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8 16:33:37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物理的幾種實驗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 物理實驗教學課前設計不盡合理及解決方法
實驗教學設計是實驗教師為將要進行的實驗教學勾畫的計劃書、課堂的路線圖,是課堂教學工作的前奏,它要主題明確,結構清晰。雖然實驗過程中有一定的偏差,但正常情況下沒有多大的變化,這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高效優質的保證。但在很多情況下,實驗效率低、教學效果不好,是由教師對教材的學習與研究不足造成的,同時教師在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約束了其在課堂上的駕馭能力,并給我們帶來許多無法預料的“麻煩”,直接了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準備實驗教學設計前,必須仔細鉆研課本,全面了解設計的內容,理清課本的知識脈絡及與之相關的知識,以適應學生的實驗課堂,隨時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九年級探究通過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的教學課前設計,本節的主要任務是:(1)了解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和電阻有關。(2)學習如何尋找各物理量間的關系。本節課是九年級物理學的一個轉折,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知識點很簡單,但學生很難理解,需要我們按照教材的思路,讓學生一步一步去理解。因此,我們在準備實驗前,就需要對上下知識點有很深的理解。首先讓學生去猜想,分組進行討論和設計實驗步驟及表格;其次按照設計好的方案進行分組實驗并將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實驗期間,教師巡視點撥,提示學生注意器材上的銘牌及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控制電壓;為了歸納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量關系,每次實驗的數據不能少于三組);最后分析與討論得出實驗結論,評估本組實驗設計與操作有無失誤與不妥,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探究過程,達到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了知識。在實驗討論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對器材上的銘牌含義和為什么每次實驗的數據不能少于三組不理解,這就需要教師用事實和原因來幫助學生理解??傊?,各個實驗器材都需要教師在課前作精心準備,以避免在實驗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二、在實驗教學中對學生的實驗興趣的激發和實驗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興趣是好的老師?!比绻粋€學生真正對物理實驗感興趣,感覺物理學科很有用的話,就會主動投入到物理的學習中。作為物理教師,我們應該充分發掘物理學科尤其是實驗資源,讓學生感到物理的新奇與魅力,這樣,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具備了內在的動機,再加上適當的方法指導,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精心設計了幾個小實驗。由于學生平時做實驗少之又少,他們對這幾個小實驗感到很新奇、很有吸引力,且所做的實驗都是和課本有緊密聯系的,使他們通過實驗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滿足了好奇心。另外,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勝心強,喜歡表現,所以在課堂上我采取分組競賽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在競賽中,我及時巡查并給予每組適當的點撥,讓他們比一比、賽一賽,看哪一組實力強,并在課后給冠軍小組發獲獎標志。比如在做壓強實驗時,本實驗有一定的難度,為此,各個小組在激烈的討論中積極尋求結論,然后爭先恐后地回答,并急切等待正確結論的公布,好享受成功的喜悅……在這樣的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實驗教師還要善于自我反思并勇于創新
同樣的教學內容次數多了,時間久了,就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形成教學經驗,這些經驗常有明顯的個人認知特點和行為習慣,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很明顯的,即單獨依靠經驗教學,將實驗當做一個操作性活動或簡單的重復活動,憑自己的直覺從事教學,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信息與學生領會的相同,認為自己已經教了許多年物理(實驗),經驗豐富,絕對準確、合理。實際上,這樣做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間在物理知識實驗活動經驗、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這方面的例子可以舉很多,如“探究怎樣使兩個小燈泡亮起來”,本實驗的目的:(1)通過實驗探究加深對串聯電路、并聯電路的理解,并能增強識別串聯、并聯電路的能力;(2)從實驗成功的喜悅中獲得知識,培養動手能力,為以后的電學實驗打下基礎。實驗器材預先準備好。師:下面我們用實驗方法來探究怎樣使兩個小電燈亮起來?教師邊說邊演示,演示完畢,分小組做實驗,大家邊做邊討論實驗要求,師巡回指導。師:要使兩個小電燈亮起來,有幾種不同的連接方法?學生:兩種。師:哪兩種?生:一種是把小電燈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叫串聯電路;另一種是把小電燈并列連接起來的電路,叫并聯電路。師引導學生概括出實驗結論。反思:分析這個教學片斷,我們不難發現,教師為了順利達成自己預定的教學目標,事先為學生安排好了探索思路,并限定了學生的探索方向,表面看學生確實是動手動腦了,是在“做中學”,但問題的關鍵是探究的整個過程都是教師預設的,學生沒有任何自,有的只是執行教師的指令,在按圖索驥地操作??梢哉f,這種沒有獨立思考的操作將學生淪為了工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探索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所謂控制變量法是指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響它的多個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的關系,可將除了這個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為地控制起來,使其保持不變,再比較、研究該物理量與該因素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然后再綜合起來得出規律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整個初中物理實驗中的應用比較普遍。例如人教版《物理》教科書第一章第一節關于探究聲是怎樣傳播的實驗中,就開始滲透控制變量的思想。因為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傳聲的介質,我們逐一研究它們分別可以傳聲時,就必須控制其它兩個因素。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電流跟電壓電阻的關系、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決定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等等實驗,都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二、轉換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測量,有的物理現象不便于直接觀察,通過轉換為容易測量到與之相等或與之相關聯的物理現象,從而獲得結論的方法。例如,在研究電熱的功率與電阻關系的實驗中,電流通過阻值不等的兩根電阻絲產生的熱量無法直接觀測和比較,而我們通過轉換為讓煤油吸熱,觀察煤油溫度變化情況,從而推導出那個電阻放熱多。在初中物理實驗中,利用軟細繩測量地圖上鐵路線上的長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測量硬幣的直徑、圓錐的高等,都運用了轉換法的思想。
三、類比法
類比法是一種推理方法。為了把要表達的物理問題說清楚明白,往往用具體的、有形的、人們所熟知的事物來類比要說明的那些抽象的、無形的、陌生的事物,通過借助于一個比較熟悉的對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個有相似性的對象的某些特征。如:在研究電壓的作用時,借助于看得見而學生比較熟悉的“水壓形成水流”的實驗作類比,來揭示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的實驗中,為準確記憶通電螺線管的北極與電流方向的關系,以緊握的右拳頭類比為螺線管,四指為線圈并指向電流的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一端為北極。這樣形象直觀很容易被學生理解記憶牢固。當然,這里還可以用其他方式來類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可以找到更符合學生實際的類比方法。
四、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個物理現象和規律中,因實驗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實驗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難直接揭示物理本質,而采取與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現象來替代的方法。這種方法若運用恰當,不僅能順利得出結論,而且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鏡,因兩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處,容易使學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過它觀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蠟燭,便于研究像的特點,揭示出規律。在學習伏安法測電阻之后,我們可以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在上述實驗中缺少電壓表或電流表,其它器材不變,另有一個已知阻值的定值電阻供選用,要求測出未知電阻,應該怎么辦?學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進行設計了。
五、圖象法
圖象是一個數學概念,用來表示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變化關系,很直觀。由于物理學中經常要研究一個物理量隨另一個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因此圖象在物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實驗中,運用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探究內在的物理規律。如: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和水的沸騰情況的實驗中,就是運用圖象法來處理數據的。它形象直觀地表示了物質溫度的變化情況,學生在親歷實驗自主得出數據的基礎上,通過描點、連線繪出圖象就能準確地把握住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液體的沸騰特點了。在其他的實驗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采用圖象來處理數據。例如在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同種物質所受重力大小跟質量的關系等實驗中都運用到圖像法。
六、理想化方法
一、充分理解教材中實驗教學的特點
了解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加強實驗教學的前提,但教師具體落實大綱和教材的這個精神,充分地了解教材中所設置的實驗教學的特點及其要求,才能在日常的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有的放矢地按照不同的實驗安排和設計每一個實驗的教學。義務教育教材中所設置的實驗大體上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在實驗內容上的特點
(1)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可接受性。
(2)增強了實驗的趣味性。
(3)特別注意所選擇的實驗技能,對學生今后在生活和生產的實際應用價值。
2.在實驗要求上的特點
(1)初中物理實驗大體可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小實驗(含習題的實驗),《大綱》對這三類實驗的要求各不相同。對演示實驗而言,教師要根據實驗原理熟練地進行示范操作,并引導學生了解為什么做這個實驗,要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并要求學生邊觀察邊思考所觀察的現象能揭示什么有關的物理概念和規律。而對學生實驗來說,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在了解實驗目的及其有關原理的基礎上,會熟練地掌握基本儀器使用、選擇安裝和簡單調試、準確的讀數,會按規范的程序進行實驗操作和記錄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寫出簡單的實驗報告。至于小實驗,僅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能進行簡單的制作和簡單現象的驗證,是屬于課外活動的內容。
(2)突出實驗技能的實用性,并從實驗技能的實用性出發,對那些實用性較強的實驗技能提高了要求,如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提出了零刻度線的問題;質量測量實驗中,增加了物理天平的使用;用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實驗中,強調了讀數的技巧,等等。而對實用性較小的技能降低了要求,如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刪掉了測4個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機械效率等。
(3)實驗器材簡單易得,為適應廣大落后地區學校實際情況,在實驗器材的選擇上遵循了簡單易找而又低成本的原則,如序言中靜電實驗的塑料捆扎繩,振動發聲實驗的橡皮筋,音調實驗中的木梳,等等。這就更增強了實驗教學法的普及性。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創造條件,因陋就簡、就地取材和自制教具,不折不扣地完成大綱、教材中所規定的每一個實驗。
二、實驗應注意的幾個環節
1.觀察
觀察是所有實驗的第一環節,包括對實驗器材的選取,器材的使用規則,器材的使用范圍,器材的精確度等,要有一個詳盡的了解。例如:測量教室的長度,我們是選用米尺還是選用皮尺呢?因為測量工具的米尺和皮尺,最顯著的特點是它們測量范圍――量程不同。如果用米尺就必須采用重復測量的方法,即使方法和操作都正確,但仍加大了實驗的誤差,而皮尺可以一次性測量,有效地減小了誤差。使用前,我們還要觀察它零刻度的位置,零刻度是否磨損,以及它的分度值。這些因素直接關系到我們是否操作恰當,讀數是否準確的問題。
2.操作
操作是學生實際動手參與實踐的具體過程。每一種儀器,都有它的使用規則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調節,電表的機械調零等,我們應嚴格地按照它的規則要求進行操作。特別是在做一些帶危險性的或損壞性的實驗時,我們應先檢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損壞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級電學中使用電流表測量電路電流的連接電路時,開關應斷開,電流表應與被測部分串聯,要保證電流必須從電流表的正極流入負極流出,被測電流不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點觸或試觸的方法),不能將電流表不經過用電器而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當然,我們可以事先將電路圖畫好,然后按電路圖連接,達到操作時降低難度的目的。學生必須得到教師的檢查同意以后,才可閉合開關進行實驗。否則一旦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接反或電路中發生短路現象,很容易燒壞電流表。
3.記錄
記錄即在實驗中,正確地讀取和記錄數據,它包括:讀取的姿勢(例:刻度尺數值的讀取時,眼睛應水平垂直或豎直垂直刻度);讀取的方法(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準確的記錄(數字與單位要準確)。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錯誤的讀取姿勢或方法,加深學生對錯誤和差的了解,加強學生對動手操作的掌握;同時,也應注重實驗的事實,而不能任意加大或減小實驗數據,有意迎合實驗的應有結果,應著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分析
由于操作者不同,實驗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對于記錄的數據,可能導致同一實驗結果的不同。我們應及時加以總結和分析,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錯誤導致的結果,哪些是誤差造成的原因”,與學生共同探求對實驗器材和實驗方法的改進,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思維。例:做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的實驗過程中,實驗的結果與理論的數值存在偏大的現象,我們應幫助學生指出,這并不是錯誤實驗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導致的結果,為了使實驗結果更趨于理想,我們應想辦法減少摩擦(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加以歸納和總結)。
含酚、氰、汞、鉻、砷的廢液必須處理達到三廢排放標準才能排放,下面介紹幾種方法適用于實驗室小量廢液的處理。
1.低濃度含酚廢液可加入次氯酸鈉或漂白粉,使酚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高濃度可使用丁酸乙酯萃取,再用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反復萃取。調節pH后,進行重蒸餾,提純后使用;
2.低濃度氰化物廢液可加入氫氧化鈉調節pH為10以上,再加入高錳酸鉀粉末(3%),使氰化物分解。若是高濃度的,可使用堿性氯化法處理,先用堿調節pH為10以上,加入次氯酸鈉或漂白粉。氰化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氮氣,放置24小時排放。含氰化物廢液不得亂倒或與酸混合,生成揮發性氰化氫氣體有劇毒;
3.若不小心將金屬汞散落在實驗室里(如打碎溫度計和示波極譜儀操作不慎)必須及時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泡過的薄銅片、銅絲收集于燒杯中用水覆蓋。散落過汞的地面應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較小的硫化汞;或噴上20%三氯化鐵水溶液,干后再清除(但該方法不能用于金屬表面,會產生腐蝕)。對于含汞廢液的處理,可先將廢液調至pH=8~10加入過量硫化鈉,使其生成硫化汞沉淀,再加入硫酸亞鐵作為共沉淀劑,生成硫化鐵沉淀可將硫化汞微粒吸附沉淀,然后靜置分離,清液可排放,殘渣可用焙燒法回收汞或制成汞鹽;
4.含鉻廢液中加入還原劑,如硫酸亞鐵、亞硫酸鈉、鐵屑,在酸性條件下將六價鉻還原成三價鉻,然后加入堿,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使三價鉻形成Cr(OH)3沉淀,清液可排放。沉淀干燥后可用焙燒法處理,使其與煤渣一起焙燒,處理后可填埋;
5.含砷廢液處理,加入氧化鈣,使pH為8,生成砷酸鈣和亞砷酸鈣沉淀,在Fe3+存在時共沉淀?;蚴谷芤簆H大于10,加入硫化鈉,與砷反應生成難溶、低毒的硫化砷沉淀。產生含砷氣體的試驗在通風櫥中進行;
6.用堿將廢液pH調至8~10,生成Pb(OH)2和Cd(OH)2沉淀,再加入硫酸亞鐵作為共沉淀劑,沉淀物可與其它無機物混合進行燒結處理,清液排放。
實驗室廢液的處理
實驗中經常會產生某些有毒的氣體、液體和固體,都需要及時排棄,特別是某些劇毒物質,如果直接排出就可能污染周圍空氣和水源,損害人體健康。因此,對廢液和廢氣、廢渣要經過一定的處理后,才能排棄。
產生少量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通過排風設備將少量毒氣排到室外,使排出氣在外面大量空氣中稀釋,以免污染室內空氣。產生毒氣量大的實驗必須備有吸收和處理裝置。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氯氣、硫化氫、氟化氫等可用導管通入堿液中,使其大部分吸收后排出,一氧化碳可點燃轉成二氧化碳。少量有毒的廢渣常埋于地下(應有固定地點)。下面主要介紹一些常見廢液處理的方法。
(1) 無機實驗中通常大量的廢液是廢酸液。廢酸缸中廢酸液可先用耐酸塑料網紗或玻璃纖維過濾,濾液加堿中和,調pH至6~8后就可排出。少量濾渣可埋于地下。
(2) 廢鉻酸洗液可以用高錳酸鉀氧化法使其再生,重復使用。氧化方法:先在110~130℃下將其不斷攪拌、加熱、濃縮,除去水分后冷卻至室溫,緩緩加入高錳酸鉀粉末。每1000mL加入10g左右,邊加邊攪拌直至溶液呈深褐色或微紫色,不要過量。然后直接加熱至有三氧化硫出現,停止加熱。稍冷,通過玻璃燒芯漏斗過濾,除去沉淀;冷卻后析出紅色三氧化鉻沉淀,再加適量硫酸使其溶解即可使用。少量的廢鉻酸洗液可加入廢堿液或石灰使其生成氫氧化鉻(Ⅲ)沉淀,將此廢渣埋于地下。
(3) 氰化物是劇毒物質,含氰廢液必須認真處理。對于少量的含氰廢液,可先加氫氧化鈉調至pH>10,再加入幾克高錳酸鉀使CN-氧化分解。大量的含氰廢液可用堿性氯化法處理。先用堿將廢液調至pH>10,再加入漂白粉,使CN-氧化成氰酸鹽,并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氮氣。
一、重視控制變量法運用,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究中掌握知識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指研究兩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時,要保持影響前一個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變,從而研究變化的這個物理量與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這種研究方法,被稱之為控制變量法。
教師在需要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解題時,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控制什么?改變什么”,“如何控制?如何改變?”等,這些都是幫助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關鍵。如在進行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中,如果引導學生探究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就需要在保持電阻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系。在此實驗中,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呢?辦法就是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如果讓學生去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需要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教師在實驗中要換用不同大小的電阻(即改變電阻),以使學生觀察電流隨電阻的變化情況。那么,又如何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呢?辦法就是要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又如在研究影響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如果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關系,就需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改變,而要改變壓力大小,就要觀察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如何控制不變?辦法就是要始終保持木塊的底面與木板接觸。如何改變壓力大小?辦法就是在木塊上添加砝碼改變壓力。當然,在此實驗過程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觀察掌握測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勻速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摩擦的大小。再如研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壓力作用的效果(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研究電功、焦耳定律、電磁鐵磁性強變等等的影響因素,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傊刂谱兞糠ㄔ诔踔形锢砜茖W探究的實驗過程中經常用到,教師要重視此法的運用。
二、重視類比法運用,引導學生在邏輯推理中掌握知識所謂物理類比法,是指在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將研究的物理對象與熟悉的物理對象相比較,找出它們的某些共同點、相似點或有聯系的特征,從而據此推測出待研究的對象還可能具有熟知對象的另一些特征。物理類比法是一種邏輯推理的方法,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學會運用類比法,可以有效地把驗的對象和熟知的對象進行對比,把未知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對比,能以舊帶新,啟發思想的火花,實現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如在“電壓”一節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把電路模型類比水路模型,從而引入電壓的概念。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然后將兩幅圖進行類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比如閥門對開關、水輪對燈泡、水泵對電源、水路對電路、水流對電流等等,進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為有水壓,那么,電流的形成是因為有電壓。如此,學生就很容易通過這種類比的學習方法,理解了電壓是電流形成的原因,而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很多,如把聲波跟水波類比,把學習電磁感應中“作切割磁感線的運動”和農民用鐮刀垂直地去割水稻這樣一個動作相類比……等等。教師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得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控制變量法
分析:一個物理量可能要受到多個物理量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那么在討論這個物理量與其中某個因素的關系時,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幾個因素不變,來確定相關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即“控制變量法”。
二、轉換法
分析:對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問題,而是通過研究其表現出來的現象、效應、作用效果間接研究問題的的方法叫“轉換法”。
三、等效法
分析:所謂“等效法”就是在特定的某種意義上,在保證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將陌生的、復雜的、難處理的問題轉換成熟悉的、容易的、易處理的一種方法。
四、類比法
分析: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某種關系上的相似叫類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叫類比。借助類比,常能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難的問題,在物理學中,現象、屬性、概念、規律、理論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種種關系,都可以是類比的對象。
五、假想模型法
分析: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這種模型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可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又可使具體問題普遍化,便于學生發揮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場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特殊物質。如“磁感線”并不存在,是為了描述磁場而假想引入的?!按鸥芯€”是假想的物理模型,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的這種方法是“假想模型法”。光是客觀存在的,“光線”并不存在,是為了研究光的傳播而假想引入的,也是“假想模型法”。
六、實驗推理法
關鍵詞: 初中物理 演示實驗教學 存在問題 解決方法
1.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對演示實驗教學沒有足夠的重視,課前準備不充分。
由于物理作為中考的一部分,但課時沒有像語文數學英語三大主科那樣多,因此一些教師為了趕課程進度,有輕視演示實驗教學的傾向,課前不進行充分準備,也不在課前為學生布置相關預習作業,使得學生在上演示實驗課時,不知道關于實驗的具體步驟、操作所要注意的事項等,學生整課堂都是“漫無目的”的。此外,在上課時有些教師在黑板上畫實驗器材,用講實驗的方式替代演示實驗,有些教師甚至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代替草草了事,諸如此類的方式,都無法達到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目標。以上種種現象都說明教師對演示實驗教學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1.2演示實驗的操作不規范。
許多教師在進行實驗演示時“不拘小節”,操作十分不規范,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秤時,取砝碼、移動游碼直接用手而不用鑷子,點燃酒精燈所用的火柴,直接扔到地上,而不放入專門的廢物杯中。演示實驗是演示給學生看的,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被學生看在眼中,而且在考試中也有與實驗操作相關的題目,若教師不為學生演示規范的操作,就很容易讓學生誤認為錯誤的操作方法就是正確的,造成失誤。此外,不規范的演示實驗操作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態度和習慣。
1.3學生參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缺乏積極性、主動性。
由于物理學科邏輯性、抽象性較強,而且在許多學生看來物理與實際生活沒有很大聯系,再加上許多學生認為物理演示實驗的相關操作不是物理考試的一個環節,因此許多學生在參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時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沒有積極的、主動的參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意識,學生很難將相關的物理實驗知識納入自己的物理知識體系中,長此以往,會大大降低學習物理的效率。
2.針對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存在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法
2.1初中物理教師要端正自身的態度,以身作則,課前認真進行準備。
物理教師要明白演示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為了趕課程進度,而輕視演示實驗教學,而是要將其與對待其他物理知識一樣,認真細致地進行備課、演示、講解,只有教師做到以身作則,重視物理演示實驗,學生才會紛紛效仿,認真學習演示實驗。例如在進行“平面鏡成像”這一實驗時,我們在課前首先要向學生提出“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跟物體的位置、大小有什么關系?物體在平面鏡中成虛像還是實像?”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思考。然后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好實驗所需器材,即玻璃板、大白紙、水彩筆、直尺、火柴、兩只相同的蠟燭。并且將實驗的步驟清清楚楚地寫到教案上,在課上進行實驗演示時,按部就班地進行。只有通過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在上課時做到游刃有余,并且當學生認識到老師如此認真地準備時,他們也會效仿教師,認真地聽講,整個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得到提高。
2.2規范實驗操作步驟。
教師要認識到,教師規范的演示實驗操作,不僅是實驗成功的前提,更是培養學生形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所以,教師在進行實驗操作前,一定要認真仔細地研究相關實驗步驟,確保實驗步驟是正確的,不會在演示時將學生帶“跑偏”。
2.3通過鼓勵學生動手操作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針對學生參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缺乏積極性、主動性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形式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在實驗中,教師要注意正確操作的示范,指導學生使用器材的正確方法。然后開展實施小實驗、小制作的實驗教學手段,讓學生“動”起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而使得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在做“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這種操作簡單的實驗時,我們可以分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彈簧測力計,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自行進行實驗,感受實驗效果,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實驗參與度,更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實驗學習的熱情。
3.結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若物理少了實驗教學,就如同無源之水一般。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清楚地認識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課前準備不充分、實驗操作不規范、實驗演示可見度低、學生參與程度低等一系列問題,并通過教師端正自身態度、規范實驗操作、鼓勵學生動手實驗等方法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從而使物理實驗教學能真正為充實學生的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相關素質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