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8 16:45:56
序論:在您撰寫美育在素質教育中作用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美術教育;素質教育;地位;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7-0262-02
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素質教育,通過美術教育去提高學生素質,主要的途徑還是學校教育。目前,要真正確定美術教育的學科地位,全面發揮美術教育功能,還必須對美術教育有一個全面而明晰的認識。
1.美術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途徑
在美術教學大綱中有這樣的表述:中小學美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里既明確了美術教育的作用,又指出了美術科與學校美育、智育、德育諸方面的關系。美育,是以美的對象和美的形式存在為內容進行的美感教育。旨在培養提高人對自然、社會和文藝的鑒賞能力,陶冶情操,使感情、思想及以健康協調地發展并促進人的高尚道德行為的形成。
在美術教育中,體現美育的,大多以發展學生的智能、發展學生的情商和現實、豐富學生的素質為主,提供學生實現多元化的目標。在美育中,重在傳導美術文化,開發學生的美術素質,培養勇于奇異創造精神與創造能力的社會化的、平民化的人。
美術是研究美、創造美的造型藝術,其作品多是表現自然美和社會美。在教學中,美育主要體現在:其一,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有關的理論知識,教會學生要有奇特的勇于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中,普遍會出現一些現象,如在繪畫教學中,在教授素描或色彩時,對學生講這里"灰"了,那里"亮"了,那里"臟"了,或這樣用這種顏色畫兩筆就行了,至于那里該"亮",那里該"灰",教師就不明講了,學生學起來就吃力,這樣既不能用理論去分析,又不能對作品進行有效分析,結果只是一個憑經驗作畫、評畫的經驗人。教師教會學生的不只"灰一點,亮一點"的知識,而要教會學生創新教學法,僅擁有表現美術所需的技術者,是美術,是素人,而不是玄人--真正的美術家。而教師正是為這些將來的"美術家們"打下基礎,培養他們的美術綜合文化修養而努力。
其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鑒賞能力。"美"是沒有標準的,你用你所學的知識去評價它,別人認為"丑",你卻認為"美",那是你找到了它的內在美。美不能光看表現,而源于內在。有的說,風景天天一個樣,有什么美的,這些你是沒有去發現,更沒有用你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去評價,若用文化人的眼光去理解,多么糟糕的畫你都會被某一點所打動。正如羅丹說的一句話"我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我們善于運用、善于觀察,每個人都用一顆美好的心去看待我們的美術教育,那美術教育就能提高學科地位,健康可持續發展了。
2.美術教育是智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教育既屬于美育,又是智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促進學校的智育工作。美術學科雖然沒有升學考試,但傳授的基礎知識,如:造型、色彩、透視、美術史論等,既是美術自身的知識體系,又是現代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能力已成為現代科技人智能結構的組成部分。
美術教育是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必不可少的。智力因素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美術教育在其中有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主要以學生為主,教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幫助,使學生從中可用多種思維去完成作業,如:在數學中1+1=2,在數的計算應用內,它是一個權威,不可更改。而在美術中1+1可等于任何數。一千個學生的同一個創作題目,會有一千種不同思維,創作的作品有一千個樣,豐富多彩,你還能說1+1只能等于2嗎?這些,都是對學生智力開發的另一個方面。對于技能訓練,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同時推動和提高大腦的發展,還能推陳出新,這些都是美術教育中對智力的開發,因此它是美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美術教育形成的能力,它不僅對本學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這種能力的遷移對促進其它學科的學習同樣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美術教育對德育同樣有促進作用
美術教育在進行德育方面也有優勢,中小學美術課向學生展示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美術作品,這是一筆無與媲比的文化遺產,是自立于世界藝術文明之林的寶庫。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優秀作品其本身就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它對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精神將發揮巨大作用。
在美術教育中,特別是在創作活動中,通過對美好事物發展等行之有效的創作內容的實施,在學生心中種下美好向上的種子。如一廣告設計:一人手里拿著一根釣魚竿,坐在被砍伐的樹樁上釣魚,而魚竿上釣起來的都是魚骨,河水是黑的,看不見綠色,而他卻在那里哭。筆者看了,心中一顫,是啊他在呼吁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認識到地球現在的危機。后來在班上參觀了這幅作品并進行了討論:你將如何保護地球這一課題,使他們真正成為保護地球的衛士,看似簡單的作品卻是學生的心聲。所以,美術教育同樣促進著德育教育,不少人才的優良意志品質,大都是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培養而成的。
4.社會發展需要美術教育
美術水平和公民素質是一個國家經濟與文化教育發展的標志之一,美術教育是伴隨著社會對美術的需要和人們對美術教育的認識而發展起來的。通過美術教育能鍛煉人的美術素質得以提高,同時又促進社會對美術的需要。
關鍵詞: 美育 職業素質教育 促進作用
面向21世紀,世界各國都把開展職業素質教育作為高教改革的方向。職業素質教育注重提高人的綜合素質,著眼于社會全體人員身心的全面發展。實施職業素質教育的主要手段是開展德、智、體、美、勞五育,通過五育的有效開展,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在五育中,美育是最有活力、最具滲透性的因素,對整個職業素質教育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美育的概念
通常來說,美育是審美教育,又稱美感教育,它是通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審美觀點、健康的審美情趣、高尚的審美理想的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也有的學者認為,美育包括審美形態教育和美感教育兩個方面:1.審美形態教育,主要是通過對符合“真、善、美”標準的藝術品的形態、形式、風格的鑒賞,來培養人們對自然中千變萬化的美的形態結構的識辨能力;2.美感教育,主要通過對符合“真、善、美”標準的藝術品的欣賞,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包括感覺、情感、想象、理解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協調,最終落實為包括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力在內的、某種敏銳的審美知覺和對美的欣賞力和創造力。
“美育”的概念最早見于席勒的《美育書簡》。席勒(1759―1805)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著名的戲劇家、詩人,也是一位頗有影響的美學和文藝理論家?!睹烙龝啞纷畛跏窍沼?793年2月至次年七月寫給丹麥奧古斯騰堡公爵克里斯謙關于對人進行美感教育的信,于1975年正式發表。席勒較系統地論述了美育的性質及其功能,認為美育是實現人的自由本性的完善與整個社會和諧發展的先決條件。他說:“我們為了在經驗中解決政治問題,就必須通過審美教育的途徑,因為正是通過美,人們才可以達到自由?!?/p>
美育的思想源于人類對美的追求。在中國可追溯到遠古圖騰活動中,在西方,它孕育于古希臘、古羅馬的神話和史詩中。奴隸社會時期,我國開展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教育中的“樂”就是美育,古雅典也提出教育要培養身體和精神兩方面都“美”的全面發展的人。中國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主張對人的教育要“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在教學中,他注重培養弟子多方面的技能,孔子自己也是吹拉彈唱,無所不精。西方古希臘的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設想把藝術教育和美育列為各級學校必備的課程。此后,美育思想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豐富發展。但是,在進入工業社會后,伴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們開始重視培養專業人才,以適應機器大生產的需要,教育中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使人類“異化”現象逐步明顯。進入電子時代以后,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只培養單向型的實用型人才是不夠的,還必須培養具有很強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教育面臨新的選擇是,必須“文”、“理”并重,由培養“專才”轉變為培養“通才”,因此,曾一度被忽視的包括美育在內的人文藝術科學越來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視。
二、美育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職業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對德、智、體、勞四育的促進上,即美育可以“以美儲善”、“以美啟真”、“以美助健”、“以美益勞”。
1.美育對德育的促進作用――以美儲善。
德育是把一定社會的思想現象、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包括思想、政治、法紀、道德等品質的教育。對受教育者培養的目的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認清真、善、美和假、惡、丑,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正確處理個體之間及個人與集體和社會整體的關系。從德育的目的可以看出,美育是德育的前提,只有對真、善、美有正確的認識和把握,才能為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礎。
在美育的環境中,個體可以抑制感求,寧靜致遠,保持自身尊嚴的高尚人格。使個體在潛在的超道德的審美境界中儲備了跨越生死、不計利害的高尚情操,即可以起到以美儲善的作用。
魯迅認為:“美術可以輔翼道德?!备郀柣f:“美學是未來的倫理學?!碧K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體操――它使我們的精神正直,心靈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p>
(1)美育促進人意志心理結構的完善。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行動,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自由意志是倫理道德的核心。美育是以美的形象和美好事物來訴諸于人們的感官,并激起人的情感共鳴,使個體在感受美好事物的過程中受到影響和感染,使思想境界得到提高,在自由感受的審美境界中實現了意志選擇自由。
(2)美育增強德育的可接受性。傳統的德育主要是靠說理、灌輸,而通過美育,可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使學生更樂于接受并主動參加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思想道德的熏陶。
(3)美育促進人格的完善。德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塑造個體完善的人格,解決現代人格扭曲的問題。美育在人格完善中有巨大作用,席勒從人本主義立場出發,指出人格完善要通過從“感性的人”向“理性的人”的提升來實現,而審美是“不可缺少的橋梁”。
美育正是使主體在進入審美狀態后,達到知、情、意的自由和諧狀態,在和諧統一中陶冶性情,凈化個人欲念和功利,使人高尚起來。正如黑格爾所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黑格爾,《美學》,第一卷第147頁)
2.美育對智育的促進作用――以美啟真。
科學和藝術具有相通性和互補性,這一點在著名的科學家和藝術家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愛因斯坦不僅是偉大的物理學家,而且精通音樂,尤其擅長小提琴。畢達哥拉斯、開普勒、普朗克等科學家都精通音樂。我國古代的張衡不僅是偉大的科學家,而且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達?芬奇不僅是偉大的畫家,而且是偉大的數學家、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歌德是一位大詩人、大文學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
美育是在對人的熏陶和感發中,培養人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美育過程中滲透著理性的直觀能力,使人的理性與人的感性相溝通,引導人由認識走向創造,起到以美啟真的作用。
(1)從生理角度來看,美育可開發大腦的潛能?,F代腦科學研究提出了大腦兩半球的“雙勢理論”的“思維互補理論”,指出大腦兩半球是有分工的、具有互補性。人們在科學研究中,經常使用的是大腦左半球,大腦右半球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時間長了不利于大腦的發育。而審美教育可以促進大腦兩半球協調發展。音樂、美術、舞蹈、旅游觀光等都能活躍大腦左半球。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大腦右半球得到休息,另一方面,由于大腦接收到更多的外部信息,通過兩半球積極配合,能充分調動潛意識中的創造靈感。
(2)從激發人的動機來看,美育可提高學習的興趣。美育通過擴大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使其在對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的體驗中,激發求知欲,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科學創造的精神。法國數學家彭加勒曾說:“科學家研究自然,是為了從中得到樂趣,而他得到樂趣是因為它美。如果自然不美了,就不值得去了解?!?/p>
(3)從思維的度來看,美育有利于培養形象思維??茖W研究表明,形象思維早于抽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幼兒是從形狀、色彩和聲音的一般感覺而思考事物的。美育能提高人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進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藝術的形象思維有利于激發人的創造潛能。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
3.對體育的促進作用――以美助健。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探索知識,攀登科學高峰的基礎。一些科學家專心于科學研究而忽視體育的現象已引起人們的重視。美育可以從身心兩方面來促進體育,起到以美助健的作用。
(1)促進人的生理健康。美育可使人產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舒暢,肌肉放松,心律舒緩,機能協調,能消除各種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擾,促進有益健康的生物化學物質分泌,從而增強體質和體能。實踐證明,音樂、舞蹈、書法、繪畫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特別是神經系統的疾病。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轉引自《藝術美育》,第17頁,河北美術出版社1988年版)
(2)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僅是指沒有心理疾病,而且是一種心理狀態,人在這種狀態下能適應社會環境,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隨著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人們受功利化的影響,經常出現煩躁、焦慮、緊張等不良心理現象。保持心理健康已成為人類的重要課題。美育可起到消除緊張,陶冶性情的作用。通過聽音樂、練習書法繪畫、游覽名勝古跡,調節人的心理,保持情緒穩定,增強適各種環境的能力。
(3)促進人的形體美,促進體育技巧的提高和完善。人的形體健美和運動技巧的形成,都必須符合美的規律。古希臘米隆的雕塑《擲鐵餅者》,表現了健與美高度融合的美,給人以巨大的審美感染。通過美育,學生可以按美的規律塑造形體,完善運動技巧,向著和諧、均衡、健美的方向發展。李寧練體操時,曾專心練畫,后來他談到在練畫中體驗到的美的感受對他的體操訓練有很大啟發。
4.美育對勞育的促進作用――以美益勞。
勞育在學校教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教育中的實踐環節。勞動技能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主動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勞動和美有著天然的聯系。勞動不僅創造美,而且勞動本身就是美。美育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主動地認識勞動中的美,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引導他們努力在勞動中創造美,可起到以美益勞的作用。
工業社會以來,勞動過多地帶有了功利性、強制性和刻板性。怎樣改變這一缺陷,使勞動恢復本來的面貌呢?美育有著美化勞動的特殊功能。美育可引導學生擺脫勞動中的功利主義,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使藝術與技術達到完美結合,從而使勞動更體現出審美價值。美育是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態度,體驗到勞動創造的美。在美的體驗過程中,既可以使道德情操得到升華,又可以提高在實際生活和勞動中創造美的能力。
三、營造氛圍,發揮美育的促進作用
如何發揮好美育的促進作用?筆者感到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開設美的課程。
可適當開設高雅藝術鑒賞、音樂、書法、繪畫、影視評論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提高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課程的開設要科學,要精選,要符合學生的興趣,不能過多過濫,否則就會加重學生的負擔,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建設美的環境。
校園環境對審美教育有著重要影響,富有時代感和凝重的音樂感的建筑,充滿詩情畫意的校園,本身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增進學生的審美素養。同時人的素質也是關鍵因素,高素質的教師,科學的管理教育模式,高尚品德的學生,都是美的因素。實現人與環境的完美結合,應是學校建設的努力方向。
3.營造美的氛圍。
學??赏ㄟ^開展多種形式的美育活動來營造美的氛圍,使學生在美的熏陶中增進審美能力的發展。每年舉辦大學生藝術節,結合重大節日組織文藝演出、讀書演講、開展大團日等活動,以及組織旅游,組織參加社會活動等,都是很好的美育形式。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實現課堂教育向現實生活的延伸,更有助于知識的消化理解。美育活動應追求群眾性,力爭使人人參加,人人受教育,在校園形成熱愛美、追求美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杜衛編.美育學概論[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關鍵詞:素質教育;美育;審美能力
19世紀中葉,馬克思曾指出“人要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質據為己有?!薄叭艘彩前凑彰赖囊幝蓜撛斓腫1]”素質教育的明確提出雖然是近幾十年的事,然而素質教育的觀念和實踐卻是古已有之。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注意對學生多方面的教育。他提出“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西方,公元前6世紀時,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大多數學者都曾研究過美育與教育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對人格圓滿、和諧的發展。但古人的這一思想在以后并未得到發揚,自工業革命以來,培養實用性人才就成為教育的唯一目的,精細的分工更是將人變成只會生產的機器激烈的社會競爭,要求人們必須具有廣闊的視野、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多方面的知識,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時,素質教育才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和關注。
一、素質教育的三個層面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以人的身心發展為目的,使人的各項基本品質得到全面的發展教育。因此,身心的全面發展,即人的全面而和諧的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所以,一般認為素質教育包括三個層面:①身體系統,即生理層面的教育。這是人發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質基礎,是人自由發展的基石,它是最基本的層面,既有先天遺傳因素,又可通過后天獲得。②心理個性系統,即心理層面的教育。這是最具有發展性和復雜性的層面,是教育的核心和關鍵。他貫穿整個素質教育系統,影響其他層面的發展,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③社會文化系統,即社會層面的教育,這是最能體現人的思想和文化修養的層面,它包括思想道德修養、知識修養、審美藝術修養,它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效果,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層面和最終反映。素質教育的三個層面是一種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他們之間既各自獨立又緊密聯系且相互制約。脫離開任何一個層面,人的基本品質都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也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因此,美育在素質教育這個大系統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美育的兩個層面
那么,美育又是什么呢?對于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又該如何理解呢?美育包括審美形態教育和美感教育兩個方面:①審美形態教育,主要是通過對符合“真、善、美”標準的藝術品的形態、形式、風格的鑒賞,來培養人們對自然界中千變萬化的美的形態結構的識辨能力;②美感教育,主要通過對符合“真、善、美”標準的藝術品的欣賞來培養人們健全的審美心理結構,包括感知、知覺、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協調,最終落實為包括藝術欣賞和藝術創造力在內的敏銳的審美知覺和對美的欣賞力創造力。
三、美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王國維先生說“美育可以調和人的感性,是人的感性發達,以達完美之域[2]”可見,美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教育,以抽象的理論影響人;也不同于具體的藝術教育、技術教育,以具體的形象指導人,它是一種大的文化素質教育。它不僅要訓練培養人的審美欣賞能力和創造美的能力,而且還要發展受教育者的美的品格,培養美的情操,從而形成完美的人格。美育,從根本上說,即以美的方式來達到人的自我塑造,自我完善,并最終推動整個社會趨向于完美、和諧、發展的理想境界。人的意識形態發展的各個方面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的。如果少了美育,不僅忽略了人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同時也會使各種意識之間缺少溝通。
美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因為,美育同素質教育,即德、智、體等諸方面相互聯系,不僅構成了全面發展教育系統的重要內容,而且美育對德育、智育、體等方面的開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梢?,美育在素質教育中是多么的重要!那么美育對于素質教育到底發揮著什么樣的具體作用呢?我們從德育、智育兩方面來分析:首先,美育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成為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就應該具備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德育主要是為了使青少年明辨是非,理解和掌握善、惡標準。它側重于抽象說理,要求青少年用一系列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要求自己約束自己,帶有明確的強制性。而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感染人、打動人。在對美的激動中,潛移默化的獲得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人變的高尚。
由上述可知,美育或審美教育作為聯系素質教育系統三個層面的重要紐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正是美育,促進了人體生理的有機平衡發展,開拓了心理層次自由和諧的發展,豐富了人的社會層面的內容。沒有美的促進作用,素質教育就難以和諧、全面的進行和擴展。美育對素質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結語
總之,美育的重要意義就在于:它不僅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動手段,也是人類認識自己、完善人類文化心理結構,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育,我們不僅能夠完善品格,塑造完美人格,而且能夠促進社會協調、和諧的發展。也只有通過美育,才能達到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的人”的理想世界。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77,54
[2]王國維.論教育之宗旨 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美育素質教育
1美育和素質教育
美育是以塑造完美人格為最終目的,以藝術和現實美為教育手段的審美教育。其性質是培養人的正確高尚的審美觀念,提高人的審美與審美創造能力,進而塑造完美人格。認為: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叭艘舶凑彰赖囊幝蓙硭茉煳矬w”。審美從人類開始與客觀世界發生關系的時候就開始了。美育實際上一直在不自覺的進行著,并逐漸成為自覺的勞動,可以說美的思想是人的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按照美的思想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人才為目的的教育。在應試教育模式下,不管是學校還是學生都有只關注考試得分的多少,忽視內在素質提高的傾向。哲人曾經說過:“知識彌補不了道德的缺陷”。確實,一個技術高超而道德素質敗壞的人不僅不能幫助社會進步,有時候還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應試教育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人的素質構成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素質提供了人發展的生理基礎,而后天的素質教育能夠影響先天的素質,發展先天的潛能,使人獲得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基本品質結構,提高和完善人的思想、知識、身體和心理素質。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p>
2美育的特點
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的任務是要塑造和形成人們優美、高尚、豐富的感情、趣味、心靈和精神境界。美育的這種職能注定了美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需要我們持久的關注。美育過程中存在專職進行審美教育的課程,如美術和音樂。但我們千萬不可將美育和音樂、美術教育等同起來,美育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絕非幾堂音樂、美術課能夠完成的。音樂和美術只是我們引導審美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過這些教育我們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們之所以能夠感受到美,是因為在審美活動中我們把握了具有節奏、平衡和有機結合的完備形式,這種形式積淀了人類情感、理想等特定的社會性內容,這些內容會同時作用于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能力,使它們處于一種自由和諧的狀態。
4美育的作用
4.1美育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會有對真理的追求。”愛因斯坦也說過:“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他的情感、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档抡J為美是情感知識與道德的橋梁。革命導師為我們制定的標準是“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人的行動總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對人生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審美教育活動是一項情感教育活動,藝術的審美活動尤其如此。美育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凈化,從而情操得到陶冶。
4.2美育能夠促進德智體教育的發展
如上所述,美育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存在于德智體的教育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德智體美等教育融合在一起。美育是一種自由形態的教育,它沖破了以往各種不同的教育間的鴻溝,比較容易與其他教育相結合,并滲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夠把其他教育帶動起來,形成一個有機體。
4.3美育具有激發思維能力的功能
人類認識事物的思維形式分為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兩種思維互相啟發、互相作用、密切相關。形象思維是審美活動的重要特征,它是指用表象進行的思維活動。美育是將人類世代積累的審美經驗對教育客體進行教育的過程,其目的是使其初步的、低級的感覺、知覺、表象發展為藝術審美的、形象思維的直覺。審美直覺具有直觀性和感性形象性等一般直覺的特征,同時,它又是積淀有高度理智的高級意識活動。愛因斯坦終生熱愛音樂,在他看來演奏小提琴遠比解開一道科學難題更有價值和意義。他就是在理性和感性相互完美交融的時代中,完成了相對論。舒伯特從萊斯塔勃的詩歌中產生《小夜曲》的創作靈感。這都是美育的功勞。
4.4美育能提高人的身體心理素質
從美育特征上看,美育在調整人的身心素質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它通過調節人的心態平衡,促進身心健康。學生通過參加審美教育活動,以快樂的情緒化解緊張的情緒,以愉快的心情化解不正常的情緒。美育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健康樂觀的情緒,增強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社會交際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5美育有助于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是的一個基本觀點,它包含人的自我意志獲得自由體現,人的各種需要、潛能素質、個性獲得最充分的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獲得高度豐富等。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社會要依靠人的發展而發展。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正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教育只有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注意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才能夠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在現代社會中,無論一個人從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學和審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許多事實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學者,他們的成功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功,也是個人全面發展的成功,這種成功和他們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開的。
5當前美育中存在的問題
5.1對美育重視不夠
雖然國家一再強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但應試教育仍然在當前教育實踐中流暢地運轉,一些學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體育、美育的傾向。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必須堅決克服這種錯誤傾向。一要消除智育即升學率為學校工作重點的想法,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二是要確立德智體美四育并舉的理念,把四育融為一個整體,有機結合起來,達到相互融合與滲透、相互促進與發展的要求。尤其要注重美育在德智體育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5.2對美育存在錯誤理解
對美育存在的錯誤理解很多,比較流行的觀點是認為藝術就是美,從而把美育和藝術教育等同起來,認為美育就是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就是美育。結果,持此觀點的人們就歪曲了美育的意義,美育就變成諸如書法、美術、音樂課等孤立、單一的任務。藝術是人類的精神產品,集中體現了人的審美意識,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因此,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但是,藝術教育并不是美育的全部內容。美的形態就包括多種多樣的形式,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科學美、悲劇美等等,開展美育工作需要將藝術教育與之區分開來。
5.3美育途徑單一
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美學家先生指出:實施美育的途徑主要有三個,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學校是進行系統、全面的美育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有責任對青少年從小進行美育教育,為提高下一代國民素質、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創造未來美好社會奠定良好基礎。目前這是我們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單一的途徑。進行美育還需要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中的良好環境、和諧氣氛及家庭成員的內在美、形象美的展現,都會起到潛移默化的美育作用。因此,良好的家庭對學生的美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中的美育能夠鞏固學校美育的成果。
家庭和學校都只是美育的小環境,只有社會是大環境。學生總有脫離家庭、學校的一天,但作為社會成員,他一生都受到社會的影響。社會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更廣泛地影響人的審美觀的形成和發展。在社會中弘揚真、善、美,鞭撻、懲治假、丑、惡,利用多種社會活動、多種宣傳、多種藝術形式對學生實施美育,有利于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與進步。社會每時每刻都在對人產生影響,美育活動的減少與美育效果的減弱就意味著丑與惡的滋長與蔓延。
人類的社會實踐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進行的。通過美育,使我們認識和把握美的規律,以便更有效地去改造客觀世界。因而,我們說美育是人類認識世界,并按照美的規律去改造世界的一種手段。社會文化、社會文明的進步,也是人類追求美的結晶。加強美育,就是要使人們更廣泛地認識美、追求美、創造美,推進社會文明的發展,推進社會的進步。同樣,美育更是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張作嶺.試論素質教育中美育的特征與功能.松遼學刊[J],2001(8)
[2]張琪、劉玉剛.談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山東教育學院學報[J],2001(4)
[3]蔣冰海.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福州師專學報[J],2000(2)
【關鍵詞】美育;高校美育;素質教育;美育的作用
中圖分類號:K82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2-0149-01
一、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中,美育與德育的目標一致,二者相得益彰;但二者又不能劃等號,不能互相取代。德育是通過政治課和各科教學以及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美育則側重于以優美的藝術形象和事物去影響學生和感染學生,使他們在思想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如果說德育主要是從認識上塑造學生的道德人格,美育則主要是從情感上去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不僅能夠提升人的道德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德育的發展,以更好地實現德育的功能價值?,F在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一些有現代意識的教育工作者,自覺地把美育與德育結合起來,利用自然審美、社會審美和藝術審美等形象教育活動,來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例如,有的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閱讀悲劇作品,讓他們在審美中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所經受的苦難,以此提高他們勇于面對挫折并超越困境的心理能力。再如,有的教師利用參觀雕塑展覽的機會,讓學生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一些紀念性的人物雕塑,在藝術審美的過程中,革命先驅、思想巨人的浩然之氣,會慢慢地融入學生的精神情感之中,內化為學生的道德意識。
二、美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在學校教育中,智育承擔著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重任,同樣,美育在這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要使學生智力得到發展,我們認為必須盡快扭轉忽視美育的偏向,把美育放到應有的位置上來。因為美育與智育同樣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美育是美感形象教育,它對培養人的形象思維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有著智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對于促進智力和創造力發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敏銳的感知力。人的智力包括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感知力的強弱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聰明的條件之一。敏銳的感知能力往往是人在對外部自然形式和藝術形式的感知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培養感知力的重要途徑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和感受自然世界和藝術世界。美育是審美形態教育,它向人們展示的是豐富的、形象鮮明的自然形態和藝術形態,學生通過對這些形態的長期感知,定能使自己的感知力變得敏銳。
(二)培養形象記憶力。在人的認識能力中,記憶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沒有記憶,大腦就不會留下任何信息,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發展。那么學校的智力教育就不應該忽視對學生記憶力的培養。然而,學校以往的智育只注重訓練學生對概念、數字、邏輯推理方面的記憶,而忽視形象記憶的訓練。美育是一種輕松愉快的形象教育,它提供的審美形象既鮮明生動,又帶有濃烈的情感色彩。此外,美育向學生展示的是各種各樣的視聽形象,如一個個鮮明的畫面,一首首動人的樂曲,它們都飽含著情感,因而易于引起學生的感知興趣,并牢固地留在他們的記憶里。
(三)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造力最本質的內涵,培養想象力,審美教育是最佳途徑。一方面,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大量的包含著審美感情的形象涌入主體的心靈,內化為表象,為想象提供材料;同時感情的積累又為想象提供動力。另一方面,審美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主體面對審美的世界時其想象力空前活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人的想象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素質教育的體系中,美育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隨著美育的全面開展,它在培養人的想象力等方面的作用定會日益突顯出來。
(四)促進直覺思維的發展。直覺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它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并具有直觀透視、瞬間判斷的特點。由于直覺不靠邏輯的分析和綜合卻能直接洞察事物的本質,因而它就能使人在短暫的時間內,從多種可能性中作出選擇,得出有價值的預見和設想。因此,許多科學家把直覺看成是創造的起點,是打開自然奧秘大門的鑰匙。
三、美育對體育也有促進作用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因而在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方面,教育也應當發揮積極的作用。為了促進學校體育運動的開展,使其富有成效,我們認為,應該把美育與體育結合起來,使美育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方面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瑩.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啟迪與智慧(教育版),2014(11).
[2]吳媛.略論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0(08).
[3]韋有賢.淺談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0(13).
關鍵詞:美育 高校 素質教育
美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教育方針內容的組成部分。開展美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過程,也是進行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過程。普通高校要加強美育,主旨在于“育人”。因此,首要的任務就是教育學生逐步樹立的審美觀,這是我們時代最正確的、最進步的、最高尚的審美觀。所以,高校的素質教育要以的審美觀念教育學生,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同時,要以美引善。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啟真。增強學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最初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和諧的發展。
教育部《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成立了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部委員會,在全國普通高校成立了3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對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由試點逐步向全國普通高校推廣。美育在52所高等學校進行了試點,提出了必須實現用“三提高”來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提高全體教師的文化素質。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與格調。實現“三提高”應是普通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更高的境界。
所謂素質教育,就是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教育,使他們成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身心素質和勞動素質、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適應社會主義事業需要的公民。而審美活動是使人從一定的功利性中解放出來,是人類全面發展為最高目的,培養人的個性發展,從而認識人的本質、價值、情感,培養人完美的、和諧的、完全的心靈、人格、品質。
美育又稱“美感教育”,是審美教育的簡稱,審美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和提高人們對現實世界(自然和社會)以及文藝作品的審美感受能力、鑒別能力、欣賞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人們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使人們熱愛真、善、美,變得文明、高尚、積極。得到身心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教育思想。把藝術教育的“樂”,列為學校教育科目“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中。以后各個歷史時期都非常重視藝術教育的“樂”,逐步形成了優良的文化傳統。
高等院校審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大學生高尚的人格品格。審美教育又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采用形象直觀的教育方式,引導大學生進行美的欣賞和創造,形成思想感情上的共鳴,使大學生在審美享受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于情感的美育把真、善統一在具體可感的形象之中,使情感達到更全面的教育目的。美育能引人向善,美成為高尚的道德品質,凈化和豐富人的思想感情。使生活變得更充實、更豐富、更有樂趣。
美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有德育、智育、體育不可代替的優點,同時,它又與德育、智育、體育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它可以啟迪大學生的智慧,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愛因斯坦說:“他選取最美的”。因為他的許多科學創新、成果是從音樂優美的弦律啟發而來的。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在國家授予他最高榮譽獎時,他說了感謝他愛人蔣英的一段感言?!八桥咭舾璩摇6沂菍iT唱最深刻的德國古典藝術歌曲。正是她給我介紹了這些音樂藝術,這些藝術里所包含的詩情畫意和對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得我豐富了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方式,或者說。正因為我受到這些藝術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更寬一點,活一點,所以,在這點上我也要感謝愛人蔣英同志?!卞X老他講到了科學與藝術的密切關系,也說明了藝術對科學具有啟迪作用的道理。我們可以用此來說明審美教育對智力的開發與完善是多么的重要。
高校開展美育教育渠道非常廣泛,主要通過開設文學欣賞、書畫欣賞、藝術概論、美術鑒賞、音樂鑒賞、影視欣賞、舞蹈欣賞和美學知識講座,觀看戲劇演出、參加音樂會、參觀美術、書法展覽,以幫助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美學觀念;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小組和各種文藝社團,如:書畫協會、藝術沙龍、攝影協會、大學生歌舞團、學校健美操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如:電視臺、美術館、文化館、音樂廳、電影院、博物館、游樂園以及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等等,都是審美教育中起著巨大作用的教學內容與范本。
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組織高校大學生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因為課外藝術活動不僅是課堂教育的延伸和補充,也是培養大學生健康思想與藝術特長的重要方式。根據他們濃厚的興趣特長,引導他們參與校內外書法、繪畫、攝影、舞蹈、表演等的培訓,技能得到提高,參與一些各級各類藝術競賽和表演,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和考驗,為將來的培養目標。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通過舉辦大學生校園文化藝術節,為同學們施展藝術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同時增強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優美的校園環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作用。校園完善的硬件環境設施。如:音樂鈴聲、校園專欄、美術長廊。不但美化了校園環境,而且成現審美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體現了藝術教育以獨特的方式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開發智力和個性形成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美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逐步確立素質教育與藝術教育溶為一體的教育理念。是追求大學生人生完善人格的理想教育。
美育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相結合是正確的教育觀。所以。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應包括思想品質、倫理道德、人格修養、行為規范教育等。而審美教育著眼于心靈的凈化,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目標有其一致性。正確的審美教育又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創造性等特點。它有利于智力結構的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學的發展。
智力教育是一種認知活動,它對學生的智力培養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審美教育側重于形象性,情感性體驗,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得愉悅的美感。這種美感必然有利于大學生的感知,活躍他們的思維。它強化著學生的各種心理活動,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緒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從這個意義上說。美育為智力活動提供了最好的情緒。另外,美育還要求教師必須用美的手段進行教學,體現教學審美化。這樣的教學使學生有振奮愉悅的心情,消除教學中的焦慮和疲倦感,增強情感教學,學生才能愉快完成智力教育的任務。
二十一世紀是競爭激烈的時代,充滿著困難與挫折,成功與失敗。因此,未來的人必須有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與堅強的毅力。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審美教育對素質教育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審美教育、藝術教育盡管已成為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但美育在素質教育中所要達到的目標,如何在高校素質教育中開展,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還有許多的理論問題需要研究。我國藝術教育,尤其是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現狀,還需要認真調查研究。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通過努力,我國的美育在高等院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中的開設、開展一定能夠取很大的成績,并為二十一世紀培養出符合時代所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音樂教育;美育;素質教育
一、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
一般來說,大家會將美育和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審美觀等聯系起來,但無論如何,美育終歸是一種以培養學生認識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對美育的研究需要通過實踐脫離形式的束縛,從而產生系統的理論方法。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音樂教育自身的美育特征開始得到我們大家廣泛的認可。著名教育家先生就特別注重美育的發展,他在《自寫年譜》中寫道:“我于講堂上既常聽美學、藝術史、文學史的講演,于環境上又常受音樂、美術的熏習,不知不覺漸集中心力于美學方面?!睂吷难純A注在中國的教育事業中,他在德國期間自己學彈鋼琴、拉小提琴,不斷地豐富著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后來他發現德國和法國都非??粗孛烙?/p>
事實上,音樂教育與德育的關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德育的本質在于對人的思想、社會認識、理性思考進行引導和改變,但這其中難免存在思想不統一等問題,更多時候會遇到學生的抵抗情緒,從而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音樂教育則可以通過愛國歌曲、音樂劇、歌舞劇等藝術形式,經過聽覺和視覺的雙重吸引,使得學生對其產生濃厚興趣,在生活的點滴之間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操。對受教育者進行審美教育,應當使他們在自我的感受和熏陶中,激發內心潛在的情感,按照美的標準和規律讓他們進行自我完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育的重要意義在于讓受教育者感到精神愉悅,同時對受教育者進行審美熏陶。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施教者須通過音樂教育不斷強化美育的美感功能,調動自身強烈的情感體驗,深化和創新教育手段和內容,逐漸構成完整的美感動力體系,以美特有的磁場和無盡魅力,對受教者進行長效激勵,使他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得到豐富。
而智育與音樂教育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智育無疑是為了對受教育者進行智力的開發,盡可能地激發他們的潛能,使其能夠接受更多的文化和技能。新時期的智育已經發生了較大改變,它被重新定位,其職責變成在傳授技能和文化的基礎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習慣和態度,以及創新思維、拓展視野,努力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音樂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或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人們往往都有一套慣有的思維方式,有的傾向于感性,有的則傾向于理性,而音樂教育往往能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建立一種更具邏輯性的思維能力。音樂有很多表現形式,拿鋼琴藝術來說,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都傾注了自己的感情,學生在學習曲目演奏的時候,必須先在自己的意識當中還原前者所要表現的內容,對這些信息進行充分的理解與吸收,達到刺激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目的,在一這過程中完成對審美的認知,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更高水平地將前者的作品演繹出來。
同時,音樂教育不會以純文字的形式進行授課,需要其他音像資料一同進行,如歌唱需要有歌譜、伴奏、音響等條件作為前提,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加上感覺和想象的多重吸收,從而能夠直接地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了不起的科學家或藝術家都曾受到過音樂藝術的良好熏陶:科學家愛因斯坦和量子論奠基人普朗克可以演奏鋼琴和小提琴,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寫出了中國第一首小提琴曲……這顯示出音樂藝術能夠充分發揮和創造人內心的原始沖動,很好地培養了人們的創造力。
可見,美育不僅能憑借優美感人的審美形象,引起受教育者情感的激蕩,使其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還能夠促進他們想象力、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的提升,啟發其心智,促進其全面發展。
二、音樂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素質教育是一項以提高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基礎的高等教育活動,目前看來,大力開展高校素質教育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所在,這也是我國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得以實現的重要基本內容。高校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道德修養、文化與技術技能、探索精神等為內容,是一種科學、全面、綜合提升學生全面發展的系統的教育模式。用的一句話來講就是“藝術能養成人有一種美的精神,純潔的人格” 。這也體現了藝術教育和科學在其心目中的地位是等同的,因為人人都有一顆追求美、喜歡美的心靈和無限追求美的權利,如果將這種美的標準加以合理的引導,將會對培養受教育者人格的養成有重要作用。音樂藝術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是最為獨特也是最為容易讓人接受的一種,它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能使學生在交流和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出內心的愉悅,高校音樂教育的發展必定會對我國高校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正面推動作用。
高校音樂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培養學生專業的技巧和理論,而且在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鍛煉自己的創造和實踐能力,同時讓他們具有良好的團隊意識。以合唱教學為例,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共鳴,聽到周圍的聲音變化,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維當中,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主動去尋找美的聲音。不僅如此,在自己親自參與指揮和排練的過程當中,學生通過與其他人之間的默契配合,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對合唱曲目進行改編和創作的過程中,學生按照自身的喜好對原有曲目進行改編和二度創作,能夠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創造能力。以上種種能力的體現還表現在器樂合奏、音樂劇、舞劇等音樂藝術形式上,這都與高校音樂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高校音樂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孟子》中說:“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惫式逃旧響撌怯淇斓剡M行,素質教育本身所需要的也正是這種樂教的精神,音樂教育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它可以表現為學生走在林蔭小道上戴著耳機邊聽歌邊體驗周圍的美麗環境,其身體自發的愉悅起來,也可以表現為某間教室幾個學生坐在一起排演節目,歡樂的氣氛感染著每一個人,這都是高校內隨處可見的。有了愉悅的審美情趣和輕松的學習氛圍,對學生潛能的激發就會更加徹底,所以音樂教育能給學生提供非常好的審美享受。
高校音樂教育可以在增強學生自信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通過舞臺的磨煉,自信心可以得到不斷增強,會慢慢形成一種強大的心理暗示,對面前的任何未知事情都不會產生恐懼心理。這種較強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會退縮,配合德育和智育對學生的教化,能夠培養出學生更強的歷史使命感,勇于面對社會上種種不和諧問題,對確立正確的社會道德觀念有莫大的幫助。
音樂教育是實現美育的一種教育途徑,更是實現素質教育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實施還需要長期進行,應當視之為一種終身的教育模式。隨著時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會不斷的提高,可見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實施還需長期熏陶,通過這樣長期持久的對受教育者進行感官刺激,一定能為其綜合能力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僅如此,音樂教育的美育教化也應當注重方式方法。對于美的追求和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個體對事物的審美感受能力也有強弱之分,所以我們應當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化教學,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加以適當引導,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另外,教師應當系統地引發學生的內心共鳴,能夠讓學生通過感受音樂的美不斷提升和調整自己的狀態,從而確立起良好的學習基礎。因此,在高校教育模式中,音樂教育美育功能的良好實施能夠增強學生的內心情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耿家林.論音樂教育功能[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