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8:42
序論:在您撰寫小初語文教學銜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六年級初小銜接
據筆者了解,許多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很大的壓力,關鍵原因在于用小學學習方法來學習初中語文課程十分不適應,而且在知識儲備上達不到初中教學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六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做好教學工作,為初小銜接的順利進行搭橋鋪路,是我們必須肩負的責任,下文將對這一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一、初中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差異
了解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不同,把握初中語文教學對基礎知識儲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是做好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偟膩碚f,一方面是初中語文教學難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學生能夠區分不同文體并鑒賞文學作品,知識量更大,對語文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課程開設數量遠遠多于小學階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課程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也十分重要,這在無形中分散了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許多學生剛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適應初中學習的快節奏,雖然小學階段也較為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往往流于形式,遠遠不能滿足初中階段學習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生由于不會合理的分配利用個人時間,不習慣一遍過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突然難度加大的考試,慢慢的產生了厭學情緒,極大的影響了未來各個科目的學習。[1]
從更細的角度分析,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與小學階段教學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小學語文教學像一位母親細心呵護每一位孩子,諄諄教導,溫柔而周到,初中語文教學更像一位父親,表現的松散而粗獷,更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依賴性強、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很容易進入貪圖安逸、無所適從的誤區,許多聰明的學生在小學時因為教師叮囑成績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師的督促成績一落千丈,這種現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學語文教學更重視基礎知識的講解,主要目標在于打基礎,而且受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影響,教師通常重視傳授而非引導,對能力培養、學法指導、學生自學、綜合應用等方面的關注度不夠,當學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間從感性學習到理性學習、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實際到理論,跨度太大使學生感到茫然無措。因此,我們要從初中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結合小學階段教學的自身特點,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措施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夯實學生知識基礎,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二、做好初小銜接的教學策略與措施
首先,小學階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實基礎,我們在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必須先把握好基礎知識教學,做好總復習教學,系統的總結歸納小學階段的拼音、字詞、句段等方面的語文知識,有序的安排復習流程和環節,注重知識規律的歸納和方法的總結,強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訓練,確保知識儲備和理解運用水平兩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們應該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每節課前要求學生自主做好預習,在課后進行復習,教師可以布置具體的預習和復習的任務、目標,讓他們把不會的生字、生詞摘抄下來,找出中心句,并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概括,要求他們按詞、詞組、段落等進行分類預習;用查字典的方法解決生字、生詞的疑難問題,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同學或教師請教。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加以指點,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多給予關懷和支持。教師結合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使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初中學習習慣的過渡與銜接。
再次、我們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調整,針對初中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驟的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思維能力,綜合利用多媒體教學、詩歌朗誦比賽等手段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語文知識運用能力??紤]到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心智較為成熟,我們可以適當放寬放松,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交給學生,將教學重心放在學法指導上,以便于學生升入初中后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學習氛圍和節奏。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讓學生在跟讀、齊讀、分角色朗讀中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中描寫賣火柴小女孩曾看到哪些美麗的東向,使她感到幸福?2.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和想象的寫作手法?3.讀完這個感人的童話故事,我們一定有許多話要對那個可憐的小女好說,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4.推薦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一生為孩子們撰寫了168篇童話,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00多年過去了,仍在世界各國流行。《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裝》《人魚公主》等,你讀過了嗎?通過提出這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課文內容,培養他們在閱讀中有意識思考的習慣。一定要養成練筆的習慣,學語文不愛動筆是不成的。這其實是小學語文老師最重要的任務,要學會觀察、感受生活,學會想象和分析思索,這些方法,是最基礎最根本的語文能力。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幫助學生過渡初中學習生活,因材施教地對其進行指導,實現他們在學習方法上的有效銜接。[2]
最后、我們要加強交流,做好信息反饋,及時溝通協調。六年級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做好與學生的交流,與校內其他教師的交流,密切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和思想動態,還需要與初中教師保持緊密的溝通,對于學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現的問題要有所了解和預見,認真聽取初中教師的意見,互相交流教學心得體會,相互借鑒和幫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表現在:中小學語文教育內容、要求、方法和手段的差異很大;中小學教師教學習慣、個人教學風格對學生學語文的不同影響;中小學學習語文的時間安排、學習方法、習慣對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響。
教育學、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教學目的,就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做好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的銜接:
要向學生講明:小學字、詞等基礎知識多,閱讀理解得少,時間充足,重機械記憶,形象思維。初中由于課目增多,相應地學習語文的時間少,重理解記憶,抽象思維;老師講得少,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多,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應大大加強。
二、尋找確定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有力措施:
1、作為小學教師除了學習《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外,還要通讀領會《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把中學教學目的、要求、內容等與小學比較,明確中小學兩個階段的差異與聯系,增強教學的目的性。
適當講述一些初中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初中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
2、小學生升入初中后,將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易有諸多不適應,所以小學階段應加大古典詩歌、名言警句、文言文的知識積累。因為這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根據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3、以學生為主體,做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銜接。適當引導學生研究“單元學習要求”、及“預習提示”。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講授新課,重點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導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改變依賴老師的習慣,養成自己動手、動腦、動口的好習慣。
強調預習、復習指導學習的方法。有的老師指導預習方法很有成效。如"朗讀課文三五遍,解決疑難生字詞,不懂的地方畫問號,通過練習找重點。"同時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由機械記憶到理解記憶的過渡,調動口、心、手、眼的四到位。多說、多讀、多思、多寫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方法。
5、讀寫結合,做好由套路作文向開放式讀寫的銜接。
讀寫是語文的兩支柱,但是在小學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套路文”。老師一讓寫好人好事,不是誰給誰補課,就是下雨了誰的傘自己舍不得用,留給別人。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從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走向開放式大讀寫的新的語文教學的格局。
6、適當向口頭作文的能力。首先做到口心一到。即“我口講我心”,課文演講、短劇表演、專題競賽、趣味辯論等口頭作文,學生可以克服對書面作文的畏難情緒更有興趣。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促使學生情感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7、 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從閱讀或學到方法或理解內涵,再延伸到寫作或談感受,或學技巧,把兩者結合得更緊密些,讀是為了寫好,寫能更好地讀。
根據系統論理論,如何研究“銜接”, 如何做到“最優化”,下面我就談談對“銜接”在三個方面的認識:
一、研究大綱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預。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學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書寫,并引導學生去認識書法家練字的經過;還有背誦默寫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開。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某一方面給予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肯定,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是從小學到中學“銜接”的典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壇一個佳話。發現兩個大綱之異同,我們就能了解新大綱的意圖所在了。
二、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小學教材,處理好銜接,明確教法學法。
現在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種種跡象表明了,小學生升初中后,往往覺得小學學過,初中還在學,甚至于高中還學,教材內容的重復性,因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些表明了小學與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銜接上出現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這往往也造成一種怪異現象的出現:大學厭高中,高中厭初中,初中厭小學;小學厭初中,初中厭高中,高中厭大學的惡性循環現象。其實,問題就在于“銜接”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就象一節節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后果就難以設想了。這次新大綱很明顯就給予了一定的考慮:小學低年級課文貼進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象的關系,課文類型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為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并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各占50%;高中加強了文學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選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約占課文總數的60%,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就使三個層次的教學側重有所分清,再也不會出現那種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學學,小學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學的不大正常的現象。簡而談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教學生畫知識樹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畫知識樹的同時,實際理清了各知識之間聯系。這正如新大綱所說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境之間的聯系。”應該說在這一點上,新大綱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
早在某市語文教改課題“課內外銜接”的實驗中,將此概括為“內引,外聯,對比”,充分肯定了課內外銜接的好處和作用,說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雙冀”。究其實質,語文四種能力的培養無不與生活聯系。新大綱特別注重這點“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班渠道,增強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薄蓖瑫r,大綱也提出“小學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有問題提出來,能與別人商量;初中要求閱讀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高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闡發、評價和質疑?!边@是需要建立在對生活有著直接感受與間接感受的基礎上的。為此,我大膽在課內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三、研究學生是做好銜接,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
1、教學目的
早在80年代初,我國很多地區的小學都開設了英語課。但當時全國沒有統一的教學大綱,也沒有統一的教學要求。教師只知道小學開設英語是形勢所需,卻不知道小學生通過三年的英語學習應該打下什么基礎,獲得哪些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更不知道小學之后學生應該怎樣繼續學習英語。
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浙江省教育廳推出了《關于積極推進我省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在此意見中,明確提出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學生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使其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通過學習英語,豐富他們的社會生活經歷,開拓其視野,樹立他們的英語學習的自信心。也就是說,小學英語教學必須從枯燥的語言知識的講解和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中解脫出來。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喜歡學習和運用英語,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使學習敢于大膽開口說英語,并獲得一定的英語感性知識,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英語奠定初步基礎。
2、教學方法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也是兒童發展接近英語本族語語言和語感的最佳時期。這是由這一時期的兒童身心特點決定的。兒童在這一時期可塑性強,活潑好動,愛聽愛說,而且善于口頭模仿。這就要求教師通過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大部門教師能做到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法,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盡可能地使學生喜歡英語課,在英語課堂上學得輕松有趣。主要有情境教學法、游戲活動法、交際教學法和第二課堂教學。
不容否認,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小學英語教學方面也不是事事盡如人意。許多教師都意識到小學英語教學必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也就是必須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基本的聽、說、讀、寫訓練。但是,在教學上即還存在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在強化聽說的同時,忽略了對學生讀寫方面最基本的訓練。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有把學生智力水平“低齡化”和“弱智化”的趨勢。在對學生活動的反饋上,有的教師比較注重在課堂上給學生糾正語言錯誤。殊不知,這種有錯必糾的做法往往是最會挫傷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當然,還有些教師只看重形式上的漂亮、熱鬧,僅在直觀興趣和表演上下工夫,沒能設法幫助學生記住英語,學到英語。這于小學英語教學是很不利的。
此外,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的最佳時段。教師如能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滲透中西文化背景知識,有意識地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語言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3、教材
現在國內已有相當數量的小學英語教材,目前在我省各地使用的教材也不下10余種。這些教材大致有三類。一類是中國人自編教材;一類是中外合編;再一類是引進教材的改編本。據使用的教師反映,這些教材是各有利弊。中國人自編的教材一般比較符合教學實際,但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夠活,語言不夠真實、自然和地道;引進的教材語言材料較真實、自然,方法也較活,但一般比較難,反映中國文化的少。中外合編的教材則可以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選擇教材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盡可以百花齊放。但由此帶來的問題是,來自不同小學的學生匯集于一所中學,由于小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這些都已給中學英語教學帶來困難。這一棘手的問題已十分迫切地擺在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面前。
二、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1、教學目的
九年義務制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這個角度,大家不難看出,初中英語教學大綱上對教學目的中有關學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的要求與小學是完全統一的,都是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中心。興趣是學好語言的強勁動力。如能把興趣培養成一種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需要,學生才會變被動的“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愛學”,逐漸養成自覺自愿主動學習英語的習慣。而現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最嚴峻的問題,即是初中生經過小學幾年的學習,興趣往往不如剛開始學習英語時那么高,對英語的好奇心也不那么強烈,再由于某些教師一成不變的教法,課堂氣氛的平淡死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就容易轉移和中斷,學習意志不堅定,對英語產生厭學情緒,直接導致英語成績的下降。由此看來,初中英語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還是要圍繞大綱教學目的中的“培養興趣”展開。
2、教學方法
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關鍵在于課堂教學。目前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們也基本轉變觀念,首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主體活動式”模式。
當代教學論對教學本質的認識已趨向一致。伊·阿·凱洛夫說過:“教學一方面包括教師的活動(教),同時也包括學生的活動(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教育活動。教師是教育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生是教育的參與者和承擔者。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學生看成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引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英語中有這樣一句諺語,“You may take horse to the riv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課堂教學程序,使課堂教學活動化,情境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歸納起來,不外乎有這么幾種,演講會話型、情景型、操練型、層次型和合作競爭型。通過這些教學程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也還存在著種種弊端。
由于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們往往熱衷于“滿堂灌”,采取“填鴨式”,搞“一言堂”,形成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教學模式。即使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許多人往往還只是注重研究如何“教”。換句話說,他們更注重學生的有意學習,忽視了學生的無意學習或自然學習。具體來看,有以下幾種表現:
教師過于強調學生對詞匯和句型的背誦,過于要求學生對語法規則的學習和理解。這恰恰是違背初中學生的記憶規律的。他們所需要的不是對語言規則的理解,而是大量的語言信息的輸入和輸出活動。 轉貼于
還是有教師不以學習為中心,不用教具或用得很少。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講到底。過多地要求學生機械朗讀,教學過程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
忽視初中生與高中生或成人不同的一些心理特點:初中學生較喜歡表現,有較強的好奇心,對事情喜歡刨根問底。教師若不對這些心理特點加以保護和鼓勵,自然會削弱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重視課堂教學,忽視課外第二課堂的建設。這一點與小學形成鮮明的對比。初中各學校名義上也都有各種興趣班或興趣小組的設立,但礙于升學壓力,這些班或小組漸漸地都轉形為各種學習活動,僅僅是課堂教學在課外時間上的一種延續,對學生毫無興趣、樂趣可言。
三、對中小學英語教學有關銜接問題的幾點思考
當前,我們必須正確理解和研究“小學與初中的銜接”問題。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銜接主要是指知識體系的銜接,如語言、詞匯、語法等教學內容的銜接。只要小學英語教材沒有統一,甚至在統一的情況下,已學內容的不同或不同層次的學生存在,銜接問題必然存在。目前,我們應更多地從廣義角度去理解中小學英語的銜接問題。從上述的現狀分析來看,它不僅僅是知識體系的銜接,更重要的是銜接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有效的學習策略;銜接正確的語音、語調、語言的感受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創造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鑒于此,筆者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1、密切關注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對初中生英語學習的影響
現代教育研究成果表明,評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下,往往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某些非智力因素。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贬槍πW畢業生進入初中后,對英語不再有很強的好奇心,興趣受到影響這一普遍現象,初中英語教師應采用各種手段,使學生對英語有持久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激勵藝術,正確評價學生,使其不斷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興趣,達到提高英語能力的目的。創造良好的課外學習環境,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提高他們的聽說能力,介紹補充讀物,開闊眼界,加深興趣。
英語學習是一項長期的腦力勞動。初中學生如果只有對英語的興趣,沒有學習英語的堅強意志,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一般地說,意志過程包括三個階段:決心、信心和恒心?!膀U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合;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币话愣?,初中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意志較為薄弱。教師和學生都要重視意志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作為教師,要清楚每位學生的心理狀況,對于意志不堅,易于退卻者,則應采取鞭策與激勵相結合的方式;在他們取得進步,稍有松懈時,應及時給予提醒。
2、密切關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的改變
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在繼續課堂教學生活化、游戲化、交際化的同時,還要意識到教學具有使小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和拼讀的習慣的使命。尤其在書寫和拼讀方面,要使小學生剛一接觸到英語時,就給他們留下正確的印象和方法,通過各種練習手段,慢慢地給他們打下扎實的基礎。
而從初中英語教師的角度來看,任重而道遠。作為教師,要做好銜接,必須了解學生。在小學生進入初中時,初一接班教師應該向小學教師了解小學的英語教學情況,并要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調查和評價,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采取適當的方法和措施,以使學生逐步適應初中的教學要求。
(1)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徹底改變過去“一支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F代教學多媒體幻燈、投影、電影、錄像、電腦等,運用了現代化科技成果,發揮了聲、光、電、形、色等多重元素的功能,充分調動了視、聽、說、手、腦等多種官能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思維、記憶、聯想和反饋,從而達到傳授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使教學形式更加活潑,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
(2)增加英美文化背景教學。新教學大綱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正確認識世界,增強對英國文化的了解?!币虼?,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把握好教材,還要仔細琢磨課文所反映的英美文化、風俗習慣、風土人情等。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
(3)增加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材料。在課文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文體增加類似的材料,以此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如英文廣告、報刊文摘、歌曲欣賞、人文地理、名著欣賞等。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教師可以精選各種體裁的文章,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名人逸事、廣告文藝等,學生對內容新穎、可讀性強的文章興趣非常濃厚,英語閱讀能力提高很快。
(4)增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要形式有話劇、小品;值日、演講與辨論;朗讀、背誦;學唱英文歌;英語角;影視欣賞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把趣味、游戲、音樂、美育和情感帶進課堂,達到陶冶情操、激發興趣、增長知識和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小學學生語文學習的銜接是一個非常具有教育普遍性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難點;解決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重點;調整拓展學生知識層面的要點,是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必要步驟之一?!墩Z文教學大綱》在教材的編排和要求上都注意到小學到初中的銜接與過渡。我在多年的初中教學實踐中,也深深體會到搞好這一過渡的重要性。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币簿褪且髮W生具有較高的讀寫聽說能力。九年義務教育,使小學教育得到減負,卻給初中教育的過渡與銜接帶來一定程度的負擔和難度。初中生面臨升學、就業、失學等問題,家長、社會給教師、學生很大壓力。在此,為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我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做好學生及家長的思想引導,促進教育教學順利推進。
(一)抓好入學思想教育,認真做好學生心理準備。初一年級學生還帶有小學生心理特征和小學的生活習慣,為了使其盡快適應緊張的初中學習生活,我們應該從入班第一天起,就進行入學思想教育。以學習《中學生守則》為中心,讓學生明白自己已是中學生而不再是小學生,要按《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自己。在學習課程上,也有別于小學,課程增加,課時也增加了。初中的學習比小學緊張,不能像在小學那樣貪玩了。在生活紀律上,生活要自理,做事要自覺,能擔當得起班級或是家庭的主任,更多的是自己管理自己,要求也比小學要嚴格。
(二)建立家長委員會,求得家長配合。在開學一、二周內就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講明初中生心理、生理發展特點,讓家長配合,做好學生的適應工作。比如讓家長幫助掌握作息時間,避免學生睡眠不足。要求家長向教師們介紹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尤其是頑皮孩子的優缺點,以便教師盡快熟悉學生,因材施教。還可以向家長介紹一些家庭教育方法和要求,我制定了《家庭教育須知》、《家教誤區》等印發給家長,以提高家教質量。
二、根據語文的理論性結合,如何研究“銜接”問題。
(一)認真研究初中新課程標準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我們知道語文不如數理化之清晰,因而語文教學往往陷入了一種不可知論的狀態,有人還贊美地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這是不可許的。那如何做好這理念的認可與改變就尤其重要了。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預。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初一年級在小學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書寫,并引導學生去認識書法家練字的經過;還有背誦默寫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開。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某一方面給予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肯定,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是從小學到中學“銜接”的典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壇一個佳話。這樣才能找到符合教學規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二)如何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1.備好教材是老師的任務,明確教法學法,處理好銜接。
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很清楚的認識到,小學生上到中學后,各方面還存在著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的習慣,老師上的課和小學的課的上法就有區別,他們很不適應,就是覺得在小學老師教過的課文,到了初中還在學這些課文,他們就沒有耐心。我們弄清初中新課程標準的教材內容的重復性,為什么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對于這些小學與初中等在教材的銜接上出現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
2.要抓好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其實,問題就在于“銜接”上,我們應該從思想、教學課程、作業和測試上,去消除他們恐懼的心理,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就象一節節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后果就難以設想了。這次新課程標準很明顯就給予了一定的考慮: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知識點少,教師一般要求學生側重于識記和淺層的理解,思維難度不大。小學低年級課文貼進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象的關系,課文類型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為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并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具有文學性和戲劇性;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就使教學側重有所分清,不會再出現以往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學學,小學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學的不大正常的現象。簡而言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教學生畫知識樹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畫知識樹的同時,實際理清了各知識之間聯系。
3.從閱讀要求看,小學: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僧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初中: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些根據不同學段提出的不同的質和量的要求,就是不同學段的銜接點。
語文試用修訂教學大綱規定: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說之,即聽說讀寫能力,即培養有語文素養的人。這就需要一個培養過程,即學習過程。有人曾說,一個人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小學教學重在“扶”,中學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學重在“全放”。由此可見,這個過程明顯體現出逐步加深,互相聯系的關系。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銜接”。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 銜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2-0115-01
根據系統論理論,如何研究“銜接”,如何做到“最優化”,下面我就談談對“銜接”在三個方面的認識:
1 研究大綱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預。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于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初一年在小學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書寫,并引導學生去認識書法家練字的經過;還有背誦默寫等等都不能一下子松開。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某一方面給予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肯定,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是從小學到中學“銜接”的典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壇一個佳話。發現兩個大綱之異同,我們就能了解新大綱的意圖所在了。其實,這就是新舊大綱間的銜接。只有真正做到對大綱之異同而心中有數,那在實際銜接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大啟示的。這樣才能找到符合教學規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2 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2.1 熟悉中小學教材,處理好銜接,明確教法學法。
現在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種種跡象表明了,小學生升初中后,往往覺得小學學過,初中還在學,甚至于高中還學,教材內容的重復性,因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些表明了小學與初中、高中等在教材的銜接上出現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這往往也造成一種怪異現象的出現:大學厭高中,高中厭初中,初中厭小學;小學厭初中,初中厭高中,高中厭大學的惡性循環現象。其實,問題就在于“銜接”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等就象一節節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后果就難以設想了。這次新大綱很明顯就給予了一定的考慮:小學低年級課文貼進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象的關系,課文類型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為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并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初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各占50%;高中加強了文學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選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約占課文總數的60%,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就使三個層次的教學側重有所分清,再也不會出現那種高中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小學學,小學的有可能在初中學,初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學的不大正常的現象。簡而談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教學生畫知識樹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畫知識樹的同時,實際理清了各知識之間聯系。這正如新大綱所說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境之間的聯系。”應該說在這一點上,新大綱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況下,作為語文教師應將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圖,把語文教學帶到新天地里。
2.2 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
早在某市語文教改課題“課內外銜接”的實驗中,將此概括為“內引,外聯,對比”,充分肯定了課內外銜接的好處和作用,說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雙冀”。究其實質,語文四種能力的培養無不與生活聯系。新大綱特別注重這點“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習班渠道,增強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同時,大綱也提出“小學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有問題提出來,能與別人商量;初中要求閱讀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高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闡發、評價和質疑?!边@是需要建立在對生活有著直接感受與間接感受的基礎上的。為此,我大膽在課內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3 研究學生是做好銜接,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
3.1 心理學告訴我們;研究好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各年段學生,各類學生的特點,這包括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年齡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F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如何做好銜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做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因此,教師應考慮這些環節的銜接。教育是沒有小事,因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后給學生產生這樣那樣或好的或壞的影響。
3.2 作為語文教師,了解學生各個階段學習語文水平,幫助他們做好思想、感情、知識等的銜接。特別是中下生應側重于基礎的再現與反復,優生可著重從拓展、加深方面考慮。
小學與數學教學研究問題貫徹于整個九年義務教育之中,也是關系到中小學數學整體性改革的重要問題。初中數學的內容繁多、理論性強、較為抽象,因而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動搖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不當。銜接是一個雙向對接的過程,所以想要解決小學、初中銜接不當的問題,需要中小學教師共同努力,各自向對方靠攏。以下,是我對小學與中學數學教學銜接的一些思考。
一、學生學習興趣的銜接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于學習活動的一種趨近或傾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能夠喚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當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努力去克服。而在實際的小學教學中,很多小學教師采用“灌”和“壓”的教學方法,這樣的小學數學課堂枯燥無味,使不少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在教師的嚴厲管束下,學生雖然對數學沒有興趣,但只能被動地勉強學習。然而到了初中,教師更多的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而對學生的督促減少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松懈而缺乏興趣,如此一來便會引起動機與效果間的惡性循環。因此,在小學,教師應多對學生進行鼓勵、誘導、啟發,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中學教師也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小學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中十分重要。
二、教學內容的銜接
就整體而言,小學數學作為中學數學的基礎,而中學數學是小學基礎的延續和發展。小學教師在使學生認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還要重點把握好四個銜接點,為中學數學教學起到滲透和鋪墊作用。
1、算術數與有理數的銜接
學生在小學階段只學過整數、分數、小數這樣的算術數,進入到初中學習之后,便引入了負數概念,將數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有理數范圍,數的計算也相應地在四則運算基礎上增加了乘方、開方的運算。這一過渡,負數的引進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學生理清有理數的特點。為了完成知識間的過渡,首先淡化概念,如講代數式的概念時,先讓學生認識各種形式的代數式,再去歸納代數式的概念。另外,務必使學生熟悉算術的四則運算,弄懂符號法則有理數的運算,便能夠完成算術數與有理數的銜接。
2、數與式的銜接
在初一代數第一章代數初步知識中,便引如了代數式的概念,進而對有理式的運算展開了研究。這種由數到式,就是從特殊的數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數式的過渡,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大轉折,實現了從具體到一般,由具象到抽象的飛躍,是質的轉變。這次過渡,代數式的概念是關鍵,要讓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但是,在小學里學生已接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形式,如簡易方程中的未知數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體會到字母比數更具有一般性。因此,教學中應揭示數與式的聯系和區別,數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況,數的運算可以看成是式的運算的特殊情形。另外,還應加深對字母的認識,A可以表示正數、負數,還可以表示0,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容易,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式的觀點來看待數的問題。
3、由算術四則運算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銜接
小學中的應用題是用算術的方法解題,是把未知數放在特殊位置,通過已知數求出未知數的算法。而到了初中以后,以方程的形式解應用題,把未知數用字母來代替,根據已知條件中存在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數。在開始時,一些學生不習慣于用方程的形式解題,此時,教師應選擇一些以方程解法比算術解法更簡便的應用題,通過對比,學生便能夠體會出以方程解題的優勢。而布置課外作業時,也可以要求用兩種方法解題,這樣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兩種解法,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授課時還要強調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銜接
在小學的教學內容中,學生有了對于幾何的初步知識,在課上,教師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幾何概念,這屬于基礎實驗幾何的范疇,更加側重于計量,而缺少邏輯論證。學習中學平面幾何的關鍵在于需要邏輯推理論證的能力。而在小學,這方面恰恰是薄弱點。從“實驗幾何”發展到“論證幾何”,過渡的橋梁便是邏輯推理論證能力。因此,應在小學數學中為初中論證幾何的學習做好以下鋪墊。①充分發掘小學數學教材里潛在邏輯推理因素。②在應用題教學中,逐步讓學生說出分析推理過程,并學會用語言和數學符號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③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適當安排具有推理論證因素的練習題。
三、教學方法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