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10:34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媒體技術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數字媒體專業設置在理工科院校、藝術類院?;騻髅筋愒盒5炔煌盒r往往還會有自身鮮明的特色,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會有不同的偏重。本文的討論將結合山東大學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專業特點予以展開。
1課程體系設計原則
面向新時期的人才需求,明確數字媒體專業的定位,借鑒學習國內外知名院校相似、相近專業的課程體系培養方案,并加以整理總結與分析,在此基礎上,從科學、系統地制定教學計劃出發,組織本專業課程內容,構建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
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必須體現知識結構的綜合性,使得學生通過該專業的學習,可以充分理解數字媒體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熟悉特定應用領域的軟硬件環境與工具;并適應快速發展的數字媒體技術。
2課程體系設計方法
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首先做到“強化基礎,突出特色”,實施2+2模式。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設置的課程重在打實基礎,包括數字媒體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的技術技能與藝術修養;在三四年級所開設的課程強化個人的專業方向特色,避免不恰當地期望學生面面俱到,否則學生在將來就業時可能無所適從。應當在課程安排上盡可能給予學生足夠的選擇,能夠使學生在具備計算機技術與藝術兩方面的基礎的同時,塑造自身的專長。
實現課程設置的模塊化是應對上述需求的有效手段。山東大學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采取課程群的方式,對課程體系進行組織優化。相關相近課程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可以組成課程群,建立大梯隊,按課程群進行課程建設,就本課程群課程的設置、知識點、學分安排、相互之間的內容銜接等問題開展研究探討,并形成課程設置的調研報告,進而加強課程間的銜接與協調,獲得整體優化。
課程群的設置以群內課程內容相關性較強、群間課程內容相對獨立為原則,同時考慮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模塊設置的要求進行劃分。原則上每個課程群內的課程數目在5~10門。課程群設置相對固定。如果某課程群課程數目過多或過少,或根據設置新的專業課程模塊的要求,可以進行必要的課程群課程調整。
3課程體系設計案例
按照初步的規劃,主要課程群可以包括:公共(數學)基礎、計算機軟硬件基礎、人文藝術基礎、數字媒體專業基礎、游戲開發、動漫技術以及數字內容管理等。
主干課程可以包括:高級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面向對象開發技術、離散數學、操作系統、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素描基礎、彩畫基礎、速寫基礎、色彩構成、平面/立體設計、腳本策劃、多媒體技術、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高級渲染理論與技術、動畫造型、動畫渲染、角色與場景動畫、計算機游戲引擎技術、PC/視頻游戲編程、游戲項目管理、Web搜索技術、Web設計技術、內容管理與版權保護等。
課程群與具體課程的對應關系請參考圖1。課程群的設置規劃還需要結合各自院校的特點以及本專業的規范化建設經過一個不斷調整優化的過程。
另外,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一定要強調知識點的優化與授課方式相結合,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并在課程講授過程中,突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自身特點,包括傳統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及藝術類課程在內。例如,操作系統課程在講授一般性的基礎理論之外,還要講操作系統與數字媒體技術的關系、當前主流操作系統的進步如何適應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等等結合數字媒體技術特點的內容。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中許多課程涉及很多的數學理論,如計算機圖形學與圖像處理,但在知識點的選擇與課程講授中,這一類的課程也要深入淺出,不強調過多的理論問題,而是結合數字媒體技術中的應用來講。在此基礎上,針對部分學生將來可能進入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碩士或者博士階段進行深造的要求,再增設部分高級研討課程,進一步深入講述背后的理論知識。
我們還規劃將部分知名公司或培訓結構的認證課程適當納入課程體系,學生通過相應的認證課程后,給予一定的學分,同時限制每名學生的總的認證學分。
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重要內容,我們在課程設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具體介紹詳見本刊同期另文)。相應地,在課程設置方面,計劃增設部分跨課程、跨年度的綜合實驗課程,允許學生按年級、興趣與特長分別參與相應的項目中不同模塊的研發工作。
針對數字媒體專業的特點,還需要不斷豐富課程學習評價手段,將作業、課程設計、文獻綜述報告、考試等各種評價手段綜合考慮,加強課程設計與文獻綜述報告等形式的開放式考核手段的運用,加大分數比重,允許學生有選擇余地,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質量。既不能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避免完全以練代學的職業化教學模式。
在教材的選用上,由于目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發展剛剛起步,很多課程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教材,有時也難免以教材定知識點與授課內容,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們一方面強調盡可能選用最新教材,并向國內外知名高??待R,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選取相同教材或相近教材;另一方面,在課程講授過程中,不拘泥于教材,給學生傳授完整、最新的知識,并加強與兄弟院校的合作,積極開展課程資源的收集、整理與建設工作,建立共享的課程資料庫。
[關鍵詞]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8-0088-04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DMT)是近幾年我國高等院校申報的熱點專業之一。據統計,目前開設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的院校已超過80余家。2010年12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數字內容安全專業委員會,全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聯盟在北京舉辦了“第二屆全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研討會”,會議舉辦方收集了國內外數字媒體技術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近百份,其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6份。通過對數媒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統計分析以及對參會企業的調研,我們發現,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剛剛起步,發展思路不明確,正像北京郵電大學楊義先教授所講,我們正處在“照貓畫虎”的階段,甚至還存在“無貓可照”的尷尬。各院校在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很多,如招生規模偏小,不利于學校集中投入與建設;專業體系的整體認識不清,不利于形成專業的優勢與特色;專業方向設置泛化,不利于集中優勢資源進行專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拼盤化,不利于突出學生的核心競爭力等等。
一個專業的創建與發展,是在社會經濟結構調整中對某方面專業人才的需求孕育而生的。在我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發展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專業建設除了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做好人才定位與培養方案外,加強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的構建顯得尤為重要。課程是一個寬泛的概念,若站在不同角度,對其定義與理解不完全相同,如,施良方在他的《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中介紹了課程研究過程中幾種典型的課程定義:(1)課程即教學科目。(2)課程即有計劃的教學活動。(3)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4)課程即學習經驗。(5)課程即社會文化的再生產。(6)課程即社會改造。不管怎么定義課程,我們覺得作為一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一定是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盡管不同專業的課程體系不同,但不同專業的課程一定符合本專業的特點與內涵,具有一定的課程設置理念與內在邏輯結構體系,另外作為組成課程體系的課程,一定有自身的內容與特點,實現較為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可實施,可評價。
數字媒體技術是教育部限報、試點性質的目錄外專業(專業代碼為080628S),面向理科招生,授工科學位。辦學單位以理工科、綜合類大學為主。培養目標是從計算機技術出發,需要掌握信息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圖像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并且將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到相關的領域,為社會提供數字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谝陨戏治觯跀底置襟w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我們提出“技術為骨、藝術為魂、方向為基、實踐為根、特色而立,應用為本”的理念與原則,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指導。
一 技術為骨
《2005中國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白皮書》指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是一個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藝術為輔,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涉及多學科交叉的新興專業。因此,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以技術類課程為骨架是其內在要求。美國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開設技術類課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類(美國的CIP-2000):計算機軟件技術,網頁、數字/多媒體和信息資源設計技術,出版技術,預出版/桌面出版和數字圖像設計技術,動畫、交互式技術、視頻及特效技術,數據建模/數據庫和倉庫管理技術等。我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開設技術類課程占到總課程的80%以上(包含和藝術交叉類課程),基本實現技術課程為主的課程構架體系。但是大多數技術類課程選擇較盲目,缺少內在的邏輯,不能很好支撐某一專業方向的核心技能。
技術類課程的設置建議從三類課程考慮,如圖1所示,一是計算機科學技術類,包括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結構、電子電工與信號處理類課程等;二是網絡技術類,如計算機網絡、網絡程序設計、網絡管理、網絡互聯技術、網絡安全技術等;三是媒體設計與著作類,包括網站與網頁設計制作工具、動畫制作工具、數字圖像處理工具、視音頻編輯工具、游戲創作工具等。每一類課程較多,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課程選擇時應“突出基礎、服務方向”,例如,不管是什么專業方向,高級語言基礎、電子電工與信號處理類基礎都是要學的,然后再根據不同專業方向,有選擇地開設相應課程。
二 藝術為魂
數字媒體技術主要是服務文化創意產業,藝術素養是數字媒體專業的靈魂。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者需求的轉變,世界經濟產業格局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文化創意產業開始成為這個新格局中的重要角色。眾所周知,“文化創意產業是人本產業,有賴于人的經驗、靈感、創新與創造能力”,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一般是依托計算機等信息技術類專業發展起來的。通過對46份不同院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分析,有13所院校開設了藝術類課程,占28%,開設的藝術類課程一般不超過3門,如素描、色彩等,當然并不是說,沒開設藝術類課程的數字媒體專業就沒有對學生進行創意與藝術素養的培養,但從另一側面可以說明,我們很多院校對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重視不夠。
“人才創意能力的高低可以用來評判一個社會發展水平的高下”,創意更是所有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廣告等專業課程的靈魂與核心。然而,雖然很多院校意識到開辦數字媒體專業首先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但由于考慮到學校的實際情況,如師資、資源缺乏等因素,卻有“按人下菜”之嫌。因為,在我們設計的課程體系里卻很少出現專門訓練藝術素質與創意的課程。在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只側重培養學生對某些專業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平面設計課中,教師通常是在講授PS制作軟件的技術過程中讓學生實踐制作,并在學期末提交一副自己制作的圖片作品,卻很少在課程中提及構圖、色彩,并且究竟什么樣的創意才符合當代人的口味需求?;蛘呓處煏诮虒W中一味地拿外國優秀作品來做案例分析,學西方文化的皮毛,學生卻不懂得作品背后的創意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需要技術與藝術等人文素養的結合,例如在動漫創作中,美國人抓住中國豐富的文化資源,根據曲折感人的花木蘭故事創作出《花木蘭》等驚世之作。因此,作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不僅要作為有所專長的技術性人才,
更要成為具備人文素養和文化品位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除了必須掌握扎實的專業技能外,還要具有豐
富的人文藝術知識與藝術修養。
三 方向為基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個綜合性專業,通過大學四年的教育,不可能在數媒領域各方面都成為行家里手,但至少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出。要想真正成為一專多能的實用型人才,就需要在專業方向上優化設置。專業方向的設置,一方面要考慮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慮學校的實際。例如北京印刷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印包學院把出版印刷作為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把影視制作作為重要的人才培養方向,充分發揮各學校的優勢資源,為優化人才培養服務。
通過調研,在開設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校中,90%都設置了2個及以上的專業選修方向,可以讓學生在三、四年級根據自己的基礎與特點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如圖2所示,圖中橫軸為培養方向,縱軸為方向的院校數量,各學校專業方向設置較多的是游戲設計開發、動畫設計開發、影視節目制作、數字媒體軟件開發等。但是,分析后也發現了不少問題,一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與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方向雷同,沒有體現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特點;二是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比較隨意,例如,有些院校設置的動漫制作專業方向,就隨意地選擇了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中的三到四門課程。
專業方向的設置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基礎,專業方向設置一般要考慮以下因素:
(1)社會需求,社會需求決定了學生的就業,決定了專業的生存與發展:
(2)學校的實際情況,要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揚長避短;
(3)考慮學生的實際,例如二本院校開設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應突出應用,即“有效使用信息技術,而不是開發信息技術”;
(4)優化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設計,應強調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避免內容交叉與重復。
四 實踐為根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實驗實訓課程與實踐體系的構建非常重要,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應立足實踐,以實踐為根本。在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中,實踐教學的形式一般有三種,一是通過實驗課程,二是通過集中實踐,三是通過企業實訓。
通過調研發現,雖然各學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課程都安排有實驗課程,但是實驗課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總體來講,實驗課的課時偏少,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其中,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安排有3-5周的課程集中實踐,例如針對平面設計課程的1-2周計算機藝術設計實訓、針對游戲類課程的1-2周游戲設計與開發實訓等。極少數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了企業實訓的內容與時間。總體看來,我國數字媒體人才培養實踐實訓課程開設明顯不足。
結合數字媒體專業特點,我們建議:
(1)加大實驗課程比例,實驗課程課時應占總課時2/3以上,最好8課時以上的實驗課程應單列為相對獨立的課程;
(2)加大核心專業課程的集中實踐與實訓,集中實訓課程應以任務或案例形式呈現,實訓結果應相對完整獨立,可評價。例如一個小型手機游戲的開發、一個片頭的設計與制作等。
(3)加大企業實訓力度,通過校企聯合培養學生的數媒產品的設計與開發能力,企業實訓時間至少應在半年以上。同時鼓勵企業工程師和代課教師共同編寫實訓教材,給學生上實訓課程。
五 特色而立
各校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應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所謂特色就是比較優勢,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獨特優勢。一個學校特色的創建與學校長期的文化積淀、區位優勢等密切聯系,浙江大學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以培養數媒軟硬件產品研發人員為特色,他們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90%將繼續深造。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印刷學院的行業特色非常明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建設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特色。
但是,原有特色明顯的院校必定是少數,大多數院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沒有特色或特色不明顯。通過對各院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析發現,很多院校的課程設置雷同,不同院校的師資力量不同、生源質量不同,相同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很難凸顯自己的特色。
那么,怎樣才能突出本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呢?一要努力挖掘本校長期積累起來的文化積淀。文化積淀是歷史形成的,要從本專業或相近專業辦學歷史中,總結提煉辦學特色。特色發展不能割斷歷史,另起爐灶,必須從母胎中培育,這樣才能使特色發展有一個堅實的根基,同時也使一個學校的文化得以延續和提升。二要明確專業發展問題,準確定位專業發展方向。專業特色的發展不能偏離學校發展的具體情境,否則就會失去發展的動力與保障。特色的衡量標準不是外在形式上的特殊性,而是內在的辦學質量與辦學效益,特色是在解決專業發展中的問題中形成的,所以,只要找到專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才能對專業發展準確定位。三要尋找核心競爭力,確立比較優勢。找到專業發展問題后,解決問題的途徑可能有很多種,每一條途徑都可以形成特色。如教學管理方面、教學模式與方式方面,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或周邊資源對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四要整合資源,重點突破。在專業開設前,可能很多資源分散在不同部門或領域,圍繞專業建設集中優勢資源為人才培養服務,有利于專業特色的培育。
六 應用為本
數字媒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指向應用,要堅持應用為本。這里的應用主要指圍繞數媒行業某一領域的需求培養的“適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核心能力的構建、課程體系的設置都是為培養“適用”人才服務的。大多數本科院校對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應用型高級人才”,作為工科專業的數字媒體專業,課程設置更應該堅持“應用為本”的理念。
目前我國開辦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院校有985院校、211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但大部分集中在普通本科院校。通過調研發現,有很多普通本科院校課程設置向重點院??拷?,當然不否認有一部分學生將來要讀碩士與博士,但大部分學生還是要面向市場。關鍵是人才培養定位問題,這在理論上看起來分辨得很清楚,但實踐中有所偏離。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要堅持“應用為本”,我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方面:一是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契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改變基礎理論教學課時比例過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足的情況。二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不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特點決定了應加強實踐教學,要走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應加強新的課程理念下的活動類課程的建設。三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期末一張試卷的評價方式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大部分課程是不適用的,必須要將作品評價、項目報告評價、創意報告評價等引入評價體系中。
參考文獻
[1]施良方,課程理論一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數字內容安全專業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規范(工程技術型)試用版》[Z],2010
[31科技部,2005中國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白皮書[z],2005
[4]美國聯邦教育部,CIP(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Programs)美國高校學科劃分與專業設置基本狀況的學科專業目錄[EB/OL].
【關鍵詞】數字媒體;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9-0079-05
一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互聯網、無線通信為傳播載體,以數字化多媒體內容為核心的數字媒體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成長。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日益攀升,逐步進入繁榮時期P。由此,社會急需兼具數字媒體技術和藝術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等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的教與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技術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這些課程具有實踐性強、更新快、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等諸多特點,因此如何教好該類課程以增強學生設計與開發能力已成為當前師生共同關心的教學問題。
本文在分析該類課程特點的基礎上,以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為案例進行了教學實踐,探究并總結了基于項目的技術類課程學習方法,并分析其優勢與局限性以及改進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二 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的特點
1、技術類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需要掌握多種數字媒體開發和制作軟件,用數字媒體技術手段設計、制作數字視音頻節目和多媒體作品是基本要求。而根據知識的分類,技術的理論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而技術的實踐知識大多屬于程序性知識,或者說是隱性知識,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行意義建構。因此,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導向和技術類知識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此外,我們不難發現,高校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一般包含理論與實驗兩個部分,其中實驗課程的比例往往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技術類課程在注重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同時,更加傾向于實踐。
2、技術類課程更新速度較快
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知識大爆炸,帶來了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也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新軟件、新技術。因此,技術類課程教學中可能的情況是,前后兩個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是同樣的課程,卻是不同的軟件,比如用于制作網站的軟件可以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或Macromedia Dreamweaver。
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保持課程內容的動態更新,也需要形成對新技術的敏感性和終身學習的心態。對于學生來說,某一類技術課的學習更大意義上是作為一類技術的入門課。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能夠快速掌握類似軟件,或者同一系列的軟件。也就是說,具備舉一反三的技術學習能力。
3、技術類課程注重藝術與技術相結合
國內學者楊成指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并具備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數字媒體創作能力。由此,我們不妨用下圖(圖1)表示技術類課程中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學生的藝術修養在技術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沉淀積累,內化為一種技術素養,并能夠在學生的作品中展現出來。學生需要藝術知識便利行業交流,增強自身的技術優勢。而藝術的更深層次學習需要學生實際參加工作自身的領會。因此,技術類課程秉承一種以技術為先導、藝術為提升,注重兩者相結合的基本理念。
三 項目學習在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將作品推銷給客戶為目的,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著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課程由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內容組成,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軟件知識,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合作完成一個優秀的網站作品。這樣的一種學習需求決定了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的適宜性,同時我們將教學過程概括為整體感知、異質分組、選定項目、制訂計劃、作品創作、成果交流、項目評價七個環節(見圖2)。
(1)整體感知
教師在指導學生正式開始作項目之前,需要讓學生獲得對課程的整體感知。
動態網站設計與開發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生經過了專業基礎課程的修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平面設計能力、審美能力、軟件學習能力等基礎。但是,學生對于動態網站的相關基礎知識,如編程語言、數據庫、開發軟件等概念還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教師在課程開始的一段時間里進行基礎知識和概要框架的講解,尤其是需要結合開發實例進行分析。如老師常常借用上一屆學生的優秀作品,使得學生對動態網站的設計與開發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明晰自己要做什么,會用到哪些知識,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同時使學生產生自我效能感。
(2)異質分組與選定項目
在學生獲得對課程的整體感知后,需要進行分組和選項目兩個過程,并選出一個小組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兩個方面是并行的,學生可以在選定項目的同時尋找興趣相投的同伴結為一組。
在分組方面,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自由組合意愿,又要適時地給予建議,以保證興趣與異質的共存性。異質分組指的是一個小組中既有擅長代碼編寫的程序員,又有設計能力較好的美工師,這樣可以為后續的分工合作奠定基礎。此外,可能的情況是,教師在跟進某個小組創作的過程中,及時監督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并針對分組不適合現象,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
在選定項目方面,我們以浙江省多媒體大賽和全國文科計算機大賽等學生競賽為依托,引導學生選定其中某個主題,形成項目。這樣就避免了學生選擇的盲目性,也更能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關鍵詞】教學媒體 教學目標和內容 學生特點 媒體特點 教師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5-0066-02
教學媒體指教學過程中用于傳播教學內容的載體和通道,是直接加入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傳輸信息的手段。教學媒體是教學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學活動離不開一定媒體的支持。教學媒體內涵廣泛,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語言、文字、粉筆、黑板等傳統傳播媒體,也包括幻燈、錄音、錄像、電影、電視、電腦以及計算機網絡等各種現代教學媒體。教學媒體特別是現代教學媒體的應用,為教學信息的便捷、高效傳遞提供了可能,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物質基礎。研究表明,合理應用各種教學媒體,有利于調動學生多重感官對知識的感知,實現信息傳遞的多渠道化,從而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度,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促進教學目的由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筆者從事高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多年,電子技術課程是電子信息類高職院校的主干課程,包括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路基礎、數字電路基礎、高頻電路基礎等。其涉及的電路知識面廣、概念多、理論性較強,具有一定的知識深度,是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基礎。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準確理解電子技術的基本概念成了學好這些課程的關鍵。在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上,一些教師存在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只要使用現代教學媒體就走向了教學的現代化,甚至有的學校把教師是否使用現代教學媒體作為考核教學效果的指標。有的教師只是用電子課件代替了教案,用屏幕代替了黑板,沒有充分體現出現代教學媒體的優勢和特點。甚至有的教師根本不考慮教學的需要及學生的特點,沒有發揮出現代教學媒體在電子技術相關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筆者認為教師選擇和應用教學媒體進行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時應該從以下四個因素來考慮:
一 教學目標和內容
教學目標和內容是選擇教學媒體的重要依據。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每個單元、每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為了達到這個教學目標并完成特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遞教學信息。教師要分析教學媒體在完成某一教學目標和內容中所起的作用,選擇恰當的教學媒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和領會所學的知識。如教學電路中某個物理概念或理解某種物理原理,可選擇課堂簡易實驗或三維動畫等,如通電導體在磁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現象等采用課堂簡易實驗效果會較好。而另一些較難理解的、不方便或無法用實驗演示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則可以用三維動畫進行演示。比如電子技術中二極管PN結的形成、晶體三極管內部載流子的運動、電磁學中帶電體激發的電場及其分布、磁場的分布等。有的教學媒體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電子技術的興趣,如音頻和視頻媒體。如學習時域信號和對應頻域關系時,可以打開電腦中的音樂播放軟件,顯示時域信號波形和頻譜圖的關系,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同一信號在時域和頻域上的不同表達圖形。再如學習半導體器件的發展史時,可以放映科教片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總之,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來選擇和應用教學媒體。
二 學生的特點
學生的基礎知識、思維發展水平、認知能力和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影響著他們對教學媒體接受的質量。選用教學媒體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及其知識背景。另外,在兩種效果接近的媒體中進行選擇時,也可適當考慮學生的習慣和愛好。對大學生選擇媒體可加強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認識的分量,重點放在電子技術的基本物理規律上。如何才能檢驗學習者與教學媒體之間的匹配情況,使他們能從最恰當的教學媒體中獲益,這是許多教師使用教學媒體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電子技術課程中如果教師講授的教學內容過于抽象或難度過大,即使是邏輯思維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大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感到困難,這時教師必須憑借直觀、形象的教學媒體,通過栩栩如生的講授和舉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比如一些難度較大的定理或公式證明,如果選擇電子課件講解,屏幕顯示匆匆晃過,學生理解起來就很困難。這時可以采用傳統的黑板加粉筆,在黑板上仔細地推導證明,學生思路就會隨老師的演算過程變得非常清晰。所以,教師在選擇何種教學媒體時關鍵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
三 教師的特點
教師是教學媒體的具體使用者和實施者。教師在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對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除考慮前述因素外,還需要考慮自己的特點以及對教學媒體的掌握和操作能力。要選擇能夠揚長避短和顯示自己特長的教學媒體。教學媒體只有成為教師必需和有效的教學手段,才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四 教學媒體的特點
各種教學媒體具有不同的適用性。在實際應用中,只有最適用的媒體,而沒有最優的媒體。只有充分了解各個媒體的優點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揚長避短,對它們進行綜合應用。如能用實物觀察的,就無需用圖片和視頻,能動手實驗操作的,就無需用模擬教學。教學中能否選用某種媒體,還要看當時當地的具體條件,其中包括資源狀況、經濟能力、師生技能、使用環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論上的最適用媒體,并不等于實際上的最適用媒體。
教學媒體只有在具體的教學環境中使用才能發揮出它的作用,使用教學媒體并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所關心的是媒體使用之后的教學效果。教學媒體必須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也是有限度的,所以我們只能利用媒體,而不能過分依賴媒體,更不能用媒體來取代教師的作用。
總之,在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各種教學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如能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反映事實、顯示過程,示范演示、驗證原理,直觀呈現、突破難點,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但是,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學選擇、合理應用,不能一味地用媒體來代替學生的實踐、學生的思維、學生的情感體驗,更不能用媒體代替教師的指導、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關鍵詞】電子技術基礎 多媒體教學 積件庫
1 引言
課件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第一代軟件,曾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但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大規模開展,課件存在的問題日益凸現出來,表現為固定性、特定性、封閉性和完整性,課件一旦制作完成,修改甚為麻煩,不利于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對象隨意構造重組,也不利于不同的教師隨意體現不同教學思想。我國教育界經過認真反思,提出了以靈活組合微教學單元和多媒體素材為基礎的積件(integrable ware)思想。積件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的教學信息和教學處理策略庫與工作平臺(黎加厚和王旭卿,1997)。積件系統由積件庫和積件組合平臺組成。其中的積件庫是多媒體教學資源素材的集合,可將大量的知識信息素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自由使用。積件庫的類型有多媒體教學資料庫、微教學單元庫、教學資料呈現方式庫、教學策略庫和虛擬積件資源庫等。積件庫的建設是制作出好的教學軟件的前提和必備條件。
2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多媒體教學積件庫的構建
《電子技術基礎》是電子工程、機電工程、網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具有自身獨特的結構和理論體系,主要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兩門課程的基本內容,隨著半導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新的器件、組件不斷涌現,伴隨而來的新概念、新方法也大量出現,使得課程的信息容量增大。所以在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下,如何在教學時數壓縮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為學生奠定一個豐厚、扎實、牢固的電子技術基礎,是擺在每一個教師面前的嚴峻的現實問題。
在電子技術教學中,電路圖占很大比重,模擬電路中電路圖多,數字電路中圖(表)繁,幾乎每一堂課都有電路圖出現。為便于講解電路結構,也需要各種動畫、視頻資源等,以充分節省老師在畫圖中花費的不必要的時間,并更加直觀顯示信號在電路系統的變化過程。因此,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積件庫的構建是十分繁重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務。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多媒體教學積件庫由教學資料庫、教學單元庫和在線測試與練習庫等組成。大體構架見圖1。
圖1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多媒體積件庫的構架
2.1教學資料庫
教學資料庫中存放著師生們平時搜集到的各種素材,它們被分門別類地存放于各子庫中。如文本資料庫中有教師的教案、備課資料和教學參考資料等,這些文本資料的格式分別為Word,txt或htm,pdf等。圖像資料庫中存放著電路系統功能的框圖、電路圖、復雜公式等, 對于電子技術基礎多媒體教學來說,圖像庫中素材的豐富與否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師生不斷積累和完善。視頻庫中存放著平時積累和剪輯加工過的音像影像資料等。動畫庫中存放著為解決電子技術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而制作的動畫資料,它們一般用Flash或Authorware 等平臺制作。利用Flash 制作較復雜的動畫,對于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不易演示的微觀現象或比較復雜的變化過程可用Flash 制作動畫來講解,可生動形象地展示課程內容,使得學生茅塞頓開。如: 在講到半導體PN結內部載流子運動以及分配過程等內容時,由于載流子運動看不見摸不著,其空穴和電子的復合和飄移過程也十分令人費解,學生難學,教師難教。在教學中如果用Flash 動畫來模擬載流子的運動過程, 使運動過程一目了然,學生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加深了對載流子的運動和分配規律的理解, 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問題。另外對于涉及動態過程的教學難點, 如電路工作原理、電流路徑大小變化、動態電量比較、放大器工作原理、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等, 用Flash 動畫模擬可以變快為慢, 將動態變化形象化, 構建出科學的、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知識模型。教學資料庫中的素材應當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存放,一般按學科知識點分類的方法比較好。如按圖1 中教學單元庫中的分類先分為五大類,然后每個大類下再逐層劃分小的類別,如在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類目下再根據邏輯代數的基礎知識、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等知識點進行分類存放,這樣老師和學生在查找庫資源時便能夠做到有的放矢,非常方便。
教學資料庫中的資料是整個積件庫的基礎。在存放各素材資料時,應盡量將它們制作成通用性強的標準組件,以利于使用者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拷貝、加工和重組。素材入庫時,也要嚴格掌握其科學性、真實性和美觀性,避免盲目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的現象。
2.2教學單元庫
教學單元庫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以學科知識點為單元,精選教學資料庫中的素材,按照自己的教學風格,精心制作而成的教學軟件。每個教學軟件可大可小,但應盡量按照各個知識點為核心來組織,以提高教學積件與教材版本的無關性和通用性。為了便于資源共享,積件應盡量用其他教師可以修改的制作平臺制作,如教師們通用的Power Point。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直接調用積件庫中的積件在課堂上演示,也可以將各個積件自由組合,通過“超級鏈接”的方式生成適合自己的多媒體教案。
2.3在線測試與試題庫
在線測試與試題庫中存放著與教學單元庫相配套的測試題庫,它們可用網頁格式制作,進行實時在線測試和計算機自動評閱。也可用Authorware的模板制作成試題積件供學生自測和課后練習。以前的試卷,教師平時積累的各種題型的文本資料,都可作為試題庫中的素材。
3 積件式課件應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具有三個基本特征:①總是為完成特定教學目的服務;②融教與學為一體;③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由一系列教學形式所組成。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最傳統的集體講授法,在此基礎發展的啟發式、交互式( 研討式) 、范例式、專題式、問題式、模擬式、循序漸進式、因材施教式等等若干改進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應用應遵循三個原則:①目的原則,教學方法是為完成教學目的服務,除具體課程特定目的以外還為人才培養目標發揮作用。高等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尤其重視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要站在這一培養目標的高度來選擇和運用方法。②一體原則,教師教的方法與學生學的方法的融合,教和學、教師與學生兩者密不可分、融為一體。③結合原則,實際教學過程是多種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綜合,根據教學的目的按照最優原則進行組合?;谏鲜鲈瓌t,在電子技術基礎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應該符合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和課程積件的特點,適應于大學課堂教學,能產生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適合積件式課件應用的問題教學方法為例,在分析“射極輸出電路”時,設計一系列講授問題,如什么是射極輸出電路?它的電路結構有什么特點?它在整個模擬電路系統中起到什么作用?通過在積件庫中調取電路,電路通過按次序出現的動畫效果,配合以輸入信號的波形輸入后,逐步展示電路中各點的變化情況, 使學生能立刻注意到電路的變化以及變化的位置,清楚的得到問題的答案。
4 結束語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高校所培養人才的質量。一堂課教學質量的高低往往都和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有密切的聯系。傳統多媒體教學的弊端就在于忽視了教學方法的靈活應用,導致教學效果下滑,基于積件思想的多媒體教學給教師以靈活的教學方法運用空間,我們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的實踐證實了使用多媒體教學積件庫教學的有效性。當然要使積件方式多媒體教學充分發揮其作用,尚需在構建積件庫和課堂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加以改進,不斷創新。
【參考文獻】
[1]黎加厚,王旭卿.第二代課堂教學軟件:積件[J].多媒體世界,1997(10): 45-46.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應用 效率
電子技術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機電類和電子電工類專業的一門主要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它包括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兩部分,研究的是各種半導體器件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應用,是后續電類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也是技能大賽中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比賽的一個大項。因此,學生是否有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是關系到能否順利就業的一門重要課程。然而,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概念抽象、非線性特性多、理論性和實踐性強,而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學習基礎普遍較差,所以,在傳統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得通學生卻聽不懂,或學生聽懂了卻想不通。將現代信息化教學技術——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就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談點粗淺的認識和經驗,與大家來共同探討。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程教學概念抽象,學生理解困難,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生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該課程的概念和理論比較抽象,給教學帶來了較大困難。如半導體內部的載流子是微觀粒子,看不見、摸不著,因此,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對PN結形成過程的理解全靠想象,學生感到太抽象、難以接受,在短時間內很難透徹理解。為了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接受這些單調、枯燥的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雖采用啟發式、互動式、引例式、演練式等教學方法來加深學生的理解,但教學效果仍不顯著。
多媒體教學手段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提供鮮明、生動、清晰的感受,使學生對課程學習更感興趣。如對于PN結的形成過程,采用Flas,可以將P型半導體和N型半導體內部的電子與空穴用不同的標識來描繪,從而生動地演示PN結內部微觀粒子的運動。讓學生直觀的看到載流子的擴散——自建電場——載流子的漂移——動態的平衡——PN結形成的全過程。再給PN結加上正向電壓,相當于削弱其自建電場,使載流子沿擴散的方向持續運動,就有了正向導通電流;給PN結加上反向電壓,相當于增強其自建電場,使載流子沿漂移的方向運動,而漂移的電流很小,即等同于反向截止。這樣,就讓學生直觀的理解了PN結的原理。
用多媒體動畫形象生動地演示,將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載流子傳輸過程非常形象和直觀地展現出來,學生的學習效果會非常好。這樣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大量視聽信息和高科技手段來沖擊學生的思維興奮點,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中手繪圖較多,占用授課時間,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能豐富課堂信息量,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主要特點是合理利用各種視圖及表達方法來表述各種元器件及電路圖的結構。為了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往往在課堂上手繪各種電路圖。這個過程要占用許多授課時間,如果刻意減少繪圖,又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
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能夠將大量的集成電路、圖形、波形、真值表預先存放在計算機中,上課時教師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這些圖表,從而減少了很多耗時的板書和畫圖,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通過制作電子教案、繪制電路、解答習題、做虛擬實驗、進行仿真應用,能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信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使特征形象化
元器件非線性特性多,講解時不易描述,學生也難以理解。多媒體教學能使非線性特性形象化,更好的展示電路的本質特征。模擬和數字電路是由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為主要器件組成的。二極管、三極管均具有非線性特性,因此,線性電路理論對于分析和設計模擬、數字電路不適用,必須采用非線性電路的分析方法。在教學中,對于二極管和三極管的非線性特性,教師用語言又不容易描述,某些規律學生又難以捕捉,傳統教學在這方面收效甚微。
如單管共發射極放大電路既是本課程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學生掌握電子技術的必備知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學生在分析各元器件對三極管工作狀態的影響時,不全面,宜遺忘,并且很難在腦海中建立“交直流共存”的概念。我們可以通過利用波形圖與非線性元器件的特性曲線來動態展示電路的電壓放大特性。用EWB電路仿真軟件向學生演示共發射極基本放大器分別在未設靜態工作點和設有合適靜態工作點時,對電路輸入端輸入交流低頻信號Ui后所測量得的三極管集電極電壓Uo和波形,然后分析設置靜態工作點的作用。在利用動畫演示時,可采用漸放加慢放的方式,使學生在波形的緩慢變化中看到輸入與輸出信號之間的動態關系與變動過程,以及Ube與Ib和Uce與Ic的非線性關系,由此即可形象展示交直流的共存現象。
用動態圖像進行形象地展示,進而取代書本上的靜止圖像,這樣,就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促使學生去思考。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培養動手能力
電路的工作過程,實驗實習課難以體現。多媒體技術能完整的模擬整個過程,便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
安裝完畢的電路,處于工作狀態時,看似平靜,實則正在發生量和質的深刻變化。如對于振蕩電路的起振過程,傳統教學手段根本無法在學生面前展示,全靠學生想象,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閱歷有限,對起振情景想象不出或想象不全,這樣,學生的興趣點往往只停留在電路的輸出結果上,而忽略了電路的實際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限制了他們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關鍵詞:數字媒體;多媒體;藝術;案例
中圖分類號:TP3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2-0000-02
The Research of Experiences and Method of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Digital Media Designing
Jiang Mingxing
(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2311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industry,the major of digital media has flourished in a number of college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But,at the same time,it exposes a range of issues.The author summed up a number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from his own teaching and practical work combining featur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Digital media;Multimedia;Arts;Case
一、引言
數字媒體,從一開始就是藝術創作與計算機技術應用相結合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這種結合日趨緊密,它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能充分展示個人藝術才能的新天地。如今,擺在藝術創作人員面前的不僅僅是一些藝術概念,而是現代的網絡、計算、電子等與藝術毫不相干的技術術語也出現在他們的面前。所以,只追求藝術,不重視技術,是創作不出精品來的。作為新型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發展勢頭非常迅速,已經在很多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近些年來,社會對數字媒體設計類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一些有條件的高等院校,特別是高職高專類院校紛紛開設這類的專業或課程,而該領域最缺就是具備一定設計能力的軟件使用人員,我們在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力求使技術和藝術能夠完美結合,逐步培養學生的視覺審美能力和數字媒體設計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該領域的綜合技能。
二、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特點
數字媒體產業包括用數字化技術生成、制作、管理、傳播、運營和消費的文化內容產品及服務,具有高增值、強輻射、低消耗、廣就業、軟滲透的屬性。數字媒體設計類專業的畢業生需要掌握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備數字媒體制作、傳輸與處理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以及美術修養、既懂技術又懂藝術、能利用計算機新的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熟練掌握各種數字媒體制作軟件,具有較好的美術鑒賞能力和一定的美術設計能力,能應用新的數字媒體創作工具從事平面設計、網絡媒體制作、游戲、動畫制作、數碼視頻編輯和數字化園林景觀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
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屬于多媒體技術應用的課程,特點是信息量大,實踐性和藝術性強。在高職高專院校,該課程的教學形式主要分課堂教學和上機實踐兩個部分,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該課程表現形式上,主要使用一些媒體設計軟件,比如音頻編輯軟件、動畫創作軟件、視頻處理軟件等,進行多媒體作品的創作。課程目的很明確,主要包括動畫、圖像、影視作品等媒體設計類課程,課程聯系密切,綜合性較強,對學生的藝術設計和編輯軟件的綜合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三、在教學實踐中取得的教學體會
數字媒體是視覺藝術與電腦制作技術的綜合表現,設計者用數字媒體作為自己創作或設計手段的一種媒介,在很大程度上更為注重和強調受眾的感官刺激和行為感受,同時,在設計領域和信息傳播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國的數字媒體人員大都是從相關專業轉行而來,對數字媒體專業缺乏深程度的理解,大部分教師注重技術掌握的熟練程度,而忽視了數字媒體產品背后所支撐的美學素養的提高,所以對學生的要求也就自然如此了。現在所開設數字媒體專業的學校大多數都是從技術的掌握程度來作為專業衡量的標準,這樣從教師到學生普遍對數字媒體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技術的熟練程度,對美學素養關注不夠。
目前高職高專院校中,類似的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比較多,但富有特色和針對性的專業技術課和實訓技術課較少,同時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陳舊,加上教學資源不足,現有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很難適應行業要求。在這類課程教學中,學生也往往會重視對軟件操作方法的掌握,而輕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和設計理念的培養。在設計實踐中常常學生也忽視設計文化、設計理念在技術上的應用,造成過分重技術、輕設計的局面,這樣設計或處理的作品也是缺少美感和創作性。在多媒體作品創作之前,先是有創意,而電腦技術只是完成設計的工具。
四、在教學中采用的方法和具體措施
在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中主要采用遵循系統性,科學性和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具體措施如下: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大膽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性,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在傳統的計算機課程中,主要側重在對學生理論理解的培養,而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性沒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由于學科的交叉性,技術與藝術的融合才是數字媒體的顯著特點。所以,在課程教學中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還需要從中外優秀的多媒體作品和本土民族文化中汲取設計營養,充分發揮獨立思考和善于動手的能力,并在傳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發展求異思維。因此,在實踐環節上,可以布置一些多媒體創作的,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策劃和設計來完成該作品,這樣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實際動手的能力和創作意識。例如,動畫制作中常需要插入一些聲音,比如人物的配音或背景音樂,可以要求學生結合動畫短片自己錄制聲音,通過音效處理,最后加入到動畫作品中。
(二)提高CAI課件質量,注重課程教學的互動性?,F有的多媒體課件的表現形式雖然豐富多樣,但其應用的目的還是服務于教學活動,所以在設計和制作中應該考慮課程教學特點,表現形式要簡潔明了,包含的信息量要適中。同時,在課件的編輯合成過程中,將藝術性、教育性、科學性有機地統一起來,突出課堂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將較好的創意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課件的畫面來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應打破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設計觀念的語言表達,使師生在互動式教學中更加強化所學知識。
(三)建立課程的教學網站也是很重要的,教學網站不僅可以為老師提供教學文件和網絡課件的平臺,還可以上傳多媒體作品創作的素材,而相應的論壇也會為師生提供更多討論交流的機會。在教學網站中,可以考慮開辟優秀作品區,用于展示師生自己優秀的做多媒體作品,供大家相互學習和欣賞。
(四)突破課程教材要求,注意行業應用。目前數字媒體類教材存在著軟件版本滯后和專業性不強的缺點,難以達到高等院校專業培養目標,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根據數字媒體設計行業的人才需求和市場發展趨勢,對教學內容和實訓內容可以做出一定的調整。在進行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的內容講解時,注意由淺入深,層次分明,使得知識的講解變得深入淺出,容易掌握,主要分成三個階段的教學。第一階段,電腦美術素養的培養,以及常用設計軟件的基本操作的介紹和練習;第二階段是高級階段,圍繞行業應用和就業需要選擇教學和實驗內容,選取了一定的來演示操作和評議設計理念,來強化對軟件功能和特點的體會,了解相關領域的行業規范,逐步培養學生的電腦藝術設計的表現能力;第三階段是更高一級的課程訓練,結合經典的多媒體,使學生進入專業的動態設計中,比如三維動畫、影視作品特效,其中包括一些設計軟件的聯合使用,這樣可以使學生的創意能通過電腦技術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五)在課程考核上,應突破傳統的理論考試方式。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實踐性強,傳統的卷面考試方式不太適合考核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必須采用創新的考試方式。一般院校都是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合成來給出學生某門課的成績。平時成績可以結合平時教學和實踐形式,進行相應的檢查評價,評價的方法一般有:實驗小組自評、教師評價。期末考試可以采用實踐考試與理論考試相結合的方式給出成績,實踐考試一般要求包含課程要求的重難點,可以要求學生在一定時間內依據相關背景或主題完成相關的。
五、以就業為導向,做到課程教學與行業需求相結合
目前,數字媒體應用已經相當廣泛,涉及很多的行業領域,教師應該依據行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和人才素養,在教學中應不斷挖掘該類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多媒體作品設計的能力,為該領域相關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廣告設計、動畫設計、影視作品編輯等工作領域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教學和實訓中注重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學到真正實用的東西,就業時能夠勝任企業或單位的崗位要求。
通過幾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我們總結出了一些關于數字媒體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理論,我認為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廣的就是,靈活運用多媒體課件和網絡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手段,生動得將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而行業也使學生的設計制作得以“規范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需要專業教師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創新,才能及時了解行業規范和行業應用,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R].2005中國數字媒體技術發展白皮書,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