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10:46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健康教育檔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心理健康是指對個體心理發展的特點、心理咨詢記錄、心理測驗結果等材料的集中保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是學校為了更好地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每一位學生在心理方面建立起來的檔案材料。其涵義可分為如下三個方面:第一、學生的心理檔案,就類型講屬于專門檔案,它是在一定的基本單位即學校心理咨詢機構的專門負責下建立。由具有專業知識的心理輔導員保管整理,保存應嚴格、規范,并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若缺乏專業人員的參與,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可能會失去科學性和實用性。第二、心理檔案是由各種材料有條件地轉化而來的。只有日后對學生心理輔導與治療及科研活動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資料,才有必要作為檔案保存。這些資料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列,組成一個有內在聯系的體系,如實反映學生的心理面貌。第三,心理檔案市學生心理特點變化歷程的真實記錄,從適應準備階段、穩步發展階段到趨于成熟階段。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心里矛盾及沖突,任何人不能依自己的觀點和需要去增加或刪改它,應保持它的原始性,以免使心理檔案失真。
學校在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收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學生的個人簡要情況(出生年月、民族、身體健康狀況、疾病史等)
2.家庭成員情況(家庭結構、父母職業、學歷、經濟情況、疾病史等)
3.個人心理特點(興趣愛好、、交際能力、自信心、同情心、獨立意識、師生及同伴關系等);
4.心理測驗的日期、類型、結果及分析(如智力測驗、創造能力測驗、人格測驗、心理健康測驗、職業測驗、考試測驗等);
5.心理咨詢記錄(次數、主訴及癥狀、病因分析、疏導措施及效果);
6.心理健康的階段性記錄及評價(入學、畢業、及每一次的記錄);
7.其他材料(轉介服務、會診意見、家長、任課教師及同學的意見等)。
2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的功能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既是學校心理輔導工作有效開展的必要依據,又是學生接受心理輔導的原始記錄,它將為我們進行心理科學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客觀的第一手材料,同時也有助于廣大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功能:
1.預防功能。一般心理咨詢員與學生沒有經常接觸的機會,班主任老師對有攻擊性、焦慮、自卑心理學生的問題也不易及時覺察,而心理檔案的建立則可通過定期的專業化的心理測驗,及時發現患有神經癥、人格障礙、適應障礙的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訓練、角色轉換、合理宣泄、體育及文藝活動,盡快使學生恢復常態,適應生活和學習環境。心理檔案的預防功能突出表現在對學生心理障礙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上。
2.參照功能。學生的心理正處于一生中迅速發展變化的時期。心理輔導人員在進行個別輔導的同時,若能先研究其心理檔案,就能對癥下藥,使輔導更有針對性、連貫性,提高咨詢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咨詢輔導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疑難和障礙等。輔導教師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往往會請教同行,如果有必要則請專家會診。若能參照學生的心理檔案,使未接觸過學生的專家了解基本情況,就可制定出幫助學生的最佳方案。所以心理檔案的參照功能表現為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準確診斷上。
3.自我教育功能。學生的心理檔案時期心理健康成長的歷史記載,學生通過查閱自己的心理檔案,不僅可以分析自己的過去,客觀地評價和悅納自己,而且可根據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紛繁的環境中吸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學生心理檔案的自我教育功能就是在于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把握,做到揚長避短,為今后取得事業的成功做好準備。
4.推薦功能。學生的心理檔案是其心理發展變化的真實記錄。它記載著學生的人際關系、興趣愛好、性格才能、生活習慣、人生態度、反映的是學生內在的心理素質。這些經過專家鑒定的材料,在學生升學或選擇職業時,就可以成為學生自我推薦的有力證據。用人單位也可以根據學生自己提供的心理檔案(在自愿的前提下),使其人盡其才,避免學生才能被埋沒、被壓抑和被浪費,使其個人潛力得以很好的發揮。
3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應遵循的原則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是學校咨詢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要全面客觀、科學地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就應大力宣傳和普及學校的心理衛生工作,優化心理咨詢大環境,使全體學生統一認識,轉變觀念,力爭校領導及教職工都了解、配合、支持、參與心理咨詢及輔導。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的建立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系統性工作,應在專家的指導下,由心理咨詢員負責收集整理有關學生心理方面的資料。在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保密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學校心理輔導人員,有責任對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予以保密。在學校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是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為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提供服務。除心理輔導員外,其他人須經本人同意方可查閱。作為一名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應加強自己的職業修養和品德修養,堅守檔案秘密,尊重學生的人格及要求,維系師生雙方的信賴關系,并將此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任務。
2.整體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收集學生檔案資料過程中,輔導人員要有整體觀念,既要重視心理活動諸要素的內在聯系,又要考慮心理因素、生活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相互制約與影響。在具體操作中,既要考慮學生這一年齡段的總體特點,又要兼顧性別、專業等局部特點。通過全面的分析綜合了解學生的心里特點及健康問題,為從事心理輔導和治療專家,提供干預和研究的科學依據。
3.發展性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檔案資料分析整理過程中,輔導人員要以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待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僅要在問題的分析和把握中善于用發展的眼光做動態考察,而且在問題的解決和結果的預測上也要具有發展的觀點。這一原則對心理輔導人員提出了更特殊的要求,一方面要對學生的內在潛能和發展條件做準確的估計,記錄其已有的發展結果;另一方面要對學生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道路有恰如其分的把握,并揭示其今后發展的方向。
4.公正客觀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學生心理檔案的材料首先要真實客觀,咨詢記錄要詳細認真,咨詢員不能將自己的主觀臆測加入記錄。同時,慎用各種心理測量表,對測驗結果的評價一定要游專業技術人員來解釋,不要輕易施測和下各種結論,以保證測量的科學性、公正性。
4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的管理
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的管理,必須依據科學的管理方法,實行計劃管理、目標管理,切實發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在學校心理輔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學校首先應建立心理咨詢機構,承擔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任務。作為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機構應由校長直接領導,使之與學校的教務處、學生處并列,發揮其獨特的心理服務功能。輔導人員應具備通情達理、真誠坦率、態度積極、善于理解等品質和條件并受過專業訓練。
關鍵詞:心理檔案;高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263-02
心理健康教育檔案(以下簡稱心理檔案)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及教師從事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和活動實踐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音像等形式的文件材料。心理檔案既是學校心理工作方針、政策的寫照,是心理健康活動和心理問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依據,也是了解心理教育內容、考查心理教育工作、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心理咨詢質量,促進心理工作者交流的信息源[1-5]。目前,為了配合心理工作重心下移至二級學院的新形勢,作為學校層面的心理檔案管理工作也面臨著考驗,如何與院系檔案工作保持一致發展步伐,做好心理檔案管理,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急需思索的問題。筆者通過檔案學資料的學習,并結合自身工作,對當前高校心理檔案建設與管理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高校心理檔案的地位與作用
高校的心理檔案記錄了國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保障高校心理工作的文件和資料,客觀地反映了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的推進過程,對學校心理健康工作如何開展起著綱領性作用。如:教思政廳[2011]1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5號《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等文件的出臺有效推進了高校心理健康基本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的工作進度。
高校的心理檔案記錄了學校、院系、教研室的全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真實地反映了活動過程,如:學校心理活動的通知和方案;以院系為主體舉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記錄;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原始教案,負責人的簽字和批示等。另外,檔案中也記載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現場資料、活動效果、活動時間,地點等內容,為推廣先進工作經驗提供了數據資料[6]。心理檔案也是高校心理工作改革、心理健康課程研究的重要依據,更是心理工作質量的評價依據。心理工作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心理檔案正是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信息資源,成為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心理檔案既是前一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終點,又是后續工作的起點,它產生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又服務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因而對于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7-9]。
二、高校心理檔案建設的基本原則
高校心理檔案的管理與建設與其他學科的檔案管理系統相同,是一件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需要在具體實踐中不斷完善。因此,在檔案建設的過程中,應堅持下述原則[10]:
1.層次分明原則。在建立心理檔案時,要有明確合理的層次,各層級之間圍繞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目標進行幅度和層次的劃分,便于檔案整體的協調和控制。
2.發展原則。各項工作發展,對檔案管理工作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要求,如隨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斷發展,就需要從發展的原則出發,從手段、方法等方面去改進和完善心理檔案的管理。
3.適應原則。由于各種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經常處于變化之中,心理檔案作為一種資源,也就必須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無論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都能夠準確、及時、有效地提供信息,為其他工作服務。
三、高校心理檔案的內容與分類
高校心理檔案的內容十分豐富,從學校心理工作者角度來看,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包括:
1.學校出臺的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通知,是學校心理工作者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
2.各次活動的主題、方案、要求,活動內容簡介,這些材料真實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代性。
3.院系開展主題活動的計劃、總結、典型材料、心理主題班會記錄等材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體落實的重要途徑。
4.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的系列資料,包括教學計劃、教學方案、教學大綱及課程安排等文件材料。這些材料真實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水平,對以后的教學科研工作具有借鑒和指導作用。
5.師資培養計劃、總結、典型材料、教師任課和完成咨詢工作任務的調查報告、進修計劃和參與心理督導的材料,也應作為心理檔案的支撐材料,其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建設情況。
從為學生提供的優質心理服務方面看,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有:
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制度、咨詢制度、值班情況,這些是對心理咨詢進行規范管理不可或缺的材料,是做出有效心理咨詢的保障。
2.新生入學參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普查的原始分數、報表分析、約談記錄,這些材料反映著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同時,也能有效篩查出需要心理干預的問題學生。
3.學生心理咨詢預約登記、包括學生的姓名、男女等人口學資料;家庭狀況、城鄉等社會學資料以及學生專業、成績等學籍材料。這些材料是鑒定學生心理問題的輔助資料,有助于全方位了解學生。
4.學生心理咨詢過程記錄,包括學生的身心狀態評估、學生主訴心理問題時所用的語言、咨詢師的處理措施,這些材料反映著高校心理咨詢個案的真實情況。
5.心理咨詢教師咨詢后的反思與心得記錄情況,包括對個案咨詢的分析和總結,咨詢效果的評估和跟蹤記錄,這些材料是對個案咨詢效果維持和保障的必要措施。
總之,心理檔案是在心理咨詢管理、積極心理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是“管理教育”、“優質服務”兩個方面材料的有機結合,不能片面強調某一方面的內容或某個部門的材料,應從上述“管理教育”、“優質服務”兩個方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部門各方面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
四、高校心理檔案建設與管理的宗旨
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一方面要遵循心理檔案的形成規律,另一方面,實施心理檔案建設與管理最終的目標仍然是服務于學生工作。因此,高校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必須緊遵循服務宗旨,具體體現在五方面。
首先,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要服務于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心理檔案中獲得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及教育對象的基本情況信息,如學生心理普查的基本數據、學生資料登記卡等,這些資料本身就是教師了解咨詢效果、了解學生心理狀況的重要信息來源。心理檔案服務于咨詢和教育活動,就是要把這些與教育相關的信息及時地傳送給教師,及時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之中。
其次,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要服務于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決策。科學的決策是“收集信息、制訂方案、決策、反饋、再決策”多次重復的過程,心理檔案的作用也體現在決策的全過程中。決策之初,心理檔案必須能夠為領導及智囊機構提供真實、充分的信息。決策形成后,決策本身就是心理檔案的重要內容。決策實施后,在實踐中體現出來的效果,應及時地反饋至領導與智囊機構,以便進行再決策。因而說,心理檔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決策的“神經系統”[10,11]。
第三,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要服務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是學校形成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秩序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服務信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心理檔案正是記錄這些活動和服務信息的載體。完善的心理檔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要服務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一方面是對過去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成敗得失的歷史經驗的總結,另一方面則是開創性地提出新的思路。而新思路的形成,必須建立在充分汲取歷史經驗的基礎之上,心理檔案的功能就是為研究者提供這種歷史的經驗。
最后,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要服務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估就是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心理咨詢服務的質量評價過程。在上級行政部門組織的評估中,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本身是心理健康教育評估的重要指標。在內部評估中,也需要實事求是地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的原始記錄入手,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總之,心理檔案在上述各方面工作中盡管發揮著不同的功能,但均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的提高。評價學校心理檔案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優劣的標準也只有一個,即是否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的保證與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曉培.心理檔案研究綜述――基于CNKI的統計分析[J].檔案管理,2014,(02):73-74.
[2]李燕.大學生心理檔案管理具體問題的初步探討[J].四川檔案,2010,(02):48-49.
[3]呂方麗.淺談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J].黑龍江檔案,2013,(05):63.
[4]李一男.高校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工作研究[J].蘭臺世界,2013,(12):96-97.
[5]孟玲.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工作的提升[J].蘭臺世界,2013(05):66-67.
[6]房文杰.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建設研究[J].蘭臺世界,2014,(05):45-46.
[7]解學香.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的理念[J].蘭臺世界,2013,(12):81-82.
[8]王梓林.大學生心理檔案建設探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3,(11):72-73.
[9]張立新,劉燕.淺析如何構建大學生心理檔案[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175-177.
【關 鍵 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心理檔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2)05-0136-02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1]由此可見,國家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的意義
小學階段既是人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也是個人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基礎時期。在這一時期,小學生要學習和經歷大量的東西,許多東西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和經歷的,這讓他們感覺目不睱接,難以適應。上學、考試、升學、交友、長大、長高等許多問題在成年人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事,但對于缺少相應知識、缺乏社會經驗和閱歷的小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考驗,他們就是在這種考驗中漸漸長大的。然而,面對這種考驗,他們不一定都能跨越過去,這時就需要父母、教師、社會的幫助和理解。由于家庭教育中不當的教育方式、學校中難以避免的一些弊端以及社會競爭壓力、不良的風氣等種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對小學生形成了一種不良的心理環境,這就會使小學生的心理適應出現一些偏差,當這種偏差達到一定的程度,超過小學生心理承受的最高限度時,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發生。
當前,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的建立,是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應用心理測量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查與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科學的方法與手段,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將小學生中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篩查出來,并根據其嚴重程度進行分類,以達到及時發現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而進行早期干預和有效控制的目的,為學校心理輔導、咨詢和治療工作提供操作指南,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動態的監測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夠服務于全體學生,幫助小學生不斷地提高自我認識,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這對于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 認識不到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認為,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和建立心理檔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小學生中篩選出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干預,而沒有認識到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測查和建立心理檔案工作的目的是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是服務于全體小學生而不是少數小學生,是幫助小學生不斷提高自我認識、開發潛能,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而不僅僅是為了發現極少數心理障礙的學生,從而產生認識上的誤區。
2. 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建立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是搞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目前,有很多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人員都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大多數是由學校校醫、班主任或德育教師擔任,專業水平不高,因而不可能較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測查、心理檔案內容的選擇與心理檔案的統計、分析等工作任務。如,一些小學在進行心理健康測查前不能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恰當的心理測量工具;施測前沒有正確指導語的指導,學生在不理解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回答,甚至有的學生還擔心測查結果進入學籍檔案,不敢真實的填寫;施測后不能正確的解釋測試分數的含義就隨意下結論,反而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 重視測查而不重視跟蹤記錄。近年,許多小學也開始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工作的組織與實施,但卻忽視了測查后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更沒有根據心理測查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一些小學雖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但也只是對測查報告的簡單描述分析,缺少對不同類別的小學生群體心理發展特點的具體分析,因而,心理健康測查結果不能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一些學校在建立小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中為了省事,也只是一次建好以后就無任何跟蹤記錄了,檔案也就成了上級檢查工作的擺設。
三、改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的對策
1. 提高認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人員,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查與建立心理檔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體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不僅僅是在小學生中篩選出有一定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干預,讓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及時的咨詢與治療,從而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危機這一點,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讓正常的大多數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系到學校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因而這也不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也是全體教師的工作。因此,學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用先進的、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嚴重不足,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要適應當前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要,學校在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時,既要注重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提高,(如了解心理健康測查與建檔工作的意義、要求和途徑,掌握心理數據統計的方法,并能對測量數據進行科學的解釋等)還要注重加強專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如遵守保密原則,不泄露心理測量結果等)以免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3. 建立健全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機制。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生理、心理都處于極不成熟的階段,學習和生活環境的改變都可能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影響。因此,學校要重視學生心理發展的動態發展情況,建立健全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機制。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人員,一方面要在定期普查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定期進行心理輔導;另一方面,在定期進行普查的基礎上,還要不定期的抽查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時還要經常向班主任、科任教師了解個別學生的異常行為和心理表現,并做好輔導和跟蹤記錄,不斷完善學生心理檔案,以便真正達到為全體學生服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cn/ ... /210442.htm 2002-9-26.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的意義
小學階段既是人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也是個人形成良好個性品質的基礎時期。在這一時期,小學生要學習和經歷大量的東西,許多東西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和經歷的,這讓他們感覺目不睱接,難以適應。上學、考試、升學、交友、長大、長高等許多問題在成年人看來是非常簡單的事,但對于缺少相應知識、缺乏社會經驗和閱歷的小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考驗,他們就是在這種考驗中漸漸長大的。然而,面對這種考驗,他們不一定都能跨越過去,這時就需要父母、教師、社會的幫助和理解。由于家庭教育中不當的教育方式、學校中難以避免的一些弊端以及社會競爭壓力、不良的風氣等種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對小學生形成了一種不良的心理環境,這就會使小學生的心理適應出現一些偏差,當這種偏差達到一定的程度,超過小學生心理承受的最高限度時,就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的發生。
當前,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的建立,是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應用心理測量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查與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科學的方法與手段,一方面能夠有效地將小學生中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篩查出來,并根據其嚴重程度進行分類,以達到及時發現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而進行早期干預和有效控制的目的,為學校心理輔導、咨詢和治療工作提供操作指南,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動態的監測手段;另一方面,也能夠服務于全體學生,幫助小學生不斷地提高自我認識,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這對于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不到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認為,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和建立心理檔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小學生中篩選出心理異常的學生進行干預,而沒有認識到在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測查和建立心理檔案工作的目的是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是服務于全體小學生而不是少數小學生,是幫助小學生不斷提高自我認識、開發潛能,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而不僅僅是為了發現極少數心理障礙的學生,從而產生認識上的誤區。
2.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建立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是搞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目前,有很多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人員都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大多數是由學校校醫、班主任或德育教師擔任,專業水平不高,因而不可能較好地完成心理健康測查、心理檔案內容的選擇與心理檔案的統計、分析等工作任務。如,一些小學在進行心理健康測查前不能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身心發展特點,選擇恰當的心理測量工具;施測前沒有正確指導語的指導,學生在不理解要求的情況下進行回答,甚至有的學生還擔心測查結果進入學籍檔案,不敢真實的填寫;施測后不能正確的解釋測試分數的含義就隨意下結論,反而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重視測查而不重視跟蹤記錄。近年,許多小學也開始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工作的組織與實施,但卻忽視了測查后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更沒有根據心理測查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教育對策。一些小學雖然建立了心理健康檔案,但也只是對測查報告的簡單描述分析,缺少對不同類別的小學生群體心理發展特點的具體分析,因而,心理健康測查結果不能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一些學校在建立小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中為了省事,也只是一次建好以后就無任何跟蹤記錄了,檔案也就成了上級檢查工作的擺設。
三、改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與心理檔案建立工作的對策
1.提高認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人員,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查與建立心理檔案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全體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不僅僅是在小學生中篩選出有一定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干預,讓個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得到及時的咨詢與治療,從而緩解心理壓力,消除心理危機這一點,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讓正常的大多數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系到學校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因而這也不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也是全體教師的工作。因此,學校教育工作者都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用先進的、科學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專業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嚴重不足,教師專業化水平較低,要適應當前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需要,學校在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心理檔案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時,既要注重專業知識技能水平提高,(如了解心理健康測查與建檔工作的意義、要求和途徑,掌握心理數據統計的方法,并能對測量數據進行科學的解釋等)還要注重加強專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如遵守保密原則,不泄露心理測量結果等以免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
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創造健康教育環境,避免學生經常性地陷入危機狀態,維持其心理的平和、積極、順暢,這對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切實開展素質教育;教師和家長應采用恰當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著眼于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注重維護與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而不能將工作重點放在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的矯正與治療方面。要重點開展團體發展性教育和個別發展性教育,積極開展團體補救性教育和個別補救性教育,在分清主次的基礎上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在發展性教育中不斷提高心理素質,抵御不良心理的影響;使學生在補救性教育中放下包袱,早日走出心理誤區,發展健康向上的心理。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就是專門的渠道,但是,僅限于專門的渠道是不夠的,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小學階段各科教學中,各任課老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的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滲透到學校各項活動如班主任工作、少先隊活動中去,這樣就能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突出現實意義
任何一種教育都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它是一種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的教育活動。因此,要開展好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掌握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和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小學生時期,學生的生理、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變化,自我意識逐漸形成,但個體身心還很不穩定,容易表現兩極性:情緒行為兩極波動。
“中學生處于情緒與情感的‘疾風怒濤’時期,情緒與情感的兩極性明顯?!遍]鎖性與開放性是小學生的另一個特點,對兒童個體閉鎖,對同伴開放,具有喜歡標新立異的感覺。小學生時期是最容易出現心理行為和行為異常問題時期,這是小學生的基本心理特點,把握好這一特點對我們開展團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要客觀、科學地判別學生的心理動態。在對小學生心理問題判別上,要堅持把科學的心理健康標準和客觀、科學的心理異常判別手段結合起來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要正確掌握小學生的正常心理特點及發展變化規律,正確看待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例如,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控能力低是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不能簡單地視好動為問題,認為好動就是多動甚至多動癥。并且要深入全面地了解學生,這是發現、判別及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前提。還有,必須慎重區分和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切忌亂貼標簽、亂發議論。有的教師輕率地指責學生是“弱智”、“變態”,這是極不負責任的。對待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宜匆忙下結論,最好能請心理專家進行診斷。最后,還要防止在判別時出現以下幾種偏差:把一般心理障礙視為嚴重心理障礙;把主要是心理障礙引起的問題,視為主要是或全部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問題;把主要是教育不當造成的心理障礙,視為主要是學生自身因素或其他社會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礙;把個性品質不良導致的心理障礙,視為智力因素導致的心理障礙;把心理障礙視為道德品質惡劣等。只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做出科學的判別,才能做到對癥下藥。
3.要正確認識心理咨詢的教育作用。心理咨詢者不能認為是病人,不能把咨詢者必然地與病人聯系到一起、視之為有心理病的病人。在心理咨詢中要淡化心理學概念,恰到好處地應用心理學原理,拋棄某種概念的典型“范式”。同時,不能把心理咨詢與我們日常所說的“思想工作”混為一談,要利用心理學原理和恰當的心理咨詢模式幫助咨詢者走出困境。
一、目前農村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認識誤區
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認識上的片面性、模糊性。突出表現在:
⑴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舉”。 長期以來,由于受“智育至上”思想的影響,人們關心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把眼光盯在考試分數上,根本無暇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
⑵過分夸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媒體認為,中小學生34%有心理障礙,12.5%有心理缺陷,28.1%有心理異常,甚至有報道稱只有17%的中小學生心理是健康的,而有關中小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病率呈直線上升或逐年遞增等話語更是屢見報端。勿庸置疑,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無可厚非的,但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到了如此聳人聽聞的嚴重地步,也是值得懷疑的。
⑶學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識。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了解甚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理解得不夠透徹,存在著認識上的片面性。他們有的認為,心理健康是人的“心里”活動,只要不想壞,心理就健康了,即“心理健康等于心里沒病”;還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有心理疾病的學生,只有極少數心理不健康的學生需要進行心理輔導,而來心理咨詢的學生都是有心理疾病的;還有的認為,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都是心理健康的,而“后進生”就成了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學生”。
(二)雜拼心理健康教育從教人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教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素養和較出色的人際交往策略。但從總體上來看,農村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多以兼職為主,大多數學校的心理咨詢教師來源于學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員、班主任、醫務人員等,他們對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心理學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訓練,或只經過短期的培訓,掌握現代心理學理論和技術的很少。這種師資配置上的隨意性,嚴重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德育化傾向嚴重
盡管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許多交叉、重疊之處,但兩者畢竟有本質的區別。思想品德教育要解決的是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問題,其目標在于增強中小學生調控自我、承受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發展自我的能力。
(四)片面強調心理健康教育的單一學科化
心理健康教育是綜合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現代醫學、社會學等科學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種方法對中小學生心理施加影響,以促進其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種教育活動。其實施的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僅就心理輔導而言,就有會談、角色扮演、信心訓練、行為矯正、心理溝通和心理測量等。但目前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學科化、知識化的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向中小學生強行灌輸有關名詞、定義、概念,強行記憶心理學知識和原理,甚至像其他學科教學一樣,機械地設定知識體系、目標任務。
(五)過分推崇心理測驗
目前,各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常規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在中小學生心理檔案建設中,一些學校過分推崇心理測驗,甚至違反心理測驗的道德準則而造成不良后果。主要表現在:其一,一些心理施測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不熟悉測驗內容,測量程序不科學,施測現場環境混亂,影響了心理測量結果;其二,誤用、濫用心理測驗,把學生身心發展的各個方面均用測驗的手法加以定性描述,甚至使用通俗刊物上登載的游戲性測題或自編的問卷來檢測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強迫學生接受測驗;其三,未遵循心理測量的保密性原則,隨意處置測查結果,暴露學生隱私,或把學生的心理檔案作為品德評定的依據和人事檔案材料。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種種不良傾向或錯誤操作方式,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及其成效,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維護。針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現代化、專業化和本土化等發展趨勢,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策略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一)學校除要設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電話、心理咨詢信箱,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開展團體心理訓練等活動外,還要加大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問題的研究。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和學習問題是密切相關的,學習與考試壓力始終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習問題也始終是中學生心理咨詢的主要內容之一。一旦學習方法有所改進,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定有所提高。
(二)在保證心理健康教師培養質量的基礎上,大幅度提升培養的量,以滿足各中小學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問題
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識文化水平,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人類活動之一。長期以來,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質教育、身體素質的提高都是教育的重要內容,這些對個體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探討。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維護的必要性
部分教師認為小學生心智不成熟,社會經驗少,沒有經歷過太大的壓力和挫折,沒有必要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維護。然而,小學生在生活及學習中的心理狀態,情緒穩定與否,適應能力的強弱,人際關系的融洽與否都大大影響其成長發育。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時刻關注小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其心理健康進行維護,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小學生健康成長。
(二)心理問題疏導的必要性
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但并不代表他們不會產生心理問題。一些家長和教師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存在錯誤認知,認為小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只是一時的,不必大驚小怪,從而忽略了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使其逐漸發酵,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包括對其心理問題的疏導。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方式眾多,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諸多方式與方法,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筆者認為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做到:正確維護小學生心理,有效疏導小學生心理問題。
(一)正確維護小學生心理
1.善于傾聽,關注小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內心情感十分豐富,各種想法層出不窮。教師不能忽略小學生的內心世界,而要善于傾聽,了解其思想狀況,關注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從小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內心想法出發,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要多與小學生聊天,引導小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體會小學生的真實情感,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
2.開展活動,激發小學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活動最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健康征文活動,觀看心理健康視頻等,通過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讓小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得到維護。
(二)有效疏導小學生心理問題
面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要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發現小學生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問題,引導其宣泄不良情緒,從而化解心理問題。并建立小學生心理檔案,以便于開展進一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及時發現不良情緒。小學生情感波動較大,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在出現不良情緒或者心理問題時,教師不能不聞不問,而是要在發現小學生存在不良情緒時抓住時機,及時與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通過其他學生側面了解其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
2.引導小學生宣泄不良情緒。不良情緒會使小學生產生壓抑、苦惱的負面情緒,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排解,會導致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生成。教師要在發現小學生不良情緒時,及時進行干預,了解小學生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根據原因進行相應的引導。如果在積極引導的情況下,小學生的壓力和不良情緒依然無法緩解,則需要正確指導小學生宣泄不良情緒。例如,一段時間,班上的一名女學生總是悶悶不樂,通過觀察,教師了解到她是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產生了壓力與焦慮感。經過教師的勸解和鼓勵,這名女學生似乎輕松了一些,但依然眉頭緊鎖。此時,教師選擇帶該名女學生到空曠的地方,鼓勵她大聲歌唱、吶喊。經過宣泄,這名女學生的情緒得到了緩解。
3.建立小學生心理檔案。小學生處在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每一名小學生都有其自身的心理特點,也由于各種原因而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教師在幫助小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之后,要注意建立小學生心理檔案,將小學生一段時間以來的心理特點和狀態記錄下來,為后續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依據,從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預防其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
三、結語
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整個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真心、真情、真愛,創新教育方法,耐心觀察小學生的一言一行,維護其心理健康,有效疏導其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使小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心態,幫助其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簡惠蓮 單位:廣州市海珠區赤沙小學
參考文獻:
[1]張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