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 16:42:13
序論:在您撰寫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35例患者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最小12歲,年齡最大65歲,平均39.5歲。
1.2VET發生情況35例患者中,2例發生VET,1例為膜性腎?。∕N),1例為嚴重低蛋白血癥。經保守治療,均痊愈出院。
2發病原因
引起靜脈栓塞的危險因素有:腎臟的病理類型如膜性腎病,腎病綜合征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既往血栓發生病史,血漿白蛋白水平,血液濃縮,抗凝血因子丟失,長期臥床等等。
3預防措施
預防主要包括:①一般治療:即對NS原發病因的治療、囑患者適當活動、避免長期臥床、降脂、嚴格把握大劑量利尿劑的使用,以免引起的血液濃縮。②病情觀察:觀察局部皮膚顏色的變化如皮膚僵硬和色素沉著、腫脹程度、淺表靜脈是否曲張[1],觸摸患者下肢的皮膚溫度、了解血液循環情況,仔細詢問患者的疼痛狀況,有無腰疼及肉眼血尿,有無胸痛、咯血、呼吸困難,因為疼痛是VET的主要癥狀,監測病人的血壓、心跳和血氧濃度,大面積PE可導致暈厥、休克。每日測量、記錄患者雙下肢不同平面的周徑,與健側比較,若直徑大于0.5cm以上報告醫生[2]。③藥物預防:對于NS藥物預防性抗凝,從未有量化指標,何時開始抗凝,國內外一直存在爭議。從臨床用藥來看,高?;颊呓o予適當抗凝治療,可有效預防VTE的發生。常用的抗凝藥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令。目前新型抗凝藥物利伐沙班,使用安全,對于VTE抗凝治療,療效顯著[3]。若合并PE的患者,則需溶栓治療。
4護理干預
4.1常規護理一旦發生VTE,應絕對臥床休息,患肢制動,禁止按摩,保持大便通暢,防寒保暖,防止靜脈血栓脫落。心電監護,嚴密監測呼吸、心率、靜脈壓、心電圖及動脈血氣變化。抗凝藥物使用期間,注意觀察患者皮膚黏膜、牙齦有無出血,有無血尿、黑便,有無頭疼、嘔吐、意識障礙等顱內出血的跡象。部分患者對低分子肝素發生過敏,觀察有無皮疹、低熱。靜脈穿刺時,建議采用留置針,減少穿刺次數,避免同一靜脈反復多次穿刺[4]。
4.2健康宣教NS患者繼發原因多有血壓、血脂、血糖的異常,腎淀粉樣變性,而且繼發性腎病患者多見于中老年人,其中老年人就是MN的高發人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轉向高脂、高糖等高熱量飲食。飲食結構的不合理,易導致代謝的異常。故健康宣教顯得尤為重要。指導患者進食低脂,高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低脂飲食嗑避免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加重血栓形成,高纖維、易消化飲食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腹壓增高而影響靜脈回流。宣教中護理人員還應囑其控制血壓、監測血糖、加強運動鍛煉、戒煙戒酒、勞逸結合,以促進患者康復,從而減少VET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李世軍,劉志紅.腎病綜合征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臨床表現與診斷[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0,19(5)464.
[2]周美華,張辰.肺栓塞新進展[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4)::157-159.
關鍵詞:深靜脈血栓;形成病因;護理預防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內不正常的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從而引起患者的疼痛不適及患肢的腫脹,嚴重者血栓脫落可形成肺動脈栓塞。研究發現未采取任何靜脈血栓預防措施的患者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可高達到58%[1]。經臨床研究證明術后早期活動、鍛煉、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僅為1.49%[2]。因此,增強對DVT的認識,掌握或了解各種DVT預防的方法,已成為完善護理理論與實踐,適應醫學發展的必然需求。
1 致病原因
1849年,魯道夫?威爾休闡述的血液淤滯、高凝狀態、和血管內膜損傷的"血栓形成三角"原因,依舊是目前公認的病因。
1.1血液瘀滯 骨折患者長時間處于被動、術中麻醉反應、切口疼痛、下肢活動受限,使肌肉張力降低,靜脈回流減慢,再加上術后患肢牽引制動,肌肉活動減少,均使血流緩慢。髖關節、膝關節部位大手術及術后未早期下床活動者較容易發生血液瘀滯。
1.2血管內膜損傷 骨折及手術可造成下肢血管壁的廣泛損傷。術中牽拉,止血帶壓迫及骨折后進行下肢靜脈穿刺輸液,特別是輸入刺激性藥物都會造成血管內膜損傷。
1.3血液高凝狀態 創傷或手術后激活患者自身凝血機制,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手術后患者由于禁食、禁水,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濃縮。
1.4其他影響因素 女性,年齡60歲,有靜脈血栓病史、惡性腫瘤、肥胖、下肢靜脈曲張、糖尿病、慢性靜脈炎、心血管疾病及血液粘稠度的改變等。如果骨折患者合并其好發因素,則為高危發病者。
2 護理
2.1心理護理 患者長期臥床,因疼痛較重、患肢腫脹而擔心預后,護士要主動與患者交談,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積極配合治療。
2.2環境 給患者一安靜、舒適、整潔的環境,保持適宜的濕溫度,以利于靜脈回流。注意保暖,室溫應保持在25℃。
2.3飲食 如病情允許可進食低脂、高纖維易消化食物。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腹壓增高而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2.4避免患肢穿刺 患肢靜脈回流緩慢,靜脈應用的各種刺激性藥物及高滲溶液長期滯留,護士應提高靜脈穿刺技能,勿在一靜脈反復穿刺,多采用上肢靜脈留置針方式,并減少留置時間。
2.5患肢體護理 密切觀察肢體皮溫、色澤、水腫及足背靜脈搏動情況?;贾┭系K,局部壓迫易引起缺血、缺氧,要注意保持床單的平整、清潔,及時更換已污染的床單、防止褥瘡。
2.6并發癥護理 肺栓塞是DVT最嚴重的并發癥?;颊咄蝗怀霈F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恐懼感等癥狀時,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生,并予支持性護理,如生命體征監護、高流量氧氣吸入(5L/min)、建立靜脈通路等,同時安慰患者,讓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減少搬動和翻身,避免劇烈咳嗽。
2.7溶栓治療的護理 定期檢查血常規、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等;觀察患者有無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現象;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反應、有無嘔吐,防止顱內出血。
3 預防
3.1基礎預防
3.1.1健康宣教 評估患者的全身狀況,根據病例特點針對性向患者及患者家屬進行DVT知識宣教,讓其了解到DVT的早期臨床表現及早期預防的必要性。建議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煙、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衣著寬松,注意保暖,寒冷季節室溫適宜在25℃。
3.1.2早期功能鍛煉 患者早期應積極主動地配合醫生診治,自己按計劃進行鍛煉。如做足趾的主動運動,股四頭肌的收縮鍛煉。定時抬臀,抬臀時雙髖關節同時抬起,并做擴胸、深呼吸和咳嗽動作。循環漸進,這樣可減少靜脈栓塞75%~77%[3]的發病機會。
3.1.3密切觀察 治療DVT的關鍵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護理時要密切觀察患者患肢的腫脹程度、皮膚溫度、顏色、肢端感覺及末梢血運變化。觀察有無水腫,靜脈怒張及深壓痛,必要時測量雙下肢周徑,如兩側肢體在同一水平面的周徑相差0.5CM,應立即通知醫生,警惕DVT發生的可能[4]。如患者突然出現劇烈胸痛、氣短、咳嗽、咯血、發紺等癥狀,警惕肺栓塞的發生,立即報告醫生并給予搶救措施。
3.1.4穿刺部位的選擇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是上肢的3倍,靜脈穿刺盡量一針見血,DVT高?;颊邞苊庾鱿轮o脈穿刺,盡量減少止血帶的捆扎時間。
3.2藥物預防 常用的藥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預防性用藥可明顯降低DVT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DVT是臨床較易發生的并發癥,如果護理不到位,出現DVT將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健康及預后,因此護理上我們要積極預防,杜絕發生,如果發生要認真細致的護理,使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趙.創傷骨科靜脈血栓栓塞的防治[J].中國現代臨床醫學,2007,6(8):41-44.
[2]陳常娟,李成芬.關節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與預防護理對策[J].中國傷殘醫學,2008,16(6):35-36.
1 發病率
DVT是多因素參與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住院患者中大部分人至少具有一項以上的DVT高危因素,而這些高危險因素相互作用能進一步增加DVT發生幾率。除血液系統自身病變所導致的風險外,高血壓、肥胖、糖尿病及既往血栓性疾病都是DVT形成的重要因素[2]。對手術患者來說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與手術持續時間呈正比,1~2h的發生率為10%~20%,2~3h的發生率約為40%[3]。
2 病因
Virchow提出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4]。在這三種因素中,任何單個因素都不足以致病,而必須是多因素組合才導致血栓形成,如創傷、應激、制動、老年患者等,均可使下肢靜脈血循環處于相對滯緩狀態;靜脈介入技術的運用,使DVT的發生率可達30%;腫瘤細胞本身還可以表達與分泌一些與纖溶抑制有關聯的蛋白,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血栓易于形成[5]。
3 病理生理
靜脈淤血是血栓形成的基礎。正常情況下靜脈內皮具有抗血栓形成功能,但靜脈損傷后,內皮功能紊亂可轉化為血栓前狀態;血流異常主要是凝血酶的激活,并通過內源性和組織因子途徑激活一系列酶原的凝血過程,而抗凝血酶與血栓調節蛋白-蛋白C系統先后被抑制,致使凝血和纖溶失衡或者被激活的凝血狀態超過了抗凝血功能,導致血栓前狀態,從而引發血栓形成[6]。
4 危險因素
DVT的危險因素:包括DVT既往史、下肢靜脈曲張、盆腔手術史、各種創傷、長期臥床患者、急癥手術后、吸煙患者、產后1個月內、高齡等。目前認為外科手術是DVT的一個重要誘因;高膽固醇血癥、真性紅細胞增多癥、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7] 等均是DVT相關獨立的危險因素;肥胖、惡性腫瘤、糖尿病、老年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等也是形成DVT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5 臨床表現
常見的臨床表現有一側肢體彌漫性腫脹與疼痛,常見的體征是雙下肢不對稱和一側肢體輕度腫脹。嚴重者皮溫升高,股內側血管呈條索狀且有壓痛,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等癥狀,應警惕DVT的發生。不同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差異很大,主要受血栓形成的部位、側支循環建立、阻塞程度等因素影響[8]。
6 輔助檢查
6.1彩色多普勒超聲 超聲無創檢查是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方法。其對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準確度達99.17%,特異性80%[9]。
6.2放射性核素下肢靜脈顯像(RDV) 是無創性檢查,診斷的準確性達80%~90%,靈敏度在90%以上。
6.3加壓超聲成像 通過探頭壓迫觀察等方法,能及時發現95%以上的近端下肢靜脈血栓。
6.4螺旋CT靜脈造影 是目前臨床較新的DVT診斷方法,能同時檢查腹部、盆腔及下肢深靜脈狀況。
7 預防
盡早識別高危險因素和早期預防是防止DVT發生的關鍵。對于高危險群體應強化DVT預防的觀念。根據早期預防優于治療的原則,對有血栓形成的高?;颊?,應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目前預防DVT的措施主要包括基礎預防、機械性和藥物三種預防措施。
7.1藥物預防 目前常用的藥物有普通肝素、LMWH、維生素K拮抗劑等。低分子肝素的主要優勢是使用簡便,大多無需監測[10]。國外也有研究[11]認為在創傷后36h以內和術前12h即可進行小劑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是安全的。
7.2機械性預防 運用機械性原理在不增加出血傾向的前提下能明顯提高下肢靜脈血液的流速和流量。
7.2.1循序減壓彈力襪(GEC) 循序減壓彈力襪可增強下肢肌肉泵的作用,改善血液瘀滯狀態[12]。加拿大有一項針對3000例患者的研究表明[13],使用長及大腿的抗血栓彈力襪對于降低血栓發生概率要明顯優于長及小腿的彈力襪。彈力襪尺寸要適宜,過緊會加重靜脈淤血,引發紅腫和損傷;過松則不能產生足夠的壓力,此方法簡便,目前臨床使用廣泛。
7.2.2周期性充氣壓力泵(IPC)和下肢功能鍛煉器(CPM)的運用。IPC通過誘導下肢被擠壓和未被擠壓骨骼肌的血管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異構重整,分泌更多一氧化氮,起到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14]。Broderick等[15] 研究顯示,DVT患者應用電刺激儀后最大靜脈血液流速增加了200%,平均靜脈血液的流速增加60%。Yokote 等[16]通過對日本THA術后患者應用系統機械性預防措施,證實其預防DVT安全有效。
7.3基礎預防及護理措施
7.3.1早期預防性床上活動可以加速靜脈和淋巴回流,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護理中應加強對各類危險因素的全面評估,對具有高危險性因素和多危險性因素的患者[17]需重點早期預防。早期向患者講述DVT形成的危害性以取得合作。下肢主、被動肌肉關節按摩、活動,指導其在床上行患肢遠端關節屈曲旋轉活動,開始3~5次/d,5~10min/次,循序漸進,可有效降低DVT發生風險。
7.3.2飲食宜低鹽低脂易消化,避免食用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及高膽固醇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多飲水,忌辛辣食品。指導每日做腹部環形按摩,養成定時排便,以免便秘時腹壓增高,影響下肢靜脈回流。
7.3.3為減少對血管內膜的損傷,靜脈輸液和輸注對血管刺激性強的藥物時應避免在下肢靜脈穿刺,同一靜脈、同一部位不宜反復多次穿刺;如出現靜脈炎反應,應重新穿刺。
7.3.4加強心理護理 患者的不良情緒往往直接影響疾病發生和轉變[18],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保持心情舒暢。讓患者明白吸煙的危害性而自覺戒煙。告知患者不宜穿緊身內衣,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7.3.5肺栓塞的臨床觀察及處理 手術后下肢DVT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肺栓塞,發生率約為20%左右。發生DVT后1~2w內病情最不穩定,栓子極易脫落,護理過程中患肢禁忌按摩、熱敷和擠壓,以免栓子脫落造成肺栓塞。如患者突然出現劇烈的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發紺,甚至休克應警惕肺栓塞的發生,需立即報告醫師,及時協助進行搶救和溶栓治療。
7.3.6強化健康宣教 DVT發生的相關高危因素與患者對DVT的認知密切相關。護理中應重點加強對高危因素患者的健康宣教,使其主動配合治療、預防和護理,避免肺栓塞等并發癥發生。在普通人群中也應加強宣教,包括鼓勵適當運動、減體重,戒除煙、酒等不良嗜好,積極治療、控制各項基礎疾病等,減少誘發DVT發生的危險因素。
8 各種預防措施的聯合應用
采用機械性和藥物雙重預防,集兩者預防的優點,其效果優于單項措施的應用,如LMWH+GEC、GEC+IPC等方法,能明顯降低DVT的發生,且未增加出血并發癥的風險。
綜上所述,DVT發病具有隱匿性,且DVT的危險因素存在于患者群體中,應引起臨床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DVT的防治涉及多個方面,其發病風險的準確評估和早期及時有效的預防護理措施尤為重要。在臨床治療護理過程中通過應用基礎、機械性聯合藥物多種預防護理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發生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張曉杰.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探討[J].山西醫藥雜志 (下半月版),2011,40(11):33-34.
[2]卓新杰,王瑞華,周健,等. 腹部手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19例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21):3491.
[3]陳明霞,杭菲,王君波.漸進式壓力長襪在預防普外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1,10(4):104.
[4]宮瑜于紅.周期性充氣加壓預防髖部骨折老年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2):2715-2716.
[5]高淑麗.婦科腫瘤術后并發下肢靜脈血栓21例[J].臨床醫學,2011,31(1):71-72.
[6]Charles T, Esmon; Basic mechanisms and pathogenesis of venous thrombosis[J].Blood Rev,2009;23(5):225-229.
[7]Hill J,Teasure T,Reducing the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pu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summary of the NICE guideline[J].Heart,2010,96(11):879-882.
[8]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ICU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指南(2009)[J].中華內科雜志,2009,48(9):788-792.
[9]李少軍.彩色多普勒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 2012,10(30):472-473.
[10]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血管外科學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8,23(3):235-238.
[11]Dahl 0E,Quinlan DJ,Bergqvist D,et a1.A critical Appraisal of bleeding events reported i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on trials of patients undergoinghip and knee arthropasty[J].Thromb Haemost,2010,8(9):1966-1975.
[12]曹化,居克舉,倪桂華,等.彈力襪預防出血性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3):333-335.
[13]Clive K,Matrin 0D. Graduated compression stockings to prev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evidence from parients with stroke[J].Pol Arch Med Wewn,2011,12l(1-2):40-43.
[14]Wang W z,Fang X H,Stepheson L L,eta1.NOS upregulation attenuates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he late phase of isehcmie preconditioning in skeletalmuscle[J].J Northrop Res,2004,22(6):578-585.
[15]Broderick BJ,Kennedy C,Breen PP,et al.Patient tolerance of neuromu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NMES)in the presence of orthopaedic implants[J].Med Eng Phys,2011,33(1):56-61.
[16]Yokote R, Matsubara M,Hirasawa N,et al.Lsroutine chemical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 really Necessary in a Japanese population[J],J Bone Joint Surg Br,2011,93(2),251-256.
【關鍵詞】 術后;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182-01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外利手術及長期臥床患者主要并發癥之一,血栓脫落可導致肺栓塞,死亡率很高。[1]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嚴重威脅機體健康的疾患,常發生在高齡病人術后及康復的過程中,此病在西方國家發病率高達30% ~ 50%。[2] 若不能及時診斷和處理,多數會演變為血栓形成后遺癥,長時間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有一些患者可能并發肺栓塞,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做好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129例術后患者,其中21~42歲49例,42~71歲65例,71歲以上15例。
2護理措施
2.1心理護理 患者術后臥床影響患者的血液流動速度,有形成靜脈血栓的危險。心理上存在有一定的壓力,恐懼和焦慮,易受外界的不良刺激,所以護士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關心體貼患者,以取得信任主動與其交流,解除心理負擔,從而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3]。
2 .2 一般護理 患者進低脂清淡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維生素C的膳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咳嗽等,以免增加腹腔壓力影響下肢靜脈回流。勸告患者戒煙,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以減少靜脈收縮和血小板的凝集。
2. 3 護理 抬高患肢高于心臟20cm~30cm,以利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贾苊鈹D壓,嚴格制動,促進消腫及防止血栓脫落栓塞重要器官。
2.4 觀察DVT的臨床表現及癥 狀 注意患肢皮溫,顏色,足背動脈波動情況,并與健側比較,若患肢出現潮紅或紫紺,應警惕包扎過緊或有血栓形成的可能,觀察患肢腫脹程度。另外在觀察護理中如發現患者呼吸頻率加快,發熱,胸痛,咳嗽,呼吸困難應立即給氧,避免搬動患者并及時通知醫生,警惕肺栓塞的發生。并協助搶救。
2. 5 避免在患肢穿刺 盡量選擇上肢靜脈穿刺,需長期靜脈輸液者,應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靜脈反復穿刺,并盡量減少使用對靜脈有刺激性的藥物。
2.6 早期活動:積極活動,促進靜脈回流,有資料顯示,臥床2周后,DVT的發病率明顯高于臥床3天的患者[4]。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魚肌和腓腸肌存在許多靜脈竇,靜脈內血液靠肌肉泵的作用向心回流,仰臥時更為突出,易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5]。所以做下肢肢體主動、被動運動,每日主動運動三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肢體癱瘓或偏癱患者人工輔助,以髖關節、漆關節為支點,反復做蹬踏動作。
參考文獻
[1]黎介壽主編.圍手術期處理等.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274.
[2]金 力.婦科腫瘤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診治與預防.中華婦產科雜志,l999,34(8):488.
[3]侯天霞,王建富.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臨床護理雜志,2006,5(2):
【關鍵詞】骨科;下肢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265-0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靜脈系統內不正常凝結,堵塞管腔,導致下肢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疾病,血栓形成大多發生在制動狀態(尤其是骨科大手術后)。國外調查表明,未采取預防措施的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為50%,我國上海為30%。臨床上10%~17%的DVT患者有明顯的癥狀,其臨床表現有4大主證:下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擴張、患肢皮溫增高。如何預防、減少DVT的發生和危害是骨科護理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1 臨床資料
本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齡50.6歲,平均體質量65.8kg;其中髖關節置換術8例,膝關節置換術7例,股骨干骨折切復內固定術11例。2例患者出現明顯DVT癥狀,占7.7%,其他患者均無癥狀。
2 預防性護理
2.1 術前評估做好高危人群宣傳 :高齡、吸煙、肥胖、糖尿病、下肢靜脈曲張、心功能不全和既往有DVT形成史及嚴重外傷史者術后易發生DVT[1],要詳細詢問病史并檢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脂、血糖等。
2.2 促進靜脈血液回流:術后用軟枕墊高或抬高床尾的方法抬高患肢[2],應盡量避免僅在膝下墊枕,導致屈膝、胭窩血管受壓。為了增加膝蓋的靈活性,術后第3天開始,可在足踝處墊一塊卷起的毛巾或平枕,使下肢抬高而膝盞伸直舒展。
2.3 定時翻身:翻身時避免患肢受壓,以每1~2h翻身1次為宜,臥床期間多做深呼吸、咳嗽動作
2.4 注意膳食均衡搭配囑患者注意選擇清淡低脂的食物:多食含纖維素較高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蔥、芹菜、海帶、黑木耳、草莓、葡萄等,這些食品富含吡嗪,可使血小板下降,利于血液稀釋,改變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另囑患者多飲水,補充大量的液體,可防止血液濃縮,既可防止丟失大量的細胞和血紅蛋白,又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2.5 術前準備新鮮血液:由于骨科大手術失血較多,加之補充大量的液體使血液稀釋,因此術后RBC、Hb、HCT、BV、Pv可一度下降。術后輸新鮮血液是改善紅細胞變形性,降低紅細胞聚集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
2.6 指導患者做好功能鍛煉術后盡早主動或被動活動:下肢深靜脈血栓多發生于膝、髖人工關節置換術及下肢骨折內固定等骨科大手術患者,因此術 后,尤其是術后24h內應嚴密觀察肢體感覺、運動、溫度、顏色、腫脹程度、靜脈充盈情況等。如肢體遠端有凹陷性水腫,皮膚發緊伴淺靜脈充盈及活動受限,常提示深靜脈血栓,應及時處理。術后6h后,做足趾伸屈以及踝關節的屈伸和環繞活動,一般3~5次/d,5~10 rain/次;術后第1天,做股四頭肌及小腿肌肉的等長收縮,3~5次/d,10~20rain/次。術后第4天起用CPM機鍛煉,5 d為1個療程,視患者情況使用3~5個療程。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腦血管疾病,耐受力及反應性降低,在指導時要多關心,使患者能主動有效地配合鍛煉。護士每天記錄時間、效果,防止超負荷鍛煉,不主動者加強督促[3-4]。
2.7 預防性抗凝藥物的應用:我們采用術后低分子肝素鈉腹部皮下注射7~15d,2次/d。
3 體會
DVT容易發生于刨傷較大、年齡較大的患者,引起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5]。骨科大手術患者多數是老年人,常合并多系 統、多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這些患者術前多因膝關節病變,下肢活動明顯減少,術后又因疼痛、麻醉反應等使下肢活動明顯受限,使血流處于滯 緩狀態。此外,圍手術期長時間的被動,手術所致創傷以及骨水泥產熱的損傷都使鄰近血管受到損傷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依據DVT的成因以及易患因素,術前要認真觀察和評估,加強教育,術后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靜脈血回流,防止深靜脈淤滯引起DVT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趙定麟.現代骨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 667.
[2] 劉剛,韓一生,趙建寧.髖膝關節置換術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4):237-239.
[3] 殷曉紅.預防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5):331.
相關因素:年齡與性別;血栓性靜脈炎、靜脈曲張;心肺腦血管疾病;創傷;腫瘤;制動;妊娠和避孕藥;遺傳因素;肥胖;化學性損傷;機械性損傷。
臨床表現:下肢腫脹、疼痛、淺靜脈擴張、患肢皮溫增高。
1.預防
1.1臥床期間定時進行下肢肢體的主動活動或被動活動,定時更換,1~2h/次,膝下墊枕,避免過度屈髖,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及咳嗽。
1.2需長期輸液或經靜脈給藥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靜脈處反復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藥物更要謹慎。
1.3盡早下床活動是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1.4注意患者雙下肢有無色澤改變、水腫、淺靜脈怒張和肌肉有無深壓痛,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脹痛感,應警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
1.5低脂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膩食物,多食纖維素豐富食物,避免因排便困難引起腹壓增高,影響靜脈回流。
1.6各種術后病人應慎用止血藥物,可適當墊高下肢或對小腿進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動收縮或盡早下床活動,以利靜脈血回流;應用下肢彈力繃帶包扎等。長期臥床的病人應鼓勵病人足背伸屈活動,必要時對小腿進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動收縮,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1.7勿使用過緊衣物避免血液瘀滯。
1.8高危病人應適當服用活血化瘀中藥或抗凝藥物。
1.9戒煙由于煙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縮,影響靜脈回流,故應告知病人及時戒煙。
2.護理
2.1心理護理 讓患者了解本病的發生、治療及預后情況;要關心和體貼患者,反復進行開導安慰,并向患者分析情緒不良的危害,讓患者懂得過度緊張、憂郁及躁怒會導致血管痙攣,加重病情等,積極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全身心配合治療。
2.2一般護理 臥床休息。DVT發病1~2周內最不穩定,栓子極易脫落。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并保持大便通暢,避免肢體過多活動及腹壓過高,引起血栓脫落。臥床期間,注意更換,保持皮膚清潔,防止壓瘡發生。
2.3飲食護理 血黏度增高是誘發DVT的重要原因,應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高熱量、低脂飲食,且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膩的食物,降低血黏度,以有利疾病的恢復。
2.4靜脈輸液的護理 采用患肢局部靜脈滴注藥物,使藥物直接到達血栓部位,增加局部的藥物濃度。由于患肢水腫,靜脈顯露不清楚,因此要求我們技術操作要熟練、靜脈穿刺成功率要高,避免損壞血管,并選用靜脈留置穿刺針。
2.5溶栓護理 由于急性期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藥物,所以應密切觀察凝血功能的變化,注意出血傾向,發現牙齦出血、鼻衄、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況時,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調整用藥。急性期血栓較疏松,容易脫落,在溶栓治療時,要更加警惕肺栓塞的發生,高度重視患者出現的胸痛、咳血、呼吸困難、咳嗽及發紺等癥狀。
2.6患肢護理 抬高患肢30°,使患肢高于心臟水平20~30cm,以利于靜脈回流,減輕水腫,緩解疼痛。下肢廣泛水腫者,注意保護患肢,避免碰撞、擠壓及熱敷,以免皮膚損傷感染,加重病情。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肢周徑、顏色及溫度的變化:患肢周徑不斷增加,顏色加深,說明靜脈回流受阻,病情加重;患肢皮溫升高說明出現感染,應及時協助醫生處理。
2.7恢復期護理 在患肢水腫明顯減輕后,應下床適當活動,增強肌肉收縮,加速靜脈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活動應循序漸進,不可過度,避免久站,應在活動時穿醫用彈力襪,有利于增強靜脈血液回流,減輕癥狀,在休息時也應抬高患肢。
3.健康宣教
3.1保暖:注意患肢保暖亦不可過熱,冬季保持室內一定溫度,以免在缺血狀態下增加耗氧量。
3.2飲食:宜清淡減少食鹽攝入,多食新鮮蔬菜、瓜果及黑木耳等降低血液粘稠度食物。給予清淡高纖維、高熱量飲食。
3.3活動:堅持適量活動,不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久站久坐,以防復發。
【關鍵詞】PICC置管術;血栓形成;預防;護理
1臨床資料
本組12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52.7歲。其中乳腺癌7例、胃癌3例、直腸癌2例。PICC導管留置時間31-157天。合并疾病為:高血壓病2例,糖尿病2例、隱匿性上腔靜脈血栓1例。
2結果
12例患者血栓發生在置管管后14-157天,平均94天。其中有9例表現為明顯置管側上肢腫脹、疼痛、皮溫增高,皮膚顏色發紺,3例表現為患肢輕微腫脹及肌肉酸脹,疼痛。精確診,鎖骨下靜脈5例,肘靜脈4例,腋靜脈3例。12例患者在拔出導管及溶栓和抗凝治療2-7天后癥狀逐漸緩解。3原因分析
3.1患者因素腫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狀態,使機體屬于易栓狀態。[1]腫瘤細胞可直接活化凝血系統,促進血栓形成,或通過與機體細胞相互作用而產生或表達促凝血因子,腫瘤細胞也可直接侵犯血管或通過分泌血管穿透性因子而損傷內皮細胞。
3.2導管因素PICC導管的機械性刺激、不規范操作可使血管內皮損傷,另外留置的導管作為體內異物不利于血液回流,常引起局部血管炎性反應,也有利于血栓形成,易形成深靜脈血栓。導管植入后,體表被血漿、組織蛋白包裹;纖維蛋白在導管內面沉積;細菌附著其上,并迅速被生物膜包裹,免受機體吞噬,因此形成血栓。[2]
3.3化療藥物作用如順鉑、環磷酰胺、長春新堿等,均可以引起血管纖維化和血管內皮的損傷,促使癌癥患者并發血栓性疾病。亦有研究報道,輸注血制品、高滲性溶液等都可增加PICC相關靜脈血栓的風險。
3.4護理人員因素導管維護方法錯誤:高滲靜脈內營養液或抽取血標本后,未及時用足量生理鹽水封管;兩次化療中間休息時期未執行每周維護管道1次,均易致導管阻塞。4護理
4.1血栓形成的預防
4.1.1適度活動指導患者置管側肢體適度活動,避免置管側肢體做提重、過度外展、上舉、旋轉及屈肘運動,導致導管隨肢體運動增加對血管內壁的機械刺激??蛇M行手及手腕部的運動(握拳、旋腕、手指運動)及抬臂運動,以促進穿刺側上肢的血液循環。長期臥床、偏癱患者應做被動運動。在輸液及睡眠時避免壓迫置管側肢體,致血液流動緩慢。
4.1.2炎癥預防
4.1.2.1操作前,導管選擇,根據患者置管目的及血管情況選擇合適型號的導管。盡量選擇較細管腔而又不影響治療的導管。
4.1.2.2操作中,嚴格無菌操作,盡量一次置管成功,減少穿刺次數,動作輕柔,減少對血管粘膜的刺激。牢固固定,并適當按壓30min。當天不宜大幅度活動,可以局部按壓后再活動。
4.1.2.3置管后第二天常規換藥一次,因穿刺處出血導致刺激局部組織,預防局部炎癥發生。以后改成常規換藥,如有滲出及時換藥。
4.1.2.4也可于穿刺點上方貼10×10增強型透明貼對預防靜脈炎效果更佳。[3]
4.1.3患肢觀察指導患者在置管側肢體出現不適感覺時應及時報告,以便早期發現血栓。有以下癥狀之一應及時行血管B超檢查是否有血栓形成。
4.1.3.1觀察沿靜脈走向有無紅腫、疼痛等類似靜脈炎的癥狀。
4.1.3.2仔細觀察置管側上肢肢體有無腫脹、疼痛、皮溫增高及皮膚顏色變化,及時發現靜脈血栓的癥狀。
4.1.3.3注意靜脈血栓的隱匿癥狀,如患者主觀感覺置管側肢體、腋窩、肩臂部酸脹疼痛時,應給予高度重視。
4.1.3.4在出現以上三條癥狀,經B超排除血栓,對癥處理三天后無效,再次復查B超,是否有血栓形成。
4.1.4動態檢測血常規變化,如置管期間出現血小板升高,應立即通知醫生,遵醫囑行相應抗凝處理并監測置管側上肢血管內有無靜脈內膜粗糙、血流緩慢及血栓形成。
4.2血栓形成后的護理如果疑似血栓形成,應立即進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后,與血管外科聯系,可先不急于拔管,可利用PICC管將溶栓藥物直接作用于栓子處,邊溶栓邊拔管,溶栓期間要做好患者的護理工作。
4.2.1心理護理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流,減輕其緊張恐懼心理,并講解深靜脈血栓發生的過程及溶栓治療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對治療心中有數,保持良好的心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4.2.2患肢的護理急性期患者絕對臥床休息7-14天,抬高患肢20°-30°,以促進血液回流,每日測量患肢、健肢同一水平臂圍,觀察對比患肢消腫情況,并觀察患肢皮膚顏色、溫度、感覺及橈動脈搏動,做好記錄及時判斷效果。
4.2.3嚴禁冷熱敷由于熱敷促進組織代謝,同時增加動脈血流,引起腫脹加重。增加氧耗量,對患者無益,冷敷會引起血管收縮,不利于解除疼痛和建立側肢循環(淺靜脈血栓者請示血管外科遵醫囑給予栓塞淺靜脈涂抹喜療妥霜約0.2cm,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鐘,以促進喜療妥霜的透皮吸收。此方法可迅速改善患者局部疼痛腫脹的癥狀。)
4.2.4避免患肢輸液和靜脈注射(淺靜脈血栓PICC導管保留者,可請示醫生可否在PICC導管處輸液)。
4.2.5注意出血傾向,監測患者血常規、血小板、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
4.2.6預防肺栓塞的形成血栓形成后1-2周內最不穩定,栓子極易脫落,要十分警惕肺栓塞的發生。脫落的栓子可隨靜脈回流入心臟而進入肺動脈,導致肺栓塞,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對血栓形成病人除了積極抗凝、溶栓等綜合治療外,急性期病人應臥床1-2周,防止一切使靜脈壓增高的因素,避免栓子脫落。護士應嚴密觀察,如有病人突然出現劇烈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發紺,甚至休克,應考慮肺栓塞發生。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5討論
PICC方法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時間長、并發癥少等優點而得到在臨床日益廣泛的應用,并取得顯著效果。腫瘤患者在應用PICC置管化療時,由于腫瘤患者血液高凝狀態,加之化療藥物和PICC直觀的影響,靜脈血栓發生率較高。置管及維護等各環節和過程中,護理上稍有不足就會造成PICC堵管而增加病人的痛苦。所以通過本文,目的是為了減少PICC堵管的發生率以及血栓形成后要處理及時、護理得當的重要性,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程燕,蔡欣.惡性腫瘤與血栓[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5(4):3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