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46:01
序論:在您撰寫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校 隱性思想 政治教育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077-01
隱性教育是引進概念,在我國發展的時間較短。隨著我國社會體制的發展,隱性政治思想教育已經成為高校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1.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進入我國的一個概念。進行隱性教育是通過暗示、引導等方式進行的心理意識的教育方法。具體則是指教育者為了能扭轉當前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出現被動和應付態度而進行的,教育者通過按照預定的教育內容和方案,隱藏教育的主題和教育目的,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將教育內容更好的融合到社會實踐中去,使受教育者能感受到教育思想的內涵。隱性教育的形成是具有獨有特點的,它的出現打破了教育的體制,使教育變得更加豐富多樣,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人性化,通過融合的方式,讓思想政治教育能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創新性的,是代表了先進的思想力的,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教育方式。
2.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隱性教育具有隱蔽性。人類在成長過程中思想的形成是最為復雜的,并不能單純的依照某個理論、某個人或某些人的意志順勢而成,思想的成長過程會受到外界生活環境和氛圍所影響影響。人類的生存環境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不可能一直生活在設定好的環境中,所以,在高校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平時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的,通過隱蔽的方式逐步的滲入到學生的思想中。
隱性教育具有自主性與開放性。由于高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多數情況都是處在隱蔽的環境中,并沒有十分明確要求,也沒有要求受教育者必須接受的方式呈現,受教育者一直都是處在自發的狀態中,所獲得的思想教育過程都是主體選擇和主動參與的,這個過程使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高校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是受教育者自己在非特定的時間和環境中獲得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擺脫了傳統的課堂教育的束縛,更擺脫了教育者對教育因素的控制,這與較為傳統的顯性教育有著極大的區別。高校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組成因素是進行非封閉式的教育,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各個不同因素均能成為受教育者學習的內容。高校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還是以課堂的教育方式為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示隱性教育的開放性,讓學生在無形中提高思想意識。
3.進行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3.1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有良好的教育環境
健康的環境,能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思想不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高校作為育人的地方,更應該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好的環境,有效的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起到正面的影響。而一些不良的氛圍也會出現在高校中,這就可能給學生,帶來不良的影響,使學生接受到不健康的思想。例如:當前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網絡成為高校學生每天都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網絡上的信息資源紛繁多樣,好壞相伴,好的信息內容不但能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內容,還能給學生積極正面的思想內容,而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則會給學生帶來不良的思想影響,這時高校的教育者就應該對網絡環境進行有效的監管,刪選出不利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網站,使學生在互聯網上獲取的都是健康的信息和正面的思想內容,進而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所以,通過有效的利用環境的變化,來為學生營造出健康向上的隱性政治思想教育環境。高校現階段進行隱性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建立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氛圍。在高校中建立起一個積極向上且富有健康情趣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教育者在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創造出有利于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環境氛圍,讓環境熏陶學生和感染學生具有較高效果。例如:高校要多開展關于思想道德主題的研究比賽,為學生多播放正能量的電影。學校還可以進行一些道德模范的評選,讓學生們自己發掘身邊的道德模范,校學生會及一些社團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到不同的社會服務中區,讓學生多接觸正面的校園團體等。
現階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多與社會實踐相聯系,在社會實踐中高校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人與事,獲得更多的政治思想內容,高校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能親身的體驗到社會的發展動向,也能更好的了解社會,同時高校的教育者也能通過社會的變化,更好的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來引導高校學生,高校教育者可以通過學生參加的社會實踐,來激發他們內心的愛國熱情,并最終能將這份熱情,轉化成為學習的動力,這樣的社會實踐能更好的展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能更好的幫助高校學生的思想在無意識中得到升華,進而能堅定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才能在步入到社會后,更好為社會服務,成為一個思想健康向上的好青年。例如:高校要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具有正能量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化身成為社會各個行業的基層服務者,不同身份加入到社會實踐中,對學生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會變得更加的寬泛,學生能直觀的通過社會實踐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思想,更好的武裝學生的政治思想。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利用環境為學生帶來一個健康向上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空間,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能隨時都感受到社會的正面性,使他們能健康的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高校開展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更好的培養高校學生的思想品德,使高校學生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鄭慶昌.高校育人的新探索[N].福建日報.2004年
[2]唐昌惠.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N].貴州日報.2004年
[3]李偉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備素質[N].光明日報.2004年
[4]趙永亮,孟晶.淺析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環境[J].職業.2010年03期
[5]李文杰.發揮學習小組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林業教育.2010年01期
論文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構成要素分析;階段分析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內涵
針對學術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構成因素,階段比較模糊,沒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我更傾向于從抽象簡化的角度來對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定義: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各構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內矛盾運動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運行系統的有機組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的這一定義,試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個定義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內的各構成要素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內矛盾運動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運行系統的有機組合。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分析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的構成要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中相對穩定的構成因素有以下三個。
2.1.1 教育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人。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時,有學者認為它是由政工隊伍,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要素構成。政工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量,是領導組織者。教師隊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具體實踐者。管理隊伍是穩定學生思想,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助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一特定的教育群體,有他自身的特點和要求。
2.1.2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教育對象,他是教育效果的直接體現者。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處于對象主體的地位,他對教育者傳遞的信息進行選擇性的吸收與改造,并通過能動性的認識反作用于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教育對象,主要指在校大學生。他們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和建設者。作為青年學生,他們關心祖國的繁榮昌盛,立志振興中華,有較強的民主意識,努力學習,立志成才,但是作為青少年群體,他們正是處于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過渡時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
2.1.3 介體
介體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起到一個紐帶聯結的作用,它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時的信息內容及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介體,實現與受教育者的良好互動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的階段分析
2.2.1 施教階段
在這一階段中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教育者在進行施教之前,首先要進行自我教育,對自己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從而縮小一定社會思想品德要求與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認識水平之間的差距。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環境是一個開放的信息源系統,它對教育者施加影響的同時也對受教育者發生影響,教育者通過大量的信息進行評價篩選,然后作用于受教育者,介體在這里起到一個紐帶互動的作用。
2.2.2 模塑階段
模塑“顧名思義也就是模仿塑造,這是主要從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出發來進行闡述的,是受教育者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實際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幫助和引導受教育者,使其形成一定社會或階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過程。受教育者只有根據教育者的要求不斷通過自身的”模仿“塑造”從而達到一定社會或者階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這種塑造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一是促使社會成員形成符合特定階級利益的思想政治品德。二是糾正社會成員偏離特定社會和階級的思想政治品德,使其思想政治品德與社會和階級所期望的大體一致。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據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和自身的思想道德發展水平,不斷的進行自身模塑,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四有”新人等對大學生的要求。
2.2.3 互動反饋階段
這一階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終體現。受教育者通過第一階段在接受到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施加的影響后,以自己已有的認識水平為基礎,通過模塑階段的選擇,消化,吸收內化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然后把獲得的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受教育者的道德認知通過道德行為作用于社會,并通過一定的社會評價反過來作用于教育者,使教育者了解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可以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教育效果進行質的評判和量的估價,針對受教育者偏離教育目標的狀況予以“端正”,最終使思想政治品德符合預訂的目標。
3 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結構
3.1 教育者的構建
3.1.1 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拓寬自己的視野
在面臨現代信息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各種傳播媒介的廣泛應用,人們可以快速,及時,高效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這種高速快捷的信息化時代也導致了各種消極低俗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充斥在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獲取的多樣性,便捷性,也導致了受教育者在總體上接收到的信息大于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這樣就會產生“信息差”從而使教育者在傳統意義上“先知先覺”的權威性喪失。針對此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要了解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拓寬自己的視野,設身處地的了解大學生所處的信息環境,和他們形成一種相互探討的氛圍,在探討中引導和溝通,更利于他們接受主流積極的價值信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轉貼于
3.1.2 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加強專業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不斷的學習,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工作的對象是有待進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強調教育者對普通文化知識的掌握,普通文化知識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養人文素質的內在價值。教育者理應具有廣博的文化知識。此外作為教育者必須具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為人師表等這些基本的專業道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心存熱愛學生的理念,才能去了解與理解學生,對學生充滿熱切的期盼,與學生和諧共處,才能深入的去與學生溝通,聽到他們的心聲,促進與學生的良好發展。
3.1.3 重視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說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行的確定的有目的的系統影響,從而使受教育者身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教育者本人的品質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然會對受教育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捌渖碚?,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就十分重視“以身作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從自身行為規范做起,處處嚴于律己,做學生的表率,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諸方面真正成為大學生的榜樣。現實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教育者的風度,包括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教育對象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3.2 受教育者的構建
3.2.1 用科學知識充實自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大學生作為青年人正是處于思想最活躍,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時期,對各種新鮮事物都充滿了求知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們往往在學習上表現出很多問題。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平時曠課,考試敷衍。青年學生在大學階段正是處于學文化長知識的階段,在這人生最寶貴的歲月中一定要珍惜時間,不斷的用科學文化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從文化知識、文化修養層面得到提高。讓自己的人生內涵從書本知識中得到豐富。
此外隨著我國國際交往的加強,不同民族文化和理念發生碰撞,西方文化不斷的進人到大學生的生活中。而大學生正處于生理的成熟期和心理的斷乳期,對各種新事物充滿好奇,卻沒有足夠的分析辨別能力,西方文化中一些如個人主義、實用主義進人他們的思想領域,產生很大的吸引力和誘惑力。這些都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極大的影響。如何正確處理好外來文化沖擊,吸取精華剔除糟粕,最根本的還是大學生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3.2.2 培養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的能力
自我認識的能力,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身體、性格、氣質、能力,心理素質和道德行為的認識能力。大學生由于閱歷不深,經驗不足,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較差,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和偏差。他們有時候是驕傲自大,自命不凡,聽不進去別人的不同意見,難免會出現錯誤的決策行為;有時候又妄自菲薄,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缺乏熱情和活力。他們情緒波動與自我認識能力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關。因此大學生要加強學習如何認識自我,正確的認識自己,剖析自己,加強自我認識能力。
自我評價能力是建立在自我認識能力基礎之上,它是指個體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標準對自己的心理品質、道德行為的分析判斷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實質上就是受教育者不斷的通過自我評價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從而使自己的行為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實踐活動。通過自我評價,使大學生明確自身與評價標準之間的差距,從而促使加強自我教育,努力的縮小差距。
3.3 介體的構建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由單一型向豐富型發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比較單一的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的理論學習,如通過學校開設的公共課程對大學生進行馬列主義理論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樣的,不僅僅是馬列主義思想的教育,它也應包括一些行為規范教育、禮儀常規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存競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該圍繞著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這個中心任務,并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豐富和更新。
3.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灌輸型向互動式發展
論文摘要:互聯網已成為高校大學生獲取信息、開闊視野、拓展知識、啟迪智慧、增進交往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對其思想道德和行為方式產生巨大影響,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提出了新的挑戰。需采用網絡思想教育方式與傳統方式共建的方式等多種舉措,構建創新性機制,增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當前高校已基小形成校園網絡化。網絡的自由性、開放性、虛擬性和平等性,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更趨于個性化、多樣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困境是信息系統不再被教育者全部掌控,不能對大學生的思想言行進行干預,更多地要靠大學生的自我判斷、自我選擇。在新的形勢下,提高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網絡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一、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時代的發展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變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時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除了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鑒別能力外,要有過硬的網絡信息技術,能在網上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網站的建設應具有內容豐富、健康向上、導向性強、特色鮮明等特征,符合大學生的心理,及時制止垃圾信息并更新內容,創建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的網絡文化環境,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將思想政治教育納入到網絡建設體系之中,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網絡傳播速度陜,影響大,覆蓋面廣,各種社會意識形態都在千方百計地爭奪它。網絡是世界性的,任何國家都可利用,誰利用得充分,誰利用得有效,誰就能在意識形態的斗爭中搶奪并牢牢占領制高點,始終掌握主動權。
二、構建創新性機制——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與傳統方式共建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起主導作用,他們將含有社會要求的政治觀點、思想體系、道德規范的相關信息有目的、有計劃地灌輸給教育對象,而受教育者在內外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有選擇地接受這些信息,進而“內化”為自身的個人意識,之后再“外化”為實際行動。然而,隨著網絡信息傳播對思想領域的入侵,單向的教育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其實效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大學生在深入網絡生活并漸漸習慣于網絡這種雙向甚至多向的溝通方式后,必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容到形式都能夠采取更為民主、更為自由、更為生動的方式進行。除了理論灌輸外,應有更多的豐富多彩的網絡科技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各取所需,從而達到文化熏陶的效果。
1.緊密結合重大政策來轉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利用重大政策問題來進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為迅速地被大學生所接受。
2.緊密結合與大學生利益有關的問題來轉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與大學生利益有關的問題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緊密聯系起來,通過相應引導,增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性。
3.緊密結合大學生的網上行為來轉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大學生在進行網絡實踐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網上行為。結合這些網上行為來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來說更具親和力和實效性。
4.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向透徹性轉化。利用網絡具有超時空和超容量的特點和優點,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講深講全講透,以更好地滿足廣大大學生求知的需要。
5.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向廣度轉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料的選擇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參,充分利用網絡特點,更多地從網上下載,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向廣度、深度轉化。
三、營造全新網絡文化氛圍,相融互動——提高實效性的現實舉措
利用學生自發建立的局域網,廣泛開展各種網絡科技活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網上網下聯動,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新課題。我們應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進行網上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舉辦網絡文學作品大賽、網絡征文、軟件編程大賽、網頁制作以及電腦繪畫大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廣泛地參與。同時,還可建立虛擬的“網上社區”,在網上組織網友“虛擬聯歡會”,進行組織生活和政治學習,開展民主評議、交流談心和心理咨詢等活動,在網下可組織“網友聯誼會”,以及各種學習交流和科技競賽活動,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優勢,形成網上網下聯動的局面。
加強校園網絡的建設力度,培育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校園網在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校園網已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高校應該在校園網上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欄目,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導,公布學校關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規定,提供多媒體德育教育材料,建立大學生關注熱點、焦點問題的討論專欄。可以利用網絡的交互性上載有關資料,解答學生的疑問。把校報、廣播、戶外宣傳等傳媒通過數字化處理后移植到網絡上,從而拓寬學生的信息來源,大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校園網成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形成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網絡文化,真正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
四、指導與監管并重——促使大學生合理、有節制地使用網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實效性
1.幫助青年學生切實解決思想問題。對學生中的思想問題,可以通過網絡渠道加以收集,分門別類在網絡進行解疑釋惑。
2.幫助青年學生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主要實際問題是“成才”與“就業”方面的問題。學??梢猿浞掷镁W絡的多功能特點,在促進學生學習、生活、就業等方面提供便利。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點擊率??梢酝ㄟ^開展豐富多彩的網絡活動,提供全面、及時、精彩的網絡信息,搭建網絡學習平臺等來吸引學生的眼球。
關鍵詞:朋輩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探索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快、微時代的到來及當代大學生個性特征的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傳統的課堂教育和以輔導員為主的師生型思想教育模式已不能有效的開展學生工作。經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朋輩教育模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被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朋輩教育的內涵及發展
所謂“朋輩”(Peer),就是“朋友”和“同輩”的意思,通常是指年齡相近、生活境遇相似者,他們屬于同一個社會群體,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經驗和生活方式。所謂朋輩教育,具體到高校里來說,就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為了更好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學生中的優秀分子,有計劃的組織起來,對其他同學進行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經驗傳授,達到學業輔導、情感撫慰、價值觀引領的作用。朋輩教育自20世紀90年代初期誕生于英國的牛津大學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被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重視,雖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在實踐運用方面,從名校如浙江大學到地方職業學院都開始積極的運用和嘗試,已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二、朋輩教育被引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研究
1.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征的變化需要引進朋輩教育
一方面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QQ、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90”后大學生群體接受知識和新事物已不僅僅局限于書本、課堂、老師等傳統途徑,對社會、人生、人際關系開始進行探索式思考和實踐,但受環境、閱歷、流行思潮等因素的影響,看問題容易偏激、片面,部分學生還存在著理想信念模糊、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處在一個生理年齡成人心理年齡稚嫩的階段;另一方面,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自我意識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更喜歡質疑權威,他們對老師、家長等為其做的設計和規劃持懷疑態度,反而對同齡人更容易接納和敞開心扉。朋輩教育就是將這些年齡相近、生活境遇相似者有計劃、有目的的組織起來,通過朋輩傳授學習、生活、社會等方面的檢驗,讓他們彼此之間在思想上、情緒上、行為上相互影響達到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目的。
2. 朋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有效補充
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一線專職輔導員,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規定專職輔導員按照1:200的比例配備,但是目前很多學校達不到這個標準,而且由于高校輔導員身處學生工作第一線,身兼教育者、管理者、服務者、心理健康咨詢者、職業指導者等多重角色,工作雜、碎、散。人數多、任務重使得輔導員分身乏術,難以集中精力放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上,容易顧此失彼,朋輩教育的運用如同一只延伸的手臂,能有效的幫助一線輔導員分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另一方面,朋輩教育始終堅持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有效補充了高校教師、黨團組織在教育引導方面的作用,充分提升了高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方面的能力。
3.朋輩教育自身的特點決定其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
首先朋輩教育具有親民性的特點。朋輩教育的主體都是學生,他們在年齡、成長環境、生活經驗甚至專業學習方面基本相似,容易在彼此之間產生共鳴,達到互相信任,平等交流。其次,朋輩教育具有教育示范作用。學生中的優秀分子通過與朋輩間分享生活、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經驗,一方面可以把抽象空洞的說教變成身邊具體、鮮活的人物或事件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同樣的困惑和成長經歷非常容易引起情感共鳴,從而達到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朋輩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探索
朋輩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模式,自引進以來,雖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在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實踐和探索下,已取得了不少的經驗與啟示,筆者在學習的同時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認為朋輩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應注重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探索。
1.朋輩教育的隊伍建設要去行政化
朋輩教育的隊伍去行政化建設, 不是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對朋輩教育主體不管不問,而是說朋輩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途徑,是推動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的一種有效教育模式,朋輩教育的具體運作模式就是一群學生對另外一群學生的幫助和輔導,主要是從學業輔導和情感支持等方面開展工作,有志愿服務的影子,因此朋輩教育者可以是同輩中德才兼備的優秀分子――大學生干部,也可以是學習上優秀、情商上健康、公益活動熱心的普通大學生,隊伍的建設和作用發揮上要強化志愿服務的色彩,弱化行政管理的色彩。
2.朋輩教育的活動開展要創新化
首先在尋求朋輩關系的切入點上創新化,凡是與學生學習、生活等密切相關的方面都可以進行朋輩關系的建立,可以選擇同班關系切入,也可以選擇同專業、同鄉、同興趣等角度切入;其次在朋輩教育的平臺搭建上要創新化,既要堅持以點帶面、又要堅持點面結合的全覆蓋教育模式,既可以通過網絡建立朋輩教育的虛擬陣地,又可以通過宿舍、班級等建立朋輩教育的實體陣營;再次,朋輩教育的實施上要注重個性化,在活動開展過程中,要針對不同情況的同學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要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尊重人格獨立,防止將一些觀點和做法強加于學生身上;最后朋輩教育的溝通載體上要注重創新,既可以是面對面的溝通、也可以借助微博、微信、QQ等活動工具來進行交流。
3.朋輩教育的工作層面要范圍化
朋輩教育的基本工作原則就是最大程度的擴大教育范圍。一般來說,朋輩教育的層面從關系上來說可以采取專業層面、班級層面、院系層面等,從教育的空間上來說,也可以分為學生宿舍層面、課堂層面等;從活動組織上來講,也可采取學生社團組織介入和自發團體組織介入等;從人員的參與上來講,涵蓋了大一新生到大四畢業生整個學生群體。這些工作層面都容易建立起穩固的朋輩關系,促進朋輩教育的順利開展。
4.朋輩教育的工作內容要覆蓋化
朋輩教育的主要內容除了學業輔導的作用外,就是進行情感支持,情感支持涉及到方方面面,時間跨度從新生入學到畢業。實現了朋輩教育的工作內容全覆蓋,就能及時為同學們進行答疑解惑,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時的工作重點之一。在具體實踐上,一是可以為新生班級配備學生朋輩輔導員,通過從大二、大三學生中選撥優秀的學生,幫助大一新生解決人際交往、角色轉變、情感困惑等面的實際問題;二是對朋輩教育施教者進行心理健康和心理輔導知識培訓,使每個施教者都能為被施教者提供心理調控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援助和引導;三是在畢業年級設立朋輩就業指導員,通過心理測評、職業興趣測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通過分享自己在求職、面試中的體會經驗,幫助學生學習求職的技巧和方法。
5.朋輩教育的活動結果要實效化
朋輩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以朋友和學長的身份為學生提供學業輔導和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幫助,要想朋輩教育有實效,就必須做到親民化,避免假大空,避免走過場。一是充分調動施教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意識到做朋輩教育的重要意義,激發他們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把朋輩教育活動做到實處;二是在朋輩教育活動中建立相關工作手冊制度,手冊中要記錄工作計劃、工作實施情況、工作收獲等內容,朋輩教育組織者對工作手冊要定期進行抽查,樹立典型,推廣經驗;三是要對受教者建立成長檔案,針對性的開展問卷調查、組織座談會等形式,及時獲取受教者的成長情況和所需所想,認真分析總結朋輩教育活動的經驗成果。
朋輩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探索和實踐,在朋輩群體間營造了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良好氛圍,對于推動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但由于施教者作為一名在校學生,他的行為還受自身思維方式、經驗閱歷、心智成熟度等方面的影響,雖在一定層面上能給予被施教者安慰和支持,但涉及到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和處理,還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的幫助,需要學校和老師對朋輩教育者進行培訓和鍛煉,及時進行指導,隨時把握動態,充分發揮朋輩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英國 黃磊.大學生朋輩輔導及其實施[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年3期
[2] 蔡瑩 楊雪龍.朋輩輔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年5期
[3]張桂平.朋輩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實踐運用[J].科技信息,2012年3期
[4]潭亮 陳偉民.大學新生配備朋輩輔導員探索[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14期
論文摘要:網絡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因此,在網絡信息時代,必須將網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利用網絡優勢,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應,克服網絡的消極影響,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努力開辟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網絡化作為當代新技術革命的特征,已深入到社會各個領域。在我國,受網絡影響最深、最廣的群體莫過于有較高知識涵養和文化層次的大學生了。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強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效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開辟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十分緊迫的任務。
一、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向影響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和心理等成長過程產生著長期的、深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和價值觀的形成影響更為巨大,既存在積極的作用,又存在負面的影響。
(一)網絡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網絡的最大特點是具有資源共享性,每個人既是網上信息的獲取者,也可以是網絡信息的提供者。這一特點在一定意義上克服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單調、影響面小等弱點。另外,資源共享性還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網絡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思想動態,并有針對性地及時在網上正確的信息加以引導和教育,使大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觀念和理想信念,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等性和互動性。網絡的另一顯著特點是交流的平等性和互動性。網絡是開放的,并且生來足平等的,不論職業、身份、年齡、地位,人人一律平等,不同的用戶均可以利用QQ群等各種聊天工具參與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實現平等的對話和交流。這種平等性可以使內向、自卑或心理有問題的學生也毫無顧忌地敞開心扉發表見解。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網絡欄目多樣、形式活潑、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提升了大學生對于網絡的興趣,使他們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汲取。網上學習穿插著生動健康的娛樂,造成鮮明清晰的視覺印象,使大學生在十分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選擇瀏覽對象,在探索、尋找新的視覺內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收信息和觀點,寓教于樂。網絡的應用使得原本單調、枯燥、不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形象、生動、感染力強。這是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比擬的。
4、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廣闊性和社會性。由于網絡具有信息的實時傳輸性、資源共享性特點,這使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學生數量和范圍急劇擴大。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隨著網絡內容的不斷豐富和擴大而變得更加廣泛。此外,網絡化還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可與政府機關、企業等相連,讓社會各界都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來,進一步形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齊抓共管的巨大優勢,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廣闊性和社會性。
(二)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網絡中的多元思想、言論極易影響大學生“三觀”的形成。由于網絡存在著多元性、開放性特點,全球各地的人都可以通過網絡迅速擴散和傳播各種信息。這就為西方國家利用網絡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并散布影響社會穩定、影響大學生思想健康成長的言論和信息提供了巨大便利。為此,網絡在傳播人類文明成果的同時,西方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的價值取向也不斷涌現,各種思想和各種價值觀都活躍在網絡中,網絡在意識形態領域競爭激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因掌握著網絡信息的核心技術,網絡便成為了灌輸西方價值觀的一個重要工具。我國作為技術的“后起國”,在網絡信息中維護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防止敵對勢力對我國進千亍“西化”、“分化”的圖謀,其任務十分緊迫和艱巨。
2、網絡的虛擬和隱蔽極易使大學生產生人際交往障礙和道德缺失問題。網絡是一個“虛擬世界”,缺乏很多重要的現實要素,掩蓋了很多真實的面孔。網絡雖能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但減少了人們與周圍人際的交往和接觸,也冷漠了人際關系,甚至使一些大學生逃避現實社會,人際關系淡薄、人際距離疏遠,一旦面臨真正交往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并產生苦悶、焦慮、壓抑等不良情緒。目前,網上聊天已成為眾多男女青年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一些大學生沉溺于網聊或網戀之中,無法自拔,造成身心的傷害,甚至荒廢了學業。另外,在網絡上,每個人可以匿名存在,彼此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匿名消息,削弱了者的責任感和受到社會懲戒的擔心,導致社會道德的缺失。
3、網絡中的文化糟粕極易影響大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由于網絡缺乏監控,導致一些文化糟粕在網上傳播。一些黃色、迷信、賭博等文化糟粕也接踵而來。這些文化糟粕污染了網絡空間,玷污了社會文明,青年學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帶來不良的影響。一項關于大學生上網情況調查顯示:34.6%的大學生對瀏覽黃色網站、網頁持無所謂的態度。這些網絡垃圾會造成大學生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下降,嚴重影響大學生心靈的健康成長。
二、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徑
在網絡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對傳統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諸多新問題、新情況,我們要從這些新情況出發,認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規律和方法,在創造性運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傳統的基礎上,探索新陣地、新途徑,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動權。
(一)努力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體系,
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陣地。新的教育方法適應教育內容的要求時,就能進一步增強教育內容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成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有力杠桿。一是建立和構筑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平臺,開辟在網上開展思想教育的新途徑和新陣地;二是開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利用網絡形式的德育信息對學生的思想進行教育、激勵和引導:三是在校園網設立專題網站、網上黨校、網上團校、新聞時事、素質教育等板塊,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具有強大存儲、檢索和傳播功能的信息平臺,把思想政治理論的信息資源,包括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等通過自建的各類主題網站、欄日等形式鏈接到校園網上,讓人學生瀏覽、閱讀。借助網絡教學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觀性的優點,使學習效果遠優于普通課堂教學。
(二)各級、各部門應加強網絡信息管理,
努力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高校德育網絡信息管理應科學地對待外來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吸納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博采眾長,為我所用。同時,也應創造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傳統文化環境,依托高校在倫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優勢,加強大學生的網絡法制和網絡倫理教育管理。首先,政府要對網絡信息做好入網防范,強化塒上網信息的監控,制定網絡規范,糾正網上違章,懲治網上犯罪,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杜絕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平¨蔓延;其次,高校應成立專門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機構,統一規劃,與校園網建設相結合,建立和完善網絡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網把關工作,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了解信息。通過分析監控,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漸”,從而在校園形成一種健康的、足非明確的網絡環境。
(三)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道德法
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積極引導和教育。要讓學生在了解網絡積極作用的同時,更要使學生充分認識網絡的負面影響;其次,要努力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強化道德教育,使文明上網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和對待網絡信息,增強對網絡文化的辨別力和抵制誘惑的能力,合理利用網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再次,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大宣傳力度,讓高校學生能自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自制能力和責任感:同時,要利用校園網絡的優勢,建立網上心理咨詢中心,營造良好的學校、班集體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策略
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市場環境要求大學生必須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具備明辨是非、隨機應變、社會交際等多方面的能力,而這些素質能力的最基礎和不可缺少的就是思想政治素質。因此,高校必須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來對待,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更好適應企業和社會的發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落后
當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與當前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還不能完全適應。部分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只是片面地將思想政治教育當作是灌輸思想政治理論,宣傳黨的教育方針的工具,只是將灌輸思想當成是一種任務,單純地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政治服務的工具,而忽視了對人格塑造的個性化的全面自由發展,沒有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工作的真正意義和內涵,這種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要
當前,我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明顯落后于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學內容不能很好適應日新月異的新需求和新問題,無法與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相對接,政治教育內容嚴重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都過于空洞寬泛,教育內容與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就業導向關聯性不強,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保障機制不夠健全和完善
當前,很多高校缺乏健全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由于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資金和人力的投入較少,在學生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團活動等方面的活動投入有限,很多具有積極意義的組織活動由于資金困境而無法開展。不僅如此,很多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時由于活動場所有限且條件較差,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少數的教師與日益增多的生源相矛盾的現象比比皆是,同時由于思政教師與專業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不平等,知識結構也不盡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約,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健全的保障機制。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創新思想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的存在,要與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更新思政教育觀念,并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需要的“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新時期,高校要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開展各種社團活動,逐步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此外,高校要逐步確立灌輸社會規范與培養能力和發展個性有機統一的新任務觀,改革教育方法,并在提高灌輸效果的同時,著力培養人的的能力和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2.適應學生發展要求,拓展教育內容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要從全局的戰略角度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根據時展的要求,站在新的歷史高度,更新教育觀念,著力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堅持以學生為本,努力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思想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在新時期,我們要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要求,堅持“三個貼近”的原則,科學確定并加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3.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充分的物質條件和制度條件才能保證正常運作。首先,高校要加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經費的投入。確定合理的投入額度,列入預算,并按時調撥。同時,高校還要注意優化和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質條件。為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設備,不斷改善條件優化手段。此外,高校要不斷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關管理制度體系。對于現實生活中的社會政治、文化、道德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依靠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等多種手段來調節社會關系,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總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在經濟和文化形式不斷變化的今天,高校作為對人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必須不斷研究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思路,努力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從而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仲兆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問題及根源[J].徐州師范大
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價值觀
一.當前高校青年思想狀態
1.高校青年思想活躍,創新意識強烈。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青年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新鮮事物,有機會在眾多平臺上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觀點與意見,這使得高校青年的思想由靜態轉為動態,變得更為開放活躍,同時更富有創造力,他們敢想、敢說、敢干、敢質疑、敢探索、敢創新。
2.高校青年關心時事,富有時代意識。高校青年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群。以來,一代又一代高校青年心懷家國,前赴后繼地投身于祖國救亡圖存、民族振興的行動之中,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如今,廣大高校青年獲取信息的渠道與表達意見的方式更加多元化,高校青年的參政意識和時代意識、社會責任感與時代使命感都不斷增強,這促使高校青年更加關心國家的發展與民族的前途命運。
3.高校青年思想單純,存在一定問題。高校青年閱歷較少,自我意識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處于塑形階段,少部分高校青年存在不同程度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引發的種種現象在不斷提醒我們正視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二.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1.青年自身發展的需要。曾說過:“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高校青年的思想動態,也需要從一開始就被正確的教育與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在青年三觀的形成期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方向,使青年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不走彎路、不走錯路,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
2.時代的要求與社會發展的需要。2004年國家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也曾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笨梢姡訌姼咝G嗄甑乃枷胝谓逃齽菰诒匦?。高校青年作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必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思想基礎與信念支撐。
三.加強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作用。在對高校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作用。高校青年乃至全體青年的思想政治素養直接關系著國家、民族的命運走向,關系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興衰成敗,關系著“中國夢”的偉大復興。這就要求必須以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其頭腦、豐富其內心、堅定其斗志,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
2.堅持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為基礎。高校青年是自我意識較強的群體之一,在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應注意態度與方式。教育者應尊重個體差異,尋找群體規律,在結合每位高校青年自身狀況的情況下,基于理解和尊重對其進行教育。
3.堅持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當下大部分高校青年奉行求實精神,厭惡形式主義,對于高校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結合其思想特征,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教育高校青年。多數高校青年再學習中掌握了大量理論知識,卻往往在實踐方面有所欠缺,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實踐之中,既能幫助其進行自理論到實踐的轉化,也能加深其對思想政治理論的體驗與感悟。
4.堅持將教育與日常學習相結合。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不斷推進,高校青年得到的學習資源益發豐厚,成才成功的愿望也日益強烈。但成功成才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更離不開深厚的思想政治素養。高校作為青年接受教育的平臺,理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年日常學習相結合,在青年的價值觀養成階段為其提供思想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