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06:41
序論:在您撰寫高三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認真貫徹本學期蘇州市教研員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區教研室工作計劃開展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課程改革為抓手,探索新課程背景下地理學科教學方法,努力促進地理課堂教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育質量。
二、工作思路
以區地理學科中心組為核心,以全區中學地理教師為主體,以各校地理教研組為基地,以集體備課、解決教學的問題為載體,以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為中心;學習理論、引領方向,培訓骨干、帶動全體,創造典型教學案例、促進日常地理教學改革,及時反思交流、認真總結積累。
三、重點工作
高三地理復習工作研究;高二地理學業水平測試研究;中學地理教師隊伍建設。
四、主要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指導水準和服務能力,積極探索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以提升教研品質。
本學期將圍繞以下專題開展學習活動:
(1) 組織教師進一步研讀《地理課標》、《考試說明》,明確課程改革的方向,理解高中課程改革的實質,落實課程改革的要求。
(2) 研讀和實踐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
2、加強教學過程管理,爭取高三地理教學質量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聚焦課堂抓質量,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總結、分析上學期的期末考試及本學期初“自主學習調查測試”的質量,反思教師教學中、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和調整新學期的教學策略。
(2)認真分析總結近三年的江蘇地理高考試卷,對比08、XX年高考地理試卷,找出命題變化的趨勢和命題的思路,讓每一位任課教師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教學。
(3)組織好教師集體備課,尤其要關注薄弱學校高三地理教師的備課、上課和試題的選擇。
(4)深入學校進行高三專題研討,重點督促檢查有關“規定動作”的落實執行情況。
(5)做好地理教學信息和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到及時溝通、及時傳達;
(6)認真完成本學期模擬考試等各次重大考試的閱卷、信息收集、分析工作;
3、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及業務素質。教師的專業成長,一方面需要個人的勤奮、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教研制度。通過集體備課、案例分析、公開課觀摩、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改進和提升教研活動的形式和質量;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梯次的教師培養活動,建立骨干教師、學科專家的巡回送課、聽課、評課活動,把提高地理教師專業素質落實到全體、落實到課堂、落實到平時、落實到實處。
4、高二地理教學強調夯實基礎,重視地理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增強讀圖、繪圖、地理計算的訓練;加強對地理圖表和文字表述的訓練;能夠從提供的新的素材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理解、判讀和分析,從而解決地理問題。注意嘗試著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嘗試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究并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初步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5、高一地理教學要求低起點,小坡度,寬底面,嚴要求;注意培養年青教師,提高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參與教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6、關于初中地理教學
督促區內各校認真執行課程計劃,開設好初一、初二的地理課??紤]到初中地理學科教師,特別是專業地理教師各校人數較少,關注、關心初中地理教師的成長,努力為他們搭建成長、發展的平臺。
7、其他工作
(1)選擇有條件的學校進行有關課題的研究;
(2)完成領導布置的各項工作。
五、主要活動安排(見附表一)
六、各年級教學進度及課時建議(見附表二)
附表一:主要活動安排
月 份
主要活動內容
八月份
1、 制定工作計劃 2、高中地理教學研討
3、參加蘇州市暑期教師培訓 4、蘇州大市初中地理教師學科把握能力決賽
5、 參加大市教研員工作會議
九月份
1、組織暑期學生自主學習調查卷閱卷,并做好成績統計分析
2、召開全區地理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望亭中學)
3、高三地理集體備課活動(局三樓會議室)
十月份
1、 承辦蘇州大市地理學科教學基本功競賽決賽(陸慕高中)
2、組織完成區“中學地理課教學設計”比賽
3、 組織區初中地理教學研討活動
十一月份
1、 期中統測、閱卷、統計、分析
2、參加蘇州市高三地理教學研討會(木瀆中學)
3、參加蘇州市地理學會學術年會(論文評比)
十二月份
1、高二地理學業水平測試復習研討活動
2、高中地理教學調研
一月份
期末統測、閱卷、統計、分析
附表二: XX年下半年蘇州市地理學科教學進度安排表
年 級
教 學 內 容
課時/周
備注
七年級
七年級地理·上冊
2
八年級
八年級地理·上冊
2
高一年級
地理·必修·第1冊
3
高二年級
必修三、選修一
5
選科班級
高三年級
第一輪復習
【關鍵詞】高考;學案教學;高三地理;問題;策略
1引言
高考是大多數學生進入高校學習必須經歷的歷練和考察,雖然考試成績不能全面地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但就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而言,高考是唯一公平、公正、公開的考核和審查方式。因此,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在高考復習中投入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當前“小綜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復習教學的難度也大大增加,因此,探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高三地理復習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
2“小綜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復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小綜合”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地理復習教學與傳統的地理教學方式不盡相同,因此,老師必須應對新情況、新問題,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然而,從當前大部分高三老師的教學情況看來,高三地理復習現狀并不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大的問題和不足,這是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分析的。
2.1老師教學方向出現偏差,混淆“復習教學”和“常規教學”
正如我們所知,復習主要是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和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和體系。而從現實情況看來,不少老師在教學方向上都出現了偏差,混淆了“復習教學”和“常規教學”。
具體說來,一些老師在地理復習教學中,將高一、高二已經學過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基礎知識進行重新講授。當然,這種近似常規教學的復習方式能夠讓學生全面的彌補自己知識結構上的缺陷,但是,重復教學也會導致復習進度被拖慢,導致復習效率低下,階段性復習成果差異大的問題的出現;同時,不少老師還忽視了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使得學生在地理復習過程當中顧此失彼,無法站在整體的角度融會貫通地理學科的學習。
2.2教學模式僵化,缺乏創新
在“灌輸式教育”的觀念指引下,不少老師堅持著傳統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老師們用著沿革已久的復綱和復習教案對學生實施教學,單向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文科綜合的三門學科,尤其是地理,是十分講究靈活變通與實際應用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奉行“填鴨式教育”、“題海戰術”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行為。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答題技巧雖然能夠得到提高,但是學生的實際文科素養并沒有得到提升、對學科知識也并沒有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2.3學生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各異,教學進度難以保障
誠如我們所知,在高三復習、沖刺階段,學生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水平已經初步形成,也就是說,學生之間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也逐漸顯現出來。而高三文科綜合的復習難度和深度也遠遠超過高一、高二,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應該是建立在整體層面上的,但現實情況卻是不同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的掌握程度大不相同。因此,不僅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難以合理地進行復習教學課程內容設置和教學進度的規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感到很大的壓力。因而,整個復習教學的教學進度很難得到保障,老師在相關知識點的復習和講授上難以把握一個合適的“度”。
3加強學案教學在“小綜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復習教學中的應用的措施探討
由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當前高三地理復習教學現狀不盡人意,因此,為了應對和解決當前“小綜合”高考模式下高三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引進主張“為學生編制專業學案,鼓勵學生先學后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學案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3.1充分考慮學生多樣性,編制分層次教學方案
學生的學習能力各有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應當重視這一點,做到因材施教,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多樣性的基礎上,編制分層次的教學方案。
具體說來,老師應當從相關地理考點出發,在“教法”和“學法”的最優化上盡心設計,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從學生對地理認知的基礎、對不同地理知識的興趣點與共鳴點以及學生在地理學科上的薄弱環節入手,尋找教學設計的突破點,從而制定分層次的地理教學學案。
3.2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推行互動式學習模式
學案教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鼓勵“先學后教”,這是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截然不同的,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老師應該對學生放任不管,更為正確的理解是,在高三地理復習教學中,老師應當發揮引導者的作用,鼓勵學生教學自主探討和學習,并在學生遇到問題、發生錯誤時及時給予指導和支持。
例如,在復習水壩修建的知識時,老師就可以提出引導性的問題――水壩修建對當地發展的影響,讓學生們分小組進行自主探討和研究,并且讓學生自己總結出答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及時指導。不少學生在討論時,思維都會受到限制,角度也有所偏差,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這些方面進行思考、從有利和不利兩個角度進行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找到思考和討論方向,進行互動式學習。與此同時,學生在討論和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學案沒有涉及到的問題和困惑,例如在教授鋒面氣旋的知識點時,學生提出為什么鋒面沒有反氣旋這個問題時,老師就可以將這些問題收集起來,作為生成性復習資源,將其整理歸納之后編制進原有的學案當中。
3.3鼓勵學生培養預習習慣,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正如我們前面所分析的,學生才是自己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高三地理復習教學中推行學案教學時,就必須重視培養學生預習習慣,讓學生在上課之前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初步、簡單的了解和認識,讓學生更好地跟上教學進度。例如,在太陽高度角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上,不少學生表示自己存在學習難度大、聽課效率低的問題,因此,老師更是要在學案中總結和歸納出計算太陽高度角這一知識點的難點和重點概念和解題方法,讓學生在上課之前進行詳盡的閱讀,從而更好地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另一方面,高考十分注重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因此,在日常的復習教學中,老師應當鼓勵并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講解關于人文地理的題目時,就要指導學生從經濟、文化、地緣等角度出發分析原因及影響,讓學生在這這個過程中構建起完整的知識脈絡。
4結語
總體而言,“小綜合”模式下加強學案教學在高三地理復習教學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意義。但是,學案教學的推廣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階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充分考慮學生多樣性、編制分層次教學方案,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推行互動式學習模式,鼓勵學生培養預習習慣,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我們不可忽略的一點;同時,在推廣學案教學過程中,我們仍需不斷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以此高三地理復習教學的新飛躍、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清華.高中地理教學學法研討和基于自然地理教學的經典案例分析.課外閱讀,2010
關鍵詞:新課改;高三地理;教學對策
當前,高中課改已如火如荼地全面展開。高三地理面臨著各類版本教材并存,學科內容增加,高考也在新課改指導下全新升級等諸多挑戰。在新形勢下,如何調整高三地理教學,是擺在高三地理教師面前的難題。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調整教學對策。
一、切實理清教材關系
高三地理涵蓋的內容多且雜,包括初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選修)等,共計8本教材。協調好高中和初中地理的知識內容,處理好高中地理必修和選修的關系,是強化知識整合和學科綜合,提升學習有效性的前提條件。處理好上述關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初中地理主要是基礎概念,應抓住重點,加強對地圖的學習;高中必修是核心內容,對于原理、規律要重點學習;高中選修是對地理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在教學時應抓大放小,這樣有利于知識歸類學習,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消化。此外,作為教師應緊扣考綱引導學生學習,在自然地理部分要學懂,一通則百通;人文地理要學精,用簡明扼要的概括語言歸納要點,輔助記憶。如,對于黃赤交角的定義理解之后,對于晝長夜短的變化規律、氣壓帶移動特點等知識點便可舉一反三、輕松掌握了。
二、對考綱和高考試題進行深入研究
對近年來高考地理的考點和趨勢進行深入分析,制訂周密的復習計劃,把考綱中的考察重點與教材相結合,根據考試要求規劃每個單元的復習內容,確定復習時間。將考綱考察知識點的難度分成了解、掌握、應用、綜合四個類別,將每個知識點與難度類別對應,合理安排教學重點。對高考降低要求的、非重要知識點,則要求學生掌握即可。對于重點知識,要保證教學時間,遵循忌繁從簡、講透講清的原則,對知識進行相應的拓展,結合生活化教學,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實現綜合應用。對學生已掌握的簡單知識,應在復習計劃中刪去,如,民族、語言等內容,這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只有教師能拎清知識的主次,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改革教學模式
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可以綜合利用以下三種模式進行教學改革。
1.案例教學
這是指教師通過引入一個地理現象或特定情境,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討論,使學生在分析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認識的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適合鍛煉學生解答理論與實際結合一類問題。如,以魯爾工業區為案例進行分析,得出老工業區衰敗的原因以及采取哪些措施可對其進行改造,然后得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可采取的改造措施。
2.合作學習
這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組成的具有明確分工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包括合作主題、合作攻關、互動反饋等多種模式。合作學習需要組內成員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對于知識
范圍比較廣、考察方位比較多的問題可以采取此種教學方法,如,地球上大氣的運動特點之類的問題。
3.探究式學習
這是指根據教材上既有的結論,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或動腦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探究性學習適用于一些難易適中、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如,證明地轉偏向力的存在,可準備球狀物、水等實驗器材,在球面旋轉過程中觀察水滴的偏轉方向,證明偏轉力的存在。
四、提高學生能力
高考主要是對學生能力進行考察,因此,在教學中也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強化學習方法的培養
地圖學習法由于生動直觀,應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如,在學習宇宙環境單元時,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一同畫圖,課外再布置一些畫圖練習的作業:(1)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變化的曲線圖。(2)一年中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曲線圖等,使學生熟能生巧。再如,近年高考比較注重對學生逆向思維的考查,教師應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以往正向的提問方式為“某地發生某地理現象的原因”,而逆向提問的方式為“某地沒有產生某現象的原因”。在教學時應對學生的多種學習方法綜合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強化學生應試能力
近年來,學生在高考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審題不細、抓不住考點、答題不規范。因此,強化對學生應試能力的培養十分必要。教師可以在作業和平時考試中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和語言的規范、直切知識點。通過長期的糾錯和提醒,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掌握地理學科語言,使學生應試能力得到長足提升。
高考是對學生知識掌握、應試能力的雙重考查,因此,作為高三的地理教師應從多方位、多角度去培養學生,在教書的同時,實現育人的目的,使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成為學生一生中美好的回憶。
參考文獻:
[1]蘭穎娜.淺議地理教學中的“學會”與“會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1(27):89-90.
關鍵詞: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
高三地理教學知識繁多,在短期內要把高中三年的地理知識進行分類、整理,需要著重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高考注重的是對綜合能力的考查,通過采取能力立意的方法考查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題目多具有創新性、多變性。對此,教師在高三地理教學中應當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考試大綱、當前熱點問題制定教學計劃,在課堂上多進行真題演練,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以正確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
一、地理學科的重要性
地理由于知識難度較深、跨度較大,常常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甚至在高考中,文科考生們常說“得綜合者得天下,得地理者得綜合”,雖然言過其實,但卻實實在在地反映了一個問題:地理在文科三門科目中至關重要。歷數多年高考,由于文綜地理考試失利,含恨落榜復讀的文科考生大有人在。在文綜三科中,政治、歷史能拉開的差距往往不大,而地理卻是制約著文綜分數高低的關鍵,老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便會使學生在地理上突飛猛進,取得高分,從而取得優勢??傊?,地理對文科考生十分重要,關系著整個高考的成敗,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正確的引導是學生學好地理、考出好成績的保障。
二、如何有效實施地理教學
1.對課堂教學流程進行優化
高中課堂教學好比是挖井,老師好比是挖井人,學生好像是喝水人。挖對地就能喝到水;挖不對地方,就是白費力氣。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挖井需要系統的理論指導,不能瞎挖。課堂教學亦如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側重點放在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將所有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學會活學活用、了解高考、征服考試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在授課前做好備課,在教學中也應采取解說和引導的方式,對每一個知識重難點都要進行細致的講解,適時開展真題演練,遇到有難以解決的問題,要不斷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打開解題思路,做到“探中有練,探練結合,有學有做,有做有查”,并幫助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如此一來,老師能挖出水,學生也能喝到水。
2.做好課后反思
所謂課后反思,就是教師在課后對課堂上的教學過程和效果進行審視、分析,從中找出不足之處。要教好學生、實現有效率的教學,進行課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思考,才能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發掘新的教學理論,并在實踐中領會、摸索、融會貫通,使其成為系統的教學理論、方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說明學習不僅僅要下工夫,更需要動腦筋。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要想教好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加強自身的專業技術素質,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反思自己。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腦能力,最終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琳.高三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學苑教育,2011(15).
[2]叢菀,齊瀟瀟.有效教學:課改成功的基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8).
[3]胡玲翠.論課堂教學雙方的有效互動[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1).
[4]趙立恒,黃家云.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有效性探索與實踐[J].世界教育信息,2010(12).
關鍵詞:地理復習;瓶頸性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5-12-16
一、對高三地理復習中瓶頸性問題的分析
1.教師的復習教學理念
教師在高三地理復習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復習教學理念關系到復習的思路與效果。由于高三總復習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統性回顧與提高,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高中地理知識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獲得地理思維和能力上的飛越。
2.學生的復習方法
受長期灌輸式教學方式的影響,一些學生在高中地理復習時總是希望老師多講些、講得細一些,亦步亦趨地隨著老師的復習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習慣;對于地理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靜止的、呆板的,抓不住知識的核心和重點,在地理應用訓練時過多地依賴諸如《三年高考,五年模擬》《高考試題詳解》等復習資料,機械地做大量的習題,疏于對問題的總結和反思,難以自主地歸納和總結復習的收獲與體會。一些學生缺少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欲望,不善于通過同學間的討論和辨析理清高中地理的知識脈絡,掌握處理實際應用問題的規律和一般方法。
3.高考信息的不對稱性
高中地理復習離不開高考信息的獲取,而在不同的地區和學校,高考信息的來源和渠道不同;社會經濟、文化發達的地區,高考信息豐富,而社會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地區,高考信息自然相對貧乏。這就造成了不同地區高考信息的不對稱,成為影響高三地理復習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地理復習中瓶頸性問題的有效策略
1.教師要更新復習教學理念
在高三地理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更新復習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幫助學生鞏固知識、解疑糾誤,更要引導學生探索方法、總結規律,提升能力,把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與高考備考有機融合在一起。根據高三地理一般采取三輪復習的實際情況,將第一輪復習作為高三地理復習的“形成期”,按照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貫徹全面、扎實、系統、靈活的復習備考原則,側重基礎,查缺補漏,初步構建明晰的知識網絡。將第二輪復習作為高三地理復習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節的內部整合和章節之間的整合,以專題的形式完善知識間的縱橫聯系,擺正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關系,強化小綜合練習。將第三輪復習作為高三地理復習的“優化期”,加大知識交匯點的習題訓練,以增強練習題的綜合性和靈活性,激勵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熟練掌握解題方法與技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2.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復習方法
學生是高三地理復習的主體,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復習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教師要培養學生復習中的獨立性,引導他們注重同學間的討論和交流,根據自己的復習狀況選擇合適的復習方法。要在核心知識、核心概念和核心應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個知識點的內在有機聯系,實現知識的條理化、系統化。要結合考試說明中關于容易題、中等題、難題比例為3∶5∶2的題型分配原則,做好、做實基礎性應用訓練,適度進行難題的訓練與研究。要摒棄“題海戰術”,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地理知識的應用練習,在習題解答中注重反思和總結,在反思和總結中升華自己的復習感悟,強化主動探究和大膽創新的意識。
3.多渠道獲取與高考相關的信息
明確“信息決定成敗”的道理,把高三地理復習看作一場信息戰,努力從多渠道獲取與高考有關的信息:一是借助現代信息資源更新迅速、跨越時空的優勢,通過網絡平臺了解高考動態,獲取最新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動向;二是向資深的高考研究專家請教,掌握現代高考復習理念和方法,合理設計復習教學活動;三是到高考成績先進地區和學??疾?、學習。
要提高高三地理復習的效率和效果,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正視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和實踐,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克服學生解決問題時的思維單向性,以高效的高三地理復習促進學生地理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三地理教學 教學設計 備考模式 問題
高三地理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更好地領會新課改精神,貫徹高考要求,提高學生的成績,是擺在高三教師面前的首要問題。而優化教學設計,形成科學的備考模式,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高三地理教學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高考命題從傳統的知識考查向能力立意轉變,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地理素養。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因為“學生所需,即教師所為”。
1.從關注自己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
“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因而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教師要“彎下腰看學生”,充分了解學情,掌握學生的需要,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向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發展。教師還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知能提升,力求“公平、有效教學”。
2.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向注重能力轉變。
教師要合理創設地理情境,細致設計研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探索中強化知識掌握,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3.從關注課堂的形式向注重課堂實效轉變。
一節好課不能只追求形式上的熱鬧,還應動靜相宜,和諧自然,環環相扣,聯系實際,因勢利導。教師既要有感性認知,又要有理性分析,培養學生良好思考習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索,打造生命化的地理課堂。
二、教學計劃的落實
高三教學伊始要有高三教學大局觀,構建整體復習計劃,然后再分階段制定較為詳實的計劃并付諸實施。
第一輪復習――基礎知識復習階段。一般從開學至次年2月初,用時最長。知識是能力提高的基礎,此階段以單元復習為框架,系統、準確、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教師要結合高考要求,制定單元計劃,適度進行單元內的知識綜合。
第二輪復習――專題復習階段。一般從2月初至4月初,應遵循“鞏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則,合理劃分專題,進行必要的組內分工設計專題復習學案,可適當增加高考真題、經典模擬題,逐步形成科學的地理思維模式、正確的答題方式、準確的表達形式。
第三輪復習――綜合復習階段。一般從4月初至高考,要處理模擬訓練與回扣基礎的關系。根據考試說明,緊扣考點,以各地模擬調研試題為基礎,細致設計沖刺試題;通過訓練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和應試心理疏導;要注意突出重點與查漏補缺相結合,使三輪復習教學效益達到最大化。
三、教學策略的應用
教學策略包括課堂教學策略、備課策略、質量監控策略、分層教學策略等。因為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效果的主陣地,尤為引人關注。課堂教學策略包括:(1)培養情感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2)營造氛圍策略――營造一種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3)訓練方法策略――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創新方法;(4)掌握知識策略――把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落實在知識點的教學上。課型多以復習課為主,可采用學案化復習,通過考點認識、基礎填空、典例分析、好題訓練、細致講評,充分發揮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打好基礎,提高解題、審題、答題能力。
四、教學資源的整合
1.整合教材,準確領會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關系。
現在有人教版、湘教版、魯教版、中圖版4種不同版本的地理教材,編排各有優缺點。在使用時教師需走出兩種誤區:一是以“本”為本,死守教材,不知變通;二是迷信教輔資料,教材使用邊緣化。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材觀,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優化使用教材,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其主要包括:(1)必要的內容補充;(2)合理的結構調整;(3)準確的概念修訂,從而形成完善的符合課標教材知識體系。
2.整合試題,準確處理試題與考試說明的關系。
不少教師認為高三教學應以試題為主,“見多識廣”,從而大搞題海戰術,使得學生不堪重負,高耗低效。其實教師應結合高考考試說明,充分做好對各地調研、模擬試題的重新整合,嚴格參照高考樣題要求,合理控制試題難度,精心設計試題。只有訓練對路,講析才能到位。
3.整合信息,準確把握課外與課內教學的關系。
信息資源主要有媒體信息和生活信息。媒體信息包括網絡、電視、報紙等,生活信息則來自于身邊生活實踐。許多高考試題命題來源于這些課外信息,更需要在教學中聯系實踐,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學。
五、教學反思的撰寫
1.反思的必要性。
高三教師往往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在備課、設計試題及批改上,而很少反思教學得失。其實如果把自己的教學過程靜心重新審視,堅持寫好教學反思,改進教學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2.反思的全面性。
包括:(1)對教學觀念的反思;(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3)對教學過程的反思;(4)對教學反饋的反思。教師要更新觀念,合理設計,注重過程引導,結合反饋不斷調整教學行為,從而最大程度地優化教學效果。
3.反思的操作性。
包括:(1)寫教學中的成功之處;(2)寫教學中的不足之處;(3)寫教師的教學機智;(4)寫學生發言的閃光點;(5)寫二次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多在每節課后進行,貴在堅持。
六、教學心態的調整
高三教學非常辛苦,又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巨大成績壓力,許多教師可能心情煩躁、心理失衡,對待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容易走極端,從而大大降低教學效益。這就要求教師調整好教學心態。
1.對新高考方案變化的心態調整。
近幾年江蘇高考方案變化較大,地理學科由強調分數(滿分150分)轉為要求等級(B級及以上)。2008年高考本科劃線對兩選修科要求為B、B以上,09年高考本科劃線對兩選修科要求為B、C即可,進一步弱化了地理分數在高考選拔人才中的要求。由此有的地理教師便認為地理學科地位下降,重要性大不如以前,個人教學能力得不到充分認可,個別教師甚至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實際上,這是認識上的誤區,高考方案的變化并非針對地理學科,其改革是經過細致探討調研并得到各方面充分認可的。地理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認真學習新地理課程標準,研究考試說明,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最大程度地保證上線學生的地理等級要求。
2.對新課程教學學情的心態調整。
許多高一學生的初中基礎都極為薄弱,地理知識基礎和地理基本技能非常不理想,學習幾乎從零開始。進入高二后選修地理科的學生多數是年級中的文化后進生,學習習慣不良,個別學生甚至學習態度都不端正,使得教學難度較大。一些高三學生在回答地理問題時往往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一些常識性問題也錯得離譜。許多教師便認為付出不會得到相等回報,沒有成就感,對學生出現的一些錯誤不能容忍,乃至大發雷霆。其實教學本身就需要極度耐心,學生的錯誤實際上正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高三一輪復習應該鞏固基礎,同時特別注意補弱;二輪專題復習應拓寬深化,夯實基礎;三輪復習尤其強調答題方法及規范性教育。
3.對新測試教學考情的心態調整。
關鍵詞:習題講評課;診斷;反思
在高三地理教學中,習題講評課是一種常見的課型,其成效直接影響整個復習備考。因此,如何提高習題講評課的實效性,在高三地理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本文記錄了筆者的一次習題講評課中,針對學生的兩道綜合題答題情況進行了診斷分析,寫下了一些反思,供同行共饗。
第一道綜合題其中一問是描述圖中甲地(某地)河流流量兩晝夜的變化特點,并從河水的補給角度給出合理解釋。
看了學生的答題情況后,很多學生把流量變化特點寫成:6~18時(白天)流量增大,18時~次日6時(夜間)流量減少;原因分析普遍寫白天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所以河流流量大;夜間氣溫低,冰雪融水量小,河流流量小。看似結論沒錯,但是與答案有很大的偏差。
■
第二道大題其中一問是據圖分析煙臺和威海成為“雪窩”(冬季降雪比周邊多)的原因。
很多學生的答案是條理式的:煙臺和威??拷Q?,降水多;沿岸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圖上的信息倒是利用了,但是語言的組織沒有邏輯,沒有過程分析。這種情況得分肯定很低。
通過診斷分析,學生在解題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策略是:
問題一:審題不清,沒有注意題干中重要的關鍵詞
第一題是要求分析兩晝夜的流量變化特點,顯然是比較前后兩天的,很多學生看成了是比較白天和黑夜的流量變化,所以答成了白天流量大,夜間流量小,答非所問。其正確答案是,兩晝夜的流量呈波動變化,第一天的變化幅度大于第二天。顯然,學生答題過程中,題目沒有看完就開始作答,審題不到位。
策略一:仔細審讀題干信息,揣摩命題者意圖
在綜合題的命題設問中,其指向性和限定性十分明確,因此答題時一定要明確答題方向,抓住關鍵詞,從提供的材料與問題的內在聯系找突破口。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審題審圖習慣,把重要的文字信息、關鍵詞標注出來,使思考的視點集中。有時候命題者為了增加試題難度,特意增加一些限制性的詞語,避免學生機械地套用模式。筆者記得在2011年浙江高考閱卷中的一道題,分析蒙特利爾成為加拿大重要的“小麥輸出港”的原因,當時很多學生寫的是港口的區位條件,機械地套用港口的區位模式,答成了水域和陸域條件,完全無視小麥及海運的優勢,得分率很低。同樣在2009重慶卷中分析美國西部某城市發展“航空航天工業”的有利條件,很多同學從“衛星發射基地”和“機場建設”發展的有利條件去思考,把工業的區位因素給忽略了,得分可想而知。學生的這些錯誤,啟發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審題過程中一定要“字斟句酌”,遇到“熟悉”的題目時尤其要謹慎,小心命題者設置的陷阱。
問題二:覺得題目很新穎,沒有看懂題目到底要求答什么
第一題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思路是從天氣的角度來分析,第一天是晴天,晝夜溫差大,河流的流量變化大;第二天為陰天,晝夜溫差小,流量變化小。而學生顯然沒有領會命題者的意圖,感覺題目很新穎。如果讓學生比較晴天和陰天的晝夜溫差大小,那估計都會,一旦換成新穎點的題目,學生就傻眼了。究其原因,學生不會知識遷移,回歸到教材上來。
策略二:注重知識遷移,回歸教材
很多新穎的題目都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落腳。很多試題的答案都是教材內容的延伸,能在課本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只不過是命題者在千方百計地設置一些陷阱和干擾因素,讓學生一時找不到方向。這類例子很多,比如2010年上海高考題關于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那個經典題目,其實就是三個地帶性分異規律的體現。
類似的新穎題目,需要知識遷移的,筆者還略舉一些:如,2010全國卷I36題中,分析法國南部某地葡萄園地表鵝卵石堆積的原因,其實就是考查沖積扇形成的原因。分析非洲南部某區域兩片沼澤在不同季節的離合現象,即考查干濕季分明的熱帶草原氣候??梢姡陙淼乩砀呖荚囶},它們不再是對教科書的簡單照搬,而是在《考試說明》的要求范圍內,圍繞不同的具體考核目標,選擇教科書之外的“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并提出“新問題”。這些題目折射出“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具有密切聯系社會生活的特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真是體現了“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
問題三:邏輯推理能力差,思維過程混亂,表達不清
第二題中要求據圖分析煙臺和威海成為“雪窩”的原因,學生呈現條理式的答案,如“靠近海洋,水汽多”“有暖流流經,增溫增濕”,缺乏推理的過程。其正確的答案是:冬季寒冷干燥的偏北風經過渤海時,受海洋和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在膠東半島受地形抬升,冬天降雪量明顯比周圍地區多,成為“雪窩”。該題和2011年浙江高考卷36題分析北美五大湖南岸成為“雪帶”的原因如出一轍??梢钥闯龃鸢傅某尸F,有一定的邏輯性,前后聯系,因果搭配,闡述了地理現象的發生過程。
策略三:重視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推理
解題的過程就是用邏輯推理的方法構建起“條件―結論”之間的邏輯鏈,知識原理嚴密推理的過程隱藏在學生頭腦中的,如果做到了滴水不漏、嚴密無間,那么語言的組織就不會混亂。相反,就會出現思維混亂、停頓,語言表達不清。究其原因,是學生對一些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的原理及過程不清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推理。近年來各省高考題很重視考查地理事物的演變過程。例如,2012年安徽文綜卷中,要求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別說明云南蒼山洱海附近斷塊山和沖積平原的形成;2009年安徽卷中,要求根據背景材料說明三角洲位置變化的主要過程。有關河流沉積地貌更是考查更多,如2013年山東卷分析銀川平原附近某沖積扇的成因,2012年北京卷36題簡述圖中灤河三角洲的成因,2010年全國卷Ⅰ36題分析乙地(法國南部)葡萄種植園地表鵝卵石堆積的原因等。這些地理過程的發生,要求學生理解其發生和演變過程。以三角洲(沖積扇)的形成過程為例,其具體演變過程表述:①山區河流流速快,以侵蝕為主,攜帶大量礫石和泥沙。②在河流出山口或入海口附近,地勢變平緩,水流放慢,攜帶的礫石和泥沙大量堆積下來,形成沖積扇或三角洲??梢姡挥星宄乩斫饬说乩硎挛锏男纬蛇^程,語言的組織才會有思路。
總之,在高三復習階段,習題講評課是一種重要方式。教師要精選模擬試題,通過對典型習題的講解,指導學生如何答題,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及時反饋,力求使每一次講評都讓學生有收獲,這也是我們的共同追求。
參考文獻:
[1]浙江省高考命題咨詢委員會.2012年浙江省高考命題解析:文科綜合,2012.
[2]張素娟.“把握學科本質 提高解題能力”.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1/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