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6 05:53:27
序論:在您撰寫旅游開發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特別是廣大西部地區,更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海拔較高,且群山連綿。當地居民依山建房,村寨因之而成。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旅游扶貧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內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強與多樣化發展,許多少數民族村寨以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極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各村寨紛紛掀起旅游開發的熱潮。
村寨旅游的開發涉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近幾年國內有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羅永常深入探討了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利益保障機制建立的問題[1]。楊昌儒等認為社區居民不僅要參與決策和規劃,還要參與項目經營和管理利益分配[2];江曉云則指出,“只有社區居民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得到切實的合理的利益分割,才能積極參與旅游發展”[3]。還有學者以個案研究了村寨旅游開發對當地社會和村民的多方面影響[4]。縱觀國內學者的研究不難發現,村寨旅游開發所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文獻還很少,大多側重研究社區居民的參與問題,對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則顯得十分薄弱,且系統性的理論研究更顯欠缺?;诖耍疚囊岳嫦嚓P者理論為指導,系統研究村寨旅游開發的不同利益相關者,進而提出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模式。
二、村寨旅游開發中的利益相關者
村寨旅游的開發是一項利益關聯性較強的工程,它不僅涉及到所在地政府、社區居民、民間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當地利益相關者,也與企業、旅游者、媒體等外來利益者有關。所在地政府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導者,除提供政策和財力等方面的支持,還能起到重要的組織協調作用。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參與者,社區居民參與廣度如何直接影響到村寨旅游開發的成功與否。民間旅游協會是社區居民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渠道,同時也能就行業自律、對外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企業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旅游開發的以市場為導向使旅游者成為其利益相關者,并在其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媒體是村寨旅游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平臺,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現。
三、基于利益相關者的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雖村寨旅游開發的利益相關者很多,但鑒于村寨旅游開發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利益相關者與之發生聯系的明顯差異性,筆者提出一種村寨旅游新的開發模式即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模式。
(一)政府主導
西部許多少數民族村寨有著良好的旅游資源,但發展旅游又受諸多條件的限制,如可進入性差、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居民發展旅游缺乏財力等。所以,實施政府主導戰略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較為現實的選擇。旅游開發,規劃先行。政府應組織有關規劃單位和專家編制好當地村寨旅游發展規劃。解決可進入性差的問題是村寨旅游開發的前提條件,政府部門可考慮將其納入財政撥款的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預算。村寨旅游開發中涉及的征地、撤遷、補償等問題,政府也應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以妥善解決。同時,鼓勵并支持當地居民參與到村寨旅游開發中去。
(二)社區居民主體
村寨旅游開發的目的在于造福社區居民,而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是其靠旅游致富的最主要途徑,因而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體所在。當前,社區居民參與的廣度有限,參與的形式也較為單一,而且當地居民收入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這些都不利于村寨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村寨旅游的開發應以社區居民參與為主,并不斷拓寬參與的渠道。除了提供食宿服務外,當地居民還可從民族歌舞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生產、村寨巡邏、環境保護、衛生整治等方面進行參與。
(三)企業參與
政府主導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村寨旅游的開發也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少數民族地區大多財力較弱,政府的投入有限,企業正好能彌補這一缺陷。當地政府應為企業搭好平臺,積極推介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村寨旅游的開發,并輔以政策優惠。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的參與和當地居民的參與應有所側重,以避免相互間同質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企業在用人方面還應盡量任用當地居民,一則可以保持當地村寨旅游特色的原汁原味,二則解決了當地富余人員的就業問題,三則可以將外來企業與社區居民的利益沖突降到最低。
(四)旅游者合作
村寨旅游開發與旅游者關系密切。一方面,村寨旅游的開發在以自身旅游資源為特色的基礎上,還得以游客的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村寨旅游開發中應采取積極合作態度。少數民族村寨地區大多經濟水平較低,居民的生活條件很差,人們的文化教育水平落后,而外來的旅游者個人或家庭收入普遍較高,生活舒適,受教育程度高,進而他們到少數民族村寨地區旅游常有一種優越感,甚至有些游客還將其強加于當地居民。其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它常會導致當地居民心理的失衡,或看不起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或對外來游客新生厭惡。顯然,這樣的局面有違村寨旅游開發的初衷。因此,旅游者在與當地居民交往過程中要尊重當地社會的風俗習慣,切不可貶低并試圖加以改變。同時,游客要有環保意識,采取環保行為,不能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環境。
(五)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
除了政府、社區居民、企業和旅游者,其他諸如民間旅游協會、新聞媒體等利益相關者應發揮其監督響應的雙重作用。目前,有些村寨已經有民間的旅游協會,但主要限于旅游接待方面,如四川省丹巴縣甲居村就于2003年8月成立了甲居片區藏寨旅游居民接待協會,該協會成立后,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產生過重要作用。民間旅游協會的監督作用主要體現在規范民居接待的經營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同時,協會在旅游接待分流、旅游安全、文藝活動、環境衛生、協會會員互相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近年來,由于部分村寨無序的旅游開發導致了諸如環境破壞和社區居民爭利現象的出現,這引起了不少新聞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另一方面,村寨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離不開媒體的宣傳,新聞媒體還應從中尋找正面的新聞素材,積極響應村寨旅游的開發。
四、結語
村寨旅游的開發還涉及其他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新聞媒體、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如何處理其間的關系并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更值得研究。本論文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結合我國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的現狀和國內學術界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嘗試性地提出“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村寨旅游開發新模式,并就不同利益相關者如何發揮各自作用作了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羅永常,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開發的利益保障機制[J],旅游學刊,2006(10):45-48
[2]楊昌儒,潘夢瀾,貴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4(5):8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特別是廣大西部地區,更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海拔較高,且群山連綿。當地居民依山建房,村寨因之而成。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旅游扶貧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內旅游需求的日益增強與多樣化發展,許多少數民族村寨以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極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各村寨紛紛掀起旅游開發的熱潮。
村寨旅游的開發涉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近幾年國內有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羅永常深入探討了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利益保障機制建立的問題[1]。楊昌儒等認為社區居民不僅要參與決策和規劃,還要參與項目經營和管理利益分配[2];江曉云則指出,“只有社區居民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得到切實的合理的利益分割,才能積極參與旅游發展”[3]。還有學者以個案研究了村寨旅游開發對當地社會和村民的多方面影響[4]??v觀國內學者的研究不難發現,村寨旅游開發所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文獻還很少,大多側重研究社區居民的參與問題,對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則顯得十分薄弱,且系統性的理論研究更顯欠缺。基于此,本文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指導,系統研究村寨旅游開發的不同利益相關者,進而提出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模式。
二、村寨旅游開發中的利益相關者
村寨旅游的開發是一項利益關聯性較強的工程,它不僅涉及到所在地政府、社區居民、民間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當地利益相關者,也與企業、旅游者、媒體等外來利益者有關。所在地政府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導者,除提供政策和財力等方面的支持,還能起到重要的組織協調作用。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參與者,社區居民參與廣度如何直接影響到村寨旅游開發的成功與否。民間旅游協會是社區居民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渠道,同時也能就行業自律、對外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企業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旅游開發的以市場為導向使旅游者成為其利益相關者,并在其中扮演特殊的角色。媒體是村寨旅游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平臺,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現。
三、基于利益相關者的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雖村寨旅游開發的利益相關者很多,但鑒于村寨旅游開發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利益相關者與之發生聯系的明顯差異性,筆者提出一種村寨旅游新的開發模式即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模式。
(一)政府主導
西部許多少數民族村寨有著良好的旅游資源,但發展旅游又受諸多條件的限制,如可進入性差、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居民發展旅游缺乏財力等。所以,實施政府主導戰略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較為現實的選擇。旅游開發,規劃先行。政府應組織有關規劃單位和專家編制好當地村寨旅游發展規劃。解決可進入性差的問題是村寨旅游開發的前提條件,政府部門可考慮將其納入財政撥款的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預算。村寨旅游開發中涉及的征地、撤遷、補償等問題,政府也應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以妥善解決。同時,鼓勵并支持當地居民參與到村寨旅游開發中去。
(二)社區居民主體
村寨旅游開發的目的在于造福社區居民,而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是其靠旅游致富的最主要途徑,因而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體所在。當前,社區居民參與的廣度有限,參與的形式也較為單一,而且當地居民收入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這些都不利于村寨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村寨旅游的開發應以社區居民參與為主,并不斷拓寬參與的渠道。除了提供食宿服務外,當地居民還可從民族歌舞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生產、村寨巡邏、環境保護、衛生整治等方面進行參與。(三)企業參與
政府主導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村寨旅游的開發也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少數民族地區大多財力較弱,政府的投入有限,企業正好能彌補這一缺陷。當地政府應為企業搭好平臺,積極推介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村寨旅游的開發,并輔以政策優惠。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的參與和當地居民的參與應有所側重,以避免相互間同質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企業在用人方面還應盡量任用當地居民,一則可以保持當地村寨旅游特色的原汁原味,二則解決了當地富余人員的就業問題,三則可以將外來企業與社區居民的利益沖突降到最低。
(四)旅游者合作
村寨旅游開發與旅游者關系密切。一方面,村寨旅游的開發在以自身旅游資源為特色的基礎上,還得以游客的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村寨旅游開發中應采取積極合作態度。少數民族村寨地區大多經濟水平較低,居民的生活條件很差,人們的文化教育水平落后,而外來的旅游者個人或家庭收入普遍較高,生活舒適,受教育程度高,進而他們到少數民族村寨地區旅游常有一種優越感,甚至有些游客還將其強加于當地居民。其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它常會導致當地居民心理的失衡,或看不起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或對外來游客新生厭惡。顯然,這樣的局面有違村寨旅游開發的初衷。因此,旅游者在與當地居民交往過程中要尊重當地社會的風俗習慣,切不可貶低并試圖加以改變。同時,游客要有環保意識,采取環保行為,不能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環境。
(五)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
除了政府、社區居民、企業和旅游者,其他諸如民間旅游協會、新聞媒體等利益相關者應發揮其監督響應的雙重作用。目前,有些村寨已經有民間的旅游協會,但主要限于旅游接待方面,如四川省丹巴縣甲居村就于2003年8月成立了甲居片區藏寨旅游居民接待協會,該協會成立后,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產生過重要作用。民間旅游協會的監督作用主要體現在規范民居接待的經營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同時,協會在旅游接待分流、旅游安全、文藝活動、環境衛生、協會會員互相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近年來,由于部分村寨無序的旅游開發導致了諸如環境破壞和社區居民爭利現象的出現,這引起了不少新聞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另一方面,村寨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離不開媒體的宣傳,新聞媒體還應從中尋找正面的新聞素材,積極響應村寨旅游的開發。
四、結語
村寨旅游的開發還涉及其他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新聞媒體、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如何處理其間的關系并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更值得研究。本論文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結合我國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的現狀和國內學術界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嘗試性地提出“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村寨旅游開發新模式,并就不同利益相關者如何發揮各自作用作了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羅永常,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開發的利益保障機制[J],旅游學刊,2006(10):45-48
[2]楊昌儒,潘夢瀾,貴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4(5):8
[要害詞]利益相關者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非凡是廣大西部地區,更有大量的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海拔較高,且群山連綿。當地居民依山建房,村寨因之而成。近年來,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旅游扶貧政策的實施,以及國內旅游需求的日益加強與多樣化發展,許多少數民族村寨以原生態的自然風光、極具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觀和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旅游者,各村寨紛紛掀起旅游開發的熱潮。
村寨旅游的開發涉及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近幾年國內有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羅永常深入探討了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利益保障機制建立的問題[1]。楊昌儒等認為社區居民不僅要參與決策和規劃,還要參與項目經營和治理利益分配[2];江曉云則指出,“只有社區居民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得到切實的合理的利益分割,才能積極參與旅游發展”[3]。還有學者以個案研究了村寨旅游開發對當地社會和村民的多方面影響[4]??v觀國內學者的研究不難發現,村寨旅游開發所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文獻還很少,大多側重研究社區居民的參與問題,對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等利益相關者的研究則顯得十分薄弱,且系統性的理論研究更顯欠缺?;诖?,本文以利益相關者理論為指導,系統研究村寨旅游開發的不同利益相關者,進而提出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模式。
二、村寨旅游開發中的利益相關者
村寨旅游的開發是一項利益關聯性較強的工程,它不僅涉及到所在地政府、社區居民、民間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當地利益相關者,也與企業、旅游者、媒體等外來利益者有關。所在地政府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導者,除提供政策和財力等方面的支持,還能起到重要的組織調解作用。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參與者,社區居民參與廣度如何直接影響到村寨旅游開發的勝利與否。民間旅游協會是社區居民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渠道,同時也能就行業自律、對外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企業是村寨旅游開發重要的利益相關者,并為其提供資金支持。旅游開發的以市場為導向使旅游者成為其利益相關者,并在其中扮演非凡的角色。媒體是村寨旅游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平臺,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現。
三、基于利益相關者的村寨旅游開發模式
雖村寨旅游開發的利益相關者很多,但鑒于村寨旅游開發的非凡性以及不同利益相關者與之發生聯系的明顯差異性,筆者提出一種村寨旅游新的開發模式即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模式。
(一)政府主導
西部許多少數民族村寨有著良好的旅游資源,但發展旅游又受諸多條件的限制,如可進入性差、旅游基礎設施建造落伍、居民發展旅游缺乏財力等。所以,實施政府主導戰略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一種較為現實的選擇。旅游開發,規劃先行。政府應組織有關規劃單位和專家編制好當地村寨旅游發展規劃。解決可進入性差的問題是村寨旅游開發的前提條件,政府部門可考慮將其納入財政撥款的公路基礎設施建造預算。村寨旅游開發中涉及的征地、撤遷、補償等問題,政府也應組織調解有關部門加以妥善解決。同時,鼓勵并支持當地居民參與到村寨旅游開發中去。
(二)社區居民主體
村寨旅游開發的目的在于造福社區居民,而社區居民參與旅游是其靠旅游致富的最主要途徑,因而社區居民是村寨旅游開發的主體所在。當前,社區居民參與的廣度有限,參與的形式也較為單一,而且當地居民收入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這些都不利于村寨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村寨旅游的開發應以社區居民參與為主,并不斷拓寬參與的渠道。除了提供食宿服務外,當地居民還可從民族歌舞表演、特色旅游商品生產、村寨巡邏、環境保護、衛生整治等方面進行參與。(三)企業參與
政府主導并不意味著政府包辦,村寨旅游的開發也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少數民族地區大多財力較弱,政府的投入有限,企業正好能彌補這一缺陷。當地政府應為企業搭好平臺,積極推介旅游招商引資項目,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參與村寨旅游的開發,并輔以政策優惠。值得注重的是,企業的參與和當地居民的參與應有所側重,以避免相互間同質競爭帶來的負面效應。企業在用人方面還應盡量任用當地居民,一則可以保持當地村寨旅游特色的原汁原味,二則解決了當地富余人員的就業問題,三則可以將外來企業與社區居民的利益沖突降到最低。
(四)旅游者合作
村寨旅游開發與旅游者關系密切。一方面,村寨旅游的開發在以自身旅游資源為特色的基礎上,還得以游客的需求為導向。另一方面,旅游者在村寨旅游開發中應采取積極合作態度。少數民族村寨地區大多經濟水平較低,居民的生活條件很差,人們的文化教導水平落伍,而外來的旅游者個人或家庭收入普遍較高,生活舒適,受教導程度高,進而他們到少數民族村寨地區旅游常有一種優越感,甚至有些游客還將其強加于當地居民。其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它常會導致當地居民心理的失衡,或看不起自己民族的民風民俗,或對外來游客新生厭惡。顯然,這樣的局面有違村寨旅游開發的初衷。因此,旅游者在與當地居民交往過程中要尊重當地社會的風俗習慣,切不可貶低并試圖加以改變。同時,游客要有環保意識,采取環保行為,不能破壞當地自然生態環境。
(五)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
除了政府、社區居民、企業和旅游者,其他諸如民間旅游協會、新聞媒體等利益相關者應發揮其監督響應的雙重作用。目前,有些村寨已經有民間的旅游協會,但主要限于旅游接待方面,如四川省丹巴縣甲居村就于2009年8月成立了甲居片區藏寨旅游居民接待協會,該協會成立后,對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產生過重要作用。民間旅游協會的監督作用主要體現在規范民居接待的經營行為、加強行業自律等方面。同時,協會在旅游接待分流、旅游安全、文藝活動、環境衛生、協會會員互相交流學習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近年來,由于部分村寨無序的旅游開發導致了諸如環境破壞和社區居民爭利現象的出現,這引起了不少新聞媒體的關注與報道。另一方面,村寨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高離不開媒體的宣傳,新聞媒體還應從中尋找正面的新聞素材,積極響應村寨旅游的開發。
四、結語
村寨旅游的開發還涉及其他諸如政府、企業、旅游者、新聞媒體、旅游協會、文藝團體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如何處理其間的關系并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更值得研究。本論文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結合我國少數民族村寨旅游開發的現狀和國內學術界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嘗試性地提出“政府主導、社區居民主體、企業參與、旅游者合作、其他利益相關者監督響應”的村寨旅游開發新模式,并就不同利益相關者如何發揮各自作用作了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羅永常,民族村寨社區參與旅游開發的利益保障機制[J],旅游學刊,2009(10):45-48
[2]楊昌儒,潘夢瀾,貴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9(5):8
[關鍵詞] 鄉村旅游開發模式
一、鄉村旅游的涵義
目前,鄉村旅游尚無統一認可的概念。國內的觀點一般認為鄉村旅游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鄉村旅游就是以鄉村地域及農事相關的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組合而成的鄉村風情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進行休憩、觀光、體驗及學習等旅游活動。它包括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鄉村獨特的田園風光和人文景觀;二是各種農事勞動,即與農、林、牧、副、漁各產業相結合的一些參與性強的勞作活動;三是鄉村特有的一些民俗和風土人情。
二、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
1.目前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鄉村旅游在我國蓬勃發展,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數已經達到三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00億元,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旅游業新的增長點。
針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模式,很多學者做了研究,綜合目前的國內研究,根據不同的影響因素和劃分標準,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表1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分類
第一類劃分標準主要是從投資、管理的角度考慮發展模式,解決如何實施鄉村旅游開發的問題;第二類劃分標準從游客動機出發,考慮鄉村旅游項目的設計,要設計富有鄉村特色的旅游項目,讓游客真正融入并感受最純樸的鄉村生活情趣;第三類劃分標準實際上概括了目前鄉村旅游的基本形態,主要是從旅游資源的特點和區位分布、特色吸引物來探討開發模式。第四類標準依據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和路徑,指出其發展的動力、成因和方法路徑。從發展路徑來看,我們可以將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歸納為兩種:
(1)景點依托模式(或者稱毗鄰資源模式):是鄉村景觀與旅游景點(區)結合、連動的旅游開發模式。該模式依托已有的旅游景點(區)的吸引力和客源流來開發鄉村旅游項目,使單純的觀光旅游與體驗鄉村風俗有機結合。
(2)都市依托模式(或者稱毗鄰客源模式):此種模式的鄉村旅游主要是依托大城市的市場發展起來的,其客源市場主要是都市里的居民,旅游者出游的目的以放松心情、享受休閑為主。
可以看出,目前鄉村旅游的開發模式有多種,但依據前三類標準劃分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缺乏可模仿、推廣和借鑒意義,可操作性較差,要實現可借鑒、推廣,必須研究其發展過程和路徑,所以本文將重點研究依據第四類標準劃分的開發模式。,即景點依托型與都市依托型兩種模式。
2.兩種模式――景點依托型與都市依托型
(1)景點依托型。該模式主要是指,在著名旅游風景區周圍發展鄉村旅游,其客源市場主要是來自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旅游觀光者,針對這些游客,來深度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借助緊鄰城市的區位優勢開發的城市居民旅游(嚴格地說來是對鄉村差異性的資源和對城市市場的相鄰關系的雙依托)。其資源優勢主要是自然環境,其產品要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兼有觀光的體閑;二是與景區旅游相結合的鄉村旅游產品。
(2)都市依托型。都市依托型模式是指借助鄉村自有的或者相鄰的原有名勝地的引力優勢所開發的多樣客源的城鄉居民旅游(嚴格地說來是“搭便車”形成的差異性產品組合,實際上也是雙依托)。其資源優勢是自然環境兼原有名勝,其產品要素是兼有體閑的觀光。
這種模式下,因為客源距離旅游目的地較近,所以重游率高,易形成忠誠客戶,從而向周末度假休閑方向發展演變。旅游者在享受質樸的田園風光時,深入到農戶家庭,同吃同住,體驗真正的農家生活。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開發必須在不同的開發區域,針對不同的旅游客源及旅游需求,采取不同的開發模式,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時,要注意將這兩種開發模式結合起來運用。 詳見表2。
表2都市依托型與景區依托型的開發模式
三、本文的回顧與總結
本文首先研究了鄉村旅游緣起、概念,以及開發模式,在此基礎上提出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即景點依托型和都市依托型的開發模式。當然,關于旅游開發策略中的產品策略、營銷策略等都未進行考慮,有待于未來做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烏恩等:試論鄉村旅游的目標、特色及產品,北京林業大學學報[J],2002.05
[2]唐代劍池靜:中國鄉村旅游開發與管理.浙江大學出版社[M],2005
[3]烏恩:地域文化與旅游規劃.人文地理[J],2001.16
[4]文軍唐代劍:鄉村旅游開發研究.農村經濟[J],2003.10
[關鍵詞]客家圍屋;旅游;開發狀況;對策
客家圍屋主要是指分布于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客家人聚居之地的民居建筑,其典型代表為閩西的圓形土樓、贛南的圍屋、粵東北的圍龍屋??图覈菔强图胰宋镔|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載體,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也有很高的科學技術和美學藝術價值。從旅游開發角度而言,圍屋資源豐富,分布既廣泛又集中,富有特色的圍屋在贛南、粵東北星羅棋布,而最集中的閩西永定縣有最著名的土樓360座。其次,圍屋具備知名度高,可觀賞性強,文化內涵深厚等特點,在客家旅游開發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客家圍屋旅游開發現狀并不理想,還存在許多的問題。
一、客家圍屋旅游開發所存在的問題
1.客家圍屋旅游資源開發很不充分
客家圍屋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但開發時間短,開發歷史不長,還處于粗放型的低級開發階段??图覈菰缭谏鲜兰o80年代就已蜚聲中外,直到1991年永定縣才成立旅游局,振成樓樓主林日耕成為永定土樓第一位導游,開起了土樓風味飯店,兼營旅游商品和土特產,推開洪坑村發展旅游經濟的大門。直到2008年,福建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永定縣的土樓旅游才開始真正熱起來。直至現在,擁有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稱號的龍南,已開發的圍屋旅游景點數量依然不多,還沒有一條旅游項目很豐富很成型的圍屋旅游線路。許多的圍屋資源仍“養在深閨無人識”。
2.客家圍屋旅游客源開拓不夠力
客家旅游擁有廣闊的客源市場,全球客家人總數約8000萬,海外客家人高達1000多萬,主要分布于臺港澳、東南亞、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F實的情況怎么樣呢?據永定縣旅游局統計,2009年共接待游客21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08億元,2010年1月~2010年5月共接待游客破100萬人次,旅游收入7.24億元,土樓在2010年1月~2010年6月接待游客31.75萬人次, 2010年在永定縣過夜的旅游人數為34.55萬人次,不到全部游客的六分之一。分析以上數據,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客家旅游中圍屋旅游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游客多為周邊縣市的短途游客。福建省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全省接待的一日游游客占全省接待國內旅游人數的40.1﹪,在永定縣過夜的游客比例遠低于全省平均比例。2010年,龍巖市接待入境游客僅2.24萬人次,位列福建省倒數第二名,與廈門市155萬人次相比,可謂天壤之別。由此,我們可以認定,客家旅游中,京滬江浙及海外旅游發達地區的游客為數不多,還具有廣闊的開拓空間。另外一個事實也可以佐證,2008年龍南開展“客家文化年”活動,并舉辦了第一屆“客家圍屋文化節”,提出一個“龍南人游龍南”的口號,而且是政府公務員先行垂范。
3.客家圍屋旅游主題不突出,活動形式單一,內容單薄
各縣市制定旅游規劃時,片面追求點多面廣,以致主題分散。如永定縣的旅游曾提出“一城三組團”,即“客家文化城”、“東部土樓文化旅游組團”、“西部休閑度假旅游組團”、“北部生態農業旅游組團”,在對外宣傳時面面俱到,而沒有特別突出“土樓旅游”品牌。各地在產品開發和線路編排上又未做到規模性開發和綜合性開發。游客活動只停留于散點的觀賞,或看振成樓,或看承啟樓,或看遺經樓。盡管每座土樓、圍屋都有其不同的形式、特點,有其特定的歷史與文化,如果導游不講究藝術與技巧,游客就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認為客家圍屋就那么回事,大同小異。另外,各種民俗節目的表演也流于形式,場面單薄稀疏,游客參與度低,互動娛樂功能不足。
4.客家圍屋旅游管理較為混亂
資源一旦變為商品,就必然產生許多的利益沖突和糾葛。以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為例。永定縣1991年成立旅游局,1995年下設客家土樓旅游開發公司,2008年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整個洪坑村作為民俗文化村景點發展旅游,2011年成為國家5A級景區,土樓門票由最初的5元一路漲到現在的90元。政府作為文化遺產的保護者和旅游開發的主導者,舉措不當引起了許多問題。由于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洪坑村不得建設新房,已有的水泥洋房也被涂成土黃色,村民的住房要求被嚴重壓制,新的安置選址一拖再拖,竟達十年之久。近年來政府對旅游開發建設投入不低,也陸續征收了部分田地用以建設票務中心和停車場所,但征地補償費的標準過低又引起村民的很不信任。旅游開發中,村民對自己的就業、收入又不滿意。村民在旅游公司中主要從事清潔、安保工作,無法參與公司的高層管理;許多村民費心盡力無法考取導游資格證,質疑導游資格證考試的公平與公正,以致許多婦女非法從事無證導游工作,私設攤點經營商品;而商業經營的限制,商業攤點的設定,不時引起村民與旅游公司的激烈沖突與對抗。旅游公司的門票收入在2008年前從未向村民分紅,公司并不主動向村民公開信息,在村民強烈要求并爆發行動后,2009年每個村民分紅300元,2010年分紅730元。圍屋作為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范,旅游開發卻引起了許多的不和諧。
二、客家圍屋旅游開發的原則及對策
1.加強保護
各文物保護單位應大力宣傳古民居古村落保護的重大意義,提高村民及各級政府官員的文物保護意識,加大文物保護執法力度。避免旅游開發性破壞,制定科學合理規劃,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盡可能保持圍屋村落的原貌,千萬避免諸如貼白瓷磚、鋪大草坪一類的都市化商業化笑柄。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大經費投入。許多的圍屋有空殼化趨勢,沒有什么人居住,更容易毀壞,政府要及時征收,定期檢查維護。對損毀嚴重的圍屋及時修繕,整舊如舊,無法修復的圍屋則原拆原建。對于并非核心重點的圍屋,可改建變更為圍屋旅館,外觀必須保持原貌,內部則予以現代化宜居性改造,尤其要改善衛生設施,增設新衛生間,廚房及相應的電器設備。
2.精心開發
制定整體綜合開發方案,精心設計旅游線路。針對現在各景點門票高漲,游客直呼玩不起的現象,要改變“門票經濟”的觀念,提倡餐飲酒店、休閑度假等綜合開發和經營管理,延長旅游產業鏈,改進綜合服務配套功能,讓游客游有所值。要充分利用圍屋這個場所,穿插祭祖、廟會、民俗展演、手工藝制作等活動,既能讓游客體驗客家文化的獨特性、差異性和知識性,也能讓游客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充分感受到旅游的趣味,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既使游客對圍屋全貌有充分的感受,又讓游客可觀、可賞、可品、可參與,全方位體驗客家生活,感悟客家文化魅力。從而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大大增加游客在景點過夜的機率,既體現客家人的熱情好客,也體驗客家鄉村夜景,游客也不會疲于奔波。如此一來,客家圍屋旅游的檔次、水平就得到了質的提升,旅游收入也成倍增加。
3.加強宣傳,積極開拓客源
客家圍屋旅游的發展,首先要從戰略層面上確定自己的客家文化品牌。以圍屋為基本,以圍屋為切入口,深入挖掘開發富有魅力的客家文化,使客家民居文化、飲食文化、農耕文化等有機融合,整體呈現,從而確立自己產品的特異性、差異性,維持客家文化的整體性。既能有效地吸引非客家旅游人群,也能使海內外客家人盡享熟悉之感、親切之情,內心油然而生返祖歸宗、返璞歸真之意境,糾結于心頭的尋根問祖之情結得以釋然,從而成為最穩定的潛在客源市場??图覈萋糜伟l展,還要特別重視整合營銷傳播的戰術策略。整合營銷傳播是以消費者及潛在消費者為出發點,充分運用各種傳播媒體和方法,如舉辦大型節慶活動、拍攝電視專題片及《土樓春早》一類的電視劇、利用報刊廣告、宣傳圖片、網絡技術、編撰旅游指南、詩詞小說、設立客家旅游專列等,頻繁地與消費者溝通,在消費者腦海中樹立圍屋旅游的品牌價值。整合營銷傳播重視消費者,強調建立消費者數據庫,掌握該區域的人口結構、旅游心理、旅游習性、旅游滿意度及媒體傳播渠道,建立維持與個別旅游消費者、與眾多旅行社的聯系,并經過長期的互動,達到口碑宣傳的效果,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4.加強管理,創新機制
政府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政府的職責是倡導旅游開發,制定旅游開發戰略規劃,有效地監管規范旅游企業行為,創造維護有利于旅游發展的社會環境,實現對文化遺產、旅游資源的有效保護和開發。政府鼓勵吸引企業來投資開發,或者通過股份轉讓、股權激勵等形式改制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則鼓勵村民以圍屋作為資產入股,或者置換收購、租借圍屋,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商業運作管理,更好地吸引外地旅游開發管理的專業人才,并充分利用當地土導游,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的旅游隊伍。引進知名旅游品牌入駐合作,以擴大宣傳,提升形象,以更專業的手法去開展市場推廣。
5.重視村民利益,和諧開發
政府發展旅游的根本動因是促進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當地村民的收入既是首要任務,也有重大意義。只有從旅游開發中得到實惠,村民才樂意把自己的圍屋作為資源出讓,主動參與到圍屋旅游開發中來,豐富圍屋旅游的內容與文化內涵,如居民家庭的開放、各種民俗活動的表演。圍屋的主人是村民,旅游公司要真正把村民當做主人,及時主動地與村民溝通,盡可能吸引安排村民在公司就業,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實踐證明,只有村民安居樂業,才能增強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增強村民的自豪感和服務意識,才能展現客家人良好的精神風貌??图疑礁璩酶託g快,民俗表演更有滋味,才能使游客真正體驗到客家文化韻味,感受到圍屋人的純樸熱情。只有和諧的氛圍,才能給游客留下好印象,景點才會有好口碑,旅游開發這塊蛋糕才能做大,圍屋旅游才能做成當地的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圍屋旅游品牌的樹立,經濟效益的提高,也更利于圍屋的保護,更利于圍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漢民.客家土樓民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邱國鋒.閩粵贛客家古民居旅游開發研究[J].經濟地理,2001,(11)
[3]檀小舒.客家文化與永定土樓旅游資源的深開發[J].閩西職業大學學報,2003,(1)
關鍵詞:科學處理;文物保護;旅游開發
文物是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如何保護好文物,是世界各國都在關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中國政府歷來重視文物保護,并為此制訂了大量法規,采取了不少得力的措施,使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然而,由于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日益增長,外出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旅游業自改革開放以來,也是日新月異、發展迅猛。于是,不少地方掀起了旅游開發的熱潮。旅游開發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也給我們的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困難和挑戰,因為絕大多數的旅游開發都涉及到文物的保護問題。
有人認為,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是難以調和的矛盾。要搞旅游開發,文物保護就得讓路。于是,有些地方為了發展旅游,追求經濟效益,干脆把文物保護單位承包給旅游公司。而旅游公司作為企業,它在經營和管理文物保護單位時,所追求的是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往往會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這種行為必然導致開發過度,甚至出現亂修、亂改、亂拆、亂建,毀真造假等不負歷史責任的現象。為此,國家曾三令五申,禁止對文物的破壞性利用,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作為企業資產經營”。其目的就是要保證文物的安全,維護文物的原真性。
于是,有些地方又干脆把文物徹底封存起來,讓其與旅游完全脫鉤,實行“為保護而保護”的政策,結果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其實,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并不是水火不容的關系,而是一種相輔相成、互相依存的關系,是一種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關系。因為文物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珍貴的旅游資源,往往是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而利用文物旅游資源的條件發展旅游業,其本身便是對文物資源的一種保護與開發。也就是說,文物只有被利用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它的重要作用。特別是那些不可移動的文物,也只有通過旅游才可達到用“物”說話的目的,才能充分體現其作為文物的價值。特別是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應該大力發揮文物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獨特作用。
那么,該如何處理好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呢?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也并不難,最關鍵的是要講究科學性。也就是說,要通過最科學的規劃來解決。文物要保護,旅游要開發。但旅游開發決不能以犧牲文物為代價,科學的規劃就是要兼顧兩者的利益。所以這個規劃必須經過實地考察、討論研究、精心設計直到專家論證、行政報批、政府審議等嚴格的程序,才能付諸實施。只有這樣,才既不會造成對文物的損害破壞,也不會產生不利于旅游開發的后果。如果做到了這點,那么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也就自然理順了。
當然,要做到科學處理,還須開動腦筋、集思廣益,探索出妥善的方式,制定出最佳的方案。在這方面,筆者覺得敦煌研究院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眾所周知,敦煌莫高窟是著名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文物保護與旅游開發的矛盾在這里自然也顯得特別突出。據統計,來莫高窟的游客數量幾乎年年在不斷增加,而游客增加便意味著對莫高窟環境人為擾動的增加。有監測表明:大批游客參觀,導致窟內溫度、濕度頻繁變化,打破了洞窟原有的恒定環境,這已經成為導致壁畫屢遭病害的重要原因。敦煌研究院曾在體積為143m3的第323窟做過試驗,發現40名學生在窟內滯留37min,呼出的67%的水汽、52.3%的二氧化碳留在了窟內。窟內二氧化碳因此升高了5倍,空氣相對濕度上升了10%,空氣溫度升高了4℃。而這些都會侵蝕壁畫,使病害加重。
游客參觀對洞窟的不利影響已被科學試驗所證實,而參觀的季節性、時段性則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這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據統計,到莫高窟來的游客大多集中在7、8、9月。這3個月的游客量占全年游客總量的65%左右。旅游旺季,莫高窟日接待游客達3000~5000人,“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則要超過5000人。而一天之中,游客又集中在上午10點到下午3點這幾個小時。游客過于集中,使一些洞窟常常處于非?!捌凇睜顟B。
莫高窟現在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有人預計,在未來幾年內,莫高窟年游客接待量將超過100萬人,游客日流量也會超過萬人。需求與能力之間的矛盾會更加突出,莫高窟所承受的“負荷”將越來越重。我們不得不擔心——莫高窟將來會不會被“累”垮呢?
因此,莫高窟面臨兩難境地——既不能以犧牲文物為代價來換取旅游業的發展,又不能因保護文物而將遠道而來的游客拒之門外。
那么,該如何把對文物的有效保護與旅游的合理利用結合起來呢?著名專家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認為,對莫高窟的旅游開放,要體現科學、合理、和諧、適度的原則。
為此,敦煌研究院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以下相應對策:
(1)參觀實行預約、預報,分時段、有計劃地接納游客,科學疏導分散游客,防止無序涌入,以降低洞窟利用強度。在旅游旺季,如果沒有預約,將不能如愿參觀石窟。
(2)對開放洞窟實行“輪休”制度,以便給開放過度的洞窟提供“喘息”的時間。
(3)增設旅游線路、景點,合理安排參觀時間,對游客實行分流,以避免游客過于集中、擁擠。
(4)采取多種措施,盡可能減少游客在洞窟內的停留時間
乙方:李小東
法人代表身份證號:( ***)
為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加快**縣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甲、乙雙方本著平等互利的原則,經協商一致,特訂立本合同。
第一條 投資開發期限、項目內容及投資規模
乙方在**縣楊樹鄉界牌村(大堰寺山場)分兩期開發別墅群、會廳、特色小吃樓、果園、養殖場等旅游項目(涉及湖區開發以65米水位計算),面積為45畝,總投資為1000萬元(具體界址以乙方與權屬單位簽訂的合同或國土部門發放的土地證為準)。整個工程建設分兩期開發:
第一期開發時間為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開發內容為:基礎設施建設、果園、養殖場、會所、特色小吃樓,開發林地面積為15畝,投資500萬元;
第二期開發時間為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開發內容為:別墅20幢,開發林地面積為15畝,投資500萬元;
第二條 投資方式及合同期限
1、乙方采用獨資方式投資,開發區域內的土地、水面、林木風景資源采用租賃或出讓方式。
2、乙方投資**旅游資源開發土地出讓的期限為40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計算。租賃(出讓)期滿后,乙方如需繼續延長使用時間,雙方可再行協商,在同等條件下,乙方可優先取得開發地的使用權。但應與甲方重新簽訂土地使用合同,支付使用費。
第三條 土地、林木、水面出讓(租賃)標準
(一)土地出讓標準
旅游項目開發范圍內購買土地應通過招、拍、掛方式取得,由乙方與相關職能部門簽訂出讓合同,到國土部門依法辦理征地報批手續。征地補償費、報批規費、土地出讓金概由乙方繳付,土地出讓金標準按評估價執行。
(二)林木植被處理
1、乙方在林地上進行基本建設時,須報經甲方書面同意,并須有關部門批準后方可實施,如需間伐林木的,還應履行相關的批準手續。
2、乙方在土地上種植其它林竹和觀賞植物,免收植被補償費。
第四條 雙方權利與義務
(一)甲方
1、甲方在合同簽訂生效后應按合同要求及時將乙方所需土地交付給乙方經營使用。
2、甲方保證乙方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負責乙方享受有關招商引資和旅游開發的一切優惠政策,并幫助協調乙方與當地各有關部門的關系。
3、甲方負責協調有關部門為乙方適當優惠安裝程控電話、有線電視等,費用由乙方負責。
4、甲方應及時向乙方提供開發區內的有關資料,在乙方不能按本合同規定的期限內進行開發時,有權單方終止本合同的未履行部分(不可抗力因素和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直至廢除合同,收回土地、林地、水面的使用權。
(二)乙方
1、乙方全權負責項目開發及生產經營管理。乙方一切經營管理活動應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及《**縣旅游開發管理若干規定》,并受其制約和保護。依法自主地開展業務,進行經營管理活動,不受任何組織或個人干涉。
2、為加快項目開發進度,確保項目開發的科學性、合理性,乙方開發的項目必須符合**縣旅游總體規劃,建設項目須得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正式批復后方可實施。本合同簽訂后,乙方應在二個月內拿出項目可行性報告、開發總體規劃和平面效果設計圖,按規定程序上報市計委批準立項后方可動工興建,一期工程必須在2年內全部完成投資,并建成對外開放。
3、本合同簽訂后,乙方在一年內未動工建設,甲方將收取乙方10元/m2的閑置費,2年內未動工或開工建設未達到合同投資總額1/4以上或未達開發面積的1/3,甲方將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
4、乙方必須在合同簽訂后15日內一次性向**縣旅游局交納履約保證金10萬元(履約金為投資總額的1%),未按時交納履約保證金,合同自動失效。履約保證金在乙方按規定程序完成規劃設計和基礎設施動工后返還50%,在一期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再返還50%。
5、乙方注冊登記費繳納期限和標準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和武發(2005)3號文件有關招商引資的旅游開發優惠政策辦理。乙方按國家稅法規定在甲方指定地點依法納稅,稅收優惠按國家稅法和武發(2005)3號文件的有關稅款優惠政策辦理。
6、乙方與土地、山林、水面權屬單位簽訂好出讓(租賃)協議后,應及時交付征地補償費、土地出讓金和報批規費或租賃費。出讓(租賃)的土地費用必須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個月內全部付清。
7、乙方必須有 效保護開發區域內的林木風景資源和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質污染,未經批準不得破壞開發區域原有植被,對所排放的廢水要進行處理,達到國家標準后方可排放。乙方在開發期間按國家環保標準對生活、建筑垃圾進行處理或配合縣有關部門對廢水、廢氣、生活、建筑等垃圾進行處理。對開發范圍內的文物、各類古樹、各類珍稀動植物應及時報告相關部門并給予保護。
8、乙方所需員工,應優先聘用所在地居民,也可由乙方根據國家有關勞動用工規定進行招收。須按國家規定辦理員工的各項保險。
第五條 違約責任
甲、乙雙方應嚴格履行本合同條款,如有違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處理。
第六條 其它事項
1、本合同修改與補充,應征得甲、乙雙方同意,經協商一致,形成書面材料,雙方簽字后方可生效,補充合同與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有關土地報批、水面使用、證照辦理等相關手續由楊樹鄉政府和旅游局負責辦理,費用由乙方負責。
3、甲、乙雙方履行本合同發生爭議時,應通過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解決本合同爭議,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
4、本合同一式八份,正本二份,副本六份,均具有同等效力。甲、乙雙方各執正本一份。 縣旅游局、招商局、國土資源局、林業局、水產局、楊樹鄉政府等各執副本一份。
甲方:
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