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45:52
序論:在您撰寫股權投資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在投資中,追加或者減少投資就會使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股權控制和對被投資企業的共同控制、對經營決策的重大影響都會發生變化,因而也要及時的調整會計核算方法。
1.1追加投資。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追加投資后,與被投資企業的關系就從共同控制、重大影響轉變為全權控制后,投資企業就要對核算方法做出轉變,將權益法變成成本法。而且在多次的投資賬面交換后,要通過分步獲得股權的方式最終實現企業合并。在企業實現合并后,對合并企業的首次會計核算中,要對原本采用“權益法”的子公司的股權投資的具體數額運用成本法進行摸底核算與調整。這樣對原來的子公司的股權投資用成本法核算清楚,可以避免企業將子公司計入企業凈資產的累積影響數額,能夠更加準確的記錄企業的利益,避免虛、空、假現象。以甲乙公司為例。2005年7月1日,甲公司決定對乙公司追加投資5000萬元,追加投資后甲公司累計持有乙公司70%股權,獲得對乙公司控制權。此時不用追溯調整。(1)對乙公司追加投資5000萬元。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5000萬元
貸:銀行存款5000萬元(2)長期股權投資內部二級明細之間的轉換。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成本80萬元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80萬元(64萬元-56萬元+72萬元)
1.2投資減少。在長期股權投資中,如果投資方已經減少了投資,并且導致對被投資方的經營決策不再有重大影響或者不能共同控制時,投資方在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被可靠的估量時,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就要采取成本法。可以把企業在投資中賬面價值作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的投資成本。在采用成本法后,就不用再將企業的利益劃分是屬于投資前還是屬于投資后,而是統一將改用成本法后的收益確定為企業投資收益。
2.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在投資企業加大或減少投的時候,投資的比例在被投資企業股份中所占的比例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會出現將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的現象,要切實聯系不同情況對核算方法做出調整。
2.1追加投資。追加投資使得投資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中所占的股份上漲,就加大了對投資方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核算方法就有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值得注意的是,應該將原來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追加的股權投資分開管理。首先,對于原來的長期股權投資比例部分的管理,如果取得的賬面余額大于應享有的公允價值的余額,就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做出調整;反之,則要適當的調整賬面價值。因為在追加投資的條件下,新的投資交易日時開始使用,因此原來的投資部分不能滿足權益合算的標準。其次,在原取得投資后到運用權益法核算的新取得投資的時間里。被投資方取得的可辨認的凈損利益的部分對原取得股份比例的部分,可以算作是被投資方在此期間實現的凈損利益,并且要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留存收益做出相應的調整,對留存收益處理時,會計應做出如下的處理: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盈余公積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2減少投資。因為減少對被投資方的投資,因此投資方與被投資方的關系發生轉變,不再享有對被投資方的控制能力,而是轉為對被投資方的共同控制或者具有重大影響。首先應該根據投資比例的減少終止確認長期股權投資資本。而且,以此為基礎,比較減少投資比例后的剩余資本和根據剩余資本的比例算出原有的投資,可以在被投資方享有的公允值份額,不對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做出調整;如果減少投資后,核算方法轉變為權益法,被投資方取得凈損益中應有的份額,就要及時的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做出調整。
二、長期股權的處置
企業通過長期持有股權進行投資能夠創造的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要對持有的長期股權進行部分或全面的處置時,要能夠結合長期股權的賬面價值和實際能夠獲得的價值之間的差額,應該把它計入處置損益中。如果是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出現股權的轉讓或出售情況時應該一次轉結,把處置的股權和相對應的部分資本公積轉入到處置損益中。
三、結語
關鍵詞:股權投資差額貸方余額
《企業會計準則——投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是指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它應在一定的期限內平均攤銷,攤銷金額計入攤銷當期的損益。也就是說,股權投資差額無論借差、貸差都要進行攤銷。
而根據《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二)》(2003年3月17日財會[2003]10號)的規定,股權投資差額應分別情況進行會計處理: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單位(股權投資差額)”科目,并按規定的期限攤銷計入損益;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則貸記“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科目。
那么,股權投資差額處理方法的前后改變究竟傳遞著什么含義?其具有怎樣的影響?改變是否恰當?
新方法的靈魂:謹慎性原則
為什么講處理方法的改變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呢?我們可從二者的攤銷對投資賬面價值的不同影響著手分析。借差的攤銷減少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貸差的攤銷一方面增加投資的賬面價值,一方面增加投資收益。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差額,可能是由于被投資單位的某些資產高估所致,或因經營管理不善等產生的負商譽。如果按照原有的借差和貸差都予以攤銷的方法處理,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完全可能進行“暗箱操作”,操縱初始投資成本便可輕松完成盈利任務。而新方法規定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則切斷了企業的這條“盈利輸送管道”,防范了企業粉飾會計報表,再度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新方法的影響及分析
會計處理方法的簡化
在確認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或減至“投資成本”明細科目的余額以下的,尚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當期不再攤銷,直到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投資方按分享的份額恢復投資賬面價值至投資成本后再攤銷。在原有處理方法下,這條規定是針對借差來講的。
因為貸差的攤銷一方面增加投資的賬面價值,一方面增加投資收益。即使不停止對借差的攤銷,也不存在突破零限制的問題。如果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正好減至零,則貸差攤銷的財務處理可以不變而照常進行;如果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外,備查簿中還有未反映的損失,且其小于貸差攤銷額,則貸差攤銷應先沖減未反映的損失,然后以余額計入投資收益,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若未反映損失數大于貸差攤銷額,則貸差攤銷應直接沖減未反映的損失,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這樣的處理方法略顯繁雜。而采用貸差不攤銷的方法后,一次性的把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待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再將其余額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大大簡化了會計處理過程。
有關稅收的問題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為取得另一企業的股權支付的全部代價,屬股權投資支出,不得計入投資企業的當期費用,投資支出與應享有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均不得通過折舊或攤銷方式分期計入費用或收益。即,稅法不確認股權投資差額。具體按照借差、貸差分析可知:
股權投資差額的借差應作為時間性差異,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上當期股權投資差額借方余額攤銷作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而對于貸差來說,在改變前的處理方式下,也應作為時間性差異,納稅調整金額為當期按照會計制度規定的貸差攤銷金額。目前的處理方法是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不存在攤銷的問題,也就免去了納稅調整這一步驟。這正是會計與稅法相協調的表現。
新方法所引發的進一步思考
謹慎性原則是否得到了充分體現
前面分析了將股權投資差額貸差記入“資本公積”方法進一步規范企業利潤構成,體現謹慎性原則。但資本公積是所有者權益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會直接導致企業凈資產的增加。而改變后的方法還是會增加企業所有者權益,報表使用者很難根據這項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做出正確判斷。為了避免誤導決策,就有必要明確資本公積形成的主要來源。
股權投資差額長期計入“資本公積”會引起什么結果
改變后的方法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按照規定股權投資準備是所有者權益中的一種準備,在其未實現之前,不得用于轉增資本,只有其實現之后,才能按規定程序轉增資本。新晨
這樣的處理看似有效控制了企業為達到轉增資本的目的而虛增資本公積,防止企業資本擴張能力的虛增。但仍留有一個缺口——那就是企業在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完全可以把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金額用于轉增資本。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這樣會增加投資者持有的股份,從而增加公司股票流通量,進而激活股價,提高股票交易量和資本流動性。而這顯然有悖于其處理方法改變的初衷——確保轉增的資本公積體現其經濟價值。
參考資料:
1.郝一潔,“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中若干投資規定的建議”,《財務與會計導刊》,2003.02
關鍵詞:新準則;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權益法
按照2014年3月財政部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的相關條款,長期股權投資概念指的是對被投資方的生產經營能施以控制或者有力影響的投資方的權益性投資。與之相對應容易產生概念誤解的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共同點是權益性的投資,其不同點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核算對象要求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生產經營活動沒有重大的影響。
一、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投資方由于追加對被投資方的投資,導致對被投資方的控制力度發生變化,其相應的會計核算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動,總的來說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由于這種增持被投資方股份的行為導致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擁有了控制權,這時候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應該是由權益法轉成成本;第二類是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控制力度從不能施加重大影響變動到了能夠施加重大影響,這時候應該把以前計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部分股權重分類為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第三類是是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控制力度從不能施加重大影響變動到了能夠控制被投資方,這時候應該把以前計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部分股權重分類為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一)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核算
因為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追加投資,使原來投資單位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重大影響的狀態發生改變,具有重大影響(這種重大影響指的是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能夠施加影響但是又達不到控股的地步,下文同)。這時候需要把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的初始投資成本為原來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加上新增加的投資成本。原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部分,應該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調整,并計入當期損益。例1:很大公司于2015年3月28取得了拉法發展公司4%的股權,支付對價100萬元,但是不能對拉法公司施加重大影響。2015年4月28日,很大公司繼續增持拉法發展公司,取得了另外16%的股權,支付對價350萬元,對拉法發展公司能夠施加重大影響。很大公司原來持有的拉法發展4%的股份當日的公允價值為120萬元。具體的賬務處理中,應該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的借方發生額470萬元,貸記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貸方發生額120萬元,貸記銀行存款350萬元。
(二)權益法轉為成本法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1.個別財務報表中。由于投資方追加投資的力度較大,以至于原來對企業只是能夠施加重大影響的狀態轉變為能夠對被投資方施加控制,這時候要求被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從權益法轉換成為成本法,具體的核算過程要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等于原來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加上新增加的成本。例2:很大集團于2015年7月9日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取得了取得拉法發展20%的股權,總共支付價款貨幣資金10000萬元,該部分股權能對拉法發展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具有重要的影響。資產負債表日拉法發展所有者權益為460000萬元。此外,很大集團根據拉法發展2015年實現的凈利潤,確認屬于其他綜合收益的部分為1900000元。2016年3月3日,很大集團又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繼續增持了拉法發展40%的股權,總共支付貨幣資金27000萬元。資產負債表日拉法發展為790000000元。在很大集團取得拉法發展20%的股權到繼續取得40%股權的期間內,拉法發展未分配的利潤為100000000元,拉法發展其他綜合收益部分的凈增加額10000000元。資產負債表日,拉法發展股權的公允價值為70000000(很大集團持有對的20%份額的公允價值為1400萬元)。企業個別財務報表的處理步驟如下:長期股權投資應該借計借方發生額為47000元,同時貸記貨幣資金銀行存款35000元,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入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總額為632000萬元。2.合并財務報表中。對于持股數增加之前投資方持有的投資方的股權,應該在持股數增加的當日,以公允價值重新計量,公允價值和其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部分直接計入當期投資收益。原來以權益法核算時確認了的其他綜合收益的部分,應當轉入持股數增加當日的當期損益。企業合并財務報表中應該分為兩個過程進行計量:第一過程是按照出售的方式處置原來持有的被投資單位的股權,以公允價值計量,差額計入當期損益;第二過程是按照購買的方式購入子公司的股權,以成本法核算。例3:在上面例2數據的基礎上,調整編制企業的合并財務報表。首先,采用權益法核算的時候,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會比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增加800000萬元,長期股權投資多出來的部分應該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具體的賬務處理的步驟如下:借計長期股權投資的借方發生為800000萬元,貸記其他綜合收益-投資收益為800000萬元。
(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轉為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1.個別會計報表中。因為投資方追加投資,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權從能夠實施重大影響跨越到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控制。只是要求把原來計入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部分重分類為長期股權投資,相應的核算方法從以公允價值核算變更到以成本法核算,對于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部分應該轉入當期損益。2.合并財務報表中。對投資方以前持有的被投資單位的那部分股權,在持股數增加的單日,應該按照其公允價值重新核算,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
投資方由于處置被投資方的股權,導致對被投資方的控制力度發生變化,其相應的會計核算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動,總的來說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由于這種減持被投資方股份的行為導致投資方對被投資單位失去了控制權,這時候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應該是由成本法轉成權益法;第二類是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控制力度從能夠施加重大影響減弱到了不能繼續施加重大影響,這時候按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該重分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第三類是投資資方對被投資方的控制程度從能夠控制直接減弱到了不能施加重大影響,這時候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應該重分類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將其賬面價值作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初始成本。
(一)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會計核算
1.個別財務報表中。在編制個別財務報表時,因為投資方不再擁有對被投資單位的控制權,但是投資方擁有的剩余股權仍然能夠對被投資方施加重大影響,這時候對剩余部分股權應當采用權益法進行核算。2.合并財務報表中。在編制企業合并財務報表的時候,應該分成兩個過程來看,第一個過程是企業出售了子公司;第二個過程是企業購入了已經出售的原子公司的部分股權,視為重新購入部分的股權,應該在購入的當日按照其公允價值入賬,出售過程中取得的對價和剩余部分股權公允價值之和減去原來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應該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并且調整當期損益。
(二)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轉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由于投資方堅持被投資方股權的比例較大,使投資方不能繼續對被投資方施加重大影響,這時候長期股權投資的剩余部分應當重分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并以公允價值計量。處置原來長期股權投資時候,原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部分,應當視為全部出售原來長期股權投資,然后重新購入新的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
(三)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轉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個別財務報表中。由于投資方減持對被投資方的股權,使得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控制程度從能夠實施控制直接變動到不具有重大影響,剩余部分的股權應該重分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按當日的公允價值入賬。在企業個別財務報表中,剩余部分股權的賬面價值和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當期損益。例4:后海人壽是一家投資管理公司,其名下持有北方玻璃60%的股權,該股權是通過二級市場大宗交易取得,總共支付對價150000000元。2015年3月8日至2015年11月20日,北方玻璃確認的凈資產增加額為32000000元,凈資產增加額當中,屬于凈利潤的部分為25000000元,屬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部分為17000000元。后海人壽堅持北方玻璃股權,失去了對北方玻璃的完全控制權,原來計入長期股權投資部分的剩余股份應該按照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進行后續的計量。后海人壽出售北方玻璃的利得應該計入投資收益,投資收益的發生額為14000000元(具體的處理過程為150000000-(170000000×80%)=14000000)。賬務處理模塊中,應該借計銀行存款的發生額為14000000元,同時貸記長期股權投資7800000元,貸記投資收益14000000元,剩余部分的股權充分類為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并按照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的方式進行后續的計量。2.企業合并財務報表處理分析。在編制企業合并財務報表的時候,同樣的應該分成兩個部分來進行核算,第一個過程為投資方出售子公司;第二個過程是投資方重新購入被投資方的股權。出售子公司股權所取得的對價與重新購入被投資方股權之間的差額,應該計入當期的投資收益,同時應該沖減商譽。原來成本法核算時候確認為其他綜合收益的部分,應該在資產負債表日結轉到投資收益。例5:在上一個例子中已有的數據資料的基礎上,調整編制企業的合并財務報表,具體的處理方式如下所示:首先后海人壽出售所持有的北方玻璃的股權所取得的差額應該計入投資收益,投資收益的借方發生額28730000元。具體的計算過程為:(120000000+21000000)-(164000000-1300000)×70%-4000000+3000000×70%=28730000。會計處理的步驟為借計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的借方發生額為287300000元,同時貸記長期股權投資19010000元,同時貸記投資收益的貸方發生額為9720000元。
三、結語
總的來看,新修訂的會計準則使得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范圍變小了,在具體的賬務處理環節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股權投資不再局限于長期股權投資,而是根據投資方對被投資方的控制程度引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這樣做的結果使得相應的會計科目的含義更加準確,同時也使得相關的賬務處理模塊變的更加復雜,更容易混淆出錯。個人認為,盡管賬務處理的部分變得更加復雜了,但是經過修訂的新規則與企業資產核算的實質更加接近,在會計信息要求的準確度和可理解性方面有了明顯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溫麗萍.長期股權投資中企業所得稅因素缺失分析及改進——以成本法轉為權益法賬務處理為例[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6(03).
[2]李麗華.長期股權投資準則應用的相關問題探析[J].現代商業,2016(30).
根據2006年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對會計核算內容進行了大量的修改。文章從長期股權投資的取得、成本法與權益法下的核算、處置等方面探討了其會計處理方法。
【關鍵詞】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后續計量;成本法;權益法
在會計核算中,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常常被人們看成是重點和難點,甚至也是各大類考試中的關鍵知識點,此賬戶如此受到關注,是由于它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利潤、報表等信息,特別是會計核算中兩個方法(成本法和權益法)的選擇容易混淆,加大了核算的難度。此文僅就個人的觀點分析對此賬戶的認識。
一、長期股權投資概述
長期股權投資是以取得被投資單位的股份為目的而進行的投資。該投資的時間是長期持有,并通過投資對被投資單位進行控制、共同控制或起到重大影響的程度。由此可見,此投資沒有時間的約束,更不能隨意地抽回投資,并且根據投資的目的不難看出,該投資的金額也是非常之大,因此投資的風險也是很高的。根據上述投資的目的可知,長期股權投資根據其對被投資方的影響力度不同,又可分類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各自所對應的占被投資方表決權的股份比例分別是50%以上、50%、20%~50%。注意新準則已把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投資歸納為綜合權益投資,因此所占被投資方表決權的份額不同對被投資方的影響力度是不同的。因此,長期股權投資與其他投資(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相比,其“野心”較大,不僅僅為了投資獲得收益這么簡單,它希望通過投資能夠參與企業的經營、參與企業的決策、影響企業的發展,甚至想把被投資方占為己有。根據上述長期股權投資的定義以及目的不難看出,投資方是挑戰性的企業,正所謂風險越高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投資方追隨這樣的理念,來完成這項投資。
二、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是取得投資時投資金額的確認。投資方投資金額的多少并不完全確認為投資額,比如對于被投資方來說新的投資者,可能要出高的價格才能享受到一定的股權份額;對于信譽度以及知名度比較高的投資者可能不需要出高的價格,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股權份額。因此,當投資者對被投資者的影響不確定是哪種類型時,企業應當以占被投資方表決權的股份比例為前提來確認投資額。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計量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一)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合并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單獨的企業合并形成一個報告主體的交易或事項。一般的企業合并所占被投資方表決權的股份比例都在50%以上。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1.同一集團內投資股份50%以上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同一集團內投資股份50%以上是指在同一個集團下,投資方占被投資方股份50%以上的投資。該投資方式,投資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控制對價的,應當在控制日按照取得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投資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控制對價的,按照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注意,在進行投資時價款內若包括已經宣告發放的股利或利息但還沒有真正地發放出去的金額時,應該單獨進行核算,計入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賬戶。合并時發生的審計費等各項直接相關費用應計入當期管理費用。舉例如下:【案例1】甲企業2013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280000元向同一集團內乙企業投資,取得甲企業80%的股權,并與當日起能夠對甲企業實施控制。合并后甲企業仍維持其獨立法人資格繼續經營。2013年1月1日,甲企業的賬面所有者權益總額為500000元。則甲企業的會計處理如下: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500000*80%)400000貸:銀行存款280000資本公積——資本溢價1200002.非同一集團下投資股份占50%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這類投資應按購買方付出的資產、發生或承擔的負債、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以及企業控制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直接相關費用之和作為其初始投資成本。對未來事項做出約定且購買日估計未來事項很可能發生、對合并成本的影響金額能夠可靠計量的,也應將其計入初始投資成本。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注意,在進行投資時價款內若包括已經宣告發放的股利或利息但還沒有真正發放出去的金額時,應該單獨進行核算,同樣計入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賬戶。與同一集團下企業控制點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差額計入的科目不同,由于同一控制下企業的投資是在同一集團之內差額的影響只是所有者權益的變化,不存在營業外收入或支出。換句話說,投資雙方沒有脫離集團,還是在同一個區域范圍內,所以對集團的影響不明顯。但是非同一控制下的投資時投資雙方沒有任何關系,因此,投資差額對于投資者來說可能是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兩種方式的會計核算類似,不同之處上述已經表述,這里就不再舉例說明。
(二)投資股份低于50%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控制以外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一般來說是投資方所占被投資方的表決權股權在50%以下的投資。此投資方式應當分別按照具體情況使用公允價值或歷史成本屬性計量其初始投資成本。若投資方是以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則應當按照實際支付的購買價款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也就是使用歷史成本屬性計量)。初始投資成本包括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金額應作為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處理。若投資方是以發行權益性證券或投資者投入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按照投資協議或合同的公允價值作為初始投資成本,但是協議或合同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注意,若是發行權益性證券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其股本的金額是發行股票的面值。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股本或實收資本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以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應當按照相關準則的原則確定。這里不再一一陳述。
三、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計量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權益法。
(一)成本法
采用該方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企業應當按照享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確認投資收益,但除取得投資時實際支付的價款或對價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外,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一般不調整其賬面價值。只有在收到清算性股利和追加或收回投資時應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案例2】甲企業2015年1月購入乙企業股票20萬股(占對方總股本0.3%),每股成交價30元(其中包括已宣告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每股5元),相關稅費共計2萬元,均以銀行存款支付。3月收到乙企業發放的現金股利100萬元。半年后,乙企業宣告每20股發放現金股利5元。次月,收到乙企業發放的現金股利5萬元,存入銀行。編制甲企業的相關會計分錄如下:根據題意可知,甲企業進行長期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適用成本法核算。①借:長期股權投資——乙企業(股票投資)(25×20萬+2萬)502應收股利——乙企業(5×20萬)100貸:銀行存款602②借:銀行存款100貸:應收股利——乙企業100③借:應收股利——乙企業5貸:投資收益5④借:銀行存款5貸:應收股利——乙企業5企業按照新會計準則規定確認自被投資單位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后,需要考慮長期股權投資是否發生減值。判斷是否發生減值則按照準則規定,當測試結果可收回金額低于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應當計提減值準備。接上例【案例2】若期末股票市價下跌為20元。分析可知:此時賬面余額為502萬元,而可收回的金額為180萬元(20萬股*20元=400萬元),假如長期股權投資發生減值并且股價持續下跌,其減值金額為102萬元。會計處理如下:借:資產減值損失102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102
(二)權益法
該方法主要關注的是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情況,如果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那么投資方則按照所享有的份額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注意,只有在初始投資成本小于變動份額時才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因此可總結為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是按照金額較大的一方來確認的。投資收益的確認時,投資企業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的份額,確認投資損益并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照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相應減少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景咐?】甲企業于2011按協議收購價40萬元購買乙企業的股票,占丙企業20%的股權,對丙企業有重大影響。此時丙企業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為250萬元。應編制甲企業會計分錄如下:借:長期股權投資——丙企業(投資成本)50貸:銀行存款40營業外收入10【案例4】承接上例【案例3】乙企業于2011年實現凈利潤10萬元;2012年2月宣告分派現金股利6萬元,3月甲企業收到現金股利;2012年末乙企業由于意外事件,全年虧損120萬元;2013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6萬元。①2011年末甲企業會計處理:借:長期股權投資——丙企業(損益調整)2貸:投資收益2②2012年2月甲企業會計處理:借:應收股利1.2貸:長期股權投資——丙企業(損益調整)1.2③2012年3月甲企業會計處理:借:銀行存款10000貸:應收股利10000④2012年末甲企業會計處理:借:投資收益24貸:長期股權投資——丙企業(損益調整)24⑤2013年末甲企業會計處理:借:長期股權投資——丙企業(損益調整)1.2貸:投資收益1.2采用該方法進行核算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時還應將與所處置的長期股權投資對應的元計入資本公積項目的金額轉出,計入處置當期的投資收益中。權益法發生減值的確認與成本法相同這里不再陳述。
四、結語
綜上所述,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主要根據投資方所占被投資方表決權股份比例來進行確認,特別是后續計量方法的選擇是長期股權投資的重點內容。但是,并不是說使用了成本法就一定不能使用權益法,二者之間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換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淺議;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轉換
對企業因處置投資導致對被投資單位的影響力下降,由控制變成了具有重大影響,或者是與其他投資人一起實施了共同控制,從而影響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筆者通過舉例的方式進行解析轉換的過程,包括個別報表和合并報表層面。在投資企業的個別報表層面,首先將處置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予以結轉,在此基礎上,將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追溯調整為權益法,具體來說是由成本法核算的一步(被投資方發放現金股利,投資方進行賬務處理,否則不作賬務處理)變為權益法下的7步(即比較長期股權投資成本與在被投資方享有的公允的可辨認凈資產的份額作比較;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時投資方進行賬務處理;被投資方發生虧損進行賬務處理;被投資方發放現金股利時進行賬務處理;被投資方因其他原因導致所有者權益變動應享有的份額,投資方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其他資本公積,或者其他綜合收益;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因為發生逆流交易和順流交易,投資方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這是整個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轉換的核心思想,若將此處的會計處理全部弄清楚,后面的問題迎刃而解。在合并會計報表層面,按照2個層面進行處理,首先將原來成本法下的的處置長期股權投資追溯調整成權益法下的處置,因為合并會計報表編制的基礎是權益法而不是成本法,同時將個別報表層面的追溯調整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空買空賣。同時將原來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相關賬戶的金額轉入到處置當期的投資收益。下面通過舉例的方式進行相應的解析:
2015年1月1日,甲企業支付600萬元取得乙企業100%的股權,投資當時乙企業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500萬元,商譽100萬元。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乙公司的凈資產增加75萬元,其中按購買日公允價值計算實現的凈利潤50萬元,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升值25萬元。2017年1月1日,甲企業轉讓乙企業60%的股權,收取現金480萬元存入銀行,轉讓后甲企業對乙企業的持股比例為40%,能對其施加重大影響。2017年1月1日,即甲企業喪失對乙企業的控制權日,乙企業剩余40%股權的公允價值為320萬元。假定甲、乙企業提取盈余公積的比例均為10%。
2015年1月1日: 借:長期股權投資長 6000000
貸:銀行存款 6000000
2017年1月1日: 在個別會計報表層面
借:銀行存款 48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600000×60%)3600000
投資收益: 1200000
對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會計追溯調整(把1步變7步,按步驟依次進行)
A:首先比較剩余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和在被投資單位享有的公允的可辨認凈資產份額,原來40%的初始成本為240萬元,享有份額為200萬元(500萬×40%),通過判斷,屬于吃虧情況,不作賬務處理。
B:當被投資方盈利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200000
貸:利潤分配―― 利潤 180000
盈余公積 20000
F:被投資方因其他原因導致所有者權益變動應享有的份額,即其他綜合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綜合收益 100000
貸:其他綜合收益 100000
在合并報表層面共分為2步,第一步在合并會計報表當中,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是權益法,而不是成本法,因此要將原來的處置部分進行追溯調整,然后再處置,同時與個別報表已處置的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追溯調整。
A:對已處置的部分進行追溯調整,調整后再處置: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300000
――其他綜合收益 150000
貸:其他綜合收益 150000利潤分配 300000
借:銀行存款 48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3600000
――損益調整 300000
――其他綜合收益 150000
投資收益 750000
借:其他綜合收益 150000
貸:投資收益 150000
B:成本法下處置:
借:銀行存款 48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3600000
投資收益 1200000
C:追溯調整:
借:投資收益 300000
貸:利潤分配 300000
第二步:對個別報表層面已經追溯的長KS進行空賣空買
借:長期股權投資 320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 2700000
投資收益 500000
借:其他綜合收益 100000
貸:投資收益 100000
關鍵詞:股權投資差額 貸方余額
《企業會計準則——投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是指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它應在一定的期限內平均攤銷,攤銷金額計入攤銷當期的損益。也就是說,股權投資差額無論借差、貸差都要進行攤銷。
而根據《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二)》(2003年3月17日財會[2003]10號)的規定,股權投資差額應分別情況進行會計處理: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單位(股權投資差額)”科目,并按規定的期限攤銷計入損益;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則貸記“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科目。
那么,股權投資差額處理方法的前后改變究竟傳遞著什么含義?其具有怎樣的影響?改變是否恰當?
新方法的靈魂:謹慎性原則
為什么講處理方法的改變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呢?我們可從二者的攤銷對投資賬面價值的不同影響著手分析。借差的攤銷減少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貸差的攤銷一方面增加投資的賬面價值,一方面增加投資收益。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差額,可能是由于被投資單位的某些資產高估所致,或因經營管理不善等產生的負商譽。如果按照原有的借差和貸差都予以攤銷的方法處理,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完全可能進行“暗箱操作”,操縱初始投資成本便可輕松完成盈利任務。而新方法規定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則切斷了企業的這條“盈利輸送管道”,防范了企業粉飾會計報表,再度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新方法的影響及分析
會計處理方法的簡化
在確認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或減至“投資成本”明細科目的余額以下的,尚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當期不再攤銷,直到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投資方按分享的份額恢復投資賬面價值至投資成本后再攤銷。在原有處理方法下,這條規定是針對借差來講的。
因為貸差的攤銷一方面增加投資的賬面價值,一方面增加投資收益。即使不停止對借差的攤銷,也不存在突破零限制的問題。如果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正好減至零,則貸差攤銷的財務處理可以不變而照常進行;如果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外,備查簿中還有未反映的損失,且其小于貸差攤銷額,則貸差攤銷應先沖減未反映的損失,然后以余額計入投資收益,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若未反映損失數大于貸差攤銷額,則貸差攤銷應直接沖減未反映的損失,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這樣的處理方法略顯繁雜。而采用貸差不攤銷的方法后,一次性的把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待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再將其余額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大大簡化了會計處理過程。
有關稅收的問題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為取得另一企業的股權支付的全部代價,屬股權投資支出,不得計入投資企業的當期費用,投資支出與應享有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均不得通過折舊或攤銷方式分期計入費用或收益。即,稅法不確認股權投資差額。具體按照借差、貸差分析可知:
股權投資差額的借差應作為時間性差異,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上當期股權投資差額借方余額攤銷作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而對于貸差來說,在改變前的處理方式下,也應作為時間性差異,納稅調整金額為當期按照會計制度規定的貸差攤銷金額。目前的處理方法是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不存在攤銷的問題,也就免去了納稅調整這一步驟。這正是會計與稅法相協調的表現。
新方法所引發的進一步思考
謹慎性原則是否得到了充分體現
前面分析了將股權投資差額貸差記入“資本公積”方法進一步規范企業利潤構成,體現謹慎性原則。但資本公積是所有者權益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會直接導致企業凈資產的增加。而改變后的方法還是會增加企業所有者權益,報表使用者很難根據這項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做出正確判斷。為了避免誤導決策,就有必要明確資本公積形成的主要來源。
股權投資差額長期計入“資本公積”會引起什么結果
改變后的方法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按照規定股權投資準備是所有者權益中的一種準備,在其未實現之前,不得用于轉增資本,只有其實現之后,才能按規定程序轉增資本。
這樣的處理看似有效控制了企業為達到轉增資本的目的而虛增資本公積,防止企業資本擴張能力的虛增。但仍留有一個缺口——那就是企業在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完全可以把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金額用于轉增資本。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這樣會增加投資者持有的股份,從而增加公司股票流通量,進而激活股價,提高股票交易量和資本流動性。而這顯然有悖于其處理方法改變的初衷——確保轉增的資本公積體現其經濟價值。
參考資料:
1.郝一潔,“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中若干投資規定的建議”,《財務與會計導刊》,2003.02
關鍵詞:股權投資差額 貸方余額
《企業會計準則――投資》規定:股權投資差額,是指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時,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之間的差額。它應在一定的期限內平均攤銷,攤銷金額計入攤銷當期的損益。也就是說,股權投資差額無論借差、貸差都要進行攤銷。
而根據《關于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相關會計準則有關問題解答(二)》(2003年3月17日財會[2003]10號)的規定,股權投資差額應分別情況進行會計處理:初始投資成本大于應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借記“長期股權投資――××單位(股權投資差額)”科目,并按規定的期限攤銷計入損益;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方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則貸記“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科目。
那么,股權投資差額處理方法的前后改變究竟傳遞著什么含義?其具有怎樣的影響?改變是否恰當?
新方法的靈魂:謹慎性原則
為什么講處理方法的改變充分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呢?我們可從二者的攤銷對投資賬面價值的不同影響著手分析。借差的攤銷減少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貸差的攤銷一方面增加投資的賬面價值,一方面增加投資收益。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應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差額,可能是由于被投資單位的某些資產高估所致,或因經營管理不善等產生的負商譽。如果按照原有的借差和貸差都予以攤銷的方法處理,投資方和被投資方完全可能進行“暗箱操作”,操縱初始投資成本便可輕松完成盈利任務。而新方法規定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則切斷了企業的這條“盈利輸送管道”,防范了企業粉飾會計報表,再度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新方法的影響及分析
會計處理方法的簡化
在確認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或減至“投資成本”明細科目的余額以下的,尚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當期不再攤銷,直到被投資方實現凈利潤,投資方按分享的份額恢復投資賬面價值至投資成本后再攤銷。在原有處理方法下,這條規定是針對借差來講的。
因為貸差的攤銷一方面增加投資的賬面價值,一方面增加投資收益。即使不停止對借差的攤銷,也不存在突破零限制的問題。如果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正好減至零,則貸差攤銷的財務處理可以不變而照常進行;如果被投資方發生凈虧損而使投資賬面價值減至零外,備查簿中還有未反映的損失,且其小于貸差攤銷額,則貸差攤銷應先沖減未反映的損失,然后以余額計入投資收益,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若未反映損失數大于貸差攤銷額,則貸差攤銷應直接沖減未反映的損失,即:
借:長期股權投資――股權投資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這樣的處理方法略顯繁雜。而采用貸差不攤銷的方法后,一次性的把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待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再將其余額轉入“其他資本公積”明細科目,大大簡化了會計處理過程。
有關稅收的問題
按照稅法規定,企業為取得另一企業的股權支付的全部代價,屬股權投資支出,不得計入投資企業的當期費用,投資支出與應享有所有者權益份額的差額,均不得通過折舊或攤銷方式分期計入費用或收益。即,稅法不確認股權投資差額。具體按照借差、貸差分析可知:
股權投資差額的借差應作為時間性差異,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上當期股權投資差額借方余額攤銷作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而對于貸差來說,在改變前的處理方式下,也應作為時間性差異,納稅調整金額為當期按照會計制度規定的貸差攤銷金額。目前的處理方法是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不存在攤銷的問題,也就免去了納稅調整這一步驟。這正是會計與稅法相協調的表現。
新方法所引發的進一步思考
謹慎性原則是否得到了充分體現
前面分析了將股權投資差額貸差記入“資本公積”方法進一步規范企業利潤構成,體現謹慎性原則。但資本公積是所有者權益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它通常會直接導致企業凈資產的增加。而改變后的方法還是會增加企業所有者權益,報表使用者很難根據這項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做出正確判斷。為了避免誤導決策,就有必要明確資本公積形成的主要來源。
股權投資差額長期計入“資本公積”會引起什么結果
改變后的方法將貸差記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準備”,按照規定股權投資準備是所有者權益中的一種準備,在其未實現之前,不得用于轉增資本,只有其實現之后,才能按規定程序轉增資本。
這樣的處理看似有效控制了企業為達到轉增資本的目的而虛增資本公積,防止企業資本擴張能力的虛增。但仍留有一個缺口――那就是企業在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完全可以把轉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金額用于轉增資本。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這樣會增加投資者持有的股份,從而增加公司股票流通量,進而激活股價,提高股票交易量和資本流動性。而這顯然有悖于其處理方法改變的初衷――確保轉增的資本公積體現其經濟價值。
參考資料:
1.郝一潔,“執行《企業會計制度》中若干投資規定的建議”,《財務與會計導刊》,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