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4 06:56:53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室內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對學習的專業不喜歡
高考后,學生開始填報志愿,此時,他們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是可能因為分數原因,他們不能被錄取,服從調劑,導致被調劑到了做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還有部分家長決定孩子選擇的專業,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這種強硬的方式也導致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入學之后專業的學習興趣不高。還有的同學,在填報志愿之前,沒有對專業進行詳細的了解,從而導致他們最終填報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專業學習興趣低。
1.2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當,態度也不端正
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之后,由于沒有教師的管控,再加上他們自控能力不高,容易被網絡、游戲或者是社團活動等影響,從而造成他們的學習時間較少,學習態度不端正,造成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此外,大學的授課方式和初中高中不同,教師不會像初中和高中那樣,安排他們的學習計劃,布置課后作業等,學生一時不習慣這樣的教學方式,他們的學習方法不當,自主學習性不高,從而降低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
1.3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明確規劃
部分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沒有明確規劃,沒有危機意識,十分迷茫,導致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每天只知道盲目的上課。還有的學生上大學只是為了得到一張文憑,將來的工作什么的根本不用自己發愁,這也導致他們的專業學習興趣不高。
1.4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陳舊、不合理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十分迅速,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的專業課程改革不及時,導致課程設置不合理,教材的知識內容相對落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還有的學生認為現在所學的專業知識的應用性不高,在未來的工作中用處不大,直接忽略部分課程的學習。
1.5教師教學方式有待提高
大學教師除了對一些課程進行講授之外,還要承擔一部分的科研工作,導致教師對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有所降低。還有,部分教師由于自己的講課水平和專業水平較低,在講課的過程中缺乏激情,并且所講的內容相對淺顯,和學生交流較少,導致學生對所講的內容興趣不高。
1.6理論與實踐教學不緊密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比較重視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家更加重視任務結果而不是探索的過程。另外,部分學校由于受到經費的限制,缺乏相應的器材,學生的實踐課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
2.激發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專業學習興趣的策略
2.1對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將來就業的壓力,學生可以舉辦專題講座,讓他們認清我國的發展形勢和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意識到人才的激烈競爭程度,從而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激發學習興趣。
2.2激發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專業學習的需要
有需求才會有動力,為了提高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專業課的學習興趣,我們要讓他們意識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讓他們產生需求感。教師在講課之前先向學生介紹該專業的發展方向,及所學知識在專業課程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3進行課程設置改革,更新教學內容
由于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已經成年,經過多年的學習也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所以,為了提高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要更新教材內容,講解該專業領域最新的知識內容,滿足他們的認知需求。此外,學校還要注重該專業的人才需求,及時改變課程結構,全面培養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提高他們的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2.4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教學技能
教師的講課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的專業知識扎實,講課風趣幽默,學生容易被課堂知識所吸引,從而激發他們的專業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不斷充電,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創造融洽的、平等的教學氛圍,寓教于情,進一步積極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此外,學生也要學會自主學習,安排學習計劃,根據教師課上所講的內容,在圖書館或者是網絡中收集相關的資料,探究相關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
2.5引導學生制定人生職業規劃由于大學的管理比較松懈,所以室內設計專業大學生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對未來有足夠的認識,做好職業規劃。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是規劃實現的第一步,所以,學生有了職業發展方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知識的欠缺就會主動學習,會更加認真的對待自己的專業課程,專業學習興趣就會逐步培養,并逐步和將來的發展相聯系,努力向上,為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打好堅實的基礎。
2.6加強實踐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理論基礎知識的講授,應該更多的和實踐相聯系,列舉學生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強和實際的聯系,從而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用處,提高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學校還可以增加資金投入,購買更多的實驗設備,加大實踐教學比例,讓他們進行積極探索,提高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競賽,如“挑戰杯”賽,開拓學生的眼界,讓他們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3.分析培養大學生創業能力的重要意義
3.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完善當中,許多以前無人注意或未經開發的職業正在興起,在這一轉變中很多工作者都在嘗試從事新的職業,并在新的職業領域進行了創新改革。面對企業的變革創新、激烈的市場競爭、個人工作環境的不斷變換,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開創精神和創業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競爭。而且社會的進步和現代經濟的發展,使大學生的創業成為可能。
3.2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就業難問題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各大高校都在擴大自身的招生力度,大學生的畢業人數正在逐年增多,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此外,很多大學生存在就業期望值過高、攀比、盲目跟風等不良就業心態,還有部分大學生具有過強的依賴心理,想要通過家長、教師、同學的推薦就業上崗,坐等就業機會送到眼前,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多大學生為了逃避激烈的就業競爭選擇了考研、報考公務員,延緩自身的就業時間,他們想要通過這種方式逃避或放棄就業,導致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后處于失業狀態或是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單位。當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非常淡薄,缺乏較強的創業能力,畢業后進行自主創業的學生人數非常少。自主創業是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大力支持學生的創業事業,可以有效改善當前的就業現象。加強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而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則需要社會、企業、政府、學校等多方面的支持,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該整合多方資源,與企業、政府緊密結合,做好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工作。
(一)社會實踐可使大學生健康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個體與社會互動過程中,人的個性與人格逐漸健全和完善的過程。據教育部社政司2000年3-4月份的調查顯示:“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是好的”。當代大學生能夠擁護并支持黨的方針、政策,理性看待國家問題,社會化的主要問題是政治社會化不夠、生活社會化不足、技能社會化不強。即愛國熱情、民族自尊心強,政治鑒別力弱、對國情、民情和社會缺乏實際深入的了解;受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影響,致使大學生價值觀念扭曲,價值主體過于自我化,價值取向功利化;由于教育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忽視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造成理論與實踐環節結合不當,導致大學生對社會缺乏正確和全面的認識,實踐能力不強。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走出校園,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實踐中找尋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調整角色期望值,進而完善自我價值取向,鍛煉社會適應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大學生社會化健康發展。
(二)服務社會大眾和提高自身能力
從高中到大學,是從“兒童我”向“社會我”轉變的過程,從大學到求職,是“社會我”向“職業我”的轉變的過程。現在社會需求的往往是具有創造性的說寫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的人。大學生投身于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服務中,能夠使其與社會進行良好的接觸,在實踐中培養大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同時,還能夠培養一定的吃苦耐勞和踏實奉獻的精神。這樣,大學生在就業面對現實問題時,就能積極調整思路,選擇應對策略,使社會實踐達到“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目的。
(三)形成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高校的教學內容嚴謹,但相對滯后.與社會的創新性需求存在差異,學習教育與社會教育需要不斷形成對接,才能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從而達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用促學的目標。同時,讓學生了解本專業領域創新發展的前沿和方向,架起學校與社會的橋梁,學校也能將社會需求與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等。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社會實踐的認識不到位
受傳統教育體制和思想觀念的影響,從大學生自身到學生家長,從高校到社會,對社會實踐都缺乏深刻的認識,制約了社會實踐的深入發展。首先,大學生認識不到參與社會實踐的意義,或為了獎勵或為了應付學校,并不將其作為職業鍛煉的機會;其次,家長缺乏長遠的考慮,一般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不愿讓兒女們接觸社會、走進社會;第三,很多高校的管理者認為實踐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殊不知二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第四,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部門雖然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但具體措施不多,資金投入也有限。
(二)社會實踐體系不夠完善
首先,很多高校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并沒有真正被納入教學計劃,在實際操作中,各高校團委缺乏教務等相關部門的支持,缺乏必要的課程計劃、大綱和考評體系。其次,各高校用于社會實踐的經費不足,難以滿足實際開展實踐活動的需要。再次,評價體系不完善,多以實踐報告、接收單位評語和實踐論文進行考評,缺乏操作性強的考核體系,缺少系統的社會實踐檔案,激勵機制不健全,不能將社會實踐與獎學金評定、先進個人評選等掛鉤,影響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社會實踐的實效。
(三)社會實踐基地化建設薄弱
據了解,現在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隨意性和臨時性大,通常有個實踐活動,就找一部分人參加,針對性與大學生所學的專業不相符合,不能很好體現大學生的人才優勢和特點。缺乏固定的社會實踐形式和服務地,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夠了解,數量不多的實踐基地也存在不能將大學生放到實踐主置的問題,不能將單位發展與大學生這一資源聯系起來,使大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理論和實踐不能有效融合,使基地化建設的薄弱在影響社會實踐實效性上尤為突出。
(四)社會實踐指導隊伍建設不夠
很多高校將社會實踐單一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僅僅依據學校特點有選擇性開展,重視程度不夠。專業指導,是影響實踐實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調研,統一組織的社會實踐,指導教師多為輔導員和黨政干部,專業教師隊伍進行技術型指導比例甚少。各高校或缺乏對參加社會實踐的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專業培訓,或培訓不夠系統,多數都是學生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踐,已經建立的社會實踐基地也基本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指導,都是臨時指定人員。由此,脫離了專業教師的優勢資源的高校社會實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導致實踐效果不理想。
三、大學生社會實踐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轉變育人理念,營造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氛圍
社會實踐保障支持環境欠缺、高校自身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不健全和高等教育理念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的高等教育理念屬于是精英教育的人才質量標準和培養模式,但沒有發現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能夠縮短人才的培養周期,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力。作為高校,應樹立實踐育人的教育理念,從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向注重學生豐富個性和完整人格的培養過渡,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同時,加大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力度,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在全社會形成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環境和氛圍,探索出實踐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二)理順管理機制,提供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制度保障
現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管理體制以教育部門、高校為主,需要按照“合理定位、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強化效能、雙向受益”的原則,形成由政府教育部門主管、高校主辦、社會各企事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的管理模式。需要廣泛汲取典型經驗,發現問題尋找對策,有效整合本地區社會資源,建立社會與大學生之間的供求關系。進而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形式、類型上精心設計,探索出學生興趣所在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實踐崗位的調配、專業教師的人員安排、實踐學生的生活保障和其他事宜。對社會實踐的程序、操作規程、安全保險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為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供安全制度保障。
(三)健全管理體系,建立過程化的社會實踐評價機制。
高校要明確社會實踐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規范社會實踐的內容與要求、保障措施和獎懲辦法,使社會實踐活動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本著“科學合理、注重實效、簡便可行”的考核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目標體系,盡可能量化考核指標,最大限度減少主觀隨意性,確??己四繕丝茖W合理。將大學生社會實踐與教學、科研相掛鉤,規定實踐學時和學分,制定大學生各學習階段的社會實踐教學計劃,并配備專業教師進行指導。建立全程督導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加能夠促進社會實踐在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方面的效果。實踐中,采用指導教師實時督導的方式,將理論知識最大限度運用于實際,發揮高校的人才優勢,服務社會;實踐后,采用高校和接收單位雙向考核的機制,對學生社會實踐效果進行評價,同時可以設立實踐學分制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
(四)完善運行機制,促進大學生社會實踐常態化發展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構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當代大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自己的思考,他們在獲取信息之后要經過篩選和過濾等幾個過程才能最終實現教育內容的內化。這種過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教育者來說,就需要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大學生比較適應的方法進行教學,用堅持不懈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意志,通過正確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維和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模式。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構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讓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規范和道德評價標準,高校的教育只是一種手段,通過教育形式讓學生形成對正確價值觀念的認同并自覺遵守、內化于心才是最終目的。也只有真正構建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模式,才能讓當代大學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遇到不良社會現象時才能敢于面對,才能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在思維和行動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基本原則
1.科學性原則。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的教學內容上,要保證教學理念的科學性,能夠經得起歷史的檢驗和邏輯思維的推敲,能夠對問題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反應。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真正實現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與學生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了解大學生發展動態,為大學生發展構建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劃。
2.主體性原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構建,就是要轉變以往教師灌輸教學的模式,真正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的內因,而教育者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外因,對學生的學習同樣具有重要作用,要正確引導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客觀性原則。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上,更不能以簡單的說教作為教學方法,而要客觀的分析當前大學生所認同的價值觀念,積極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做到與時俱進,以客觀事實為依據,深入了解學生,服務學生,解決學生的客觀困難,堅持將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與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內化于心,培養學生在考慮個人價值的同時不忘自己的社會價值。
4.實踐性原則。當前部分高校忽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教育形式,片面注重理論知識的宣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高校大學生知行脫節的現象。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中,就要在進行傳統理論觀念教育的同時,引導大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對道德觀念和道德標準進行思考和體驗,通過自我教育培養,樹立自己堅強的意志,以此來增強自己社會生存能力,服務他人。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優化構建
要構建并且優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就要充分發揮學生和高校以及高校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抓住主體,提高對這一問題的認識,統一思想,創新教育教學機制,并且嚴格按照規定落實。
(一)增強受教育主體學生的自律及自我教育能力
1.建立學生參與管理的有效機制。大學生群體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群體,他們具有穩定的思維,希望能夠參與到學校管理工作中去。因此,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時,可以拓寬學生學習渠道,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學生部分管理工作中去,一方面鍛煉學生的管理能力和參與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到大學生自身觀念中去。同時,要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模式,就要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優勢,發揮學生組織和社團組織的帶動作用,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密切聯系和團結同學,積極弘揚正能量,將黨和國家正確的思想政治工作宣傳給學生,并且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2.發動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大學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正確引導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的校園文化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構建的重要途徑之一。這就需要高校積極鼓勵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組織,例如通過學生自己的社團開展相關的藝術活動和體育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內化正確的思想道德修養;通過學生自己建設和創建“科技創新基地”,培養學生自發的科研能力,引導學生對科學實驗產生積極的興趣。同時,學校還要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供經費支持和人力資源支持,結合網絡科技的發展,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網絡中開展,大力弘揚優良的學風和校風,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3.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是所有道德觀念形成的基礎,對實踐起著指導作用,指導著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和行為的方向,對于自律性教育和學習具有導向性作用。理論知識水平的高低,也決定著自身學習能力和自律行為的水平。高校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教育和傳統的灌輸方式上,而應該將理論知識深入到學生內心,真正成為指導學生行為的方針和指南。通過正確的道德規范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熏陶學生,幫助學生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貫徹和執行,并用其思維規范自己的言行。
(二)深化教育主體高校和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功能
1.在保證內化模式構建的科學性和方向性基礎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緊密結合當前經濟發展形式和國際形式,以大學生實際思想變化為依據,結合我國當前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化模式的構建編制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在教學方法上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變以往傳統的“灌輸式”和“填鴨式”教學,同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和交流,調動起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實踐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高校教師也要發揮自己的能動性作用,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形式與政策的教學。
2.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環境,營造全方位培育人才的校園氛圍和社會氛圍。全方位培育具有堅定思想政治素質的人才,是當前高校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用自己的知識去教育學生,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去影響學生。高校各級管理部門也要從培育大學生堅定的思想政治素質著手,認真分析當前大學生的特點,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且堅決貫徹執行。同時,高校教師和各級行政部門也都要通過多種途徑提升自身政治素質,加強自身學習,用自己良好的職業道德去教育學生,用自己優質的服務去培養學生,為育人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和條件,這也是德育工作的基礎和保障。
論文摘要:誠信是大學生立身為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誠信教育是指從社會發展和個體長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個體遵守誠信的道德規范,具有誠實守信品質的努力。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個體、學校和社會多方參與。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項基本準則,在我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誠信是大學生立身為人、走向成功的必備品質,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當代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肩負著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歷史重任。他們的誠信意識、誠信品質、誠信行為關系到良好社會風尚的培育,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誠信教育是指從社會發展和個體長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個體遵守誠信的道德規范,具有誠實守信品質的努力。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個體、學校和社會多方參與。
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涵
大學生誠信教育是一個廣泛的范疇,涉及面寬、內容繁多,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內容:
1.大學生的遵紀守法。自覺遵守社會、學校紀律和法規,是一個人良好社會信譽的標志。遵紀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種社會法規、教育法規和學校的各種紀律,培養遵紀守法的意識和個人的社會信譽意識。學校一方面要嚴格校紀校規,使大學生在校內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大學生自覺抵制校園內外的一些不良風氣,尤其是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抄襲、作弊等現象,潔身自好,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
2.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教育。大學生是活躍在互聯網上的一個重要群體,加強網絡誠信教育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在大學生的網絡誠信教育中,學校應該側重于大學生網絡行為的一般規范和網絡責任教育,從而奠定大學生網絡誠信的基礎。
3.大學生學風建設中的誠信教育。學風是校風和大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大學傳統底蘊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學風建設中的誠信教育涉及學生自身、學習環境和學習規章制度。
4.大學生擇業中的誠信教育。
第一,大學生擇業中的“唯實”教育。誠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真實,在全社會加強道德建設,誠信素質日益提高的今天,誠是立身的“奠基石”,信是做人的“身份證”。
第二,大學生擇業中的“抵假”教育。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知識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作為高校的畢業生,必須端正學習態度,正確認識自己肩負的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努力學好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第三,大學生擇業中的契約意識教育。適應現階段形勢發展的需要,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之間以契約合同的形式確定的就業關系,就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識和合同意識。
二、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誠信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一) 公民道德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大學生首先是一位普通的社會公民,應該具備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梢哉f,誠實守信是每一個公民做人立世的根本準則。在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中,誠信是一個很重要的規范。如果一個大學生連起碼的誠信品德都不具備,我們無法想象他們怎么能夠成為合格的公民,對公民道德建設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二) 市場經濟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合同經濟、法制經濟。這就要求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必須具備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青年大學生即將成為未來市場經濟的主力軍,他們在未來的市場經濟建設中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未來社會的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不僅取決于大學生的文化知識,養成誠實守信的品質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梢?加強大學生誠實守信教育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三)我國教育“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要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入世后,我們必須堅守誠信原則,履行我們所作出的承諾。因此,入世本身即是我們面向世界實踐誠信原則的開始,同時也是對我們誠信狀況的一個考驗。為了盡快與世界經濟接軌,積極培養國人現代意義上的誠信觀念必要而緊迫。尤其是在我國已加入世貿組織的今天,更應結合該組織的有關規則,加大誠信教育的力度,大學生作為將來實踐這些規則的生力軍,理應具備較高的誠信素質。
因此,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大學生的誠信建設,切實加強誠信教育,不斷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守信意識,努力培養具有信用素質、誠信精神的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磊,劉建榮.關于大學生誠信現狀的調查研究及對策[j].江西社會科學,2004,(10).
“綠色變革視角下的國內外生態文化重大理論及學術流派研究”是北京大學郇慶治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2012年度重點項目,而本次會議也是該課題的項目開題與啟動會。他首先闡釋了“生態文化理論”概念的意涵,認為可以將其界定為環境人文社會科學不同學科視角下對人與自然關系某一層面的生態理性化描述、批判和超越,依此可以按照“深綠”(側重于個體價值觀的激進轉變)、“紅綠”(側重于社會政治制度的激進變革)和“淺綠”(側重于經濟技術與政策管理的漸進改變)的三維分析框架,對國內外的生態文化重大理論及其學術流派作系統性梳理,并就它們對于現代文明生態化轉型的變革潛能及其影響路徑加以考察。
在“深綠”生態文化理論的議題領域下,周國文(北京林業大學)博士回顧性地評述了我國的生態哲學與倫理研究尤其是生態哲學研究最近幾年來的學術進展,并嘗試性地提出了系統評估生態哲學與倫理研究和綠色經濟社會變革特別是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間關系的重要性。姚曉娜(華東師范大學)以深生態學的生態美德思想為例,闡述了個體價值觀念變革與人類文明綠色轉型的理論與實踐關聯及其影響路徑。程相占(山東大學)在具體辨析“生態美學”與“環境美學”概念內涵差異的基礎上,系統梳理了生態美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并著重闡發了作為生態審美的生態美學所具有的生態文明與文化變革的重大潛能。郇慶治(北京大學)則專題評述了“生態地方自治主義”(“生態區域主義”或“生態無政府主義”)和“生態文明理論”這兩個理論流派的研究進展與開展進一步系統探討的必要性,他認為前者主要是一種基于地方民主自治理念的“深綠色”生態政治理論,在當前全球化不斷推進與深入的總體背景下似乎更具有遠不止“綠色烏托邦”的理論尤其是方法論價值,后者是黨的“十”之后在國內迅速升溫的一個研究領域,但生態文明建設所關涉的許多基礎性理論與實踐問題還依然缺乏真正學理性的研究。
在“紅綠”生態文化理論的議題領域下,劉仁勝(中央編譯局)系統闡述了一個生態學的理論分析框架,并著重分析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綠色經濟觀、綠色科技觀對于綠色變革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強調的唯物史觀在科學認識科技、經濟和社會政治變革在綠色轉型中的作用。郭志?。ㄉ綎|財經大學)集中評述了“綠色工聯主義”理論與實踐最近幾年來的進展,尤其是加拿大學者比如杰夫?沙茨的相關研究,認為勞工運動與綠色運動的政治聯合對于綠色變革依然有著不容置疑的理論相關性。張淑蘭(山東大學)以印度學派(尤其是范達娜?席娃和碧娜?阿噶瓦爾)的“生態女性主義”為例,闡述了生態女性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最新進展,并在承認(印度)生態女性主義研究局限性的同時,強調了它們所提出的對婦女與民主、環境和發展關系思考的全球普適性。李亮(南京林業大學)全面評述了默里?布克金的“社會生態學”的階段性演進和基本觀點,以及國內外學界對其著述的進一步整理與研究,并闡發了社會生態學對于社會與文化等級化結構如何影響著人、社會與自然關系的自由與和諧的觀點所具有的政治社會變革意蘊。劉穎(山東師范大學)基于豐富的文獻資料,對(環境)“新社會運動理論”的最新進展作了系統梳理,并對其新特點和發展趨勢作了概括,強調當前的歐美(環境)新社會運動正呈現出一種“后―反全球化運動”的新特征(比如發生在英國、北歐等地的青年騷亂),而如何將這些理論框架應用于闡釋我國最近發生的大眾性環境公眾事件也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
在“淺綠”生態文化理論議題領域下,李昕蕾(柏林自由大學)系統回顧了“可持續發展理論”自1992年以來的理論演進和實踐成效,著重闡述了這一“淺綠”環境政治社會理論的綠色變革意蘊和潛能及其內在缺憾。李慧明(濟南大學)在評述“生態現代化理論”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對此開展更為深入研究的具體設想,比如生態現代化與政治現代化、經濟工業生態化、社會變革和歐盟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將該理論應用于中國“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可能性和必要修正。孫凱(中國海洋大學)結合澳大利亞學者羅賓?艾克斯利的《綠色國家:重思與民主》一書,闡述了“綠色國家理論”的國內和國際向度,認為當代國家無論在國內政治綠化還是環境國際合作與管治方面都理應發揮一種更積極的角色,問題在于如何使國家成為一種推進綠色經濟變革和生態民主的正向力量。郇慶治(北京大學)通過安德魯?多布森不久前發表的一個研究報告,評述了“環境公民(權)”理論與實踐的最新進展,認為對于環境公民職責(資格)的重視與主動培育,無論基于世界主義、共和主義還是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理由,都對于現實中個體行為的綠色變革至關重要。酈莉(外交學院)系統評述了“環境公共管治理論”尤其是在國際和全球層面上的理論進展和實踐應用,認為基于碳交易和清潔生產機制等實例的分析,有助于我們全面評價環境國際合作迄今為止取得的進展,也有助于我們對未來的環境公共(全球)管治有一個合理而正確的預期。
針對上述發言,盧風教授(清華大學)就生態文化理論和科技主義批判的關系,張云飛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就不同生態文化理論流派的準確概括,曹孟勤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就如何在生態文化理論視角下開展生態哲學與生態倫理的批評性研究,方世南教授(蘇州大學)就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關系的研究,雷毅教授(清華大學)和張磊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分別就深生態學與生態現代化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黃娟教授(中國地質大學)就與生態文明理論之間的關系,王學東教授(中山大學)和任丙強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分別就環境全球管治研究中的理論與方法論問題,作了評論性發言,并就各子課題承擔人的研究設想提出了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誠信,高校圖書館,讀者,檔案
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道德,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強調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孟子則提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誠信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誠信缺失的現象仍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由于升學就業的壓力,造成學校對德育教育重視不夠。在小學、中學,學校和家長關心的是升學率,以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的高低評價學校的優劣,智育第一,德育排后。在大學,學校則關心學生的四、六級過關率、就業率、研究生的考取率、比賽獲獎的多少等,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理論灌輸為主,輕視對學生日常生活中道德素質修養的教育。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善于接納新生事物,勇于思索,敢想敢做,但是他們世界觀、價值觀不成熟,不穩定,缺乏足夠的道德評價能力,對社會上良莠不齊的現象不能辨別其真偽。常常把觀察到的一些社會消極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誤導他們失去誠信觀念。同時,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生活環境的優越使他們缺少艱苦生活的磨煉,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很少為他人著想,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當各種價值觀念發生沖撞時,他們就很容易表現出急功近利的心理,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追求個人的名利得失,而很少考慮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所以,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雖然只存在于少數的大學生之中,但它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對于國家的發展和未來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各高校均把大學生誠信教育提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位置,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為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誠信檔案是大學生向社會證明其誠信度的憑證,是評定大學生誠信度的重要依據,它能夠全面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幫助。
高校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第二課堂,是大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圖書館的讀者管理工作,也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讀者的種種不良行為,會嚴重破壞圖書館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會在校園內形成惡劣影響。圖書資料是圖書館開展工作和提供服務的物質基礎,但高校圖書館的圖書資料破損丟失現象卻十分普遍,有的甚至比較嚴重。畢業論文,檔案。圖書館每年都要開支一部分經費用于破損圖書資料的修補,并對一些無法修補的圖書資料進行剔舊處理,給圖書館和讀者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1]
大學生在圖書館內的誠信缺失現象表現在:
1、破壞性的不良行為
閱讀過程中的批注。特別是一些習題類的圖書,被一些同學寫上了答案,嚴重影響了其他同學的閱讀。
閱讀過程中的“裁剪”。這種現象是圖書借閱中較常見的圖書損壞現象,給圖書雜志“開天窗”,剪下自己喜歡的內容,在老師不注意時還回圖書,使圖書無法繼續流通,并且在讀者中造成惡劣影響。
閱讀過程中的“肢解”。即將書籍拆分之后取下自己需要的部分,然后將書“還原”。畢業論文,檔案。 使后續讀者閱讀中發現“斷頁”現象。借出時嶄新的圖書等讀者閱畢歸還時已面目全非,完全散了架,這樣不得不重新裝訂。
故意破壞圖書借閱標識造成重復浪費。在開架書庫里,每本圖書都貼有條形碼,這是借還圖書的標識,然而某些讀者用碳素筆或圓珠筆在條形碼亂劃,使掃描器失去檢驗,導致工作人員不得不更換條形碼,以及相應數據,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2、違規性不良行為
長期占有圖書。有些學生對一些副本少的圖書,采取朋友之間交替借閱的辦法,致使圖書長期在少數幾個人之間流通,其他同學借不到;或者在閱覽室內將自己看的書“藏”到偏僻的書架上,只圖自己閱覽方便,使圖書不在正常架位,別人無法找到,變成死書。
在圖書館內有種種不文明行為。畢業論文,檔案。如大聲交談、接打手機、亂扔雜物等;在圖書館內的自習室占座,在自習室內長期堆放個人用品,因為占座問題自習室內吵架事件時有發生;不遵守圖書館的規章制度,不尊重老師等等。
所以,加強對讀者的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素質,是高校圖書館讀者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規范大學生的行為素質,加強圖書館讀者管理工作,在圖書館建立讀者誠信檔案,約束、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是非常必要的。
國內外圖書館進行讀者信用管理的探索已經逐步展開,一些信用體系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將個人利用圖書館的信用情況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如果讀者在圖書館內有不誠信的行為,則不單單是金錢的損失,,還會使個人信用受損。[2]目前,各高校普遍建立了學生誠信檔案,也為圖書館建立大學生讀者誠信檔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高校有完善的校園網絡系統,圖書館可與學生處等部門直接聯網,互通信息,完善的網絡系統是建立誠信檔案的前提條件。同時,高校圖書館具備完整的學生讀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齡、班級、學號,還有讀者全部借閱歷史,能查閱讀者的違章行為,如借閱圖書超期、損壞圖書罰款、丟失圖書的賠償等等不良記錄,這就為圖書館建立讀者誠信檔案奠定了良好基礎。再者,高校圖書館都有一套完整的讀者管理工作規章制度,處理學生違紀違規時有理可憑、有法可依,這就為圖書館建立誠信檔案,記錄學生違規行為提供了依據和保障。
高校圖書館在新生入館教育時就要重點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并與新生簽訂誠信協議書,讀者在簽訂協議書時必須認真仔細地閱讀協議書的細則,明白如何遵守圖書館各項規章制度,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今后四年大學學習生活所作所為有所依據,可以使新生掌握合理利用圖書館的方法技巧,抑制減少違規行為的產生,維護圖書館的正常工作秩序,讓讀者感覺到做誠實守信的人是神圣崇高的。畢業論文,檔案。[3] 圖書館還要與學校學生處、團委聯合舉辦活動,提倡做誠信大學生,做文明讀者,在圖書館內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誠信氛圍。畢業論文,檔案。在館內學生讀者信息的基礎上,增加幾項內容,分別記載學生的違紀違規行為,如破損圖書情況,超期還書次數,閱覽室內違規行為記錄,圖書館自習室內占座行為統計,在圖書館內有無其他不文明行為等等。畢業論文,檔案。學生如果有違紀行為,都要記錄在案。組成學生讀者代表委員會,讓學生直接參與學生誠信度的評定,以學期為單位進行統計,對全學期沒有違紀行為的讀者在圖書館網頁上公示表揚,并給予增加借閱權限等獎勵;對違紀次數多,性質嚴重的學生公開批評,并給予減少其借閱冊數等相應處罰。
大學生讀者誠信檔案的建立,可以強化圖書館讀者管理工作,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對構建和諧社會、創建文明校園,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福文.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破損的人文因素與對策.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08(6):132-134.
[2]張培峰.圖書館開展讀者信用管理的思考.河北科技圖苑,2008(7):76-78.
[3]趙洪利,宮慶艷.論高校圖書館對讀者的誠信教育管理.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8(12):71-72.
關鍵詞:創新實驗室;實踐能力;自主學習和管理
作者簡介:符運良(1964-),男,海南臨高人,海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羊大立(1974-),男,海南儋州人,海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講師。(海南 ??凇?71158)
基金項目:本文系海南師范大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研究項目“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電子學實踐教育基地”(項目編號:20121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4-0112-02
高校實驗室在培養學生實驗、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中,創新實驗室的建設以及如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當前高校普遍探索的問題。[1-5]另外,為了推動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教育部每年都會舉辦各類設計競賽實踐活動,如大學生挑戰杯競賽、數學建模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智能汽車設計競賽等。此外,各地區部門也會舉辦各種競賽活動,如計算機應用設計競賽等。海南師范大學從2000年起一直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2006年起參加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設計競賽。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建設了創新實驗室。學院不斷總結實踐活動經驗,積極開展電子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學生不但可以利用創新實驗室進行電子設計競賽、智能汽車設計競賽的準備工作,還可以進行電子類單獨開設的課程設計,進行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的研究,進行教師科研課題的研究。實踐證明,創新實驗室建設有效推動了海南師范大學電子設計競賽活動的開展,建立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的模式,營造了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學習環境,創新實驗室已成為學生自主向往的地方。
一、電子設計創新實驗室的建設
在傳統實驗室進行的實驗項目基本上是驗證性的實驗項目,是基礎性的實驗。而要系統地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建立起良好的實驗環境,為此,學院投入100多萬元,建設了電子創新開放實驗室,實驗室里有新的實驗儀器設備,如通用的直流電源、信號發生器、數字存儲示波器、萬用表、電腦、打印機、小型電鉆機、電烙鐵、制板機、電子設計實驗箱等。此外,實驗室里的木柜還放置了多年來電子設計競賽和智能汽車設計競賽中學生制作的實物,以提供給低年級學生參觀學習。創新實驗室實行的是開放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學生在傳統的實驗室完成了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項目后,如果學有余力,還可利用開放實驗室的儀器和設備,進行更深一步的實驗研究或電路設計,而且實驗研究不受時間限制。
二、電子設計創新實驗室完善了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1.促進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
在海南,由于電子工業基礎較薄弱,電子及相關工廠企業較少,因此,電子信息專業學生要找到對口的工廠、企業進行實習較困難。為此,電子設計創新實驗室也成為學院重要的校內實踐基地。學生在校外實習之前,已在實驗室經過了2~3年的技能和工程訓練,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已有所提高,同時學生也養成了嚴格、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以及愛護公物的品質,養成了講究科學實驗方法、遵守操作規則、注意安全的良好習慣,為到校外順利實習提供了保證。
2.促進電子專業學科建設
創新實驗室建設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團結協作和創新思維能力。為此,實驗室的儀器設備不但要滿足單一性質的實驗,更重要的是滿足電子綜合實驗、設計性實驗。由此,學院在硬件建設方面,投入100多萬元,用于購買電子儀器設備,如電源、信號源、示波器、萬用表、邏輯分析儀、電路仿真設備、單片機、PCB板制作工具等。學生在實驗室可進行電路設計、仿真實驗、制板、焊接、編程、調試,最后制作出電子器件。另外,學生利用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直接參與科研活動,完成國家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完成教師課題的子課題、完成企業的攻關項目,促進了電子專業學科的發展。
3.促進學生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
創新實驗室促進了學生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學科競賽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6-7]多年來,學院積極利用創新實驗室開展校級電子設計競賽和智能汽車設計競賽活動,通過選拔成績好的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海南賽區的比賽,以及全國智能汽車競賽華南賽區的比賽,學生利用創新實驗室的優越條件,在競賽中,均設計出性能優良的電子實物,曾獲得海南賽區的一、二、三等獎和智能汽車設計競賽華南賽區的二、三等獎。對于在電子設計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可以讓其免修電子課程設計,期末成績直接定為優秀。
4.促進教學特色形成
在創新實驗室的實踐教學活動中,要求大一新生可隨時進入實驗室,由高年級的學生對一年級的學生傳授技術和知識,以對一年級學生在做人、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言身傳教。一年級的學生在高年級學生和教師的傳授下,辯識各種類型電子元器件,購買、焊接、設計和制作簡單功能電路。在這種互相幫助、互相帶動的良好氛圍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今后的一年級學生參加電子競賽、畢業論文設計或參加教師的研究課題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促進實踐課程培養體系的建設
在培養計劃的修訂中,在總課時不變的情況下,要增加創新實驗及其所占課時的比例,增加課程設計的門數及選修實驗的項目。選修實驗是設計性實驗、綜合性實驗,通過選修實驗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實踐活動。如電子專業在新的培養計劃中,增加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傳感器技術”課程設計、“PLC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等。在課程設計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選擇題目,獨立思考、獨立設計電路、獨立完成實驗、獨立解決碰到的實際問題,教師只起著引導作用。這種自主學習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了實踐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12]而對于學生畢業論文(設計)實踐教學,也可由校外相關企業出題,校外工程師也可作為學生的論文指導教師,與校內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學生利用創新實驗室的優越條件完成畢業論文。通過對實踐教學培養方式的改革,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和創新開發能力。
6.促進教師隊伍的建設
學生在參加創新實踐活動或智能汽車設計競賽活動時,學院都安排相關的教師定期給參賽學生進行輔導,而輔導學生實踐活動的教師,要求具有較高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為此,為了提高這部分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學院定期安排相關教師在省內參加電子或相關學科的學術交流活動,或到國內名校參加工程實踐的培訓等。
7.提高畢業論文(設計)的水平
畢業論文(設計)是高等學校培養學生把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檢驗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和工程設計、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往年的論文題目由教師出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選擇題目,學生可選擇指導教師,指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能否完成畢業論文任務而選擇學生,但學生用于做畢業論文(設計)的時間較少,論文的質量難以提高。而利用創新實驗室,學生或參加教師的科研,或參加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或參與校外企業的科研項目,或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實際上也相當于為畢業論文(設計)工作進行了較早的準備。學生的論文可以是其參加教師科研項目的一部分研究工作,也可以是參加競賽活動時設計制作研究的部分工作,這樣,學生用于畢業論文的研究時間較充足,可以做出更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三、電子設計創新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方法
1.制訂規章制度
制訂創新實驗室管理各項規章制度,以保障創新實驗室的正常運行,管理制度有日常衛生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制度、圖書資料使用管理制度和電子元器件使用申請制度等。
2.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教師管理為輔的管理模式
創新實驗室建立了教師與學生共同管理的模式,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教師管理為輔,教師為專職實驗管理人員,主要負責實驗室的日常管理,而學生主要開展自主管理。實驗室的衛生和安全由學生負責,實驗室建立值日生制度,值日生負責當日實驗室的衛生。最后離開實驗室的學生要關好門窗、電源、水龍頭,以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3.對實驗室實行監控
創新實驗室內有各種儀器設備,如實驗箱、萬用表、示波器、信號源、電腦、打印機等,還配有手電鉆、臺鉆、小砂輪機等,且實驗室實行24小時開放,由學生自己掌握鑰匙,學生自由進入實驗室,進行各種電路的設計與制作。因此,實驗室內應安裝監控視頻設備,對實驗室內的電子設備進行全面的監控。
4.創新實驗室的電子元器件使用管理
學院在創新開放實驗室內建立了一個電子元器件倉庫,存放各種常用的電阻、二極管、三極管、集成塊等,學院每年均從教學維持費中拿出近十萬元,用于購進各種電子元件,供給學生進行各種實踐活動。另外,器件倉庫存放的都是在海口市難以買到的,而在本地易于買到且價格便宜的電子器件,由學生自己去選擇購買,然后拿回發票,集中在學院報帳。為了規范學生使用倉庫中的電子元器件,以避免出現浪費器件的現象,學院開設了電子元器件選用申請網上管理系統,[13]網上管理主要由學生自主管理,管理員為學生。進行課程設計、競賽活動或課題研究等實踐活動所需要的電子元器件,如二極管、三極管、各種型號的集成電路等,學生先上電子元器件管理庫網進行查詢,申請登記所需的電子元器件的種類、型號、數量等,而后經過指導教師確認同意,由元器件使用管理小組到倉庫進行領取,并進行登記。這種元器件使用網上管理的目的是在統計各種電子元器件使用的頻率,同時也避免學生隨意使用電子元器件,出現浪費器件的現象。
四、結束語
創新實驗室建設以來,學院成功地申報了1項省級教學改革項目,5項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1項校級教學成果獎。學生利用創新實驗室,開展電子實踐設計活動,發表學術論文20篇,實驗室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條件,使得學院每年舉辦的電子設計競賽和智能汽車設計競賽,吸引了大批的電子和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參加。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創新實踐活動,得到了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各種學科競賽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如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學院電子和自動化專業學生連續十年獲得海南省賽區的一、二、三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設計競賽中,學院學生連續三年獲得華南賽區的二等獎。學生經過創新實踐活動,綜合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多數學生畢業后,進入國內知名企業工作。另外,通過創新實踐活動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管理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也推動了學院的學風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尹仕.大學生科技創新基地育人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4):28-31.
[2]鄭春龍.實驗室層次開放的思考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78-80.
[3]滕紅麗,林愛英.創新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25):135-136.
[4]趙亮方,周學君.電子設計與創新實驗室的管理[J].中國電力教育,2011,(3):200-201.
[5]田???,羅維平.創新實驗室自主管理和自主學習模式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2):30-32.
[6]初福民,李明弟,張普慶.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2,21(4):31-33.
[7]李耀剛,石國英,王宏志.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1):92-94.
[8]嚴薇,袁云松. 加強實驗室開放為培養創新人才提供良好支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5):16-17.
[9]陳斌,張曉華.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24(1):110-113.
[10]黃沃才.開放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3):13-14.
[11]賈玉瑛,崔桂梅.自動化專業開放性實驗室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08,(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