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46:01
序論:在您撰寫中醫把脈法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怎樣把壽脈
很多人都問我,什么樣的脈是長壽的脈?我說,長壽脈有如下特點:壽脈是陰陽平衡的脈,所以必然是柔中有剛、從容和緩,也就是說長壽脈是一種柔和有力的脈象,也就是中醫經典醫著――《黃帝內經》所說的有胃氣的脈。即脈緩而勻,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不長不短,柔和有力。
那么,什么是非長壽脈?非長壽脈就是無胃氣的脈,把脈時,應于指下或堅硬擊指或微弱而伏,按之不得。
總之,大凡五十歲以上者的脈,不硬、不頂指、不虛軟,而是流利圓滑、柔中有剛的就是壽脈。反之,堅脈搏指,剛中無柔,或過快過慢的脈就不是壽脈,就要注意判斷是否有病以及去看醫生。
――怎樣把脈
許多聽眾要求我用最簡單的辦法教大家把脈。我認為,一切知識都是來自于人民,包括脈學在內,都是來自于人民的,所以不應該只被幾個醫生所掌握,而應該為廣大人民群眾所了解。讓老百姓學會給自己把脈其實并不難,我現在就給大家講我們最常見的幾種脈。
――怎樣切脈
首先,我們大家要知道:脈分為寸、關、尺三部,對應人體的五臟,就是說,左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心、肝、腎,右手的寸、關、尺對應人體的肺、脾、腎。
那么,寸、關、尺在什么地方呢?
寸、關、尺在我們的手腕部,從大拇指根部開始,三個指頭的部位就是寸、關、尺部位,第一個指的部位稱為寸,第二個指的部位叫做關,最外側第三個指的部位叫做尺。
――正常脈是什么樣的脈
許多人問我什么樣的脈是正常脈?我說正常脈有三個要點。
一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不大不小,正常成年人脈率每分鐘應是60~80次。二是節律一致、無間歇。三是柔中有剛、不太硬也不太軟、從容和緩、柔和而有力。
正常脈,也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平脈(有胃氣之脈)。特點是和緩從容,就是《黃帝內經》說的“胃氣來也,徐而和”。
總之,圓滑流利不硬的脈是平脈。
――如何區分脈
《黃帝內經》說:“查色按脈,先別陰陽”,所以要先區分陰脈、陽脈。
第一,哪些是陽脈?
浮、數、滑、實為陽脈。
第二,哪些是陰脈?
沉、遲、澀、虛為陰脈。
――教大家把幾種常見病脈
第一,怎樣看高血壓脈
高血壓的脈大多為弦脈或緊脈。弦脈的特點是比較硬、比較緊,所謂端直而長,如按琴弦。就是說按在指下感覺脈直而長,就像按在琴弦上一樣,比較硬而且發緊,硬而有力。緊脈的特點是脈體細而急,狀若按繩索。
血壓高的人,請注意清晨及傍晚經常檢查自己的脈。如果發現弦或緊脈,就應量血壓,看看自己是不是血壓異常,有高血壓的人就應看醫生,就應趕快服藥。注意脈愈緊,血壓可能愈高。尤其重按脈緊硬而長,這樣的脈大多數是血壓高,至少舒張壓高,并且常常在100毫米汞柱以上。
第二,怎樣從脈看有無冠心病、動脈硬化及高血脂
冠心病、動脈硬化的脈象大多為滑脈或澀脈。
什么是滑脈?滑脈的特點是行脈流利,在指下的感覺是脈象圓滑如珠走盤。動脈硬化、冠心病的人脈象為滑脈而硬,并且指下的感覺偏硬,如伴有高血壓的脈象多弦滑。
什么是澀脈?行脈蹇澀不暢,指下感覺如輕刀刮竹。老年人出現澀脈要考慮動脈硬化導致脈管狹窄血流不暢的情況。
第三,怎樣看有無心肌炎后遺癥的脈
患過心肌炎的人夏季伏天很容易復發,其典型癥狀是心悸、憋氣、乏力,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請你檢查一下自己的脈,如果出現脈跳得過于緩慢或過快無力,跳幾下停一下的,就應該到醫院去看醫生。
《黃帝內經》認為正常脈不應該少于60次,也不應該多于80次,也就是說正常老年人脈搏每分鐘在60~80次。也即一息四至,就是說一呼一吸這段時間內脈跳4次為正常。
心肌炎后遺癥的脈往往慢于50次或高于80次,再出現心慌、心跳、氣短、乏力,或伴有間歇脈(跳幾下停一下)的應到醫院檢查。
第四,怎樣看感冒脈
中醫稱感冒為有表證,即有頭痛、脈浮、流涕。感冒的脈象是浮脈。就是輕按就可感覺到脈的跳動,重按稍減。
浮脈與虛脈怎樣區別?
浮脈:脈雖然浮,但不弱。
虛脈:脈浮而無力。
不過體虛或年老體弱的人感冒,脈也常出現浮而無力。
第五,怎樣把氣虛、陽虛、陰虛、血虛脈
這三種脈都是虛脈,因此都虛弱而無力。也可以浮在表,或沉在里。
氣虛脈: 脈弱無力,多出現浮而弱。
陽虛脈:脈弱而緩,尤以尺脈為甚。
陰虛脈、血虛脈:脈弱而細。
第六,怎樣把遲脈、數脈
遲脈、數脈都常出現在有心臟病的人,尤其是有心肌炎或心肌炎后遺癥的人,要學會把脈,里寒證、陽虛證也可出現遲脈。
遲脈的特點是:一息四至以下,就是說一呼一吸脈跳少于4次,即每分鐘60次以下。
當然,一些運動員或身體素質好的人心跳略緩,這是正常的。
數脈同樣常出現在有心臟病的人,數脈特點是:一息五至以上,就是說一呼一吸脈跳動5次以上,即每分鐘90次以上。有熱證,陰虛內熱的也可出現數脈。
第七,怎樣把沉脈
沉脈是跟浮脈相對的脈。就是說把脈時要重按才可能摸到。
沉脈多為身體內有病,里證、寒證、陽虛證都可出現沉脈。
第八,哪些是危重病脈
代脈、疾脈、散脈、芤脈、微脈、伏脈都屬病情危急。
代脈:脈遲緩還有間歇,如果臟氣虛弱,脈力不繼,氣弱心慌出現代脈的要立即上醫院。
疾脈:一呼一吸七八次,相當于每分鐘140次以上,出現這種脈意味著情勢危重。
散脈:脈散亂而無根,重取全無,這是臟氣將盡的征兆。
芤脈:浮大中空,如按大蔥,大失血的患者出現芤脈表示生命垂危要馬上搶救。
伏脈:用力重按才能摸到,意味著邪氣內伏,脈氣不通。
關鍵詞: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7-0016-02
古代中醫為病人看病講究先把脈再診斷最后出處方,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發現,保健管理與醫學把脈有相通之處。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中經常需要我們及時把脈――發現問題,診斷――分析問題,處方――解決問題。這三步如同“三角原理”保障了衛生保健管理的穩定性。
一、把脈現場是提升衛生保健質量的基礎
保健管理是為了有效提升保教質量,中國有句俗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意思就是說,沒有規則(即制度)的約束,人類的行為就會陷入混亂。因此,制度是把脈衛生保健的主要依據。開學初,我們上下結合,根據上學期的情況匯總和本學期的工作要求,明確制度,對一日活動常規與細則進行微調,然后民主、公開并逐條學習,讓大家都明確自己的職責與任務。深入一線獲取有效信息是把脈衛生保健的必要條件。明確制度要求后,保健教師采取深入一線的方式,巡視一日活動中各個環節,把脈制度的執行情況。針對教師,重點巡視幼兒餐前餐后管理、入廁組織、戶外健康活動的活動量等;針對保育員,側重兩巾、茶杯的清洗消毒及午睡室、衛生間、包干區等衛生工作;針對食堂,重點把三關――進貨關、烹飪關、消毒關。深入一線既讓我對全局了然于心,又能對工作的每個細節心中有數,最終掌握管理主動權,求得工作效益的最大化。
把脈――發現問題。案例一:午餐巡視中的發現。中午進餐活動時段,巡視過程中發現部分教師喜歡面對電腦,背對幼兒,全體幼兒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開始聊天的聊天、等待的等待,體弱兒胃口不佳,將不吃的菜剔除在餐盤中,挑食者直接將不喜歡吃的菜扔到桌子底下……與教師溝通后,一般教師的回答是:“這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天天催都是老樣子,很慢而且挑食,我們也沒有辦法。”
二、診斷分析是提升衛生保健質量的關鍵
診斷在醫學上是對疾病進行分析判斷。同理,“診斷”是對保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判斷。針對日常管理中的問題,“診斷”有助于保健教師梳理日常管理,使其更具條理性、目的性,有助于保健教師及時自我反思管理中的問題,有助于保健教師進一步明確管理方向,把握工作重點。針對不同的管理對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進行分級管理,從而充分發揮每個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診斷――分析問題。案例二:教師的進餐管理意識淡薄,管理內容不明確。進餐活動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重要環節之一。這個環節往往容易被教師忽視,帶著孩子經歷了一上午的室內室外的教學游戲活動后,教師的精力明顯有所消耗。當教師將飯菜盛好后,便開始松懈,隨口提示幾句:“快點吃??!你怎么又磨蹭了?跟你說過多少次了,這個菜不能扔掉……”等等催促、不耐煩語氣,疏于管理;或者因為忙于教學臺賬,無暇顧及孩子進餐。
陶行知曾說過:教育無處不在。尤其是幼兒園,每個環節都存在教育條件,進餐管理除了培養幼兒獨自進餐的習慣,還需要關注孩子在進餐過程中的潔凈度、進餐量,是否將所有按照營養計算的食物吃完?是否關注了班級肥胖兒或者當天身體不適的幼兒的進餐?是否關注了進餐完后的漱口環節?等等。種種現象表明,教師在進餐管理方面的意識淡薄,意識指導行為,由于不具備管理意識,也就不會關注孩子,不會拓展管理內容。
三、藝術處方是提升衛生保健質量的有力保障
通過前兩個環節的把脈與診斷,處方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本著“一把鑰匙解一把鎖”的原則,對不同的管理對象有了不同的解決措施。出示處方,講究時效性、針對性、具體性、可操作性,也講究方法與藝術。良好的處方,能促進管理的良性發展,反之,會使員工產生逆反、抵觸情緒,反而不利于工作的開展。因此,管理處方主要堅持以下三點。
第一點:應該怎么做。無論是教師、保育員還是食堂人員,在巡視工作中發現問題后,要及時處理,講究時效,針對不同的人員,以多種方式來讓他們明確應該怎么做。如果是簡單的問題可以是現場直接指導,明示工作要求,明確具體操作步驟。如果是共性、普遍性的問題,則可以結合考核制度,通過培訓、會議上明確制度等方式,指導教職工應該怎么做。也可以直接采用榜樣法,展示日常管理中做得好的案例,讓彼此相互學習。
第二點:為什么要這樣做。以不同方式培訓教職工規范各個環節的操作,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明確每個環節的操作是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而設置的。管理者在明確怎樣做的時候,可以是朋友式的交流提醒,也可以是沙龍式的相互研討,從而不斷提升教職工的保教能力。
處方――解決問題。案例三:多形式引導教師進行進餐管理。以學習交流形式幫助教師明確進餐管理內容,如對于肥胖兒要飯前先喝湯;進餐時,多關注身體不適的幼兒;對于挑食的幼兒進行逐步引導;對于全體幼兒的進餐,可以采用表揚、鼓勵的手法;等等。以競賽形式,促進教師鞏固進餐管理,同時也提供交流機會,便于大家相互學習進餐管理亮點。
第三點:還可以怎么做。這是講究工作的持續性,明確以上兩點,掌握了實際操作方法后,貴在各個部門能夠按照制度堅持執行。同時也可以提倡拓展式挖掘員工創新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相互學習效仿,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把脈、診斷到處方作為衛生保健管理的三部曲,使管理者和工作對象零距離接觸交流,富有人情味,能為教職工創設家園式的工作氛圍,利于叫教職工找到歸屬感;也能促使管理者沉下心來,深入到一日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把脈、診斷、處方主要以指導工作、提升效果為主,以激勵為主要手段,堅持做到標準的一致性和常態的持久性,最終讓幼兒園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樂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屈玉霞.幼兒園經營與管理(修訂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中醫兒科學;臨床實習;臨床教學
經過課堂理論學習及臨床實習后,要求學生掌握處理兒科疾病的思維方式及具體方法,或學會應用這些理論與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兒科的相關問題。從課堂學習到臨床實習的跨越,帶教老師的教學內容、模式、方法和學生自我學習的形式都會發生很大的改變。筆者認為,中醫專業學生若想在短時間內適應并圓滿完成中醫兒科的臨床實習任務,需要充分作好以下思想準備工作。
1理論聯系臨床實際實現中醫理論知識的軟著陸
通過前期中醫基礎理論的學習,醫學生在臨床實習前已基本構建了獨具自身特色的,以陰陽五行、氣血津液、八綱、臟腑、經絡辨證以及四診合參、方藥配伍、常見疾病診治等相關知識為核心的中醫學體系,但該體系仍多處于抽象、模糊、片面,或尚未融會貫通,甚至存在謬誤的階段,尤其是理論與臨床還沒有有機結合起來。臨床實習就是要不斷領悟、完善,甚至是修正自己對中醫理論知識的認知,并用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重要階段。中醫兒科學作為一門臨床學科,歷來崇尚跟名師、早臨床、多臨床,在醫治患者的過程中從臨床療效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并不斷總結經驗。目前《中醫兒科學》教材對兒科疾病的教學仍較為刻板的分為概念、病因病機、診斷要點、辨證論治、分證論治等框架式的排版和講解,但在臨床中卻很難體現某一具體疾病的病機在疾病自身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連續演變,在治療上也就感受不到中醫“機圓法活”、“辨證論治”的魅力。又如脈象作為中醫精髓內容之一,但若不把脈,不勤把脈,不經多人、不經多時的反復實踐就仍是理論而無法落實。故此,醫學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要不斷把中醫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互參悟,達到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的升華,最終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不斷修正、完善并構建自己的中醫理論體系。同時,臨床帶教老師也要高度認真負責,若要開展臨床實習教學應首先取得醫學實習生及患者(家屬)對其臨床業務水平及醫德水平的認可。其在給學生講授臨床知識的同時,對待病人的問診技巧、態度和處理疾病的思維模式、方法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帶教老師在遇到臨床典型、特殊或罕見病例時要及時提醒、指導學生加強認識,必要時可以專門展開集體討論、分析,或結合患者給學生介紹中醫前賢及名老專家的治療經驗,使學生在學習和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感受中醫的魅力;同時,教師也要鼓勵、指導學生多讀中醫經典著作,追溯古代醫家臨床思維方法和對中醫理論的認識并與自身臨床所見相互參照,這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中醫臨床學科,提高學習效率。
2做好臨床筆記認真總結臨床經驗
中醫兒科學是一門臨床應用學科,兒科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是其重要內容,而臨床療效是中醫的魅力和活力所在。通過課堂教學,醫學生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已經有初步的認識,但仍局限于理論,尤其是對中醫藥治療疾病的效果沒有明確的認識。而即使時至今日,從兒科常見病如感冒、咳嗽、口瘡、厭食、腹痛、積滯、泄瀉、遺尿、尿頻、麻疹、丹痧等;慢性疾病如哮喘、水腫、疳證、癲癇等;危重如肺炎喘嗽、急驚風、厥證等疾病的中醫治療及用藥經驗仍需要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提煉。作為剛剛實習的中醫專業學生臨床跟師實習期間,切忌只是泛泛的走馬觀花、跑腿打雜、看看而已,要認真跟隨帶教老師的思路,要多想、多問、多記筆記,記錄老師處理具體問題的方法,無論得與失,甚至要多跟不同的老師,總結和掌握他們治療相關疾病的用藥特點和經驗,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通過千余年來中醫醫學史的學習可以知道,從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到穿插其間的各家學說,其臨床經驗的積累無不起于毫末,非一日之功。故此,初上臨床的中醫專業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要親力親為,腳踏實地,切忌浮躁、泛泛而為。
3轉變觀念培養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中醫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臨床帶教老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或終身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自主學習是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手段,主動探索新知,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能力檔次的過程。自主學習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個體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動的一種狀態。在臨床實習過程中,臨床帶教老師要及時轉換角色和觀念,要把自己從授課者、信息傳遞者轉變成學習的管理者和輔導者,提供學生獨立學習的學習資源、學習指南,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個“自主構建”、“相互作用”和“不斷積累”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構建學問的能力,使學生自主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臨床考試、考核方法上亦需要進行適當改革。要杜絕以往“高分低能”現象,要改變單一卷面筆試的考核方法,要在傳統筆試考試的基礎上,增加臨床實踐技能相關內容的考核,前者以理論為主,將來可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接軌;后者則包括病例書寫、病例分析與處理、臨床操作、實驗等內容,這種復合考核方法不僅能反映學生對書本知識的記憶能力,又能反映學生分析、判斷具體病證特征、性質以及遣方用藥的能力[2-3]??傊?,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確立,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從教師課堂教學過程中單一自我思維轉向學生自主思維,從追求學習的結果轉向注重學習的體驗和發現等教育理念的革新,對學生和教師的自身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觀念的改變。
4提高臨床溝通能力掌握中醫兒科病史收集的技巧
在我國目前醫患關系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醫患溝通已被看作是一門藝術,是醫生的品德、修養、知識、技術、能力、經驗等各種積累高度濃縮的結果。良好而有效的醫患溝通能力已成為臨床醫生的必備條件,也是醫學生快速融入臨床實習當中的重要表現[4-5]。在兒科醫學生主要是面對與患兒及患兒家屬之間的醫患溝通,只有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下,醫學生才能較為容易的采集到完整、準確的病歷資料,對下一步患者的病情分析、診治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良好的溝通技巧,充滿愛心和同情心,關心患兒疾苦的詢問也是一名醫學生或醫生應有的道德修養。同時,兒科有別于成人內科科室,臨床中面對的主要對象是不能表達或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病情、或者不能順利進行查體的嬰幼兒,加之家長對醫護人員的要求相對要高,故此在病史采集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并在臨床實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和體會,如感冒發熱小兒有無咽痛、頭痛,咳嗽(不會咯痰)小兒如何辨痰,泄瀉小兒有無腹痛,痢疾小兒有無腹痛、里急后重等等。此外,在中醫兒科臨床工作中,醫學生還可能不被家屬理解,甚至有些家長會有明顯不配合、不尊重的語言和行為。但這也是實際臨床工作的一個方面,都可能需要經歷,自己要學會面對,盡量對患兒或家屬不要出現對立情緒,在困難中培養自己解決棘手問題的能力,培養自已作為一個以學生的智商及情商,從而通過有效的、良好的醫患溝通,達到兩者之間的雙贏??傊?,為了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戰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適應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發展的需要,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符合新世紀中醫藥事業發展要求的中醫專業人才,中醫臨床學科應重視培養學生“秉承傳統,注重能力,強化臨床、面向臨床”的理念;以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質,牢固的中醫思維,突出的診療能力的中醫臨床特色人才為目標;在培養模式上注重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加強中醫思維訓練和臨床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向社會輸送合格的臨床醫學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汪受傳,虞堅爾.中醫兒科學[M].3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2]魯艷芳.中醫兒科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時珍國醫國藥,2004,15(1):10.
[3]許震.談多媒體教學在中醫藥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5(4):240-241.
[4]馮剛,呂偉剛,任獻青,等.中醫兒科實習醫師臨床帶教體會[J].中國西部科技,2013,12(5):59.
走進雄縣中醫院侯診大廳,這里熙熙攘攘,診室門口已被拿著掛號牌的患者們擠得水泄不通。“聽說今天有北京的名老中醫來,我們5點多就來掛號了。”“這機會對我們來說太難得,我這腿腳去北京看病很不方便?!薄叭ケ本┛床√F了,人又多!”在這等候看病的患者們對記者傾訴。雄縣中醫院院長杜敏說:“這個活動受到了百姓的好評。把北京的名老中醫請到家門口,讓雄縣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不僅省下了他們的路費、掛號費,還解決看病難的問題。”看同樣的專家在北京得花上幾百元,在這只花64元。
已經是中午12點了,前來義診的北京中醫藥大學76歲的教授魏雅君診室外,還有十幾人在排隊等候。記者了解到,魏雅君一個早上已不間斷地看了20幾位病人。她仔細為病人把脈后,耐心地詢問病人癥狀。然后,她一邊開方一邊提問、指導跟隨她出診、抄方的雄縣中醫院年輕醫生們。魏雅君在中醫婦科方面尤為擅長,業內人士對她也是贊譽有加。此次前來找她就診的患者多為農村女性,相對于城市女性患者來說她們相對保守,對自己的生理周期變化也不夠關心。魏雅君還細心地告訴病人在生活中如何關愛自己。
雄縣地處環京津、環渤海京津冀經濟區核心地帶。但是當地低收入百姓居多,赴京看病很難實現。他們需要這所醫院。雄縣目前的兩家公立醫院雄縣醫院和雄縣中醫院,服務輻射周邊6個鎮、3個鄉的38萬人口。杜敏說:“醫院對在臨床上積極運用中醫技術的醫生給予鼓勵,這大大提高了醫院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也對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提供了有利環境。人才培養是該院的難題。杜敏說:“由于人員緊缺,我們無法派醫護人員外出學習。北京弘醫堂中醫院院長聽了我們的情況后毫不猶豫地為我們提供了派專家來義診、師帶徒的支援。今年醫院還引進了7名大學畢業生,其中有2名中醫專業的,2名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北京弘醫堂中醫院負責人說:“中醫醫療機構只有靠實力和發揮中醫特色優勢才能站穩腳。我們通過義診幫扶活動,再次用實力和行動來說話。這也堅定了我們走捍衛原版中醫、傳承國粹的道路?!?/p>
弘醫堂中醫院正式與雄縣中醫院簽署了名老中醫下基層傳承活動協議。弘醫堂醫療集團將每月兩次,每次兩天,每天派兩名弘醫堂的著名專家到該院進行臨床診療、教學查房、專家門診、疑難病例會診和專題講座。同時,弘醫堂醫療集團還作為該院的見習基地,為雄縣中醫院的骨干醫生們提供拜名老中醫為師的學習機會。
中國的教育事業中,中醫教育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進行中醫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教學質量,就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本論文針對中醫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
中醫;教學方法;創新;探討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醫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為了將中醫更好地傳承,就要培養高質量的中醫人才。在中醫教學中依然固守傳統的教學理論是不夠的,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而采取創新教學方法,以提高中醫教學質量。
1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塑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對中醫教學方法予以改進,就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學生學習中醫的積極主動性,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非常必要的。中醫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學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展開的,教師發揮著指導作用,但是,教師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自身的學科素質,提高教學能力,并在課堂上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效掌控,以確保課堂教學有序地展開。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課堂情境的內容按照教學大綱的指導而展開,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情景中思考問題,并對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討論[1]。比如,“在課堂上創設中醫診斷情境,學生劃分為兩個小組,其中一個小組為醫生,另一個小組的學生作為患者接受診斷。在兩個小組互動時,要求學生在其過程中總結老年腦卒中采用中醫的診斷方法,如何做才能夠將病情以及致病的原因診斷出來,采取哪些治療措施比較有效?”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之間的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并能夠做到相互補充解決問題,如此,學生就會掌握與腦卒中病情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提高了中醫學科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當課堂教學接近尾聲,就進入到學習效果評價階段。評價并不僅是教師的評價,學生也要參與評價。這樣可以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起來,對中醫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2中醫教學中采用“1+1”實踐教學模式
以《中醫內科學》專業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為例,對學生實施“1+1”實踐教學模式,即學生討論病案結合門診教學。學生所討論的病案為廣為熟悉的經典醫案,但是從學科角度而言,這些病例又是陌生的。將這些病例引入到課堂上,就會讓學生產生新奇感而提高對該門課程的學習興趣。
2.1針對病例進行分組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針對病案自由討論,并應用自己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分析病例。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發揮指導作用,還要適時地對學生的討論情況予以點評。采用這種病案討論的教學模式,使中醫教學內容直觀化,有助于學生對有關理論知識深刻記憶。
2.2門診教學
中醫教學中安排門診課,就是在課堂上塑造教學情境,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對病患進行診斷并制訂治療策略[2]。這期間,學生可以與病患直接接觸。學生在分析和治療中學習課堂教學內容,以使得病患在中醫教學中起到完善和補充的作用。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相關理論知識更容易消化理解,而且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也得到了培養。通常教學門診會安排2~3個學時,每一次的教學門診安排1名病患前來問診。學生接觸患者,采用中醫治療方法對病患進行辨證施治,即與患者充分溝通、收集患者的疾病史資料、分析患者的病情、采用中醫方法辨證分析疾病、作出診斷、展開治療。
2.3將病案討論融入到教學門診中
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將教學門診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一個小組負責一次門診活動。在小組中,1名學生對患者的疾病資料進行收集,其他的學生通過采用各種診斷方式獲得患者的病癥資料,包括觀察舌苔、把脈等等。當完成收集資料的工作之后,將資料內容整理好之后報給教師,除了資料的內容之外,還要將患者資料采集中所遇到的困難以及對病癥的中醫診斷方法、辨證施治的方案以及需要遵循的治療原則等都要明確。匯報完資料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工作情況予以評價,并指出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針對患者病癥開展討論,學生之間通過討論確定治療患者疾病需要開出的處方,教師所發揮的作用是指導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的中醫處方。當處方經過多方討論和修改之后,就可以將處方交給患者了。小組成員對于患者的中醫治療效果還要進行跟蹤觀察和回訪,主要是觀察患者服藥1周時所獲得的治療效果。1周以后,安排患者復診。教師將學生所收集的回訪資料進行分析,做出總結,將治療效果告訴學生。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商討患者下一步的治療情況。學生一邊參與患者的疾病治療,一邊學習中醫知識,可以鍛煉臨床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中醫素質的培養。教師具有豐富的門診經驗,學生對患者進行中醫臨床治療時,可以予以必要的指導,并與學生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討論分析,最后將治療疾病的方案制定出來?;颊甙凑兆罱K的治療方案接受中醫治療。
綜上所述,中國的醫學領域中中醫是重要的內容,為了將中醫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就要重視中醫教育。在中醫教學中,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難以保證教學質量,對中醫教學方法予以創新,就是從時代的角度出發展開教學,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和中醫理論的應用能力。
作者:丁宇麗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醫護理學 教學難點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058-01
中醫護理學是中高等職業衛生學校護理專業中較為重要的一門中醫類專業課,其在國家或者省部頒發的教學大綱中屬于重要考查課的范圍。目前在中醫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方法較為死板,授課內容落后,學習的目的也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學生厭學以及教學質量低下的情況普遍存在,而這嚴重影響了該課程的學習有效性和適用性,對學生的護理培養也造成障礙。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顯得非常重要,本文結合本人多年教學經驗,針對中醫護理學的教學難點進行探討。
1 中醫護理學教學中存在問題
1.1 學生基礎與學習接受能力差
由于中高等職業衛生學校的辦學能力和條件所限制,造成就讀該類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也沒有養成良好的主動自我學習習慣,抽象理論知識的接受能力差,同時也對理論學習沒有興趣,特別是中醫護理學相關基礎理論,例如,臟腑經絡、陰陽五行、精氣血津等抽象理論知識,所以造成中醫護理學實際效果較差。
1.2 學生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夠
雖然中醫護理學在國家或者省部頒發的教學大綱中屬于重要考查課的范圍,但并不屬于考試課,因此,造成眾多學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對該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課堂上不注重老師的講述,對老師在課后布置的學習任務也不認真的完成。同時對于期末課程考核,往往抱有一定的僥幸心理,將考試過關寄托于作弊或者補考中,不求高分只求通過。學生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嚴重影響了授課老師的授課興趣,導致教師不滿和抱怨的現象發生,從而也采取聽之任之的教學態度,進一步影響課程教學效果。
1.3 教學內容不優化
傳統的中醫護理學往往將醫護聯合在一起,并且更加偏重于醫。不同版本的中醫護理教材也大多是《中醫學概要》的縮編和改寫,實際與護理崗位相關的內容顯得非常的少,有些教材甚至缺乏中醫護理基礎理論和護理評估等最基本的知識,對臨床護理的工作指導性也較差,與現時代護理理念不相符[1]。同時由于教材中的學習目標并不明確,進一步導致了與實踐脫節現象的發生。
1.4 教學方法粗略單調
盡管近年以來國家不斷加大了對中職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學校的辦學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招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中職類院校仍然存在教學設施落后和教學經費不足的難題。雖然大多數學校都配備了現代多媒體教室,但仍然不能滿足每堂課都借助多媒體教學的要求,許多的教師仍在處于“一本教材、一份教案、一只粉筆”的傳統教學方式上,教學方法單調,激發不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1.5 考核模式不明確
目前,中醫護理學的考核方式仍然與其他課程一樣,采用傳統的理論考試方式,并不能實際考核學生的護理知識掌握情況,同時成績判定的方法也比較單一,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以上幾種教學中出現的難題既不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在一定程度了影響了授課教師的授課熱情,嚴重制約著中醫護理教學的質量和成果。根據多年教學經驗,針對于上述難題,提出了以下幾種教學應對策略。
2 中醫護理學教學中應對策略
2.1 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中醫理論往往都是枯燥無味的,授課過程中也比較沉悶,無法有效的吸引學生學習動力,而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和互動式的教學方法則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中醫護理學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互動可以通過有效的提問和團隊合作來體現,首先是提出問題的有用性和實效性,要使設計出的問題能夠真正的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以免出現提出問題后學生沉默應對的尷尬場面。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問題設計,化繁為簡,深入淺出,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其次是增強團隊合作的力量,團隊合作是創新的源泉,也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建立相應的學習小組,開展團隊學習工作。
2.2 實訓課程注重技能培養,增強學生動手能力
中醫護理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其所闡述的理論知識需要靠實訓和技能操作來實現,因此,在確保實訓課程開課率的同時,還要保證實訓課程中實際技能的培養。在實訓課演示時應該盡量做到簡單而精煉,遵循“夠用、可行”的基本原則,把更多的實訓時間留給學生,讓其充分的進行練習和體驗。如在脈診“寸口診脈法”講授與實踐過程中,教師在簡單講述完相關基本要領后,可以進行模擬臨床演示,安排學生之間相互把脈診斷,同時教師應該巡回指導,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掌握診脈的技巧,實現與臨床護理順利對接。
2.3 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中職生大多存在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目的性不強的特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因此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較為抽象的中醫護理理論知識,可以采取問題教學的方法,利用啟發式的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藥物外治法、藥物內服法護理等內容,應當采用情景教學的方法,借助相應的道具設置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狀態,激發起求知欲;對于外、內、兒、婦科等臨床護理,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方法,選擇典型的案例貫徹中醫防重于治的護理觀念;對于針灸推拿療法的護理講述,可以以實際操作訓練為契機,有效實現與臨床實習的接軌。
2.4 創新考評模式
中醫護理學考核仍采用傳統的考察辦法,不能夠與中職院校培養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好、技能型的護理人才目標相符合,因此應該創新課程考核模式[2]??梢詫⒄n堂表現、出勤情況、作業質量、操作與創新成果等平時成績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納入學生期末總成績,同時加大實際操作技能的測量力度,增加其在課程成績中的比重,使得考核多樣化,培養學生創新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3 結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中醫護理教學中長期存在的難點及問題,同時針對相關問題,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以期能夠有效提高中醫護理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際技能操作能力,也為后續教學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聞記者;望聞問切;技能
中圖分類號:G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5-250-01
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來無不閃爍著燦爛的光芒,中醫文化是我們的民族瑰寶,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要汲取營養,吸收精微。從自己從事新聞記者的實踐來看,我們也必須學會運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特別是博大精深的中醫文化,用閃爍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中醫文化涵養我們的聰明才智。
一、望——基本情況的感性分析
中醫講究望診,通過對患者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的觀察,對患者的五官面像的察看,就可以判斷出來者身體的大體健康狀況,例如:或面色恍白、或兩腮發紅、或舌苔肥膩、或眼球呈黃等,就可以為進一步確診做了很好的鋪墊。我們記者也要從自己的采訪對象的基本情況中能有一個很好的感性分析。為此,我們要學會有效的溝通技術,例如:要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溝通學中的一個概念,意思就是溝通的雙方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了解導致這種情形的因素,進行換位的理解與感受,保持一種客觀的主動的傾訴,讓對方感到理解與尊重,從而產生溫暖和舒暢的滿足感,創造一種相互理解、相互關心、互相信任的良好氛圍。也就是用我的真誠換你的真心。這就要求我們主動送去親切的目光、主動與被采訪者打招呼,叫出名字,包括愛稱、主動對其微笑、主動征求意見、主動表示與其保密等態度,讓這種“望診”,得到升華,為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做好深入調查,也為深度采訪夯實堅實的基礎。
二、聞——發生情況的仔細觀察
中醫講究聞診,通過聞味、觀察,了解病情。例如對大小便、唾液、痰汁等顏色、氣味等都可以判斷病情。我們記者也要學會觀察,采用多種感官參與的方式,掌握不同的了解情況的方法,聞,就是聽,就是一種傾聽。一方面聽采訪對象的自身傾訴和述說,另一方面還要從周圍群眾哪里收集信息,使得聞,能得到細致的全面的恰當的判定結果。我們通常采用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觀察法、查驗法、查閱資料法、家屬咨詢法等。在聽的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讓大家平等參與,淡化“記者身份”,營造輕松自由的交流氛圍,同時,還要學會商量的技術,因為商量是一種尊重,是一種信任,是調動被采訪對象的最好辦法。要把商量的技術貫穿于聽的全部過程,讓商量的態度十分真誠和藹,讓商量帶著啟發與誘導,讓商量伴隨肯定與鼓勵。只有擺正聽的位置,才可以對被采訪者的各種情況進行全面觀察了解,進而從中進行很好的記錄與判斷,也可以從中總結提煉,為采訪積累可取素材。
三、問——優化提問的藝術水準
中醫還講究問診,中醫的問,是一種藝術和技巧,多少名老中醫就是在問的過程中,通過優化提問的藝術,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為開出驗方,打下基礎。作為新聞記者也要磨礪自己的提問藝術水平,從實踐中總結出幾點應堅持優化提問藝術的基本原則。這原則包括:堅持精心設計,注重提問的目的性。采訪提問不是隨意的,要緊緊圍繞采訪中心議題來進行,使提出的問題形式多樣,典型并且和實際。要堅持難易適度,注重提問的科學性。要從被采訪者的文化水平實際出發,掌握提問的難易程度,既尊重了對方的實際,也達到了提問的目的。要堅持新穎別致,注重提問的趣味性,這就要求我們的提問能夠引起對方的極大興趣,讓對方感到新鮮可親。要堅持因勢利導,注重提問的靈活性。每位記者要有針對性的提問,多運用疏導型提問、鋪墊性提問,不斷適應情況的變化。還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問點,使問問在問題關鍵處。所謂問點,就是我們進行采訪的切入點。我們倡導采用優化的提問藝術,掌握多樣的提問方法,常用的提問方法很多,例如:直問法、曲問法、反問法、激問法、疏問法、追問法等。
四、切——把控采訪的律動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