現專業性;堅持自愿原則,實行民主管理;明晰產權關系,保障成員效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合理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力,能夠緩解農民的就業問題,實現農戶自主創業,帶領農戶走上經濟致富道路。
2.3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利益聯結機制首先,要鼓勵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主投資建設集中的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按照市場高產、高效、優質和安全的需求來發展。企業負責提供技術支持、生產資料供應等服務,農戶與企業簽訂合同或者被雇傭進行農產品的生產活動,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戶緊密的利益聯結,這樣既能保證企業有穩定優質的農產品來源,又能在地基的農戶能獲取優厚的經濟回報[4]。其次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協會,提供中介組織服務。一方面避免企業與農戶之間產生經濟利益糾紛,導致摩擦糾紛影響農業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站在第三方的客觀立場有義務同時保障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最后,可以嘗試創新機制,如農戶把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承包權進行轉讓入股龍頭企業,這樣企業的發展和農戶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農戶同時獲取地租和入股分紅。
3結語
我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很好地實現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變革,提高了我國農業的生產力水平,促進我國農民經濟收入水平的整體提高。但在肯定農業產業發展成果的同時,也要及時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以此來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相信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現代農產品企業的不斷管理創新及農戶積極性響應、辛勤勞動的共同努力作用,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張曉云,修文彥,常亮,等.對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結合發展的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4):41-43.
[2]劉曉敬.推動農業合作經濟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J].經濟視野,2014(13):331-331.
[3]孫春城.大連市發展農業產業化和規?;洜I的實踐與思考[J].農業經濟,2012(9):40-41.
農業產業化打破了過去小農經濟的束縛,改革農業經濟發展方向,優化農業資源的配置,實現農業與市場的融合,實現農業產值的大幅度增加,促進了我國農民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簡述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趨勢,主要包括:扶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發展、完善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等。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勢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中國農業人口在總人口中占據較大比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農業的發展。要結合當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加以修正和改善,并分析我國農業產業化未來發展的趨勢,以便更好地順應發展潮流開拓農業市場,促進我國農業未來更加科學合理地發展。
1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現狀
事實上,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實際的調查研究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首先,我國農業產業整體競爭力不強。農業在市場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農產品加工和營銷企業之間,雖然農產品加工業在公民經濟的發展中呈現出極強的勢頭和潛力,但其與我國農業產值的比例仍處于較低的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顯著的差異[1]。這與我國農業產品加工質量控制體系不健全、工藝技術及設備落后、企業規模較小等有很大關系。其次,雖然我國農戶有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愿望和熱情,但總體來說農戶參與的程度不高。農民希望通過參與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化體系來增加自身的經濟收入,并得到實質意義上的幫助比如法律上、技術上和資金上的支持,但目前,我國的許多農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供的服務局限于信息層面,組織運行的規范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適應和滿足農戶的需求,導致農戶實際的參與程度偏低。
2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未來趨勢
2.1繼續培育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經驗,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可以帶動農戶進入市場,有利于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就說政府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實質上是對農民經濟收入增加和致富的支持。從2000年開始,國家先后認證了幾批龍頭企業,其中有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以及小型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的多樣化發展。在以后的農業產業化過程中,需要繼續培育經濟實力更加雄厚、經營機制更加靈活、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的龍頭企業,帶動全國的農戶在農產品精深加工、良種繁育、現代營銷和新技術推廣等發面取得更大發展與進步[2]。
2.2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帶動農民就業致富
近年來,全國各地紛紛開辦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多樣化道路。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組成上以農戶作為經濟主體,合作社中農戶人數至少占總人數的80%以上,這就保證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相關信息、政策掌握的比較全面,真正為農戶自身爭取利益。在管理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民主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通過民主決策的方式進行經營管理,更具有創新潛力。與一般的股份公司制企業不同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是為社員即農戶提供農業交易所需服務,交易產生的盈余只留一小部分作為公共積累,其他大部分按照交易額和股份結合的形式分配給社員[3]。各級政府應該在未來穩步辦好一批具有示范性質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而引導其他農民專業合作社自下而上、循序漸進的規范發展。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堅持農戶為主,注重體現專業性;堅持自愿原則,實行民主管理;明晰產權關系,保障成員效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合理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力,能夠緩解農民的就業問題,實現農戶自主創業,帶領農戶走上經濟致富道路。
2.3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利益聯結機制
首先,要鼓勵和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自主投資建設集中的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按照市場高產、高效、優質和安全的需求來發展。企業負責提供技術支持、生產資料供應等服務,農戶與企業簽訂合同或者被雇傭進行農產品的生產活動,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戶緊密的利益聯結,這樣既能保證企業有穩定優質的農產品來源,又能在地基的農戶能獲取優厚的經濟回報[4]。其次,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協會,提供中介組織服務。一方面避免企業與農戶之間產生經濟利益糾紛,導致摩擦糾紛影響農業產業發展,另一方面站在第三方的客觀立場有義務同時保障企業和農戶的合法權益。最后,可以嘗試創新機制,如農戶把自己所擁有的土地承包權進行轉讓入股龍頭企業,這樣企業的發展和農戶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農戶同時獲取地租和入股分紅。
3結語
我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很好地實現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變革,提高了我國農業的生產力水平,促進我國農民經濟收入水平的整體提高。但在肯定農業產業發展成果的同時,也要及時對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并以此來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相信在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現代農產品企業的不斷管理創新及農戶積極性響應、辛勤勞動的共同努力作用,中國農業產業化發展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張正友 單位:云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農業局
參考文獻
[1]張曉云,修文彥,常亮,等.對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結合發展的思考[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4):41-43.
[2]劉曉敬.推動農業合作經濟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J].經濟視野,2014(13):331-331.
關鍵詞:農業產業發展;產業扶貧;發展模式;精準扶貧
一、吉林省東部地區的概況
吉林東部地區具有廣大的面積,和眾多的人口基數,其區域位于吉林省東部,地形地貌多樣,氣候環境復雜多變,區內擁有大量的綠色農業自然資源。于此同時,在東部地區擁有較多的貧困地區,具有許多國家和省級重點扶貧開發縣。農村人均收入較低,如據國家統計部門顯示2015年吉林省東部地區的農村人均純收入僅為7901元,在全國的農村地區當中排名較為落后。到2018年統計顯示,吉林省東部地區的貧困和特貧人口約為187.71萬,在這些落后貧困的區域主要的經濟產業為傳統的農業,同時由于其基礎設施落后,農業基礎薄弱,于此同時其自然災害頻發,因此造成了區域整體農業水平很低,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抗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在種種因素的制約下,造就了該地區的扶貧攻堅任務非常艱巨[1]。
二、吉林省東部地區農業產業扶貧精準扶貧的模式分析
(一)區域農業產業扶貧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吉林省東部地區的農業發展模式的分析我么你可以發現,目前依然存在著一下幾點問題和不足:首先,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非常的不完善,缺乏基本的生產勞作的條件。這就會造成農業產品無法及時進行加工和銷售造成農戶的經濟損失。其次,產業信息化步伐慢。缺乏完善的基礎設施造成了嚴重的和外界的信息交換障礙,很難及時了解農戶、企業及產業的生產、銷售、農民需求等信息,在市場變化波動當中處于被動狀態。其三,勞動力嚴重外流、勞動力質量低下。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流,文化水平高、懂技術的人少。
(二)農業產業發展
吉林省東部地區具有豐富的農業特色資源,具有十分突出的中藥材、林業產品、生態旅游等資源優勢。近年來,該地區開始大力開展和升級農業產品,逐步開始打開了以綠色農產品為主的特色農業市場。伴隨著特色農業市場的逐步打開,吉林東部的地區的特色農產品開始走入了全國廣大消費者的視野當中,并被廣泛的接受和熱愛,于此同時也成功的帶動了當地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子商務產業的蓬勃發展。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吉林省東部地區的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成為制約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最大制約因素。主要變現為該地區基礎設施力量薄弱無法進行農業產品的深度精加工,目前普遍采用的“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存在著品種老化、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低的缺陷,同時也具有較低的風險抵御能力,市場競爭力較低的問題[2]。
(三)產業扶貧
就目前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項,當地政府也相應的提供了許多的政策傾斜和指出,也進行了一系列產業扶貧措施來共同面對產業發展和貧困問題。這些扶持措施具體如下[3]:1.扶持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要想把特色農業市場做大做強,首先就是需要加大力度扶持和幫助企業和專業大戶使其做到做強進而使其充分發揮市場帶領作用,即通過鼓勵和扶持大戶、經紀人、企業等做大做強使其能夠承擔起地區的龍頭作用,實現全方位的精準扶貧。需要指出的是做大規模,努力拓展產業鏈條,發展農業的上下游產業集群,是發展強大的特色農業的基本方向。在政策上需要對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給與更過的政策支持和扶持,經濟上需要給其提供跟多的資金扶持以及優惠政策。在龍頭企業成立之后,便可以廣泛的開展“公司+貧困農戶”以及“專業大戶+貧困農戶”的幫扶模式來實現精準扶貧。2.融資扶持很多貧困農戶由于其貧窮的家庭實際情況,在面對良好的發展機會時往往會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而錯失良機。在目前的扶貧過程當中,資金的主要能源來源為國家相關部門,個體戶很難再社會上擁有其他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法。這主要是由于,社會的信貸機構往往都會優先選擇具有相對抵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和種養殖大戶,對于個體散戶往往是很難獲得資金的支持和扶持的,這就造成了較為突出和矛盾的“扶富不扶貧”的現象發生。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政府需要為貧困的農戶提供低利率的小額信貸金融服務,來幫助貧困農戶能夠借助特色農業長夜來實現脫貧致富。于此同時也需要最大程度的減少和降低個人的貸款和融資手續和時間,來最大可能的幫助農戶實現快速融資。3.特色產業扶持目前吉林省東部地區的特色農業大多以生產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因此這對發展惠農利貧而言,具有十分天然性的優勢。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吉林省東部地區在發展特色農業來實現精準扶貧具有十分巨大的優勢和成功概率,因此對本地區而言要想實現精準扶貧就繼續加大對發展特色農業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傾斜。吉林省東部地區現有的特色農業發展的典型案例說明,當實現了特色農業產業化集群化之后,不僅僅可以極大程度上發揮特色農業的集群效應,同時也可以大大的降低農民的生產資料、科技服務的成本,提高利潤和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為廣大貧困農戶提供一條嶄新的增收致富的通道。
三、關于吉林省東部地區農業產業精準
扶貧的幾點建議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結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根據吉林省東部地區的農業發展現狀和其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下幾點精準扶貧的建議[4]:
(一)充分發揮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優勢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在市場化市場當中,孤軍奮戰單打獨斗的模式是無法適應市場和社會的發展趨勢,只有通過集約化的發展模式才能夠提高抵抗市場和自然風險的能力同時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生產成本。因此,在精準扶貧過程當中,就需要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來優化農村有限的資源配置提高廣大農民的經濟收入。
(二)健全風險防范機制
自古以來農業都具有非常低的抵抗風險的能力,在面對自然環境改變的時候顯得格外的脆弱性,在市場化高度發達的如今農業在市場化變革的時候也往往是沒人任何的抵抗能力。在自然和市場兩方面的風險共同影響下,也會造成特設農業及時擁有足夠的資金也無法發展壯大。因此,為廣大農戶制定出科學完善的防范自然和市場風險的措施,構建起健全的防范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引入商業保險制度來為農業發展提供兜底保障。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積極的探索和發展農產品價格保險,來降低市場風險。最后政府還需要積極的開展各種農業補貼來降低農民的成產成本,提高其自身的抵抗風險的能力,以及實現集群化發展,通過報團取暖的方式來降低風險損失。
(大慶市肇州縣雙發鄉經營中心,黑龍江大慶166400)
[摘要]我國農村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一定的特點,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工業所占比重比較大,服務業所占比重非常低,這就使得在其未來發展中,要注重農村服務業的發展,但是因為我國農村非農業產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重視農村服務業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工業產業,以此達到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和諧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對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特點的介紹,進而探討了其發展趨勢,希望能夠為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提供幫助。
[
關鍵詞 ]非農業產業結構;特點;發展趨勢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023
在非農業第二產業中,輕工業所占比重要明顯超出重工業,這與農業長期受到計劃經濟影響有著直接的關系,這種現狀也足以說明,我國農村非農業產業正處于輕工業階段,這一階段所帶來的產值并不高,因此還需要國家加大發展力度,促進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針對這一特點,我國農村非農業產業結構發展應該以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為主要目標,重點發展農產品原料加工企業。作為新農村發展重要舉措,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應該引起各方的重視。
1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特點
現階段我國城市化程度已經超過了50%,大量的農民進入到城市中,選擇其他的生存道路。再加之,農業逐漸實現機械化,農業產量增加的同時,勞動時間卻大為減少,所以農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非農業產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但是因為發展之初,并沒有做好規劃設計,所以待到非農業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其產業結構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這種調整依據的是非農業產業結構的特點。
首先,從產業構成來看,盡管我國的城市化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城市人口顯著增加,但是農村務農人員依然很多,非農業產業人員所占比例依然比較低,尤其是農村第三產業比重非常低。通過大量的調研分析,農村非農業產業所占比重最高的一直以來都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遲遲都沒有發展起來,正是如此,大多數農村人員都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吸收的勞動力人口非常少,比重非常低。農村非農業產業之所以一直都沒有發展起來,主要是基于兩點:農村鄉鎮企業并沒有集中布局,通常情況下,勞動力進廠不進城,盡管放棄了務農,但是卻沒有離開家鄉,大部分都是就地轉移,所以鄉鎮企業發展對城市化發展所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小,因此影響了農村第三產業的發展;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還未達到一定程度,第三產業發展缺乏經濟基礎,這使得農業非產業中的第三產業一直都沒有機會發展。
其次,從部門來看,農村非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依然是轉換主線,工業產值每年都有所上升,尤其是運輸產業與建筑產業表現得最為明顯,但是商貿飲食產值卻有所下降,這一點可以體現出我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大幅度提高。從中可以說明,農村非產業結構調整依然需要依靠第二產業,因為第二產業所占比例高,增長幅度大,而第三產業的增幅卻有限。因為我國農村非農業產業發展歷史非常短,所以從整體上講,第二產業發展程度并不高,即我國農村工業產業化還處于初級階段,這與工業化初級階段十分類似。
最后,我國農村非農業產業偏重于輕型結構,重工業與輕工業相比,輕工業所占的比重一直以來都比較高,盡管在某一時段可能會略有下降,但是始終都超過了50%。這足以說明我國的非農業產業結構依然處于輕工業階段,產業結構調整應該順從這一特點。在輕工業產值中,增幅最為明顯的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之所以會出現此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農村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對農產品實行的是壟斷政策,所有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幾乎都在城市中,所以長期以來,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農村一直都沒有發展起來。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農產品價格實行的是雙軌制度,為了發展城市工業,工業企業可以低價購買農產品原料,而農產品加工企業卻需要花費比工業企業高很多的成本來購買農產品,因此長期以來,農產品加工企業一直處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農產品加工企業考慮到成本、運輸的問題紛紛落戶于農村,因此農村輕工業發展十分迅速。
2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發展趨勢
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我國的農村非農業產業發展所考慮的并不是自身產業發展問題,其還承擔著一定的歷史使命。因為我國的工業化程度與城市化程度極其不協調,而且目前我國還沒有相應的城鄉分割體制,所以農村非農業產業的發展主要是為了平衡城市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以使城鄉達到一體化的程度。筆者認為,農村非農業產業發展要始終堅持三農政策,所發展的產業應該時刻關注農村,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服務。農村通過非農業的發展,既要做到帶動農業發展,同時也能夠促進農業產業創新,以此實現農村現代化,進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站在這一高度來考慮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問題,我們可以總結出其發展趨勢有兩點:一是促進城市與農村非農業產業融合,盡快建立起分工協作體系,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二是注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農村企業發展,同時還需要注重農村服務業發展。其具體的發展趨勢表現如下:
2.1進一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農產品加工業是農村非農產業結構優化的戰略方向。農產品加工業介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之間,有“1.5產業之稱”。國內外的經驗表明,盡管隨著恩格爾系數的下降,對農產品的最終需求趨于下降,但對農產品的中間需求,也就是對農產品原料的需求則不斷擴大,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首先,在產品結構上,要適應市場細分化的需要,加強農產品加工業的開發,著重發展潛力大、加工比重低的產品,如糧食、水果、畜牧產品等。這些農產品目前基本上還是初級產品,開發潛力大。其次,在產品質量方面,要符合現代居民消費需求的發展趨勢,向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綠色化等方向發展。再次,在產業組織方面,要扶持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鼓勵兼并、聯合等產權重組,形成大中小企業并舉、分工協作的產業組織結構。最后,在農產品質量方面,要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走產加銷一體化的道路,要加強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普及和對產中的技術指導服務工作,提高農產品品質,使農產品的形態、成熟度、輕重、營養含量和衛生標準符合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特殊要求。
2.2開展合理分工與協調發展的城鄉工業體系
城鄉工業具有不同的優勢,其技術開發與創新能力強,培養了大批人才,在管理上實行現代化的管理方法,不斷開拓國際市場。農村工業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其勞動力、原材料與土地都是成本較低的資源,因此,將城鄉工業相結合能夠有效地揚長避短,進行資源整合,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首先是橫向分工,由于城市工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與土地,所以在工資與土地價格方面面臨的壓力較大,而且近些年工業成本還在不斷的上升,又要考慮環境保護的問題,其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所以應當在國家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政策指引下,將加工業的規模作出適當調整,減少其生產規模,將一般加工業及勞動密集型的工業轉移至鄉村,尤其是可以有效地利用農村的資源優勢把農產品加工業向農村擴散。城市因具有人力、資金、技術與現代管理等方面的突出特點,所以主要發展新興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與高技術產業。其次是縱向分工,城鄉工業按照產業鏈的不同或生產工藝的不同可以進行縱向分工,這是一種高級形式的分工。在進行工業產品的生產時,其技術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可分性,產業鏈不同或生產工藝的不同就會造成對技術與規模的要求產生差異。應當適應這一特點,對技術水平與規模經濟要求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產業鏈以及產品生產工藝的過程中開展專業化的分工,以此形成的垂直分工體系,不僅能夠使生產過程更加專業,還可以對技術水平與規模不同的企業進行優勢互補。
3結論
綜上所述,對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特點及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十分重要,因為一直以來,農村經濟的發展都牽動著我國整個經濟的發展,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方法就是發展非農業產業經濟,但是由于我國的非農業產業發展非常晚,產業結構還需要進行調整,而在對其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必須對其現有結構特點進行調整,這樣才能夠依據特點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制定發展規劃,所以筆者對其進行研究現實意義非常大。
參考文獻:
[1]刁懷宏.經濟類農產品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的關聯性實證研究——以玉米為例[J].特區經濟,2011(4).
設計開發綠色化學農藥:長效高效超高效,,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高毒低毒無公害,“殺生”、“調控”、高效、安全、低殘留、經濟、使用方便。
針對一定的生物靶標開發合理的分子設計的新型化學農藥:如以(乙酰乳酸合成酶)為靶標的超高效除草劑,乙酰乳酸合成酶能抑制生物支鏈氨基酸(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的合成。三唑并嘧啶環類、磺酰脲類、嘧啶(硫)醚類除草劑等屬于這一類作用機理的農藥。
開發使植物能產生免疫誘導機制的新農藥,植物抗毒素類殺菌劑,如類黃酮類植物抗毒素。
當前化學農藥開發的熱點是雜環化合物,尤其是含氮原子的雜環化合物。在世界農藥專利中,大約有%是雜環化合物。雜環化合物的優點是對溫血動物毒性低;對鳥類、魚類比較安全;藥效好,特別是對蚜蟲、飛虱、葉蟬、薊馬等個體小和繁殖力強的害蟲防效好;用量少,一般防治用量為克公頃在環境中易于降解;有些還有促進作物生長的作用。
生物與生物源農藥的開發,即用于防治病、蟲、草害等有害生物的生物體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為“農藥”的各種生物活性物質。
生物源農藥:進展最快的是木霉類和粘帶霉類。它們對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引起的病害防效比較突出。
動物源農藥:主要用于害蟲的防治,包括:動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黃蜂毒素、沙蠶毒素等。昆蟲激素,如蛻皮激素、保幼激素等。它們具有調節昆蟲生長發育的功能。昆蟲信息素又稱昆蟲外激素,具有引誘、刺激、抑制、控制昆蟲攝食或產卵等功能。農用抗菌素,如具有殺螨作用的瀏陽霉素、華光霉素、多沙霉素等,具有防真菌病害的武夷霉素、多米霉素、多抗霉素,具有防細菌病害的中生霉素、新植霉素,防病毒的寧南霉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阿維菌素。
植物源農藥:近年來對印楝、川楝、銀杏、苦皮藤這些植物投入了很多力量進行開發研究,如”綠帝“和”銀泰“就是山東萊陽農學院開發出的對蚧螨有觸殺作用的新的植物源農藥。世界上有幾十萬種植物,對其化學性質進行過研究的僅占%左右,我國植物種類繁多,特別是華南、海南地區,開發植物源農藥潛力很大。從天然生物活性物質中尋找綠色化學農藥的先導化合物也是很有潛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