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4 16:49:33
序論:在您撰寫互聯網醫療的市場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互聯網在醫療領域的熱潮是在互聯網自身的發展遇到瓶頸、開始對傳統領域改造的大背景下展開的。盡管中國醫療市場規模高達2萬億以上,并且隨著快速老齡化,市場規模的擴展極快,但醫療領域有其特殊性,尤其在中國還有復雜的國情。在對互聯網醫療未來趨勢作出判斷的時候,市場各方都出現了偏差,深陷于認知困境。
總體來看,中國市場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上,前期依然是傳統的互聯網思維占據主動權,這與美國的互聯網醫療發展的趨勢是一致的。但醫療服務市場是個高度復雜且受政策管制的行業,光理解微觀細分市場還不能抓住大勢。美國的創業者在這方面相對較為幸運,美國政策和市場的大勢是有利于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價值醫療推動了市場對互聯網醫療尤其是遠程醫療的需求。這是因為價值醫療以結果來付費,這就加強了醫療機構對療效的強調,從而催生了互聯網醫療工具的使用,以加強對患者的跟蹤和監測,從而及時作出干預,以控制疾病的進展。
盡管如此,根據Rock Health最新報告,投資者依舊對數字醫療在美國的發展產生了泡沫化的觀感。這主要是因為投資者發現很多項目的商業圖景描繪得非常好,但實現投資回報遙遙無期,比如很多健康參與(Wellness Engagement)項目。因此,美國市場的投資者更多地關注能夠產生收益的項目,比如遠程問診、疾病管理和幫助醫院控費的項目。
在傳統互聯網領域,用戶轉化率是營收增長的核心指標。因此,通過大規模的沖流量來轉化用戶購買是較為有效的增長路徑,即使為了獲取用戶付出一定的成本也是值得的。但是,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流量的意義非常弱。首先,用戶的需求非常細分而且不可擴散。病人的需求只是沖著自己患有的疾病而去,不可能像傳統電商平臺那樣買了電視還可以順帶買本書。其次,用戶的支付主題并非自我,而是保險。這就受制于保險公司的條款限制,并不是隨心所欲的。最后,需求的迫切性和不可創造性。疾病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且是低頻的消費,用戶無法受到廣告的影響。
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美國,直接針對C端的互聯網醫療公司也很難取得成功。目前成功的互聯網醫療公司都是直接的團體客戶,他們無需也無法通過廣告和一系列的促銷手段來獲取用戶的增長。比如根據遠程問診網站Teladoc的最新IPO文件,其主要客戶來自雇主、保險公司和醫療系統,一共有4000個客戶和1000萬會員。
從上述對美國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國市場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是從簡單的互聯網思維逐步回歸到傳統的B端大客戶營銷模式。
中國市場目前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還主要停留在傳統的互聯網思維上,著力點仍在從C端獲取用戶。這與中國的市場現狀有很大的關聯。作為世界上自費比例較高的醫療體系,中國的醫療服務有很大的一塊營收來自用戶自付部分,因此,C端的用戶有一定的自付習慣。不過,自付主要集中在對藥品和器械的費用,醫療服務費用的自付比例并不高。其次,中國的醫保體系是以?;緸楹诵模易陨砜刭M能力弱,沒有能力去制約醫院并對企業繳納的醫保進行動態費率的管理,這也導致雇主和醫保既沒有動力也沒有能力去進行療效管理,從而控制醫療費用。所以,團體采購醫療服務的模式無從展開,也被迫只能進入C端。
既然要從C端而且也只能從C端獲取用戶,對互聯網醫療的理解就又重新回到了沖流量獲取用戶的思維上來。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市場分析一而再地將打車模式或者其他O2O模式與互聯網醫療來進行類比,大眾也一味地去糾纏,是互聯網的醫療化還是醫療的互聯網化。
本質上來說,互聯網對任何一個行業帶來的最主要作用就是降低交易成本并提高效率。在這點上,無論何種模式都是一致的。但與其他消費領域相比,互聯網醫療領域有其特殊性。消費領域的支付鏈條短,非常容易重構。從產品或服務到用戶手中,無需經過多個支付體系。而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用戶的看病是由醫生提供服務、藥店提供藥品,保險提供賠付。這其中涉及到復雜的限制性條款,用戶會因為自付比例而希望調整,保險則希望能控制費用。沒有任何一種消費像醫療消費這樣繁瑣而復雜。
醫保和商保是為了覆蓋個人的健康風險而產生的,在為個人提供保障的同時,也應該對醫療機構進行制約。如果沒有支付方的制約,單體的個人是沒有能力去挑戰醫療機構的,只能被動接受醫療機構的一切條件,這顯然是每個病人所不愿意看到的。而加進了支付方,個人的支付意愿又受制于支付方的政策限制,醫療服務的賠付將受到很大的制約。當支付者和消費者不是同一主體,醫療的支付路徑模式變得非常獨特。這種獨特的支付模式決定了互聯網醫療又不可能從C端入手,因為用戶的支付意愿不僅僅取決于自身。
所以,市場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困境源于中國醫療體系自身的難點。正是中國醫療體系的控費能力薄弱導致互聯網醫療只能從C端入手,而正是醫療服務受制于支付方的賠付體系導致個人支付的意愿很弱,導致C端市場無法發展。在這樣的兩難市場下,如果從互聯網進入醫療領域,就會面臨巨大的支付危機,從而產生投資回報的危機。如果從醫療進入互聯網,路徑依賴相當強,互聯網成為服務方擴張的工具,對病人和支付方造成進一步的損害。因此,互聯網化的醫療和醫療的互聯網化都無法真正發展成為互聯網醫療。
因此,對理解互聯網醫療來說,線性思維式地認為“誰將取代誰”或“誰來改造誰”,是很容易進入自我循環和強化的。當然,這也是中國人教育中長期形成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慣性導致的。
“互聯網+”萬花齊放耀人眼
互聯網作為一種平臺工具,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在爭議中飛速發展。但“互聯網+”的影響是前所未有的,無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或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深刻地打上了互聯網時代的烙印?!盎ヂ摼W+”釋放出的連接力、擴展力、覆蓋力無比巨大,給人們很多啟示。
互聯網+農業。截至2014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1.78億,占比達28.8%,近三分之一農民已經實現上網。雖然整體網絡、物流建設在農村和城市間差距依然明顯,但農民對價格和促銷敏感,“網購”在農村網民中實現了超過80%的使用率。2014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10489元,首次突破1萬元,今年將達1.2萬元,農民消費能力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消費能力和水平也將隨之水漲船高。互聯網將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使農業更精細化、規?;?,騰出更多的純農業勞動力走向其他產業,加快農民增收步伐。
互聯網+政務?!靶≌⒋蠓铡?,政府轉變職能已經喊了很多年了,現在“互聯網+”為加快政務改革提供了新動力、新手段,對于加快推進行政體制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促進職能轉變,讓公眾更多地了解政務、參與政務、監督政府,可以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騰訊、阿里、百度以一站式城市服務入口為核心項目,解決政務民生服務網絡入口難找、流程復雜、利用率低等問題。政府部門將市場機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設,部分城市政府投資金額超過千億元,從本地交管、車管、醫療、生活繳費檔案等政務民生入手,帶動更多民生部門參與“互聯網+”的行動中,讓人民群眾感受到便捷的政務服務。老百姓在家里就可以搞定過去要跑很多路才能解決的許多問題。目前,“微信城市服務”已陸續上線,廣州、深圳、上海、佛山、武漢已覆蓋用戶超過6000萬人。
互聯網+教育。傳統K12領域(國外是指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的通稱,國內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通稱)存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教育費用居高不下、課外輔導市場混亂、部分老師以教謀財等問題,“互聯網+”發揮市場空間大、家長選擇機會多等優勢,正在打破壟斷教育資源,顛覆傳統線下教育的弊端,實現高效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超過1300億元。據福布斯統計,到今年4月底,中國在線教育領域累計完成40筆融資,其中K12領域有13筆3億美元。未來眾多在線教育產品利用技術優勢,擴展遠程教育、開放教育、專業教育、技能教育,從而突出展現個性化教育,把學習變成快樂,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告別填鴨式和題海式的應試教育。雖阻力很大,習慣勢力仍很頑強,但其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互聯網+醫療。專家會診、遠程醫療、家庭病房等等,已有成功實踐,更多的互聯網+醫療正在或已經試水,這一領域從來不缺少創新基因和創新資源。近年來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傳統藥品生產商、零售分銷商等,都爭相在醫藥電商領域里發力??纱┐髟O備將引領移動醫療市場,用戶可以通過移動端應用,實時查看監測數據;物聯和傳感技術的成熟,讓遠程診斷具備良好的發展前景。隨著老齡化浪潮的到來,老齡社會龐大的老齡群體則是互聯+醫療的一個巨大市場。有份研究資料分析,中國醫療保健市場,僅老年人消費就占去62%份額,某些單項高達90%以上。因此,手機等移動設備通過實時監測和預警可以部分滿足這類群體的醫療需求?;ヂ摼W+醫療,還將有助于提升醫療效率,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降低用戶醫療成本。
互聯網+餐飲。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團購和外賣是互聯網+餐飲成熟的平臺模式。其實早在15年前,快餐就已成功實踐了外賣,電話訂餐已被市場和消費者檢驗認可。目前,團購市場各自經營獨領,外賣市場已被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占據大部分份額。但垂直的細分市場仍然有大量的商機,外賣配送、生鮮配送、訂座點餐、現場操作既是鮮明特點,也是市場機遇。餐飲020發展將直接關系到服務品牌管控,還用傳統餐飲的服務模式、服務思維和服務人員已經不能適應這一新要求了,上崗前有必要對服務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業務技能培訓,而這方面恰恰又蘊含新的商機。
互聯網+服務。縱觀傳統服務業,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好傳統好東西,但也有遺憾和痛點,用戶在線生活服務使用率還不到一成,仍然處于初期水平,這與太多行業不規范和服務水平差、服務能力低有關。據企鵝智酷研究認為,未來互聯網+生活服務有三大藍海領域可以大有作為,主要以家政為代表的“家庭剛需”服務、美業按摩服務、汽車后市場及家電維修服務等。2014年全國家政服務達65萬家、從業人員2162萬人,“鐘點”、“月嫂”同比增幅233%和151.5%,有2420萬戶家庭需要家政服務,而且市場空間仍然巨大,市場格局未定,商機期待挖掘。同樣原因,線下服務能力常被消費者詬病,有待進一步提升,保證對線下資源的整合能力和控制能力。努力整合行業內已有的供應商資源和從業者資源,則成為生活服務020能否快速擴張發展的關鍵。
互聯網+房產。近兩年,房產市場冰火兩重天,房地產商日子不好過,尤其是近5年才進入這個市場的中小房企,日子更難熬。但是,輕量、垂直的020服務能夠快速地切入到交易層面,正在悄然改變傳統市場存在已久的低效、高價、不透明等問題。由于中國房地產市場野蠻和任性,曾經呈現出惡性和非理性的賣方一邊倒市場,讓一房獨大的大佬們飛上天了。如今,房產網已覆蓋1.82億人,但失去民心是很難立即回歸的。用戶對傳統線下房產服務滿意度普遍較低,曾連續5年位列3.15前3位。眼下,互聯網房產中介的普及率不高,可是用戶對它表現出很高的市場期待,這與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有關。他們希望通過互聯網房產中介直接聯系房東、網上看房、降低中介費、改善傳統服務質量,然后再點對點聯系、面對面交易。這個不會對房地產市場構成威脅,但可以開拓房產市場新的服務方式。
互聯網+交通。中國智能交通發展得很快,從家用汽車,到送貨貨車,再到客車、火車、輪渡、飛機、高鐵等,互聯網的發展可謂“春江水暖”。飛機上可以上網了,也是順應了信息化發展和滿足乘客需求。但是,用戶對傳統出行服務滿意度不高,尤其是安全問題、晚點問題、打車難、收費高、態度差、不規范等是主要服務軟肋。隨著互聯網不斷滲透,包括春運網上搶票、擠癱網站狀態將會得到改善,網上訂票將成為今后常態,會有更多的人選擇這樣的服務。APP打車技術上還有磨合余地,除了用戶對提升安全、降低費用有新期待外,在載客服務、載貨服務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傳統物流公司低信息化的短板,也是互聯網企業的又一商機,物流和信息流將并肩前行。2014年中國快遞業務量140億件,同比增幅52%,勢頭不慢,但需要規范。
互聯網+金融。信息化在金融領域的推廣使用,不僅最早,而且信息化程度最高,因為它除了國內市場,還要對接國際市場,互聯網金融受惠面也最大。網上銀行、影子銀行在爭議中發展,各種“寶”喧囂塵上,熱鬧非凡,生與死由市場說了算、客戶說了算,而不僅是銀行說了算,這一傳統攪局的“鯰魚效應”就是互聯網+。傳統金融機構大多數眼睛向上看大客,重點服務那些高凈值客戶和大型企業,大戶被銀行追著貸,小微企業追著銀行貸,資本的貪婪和逐利本性一而再再而三地暴露出來?;ヂ摼W+金融,為高凈值客戶服務的同時,也為大量長尾用戶提供金融服務,同樣為金融市場帶來增量;互聯網還削弱金融中介機構帶來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簡化用戶操作流程,也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了繞開傳統金融中介機構而直接交易的渠道,還為金融人才帶來巨大產品創新能力和空間,互聯網的無限可能得到釋放。目前,通過互聯網理財產品網民規模達到7849萬,同比增長1465萬人,理財規模突破萬億,通過第三方支付的用戶規模達3.0億,交易規模超過8萬億元,同比增加50.3%。
互聯網+是無窮的,可以加三千六百行,可以加每一行的萬千個企業,可以加億萬種個人、集體創業樣式,可以加各級政府的千百個工作部門,可以加各行各業各領域無數個創新方式……“亂花漸欲迷人眼”,千筆難書一花葉!
“互聯網+”不是陣風是東風
到今年7月,中國加入WTO的15年過渡期結束了。敞開國門,外企及其產品零關稅長驅直入,對中國許多行業沖擊很大,對小微企業影響更大,就連體量龐大的國企、央企也有了危機感。在轉折的關鍵點,中國互聯網已經成長起來了,互聯網可以加任何一個領域,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互聯網。
不怕“風大”害怕“急風”。對于“互聯網+”這股“大風”,投資者、政府與專家表示“不怕風大”。因為,這與此前刮過的很多種“風”不同?!盎ヂ摼W+”行動計劃,適應了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經濟脈搏和創富藍海。但是,在這股“大風”中也要防止“急風”,生怕掉隊,搭不上這趟車子,就急急忙忙出臺不靠譜的優惠條件、不落地的獎勵政策、不計結果的相關舉措;一人一思路,換人換政策,沒有連續性、穩定性,這樣的教訓和例子媒體曝光的太多了。
“互聯網+”不僅是加法?!盎ヂ摼W+”行動計劃,目的是推促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梢?,“互聯網+”的對象,既可以是互聯網自身的新生事物,也可以是傳統的或者說是線下的各行各業。對“互聯網+”行動計劃來說,“互聯網+傳統行業”蘊含著更大的創業創新空間、更多升級換代和顛覆性改變的可能?!盎ヂ摼W+”不僅僅是做加法,它可能還要做減法、做乘法。它不止是物理融合,還要參與和促成化學反應,催生出效益更高、質量更好的新生態。通過減法,把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信息“孤島”串聯起來;通過乘法,使傳統制造智能化、便利化、快捷化,盤活存量、提高增量,改造轉型、升級轉軌。
告別了野蠻才有藍海。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機遇的出現也往往有風險相伴。有網友調侃,“互聯網+”是個筐,好壞都能往里裝,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只有告別野蠻生長,“互聯網+”才能邁向藍海。發展的問題,只有在發展中解決;成長的煩惱,只有在成長中化解。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監管,惟有改革的方式、法治的思維、創新的手段,才能踏上“互聯網+”的高速大道,為發展開拓出更廣闊的藍海。
同城的阿里巴巴集團在醫療健康產業亦浸潤已久,旗下從事健康咨詢服務產業的“阿里健康”不久前因推出“滴滴醫生”服務,而備受關注。2014年阿里健康曾在河北省推行電子處方上網,以帶動藥品電商服務,但以失敗告終。
“國內至少有2000多家移動醫療互聯網公司存在。在互聯網醫療領域,不管是我們還是對手,或是友商,其實都是從2014年才真正起步?!睂@個看起來很龐大的市場,阿里健康副總裁倪劍文顯得很淡然。他對《鳳凰周刊》表示,對這個市場來說,沒有誰具有絕對的優勢,大家都在摸索互聯網醫療運作的模式,遺憾的是,迄今沒有一家真正大面積地實現和醫療系統進行實時、全面的對接。
移動互聯網醫療創業者喜歡把傳統醫療領域比作墻,墻內是大陸的近25000家醫院的生態體系,墻外轉悠著這兩千多家互聯網公司,不得其門而入。不僅如此,傳統體制內的醫務工作者把這些不是醫生的入侵者,視為異類,在各種可能的時間和空間處處防范。
以往的經驗中,互聯網改變了商業、金融等行業的游戲規則,而對尚未被開發的傳統醫藥衛生領域而言,滿懷理想主義的創業者們除了到處陳說醫療痛點之外,幾年努力下來,對醫療產業的核心幾無撼動,現金流方面更沒有贏者。中國醫改已進入深水區,在眾多領域無往而不利的“互聯網+”能否如人所愿,推動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醫療市場的社會化、市場化,答案不容樂觀。
沒有找到醫生的“騷點”
“現在任何IT人想替醫生看病,一定會出大問題的!”
這樣大咧咧地把話拋給對方的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現任院長王杉,坐在他面前的是“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在北京某論壇上的對話有些火藥味,主持人、移動醫療產業評論者劉謙稱,這是代表移動醫療界和公立醫院院長難得的一次對話,此前做互聯網醫療的投資人和公立醫院的院長們做的看似是同一件事,往往很少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說上幾句。
王杉和張銳兩人都是“互聯網醫療中國會”16位發起人的成員,雖為“同道中人”,但完全是不同的路徑。
大約4年前,大陸媒體人張銳轉型涉足互聯網醫療,他的春雨醫生APP主做網上預診和咨詢,從大陸普通民眾看病難和看病貴中張銳預感到,以后的互聯網醫療可能是一片藍海。張銳一心想把春雨搭建成國內最大的線上醫療平臺,調整中國不均衡的醫療資源,他的理想是要把春雨醫生變成一個讓中國人免費看病和低價買藥的公司。
但無一例外的,像春雨醫生這樣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露頭沒多久,便掙扎在生死線上。
在茍延殘喘幾年后,張銳趕上這輪互聯網醫療政策的好時機,2014年獲得巨額資金注入的張銳現在又重振雄風。在不久前張銳的春雨醫生宣布,從線上預診轉向線下,采取診所模式,患者可以網上咨詢后去診所看病取藥。春雨醫生更是稱,年底前在國內開至300家診所,“300家不能轉起來,你們怎么罵張銳都可以。”
王杉是醫學界權威,又是傳統公立醫院的院長,王杉參與多項國家層面的醫改政策,深諳傳統醫療衛生領域的改革難點和政策桎梏。年輕又任性準備隨時“顛覆醫療”的張銳的所為在他看來,“這真的是個錯事?!贬t院這個治病救人的場所的形成和建立,已經有幾百年醫學的歷史。
而張銳當醫患中介不過癮,居然要在線上和線下聯接開辦診所,線下看病,網上賣藥,有點想分解醫院這個組織的意思?!盀槭裁从嗅t院?不是要把大家限制在一起,而是需要質量控制?!蓖跎疾皇且粋€保守固執的學者,他擔憂的是互聯網醫療走入線下的醫療質量和病人的安全,“什么時候春雨醫生能設計出一套和現有醫院一樣能保證醫療質量和病人安全的保障體系,那你將來就打遍天下無敵手了。”
新興的互聯網醫療創業者不受傳統醫療圈的待見已屬正常。之前的10月初張銳也受到圈內知名“一醫一世界”的“炮轟”,這位身在山東某三甲醫院的資深骨科醫生張銳認為,雖然醫療需求很大,但市場實際上卻很小,因為多數醫療資源都是國有;醫療領域丘壑縱橫,資本想統一市場時,必然遇到阻力;而不統一醫療市場,零散的服務獲利,資本根本看不上,也就不會大規模投資;醫療行業涉及人的健康,互聯網醫療服務商們要取得患者和配套行業的信任,需要很長時間。
顯見的一個事實是,現在互聯網醫療創業者們同質化嚴重,大多做的是爭搶號源、導醫、預診、健康咨詢為主的一類事,對患者看病難和貴的核心問題束手無策。而好的互聯網醫療APP產品對醫生來說,也并非低頻需求,恰恰相反,“低頻主要是醫生的騷點沒有找到,還沒有把自己擺成‘’的樣子,沒有撩起醫生的‘騷情’!”上述業內人士戲謔地稱。
互聯網成拯救醫改的大招?
大陸互聯網醫療創業者們難以成功,不僅是源于類型和功能近似的醫療APP產品,不能真正有效且大量地掌握醫生這一核心資源,也是互聯網+醫療始終不溫不火的另一關鍵因素。這一問題是否會隨著國家“互聯網+”和“新醫改”政策的推動,以及相時而動的巨額社會資本的涌入而有所改變,還有待觀察。
互聯網醫療創業者耗費心血和投資人的巨資,平臺上也網羅了一些醫生和患者,如微醫集團號稱已連接國內1600多家重點醫院,覆蓋三分之二的三甲醫院,已有1.6億患者實名注冊。春雨醫生也稱有9200萬用戶激活,平臺上有公立二級以上的醫生41萬名,這個數字每天還在刷新。其他林林總總的還有“平安好醫生”、“好大夫在線”、“丁香園”、“大醫生”等醫療APP也給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
不過移動醫療圈的人也心知,問題不在于平臺上三甲醫生的占比和患者的注冊數,而是這些醫生的真正服務和服務時間,真實的數字會很難看?!而P凰周刊》記者11月初嘗試以患者身份用微醫預約平臺上的浙江省中醫院趙榮祥和杭州市中醫院方偉兩個專家團隊,在按要求填完患者感冒等病情主訴資料后,被告知預約要一周時間,等待一周后,專家的系統顯示“加號需求已滿”。
如果沒有這輪“互聯網+”的東風,張銳這些互聯網創業者離赴死或許真的不遠了?;ヂ摼W醫療起步已有幾年,但形成氣候還是2014年以來,大陸宏觀政策利好無疑是主因。伴隨“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地,健康中國正式升級至“國家戰略”,以三醫聯動、醫藥分開、分級診療為核心的健康中國建設成為“十三五”期間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
無論在官方還是在民間層面,“互聯網+”成為深化醫改、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技術手段。高層的醞釀更早于這個時間點,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管中心處長趙靖最近透露,2014年主管醫療衛生的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先后做過兩次批示,“要了解我國的移動醫療或者是互聯網醫療發展狀況”。衛計委在2015年1月份專門組織過一次閉門會,請一些知名互聯網醫療企業座談。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加快發展基于互聯網的醫療、健康、養老、社會保障等新興服務。9月,在衛計委全面啟動健康中國建設規劃編制工作的同時,國務院《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建設的指導意見》,重點強調提升遠程醫療服務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等。
看病難、看病貴,成了大陸民眾普遍對政府治理不滿的焦點之一,被譽為新時期“三座大山”之一。歷屆高層多次表態發文試圖紓解醫療困境,但幾無成效。本屆政府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后,在網絡金融、商業流通、交通領域斬獲頗豐的互聯網技術此時被看好助力醫改,對醫療這最后一塊傳統的市場,互聯網能否再行顛覆魔手,各方都很期待。
政策利好趨勢下,資本紛紛進場,阿里、騰訊、平安等資本大鱷都以投資、參股、合作形式試水互聯網醫療。從2014年開始資本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做了大規模的投入,或者說投入增長速度非??欤?015年的數字增長率應該更高。弘暉資本執行董事姜燕燁近期給出的數字是,上半年的投資總金額是2053億美元。
2014年5月,卓健科技的創始人尉建鋒還在為團隊的工資發愁,他的掌上醫院APP團隊已彈盡糧絕,尉建鋒本來打算拿家里的20萬元借給公司,去給員工發工資。四個月后,他獲得上海一家公司4000萬元的投資,而此后僅一月,騰訊又加投項目投資1.5億元。
2014年以來,在互聯網技術發達的北上廣、成都、杭州等地,幾乎每個月、每周都有各種大小互聯網+醫療健康的論壇,投資人、互聯網創業者天南海北地聚會,熱烈地憧憬著互聯網醫療的偉大前景。
馬云錯了!他錯在哪里
眾多移動科技企業如平安好醫生、春雨醫生、微醫一般選擇介入診療服務流程前端,通過導診、掛號、健康咨詢等手段在平臺上吸納足夠多的用戶和醫療資源,再尋求從保險和醫藥等途徑盈利,但這種商業模式目前仍是存疑。
“移動醫療的商業模式現在根本還不存在!”王杉的理由是,現在和醫保相關的一系列醫政、藥政并沒有成熟。王稱,2014年美國在移動醫療投了41億美元,結果卻不甚理想,就是因為商業模式根本不清晰。
而互聯網巨頭阿里一開始就直奔核心――傳統醫療體系的重要環節醫藥營商而去。阿里健康的商業意圖很明顯,涉足醫藥電商,打通傳統診療和網絡的關節,民眾可以通過天貓醫藥館或各種網上藥店購買比醫院里便宜很多的處方藥,實現推行多年的醫藥分離改革。
阿里這招可謂“釜底抽薪”,一掌瞅準醫療的命門而下,如果順利的話,解決看病貴這一醫療痛點,就勝利在握了。
阿里選擇的第一個試點城市是河北省石家莊市。2014年6月,河北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醫療、電子商務、云計算等領域開展合作。馬云當時表示,“智能藥監”是合作的側重點,希望在醫療領域能取得突破。處方電子化,是“智能藥監”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內容之一,阿里預想以此撬動“看病貴”醫療市場難題。
公開數據顯示,萬億規模的藥品市場中,處方藥占八成,其中藥店零售渠道只占到20%。一直以來,在藥品分類管理要求憑處方購買處方藥的政策下,醫院對處方嚴防死守,廠商資源更多投在銷量大的醫院渠道,藥店難有更大作為。
有省級政府撐腰,當地幾家知名的藥店也積極配合,但幾次調試后,阿里河北試點最終無法推行下去。阿里健康作為互聯網醫療的領頭羊,也沒有真正找到出路在哪兒,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我們知道馬云錯在哪里,輸在哪里。”中國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研究員事后總結,有人說醫保不支付,這不是主要原因,也不是重要原因,最主要的是醫院處方不會外流。對大型醫院來說,門診的藥品收入構成它主要的收入來源,而且門診不僅僅是利潤來源,還是醫院的前沿哨所,只有足夠多的門診才能支撐足夠多的住院病人。
電子處方不單是醫療體系難以攻破的內核,還有醫院的內部管理和診療體系的HIS系統,互聯網講究的透明、高效、無礙的信息聯接,以此提高服務效率,而互聯網醫療服務商幾乎沒一家能與醫院HIS系統對接,除了醫院利益等問題,還有病人隱私權等法律障礙。沒有連接,互聯網技術無從發揮,醫療體系基本還是鐵板一塊。
關鍵詞 保險 互聯網 融合方式
一、引言
隨著“十三五”規劃的出臺,商業健康保險迎來發展契機。與此同時,處于蓬勃發展浪潮中的“互聯網+”與醫療相結合的模式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ヂ摼W醫療通過互聯網,實現疾病評估、電子處方、遠程會診等線上服務;通過收集消費者的個人數據,對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跟蹤記錄。這種以互聯網為載體,以醫療為主體的新型模式受到各大商業保險公司的青睞。
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與保險的結合秉承的是HMO模式的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HMO是一個垂直的高度整合系統,為會員提供從預防、診療到康復的全方位一體化健康服務,大大提高了醫療效率和保險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2014年,愛康國賓作為中國HMO模式領軍者,為個人及團體提供從健康體檢、慢病管理到健康保險等全方位的服務,為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和客戶關系管理方案。自此之后,借助于HMO模式的中國“互聯網醫療+保險”正式開始,并形成了三種成型的結合模式,即自營自建模式,融資控股模式和緊密合作模式。
二、理論研究
(一)不同結合模式簡介
為了更好地實現核心競爭力轉型,國內保險公司根據自身狀況不斷調整與醫療醫藥融合的方式,實現對長期資本運營風險的控制。當前市場上,秉承健康管理的核心思想,保險公司主要采取了自營自建、控股決策、緊密合作這三種結合形式。首先,自營自建式。當保險公司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人文背景,又有相應的互聯網技術予以支撐時,可以利用自身醫療保險的優勢地位,開辦線上線下的醫療問診的診所。其次,控股決策式??毓蓹喾譃閷ヂ摼W醫療的控股和對醫療部門的控股兩種形式。兩種控股方式在效用方面存在差異。最后,緊密合作式。這種模式包含合資合作、認證加盟等形式,主要表現為保險公司與互聯網醫療之間通過制定的規則進行相互制約,服務的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投保人在互聯網醫療平臺享受健康管理服務。
(二)不同結合模式的發展現狀
目前,自營自建模式在我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平安。與凱撒醫療體制類似,平安推出自己的線上醫療APP,同時組建了線下萬家醫生醫療團隊。其憑借旗下商業健康險股份有限公司的8000萬客戶資源以及3000家醫院定點的優勢,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便積累了大量用戶。數月前,其全資收購的快易捷藥品網已經持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且已和2500多家醫院簽約合作,其高端醫療保險業務占據了40%左右。然而,“平安好醫生”的NPV是極大的負值,這種“燒錢的土豪”模式,并沒有與自身的保險業務產生協同效應,甚至還沒達到資產配置的需求。自營自建模式雖然有諸多優點,但是它需要滿足較長的投資周期,明確的政策指導,健康管理的思維模式,公立醫院體制的轉型沖擊,移動醫療設備的普及投入等諸多條件。目前,這種模式只發展到體驗式經營程度,互聯網公司也難以獲得網上藥品交易平臺資格。在“互聯網+醫療”發展尚未成熟的情況下,保險端的進入十分困難。
相比之下,融資控股醫療機構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更為簡單。類比于滴滴醫生的大家醫聯的商業模式,借助“掛號網”的獨特形式,微醫集團破解了分診治療的堅冰。在當期“互聯網+醫療”尚未成熟的時候,讓醫院當移動端的領頭羊,憑借其固有資本,解決最重要的移動醫療設備的問題,實現“終端+云平臺”模式。融資控股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投資要求少,短期獲得的收益顯著,具有可行性,資本擁有杠桿效應。此外,保險公司對醫療資源的控股,使其可以當即共享醫療診治獲得數據,減少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在政府政策放開民營資本收購醫院的政策背景下,當前開展收購控股醫療機構嘗試的保險公司并不在少數。近期,山東濰坊一家大型醫院51%的股權以近12億元的價格掛牌轉讓,而保監會此前曾批復陽光保險投資該醫院,成為融資控股的里程碑事件。毫無疑問,融資是未來形成利益體的一大模式。
最后,與互聯網醫療進行緊密合作,是現行保險公司采取的主要進軍方法。類比于美國的UnitedHealth Group,國際醫療保險公司CIGNA,紐約Oscar等公司,保險公司借助第三方平臺給予健康管理服務實現保險計劃。隨著2013年泰康在線與咕咚互動式保險服務“活力計劃”開啟了合作新篇章,大都會人壽、中英人壽陽光財險等公司迅速與相關部門合作推出互聯網醫療保險產品。據統計,入駐互聯網醫療的企業共有50多家,保險公司就占了其中的1/5,其市場發展不容小視。雖然這是一種淺層次、低投入的合作,但是具有一定的約束機制和較低的風險。雖然市場的同質性突出,但隨著后期合作進一步加深,即使沒有自己的醫院,保險公司也可以做到在基礎醫療、??浦委熀蛷碗s治療之間順利轉換,同時共享數據。對于保險公司而言,這是一種最穩妥的發展計劃。
三、對策建議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發現HMO模式下“保險+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受到了消費者、保險公司、互聯網醫療、線下醫療四方博弈行為的影響。整體而言,三種模式的發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突破:
第一,培養居民健康管理意識。只有充分抓住了消費者對移動端醫療的潛在需求,合理培養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識,打造互聯網醫療消費習慣,才能讓其主動參與到模式的構建中,而保險公司投資線上醫療未來收入的現金流大小,也是以居民健康管理意識為基礎。
第二,打造符合資質的線下醫療機構。線下醫療機構作為一個沒有完全被約束的機構很容易使得整體的帕累托最優消失,線上醫療與線下醫療之間存在的委托成本明顯制約了彼此的發展,再加上衛計委強硬表示的互聯網只能做健康方面的咨詢而不能開展診治方面的工作,互聯網醫療打造符合資質的線下醫療機構是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三,保險公司分階段進入互聯網醫療市場。經過對上述三種模式的分析,我們發現每一種模式都只適合在某一階段投資,并且是在該階段具有相應資本和營運能力的保險公司才能進入。現階段互聯網醫療發展躑躅,社會醫療保險依存度過高,如果不是像平安一樣擁有各種資本及最大市場份額的商業健康保險業務,更加建議保險公司采取第二和第三種模式,進行初期的互聯網醫療市場的投資。
第四,加大醫改力度,允許醫生自由執業。保險與互聯網醫療的結合過程中,涉及保險、線上醫療、醫生、消費者、線下醫療五個端口,在現階段我們能獲得的醫療資源就是醫生。HMO模式在美國施行得如此順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國個體醫生的自由執業制度。醫生參與市場競爭,不但可以幫助醫生提高醫術競爭力,還可以讓醫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品牌服務,而不敢亂開大藥方、搞過度醫療。讓醫生自由執業,是醫改至關重要的一環。
(作者單位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 敖雪.借鑒管理式醫療發展商業健康保險[N].中國保險報,2005-09-07.
[2] 陳粵鳳.“互聯網醫療+保險”為保險公司開辟藍海[N].中國保險報,2015-07-08(006).
[3] 陳書涵.以“互聯網+”推動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5.
前天,騰訊研究院報告《互聯網+:醫療篇》,亮出推進“互聯網+”醫療的七大武器。
1、武器一:將醫療數據轉化成生產力
當前,我國醫療數據共享、開放面臨“三座大山”。一是數字化程度不高導致“原材料”缺乏,我國醫療行業每年的IT投入規模僅占衛生機構支出的0.8%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3%-5%的水平;二是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無法流動,由于數據采集交換標準、接口不統一,醫院內部及醫院之間多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三是隱私壁壘導致數據無法大規模使用。
互聯網強大的連接力,讓醫院、醫生和患者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龐大醫療數據,若能打破橫亙在數據聯通前面的“三座大山”,就能實現定制化醫療服務、提高醫療生產力,進而重構整個醫療體系。
一方面,醫療服務消費者端數據應標準化與開放共享。這涉及患者滿意度調查、藥物不良反應、可穿戴設備采集的健康數據等。另外,基于醫聯體、醫生集團等實現區域數據共通;此外,鼓勵互聯網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共享數據。騰訊近期與貴州百靈達成“互聯網+慢性病醫療服務”戰略合作,雙方將依托騰訊豐富的用戶數據基礎,構建慢性病用戶大健康數據中心,貴州百靈則基于這些數據研發、生產、臨床檢測相關藥物,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遠程醫療咨詢、管理與診療服務。
2、武器二:鼓勵醫生、醫院主動擁抱互聯網
醫療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具有較高的專業壁壘。相比英國每10000病人配有27.4名醫生的水平,我國僅能達到17.4人,優質的醫生資源極度稀缺。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醫生的短缺,但仍是以醫生的參與為首要條件。因此,如果“互聯網+”醫療,沒有醫生/醫院的深度介入,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就得不到實質解決。
國外面向醫院、醫生、零售藥房、制藥企業的“互聯網+”醫療創新加速涌現和迭代,在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擴展服務時空性、最大化醫療資產利用率、加快新藥研發速度等方面表現突出。
3、武器三:線上線下連接解決患者“心塞”難題
目前,超過7000個醫療政務微信公眾號正在幫助眾多醫療機構優化醫療流程、提高醫療效率,直擊“三長一短”、醫患關系緊張、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看病貴、看病沒“售后服務”等“心塞”問題。
例如,通過預約掛號、分診導診、檢查檢驗報告查詢、支付結算等就醫全流程的互聯網化與再優化,能夠有效節省排隊候診時間,進而縮短看病出行時間。同時還能有效分流醫院掛號窗口和繳費窗口的壓力。
4、武器四:由慢病管理切入”60+“市場
“60+”醫療健康服務是指面向60歲以上人群提供的的互聯網醫療產品與服務。隨著互聯網醫療產業的不斷擴大,面向”60+“消費者的慢病管理、健康服務、養老服務,逐漸成為互聯網醫療的重點。
面向老年人口的遠程檢查和監測、生活方式管理、可穿戴式給藥、藥物依從性管理等醫療健康服務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騰訊年初推出的血糖儀“糖大夫”正是這樣一款醫療設備,通過將設備測得的血糖數據同步到微信上,從而達到遠程及時監控父母血糖水平的目的。
5、武器五:瞄準細分領域發展醫療可穿戴設備
用戶認知率的提高直接拉動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4年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銷售額達到45.5億元。但我國現階段醫療可穿戴設備功能不強。國內醫療健康可穿戴設備已超過150款,但由于缺乏“殺手級”應用,現有設備的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
從國外發展情況看,醫療可穿戴設備往往專注于醫療技術細分領域的產品創新和應用。例如,記錄更精細化體征數據的可穿戴設備,除了記錄常規體征數據外,還可記錄皮膚溫度、眼球活動等數據;具備血糖、甲狀腺、眼部疾病等檢測功能,例如Scripps Health公司的納米傳感器可通過注射進人體來檢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具備生物識別、提醒功能,Bionym公司研發的Nymi腕帶可以通過心跳數據來生成唯一的ID并解鎖設設備等。
6、武器六:用資本驅動以醫療資源為核心的新業態發展
盡管對醫療創業項目的大多數投資都處于燒錢階段,但投資者普遍認為這只是黎明前的“戰略性虧損”,對醫療健康的投資熱情絲毫未減。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健康市場共發生66筆融資,已披露融資規模達34億元。
不過目前資本市場上的項目多以消費者為核心,提供掛號預約、在線咨詢、健康社區、慢病自我管理等功能。這些項目普遍面臨商業模式不清晰、用戶粘性不高、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
反觀國外互聯網醫療的融資項目,除了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健康IT項目外,還有很多以醫生為核心的創業項目,涵蓋輔助診斷工具、管理患者、監測藥品不良反應、臨床會診、與患者溝通、醫學研究等功能。這些應用可以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和水平、降低醫療成本。醫生應用的積極性高,進而導入C端用戶,從而雙向增強醫生和消費者的參與度和粘性,進一步凸顯互聯網+的價值。
7、最終武器:推動政策同步突破
1、個性定制的旅游行業
2016年,目標群體的旅游觀念改變,引發現有旅游消費市場升級,自由行成為剛需。游客群體年齡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80后、90后消費能力逐漸提高,日益成長為旅游大軍的中堅力量;旅游市場散客化自由行趨勢更加明顯。同時,傳統跟團游弊端凸顯,人們對自由行的需求日益增多,倒逼定制化旅游產品出現。
除了提供酒店、門票等旅游產品預訂的OTA臺外,旅游市場崛起多類新業態。旅游區的民宿、拼車服務、當地游等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打造用戶的個性化體驗。誰能更好的滿足用戶碎片化的需求,誰就將在“互聯網+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
2、農業電商
農業電商的發展基于互聯網技術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隨著中國互聯網的普及,不少農村也接入了互聯網,信息流通的速率加快。技術的發展為農業電商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保證,加之中國電子商務體系的逐漸完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實現跨區域銷售成為趨勢。
目前,我國涉農網站已達4萬多家,12316服務熱線已覆蓋全國1/3以上的農戶,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正在10個省(市)22個縣推進??焖侔l展的農業電商將為農業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3、物流快遞
在電商日益發達的未來,物流快遞注定要飛到新高度。
首先電商的高速發展需要更豐富、更高效的物流相匹配。
電商市場主要包含兩大類:第一類是以產品為主要形式的實物型電商,第二類是以服務為主要形式的服務型電商。據有關機構預測,在未來5年內,中國的這兩類電商仍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而現行的物流業卻無法匹配其需求。因此,物流業必將擴大自建團隊,利用更快捷的交通工具等措施來補給市場空缺。
其次,2015年各類O2O平臺的興起,多數上門服務O2O平臺都需要物流完成商品的配送服務。但企業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依托線下商家配送服務水平難以保證;單純依托第三方物流如順豐、圓通等配送也不現實。在2016年,與各種上門配送服務相關的物流O2O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崛起。
4、“共享經濟”下的在線租賃業
目前,分享經濟在出行領域的發展已成規模,其在未來將以車、房等高價值的閑置資源和相對標準化的人的服務兩個方向發展為主,且逐步向食、住、技能、物品等行業滲透。
共享經濟在多個領域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如:優步盤活私家車,神州專車盤活租賃公司車輛,木鳥短租、自在客等在線短租平臺將解決房源空置的問題等,都說明共享經濟喚醒了既有沉睡資源,再造綠色價值。
共享經濟成功的關鍵點: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投資小,回報高。產品成長環境成熟后,能迅速產生規模效應。如果模式在一個地域實驗成功,便可以被迅速復制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領域,這對于講究高效的互聯網時代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5、醫療健康和養老
前天,騰訊研究院報告《互聯網+:醫療篇》,亮出推進“互聯網+”醫療的七大武器。
1、武器一:將醫療數據轉化成生產力
當前,我國醫療數據共享、開放面臨“三座大山”。一是數字化程度不高導致“原材料”缺乏,我國醫療行業每年的IT投入規模僅占衛生機構支出的0.8%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3%-5%的水平;二是標準不統一導致數據無法流動,由于數據采集交換標準、接口不統一,醫院內部及醫院之間多無法實現互聯互通;三是隱私壁壘導致數據無法大規模使用。
互聯網強大的連接力,讓醫院、醫生和患者擁有了前所未有的龐大醫療數據,若能打破橫亙在數據聯通前面的“三座大山”,就能實現定制化醫療服務、提高醫療生產力,進而重構整個醫療體系。
一方面,醫療服務消費者端數據應標準化與開放共享。這涉及患者滿意度調查、藥物不良反應、可穿戴設備采集的健康數據等。另外,基于醫聯體、醫生集團等實現區域數據共通;此外,鼓勵互聯網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共享數據。騰訊近期與貴州百靈達成“互聯網+慢性病醫療服務”戰略合作,雙方將依托騰訊豐富的用戶數據基礎,構建慢性病用戶大健康數據中心,貴州百靈則基于這些數據研發、生產、臨床檢測相關藥物,為患者提供全面的遠程醫療咨詢、管理與診療服務。
2、武器二:鼓勵醫生、醫院主動擁抱互聯網
醫療行業屬于知識密集型行業,具有較高的專業壁壘。相比英國每10000病人配有27.4名醫生的水平,我國僅能達到17.4人,優質的醫生資源極度稀缺。通過先進的科技手段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醫生的短缺,但仍是以醫生的參與為首要條件。因此,如果“互聯網+”醫療,沒有醫生/醫院的深度介入,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就得不到實質解決。
國外面向醫院、醫生、零售藥房、制藥企業的“互聯網+”醫療創新加速涌現和迭代,在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擴展服務時空性、最大化醫療資產利用率、加快新藥研發速度等方面表現突出。
3、武器三:線上線下連接解決患者“心塞”難題
目前,超過7000個醫療政務微信公眾號正在幫助眾多醫療機構優化醫療流程、提高醫療效率,直擊“三長一短”、醫患關系緊張、三甲醫院人滿為患、看病貴、看病沒“售后服務”等“心塞”問題。
例如,通過預約掛號、分診導診、檢查檢驗報告查詢、支付結算等就醫全流程的互聯網化與再優化,能夠有效節省排隊候診時間,進而縮短看病出行時間。同時還能有效分流醫院掛號窗口和繳費窗口的壓力。
4、武器四:由慢病管理切入”60+“市場
“60+”醫療健康服務是指面向60歲以上人群提供的的互聯網醫療產品與服務。隨著互聯網醫療產業的不斷擴大,面向”60+“消費者的慢病管理、健康服務、養老服務,逐漸成為互聯網醫療的重點。
面向老年人口的遠程檢查和監測、生活方式管理、可穿戴式給藥、藥物依從性管理等醫療健康服務將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騰訊年初推出的血糖儀“糖大夫”正是這樣一款醫療設備,通過將設備測得的血糖數據同步到微信上,從而達到遠程及時監控父母血糖水平的目的。
5、武器五:瞄準細分領域發展醫療可穿戴設備
用戶認知率的提高直接拉動我國可穿戴設備市場在2014年實現了200%以上的增長,銷售額達到45.5億元。但我國現階段醫療可穿戴設備功能不強。國內醫療健康可穿戴設備已超過150款,但由于缺乏“殺手級”應用,現有設備的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
從國外發展情況看,醫療可穿戴設備往往專注于醫療技術細分領域的產品創新和應用。例如,記錄更精細化體征數據的可穿戴設備,除了記錄常規體征數據外,還可記錄皮膚溫度、眼球活動等數據;具備血糖、甲狀腺、眼部疾病等檢測功能,例如Scripps Health公司的納米傳感器可通過注射進人體來檢測患者的血糖水平;具備生物識別、提醒功能,Bionym公司研發的Nymi腕帶可以通過心跳數據來生成唯一的ID并解鎖設設備等。
6、武器六:用資本驅動以醫療資源為核心的新業態發展
盡管對醫療創業項目的大多數投資都處于燒錢階段,但投資者普遍認為這只是黎明前的“戰略性虧損”,對醫療健康的投資熱情絲毫未減。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醫療健康市場共發生66筆融資,已披露融資規模達34億元。
不過目前資本市場上的項目多以消費者為核心,提供掛號預約、在線咨詢、健康社區、慢病自我管理等功能。這些項目普遍面臨商業模式不清晰、用戶粘性不高、可持續性不強等問題。
反觀國外互聯網醫療的融資項目,除了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健康IT項目外,還有很多以醫生為核心的創業項目,涵蓋輔助診斷工具、管理患者、監測藥品不良反應、臨床會診、與患者溝通、醫學研究等功能。這些應用可以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效率和水平、降低醫療成本。醫生應用的積極性高,進而導入C端用戶,從而雙向增強醫生和消費者的參與度和粘性,進一步凸顯互聯網+的價值。
7、最終武器:推動政策同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