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8 16:45:59
序論:在您撰寫統計學調查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日趨明顯,科技迅猛發展、信息化加劇、我國對外交流日益頻繁,這樣的時代背景要求每個大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成為復合型人才,尤其是會用外語學習專業知識和進行技術交流的國際人才,因此在高校進行雙語教學就有重要的意義了。近代統計學源于英國,統計學最先在國外發展,相比之下,我國的統計理論發展較慢,與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差距。為使學生在掌握統計專業知識的同時,了解和掌握國外先進統計方法和理論,為我國統計事業的快速崛起和發展儲備人才,所以在高校統計學專業的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勢在必行。
2.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對華南農業大學統計學專業學生做的有關統計學專業雙語教學問題的問卷調查,共發放114份問卷,回收85份,其中有3份無效答卷,有效問卷82份。
3.結果與分析
3.1基本結果分析
通過抽樣調查的數據分析顯示:(1)統計學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較高,大部分學生已經通過國家四級,35.4%的學生已通過國家六級,并且4.9%的學生通過了雅思、托福等考試,也由此看出,統計學專業學生有良好的英語基礎,在統計學專業開展雙語教學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英語水平較低,在英文理解和接受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注意關注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對雙語課程的學習程度,做到因材施教。(2)80%以上的統計學專業學生認為有必要在統計學專業開展雙語教學課程,學生不會排斥雙語教學課程,這也就降低了開展雙語教學課程的難度。但少數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開展雙語教學,這也要求學校在開展雙語教學課程的時候,應注意采取措施預防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抗拒心理。(3)有57.3%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比較滿意,但也有40.2%的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不滿意,教師也需要多渠道多環節了解雙語教學的實施情況,把握雙語課程的開設質量,詳細了解雙語課程在教學效果、學生聽課反應和要求等諸方面的信息,加以改進,推進雙語教學的發展。大約六成的學生認為,在開設雙語教學課程時,教師的英語使用比例40%~70%是最適合的。(4)統計學專業的學生普遍學習時間較少,一半的學生每周課外用少于三小時的時間學習雙語課程,更有13.41%的學生基本不學習,這就需要學校在以后開設雙語教學課程時,應加強對學生自覺性方面的教育。(5)高達61.0%的學生認為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外語水平,53.7%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有助于統計軟件的學習。但是也有6.1%學生認為在學習該課程時沒有任何收獲。42.68%的學生認為最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是“自身的英語水平”,只有6.10%的學生認為“教材”是最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只有3.7%的學生能完全聽得懂,超過八成的學生是處于半懂半不懂的狀態,因此在開始雙語教學課程時,教師上課應注意調整內容的難度以及講課的速度,讓學生盡量聽懂知識點。
3.2卡方檢驗結果分析(1)設計變量年級與反應變量學習時間的卡方檢驗P值為0.005<0.05,即認為是相關的。大三學生在課后學習雙語教學的課程所用的時間相對比大四學生多。(2)英語水平與學生學習效果的卡方檢驗P值為0.419,即認為英語水平與學生學習效果是不相關的。教師應從別的方面了解學生聽不懂上課知識的因素,通過改進這些影響因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果。(3)學生課外的學習時間與學生學習效果的卡方檢驗P值為0.041,即認為是相關的,這也從側面驗證了,課后學習時間多,學習效果也較好。(4)學習效果與反應滿意度效果的卡方檢驗P值為0.001<0.05,即認為是相關的,雙語課程上學生掌握程度越高,對教師的教學質量滿意的比例也隨之增加。
3.3均值比較與檢驗分析結果對于學生成績經過數據分析發現,數據滿足方差齊性,但不通過正態性檢驗,因此考慮使用Kruskal-Waillis秩和檢驗。秩和檢驗的P值為0.038,即認為三種類型的學生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對比三類學生的英語水平、課外學習時間、學習效果等,具有明顯區別,對應三類學生的學習成績,英語水平高,課外學習時間長,學習效果好,對教學質量滿意的學生的平均成績也較高。不同類型學生成績差異顯著。
4.對雙語教學的建議
4.1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夯實基礎實施雙語教學課程就不能回避學生的英語基礎問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華南農業大學統計學專業學生認為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學校在開展雙語教學課程前,需要先考察學生的英語水平,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來決定雙語教學課程的程度以及上課英語所使用比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切勿好高騖遠,一味追求英語的上課比例。另外,學校也應擴寬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夯實學生的英語功底,為順利實施雙語教學創造條件。
4.2了解學生,選取合適的教材開展雙語教學,選取合適的教材是關鍵。首先,應盡量選擇英文原版同時具有較強專業性的教材,通過問卷調查,統計學專業的學生中超過96%希望采用外語原版教材。選用原版教材不但使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而且提高學生對國外統計學專業發展動向的熟悉程度。其次,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應當注意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結合,所選教材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專業基礎水平,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容,并且可以采用中文翻譯教材或是其他參考書籍加以輔助。
4.3采用配套的教學方法,合理進行教學安排實施雙語教學,不僅要學習國外的先進的專業知識,還要參考國外優秀的教學理念。第一,提高師生互動,可以通過師生討論,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講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二,雙語教學是要培養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相對普通專業課來說,教師上課和學生學習的難度加大,所用的時間增加,教學安排要充分考慮教師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每個學期安排的雙語課程不能太多,每門雙語教學課程的課時可以適當延長,授課內容力求少而精,并且時間充裕。
83·7%的學生認為是專業學習和工作的需要,有14·3%的學生是為了應付考試。醫學統計學對以后工作的重要程度:有68·5%的學生認為很重要或重要,30·0%的學生認為一般,認為不重要的學生只有1·5%。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97·5%的學生認為對醫學統計學有了大致了解或了解,但其中只有21·2%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學習感興趣,75·4%的學生則認為一般,沒什么特別的感受,3·5%開始厭倦和討厭。由此可見,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識,但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2學生對統計學教學內容的把握
81·7%的學生認為醫學統計學的重點應該是方法的選擇和結果報告的書寫。難點依次為:數值變量的統計推斷(t檢驗、Z檢驗和秩和檢驗),方差分析,分類變量假設檢驗,生存資料的分析和分類變量和數值變量的統計描述。關于教材使用的難度,有30·1%的學生認為很難或有難度,而69·0%的學生認為基本合適。醫學統計學與其他一般醫學課程相比,有30·0%的學生認為難度大;難度大的原因是方法多,難以選擇和原理抽象。
3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情況
在本次調查中,62·0%的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課程內容及學時安排認為很滿意或滿意,36·0%覺得一般,不滿意4人(2·0%)。對于醫學統計學的理論教學內容的安排,62·0%的學生認為很滿意或滿意,36·9%的學生認為一般,不滿意的有2人(1·0%)。醫學統計學的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69·5%認為很滿意或滿意,29·1%的學生認為一般,3人(1·5%)感覺不滿意。另有60·1%學生認為有必要設討論課,討論課內容應為統計方法誤用分析、醫學統計學問題的答疑,對個別難點和重點內容建議開設專題講座。2·2·2授課和考核方式78·3%的學生認為最適合的授課方式是多媒體和板書;考核方式最為贊同的是閉卷考試(筆試)結合上機操作考(61·6%的學生選擇),其次20·7%的學生認為只要上機操作考就可以,16·7%學生建議開卷的形式。
4教學效果評價
目前,該課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理論考核和上機操作考。其中筆試的題型包括選擇題、是非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綜合分析題。綜合分析題的內容主要是如何進行醫學統計學方法的選擇和SPSS分析結果的閱讀。203名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呈正態分布,平均成績為72·54±12·64分,及格率83%。從試卷的失分情況分析,綜合分析題的錯誤率最高,說明學生對分析方法的選擇還有一定的困難。通過一學期的學習,203名被調查者中,179名(88·2%)的學生認為自己能或基本能獨立對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而有11·8%的學生不能獨立對一般資料進行分析。能獨立完成資料分析的179名學生中,32·5%的認為自己能夠獨立進行統計描述和計量資料的統計推斷,28·6%的認為自己能進行計數資料的統計推斷,36·5%能進行直線相關與回歸;而能進行原始數據庫的統計分析并給出簡單報告的比例占調查者的8·4%(17/203),
關鍵詞:醫學中心 急診病人 滿意度 調查研究
1.緒論
1.1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門急診是醫院面向社會服務的窗口,是患者接觸醫療診治的第一線,也是反映一家醫院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病人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以病人為中心,提供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時21世紀醫院創新經營和應對衛生市場國際競爭的關鍵一步。
作為一家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科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遵循“一切為了孩子”的建院理念,努力為病人及病患家長提供最好的醫療服務。為了了解病人在門急診就診過程中對醫院的環境設施、等候時間、服務態度、醫療過程和醫療結果等方面的滿意情況,本研究從我院隨機抽取100名門急診病人家長在其就診期間對我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并對不同人群的滿意度進行了比較分析,以從中發現門急診中存在的問題和病人不滿意的原因所在并尋找對策,為醫院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提供一定的幫助。
1.2研究步驟
1.2.1主題確定。依研究者工作背景有關的問題,確定研究目的、對象與范圍,并且做研究主題的可行性評估,以便進行研究。
1.2.2問卷調查。通過文獻探討和實地調查的結果設計調查《SCMC門急診病患滿意度調查表》(附件),調查對象為前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急診就診患兒家長。
1.2.3資料整理與分析。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采用χ2檢驗對門急診調查問卷的頻數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1.2.4討論與建議。根據統計的結果對產生的問題和現狀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建議,以提升病患家長對此問題的滿意度。
2.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
本項目將由研究者實際參與患者滿意度調查的過程,從中獲得學習、觀察、心得、實務上遇到的問題,通過文獻的探討與理論的分析整理,并實地對門診病患實施問卷調查的方式,以了解門診病患對我院門急診所提供服務的滿意程度,并通過相關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
為有效達到上述的研究目的,問卷系由課題小組成員親自在我院門急診輸液室內,以不規則、任意的抽調方式,進行不記名填寫方式來搜集資料。
2.2研究對象與抽樣方式
本項目的抽樣以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門急診病患陪同人員為對象,隨機抽取我院部分門急診病人為樣本,采用在輸液室(發熱與非發熱)詢問的方式向病人家長介紹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征得同意后,請病人家長填寫《SCMC門急診病患滿意度調查表》。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整理得有效問卷81份,回收率為81%。
2.3問卷設計
本調查問卷內容涵蓋就醫背景、各項目滿意度、填表人基本資料等內容,其中各項目滿意度部分為主要調查部分,包括醫院環境設施、等候時間、服務態度、醫療過程和服務結果等5個方面共計40道調查提問,要求病人家長根據就診期間對這些內容的感受和體驗按非常滿意、滿意、可接受、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來做出選擇。
2.4計分方式
本問卷以填答者對我院門急診的服務現況,依其就診實際感受的滿意程度為主。本問卷采取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測量,依次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可接受、滿意、非常滿意五個等級,并依次給予 1、2、3、4、5 的分數。分數愈高,表示病患對該項要素的滿意程度愈高。
2.5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在受訪者基本資料中選取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就醫背景中是否初診、就診科別、科室類別等信息作為人群劃分的標準,繼而運用SPSS 13.0軟件進行χ2檢驗。
3.結果分析
3.1受訪者的基本情況及其就醫背景
3.1.1受訪者基本情況。根據調查,由于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是一家兒科綜合性醫院,受訪者身份絕大部分是患兒的家屬和親友(84%)。年齡結構上,21至30歲和31至40歲的人群占大部分(34.6%和29.6%)。教育程度方面,絕大部分受訪者為高中及以上學歷,可以完全理解本調查問卷的目的和題目的意思。
3.1.2就診患兒的就醫背景。本次調查受訪者大部分是第二次或更多次前來我院就診(86.42%),且大部分就診科別為內科(86.42%)??剖翌悇e方面,頻數前三位分別為普通門診(51.25%)、急診(18.52%)和專家門診(17.28%)。81位患兒家長絕大部分選擇“當日現場掛號”(84%)。就診原因方面未有特別明顯的高頻數,主要集中在醫院名氣(25.57%)、交通便利(25.97%)、醫療設備和醫術高明(15.58%)等方面。
3.2門急診病人滿意度
根據公式“患兒家長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的人數/總人數”計算滿意度得分,并對各項的滿意度由低至高進行排序。
表1門急診病患總體滿意度
表1反映的是本問卷滿意度部分四大項目的滿意度得分情況,從中可以看出“等候時間”是最不令人滿意的,其次是“工作人員服務態度”,而“醫療過程”的總體滿意度最高。
3.3不同病人滿意度比較分析
根據受訪者所填基本信息和就醫背景,將是否初診、不同就診科別、不同科室類別、不同年齡、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性別的受訪者對各項目滿意度的差異進行統計分析,運用SPSS 13.0作卡方檢驗,大部分為無顯著差異,但在某些項目有顯著差異(見表2)。
表2不同病人滿意度比較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對于“座椅的舒適度及數量”、“叫號臺人員服務態度”和“檢驗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這三項的滿意度有著顯著差異(P
4.討論與建議
4.1討論
在滿意度最低、問題最突出的“等候時間”方面,受訪者認為等候時間最長和最不滿意的均為“候診時間”。這反映了我院門急診病人數量多、醫療資源稀缺的現狀,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優化整合,從而降低門急診病人的等候時間,是提升門急診病人滿意度的重要環節。
在醫院環境設施方面,受訪者主要不滿意的候診空間不夠寬敞、座位數量有限且不舒適,同時對自駕車不便利也表示不滿意。候診空間的不寬敞和座位的數量有限直接提升病患焦慮情緒產生的可能性,從而使其覺得候診時間過長,無法忍受,影響其對候診時間的滿意度的評價。
通過不同文化程度受訪者的滿意度調查,發現不同文化程度的受訪者對“座椅的舒適度及數量”、“叫號臺人員服務態度”和“檢驗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這三項的滿意度有著顯著差異。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需求是不同的,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論,不同文化層次的病人(家長)對于醫療的需求和期望值是不同的,文化程度越高的病人,醫療需求的期望值也較高,反之,文化程度較低的病人,期望值也較低。
4.2建議
4.2.1掛號方式多樣化,優化預約掛號。我院自開始實行專家門診預約掛號以來,極大方便了前來就診的全國各地病患,但是本次調查顯示,采用當日當場掛號的病患依然占絕大部分(84%),因此提供更多的掛號方式,優化預約掛號是很有必要的。方式上可以在現有的電話預約基礎上提供網上預約和自助機預約;數量上可以提供專家門診、照顧特需等門診的預約,同時也可提供相關檢查的電話、網上預約,方便病患自行選擇,適時前來就診。
4.2.2加強醫院文化建設,提高服務意識。門急診是醫院工作的窗口,門急診各環節的醫務人員的服務代表著醫院的形象,因此提高門急診人員的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服務意識是一項重點任務。通過相關培訓使得門急診醫師了解主動說明藥物使用注意事項和保護病患隱私的重要性。加強醫院文化建設,使“一切為了孩子”的辦院理念深入人心,從而逐漸形成“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
4.2.3改善就醫環境。門急診候診廳與就診室由于病人較多,經常人滿為患,環境嘈雜混亂。在原本就為患兒病情擔心的家長心中,更添上一份焦躁的情緒。改善醫院環境衛生,在候診處添置宣傳欄、多媒體設施、小裝飾等,都可分散等候家長的注意力,緩解其焦慮情緒。增加候診處的休息設施,同時通過宣傳、告知等方式減少陪同家長的數量,使候診患兒及家長處于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能有效減少病人對候診的“心理時間”,從而減少醫患矛盾,提高門急診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朱曉燕、許勁松、周妹郭、黎安、陳衛東、楊武.醫院門急診患者滿意度調查分析.醫院管理雜志,2012(6)
[2]龔梅、丁儉、孫靜敏.提高兒童醫院門急診輸液區患兒及家屬滿意度的方法與效果.護理管理雜志,2011(10)
[關鍵詞] 沿海地區 高中生 同學關系 行為困擾
同學關系是高中生人際關系的主體。良好的同學關系對于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情緒和情感的穩定、個性的形成與發展、社交能力的提高等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不和諧的同學關系,會使一些學生產生孤獨感和離群行為,形成不良的個性。筆者以象山縣兩所高中學生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方法,就學生的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程度進行調查分析,以了解沿海地區高中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基本情況。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選取象山二中和象山三中的學生為研究被試。象山縣居浙江省中部沿海,象山三中位于象山縣城區,象山二中位于象山石浦鎮,這兩所學校招生的對象覆蓋全縣,所以選擇這兩所學校的學生具有代表性。采用隨機、分層、整群抽樣法,分別從象山二中和象山三中高一至高三年級抽取32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經整理、剔除填寫不完整的問卷,獲得有效答卷302份。最后取300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其中,高一、高二、高三各100人;重點班與普通班各150人;住校生177人,非住校生123人;男生114人,女生186人;獨生子女142人,非獨生子女158人。
1.2方法
采用宋專茂、陳偉編寫的《心理健康測量》中的同學關系測驗問卷,該測驗主要了解中學生的同學關系,全量表由4個方面內容構成:A.交談方面;B.交際與交友方面;C.待人接物方面;D.異性朋友交往方面,每個方面包括7個問題。根據總量表分的得分將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程度分為較少、一般、較嚴重、嚴重4等,根據各內容量表的得分,將各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分為3等。
測試時,使用統一指導語進行測試,調查問卷收回后統一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 13.0 For Windows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與討論
2.1沿海地區高中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總體狀況
本次調查研究以全量表總分和各內容量表分為評價標準。0~8分,說明學生在與朋友相處的困擾較少;9~14分,說明學生在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15~19分,說明學生在與朋友相處的行為困擾較嚴重;20~28分,說明學生與朋友相處存在嚴重的行為困擾。本次調查結果顯示,300名學生中41.33%的學生報告與朋友相處的困擾較少,有40%的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困擾,有14%的學生與朋友相處有較嚴重的行為困擾,有4.67%的學生與朋友相處的行為困擾已達到嚴重的程度。其中,在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最為突出,所占的比例最高;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所占的比例最低;輕度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中,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和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的比例相對較高,分別達到48.33%和47.67%;重度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中,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比例最高,達到了16%。說明沿海地區高中生的同學關系不容忽視。尤其是如何與他人成為朋友、如何與朋友相處、如何與朋友交談等困擾是高中生較為關心的問題。因此,在交際交友、待人接物以及交談方面的困擾就會突顯出來。
2.2不同年級學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經Kruskal-Wallis H檢驗,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級學生的同學關系行為困擾及各具體內容方面的困擾中,交際與交友方面和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擾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可能因為不同年級的學生的主要任務有所不同,高三的學生忙于學習,高一的學生重要的是高中學習環境適應,逐漸初步開始與周圍的同學交往,高二沒有太重的學習任務,而與朋友的相處中隨著時間的增加反而摩擦增多,所以可能存在更多的交際與交友方面的困擾。
2.3男女學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經兩個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中的K-S檢驗顯示,男女生在同學關系及交談、交往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存在的行為困擾均無明顯差異(P>0.05)。性別并不對學生的同學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2.4重點班學生與非重點班學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重點班與非重點班學生在同學關系及交談、交往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的行為困擾存在差異,但經獨立樣本非參數檢驗中的K-S檢驗,其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5住校生與非住校生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住校生與非住校生在同學關系的行為困擾程度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經非參數檢驗中K-S檢驗P=0.003
2.6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同學關系行為困擾的比較分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高中生在同學關系及交談、交往與交友、待人接物、與異性朋友交往等各方面存在的困擾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3 結論
(1)沿海地區高中生同學關系總體狀況不容樂觀,交友方面的行為困擾最大。
(2)年級比較中,高二學生同學關系的困擾最多。
(3)住校生的同學關系困擾程度高于非住校生。
(4)性別、重點班與普通班、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對同學關系無顯著影響。
4 建議
沿海地區高中生的同學關系狀況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建議:(1)學校應開設心理健康課,尤其要加強高中生人際交往方法和技巧的輔導,幫助學生正確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較好地融入集體生活。(2)教師應經常開展談心交流活動,關注學生的同學關系,對于高二學生、女生、非獨生子女、住校生等特殊學生給予更多關注,對有困擾的學生給予必要的輔導。(3)學校心理咨詢室可開展班級同伴心理委員的培訓,同伴是學生最好的心理傾訴對象,同伴心理委員可以更直接便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增加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參考文獻:
[1]宋專茂.心理健康測量[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1問卷調查
為了更全面了解一年級學生學習統計前對統計的了解及存在的問題,從學習統計前的分類能力,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力,對統計圖的了解這幾方面設計了問卷調查。
1.1一年級學生的前概念
1.1.1一年級學生學習統計前的分類能力
從上表可以看出,學習統計前有65名學生學會了分類,占總人數的92.9%,有42名學生能正確的按形狀來給圖形分類,占總人數的55.7%。僅有5名學生沒學會分類,占總人數的7.1%,有28名學生不能準確的按圖形的形狀來分類,占總人數的44.3%。說明大多數學生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分類,只有少部分學生不能按照給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1.1.2一年級學生學習統計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力
對一年級學生學習統計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能力進行了調查,發現學習統計前僅有11名學生選擇了按書的種類整理書籍,占總人數的15.7%。有59名學生選擇了隨便整理、整理齊了就可以,占總人數的84.3%。有38名學生選擇了一位同學一位同學地問喜歡的運動,占總人數的54.3%,有24名學生選擇了隨便問幾位同學,占總人數的34.3%;說明大部分學生不能使用適當的方法獲取數據信息,且不能根據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對信息進行整理、描述。
1.1.3一年級學生學習統計前的統計意識
從表2可以看出,學習統計前有15名學生選擇數一數并查出差了幾本,占總人數的21.4?G,有65名學生選擇了不數直接交給老師、不知道,占總人數的78.6%。說明大部分學生學習統計前都沒有統計意識,沒有應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性。
1.1.4一年級學生學習統計前對統計圖、表的認識
【摘要】 目的 了解十堰地區4所高校不同年級學生對AIDS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取向的現狀,為探索針對大學生AIDS行為干預措施及制定適宜的健康教育計劃提供現實依據。方法 在十堰地區4所高校隨機抽取1200人進行匿名問卷調查,以探討大一新生與高年級(大二及其以上)學生在AIDS三方面的差異。結果 被調查的新生對AIDS知識知曉率相對低于高年級學生,差異主要集中在臨床癥狀、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三方面,而在對AIDS患者的態度、行為方面差異性較小。對性行為的態度高年級學生相對較寬容。結論 高校人群對AIDS相關問題知曉率不夠高,存在較高危險性,因此對高校人群開展AIDS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關鍵詞】十堰高校 不同年級 大學生 AIDS知識 態度 行為 健康教育
AIDS的蔓延在全球已備受人們關注,而中國正處于AIDS暴發流行的前沿,且形式相當嚴峻,大學生HIV感染人數呈上升趨勢。據統計,迄今存活的HIV感染者中約50%以上為15-24歲的人群[1],大學生正處于此年齡組中。他們在生理、心理與性觀念等方面均處于顯著的變化期,正逐漸成為AIDS的易感人群。同時,受西方性開放影響,相當多的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持贊同態度,部分學生甚至發生過性行為或邊緣性行為。本項研究是對十堰地區4所高校不同年級大學生的AIDS相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旨在為有針對性的開展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十堰地區4所高校(鄖陽醫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十堰職業技術學院、鄖陽師范高等??茖W院),按照高低年級兩個層次:鄖陽醫學院抽取高年級229人,低年級148人;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抽取高年級236人,大一新生39人;十堰職業技術學院抽取高年級135人,大一新生103人;鄖陽師范高等??茖W院抽取高年級149人,大一新生100人。預計調查人數1200人,實際調查人數1139人,有效問卷1089,問卷有效率95.61% 。
1.2 方法 ⑴結合國內外AIDS的相關研究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級、AIDS的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采用統一標準進行問卷調查。⑵調查方法:2009年6月對4所高校高年級學生發放問卷并回收,9月份對4所高校大一新生發放問卷并回收。
1.3 統計學分析 將所有數據統一輸入計算機,經整理后輸入SPSS 16.0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卡方檢驗分析比較。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對象均在17—23歲,大一新生390人,占35.81%;高年級699人,占64.19%。
2.2 相關知識掌握情況:⑴臨床癥狀:不同年級的學生知曉情況在咳嗽、原因不明的喉炎,消瘦、體重下降,淋巴結腫大等三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其他方面都有統計學意義。⑵傳播途徑:兩個年級對傳播途徑的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主要集中在母嬰傳播、輸危險血制品、危險性行為等方面;在非傳播途徑中,二者的認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⑶預防措施:無論是高低年級的大學生均對預防措施持積極態度。
2.3 與高年級相比,大一新生對“12月1日為艾滋病日”的知曉率較低,二者分別為43.7%、30.4%,結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x2=16.96,P
對“HIV是艾滋病病毒”,高年級、大一新生回答正確率分別為82.3%、88.2%,有統計學意義(x2=8.341,P
2.4 對AIDS患者態度調查情況“對被確診的AIDS感染者”,有26.0%高年級學生,31.2%的大一新生同意“允許他們繼續工作”;14.2%的高年級學生,6.4%的大一新生表示“應停止工作”。
3 討論
本次調查發現,在AIDS基本知識方面,高年級學生對AIDS相關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大一新生,更多原因在于大學期間接觸了許多關于AIDS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更加深刻地認識并了解AIDS。在對待AIDS患者的態度及行為方面,大一新生的表現卻比高年級學生更為積極。同時,高年級學生對待性行為方面的問題較大一新生更為開放。整體上,大學生對AIDS的認識程度還不夠深刻,在許多方面仍存在缺陷。
2008年十堰某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獲取AIDS知識的途徑以電視、網絡和報刊雜志為主,而通過學校、家庭教育來獲得的卻較少。本次調查中,電視廣播節目、互聯網、宣傳展覽活動仍為主要途徑,另有35.5%的高年級學生和42.7%大一新生表示是通過學校教育、教師授課方式獲取知識的。由此可見,社會的宣傳,學校、家庭關于AIDS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起著重要作用。同時,更多的事實說明社會、學校、家庭關于AIDS的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生知識的獲取和素質的提高,更是他們心理、生理健康發展的良好推動力。因此,加強社會、學校、家庭關于AIDS的健康教育對學生遠離AIDS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2]。
本次調查對象為在校大學生,這是一個特殊人群,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從資料顯示,在對待AIDS患者的態度與行為方面,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同情和幫助AIDS患者,并愿意去了解更多有關AIDS的知識,這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于AIDS的積極心態與良好的道德素質。此外,醫學院校學生對于AIDS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較非醫學院校學生更為全面且更深刻。由此可見,醫學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有利于AIDS的宣傳與教育。學校應當加強有關知識薄弱環節的宣傳與教育,聯系國內外AIDS研究的最新進展,開展合適的健康教育。但同時,我們也發現該人群的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較淺,表現在:僅有44.3%的高年級學生、27.1%的大一新生認可“校園內發放使用安全套”這一措施;甚至有極少數人表示“若自己不慎感染AIDS”會選擇“隱瞞實情”。因此,在該人群中推廣使用安全套十分必要,并鼓勵他們積極地進行AIDS健康咨詢及HIV自愿檢測。同時,我們應在對該人群進行AIDS知識宣傳及教育的同時,加快步伐探索對其更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AIDS在全世界的蔓延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律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近年來,我國的AIDS感染率正逐步上升,不良社會風氣、貧窮、較低的文化水平等被普遍認為是我國AIDS發生蔓延的重要危險因素,也是AIDS發病率難以控制的困難所在。在我國,不同地區AIDS發病率有很大差異,偏遠山區由于經濟落后,交通閉塞,與外界信息溝通少,人們的文化水平明顯偏低,從而對AIDS的認知較低甚至缺乏,致使其發生率較低。貧困地區還存在較多的非法賣血活動,這大大增加了AIDS感染的機會。沿海地區雖然經濟發達,但不良的社會風氣卻使AIDS的發生率較高。由此可見,經濟水平對其發生發展產生明顯影響,進一步印證了社會環境因素的顯著作用。另外,母嬰遺傳、性別、個人認知水平及相關法律的不健全等諸多方面都可能對AIDS的傳播產生著重要影響。AIDS是一種經血液和性傳播的傳染病,而大學生在這兩方面知識相對薄弱,這與解瑞寧等[3]的調查研究相符。目前,AIDS還沒有確切的治療措施,只有切斷傳播途徑才能有效地控制它的蔓延。因此,加強AIDS的宣傳教育及預防已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對于大學生這個特殊人群,不僅需要學校、家庭的監管與教育,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幫助,以便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從而整體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遠離AIDS。
參 考 文 獻
[1]徐哲鼓.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項目的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06,22(7):538-539.
一、科學發展觀是實現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茖W發展的基本內涵立足于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生態等各方面的發展,又著眼于發展各要素之間的協調促進,銜接互動,既反映當前發展的要求,又反映未來發展的需要,而統計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就是如何科學反映科學發展觀內涵各要素的變動規律??茖W發展觀作為統領一切社會實踐活動的理論思維,全面地回答了在經濟和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統計實踐的具體內容和發展目標,準確地破解了統計如何又好又快發展的難題,為現代統計的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特別是當統計工作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和彰顯其在社會和經濟中的作用和地位,就離不開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將科學發展觀作為統計建設和發展的指導思想更是開創新時期統計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理論保障,因此,基層統計建設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把統計工作實踐的內容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目標要求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并建立統計科學發展的制度體制和機制,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統計科學發展的全過程和推動統計事業進步的各環節。
二、當前推動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有利條件
1、各級黨委政府對統計工作重視程度和依賴程度不斷加強,是快速推進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重要前提。
經過中國幾代統計人的不懈努力,反映統計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統計方法制度逐步確立,統計的信息產品與經濟社會的結構變化,增長方式轉變,人與環境的統一等的聯系程度更加緊密,更能從多角度多方位滿足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公眾對統計信息的需求,黨政領導對統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也隨之提高,統計發展的環境更加寬松和和諧,尤其是近幾年來各級黨政領導不斷深入當地統計機構調研視察,既是對統計工作取得成績的充分肯定,也給統計參與政府決策提供了重大機遇,同時也解決了統計發展過程中的許多現實問題和困難。
2、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為推動基層統計的科學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環境條件。
統計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監測預警功能,是認識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是反映經濟社會動態變化的晴雨表和報警器;經濟和社會的深入持續發展也越來越需要統計提供強有力的監測、評價和服務能力;同時,統計的發展更需要經濟社會發展來支撐,統計內容的變化和工作方法的創新因循著經濟社會的變化和進步,經濟的騰飛又為統計發展提供了更多調查制度需求,豐富了統計調查的內涵;社會的進步為統計發展創造了寬松的人為環境和物質環境,提供了持續永久的發展動力。
3、統計事業新局面的不斷開拓為推動基層統計的科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
隨著統計改革的不斷深化,統計內部的管理體制不斷健全,統計的創新理念不斷改進,統計的方法制度日趨完善。根據經濟發展和政府決策需求,建立起來的統計指標體系,使統計工作更具有科學性、系統性、適應性,更能有效地監控地方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在新形勢下,黨政領導中心工作開展到哪里,統計預警監測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經濟形勢有什么變化,統計分析和統計報表就反映什么,社會公眾需要什么統計產品,統計工作就設計提供什么產品。統計工作服務政府、服務社會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隨著統計教育和統計文化的發展,統計工作的內涵和發展空間不斷開拓,統計的科學發展日趨成熟。
4、社會各界對統計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是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客觀需求條件。
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居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社會各界對統計的客觀需求越強烈。要滿足社會各界對統計產品的不斷增強需求,就必須更好地發揮統計的職能,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行更全面、準確的分析與監測,對經濟和社會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及時剖析;要滿足社會各界對統計產品不斷增強的需求,就必須努力拓展統計的服務職能、強化統計的預警作用,推動統計工作沿著科學的發展軌道前進。
三、影響基層統計科學發展的制約因素
1、基層統計機構基礎薄弱,統計的職能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
從中國現行的統計體制和實際情況看,統計機構建設呈倒掛“金字塔”的特點十分明顯:上層統計機構設置健全、人員多力量相對較強,基層統計機構(市縣鄉鎮)尤其是鄉鎮統計機構設置單一、人員少力量相對較弱;目前,市級統計機構人員大都在80人左右,縣級政府統計機構人員大都在30人左右,而鄉級統計機構人員近2—3人,村級統計網絡則出現了嚴重的斷層。這樣的人員規模,既要完成國家、省局的統計調查任務,又要完成正常的業務報表和當地政府布置的統計調查任務,更要高質量地完成跨度大、時間長的大型普查,統計人員常常是超負荷運轉,可謂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種“上強下弱”是影響統計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基層基礎工作也相對薄弱,統計隊伍不穩定、統計資料不完整、統計網絡不健全、統計服務不到位、統計制度不科學等問題較為突出。同時統計任務和統計力量不匹配的矛盾凸顯,周期性的統計普查和定期性的統計調查相互交織,任務重、范圍廣,基層統計站(所)條件簡陋、辦公經費短缺,統計人員兼職過多、待遇差、素質參差不齊、工作流動頻繁,基礎統計資料管理混亂、殘缺不全,基礎工作不扎實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統計職能的有效發展。
2、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滯后,統計的工作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政府綜合統計管理體制實行的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管理模式,統計部門的人員編制、工作經費都由本級地方政府管理和撥付,同級政府對統計機構具有人、財、物權的絕對領導權,上級統計局對下級統計機構僅有業務指導權,這樣給統計政令的上下暢通增加了一定阻力,不但弱化了上級統計機構對下級統計機構的管理職能,同時也加劇了地方政府和統計主管部門在統計數據評估監測等意識領域的矛盾,特別是下算一級制度和地方行政絕對領導現實的矛盾沖突,使地方綜合統計部門上下都難做人;這種管理體制最大的弊端是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無法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的職權,給統計數據質量的保證增加了難度,嚴重約束了統計工作的獨立自主性。其次政府綜合統計和部門統計之間的職責不清、關系不順、聯系不緊,政府綜合統計干了許多本應由部門統計干的事,但缺乏對部門統計強有力的管理和協調手段,導致數出多門、相互矛盾等現象,影響了統計數據的權威性。第三目前推行的國家調查與地方調查雙軌制管理模式,由于局隊之間職責交叉、權限不明、配合不力,使局隊在數據匯總、使用上的矛盾沖突時有發生,統計調查系統內部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時雙方各自為政,重復調查,不僅導致了調查資源的浪費,而且也影響了統計在社會和公眾中的形象。
3、現行的統計方法和指標體系與經濟和社會發展不適應,統計的服務質量難以有效提升。
現行統計指標體系基本上還是屬于物質生產統計指標體系,統計指標的內容、口徑、范圍、計算方法還不能完全反映包括一、二、三產業在內的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統計方法制度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如環境資源、生態以及社會發展等方面活動,在統計上還沒有形成完整規范的指標體系。抽樣調查雖然在許多領域得到應用和推廣,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解決代表性以及數據分層使用的問題,還不能滿足目前各級政府管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統計調查方法的雙軌制運行,加重了基層統計的負擔,使得統計工作越到基層,頭緒越多,任務越重,壓力越大。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和統計職能的充分發揮。指標體系不完備、數出多門、重復統計、統計調查對象負擔過重等現象依然存在。同樣,現行統計調查方法主要是由層層匯總、機械求全的全面統計報表制度組成。這是在國民經濟基本上處于單一的公有制和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所采用的一種調查方法。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和社會各方面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全面統計報表制度面臨嚴重挑戰,虛報、瞞報、拒報、遲報現象屢有發生。全面報表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已經難以為繼。
4、統計調查網絡結構單一,兼容性能差,統計的工作效率難以明顯提高。
統計調查網絡是統計調查工作的終端,統計數據的生成都要通過成千上萬個終端進行搜集、整理最后匯總形成完整的數據庫。經過20多年的統計建設和發展,基層統計網絡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從城市到鄉村、從企業到住戶,都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統計調查網絡體系,這些調查網絡體系的形成,為地方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調查網點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現有調查網點功能單一,工業調查點、服務業調查點、貿易業調查點、城市住戶點、農村住戶點、農村固定資產投資點、農產量調查點等專業調查點同時交替設立,星羅棋布,且專點專用,互不干涉,調查點的兼容性能差,使調查員跑了東村跑西村,出了南村進北村;二是現有調查點由于受經費、被調查人員素質(記帳戶)等諸多方面的影響,調查點的配合程度差,調查質量不高;三是各種類型(級別)的調查點數量龐大,調查成本高,加大了基層統計工作人員的負擔;四是調查點的設立缺乏系統性,重復調查,造成了統計資源的極大浪費,使本來人員緊張的統計系統更是舉步維艱、疲于應付。統計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受到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