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2 03:20:32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設計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學校地處廣東省粵西地區湛江市,遠離珠三角設計中心地帶,設計服務相對缺乏。地方經濟支柱行業除了水產養殖及加工傳統優勢之外,形成了以電飯煲為主體的小家電生產基地,據統計,全國90%的電飯煲是在湛江生產。與強大的生產數量相比,設計能力遠遠落后,缺少自己的品牌,多數為貼牌生產。對自主設計的需求為產學研合作提供廣闊的空間。
2現行畢業指導方法的弊端及應對措施
(1)畢業設計選題時間倉促,整體設計時間短,設計環節不能保證充分實施。工業設計程序的完成需要較長的時間,且指導要及時?,F在各高校一般從每年1月份確定畢業設計題目到6月初答辯,期間有寒假,而且這段時間也是本科畢業生頻繁準備各類應聘會應聘考試的階段,所以整個畢業設計的有效時間最多3個月,要高質量完成從市場調研,初步方案制定,深入設計,模型制作,文件編制,論文撰寫等一系列的工作是很困難的。對于畢業設計完成時間不充分,可以考慮以下兩種辦法解決。第一,學校工業設計專業已經有4個工作室,有相當的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就跟隨指導教師從事一些基本的科研工作,產生了默契和設計的方向性,可以利用這個有力的條件,提前確定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和設計題目,這也促進選用實際課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在三年級下學期(第六學期末)安排學年課程設計教學環節,一個月時間,由全體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實質上是畢業設計的一次“預演”。題目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商榷制定,題目不一定非常具體,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制定家電類、家具類、衛浴產品、陶瓷制品等大的方向,在此期間,學生都在學校,與指導教師的交流能夠做到及時和面對面。目的是初步檢驗題目的合理性與設計的規范性,針對某類產品的設計特點制定整個設計的程序和方法,如果合理可以作為畢業設計的題目,深入進行;如果存在問題,及時進行調整,為畢業設計掃清障礙,從容進行。這樣還可以讓學生在第八學期初選擇畢業實習單位的時候有的放矢,對畢業設計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這也解決了多年來存在的畢業設計內容與實習工作不相關的問題。
(2)畢業設計過程監控手段簡單,措施不利?,F在畢業班學生從每年2月到5月份基本上都在校外實習或參加各種招聘會,老師的指導工作都是通過互聯網等形式,這不利于工業設計專業特點的內容指導。工業設計指導的大量工作是在設計定位和深入階段,交流的文件多以大量的手繪稿和色彩效果圖為主,并加以說明。現在多是通過QQ、微信、短信、電子郵件等交流平臺師生交流,在整個過程中老師無法監控學生的設計具體過程和步驟,設計隨意性比較大,經常導致畢業答辯前發現設計存在嚴重的缺陷而無法彌補,嚴重影響設計質量。另外對老師指導工作的監控措施基本上沒有,很難做到有效督導。監控機制應該落實到具體指標,建立指導過程記錄卡,針對設計過程應該提出具體指導次數、指導內容、指導結果等,這些內容應該有相應的支持材料支撐,這個不僅對學生,也是對老師的監控,保障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有規可依,同時也保障了畢業設計的水平。這個記錄卡也可以作為畢業設計成績的評價依據之一。根據工業設計專業的特點,記錄卡的內容大致可以定為如下。
(3)畢業設計評價體系重結果,輕過程。多年來畢業設計成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取決于答辯現場的表現。由于答辯時間緊,任務重,對于每一個學生的考核不夠全面。畢業設計最終評價應該與設計的全過程每一個階段的表現掛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核。第一,以畢業設計指導記錄卡為重要依據之一,因為它詳細記錄了畢業設計中重要的環節的完成時間和質量。第二,在答辯之前一周舉辦畢業設計展,所有學生的設計作品都參展,讓老師和學生有時間對于設計成果有一個充分重新認識的過程,對于設計的原創性也是一個有效檢驗。第三,考核成績要把設計結果與設計說明結合起來考核,畢業設計和畢業設計說明書實質內容合二為一,強調本科生不僅要能設計,還要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設計,不僅展示了結果,還展示了整個過程。不僅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得畢業設計更加豐滿、更有內涵。同時,畢業論文的內容也不會顯得空泛,提高了學生說明文的寫作能力。這種考核方式更能滿足對應用型創新設計人才的培養要求。
3結論
作者:任建軍 單位:鄭州輕工業學院
地域材料在地方傳統手工業應用中的現狀
現代社會隨著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以傳統的方式利用地域材料,手工業加工生產的地域性產品逐漸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和生存空間,許多地區流傳千年的手工業技藝因此逐漸消亡。還有一些地區,擁有大量資源而當地百姓卻未因此走向富足。究其原因:(1)人們對于當地特有材料的應用大多停留在世代相傳的認知上,產品形式與現代生活脫節,因此其產品逐漸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生活需求。如柳編制品在我國長江以北地區自古就是人們日常生活用品,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柳條編織的籃、筐等,目前湖北、河南、山東各地均有柳條工藝品的生產,內銷產品主要是服務于農村農業生產和農家日常生活的各種器皿工具,產品附加值低;外銷產品依靠國外設計、加工,附加值雖高,但是利潤大多被國外經銷商獲取。(2)傳統審美與當今時尚美學的差異使傳統手工業制品難以獲得當前的消費主體——中青年消費者的青睞。目前雖然有些地區認識到地域性材料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但在形態設計和加工工藝質量上開發滯后,缺乏創新意識。例如河南商丘寧陵縣是我國著名的白蠟桿生產基地,全縣種植面積達20多萬畝,白蠟條(桿)是一種耐瘠薄、耐旱澇、抗風沙、適應性極強的多年生灌木,也能長成大樹,是沙區農田林網化的理想樹種。白蠟桿通體潔白如玉、堅而不硬、柔而不折,是理想天然原材料。但是長期以來,白蠟桿僅被作為各種工具把柄及武術或體育用品,附加值偏低,近年來當地開始生產制作白蠟桿家具,家庭作坊式生產方式,未能與工業化生產相匹配,雖然應用了地域材料的優勢,但是式樣陳舊,產品工藝質量不高,設計缺乏創新意識,不能與現代城市家居環境協調。河南省蘭考縣在當年縣委書記焦裕祿的帶領下為防風固沙,大量種植泡桐樹,如今全縣每年除滿足當地需要外,還可向國家提供3萬多立方米的桐材,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桐木生產基地。以蘭考泡桐加工的桐木漆器,毛拼板等在日本享有盛譽,年創匯3000萬元。加工制作的琵琶、古箏等樂器遠銷日本、美國、德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為國家做出了貢獻[1]。通過對盛產泡桐的河南省蘭考縣和以白蠟桿種植聞名全國的河南省寧陵縣的實地調研,發現當地政府都對利用當地獨特的資源帶動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寄予厚望,針對泡桐和白蠟桿的設計開發,將激發兩地的特色產業活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現代工業設計視野下的地域材料
地域材料與可持續發展歷史上的農耕時期,交通運輸不便,古人對材料的選擇通常是“就地取材”、“因才施藝”,因此,傳統手工業是應用地域材料生產與當地傳統生活方式相適應的產品,在材料的選用、加工及最終功能體現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環境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今天在產品設計中開發傳統地域材料的應用廣度與深度,不僅是尊崇本土傳統文化,探尋設計的民族風格,更重要的是通過設計帶動地域產業經濟的提升,使之產生經濟、政治和文化上的綜合功效,就業渠道的擴大可以解決一系列與勞動狀態相關的社會生態問題[6]??茖W認識地域材料地域材料大都是天然的可再生材料,有其不同的屬性和存在方式、加工工藝、成型特點。傳統手工業對地域材料的認識和應用是由先人經過漫長的歷史,在生活和勞動的實踐中通過直覺和經驗而來,加工技藝依靠師徒傳承,生產方式是手工作坊式,傳統手工業的從業人員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技藝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6]。當代工業設計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地域材料特性、工藝、生長等體系化的專門知識系統了解。例如通過采用組織分離切片法實驗,對白蠟桿力學性能的檢測中發現白蠟桿的順紋抗拉強度為188MPa,比水曲柳高7.3%,比椴木高12.1%;抗彎強度為99.33MPa,比大白藤高37.2%;彎曲性能為1/1.9~1/2.0,因此可以判斷白蠟桿的各項物理力學性能良好,適合做曲木家具。工業設計對地域材料的研究不僅了解材料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通過科學的方法研究適合材料特性的現代化加工工藝,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工藝質量,也是相關專業深入開發地域材料使其產業化的重要研究方向。合理應用地域材料在現代工業發展模式下,高效率、高品質、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是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追求目標,對地域材料價值的挖掘與拓展不僅是設計技術層面的探索,更是設計文化的研究。目前我國從事地域材料的加工企業大多生產規模小、作坊式生產、產品結構單一、技術含量低、資本規模??;其看似不足的劣勢恰好符合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新農村建設”的階段目標。在“利用現代工業設計手段提高河南省地方傳統工藝產業研究”項目中,以地域性材料的再設計為切入點,分別深入河南省蘭考縣(泡桐產地)和寧陵縣(白蠟桿產地)做實地考察,研究地域材料特性與產品設計應用的可能性。通過調研與項目預研,認為針對地域性材料的設計應在對材料性能的科學認知基礎上,在以下方面深入研究:(1)研究符合材料特性的功能及表現形式;(2)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結合現代生活環境與生活方式,創作既具有傳統地域特色又具備當代時尚元素的全新設計;(3)了解現代生產工藝和加工技術,通過合理的設計全面提升產品工藝品質。通過地域材料的文化特性與現代生活方式產生交融與關聯,這也是后續設計實踐的目標與方向。
(一)掌握專業核心技能
應用型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樹立以能力為本位,專業技能為核心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社會文化環境、市場環境中掌握產品設計、制造、開發及市場推廣的一般知識和組織管理原則,具有解決專業問題的綜合能力。該專業學生先后經過專業理論的學習,基礎繪畫的強化,三大構成的提升,設計軟件的訓練,設計思維的引導,產品形態的設計,產品模型的制作等一整套從理論到實踐的訓練,培養具有較強的草圖表現、計算機輔助設計、模型制作、產品制造與生產等專業核心技能,最終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產品設計相關工作。掌握專業核心技能,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就業之根本。
(二)強調學以致用的能力
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重在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而非發現新知的能力,這是其區別于學術型院校、研究型院校的關鍵之處。工業設計是工業化時代的創新設計,對創新性和應用性要求較高。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該專業側重培養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技能、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以致用的能力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
(三)傳承地方文化、服務面向地方
工業設計是技術、藝術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的核心環節,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養應用所學知識為社會謀取直接利益的人才,這表明應用型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不僅承擔著培養社會、國家、業界所需的人才,給國家社會帶來直接利益,還承擔著培養適應地方發展所需的人才,給地方發展帶來直接利益,集傳承者、創新者、服務者于一體。如何生于斯?長于斯?服務于斯?立足地方(行業)、融入地方(行業)、服務地方(行業)、共享地方(行業),成為推動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與責任。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要求
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不同于其他學科專業的畢業論文,也不同于設計類學科中視覺傳達、動畫等專業的畢業設計。它要求學生針對某一項目,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尋求最佳設計方案以解決實際問題,最終以產品模型和展板等綜合形式作為成果展示。根據應用型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對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要求。
(一)突出專業特性
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是一項以產品為載體,以社會創新為導向的設計研究與實踐。其畢業設計突出體現專業特性,是要區別于藝術類其他專業。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突出專業特性應解決好三個問題:其一,在知識層面體現“是什么產品”;其二,在技能層面明確“用什么技術實現產品結構和功能”;其三,在實踐層面反映“產品模型與設計理念之間融合的程度如何”。這三個問題與該專業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緊密相連,解決了是什么、用什么、怎么樣三個問題,專業特性才會更清晰、更突顯,才能避免與平面、影視等專業的畢業設計作品混亂或雷同。
(二)重視實踐應用性
高校向社會輸送的工業設計人才只有符合市場的需要才能夠獲得認可,才能被社會所吸納。畢業設計作為本科教育階
段歷時最長、層次最高、綜合性最強的實踐性教學,更應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體。選題、方案構思、方案篩選、計算機建模、模型制作、產品展示是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的六個主要環節,這六個環節涵蓋了該專業絕大部分理論與實踐知識,且每一環節對應一項專業能力。選題測試學生對專業知識宏觀把握的能力;方案構思測試學生知識創新的能力;方案篩選測試學生運用專業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建模測試學生專業技能應用的能力;模型制作測試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產品展示測試學生系統把握專業知識的能力。目前,該專業很多學生在畢業設計創作過程中只參與前四個環節,模型制作則找企業或工廠代工完成,產品展示則認為無關緊要而被忽略。應用型本科院校側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模型制作和產品展示是最能檢驗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兩個環節,因此,學生需參與到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特別是實踐應用環節,以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三)展示地方特色
應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其畢業設計也應圍繞地方特色展開,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緊密聯系的工業設計專業更應如此。其畢業設計選題要切合當地實際情況,與地方企業、文化產業聯系緊密,以服務地方發展為目的。如地處閩西北的三明學院,其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理學文化是該校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較好的切入點,既能傳承弘揚地域特色文化,又能產生較好的社會效益。
三、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對策
(一)科學選題
好的選題就是成功的一半,畢業設計選題直接關系到后續畢業設計進展。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可從三方面考慮:首先,選題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結合。從學生角度看,可以避免選題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確保畢業設計后續工作進展自如;從導師角度看,可以確保課題的可行性,還能豐富科研成果。其次,選題著眼于地方企業與產業。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選題立足地方產業發展,圍繞地方特色展開創作,實現學生應用能力與企業實際需求之間的零距離對接,可以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再次,選題圍繞社會發展與需求。此類選題能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動態。如畢業設計選題以我國社會發展的三農問題作為切入點,借助新技術、新材料對農村交通運輸工具、生活用品等進行改良與創新,試圖解決農村問題、農民問題、農業問題。又如選題以社會弱勢群體中的盲人作為切入點,基于無障礙設計理念,通過盲人水杯設計、盲人娛樂產品設計、盲人銀行卡設計、盲人出行公交信息系統服務設計等一系列設計方案,為解決盲人生活中出行不便拓展新思路,提供新對策。
(二)組建指導教師團隊
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設計涉及的知識較為廣泛,根據教師自身專長,組建指導教師團隊,采取分工與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整合資源,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組建指導教師團隊需注意:第一,指導教師團隊中教師數量不宜過多,2~3個最佳。第二,指導教師團隊中教師的知識結構應有所差異,如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科研型教師與教學型教師、青年教師與老輩教師、校內教師與校外教師、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等多種類型的組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給學生提供針對性較強的建議。第三,團隊中個人分工需明確。任務分工可依據教師專長和畢業設計管理中計劃、組織、監督、控制等四個環節,共同督促、推進、落實。
(三)落實畢業設計展示
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將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形式,必修課由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三個課程平臺構成。選修課由多個與設計知識、技能相關的專業任選課程群構成,包括學科選修課程、跨學科選修課程等,具體創新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1.根據學校所在地區的人才需求和專業能力需求來培養專業能力,開設相對應的專業方向課程,使教學設計以人為本,充分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和發展。按照設計學大方向可開設產品造型設計方向、視覺傳達設計方向、環境藝術設計方向、數字媒體設計方向等;也可以只針對工業設計專業進行細化,分別設為汽車造型設計方向、機械類產品設計方向、家具設計方向等,從而培養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與工程師溝通,進行產品的創新性設計,具有工程素質、造型能力、市場意識三者協調統一的工業設計人才。
2.整合課程體系,立足學以致用,加強實踐訓練,重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重新構建工業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增加實踐分量。根據本專業課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如下專業實踐教學模塊:機械類課程設計與實訓、計算機輔助設計實訓、實物模型制作、設計競賽、畢業實習等模塊。
3.豐富選修課程,擴大專業選修課范圍,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可以開設“設計管理”“公共設施設計”“家具設計”“室內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模具設計”“產品攝影”“產品營銷學”等選修課。
4.增設創新實踐學分模塊,鼓勵學生利用開發第二課堂、參加社會實踐、參與大學生競賽、職業證書考取、創新團隊訓練等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這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將起到推動作用。
5.建立以能力為導向的“形成性”考核模式,學生通過經典設計案例研討發言、市場調查報告分析講解、個人設計方案演示講解、產品實物模型制作、課程設計、課程論文、創新能力加分等多種形式形成綜合成績,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學生學習情況。
二、獨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手段和方法創新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時代多樣化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成為我們課堂教學手段的主體,利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自主體驗和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專業大部分課程都應采用多媒體授課,其中專業基礎課大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演示、實例講解等教學方法,專業課大多采用問題式教學、案例教學、動手制作等教學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將真實設計比賽和科研項目帶入課堂,通過科研方法向教學方法的滲透、科研成果向教學成果的及時轉化、科研團隊向教學團隊的和諧共生、科研平臺與教學平臺的互補共用等路徑,實現教學和科研的有機結合,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課程內容,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獨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培養機制創新
建立一支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工程型的、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是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要求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要具有很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學校應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構建合理的工程型專業教學團隊。工業設計專業還可以采用導師制和工作室制,這種教學體制的優勢在于教師對學生素質的全方位培養,使學生的學習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學習的方式是以導師課題或工作室工作內容為中心,輔以相關的講座。靈活多樣的實踐教學內容進一步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獨立學院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培養過程創新
為了適合社會需要,應該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傳統的“知識傳授型”向“能力培養型”轉變。工業設計專業可以采用工學結合“3+1”的人才培養模式,前三年在校內進行課程教學、實驗實訓教學及生產性實訓等,最后一年到企業頂崗實習并完成畢業設計。該模式根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和企業合作辦學的優勢,根據校內教學條件和實訓基地的師資條件以及生產狀況,統籌安排教學實施計劃,把學生在校學習的四年時間劃分為“3”和“1”兩個階段。
五、結語
1.1充分利用LED資源,擴大LED的應用領域,提高LED產值目前LED技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新的成果層出不窮。LED技術也開始應用于各個領域,形成了以LED技術為核心的產品群。但是作為新興的技術和產業,LED潛在的應用領域遠遠還沒被充分挖掘。通過工業設計的方法,整合LED技術,擴大LED的應用領域,設計出既美觀又實用的LED產品,將LED技術實用化和商品化,使LED應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開拓市場的“藍?!?,將會大大提升LED的產值,促進LED的發展。
1.2LED與其他產業相結合,有利于帶動其他產業的轉型升級,創造新的增長點LED作為新興的技術和產業,不僅自身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有望在未來成為支柱產業外,還能與傳統產業相對接,帶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由于早期產品缺乏技術含量和自主知識產權,自身在短期內又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許多企業在發展中遭遇到了瓶頸。將已經日漸成熟的LED技術與傳統的產品相結合,可以提高傳統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小的成本獲得更大的附加價值。比如LED與玩具、燈具、家具、服裝、交通工具周邊產品相結合,將LED的技術應用于傳統的產品上,可以使傳統產品無論是在功能還是在外觀方面,都會打破傳統的局限,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具有更多的技術和設計含量,從而帶動傳統企業的發展。
1.3有利于完善東莞LED產業鏈完善的LED產業應該包括上游外延片、芯片的研發和制造,中游的封裝,以及下游應用的垂直整合。LED產業發展將是“全產業鏈”式的,除了重點發展核心技術的外延片、芯片之外,LED技術的應用同樣的重要。通過與工業設計結合,能夠最大化的整合LED的技術資源,實現LED技術全方位地利用,將技術成果轉換成可使用的產品。從而形成從技術研發———技術應用———產品成型一整套的產業鏈,有助于提高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最大化地提升產業的價值,促進LED產業的轉型發展。
1.4提高LED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工業設計不僅能夠利用現有的LED技術進行產品的開發,同時也能夠反過來促進LED核心技術的研發。工業設計通過研究市場需求、人們的消費欲望,從而發掘新的消費增長點,可以反過來促使企業根據需求研發新的技術,從而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LED技術在工業設計的應用方法
2.1對LED產品的造型、材料和結構的創新性研究LED光源體積小,壽命長,所以在設計時可以打破傳統的形式,在形態上創造出更多突破性產品;同時LED光源的耐溫性不好,產品材料和結構的選取也至關重要,所以在進行LED產品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產品的外觀、材料和結構。
2.2LED與其他產業的對接應用創新研究LED與其他產業相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設計出創新性產品。比如:LED在玩具上的應用:LED啟動電壓低,體積小,安全節能,所以可以考慮將LED技術運用在玩具上,增加玩具的娛樂性和裝飾性,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LED在家具上的應用:LED光源可以安裝在家具上,可以創造家具新的設計風格,裝飾家具環境,以及在一些特殊的區域起到照明的作用等。LED在服裝上的應用:LED燈不僅節能、安全,還能發出不同色光。所以考慮將LED與服飾設計想結合,不僅能照明,也可以為服飾的設計風格提供新的方向。LED在交通工具及周邊產品的應用:LED不僅可以運用在汽車、摩托車車燈等地方,還可以運用在頭盔、后備箱等周邊產品,使這些產品外觀和功能有新的突破。
2.3LED產品的創意設計對LED新技術研發的促進到目前為止,LED技術的大部分都是以普通照明用途為最終目標,從LED發展速度看,其成為新一代普通光源已成定勢。但LED在照明以外的用途存在著巨大的潛力,等待人們進一步開發。不僅利用現有LED技術進行工業設計的應用研究,還會從未來人們的需求出發,進行更多的概念創意設計,反而來促使LED技術的完善和發展,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和生活的需要。
3.總結與展望
1.1軸承套圈生產車間相互關聯考慮因素
軸承加工是比較專業化的大批量生產,產品流程的運輸占有很大比重。在整個配套車間的布局安排上以及車間內部各工序之間的產品走向都要合理布局,巧安排,才能減少成品搬運次數和縮短產品的搬運路程。達到降低成本,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縮短運轉周期,增加效益。從專業軸承套圈生產環節上,車間布局依次為軸承套圈鍛造車間(如外包可以不設)、軸承套圈車工車間、熱處理車間、軸承套圈磨加工車間。除了依次之間距離最短外,還應注意一個車間的提交和下一個車間的投料對接距離(最短)細節。舉例,如兩個車間并排放置,車工投料安排在車間的左下,車工提交則要安排在車間的右上,熱處理的投料則要安排在左上,去銜接車工的提交。
1.2軸承配套件生產車間布局考慮因素
配套件生產車間工藝與軸承套圈工藝完全不同,可以說是獨立的生產單位,因此布局的相聯性不大。但作為軸承工業設計來說,它關注的重點不是相互關系。對其考慮重點應為進料道路和場地的寬敞。保持器車間壓力機多,沖壓件用的板材重而寬。滾動體用的冷拉鋼重而長。如果車間位置的進料道路曲折而窄的話,不利于大長車的駛入。
2工藝設計中設備動力線鋪設方式考慮因素
2.1設備動力線地埋方式
設備動力線鋪設一般為地埋方式,用鋼管預埋于地下,然后將動力線穿到設備處,統稱地管線。這種方式,有它的優點,車間設備安裝齊備后,外觀整齊化一。缺點是年久失修,地管線容易報廢。特別是鋼管預埋地下防銹處理不當或者管線露頭處防水不好,很容易使電線漏電放炮而報廢。另外預埋的地管線,如果所安設備的接線管位置或者功率發生變大的話,那么會給安裝帶來不便或者作廢。
2.2設備動力線架空方式
動力線采用支架架空到設備的方式稱為架空方式,這種方式靈活,方便,適用中小型設備安裝且工序產品搬運不能使用行車的場所;臨時動力線的鋪設。缺點是車間外觀看起來非常凌亂,不正規。
2.3銅覆鋁封閉式母線架空方式
銅覆鋁封閉式母線架空方式是新型專業化生產常采用的鋪設方式。銅覆鋁封閉式母線由專業廠生產,配合插接箱,用整齊化一的支架,即可實現設備動力線的鏈接。
3磨削液供給方式考慮因素
軸承專業磨削是保證質量的重要手段,在整個加工過程中,磨削占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比重。磨削液質量監控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磨削液供給分為分散供給和集中系統供給兩種。
3.1分散(單臺)供給
每臺設備配備一個水箱,用水泵將水箱內的磨削液提供給機床磨削。它的優點是靈活,簡便。適用小規模生產。它的缺點是,磨削液的使用周期不易控制。磨削液的溫度隨著磨削量大或者設備開動時間長而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產品加工精度的控制。
3.2集中系統供給
用循環系統對單臺設備供給磨削液。適用大規模生產。它的優點磨削液的質量容易保證。而且磨削液的水溫不易發生變化,加工精度易于掌握。它的缺點是:1)設備開動率的要求比較高;2)系統一旦發生故障,將嚴重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因此大循環的備用系統在設計中必須加以考慮。
4設備空間布局考慮因素
在工藝設計中除了遵循工藝流程的原則外,更應最大限度地增加廠房內的空間利用率,進行合理的布局設計,使設備安裝既不能擁擠,又不能浪費寶貴而有限的空間。因此從空間的角度應注意考慮以下幾種因素。
4.1設備安裝空間考慮因素
首先要考慮各種設備操作環境以及必備的空間條件,其次考慮設備安裝就位通道是否具備。以上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光考慮節省空間,忽略了設備安裝。工藝不能實現設備安裝就是失敗的設計。而光考慮設備安裝順利,將空間全部布滿設備,沒有預留區,特別是在制品區、檢驗區等,完全不可取??傊谧裱に嚵鞒痰脑瓌t前提下,去滿足設備安裝條件,然后才是盡可能的縮小設備的安裝區,擴大生產環節其它區域需求。
4.2設備利用空間考慮因素
在設備布局考慮操作空間外,對于需要行車起吊搬運成品的靠墻設備而言,吊車起吊范圍是否能夠到達,是布局設計特別要注意的細節。在此基礎上,工藝設計才是合理的布局。另外行車設計除了遵循行車設計規范外,細節上也應該盡量擴大行車運行范圍。例如,有的廠房由于工序要求必須進行隔斷,而每個隔斷間都要有不同噸位吊車。在設計行車擋塊時,不能簡單地只在房間區域內設計單臺擋塊,更應全面考慮,去利用隔壁房間吊車的擋塊。即將相鄰的都有吊車的隔斷墻兩邊各有一個擋塊去掉一個,并把它安放在墻里,兩邊吊車都能利用這個擋塊,既節省材料,又擴大了兩邊吊車運行范圍,從而提高空間的利用率。
5結語
目前國內研究產學研問題的學者一般將合作模式分為三類:市場需求導向型、學研機構主導型以及共建實體型。其中第一類模式所包含的具體做法如項目委托、技術咨詢、技術培訓等是當下主流,當然也是一種短期合作模式。后兩類合作模式尤其是第三類共建實體型模式屬于產學研關系中較為高層次的結合,各方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得到更合理更高效的利用,彼此關系也超越了從簡單的信息交流互幫互助而上升到締結中長期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筆者認為,無論上述哪種類型在當前都有存在的必要性,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合作模式都能對培養高級的應用型人才發揮作用。歸根結底,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對于增強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進而形成專業特色、打造專業實力是極有裨益的。以五邑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在近年的校企合作案例來看,以下方式是經常采用并被證實有效,有助于校企之間保持長期可持續的發展。
1.橫向項目式。通過簽署合同或者協議,企業將產品設計開發項目委托予學校并支付相關費用。這種形式相當普遍,多數規模不大的民營企業比較愿意選擇這一靈活的方式。
2.年度委托式。如果企業實力較強,并且產品主要以外觀為主導,每年需要拿出的新方案比較多,那么往往會與校方締結一個長期的合作關系,向學校提供年度科研經費,委托學校完成部分新品設計任務,那么校企研發中心基本也會水到渠成地產生,比如五邑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和江門市某箱包有限公司成立了箱包皮具設計研究所,一方面企業撥付研發經費,另一方面雙方還可聯合向省市科技部門申報科技攻關項目,以政府下達的經費支撐研究所的經費開銷,這樣就屬于官產學研的類型了。
3.承辦設計競賽。由企業出資設立設計獎項,而學校教師負責宣傳、組織和指導,比賽范圍可僅限于校內,也可以邀請其他兄弟院校師生和社會設計資源參加。所有成果方案的知識產權歸企業所有,獲獎師生具有署名權。企業通常也比較接受這個方式,因為一次收集到的方案數量很多,不過不足之處也是明顯的:因為參賽面廣,投稿者多是自發而為,教師很難實施指導,因此方案雖多但是良莠不齊。
4.接納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學生到企業開展畢業實習,以實際課題作為畢業設計題目,設計過程中接受學校教師和企業專業技術人員“雙師”制指導,設計方案的質量比較有保障,而且學生以及企業還可以通過實習期相互考察雙向選擇以決定是否留用為正式員工。
二、強調CDIO特征的產學研合作實施案例理論聯系實際的作用
歷來在工程教育就毋庸置疑,但是CDIO模式所主張的在實踐中學習,則有其獨有的特征:強調學生應在體驗環環相扣的產品工程鏈的過程中,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因此要取得良好效果,工業設計專業產學研合作的實施不可局限于類似暑期這樣的某個短暫時段,教師要預先為在大學四年全程開展而構建一個培養計劃,構建一個以項目為引導帶動具體課程以及知識點學習的專業培養體系。在這方面,五邑大學工業設計專業近年來做了不少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例如,瞄準本地的特色產業———五金衛浴行業,選擇了其中一間公司開展產學研活動,具體工作是為該企業設計新款水龍頭。真題真做的設計任務對學生既有吸引力也有壓力,因為如果方案得到企業接受轉化為產品,則可享受到激奮人心的成就感,但是他們也很明白個中難度———造型自然是要新穎美觀,還要有工藝上、人機關系上的合理性,這顯然需要綜合幾門課程的知識點。整個設計過程為期半個學期,學生的進步相當明顯。第一輪方案企業評價是“創意性高”,但是由于整體務實性不足只選中兩款進入結構設計環節。當一個月之后第二輪方案拿出來則令企業感到很驚喜,因為學生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從上一輪的實踐中找到了癥結所在,因此水龍頭的造型做到了實用、美觀、經濟、創新,企業一下子選出了十多款列入年內的開發計劃。這種項目式的產學研合作,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一體化學習”的機會,這正是CDIO的特點之一。學生在真題真做———工程實際環境中學習多個技術知識和學科知識,同時還要學習個人、人際交往能力,雙重學習目標的活動成為了一種學習能力的手段,加深了學生對各個學科知識的理解。當然產學合作另一個作用還在于提升了教師的能力,這也是CDIO標準中對教師提出的明確要求?,F在高校里的工業設計教師普遍屬于理論基礎好,實踐經驗不足,同時在一般情況下對某個具體行業也缺乏了解。所以教師為了勝任指導學生開展設計的工作,必然會想辦法及時補充譬如五金衛浴行業的專業知識,通過下企業向工程師請教、查閱資料和文獻,這樣自身的能力便得到了明顯拓展。
三、提高產學研合作質量的關鍵問題
有的教師認為提高產學研合作質量的關鍵在于選擇適當的企業,合作成敗取決與企業支持的力度。但是事實上不少院校由于所處的地區制造業并不很發達因而缺乏合作的機會,或者由于專業本身知名度有限未能吸引較多的企業主動上門尋求合作,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再談挑選合適的合作伙伴未免有些奢侈。筆者認為,在外部條件不是特別理想的情況下想要提高產學研合作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確切地說在于教師必須不斷提高他們在教學能力、新的評估形式、工程實踐以及相關技能方面的水平。毋庸置疑,在產學研的關系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指導者的角色,而企業更多的是提供實踐的場所和機會。如果希望教師能夠勝任講授融合了多個學科知識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內容,能夠向學生示范產品在構思、設計、實施、運行各環節中的人際溝通與交往,那么教師自己必須具備這些能力。目前我們當中的大多數教師從學校到學校的人生經歷,使得他們在單方面的理論知識上擁有扎實的基礎,但是在商業和工業環境中的工程實踐經驗卻非常有限,所以教師自身的發展刻不容緩。CDIO教育模式特別指出可以通過三種基本方法提升教師的能力水平:新任教師在走上講臺前先下到企業實踐一年;現有教師參加研討會、工作坊和短訓班,或者是在假期到企業實踐;招聘具有工業經驗的企業工程師作為補充師資為學生講課。在實踐中,五邑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將此具體化為三個互動:
(1)校內教學團隊與企業研發團隊的互動。教師與設計師共同指導學生專業課程教學和設計競賽,多視角的交流與碰撞激發創造潛能。
(2)校內項目教學與企業項目研發的互動。通過設計項目的對接,實現課程的項目式教學與企業子平臺的研發項目保持一定的同步關系。
(3)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企業市場需求的互動。在師生參與具體設計作品的商業孵化和產業化過程中,高??梢郧宄刂榔髽I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