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3:47
序論:在您撰寫日常化學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化學與生活應用反饋拓展
化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瘜W教師把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并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讓學生體會化學的價值,體驗成功的樂趣,認識化學作為一門實用和創造性的科學對人類生活的重大作用,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才是化學教學的最高境界。
一、背景
1.社會需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經濟化的時代,21世紀世界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學習內容不再是課程限定的范圍,而要涉獵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問題和自然科技問題;學生學習方式已不再限于課本、課堂和學校,而要走向社會和生活;這也符合近二三十年來世界上形成的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模式――“STS”教育(“教育科學―技術―社會”英文字母的縮寫)。其主要理念是在理科教學中不應只重視科學知識的教育,更應重視科學知識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強調科學技術在社會中的價值,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更明確、直接的目的,培養學生科學的價值觀。
2.符合《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新課程下的化學課程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新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提煉學習素材,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主題,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逐步認識和感受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新課程明確指出,讓學生“有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有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3.迎合中考命題新趨勢。生活化色彩增強是近兩年各地試題的特點,在命題背景上無不貼近生活,貼近時代。以綠色奧運、三聚氰胺、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這一類社會熱點為素材,不僅能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化學就在自己身邊和學習化學的價值,從而培養他們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情感。這些試題深刻體現了“化學即生活,生活即化學”的新課程理念。
所以,學習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際成為化學知識的源頭,讓學生始終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
二、日常生活與化學知識的融合
1.聯系日常生活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處于憤悱狀態,積極踴躍地參與探討和探究,最終達到豁然貫通的學習效果。例如由大家司空見慣的鐵鍋生銹,思考鐵器生銹需要哪些條件,并動手做家庭小實驗,觀察現象,總結原因,得出鋼鐵防銹的知識,直觀而深刻。又如由竹炭除臭鞋墊引出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由千年女尸不腐引出碳的穩定性。再如洛陽石窟為什么慢慢被侵蝕,又怎樣保護?為什么有些地方的水不能直接飲用?等等。這樣的導課能使化學進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親歷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樂學好學的目的。
2.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新教材努力從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化學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作出判斷決策的能力。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而且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兩點著手。
(1)引導學生學會用化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
化學知識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圍繞問題的解決,逐步把生活知識化學化,讓學生在生活的實際情境中體驗化學問題。另一方面要讓學生能把所學到的化學知識自覺地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中,實現化學知識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化學素養。例如學習《水的凈化》這一課題時,我引導學生了解本市近幾十年來衛河的變化情況,獲得當地水資源從“很好―被工業化生產所污染―正在被綜合治理”的第一手資料,反思人與自然如何和諧相處,反思人類的生存狀態,自覺地做水資源的保護者和宣傳員。
(2)指導學生學會用化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了解社會中的化學知識,縮短與社會發展的距離,貼近生產和生活實際。當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學生學習的范圍不斷擴大至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學習成了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學生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識,而應著力于培養能力,為終身發展打下基礎。比如,學了化學之后,會鑒別真金假金,知道真絲和人造絲的區別,會除水壺里的水垢等。
3.學習并應用化學知識,走出生活中的誤區。學過化學后,學生要用科學的視角看待問題,學會辨析真偽對錯。學生要知道: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態二氧化碳;水銀不是銀,而是液態汞;純堿不是堿,而是一種鹽;鉛筆不含鉛,而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從三鹿事件發生后,網上流傳著這樣一段辛辣的諷刺:“中國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學掃盲。從大米里我們認識了石蠟;從火腿里我們認識了敵敵畏;從咸鴨蛋、辣椒醬里我們認識了蘇丹紅;從火鍋里我們認識了福爾馬林;從銀耳、蜜棗里我們認識了硫磺;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增重的明礬;從瘦肉中認識了瘦肉精又名鹽酸克侖特羅……今天三鹿又讓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睋W民統計,近10年來被公開報道的人為污染的食品至少有60種之多。除了利益驅使,還有就是對化學知識的匱乏和無知,才使某些人做出這樣危害生命和健康的劣行。所以,普及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和常識,于國于民都是大有裨益的事情,能提升我們生存的質量。
4.進行反饋,鞏固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了解化學對現代社會的影響,了解化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生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從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間技術、海洋工程等領域,擷取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材料,擴大學生的科學視野,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增強他們應用化學知識了解自然、了解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自覺性,從而樹立人生遠大的理想和抱負。
三、結語
生活的方式不斷變化,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也不斷增多,學習化學要經常關注身邊,關注化學與生活的聯系。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把生活中的化學知識與書本上的知識聯系起來,通過對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應用后反饋問題的總結,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能力
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受制于中考指揮棒的束縛,與初中生的生活實際情況相脫鉤,導致本來神秘有趣的化學教學充斥著枯燥乏味的定義、方程式、原理、現象的死記硬背,導致化學題海成為初中生不得不面對的暗無天日的苦海,造成初中生失去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困難局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本文將密切聯系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以及筆者自身多年來進行初中化學教學的實際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入地探索如何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初中生對化學課程的興趣,使初中生能夠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來。
一、引導初中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問題,創設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學教學情境
為了科學有效地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將生活中真實的事物引進來,同時,將其和化學課本中的諸多概念原理進行一一對應,因此,有必要引導初中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問題,創設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學教學情境,保證初中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非常有效地激發初中生進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增強初中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具體來說,在進行分子概念相關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密切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引導初中生認真思考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現象中的“奧秘”,創設出生活化的初中化學教學情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奧秘是什么?臭豆腐的味道很遠就能聞得到的奧秘是什么?剛剛洗過的衣物在太陽底下很快就能曬干的奧秘是什么?衣服干了以后會出現白色的痕跡的奧秘是什么?一湯匙食鹽放在水里消失了而水卻變咸了的奧秘是什么?一升的水和一升的煤油混合之后的體積之和不是兩升的奧秘是什么?等等。通過你這種方式,來引導初中生認識分子的存在和分子的性質。
二、充分利用化學課本中的知識密切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來進行教學
初中化學課程中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通過充分利用化學課本中的知識密切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例子來進行教學,能夠保證初中生深入地領悟到學習化學課程的重要性,有利于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效果的提高。
具體來說,在進行關于空氣的主要成分氮氣和氧氣的作用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結合初中生非常愛吃的膨化食品的包裝袋中的氣體成分來引導初中生深入地探索:第一,在包裝食品的過程中充入氣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二,這些氣體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第三,怎樣進行實驗來證明這些氣體的主要成分?在初中生進行大量資料的搜集整理以及實驗總結的基礎上,初中生就能夠證明大型的正規廠家所生產的“可比克薯片”等一系列的膨化食品的包裝袋中所充的是氮氣,而不正規的廠家所充的是壓縮空氣,壓縮空氣的含水量要高于一般的空氣,這就導致包裝袋里面的膨化食品吃起來不會那么脆。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也是非常常見的。例如,通過利用深紅色的花瓣、蘿卜皮等作為原料來做成酸堿指示劑,能夠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味極鮮、果汁、豆漿、食醋、水果罐頭、啤酒等各種各樣的食品的酸堿性;利用雞蛋殼來取代典型的化學藥品可以驗證碳酸鹽的存在;利用碘水來判斷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成分等。
三、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精心設計討論問題
合作學習能夠轉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鍛煉初中生與人協作的技能,有利于培養初中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在具體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離不開各種各樣的討論問題的設計,因此,必須精心設計討論問題。教師在進行討論問題的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開放性的原則,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化學課本,明確所要體現的理念。與此同時,教師有必要了解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和特征,精心設計和初中生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化學問題,保證初中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能夠積極地進行合作學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不同的角度來深入地探索如何培養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今后的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地探索現代化的教學方法,更好地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出初中生的主體地位,保證“教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歸生活”,保證初中生能夠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回歸生活世界”,切實提高初中生利用化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學化生活化激發興趣提高能力
數學來源于現實,富于現實,用于現實。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較少關注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的聯系。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能解決與這些知識有關的實際問題,造成了學習和應用的脫節,感受不到數學的現實意義和作用,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不很利的。《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并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數學教學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尋找數學與生活有機聯系的切入點,以下我的幾點體會:
一、日常生活“數學化”
日常生活“數學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各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一家有幾個人啦?有幾個兄弟姐妹呀?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家人口多?等等。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準確的說出結果,需要數一數,比一比。再如,生活中常用各種種知識;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合理安排時間及購物等。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不僅激發學習興趣,而且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真正走向生活。
例如教學第二冊數學“元、角、分”這節內容,教師可提前讓學生到商店了解一些商品的價錢和觀察購物付錢的情況后,在教室里開展扮演“角色游戲”――“小小商店”,讓每個學生帶一些書本、鉛筆、卷筆刀、橡皮及玩具等,標上價格,作為商店里的貨物。由五個小組各選派幾名學生做營業員,其他組員做顧客,教師發給“顧客”一些各種面值的紙幣。然后到“商場”進行買賣活動。活動結束后,教師就讓學生回憶買賣貨物的經過,編出應用題。這樣,把學生組織到游戲活動中來,承擔一定的任務,使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同時感到自己的知識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
二、思維訓練“生活化”
思維訓練“生活化”,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得到創新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首先讓學生觀察到各種車輛的車輪是圓形的,接著把它們的輪子分別改為長方形、三角形、橢圓形等各種形狀,模擬出它們一路顛簸的情形,這時學生個個捧腹大笑,在熟悉而輕松的氛圍中產生了問題:“為什么圓的輪子不會顛簸,而其他形狀輪的輪子會呢”?一石激起千層浪,“車輪”這一司空見慣的事物,引起了學生濃厚的
興趣,探求問題和積極性空前高漲。
由于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是一種心智技能活動,是內在隱性活動。因此,必須借助外在的動作技能,顯性活動作基礎。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達到能力創新”。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加減的簡便”中,有這樣一題195-96=195-100+4,學生對減去100時還要加上4,難以理解。這時可以讓學生聯系買東西找零的生活實際:爸爸帶195元錢到商場買一件價值96元的衣服,他付給營業員一張百元錢票(應把195元減去100元),營業員找回4元,(應加上4元),所以,多減去的部分應該加上。這樣,抽象的運算了具體的經驗支持,上升為理論上的簡便運算。
三、應用題訓練“生活化”
應用題訓練“生活化”是把應用題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數量關系,理解了數量關系后再運用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在教“兩步計算應用題”后,教師在教室在布置了一個簡易花店,標上“5支20元,水仙花3盆36元,牡丹花4支2元。”問:媽媽想買來既漂亮又實惠的花來裝飾客廳,請你幫媽媽設計一個買花方案。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加,學習興趣高漲。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體驗到學習生活的快樂,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
關鍵詞:信息中心;安全維護;工作實踐
中圖分類號:TP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012) 18-0000-02
1 太平灣發電廠網絡概況
我廠企業網絡覆蓋了丹東綜合辦公及生活基地(丹東綜合辦公樓、泰鑫辦公樓、多經辦公樓、誼江佳園和新世紀花園兩個生活區等)、太平灣電站(副廠房、水調樓、綜合樓、基地管理處辦公樓及生活區其它辦公場所)、長甸電站(廠房、通訊樓、綜合樓等)的“兩站三地”,網絡核心及匯聚設備集中在丹東綜合辦公樓、太站副廠房、長站通訊樓等三個網絡機房內,聯網信息點總數約1500個,是東北電網公司系統中網絡覆蓋面積最大、聯網用戶最多、網絡結構最復雜的局域網,也是業務應用系統最多、實用化程度最高、日常維護工作量最大的單位。
2 信息中心日常安維工作現狀
我廠在2001年就已建成了自己的信息中心負責信息工作,近幾年,隨著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日益廣泛,廠信息系統不斷充實、完善,信息中心工作量日益增加,但信息中心負責日常安全運維的工作人員卻相對較少。據我粗略統計,全廠僅日常計算機維護工作每天就不少于20臺·次,如果再發生一些新病毒爆發、電源不穩定、應用軟件升級、硬件換代、上級檢查等臨時事件,那么整個信息中心的技術人員都要連續多日甚至數周加班加點逐個終端進行調整。而且,由于我廠信息化工作進程的持續推進,無紙化辦公的最終實現,廠信息系統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大提高,已經從企業運行管理的輔手段變為核心手段。同時,各類黑客手段迅猛發展、新的網絡病毒不斷出現,對信息系統的攻擊變得更加隱蔽,攻擊工具的學習應用變得更加簡單,新的攻擊技術的應用變得更加迅速,攻擊危害變得更加復雜。信息中心的工作量、工作強度與日俱增,技術人員疲于應付日常安維,很難有時間進行網絡架構、應用系統優化改造的研究與規劃。
現實環境督促信息中心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為此,我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與廠有關領導、產品供應商和信息中心同事共同對簡化日常安維工作進行了初步實踐。
3 對簡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維工作的分析與實踐
3.1 信息中心日常安維工作內容與工作量分析
3.1.1 服務器安全維護,工作量比較??;
3.1.2 網絡設備安全維護,工作量比較大;
3.1.3 終端安全維護,這方面工作量極大,占信息中心日常工作量80%以上。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信息中心絕大多數的工作時間都消耗在了終端維護上,如果我們能通過適當的技術和設備手段,將盡量多的終端維護工作集中在網關節點上,那么網絡終端的安全維護工作量就必然大大降低,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內容就能得到極大簡化,工作效率就會進一步提高。
3.2 對簡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維工作的實踐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信息中心以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為目標,以各類安全功能與安全運維向單一網關設備集中為原則,對簡化日常安維工作進行了積極實踐,其中主要包括:
3.2.1 強制要求安裝終端管理軟件
終端管理軟件的安裝在以下五方面簡化了安維工作:
一是其他安全軟件的部署簡化。一些需要在一定范圍內安裝的軟件,原來需要一臺臺計算機去部署,現在可通過終端管理軟件直接推送并安裝。
二是及時進行補丁升級,降低病毒事件發生頻率。原來由于員工個人電腦知識參差不齊,使操作系統補丁無法及時升級,頻繁引發病毒事件,現統一進行補丁推送,可大幅度減少此類事件。
三是遠程維護減少了去現場時間。很多計算機問題都是非常簡單的,大量時間都消耗在去現場的路上。通過遠程維護,節約了去現場的時間,而且終端管理軟件提供了豐富的統計與報表功能,有利于及時發現共性問題,提前制定解決方案。
四是帶寬控制限制網絡濫用。當一臺電腦中病毒或進行P2P下載時,會嚴重占用全網資源,安裝終端管理軟件前,我們采用通過對程序特征識別來阻斷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實現起來既復雜準確率又低,并且容易造成員工反感。安裝軟件后,通過帶寬限制,很好的預先解決了這個問題。
五是安全基線應用。通過評估,我們預先制定了各部門的安全基線規則,不滿足安全基線的計算機將被內網管理程序斷開,有效避免了高危主機的問題向全網泛濫。
3.2.2.通過準入控制杜絕部署漏洞
網絡與終端的雙重限制簡化了安維工作,但是推廣中又發現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員工計算機出現問題時,自己重裝系統,經常不安裝終端管理軟件客戶端;個別員工認為終端管理軟件破壞了自己的正常使用習慣和隱私,不愿安裝或私自卸載管理軟件;外來人員臨時將自己未安裝終端管理軟件的便攜電腦連入我廠網絡。目前,這些問題我們已經可以通過交換機終端準入來解決。
一是網絡準入。對于沒有安裝終端管理客戶端的機器,通過交換機的硬件端口的起、宕,進行控制。通過802.1X協議和EOU協議,可以有效的在交換機上進行控制,使沒有安裝終端管理客戶端的機器被禁止連入網絡。
二是應用準入。網絡準入對于既不支持802.1X協議又不支持EOU協議的交換機無法起到有效的作用,這時可通過對應用的訪問限制進行準入控制。即:在運行應用和訪問應用的必經之路上部署準入組件,使未安裝客戶端的計算機在訪問這些應用時,會被準入組件檢查到并阻斷。
三是客戶端準入。一臺未安裝客戶端的機器,如不能連接到任何應用服務器,那么他就只能訪問網內的其他計算機了,這時,如果其他計算機安裝了內網管理客戶端,那么也會阻斷沒安裝客戶端的計算機的訪問。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確保未安裝客戶端的計算機無法在網內行動,其不安全的因素也就不會影響網絡其他部分。
3.2.3 大規模部署的簡化
一套有效的手段,會在更廣的范圍進行部署,另一方面,如果有大范圍計算機更新的時候,也需要重新部署,這時部署客戶端軟件對人員消耗極大,因此就需要從全網的角度對內網管理軟進行改進:在準入組件上增加客戶端自動下載安裝功能,這樣沒有安裝客戶端的員工在使用時都會得到提示:“需要安裝客戶端”,只要點擊“同意”,即可自動下載安裝,不需技術人員安裝。
此部分的難點在于:此功能暫時只能在提供WEB服務的應用系統上實現,而且對于一般員工,開機后并不是一定要使用某個內部應用,這樣,最佳的方式是將升級的準入組件與客戶端程序部署在網關設備上,而對于網關廠商來說,更改硬件系統成本巨大,今后我們將繼續與合作廠商溝通、協商,早日進行硬件改造,滿足以上要求。
4 簡化信息中心日常安維工作的影響
應用新的安全技術與流程,簡化日常安維工作,極大的提高了信息中心的工作效率,使得技術人員能將更多精力放在整體架構設計、系統優化和新技術的學習上來,對全廠網絡系統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長遠的意義。同時,我們也明白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信息化進程不斷深入,今后我們還要繼續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讓信息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彭麗葉,王乃遷,劉振生.淺談企業級信息中心機房監控系統的建設[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0(6).
[2]李純華.煙草行業信息安全系統建設策略[J].魅力中國,2009(29).
[3]信息與網絡安全研究新進展.全國計算機安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十二卷[C].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一、入
校
準備
家長在家做好
學生
體溫測量,如有身體發熱等癥狀,及時告知教師,不送
學生
入
校
;保育員要提前半小時到崗,做好午睡室、活動室等場所開窗通風工作,對室內物品及高頻接觸面進行清潔,檢查防疫物品準備是否充足。教師查看、登記是否有
學生
請假,并及時了解請假原由。
二、晨檢入
校
學生
要在
校
門外間隔一米的警戒線排隊等候體溫檢測,顯示健康后方可入
校
,用“七步洗手法”正確洗手,接受保健醫生檢查;保健醫生對
學生
做到一問、二看、三測、四查,身體無異常方可入班級;家長要在
學生校
門口等候區等待,
學生
晨檢正常后,方可離去。
三、教學活動
開展分散式教學活動,
學生
之間要間隔一定的距離,不安排有親密接觸的互動;區域活動要控制各區域內的人員密度,提醒
學生與同伴保持合適的距離;各類活動中,教師隨時關注
學生
的身體狀態。
四、盥洗。
學生
在餐前、便前便后、外出歸來后、使用活動器械后、接觸動物后、接觸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每次洗手要用“七步洗手法”;教師保育員提醒
學生
沒洗手之前不能觸碰眼睛、鼻子等“易感”部位。組織
學生
分組有序如廁;保育員做好盥洗室的消毒工作,隨時保持盥洗室地面干燥,空氣流通,光線充足。
五、進餐
學校
提前
30
分鐘用含氯消毒液對桌面進行“清-
-
消-
-
清”;用餐時學生
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用隔板間隔,錯時、定點就餐,可以一部分孩子先進餐,另一部分進行相對安靜的活動;餐后
學生
分散開展安靜活動。
六、午睡
教師在午睡前對
學生
進行測溫與記錄;保育員做好午睡室空氣流隔
通工作;午睡時盡量間隔
1
1
米就寢,或頭腳錯位間隔一定距離就寢;教師加強午睡巡視,發現
學生
身體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與處理;教師與保育員要在
學生
起床后對
學生
進行體溫測量并記錄。
七、戶外活動
教師要錯時錯峰組織開展戶外活動,引導
學生
保持一定距離,按規定路線上下樓梯,選擇空曠的地方,增設多個游戲場地;提醒學生
按需喝水,根據氣溫增減衣物,如有身體不適要及時告知教師;要循序漸進安排體育活動,活動結束后組織
學生
分組錯時整理運動器械。
八、離
校
采取錯峰、彈性的方式離
校
。教師要組織
學生
分批離開教室,按照指定路線并保持一米間距有序離
校
,提醒家長與
學生
不在
校
門口聚集,即領即走,不逗留;
學生
完全離
校
后,保育員進行各場所的“清-
[關鍵詞]強化理論 大學生 獎勵機制 存在問題
一、強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在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應用
強化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ner)提出的。斯金納認為,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都會采取一定的行為,這種行為將作用于環境,當行為的結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重復出現,當行為的結果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會減弱或消失。根據強化的性質和目的,強化理論可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在管理上,正強化就是獎勵那些組織上需要的行為,從而加強這種行為;負強化就是懲罰那些與組織不相容的行為,從而削弱這種行為。
強化理論在我國高校日常管理中得到極其廣泛的應用。以教職工為對象而言,在日常工作成效的基礎上,對教職工給予物質上和精神上的獎勵或懲罰,正強化的方式包括發放獎金、表揚、提升、改善工作條件、給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負強化的方法包括批評、處分、降級等,有時不給予獎勵或少給獎勵也是一種負強化。以學生為對象而言,正強化包括校級或院級的獎學金評比、評優(秀)評先(進)等,而負強化則包括對違規學生書面或口頭的警告和批評,對在平時學生工作出現錯誤的學生干部給予或重或輕的批評和訓斥,甚至通過學生家長的“威嚴”以達到教育違規學生的目的等都能被看作是一種負強化行為。不過,在具體的高校日常管理的運用操作中,正強化或負強化的強與弱依行為主體判斷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更多的情況是正強化的手段多于負強化,只把負強化作為一種迫不得已的“補充手段”。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作為兩種截然相反的強化方式,高校日常管理中的正強化與負強化之間處于一種失衡狀態,并未真正有效的應用于高校日常管理之中。
二、大學生獎勵機制中的存在問題及其正強化分析
1.校學工部(處):評定標準不明確、不細化,未能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參評。
我國絕大多數重點院校都已經組建或成立了自己的學生工作部(處),專門負責高校日常學生事務管理。學生部(處)是獎學金評比條例的制定者,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獎學金評比這一正強化行為的“施行者”。但在學工部(處)所制定的評比條例中,評比標準并未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獎學金的申請和評比,其原因就在于評比標準不明確,籠統模糊,這樣的話就會造成獎學金評比在最初實施時的“失靈”,正強化作用就會失效。
現在,我國高校都已經或正在實行學分制。學分制的引入就直接造成究竟是以學分績點為主評標準,還是以綜合測評為主評標準的尷尬局面。在絕大多數學生看來,最為“公平”的標準是應以學分績點為準,不應將綜合測評成績作為主評標準,因為綜合測評成績有很大的出入,那些身兼數職的學生干部就能以“非學習成績”而多多加分,從而贏得獎學金評比競賽的足夠“籌碼”。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獎學金的來源不斷增多,授獎面也不斷擴大。獲獎機會的增多,獎學金來之交易,這在客觀上削弱了學生的競爭意識,降低了獎學金含金量,造成獎學金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調控功能的作用也相對減弱。事實上,學生們的這種區分比較適合于正強化的周期劃分。以獎金額度較小的單項類獎學金為例,在心理上,學生們每取得一項成就或一次進步都希望立即能得到強化主體――學校或學院的認可與獎勵,如果被認可或獎勵的周期過長,學生們的心理預期就會受挫,正強化的作用就有可能未盡其最優效力,同樣,在獎金額度較大的綜合類獎學金評比中,一年一評既能給予學生們足夠長的學習周期努力學習以期獲得最后的成功,又能消除每學期評比一次而不得不承受的心理壓力。
獎學金評定條例制定不清晰、不明確,評定標準不適應學生的心理需求,歸結起來,這與作為正強化主體的校學工部(處)管理者的自身素質的高低和學生工作經驗的多少不無關系。就自身素質而言,不僅僅是學工部(處),甚至是整個高校行政管理隊伍的自身“素質都參差不齊,既有知識經驗都非常豐富的教師,也存在不少知識缺乏、經驗不足的‘濫竽充數’式的老師”。在評比標準都不清晰明了的情況下,管理者自身素質的高低更會直接影響到獎學金評比施行效率的高低。最為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的基層學生工作經驗極度匱乏,制定的條例不能適合實際操作層面的需要,從而導致院級學工部門在評比中的“默然”和“茫然”,繼而轉化為一種“無奈”。有時獎學金評比條例一年一變,甚至會出現同一獎學金在四屆學生中都不一樣。校級學工部門管理者想當然的求改革、求創新,造成的不僅僅是學生們對學校獎學金評比的不信任,更會導致院級學工部門對上級部門工作的不配合,正強化失效,負強化增強。
2.院學工組:評定流程公開不及時,存在“個人情感”和“暗箱操作”的可能。
從獎學金評比的程序來看,院級學工部門處于校學工部(處)與學生之間,發揮著政策執行與政策反饋的“中間人”作用。獎學金評比政策執行的好,對學生正強化作用就有效,反之則正強化就失效。
在院級學工部門接受學生申請材料、進行評比,到學院公示的過程中,學生沒有任何參與的機會,甚至學生們都不知道公示結果如何評選出來的。院級學工部門的評選過程除了可能會受到校級部門評比條例不明確的影響外,其本身在實施政策時的自身行為也事關獎學金評比的公正與效率、正強化作用的強與弱。具體說來,院級學工部門的管理者早已把獎學金評比視為一種習以為常的、普通的日常工作,思想上不再重視,將所有申報材料匯總后,按照評定標準“簡簡單單”的把評選結果公示出來,同時,他們還可能依個人偏好,在學生干部與普通學生同等條件的情況下,對學生干部予以“照顧”,提高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當獎學金評比結果不符合大多數學生的心理預期時,其評比的公平性就會遭到學生的質疑,進而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被剝奪感”,“放棄努力”或“拒絕努力”的負強化心態加強,“繼續努力”的正強化作用減弱。這樣,獎學金評比的正強化作用在中間環節就已發生“質變”。
3.學生:自我積極性程度不夠,未能充分發揮強化客體的監督作用。
學生是正強化行為的客體與對象,但正強化行為的有效與否是主客體之間互動的結果,盡管大多數情況下學生都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但作為客體的學生并不是絕對的被動接受者,他們可以提高自我參與的積極性,對獎學金評比條例的諸多問題和評比程序的公正性提出合理的建議,進而反作用于作為行為主體的校方和院方管理者,達到正強化作用的良性互動。
但事實上,大多數學生都把自己定位于一個被動接受者的角色,不會主動參與獎學金評比過程。一方面,現今獎學金的額度和覆蓋率都有大幅提升,但在絕大多數不會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們看來,既然自己沒有任何希望,何必勞神勞力的關注呢?關注的學生都是那些肯定能獲得的,以及那些與此“”的學生。這些“不關注”的學生往往持有這樣一種觀點,即認為付出的與收獲的不成正比,刻苦努力獲得獎學金遠遠少于做兼職所收獲的酬金,雖然有可能僅僅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暗示。這樣的話,對那些能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來說,正強化的作用在此刻起到了作用,但對于那些持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學生來說,得獎學金的可能總是那幾個學生,更多的人對此已經漠然,獎學金對他們也不具有激勵作用。正強化作用顯然失靈。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評比程序公開不及時,評比結果不透明,加之不能有效的征求廣大學生的意見,那么,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就不可能有任何提高,被動接受的位置也不會有任何改觀。因此,如何調動絕大多數不能獲得獎學金的學生的積極性,才是高校管理者們最關鍵的問題所在。
三、關于高校獎勵機制改進與完善的幾點思考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獎勵機制的正強化作用的失效,取決于校方、院方和學生三者之間的多重互動、多重強化。據此,高校獎勵機制的改進與完善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增強評比條例的科學性,既要細化,也要量化
評比條例是科學性,即是評比目標的明晰和適度。一方面,就制定者而言,必須深入學生基層,真正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以此為依據,制定切實可行的評比條例。獲得獎學金的條件因該是明確、可測和適中的。既不能含混模糊,讓學生不知道在哪些方面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就可以獲得獎學金;也不能把條件設得太低,不需要努力就可以獲得獎學金,從而失去激勵作用,也不能把條件設置得太高,讓學生覺得無論怎樣努力都得不到獎學金,對獎學金望而生畏,從而放棄爭取獎學金的努力。獎學金的額度要因學生心理預期的不同而有所調整。另一方面,必須要細化、量化。獎學金評比條例的不明晰,必然導致學生行為的“自我中心”,把諸多模棱兩可的情況歸入評比標準的范疇之列,這樣評比條例應有的標尺作用失去方向,學生們卻生成了獎學金評判的自我標準。細化就使得學生們能“對號入座”,不會打“球”;量化則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防止評判過程中的“暗箱操作”。
2.注重評比程序的時效性,以信息化平臺建設推進評比程序的透明、公開。
評比程序的時效性的增強,一方面需要加強管理者和執行者的自身道德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從學生申請,到學院匯總,再到學校公示,每一步都需要充分調動管理者和執行者的服務積極性,這是充分保證評比程序時效性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必須引入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對于學生而言,實行“申請-評比-公示”的“一站式”服務,既方便快捷,又能相對公開公正,使得每位申報的同學和不申報的同學及時了解評比的過程,避免了因信息不公開、不對稱造成的信息滯后作用。對于執行者而言,即可將院系學生管理工作中人工工作量(操作)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整個工作流程的效率,同時又可提出一個通用的學生獎學金評比模型,實現“公平、公正、公開”的獎學金評定。
3.提高評比對象的參與性,發揮師生雙方的良性互動
學生參與率的提高,關鍵在于搞活長期置于獎學金評比的“中下層”學生積極性。以往我們在征求學生意見、召集學生代表時,更多的側重于優良學生和學生干部,認為他們的意見就是“絕大多數”學生的意見,忽略甚至忽視了“中下層”學生的想法與建議,確切的說我們視獎學金評比為“投機型政策”,而不是“投資型戰略”。獎學金注重的是“獎”,而這個“獎”可以分為對優秀學生的獎勵和對不優秀學生獎勵。在不改變獎學金設置的最根本內涵的前提下,擴展獎學金評比對象的范疇,是獎學金評比得以發揮長久激勵作用的根本。事實上,單純依靠院級學工執行者和“極少數”學生代表的獎學金評比程序,早已遭受眾多學生的質疑,也直接助長了一些主要學生干部的學習僥幸心理,這樣何來獎勵優秀和強化學習的目的?因此,參與學生的增多,才能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進而強化獎學金的獎勵促進作用。
四、結語
高校獎勵機制的改進與完善,是當前高校日常管理應對新形勢與新變化的自我進步。尤其是在“90后”進入校園后,他們的思維更活躍,維權意識更強烈,對于在獎學金評比過程中的任何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公開行為,肯定會比“80后”大學生更趨自我意識的表達。現今,高校獎勵機制不夠完善、管理者自我素質欠佳,有可能會導致“90后”大學生的行為更加“激烈”,加之網絡維權途徑的盛行,如若管理者處理不當,就可能會造成重大影響,影響校園穩定與和諧。高校獎勵機制的改革與創新,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還是“注重公平,效率其后”,這值得每位高校教育管理者和執行者的深思與探討。
參考文獻:
[1]陳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的公平問題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胡星平.高校大學生激勵機制研究.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賈志蘭,邵守先,張靜莉.大學生獎學金、貸學金與助學金制度的調查分析.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0,(1).
[4]劉勝樂,張繼龍,薛義河.公正:當代大學生激勵機制的道德思考.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14).
[5]劉燕.中國大學獎學金問題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孫友然.論正面強化與員工的有效激勵.福建行政學院福建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
[7]王莉.高校的學生管理權與學生權利的沖突及救濟.西南政法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8]張德.組織行為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5-156.
關鍵詞:校園文化;日常行為;制度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253-02
校園文化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對優秀教學理念、校園精神的建設和宣傳,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高等院校作為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高職學生在未來工作中的自信心、責任心,為國家及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一、校園文化對高職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
1.社團文化對高職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隨著高校文化的多元化發展,社團文化也逐漸滲透到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社團文化不僅關系到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同時影響著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價值觀的形成,影響著高職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的養成。到目前為止,社團已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的第二課堂,并成為一股正能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及日常行為。長期以來,高職院校一直注重為社會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忽視了校園文化的建設,忽視了校園文化對高職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的積極意義。社團文化的出現將分散的學生力量集中起來,將校園文化的教育內涵逐漸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習慣。
2.體育文化對高職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體育運動是很多高職學生比較熱衷的一項活動,體育文化也是最為接近高職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文化形式之一。高職學生正值青春年少,大多都比較青睞體育活動。體育運動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體格,鍛煉學生的體魄,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品德,影響學生的悟性,無形中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體育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功能,高職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以規章制度及道德標準為依托,提高自身的公平公正以及友愛團結的意識,有助于高職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的養成。
3.網絡文化對高職學生日常行為的影響。隨著網絡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文化逐漸成為了校園文化的主導。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高職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的養成,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它給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沖擊的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例如網絡游戲、網絡聊天、不良網絡信息等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因此,應加強校園網絡的管理,加強網絡文化的構建,充分發揮網絡對高職教育的積極作用。
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缺失。校園制度不是一種單純的制度體系,同時是校園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障校園文化的建設的基礎。高職教育旨在為國家及社會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故而很多高職院校在校園制度的建立中忽視了校園制度文化的完善,也有部分高職院校針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常行為管理、社團文化建設等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大多時候這些制度并未落到實處,成為一紙空談。
2.缺乏對校園環境文化影響的重視。高職學生身處校園及社會這兩處大環境中,其日常行為習慣深受校園環境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已成為高職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與之而來的是校園網絡環境對學生的影響,這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良好日常行為養成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F今學生較為熱衷的網絡游戲、網絡聊天以及各種網絡新聞充斥著校園的網絡,逐漸使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偏離了原來的軌道,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學生良好日常行為養成造成了嚴重的沖擊。除此之外,一些西方思想也試圖利用網絡這個大環境影響高職學生的道德理念、行為觀念,這對于高職院校的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對于學生良好日常行為養成造成了惡劣影響。
3.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較弱。隨著社會大環境的不斷變化,高職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習慣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加之西方開放思想的不斷滲入,學生獨立、自主意識不斷加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但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專業人才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也需要其有較強的責任心,正視社會的發展,根據當前的社會需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這就需要加強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使高職學生能夠及時了解社會信息,在未來發展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給傳遞學生信息中存在存在不及時、不全面的問題,使學生無法根據最新信息開展學習活動,同時,高職院校未能對進入高校的信息進行合理控制,導致學生無法對所掌握信息做出準確判斷,使學生在面對就業問題時經常失誤。除此之外,學校開展的文化宣傳活動缺乏創新,商業色彩現象嚴重,使校園文化丟失了原本應有的教育功能。
三、加強校園文化對高職學生良好行為養成的實施策略
1.加強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對高職學生的日常行為起著規范和制約的作用。良好校園制度文化的構建一方面在于規章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在于規章制度的實施。高職院校應堅持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結合本校發展特點,以國家法律法規、道德標準為基礎,建立出切實可行校園規章制度。同時,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制度體系的宣傳,使學生對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一個準確的認知,進而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效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發揮高職教師的主導作用,帶動高職學生積極參與到制度的宣傳與實踐中去,引導學生以身作則,規范自身的日常行為習慣。除此之外,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做出評價,提升學生的榮譽感,激發學生規范自身行為的決心,以維護校園制度文化為榮,使校園制度文化逐漸融入到學生生活的每個細節,在潛移默化中對高職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規范。
2.注重高職院校的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教育。隨著高職院校網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應注重校園網絡環境的管理,為高職學生營造一個干凈的學習及生活氛圍。高職院校應加強校園網站的建設,充分發揮網絡的宣傳作用,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正確規范自己的日常行為,將校園網絡變為傳播先進文化理念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應加強校園環境中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建設,通過校園環境的熏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于自然環境的建設,將學校建筑及校園景觀進行巧妙設計,將學校的教學理念、辦學特色、文化內涵融入其中,強化自然環境的教育意義。人文環境是通過有形的文化及無形的文化對高職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引導,例如學校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強化學校教育理念,加強校園校風建設等,無形中影響著高職學生的日常行為。
3.注重校園文化重點內容的建設。首先,應積極傳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優秀歷史文化,適度地對西方思想文化進行控制,使高職學生對民族文化產生一種優越感,尤其在面對政治問題時,應明確黨的先進性,對不良文化進行抵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進而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其次,注重網絡文化的建設,利用網絡傳播信息的及時性,保證學生對社會信息進行及時更新,對自身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應通過網絡技術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瑋莉.論高校學生行為與健康[J].中國成人教育,2011,(10).
[2]趙元,丁敏娜.高校學生行為文化問題和對策的實證研究[J].學理論,2013,(11).
[3]金燕.建好校園環境塑好學生行為[J].中國冶金教育,2012,(02).
[4]曹建.互聯網對高校學生行為的影響[J].科技廣場,2012,(12).
[5]孔慶茂,王宗支.貫徹高校學生行為準則建立良好的學校秩序[J].中國高等教育,2011,(Z1).
The Impact and Application of Campus Cultur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per Daily Behavior
ZHANG Wen-bo
(Liaoning Mechartonics College,Dandong,Liaoning 118009,China)