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7 17:06:40
序論:在您撰寫家庭教育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教育經費 教育規劃 經費管理 理財規劃
中圖分類號:G46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237-03
科學的理財指個人或者專業人士及機構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依據個人(家庭)財務及非財務狀況,運用規范的、科學的方法并遵循一定和特定的程序制定切合實際、可操作的某一方面或一系列相互協調的規劃方案,最終實現個人(家庭)終身的財務自由。其中居住規劃、教育規劃及退休養老規劃是影響人一生的三大重要規劃。教育規劃作為整個人生規劃體系的一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通過對家庭子女教育經費管理及規劃進行研究,運用教育管理知識,理財規劃知識及財務管理知識對家庭子女教育經費的重要性和籌措渠道進行分析,旨在給廣大家庭作一參考。
1 教育經費及家庭中的教育經費管理
教育經費是特定國家或社會用于發展教育事業的各種經費的總稱。它既包括政府的公共教育財政投入,也包括私人和民間用于教育事業的費用。家庭教育經費管理是指家庭對教育經費進行籌措、分配和使用的過程。家庭教育經費管理是家庭各項財務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要體現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取向及孩子自己的教育意愿,還要按客觀教育規律辦事。
家庭教育經費管理的功能具體體現在籌資功能、導向功能和監管功能三方面?;I資功能,即通過教育管理職能的發揮,必須為子女未來教育發展籌集到足夠的經費,這包括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和措施方式。導向功能是指對所籌集來的教育經費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后進行分配。分配過程的核心體現為家庭教育的一種價值選擇。監管功能指對家庭教育經費使用去向,使用過程和使用效率進行嚴格的監督、控制,防止出現資金使用不當而影響子女屆時教育。
2 家庭子女教育經費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 教育費用逐年上漲
隨著人們對接受教育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費用也在持續上升,這使得教育開支的比重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據2010年中國經濟景氣檢測中心公布的居民儲蓄消費意愿調查結果表明,我國城市家庭消費支出中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其年均增長速度為20%左右。調查顯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30.1%。通常我們用“教育負擔比”來衡量教育開支對家庭生活的影響:
教育負擔比=×100%
由于學費的增長率可能高于收入增長率,所以屆時的教育負擔比可能會比現在的估計的負擔比還高。通常情況下,如果預計教育負擔比高于30%,就應盡早準備。假設子女上大學一年的費用為17000元(包括學費、住宿費、日常各項開支),以屆時一個雙薪家庭每年可支配收入60000來算,則教育負擔比占28%,若是雙胞家庭子女同時上大學要耗費56%的可支配收入,沉重的負擔要持續4年,這筆龐大的費用足以拖垮一個辛苦工作的雙薪家庭。若還有想讓子女出國留學的心愿,更要花費相當于5年以上的可支配收入,不提早準備根本不可能實現。
2.2 子女教育金的特性
與其他規劃和管理相比,子女教育經費具有以下幾個特性。
2.2.1 沒有時間彈性
一般情況下子女到了一定年齡(18歲左右)就要念大學,屆時父母就應該準備好至少一年的高等教育金。這一點與住房規劃和退休養老規劃不同,對于這兩項規劃如果家庭財務狀況不允許還可以推遲理財目標實現的時間。隨著宏觀經濟進一步發展及大學的普遍設立,大學學位辯稱邁向社會工作的基本門檻,也成為父母必須培養子女到達門檻的義務。因為沒有時間彈性,所以才需要提早準備,才不會陷入時間到了還籌不出錢的困境。
2.2.2 沒有費用彈性
從費用彈性上來看,子女高等教育費用相對固定,不管每個家庭收入與資產狀況如何,教育負擔基本相同,不會因為家庭有錢沒錢而有所差異。不像住房及養老規劃可以適當降低標準。從高等教育經費準備時間來看,子女就讀大學時年齡為18歲左右,而家長的年齡屆時通常為45歲左右,距離退休還有大概10~15年。子女高等教育金支付期與退休金準備期高度重疊,為平衡兩者需求,提早進行教育規劃十分必要。
2.2.3 子女的資質無法事先掌握
與退休規劃和購房規劃相比,子女教育最終需要花費多少家庭財務資源更難掌握。在子女出身時,很難知道這個小孩在獨立前會花掉父母多少錢。子女教育費用消耗情況與子女的資質和學習能力及興趣有關。父母希望子女能考上較好的公立大學,子女最后也不見得考得上。不同資質的孩子在求學期間所花費的各種額外學習費用差距也很大,這些也不是父母可以實現控制的。特別是有些小孩在音樂、美術上有天分,如果父母為了不埋沒孩子的天分,計劃送他們去專門的藝術學院深造則花費更是驚人。因為不管是何種資質都無法事先控制,所以應該從寬來規劃子女的教育金。
2.2.4 沒有專門針對子女的教育強制性教育儲蓄
目前,在政府或企業單位就職人員,有兩筆特定用途的強制性儲蓄,即用于退休規劃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和用于購房規劃的住房公積金賬戶,然而,并沒有專門為子女教育二強制儲蓄的賬戶。因此,子女教育金要靠自己自覺準備。
2.2.5 子女教育支出金額大持續時間長
對一般家庭而言,子女教育每年支出的金額雖然不是最多,但持續時間長,子女從出生到上大學將近20年,因此,教育支出總金額可能比購房支出還多。下面筆者將通過一個表格來簡要預算一個孩子在讀完大學之前大概會花費多少錢。如表1所示。
表1中所示這個測算結果既沒有計算通貨膨脹率,也沒有計算學費的增長率,也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一般情況下教育支出的成長比率比一般通貨膨脹率高。在2004年,通貨膨脹率僅為1.1%,但教育費用增值率達到4.3%,一般來說,家庭教育金的投資收益率必須要高于學費增值率。由于學費增長率較高,學費需要的時間與金額又相對固定,投資報酬率以6%~8%較為合適。這樣大概算下來相信很多人會大吃一驚,也會有很多年輕人對養孩子心懷畏懼。但無論如何養育子女仍是大多數人必經的人生階段,我們需要尋找更好的途徑幫助我們實現對子女的撫養與教育。由此可見家庭子女教育經費管理及規劃是何等重要。
2.3 良好的教育對個人意義重大
隨著市場對優質人力資本的需求增大,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家長的一種責任。很多家長希望通過讓孩子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來改善、改變自己及子女現有的生活狀態。較高的教育收益加上日漸增加的教育支出,使教育經費管理成為家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3 子女教育資金的預估及籌措渠道
3.1 子女未來教育費用的估算
儲備足夠的教育經費是家庭教育規劃的重要前提。教育支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是父母自身的稅后收入和資產。子女教育規劃方案的最終確立是在父母雙方對自身家庭財產、收入能力、承受風險能力以及子女教育目標都以明確的前提下進行的。通常我們在對子女教育進行規劃時需要完成幾個步驟:
第一,充分了解自己家庭的結構及財務狀況。為了對自己家庭收支水平進行全面了解我們需要編制自己的家庭財務表,將家庭信息整理歸類到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中,并通過對兩張表的分析了解自身及家庭對待風險的態度及風險承受能力。
第二,初步確定對子女的教育目標。作為家長應了解子女的教育需求,并對子女未來教育經費進行一個預算。然后才能挑選適合的理財工具進行規劃。最為家長,應明確希望子女將來上什么類型的大學及規劃時子女的年齡是多少。我國不同類型的大學收費不同,同意所大學收費也可能因所學專業不同而導致學費各異。所以做子女教育目標規劃時還得綜合考慮各類學校、各國學校特點以及子女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等。
第三,對未來教育費用進行估算。在進行教育費用估算時需要設定一個通貨膨脹率,可以參照每年的CPI來設定。設定好通貨膨脹率后按預計通貨膨脹率計算所需要的最終費用。計算采用一次性投資計劃所需的金額現值和采用分析投資計劃每月所需支付的年金。在計算中子女入學年齡是教育經費籌措的重要變量。如果子女現在只有5歲,則其教育消費計劃時間為13年(假定18歲上大學);如果子女現在為14歲,則只有4年來實施教育消費計劃。這兩種情況所要采取的家庭教育經費管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現通過一個金融模型對子女未來教育費用進行估算:
預計正常家庭子女上大學年齡為18歲,有兩種類型的高??蛇x擇即專業型大學和綜合型大學。若選擇儲蓄為教育投資計劃方式,年稅后利率為9%,家長每月存入一筆固定存款用于教育投資計劃,該項投資利息是每月支付,計息方式為復利計息。預設每年大學費用增長率為6%,且保持不變。以現在大學所需學費和生活費計算,以第一年初值計,專業型大學為50000元(包括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綜合型大學為60000元。本模型中設定子女的每個年齡階段,按照其年齡階段推測其上大學時所需總費用及月供情況。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從表2中數據看出家庭子女教育規劃越早對家庭整個財務安排影響越小。如果子女年齡越接近教育目標所設立年齡,對其教育經費的籌措難度越大,如果不合理安排家庭其他財務開支將會影響到屆時子女教育所需費用。因此,子女的教育規劃要預先進行,才不會使父母留下因家庭財力不足而阻礙子女前進的遺憾。
3.2 其他教育資金籌措渠道
穩定的收入和充足的資產是教育支出堅實的資金保證。但是家庭稅后可支配收入總量不大,在稅后收入分配和使用的過程中還得考慮家庭的其他支出,因而分配給教育的經費非常有限,特別對于貧困家庭,更是到了捉襟見肘的境地。了解和利用其他學費來源可以有效節約成本。
3.2.1 了解政策,爭取政府教育資助
政府直接對學生進行補貼,應當成為學生教育融資的另一重要來源,這既是政府在教育產品供給中的角色使然,也是政府作為“天下父母”的職責所在。政府每年都會在財政預算中撥出一部分資金用以對符合條件的人提供教育資助。但這類資助通常有著嚴格的資助限制。主要是特殊困難補助及減免學費政策和“綠色通道”政策等,其主要針對特殊困難和經濟困難群體。
3.2.2 利用政策,享受特殊身份補助
家長在給子女做高等教育規劃時候可以充分了解各種不同類型院校的收費政策及國家提供的優惠政策。如少數民族就讀民族學院,國民就讀軍校、公安學校和師范學校都有減免學費或學費減半的優惠。
3.2.3 申請教育貸款
教育資金的來源除了家庭自身擁有的資產收入和政府或民間機構的資助外,還包括政府為家庭平困的學生提供的各種專門的低息貸款。教育貸款是重要的子女教育經費的籌資渠道,我國的學生貸款政策主要包括三種形式:一是學校學生貸款,指高校利用國家財政資金對學生辦理的無息貸款;二是國家助學貸款,指學生所在學校為那些無力解決在校學習期間生活費的全日制本、??圃谛W生提供無息貸款。實行專業獎學金辦法的高等院?;驅I不實行學生貸款制度;三是一般商業性助學貸款,指各金融機構以信貸原則為指導,對高校學生、學生家長或其監護人辦理的,以支持學生完成學習目的的一種商業性貸款形式。
綜上所述,雖然每個家庭對子女教育設定的目標不同,家庭經濟情況也千差萬別,但子女教育所需要的費用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為了不讓子女因家庭經濟情況而錯失獲得良好教育機會。對子女的教育經費規劃必須提早進行。在規劃過程中得按照家庭自身經濟實力選擇規劃工具,但不可因籌資壓力而選擇高風險的投資工具,若本金遭受損失對未來子女教育的不利影響會更大。在規劃的同時需了解政府的政策導向,從政策中獲得優惠,從而減輕家庭財務負擔。
參考文獻
[1] 司曉紅.教育管理學論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理財規劃師專業能力[M].3版.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3] 鄔雨剛.個人終身教育帳戶初探―― 基于個人教育投融資視角[D].江蘇:蘇州大學,2006.
關鍵詞:家庭權利與義務政策支持
教育的社會功能與個體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家庭這一中介因素來實現的。正是家庭在教育當中所具有的這一特殊的角色,使家庭也具備了其特有的功能;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家庭相對于社會和個人的特殊地位,也決定了家庭對于教育具有的特殊含義。在反思和比較中重新審視家庭在教育中的角色,我們可以發現教育與家庭之間的關系有了一系列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確立了家庭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既使家庭成為重要的教育政策目標,也使家庭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擔當者,并通過相應的政策來保障和發揮家庭所特有的教育意義。本文正是通過這一視角,系統分析家庭在《教育規劃綱要》中的政策意義。
一、家庭與教育的關系發生新的轉變
長期以來,大多家庭與教育之間的關系總是處于一種兩元分離的狀態。一方面,教育直接聯系的兩極是學生個人和社會整體,家庭若隱若現地游離在教育事務邊緣;同時,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是學校而非家庭。這就造成家庭被學生——學?!鐣@條封閉的線索而架空,即使有心也無力涉入。另一方面,則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將教育看成是嚴格的國家行為,從教育的目標、內容、方式等各個方面都是由國家規定確立的。不難看出,家庭的教育功能是被忽視的,家庭能夠提供的教育資源是被淡化的,家庭對于教育的直接需求也沒有被作為主要的考慮對象。然而,當前由于社會運行方式的轉變以及教育自身的變革,家庭與教育的關系也開始逐漸轉變,筆者認為這些轉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家庭教育投入的力度逐漸增大
當前家庭對教育的投人主要表現在教育機會的選擇以及教育內容的實施兩個方面。一方面,家長們曾經關注的重點是“有學上”,而如今則是越來越追求“上好學”。為進人理想的幼兒園家長連續數天排隊報名,為進人名校家長毫不吝嗇高價擇校費,有些家庭通過購買房產、改變戶口來選擇“好學?!?,讓孩子接受優質教育,甚至有些家庭花費巨額費用讓孩子出國留學。另一方面,家庭不再如同以前將教育內容完全當成是學校的課程,而是要求盡力在課余時間里對學校教育進行鞏固和補充,讓孩子參加補習班,以提高學校課程學習的成效;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興趣班,學習各種在學校中不予教授的內容。由以上兩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現如今的家庭相比于以前在教育投入中耗費了巨大的精力和財力,并且有繼續增溫的趨勢。
(二)家庭全面涉入教育系統之中
在參與教育的廣度層面上,家庭從以前的既無意識也無能力轉變為現在的主動地融入孩子接受教育時空的全部環節之中。過去,家庭常常將教育看作單純的學校責任,界限分明地將學校與家庭一分為二,即便要求對教育負責,也僅僅是在孩子的幼年階段,家庭對孩子進行簡單的保育和啟蒙。但是如今,家庭開始主動與學校建立緊密的持久性的聯系,以求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教育情況,提高孩子的教育成效。另外,隨著家校聯系日益密切,家庭也逐漸開始左右教育的目標設立、內容選擇、方法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管理。再一方面,家庭對于孩子教育的關注從以前的短期階段性發展到孩子整個接受教育的過程當中,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再到高等教育,家庭對于教育的關心和投入幾乎滲透到孩子接受教育的各個階段。如今家庭對于孩子教育的影響以一種立體的時空網覆蓋了教育的各個領域和時期。
(三)家庭對教育期待的私益性逐漸凸顯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常規化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3-0072-03
一、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分析――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
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對家庭教育乃至整個國民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首先必須清楚了解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趯Ψ畢^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1.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但卻發現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問題上,91%的家長表示自己很重視或重視家庭教育,同樣,在學生卷中有73%的學生認為家長很重視對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的了解程度的調查數據中,只有7%的家長認為自己掌握了豐富系統的相關知識,說明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家長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
2.家長有學習教育子女知識和技能的需要,但卻缺乏統一、科學的引導。調查數據顯示,對于是否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問題,有79%的家長認為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長沒有想過這一問題;而僅僅有6%的家長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夠勝任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意識到家長需要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關于是否考慮改變現有教育方式的問題,有40%的家長表示想改變,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有14%嘗試過改變,但是效果不明顯;只有22%的家長認為現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變。說明家長在嘗試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而科學有效的引導是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關鍵。
3.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總體來說比較少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關于教育孩子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有30%的家長覺得是缺少時間,同樣,在學生卷中認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自己的時間在0~1小時的有63%,1~2小時的有24%,2~3小時的有10%,3小時以上的只有3%。綜合來看,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整體上還是比較少的。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說花時間來培養和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技能了,所以要想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必須考慮到并解決好時間的問題。
4.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偏向于通過簡單方便的途徑獲取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卷中關于獲得家庭教育知識的途徑問題,27%的家長選擇通過與他人的經驗交流,22%的家長選擇通過閱讀育兒書籍,19%的家長選擇通過觀看電視節目,17%的家長選擇通過互聯網,12%的家長通過參加親子活動,而只有3%的家長是通過專業培訓機構獲得。可見家長比較容易接受簡單方便的途徑,這對下文中的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了參考價值。常規化培養是一種狀態,但形式可以多樣,為了切實可行,可以采取家長喜聞樂見的簡單方便的途徑。
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爱斍拔覈鴥鹊氐挠H職教育仍處于局部的而非普及的、零碎的而非系統的、民間的而非官方的、兼職的而非職業化的狀態。”從我們搜集整理的資料和實地調查中可以發現,目前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所謂自發零散狀態就是一種沒有規劃、沒有組織、不系統的狀態。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具體體現為四點:第一,形式多樣,但大多數僅停留在形式層面;第二,內容豐富,但不統一、不成體系;第三,家長教育指導師不專業、無組織;第四,家長參與顯現出很強的隨意性和不連續性。
2.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沒有得到統一的引導和規范?!爱斍拔覈H職教育發展中存在‘需求’與‘約束’的結構性張力,表現為知識性需求、技巧性需求以及特殊群體需求較大,而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支持力度不足”,也就是說相比較需求而言,當前的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的支持不到位。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之所以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缺位,是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因為缺少了這引領和規范的一環,后面一系列工作只能處于無組織的自發零散狀態。趙剛在主編的《家長教育學》中提到,“從法律和政策上確立家長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國教育獲得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必要性
由于政府的缺位、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
1.市場上出現的形形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因缺乏統一的規范與引導而難保證其科學性。市場的方向盤是隨著需求轉動的,因為看到了家長對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培養內容,包括各種書籍、報刊、雜志、教育機構、網絡平臺等。但市場本身具有盲目性和自發性,同時充斥著競爭的因素,使這一過程很難形成統一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體系。市場發揮作用無可厚非,但教育事業是一項公共性的關系民生福祉和民族希望的事業,所以僅依靠市場發展而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是不行的,依靠政府的統一規劃而常規化發展才是出路。
2.家長參與表現為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實際效果不顯著。調查顯示,金錢和時間是制約家長去參加教育技能培養的主要因素?,F在,大多數家長都忙于工作,他們對孩子的付出很多是通過金錢的投入,讓孩子多學習。雖然逐漸認識到自身也需要學習,但由于政策、法律、制度的缺失,這種認識也只是停留在淺認識層面,一般家長不愿耗太多時間去了解各種教育形式和內容,所以即使一部分家長愿意抽出時間去學習,也不太清楚如何選擇。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表現為偶爾性、間斷性、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從而實際效果不顯著。因此這種自發零散的狀態急需政府的改變,一方面對教育形式和內容加以引導和規范,方便家長的選擇;另一方面,用政策和制度引導和保證家長參與培訓的時間、金錢和實際行動。
3.許多形式僅僅停留在形式層面,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40多萬所家長學校,但這些家長學校實際上只是一些現有的學生學校同時掛了“家長學?!钡呐?,更多的是倡導家校合作,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的與家長溝通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這一形式對于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有所幫助,但是幫助并不大。因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事業,家長并不能通過這種形式學到系統的教育知識,所以這種附帶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4.各種形式的教育難以形成合力。教育資源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而教育資源要想形成合力就必須通過整合。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教育的價值觀、內容都需要整合,政府的缺位使教育資源難以得到整合,所以才會出現雖然資源豐富,但實際作用卻并不明顯的現象。
為了克服這種自發零散狀態引發的種種缺陷,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切實落到實處,進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必須尋找出路,改變這種狀態,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常規化。
四、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
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就是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從目前自發零散狀態提升為有政府職能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的系統化、制度化、常態化的常規教育。在管理層面走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之路。
(一)設立專門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而不依附于學校等其他主體
目前的家長教育機構基本是以學校為主體承辦的家長學校,這樣的家長學校容易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染上應試教育的色彩,專門設立的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可以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設立的專門機構可以由教育部門或者婦聯等其他部門的專人管理,也可以由專門培養的家庭教育導師管理。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課程以及家庭教育問題咨詢和幫助,甚至可以舉辦家庭親子活動等。
(二)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和職業化
1.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的崗位資格認證制度。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的資格認證制度,是克服當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狀態的缺陷、確保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正是由于指導師沒有進行資格認證,他們沒有形成一個系統、規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各持己見,各成一家之言,因而也給家長帶來了不少困惑。許多家長在眾多的所謂的專家觀點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是獲取零散的很不明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格認證制度,將改變這一零散、自發的現狀。
2.在大學設置相關專業,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每300人就擁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全美國擁有80萬名家庭教育指導師,而目前我國擁有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專家不到2萬人,市場需求具有極大潛力。
在大學設置這一方向的專業,一方面是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專業化的人才,更好的為我國教育事業服務;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寬專業選擇渠道和就業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三)家長資格化
在全社會范圍內推進做家長也需要家長培訓證書的家長資格認證制度。馬克思說,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門職業。做家長也要具備資格證書,這一做法已經在許多國家中實施,目前我們國家也應該逐步推行這項證書制度,并且明確家長資格證的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分別是準父母培養階段、學前兒童父母培養階段、幼兒園至三年級父母培養階段、三年級至六年級父母培養階段、初中父母培養階段、高中父母培養階段、大學及以上父母培養階段。因為每一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需求不同,所以也對做父母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家長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證。
(四)課程設置與管理
針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我們對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技能的課程設置與管理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1.課程設置。第一,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第二,為了適應不同家長多樣化的需求,將每一階段的課程設置分為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必修課程是針對同一階段的所有爸爸媽媽而設置的,內容是一些基本的教育孩子的價值觀和教育方法。選修課程針對爸爸與媽媽的不同和每個家長的區別進行多樣化的設置,給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選擇。
2.課程管理。第一,采用學分制,在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每一階段規定爸爸和媽媽分別應修夠具體的必修課的學分和選修課的學分。第二,采取家長資格認證制度,家長只有在每一階段修夠所要求的學分,才可以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
參考文獻:
關鍵詞: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常規化
一、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分析——基于對番禺區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
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對家庭教育乃至整個國民教育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首先必須清楚了解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現狀和需求?;趯Ψ畢^的家長和學生的抽樣調查,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概括。
1.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但卻發現自身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都是有限的。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問題上,91%的家長表示自己很重視或重視家庭教育,同樣,在學生卷中有73%的學生認為家長很重視對自己的教育。但是在家長對家庭教育知識的了解程度的調查數據中,只有7%的家長認為自己掌握了豐富系統的相關知識,說明大部分家長雖然很重視對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與他們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成正比,使家庭教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家長的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變得至關重要。
2.家長有學習教育子女知識和技能的需要,但卻缺乏統一、科學的引導。調查數據顯示,對于是否需要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問題,有79%的家長認為比較需要和非常需要;有15%的家長沒有想過這一問題;而僅僅有6%的家長認為自己的知識能夠勝任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比較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意識到家長需要學習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關于是否考慮改變現有教育方式的問題,有40%的家長表示想改變,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有14%嘗試過改變,但是效果不明顯;只有22%的家長認為現有的教育方式很好,不需要改變。說明家長在嘗試提高家庭教育技能的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指導,而科學有效的引導是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關鍵。
3.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總體來說比較少是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關于教育孩子過程中常遇到的問題,有30%的家長覺得是缺少時間,同樣,在學生卷中認為父母平均每天陪伴自己的時間在0~1小時的有63%,1~2小時的有24%,2~3小時的有10%,3小時以上的只有3%。綜合來看,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整體上還是比較少的。目前在我國,大多數家長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更不用說花時間來培養和提升自身的家庭教育技能了,所以要想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必須考慮到并解決好時間的問題。
4.大部分家長和子女都偏向于通過簡單方便的途徑獲取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調查數據顯示,在家長卷中關于獲得家庭教育知識的途徑問題,27%的家長選擇通過與他人的經驗交流,22%的家長選擇通過閱讀育兒書籍,19%的家長選擇通過觀看電視節目,17%的家長選擇通過互聯網,12%的家長通過參加親子活動,而只有3%的家長是通過專業培訓機構獲得??梢娂议L比較容易接受簡單方便的途徑,這對下文中的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了參考價值。常規化培養是一種狀態,但形式可以多樣,為了切實可行,可以采取家長喜聞樂見的簡單方便的途徑。
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1.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當前我國內地的親職教育仍處于局部的而非普及的、零碎的而非系統的、民間的而非官方的、兼職的而非職業化的狀態?!睆奈覀兯鸭淼馁Y料和實地調查中可以發現,目前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所謂自發零散狀態就是一種沒有規劃、沒有組織、不系統的狀態。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具體體現為四點:第一,形式多樣,但大多數僅停留在形式層面;第二,內容豐富,但不統一、不成體系;第三,家長教育指導師不專業、無組織;第四,家長參與顯現出很強的隨意性和不連續性。
2.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沒有得到統一的引導和規范。“當前我國親職教育發展中存在‘需求’與‘約束’的結構性張力,表現為知識性需求、技巧性需求以及特殊群體需求較大,而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支持力度不足”,也就是說相比較需求而言,當前的政策性、制度性和技術性的支持不到位。而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之所以處于自發零散狀態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缺位,是政策和制度的缺失。因為缺少了這引領和規范的一環,后面一系列工作只能處于無組織的自發零散狀態。趙剛在主編的《家長教育學》中提到,“從法律和政策上確立家長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國教育獲得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必要性
由于政府的缺位、政策和制度的缺失,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
1.市場上出現的形形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因缺乏統一的規范與引導而難保證其科學性。市場的方向盤是隨著需求轉動的,因為看到了家長對家庭教育技能培養的需求,市場上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培養內容,包括各種書籍、報刊、雜志、教育機構、網絡平臺等。但市場本身具有盲目性和自發性,同時充斥著競爭的因素,使這一過程很難形成統一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體系。市場發揮作用無可厚非,但教育事業是一項公共性的關系民生福祉和民族希望的事業,所以僅依靠市場發展而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是不行的,依靠政府的統一規劃而常規化發展才是出路。
2.家長參與表現為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實際效果不顯著。調查顯示,金錢和時間是制約家長去參加教育技能培養的主要因素?,F在,大多數家長都忙于工作,他們對孩子的付出很多是通過金錢的投入,讓孩子多學習。雖然逐漸認識到自身也需要學習,但由于政策、法律、制度的缺失,這種認識也只是停留在淺認識層面,一般家長不愿耗太多時間去了解各種教育形式和內容,所以即使一部分家長愿意抽出時間去學習,也不太清楚如何選擇。家長參與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表現為偶爾性、間斷性、隨意性和不連續性,從而實際效果不顯著。因此這種自發零散的狀態急需政府的改變,一方面對教育形式和內容加以引導和規范,方便家長的選擇;另一方面,用政策和制度引導和保證家長參與培訓的時間、金錢和實際行動。
3.許多形式僅僅停留在形式層面,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有40多萬所家長學校,但這些家長學校實際上只是一些現有的學生學校同時掛了“家長學?!钡呐?,更多的是倡導家校合作,學校定期或不定期的與家長溝通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這一形式對于提升家長家庭教育技能有所幫助,但是幫助并不大。因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事業,家長并不能通過這種形式學到系統的教育知識,所以這種附帶性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并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4.各種形式的教育難以形成合力。教育資源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而教育資源要想形成合力就必須通過整合。目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處于自發零散狀態,教育的價值觀、內容都需要整合,政府的缺位使教育資源難以得到整合,所以才會出現雖然資源豐富,但實際作用卻并不明顯的現象。為了克服這種自發零散狀態引發的種種缺陷,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切實落到實處,進而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必須尋找出路,改變這種狀態,使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常規化。
四、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
促進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就是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的培養從目前自發零散狀態提升為有政府職能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的系統化、制度化、常態化的常規教育。在管理層面走專業化和社會化相結合的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之路。
(一)設立專門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而不依附于學校等其他主體
目前的家長教育機構基本是以學校為主體承辦的家長學校,這樣的家長學校容易成為學校教育的附庸,染上應試教育的色彩,專門設立的家長教育機構由專門部門管理可以避免出現這種情況。設立的專門機構可以由教育部門或者婦聯等其他部門的專人管理,也可以由專門培養的家庭教育導師管理。提供專業的家庭教育課程以及家庭教育問題咨詢和幫助,甚至可以舉辦家庭親子活動等。
(二)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和職業化
1.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家長教育指導師專業化的崗位資格認證制度。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的資格認證制度,是克服當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自發零散狀態的缺陷、確保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正是由于指導師沒有進行資格認證,他們沒有形成一個系統、規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各持己見,各成一家之言,因而也給家長帶來了不少困惑。許多家長在眾多的所謂的專家觀點中迷失了方向,只能是獲取零散的很不明確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實施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格認證制度,將改變這一零散、自發的現狀。
2.在大學設置相關專業,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指導師。資料顯示,在歐美國家每300人就擁有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全美國擁有80萬名家庭教育指導師,而目前我國擁有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專家不到2萬人,市場需求具有極大潛力。在大學設置這一方向的專業,一方面是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為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提供專業化的人才,更好的為我國教育事業服務;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寬專業選擇渠道和就業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
(三)家長資格化
在全社會范圍內推進做家長也需要家長培訓證書的家長資格認證制度。馬克思說,做教育孩子的父母是門職業。做家長也要具備資格證書,這一做法已經在許多國家中實施,目前我們國家也應該逐步推行這項證書制度,并且明確家長資格證的獲得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分別是準父母培養階段、學前兒童父母培養階段、幼兒園至三年級父母培養階段、三年級至六年級父母培養階段、初中父母培養階段、高中父母培養階段、大學及以上父母培養階段。因為每一階段孩子的成長特點和需求不同,所以也對做父母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家長在每一個階段都要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證。
(四)課程設置與管理
針對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我們對專門培養家長教育技能的課程設置與管理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1.課程設置。第一,根據子女所處的年齡段及不同年齡段的特征把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常規化培養分為7個階段,針對不同階段進行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設置。第二,為了適應不同家長多樣化的需求,將每一階段的課程設置分為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必修課程是針對同一階段的所有爸爸媽媽而設置的,內容是一些基本的教育孩子的價值觀和教育方法。選修課程針對爸爸與媽媽的不同和每個家長的區別進行多樣化的設置,給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選擇。2.課程管理。第一,采用學分制,在家長家庭教育技能培養常規化的每一階段規定爸爸和媽媽分別應修夠具體的必修課的學分和選修課的學分。第二,采取家長資格認證制度,家長只有在每一階段修夠所要求的學分,才可以取得相應的家長資格。
作者:李金梅 吳永平 楊凡 洪葉 江綺穎 單位:廣州大學
參考文獻:
[1]范辰輝,彭少峰.現代親職教育:發展現狀與未來取向———社會工作介入初探[J].社會福利期刊,1994-2014.
[2]趙剛主編,家長教育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3]李俊.家長教育培訓研究:從家庭教育到家長教育(下)[J].成人教育,2008,(262):12.
夏先生,34歲,月收入1.4萬元,年終獎5萬元,月生活支出5000元;夏太太,33歲,月收入9000元,年終獎2萬元,月生活支出3500元;孩子3歲,月生活支出2500元。家庭每年用于旅游、贍養父母及其他費用共計2萬元。除社保外,夏先生和夏太太分別購買了保額20萬元和10萬元的商業保險,每年分別交納保費6000元和3500元。目前,家庭擁有自有住房1套,市值250萬元,余106萬元貸款未償還,每月還貸6900元,房貸由夏先生承擔。家庭中的現金和活期存款共計8.5萬元,定期存款10萬元,夏先生每月為孩子定投基金1000元,賬戶市值共計2萬元。夏先生計劃在孩子出國留學前為其籌備100萬元教育金。
從表1來看,夏先生家庭負債占資產的比重為39.19%,家庭財務較安全,風險評級為中等風險,但仍需采用一定措施保證家庭財務的安全。夏先生家庭處于成長期,最大開支是保健醫療費、教育和智力開發費用,此階段家庭財務的壓力較大。
從家庭收入構成可以看出,男方是主要的家庭經濟支柱。家庭的月總支出為1.89萬元,其中,日常生活支出為1.1萬元,占比58.2%;月房貸還款支出為0.69萬元,占比36.51%。日常支出占月收入比重為47.83%,低于50%,表明家庭控制開支的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儲蓄能力。月房貸還款占月收入的比重為30%,低于40%。家庭財務風險較低,處于較為安全的水平。夏先生的家庭每年可結余10.17萬元,留存比例為29.39%,家庭的儲蓄能力較強。
家庭理財規劃
可按照應急準備、長期保障、子女教育、退休養老這4個基本規劃的順序對家庭財務進行梳理。
應急規劃
夏先生家庭目前月房貸還款額較高,因此應按6個月來準備應急資金,共計需10.74萬元?;钇诖婵罟灿?.5萬元,還需增加2萬元左右的應急準備金。其中,1.8萬元左右以活期存款方式保留,余下資金可用于購買貨幣基金。
長期保障
夏先生的年收入為21.8萬元,已購買20萬元保額的商業保險。由于房貸由夏先生一人負擔,如果要保障未來5年的收入及考慮意外情況下收入中斷引起的房貸償還風險,則保險缺口為195萬元。目前夏先生的保費支出占年收入的比重為2.75%,按保費占收入10%~15%測算,每年可增加15800~26700元的保費支出。夏太太的年收入為12.8萬元,購買的10萬元商業保險僅能覆蓋意外情況出現后1年的收入。如果要保障5年的收入,保額缺口為54萬元,每年需增加9300~15700元的保費支出。
子女教育規劃
夏先生夫婦的孩子3歲,計劃在其18歲前儲備100萬元的教育金。假設投資年收益為7%,通脹率為
3%,則每月需要定投4915元。
養老規劃
目前,夏先生夫婦二人生活費用為8500元,距離夏太太退休還有22年,距離夏先生退休還有26年。由于夏太太的退休時間更早,因此按照夏太太的退休時間來測算夫妻二人的退休費用。假設通脹率為3%,至夏太太退休時,夫婦二人每月的生活費用為16287元,需要籌備的養老金總額為488萬元。如果其中的50%可以由社保滿足,另外50%自行籌備,則夏先生家庭每月需要定投3911元。
基本規劃完成后的收入支出情況
從表3來看,完成上述基本規劃后,夏先生家庭的月結余為-0.20元,年結余為-2.55萬元,留存比例為-7.37%,表明家庭的財務資源無法支持上述規劃。
對規劃的調整
重新檢視上述規劃后,根據實際情況,建議夏先生將規劃中的保險年支出從5.19萬元暫時縮減為2.5萬元,縮減的這部分資金用于滿足定投月支出。
家庭理財實施策略
第一,對夏先生家庭來說,需準備10.7萬元的應急準備金,目前活期存款僅有8.5萬元,需增額外
加2萬元。其中,1.8萬元以活期存款形式保留,余下資金可購買貨幣基金。
第二,由于家庭的房貸負擔較重,夫妻二人的長期保障缺口較大,目前每年還可追加15500元的保費支出用于增加保障。由于夏先生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且承擔了全部房貸,建議優先增加夏先生的保障。
第三,每月可定投基金4915元作為孩子的教育基金。
孫先生,31歲,月收入1.6萬元,年底雙薪;孫太太,29歲,月收入8000元,年底雙薪。孫先生和孫太太每月的生活支出均為3000元,孩子2歲,月生活支出2500元。夫妻二人擁有一套住房,目前的市值為180萬元,還有62萬元貸款未還清,每月還款4500元,夫妻二人各承擔50%的房貸。目前,孫先生家庭的現金和活期賬戶共計17萬元,定期存款賬戶25萬元。夫妻二人均有社保,但未購買商業保險。家庭每年用于旅游、贍養老人等支出約2萬元。孫先生夫婦希望在孩子18歲前為其準備100萬元教育金。
家庭財務診斷
從表1來看,孫先生家庭負債占資產的比重為27.93%,家庭財務較安全,風險評級為中等風險。孫先生家庭正處于成長期,這一階段里,家庭最大開支是保健醫療費、學前教育、智力開發費用。同時,隨著子女的自理能力增強,父母精力充沛,又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和投資經驗,投資能力大大增強。
從表2來看,夫妻二人的月收入合計2.4萬元,其中,男方的月收入為1.6萬元,占比66.67%;女方的月收入為8000元,占比33.33%。從家庭收入構成可以看到,男方是主要家庭經濟支柱。
目前,孫先生家庭的月支出合計為1.3萬元,其中,日常生活支出為8500元,占比65.38%;月房貸還款支出為4500元,占比34.62%。家庭日常支出占月收入的比重為35.42%,低于50%,控制開支的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儲蓄能力。家庭月房貸還款占月收入的比重為18.75%,低于40%,家庭財務風險較低,處于較為安全的水平。
從年結余來看,孫先生的家庭每年可結余13.6萬元,留存比例為43.59%,儲蓄能力較好。
家庭理財規劃
孫先生家庭的理財規劃可從以下4方面入手。
應急規劃
孫先生家庭每月的生活支出為8500元,每月需要償還的房貸為4500元。對于有房貸的家庭來說,建議準備6個月的應急資金,且這筆資金應覆蓋6個月的房貸支出。按此標準測算,孫先生家庭應準備的應急資金為7.8萬元。這筆資金中的1/6以活期存款的方式保留,另外5/6可購買貨幣基金。
長期保障
目前,孫先生的年收入為20.8萬元,有社保,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在孩子出生后,家庭對商業保險的需求將逐漸凸顯。在遇到意外情況時,社保顯然無法滿足緊急的資金需求。如果孫先生希望保障未來5年的收入,則保額缺口為104萬元。如果覆蓋房貸風險,則保額缺口為135萬元。根據保費年支出控制在年收入10%~15%的標準,孫先生還可增加2.08萬~3.12萬元的保費。
孫太太同樣是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如果希望保障未來5年的收入,則保額缺口為52萬元。目前,孫太太承擔50%的房貸,考慮房貸后的保額缺口為83萬元,則孫太太還可增加1.04萬~1.56萬元的保費。
子女教育規劃
目前,孫先生夫婦的孩子2歲,夫妻二人希望在其18歲時籌備100萬元教育金。根據測算,在通脹為3%、收益率為7%的情況下,每月需投資4555元。
養老規劃
孫先生31歲,距離60歲退休還有29年;孫太太29歲,距離55歲退休還有26年。由于孫太太退休時間更早,因此根據孫太太退休的時間測算夫妻二人退休后所需的養老費用。目前,孫先生夫婦每月的生活費用為6000元,按3%的通脹率計算,至孫太太退休時夫妻二人共計需要生活費1.29萬元。假設測算時間為25年,則所需的養老費用共計388萬元。如果其中的50%可以由社保滿足,另外50%自行籌備,在7%的年投資收益率下,每月需定投2203元。
基本規劃完成后的收入支出情況
從表3來看,基本規劃完成后,孫先生家庭的月結余為4242元,年結余為8099元,表明家庭現有的財務資源足以支撐上述規劃。
實施策略
第一,從活期存款中拿出7.8萬元作為應急資金,其中1.3萬元以活期存款的形式保留,剩余6.5萬元可購買貨幣基金。
第二,孫先生夫婦可用商業保險增加長期保障,分別配置重疾險、壽險和意外險。孫先生的保費支出應控制在2.08萬~3.12萬元;孫太太的保費支出應控制在1.04萬~1.56萬元。
第三,在通脹3%、收益率為7%的情況下,每月定投4555元,作為教育金儲備。
城鄉二元結構的管理體制,不僅使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滯后于城市,同時也帶來了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城鄉差異。根據2006年全國綜合社會調查的數據顯示,在18~69歲的被調查人群中,非農業戶籍的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0.6年和9.8年,與此相對應的是,農村戶籍的男性和女性平均為7年和5.4年。另外,農村與城鎮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較顯示,居住在農村的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4.9年,它大約只是城鎮女性(9.6年)的一半。由此而言,在國家教育事業發展中,農村女性的受教育問題應該引起社會關注,它也是體現我們社會教育公平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數。在現代社會中,教育在改變個人社會地位、改善個人生存環境方面具有的重要性得到認可,因此農村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也必須從教育入手。但是農村受到經濟水平、教育水平及傳統文化的影響,農村家庭在孩子的教育投資中存在著性別差異。長期以來人們往往將農村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低下歸因于經濟因素,但是在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依然存在著男女教育不公的現象,因此經濟因素不是阻礙女孩子繼續進學的唯一因素。
另外,農村地區教育中的性別差異,不能僅僅只是簡單地歸納為“男尊女卑”的原因,在轉型期社會的背景下,制約女性教育發展的因素呈現復雜性。揭示農村家庭教育策略中的性別意識產生的原因,是本文的探究焦點。為了排除經濟因素的干擾,本文選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江蘇北部農村進行了調查研究,通過對農村家庭及學校教師的訪談,從影響家庭教育策略制定的社會因素和家庭因素方面,明確農村地區家庭內部的資源分配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農村地區教育發展中兩性差異產生的原因。
二、影響農村家庭生育意愿的社會原因
上世紀80年代初,計劃生育政策伴隨著嚴格的賞罰制度在全國范圍實施。在實施過程中,為解決部分農民的實際困難,1984年又制定了面向農村地區的二胎政策。雖然有國家政策的許可,但是各省市在執行中,針對本地的具體情況又制訂了很多的附加條件,因此各地農村容許生育二胎的政策條件有不同。例如,在國家的二胎政策中規定,第一胎生育了女孩的農戶,事隔5年可以容許生育第二胎。但是在江蘇農村的計劃生育規定里,僅僅只是生女孩還不夠,還必須是三代單傳的農戶才有條件容許生育第二胎。為了控制生育二胎,在江蘇農村地區實行嚴格的定期檢查制度。計劃生育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每月都會帶著B超機下到農村基層,讓符合生育年齡的婦女去做B超檢查,以防止計劃外懷孕。特別是頭胎生育了女孩的婦女,更是重點檢查的對象,被要求必須接受檢查。對于生育了男孩的婦女,相對要求寬松些。雖然有嚴格的人口管理制度,但是在調查中發現,采取種種手段超生的家庭也存在。我們訪談的村民周媽媽是一位13歲男孩的母親,當她談到計劃生育辦公室每月光臨的檢查時,她說:“規定所有的育齡婦女都得去,但是我們可以不去?!眴査秊槭裁纯梢圆蝗ィ恐軏寢屪院赖卣f:“因為我們家是男孩子嘛,計劃生育的B超檢查主要是針對生了女孩子的人家?!敝軏寢屵€給我們講述了她全家幫助哥哥生二胎的經過。周媽媽1985年初中畢業時,因為哥哥出外躲避計劃生育檢查生二胎,農田沒有人耕種,同時要為超生的孩子準備罰款,家里沒有更多的錢供她讀書,為此她放棄了上高中,與父母一起幫助哥哥種田。筆者問周媽媽“:為什么要幫助哥哥家種田呢?”周媽媽回答說:“因為我只有這一個哥哥。”言外之意是家里只有這一個男孩子。從周媽媽的敘述中可以得知,當初她的學習成績不錯,因為哥哥出外躲避二胎,周媽媽不僅放棄了讀高中,而且在哥哥不在家的日子里,一直為哥哥無償地耕種農田。筆者問周媽媽:“你當時心里有沒有覺得不公平的想法?”周媽媽回答得很干脆:“沒有?!痹谶@里,生男生女似乎不是個人的利益,而是關系到家庭的整體利益。在國家近幾年的全國人口普查中,農村地區男女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調已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在訪談中,老師家長都說沒有重男輕女的現象,但在這一地區流傳著一句古老的俗語:“生兒能養娘”。與這句話相對應,同時還流傳的另一句話是“:生女能養娘,拋灰能泥墻”。在S村小學訪談時,當筆者就農村家庭中男女性別意識上的差異請教該校詹校長時,詹校長非常含蓄地、借用以上古老俗語給我作了回答。在有兩個孩子的村民伍大姐家訪談時,筆者問伍大姐:“人家都是一個小孩兒,你兩個會不會辛苦點?”伍大姐回答說:“辛苦也高興呢,農村誰都想要兒子嘛!”多家訪談中也發現,農村想生男孩的意愿依然很強,但是通過調查也發現想生男孩的期望不僅僅只是為了“生兒能養娘”,更多的是反映了與當地農村文化相關聯的一種生育觀念。先生在1946年寫就的《生育制度》中,對“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評述道:“無后所引起的不利,倒不一定是祖宗的羹飯無人照顧……,事實上會因為無后發生缺憾的還是社會的完整,也就是我們個人在分工結構里生活的順利進行”。這個社會如果限定為農村的宗族社會時,對家里有無男孩與個人生活的關系,可以有真實的理解。隨著農村對修家譜、修祠堂等活動的重視,宗族活動逐漸成了維系各家社會關系的紐帶。按照當地農村的習俗,每年的清明節都要祭祖,內容主要是祭祀、續家譜和修繕祖墳。祭祀活動,由同宗同姓的人家采取輪流坐莊的方式舉辦。凡是年滿16歲至61歲的男子,每人每年都要交份子錢,并負有舉辦祭祖活動的義務。這里的俗規是:年滿61歲的老人被稱為退休,可以不交份子錢,不擔負舉辦祭祖活動的責任,只要去參加活動就可以了。試想一下,家中只有女孩的人家,當父親達到61歲的所謂退休年齡后,因為家里沒有男丁的存在,只能做祭祖的邊緣人士,由此在宗族內部的地位可想而知。
毫無疑問,在以男子為主要參與者的農村各種傳統文化活動中,家有男子與家庭在村里的地位是有密切關系的,想生男孩,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兒能養娘”之意,更為重要的是關系到這個家庭在村里的生活和宗族內的地位。以上也驗證了前面訪談對象伍大姐所說的“:農村誰都想要兒子嘛!”的更深層次原因。
三“、男孩智力優勢”論
雖然農村家庭的生育愿望中有很強的性別偏向,但是嚴格的人口管理政策及高額的超生罰款,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突破、都能承擔的。學校的男女性別比,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教育領域中的男女差異,也可以由此一窺家庭對女孩的教育投資狀況。根據江蘇省的統計,2004年在江蘇省的各級各類學校中,從小學到大學的在學總人數中,女生都占了一半或將近一半(見表1)。這是全省的平均值,在農村學校里女孩和男孩的比例是否也呈現這種分布趨勢呢?據筆者調查所知,在S村小學,獨生子女約占60%,在S村中學,獨生子女約占70~80%。通過這些村級小學和村級中學里的獨生子女占有情況,可以知道這一地區的計劃生育工作的實施結果非常明顯。這個地區獨生子女的比例很高,在調查中發現,兩個孩子的家庭往往是先生了女孩又想要男孩的家庭,所以這里的家庭規模也就是1~2個孩子的家庭構成。S村小學的獨生子女性別比是:男孩約占60%,女孩約占40%,這說明家中只有一個女孩的家庭,隨著獨生子女人數的增加也在增多,是否由此可以推斷說:女孩的教育也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加有一個新的變化呢?但是據調查,在當地農村從幼兒園到中學的男女比例差異很大,各個學校的男女生分布情況大致如下:(1)S村幼兒園,男女差異不大,總體上男孩稍稍多些;(2)S村小學,男生約占60%,女生約占40%;(3)S村中學,男女大致相同;(4)鎮上的私立C中學,女生大約占全部學生總數的1/5;(5)鎮重點高中L中學,女生約占1/4。年級越高女生人數越少,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女生減少的現實呢?就男女學生比例懸殊的問題,筆者訪問了女生比例最低的鎮重點高中L中學的宋老師:筆者:你們學校男生女生的比例是多少?宋老師: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男女生比例越來越小,就是男的越來越比女的多。幼兒園大家都去,到了初中之后,一個是生理因素,到了初三男孩子越來越聰明,女孩子智力發育早。像我們到了高中,我們這些班上女孩子一般占1/5。
到了大學里可能就不足1/5了。筆者:會不會是說需要學費,家里需要保個男孩子?宋老師:這一個就是說智力的問題,還有就是傳統的觀念,重男輕女。女孩子就是在農村,一聽說要幾千塊,不去。所以女孩子上到高中就少點。這樣子無形當中,一部分人才就流失了。宋老師是一位有著30多年教學經歷的老教師,他認為,造成初中之后女生劇減的原因之一主要還是女孩的自身問題,即智力因素。這個觀點,在這個地區非常普遍,在當地其他學校的訪談中,當筆者問及學校中男女性別失衡的原因時,也被老師們反復地用“男孩智力優勢論”進行歸因解釋。在農村學校中,作為有文化階層代表的老師的意識,會對鄉村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男孩智力優勢論”會影響到家庭教育策略的制定,使得女不如男的農村社會傳統想法得到強化。與此同時,僅僅強調智力因素,也會掩蓋農村家庭資源中的男女分配不均的問題。
四“、保男顧女”的家庭資源分配原則
從社會性別的視角分析,男女兩性原本是沒有差異的,男女兩性的差異是在后天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對男女兩性的性別期待不同,使得男女兩性的教育呈現不同的教育模式,由此形成了教育環境中的不公平因素。因此,“男孩智力優勢論”,僅僅只是兩性教育環境中的不平等現象的反映。但是“男孩智力優勢論”的想法,在這個地區似乎已成為定論,智力因素是導致女孩升學的唯一障礙嗎?我們一般會認為經濟因素是造成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但是在S村中學的訪談中,該校的楊校長談到了他們學校防止輟學的管理辦法。為了防止因為經濟原因輟學的學生出現,學校不僅從制度上把關,還實施了一系列救助措施。如前文提到的鎮重點高中L中學的宋老師,向我們介紹了L中學對家庭困難學生所實施的幫助舉措。我們這三年搞了人性化教學,學校內部搞了個陽光工程,專門輔助貧困生。黨員、干部每個人負責個貧困生,包學、包生活。其他教師就捐款,扶助他們。這一屆高一就有四十幾個貧困生,學校首先是學費免掉,生活費學校在特困生的基金中拿出來。食堂里給優惠卡,每周兩到三次葷菜。保證不因為學生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作為學生直接監護人的家長,對于女孩的教育投資意識又是采取怎樣的措施呢?在農村學校的訪談中,校長、老師都是異口同聲地強調: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很高,家庭的積蓄很多用于孩子的教育。為了了解家長對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意識,我們訪問了有兩個孩子的村民柳大姐,柳大姐19歲的女兒初中畢業后就出外打工了,兒子16周歲在重點高中讀高一。就她女兒最后沒有升學的原因,柳大姐做了如下的解釋:女兒出去打工了,女兒讀到初中。成績好呢,不讓她讀了,沒有這個經濟(條件)。筆者:她想讀嗎?柳大姐:她想讀,但是沒有這個經濟。筆者:當時參加考試了沒有?柳大姐:就初中畢業吧,沒有參加中考,就叫她放棄了。
筆者:她跟你們生氣沒有?柳大姐:生氣,我說媽媽就這個本事,不能偷給她?。抗P者:不能借點嗎?柳大姐:借不到,我們姊妹家都這樣。而且借了要還的,不是一天兩天,沒有有錢的親戚。筆者:你大哥是木匠應該條件還不錯吧?柳大姐:他也有兩個女兒,一個讀大學一個讀高中。筆者:那你跟女兒說,她有什么反應呢?柳大姐:只好拉到吧,(說)投到你這個胎沒有投好。說以上話時,柳大姐流露出很無奈的表情,她一再強調家里沒有錢。對于考入重點高中的兒子她滿懷希望。但是她也知道沒有經濟能力供兒子讀大學,她希望在外打工的女兒能夠資助弟弟的大學費用,將來弟弟工作后再還姐姐的借款。筆者:工作了就好還(姐姐)了。姐姐說重男輕女的時候,弟弟在不在?柳大姐:我說給他聽的。筆者:弟弟聽后怎么說呢?柳大姐:弟弟脾氣有些壞,就說:“你叫她考???”我給他說,姐姐成績好沒有讓她上,我們重男輕女。筆者:為什么說給他聽呢?柳大姐:叫他好好學習啊,我們在農村吃了苦了,讓他將來不要在農村受苦。筆者:爸爸怎么說???柳大姐:他爸爸什么都不問。
楊善華等學者在對青浦、太倉、宜賓三地農村的調查結果中指出:“在多子女和家庭貧窮的條件下,按照中國農村以往重男輕女的習俗,首先剝奪的肯定是女孩子受教育的權利。”江蘇北部的農村經濟狀況,與同省南部地區相比有差異,但在全國來說還是屬于中上程度。另外柳大姐家,只有兩個孩子的小規模家庭,因為兒子在家庭里的優勢地位,為了保證兒子上學,父母不惜犧牲女兒的受教育權利,這是一種家庭內部資源分配的權衡之計。在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中,在對1949年至2001年期間我國教育地位獲得的研究中發現:“在各個歷史時段,男性都較女性獲得了較多的教育。
這表明,中國人的性別歧視狀況是存在的,在家庭教育策略中,人們會更多地‘安排’自己的兒子獲得較高的‘受教育水平’”。在過去的農村家庭中,因為時代原因和經濟原因,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期待中存在著明顯的性別差異,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的觀念意識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在調查中發現,所有的家長都強調男女一樣,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受到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家庭教育意識的制約,最終犧牲的還是女孩子的教育權利??傊?,男孩智力優勢論”的背后,是農村長期性別歧視觀念的反映,它掩蓋了家庭內部教育資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現象。同時,“男孩智力優勢論”的流行,也使因性別差異帶來的教育資源分配中的不平等現象合理化了。不過,通過調查也發現,雖然有些農村家庭的教育策略中存在著性別差異現象,但是隨著家庭內孩子人數的減少和經濟水平的提高,特別是農村家庭教育意識的改變,與以前相比對女孩的投入也在大幅增加,所以筆者認為用“保男顧女”概括農村現階段的教育資源投資狀況更加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