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6 17:22:51
序論:在您撰寫申論匯報材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此次演講比賽,既是安次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及省委七屆三次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化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具體行動?!胺崭皇靠?,借勢促崛起”是安次區委、區政府按照全市“置身沿海、借勢京津、加快崛起”的發展定位,客觀審視區情、深入思考安次未來發展,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
安次區充分認識到,富士康科技集團項目成功落戶龍河高新區給安次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不僅對安次區經濟結構優化、城市品位提升、人氣指數攀升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加快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將發揮巨大的品牌效應、集結效應和財富效應。一年來,安次區上下全方位對接、融入、服務富士康,為富士康在廊坊創造的“三個之最”做出了突出貢獻,也使“高效率、零缺陷、全覆蓋”的服務品牌在全市叫響,打造現代化工業新區的框架和體系取得了重大突破。
這次演講活動,調動了全區上下的廣泛參與,也吸引了安次轄區內的中省直單位和駐廊部隊的參加。經過兩次預賽,12名選手進入決賽。最終來自廊坊師院的高云獲得一等獎,安次公安分局的張鑫林、炮兵指揮學院的宋永東獲得二等獎。
市運管處“四問”“四看”使活動深入人心
市交通局運管處認真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帶著“四問”抓學習,采取“四看”找差距,迅速把黨員干部思想統一到落實十七大精神和省市委要求上來。
一、試卷差異
黑龍江省公共科目筆試按A類和B類職位分別編制試卷,所考科目相同,即《行政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申論》兩科,但各科的A、B類考生是否考同一張卷子歷年情況不盡相同。從2014年到2014年這三年的情況來看,《行測》2014年A、B分卷,2014、2014年同卷,同卷成為基本趨勢,今年仍可能同卷;《申論》2014、2014年分卷,2014年同卷,分卷是基本趨勢,今年仍可能分卷。由此,可以判斷2014年黑龍江的A、B類《行測》考試,將仍為同一張試卷,試題相同;A、B類《申論》則為不同試卷,試題不同。
二、試題結構差異
2014、2014年黑龍江省A、B類職位同卷的《行測》考試,題量、試題結構均已穩定,試題共分五個部分,數量140道,作答時限2小時。五部分試題的具體情況是:第一部分,數量關系,20題,占總題量14.3%;第二部分,言語理解與表達,40題,占總題量28.6%;第三部分,判斷推理,40題,占28.6%;第四部分,常識判斷,20題,占14.3%;第五部分,資料分析,20題,占14.3%。由此來看,各種題型分布較為均衡,但言語理解和判斷推理相對突出,備考應以這兩種題型為重點。
2014年黑龍江省A、B類《申論》考試,分別提供不同的的試卷,主體結構均由給定材料——試卷中稱為“閱讀資料”和問題——“申論要求”兩部分組成,材料的數量A卷略多于B卷,如A卷材料是6條,字數是6300余字;B卷材料是一則大材料,6000字掛零。問題數量A、B卷相同,均為3道,但以前曾出現過A卷3道、B卷2道的情況;作答字數要求,A卷為2014字,B卷1700字,這些情況說明,2014年黑龍江《申論》A卷的題量、材料閱讀量將大于B卷,間接導致難度高于B卷。
三、難度差異
把分散的事物綜合為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事物,由給定材料內的事物聯系到以外的其他事物。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同樣一則材料,角度不同的人,往往會從中獲得不同的信息。有的應考者能看得深些,有的應考者則看的淺些,這樣就可以充分反映出應考者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
2、提高分析歸納能力
分析歸納就是指對材料的提煉加工,其能力就是從思維的具體到思維的抽象。
申論考試給出的材料并不是完整的文章,一般僅僅是半成品,這些材料有些是按時間順序編排的,有些則根本沒有什么規律可言;有些內容反映了質的東西,而有些內容甚至完全是濫竽充數,增加對應考者的迷惑性的。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應考者能夠在眾多材料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體事物運動的客觀規律。
3、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截止目前,人們對申論的理解大致經過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將申論理解為“寫作考試”。這一階段對申論的理解停留于猜測,因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除了考試機關對申論有一個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從未見識過如此安排的考試形式。因而,對千余字的申論給定材料視而不見,將其虛化為普通的背景讀物。材料的作用則被理解為主題的給定,這當然和申論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遠的。
第二個階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發現了申論背后隱含的公文屬性,于是將研究的方向掉轉,直接針對公文而去。這一階段,可以說已經觸及到了申論考試的某些本質性因素,但因為過分將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對材料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大多將其作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對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勵學員抄襲材料,直接導致考生應試的失敗。
第三個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研究和認識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兩階段的猜測和摸索同日而語。這時,人們發現了材料的“熱點化”特征,認識到考試對材料所反映的事實和現象有著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圖,了解到申論考試對材料問題的理解性要求。但終于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約束,停留于此,將申論考試和一般政治性較強的考試中出現的材料分析題對應理解,導致了觀點的淺顯和搖擺。
第四個階段,隨著一批學歷層次和思維能力更強,又受過良好的學術培養人員陸續加入專業申論研究者的隊伍,也是基于申論考試日趨成熟,科學性和規范性更強的大前提,這一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理解無比深化,不僅發現了其背后隱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蘊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標。
眾所周知,不管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還是申論,都是服務于國家對公共管理隊伍建設的需要。隨著公共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對其從業者的要求自然日益提高,從過去的具體事務的管理者,到現代公共服務者轉型。其所要求的知識儲備、眼界見識、思維水平和德性修養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淺入深,現代公共管理所需要的人才素質可分為依次遞進的四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處理基本行政事務的能力,包括具體的語言文字處理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在這一層面,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備處理行政事務的基本素質,包括閱讀、整理和匯總文字材料,理清材料線索,上通下達,保持政府和群眾的消息溝通,按照職權和程序規定調配人力物力資源以化解民眾問題,完成管理和服務職能。
第二個層面是能較為深刻地領悟公共管理的實質,主動積極表現出對公共事務的關懷與思考。從優化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效果上考慮,體現出行政法治意識,體現出對國家宏觀政策精神貫徹和落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這一層面,一名公共管理者所應該扮演的不光是一名政府雇員的角色,而且應該對公共管理本身有一種情感和精神上的認同,表現出維護政府權威和公信力的責任意識,自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連帶于政府的人民利益,自覺從內心和精神氣質上表現出一種“政府人”或“公共管理人”的職業化自豪感,能從具體的行政管理中體味到心靈的歸宿感。
第三個層面是踐行并貫徹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素養和能力,包括理解、認同、踐行并貫徹能夠澄明社會風氣,改善社會環境,啟發社會意識的主流價值目標。在這一層面,公共管理者的作為,能使社會成員呈一種積極、精進、團結的整體氛圍和精神面貌,使社會運行減少因意識歧見所造成的阻礙和摩擦,并盡可能的體現出理念上多元并進與一元諧和的良性互動。
第四個層面是真正觸及行政的本質,表現出對社會發展和進步,對化解社會矛盾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最為基礎的是要對社會有非常深刻的認知和了解,真正了解當下社會運行的基本狀態和存在的問題,進而能夠做出前瞻性的預測,深刻地感受社會運行的脈動,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這里,要求公共管理者要對社會問題有極其深刻和本質的認識與理解,并能創造性地提出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改良之道與改進之術。
申論之本質,實則公共管理之本質。
植根于公共管理的精神實質,決定了申論的本質只能服務于公共管理的功能與追求。因而,公共管理所需人才素質的四個層面通過申論的考查方向體現出來即為:
第一,申論考試細致透徹地檢驗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
申論考試從最直觀的形式上去認知,就是根據給定材料,回答所設問題。起于閱讀,成于寫作。一讀一寫,能夠細致透徹地檢驗出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閱讀是一個集認知和思考于一體的過程,要能夠運用自身知識儲備準確攝取材料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并借助經驗和體會,思考出文字材料背后的深層內涵和意蘊??傮w而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顯到隱的信息提取和意義領悟的過程。全面、準確、深刻理解材料信息和意蘊是作答申論的先決條件。因而,閱讀理解的能力的過關是申論應試能力過關的基石。在此基礎上,申論考試需要將閱讀所得之信息應用于寫作,用文字表達出來。相對于閱讀的理解,這里更強調駕馭文字的能力,所以對語言邏輯能力、行文架構能力,甚至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都會進行全方位的檢測。而無論是閱讀理解能力,還是文字表達能力都決非朝夕之功可獲進步,都需經年累月地積累才有所進。因而,申論考查的只能是長期積淀的能力素質,而不可能是短期突擊可得的知識。
第二,申論考試準確充分地檢驗考生對公共管理的領悟和把握程度。
申論考試的題目,其作答要求從實質上來講有著深刻的“公文性”,無論從傳統的“三題型”,還是改良后的“四題型”,每一種題型都能找尋到其背后的公文原型。而公文作為公共機關日常意思表達和行為安排的一種最常用載體,可以說其特征恰恰能夠勾勒出公共管理的基本面貌。從總體上來說,申論作答作為選拔初級公務員的一種考試形式,其答案整體表現為一種上形體的公文特征。概括歸納題的原型為報告體公文的匯報,分析題則根源于調研報告,對策題則直接和方案建議相對應,綜合論述的實質與會議紀要有著深刻的契合特征。因而,申論考試通過各種題型設置,基本能夠準確充分地檢測出考生對公共管理程序和規則的領悟和把握程度。一個熟悉公共管理流程和規則的考生和一個不甚熟悉此道的考生所答之申論題目當然會從整體上呈現出不同的氣質和特征。而要了解和熟悉公共管理的流程與規則,熟練掌握各種公文的內涵實質與外在形式無疑是一種最為便捷的途徑。
第三,申論考試嚴格全面地檢驗考生對主流思維的認同與貫徹意識。
申論考試作為一種極具特色的考試,其作答有著明顯的思維方式引導的色彩。一方面其所設計的話題主旨都與當下黨政方針直接相關。另一方面,其所要求的作答結構體現了我國社會當下主流的思維模式的方法和結構。可以說一次申論考試就是一次宏觀政策方針的大宣傳、大學習,就是一次深刻地思維教育和引導。作為居主流意識形態的我國社會,公共行政管理機關從業人員的思維模式決定著政策方針的致力方向,決定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程序、作風,甚至效果。
第四,申論考試深入靈活地檢驗考生對社會問題的見識和認知水平。
截止目前,人們對申論的理解大致經過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將申論理解為“寫作考試”。這一階段對申論的理解停留于猜測,因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除了考試機關對申論有一個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從未見識過如此安排的考試形式。因而,對千余字的申論給定材料視而不見,將其虛化為普通的背景讀物。材料的作用則被理解為主題的給定,這當然和申論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遠的。
第二個階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發現了申論背后隱含的公文屬性,于是將研究的方向掉轉,直接針對公文而去。這一階段,可以說已經觸及到了申論考試的某些本質性因素,但因為過分將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對材料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大多將其作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對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勵學員抄襲材料,直接導致考生應試的失敗。
第三個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研究和認識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兩階段的猜測和摸索同日而語。這時,人們發現了材料的“熱點化”特征,認識到考試對材料所反映的事實和現象有著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圖,了解到申論考試對材料問題的理解性要求。但終于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約束,停留于此,將申論考試和一般政治性較強的考試中出現的材料分析題對應理解,導致了觀點的淺顯和搖擺。
第四個階段,隨著一批學歷層次和思維能力更強,又受過良好的學術培養人員陸續加入專業申論研究者的隊伍,也是基于申論考試日趨成熟,科學性和規范性更強的大前提,這一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理解無比深化,不僅發現了其背后隱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蘊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標。
眾所周知,不管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還是申論,都是服務于國家對公共管理隊伍建設的需要。隨著公共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對其從業者的要求自然日益提高,從過去的具體事務的管理者,到現代公共服務者轉型。其所要求的知識儲備、眼界見識、思維水平和德性修養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淺入深,現代公共管理所需要的人才素質可分為依次遞進的四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處理基本行政事務的能力,包括具體的語言文字處理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在這一層面,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備處理行政事務的基本素質,包括閱讀、整理和匯總文字材料,理清材料線索,上通下達,保持政府和群眾的消息溝通,按照職權和程序規定調配人力物力資源以化解民眾問題,完成管理和服務職能。
第二個層面是能較為深刻地領悟公共管理的實質,主動積極表現出對公共事務的關懷與思考。從優化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效果上考慮,體現出行政法治意識,體現出對國家宏觀政策精神貫徹和落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這一層面,一名公共管理者所應該扮演的不光是一名政府雇員的角色,而且應該對公共管理本身有一種情感和精神上的認同,表現出維護政府權威和公信力的責任意識,自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連帶于政府的人民利益,自覺從內心和精神氣質上表現出一種“政府人”或“公共管理人”的職業化自豪感,能從具體的行政管理中體味到心靈的歸宿感。
第三個層面是踐行并貫徹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素養和能力,包括理解、認同、踐行并貫徹能夠澄明社會風氣,改善社會環境,啟發社會意識的主流價值目標。在這一層面,公共管理者的作為,能使社會成員呈一種積極、精進、團結的整體氛圍和精神面貌,使社會運行減少因意識歧見所造成的阻礙和摩擦,并盡可能的體現出理念上多元并進與一元諧和的良性互動。
第四個層面是真正觸及行政的本質,表現出對社會發展和進步,對化解社會矛盾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最為基礎的是要對社會有非常深刻的認知和了解,真正了解當下社會運行的基本狀態和存在的問題,進而能夠做出前瞻性的預測,深刻地感受社會運行的脈動,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這里,要求公共管理者要對社會問題有極其深刻和本質的認識與理解,并能創造性地提出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改良之道與改進之術。
申論之本質,實則公共管理之本質。
植根于公共管理的精神實質,決定了申論的本質只能服務于公共管理的功能與追求。因而,公共管理所需人才素質的四個層面通過申論的考查方向體現出來即為:
第一,申論考試細致透徹地檢驗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
申論考試從最直觀的形式上去認知,就是根據給定材料,回答所設問題。起于閱讀,成于寫作。一讀一寫,能夠細致透徹地檢驗出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閱讀是一個集認知和思考于一體的過程,要能夠運用自身知識儲備準確攝取材料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并借助經驗和體會,思考出文字材料背后的深層內涵和意蘊。總體而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顯到隱的信息提取和意義領悟的過程。全面、準確、深刻理解材料信息和意蘊是作答申論的先決條件。因而,閱讀理解的能力的過關是申論應試能力過關的基石。在此基礎上,申論考試需要將閱讀所得之信息應用于寫作,用文字表達出來。相對于閱讀的理解,這里更強調駕馭文字的能力,所以對語言邏輯能力、行文架構能力,甚至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都會進行全方位的檢測。而無論是閱讀理解能力,還是文字表達能力都決非朝夕之功可獲進步,都需經年累月地積累才有所進。因而,申論考查的只能是長期積淀的能力素質,而不可能是短期突擊可得的知識。
第二,申論考試準確充分地檢驗考生對公共管理的領悟和把握程度。
申論考試的題目,其作答要求從實質上來講有著深刻的“公文性”,無論從傳統的“三題型”,還是改良后的“四題型”,每一種題型都能找尋到其背后的公文原型。而公文作為公共機關日常意思表達和行為安排的一種最常用載體,可以說其特征恰恰能夠勾勒出公共管理的基本面貌。從總體上來說,申論作答作為選拔初級公務員的一種考試形式,其答案整體表現為一種上形體的公文特征。概括歸納題的原型為報告體公文的匯報,分析題則根源于調研報告,對策題則直接和方案建議相對應,綜合論述的實質與會議紀要有著深刻的契合特征。因而,申論考試通過各種題型設置,基本能夠準確充分地檢測出考生對公共管理程序和規則的領悟和把握程度。一個熟悉公共管理流程和規則的考生和一個不甚熟悉此道的考生所答之申論題目當然會從整體上呈現出不同的氣質和特征。而要了解和熟悉公共管理的流程與規則,熟練掌握各種公文的內涵實質與外在形式無疑是一種最為便捷的途徑。
第三,申論考試嚴格全面地檢驗考生對主流思維的認同與貫徹意識。
申論考試作為一種極具特色的考試,其作答有著明顯的思維方式引導的色彩。一方面其所設計的話題主旨都與當下黨政方針直接相關。另一方面,其所要求的作答結構體現了我國社會當下主流的思維模式的方法和結構??梢哉f一次申論考試就是一次宏觀政策方針的大宣傳、大學習,就是一次深刻地思維教育和引導。作為居主流意識形態的我國社會,公共行政管理機關從業人員的思維模式決定著政策方針的致力方向,決定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程序、作風,甚至效果。
第四,申論考試深入靈活地檢驗考生對社會問題的見識和認知水平。
截止目前,人們對申論的理解大致經過了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將申論理解為“寫作考試”。這一階段對申論的理解停留于猜測,因為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除了考試機關對申論有一個基本的定位之外,其他人基本從未見識過如此安排的考試形式。因而,對千余字的申論給定材料視而不見,將其虛化為普通的背景讀物。材料的作用則被理解為主題的給定,這當然和申論本身的旨趣是相去甚遠的。
第二個階段,隨著研究的深入,一部分人發現了申論背后隱含的公文屬性,于是將研究的方向掉轉,直接針對公文而去。這一階段,可以說已經觸及到了申論考試的某些本質性因素,但因為過分將其局限于公文性要求,所以對材料的認識仍然不夠深刻,大多將其作為素材和原料,只是供“公文化”之加工對象而已,甚至有人公然鼓勵學員抄襲材料,直接導致考生應試的失敗。
第三個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研究和認識已然深入,自不可和前兩階段的猜測和摸索同日而語。這時,人們發現了材料的“熱點化”特征,認識到考試對材料所反映的事實和現象有著更加深刻的考查指向和意圖,了解到申論考試對材料問題的理解性要求。但終于由于思維能力的局限和眼界的約束,停留于此,將申論考試和一般政治性較強的考試中出現的材料分析題對應理解,導致了觀點的淺顯和搖擺。
第四個階段,隨著一批學歷層次和思維能力更強,又受過良好的學術培養人員陸續加入專業申論研究者的隊伍,也是基于申論考試日趨成熟,科學性和規范性更強的大前提,這一階段人們對申論的理解無比深化,不僅發現了其背后隱含的公文性要求和材料更深的考查指向,而且挖掘出蘊含于材料背后的更深考查目標。
眾所周知,不管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還是申論,都是服務于國家對公共管理隊伍建設的需要。隨著公共管理環境的日益復雜,對其從業者的要求自然日益提高,從過去的具體事務的管理者,到現代公共服務者轉型。其所要求的知識儲備、眼界見識、思維水平和德性修養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淺入深,現代公共管理所需要的人才素質可分為依次遞進的四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處理基本行政事務的能力,包括具體的語言文字處理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計劃組織協調能力。在這一層面,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需要具備處理行政事務的基本素質,包括閱讀、整理和匯總文字材料,理清材料線索,上通下達,保持政府和群眾的消息溝通,按照職權和程序規定調配人力物力資源以化解民眾問題,完成管理和服務職能。
第二個層面是能較為深刻地領悟公共管理的實質,主動積極表現出對公共事務的關懷與思考。從優化行政管理的程序和效果上考慮,體現出行政法治意識,體現出對國家宏觀政策精神貫徹和落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這一層面,一名公共管理者所應該扮演的不光是一名政府雇員的角色,而且應該對公共管理本身有一種情感和精神上的認同,表現出維護政府權威和公信力的責任意識,自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連帶于政府的人民利益,自覺從內心和精神氣質上表現出一種“政府人”或“公共管理人”的職業化自豪感,能從具體的行政管理中體味到心靈的歸宿感。
第三個層面是踐行并貫徹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的素養和能力,包括理解、認同、踐行并貫徹能夠澄明社會風氣,改善社會環境,啟發社會意識的主流價值目標。在這一層面,公共管理者的作為,能使社會成員呈一種積極、精進、團結的整體氛圍和精神面貌,使社會運行減少因意識歧見所造成的阻礙和摩擦,并盡可能的體現出理念上多元并進與一元諧和的良性互動。
第四個層面是真正觸及行政的本質,表現出對社會發展和進步,對化解社會矛盾和解決社會問題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最為基礎的是要對社會有非常深刻的認知和了解,真正了解當下社會運行的基本狀態和存在的問題,進而能夠做出前瞻性的預測,深刻地感受社會運行的脈動,把握社會發展的趨勢。這里,要求公共管理者要對社會問題有極其深刻和本質的認識與理解,并能創造性地提出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改良之道與改進之術。
申論之本質,實則公共管理之本質。
植根于公共管理的精神實質,決定了申論的本質只能服務于公共管理的功能與追求。因而,公共管理所需人才素質的四個層面通過申論的考查方向體現出來即為:
第一,申論考試細致透徹地檢驗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
申論考試從最直觀的形式上去認知,就是根據給定材料,回答所設問題。起于閱讀,成于寫作。一讀一寫,能夠細致透徹地檢驗出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閱讀是一個集認知和思考于一體的過程,要能夠運用自身知識儲備準確攝取材料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并借助經驗和體會,思考出文字材料背后的深層內涵和意蘊??傮w而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顯到隱的信息提取和意義領悟的過程。全面、準確、深刻理解材料信息和意蘊是作答申論的先決條件。因而,閱讀理解的能力的過關是申論應試能力過關的基石。在此基礎上,申論考試需要將閱讀所得之信息應用于寫作,用文字表達出來。相對于閱讀的理解,這里更強調駕馭文字的能力,所以對語言邏輯能力、行文架構能力,甚至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都會進行全方位的檢測。而無論是閱讀理解能力,還是文字表達能力都決非朝夕之功可獲進步,都需經年累月地積累才有所進。因而,申論考查的只能是長期積淀的能力素質,而不可能是短期突擊可得的知識。
第二,申論考試準確充分地檢驗考生對公共管理的領悟和把握程度。
申論考試的題目,其作答要求從實質上來講有著深刻的“公文性”,無論從傳統的“三題型”,還是改良后的“四題型”,每一種題型都能找尋到其背后的公文原型。而公文作為公共機關日常意思表達和行為安排的一種最常用載體,可以說其特征恰恰能夠勾勒出公共管理的基本面貌。從總體上來說,申論作答作為選拔初級公務員的一種考試形式,其答案整體表現為一種上形體的公文特征。概括歸納題的原型為報告體公文的匯報,分析題則根源于調研報告,對策題則直接和方案建議相對應,綜合論述的實質與會議紀要有著深刻的契合特征。因而,申論考試通過各種題型設置,基本能夠準確充分地檢測出考生對公共管理程序和規則的領悟和把握程度。一個熟悉公共管理流程和規則的考生和一個不甚熟悉此道的考生所答之申論題目當然會從整體上呈現出不同的氣質和特征。而要了解和熟悉公共管理的流程與規則,熟練掌握各種公文的內涵實質與外在形式無疑是一種最為便捷的途徑。
第三,申論考試嚴格全面地檢驗考生對主流思維的認同與貫徹意識。
申論考試作為一種極具特色的考試,其作答有著明顯的思維方式引導的色彩。一方面其所設計的話題主旨都與當下黨政方針直接相關。另一方面,其所要求的作答結構體現了我國社會當下主流的思維模式的方法和結構??梢哉f一次申論考試就是一次宏觀政策方針的大宣傳、大學習,就是一次深刻地思維教育和引導。作為居主流意識形態的我國社會,公共行政管理機關從業人員的思維模式決定著政策方針的致力方向,決定著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程序、作風,甚至效果。
第四,申論考試深入靈活地檢驗考生對社會問題的見識和認知水平。
一、大綱調整與貫徹執行能力類題型
我們不妨對照2009版與2010版申論考試大綱。
(一)申論定義的表述出現了新變化
2009版大綱關于申論的基本定義是這樣表述的:“申論主要通過應試者對給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煉、加工,測查應試者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倍x的解釋比較具體詳細。2010版關于申論的基本定義卻是:“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边@與2009年的《大綱》表述明顯不同,篇幅高度精簡,內容高度原則化、概念化。
(二)測查考生的要素出現了調整
過去歷次國家級申論考試,省級以上和市地以下職位的試卷是相同的,只是在答題時有選擇性。2010年的大綱中,采用了不同級別分卷考試,即省級以上將與市地以下分卷考試,“申論考試按照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市(地)以下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職位的不同要求,設置兩類試卷”。《大綱》對不同級別分卷考試也作了清晰界定: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市(地)綜合管理類和行政執法類考查考生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省級與市級以下申論考試測查要素完全不同的是:省級測查綜合分析能力;市(地)級以下測查貫徹執行能力。
關于貫徹執行能力,大綱這樣解釋:“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庇纱丝梢姡鄬τ谏暾摽荚囍械钠渌}型,貫徹執行類題目成為新興的題型,這種題型的出現,是由較低層職位人員在公務員體系中的位置、在處理問題上所站的高度所決定的,在2011年各省的申論考試中普遍存在這種題型。
二、解答貫徹執行能力類題目的兩點準備
(一)多了解國家方針政策,吃透上情
應考者不僅要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文字表達能力,還應該關注國家大事,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也就是說要熟悉“上情”。對上情的熟悉,可以通過各種媒體,如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了解相關權威人士對這些政策法規的解讀,以加深對其的理解,鍛煉從所提供的材料中以小見大的能力,能洞察材料主題的意義,只有平時注重這些方面知識的積累,對國家的各項政策和方針有所了解,應考時才能厚積薄發,從而提高對國家方針政策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提高答題質量。
(二)多關注和思考身邊的事,熟悉下情
國家的政策方針、上級的決定要想真正落到實處,必須要從實際出發,了解群眾的情緒或意愿,摸清基層的真實情況,也就是要熟悉下情,只有這樣,才能使理論與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如果平時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了解身邊的事,多關注并思考大家關心的問題,熟悉下情,那么對提高自身素質,提高貫徹執行能力類題目的應考能力水平,有重要作用。
三、貫徹執行能力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一)仔細研讀給定資料
閱讀理解能力一直是申論測試考生能力的要素之一,閱讀理解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答題的質量。由于試卷中所提供的資料往往是命題者經過精心加工的“半成品”,內含許多重要信息,這些重要信息需要考生自己去作出判斷,發現其價值所在。為此,作為考生,面對試題,首先要學會根據題目要求,從給定資料出發,仔細研讀資料,明確貫徹執行某項工作的目標和組織意圖,抓住資料的主干和精髓部分,看到資料背后隱藏的信息并加以攝取,在經過思考、加工和整合后,讓其成為符合答題要求的答案。如果撇開提供資料,根據自己主觀意圖作答,往往與答題要求相差甚遠,得分則不高。
(二)明確身份要求
貫徹執行能力類題目中往往有假定公務員身份的要求。在答題前,必須認真審題,明確身份,進入角色,不管是觀點還是語言運用,都應從政府角度出發,以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依據,站在政府工作人員的角度去觀察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答題中的觀點態度客觀公正,合乎規范和情境。否則,如果只從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得出的觀點難免會染上濃厚的個人感彩,與身份假定要求相差甚遠,不能代表政府,很容易成為扣分的因素之一。
(三)掌握一定的公文文種知識
作為公務員考試,答案內容的正確性比形式更重要,但由于貫徹執行類題目與公文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因此,此類題目涉及一些常見文種如報告、調查報告、意見、匯報(或宣傳)提綱、倡議書、講話稿等的寫作。不同的文種在寫作格式和語言的運用上是有區別的,考生必須能根據題目的要求準確運用。因此,如果掌握一定的公文知識,了解各種常見文種的寫作格式和其他要求,答題時能按照題目要求的特定文種作答,能使答案更具條理性和科學性,更容易獲得高分。
(四)要有正確的答題策略
申論答題要求中,每道題都有具體要求,在答題前,應該有正確的答題策略,這就是首先要認真審題,其次要科學合理地組織答案。
審題是關鍵的第一步,只有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才能確定答案的范圍和要求。
組織答案時要做到科學合理,是答題策略的第二步。由于貫徹執行類題目所涉及到的意見或建議是對策的進一步具體化,內容既要系統全面、有針對性,又要切實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要做到這一點,只有認真閱讀資料,從所提供的資料中,以資料背后隱藏的重要信息、工作中的不足或先進經驗為突破口,有針對性、有條理地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們以2011年4月多省(市、區)聯考申論試卷第三題為例:
“假定你是某街道辦事處的一名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6-8,擬寫一份《某街道辦事處關于改進老年人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p>
經過認真審題,很快就會明確資料的閱讀范圍、角色定位、答題內容、采用文種以及寫作形式上的要求。組成答案的內容材料,通過閱讀,基本上可以從資料中找到,只是有的可直接運用,有的需要加工整合,有的需要經思考后再作進一步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