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18:29
序論:在您撰寫健康教育干預策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飲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的干預策略和措施。
1健康教育
幾乎在任何行為干預項目中,對預人群開展健康教育都是最為主要的干預措施之一。WHO認為,相比其他干預措施,健康教育的花費更少,但卻能夠獲得對健康相關行為的持久改變,因此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比[4]。上海市餐飲從業人員食物中毒相關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顯示,餐飲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行為現狀不容樂觀,從業人員對食品安全知識測試題總體回答正確率僅為67.4%,反映食品安全技能掌握狀況的試題正確率更低;與此同時,從業人員對本人食品安全知識掌握程度評價為“非常好”或“基本可以”的為87.7%,對本人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執行情況評價為“非常好”或“基本可以”的高達93.1%,兩項指標均大大高于其實際水平。由于大大高估了自身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的水平,從業人員按照自認為正確而實際錯誤的方法進行操作,具有相當大的食品安全風險和食物中毒隱患。因此,系統和規范地對食品從業人員開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使食品從業人員掌握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對于預防食物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可從政策和技術兩方面保障食品從業人員健康教育的實施。
1.1政策保障
進一步健全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和考試的管理機制,制訂和實施食品生產經營人員食品衛生培訓和考試的法規,使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和考試做到規范化,真正發揮提高食品從業人員食品安全守法意識、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的作用。在機制設計上,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對衛生部現行《食品生產經營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管理辦法》[5]進行補充和完善:
①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經食品衛生知識培訓、考試合格、領取培訓合格證明后,方可從事相關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②考慮到不同食品行業的特點及不同崗位、層次食品從業人員所應當掌握的知識側重點、知識深度不同,在餐飲業開展的調查也表明,食品衛生管理員所掌握的知識水平也遠高于普通從業人員。因此,可考慮將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分為餐飲、流通、生產3類,在3大類的基礎上又根據專職食品衛生管理員、企業負責人、普通從業人員等崗位差異再細分為等3個級別。各類、各級食品從業人員的培訓時間、培訓大綱和考試題目均不同。
③相比培訓過程的形式,應更加突出強調培訓所應達到的提高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水平的目標。從業人員可以選擇參加本單位主管部門組織的培訓、本單位組織的培訓、食品衛生培訓機構的培訓3種方式中的任何一種,但培訓大綱、考試要求、試題庫和推薦培訓教材由監管部門統一制訂,食品從業人員也必須到監管部門指定的培訓考核點參加全市統一的以在線方式進行的網上考核,合格后領取培訓合格證明。
④為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食品從業人員的培訓,只要具備相應的資質條件,均可申請成為食品從業人員指定培訓考核機構。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主要負責對培訓機構以下兩方面的監管:一是培訓機構資質認定;二是監督培訓機構嚴格按要求實施培訓,并開展對培訓質量的評價,不符要求的取消資質。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辦培訓機構,只管培訓機構,有利于其騰出更多的精力對的食品從業人員培訓工作進行管理,提高培訓的水平。
⑤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在從業人員均取得培訓合格證后方可申請開業,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不具備上述條件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不予發放衛生許可證;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在監督檢查中,對食品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培訓合格證明進行檢查,并對其食品衛生法規、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現場考核;開展食品衛生等級評定的行業,培訓情況檢查結果與等級評定掛鉤;對于發生食物中毒、受到停止生產經營處罰的嚴重違法行為,以及一次檢查中食品生產經營人員試題回答正確率合計低于一定比例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抽取部分食品從業人員限期重新參加考試,考試不合格者原培訓證作廢。
1.2技術保障
1.2.1用通俗方法傳授知識和技能目前的科學技術已經充分揭示食物中毒產生的機制,如細菌如何繁殖、食品如何受污染、什么措施能夠防止食物中毒的發生。但如果與食品行業的從業者缺乏良好的交流和溝通,了解這些知識的只能是科學家和專業人員,大部分從業人員仍主要是以自已或同行的經驗來進行食品加工,而這些經驗在一旦條件發生改變時,往往就不甚可靠。譬如,在食品加工數量大量增加時,操作時生熟交叉污染的概率會增加,食品保存時的溫度和時間兩個關鍵點的控制難度也會加大,使食品安全的風險上升;有相當部分的食物中毒是發生在宴會或假日便是很好的例證。發生中毒單位此時的食品加工負荷量往往急劇上升,有時甚至遠遠超過本身能夠承擔的最大數量。因此,需要用一種通俗的方法將科學的食品安全知識和技能傳授給食品從業人員,在基于科學的基礎上安全地進行食品的加工操作[4]。
1.2.2針對實際的操作技能培訓食品加工實際的操作技能培訓對于培訓的效果至關重要,一些較為原則的法律法規條文和食品安全知識應結合操作的實例進行講解。如有關法規規定,為防止細菌的繁殖,加工的盒飯在食用前必須始終將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3h之內食用),但由于盒飯在分裝、運輸、保存過程中都會散失大量熱量,按照常規操作難以保證中心溫度符合要求,因此在培訓中就應有針對性地對這一重要操作技能進行指導。
1.2.3建立食物中毒可預防的信念由于絕大部分的食物中毒是可以預防的,這些方法都相當簡便,如時間、溫度等關鍵環節的控制等。因此,培訓應使從業人員建立起“食物中毒可以預防,通過培訓掌握正確的方法后,我完全有能力不讓其發生”的信念。
1.2.4編寫高質量的培訓教材符合食品從業人員實際的教材是使其更易于接受食品安全知識的基礎。因此,在培訓教材的編寫中應考慮到以下要求:①由于培訓是按照食品行業和從業人員的職業分類開展,培訓教材也應按照開展培訓的類別分類編寫;②各類教材的內容應涉及食品衛生法規、食品中的危害因素、食品微生物知識、各種常見食物中毒的機制及其預防原則,在此基礎上對食品生產經營各環節應采取的措施作具體展開(由于此部分內容是關系到食品安全的操作技能,因此應作為教材的重點)。如餐飲業應包括采購、貯存、原料加工、烹調加工、冷菜和生食加工、備餐和配送、清潔和消毒、從業人員衛生、蟲害控制、硬件設施等內容,管理人員的教材還應包括企業食品衛生自身管理的一些做法;③由于食品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不高,教材在形式上應盡量做到深入淺出、活潑多樣,如配以一定量的插圖、照片,不但可加深對從業人員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并且可使其可以在工作中加以參照,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如正確的配置消毒液、洗手消毒、儲存食品的方法等;在教材中設案例和問題分析,則可加深從業人員對怎樣是不安全的操作行為及可能導致后果的印象,有利于其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發生類似的問題。
2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包括健康教育及任何能促使行為和環境轉變為有利于健康的有關組織、政策及經濟干預的統一體,但它需要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沒有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將成為徒有虛名的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健康教育得不到有效的環境(包括政治、社會、經濟、自然環境)支持,健康教育盡管能成功地幫助個體為改變某些行為作出努力,但明顯是軟弱無力的[6]。
WHO認為,知識固然十分重要,但有時僅有知識是不夠的,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經常建立在“知識能導致正確的態度,然后產生安全健康的行為”這一假設的基礎上,即知識-信念-行為的KAP模式。但很不幸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4]。在許多發達國家,針對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已經開展多年,諸如便后要洗手,然而對從業人員食品操作行為的觀察和食物中毒的報告表明,不良的衛生習慣仍存在于從業人員中。因此,要改變行為,理解行為背后的原因及其社會文化影響因素是十分重要的,要明白食品安全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提供知識,而是要改變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行為[4]。只有給予充分的資源和適當的管理文化,食品安全規范才能得以較好執行[2];應采用考慮社會和環境因素對食品安全影響的方法來使從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得以持久改變[3]。上海市餐飲業從業人員食物中毒相關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除知識水平外,還包括個人特征、食品加工硬件設施、自身食品衛生管理等多方面。因此,以改變從業人員不良行為為目的的干預措施,除開展健康教育外,創造各種物質、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性環境也是改變從業人員不安全行為的重要干預手段。
2.1物質環境
調查表明,從業人員食品安全行為食品加工硬件有關。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也表明,良好的支持性物質環境,使餐飲業從業人員采納預防食物中毒行為客觀可行,反之亦然。例如生熟分開是預防食物中毒的一項基本要求,要達到這一要求,除了從業人員掌握必要的操作知識以外,還必須有一定硬件設施的保證,如盛裝生熟食品的容器應有明顯的區分標志,生熟食品的加工操作區域應分開等,否則從業人員在操作中難以嚴格做到生熟分開。
我國目前已制訂的《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7](《規范》),是我國第一部餐飲業衛生技術規范。其對餐飲業條件的要求都是圍繞預防食物中毒而設定的,內容主要包括餐飲業在設計、設施、設備、用具等食品衛生的具體要求?!兑幏丁窞閯撛炝己玫闹С中晕镔|環境奠定了基礎。在監督管理中,監管部門必須按照《規范》的要求,對每戶餐飲單位逐項完善衛生設施,要達到此目的,一是要在衛生許可證的發證和定期換證中嚴格要求餐飲單位按照《規范》設置硬件設施,二是在日常監督檢查中把與預防食物中毒有關的硬件設施的運轉狀況也作為檢查內容,發現問題要求企業立即整改。
2.2管理環境
食品衛生自身管理是企業為保證食品安全采取的各種管理措施,有效的食品衛生管理體系是企業內部的食品安全監督和制約機制,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受到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餐飲單位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知識水平不高(尤其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崗位),因此企業的自身管理對于預防從業人員的不安全操作行為尤為重要。
2.2.1要求和指導建立食品衛生管理體系一是制訂餐飲業管理體系規范,強制要求企業建立管理體系,并在對企業負責人、食品衛生管理員的培訓中加強企業對此項要求的認識;二是指導企業建立并實施有效的食品衛生自身管理體系,如按照《規范》中的6個指導開展自身管理的附錄內容對企業開展加強自身管理的指導。
2.2.2教育企業管理層樹立正確的態度調查表明,餐飲單位愿意在硬件、管理上為良好的食品安全行為創造支持性環境的不多,很多企業都認識到不發生食物中毒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做到不發生重視不夠,有的甚至在經濟利益和食品安全發生沖突時,不以食品安全為首要。上海市曾有一家平時食品衛生相當不錯的企業,在假日期間因超負荷供應,造成一起外籍游客的食物中毒。所以教育企業的管理層樹立正確的態度十分重要,預防食物中毒必須從日常的各項工作著手,而不僅僅是希望不發生中毒。
2.2.3在了解障礙的基礎上開展指導企業可針對本單位的特點和不同崗位從業人員的特點進行自身培訓。研究表明,培訓方法甚至比與培訓內容更為重要[4-8],采取綜合性措施進行培訓可取得較好的效果[9]。但開展培訓工作可能存在許多障礙,如從業人員因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按照要求操作可能會增加工作量;或認為按原來的習慣進行操作從不出事,不愿改變;部分從業人員受教育的程度低,不能完全理解培訓的要求,或者本身就有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因此,應指導企業在了解存在的這些障礙的基礎上,采取能夠達到最佳效果的手段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
3參考文獻
[1]TerriJenkins-McLean.Engaging Food ServiceWorkersin Behavioral-Change Partnership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2004,5:15-19.
[2]DeborahA.Clayton.Foodhandlers’beliefsandself-reported practi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Research.2002,12:25-39.
[3]J.E.Ehiri.Evaluation of afoodhygienetrainingcourse in Scotland[J].Food Control.1997,8(3):134-147.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oodbornedisease:afocus of healtheducation[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監字〔89〕第43號.《食品生產經營人員食品衛生知識培訓管理辦法》[S].
[6]顧學琪.健康促進的理論和策略應用[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1999,7(3):43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監督發〔2005〕260號.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衛生規范[S].
[8]MatthewP.Mortlock.Anationalsurveyof food hygienetrainingandqualificationlevelsin the UK food in 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Research.2000.10:111-123.
[9]柯躍斌.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對預防食物中毒知識、態度、行為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04,20(5):396-398.
(收稿日期:2007-02-06)
轄區內居民,對青少年、婦女、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患者、0-6歲兒童家長等重點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干預。
二、健康教育干預內容
1.開展合理膳食、合理使用抗生素、減鹽防控高血壓、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心理平衡、改善睡眠、控煙、限鹽、限酒、控制藥物依賴等可干預的健康危險因素基本知識健康教育。
2.重點慢性病和傳染病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宮頸癌、結核病、肝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重點疾病健康教育。
3.開展食品安全、職業病、放射衛生、環境衛生、飲用水衛生、學校衛生等公共衛生問題健康教育。
4.開展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防災減災、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干預。
5、宣傳普及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三、提供健康教育材料
1、 發放健康教育資料。一是發放印刷資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頁、健康教育處方和健康手冊等。放置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候診區、診室、咨詢臺等處,供居民免費索取。每個機構每年提供不少于12種內容的印刷資料。
2、播放音像資料,包括錄像帶、VCD、DVD等視聽傳播資料,放置在服務中心門診或觀察室健康教育宣傳活動現場播放。播放音像資料不少于6種。
3、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中心宣傳欄不少于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宣傳欄不少于1個,每個宣傳欄的面積不少于2平方米。宣傳欄一般設置在機構的戶外、健康教育室、候診室、輸液室或收費大廳的顯眼處,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專欄應標有機構名稱,應根據健康教育規律、季節、疾病流行情況、社會活動等及時更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每2個月更新一次。
4、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在各種衛生宣傳日、健康主題日,開展特定主題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和公眾健康咨詢活動,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年公眾健康咨詢宣傳活動不少于9次。
【關鍵詞】小學生接觸密切人群 心理健康 教育干預 策略
健康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社會各界,特別是教育部門都開始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新任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痹诮逃龑嵺`中,我們發現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與他接觸人群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關。什么樣的師傅,教出什么樣的徒弟;家長性格暴躁,孩子就容易出現逆反心理;班風不好,學生往往也很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為此,我們認為,要想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須通過適當的措施對小學生接觸密切的人群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環境育人,小學生接觸的人群健康水平提高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阻礙也就減少了。
一、以學習為入口。掌握心理健康知識
組織學習。是知識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教師是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施者。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首先要教師認真學習,調整心態。只有教師本身心理健康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工作中,我們采取理論學習、問題討論、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經驗總結等方法,豐富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為進一步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打下思想認識和理論基礎。
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就有了保障。我們把課堂作為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預的主渠道。學校各個班級每周都安排有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心理健康知識講解和行為干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心理、明確自我人生價值觀,學習心理問題的應對技巧,自覺維護和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
為了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水平,我們還通過家長學校,向家長深入淺出地講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傳授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我們的心理咨詢師也為家長開通了熱心電話,隨時為他們釋疑解惑。
二、以宣傳為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1.利用黑板報、廣播站和宣傳櫥窗
學校宣傳櫥窗開辟每月一期的心理宣傳專刊。學校廣播站專門開辟了“知心話題”欄目,及時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解決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各班的黑板報要求認真收集資料,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有關欄目,如開學初,設計“展示自我,認識朋友”;考試前,設計“考前心理調節”等欄目。這些做法,不僅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使??嬲蔀閷W生學習健康知識的園地。
2.為家長發放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單
為了使廣大的學生家長更多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識,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家庭和睦、子女教育、鄰里和諧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綜合心理素質,我們經常向學生家長發放心理健康宣傳單。宣傳單就如何克服不健康心理,如何塑造心理環境,如何緩解情緒緊張等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顒又?,許多家長紛紛表示這樣的活動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向我們保證今后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同時也要讓孩子健康的度過每一天。
三、以活動為載體,滲透心理健康知識
1.“社團活動”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社團活動”,是我們眾興鎮中心小學的辦學特色。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社團中的一員,讓他們的興趣愛好在社團活動中得到提高和張揚。豐富的社團活動提高了他們的審美修養,使人身心愉悅、積極向上。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施加影響,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精神風貌。特別是在各種活動中,調整自我融入集體,消除自閉,懂得交往與合作,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
2.語文課外閱讀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書可益智,書可怡情?!弊x書可以修身養性。研究中,我們通過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引導學生在經典名著和文學作品中接受熏陶,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3.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快樂一輩子?!蔽倚猿置刻扉_展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活動內容以體育項目為主,活動采取班主任負責、值日領導監督的方式進行。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課間活動時間,讓學生積極參加不同的體育戶外活動,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飛心情,緩解學習壓力。
4.主題班隊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各班級充分利用班隊活動課,每月進行一到二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班主任老師根據學期計劃及學生的特點,積極有效的開展活動,進行團體輔導,在活動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我們先后進行了“成長中的我”“培養良好的心理”“尋找最佳學習方法”“如何交往”“面向社會”“抵抗誘惑”“正確面對人生挫折”“如何自我表現調整”“如何面對考試”“解除考試心理壓力和焦慮”等主題班會活動,通過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
四、以溝通為方法,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1.生生溝通
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家長與老師都處于強勢,學生即使有怨氣,也是敢怒不敢言。心理健康問題的爆發,絕大部分是學生與學生之間。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學生往往就動起粗來,同學之間缺乏必要心理交流。為此,我們通過各種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通過班隊活動、心理健康課等平臺給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
2.親子溝通
家庭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最親愛的人。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父母教育觀念、教養方式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學中高年級的孩子逐漸進入青春期,心理上有了逆反的心理。如果這個時期家長行為粗暴、方法簡單,學生很容易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所以我們積極倡導家長與孩子要平等交流,經常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
3.師生溝通
關鍵詞:網絡環境;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策略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一、引言
隨著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近年高職學生培養過程中一些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成為不可忽視的教育問題。相比中學生來說,高職學生存在更多的壓力,主要來自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因此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本文對400名學生實施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果進行調查。
二、資料與方法
1.基礎資料
從長江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保?014級信息服務工程學院學生中選取400名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依據計算機表法均分為兩組,每組學生200名,參照組實施基礎干預和健康教育,實驗組實施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組學生中男生112名,女生88名,最大年齡25歲,最小年齡20歲;參照組學生中男生109名,女生91名,最大年齡26歲,最小年齡21歲。
2.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而實驗組實施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措施為:①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團隊。高職院校管理層應該完善機構團隊合作機制,形成信息化小組,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基礎上,明確劃分成員責任和義務,全面落實心理健康教育。②優化網絡環境。高職院校優化網絡環境的內容主要包括促進家庭與社會共同參與、高度配合高職院校的工作以及加大經費支出,改善網絡環境,監控學生網絡行為等方面[1]。③完善規章制度。高職院校網絡環境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構建完善的規章制度,保證健康、可持續地開展網絡心理教育,重點是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有效約束學生的自身行為。例如,明確獎懲條例,完善網絡紀律,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2]。
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學生強迫、人際關系、軀體化、抑郁、求助、解決問題等指標,利用癥狀自評量表對學生進行統計和調查,利用分級方法統計學生各項心理情況,了解學生面對問題時的不同方式以及行為差異。
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均應用SPSS19.0軟件統計我校400名學生的所有資料,兩組學生患者SLC-90對比和應對方式指標結果等比較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進行t檢驗,P
三、 結果
對比兩組學生各項指標發現,實驗組人際關系、軀體化評分沒有顯著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4)。實驗組強迫、抑郁等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實驗組應對方式中解決問題和求助評分均顯著優于參照組,P值都小于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網絡環境下所開展的高職院校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緩解學生抑郁情緒等,具有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為了解中學教師健康狀態,我單位每年對全縣中學教職工進行分期分批健康體檢,今年對在我單位體檢的471名教師體檢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從中找出規律性,提出針對性防治對策,做到有病早治、無病早防,提高教職工整體健康水平。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中學教師471名,年齡32~59歲(分成三個年齡組:32-39、40-49、50-59),女性158名,男性313名,男:女之比1.98:1。
1.2方法
請省級醫院專家參加體檢,對上述受檢者詢問病史及??茩z查,包括:內科、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測量:身高、體重、視力、血壓、脈搏,結合臨床輔助檢查作出診斷,部分受檢者還需經上級醫院加作相應檢查以確診。
輔助檢查血液生化檢查(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乙肝五項、甲胎蛋白)、血尿常規、腹部B超(肝、膽、脾、胰、雙腎)、心電圖、胸部X片。
1.3診斷標準
按照全國疾病調查統一診斷標準進行疾病分類。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常見疾病檢出率情況
471名受檢者中檢出病癥44種,異常發現者408人,占受檢人數86.62%。有二項及以上異常者362人,占檢出異常人數88.73%。前10位異常發現順位是:高脂血癥(54.78%)、牙結石(21.66%)、脂肪肝(20.59%)、高血壓(12.53%)、腎結石(10.4%)、肝功能異常(10.19%)、糖尿?。?.70%)、膽囊結石(8.07%)、慢性支氣管炎(6.5%)、下肢靜脈曲張(3.1%)。檢出脂肪肝及高脂血癥最小年齡34歲,高脂血癥各年齡組發病沒有顯著性但男女比較有明顯差異(P=0.012),即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各年齡組男女比較差異沒有顯著性(P=0.057);肝功能異常最小年齡32歲,男女差異不明顯(P=0.483);慢性支氣管炎檢出率陽性者全部在40歲以上并隨年齡增加陽性率遞增,各年齡組發病有明顯差異(P<0.05);高血壓、膽囊結石各年齡組發病差異有顯著性(P<0.05)。其次檢出率較高的有:肝囊腫、腎囊腫、痔瘡、心電圖改變、膽囊息肉、肝內膽管結石、過敏性鼻炎等。
3討論
3.1本組資料顯示,高脂血癥、牙結石、脂肪肝、高血壓、腎結石、糖尿病、膽囊結石、慢性支氣管炎檢出率較高,這些病癥中大多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而且除主要隨著年齡而出現生理變化外主要以高脂血癥、脂肪肝等生活方式性疾病為主,且呈年輕化趨勢三個年齡組高脂血癥檢出無明顯差異,但男女差異有顯著性,應該與受檢者工作分工不同和生活習慣有關,常態下男性工作應酬多于女性,并且吸煙、飲酒絕大部分是男性,加上飲食方面因應酬難以節制關系密切;高血壓、膽囊結石各年齡組發病差異有顯著性(P<0.05),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癥狀,是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男、女患病率差別不大,高血壓患病率、發病率及血壓水平隨年齡增加而升高,高血壓在老年人較為常見[4]。膽囊結石也是我國的一種常見病,隨年齡增長,發病率也升高,且其發生發展與環境因素也不無關系。
3.2根據體檢結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
3.2.1本組受檢者均為腦力勞動者,其中一線教師約占70%;行政干部約占30%,且有部分承擔行政、專業雙肩挑重任,因忙于科研、教學、工作應酬,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的人際關系,精神長期高度緊張、身心俱疲而導致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有關。
3.2.2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受檢者在工作中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多,飲食難以控制,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飲食多,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用少,營養過剩,加上活動少而致超重、肥胖,造成過多的脂肪沉積在血管壁上,肝內脂肪含量也大量增加,從而導致血脂升高、脂肪肝等。另外,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處理糖的能力下降,因此高能量食物加速糖耐量降低,加重胰島素功能負荷,促使胰腺衰老,最終發生糖尿病[1]。
3.2.3不良嗜好、行為的影響本組受檢者中吸煙和飲酒者較多,大量飲酒也是導致脂肪肝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乙醇的代謝使得正常的肝臟氧化還原失調,使脂肪酸的氧化減少,合成增多,促進了甘油三脂的形成,并堆積在肝細胞內形成脂肪肝[2]。本次體檢發現每個年齡組都存在牙結石,無組間差異(P=0.136),應與刷牙方式不當密切相關。
3.2.4部分干部缺乏必要的保健常識,對自身健康不夠重視,忙于工作、應酬而疏于保健,小病不管大病拖,延誤治療時機[3]。上述有些病癥互為因果,互相影響,加上隨著年齡的增加和機體的老化,人體各器官的功能逐漸減退,更進一步促使了各種疾病的發生。因此分析、探討這些常見病癥的原因和防治策略,從而最大限度降低這些病癥的患病率,促進群體健康,維護學校人文環境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3干預策略
3.3.1健康教育利用校園網、廣播等開展多形式健教,定期請醫學專家進校園進行專題講座,解讀干部職工常見病、多發病發病機制、危害性等相關知識及科學防治策略,幫助教職工掌握健康知識、督促其主動建立健康行為。
3.3.2不良生活行為、習慣干預
合理膳食:改變不良飲食習慣,講究平衡膳食,少吃高脂、高熱量、高鹽、辛辣食物,進食適量蛋白、豐富維生素、多纖維素食物,細嚼慢咽,不暴飲暴食和忍饑挨餓,科學生活,健康長壽;適量運動:運動是人類通往健康道路上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運動項目的選擇、運動強度應因人而異、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增強體質、控制體重;調整應酬方式,改變吃喝交際,倡導健康應酬,生活與工作規律化、戒煙限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平衡心態:情緒穩定,善于自我調控,保持心情愉快。
3.3.3建立教職工健康體檢長效保障機制,完善學校教職工動態健康檔案,建立良好的個人與醫療專家的信息互動;?24小時提供教職工常見病、多發病相關知識專業咨詢,方便教職工急診及時就醫;建立與上級醫院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確保教職工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盧宜芳.573名人員健康體檢的結果分析及健康干預.當代護士.2008(7):91.
[2] 劉家全,牛玲,郝希春等.淮南市保健干部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5,8(6):494.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職教育;教學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職院校開展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受到了廣泛的重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生活的發展,當代高職學生面臨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體現出更加豐富的思想觀念,心理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如何與時俱進調整實施策略,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基于新時期高職學生心理發展新環境的策略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校園環境與社會環境的不斷走向融合,高校已經不再是與實現社會相隔離的象牙塔,信息技術發達和高校辦學面向社會的進程使社會的各種信息直接進入高校,社會大環境的變化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特別是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不斷得到推廣,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即可大比例參加頂崗實習,直接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直接參與社會生活,他們需要處理的社會關系,需要認識的各種問題與以往的學生相比大大增加,他們直接發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利益主體多元化,思想認識復雜化,市場經濟規則大量滲透到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是校園生活,他們在確定人生目標的問題上,還是在學習方式、就業觀念、生活方式等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多困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高職學生思想成長還帶來一些新變化,即當代高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了很大的發展,他們更加重視自身的利益,追求平等和公正,具有較強的自主自立和自由意識,發展意識也大為增強。這促使他們其越來越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努力維護自己平等表達自己觀點的權益,更加關心自己的素質提高和發展前景。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讓網絡成為重要的信息平臺,并且這一平臺有自由、開放、交互性強的特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為高職學生拓展了學習空間,開闊了視野。開放的網絡也給思想心理未成熟的高職學生帶來了不健康的思想價值和文化觀念,對高職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網絡的個體性、隱匿性、虛擬性特性,給高職學生提供了一個現實和虛擬相矛盾的不同世界。這些矛盾和問題使高職學生在學習和身心健康上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社會環境是學生思想發展和心理變化的基本促成因素,與時俱進了解這些環境變化,實事求是地去尋找高職學生中存在的各種心理現象的生活根源,是教育者客觀認識學生心理素質上存在的不足,耐心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指導工作的基本條件,也是提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基本策略。
二、立足社會化,服務城市化的策略
高職學生正處于個體社會化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高職學生的社會化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也就是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對心理健康已有一定的認識,他們能夠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對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可以形成明確而積極預期,因此歡迎心理健康教育。如此,已有的認識基地就成為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修養的正能量。與此同時,已有的認識基礎使高職學生能大體明白自身需求,排斥不貼近其實際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教育者深入實際,在把握學生社會化客觀規律的同時,充分了解學生個體的差異化需求,了解學生實際存在的心理困難和思想問題,進而把社會化需求與實際生活需要有機結合,有針對性地加強教育和引導,為取得預期教育效果創造條件。
高職學生社會化有一個基本特征,即高職學生的社會化與他們適應城市化生活的需求有密切的關聯性。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是為規模生產服務的,規模生產是城市化、工業化的基本特征。從實踐上看,高職學生畢業后參與社會生產和服務,主要生活在城市,需要適應的是城市化的生活,但是高職學生主要來源于農村,總體上說,高職學生的社會化某種意義上就是他們自身的城市化。當前,高職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常見問題,如學習環境的變化帶來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變化帶來的心理困境,人際交往上出現的心理障礙,社會價值體系、評價與就業等因素造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等,大多與他們對城市化生活的不適應相關。適應城市化的生活已經成為高職學生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和基本任務。
從更高層面上看,城市化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高職院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高職教育既要落實為我國社會城市化培養合格勞動者的任務,也是國家實現城市化發展目標的一個重要陣地??傊?,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根本目的是服務學生的社會化,而當前高職學生社會化的一個基本載體和內容就是城市化。城市化是一個系統的生活變化過程,這其中有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也包含著生活觀念、生活方式和與此相對應的心理環境及其要求的變化,對學生原有的生活來說,新的城市生活伴隨著一個新的生活生態系統需要適應,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回應,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應以幫助學生適應城市化的生活作為基本目標和策略,也只有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才是學生所需要的,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并取得實際效果。
基于服務城市化的策略,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教學目標體系、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在目標體系中強調適應城市生活的心理素質與能力,課程標準和內容上要貼近城市生活的實際,教學方法上靈活多樣,重視行為能力的鍛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此外,服務城市化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這是教學實施過程中還不夠重視或容易忽視的方面。高職教育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是他們適應工作需要所必須的。職業心理素質以普通心理素質為基礎,也需要相對專門化的心理教育,但是在專門開設職業心理課程不現實的情況下,在普通心理健康教育中適當兼顧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既是需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堅持以培養實際行動能力為本的策略
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以生理素質為基礎,通過學習和實踐而形成,是一個人的心理潛能、能量、特點、品質與行為的綜合。人們常常只把心理素質看成是一個人的內在心理品質,而較少與行動能力聯系起來。實際上,心理素質最終要通過一個人的外在表現來體現和評價,心理素質表現在外的行動能力,才使心理素質具備現實意義。即使人們常常認為是純內在的心理活動,也會通過語言文字、表情動作、身體狀態等體現出實際意義。一個學生,他即使在人際交往的重要程度上認識有多高,如果無法在與人交往時實際體現出一定的具體意愿和行動,還不能認為他在人際心理素質方面有多好,相反,這說明其人際交往的心理素質不能適應實際需要。因此,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在提升高職學生心理認知水平的基礎上,確保高職學生在行動能力上體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這應該成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實施策略。
堅持以培養實際行動能力為本的策略,必須充分發揮高職學生的主體作用。良好心理心理素質的體現出來的行動力,包括策劃戰略意圖的主動性,對自身行動的良好自制力,同時能夠去突破自己,實現自己想做而不敢去做的,或者是自己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的事,這些行動力都必須由具體的個體發揮出來,其形成也都需要一個不斷的努力與鍛煉的過程。這一努力和鍛煉的過程就是教育者組織引導學生發揮自身主體能動性的過程。為此,高職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教學中必須自覺重視學生行為訓練的作用,在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上作好安排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重視行動能力的提高,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行為訓練,積極自主開展行為訓練活動,參加實際生活鍛煉,從中獲得體驗,積累經驗,掌握技巧,提高心理認知與行動能力上的協調性。
堅持以培養實際行動能力為本的策略,要求教育者善于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行動能力的培養過程是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過程,在這種程中,教師的主導起關鍵作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能較好發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和學生的實際,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啟發和誘導學生深入思考,提高認識,增強行動的意愿,積極參與實踐鍛煉,并在鍛煉中養成愛思考、重體驗、勤總結、敢行動的良好習慣。由此可見,啟發式教學模式,既可用于知識傳授,也可用于行為訓練,不失為一種具備良好基礎性、通用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和運用。
參考文獻
[1]彭曉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誤區與對策思[J].西南師 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4).
情感策略體育教學影響研究1前言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體育教學中探求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策略與途徑,已成當代體育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情感策略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用以指導其教學行為的操作指南,它為教師具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提供了富有操作性的指導思想。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齊齊哈爾醫學院公共體育教學2011級兩個班學生,共60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對查詢結果進行有效整理與統計,形成相關的理論體系,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2.2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所涉及的相關內容設計問卷。問卷的發放采取現場發放、當場填寫、當面回收的方法。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96.55%。
2.2.3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統計的數據進行處理。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情感策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結果
3.1.1教學實驗各項心理健康指標研究結果
通過對教學實驗后組間心理健康指標進行比較發現:實驗組學生心理健康各指標變化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實驗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具有突出的促進作用,證明情感策略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4分析與討論
4.1情感策略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效果的主觀評價結果
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調查結果表明,在58份有效問卷當中,對“在上體育課之前是否。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問題肯定回答有26人,占總體人數的44.78%;對“在上體育課之后是否愿意參加體育活動”問題肯定回答有41人,占總體人數的70.63%;對“你是否喜歡上體育課”問題肯定回答43人,占總體人數的74.13%;對“上體育課后心里感受是否減輕問題的肯定回答有39人,占總體人數的69.64%,特別是在情緒、人際關系等方面學生多數感到有所好轉;對“上體育課后自主鍛煉意識是否增強”問題的肯定回答有45人,占總體人數的77.59%,學生對體育印象興趣、主動參加體育活動次數、體育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在實驗對心理健康影響方面,有15人選擇“上完體育課后心理問題減輕很大”,占總體人數的26.79%,有24人認為上完體育課后心理問題減輕程度一般,占總體人數的42.85%。
4.2情感策略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情感策略的運用,通過改善情緒狀態、提高自我意識、改善人際關系、培養意志品質等,以減小內外應激,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本實驗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和教學環境四個方面運用了情感策略,具體為形式匹配策略、角色轉換策略、主體性評價策略、競爭互助策略。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來自于社會環境、校園環境以及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
(2)情感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體現在:情感策略能夠積極地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表現;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人際交??;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3)情感策略通過影響鍛煉的心理效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5.2建議
(1)體育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地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2)體育教師應從情感教學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探討體育教學中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式和有效手段,采用學科滲透的方式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