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6 10:45:45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國現行初中課本中,沒有專門針對美育的教材,那么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這個任務就落在每位任課教師身上,語文的教學首當其沖,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美、喜愛美、感受美,并創造美,將美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我有幾點體會:
1 在誦讀音韻中體驗情感之美
我國語言文字最具魅力之處就是和諧優美的韻律,而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誦讀。引導其對課文的反復誦讀訓練,能使之更好地獲得思想情感的熏陶,加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具體的做法可以有:①范讀:教師有感情地示范朗讀,可以積極調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師生之間,學生和作者之間心靈有所溝通,也可以讓學生學習掌握一些朗讀技巧,領悟到音律帶來的心靈和情感快樂,提高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春》,我首先讓學生想象一下春天在自己的記憶里是什么樣的,再叫他們閉上眼睛,聽我的優美朗讀,感受濃郁的春的氣息,體會美景和美形在音律中的展現。讀完后,同學們久久不愿睜開眼睛,還沉浸在和諧的音韻和美麗的景色當中。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又營造了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②導讀:有些條理性很強的文章,象《看云識天氣》,有一些過渡句和段,我適時進行導讀,學生一讀完就基本明白了文章結構安排,對全文有清晰的認識,再點撥一下,大多數學生都能獨立完成閱讀任務,同時也培養了他們邏輯思維能力。③自讀:學生能靜下心來,邊讀書邊體味作者感情,并對某些有深意的句子反復琢磨,是最好不過的了。這樣不僅可以在讀書的音調上感受到和諧,還能深入其境,較快領悟文章的內涵。如《金色花》,學生從自讀的輕快語調中,聯想到美麗的形象,感受到母子親昵之情,很快就體會了輕松愉快的氣氛。又如《風箏》,通過對自我反省段落的自讀,一些詞語“悲哀”、“沉重”、“墮著”等,讀出的音節很強,給學生思想上的沖擊也很強,再給他們點時間思考一下,基本都能體會到文中的悲哀和沉重之情,進而領悟這種情感產生的原因,對深刻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和要表達的中心思想都有所幫助。④評讀:教學《吆喝》一文,讓學生邊讀邊回憶自己曾聽過的叫賣聲,在讀的過程中盡情吆喝,并互相評論,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課上完了,學生還印象深刻,很久后再談起來,仿佛那些吆喝聲還回響在耳邊,令人回味不盡。
2 在豐富想象中塑造形象之美
藝術作品中豐富多彩的形象,令人記憶深刻。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并想象這些藝術形象,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以教材為本的審美活動的重要內容。這樣可以在教學中更好地滲透文中形象,特別是人物形象的特點,給他們以直觀感受,提高學生認識感悟能力。例如教學《故鄉》一文,在對全文內容有大致了解之后,叫學生分析閏土兩個時期的不同形象。少年時的閏土知識豐富,健康活潑,又聰明能干,給“我”帶來許多新奇和快樂,令我二十多年都難以忘懷;而中年閏土呢?貧困愁苦,逆來順受,麻木不仁,讓我看了辛酸,不知如何面對。學生可以根據這些描繪,加上想象,分別畫出兩個不同的潤土來,這樣從外表到內心,從語言到思想進行比較,引發學生對封建社會扼殺人性的本質的認識,從而激發出對封建不合理制度的反感和憤慨,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又如文中的楊二嫂,利用文中幽默的語言,生動的比喻,我們就把她當作一個細瘦的圓規,有個同學還拿出一個圓規給大家看,令人忍俊不禁,這樣一個潑辣厲害,愛貪便宜,牙尖齒利的中年婦女形象躍然紙上,讓人記憶深刻,同時大家也滿含辛酸地認識到,她這樣的小市民,也是在封建社會這個大染缸里多年浸染而成的。從這些形象中,同學們學會了認識美,評判美。
3 在字里行間里品味語言之美
初中語文課文中的詩歌,有的煉字精確,用字無可替代,散文句式優美多樣,駢散相問,是品讀語言的最佳作典范,從中可以教會學生怎樣品味語言文字,進而感受我國文學的語言魅力。如《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中的數量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一幅淡雅清靜的水墨畫躍然紙上,顯現出雪后寂靜空曠的湖中美景,領悟作者是以此來表明自己清廉高尚的人品。同學們在反復品味之后,理解了主題,也凈化了自己的心靈。又如《陋室銘》文句駢散問出,長短雜用,全文充溢錯綜靈動之美,令人讀后回味無窮。再有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這樣的佳句,每一個字的使用都很精當,讀起來音韻和諧,能讓人讀后產生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并體會作者積極樂觀的心態,領悟到詩中蘊涵的哲理。
4 在不同理解下拓展意境之美
>>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美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初探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美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 再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培養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培養 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 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初探 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淺探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滲透探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探討 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探討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興趣和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審美主體進行施教, 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和想象, 適當地進行創美嘗試, 從而使其得到審美體驗?!娟P鍵詞】美育初中語文教學初中語文教育中,教學直接與美育相關,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美育成了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同時, 要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培養興趣, 讓學生養成習慣
初中語文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具有初步審美素質的群體, 審美情感具有較鮮明的年齡特征。初中生的審美情感的主觀色彩濃厚, 容易陶醉于色彩鮮明、節奏明快的審美對象之中, 較難自覺地對審美對象深沉內斂的美產生審美情感。他們能鑒賞一些思想內涵較淺的文學作品,思想感情較為豐富, 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他們立場變化快, 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定形。因此, 首先應培養其濃厚的興趣, 良好的習慣。為此, 我校語文教研組曾開展過唐詩宋詞比較鑒賞的興趣活動。由有中教高級職稱的名語文教師作為輔導老師。在學期教研總結會中教師都反映: 學生誦讀蔚然成風, 較有感情, 部分學生能將摘抄的詩詞全文背誦。教研組趁熱打鐵, 舉行了一次朗誦大賽, 學生參與意識強烈。這說明學生興趣已高漲, 但習慣尚未形成, 本人在班上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或耳熟能詳的詩詞名句制賀卡或書簽, 送給最要好的同學。這是發揮學生審美能動性的大好機會,將興趣轉變成良好的習慣。要求學生準備一個摘抄本, 把在教科書或其他刊物上讀到的自己感覺美的或引發了自己思考的句子摘抄下來。教師每周檢查一次, 在每個檢查周期中, 學生必須對最喜歡或最感動的內容加上自己的評語, 字數不限。兩學期下來, 學生已養成良好習慣, 課上課下不論什么文章, 都能有感情地朗讀, 并會自行設置問題作深層探討, 少數優秀學生可創作出較有思想深度的佳作,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學生開始自覺地關注社會、關注生活。
二、突出意境, 營造美的環境
文學鑒賞只有在師生對文學作品從情感上產生強烈共鳴的情況下, 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美的內涵。因此, 教師應致力于創造性地利用各種手段, 營造一種和諧、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氣氛和情境。
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設置教學情境。通過提供鮮活的形象將學生引入教材所提供的情境, 激發他們的情感和興趣, 而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使學習內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現象或過程, 都能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在使學生獲得大量感性的知識信息的同時, 也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營造美的環境重在創造優美的意境引領學生進入境音樂是對詩詞鑒賞的最好的輔助, 不同的旋律能勾起閱讀者不同的閱讀經驗, 人生體會與無限想象的結合往往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如學習《天凈沙·秋思》時,配以音樂,讓學生在合適的環境暗示下, 情感、想象, 構成了絕佳的審美效果, 學生自始至終沉浸在馬致遠營造的詩詞意境中。
三、利用教材, 把美育進行到底
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情文并茂的中外古今名篇, 以其進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藝術形式, 歌頌了真、善、美, 鞭撻了假、惡、丑, 有著巨大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作品中具有豐富的美學內涵, 不僅表現和謳歌了生活中的美, 而且還凝聚著作者的審美理想。閱讀、學習這些作品就像徜徉在美的藝術世界, 可以使學生充分地領略山光水色、花蟲草木的自然美,感受作家創作的藝術美, 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我們應充分發揮文學作品的這種特性進行審美教育, 并通過審美教育,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在語文教學中, 教育者可以通過各種美的方法, 培養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和藝術的美的感受、理解和鑒賞能力。
教師應適時、適度地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文學作品的美。文學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會生活的語言藝術, 人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 把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顯現在自己的腦海中, 獲得直覺的形象感知。因此, 感受美是審美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美的存在和美的風姿, 引導學生提高審美能力, 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情趣。
在朗讀中感受作品的語言美。要體味教材中的語言美應從朗讀開始, 因為朗讀是感知語言的重要方式, 是獲取文章美感的途徑之一。朗誦可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 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 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如臨其境的美感。古詩詞是講究韻律的, 有平仄、對偶、押韻等, 讀起來朗朗上口, 富有節奏感、音樂美。感受這種語言美的方法之一就是朗讀。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產生了很多優美的古文, 其用語的準確、生動、凝練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朗讀, 方能使他們體味其語言的優美。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應該注重朗讀的作用。
在整體感悟中體味作品的思想美。閱讀文章應該準確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對作品中人物、事物、內容的分析, 可使學生在對作品產生體驗的基礎上,由情入理, 把握作者的思想觀點, 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感知形象, 產生審美效應, 啟發學生把審美感受上升到審美意識, 提高審美能力。
在鑒賞中領略作品的藝術美。文學作品的審美范疇包括崇高、優美、悲劇性、喜劇性和丑。美感的產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礎, 美感欣賞活動有表層的和深層的心理特征, 而藝術本身也有物質實在層、形式符號層、意象世界層和意境超驗層等不同的層次。審美是藝術的核心功能, 藝術的鑒賞過程是個階段性的過程, 需要觀、品、悟的不同階段, 以達到對作品的把握, 要有一番鑒賞的功夫才能領略到實質。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社會美的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審美觀形成的時期,因此,對他們進行社會美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審美觀,顯得十分重要。
初中語文教材中社會美的素材非常豐富,我們所提倡的“五講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從中找到例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完全可以加強“四美”教育?!八拿馈钡暮诵氖切撵`美,而社會美的核心也是心靈美。心靈美是相對于人的外在美(儀表美)而言的,現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較注重儀表美。人固然應該講究儀表美,但更重要的還是內在美即心靈美。心靈美是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基礎,它借助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表現出來。反過來,通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靈。
初中語文教材具有語言美的特色。語言美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從形式美來說,語音、語調、語法、句法正確,速度適中,就是美的,否則就是不美的;從內容來說,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容就是語言美的體現,比如說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中的第一段:
遠遠的/街燈/明了,
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鑒于以上所述,可以說初中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行為美素材,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材料的教學,以及布置適當的活動,對學生進行行為美的教育。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自然美的教育
自然美是相對于社會美而言的。自然美包括兩種:一種是未經人類加工改造過的,如湖南的張家界、安徽的黃山、江西的廬山、四川的九寨溝;一種是經過人類加工改造過的,如山川綠化、江河治理、園林景觀。“五講四美”中的“環境美”主要是指自然環境美,尤其是經過人工改造過的自然環境美。
初中語文教材中亦不乏自然環境美的材料。如初中語文第三冊的《國寶――大熊貓》,內容是通過對大熊貓這一國寶的說明,提出了對于動物的保護這一主題。在教學中,就可以滲透這一主題,從而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要保護自然環境,同時按照美的規律來改造環境,美化環境。再如初中語文第六冊中的《寫在第11億位國民出生前夕》一文,這篇短論宣傳控制人口、計劃生育的意義;另外通過本文的教學,不但有利于全社會增強控制人口增長的意識,而且也有利于增強環保意識。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藝術美的教育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來進行藝術教育的資源。教師在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可以開展以下活動。
1、自制語文教學掛圖??赡苡腥藭J為教學掛圖僅限于英語等學科,其實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具像化的事物和場景,其中一些已在教材中的插圖的方式反映出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插圖放大、加工成彩色掛圖,也可以不拘于教材中的插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以圖畫的方式將課文內容描繪出來。
2、根據課文內容排演短劇。初中語文教材中幾乎每冊中都有由多個角色可組成的文章,教師完全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改編成短劇,自己演出,比如說《選場》、《選場》等。
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復述課文,將課文內容加工、改編成故事,講述出來。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述活動都可以在學生中開展競賽活動。
四、美育與初中語文教學“相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美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311-01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是通過具體的課文教學潛移默化進行的,且又是有別于音樂、美術等學科的。因為語言藝術不需借助其他有形的的物質材料,頭腦里與語言相聯系的形象就用語言直接表現出來,凡是思維能塑造的形象它都能再現。語言塑造的藝術形象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是語言藝術的優點。文學所塑造的形象是通過讀者思維想象才能展現出來的間接形象,是一種思維形象。這種形象的具體展現要通過讀者思維的再創造。就初中生而言,這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挑起美育的擔子,使學生能很好地感受美、鑒賞美乃至創造美。
在語文教學中,首先,我們要使學生能感受到語言美是普遍存在的。特別是那些名篇佳作,首先體現在語言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感。同時,也是最關鍵、最值得重視的,并不是說詞句華麗就是語言美。相反,不論是詩歌、小說還是散文,都不以堆砌辭藻為美,而是以質樸、自然之美見長。藝術上的質樸美,也就是李白說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給人一種清新自然之美。朱自清先生的《春》語言是美的,也是樸素自然的。如描寫桃、杏、梨花競相開放,爭芳斗艷,用了“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花趕趟兒”,寫的多么靈動、自然啊。寫孩子們在草地上盡情地玩耍,“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完全是人們熟知的生活用語,但卻處處充盈著語言的內在美?!洞骸返恼Z言美還體現在簡潔,即具有高度準確的概括力。如描繪桃、杏、梨各種花朵色彩艷麗,只用了象火、霞、雪三個字,但這三個字給人們展示的遠不是紅、粉、白。那火焰般的熾熱情懷,霞的輕柔姿態,雪的高潔品質,不也同時叩擊讀者心扉,給人以生活實感嗎?反之,如果說:“像火一樣紅、霞一樣粉、雪一樣白”,味道就淡薄多了。
老舍先生說過:用幾句淺顯的話便能寫一個景,這才是真本事,重要的是不要去堆砌辭藻,而是有物,有生活,有體驗,而后找到最適當的文字。心中空空,縱然用了最漂亮的字眼,也無濟于事?!稘系亩臁防锏摹皽厍椤焙汀熬G”,便是老舍先生找到的對濟南冬天最通俗、最淺顯、最適當的字眼。我們在教學時,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樸素、自然之美的可貴。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美以外,還要讓學生能鑒賞文章所包含的意境美。葉圣陶先生的《蘇州園林》,文章開頭就緊扣蘇州園林的特征,說明整個園林在布局構思上有一種意境美,即“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接著,圍繞著建筑上的圖畫美,展示了一幅幅美麗多姿的畫面: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自然之趣,假山的堆砌“或是重巒疊嶂,或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池沼里是“魚戲蓮葉間”;而樹木則是“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還有“古老的藤蘿,盤區嶙峋的枝干”,花墻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深度”。等等這一切形成了既豐厚又優美的意境,化景致為情思,給人以美的感受。教學中就要讓學生從感覺、色彩、形象以及動態、靜態的變化等方面去仔細品味,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領略到蘇州園林交相輝映的自然美和人工美。
在課文中,有很多記人的文章,指導學生學習這類文章,應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美。當然,這里的形象美,不但是外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心靈美。如《最后一課》的韓麥爾先生、《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背影》中的“父親”等。我們既要帶領學生走進這些人物的內心世界,還要誘導學生學習這些人物的優秀品質,在生活中傳播美的情操,弘揚美的精神。
我們不但要能感受、鑒賞別人文章中的美,而且要學會創造美。學生能不能創造美呢?回答是肯定的。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其中說和寫就是發現美、傳播美、創造美。而說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加強“說”的能力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寫”的能力提高是大有裨益的,學生能說會寫,就會在說的過程中弘揚美,在寫的過程中創造美。
在說的方面,演講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比較有效的一種形式。演講既要“講”,也要“演”,但要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演講中的“演”,必須配合“講”、服從“講”的需要。一場成功的演講除內容精彩外,還要借助語調、節奏、表情、手勢、姿態或動作表情。而這恰恰又是書面語言無法達到的,因而更具有審美價值。成功的演講,不僅能使人在理性上得到啟迪,知識上受到教益,思想上受到洗禮,而且還能使人在精神上感受到愉悅而得到美的享受。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通過演講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演講宣揚、贊賞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批判假、惡、丑,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演講可分為有準備的演講和即席演講。就有準備的演講而言,首先要使學生領會演講的意義,以激發學生表現自己心靈美、語言美的愿望。其次,要明確“演講”的要求,既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還要做到內容健康,有理有據,語言準確生動,聲音宏亮,富有幽默感和抑揚頓挫的音樂感,使聽者輕松,樂于接受,從聽覺上獲得美的享受。即席演講比有準備的演講就要難多了,這就需要演講者思維敏捷,有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及應變能力。要注意時間、場合、對象及演講的內容。不客是哪種演講,都需要教師具體指導,妥善安排。要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提高演講藝術,盡量給聽眾以美的享受。
語文教材中美育因素很多,語文教師應深入探究,不斷挖掘,根據初中學生的個性心理、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拓寬美育渠道,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厲 靜.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育《讀與寫》2013-10.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美育;滲透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美育尤其重要,“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柳斌同志說過:“在義務教育階段,美是很重要的。如果德、體、美這種相對薄弱的地位得不到改變,那就不能認為是實施了完整的素質教育;沒有美育,就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少了感情的力量?!笨梢?美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美育的重要陣地在課堂。語文教學幾乎可以傳達美學家們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有機地滲透美育,陶冶學生的愛美情操,讓學生在審美中發現美,獲取知識,在美的熏陶中發展語文能力呢?
一、利用媒介,發現美
19世紀法國杰出的雕塑大師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苯處熆梢酝ㄟ^音樂、掛圖、實物、幻燈、多媒體等媒介,調動學生的感官去發現美。如教朱自清先生的美文名篇《荷塘月色》時,除了反復吟誦文中描寫的文字,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些優美的荷花的圖片,播放一些曲調和諧的樂曲讓學生發現荷塘月色的美。又如教學《春》時,我讓學生閉著眼,聽配樂朗讀,并要他們一邊聽一邊想像春天艷麗明媚、生機勃勃的景象,以喚起他們對春天的情感體驗,從而讓他們帶著一種美的感受進入課文意境。接著,筆者將“春草圖”、“春風圖”、“春雨圖”、“春花圖”、“迎春圖”等五幅圖畫呈現在學生面前,問:春天美嗎?同學們紛紛回答:春天很美。接著問道:“什么最美?”“花朵美,絢麗盎然的小草給人一種活力美、力量美?!薄瓦@樣,在精心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在尋美的樂趣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美的熏陶。
二、閱讀范文,感受美
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由于審美對象的表現是以課文為主的,所以,教材內容則是學生耳聽、眼看、口讀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閱讀范文則成為激發學生美的情趣,樹立美的意識、增強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徑。例如教讀課文《春》時,老師通過舒緩、欣喜的語調,再現堅韌的小草,溫柔的春風,濕潤的春雨,燦爛的春花等形象,能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教讀《送元二使安西》時,老師通過平和溫情的朗讀,能使學生從平實的語言中體會到詩人王維在渭城為友人元二出使安西的餞行場面及深摯友情和真誠的祝愿,感受到客舍青青、柳色一新,自然界的一切,無不帶著詩人的情意在歡送友人,為送別布置了一個充滿神情的典型環境。詩人把筆移到餞行酒席上的最后一瞬,以質樸的語句寫出無限真摯殷切的贈言,表達了送別者的殷殷祝愿和依依惜別之情,感情是多么豐富,友情是多么真摯。
三、分析課文,鑒賞美
初中語文課文中包容了各種美的形象及風格。如松樹的崇高、蘇州園林的優美,小桔燈的樸實等等。老師通過文章的形象美、語言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可喚起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想像,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美具有形象性。老師在分析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時,應注意引導學生鑒賞。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學生的心靈,具有啟發人、感動人、鼓舞人的藝術魅力?!段业睦蠋煛分械牟汤蠋熗饷矞厝崦利?心地善良,關心孩子甘苦,她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凈化心靈?!侗秤啊分械母缸忧?《回憶我的母親》中的母子情等等,都是通過生動而豐富的人物形象表現出來的,這些都是審美鑒賞的關鍵。
四、啟發想像,創造美
課文是經過作者形象思維創造出來的。因而,當課文有些內容寫得較粗疏,而這些內容與課文中心有密切關系時,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加深對美的創造。
五、初中語文教學與藝術美
初中語文教材中不乏可以用來進行藝術教育的資源。教師在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可以開展以下活動。
六、美育與初中語文教學“相長”
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美育可以通過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來感染人、啟發人,這就與智育的抽象概括和德育的理性論證區別開來。情感性是美育的特殊功能,美育將理性蘊含在感性之中,以情感來維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而不像智育和德育那樣的理性來維系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美育不靠灌輸,更不靠強迫,它是自由而輕松愉快的,正如黑格爾所說:“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泵烙倪@些特點決定了它對人的作用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這也使得它較之于某些抽象的說教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總之,“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苯處煈浞掷谜Z文學科包含的美感,有機地對學生滲透美育教育,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發展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美育;策略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實施美育是非常關鍵的,倘若缺少了美育,那么教育就是不完全的。尤其是在義務教育時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顯得更加重要,語文教材體現了美學家所探究的所有美,因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怎樣更加有效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呢?
一、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善于發現美,讓學生從教材當中找出美段、美句、美詞、美字,然后讓學生仔細地品位美在何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比如,對于《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文章的內容是比較平淡的,然而在這篇課文當中體現了少年時期珍貴的友誼,學生通過文章當中環境的描寫和人物的對話,會感受到友情的美。再比如,《散步》這篇課文通過描寫優美的環境,以及散步的場景,使學生體會到了自然界的美。
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在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不少的課文是直接描寫各種各樣的美的,但一些課文是通過寫丑來襯托美的。這些課文一般通過幽默和諷刺的手法來塑造人物特征,目的是為了批判和否定丑陋的事物,肯定和追求真正的美,從而讓人們在審美的過程中產生愉悅感。因此,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對課文進行理解,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比如,在《孔乙己》這篇課文當中,孔乙己穿著又破又臟的長衫,胡子亂蓬蓬的,臉色是青白的,在皺紋里有一些傷痕,這會使學生感覺到孔乙己是一個很丑陋的人。而對于丁舉人,他的穿著打扮和家庭條件都要比孔乙己好很多,從這些外在的東西來看他不是一個丑陋的人,然而,他卻狠打沒有地位和權勢的孔乙己,并且把他的腿打折了,這充分體現了丁舉人的靈魂是丑陋的。而孔乙己雖然沒有美麗的外表,可是他的品行是好的,他從不拖欠酒店的錢,有時候沒現錢也能夠很快地還清。教師通過讓學生體會這種丑和美的對比,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
三、指導學生在鑒賞當中體會文章的藝術美
文學作品的審美主要有喜劇性、悲劇性、優美和崇高等,產生美感需要以一定的心理和生理作為基礎,欣賞美感既有表層的,也有深層次的。藝術的核心功能就是審美,而鑒賞藝術的過程也是階段性的,一定要在不同的階段悟、品、觀,以便更加準確地把握作品,這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鑒賞。比如,對于《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作者一直壓著悲痛與焦慮的心情,當作者看到紫藤蘿花盛開的時候,以物釋懷,本來悲痛與焦慮的心情變得寧靜起來,他體會到了永恒的生命。這篇課文在很多地方運用了通感、對比、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展現出了花的生機勃勃,贊美生命是美好與頑強的。那“香氣”與“淺紫色的”等通感寫作手法的運用,把花的味和色統一起來;“那笑著嚷著的,我要開花,我要開花”的擬人寫作手法,描繪出了花的繁盛與活潑;“一串挨著一串……好不活潑熱鬧”的比喻寫作手法,描繪出了花的繁稠。然而,這些都只是表層上的美,通過跟作者曾經有過的一株紫藤蘿進行比較,作者感受了生命是無止境的。而這都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在鑒賞當中體會到這種藝術美。
四、在教學中借助音樂和美術,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通常來講,音樂與美術能夠使人很好地體會到美。音樂的旋律能夠給人以美的愉悅感,可以說,音樂是美的精靈。而美術是一種美的藝術,是美的升華和凝練。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以借助音樂與美術對學生進一步實施美育,教師可以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實施給圖配文、為詩畫圖、配樂朗讀等,使音樂美、美術美和文章美能夠結合起來。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春》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借助多媒體在播放配樂朗讀的過程中展現相關的畫面,為學生營造一種審美的意境,以激發學生去體會與追求美。通過這種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結構美、詩情畫意美,而且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春草的蓬勃之美(在春草圖當中)、春風的親切之美(在春風圖當中)、春雨的明凈之美(在春雨圖當中),以及春天為孩子帶來的美(在迎春圖當中)。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把圖畫樣式、音樂旋律和文章統一起來,教師再進行更加深入地指導和講解,就能夠使學生真正地感受到春天的美。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實施美育,不但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而且能夠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應用一切形式和方法對學生實施美育,使語文教學和美育真正地統一起來。
參考文獻:
[1]姚敬義.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實施[J].21世紀中學生作文:初中教師適用,2009(12).
[2]裴旭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品味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02).
[關鍵詞]美育 語文 途徑
美育,簡而言之就是審美教育,美感教育。在《現代漢語詞典》是這樣解釋的:以培養審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對藝術的興趣為主要任務的教育。時至今日,許多學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進行“美育”的教育。加之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拜金主義的影響,種種原因使學生棄學的現象日益嚴重,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這一方面在于他們對學習缺乏興趣,另一方面在于他們缺乏判斷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這不得不令人擔憂。因為我們培養的這一代,如果他們沒有扎實的知識、過硬的本領、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就擔負不起建設祖國的重任,就成不了國家的棟梁之才。
美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內容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現行教材中的課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這些作品內容豐富,熔自然美、社會美于一爐。教材中的美育內容大致有道德的美、圖畫的美、音韻的美、情感的美等幾個方面。作為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發掘、感受這些美,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去熱愛美、創造美,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的能力。
語文教學中美育的實施,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條途徑。
1.反復朗讀,體會其意蘊。朗讀課文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法,特別是詩歌、散文的教學,更應反復朗讀,甚至成誦。教師可以先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或放錄音、錄像,帶領學生進入作品中的藝術境界,然后指導學生朗讀。朗讀可以采用多利一形式,如:個別朗讀,或分段輪讀,或分角色讀,或分男女生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其意,審視其美,從而引導學生對文章的體會、感受和評價。比如教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自然將學生帶入作品描繪的境界中:陽春三月,柳絮飄飛,碧藍的天底下,一條小船在江上飄蕩,越駛越遠,最后消失在天際,惟見滾滾的長江水向東而流……后指導學生朗讀,先感覺到詩句的音樂美,再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詩人在江邊送別友人,直到友人的小船消失在天邊看不見,體會詩人送別朋友時依依不舍、惆悵若失的感情,體驗朋友問的真摯情誼。“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朗讀教學別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體會文中的“味”,尋找作品的思想感情,在思想、品格、情操幾方面受到陶冶。
2.巧妙設問,啟發想象。在教學中要巧妙設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誘導學生獲得審美的經驗。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的想象和展開聯想,才會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這就要求用提問的方式來啟發學生。
3.激感,引起共鳴。感情是作品的生命,文學作品中都有豐富的感彩,語文教學中要從文章作品的藝術美中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課文主要寫了父親為兒子買橘子一事,事情雖小。卻蘊含著父親對兒子的無限的愛和動人的親情。在教學中可啟發學生:你們的父親與文中的父親有無相似之處?通過聯想、比較,使學生認識到朱老先生愛子之情是普遍的,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寫一寫自己親人的愿望,激發學生對父輩的熱愛、尊重之情,培養他們尊老愛幼的美德。
4.優化課堂,環境育人。良好的課堂環境。是師生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保證。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物質因素,如教室的溫度、光線、通風設備、教學設備等:二是精神因素,包括師生的需要、認知因索、情感因素、注意狀態:紀律情況及課堂心理氣氛等,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因此,師生都應共同努力創造出一種良好的課堂環境,學生衣著整潔,精神飽滿,遵守紀律。尊重教師,將給教師一個良好的印象,增加教師上課的信心。同樣,教師大方、端莊的儀表,從容、親切的神態,適當的手勢動作,抑揚頓挫的語言,整齊漂亮的板書,對學生友善的態度,又將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賴感。課堂上,教師哪怕是一個眼神的暗示,一個會心的微笑,都能與學生產生情感交流,心理上達到一種默契,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因此,師生之間努力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氣氛,形成主、客體之間的一種親和力,教學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順利展開。反之,如果學生紀律松散,上課無精打采,東倒西歪,甚至無視老師的存在,打瞌睡,看小說,小聲談話……都將直接影響教師上課的情緒;而教師穿戴隨意,舉止粗野,板著一幅面孔,只顧上課不顧學生反應,語言枯燥呆板,板書不規范……這些也將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產生對抗、抑制的情緒。那么這樣的環境又如何能滲透美育,完成教學任務呢?因此,良好的課堂環境對美育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