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8:56
序論:在您撰寫人生觀的思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大學生;人生觀 ;現狀與對策
1、加強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重要性
人不僅活著,還要生產、交往,更重要的是人以一定的人生觀指導自己的行為,賦予人生這樣或那樣的意義。成就什么樣的人生,是事業有成,還是庸碌無為;除了客觀歷史條件和機遇的因素影響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人們有什么樣的人生觀,無論是個人事業的成功,人生價值的實現,都離不開正確的人生觀作為指導。尤其是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新世紀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素質如何,他們的人生觀如何,直接關系著中國未來的興旺和發達。當今的大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他們的團隊意識、生活自理能力差,看待問題易帶主觀片面性;隨著情感日益豐富但波動性較大;自我意識增強,但發展還不成熟;還表現在社會責任感不強,政治信仰迷茫,價值取向扭曲,不少人缺少艱苦奮斗的心理準備和思想意識。在困難面前畏縮不前,意志脆弱,以上這些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各大高校當中是普遍存在的。這些也引起了政府、高校、家長,社會的高度關注。
對于大學生當中出現的問題,黨和國家也連續下發了一系列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當中就指出了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確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重大戰略任務聯系在一起。作為高校的一線教師,通過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了解認為,加強大學生人生觀教育,以及如何能取得成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科學的人生觀有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的;科學的人生觀有助于大學生自覺抵制各種錯誤人生觀的不良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摒棄錯誤的人生觀,擺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建立樂觀、進取、積極的人生態度,才能成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需要的可靠的接班人。
2、大學生人生觀現狀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時展的重要趨勢。它的發展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聯系日益緊密。同時影響到世界各國的政治和文化,尤其我們中國改革開放后,國門一打開,人們首先看到了西方國家發達的經濟和科學技術,及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相比之下,中國在許多方面都落后于發達國家,抱怨和指責祖國落后,盲目傾羨西方,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利益驅使下,才會出現大學生的人生觀趨于多元化和復雜化,正是因為國內各種錯誤思潮影響,社會上出現一些錯誤人生觀,更重要的是受到了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滲透和沖擊,作為大學生雖然生理上達到鼎盛時期,但心理正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階段,這些東西都深深地影響了當代大學生,那么,我們下面就來分析大學生當中出現了那些錯誤的人生觀。
(1)拜金主義人生觀
思政課本上我們可以得出,拜金主義人生觀是一種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的思想道德觀念,把追求金錢作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觀,并且認為金錢不僅萬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當前中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在市場經濟發展的沖擊下,一些學生的思想在劇烈波動.由于主、客觀上的多種原因,使一些學生步人拜金主義的誤區?!办鸥弧?,“拜金女”等現象在高校學生群體中不斷發生,而媒體和網絡對于大學生人生觀的扭曲,起到的作用和影響也是比較大的。近年來,全國多家電視臺紛紛推出的相親類節目,異?;鸨?,也掀起了新一輪的收視狂潮,而在這種新的婚戀模式中也出現了裸的拜金狂潮,使得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使得對于財富的無盡追求甚至是不擇手段,社會理想價值流失,經濟效益大行其道,實際意味著人生觀價值觀的崩塌與斷裂。這些都給當代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構建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2)享樂主義人生觀
享樂主義人生觀,是一種把享樂作為人生目的人生觀,主張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內容,就在于滿足感官的需求與快樂。當代中國大學生絕大多數是有理想、有抱負、好學上進,勇于進取,也具備豐富的現代科學文化如識。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的影響,其中比較突出而且具有代表性的是享樂主義。有的學生一味講究吃穿,追求物質享樂。作為正在求學的大學生,衣食住行都是靠家里提供的,家里的父母省吃儉用供他們讀書,子女更應該體諒父母的辛苦,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但我們看到的一種現象,就是學子們在校吃喝風泛濫,過生日請,同學之間幫個忙請,獲得榮譽、獎學金請,慶祝考試過關,情緒糟糕或者情緒好的時候請,為了滿足同學強行要求而請,找到異性朋友請,中獎請等等,大部分學生用于請客的錢遠遠超過買書、報等所花的費用。 某記者在采訪時發現,100%的被采訪對象都曾請過客?,F在的學生請客講面子,講排場,某高校學生請客吃飯一頓飯的標準達到800元,甚至更多,有些學生追求時髦,幾百元一套的時裝,百十元一件的牛仔褲,已屬常見。女生當中,急嫁族的出現,也折射出我們大學生享樂主義思想的泛濫,一結婚什么都有了,不用奮斗了,可以享受了,以上這些思想嚴重影響了整個大學生群體朝氣蓬勃的氛圍,也是社會不健康的思想傾向。
(3)個人主義人生觀
近年來,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全國高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在全球化的今天,當代大學生在國內外,以及自身成長環境的各種方面的影響下,大學生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進步,但在某些問題上仍然存在相當大的混亂, 比如他們的價值取向與計劃經濟時代那一批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存在很大不同,其中以個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在不少學生中依然占據上風。個人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形式傳入中國后,對當代大學生產生的影響非常大,通過十多年的教學,我們看到的是,有些大學生在學校某一些事件中,將個人需要置于集體利益之上,極度的自我中心主義泛濫傾向程度加深。不能正確對待個人利益及其與集體利益相互關系的一種道德原則。個人主義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不惜犧牲集體利益去謀取個人利益。凡是主張個人主義道德原則的人,為人處事總是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對自己有利就干,對自己不利就不干。國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體的利益統統置于腦后。什么都是一切以自己的個人需要為出發,把個人利益放在集體利益之上的人生觀,主張個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價值,社會和他人只是達到個人目的手段。
3、加強大學生人生觀的對策
(1)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人生觀教育
大學生能否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絕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還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命運。在復雜的人生體驗中,大學生怎樣認識生活,把握自己,找準人生的航向是我們一直堅持不懈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時代的變化,國內外等一些復雜的因素對大學生的人生觀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影響,那么,作為一個教育者,對于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根據大學生不同的特點,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引導大學生形成強烈愛國情感,使他們繼承、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有追求遠大目標的抱負,勇于奉獻的積極觀念,更重要的是增強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目標不能僅僅只是一個口號,更重要的是要用實際行動,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報效自己的祖國。
(2)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體驗人生觀教育
進行人生觀教育,往往進行更多的是在課堂上理論的灌輸,而忽略了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人生實踐的重要環節,同時,也進一步地發揮了理論效力,進行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幫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勤儉節約,艱苦創業,自力更生的精神,而且也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使學生能夠形成認同,從而形成科學正確的人生觀。因此,我們學校有專門的管理機構,組織學生進行形式各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通過多種實踐活動及事后對學生的了解,反饋過來的是,實踐活動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們的艱苦奮斗精神和為他人服務的精神,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3)加強學校和全社會的教育
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應確立全方位育人的觀念,在校內,我們可以樹立他們身邊的榜樣,讓他們更有真實感,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對正確的人生觀產生認同感,達到一個良好的教育目的,另外呢,現在的大學生求知欲望非常強烈,不僅僅希望從書本上獲得知識,還有更多的是從社會、媒體和網絡上得到豐富的資源。在社會上,媒體和網絡上獲得的信息,有正面的和負面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大學生的交往交流,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應該了解學生們獲得資源的途徑,了解學生的動向,需求,充分利用學校的有利資源,對他們進行積極的人生觀教育的引導,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當然,大學生人生觀正確與否,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家庭乃至全社會的努力,才能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瑋,袁建勤. 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思考與對策. 文教資料. 2011-3
[2]諶紅桃,高曉琴.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性別差異調查及其原因探析. 中國電力教育. 2010-15
[3]范文俊,莊嵐. 再論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徑. 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08-9
當代中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人生目的看,當代中學生有理想、有追求,但羨慕實惠
人生觀,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構成了人生觀的基本內容,人生目的是人生觀的核心內容。
當代中學生大部分能根據社會的需要確立自己的理想,但在確立理想時。主要集中在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上?!爸v實惠”的思想在中學生中有一定市場,甚至有同學認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痹趯ξ磥砺殬I工作類別的選擇中,大部分同學一方面希望能發揮自己的專長。一方面又希望工作比較輕松,收入比較高,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對個人生活方面追求考慮得比較多,但對做^標準和道德境界的向往追求考慮得比較少?!币粋€人不一定要有高貴的氣質。但一定要有高尚的品質?!弊鳛楫敶袑W生,既要有正確的生活理想、職業理想,更應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遠大的社會理想。
二、從價值取向上看,中學生形成了公私兼顧、貢獻與索取并重,又比較重視自我的多種形式并存的人生價值觀
人生價值是指人們對各種人生目的和社會行為所具有的意義的認識,人生價值也是人生觀的核心內容。而人生價值觀則是人們在認識和評價人生目的、人生意義后所持的基本觀點。人生價值觀既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和生產關系中形成的,又是在人們對自己和對他人的人生活動的認識和評價中逐步形成的。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學生處在發展商品經濟和改革開放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交織點上,處在個人成才與社會需要、正確的理性認識與社會上出現的消極現象的矛盾沖突中。一方面,由于社會的進步發展對中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們自我意識增強,促進了他們奮發向上;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使得他們對個體現實功利價值的追求超過了對道德、社會理想價值的追求,導致了某些中學生片面追求個人利益的傾向。
在人生價值取向上,極端的利己主義觀念,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金錢就是一切”以及擺脫社會、脫離現實、盲目自我奮斗的觀點并不為多數中學生接受;另一方面,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生價值在于奉獻”等觀點的,也不是很多;而“自我與社會融合”、“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也在于索取”、“既要為人民服務,也要為自己謀利益”等帶有融合色彩的觀點,成為相當多中學生價值取向的主導。而且這種“公私兼顧”、“索取與奉獻”并重的人生價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個人幸福、滿足個人需要、實現自我價值為出發點的。
三、從人生態度上看。中學生注重效益。勇于參加競爭,創新意識強。但也存在著眼高手低、不能腳踏實地、耐挫折能力差、自律品質弱等缺點
人生態度是人們在一定社會環境中,經過個人的生活體驗,表現出的對人生問題的行為傾向,它是人生觀由理論向實踐轉化的橋梁。人生觀問題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重要的是一個實踐問題。如果一個人明確人生理想、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之后,并不付諸于實踐,那是毫無意義的。人生既要有崇高的理想、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更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
當代中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競爭意識不斷增強,大部分學生在各方面都不甘示弱、爭做強者,但同時也存在著集體觀念淡薄、協調能力差等弱點。有的學生只抓自己的學習、不關心集體、不熱愛勞動、嫉妒心強,有時甚至采取損人利己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的學生雖然樹立了崇高的理想,但缺乏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精神,缺乏堅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具體表現為:存在著一定的投機心理,不知刻苦學習,而希望靠耍小聰明、考試作弊等行為來取得好成績;自律品質弱。對自己要求不嚴,對別人要求不低,“嚴以律人。寬以待已”;耐挫折能力差,擺不正順境與逆境、榮與辱、名與利的關系。昕得進表揚。聽不了批評,心理承受力差,碰到挫折就灰心失望等。
針對以上特點,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理論聯系實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呢?
一、把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緊密聯系起來
個人理想要服從社會理想,正確認識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你若喜歡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币粋€人只有竭誠地為社會、為人民作貢獻。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和才能得到完善和提高,使個人的自我價值得以體現。
二、強化自我教育。加強實踐教育
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有賴于社會學校特別是學校的系統教育,但是離開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外界影響。自覺進行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最終將流于形式。中學生自我意識、自主意識部不斷增強,接下來應啟發自覺意識,如在人生目標上樹立遠大、崇高的理想;在人生價值上把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在人生態度上腳踏實地、奮斗進取、樂觀向上等。
針對中學生接受理論較多,而社會實踐較少的特點,還應加強實踐教育,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了解國情、驗證所學知識、陶冶思想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學校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使當代中學生成為具有當想人格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
關鍵詞: 大學生 人生觀 人生觀教育 現狀與對策
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能否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直接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成敗、民族的未來。因此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人生觀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的課題。
一、什么是人生觀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區別在于是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還是錯誤享樂主義的人生觀。
正確科學的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目的和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不僅決定著一個人對周圍事物的態度,而且調節人的行為和活動的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能夠識大體、顧大局、克己奉公,不會為個人得失而斤斤計較,不會陷入“自我中心”而難以自拔;就能夠確立崇高的理想,以頑強的意志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不被矛盾所困擾,不向挫折屈服,不為沖突而憂慮,熱愛自己本職工作,積極努力作出成績,實現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大眾共享幸福之樂。
實際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也是人們的一種信念,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是我們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航標。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把個人前途和祖國命運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積極進取、開拓創新、有意義的人生。
二、大學生人生觀現狀
當前大學生的人生觀雖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但其主流是好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利益和分配方式多樣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治文化思潮和價值觀的滲透和沖擊、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個性心理尚未成熟,致使大學生的人生觀呈現出復雜多樣的態勢。少數大學生的個人主義思想仍然嚴重存在,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淡薄。
1.對待人生的態度。
大多數學生對于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把為國家社會作出貢獻的大小及個人社會價值的體現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標準,但是一些西方社會低級、庸俗的文化意識和錯誤的社會風氣必然波及到我國大學校園,對青年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致使學生中存在著實用主義、利己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等傾向,他們人生追求中,重實惠輕理想追求、重利益輕奉獻、重個人主義輕集體主義、重知識才能輕道德品質,人生價值觀呈現出“功利化”、“多元化”的不良苗頭。
2.對待金錢的看法。
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杜林致教授最新調查發現:中國大學生總體上對金錢持積極、認可的態度,但不把金錢視為成功的標志,并且認同合理理財,積極投資、愿意參與慈善捐款。即便如此,2008年人民網針對中國大學生金錢觀調查結果顯示,有三成的大學生是拜金主義者。學生中跟風攀比現象呈抬頭趨勢,日常生活里比誰的衣服是名牌,誰的化妝品高級,誰的手機最潮……加上一些社會輿論的錯誤導向,社會陰暗面的過分渲染都導致了大學生不安分的消費心理,產生許多消費誤區。校園里一度流行著“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找工作看錢途”等口頭禪。因此,專家呼吁,隨著社會發展,大學生“金錢觀”和理財意識需要科學引導。對金錢的過分看重會導致其心理壓力過大、急功近利、思想偏激。
3.對待職業的選擇。
在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的今天,隨著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就業難已經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門話題。大多數學生都能放下“天之驕子”的光環,勇敢地面對競爭,擺正位置,調整心態,甚至未雨綢繆,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儲備和社會實踐??墒橇钊藫鷳n的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在擇業時過于注重物質利益而淡化了社會責任,忽視了社會需求,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評價,甚至寄希望于社會關系上,認為“拉關系、走后門”是找工作的捷徑。這些觀念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對大學生擇業、就業就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三、加強大學生正確人生觀教育的對策
大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大學生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時期。在這個小小的社會,他們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社會價值觀,具有一定的認知和判斷能力。我們無法消除各類消極因素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社會環境,消除急功近利的思想,抵制腐朽沒落的道德觀、金錢觀,提高學生的抗誘惑能力,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消滅在萌芽狀態,使學生們對自己有較準確的定位,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明確努力學習的目標,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理性地面對各種失敗,增強抗挫、抗壓能力,努力提高前進的動力。
1.加強自我管理。
人生觀教育是一項復雜的心理塑造工作,需要健康環境的熏陶和良師益友的引導。
大學生在蛻變過程中,應從本校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約束,克服自身的缺點和不足,認真學好理論和思想品德課的同時,主動選修一些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課程,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立場堅定;吸取前人的優秀思想,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健全的心理、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情趣和追求真善美的精神,樹立健康人生觀。
2.加強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南北朝時的著名文學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的開篇就闡明了家庭教育對子女的重要作用:“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閱,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由此可見,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作用。進入大學的青年學生雖然意識漸趨成熟,不再迷信父母的權威,希望通過民主平等的方式與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解決自己所要面臨的職業選擇、社會交往、愛情婚戀、人生發展等重大問題,但由于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社會生活經驗不足,在經濟上和情感上對家庭還有很大的依賴性,家庭的支持和幫助仍然是他們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家庭教育對大學生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為開放式教育的高校,主要是宏觀上的指導,無論是課任老師還是輔導員都不可能經常對每位學生的生活細節,心理變化關心到位。家長更應積極配合學校,經常提醒孩子在學會自理的同時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品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加強學校教育。
在大學的德育工作中,人生觀教育一直是常抓不懈的一項重要任務。從當前大學生人生觀念的現狀中我們不難看出青年學生的人生觀基本是端正的。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大學校園,一方面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更要發揮好主平臺的作用,積極探索人生觀教育的有效途徑,加強理論教育,開展實踐活動和典范教育,營造良好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大學生在人生觀教育中認識人生,感悟人生,并且從中受到教育。就高等院校而言,應該始終堅守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成為社會倫理的向導、人類良知的燈塔,充分發揮對青年學生的引領、示范和陶冶作用。
4.加強社會輿論導向,校內校外雙結合。
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完成這項任務,不僅需要依靠大學生自身、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而且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社會各界和大眾傳媒都有責任為大學生人生觀教育出一份力。青年大學生是一個敏感的社會群體,他們接受各方面的文化影響比其他階層多,社會大環境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只有社會、家庭、學校三方共同努力,大學生教育的整體構架才能平衡,才能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作為國家的儲備人才,中間力量的大學生應增強社會責任感、民族自尊心及成才使命感,立足現實,從大局出發,把個人的理想、自身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的利益、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何士青,夏嵐.對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調查與分析.學校思想教育CNKI:SUN:XXDJ.0.1994-03-002.
[2]左云,陳冰俐,烏進高娃.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
[3]論當代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對策.論文匯.
關鍵詞:高中生;正確人生觀;引導;思考
高中生由于其所處的年齡階段和生理發育的特殊時期,他們對是與非的判斷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帶有強烈的感彩而且容易偏激。[1]這個階段的學生有時很彷徨,有時很迷惑,有時又很堅定、很明確,這是價值觀開始形成的一個常見現象。為了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堅定信念,明確方向,這個時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尤為重要。因此借助于心理輔導課,通過不同的活動和方式,切實加強學生的價值觀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學生的人生發展做好引航工作。
一、關于人生觀內涵的思考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于人類存活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價值觀是人們對價值不足的根本看法,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標準的認識,這些認識的不同,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高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期,缺乏成熟穩定的思辨能力,或許他們尚未意識到一個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必要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對于他們未來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青少年是未來我國社會最主要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價值取向對于我國未來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正確的人生觀是他們自己發展自己的必備要素,也是為祖國貢獻力量的保證。
學校作為人生觀教育的最主要陣地和中堅力量,要充分發揮各種活動在向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堅持寓人生觀教育于各種活動之中,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動活潑的各種活動之中,從不同角度,感受人生觀的內容,受到深刻的人生觀教育。
二、引導高中生樹立人生觀具體途徑的思考
人生觀是形成高中生人生道德觀和政治觀念的基礎和核心,他們的思想變化和價值取向,往往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們偉大時代社會變革所引起的觀念變化的特點。他們從國家的巨大變化中,從老師、家長以及新聞媒介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和影響,并以特有的眼光來觀察和思考周圍變化著的世界,從而逐漸形成了與以往中學生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2]這給我們高中教師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要求我們認真研究高中生的價值取向及其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對策,引導廣大中學生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公民。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
在社會的某些群體之中,出現了盲目追求物質享受的人生價值的“世俗化”的傾向。他們把高消費的物質享受看作最大的人生的追求目標。這種人生價值上的“世俗化”,對于處于身心發展關鍵時期,社會閱歷及經驗不足的高中生來說,產生的不良影響較大。除此之外,社會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絡”,“要講實惠”,“老實人吃虧”等小市民處世哲學的影響,使有些高中生的人生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甚至逐漸成為上述群體中的一份子。高中生在道德行為標準的取向上,往往是靈活有余,原則性不夠;對待傳統的道德行為規范不以為然。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是很復雜的。在人生觀的教育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面對現實,使他們認識到國家還是不富裕,大多數收入還不高;在個人享受上允許的不等于提倡的,少數人能辦的不等于多數人支持的。教導學生通過思考找到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形成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和自覺糾正不良行為的良好風氣。[3]
正確的道德行為標準是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人生觀的形成起著無形的指導作用。在人生觀教育之中,應當將道德行為標準作為首要工作對象,老師不只是在日常行為和道德表現上給學生作榜樣,更主要的是要在超越自我、開拓創新、發展進步等方面也克服自身弱點,努力在學生面前展示積極的追求狀態,以此推動高中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
(二)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促使高中生正確人生觀的樹立
人生觀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必須在現實教育中通過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之后,學生逐漸形成自己對整個人生的看法和態度。[4]若教育工作者在人生觀的引導過程中急于求成,過于追求速度,則學生的人生觀可能受到扭曲,將會不完整,因此,人生觀教育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展開。
例如在人生觀的教育中可以觀看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以培養學生對人生的正確態度。影片中反映出男主人公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不僅用聰明、智慧與幽默贏得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在艱難的困境中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影響著自己的孩子,盡管生活在集中營中,但孩子的幼小心靈并沒有受到傷害。觀看后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寫在了心理筆記本上,采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讓大家一起分享。讓學生能夠感悟到:一個人的快樂與不快樂,最重要的取決于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學生們表示: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充實地過好每一天。相信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對自己的生活態度會有所改變。此外,可以開展一些主題班會活動,列舉、等偉人的先進事跡,也可以舉辦“規劃自己人生”的活動,幫助學生清晰地了解自己每一階段的人生追求,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三)充分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
所謂發揮教育合力的作用就是在對學生進行人生觀教育過程中,能夠使得家庭、學校及社會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縱橫聯系的立體教育網絡,這是國內外人生觀教育的先進做法。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與社會、家庭及學校密切聯系,必須將這三者的教育結合起來,建立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教育為延伸的人生觀教育體系,實現人生觀教育的整體化、系統化、一體化。
總之,學校只有切切實實地加強高中生的人生觀教育,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翟德軒.新時期青少年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J].管理觀察.2009(07)
[2]商和利.引導青少年樹立“為人民服務”人生觀的幾點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1(05)
1 要密切注意社會經濟體制轉型中青年學生理念和認識的變化。在社會經濟體制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換的過程中,必然引起新舊理論的碰撞和新舊觀念的撞擊,進而導致學生理論上、觀念上的除舊布新。然而,在除舊布新的過程中,學生也難免會產生一些疑慮、困惑和迷惘,甚至還會產生一些似是而非的理念和認識。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體察和發現青年學生理念和認識的變化,及時幫助,扶正祛邪、激濁揚清,切實保證學生頭腦清醒,保持他們政治上的堅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純潔。
2 要密切聯系深化改革中引起利益關系調整的熱點問題。新形勢下青年學生的思想問題,雖然不一定都與利益相關,但由于利益關系調整而產生的現實思想問題確實增多了,如學習、擇業的態度以及今后工作地域的選擇,就帶有明顯的功利性。這表明利益關系的調整導致的現實思想問題,對青年學生情緒的影響是直接而強烈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洞觀利益關系調整背后掩蓋著的學生的思想變化,緊緊抓住熱點問題開展教學,保證青年學生從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整體利益方面來看待個人得失,以黨和人民的需要為己任,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3 要注重解決腐朽思想文化侵蝕帶來的傾向性問題。新形勢下青年學生的現實思想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誘因,就是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與封建殘余思想文化以及市場經濟固有屬性所產生的負面效應交織在一起,學校也難免受到浸染和影響。反映到青年學生身上,有幾種傾向值得引起重視:學習目的不明,動力不足;艱苦奮斗意識淡化,畸形消費現象出現;金錢意識滋長,享樂主義思想蔓延;人際關系庸俗,師生關系出現物化現象;等等。這些傾向性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可能有新的變化,但歸根結底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傾斜。這就要求我們在人生觀、價值觀的教學中,要注意有針對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增強學生對美與丑、真與假、是與非的辨別力,從根本上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想覺悟,增強其對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抵制力。
二、在人生觀、價值觀教學中要注意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只有將科學理論的運用貫穿于解決學生現實思想問題的實踐中,才能入腦入心、可親可信。
青年學生在新形勢下的現實思想問題,背后大都有一個根底淺薄的問題。比如,一些學生在對待現行政策、利益調整上反映出來的現實思想問題,一般是由于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不清楚所導致的。同樣地,在對待道德標準、價值觀念、生活態度以及金錢物欲、擇業標準等問題上,也都有個理論認識問題。事實表明,離開了理論的指導,就無法解決新形勢下的許多現實思想問題。但是,以科學理論指導人生觀、價值觀教學,并不是把一些現成的理論搬來就能奏效的,而是要經過與實際的結合轉化為教育者自己的認識,再講出生動活潑、實實在在的道理來。不然??照劦览硎呛茈y收到效果的。而且還要注意找到講道理的合適“載體”,這種“載體”要有利于青年學生通過對照、比較進行鑒別,作出判斷;并具有典型性,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反思,增強講道理的愉悅性以及道理的說服力、感染力。
裔昭印指出,“性別觀念受社會經濟和文化環境的制約”,并對人的“自我評價、行為方式和成就動機有巨大影響”。自我評價在衡量自我與個人存在價值的同時,參與個體人生目的的成型,并對此起到調整和改善的功能??梢哉f,性別觀念、自我認識與人生目的三者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別觀念對人們的自我認識有潛在的影響,人們的自我評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對人生目的的思考和追求。但是本研究的統計結果顯示:除了個別項目,重慶市女大學生人生目的、性別觀念與自我特質認識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這與我們之前的假設相反,與以往的經驗不符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本次調查中,重慶女大學生的樣本相對較小,也可能是大學生群體(不只在重慶市)在性別觀念、人生目的與自我認知的聯系上正在發生新的變化。
總體而言,這次調查為我們提出了以下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人生觀教育及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當代大學生對人生目的的思考缺乏明確性,提醒我們應正視對大學生人生觀的教育與我國現行的職業生涯教育。價值選擇的多元化允許人生目的選擇更趨于個性化,家庭、學校和社會理應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培育給予適時適度的引導。在功利主義勢風日漲的今天,對大學生人生目的的教育尤為迫切,要使他們認清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與權力至上等人生觀的本質,培育他們樹立科學合理,又適合個體發展的人生目的。
1971年美國聯邦教育署署長MarLand博士正式提出了“生涯教育”觀念,我國臺灣地區也在1998年將職業生涯的概念引入基礎教育領域,而大陸地區還處于探索階段。盡管目前多數高校都設有職業生涯規劃這一類的選修課程,但實際達到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我們的大學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學生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特質等盡早對未來將要從事的職業做打算,這樣,他們才會形成相對成熟的人生觀,即便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也可以看清方向,有所把握。
二、引導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性別觀
關于性別的認知從小就向我們昭示了性別的不同,而且還嚴格地規范著兩性各自的行為。社會文化與學校教育的長期熏染已經將傳統性別觀念注入女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她們也不自覺的陷入“男權話語”的窠臼之中。女大學生在認知層面認可男女之間應遵循平等與和諧發展,但在潛意識和實際行為中則表露出對傳統性別觀念的認同?,F實生活中的碰壁,使女大學生對男女平等觀念產生疑慮,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女大學生性別觀念向傳統的復歸。如80%以上的應屆畢業女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性別歧視(中國青年報,2008-3-21),擇偶時以“男高女低”為標準等現象屢見不鮮。
上海市婦聯2008年對青年女性價值取向的調查顯示,在“如何看待全職太太”的問題上,近半女性的首選是“很正常”(新民晚報,2008-4-22),2008年初,重慶大學和重慶師范大學幾位學生完成了一份“女大學生就業調查”發現,在面對“職業和婚育”關系問題上,有三成女生害怕激烈的競爭,如有條件想做全職太太(重慶晚報,2008-2-28)。全球金融危機帶來了就業的壓力,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年輕女性亦已出現此類狀況。這一方面表明女大學生獨立意識漸弱,自信自強精神不足,開始傾向于躲回家庭堡壘,重溫“相夫教子”的舊夢;另一方面也印證了她們對男性強勢地位及自我弱勢的潛在認同。
三、女性價值觀的轉變與矛盾
現代高等教育無疑使女大學生較普通女性更具有理性思辯精神。面對社會變革與文化動蕩,女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加大,價值觀發生變化,使她們在心理上產生了現代意識與傳統觀念的沖撞,影響著她們對自我的認知。女大學生優先選擇了“自立、自尊和平淡”來描述自我特質,表明具有現代意識的女大學生追求生存獨立性的同時要求人格的尊嚴與完整,這暗示了她們渴求自我認同,希望得到社會肯定與他人尊重。而對“平淡”的選擇則是她們內心傳統觀念的體現,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中庸思想,使人們追求自然平和、安逸淡泊,同時不喜歡用激烈的詞語自我標榜。此次調查中沒有人選擇“自強”一詞,這是否向我們發出了這樣的訊息:當前女大學生思想心理狀態極其復雜矛盾,她們心靈的幽閉處依然存在著對個人能力或性別方面的不自信。
目前,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趨于實用主義與功利主義。社會環境潛在壓力的影響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危機感的加重,使女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也偏愛較穩定、風險小的工作,不愿問津競爭性強、挑戰性大的職業,甚至出現“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行為
導向。然而,女大學生要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向傳統角色的回歸是不可取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才是可取之道,這不僅需要社會觀念的再次變革,關鍵還要靠女大學生自身不懈的努力。因此在現階段改變觀念、重識自我、提高自我競爭意識和獨立意識對年輕女性來說仍十分關鍵。
四、正視外部因素對人生觀的影響
依據調查統計,重慶高校女大學生對人生的迷茫與性別觀念和自我特質認識之間的相關性并不明顯。充分表明了目前大學生群體的人生觀念與自身內部環境關聯性不高,這就促使我們不得不把目光聚焦于社會外部環境。
美國著名文化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說:“文化總是煞費苦心、千方百計地在錯綜復雜的條件下,使一個新生兒按既定的文化形象成長?!敝袊鴤鹘y文化從孩童時就開始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的行為軌跡。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與普及傳統文化,以期達到發揚中華文化的目的,然而人們的接受也可能出現偏差,譬如既吸納“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觀點,同時又接受了“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
關鍵詞:路遙 《人生》 人物分析 思想探討
如果流下眼淚的,會有一顆暗合的心,要么就是一場戲劇的觀眾,隨著帷幕的告終,留下的不過是沾濕衣襟的感動,不管怎樣的驚濤駭浪、暴風雨后,到底還是風平浪靜。
青春的歲月里,神氣的沖動,不可避免地將久縛的愛情萌種從心牢里放出,原本是有理性這一層保護膜的,結果也許和人的出生一樣。高加林讀過幾年書,有著知識分子自命不凡的高貴,巧珍的出現也許只是一個過客,在暗淡的光景里,不過是滿足了他某種心理上的需要,如果把這當情的基礎,只能脆弱地埋下了危險的種子。高加林開始時自己的心里也是明白的,始終明白,他和巧珍之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心靈上的交流――共同語言。當時的他勉強自己的理由是,他是農民的兒子,眼前的實際,他也要當農民了,盡管自己有千萬個不愿意,在時代的現實面前,不得不低下奮斗的不服輸的頭顱,這也是不得不拿來進行自我欺騙、自我安慰、自我麻醉的理由,所以才“紆尊降貴”,走到田野里,滿手的血污是在控訴自己心中的憤懣不平,干旱的季節,正逢一股甘霖澆灌饑渴的靈魂,最讓他動心的不過是巧珍的不離不棄,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感動最容易揪心的痛,卻看不出他的心思。
生活是不可預料的,今天的流落街頭,誰曉得明天的你是否會飛黃騰達,躍上枝頭,只要一有機會,加上一顆久有準備的心,機遇終會降臨。做下屬的,最大的聰明就是關鍵的事情不要領導說明,辦妥所有事情。作為群體性的動物人類,關系的屬性總是存在的,不論在什么地方,所以不管高加林的二叔有意沒意,這是一次輪回的機遇。當新的力量來臨時,舊的門戶自然會被沖破,加林是一個積極向上、有抱負的年輕人,況且如果沒有仰望和追求,人就不叫做人了,與植物沒什么區別,不管有或者沒有人性的私欲,有一句話說,兩個人是要相互攙扶的,看得明白,巧珍帶來的是一個服侍者的角色。當黎明的曙光初現,第一縷的光輝伴隨著朝陽的腳步,為他敲響幸運之門的是黃亞萍,一直以來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對于邁出新步伐的高加林,和亞萍才是門當戶對的天作之合,她帶給他的才是他向往的生活,對方的父母都是顯貴,南京那邊省報記者的身份有著更加值得期待的前景。
上帝為你打開一扇窗的同時,會無情地為你關上一扇門。巧珍第一次跑到城里來探望時,加林的凝滯已說明了許多的問題,但巧珍還是想得那么天真。抉擇的痛苦是不愿背上負心的名聲,出于良心上的承諾,也不想看到別人的苦楚,需要面對的生活就這樣地捉弄著他,讓人啼笑皆非。他以為和黃亞萍在一起才會幸福,巧珍注定只能是他沿途風景中的一位過客。曲折起伏,天空的風雨無期,難以預料,誰曉得下一秒降臨到自己頭上的是泰山還是鴻毛?走下車站的那一刻,志得意滿,滿眼看到的是對不久的將來光輝燦爛的憧憬,但生活再一次欺騙了他。
對于黃亞萍到底愛或者不愛高加林,我是不敢肯定的,畢竟在現實面前,他們還是分開了。不知道為什么,比較而言,巧珍帶給我的才是更多的悲憫與感動。如果他們是相愛的,或許可以這么說,相愛的人是不一定要走到一起的。在這里,巧珍的歸宿,萬分中或許有一絲其中的滋味。這一點,除了高加林的自矜,我想更多的還有他的虛榮心。許多人講究門第,即使在今天這個標榜文明的時代,私欲在客觀的現實面前是那樣的滑稽,包括高加林在內,他也講求,更多的是出于一種酸腐文人的骨氣。這是時代的悲劇,一個人的價值實現離不開社會的客觀環境支持,這是前提條件,可是對于高加林來說,這是幸抑或不幸確實很難說,因為他的性格是不健全的,當農民時想著老師的職位,占盡便宜當上縣里的通訊員后又垂涎省報記者的身份。對于有志之士來說,會認為這是上進的表現,年輕人,就要敢闖敢干,有雄心斗志,有追求,才是可造之材,必成大器,然而從側面看,不免暴露出人性的弱點――欲壑難平,更準確地說是一種扭曲的價值觀。機遇的舞臺,留給君子的是普照宇內的陽光,也會為樹下客人提供陰涼。
知足者常樂,寬心者長壽。巧珍是不聰明的,你認識道只有高加林變成農民時,她才有機會和他在一起,沒有看到有些鳥是困不住的,因為它的羽翼太光輝,這讓人有些無奈,是她傻嗎?不,是可愛,因此悲情。也許她的歸宿是對的,縱然她和高加林走到了一起,也不一定會幸福。真正的幸福其實并不遠,回過頭來看,也許就在身邊,潛藏在角落里靜候許久,直道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原來就在那里,不論你經歷了什么,最終還會給你帶來安慰。和高加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馬拴,馬栓勤勞善良,才是與巧珍相合的人。人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他雖然不像加林那么激進,沒那么講求,甚至不懂得浪漫的享受,但不是不知上進,這是兩回事,他順應生活,正確地對待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實實在在,如果說這就是生活的本質,他抓住了,盡管或許是無意的。
德順爺爺是一個啟明星式的人物,總在有月亮的晚上升起,黑夜里照亮一條路徑,讓迷失道路的人走出困境。雖然他只是一個光棍,卻從不失一顆善良的心,他也有過愛情,真正的用過心,用一生去守住這片堅貞的赤誠。因為曾經走過,有著更多的人生滄桑的感悟,才會對過往后來懂得珍惜,才會對年輕人諄諄教誨。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擁有的感覺上不如已經失去的,因為曾經年輕稚嫩的心不懂得珍惜,高加林最后的那一聲呼喚飽含深意。
愛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本性,人在虛弱時受到的溫暖,需要用一生銘記,所以用情很深。而一開始的“社會”一隅的丑陋形象,造成了“憤恨”的心理,形成了不服現狀的意志,萌芽了不屈不撓的努力,或許在高明樓下了他民辦教師的崗位后漸漸培養了雛形?,F實的壓抑,自卑而脆弱的心理,讓一顆覺而不醒的心變得對屈辱敏感。進行與人性的斗爭,所以要堅強自己,站立起來進行報復性的反抗,力圖掙脫這種壓抑自己的束縛、捉弄人的命運――勢力和環境的不平的待遇。加上知識分子的進取尊嚴,不得不顯得近乎鉆營的勢利,卻也不敢說這究竟是社會變革的原動力,還是悲壯的掙扎力。沒有人生下來就是負心漢,甚至是冷血的人,沒有激情地安于現狀,或者說沒有發光的人生,抑或是斗爭意識的覺醒。有一種孤獨不被外人所能理解,更沒有讓人理解的內心,通過冷血無情來最終實現自己一生的志愿,除了自己,誰還能理解?由于某種原因,奔跑再快的騏驥也會力不從心,英雄末路施無計,美人遲暮梳妝淚――當孔明在五丈原感慨恨不能再復討賊的時候,誰曾經愴然流涕?
幸福的生活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命運注定有些人的腳步不能歇停,他們的心理或許最為脆弱,然而他們的頭顱也最堅硬,不肯輕易屈服。試想,一生平凡、朦朧無知的人,怎會有自擾的命運?偏偏知識分子有了那一份覺醒,悟得還不通透,終于走了彎路。高加林是一個讀書人,生活選中了他進行掙扎的努力,作為捉弄的游戲,還是毫無還手的表現,再小的魚兒在太平洋里也可以激蕩起屬于自己的漣漪,盡管對于整片瀚海來說一切都不值一提。其中,社會的時勢就是那無盡的海洋,而匆匆過客的我們不過是里面游蕩過的一只小魚,但只要自己樂在其中,真正參透人生的道理,自然別有天地。
這是一種選擇的矛盾,在無形中,或許有這樣的設置,天平的兩端都沒有選擇的余地,卻都要無可奈何地面對,意味著,在這種悲劇的美學中有一種深深的境遇掙扎的嘆息。而傳統的悲劇美學,讓人常常忍不住同情失敗的弱者,而這種人性的和結局的鮮明對比,更加增強了讀者的直接感覺上的共鳴。殊不知,一切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站在另一個角度,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高加林的悲劇在于迷失了自己,以為衣被錦繡,在榮華富貴的山海中攀爬滾打,為自己所謂的理想奮斗就是幸福、是一生的追求,還是閃耀金輝的光芒,事實上,也許他錯了。欲壑難填,胸腔里裝的是無盡的空虛,真正的幸福應該是在自己那個不大的心房里滿滿裝載著的甜蜜與溫馨。那個時候,一心撲朔迷離,回過頭來,明白的那一刻,卻已為時已晚,人生總是在表演著一場接著一場的戲劇,細心想,導演其實就是自己,可里面有多少喜劇?許多的人生會由無數的遺憾堆砌而成,不論其中的對與錯,卻不曾將那顆心安定,至于以后,誰也說不準,回首往事,但要無愧于心,在消逝的那一刻,做到一生無悔,輕輕地來,了無牽掛地離開……
從深層次來說,思想文化的發展和經濟基礎的作用息息相關,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胎動時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各種思想的交匯和激流,不說先富的人是否很好地帶動了后富,在此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必然會讓一部分人的利益有得有失,就是公平問題的處置。從中國當代經濟發展史來看,改革開放以后,一部分人憑借著自身的或抓住了客觀環境的特殊機遇,先發展了起來,而另一些人相對地卻沒有那么幸運,于是心中難免會生出抱怨的不滿情緒,而這種加諸于身的力量,產生的反彈就是不服氣的好勝心理,更加渴望自身的變化,以至于在利益選擇的道路上,漸行漸遠,甚至是迷失自我而醉心于物質的追逐;而以高明樓為代表的一群人,則是直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人在文化知識的積累下,開始有了意識上的覺醒,懂得了爭取和主動,但是在扭曲的極端觀點的刺激下,會有一種病態的進取心理,又容易誤入歧途,做出激烈的行為。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對效率與公平的處理,對人的終極價值的探索和人文關懷,仍然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意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應,文學來源于現實,卻又是對現實的一種藝術的再現。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就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雖然有遺傳因素,但是社會大環境卻扮演著胚胎孕育的角色,起著可能是終其一生的影響,甚至是決定性的塑造作用。赫拉克里特斯認為,人并不缺乏普遍的理性,但是在實際的活動中,人們都按照自己的理性行事?;蛟S我們缺乏一種換位式的反省思維。不也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實事求是嘛?這也是一個民族思維成熟的體現。應該像小孩子對好人與壞人的區別那樣,隨著時間的沉淀,能不斷有所改觀。雖然管中窺豹,不得全貌,但是滴水穿石,也還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道理。一個時期的哲學是這一時期思想文化的最精華的部分,而文學則承擔了對它的通俗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