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1 09:53:08
序論:在您撰寫中小學教師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
近年來,國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非常大,尤其重視農村教育的發展,制定了很多旨在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政策,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來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個人素養及專業化技能。但培訓效果與預期目標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問題是培訓針對性不強。首先,農村課堂幾乎很少存在現代化的硬件設施;其次,農村學校的教育理念和環境與城市學校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因此,對農村教師的培訓應與城市教師的培訓有所區別。目前,各級教育機構為了提升教師的素質推出了很多培訓課程,但并不都適用于農村教師。由于農村教師所在教育環境不同,他們需要一套針對性強的、符合其教育實際狀況的培訓課程來進行學習。培訓的內容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1.2培訓管理制度不完善
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主要場所通常是縣級的進修學校,然而我們發現很多縣級進修學校對教師培訓的管理十分松散,沒有完善的考核機制。教師在培訓期間沒有一個嚴格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對培訓教師的獎懲力度都偏弱,不能很好地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這就使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時,我們還發現,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時,教師所在的學校對培訓同樣重視不夠,缺少相應的管理與考核機制。
1.3教師自身原因
首先,農村教師工作量大,尤其是很多偏遠山村,一名教師身兼數職,不僅要負責日常教學,還要負責學生安全、校園管理等多項事務,根本無暇進行教師培訓。其次,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差,教師培訓與個人職業發展、教學質量的關系,乃至對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所以,很多農村中小學教師對教師培訓都存有倦怠及僥幸過關的心理,這些都導致教師培訓質量不理想。
2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對策
2.1設置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
以往進行的農村教師培訓,大多的培訓課程都沒有針對農村教師的特殊教學環境以及教學角色來設置,應從培訓內容、課程設置方面進行相應調整。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采用實證的方法對農村教師的培訓需求加以研究,設置適合農村教師的培訓課程。其次,我們還可以鼓勵農村中小學教師根據自身的需要來對培訓的內容、課程進行選擇和安排,使培訓更具實際意義,提升培訓效果。
2.2設立完善的培訓制度
縣級教師進修學校在進行教師培訓時都應制定實施完善的培訓制度,使培訓有章可循。同時,教師所在的學校也應當加大管理力度,對教師培訓進行必要的監管和考核。將教師培訓的表現納入年終考核內容,促進教師積極參與培訓。
2.3堅持以人為本
教師是培訓過程中的主體,因此,整個培訓應當以教師為本。由于農村教師教學任務繁重,因此在培訓課程的設立過程中,要注意課程的實踐性、培訓時間的靈活性。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培訓前的教師思想工作,使其充分認識培訓的重要性,設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在教師范圍內形成一個良性的競爭,確保教師培訓的效果。
3結語
轉向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理解,即立足于教學實踐、貫穿于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學實踐。立足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出發點,貫穿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手段,服務于教學實踐是教師繼續教育的目的和歸宿。立足于教學實踐,指所有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都要從學校實際出發,培訓機構和培訓者對學校教學的實際要有全面準確客觀的把握,繼續教育培訓者要與中小學一線教師一起深入課堂,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計劃,確定繼續教育的內容與形式。貫穿于教學實踐,是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進行離不開教學實踐,教師繼續教育的進行要和教學活動的開展融為一體。這樣,繼續教育培訓者與中小學教師可以一起深入教學現場,共同分析研究存在的問題,并商討解決的辦法,在這樣的氛圍下,培訓者和被培訓者成為一個共同體,他們各自的專業發展可以在理論和實踐的相互促進下得到快速提升。如此,就對繼續教育培訓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繼續教育培訓者要善于學習、與時俱進,掌握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在教師反思、研究教學實踐過程中,給他們提供有關的理論材料和操作框架。另一方面,則要求繼續教育培訓者全面把握教學實踐,能夠真正指導、幫助中小學教師創新教學實踐。服務于教學實踐,指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把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進教學實踐放在第一位,繼續教育的培訓與問題研究要善于從特殊到一般,在培訓中接受的理論學習要通過教學實踐來檢驗,以便有助于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也就是說,轉向教學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不單要指向解決學校存在的實際教學問題,更主要的是要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培養他們對教學實踐的反思研究能力。
2轉向實踐的教師繼續教育的應對策略
根據以上分析,結合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與學校教學實際,借鑒當今國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有益探索,筆者認為轉向實踐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應采取“案例教學與教育行動研究相結合”的模式。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所謂的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式、互動式的新型教學方式,教學中既可以通過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的成功和失敗的實踐經驗,從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結論或原理,也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來拓寬自己的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使他們“身臨其境”般地直面教學實踐,成為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案例教學的具體方法是多樣的,其中最常采用的是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案例以一定的形式被展現,是作為被剖析的對象,教師(此處指培訓者)和學員共同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評價、尋找對策等工作”。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案例教學發揮的作用不可低估。一方面,案例教學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的傳授融入教學案例中,使學員在分析研討教學案例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獲取了蘊涵在案例中的教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剖析教學案例的過程對于促進學員反思教學實踐精神,并掌握反思的方法與技能,提高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教育行動研究是在實際教育情景中,由實踐者和研究者共同合作,針對實踐問題提出改進計劃,通過在實踐中實施、驗證、修正而得到研究結果的一種研究方法。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育行動研究的理念被引入到繼續教育領域。教育行動研究有不同的類型,其中研究者與實踐者共同進行研究是教育行動研究的較高層次。教育行動研究蘊涵著兩個基本的教育理念。
(1)融學習于實踐中。
教育行動研究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離不開實踐性知識的獲得與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批判精神。教師的整個教育行動研究過程是不斷通過教師的實踐、反思、調整,直到使教育教學活動有新的改進的過程。因此,教育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循環的過程,是一個從不會間斷的過程。
(2)實踐者成長為研究者。
教育活動的實踐性和教育對象的豐富性決定著教師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不確定性、獨特性和價值沖突性,而這些復雜的、不確定的、獨特的和價值沖突的情景存在于任何已經產生的理論和技術之外,教學與反思的特質決定了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教師的反思過程與教育研究就更進一步地保持了方法上的一致性。教學過程本身就是研究過程,反思實踐本身就更有研究的韻味。教師能夠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系統化反思,就已經具備了研究者的基本素質,這個教師就已經從單純的教學實踐者轉變為教學的研究者了。
3結語
1.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對繼續教育認識不到位
對于農村教師特別是年齡偏大的教師來說,教育教學工作一貫就是按自己的理解想當然地閉門造車。對于繼續教育中提到的新理念、新方法不予理會。這些新理念和方法畢竟是集大家之探究實踐所得——集思廣益,只有了解了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能找到不足,知不足才能進步,也才知道有許多理念并不是都需要電子白板、需要投影儀才能用。
2.經費問題
西部地區教師普遍待遇低,尤其是農村教師。最近十幾年,西部農村教師的繼續教育經費幾乎都是由教師自己承擔。雖然近幾年來我縣有部分學校對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費用給予報銷,但除了培訓費外,還要承擔數目不小的住宿費、生活費以及其他開支。由于以上原因,許多教師不愿參加繼續教育學習。
二改善彝良縣教師繼續教育問題的措施
1.提高培訓教師自身素質
當前有相當數量的培訓教師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培訓教師自身素質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參訓教師對待繼續教育的態度:第一,改變以往單一的培訓方式,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用當前比較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技巧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第二,對培訓者進行專門集中培訓。在承擔繼續教育任務的單位抽取一定的人員參加由國家高校和教育科研單位相關專家學者組織的專門培訓。這些專家學者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有較高認識,參與過課改,了解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通過他們對地方培訓者進行培訓,可以整體提高培訓者素質,更好地為地方繼續教育培訓服務。第三,地方繼續教育培訓脫離實際,這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培訓教師不了解中小學教育的原因。因此,培訓教師每年必須對當前的農村中小學進行一定的調研,走入中小學課堂,及時挖掘中小學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結合農村中小學的具體情況來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培訓中解決教師們遇到的困惑,才能真正吸引教師參加繼續教育、重視繼續教育。
2.培訓形式多樣化
第一,校本培訓模式。以教師任教學校為基地,利用學?,F有的教育資源,探討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主要學習內容。它注重在探討中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具體問題,總結實踐經驗。第二,專家引領教育方式。讓有一定造詣的專家、學者和中小學教師一起參與到繼續教育中去,通過專家們的示范以及在專家提供的新的理論指導下,使教師整體素質得以提高。第三,集中培訓模式。這種模式是當前采用最多的一種模式。教師利用假期到指定的學校接受一段時間的繼續教育,通過集中培訓,完成培訓科目,最后通過考試而達到目的。第四,送教下鄉模式。由相關部門利用周末或寒暑假讓一些經過培訓的高校教師,定期到農村地區的鄉鎮上對教師進行短期的教育培訓,使當地教師便捷地完成繼續教育培訓。第五,遠程培訓模式。利用網絡教育的便利性,制定教師培訓課程標準,建立一個學習培訓平臺,實現優質教育課程資源的共享。遠程教育培訓對課堂的生成、構建、發展、探索,對新的教育理念的認識、探求,都將是一次革命性的學習方式。
3.增強培訓實效性的改進方案
第一,改進培訓內容,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將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的課堂教學環境,緊密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一線實際,開展主題鮮明的技能培訓,這樣便于促進培訓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的轉化。第二,轉變培訓方式,提升教師參訓實效。針對教師學習特點,強化基于教學現場、走進真實課堂的培訓環節。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采取跟崗培訓和情境體驗改進教學行為,利用行動研究和反思實踐提升教育經驗,確保培訓實效。第三,強化培訓自主性,激發教師參訓動力。嘗試建立教師自主選學機制,為教師創造自主選擇培訓內容、時間、途徑和機構的機會,滿足教師個性化需求。建立試行培訓學分認證制度,學時學分合理轉化。將培訓學分作為教師履職考核的必備條件,激發教師參訓的積極性,促進培訓成果在教學實踐中的轉化。
4.轉變農村中小學教師的觀念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教師們的知識、觀念必須更新。無論是老教師或是新教師都必須通過繼續學習來達到教育思想的改變,樹立新的教育觀念。通過繼續教育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化。
5.政府應加大繼續教育經費
政府應轉變繼續教育觀念,加大投入,對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提供一定的交通、生活補助,減輕農村教師的經濟負擔。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境教學;方法
在新的課程要求下,學生將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老師的作用則是引導。所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調動學生積極性成了主要的教學問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學語文教育也面臨巨大變革,情境教學的作用逐漸凸現出來了。
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
語文教學的精髓在于寫作,而生活好似一切創作的源泉,善于觀察生活的人才能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有用的素材。古往今來,凡是有名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善于觀察生活的人。課堂上創造出與課文相關聯的情境并將其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融入,既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又能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制作相關道具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要理解虛擬的事物是比較困難的。有時候課文的情境和事物在我們看來顯而易見,但在學生看來可能不是很容易理解。這時候,教師拿出相應的道具,讓學生可以直接觀察,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利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美好的音樂不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通過音符展現出美麗的畫卷。科學研究表明,舒緩的音樂有助于記憶,在課堂上,適當播放一些符合課文情境的音樂,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精力集中于課文上,更能加深其記憶,令其印象深刻。
四、自設情境,讓學生做課文的主角
對于小學生來說,能讓其參與的活動往往更能引發其興趣。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導演一部由學生主演的課文情景劇,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在表演的同時,用心去體會人物的心情和狀態。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并且自主地去學習課文,自發地去探尋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達到最佳的課堂效果。
五、借助圖畫再現情境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創新教育 如何實施
新的世紀,是學習的世紀、創新的世紀,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小學語文教學在素質教育中處于重要地位。因此,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要積極探索語文創新學習,讓學生在語文教學學習中參與實踐,體驗快樂、成功、創新,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快和光明的教學環境途徑之一。兒童在學習中產生一種迫切探求新知識的欲望。他們的創造力才能得以發揮。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欲。當學生興趣盎然時,多產生良好的情緒,這是一種無形的動力,當學生對某件事發生了興趣,就會全神貫注地用心去做,有時竟能達到癡學程度。所以,教師要想方設法點然兒童心中探求新知識的思想火花,激發他們的創造興趣。
在教學中我從培養學生創新的興趣入手。例如,《地球爺爺的手》一課教學中,我設計了激趣導入:你們喜歡玩紙飛機嗎?你們在玩紙飛機的時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學生各抒己見)?,F在你們想玩一次嗎?我們來比比誰的紙飛機飛得遠、飛得高。(學生放飛自己折好的紙飛機。然后老師也放飛一次紙飛機。)(遺憾地)——呵,不管我們的紙飛機能飛多遠、多高,最后它們總是會掉下來。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你們就能找到答案了。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來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就越感興趣。學生們愛玩紙飛機,而紙飛機必然落下這一現象,正與課文的核心內容密切相連。因而以此為切入點,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創新興趣。
二、營造學生創新的氛圍
創新是一種高度復雜的腦力活動,一般是無法有序漸進、不斷深化的。只有在輕松、自然、安靜的氛圍中,人們才會產生好奇心,萌發求知欲,才會有創新的意向和行動。心理學研究也告訴我們:凡是因為好奇而受到獎勵的兒童,一定愿意繼續進行試驗和探索,從而促進智能的發展,產生創新的思想。所以,要使學生創新,就必須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有利于創新的環境,使他們能自由的發表意見,能按自己的方式學習和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必須充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才能,要尊重學生,多用鼓勵獎賞的辦法,少用甚至不用指責懲罰的手段。
三、激活學生創新思維
以前灌輸式的育把學生視為“知識容器”,教師講,學生聽,久而久之,學生只知道死記硬背,思想僵化,創造精神被窒息。相反,我們要善于誘導,舉一反三,讓學生通過想象,促使他們主動獲得新知識。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創造條件,正確引導,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有情有景地學課文時,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再想象,邊讀邊在頭腦里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培養了想象力。如教學《狼和小羊》,重新播放錄相,當狼撲向羊時定格,引導想象,問:"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嗎?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給故事加個結尾。"學生興趣盎然,思維的閘門打開,很快就編出好幾種結尾。教師相機評點、總結,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在訓練和發展他們創造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傊?,做為一種思維能力,它能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要用心去探索,努力創造情境讓學生去想,學生的心靈深處就會不斷涌起創新的浪花。
四、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于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象。
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于除舊、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通過改變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中,寫字是最基本的語文學習知識,也是語文學習中最關鍵的過程。如果學生不能夠將漢字寫好,沒有過教師這一關的話就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讀寫能力,這樣學生便會在以后的語文道路上越走差的越多,從而嚴重的挫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此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也就是教給學生寫字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循序漸進的進行,讓學生踏踏實實的掌握寫字的正確方法,牢固的掌握每一個字的寫法,在作業布置上可以上多后少,在寫字的最初階段可以通過練習的數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當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之后就可以少量的留有寫字作業來進行復習和鞏固。在學生學習寫字的過程中,教師交給學生的內容基本上是固定不變的技巧和方式,最后的字寫的是否合格,是否能夠達到教學目標還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大量的練習和鞏固,因此教師布置的作業就十分必要和關鍵。
我在教學中并沒有向以前那樣簡單地給學生留很多遍數的練習作業,而是將作業形式進行了一些改變和創新,進而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也增強了學生練習寫作的興趣,確保學生在學習寫作過程中能夠更加積極和主動,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學目標。經我改變和創新后的作業包含三種形式:學完每一課的生詞后,就要求學生按照教材中的形式完成課后的字帖,然后在課堂中展示,相互比較相互學習,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規范的書寫形式;還有就是給學生布置拼音作業,讓學生把文章中含有生字的詞語拼音寫在本子上,然后要求學生之間互相交換本子,按照對方書寫的拼音填上漢字;最后一種作業形式和第二種類似,就是把拼音換成漢字,互換后填上拼音。本人認為,改革后的作業形式比較靈活和豐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不同的選擇,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書寫的規范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生字的記憶和理解,讓學生擺脫單純寫很多遍漢字帶來的枯燥和乏味感,從而以更加積極、輕松和愉悅的心情投入到漢字的學習和練習中。
二、明確學生學習任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傳統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形式非常單一和枯燥,教師站在講臺上喋喋不休地講解,學生坐在那里憑著自己的記憶進行理解和消化。這種刻板的學習形式,不但讓教師感覺到累,卻得不到較高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反感,失去學習語文知識的動力和興趣。而現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也的別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并獲取知識?!币簿褪钦f,我們要改變傳統中以教師的講解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把課堂的主動權轉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下進行主動的探索,主動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并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加以應用。
因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會首先制定好不同類型文章的學習目標。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和專業課文,把學習的舞臺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能,并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來思考和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把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找出來;其次,該讀的讀,該寫的寫,把這些新的字詞掌握牢固。然后,我用問題“你認為什么樣的獅子才能夠成為獅子王呢?”來激發學生精讀課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讀透課文的基礎上主動分析課文,理解課文中比較有深意的句子,從而順利地總結出教師提出問題的答案。最后,教師再引導學生概括整篇文章的內容和中心思想,指導學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本子上,寫好之后再讀出來和同學進行交流。雖然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不強,在交流上也比較膽怯,但是會隨著這種教學形式越來越多的進行,學生就會鍛煉的越來越膽大,語言組織能力也會越來越好。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不但把語文教學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教學觀念,還會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表達及書寫的能力。長時間地堅持下去,學生便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且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自己的語文素養和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三、優化語文知識的積累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知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點點滴滴地匯聚成學生知識的海洋。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知識要由淺到深、由少到多地進行傳授和積淀,這種積累過程在語文教學中就顯得特別重要和關鍵。所謂的語文知識的積累,就是讓引導學生在閱讀時將那些優美的句子和內容摘抄下來,經常性地翻閱和記憶,最后成為自己的語言和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儲備的“糧食”就會多起來,在學生生活中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215-01
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培養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的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的口語交流信心,逐步引導學生練習和體驗,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對小學語文口語教學的幾點看法,在此和大家交流分享。
一、激發學生說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
孔老夫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惫胖畬W者,興趣為先。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內部心理動因,是形成創新動力的重要基礎,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潛在動力,學生只有感興趣才能自覺、主動地去探索,也只有當學生對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之后,才會學得更好。小學語文口語教學同樣如此,也需要培養學生說的興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如實的根據小學生的愛好、性格等各方面特點,充分的結合教學內容,積極的挖掘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口語興趣,引導學生變“苦說”為“樂說”,變“要我說”為“我要說”,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口語興趣的方式方法有許多,教學中,教師善于利用周圍的一切,通過形式多樣、豐富多樣的教學,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使學生想說、能說、會說、善說。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插圖,插圖以簡單的圖畫形式,教學中,我們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插圖來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口語交際課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那些插圖,使學生充分理解插圖所要表達出的情境。然后,我們可從此情境入手,引導學生討論圖畫中的人物、情境等內容,學生紛紛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口語興趣得到激發,積極性得到調動,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現如今的很多小學生,他們作文會寫得很好,但是要他口頭陳述,很多都無從下口。在這些學生中,多數是緊張不敢說,一部分則是“啞巴”式的語文,對口語表達沒有信心。大膽地說話,這是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最初要求,目的是培養學生大膽地、輕松地、無顧慮地說話,以逐漸養成說話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口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口語,激發學生口語興趣的同時,我們還有意識的去極的指導學生學習口語,引導學生會說、敢說,培養學生的口語信心,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為此,教學中,教師要多以鼓勵為主,不應盲目的打擊學生,逐步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隨意地說,說自己最感興趣的事,即使學生說錯了,也應該鼓勵、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例如,學習了《誠實的孩子》一文后,為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培養學生知錯就改,誠實不說謊的品質,教師可在教學中引入列寧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能主動向姑媽承認錯誤的故事,讓學生大膽發言,參與故事的講述過程,培養學生敢于開口的能力,增強學生的道德品質。這樣,在教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的參與,信心得到增強,口語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引導學生積極互動,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學生的口語能力要想提高,光靠單方面的練習是不行的,需要多引導學生互動。口語交際要在雙向互動上下工夫,運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種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 其中,在動態的交際中反復訓練、體會,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谡Z交際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所以它決定了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但也不是說教師就可以放任自流, 讓學生隨便怎樣說就怎樣說,如不注意引導或者引導不當,有時不但達不到活動的目的,甚至還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口語的時,要注重從多方面的引導入手,采取多形式的交流方式,引導學生互動,強化學生的口語能力。例如,教學《伸出我們的雙手》時,我讓學生分組協作,充分討論“如果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該怎 么辦呢”這個問題。學生將實際生活中各自遇到的情況展示出來,議一議,演一演,評一評,評議出最好的做法,然后再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這樣就能使學生從小就有一顆愛心,樂于助人。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有效的避免了傳統機械式的枯燥訓練,有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學效率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聯系生活,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生活是知識的源頭,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歸宿,特別是語文口語,學生只有真正的運用于生活,形成最終的交際能力,我們的教學才是成功的。因此,在小學口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的同時,我們還應充分的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積極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其實踐,去有意識的學習和提高。為此,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的視角從課本中延伸出去,利用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為學生營造更多的口語交際情景?;蚴且龑W生走出校門,走進生活,到生活中去練習,去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和自己的認識能力參與交際,從而強化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總結: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口語教學既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積極的探究教學策略,不斷的創新教學途徑,讓學生真正成為一名愿說、能說、會說、會聽、敢說的“小口才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