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1 16:55:27
序論:在您撰寫安全生產風險識別的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ACT卡在填寫中要經歷觀察、接近、討論、贊同、記錄現狀等5個程序。當記錄人發現員工有不安全行為時,主動接近該員工,與他一起友好地討論不安全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得到他的認同,再記錄此員工的不安全行為,并提交給HSE管理部門進行分析。每一張ACT卡片往往就是一起違章事件,或者說是一個HSE隱患。通過ACT卡片,不僅有利于HSE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和控制生產中存在的隱患,防微杜漸,而且有利于形成人人關心安全、人人心中有HSE的氛圍。
應用取得效果
應用ACT卡這種安全管理方法的精髓在于“共同參與,持續改進”,主張人人都是HSE的管理者和監督者,大家都有權對HSE工作提出建議,并且這些建議都會得到回復。如此,安全文化就會滲透到企業的每一個部門、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形成一種從上到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安全與環保管理體系。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簡稱“長慶油田”)在班組安全管理中也應用了ACT卡管理法,通過在基層班組全面推行ACT卡風險識別方法,以非懲罰的方式,激發了崗位員工識別風險和參與削減風險的積極性,強化了基層班組的風險管理,使安全管理的觸角延伸到每個物、每個崗位、每個細小的工作環節,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初步形成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安全監督管理氛圍。長慶油田為推進ACT卡在班組安全生產中的應用,建立和完善了ACT卡使用、考核制度和獎勵標準,激發員工自覺參與識別風險,查糾違章活動的積極性,并以非懲罰的激勵方式,鼓勵員工主動查找身邊的隱患,并進行自我反省,形成了“自我發現問題,自我學習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互動環境。長慶油田通過在基層班組全面推行ACT卡風險識別活動,為員工搭建了自主參與風險辨識的平臺,使員工更加關注自己的生命安全,安全意識不斷強化,也推動了“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會安全”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安全管理氛圍的建立。
二是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和標準體系持續完善。ACT卡風險識別以安全標準、規程、制度、辦法和要求為依據,在現場風險識別和填寫ACT卡過程中,及時發現安全標準、規程和管理制度中的缺失和不符合項,通過持續提出完善相關制度和標準的建議,確保長慶油田安全管理制度、標準體系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三是物的不安全狀態得到有效控制和削減。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在各個崗位和生產現場推廣應用ACT卡,長慶油田在設備設施和工藝流程方面的問題、缺陷得到了有效削減和完善,基本實現了本質安全化。
存在不足和問題
ACT卡在基層班組的現場和崗位風險識別中,特別是對物的不安全狀態的辨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但在日常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現在4方面。
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方面,效果不太明顯。一方面,員工怕得罪人,礙于面子不愿意將同事、朋友的違章行為記錄到ACT卡上;另一方面,基層管理者對員工違章行為常常采取罰款、警告、通報等手段,無形中打擊了員工互糾違章、共保安全的積極性。
格式化的ACT卡不便于現場操作。由于ACT卡的內容是直接翻譯過來的,并沒有結合國人的文化特點和行為習慣,進行有效的改良和優化;另外,石油天然氣采掘業是個“無圍墻的工廠”,設備設施、工藝流程、運行參數、環境條件和安全要求及員工素質千差萬別,無法用一個標準規范來要求所有的操作行為;三是ACT卡涉及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態包括7大項38條,HSE改進建議4項,項目和內容比較多,現場使用中顯得有點繁瑣。
ACT卡使用范圍具有局限性。目前,ACT卡風險識別的運用主要集中在基層崗位和生產現場,沒有延伸到基層的管理層和公司、廠(處)兩級的管理部門,使一些深層次的管理問題,以及某些制度、規程、標準的缺失或設計、規劃的缺陷不能及時發現和完善。
員工風險識別技能偏低,對一些隱性風險不能及時發現?;鶎釉诎踩嘤柟ぷ骱桶踩雷o基礎知識講解等方面,對風險識別方法和技術涉及較少,使基層崗位員工普遍缺乏較高的風險識別技術和方法,對一些非直觀的隱性風險不能及時發現。
改進措施和建議
重點識別人的不安全行為
ACT卡風險識別的重點應放在人的不安全行為上。目前,“三違”行為是影響安全生產的主要矛盾,幾乎所有的事故和物的不安全狀態都可追溯到人的不安全行為上,所以,運用ACT卡識別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是班組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關鍵。在識別人的不安全行為時,要做到對事不對人。風險識別是為了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鼓勵安全行為,達到預防傷害、安全生產的目的,而不是為了處理人。因此切忌當著被觀察者的面填寫ACT卡,也不要把違章者的姓名記錄到卡上。ACT卡安全觀察程序是非懲罰性的,必須與公司的組織紀律分開,原則上對違章者不應采取懲罰手段。但是,當違章員工知道其行為會威脅到他人生命安全,或明知正常的工作程序和制度規定,卻故意違反或不遵守時,就必須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
精煉簡化ACT卡內容
針對油田生產中不同的環境和專業,可編制相應的ACT卡,以增強其針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對油氣處理及化工生產等生產工藝、運行參數、設備比較固定的生產場點,可嘗試編制和推廣使用全國統一模式的ACT卡;對輸管線等無法統一設備配置、工藝流程和運行參數,且受環境影響較大的生產場點,應將ACT卡的內容調整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制度和規程缺陷、環境因素等4部分,變原來的選項為具體填寫,使ACT卡達到簡潔、實用、易掌握、方便操作和員工易接受的目的。
建立多元化激勵機制
ACT卡應逐步向管理層滲透,擴大其使用覆蓋面。為全面推廣使用ACT卡風險識別方法,可根據企業實際和不同層次員工的需求,建立起與員工晉級晉職、送外培訓、評優選先、經濟獎勵、解決家庭困難等密切相關的激勵機制,激發和調動企業員工運用ACT卡進行風險識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常態性,從而形成覆蓋人、機、物、料、環和管理制度、標準、規程等全方位的風險識別和控制體系,建立安全生產的長效機制,使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制度和規程缺陷,環境因素等時刻處于受控狀態。
關鍵詞:生產;電力;風險;管理內涵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電力單位生產安全管理內涵
電力單位生產風險管理主要是說的是電力公司在實際生產過程當中對于風險控制原理、預防、處理方式的科學合理性,借由分析研究、評價系統、電網營運、技術人員、交通物流等各個方面,有目的得創建出預防控制風險的科學方式,創造出高效、性價比高、實用的管理控制風險的方法,經由生產風險控制,電力單位能夠有效的防止單位在生產運營的過程中有人員出現傷亡的情況出現,從而實現對電力單位的安全管理控制、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標準。電力單位在進行安全風險管理的過程當中,有著十分明顯的特征,那就是服務范圍較廣,牽涉到國防軍事、教育機構、農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各個行業,我們不難看出電力企業的生產是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所以電力安全風險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如果的對于電力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不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就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有可能引起分布廣泛的電網系統不能正常運行。另一方面,電力單位風險管理需要較高的技術水平,對此,從業人員需要具備認真、細心、踏實等工作態度,并且對于各種電力運營設備和理論知識有較為深入的了解,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電力運營突況、排除機器以及線路故障,從而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同時,電力單位負責綜合配電、發電以及電力供輸等主要職能,對此系統資產和風險預防能力都要有最高級別的指標要求,只有把電力企業生產安全工作做好,才可以發揮電力公司各個方面的核心服務價值,并且保證其運營效益。
二、電力單位生產風險管理和實際運營
電力單位風險生產管理可以將其劃分成一項管理理論課程,其主要是針對管理控制和引發規律所展開的體系研究。電力單位在安全生產過程當中,實行風險管理、應當建立起工程科學管理的概念,圍繞著識別、評估以及監督管理處置風險,保證電力供應正常、生產營運安全、高效、科學合理。另一方面,應該確定電力生產管理目標,減少事故發生概率、最大化降低經濟損失。再者,需要注重事故預測系統的研發,從而進一步的優化電力生產安全風險管理成果。電力單位的安全生產是風險識別的切入點,能夠對電網系統當中潛在的隱患進行認定。評估是認定的關鍵環節,借由定量定性分析研究來實現風險量化;控制是電力生產風險的重點,經由適應性策略和技術引進來預防電力事故風險的發生;監督管理就是電力單位減少風險的保證,綜上所述,這些風險綜合控制環節就組成了及時有效的監督管理。經由風險控制實際研究分析,對電力單位安全生產合理的進行風險管理,必須注重各個事項管理控制內容的正常運行,把風險控制及時有效的運用到電力單位日常運作當中去,從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把安全管理效能發揮大最大化,讓電力企業更優質、持續以及全面的發展。
三、完善電力單位現場生產的風險管理
電力單位應該把生產環節作為切入點,有效的加強風險管理,對于實際作業當中可能出現以及包含的不同危險因素提前做好分析研究一識別,并且使用科學合理的預防管理控制手段,最大化的減少安全事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理應在管理實踐當中明確主要管理目標,就是針對現在生產工作人員違規操作行為、機器設備不良運行狀態以及不健康工作環境的隱患采取綜合管理的手段,有效減少不良影響。對于電力單位現場所出現的違規操作行為、機器設備磨損情況、應該借由概率計算分析、嚴重程度評估、風險預計等預防控制手段。對關鍵性電網設施應該做好其生命周期研究分析,對于有可能會發生的不良事故風險以及原因進行科學合理的識別、深入發掘、趁早把其風險進行管理、預防和消除,可以根據事故風險的嚴重程度、探測標準以及頻度等進行綜合評估以及等級分析研究,從而設計合理的管理控制方案。
在電力單位安全生產過程當中,為了能有效的提高風險預控,應該創建科學合理的綜合管理控制預防系統,圍繞著生產安全理念,建立起識別、評估與預防風險的信息數據庫,這樣可讓風險職責、控制方式目標明確,就危險控制點位??梢越栌蓤D片、講解等綜合方法進行系統識別,這樣更有利于員工深入了解、有效率學習以及目標掌握。對于電力生產機器設備進行風險控制,使用科學的方法對風險有效的使用規避、預防管理和風險移除等方式,最大化減少事故發生概率與探測度,將其風險潛在隱患及時消除。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控制在電力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風險管理在任何管理領域都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我們需要對其任何環節風險都實施評估和管理,在風險管理執行以后再進行評估、崗位責任落實、復查以及改進等部分,這就說明這需要電力單位上下整體一心,全員參與,這才有利于風險管理工作全面展開。我們需要明確其特征、使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創造健全的風險管理系統、完善現場風險管理、嚴格執行監督評估,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電力單位安全生產風險預防控制能力,排除潛在隱患,減少不良影響。讓單位運營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發揮行業核心作用,從而實現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有明,武麗,于強等.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J].現代企業文化,2010(2):25-26.
[2]黃繪丹.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探討[J].科技與企業,2012(22):27.
[3]周沾白.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10):97-98.
危險化學品行業生產流程長、環節復雜、設備要求高、產品危險性大。因此危險化學品行業既是高風險的行業,也是安全生產工作的難點和重點之一。我國近年來安全生產形勢趨于好轉,但事故總量依然很大。2004年初,國務院提出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的決策,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于200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的安全標準化工作,并于2008年出臺了AQ 3013-2008《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范》(以下稱《通用規范》)。
在安全標準化的實際工作中,一些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對開展標準化工作的認同度不夠,存在企業領導不重視,職能部門沒有能力有效開展標準化工作;行業主管部門統一制定文本和運行表單,不注重與自身企業特點和現場狀況的結合,建立了一套管理軟件,但并不切合本企業實際;與職業安全健康體系或綜合安全評價等雷同,照搬照抄其他體系;職業危害因素申報不完全,危險源識別不到位,風險評價企業自己做不好,中介機構又不能完全掌握實際情況等。企業內部的實際安全生產反而出現管理死角,措施不到位,責任不落實,人員缺乏安全管理和專業培訓,違章作業時有發生的情況,其內部安全狀況形勢依然嚴峻。因此,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的切實開展是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內容。
安全標準化的靈魂是風險管理,必須對企業進行充分的調查、對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和評價。安全風險評價必須依據我國安全生產和危險物質管理和評價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以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和安全評價理論為基礎,涵蓋系統安全全方位內容,深入分析評價體系的復雜結構,清晰表達各子系統的關系,明確識別風險源,區分主次,體現直接因素,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標體系。
風險評價其程序可以分為:準備(明確評價對象和范圍,收集對象資料,制定工作計劃)、風險識別和分析(識別和分析主要危險和有害因素,確定其位置和存在方式,挖掘事故發生途徑和規律)、安全評價(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確定風險等級)和提出對策措施(針對安全隱患,提出措施,制定期限,確定責任人)4個步驟,其中的難點和重點是企業內部危險源的識別以及安全評價等級的確定。
風險因素識別
風險識別指用感知、判斷或歸類的方式對現實的和潛在的風險性質進行鑒別的過程。感性認識和工作經驗可以作為風險識別的基礎,而對各種資料和事故記錄的整理、歸納和分析同樣能夠有效識別風險因素,進而對各種明顯和潛在的風險及損失規律進行研究。
風險識別和分析的方法,根據《通用規范》可以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檢查表分析(SCL);預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方法。這些方法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和優缺點,在使用時需要根據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工藝,對分析目標進行研究,選擇適合的方法進行分析。
我國國家標準GB 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采用事故因果連鎖模型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這是基于事故原因統計分析方法。事故因果連鎖模型(如圖1)認為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了“人的失誤”,而物的不安全狀態就會造成“物的故障”,這些情況往往又是由于管理上的缺陷造成的。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相互影響的,因為人的不安全行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狀態,而物的不安全狀態也是客觀上造成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物質條件;但二者又是相互結合的,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上的缺陷所耦合形成的“隱患”,會直接導致傷亡事故,甚至火災、爆炸等惡性事故的發生。
事故因果連鎖模型分別對人和物以及管理因素進行分析,對各個因素進行合并、刪減、添加、替代和重組等簡化操作可以發現:
人的因素包含管理人員、現場操作人員和安全人員的文化水平、專業技術水平;各類人員的安全意識;管理人員的違章指揮;操作人員的違章操作、身體和心理狀態等。
物的因素可分為危險化學品、設備和環境3個要素。其中危險化學品要素包含危險化學品的物性、儲存狀態和儲存量、監控記錄、檔案和安全標簽等;設備要素包含生產設備工藝、工作狀態、擺放位置、檢修及報廢狀態、特種設備、安全設備、消防設施、應急設施等;環境要素包含安全標志、照明、噪聲、通風、給排水、靜電、雷電等。
管理因素包括管理機構和人員、安全計劃、檢修計劃、責任制、操作規程、技術培訓、安全培訓、防護用品管理、設備管理、危險作業審批、危險物儲存、運輸管理、廢物處理、事故應急救援等。
風險評價
風險評價就是對已通過危險源識別得到的安全因素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將其與評價標準進行比較,確定系統的危險程度,提出改進措施。
風險度R是分析評價項目風險程度并確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圍的程度,是發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結合。格雷厄姆-金尼法(LEC法)認為事故的風險度受到事故發生的可能性P、人員在危險環境內的持續時間E和事故發生后造成的后果S3個因素的影響,并認為危險性評價可以采用以下公式進行分析:
R=P×E×S
按照格雷厄姆-金尼法的原則,對于單一危險化學品,其風險度R可以表示為:
R=M×C×P×D×S
關鍵詞:風險管理;電力安全生產;管理
一.風險管理概述
風險管理是以工程、系統、企業等為對象,分別實施危險源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從而達到控制風險、預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風險管理的應用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并從50年代開始,發展了風險分析和風險控制的相關理論,到現在經過70多年的歷程,形成了很多理論、方法和應用技術。目前,以安全性評價為主要形式的風險管理已在機械、化工、石化、冶金、電力等工業部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逐漸走上了規范化、法制化軌道。
安全管理的實質是風險管理。企業安全生產中總是客觀存在著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環境的不安全因素,這些危險因素暴露在具體的生產活動中就形成了風險,一旦風險失控就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電力系統推進風險管理,要充分借鑒以往安全性評價、風險分析與控制等工作經驗,建立相應的工作標準和工作機制,注重識別各種風險因素,采取結合實際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防范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重要意義
把風險管理應用到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當中具有以下重要的意義:首先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能夠有效的提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針對性。其次,通過對電力生產過程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預測,更好的找出電力生產當中存在的影響電力安全生產的風險,給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電力提供牢固的保障,從而促進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把風險管理應用到電力生產管理當中,還有利于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根據本電力公司的實際電力生產情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產保障體系以及安全生產監督體系,從而能夠有效的促進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
三.風險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一)風險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流程
1.正確識別電力生產安全風險。在電力生產過程中,會受到自然因素、人為因素的影響,因此不可避免的會面臨著自然條件的風險、人為工作的風險以及項目質量的風險。為了能夠預防這些風險,以免發生更大的風險事故,必須首先對這些風險進行識別,可以使用多種方法手段系統、連續的認識分析電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各種風險以及風險事故發生的原因、風險的種類。
2.正確評估電力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風險評估是組織確定電力生產信息安全需求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經過對電力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識別之后,要從宏觀的角度對電力生產面臨的風險因素作出初步的判斷,對面臨的風險性質以及原因進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斷,并運用技術評估手段對其進行準確的評估,評估和衡量電力生產所面臨風險發生的概率以及損失的程度和范圍。在對電力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評估的時候,首先必須明確風險評估的具體內容,然后才能采用相應的評估手段進行評估。
3.針對電力生產過程中的風險制定風險應對計劃。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當中,一般都需要分析公司以往的安全事故,并把各類安全事故制定為危險源,然后制定相應的風險預防計劃。這種風險管理是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安全風險的,能夠對各類風險危險源進行全面的評估,從而可以從源頭上以防電力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通過風險管理制定管理制度
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但需要對電力生產過程進行監督、管理,還要對電力企業的設備狀況、電力產品質量等進行管理和監督。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當中,要根據電力生產各個環節的實際情況,制定技術管理和監督管理制度,對風險進行分級,以保證電力企業各個生產環節工作的安全穩定運行。
(三)全面系統應用風險管理
在電力生產安全管理的各個領域內都需要全面系統的落實風險管理。要對電力企業職工進行系統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的安全風險意識、風險辨識以及風險控制能力。要成立風險評估小組,集小組集體的力量對風險進行評估。要采用全面的風險管理手段,結合風險級別的不同,采取有差異化的管理手段。要將風險管理的所有環節應用到電力安全生產的風險管理當中,落實相關責任制度,從而有效預防和控制風險,促進電力企業安全生產。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電力企業安全生產中的風險管理主要是對風險的量度、評估和應變策略。風險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電力生產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針對電力生產過程中的風險制定風險應對計劃和科學的電力生產風險規避策略。把風險管理應用到電力安全生產管理當中,能夠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降低電力生產管理當中的風險。
參考文獻:
關鍵詞:風險管理;電力安全管理;電力企業
安全生產是電力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對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途徑增強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水平,而風險管理的運用則可以對電力安全生產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將其納入到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風險管理的內涵
風險管理指的是政府部門、企業或個人等管理主體采取一定的經濟和技術手段對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和處置,以實現最大安全保障為目標的科學管理方法。風險的形成與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密相關,風險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風險就意味著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如果可以通過有效的途徑對風險進行評估和預防,則可以減少風險事故的發生幾率。相反,如果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控,就會造成一種不安全狀態的持續存在,由于受到某些隱性因素的影響而導致風險事故的增加,因此,風險管理是十分必要和必須的。當前,關于風險管理的分類已經形成了相對較為統一的定義標準,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是根據管理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個人風險管理、企業風險管理、事業單位風險管理以及政府部門風險管理;二是根據風險事故的成因可以分為事故風險、火災風險、地震風險、技術風險等幾種類型;三是根據風險事故發生造成的損失內容分為人身風險管理、財產風險管理、責任風險管理和利潤風險管理等。
2風險管理的流程
2.1風險管理教育培訓。
安全風險管理教育培訓的內容主要有安全風險意識教育、風險辨識和控制能力、業務知識與技能等內容,通過安全管理教育培訓可以增強人員對風險管理的認知,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
2.2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前,運用科學的方法對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并且找到風險事故的原因,從而提出有效的預防措施。風險識別的主要內容有防范事故的種類和風險識別的關鍵環節以及風險控制措施等。
2.3風險衡量。
風險衡量是對特定風險發生的類別以及由于事故造成的損失程度和范圍進行的衡量與評估工作,通常需要借助風險管理人員的判斷能力以及科學技術,才能實現有效的風險衡量。
2.險控制。
風險控制是在進行風險識別與衡量之后,選擇科學的方法對風險進行控制,包括前風險識別、作業指導書編寫、作業風險控制重點等。
2.5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對風險內容和風險程度的評估,對風險關鍵控制點和風險控制結果的評估等內容,通常采用的評估方法有設備評估、安全性評價和三標一體認證等。
2.6風險處理。
風險處理主要包括風險評估結果的反饋和相應反饋兩個環節,通過風險評估結果的有效處理,可以獲得風險管理的結果反饋,為后續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3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原則
3.1全員性原則
全員性原則是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強調的是全員參與,將風險管理滲透到電力企業每個部門和每個員工,樹立全員風險管理意識,才能保證安全生產管理共工作的有效開展,從而促進安全生產管理效率的提升。
3.2全過程原則。
風險管理不是針對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某個環節或者某個部門,而是針對電力生產的全過程管理,以電力安全生產周期為基礎,將風險管理納入到安全生產的全過程,才能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3.3持續性原則。
電力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電力企業的生產環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電力設備不斷完善,電力營銷環境也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而日益復雜,因此電力企業需要持續增強自身防御風險的能力,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對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開展持續有效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增強電力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促進電力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4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運用風險管理的應用
4.1樹立風險管理的理念
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必須要重視風險管理的地位和作用,無論是管理者還是生產者,都應當樹立正確的風險管理理念,將其滲透到電力安全生產活動中,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制定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確保其得到有效執行,確保電力生產的安全性。同時,要將風險管理作為一個長期的、持續性的項目應用到電力安全生產管理活動中,根據電力生產的進度和目標,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其更加符合電力安全生產的實際情況,可以提高電力生產的有效性。
4.2構建完整的風險管理體系
風險管理是貫穿于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過程的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構建全面的、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才能將其有效的運用到電力企業安全生產中,從而達到降低風險、提高企業效益的目的。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要做到全員參與、全過程管理,將風險評估工作滲透到電力生產的各個環節中,而且不斷完善風險評估機制,避免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而導致風險評估結果發生偏差。建立風險管理監督體系,對電力企業安全生產中應用風險管理的過程有效監督,保證風險管理的流程順利實施。
4.3密切結合風險管理與電力安全生產
在電力企業安全生產的過程中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需要將風險管理與電力安全生產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可以及時發現電力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找到相應的管理方案,保證電力生產的順利進行。風險管理與電力生產的有效結合,應當與一線生產者和管理者進行有效溝通,充分了解電力安全生產的全過程,并且根據電力生產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現場管理方案,將風險管理與電力生產作業有效結合,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4.4明確組織管理責任
電力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涉及到多個不同的生產環節,因此需要對其生產過程進行科學的組織與設計,而且在風險管理方面強調的全員參與,但并不是要所有人都掌握風險管理的辦法,作為管理者必須要具有明確的管理意識和責任意識,從全局的角度對電力安全生產的過程進行組織與管理,同時明確生產部門與管理部門承擔的管理責任,做好明確的分工,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時,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風險管理,需要從安全性評價和危險點分析兩個角度同時開展,在此基礎上對風險管理的資源進行拓展與整合,制定明確的管理目標和管理內容,才能充分發揮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
5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力安全生產管理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運用可以促進電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據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原則,遵循風險管理的流程,對電力安全生產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保證電力企業穩定、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小華.基于風險管理的電力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的開發[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
[2]李文廣,崔波.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風險控制探析[J].科技資訊,2010(36).
[3]孟煒,李巍,楊建民.在電力生產管理中運用風險控制的思考[J].內蒙古電力技術,2014(5).
[4]楊昌能.風險管理在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通訊世界,2015(15).
【關鍵詞】石油行業 風險辨識 安全管理 風險評價
1 風險控制的原則
在石油行業的生產管理中,風險就是危險,任何潛在的風險都可能導致石油在勘探、開發過程中發生危害事件。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危險、危害事件嚴重程度的綜合度量。風險的大小可以用風險率(R)來衡量,根據公司體系文件的規定,風險率等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與事故嚴重程度(S)的乘積,即R=L*S。確定了S和L值后,依據表1進行風險評價分級,評價結果分為以下三種風險等級:一般風險R=L*S=1-6;中度風險 R=L*S=8-12;重大風險R=L*S=15-25。
通過風險評價結果,對不同等級的風險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風險控制措施的一般原則是:
(1)消除風險、降低風險、個人防護;
(2)預防措施、保護措施、應急措施;
(3)對極不可承受的風險要禁止作業,對重大風險要立即整改,對中度風險要限期整改,對輕度風險要加強監測和保護。通過事先分析、評價,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實現事前預防,安全管理關口前移,達到消減危害、控制風險的目的。
2 風險識別范圍及控制的方法
風險識別的范圍必須覆蓋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作業現場、設備設施、人員活動中能夠控制或能夠施加影響的因素,對涉及到的存在的全部危險源與環境因素進行系統識別。控制方法一般有:
(1)制定安全目標、指標,組建機構,落實職責;
(2)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等;
(3)制定程序文書、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作業規范、管理制度等必要的文件;
(4)加強監督、檢查、測量及測試;
(5)對危險作業、危險設備、危險場所,加強運行控制;
(6)組織員工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特別是關鍵崗位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工作能力;
(7)發現事故苗頭、隱患,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3 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3.1 建立“風險識別―風險評價―監控治理”管理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針對風險,制訂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消除或減小風險,按照以計劃、執行、檢查、糾正(PDCA)閉環管理為原則,以安全結果為導向,更加注重過程的控制,實施規范化和精細化的管理。
3.2 風險識別頻次
公司每季度一次,基層單位每月一次,班組每周一次,崗位每天進行自查。風險評價:由專業人員組成,對作業活動風險進行及時評估。監控治理:公司、基層單位、班組和崗位分級監控治理,從而達到風險管理的持續改進。
3.3 基層單位按照頻次每月開展一次所轄生產區域的風險識別活動
由基層單位主要領導組織班組長及相關業務人員,根據本單位的工作實際、作業條件,進行識別。對識別出的風險進行整理、歸類,根據風險等級,如實填寫完成《風險評估填報表》,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分級監控治理。
3.4 要把班組建設作為控制風險的著眼點
班組的日常安全生產要嚴格按PDCA循環開展,針對當日的工作環境、設備進行風險識別;對危險點和操作注意事項做好分析、交代;對識別的風險制定具體防范措施,并對重要風險進行安全提示;督促員工正確使用防護用品,達到增強員工對工作風險的預見性。作業中要班組長要加強巡檢,對生產工序過程,設備運行狀況,安全裝置、個人防護用品的使用情況等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整改。
3.5 加強對危險作業、危險設備、危險場所、及新工藝新設備的風險識別組織員工培訓,提高員工特別是關鍵崗位人員隱患意識、安全意識和工作能力;發現事故苗頭、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4 安全生產管理
(1)管理手段的創新也為遏制或減少重特大事故發生提供技術手段,要依靠科技進步,大力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從源頭控制風險,從而減少傷亡事故的發生。
(2)安全管理的創新。以風險管理為基礎,實現班組管理的自主化和規范化,充分發揮班組建設現代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中的主觀能動性,讓體系建設落到實處,落到基層,也應作為管理創新的重要內容。
(3)安全制度的創新。風險的動態管理必須有一套嚴密完備的規章制度作保證。對各項工作制定各項工作標準,用管理標準控制管理、流程風險,用作業指導書控制作業風險,讓制度成為安全生產的保障。
(4)安全培訓的創新。抓好管理層的安全培訓。提高管理人員識別安全風險的能力和管理安全的主動性,提高作業人員識別安全風險的能力和服從安全管理的主動性,抓好不同階段的安全培訓,使員工操作行為達到只有規定動作,沒有自選動作。
鐵路企業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目標就是:運用結構化的管理體系來控制運行中的風險。一方面通過風險管理機制,在相關運行系統和工作流程分析的基礎上,識別危險源,進行風險評價,制定控制措施,并實施跟蹤,將風險消除或者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另一方面,實施閉環的運行監督和管理將運行狀態始終鎖在安全目標上,將“事后控制”轉為“過程控制”,通過運行反饋機制對運行過程、運行狀態、運行質量實施監控,經過比較、分析和評價,對偏離了運行安全目標的狀態,及時加以調節,使運行安全狀態始終保持在目標范圍內。再一方面通過企業安全文化方面的工作,形成積極、健康、核心的安全文化,為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礎。鐵路企業安全風險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安全基礎、風險管理、應急管理、安全監督和安全文化等5個組成部分。
1.1安全基礎。鐵路安全基礎是安全風險管理系統設計和有效運轉的前提。安全基礎主要包括明確鐵路企業安全風險管理的總體思路;明確安全目標,并使每名職工熟知,促使職工提高安全素質;明確鐵路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組織機構以及職能;明確安全文件制定的有關要求。
1.1.1總體思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落實“三點共識”、“三個重中之重”要求,按照“規范管理,強化基礎,盯控關鍵”安全工作思路,引入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確保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為重點,全面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從而不斷促進安全管理規范高效和安全生產超前防范,最大程度地消除和降低安全風險,從而達到預防、減少事故的發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目的。
1.1.2安全目標。運用安全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全面識別、評價安全風險,制定控制措施,將安全風險管理和控制要求落實到安全生產崗位,實現風險管理與既有安全管理的有效融合,逐步建立程序清晰、職責明確、適用有效的安全風險管理運行機制,形成機制健全、管理規范、覆蓋全面的安全風險控制體系,實現安全風險全面受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確保運輸安全持續穩定。
1.1.3組織機構以及職能。路局各專業處室為各系統安全風險管理的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全面識別分析各系統安全風險事件,制定管控措施;各站段為安全風險管理的責任主體:根據具體實際制定本單位安全風險管理細化預防和控制措施,編制相關控制手冊;站段科室(車間)為本單位安全風險控制措施的具體落實部門:明確相關風險事件的分布地點,將安全風險控制措施落實到崗,落實到人督促班組長履行崗位職責,按標追究失職行為,開展安全風險識別教育,提高職工崗位安全風險意識,促進按標作業。
1.1.4安全文件制定。安全管理法規和文件的制定應主要包括:安全風險指導手冊、安全生產規定、現場安全檢查制度、安全風險管理辦法、安全風險提示卡、安全風險控制手冊、等方面。文件作為各項工作的開展依據,文件的管理應制定相應的制度。
1.2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安全風險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它通過系統的運行過程來實現。風險管理主要內容:教育培訓、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等內容。
1.2.1教育培訓。教育培訓應明確教育培訓的目的、教育培訓形式和方法、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考核制度。
1.2.2風險識別。鐵路安全風險識別流程分風險信息資料收集、風險信息資料分析與風險信息庫建立3個步驟來實施。風險識別數據庫的建設要依據生產實踐中進行動態管理維護,及時對照風險識別數據庫中開展風險識別,不斷調整和完善識別內容,確保風險識別數據庫內容與實際相符。
1.2.3風險評價。鐵路企業安全風險的評價是在安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開展的,目的是分出風險的輕重緩急。目前,風險評價方法有很多種,其每一種風險評價方法都具有相適應應用條件和范圍,在進行評價時,我們需要根據風險識別的對象與類型,選擇相適當的風險評價方法。并在風險評價方法的抉擇上,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適、最實用的方法。
1.2.險控制。風險控制是鐵路系統風險管理體系的核心部分,目的是把風險置于把控之中。風險控制要從人和物兩個角度考慮:人因素控制措施的核心是安全職業適性管理;物因素控制措施的核心是本質安全管理。對某一特定的危險源而言,究竟采取哪種措施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原則上應以消除性、預防性為主,降低性、應急性為輔。鐵路企業只有做好風險控制工作,才可以說成功地管理了風險。
1.3應急管理。應急管理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切實防范和有效應對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及對企業和社會有嚴重影響的各類突發事件,控制和減少事故、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建立健全鐵路應急管理制度應明確應急處置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應急處置組織機構以及職責、明確應急預案編制要求、健全完善應急預案與培訓制定工作以及及時做好應急預案評價與修訂工作。
1.4安全監督。安全風險管理措施的落實,要通過一系列制度、規程、規章等,運行行政監督、專業培訓、人力調配、工作制度等行政手段,來規范人員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的行為,來推動和加強安全風險管理,實現降低安全生產風險的目的。安全監督主要內容:安全信息管理、系統評價、檢查和改進等方面。
1.4.1安全信息管理。安全信息管理系統建設主要可以從對安全信息進行量化考核、安全信息檢點、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分析與銷號、安全信息上報、安全信息公布要求等幾個方面進行,并細化相關要求。
1.4.2系統評價。鐵路安全風險評價是指各級鐵路企業將防止鐵路惡性事故作為首要任務,系統梳理鐵路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全面評價鐵路安全風險,制定落實整治方案和措施,有效提高鐵路風險防范和控制水平。
1.4.3檢查和改進。安全風險管理檢查是針對風險管理體系進行監督和提出整改意見,要在風險辨識、評價、控制等運行現狀調查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根據危險因素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的結果,管理體系審查方案,依據要求優化配置風險控制系統,并對各模塊進行評價、分析與改進。改進階段要根據檢查的結果,對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全過程進行改進,對于成功之處要及時總結,不斷提高,對于不足之處要提出更改方針、目標和其他要素。
1.5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鐵路企業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基礎,其核心功能是建立良好的企業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主要內容:安全文化內涵、目標、內容和建設途徑。
1.5.1安全文化內涵。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識以及在其指導下的各類行為的總稱,主要包括安全觀念、行為安全、系統安全以及工藝安全等。
1.5.2安全文化目的。鐵路企業安全生產的關鍵是改善人的行為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創建企業安全文化是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質的好辦法,它能營造企業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和秩序,提高人的安全價值觀念,有效地調節和控制人的安全行為,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符合企業安全生產的客觀要求。
1.5.3安全文化內容。安全觀念文化建設的內容是要加強心態安全文化建設,樹立正確的安全價值觀,深化教育培訓,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來改變員工的行為,使之成為自覺的規范的行動。
1.5.4安全文化建設途徑。安全文化建設主要可以從:優化職工生活工作環境、加強安全發展理念教育、強化嚴格按標履職意識、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線、積極組織開展活動等方面進行建設企業的安全文化。
2.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