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10:27
序論:在您撰寫虛擬經濟概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第一個階段――經濟貨幣化。該階段是經濟虛擬化的起始階段,實現了貨幣交換代替實物交換。貨幣發展沿著從低級到高級的路徑發展,分三階段:原始實物貨幣階段;改良金屬貨幣階段;高級信用貨幣與電子貨幣階段。
2.第二個階段――資本社會化。股份公司的產生推動了證券市場發展。股票交易所起源于商人與證券經營者的非正式性聚會。在實踐中,證券交易商不斷完善交易規則、約束交易者行為、形成專門機制與場所,實現內部監管。同時,債券也登上歷史舞臺??傊I經濟時代后,虛擬經濟已經不能滿足實體經濟需要,進而虛擬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與助推器。
3.第三個階段――金融衍生化。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動蕩不安,匯率、通脹率與利率魔洞比較頻繁,實體經濟面臨風險增大,規避與轉嫁各類風險成為虛擬經濟衍化的原動力。隨著世界經濟往來、國際經濟關系及全球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虛擬經濟也呈現自由化與全球化的發展態勢。主要表現在:利率市場化與自由化;市場自由化與全球化;資產證券化。
二、虛擬經濟的衍化基礎
1.信用。以證券市場為例,為企業融資,發行股票籌集資金及交易股票都需要信用支撐。隨著證券交易規模擴大,要求上市公司、投資者、金融服務機構等市場參與者擁有良好信用,才能保證交易順暢及虛擬經濟健康運轉。信用已超越其原始的融資功能,信用制度從銀行延伸至公司法人。
2.產權。產權是財產的本質,是經濟學范疇的權利。財產指操作一項事物的排他性權利,蘊含著人與人間的基本關系。產權包括使用權、所有權、處置權與用益權等權利集合。產權的特性存在,使得人們運用虛擬手段將物在權利進行分割,產生物權分離的虛擬經濟。
3.技術。信息產業發展為虛擬經濟帶來無窮動力,影響體現在虛擬經濟各領域:首先,作為新貨幣形態的電子貨幣產生,人們可通過電子信息轉賬進行貨幣流通,實現網上支付與網上結算,提高交易效率;其次,金融衍生品在信息技術引導下取得爆發式增長;第三,資產證券化順應了信息化,數字化與標準化發展趨勢。
三、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作用的兩重性
虛擬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在適度規模下,對實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如果膨脹過度,實體經濟就會產生“擠出效應”,嚴重的甚至會引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衰退,影響社會穩定。
1.適度規模的虛擬經濟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1)促進資金集中。股票、債券、衍生品等虛擬資本最大限度集聚了社會資金總量,滿足了實體經濟發展。虛擬經濟拓寬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與融資能力,保證了經濟發展的資金來源。
(2)引導要素合理流動,促進資本優化配置。虛擬經濟有利于儲蓄轉化為投資;同時,帶動勞動力、資源與技術流動,促使資源流向有發展潛力的部門與產業,提高經濟資源利用效率。在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體現為貨幣配置,通過貨幣流通與虛擬資本交易完成。實體經濟資源配置過程通過虛擬經濟資源配置引導。首先,貨幣實現資源跨期配置;其次,債券套利易有助于利率期限結構合理化,使資金在不同產業、市場有效配置;第三,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籌集資本,擴大生產經營。
(3)規避、分散風險。虛擬經濟發展動因之一為:規避風險。證券化資產、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僅提高企業資產流動性,幫助企業有效地規避市場風險。同時企業在通過債券、股票方式籌集資金時,也把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投資者,實現風險社會化。
2.過度膨脹的虛擬經濟將影響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1)降低資源配置效率,扭曲資源配置方式,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出效應”。虛擬經濟過度膨脹時,金融市場存在炒作與投機行為,投資回報率高于實體經濟,兩者間的收益差吸引資本脫離實體經濟流入債市、股市、衍生品市場等領域。當社會資金被虛擬經濟擠占,實體經濟需要的資本出現不足,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出效應”。
(2)引發并放大經濟風險。虛擬經濟給經濟帶來高效率與高收益的同時,也帶來狠多不確定性與高風險。實體經濟運行:以資金作為出發點落與腳點,資金以膨脹信用化形態進入生產、服務循環系統,與實體經濟形成互動,增加了實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包括匯率、利率、股票及金融衍生品價格變動。
(3)導致泡沫經濟和金融動蕩。虛擬資產價格大幅漲落,帶有投機性的虛擬資本過度交易會產生泡沫,引發經濟危機爆發。當泡沫積聚到一定程度會破裂,影響現存經濟制度,造成金融機構呆賬、壞賬堆積,破壞國家金融安全與社會穩定。
四、對我國金融改革的啟示
1.優先發展貨幣市場
貨幣市場是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深化的基礎,又是中央銀行運用政策工具進行宏觀調控運作的基礎。貨幣市場應強調:1、放開短期融資券規模,方便短期資金融通;2、嚴格管理貨幣市場,防止資金過度從貨幣市場流入證券市場與房地產市場;3、構建統一、高效的金融同業拆借市場。
2.深化發展資本市場
發達的資本市場是國家金融市場健全的主要標志。健全的資本市場提高了資本效率,降低金融體系風險,促進資本有效流動,促進了虛擬經濟的良性運行,保證了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鑒于我國資本市場現狀,深化資本市場應包括:(1)建立資本市場市場化運行準則;(2)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3)保持虛擬資本結構適度性;(4)構建有效的泡沫經濟與金融危機預警指標體系;(5)完善金融監管體系,防范金融危機。
參考文獻:
關鍵詞:投資概論 教學改革 方法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8-126-02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并由人們自覺提煉的為實現一定教學目的而采用的調整和建構師生關系和活動的范式,是教育理論在教學活動及其過程中的體現。為了適應從知識灌輸向素質培養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克服傳統的投資概論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等通病,教學方法的拓展與創新勢在必行。
一、講授法
投資概論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向學生系統闡述投資學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要求學生準確把握投資學的基本范疇,了解投資經濟活動主要內容、環節、過程及其內在的基本規律,并具備分析和解決投資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概念原理的解釋、重點難點的分析、章節段落的小結――在投資概論課堂教學中,無論是投資主體為了未來獲得經濟、社會效益而進行的實業投資,還是企業或個人用貨幣購買有價證券獲得收益的金融投資,講授法都是貫穿始終的一種基本方法。投資概論課程涉及的概念多,內容聯系密切,需要綜合運用統計學、數學模型、量本利分析等手段研究公司的行業前景、經營績效以及股市、債市、基金的行情走勢,講授法可控性強、效率高,有利于學生系統地接受新知識,特別是初入門的低年級及其他專業學生,采用講授法可以在較短時間內傳授更多的知識。講授法不是注入式教學的代名詞,也沒有一種教學方法不需要講授法的配合,盡管如此,如果過分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講課時照本宣科,“一言堂”,“滿堂灌”,教學雙方缺乏有效的互動,不可避免地會剝奪學生思考的空間,使講授法滑入到灌輸式教學的泥淖。教師在運用講授法時,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講課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經常采取教學互動,要善于借助直觀教具、示范實驗及投影、圖片等手段,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討論法
討論法是通過設置若干與投資概論課程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思想交流、切磋乃至爭辯來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討論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合作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參與主體是學生,但是,討論什么問題、怎樣組織討論、如何協調不同的見解、對學生的討論做何評價以及討論節奏的控制、討論方向的駕馭都離不開教師的組織與引導。討論法可以變被動地接受知識為主動地、有選擇地、創造性地接受知識,有助于引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討論的問題提前告知學生,讓他們在課前有充裕的時間查閱資料,進行案頭準備。討論題目的設計直接關系到討論的成敗,首先應該圍繞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設計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其次要照顧不同程度學生的認知水平,大多數學生能理解、接受并且有話可說。討論中教師要善于組織協調,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發表各自的看法,對不同的意見進行評價、反駁,只有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討論,討論法才有意義,才能達到普遍提高的效果。討論過后,教師要及時總結,對各種觀點進行梳理,并發表自己的意見或引述專家的觀點,讓學生在比照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
三、多媒體教學法
投資概論特別是證券投資部分涉及大量的圖形、公式、數據、技術指標以及動態的行情走勢,若沿襲傳統教學方法不僅難以陳述清楚,而且枯燥乏味。利用PPT、CAI等應用軟件,制作信息量豐富、圖文并茂、生動直觀的課件,兼有文字、圖像、聲音和動畫之長,可以化靜為動、化難為易,傳遞更多的知識信息,還可以綜合應用多媒體、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識庫等計算機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個人化的學習環境,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陷,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接觸到仿真性強的內容,增加感性認識,這對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投資概論課程教學尤其適合。此外,教師制作網絡課程教案,涵蓋教學大綱、復習題、問題解答、投資學理論與實務發展的動態資料等,學生可下載教學大綱、作業和各種資料,便于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多媒體應用于投資概論教學,學生不再需要被動地聽、機械式地記,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提供了條件。多媒體教學模式代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方向,應是高校投資概論教學改革的重要著力點。
四、案例法
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為一個個具體、生動的案例,通過教師引導和學生的閱讀、分析、評判和討論,用以說明、驗證、消化某一理論,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提高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又稱情景仿真法,能增加課堂的生動程度,引導學生圍繞案例的主題、運用投資學理論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有關的信息和資料,發表獨到的見解,共同探討追求利潤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投資方案,將知識的傳授與運用有機結合起來。一個好的案例應該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貼近生活、有深入探索的價值,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生動性的特點。課前教師給出案例資料和所需討論的問題,課堂上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參與角色討論,通過交流、論辯以及不同觀點的交鋒與思想的碰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案例本身的解答,課后總結也不是給出標準答案,教師應多作肯定性評價,以有益于學生開闊視野、拓展思路為目標,對案例教學進行總結。
五、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是讓學生在一種真實或仿真的環境中,通過觀察、體驗、參與以及模擬問題的解決,加深對投資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他們獨立從事投資工作的能力。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與特點,設計一定的情景,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角色,進行相關崗位的技能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受客觀條件的局限無法進行實際操作訓練的不足。實踐性教學包括校外實習和校內模擬教學兩個方面,進行校外實習固然可以達到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的目的,在校內課堂教學中,通過把真實的市場環境展現在學生面前,同樣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種在虛擬條件下就能接觸并處理各種投資問題的機會。模擬教學的本質在于為學生提供直接面對現實問題的機會,在“真實”的環境中接受專業教學和技能培訓,比如在證券投資部分的教學中,利用金融實驗室的證券行情接收系統,實時接收滬、深證券交易行情,演示大盤和個股行情走勢,結合典型圖形講解技術指標的運用,利用虛擬資金和虛擬撮合,實現從交易、結算、風險管理全過程的操作,將證券投資分析理論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
六、研究式教學
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理論和實務問題,教師布置若干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論題,通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闡述,以此來培養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或投資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布置寫作小論文,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性的社會調查。大學生思維活躍,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創新能力,在強烈的問題動機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積極主動地利用,進行自主探索,是培養創新型投資人才的有效途徑。為了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投資專業人才,教師要像抓第一課堂那樣抓好第二課堂建設,經常舉行各種學術講座、學術沙龍,要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對高年級學生,還可以讓他們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通過教師的傳幫帶,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各種教學方法如何操作,必須尊重投資概論學科特點,適應大學生的認知規律,既要傳道授業解惑,也要著眼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逐漸形成獨立發現問題、善于分析問題、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文系浙江海洋學院教改研究項目“海洋經濟視域下《投資概論》課程體系改革及教學實效性探索”(項目編號:20093017)的部分成果。]
參考文獻:
1.閻金鐸,潘仲茗.現代教學方法百科全書[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
2.蔣培德.投資概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3.段琳.論會計教學的基本方法及其誤區[J].會計之友,2010(1)
原文
網絡營銷,可譯為cybermarketing或onlinemarketing?!癱yber”一詞在字典中的解釋為“控制復雜系統的科學”在實際應用中,其含義演化為電腦和通信實現交匯的無形“空間”,主要指網絡營銷是在虛擬的計算機空間進行運作。有的譯為InternetMarketing:指在互聯網上開展的營銷活動;NetworkMarketing:指在網絡上開展的營銷活動。這里的網絡不僅僅是互聯網還可以是其他一些類型的網絡如增值網絡,如VAN。目前,習慣上采用e-Marketing.e表示電子化、信息化和網絡化既簡單又直觀明了而且與電子商務(e-Business)、電子虛擬市場(e-Market)等對應。
通過因特網,中間商作用將改變.生產商可與最終用戶直接聯系,中間商的重要性因此而有所降低.這造成兩種后累:
1.由跨國公司所建立的傳統的國際分銷網絡對小競爭者造成的進入障礙將明顯降低.
2.對于目前直接通過因特網進行產品銷售的生產商來說.其售后服務工作是由各分銷商承擔,但隨著他們銷售利潤的消失,分銷商將很有可能不再承擔這些工作.所以在不破壞現存渠道的情況下.如何提供這些服務將是網上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又—問題。
目錄
第一章電子商務概述
1.1電子商務的產生與發展
1.2電子商務的概念和特點:
1.3電子商務的分類及其服務內容
第二章網絡營銷
2.1網絡營銷的理念
2.2網絡營銷的主要內容
2.3網絡營銷與傳統營銷
第三章電子商務下的物流模式
3.1電子商務與物流
3.2物流概述
3.3電子商務下的物流模式
參考資料
1.宋玲、楊衛東,電子商務,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2.王健,電子商務,學苑出版社,1999年
3.高緩、電子商務、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年9月1日
4.黃敏學、電子商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1日
5.呂廷杰、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1日
6.尚建成、電子商務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1日
7.李洪心、電子商務概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1日
8.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1日
9.宋文官、.電子商務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1日
10.弘道工作室、網絡營銷、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6月1日
11.李濤、電子商務篇、中國石化出版社、2001年6月1日
12.李麗、網絡營銷、經濟管理出版社、2000年4月1日
13.鐘強、網絡營銷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1日
14.張鐸、電子商務與物流、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1日
15.呂廷杰、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年9月1日
16.董惠良、網絡營銷:電子商務專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1日
17.宋玲、電子商務--21世紀的機遇與挑戰、電子工業出版社、2000年3月1日
18.350億元:今年對IT業的投資、人民日報、2003.01.03第二版
19.中國電子商務前景看好、人民日報、2002.11.20第七版;
20.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報告《2002年電子商務與發展報告》
21.陳志萱、法國上網購物人數增加、經濟時報、2002.11.20
22.孫健、大力拓展電子商務歐盟緊追美國、經濟日報、2000.02.04
23.suibin800、電子商務下物流的特點、幸福校園、2003.03.11
24.Bluesky、何謂網上營銷、幸福校園、2002.12.26
25.電子商務與網上宣傳,,2003-3-16
26.RaviKalakota&MacicaRobinsom、e-Business:RoadmapforSuccess、Addison-wesleyLongmanInc,1999
27.RaviKalakata&AndreB.Whinston、ElectronicCommerce:Amanager’aguide、Addison-wesleyLongmanInc1997
28.RaviKalakata&AndreB.Whinston、FrontiersofElectronicCommerce、Addison-wesleyLongmanInc1996
2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電子商務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1日
30..原著:JOHNTSCHOHL編譯:陳齊美、電子服務--電子商務生存戰略、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1日、
關鍵詞:虛擬世界; 基本原理概論;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1-0071-03
一、補充虛擬世界的必要性
第一,虛擬世界的產生引起了諸多的變化,這是當今時代的一個新問題,是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如何從哲學層面上認識和把握虛擬世界的問題,小則關乎到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大則關乎到整個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青年人的發展,甚至于國家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的發展問題,我們有必要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青少年是虛擬世界的主要影響對象,他們直接參與其中的機會更多,所以有必要將虛擬世界的主要影響對象分為兩類加以考察:一部分是正沉浸在虛擬世界中的青少年,另一部分是經歷了虛擬世界并正在虛擬世界中的在讀大學生。兩者是有不同之處的。不過本文暫時主要考察的是高校中虛擬世界中的大學生。
第二,現行的教材中對這一部分的提及較少,難以適應社會現實發展的需要,所以,作為時代問題的虛擬世界問題,本文以為應當列入原理的教學之中,或者作為內容直接寫入教材,或者作為課后閱讀和思考的補充,適當地加以提及。這是我們在原理課教學中遇到的很現實的問題。許多同學對虛擬世界都很有興趣,很渴望聽到這方面的解釋,經過課上的實踐,每次講到教材《基本原理概論》(2011年修訂版)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中的第一節《物質世界和實踐》的時候,課堂上的氣氛都很活躍,同學們關于虛擬世界給他們所帶來的樂趣和影響,講得有聲有色,但是在這種虛擬世界中長大的青年一代卻很少考慮過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差別,尤其是需要做哲學層面的比較和分析。而無論是教材還是輔助材料,都難以找到理論上指導性的建議和解釋,盡管會提到不要上網成癮,可是大都是這種道德教育的說教,而缺乏理論上的進一步深入,所以說,及時地概括和分析這些虛擬世界現象背后的哲學解釋是非常必要的。年輕的一代需要補上這堂課的內容。所以說,問題是如何將原理的內容、原理與虛擬世界的產生及其影響等問題,適當地聯系起來,并引起更多人關注虛擬世界對原理課所提出的要求。
二、拓展的主要內容、環節和步驟
隨著20世紀40年代電子計算機的問世和發展,特別是90年代互聯網的普及,虛擬技術已經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引起了人類生活各方面的重大變化,沖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至于與虛擬現實相關的問題,比如虛擬現實的含義、產生、發展等,國內外都有豐富的研究。
1.拓展的內容
本文主要研究虛擬世界的擴展與原理課教學改革的關系,特別是虛擬世界的擴展引起原理課教學改革的必然性、重要意義以及具體章節安排和內容設置。首先,主要完成四個方面材料的梳理,調查問卷的整理。比如在以下四個方面(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社會歷史領域),虛擬世界的產生引起了哪些變化等等。其次,從宏觀上進行課題的論證和總結工作,比如總結虛擬世界的產生所引起的諸多變化,進一步探究其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的合理途徑,提出積極的建議,及其與原理課的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2.拓展的環節
環節一,虛擬世界的擴展與原理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含虛擬世界的產生引起了哲學的諸多重大變化和思考。環節二,虛擬世界的擴展與原理課教學改革的內容設置和章節安排,以及思考題設置,含如何將這些變化和反思在原理課教學中體現出來,并正確引導同學們從哲學原理的高度認識虛擬世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環節三,虛擬世界的擴展與原理課教學改革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其中,環節二是本文的主體部分,又可以細分為教學大綱、教材內容設置和章節安排、課后思考題設置、教輔材料編寫、教學光盤刻錄四個步驟。
3.拓展的步驟
(1)第一個步驟,教學大綱、教材內容設置和章節安排 這里根據內容的需要,虛擬世界的產生所引起的諸多變化及其與原理課的課程教學的思考,又分成本體論、認識論、價值論、社會歷史領域共四個方面。
本體論部分的教學改革主要是增設虛擬世界與的物質觀的聯系和區別,以及變更所引起的相應的變化和反思及其對策。具體說,即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或者存在和思維的關系問題。
此前有人研究了虛擬世界的產生與主體性的減弱,主體間性的增加。比如,國內學者皮海兵在他的著作《內爆與重塑:網絡文化主體性研究》中探討了該問題?!皩⑻摂M關系轉化為現實關系,既拓展了人際交流的范圍,也豐富了人類現實生活的內容。另一方面,人們會將網絡生活的經驗吸收到現實生活中,‘假如一個人在網上的夸張可以為人所接受或者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注意,這個人就會在實際生活里采取同樣的行為,而不必害羞’。”[1]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人們從形式上擺脫了社會自我的束縛,大膽展現出一個更為真實的自我,這一自我本身就是對現實自我的超越?!盵2]
面對虛擬世界的產生,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應用,應當重新審視教育的作用和發展模式。“因此,教育技術的問題必須被放置于一個更廣闊的情境中來理解,因為這主要不是一個技術問題。它反映了管理和專業化之間不斷變化的關系,而這反過來又涉及到了職業模式、標準化、品質和控制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和教育技術的演化將并肩而行??傊鸭夹g作為一種統一管理大學的工具的想法具有很大的誘惑力。與這一想法相似的情況實際上可能會在由技術變化所創造的混亂環境中發生。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就會從技術上做出有害的抉擇,并且沒有挽回的余地?!盵3] “然而計算機也能夠被用來發展和應用技能以及主動性。計算機不僅不會把人降低為機器的純粹附屬物,而且能促進交往的技能和集思廣益。因此,計算機的設計就包含了理性體系與人類行為的關系的兩種不同概念之間以及由此產生的技術社會中人是什么的兩種概念之間的一種選擇?!盵4]
認識論部分主要涉及真理與謬誤的關系問題、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問題等,這些問題在虛擬世界里怎樣,在的認識論當中又當如何認識。尤其是虛擬世界與的實踐觀的聯系和區別,變得突出。見教材《基本原理概論》的第二章。這些虛擬世界的擴展和變化在認識論的教學改革中最好有所體現。此前有人研究了虛擬世界作用之下的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問題,比如,國內知名學者吳國盛等。再比如,美國學者安德魯·芬伯格(Andrew Feenberg),他在《技術批判理論》一書中,有相關深入的探討,他探討了“存在論的設計”,也探討了計算機的作用。他說:“當把計算機當作一種交往媒介來考慮時,計算機就是為了日常生活的逐步共享而創造的一種環境。在這種概念中,計算機不是‘人的形象’,而是我們在其中活動和反過來塑造我們的領域?!盵5]可見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在虛擬世界里的相互作用有多大。
總之,在認識論方面,網絡文化提高了每個人的主體地位,個人面對龐大的網絡文化整體將不再是一個弱小的個體,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主體,更加具有自覺性,他將自身的本質賦予網絡,使網絡文化為了個人而存在,同時將網絡文化的本質內化于自身,使自身成為全面的社會主體。網絡文化也加強并改善了人與社會的聯系。主體性不僅僅是個人的主體性,社會也是一個有機體,有自組織能力,相對于作為客體的自然界具有整體的主體性。與工業社會相比較而言,網絡文化社會將賦予主體的人更多意義上的自由。
價值論部分主要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建設在虛擬世界里如何能夠經受住考驗,它會受到哪些影響,及其相應的對策是什么。
虛擬世界的擴展與價值論的教學改革,主要解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建設在虛擬世界里如何能夠經受住考驗,它會受到哪些影響,及其相應的對策是什么。此前有人研究了虛擬世界的產生與價值觀的確立和影響,比如,美國的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著的《數字化成長:網絡世代的崛起》一書中,特辟一個題目,“網絡世代的價值觀”,來研究此問題?!昂苌倏萍际莾r值中立的。電視所傳遞的強烈信息,就是塑造時代世界觀的極大推力。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嬰兒潮陸續成長并掌握社會主要權力時,他們也接過了媒體,并灌輸自己的意識形態。反觀新媒體因為具體分散性、互動式及多對多的本質,反而有較大的中立空間。孩子們開始在新媒體情境中彼此溝通、玩樂、學習、工作及思考,自然就生成了新的價值觀。這個時代正開始積極地學習,更甚以往,我們稱為‘時代學習’?!盵6]
虛擬世界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或許更加具有評判世界對錯的理性和理由。因為他們是年輕的領航員,由于他們質疑傳統機構可以提供好的生活,因此他們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
社會歷史領域部分,虛擬世界的擴展與社會歷史領域的教學改革也要相應地加以調整。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第一個是作為社會基本矛盾之一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在虛擬世界的擴展影響下引起哪些值得探討的問題和變化。見教材《基本原理概論》的第三章。另一個是科技的作用問題,虛擬世界的擴展代表科技發展的水平越來越高,科技發展的水平越高,相應地人文關懷變得更加重要,這一部分需要突出強調。
此前有人研究了虛擬世界的產生與社會歷史領域中的某些問題,諸如虛擬世界的產生與生產力的變革等,比如,美國學者安德魯·芬伯格在《技術批判理論》一書,以及《功能和意義:技術的雙重面相》等文章中有相關的探討,他曾提出當今技術的功能的拓展等,豐富了生產力的內涵,有助于進一步研究虛擬世界的產生與社會歷史領域的發展。
(2)第二個步驟,課后思考題設置 本文認為最好在原理課教材中補入這一個知識點,課后的思考題中,最好也補上一道相關的思考題,我們初步擬定的思考題,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課后思考題是“虛擬世界與物質觀的聯系”。那么相應地,在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最好也補上一道相關的思考題,我們初步擬定的思考題是“虛擬實踐與實踐觀的聯系”。在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價值論部分的思考題是“虛擬世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或者“大學生如何在虛擬世界的沖擊下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章《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可以設兩個思考題,“虛擬世界在什么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基本矛盾”和“虛擬世界與人文關懷”。以上這些思考題或者直接以問題的形式出現,或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出現。
(3)第三個步驟,教輔材料編寫 此外,如果需要的話,考慮是否寫一本指導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指導性的小冊子,作為輔助學習的材料。
(4)第四個步驟,教學光盤刻錄 筆者還提議要錄制現場教學的光盤一張,作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的資料。
三、余論
正如泰普斯科特在 《數字化成長》一書中所說的那樣,“網絡時代正將新媒體由神秘禁地轉化為數百萬人參與、自由發揮的大環境,在龐大人口分布的堅實力量及不受限制的心靈的帶動下,網絡時代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世界,與以往冷淡、呆板無用、單向傳播的大眾媒體完全不同,他們建構了一個任何想法都可以發聲的場所——無論是否威脅到當代的社會秩序。鑒于網絡世界的發展和虛擬世界的擴展,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應該有所關照。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離開時代的發展空談哲學是不可取的,同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考慮到時展的問題。那么,在此前提之下來探討虛擬世界的發展與“基本原理概論”教學內容的拓展,意義就更加明晰了。
參考文獻
[1][2] 皮海兵.內爆與重塑[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14,214.
>> 《環境保護概論》課程教改的探討 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資源與環境保護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化工環境保護概論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案例教學法在《環境保護概論》中的應用 《化工環境保護與安全技術概論》教學多媒體課件設計的原則 《環境保護概論》通識教育課教學改革與實踐 本科公共選修課《環境保護概論》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探討 能源與環境保護 人類與環境保護 化學與環境保護 關于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城市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分析 公民環境權利與環境保護 環境工程與環境保護 水資源環境保護的研究 礦山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 水工建設與環境保護探析 建設發展與環境保護 市政建設與環境保護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涵括課程各章的全部數字化教學資源,課程功能模塊包括“課程教學”、“數字教材”、“虛擬仿真”、“微課視頻”、“在線測試”、“學習指導”、“交流互動”等,有力保障學生在課程信息平臺上全面學習的性能要求。教學平臺首頁見圖2。
本課程信息化教學平臺利用當前先進成熟的網絡軟件技術即Apache+PHP+MYSQL,組建了流行的B/S三層軟件體系結構:
用戶界面層――主要提供用戶的操作界面和響應用戶的各種操作,用戶通過客戶端電腦的IE瀏覽器與系統在用戶界面層進行交互。客戶端網頁采用HTML+CSS+JavaScript技術進行開發;
業務邏輯層――主要完成客戶端的業務邏輯和服務器端的業務邏輯管理功能。在服務器端響應用戶界面層的用戶請求,執行任務并從數據層抓取數據,并將必要的數據傳送給用戶界面層。部署Apache Web服務器軟件,采用開源且流行的PHP程序語言來進行業務處理,能夠滿足至少200學生同時在線學習的響應要求。
數據層――主要負責數據存儲、數據檢索、數據維護功能,它響應業務邏輯層的請求,訪問數據。該層存儲了本課程教學所涉及的各種數字資源。部署最流行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MySQL來管理系統的課程相關數據。
(2)創設手機微信訂閱號教學平臺
為方便學生學習,本課題組還開發了《環保概論》課程手機版微信訂閱號,其主要功能包括:“各章節概覽”、“群發預告”、“投票”、“在線測試”、“交流互動”、“環保術語自動回復”等,涵括本課程各章主要數字化教學資源,滿足學生利用手機終端進行便捷學習的需要。
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與持續改進
課題組教師開發《環境保護概論》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并應用于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與測試等各個教學環節,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開展“以學生為中心”[4]的分層教學,提升本課程的教學效率。
1.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
(1)課前預習:教師本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教學平臺網址、手機訂閱號二維碼,學生可通過登陸本課程教學平臺網址、讀取手機二維碼進入訂閱服務號,獲取各章節相關教學資源進行預習。根據各章節教師布置的課前任務,學生可點擊“課程教學”欄目了解各章節主要教學內容,還可點擊“微課視頻”等欄目學習重難點知識。由此,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課堂學習打好基礎。
(2)課堂學習:教師導入新課并講授課程知識,重點利用本課程“虛擬仿真”信息化教學資源,對教學難點問題進一步詳細講解;或者利用本課程制作的現場實訓視頻,加強學生的感性理解;或者利用本課程制作的小游戲,開展課堂教學互動。由于開展了有效的課前預習,部分班級還可嘗試開展“翻轉課堂”[5]的教學嘗試,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課后復習與測試:學生可在課后再次進入本課程教學平臺,鞏固課程學習內容,在線測試并提交答卷;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點擊友情鏈接的常用環保網址,了解學習更多環保資訊,提升學生的環保素養;對于疑難問題,學生可以隨時通過網絡留言,老師將盡快答疑。
實踐教學證明,通過本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以生為本,實現分層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度提升約35%,課堂活躍度提升約30%,章節測試學習成績提升約12%(表1)。
2.教學反饋及持續改進
為實現本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持續改進與建設,課題組設計開放式調查問卷,在教學實踐過程收集師生的評價反饋意見,教學反饋調查問卷反映課程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問題。調查問卷主要包括以下要點:①課程資源的信息化程度交互性(網絡版、手機版);②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內容代表性;③課程仿真教學資源是否易懂易學;④課程信息化資源用戶界面優化性能;⑤課程信息化建設持續改進建議。
在每輪開展課程教學結束后,課題組都將對相關教學的師生開展問卷調查。在分析反饋意見的基礎上,課題組將系統總結存在問題,不斷完善本課程資源的信息化建設,使其更適應實際教學的需要,以實現課程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持續改進。
四、結語
通過開展《環境保護概論》課程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突出本校環保專業及“雙師型”師資優勢,通過自主研發和校企合作的方式,開發獨具特色的專業教學資源仿真軟件和課件,充分發揮教學信息資源化的優勢,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學互動、教學相長,大大提升了專業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屹,祝智庭.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信息化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2(1).
[2]毛麗娟.人本主義――構建網絡教育的哲學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4(1).
[3]張其志.教育科學研究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 淺析傳媒經濟研究 傳媒經濟研究的理論、方法和問題 本土傳媒經濟研究的創新意識 大數據時代對傳媒經濟研究的影響 當前我國傳媒經濟研究的特點與問題 傳媒經濟研究的未來發展模式:長鏈條+大視野 近十年中國環境經濟研究進路分析 傳媒經濟的規模發展趨勢與進路 民營經濟研究的碩果 微信帶來的經濟研究 西方學者的明代經濟研究 我國傳媒熱點現象的文化研究進路 10年來中國傳媒經濟研究回顧 林業循環經濟研究 虛擬經濟研究綜述 廣州空港經濟研究 崛起中的河南區域經濟研究 產業集群視角的小城鎮經濟研究 國外休閑經濟研究的歷史與進展 信息時代的注意力經濟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②李仁貴編:《24位諾貝爾獎大師解讀經濟學與人生》,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版
③李良榮:《新聞學概論》,12~14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④趙曙光、史宇鵬:《媒介經濟學――一個急速變革行業的原理和實踐》第34頁,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⑤張國良主編:《傳播學原理》第3頁,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⑥陶長琪主編:《信息經濟學》,第177~181頁,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⑦Researching Media Managementand Media Economics: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and Issues,by Gillian Doyle,University of Stirling,United Kingdom Simon Frith,University of Stirling,United Kingdom,參見第6屆世界傳媒經濟學大會網頁cem.ulaval.ca/6thwmec
⑧(加拿大)文森特?莫斯科、胡正榮等譯:《傳播政治經濟學》
第77、83頁,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
關鍵詞:虛擬工業設計美學應用
一、工業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貫徹藝術美是工業設計不可或缺的理念
工業產品設計是人類創造的物化形態,是一種造物藝術,同時它已經成為一種綜合藝術語言。作為人類造物活動的延續和發展,它同樣是一種藝術文化,在技術手段上,它擁有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無可比擬的現代工業文明;在審美精神上,它又是傳承人類創造力與文化傳統的延伸與發展。工業產品進行外觀設計時,不僅要研究工業產品制造的可能性、操作時的可靠性、經濟上的合理性,同時還要研究工業產品形態表現的美學藝術性等。這里的“藝術性”是一種綜合性的概念,它不僅包括產品的造型處理、色彩處理、紋飾處理與視覺效果相關的結構處理、紋理效果處理,還包括人的觸覺、聽覺等綜合感覺效果的處理。到了現在的數字化時代,隨著虛擬現實和工業設計的發展,虛擬工業設計應運而生,而虛擬工業設計美學也隨之跟進。
美學是伴隨著虛擬工業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而形成和發展的。從19世紀中葉便產生了一門旨在協調產品實用、美觀、經濟綜合統一的新學科——工業設計,VID在數字化時代中產生,它的基本任務就是在科學基礎上對技術生產和技術產品的審美掌握,建立未來產品以及由產品組成的實體系統與人的和諧關系,將產品、勞動條件和環境塑造為具有藝術性的形態,以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發展變化的和諧審美需要。在虛擬工業設計藝術的創作中,藝術并不是作為獨立的個體藝術形式存在的,它不具有獨立觀賞性,這有別于傳統意義上對藝術的概念。虛擬化設計藝術首先必須是服從于數字技術的方法,成功的創作既要強調藝術表現力,又要避免技術上的喧賓奪主;既要突出藝術家的獨特個性,又要避免藝術風格化與技術功能化的不協調。需要指出的是,在數字化虛擬設計藝術的創作中,技術將不是決定高低的唯一標準,我們更應注重的是各方面藝術素質的兼備和作品思想內涵的提高。
“當設計解決了物質技術產品的技術課題與使用功能,藝術便成為它永無止境的追求”。諸葛鎧先生在《圖案設計原理》中提出,設計其本質是“按照美的規律來造型”,決定了工業設計的研究不能脫離美學的范疇。因此,在工業設計的教學過程中要貫徹這樣一種理念,即對工業設計而言,藝術美學是不可或缺的。
二、工業設計課程教學中值得探討的兩個問題
工業設計的出發點是以人為中心,這也是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的出發點。人的特定目的,決定了美學和工業設計為人服務的宗旨和目標。產品的創造美是以生產和消費這兩種形式存在的,如機器和設備直接進入勞動過程,而廠房、車間、環境等不直接進入勞動過程,但它們是條件,沒有它們,勞動過程不可能進行。概括地說,虛擬工業設計美學教學過程中所要探討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是虛擬工業設計中如何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產品;第二是虛擬工業設計中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建造合乎人性的生產條件和環境。
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特征屬于虛擬美學的一部分。根據十四屆國際美學大會的討論,把針對諸如電子人、電子人空間以及數字化的二維、三維模擬等虛擬現實現象的美學研究稱為虛擬美學或者數字化美學。盡管傳統的美學理論是虛擬美學的基石,支撐著整個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的大廈,但是作為數字化技術范疇的虛擬工業設計美學有它自身的特性。虛擬工業設計作為采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新產品開發的一種時空連續的新型設計方式,蘊含著無與倫比的、豐富多彩的審美特性。
在數字化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虛擬工業設計藝術的美學研究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雖然虛擬工業設計美學可以從傳統的藝術與設計作品的美學理論里找到身影,但完全用傳統的美學理論來注釋數字化設計藝術審美領域則顯得不夠全面。由于數字化設計藝術里的審美思維的變化,數字空間里的審美主體在審美互動、審美體驗、審美創作等審美行為中得到了提高和改進,甚至審美主體本身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不難想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虛擬設計將通過更多的技術手段,在一個突破性變革的高維空間里得到更多的審美體驗,獲得更多的審美方式。設想人類如果生存在一個二維平面上,那么對該平面上發生的事情就會了解甚微,就是像分辨出平面上的三角形、四邊形、圓形之類的簡單問題,也會是困難的。而在三維空間看這個平面上的東西,則一目了然。這就是說,維數這個概念對理解大自然是至關重要的。假如人類有可能在更高維的空間考察現在的世界,則會發現更多目前一無所知的,然而卻是“一目了然”的事情。這就需要虛擬設計的幫助,同時也體現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虛擬設計藝術是一個新時代藝術的標志,它能使我們在數字化空間里遨游,體驗并創造天人合一的新的美學境界。HTtP//:
目前,數字化設計藝術的研究只能停留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同時就導致了虛擬工業設計美學的發展相對于數字化技術的發展長期滯后,這就很需要一套系統性的美學理論來推動和支持技術的發展,使數字化設計藝術出現新的局面,使得人的自由化生存和情感得以全面的展露。由于技術的原因,數字化程度目前的局限性,人們目前能夠虛擬化的東西還十分有限,因此工業設計美學的探討可以作為一種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前瞻性研究,意義重大,也代表了人類發展的基本方向,這是工業設計課程教學中值得探討的課題。
三、虛擬工業設計之美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產品的審美功能是工業設計的目的之一,是要滿足人們對產品所希望的生活情趣和美感的追求。我們知道審美標準具有歷史具體性,所以工業設計風格流派在歷史長河中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應該體現在當前的教育模式中。藝術設計也是全球化課程,我們應該在知識經濟引發的全球化、數字化的國際大背景下,改革課程體系,將自身置于世界、了解自己所處的學術位置,以世界性標準檢驗自己。培養學生應付快速、全球范圍的變革能力和更大的包容性和理解的多樣性,使設計教育能適應時展的需要,為本國培養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
時間性和空間性應該是虛擬數字化信息區別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F在,虛擬技術被廣泛運用于設計作品中,我們可以將億萬年前“侏羅紀恐龍”帶到我們面前,以此獲得生物體的再次創造,也可以通過讓“變形金剛”的兒時回憶奏成機器與人類共同保衛地球的凱歌,甚至我們可以在作品中忘卻時間和空間的羈絆,去遨游宇宙。在虛擬技術中,造型的創造變得如此簡單而具可重復性,只要我們具有足夠的想象力,這是以往工業設計所不能企及的。同樣,我們也可以在工業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引入虛擬化設計藝術,避免教學模式的教條化,促進工業設計教育的生動化和現實化的結合。培養工業設計人才,對于從事教學的設計院?;蚩葡祦碚f,受著社會環境、市場需求的影響。由于工業設計教育藝術性、技術性與人文科學的共同需要,有它理性的、實踐性的一面;又需要有它相對獨立的、有預見性的或者說實驗性的一面。
高等教育正發生變革,知識經濟中的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都與高等教育密切相關。特別是近20年以來,高科技及其產業化促使高等教育發生新的大的改革,教育、科技、經濟與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趨勢顯而易見。工業設計教學研究和實踐工作要著眼于設計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著眼于設計教學要素的優化配置,尋找設計教育與社會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做到設計教學目標清晰,教學內容廣博而深入,優化課堂教學,擴大學生視野,在教學中把握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動態,創新和生動教學內容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尹定邦.設計學概論.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2]孔壽山.技術美學概論.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