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9 17:17:54
序論:在您撰寫地理線上教學反思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反思之一:理清知識來龍去脈,使知識結構化
學生在學習時,為了提高效率,必須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再進行組織、抽象、概括、歸納和分類,使之結合成一個系統,形成一定的層次知識網絡結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結構網絡的構建,每堂課應花點時間,讓學生回憶本節課內容,幫助學生理清知識來龍去脈,進而優化其知識結構。
案例1 “平行線”一節教學片段:在學生通過實踐探究歸納出平行公理后,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反思1:公理中的條件是什么?改為“過一點”是否可以?生:點與直線位置,有點在線上和點在線外兩種,點在線上時無法畫平行線。反思2:書本中與之類似的性質有哪些?生:①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②在同一平面內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反思3:②中強調“在同一平面內”,而平行公理為何不強調?生:平行線定義是同一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所以加上“在同一平面內”就顯重復。但兩直線垂直時卻不一定在同一個平面內。通過這一連串的反思,學生對平行線知識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認清了它與相關知識的聯系與區別。
反思之二:重新評價解題方法思路,以期達到最優化
在學生解題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反思解題方案是否最佳,對已知條件、結論能否再認識,進而尋求最佳解題方案。這樣的反思訓練,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問題,開闊視野,打破思維定式,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案例2 問題:已知正方形ABCD、BEFG的邊長分別為a、b,試用a、b表示出ACF的面積。
就本題言,若不讓學生進行反思,對學生來說只是知識的重現,通過不斷反思可讓學生獲得成功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未知的欲望,并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內在美和文化價值。
反思之三:思維遷移,以例及類,以便學生觸類旁通,使知識系統化
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將某些問題適當引申、拓展,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認識、歸納、概括,以及系統集成,提高認識的深度和廣度。
案例3 問題:平面上有不在一直線3個點,一共可作幾條直線?學生很快給出答案3條。反思1:將條件中3個點改為4個、5個,其他條件不變結果又如何?學生給出答案。反思2:將條件中3個點改為100個,其他條件不變結果又如何?學生經過討論研究給出正確答案。這時筆者就請學生講述解題過程。學生答:從前面4個、5個、6個的結果中不難發現其規律:當平面上有n個點,其中任意三點不在同一直線上,共可作出n(n-1)條直線。據此引導學生反思:如何對結果n(n-1)作出解釋?讓學生進行討論,部分學生這樣解釋:從畫圖中可看出第一個點與其他n-1個點相連可得n-1條直線,第二個點與其他n-2個點相連可得n-2條直線,如此下去共有(n-1)+(n-2)+…+2+1=n(n-1)條直線。另一種解釋:平面上有n個點,每個點與其他n-1個點相連可得n-1條直線,這樣可得n(n-1)條直線,考慮到A、B連線與B、A連線是同一直線,所以結果為n(n-1)條。接著引導學生解決下列問題:①平面上過一點有4條射線,其中無兩條射線在同一直線上,共有多少個角?②4個人聚會每兩人握一次手,共握多少次手?引導學生反思,為什么上面問題不同,結果卻相同?你能否再舉出類似問題?學生經歷了畫、數、歸納、分析的認知過程,對這類問題有了系統的認識,通過反思進行了“數學化”處理,同時顯露了組合的萌芽,有利于學生今后學習,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反思之四:對條件結論和過程重新評價,以發現致誤的原因
“A、E、F、B都為6點。那我們根據實際經驗判斷,夏天我們晝長,6點日出,晝長為多久?” “可見,我們夏天的日出時間與6點相比是早了還是晚了?”很快學生發現了前面結論“晨線上是6點鐘”是錯誤的。
經過這樣一連串的設問,學生逐步找到了矛盾的焦點:A、E、F、B四地在不同的經線上,地方時不同,不可能都為6點。
通過這些訓練與思考,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心理震動,最終否定了他們以前的“晨線上都是6點鐘”的認知。
問題解決:
通過以上訓練,絕大部分學生意識到:之前的他們,上課時能夠跟著老師的思路“聽懂”地球運動知識的內容,這僅僅說明自己接觸過地球運動的相關內容。而課堂中他們只有通過動手、或動口使思維活動起來,才能真正聽懂并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
反思:
對比平常的課堂教學活動,本次訓練活動我關注的不是知識或問題的結論,而是學生理解知識或解決問題的具體思路和動手畫圖的能力。
繪圖能夠直接讓學生的手動起來,而動手可以促進思維的活躍。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寫道“……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依靠把抽象思維跟雙手的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發這些區域積極活躍起來……手能教給思維以精確性、工整性和明確性?!痹诘乩碚n堂教學中,尤其是地球運動部分知識內容復雜、抽象,圖形復雜多樣。這部分內容無論是學生的學還是老師的教,都是一個難點。本人認為難點的突破口在于對“圖像或圖形的處理”。借助圖形圖像,不但可以使知識形象具體起來,更可以讓學生通過繪圖、讀圖把相應的知識挖掘出來,不斷進行匯總,最終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系統。本課訓練活動就是借助學生的繪圖活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從而為后面學生認識晝夜長短變化的規律做了充分的鋪墊。
本課訓練活動二的讀圖,設置沖突情境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高一新生的腦海中對地理并不是完全空白,而是早已印上了許多千奇百怪的東西。這些“前科學概念”中當然包含了正解和誤解。如:直射點的地方時是12點、晨線上是6點鐘、各地正午太陽高度為90度等等。課堂中講授的這些前學科概念,如果采取普通的講授方式,結果是:正解的那部分知識,學生嫌棄教師上課沒有新意而不愿意聽課;誤解的那部分知識,老師僅通過課堂中的只言
一、精心計劃,合理安排
由于暑假和雙休日不允許補課,實際上高三教學時間由原先10個月壓縮到7個月,這就必須壓縮內容,整合內容。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高三地理的復習時間經過高三備課組的討論及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后,上學期完成必修1、2、3的教
學內容,2012年2-3月完成選修教學內容,在3月底前結束一輪復習,4-5月份完成二輪專題復習和綜合訓練。
雖然我們對高三地理的復習做了詳細周密的計劃,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繃緊一根弦,要清醒地認識到,時間少了,所以在復習內容上要合理安排,時間上要精打細算,首先,認真研讀《考試說明》,整合教材的知能體系,尤其是新增考點,勇于刪除與考點無關的內容。二輪復習應跳出教材,依據《考試說明》中設的考試要點,構建系列專題。其次,狠抓主干知識,立足于學科能力,對主干知識和能力進行多角度、多形式、多題型的反復演練,講究方法,注重能力,力求規范,突出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認真編寫教學案
由于教材的變化,并且同種教材還有不同的版本,資料雖然很多,但難度普通偏大,沒有完全適合學生實際教學的資料,所以教師對資料要精心選擇,尤其是要對資料進行改編,使資料切合學生實際。
我校高三地理備課組在開學之前就由備課組長按照教材章節順序,把學案編寫任務分給了各位老師,落實到人,提前準備。學案分為三塊:第一塊,是書本中的基礎知識填空,主要是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先通過預習了解本節課的基本內容,提高自學能力,目的是要學生重視書本。第二塊,主要是習題鞏固,做題時間大約在15分鐘以內完成,這主要是課堂內容講解結束后,用以檢測學生掌握情況,便于老師及時了解學情,及時反饋,制訂計劃,調整教法、學法。第三塊是學生、老師的反思。學生反思是在后邊的橫線上寫上對本章學案有哪些不理解問題的題號,還有哪些內容沒有聽懂。老師反思是針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再次分析錯因,是難度偏大了,還是重難點講解不到位,以便再次矯正。
三、把好訓練的質量關
早期的題海戰術已逐漸被淘汰,在目前的高考模式下,作為選修學科,既要適應不同層次同學的需要,也不能沖淡語數外學科的學習。因此,對地理選修課來講,相比以往做題講題的時間少了,只能控制“量”,提高“質”,精講精練。
精練:學案中的題目,上課選用的題目都是整個備課組老師經過精心挑選使用的,具有一定的梯度,其中能力要求較高的題目還加注標記,讓學有余力、爭取達A的同學去做。
精講:時間少了,老師講知識、講題目的時間必然少了,那就需要精講,精講不是簡單地少講,實際對老師要求更高了,要著重講命題者的出題意圖。
四、培養學生嚴謹、規范的學習品質
1.糾正錯別字,力求書寫規范
錯別字和書寫不規范都屬于學生的基本功問題,在平時,老師要多加以糾正、引導,考試中要加大扣分的力度,比如錯別字,答案字數少的就全扣,不給分。
2.使用規范的地理語言,表達準確
部分同學答題時,不能正確表達或不能完整表達,答點重復,邏輯混亂,有的甚至不能用地理語言答題,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上課時,注意語言表達的嚴密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3.養成仔細審題的習慣
在高中地理學習中,因地理課程自身特點的影響,如研究對象特征的多要素綜合性、區域差異性、時空廣大性等,加之學生因認知水平、生理與心理特點制約,所以學生會出現不同錯誤。實際上,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一種美,可以為教師提供教學依據,提供難得的教育機會。所以,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學生的答題錯誤,認真剖析,從而不斷優化教學策略。
一、善于抓住錯誤,找出課堂教學起點
在教學過程中,學習錯誤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學習與教育材料,其源于同學們的學習活動,與他們的學習經驗相貼近。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善于抓住錯誤,巧妙利用錯誤資源,可以促進教學回歸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例如:學習“地球自轉地理意義”這一知識點時,通常教師這樣講解:全球總共有時區24個,而東十二區與西十二區可合成一時區,也就是相同區時,均為1800地方時,而日期有所不同。對于該知識是較為抽象的,若以傳統方法講解,不少學生會感覺難懂,易于出錯。如當學生了解了時區計算法后,教師可設計練習: 現在你們已經知道了時區計算法,那么請算算東八區范圍。于是有學生回答:東經112.5°至東經127.5°。接著教師誘導:回答正確,其中央經線為東經120°,即北京時間。那么再算算東西十二區范圍。學生計算后回答:東經172.5°至東經187.5°。教師繼續引導:你們翻看地圖冊,找到東西經187.5°。學生翻看地圖冊后發現怎么找也找不出東西經線187.5°。為何會如此?這表明你們計算出現了問題。學生思考后,恍然大悟,原來經度度數最大是180°。
在教學中,當學生形成錯誤時,教師先不說出來,而是提一些暗示性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找出錯誤。通過上述錯誤,可暴露出一些同學遺忘了經緯度基本知識。但這些知識又是地理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這些知識時,教師應由經緯度復習開始。在這一教學策略中,教師讓同學找出地圖冊上的東西經線187.5°,學生肯定找不出。那么東西十二區經度范圍是多少呢?通過這一“錯誤”,誘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并讓學生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與鞏固。
二、善于發掘錯誤,啟發學生地理思維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錯誤,發掘其中含有的教育因素,并適當予以鼓勵與點撥,從而讓學生消除思維阻礙,感受思考的喜悅。在新課標中,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引導與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索,富有創新意識。當學生出現思維錯誤,教師不必責罵,也不急于指出,而是善于利用,以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讓學生避免出現同一錯誤。
例如:教學“國際日期變更線”這一知識點時,由于日界線的兩側時刻與日期較為抽象,學生學習有一定難度,且易于混淆,因而也易于出現錯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習題鞏固:在平安夜時,一輪船上有一個孕婦,她產下了一對雙胞胎兄弟。而在出生日登記日期時,卻發現弟弟年齡比哥哥大。請問這一輪船怎樣越過了日界線?”于是學生紛紛討論開來。然后出現不同結論:向西越過了日界線;亦或向東越過了日界線。(同意向西的占全班人數的48%)于是教師加以誘導:利用剛學習的知識:西邊時刻晚于東邊時刻;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則日期減去一天。那么你們說說自東向西越過日界線,其日期又該如何變化?學生回答:加一天。接著引導:這么說來,日界線的西側則為12月25日,而東側則為12月24日。那么這對雙胞胎的出生日期如何?學生答道:哥哥為12月24日,弟弟為12月25日。那么現在弟弟年齡比哥哥大嗎?這時學生豁然開朗。
在上述教學中,教師先依著學生錯誤,假設該輪船自東向西越過了日界線,日期則應加一天,即哥哥出生日期為12月24日,而弟弟則為12月25日。若是如此,該誰大?而哪天出生的年齡大?這樣,通過分析學生錯誤軌跡,因錯誘導,剖析錯誤,于是學生們不僅明白了錯誤形成的原因,還更好地理解與把握了日界線相關知識。在教師層層誘導下,學生深入思索,發覺由西向東,時間還能夠“倒流”。這樣,在課堂上,教師巧妙而靈活地將同學們的錯誤開發成良好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與改正錯誤,使其更有創造性,懂得思維變通,學會分析問題、條件及結論的密切關系,從而深化所學知識,提高辨析能力。
三、重視反思錯誤,幫助學生構建認知
在學習過程中,反思是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學習中的各種錯誤。這是學生思維以及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自我監控與自我意識,通過自我反思,也是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積極地再認識過程,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形式。在地理教學中,學生的錯誤并非反復練習以及教師演示示范就可以改正的,這需要經過一個過程,需要學生的自我反思。通過利用學生的學習錯誤,激起學生的觀念沖突,從而幫助學生對學習思維過程展開批判性、周密地再思考,由不同角度,運用不同方式來思考已有認知,從而深化知識。通過這一方法,不但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可以訓練他們的反思能力。
【關鍵詞】地理高考 能力訓練 區域地理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4B-0151-02
區域地理,是探討一個區域中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在區域地理學習中,學生可以探討地理的各項因素,從區域的特征中找到地理因素和地理因素之間的聯系。區域地理是一門能夠呈現出地理學科特點的科學知識。在地理高考中,區域地理的內容占較大的比例。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區域地理教學活動的時候,如果一味地給學生灌輸區域地理理論知識,學生會產生厭煩的學習心理,教學效率很難提高。但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對區域地理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則會有效促進學生學好區域地理知識,從而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績。
一、增強學生的基礎能力
區域地理的一般命題思路是,給予學生一些綜合的資料,要求學生結合資料分析區域地理的問題。如果學生要回答出這些問題,就必須具備基本的地理分析技能?,F用高中地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分析地圖為例。
習題 1:分析銀川平原及周邊區域地區的區域地圖、銀川平原及周邊區域地貌景觀示意圖?,F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說明該處地貌形成的原因。(2)為什么說賀蘭山守護著銀川平原?(3)你認為適合該地域發展的主要農業類型是什么?
習題 1 是區域地理考試中每年必考的典型的試題。學生如果要做對這道習題,必須具備四種能力。第一,學生必須具備閱讀抽象文字資料的能力。學生必須能讀懂習題 1 給出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即:學生要回答出該地的地貌特征是什么,如果學生要回答出這個問題,就必須了解地貌特征分哪幾個類型,這就考核了學生的地理基礎能力,學生必須結合已知條件分析出它符合哪種類型的地貌特征。如果學生能夠仔細地分析出文本資料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就能從文本資料中得到答案,該地屬于沖積扇地區,因為該地山區河流流出了山口,突然流速偏小,大量的泥沙、碎石等堆積成一個平原地區,所以它是沖積扇地區。第二,學生必須具備閱讀抽象的圖像、圖表的能力。學生只有具備閱讀了圖像圖表的能力,才能理解區域地圖中描述的意思,并分析出抽象區域地圖里描述的地形特征。第三,學生必須具備閱讀地理數據的能力。比如學生只有能夠讀懂區域地圖的比例尺、經緯度、山的高度,才能結合地理知識理解這一幅地圖里給出的地理信息。第四,學生必須具備讀懂標準的圖例符號的能力。地理圖例符號是既標準又抽象的,學生只有讀懂了圖例符號,才能理解地圖描述了哪些地理特征。
高中地理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文本資料的技能、分析圖像圖表的技能、歸納地理數據的技能、理解圖例符號的技能。學生只有具備了這些基礎的技能,才能深入地分析區域地理的問題。
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當學生具備了基礎的地理技能后,部分學生表示依然不能回答出區域地理試卷提出的問題。這些學生表示,區域地理試卷給出的問題太多,不能理解區域地理試卷要考什么,很擔心不能運用學習過的基本知識回答區域地理試卷提出的問題。學生之所以沒有回答出區域地理試卷問題的自信,是由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足,抓不住區域地理試卷考點的緣故。地理教師要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找到解決區域地理問題的方向。以地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習題 2 為例。
習題 2:觀察我國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氣溫、年平均降水量的數據。繪制出示意圖并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我國 30?N 剖面線上,區域東、西部地區年降水量的差異是多少?影響這些差異的因素是什么?(2)從剖面線上,可以看到長江中下游平面與四川盆地比,年太陽總輻射量較低的是哪片區域?為什么該地年輻射量較低?(3)長江中下游平原適合開展哪種類型的農業生產活動?(4)你認為拉薩河谷地區適合不適合種水稻?并且說明原因。
很多學生看到習題 2,就表示習題 2 中的問題太難,并且涉及的問題太多,這些問題似乎難以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區域地理試卷的基本概況、特點及方法、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這三個分類的角度分析區域地理試卷談到過的所有題目,然后這些問題歸納為一份區域地理問題的學習表,學生歸納的表格如表 1,當學生看到表 1 的內容時,發現區域地理考核的知識點全部都在表 1 中。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當學生理清楚了區域地理需要討論的問題以后,學生能否用學過的地理基礎知識來分析區域地理的問題呢?學生經過思考,表示當他們把區域地理問題分類以后,發現分析區域地理問題并不困難,學生只要運用學過的地理基礎知識來討論影響區域地理的每一個因素,探討因素和因素之間的關聯性,便能找到區域問題的答案。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區域地理知識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分類探討的思路來探討影響區域地理的因素,當學生能夠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分析出區域地理的每一項因素時,學生便能找出區域地理特點形成的因素,并能詮釋出與區域地理相關的各種自然問題、人文問題。
三、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部分高中地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會找出學生學習的問題,并給學生仔細地講解這些問題。結果發現,很多學生沒有認真地思考教師找出的地理問題,他們用敷衍的態度對待教師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不具備反思知識的能力,就不會了解知識系統中出現的漏洞,就不能定向地彌補相關的知識。如果地理教師要讓學生具備學好區域地理知識的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知識反思能力。以高中地理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習題 3 為例。
習題 3:分析美國的地形特征,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美國地圖中的某地適合發展哪種經濟?(2)某地為美國的重要電子工業區,該地能成為電子工業區的原因是什么?(3)我國新疆棉花產區和美國的棉花產區相比,與之相似的自然條件是什么?與之不相似的自然條件是什么?適合我國新疆地區棉花生產的自然因素是什么?(4)請描述美國年降水量的特點,結合區域地圖信息給出的數據分析美國年降水量發生的原因。
學生完成習題 3 的回答以后,可以從地理課本中找到問題1 及問題 2 的答案,也可以在網絡上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地理資料,通過閱讀美國地理材料及新疆地理材料找到問題 3 與問題 4 的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當學生學習完區域地理知識以后,要主動去網絡上找區域地理試卷來做,運用完成習題的方法了解知識結構出現的問題。如果學生在做習題的時候,還不能了解知識結構出現的問題,便要用搜索資料、印證答案的方法找到區域地理知識結構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意識到,如果要學好區域地理知識,就要學會反思知識結構的不足,定向地學習地理知識,學生只有具備這樣的能力,才能定向地、高效地吸收區域地理知識,在考試中才能考出好的成績。
按照縣局停課不停學工作要求,我校積極行動起來,一方面做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牢記育人使命,如期“開學”,2月17日開展本校的“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為順利過渡到安徽省教育廳組織的線上教學打好基礎,現將本次線上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制定教學計劃,保證線上教學有序進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2月17號之前,學校接縣教育局文件要求,制定了我?!巴Un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實施方案,組織教師多渠道地開展線上教學活動。3月2日前,接池州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組織我校各科教師就已準備教學計劃、線上授課計劃,確保線上教學順利開展,督促學生進行線上教育教學活動。
二、多種形式教學,保證學生學有所獲。
1.微信答疑。鼓勵學生跟著微課直播的進度學習,如有不會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進行線上答疑。
2.微課視頻補充。將空中課堂上的教學視頻分知識點剪輯,當直播中出現與教材不太銜接的地方時,按知識點發微課視頻補充。
3.微信視頻教學。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用班級微信群,視頻講解重難點。
4.要求作業布置一律通過微信群,作業布置要適量,批改要及時。對優秀作業要在微信群推薦公布,倡導教師以錄短視頻的形式在學科微信群對學生答疑解惑。對學困生老師要私聊輔導。
5.堅持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
6.線上優秀作業展評、優秀學習者的表揚,及時培養學生好習慣。
三、家校協同,保證育人有合力。
以班級管理為陣地,讓每個家庭創造一個優良學習的環境,鼓勵家長引導孩子自我探索、認真學習,使家長在孩子的學習中擔當積極的角色。最終目的是把家庭變成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讓每一個學生在隔空管理的狀態下,通過結合多方力量協作,提高自律性,達到學習的實效。
四、反思和努力方向。
關鍵詞:說題;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79-02
近年來為加強中學教師解題析題的能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中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各學科紛紛舉行教師說題比賽。那什么是說題呢?說題是指教師在認真做題的基礎上,闡述命題意圖、考點及對應的考綱要求;要求詳細解答試題,進而對試題進行拓展延伸及變式分析;從而總結出經驗性的解題規律及其反思。從說題的要求中不難看出,說題可以促進教師加強對習題、高(中)考試題等的研究,從而更有效地把握命題的方向和方法,用以指導課堂教學,利于改變教師傳統的講課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針對性,是一種既有利于學生學習,又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般說題會有以下要求:①闡述命題意圖;②說明考點及對應的考綱要求;③解題過程;④試題的拓展延伸及變式分析;⑤試題的價值、反思及感悟等。那么在實際中我們要怎么說題呢,下面我以具體的案例來說明。
例:讀圖 ,回答 1~4 題。
(1)如圖所示,此時北半球的節氣是 (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
(2)在太陽直射點由圖中的A點所在的緯線運動到B點所在緯線的這段時間內,泉州的晝夜長短變化情況是( )
A.晝變短,夜變長B.晝夜平分C.晝長變,夜變短D.晝長夜短
(3)如果甲乙兩個人分別從圖中A、B兩地同時出發(假設地球不運動),向東環繞地球一周回到原點,最先到達的是( )
A. 甲B.乙C.同時到達D.無法判斷
(4)圖中C點位于A點的哪個方向( )
A.西南B.東南C.正北D.正南
【命題意圖】一圖兩考是本題的特色,本題的第1-2小題是先把此圖作為"光照圖"來判讀,考查學生從太陽直射點入手分析判斷有關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進而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而第3-4小題則是把此圖作為"經緯網圖"來判讀,考查學生從經緯網入手分析判斷經緯線的特點以及在經緯網上方向的判定,進而考查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應用的能力等。
第(1)題:
【考點及考綱】掌握地球公轉的意義。
【試題分析】在日照圖中,根據太陽直射點,判斷其位置,在北回歸線時為夏至,在南回歸線時為冬至,在赤道時為春分或秋分。夏至,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為圖中②的位置。就此得出正確選項"B"。
【拓展及變式】
(1)可考查其他點的節氣。
例:如果太陽直射點位于A點所在的緯線,那么對應的節氣是______。
(2)可考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例:如圖所示,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_____。
(3)可考查對應的時間。
例:如圖,此時正值是一年中______(日期)。
例:我們中考(6月20號)太陽直射點更接近圖中______點所在的緯線。
(4)可考查地球公轉一些基本概況。
例:請在圖中用箭頭表示地球自轉的方向。
例:地球自轉的周期:_______。
例:以下現象主要是由地球自轉造成的是( )
A.晝夜更替B.晝夜現象C.四季變化D.五帶
(5)可考查五帶及特征。
例:圖中A點所對應的溫度帶是( )
A.熱帶B.北溫帶C.南溫帶D. 北寒帶
例:圖中A、B、C三點可能出現極晝極夜現象的是_______。
【反思及感悟】
在地球運動的知識點考察中,常常需要用到節氣的判斷方法,下面歸納一下:在日照圖中,一是觀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在北回歸線時為夏至,在南回歸線時為冬至,在赤道時為春分或秋分。二是利用晨昏線及地球上的晝夜狀況來判斷,如果當北極圈及其以北出現極晝(或南極圈及其以南出現極夜)時為夏至;反之,則為冬至;如果晨昏線同時經過南北兩個極點(全球晝夜等),則為春分或秋分。
第(2)題:
【考點及考綱】晝夜長短變化的基本原理的應用。
【試題分析】對于北半球來說:春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都為12小時,從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陽的直射點由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逐漸增加,黑夜時間逐漸減少。就此得出正確選項"C"。
【拓展及變式】
(1)可考查晝夜長短的特點。
例:如圖所示,此時福建地區晝夜長短情況是( )
A. 晝長夜短B.晝短夜長C.晝夜平分D.無法判斷
(2)可考查影子長短變化情況和影子方向。
例:當太陽直射點位于圖中A、B兩點中的______點所在的緯線時,身處泉州的小明(假設身高不變,在不考慮方向的情況下)一年中身影較短。
【反思及感悟】關于晝夜長短和晝夜長短變化的判斷,在實際的應用中很容易混淆,我們來區分一下:晝夜長短的判斷主要指的是某個時間點,而晝夜長短變化主要指的是某個時間段。
第(3)題:
【考點及考綱】經緯線特點的判斷。
【試題分析】圖中的A點位于赤道,B點位于北回歸線,甲乙兩人從A、B兩地向東環繞地球一周回到原點,甲走過的路程相當于赤道的長度,乙走過的路程相當于北回歸線的長度。而在地球儀上,緯線圈的大小不等,赤道為最大的緯線圈,從赤道向兩極緯線圈逐漸縮小,到南、北兩極縮小為點。所以甲的路程比較長,所花時間比較長,先到原點的是乙,就此得出正確選項"B"。
【拓展及變式】
可考查經緯線長度特點。
例:如果從圖中A點出發,向東環繞地球一周回到A點,行程大約是多少( )
A.6371千米B.4萬千米C.5.1億平方千米D.4千米
第(4)題:
【考點及考綱】在地圖上表示方向的基本方法和應用。
【試題分析】經緯網地圖上,按經緯線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故就此得出正確選項"B"。
【拓展及變式】
可考查其他點的方向。
例:圖中B點位于A點的哪個方向( )
A.西南B.正南C.正北D.西北
例: 圖中A、B、C點位于南極點的哪個方向( )
A.西南B.正南C.正北D.西北
【反思及感悟】
地圖上辨別方向有三種方法:①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②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③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在同一經線上只有南北的差別,在同一緯線上只有東西的差別,北極是地球的最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南方。南極是地球的最南方,站在南極點上判定方向,其四周都是北方。
當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學生的基礎和能力,以及時間和環境來靈活處理說題的一些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說題要注重師生互動,師生互動穿插,互相補充, 碰撞思維的火花,從而創造全新的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